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设计背景

网络设计背景

时间:2023-06-01 08:5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设计背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设计背景

第1篇

关键词:全球配送,物流网络设计,p-hub中值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on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distribu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distributionnetwork design situation background: inland ports along the coast as a transport hub, and one end of theconnection assembly areas,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land region distribution center link, a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n, built a mathematical model derived by p-hub median problem and transportation problemexpression of this network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eflow distribution of goods. Finally, the network design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crete examples verify thevalid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logistics net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lob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p-hub value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跨国经营的企业逐渐增多。他们的供应链建设往往跨越国界的限制,无论是工厂、配送中心还是消费市场,都分散在不同的国家乃至全球。因此研究全球配送的背景下的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便成为物流网络研究的重点之一。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节点间的有效衔接,以及保持整个供应链上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一个由p-hub中值问题和运输问题衍生的数学规划模型,而后通过算例求证该模型的可行性。

本文研究的网络设计问题与p-hub中值问题区别如下:一是枢纽点选择范围不同,后者所有节点所处地位均等,本文所有地点分作三组,作用各不相同:只有装配制造港口能够输出产品,只有少数的内陆地区的出海口能够作为候选的转运枢纽,而一部分候选转运枢纽港口和所有的内陆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获得产品的需求点。因而,在本文中对p-hub中值问题附加了强硬的约束条件。二是运输的流向不同,后者建立的运输网络可以是综合满足双向货流中的任意流向而达到运输成本最小的优化目标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带有需求量和供给量两个属性,其运输与网络是不分方向的,本文由于问题被锁定在一个全球配送的背景下,运输的方向已经事先确定。另外完成运输量从装配制造港口到需求点的分配也是在本文中所考虑的问题之一,它是一个传统运输问题。且依照我们的假设,总的供给量与总的需求量是保持相等的。

综上所述,文中将上述问题转化成为一个p-hub中值问题的变体问题,与传统运输问题捆绑而成的问题,并最终形成一个包含0-1变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10]。

模型中存在如下假设:(1)每个装配制造基地需要且只与一个转运地联结,并通过国际海上运输;(2)每个内陆需求点需要且只与一个转运地联结,并通过内陆运输方式完成这一段的运输;(3)港口间可以相互转运,且通过国内海上运输完成;(4)转运地可能与需求地重合;(5)每个装配制造地具有固定的供给量,每个需求地有固定的需求量,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等。

(1)

s.t. (2)

(3)

(4)

(5)

(6)

(7)

(公式)(8)(9)

(10)

M:装配制造港口的集合

D:内陆需求点(区域配送中心)的集合

P:候选转运枢纽的集合

在此,表示所有可能包含需求量,即可能作为内陆区域配送中心的地点的集合。

Cijkl:从装配制造港口i到需求点j通过转运枢纽k和l的单位运输成本

mi:装配制造港口i的产量,即供给量

dj:需求点j的需求量

Wij:从装配制造港口i分配到需求点j的物流量

模型中,目标函数(1)计算在整个物流网络中的运输成本。约束条件(2)至(6)p-hub中值问题中迁移而来,加以集合上的约束,并规定的货物的流向。约束条件(7)(8)将传统运输问题的约束条件捆绑至模型中来。(7)表示对于任何的装配制造地i,所运出的总货物量应当与其总供给量相等。(8)表示对于任何的需求点j,所有接受的货物量应当与其总需求量相等。类似地,约束条件(9)(10)对0-1变量的取值加以约束。

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假设某产品生产企业部署面向中国市场的配送网络。该企业主要的装配生产基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和欧洲地区,在中国设立区域配送中心的地点已经确定。

(1)装配制造地港口:新加坡、大阪、釜山、马尼拉、高雄、鹿特丹

(2)候选转运枢纽: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深圳

(3)需求点(区域配送中心):哈尔滨、沈阳、北京、郑州、西安、武汉、成都、广州、青岛、上海

下面根据上述实例问题进行数据准备和求解。

表1—4(略)分别显示了需求供给量以及各个节点的运输和转运费用。

利用lingo求解上述模型,首先,将枢纽港的数目设定为p=2,按照上一节的数据进行计算,此时整个配送网络的成本为264212.0 美元。

当p=2时,被选中的转运枢纽为天津和深圳。在装配制造地中,除马尼拉与深圳联结外,其余各地均与天津相联结。内陆需求点中,除广州与深圳联结外,其余各地均与天津联结。青岛作为需求点而非转运枢纽与天津联结,其间采用国内海上运输方式。同样地,具有大量需求的上海港并未被选作转运枢纽,而使用过海上运输作为需求点与天津联结。转运枢纽间的运输线路并未在图中标明。若将枢纽港的数目调整为3,即p=3,配送网络将发生相应变化,总运输成本降低为243038.0USD。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p取值不同的情况下,配送网络会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发现天津港始终作为较为重要的转运枢纽存在。这是由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其与北方各需求点间的距离较短,与中西部需求点之间的距离较其他候选转运枢纽也没有明显差距。由于陆上运输成本在成本优化中的决定作用,天津港在两组结果中都被选择成为最重要的转运枢纽

上海本身具有较大量的本地需求。当枢纽数量增加至3个时,上海作为转运枢纽使得这部分本地需求不再需要陆上运输。同时,上海吸引了陆上距离较近的武汉与之联结。而深圳在两组结果中也都被选择为转运枢纽。由于具有大量需求的广州的存在,使得深圳的作用显著起来。深圳也可以同时接受来自其他转运枢纽的廉价海上转运供给广州的需求量。

物流网络设计是物流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这项研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领域,新的方法模型不断涌现,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的设计和货流分配问题,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参考论文:

[1]彭扬.物流配送网络设计模型与算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7.

[2]王景恒.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优化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

[3]田征.物流学基础.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4]韩世莲.物流配送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

[5]中国物流研究报告.摩根士丹利.2006.

[6]Hung-Jie Wang and Ching-Jung Ting. A Threshold Accepting Algorithm for the Uncapacitated Single Allocation p-Hub Median Problem. Proceedings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Transportation Studies, Vol.7, 2009.

[7] Optimization Modeling with LINGO, Sixth Edition. LINDO Systems. 2006.

[8] Alan Harrison, Remko van Hoek. 物流管理英文版.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2nd Edition 张杰审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第2篇

关键词:集群企业;契约模型;价值分析;新国际分工网络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36-03

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特征,分工模式从原来的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到现在的产品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是某一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环节通过空间分散化而形成的一种跨国性生产体系 [1]。随着新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集群内部垂直分工水平提高,集群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日益加剧 [2],然而随着集群内部及集群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剧,集群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如果分工网络体系中某一集群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即集群企业的契约关系被破坏,则很有可能导致整个集群网络及全球生产网络的瓦解。如何对集群进行有效治理,以规避集群网络瓦解或解散的风险,提升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与实践工作的难点。

自2000年吉尔逊(Gilsing)明确提出“集群治理”(cluster governance)这一概念以来 [3],国外学术界有关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才真正开始。经过十一年的发展,集群治理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主要就产业集群治理的概念和内涵 [3~4],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结构和绩效 [5~6]和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价值链治理及政策治理等方面 [7~8] 进行了探讨。与国外有关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有关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自2005年以来,有关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学者在对国外研究进行整理和综合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动因、治理机制与结构、治理模式等一般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9~10]。有关集群治理模式方面,最具影响的是网络治理模式、价值链治理模式、模块化治理和契约治理模式。有关集群契约治理方面,唐晓华等运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集群内隐性契约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止集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建议 [11]。王金蕾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契约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影响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契约关系的因素,并以温州市乐清低压电器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契约关系的对策 [12]。薛国琴认为契约理论与产业集聚论的有机结合,可以给我们的经济实践提供指导,并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 [13]。赵海山则基于关系型契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关系型契约属性及其治理框架 [14]。李世杰等对企业集群的契约治理机制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15]。叶蓁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制度性特征,研究得出,可以通过减少事后机会主义行为强化非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激励专用性投资机制修补合约的不完全性,削弱市场联合垄断势力强化集聚效应 [16]。赵骅等认为集群中应该以争锋相对策略作为合作的社会隐性契约,同时还必须结合适当的正式规范机制才有利于维持企业间的稳定合作 [17]。有关集群契约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契约治理的机制以及制度安排方面,但是这种契约治理机制及制度安排的科学理论依据是什么还很少有人去研究。

为此,我们试图寻求集群契约治理的科学理论依据。而嵌入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的集群企业之间建立纵向合作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设计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方式,并对合作关系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集群企业之间的这种纵向合作关系及这种合作关系的管理和控制方式最终要以签订企业间合作契约的方式确定。因此,研究集群企业间纵向合作关系,合作契约的设计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契约的类型是各种各样的,在集群治理中,集群企业间设计和应用哪种类型的契约,才能使得集群的整体运作效益比较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试图建立几种典型的契约模型,分析不同契约设计对集群运行绩效的影响,从而为集群契约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几种典型集群企业纵向合作契约模型

(一)假设

1.假设一个集群内只有2个企业(企业A和企业B),且集群内只生产一个产品X,产品X包含2个工序,工序Ⅰ和工序Ⅱ。工序Ⅰ由集群内企业A完成,企业A完成工序Ⅰ后出售给企业B,然后由企业B完成工序Ⅱ后直接销售给市场。

2.产品X面对的是一个确定型的市场,市场需求函数为:P=K0-Kq,其中,企业A的生产成本为CA,企业B的生产成本为CB,P为企业B的销售价格,q为企业B的订货量,P0为企业A提供给企业B的批发价。

3.在集群中,由企业A提出契约形式。

(二)三种典型的契约模型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典型的契约类型有以下三种:

1.一部线性契约(P0,0):契约的核心内容为企业A给出批发价P0,且P0不变,与q无关。

2.二部线性契约(P0,R):企业A不但给出批发价P0,而且要求一次性由企业A支付给企业B总金额为R的额外支付。当R>0时,可理解为企业A因为没有及时供货,或抬高供货价格等机会主义行为而必须给企业B交纳的违约费,或是给企业B的销售回扣;当R

3.二部非线性契约[P0(q),R(q)]:企业A不但给出批发价P0,而且要求一次性由企业A支付给企业B总金额为R的旁支付。这里的P0(q),R(q)都与q有关。

二、各种契约在集群中应用的绩效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契约在集群中应用对集群及企业双方绩效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对三种契约在集群中应用时企业A和企业B各自的收益以及集群的总收益情况,同时,我们还计算虚拟一体化情况下的总收益,以作为比较分析。

(一)一部线性契约(P0,0)

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建立一部线性契约时,企业A和企业B的收益A、B分别为:

A=(P0-CA)q

B=(P-P0-CB)q

求解:A=(P0-CA)q

s.t B=(P-P0-CB)q

得均衡结果为:

P*

0=(K0+CA-CB)/2

q*=(K0-CA-CB)/4K

P*=(3K0+CA+CB)/4K

*

A=(K0-CA-CB)2/8K

*

B=(K0-CA-CB)2/16K

所以集群总收益为:*

群=*

A+*

B=3K0-CA-CB)2/16K

(二)二部线性契约(P0,R)

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建立二部线性契约关系(P0,R)时,企业A和企业B的收益*

A、*

B分别为:

A=(P0-CA)q-R

B=(P-P0-CB)q+R

求解 :A=(P0-CA)q-R

s.t B=(P-P0-CB)q+R?0

B

其中,0

B为企业B的保留收益值。

由于B=(P-P0-CB)q+R=[K0-P0-CB]q-Kq2+R

解=0,得q=(K0-P0-CB)

又因为信息的对称性,企业A可取R使得B=0

B。

此时,R=0

B-[(K0-P0-CB)q-Kq2]=0

B- (K0-P0-CB)2

将R的表达式代入A得

A=(P0-CA)(K0-P0-CB)+(K0-P0-CB)2-0

B

再解=0,得P*

0=CA

因此得q*=(K0-P0-CB)=(K0-CA-CB)

P*=K0-Kq*=(K0+CA+CB)

R*=0

B-(K0-CA-CB)2

因而企业A、企业B及集群的均衡收益分别为:

*

A=-R*=(K0-CA-CB)2-0

B

*

B=0

B

*

群=(K0-CA-CB)2

(三)二部非线性契约[P0(q),R(q)]

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建立二部非线性契约关系[P0(q),R(q)]时,企业A和企业B的收益A、B分别为:

A=[P0(q)-CA)]q-R(q)

B=[P-P0(q)-CB)q+R(q)

求解:A=[P0(q)-CA)]q-R(q)

s.t B=[P-P0(q)-CB)q+R(q)?0

B

其中,0

B为企业B的保留收益值。

由于B=[P-P0(q)-CB)q+R(q)=[K0-P0(q)-CB]q-Kq2+R(q)

解=0和=0

得q=(K0-CA-CB)

又由于集群内信息的对称性,无论企业A提出的[P0(q),R(q)]是哪种形式,企业A都知道企业B的决策值q=(K0-CA-CB)(与P0,R没有关系),因此,P0,R都跟q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二部线性契约的形式。

(四)虚拟一体化

虚拟一体化即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合成一个决策主体,决策变量为供货量q(也就是销售量),这时,集群总收益为:

群=(P-CA-CB)q=[K0-CA-CB]q-Kq2

解,得最优供货量q*=(K0-CA-CB)

集群最大收益值为:*

群=(K0-CA-CB)2

结论

通过上面对三种契约在集群中的应用及集群企业双方的绩效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契约类型的不同将使得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以及整个集群运作效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为此,在集群企业间纵向合作关系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契约的设计问题。

2.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执行一部线性契约(P0,0)时,集群总收益为3(K0-CA-CB)2/16K,而当双方执行二部线性契约(P0,R)时,集群总收益明显增加,为(K0-CA-CB)2,提高了1/3,与虚拟一体化的情形相同,达到了集群内企业纵向合作的理想结果。

3.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执行二部线性契约关系(P0,R)时,企业A获得了除企业B保留收益0

B以外的所有收益。这时,企业A的收益相对于一部线性契约(P0,0)时有明显增加,提升了1/2,所以,企业A成为契约精细化的最大受益者。而企业B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契约条款,无法从契约精细化中获益。

4.当集群内企业A和企业B执行二部线性契约关系(P0,R)时,集群的总收益将达到虚拟一体化时的最大值,因此,契约精细化将无法增加其收益。在集群总收益不变时,企业A和企业B的收益都不可能再提高。所以,二部非线性契约[P0(q),R(q)]的分析结果与二部线性契约(P0,R)的分析结果全部相同。

参考文献:

[1] 刘友金,胡黎明,赵瑞霞.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1,(3):101-105.

[2] 赵福涛.新国际分工模式下中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真分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3] Gilsing,V.Cluster Governance:How Clusters Can Adapt and Renew Over time[R].Copenhagen:Paper Prepared for the DRUID PHD-

Conference,2000.

[4] Williamson OE.The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2):1-18.

[5] Dixit A.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Activi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1):5-24.

[6] Peter Lund-Thomsen,Khalid Nadvi.Clusters,Chains and Compliance: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Governance in Football

Manufacturing in South Asia[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3(2):201-222.

[7] Borras,Susana.Cluster Policies in Europe:Governance,Firms and Network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7.

[8] Junichi Nishimura,Hiroyuki Okamuro.R&D productivity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cluster policy: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Project in Japan[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36(2):117-144.

[9] 周泯非,魏江.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1):95-126.

[10] 易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与网络权力关系配置[J].宏观经济研究,2010,(3):42-47.

[11] 唐晓华,.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9-25.

[12] 王金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契约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1-30.

[13] 薛国琴.契约约束与产业集聚组织机构演进分析[J].经济纵横,2007,(3):18-21.

[14] 赵海山.关系型契约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198-199.

[15] 李世杰,李凯.企业集群的契约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0):34-35.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内置广告 视觉表现

网络游戏内置广告作为多媒体网络植入式广告的一种新模式,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我们认为有六个要素关系着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成败,决定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六个要素是:背景、图像、广告语、字体、色彩、形式。我们也将这六个要素定义为网络广告视觉表现优化组合要素。这些要素是根据广告视觉传播的知觉原理、注意原理,以及异质心理等原则,并参照广告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字、形象、色彩、空间来设定的。

1.背景设计,反衬差异。网络广告主要是传递文字与图片,它传播及时,能以最快的速度给消费者明确地传递广告信息,并能反复连续地进行反映。但是,网络广告所在的网页内容较多,容易分散网民的注意力,再加上目前网络广告自身内容较多,这都使网民注意力不能集中于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网络广告自身应该运用整体背景,变害为利,以网页的杂乱反衬出广告的整体感,凸现广告。这里所说的整体背景,是指广告以整幅连续的画面,或统一的底色作为贯穿始终的唯一背景。而不是将几个图像拼接在一起,或更换背景及色彩。网络广告在出现形式上具有报纸广告的空间特点,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多数网络广告又具有电视广告的时间特点, 因此,它的背景既是可换的,又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但是,目前网络广告所面对的情形刚好相反。

网页是网民知觉的主体,是突出在前面的,被网民清楚地知觉到,而网络广告则是模糊的、朦胧的,是次要的知觉对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目前的网络广告已经“隐身”在了网页中:网页上信息过于庞杂,使网民眼花缭乱,而广告如果也是以一块文字、一个小图案的形式出现,势必会被隐藏在大量信息中,得不到突出。网民的知觉不能选择性地注意广告,当然就达不到视觉传播的效果。而如果将广告置于一个整体的背景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网络广告占有的空间是一般信息的十几到几十倍,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联成一片,拥有统一的背景,其视觉表现效果当然也会比一般信息的效果强十几到几十倍。

2.图像运用。 信息要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或要使接受者感兴趣。受众在注意某一对象时,一般平均五秒,能保持二十秒的很少。一个网络广告,能引起人的注目,这是传达成功的第一步,而若要引人注意,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开始的 1/10 秒钟的瞬间最关键。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动作与表情是构成人类行为的形式基础,也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它同语言符号一样,也是一个表意符号系统。在广告视觉设计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能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能更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3.广告文案。主题广告语是一则广告的“神”,它以凝练的形式完整、形象地概括广告内容、广告主旨,并形成易于传播和记忆的语言。对于网络广告来说,广告语也同样重要,它是吸引视觉的一个重要元素。网络广告的主题广告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简洁有力。由于网络广告的平面空间有限,因此主题广告语应该简洁清晰,用最少的字说出最引人的话语。而且应该有震撼力、感染力或激发力,这样才能捕捉到网民的目光,并吸引他们点击广告。

(2)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语言要生活化,这是一般广告语都应该遵守的原则,特别是在网上,只有用网民的语言才能赢得网民的点击。

(3)形式刺激主题广告语应使用较醒目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等,来刺激网民的视觉。字体上,应该运用美术字体或变体,以突出商品、品牌或广告的个性。

4.字体设计,展现性格。在网络广告中,文字不宜被用作主要的目光捕捉物。这是因为网络广告所在的背景,即网页本身是以大量文字组成的,如果以文字作为网络广告的主体,势必会造成广告与网页混为一谈,网民不能迅速、清晰的发现广告,当然会减弱广告对网民的冲击。所以,我们认为网络广告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说明和辅助画面,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文字的美,恰恰相反,在网络广告的制作中,我们应该巧用字体,以字体的形象个性、风格特点去阐释企业、产品的性格风貌,强化网络广告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不同字体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传达不同的内容和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文字形象的外形特征和笔画特征有关。字体设计是以字体间组合形式的相互关系来体现主题的。作为网络广告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字体构成的功能和其艺术性是融为一体的。网络广告图形中的字体设计,不仅要向人们传达广告的信息,还要使受众在从字体排列的形式中得到美的感受。

5.色彩反差,凸现广告。色彩在广告语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广告色彩设计,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正确地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激发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塑造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网络广告的色彩使用上,我们主张运用“色彩反差”的方法,来凸现广告自身。我们所说的“色彩反差”是根据色彩配置基本规律中的对比规律提出的。对比是色彩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人的视知觉得到两种以上的色彩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色相、明度、彩度、冷暖、面积等性质差异对应关系。因此就会有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结语

虽然决定网络游戏内置广告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并潜伏有众多的隐藏性和不可预测性,但是从目前来看,网络游戏内置广告的发展是良性的、乐观的。网络游戏内置广告未来的发展要发扬它自身的优势,抓住市场的机遇,直面挑战。游戏商、网络运营商、广告商及企业也要做到对广告的植入适时适度,做好内置广告的把关人,再结合网络技术的进步发辉自己的潜能,保持网络游戏广告人性化、即时互动、超越时间空间的原则,这样才能在网络内置广告的发展道路上开拓广阔天地,开启广告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研究报告.

[2]RonGoldberg著.吕本富、王玉巧等译.多媒体制作与经营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5

第4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设计方法;设计模型

作者简介:张旭(197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网络设计与规划(光缆部分),广播电视网络维护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到2011年,全国有线电视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02亿,其中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15亿。探索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模型,对提高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建设质量,对促进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方法

1.1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结构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光纤干线、光传输设备、光接收机和光分路器。其中光接收机和光传输设备属于有源设备;光分路器和光纤干线属于无源设备[1]。

1.2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方法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第一,以用户数量和用户分布为依据对光节点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明确。第二,以光节点的数量和位置为依据对光纤路由的走向进行明确;第三,以光纤路由的走向和光节点的数量为依据对光纤支路需要的光功率进行明确的计算;第四,以光纤支路的光功率为基础对光分路器的光分比进行明确的计算,对光发射机的数量和功率进行明确的计算。

2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模型

2.1明确光节点的数量

目前,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建设呈现出光节点的数量持续增加,电缆放大器持续减少,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建设朝着“电缆无源分配网+光传输网”的方向发展的趋势[2]。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在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的设计中,光节点成为了设计的重点。通过观察可知,该设计模型以光节点为中心,以260米的半径为覆盖区,覆盖了144户用户。其中最远端的电缆链路的损耗分析如下,5MHz—65MHz的电缆链路的实际损耗为25.54dBμV,750MHz—1000MHz的电缆链路的实际损耗为56.78dBμV。在实际的建设中,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准对其做相应的调整,以光节点的覆盖区域为基础对光节点的数量进行明确。然后以光节点数量为基础来确定光缆路由,然后根据路由的走向明确光纤会接点,同时对光功率的路由损耗值进行计算,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光分路由器的光分比和位置进行明确。

2.2与EPON网络的配合

一般情况下,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光分路器使用的是熔融拉锥技术,在这种技术下,线路的光分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2.3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设计模型

第一,覆盖半径。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覆盖半径是:以末级分前端为核心的2—24千米范围以内的区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随意的选用。第二,光接收机的功率。光接收机接受的最低的光功率是负2.9dBm,最高的光功率是0.1dBm,充分确保了数字电视的MER在31dB以上。第三,光传输设备的选择。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效率,在选择末级分前端的主要的光传输设备的时候使用的是22dB的光放大器。第四,设计原则。以上述模型为主来进行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实际的情况为准来调整光纤结构,降低的设计难度,并且将有线电视网络与EPON网络结合在一起,为三网融合,为以后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有线电视网络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建设期限比较短,导致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设计结构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光节点的数量、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与EPON网络的结合两个方面对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设计模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模型设计,对有线电视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斌,王炜,李小刚等.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设计模型[J].有线电视技术,2013,(11):17-19.

第5篇

关键字:网络营销课程;差异化教学;分析;实施

今天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可是纵观国内高职教育网络营销课程的整体开展情况,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专业具体来谈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展情况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情况下是由一位教师同时承担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有关这两个专业面对同一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很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讨论。例如,代桂勇老师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一文中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背景来谈内容如何构建。李柱老师探讨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设计思考》一文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背景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及如何具体实施三个方面来讨论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当前上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共19个,其中本科院校9所,专科10所。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网站开发,网页维护,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库的维护为主要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有小部分院校从客户营销角度出发来设置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开设的整体情况看,网络营销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视程度不高,并未真正体现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的目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开始网络营销课程的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都会安排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大部分院校所选择使用的教材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只用的教材基本相同,即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从营销角度来讲网络营销,而不是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背景来区别对待该课程的讲授。

二、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同

网络营销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营销课程应该是市场营销核心课程的具体应用。其教学目标一定存在不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目标需要学习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一般了解。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掌握来实现网络营销。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的4P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网络营销的一般理论,在各种平台上使用营销理论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

(二)、教学背景不同

1.学科设置背景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学习了市场营销、管理学、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会计基础等课程。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一般来说是十分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或者是办公自动化之类的课程。学生在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学习同一门课程,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

2.学生特点不同

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文科类为主。笔者曾经所在的学校因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生源较少,将学生并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学生普遍的反应是学不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技术时往往表现出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是对某些知识难以理解、领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多数以理科生为主,在实际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对于营销策划、定价、市场策略、渠道建设方面也往往表现出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的特点。

三、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我们需要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优势发挥出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建立在围绕技术为主的营销手段上。让学生了解网络市场的整体环境、掌握各大知名网站的搜索引擎工作原理、能够掌握SEO技术、能够掌握网站优化技术、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数据分析,让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营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营销策划,活动推广手段、渠道建设,不同平台营销特点、广告推广、市场定价、网络促销等营销手段上作为教学目标,让营销类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探索网络营销的实质。

(二)、师资力量配置不同

在两个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使用相同的老师给学生们授课。当前师资的配置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给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授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老师对于市场营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并不在行。而对市场营销、推广在行的老师往往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营销并不熟悉,这样就造成了老师遇到技术营销往往选择将该部分内容跳过不讲。这样的状况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到。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技术学习上的困难,放弃了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

(三)、实践课程安排不同

在实践课程安排环节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按照小组项目制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和共同营销的力量实现教学目标。而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操作为主体来实现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进行网站建设,不同平台的搭建,关键词的优化等待。

(四)、考核方法不同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使用的考核方法也是不同的,对电子商务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个人对某项技能的具体学习和掌握情况来进行考核。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则需要以小组方式来实现。

四、总结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要求,网络营销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独特要求下,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洪兰 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网络 设计 实验 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拥有计算机、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应用型人才被社会广泛欢迎,探索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成为摆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部门的课题。

二、社会网络人才需求状况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行业企业都开始依赖网络技术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没有网络,企业就无法实现信息化。由此看来,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随之成为当前网络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实施网络化建设的部门严重缺乏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区区几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人才供应能力远远小于实际的社会需求。

三、高校网络人才培养情况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社会问题。

网络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一门学问,网络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因此,针对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很多高校组建了网络实验室,在网络实验室里提供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在网络实验室的学习,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开展网络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网络实验室虽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但学校平常上课的时候,是一节实验课讲一个具体的实验,比如这节课讲VLAN划分,下节课讲动态路由。学生可能每节课都学得不错,可是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们整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就不清楚了。开展设计性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在网络实验室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能够综合以往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单项实践技能,通过贴近实际的设计题目,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为使网络设计性实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即通过了解不同网络的需求和功能,研究网络的布线方案等环节,写出网络的总体需求分析报告,绘制网络结构图,进行布线选型和设备选型,确定IP地址分配方案以及网络管理方案,并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测试。

其次,合理拟定设计题目。经过对目前各行各业网络应用状况的认真考察和研究,共设题目五个,分别是:校园网络设计、智能小区网络设计、政府办公网络设计、企业网络设计和校园公共机房网络设计。五个题目的内容大致包括了目前网络组建的几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条件下的网络在需求上的特点,对建网初期最重要的需求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根据各设计题目的应用特点,分别策划各设计任务的背景条件。如校园网题目的背景为“一所学校有6栋5层楼宇,平均每栋楼宇有节点150个,具有一般校园网络的基本需求,其中教务管理节点30,分布在6栋楼宇的不同楼层;另外某台分布层交换机上连接有提供学习资料的服务器,以及学生宿舍楼和教工宿舍楼,学校规定学生只能访问学习资料服务器,但不能访问教工宿舍楼。”等,使题目的设计更真实,针对性更强。

最后,完成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根据各自题目的具体要求,了解相关网络的建设情况,写出网络的总体需求分析报告,确定网络逻辑结构并绘制网络结构图,进行布线选型和设备选型,根据情况进行IP地址设计(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地址列表),写出网络管理方案(要注重网络安全的考虑),在模拟环境下测试关键技术的网络连通情况,并练习使用专业网络测试议进行线路测试。

在这个设计性实验方案中,学生需根据任务背景中的一些特殊组网要求,在网络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连接配置,由于所设计的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都是一些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所以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益处。整个过程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三)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效果

通过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网络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对各种常见网络的搭建环境有了直接的认识,掌握了不同环境要求下的组网方法。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设计性实验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真正了解了网络组建的步骤,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企业中的网络技术人员要承担网络设计、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等类工作,大的企业会设立不同的岗位,各自分派专人负责,而中小企业往往要求一岗或一人身兼数职。经过网络设计性实验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网络建设工程中从需求分析、物理设计、逻辑设计,到设备选型、布线施工、网络安全设计、网络管理方案,再到测试验收等建设网络各环节的流程及其设计方法,对于未来的求职从业来说,从技能的训练方面会有更多的优势,从择业的范围上会有更多的适应性。

四、结束语

在社会对于网络专业人员迫切需求的前提下,在高校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操作技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胡胜红,《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张凤翔,《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蒋丽,《局域网、企业网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游戏 家庭休闲型游戏 发展空间

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网络游戏市场渐趋成熟,针对不同的玩家群,网络游戏的类型日趋细化,在市场上除了场面激烈的竞技游戏外,倾向家庭休闲型游戏赢得了不少年轻玩家的好感,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休闲型游戏受到了不少学生玩家的好评,但纵观整个国内市场,面向该层次玩家的游戏数量较少,且精品寥寥无几,《冒险岛》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网络游戏之一,本篇尝试从该游戏的美术设计,游戏系统设计以及游戏衍生产品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找其成功之根源。

一、《冒险岛》简介

《冒险岛》,又叫《Maple Story》是韩国WIZET于2004年发行的休闲类网络游戏,由中国盛大网络公司做的大陆网络。该游戏主要采用Q版的2D表现方式以及横向卷轴的移动形式,玩家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参与打怪,收集物品,完成主线任务等形式参与游戏。该游戏至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拥有固定的玩家群,尤其深得青少年和女性玩家的欢迎,甚至不少玩家借此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

二、《冒险岛》特点

1.角色设计的可交互特点

《冒险岛》最吸引青少年的就是该游戏的美术设计,无论是角色造型,还是游戏场景设计都极为精致可爱,特别迎合少年玩家和女性玩家的审美口味。在游戏场景设计上,采用了梦幻的童话风格,清新亮丽的田园风光,配上悦耳的背景音乐,仿佛把玩家带入到梦幻般的天空之城,而且采用了与众多网络游戏不同的横版多层卷轴的滚动效果,即,把背景进行层次划分,有最里边的静态背景和活动的NPC背景,以及最前边的角色,这种多层的图像因滚动而产生出空间的层次感觉,给游戏增添了多维的空间感,除了场景的独特处理外,游戏中角色身高以三个人头的Q版比例,各类角色个性鲜明,可爱逗人,即或是游戏中的怪,也极富个性,让玩家身临童话王国,感受奇妙梦幻体验。

此外,该游戏针对青少年爱美的特性,添加了AVATAR(纸娃娃)变装功能,玩家在选择喜爱的角色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角色进行换装,改变面貌。这种功能特别符合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识觉醒时期,让不少玩家为此着迷。这样的换装,数据架构得特别详细,不仅包括了五官的多种样式,还涉及到从头到脚的改装,玩家通过个性搭配,甚至可以搭配出数十万种的角色造型,让玩家充分体验换装的。

2.游戏系统设计个性化和可玩性强的特点

《冒险岛》的游戏系统设置丰富,不仅设置了寻常网络游戏的常规技能系统以外,还开发了颇有个性的表情系统,所谓表情系统,就是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表情,系统里提供了七种表情供玩家与玩家交流时,充分表达情绪之用,如果有更高的表情需要,还可以通过购买得到更多样式。此外,结婚系统也是深受玩家喜爱的一个设计,系统中有中式婚礼方式和西式婚礼,不同样式的婚礼配有相关的民族元素和场景,结婚需要有婚戒、礼服,甚至还有卫队相送,除了结婚,游戏中还有离婚系统,宛如让玩家体验儿时游戏“过家家”的乐趣,让玩家倍感刺激和亲切。

3.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但凡在市场能够有所作为的游戏产品的共同点就是重视游戏衍生产品开发和利用,通过衍生产品来推广游戏产品,扩展游戏产品的销售渠道。《冒险岛》的研发团队在此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开发了常规游戏产品,还投资拍摄了数十集名为《枫之物语》的动画连续剧,以及改编了连环漫画《枫叶徽章》等,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因喜爱该动画片而参与到游戏中来,以至《冒险岛》成为了不少学生的喜爱之作品,甚至发行八年来,仍保持较高市场关注度,这是非常难得和不易的。

三、家庭休闲型游戏的发展空间

1.迎合全龄化玩家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人们对待游戏的接受度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尤其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网络游戏因其丰富性和可玩性的特点,成为了众多受众的娱乐选择,游戏的全龄化是发展之趋,但如何开发适合各种年龄段的游戏产品,是游戏研发公司必然面对的问题,市面上较多针对青年和中年的游戏,但较少针对青少年和家庭型的游戏,这可能与历来国内对游戏存在偏见所遗留下的观念有关,但随着不少70后步入中年,其子女也进入中小学,他们较上辈具备更开放的思想,并且也是伴随着电子游戏长大的一代,所以由他们所组建的家庭参与游戏的几率大大高于以往,但无不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家庭休闲型网络游戏甚少,该类市场仍有待开发,而《冒险岛》以其轻松、甜蜜和可玩性强等特点,赢得了不少玩家关注,这是国内游戏公司值得学习的地方。

2.网络游戏突破产品同质化的需要

网络游戏类型同质化,内容雷同化,游戏系统陈旧化 是目前国内网络游戏的通病。无论是客户端游戏还是网页游戏,游戏公司为了挤占市场短期份额,甘愿冒抄袭和盗版的风险,盲目跟风,希冀通过知名品牌游戏,分得市场的一些利益。这种现象已经到了泛滥成灾之境况,引起市场乱象丛生。不少游戏公司已经开始为此自食其果,走向亏损严重的边缘,而挖掘游戏新类型,培养新的玩家群,不失为有效的突围之举。

第8篇

【关键词】 EPON 光纤到户 规划设计

EPON技术是基于以太网来实现无源光纤接入的光纤网络新技术,它上行使用的主要是TDMA技术,同时还能将这一技术与WDMA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使用。它的下行主要包含了两类操作模式,一是点与点之间所产生的竞争模式,这种模式还可以用P2P来进行表示;二是广播模式。在EPON技术的下行中,两种模式结合使用能达到双向传输数据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出,这种技术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扩充性,同时还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添加新用户,并且还能避免大规模的网络改动。

一、EPON网络的主要技术优点

近年来的调查数据资料中显示,我国家庭用户对于光纤贷款的需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功能业务的需求多集中在基于IPTV的视频业务上,也包括部分基于IP技术的语音通信以及上网业务功能。以上多种通信业务对网络带宽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三网融合、四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在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的设计实现中还必须综合对未来期间网络通信业务发展趋势因素的考量。

1、成本低且技术运作简单。EPON网络结构在实际开展信息传输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电源供给,这个网络技术应用系统中不存在任何的电子元件,因此这一网络技术应用形态本身存在着铺设施工技术过程步骤简单、不需要运行过程维护,以及长期性运行和维护成本水平较低等一系列技术应用优势。因而也给这一通信网络信号传输技术形态的广泛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空间。

2、供给高参数水平的信息传输带宽。EPON通信网络在长距离(20Km)光纤线路的接入和传输技术应用方面具备充分的应用空间、完成光纤化技术处理环节的ONU/ONT设备,本身在FTTB和FTTO模式的技术应用背景下具备着充分空间。目前EPON通信网络在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it/s带宽,并且在以太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能够逐步将带宽水平提升到 10.00Gbit/s。

二、基于EPON光纤接入网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原则方面,基于EPON技术的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应当以提高网络业务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为目标,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在三网融合~四网融合进程中“光进铜退”的思想进行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借助于对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应用,确保组网安全,提高网络调度能力,兼具方案经济性、合理性、以及扩容方便的性能优势。

在网络组建方案的设计中,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布线结构建议采用一级分光模式。在一级分光结构模式下需要设置一个独立运行的1:32分光器作为设备支持,确保主节点放置光纤线路深入每楼每户中,入户时则可以通过设置分节点的方式实现。在应用一级分光结构的条件下,LOT与ONU间所对应的光缆数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合理节约成本开支有重要影响。若选用二级分光结构,则在分光器的安装上应当优先选择1:4以及1:8两种型式。分光器对光的功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即光纤线路在通过分光器后其所对应功率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能导致网络带宽系统中的通信质量受到影响。在方案设计中,为了弥补该问题,确保网络带宽传输质量的稳定,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光线路终端发光功率,或适当增加光节点灵敏度。除此以外,网络组建方面也需要重视对光纤节点部位连接方式的优化设计,避免光纤接头跳数对光功率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在业务配置方案的设计上,基于EPON技术的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应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业务配置的方式面向终端用户提供基于Triple Play的相关业务,支持家庭内部多个PC主机以共享网络的方式实现交互式连接,支持对多个IP电话的接入,并支持通过共同机顶盒的方式收看IPTV电视节目。除此以外,还需要在不同类型业务之间实现独立性与安全性,对故障进行早期、有效定位。在远端ONT设备与OLT交互式连接的过程中,需要EPON接口为其提供可靠支持。因此,在业务配置中首先需要解决流量模板的问题,根据流量模板了解网络带宽分配中的优先级,以实现任务的调度功能。其次需要配置基于ONT ETH运行的VLAN工作端口以及Native VLAN端口,支持PC主机通过WLAN接口连接网络,在此过程中构建相应业务流支持并保存相关数据,以提高网络连接业务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一、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从2013年开始国家试点地方应用技术类大学,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地方院校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条件的制约,亟待探索出一条适应实际的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而网络工程专业因其与实践结合紧密,自然成为探索的首要专业。目前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设备缺乏、师资不足、与市场结合不足等。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网络工程虚拟化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网络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并进行网络组织、部署、设计和测试等的实验方式。它能够降低实验的成本,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能完成复杂的、设计性的实验。显然,网络工程虚拟化实验具有低成本、无破坏性、高效率、无维护等优点,能够解决之前提高的网络工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使用网络工程虚拟化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阐述其实施要点。

1.虚拟化实验教学目标。虚拟化实验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整体把握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过程和方式;练习使用网络中最核心的路由技术和交换技术;融会贯通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熟悉网络应用的建设过程等。

2.虚拟化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虚拟化实验教学以虚拟仿真形式提供,仿真实验场景并在此场景中完成市场和社会所需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案例。虚拟仿真软件可以采用PacketTracer,GNS3等,这样能模拟出Cisco公司的各种主流的设备,并且按需使用、无维护、也无破坏性,更重要的是能解决设备的不足,还能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要求同学们了解到将要做的实验的背景、意义、具体步骤和过程。实验实施时要求同学们对中间结果的检查并记录实验记录,并回答实验相关的问题。实验结束后需要同学们进行实验过程的陈述,并作出实验报告,并由教师进行实验评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虚拟化实验项目设计。以虚拟化技术组织实验教学能化繁为简、低投入高产出地实施网络实验,对提升网络工程实验的效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设计具有市场价值的实验项目,即从项目内容方面来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此,对实验教学的内容选取了市场上迫切的、或者应用广泛的,工程中必备的一些项目作为虚拟化实验教学的实现项目。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因此,这样的利益驱动能带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每个实验项目设计为:案例,技术背景,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四个部分。案例指本项实验在企业或市场中应用的情况,以引起学生对项目的期望。技术背景则介绍本项实验所需的技术要点,作为实验前的准备,帮助学生快速而针对性的完成实验。实验内容给出实验任务,实验拓扑等信息;而实验步骤则包括实验的详细步骤和说明,也包括实验的中间结果和实验中的注意或者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等等。经过多年的对虚拟化网络工程实验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设计了如下一些较为经典的实验项目。它们分别是:VLAN设计、配置与管理、WLAN;STP生成树协议;路由器技术配置和管理;案例: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PPP(PointtoPointProtocol)数据链路层协议与安全PAP,CHAP;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地址转换(NAT);ACL配置;DHCP中继配置等。

4.虚拟化网络工程实验的实践效果。通过近年来在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虚拟化实验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很好地完成面向职业导向的各个实验项目,且实验室以低成本,低维护成本的方式运作,既克服了地方本科院校资源不足的困难,又紧扣市场需要,开出了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体会到了虚拟化网络工程实验的好处和便捷。

三、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面临着条件有限和维护使用方面不足的挑战,无法跟上网络技术进步和市场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网络虚拟化实验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更新快、面向市场需要的网络实验,值得向各地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实验推广。

作者:费雄伟 吴宏斌 阳同光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Web技术;网络考试;系统设计;实现

伴随网络与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提升,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已离不开网络与网络技术的支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将网络技术引进学校考试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实现考试的灵活性、拓展性、跨越性。有鉴于此,以网络为平台的考试方式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考试方式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基于Web技术下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因以全球性的互联网为平台,这为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网络考试系统的分析

1.1 系统实现目标

校园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极大的便利,其主要的系统实现目标是构建无纸化、网络化的考试模式,实现计算机管理、监控学生考试,发挥网络考试系统的多样,从而利于规范考试,杜绝舞弊。

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我国大部分学校已初步实现了校园网络化,配备多个大型网络机房,具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稳定的局域网等,这为实现校园网络化考试提供了基本硬件条件。而在网络技术方面,Windows 2000Server是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0是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系统,这两种系统可以通过MS Active Server Pages(脚本语言)来实现页面编程的动态交互性,进而为网络考试系统提供了可行性。

2 基于Web技术下的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

2.1 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结构

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结构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多样,主要由7大部分组成功能结构:①用户注册与登录,系统构建考生信息库,教师与学生通过注册即可在网络考试系统中注册与登录。②课程管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课程来输入、修改、删除需要考试的课程,实现系统中的课程管理。③试题录入,在系统中录入考试题目,组成题库便于修改与删除。④试卷组织,选用题库信息来确定题型、题量、分数规划,以完成试卷的组织。⑤试卷发放与回收,利用网络将试卷发放到考试计算机上,发送开考命令与考试结束命令,并完成试卷回收。⑥试卷批改,系统自动批改试卷,完成记分工作。⑦成绩管理,系统统计成绩,并实现成绩的分析、备份、打印等。

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在基于Web技术下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中,数据库设计是关键部分,而确定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完成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首要环节,系统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

2.3 系统文件目录结构设计

校园网络考试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还与另一个结构设计息息相关,即系统文件目录结构的设计。因为系统文件与考试信息都需存放在文件目录当中,所以文件目录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系统的管理与维护难易。如可通过分课程单设子目录来实现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利用学好设子目录来完成答题库的管理与维护。诸如此类,通过合理、细致设计系统文件目录结构来实现对网络考试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3 基于Web技术下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

3.1 考核子系统的实现

考核子系统的实现非常重要,其是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考核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确保网络考试顺利进行的关键。其具备多种功能,如考生身份自动验证、各种界面信息的显示、自动抽取试卷、存入考生答案到数据库等。考核子系统的实现利于达到网络考试的目的,同时还支持断电续考。

3.2 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在Web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实现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子系统管理,尤其是在生成试卷与抽题的操作中子系统管理功能明显突出。为了确保试卷难度的统一、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将题目所涉及的章节、知识点等描写字段添加到系统题库数据表中,如此在教师确定试卷题目类型、格式、份数之后,系统会自动抽取题库中的题目并生成难度统一的试卷。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还能完成学生成绩报告单的自动生成,教师只需点击系统中的自动成绩报告单生成功能,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份内容详细的学生成绩登记表。

4 总结

总之,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了可行性条件。在Web技术的支持下,网络考试系统中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系统文件目录结构设计等技术设计得以实现,同时考核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实现也为网络考试系统设计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背景;广电网络技术;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241-01

三网融合是指有机结合几个市场主体的业务和技术,第一是广播电视网络;第二是计算机网络;第三是电信网络,以有效整合资源,对部分重复建设资源进行删减,以实现市场消费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1 广电网络建设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1 广电网络建设的优势

广电网络建设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需要面临的必将是努力创新的发展方向,并能通过三网融合取得很大发展优势。首先是在信号传输上面,HFC能将宽带网络进行有效提供,其特点是不会和用户数量产生关联,但却和节目有着直接联系。其次是在安全性能上,广电HFC网络具有十分标准的规格,其控制是通过国家HFC网络进行的,能将一些非法入侵行为加以有效预防。然后是宽带连接上,其通过双向模式对广电网络进行整改和升级,并有效连接视频、信息和语言等。同时,网络建设的专业性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的设计团队和管理团队也在有效建设中,是广电实体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支持,不但能提高网络传导性,还能促进广电网络设计项目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另外,广电网络建设中,网络监管机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完善,因为目前该行业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快速增多,可以比较完整性的跟踪和监管网络建设,并有效保证网络建设的有效质量,如果项目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则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1.2 广电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电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深入调查市场,所有不能面对市场实现数据的有效分析,导致相应的投资风险存在于网络建设中。同时,广电网络没有明确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该管理模式首先被建设领域引用,虽然目前管理模式被一小部分通讯行业加以应用,但基于其和建设行业的区别,其管理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如果一味按照建设行业管理模式进行,势必会误导广电行业对自己的定位,其也不能凸显出自身特点,加上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使最终成效并不理想。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施工,而由于广电网络没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去管控项目中的相关问题,导致最终呈现网络建设效率很低,不能在当前强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引起关注。

2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技术的策略研究

HFC网络的形成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为基准的,同时还有效结合了两种高科技技术,第一是天光源;第二是以太网,通过对技术的结合与创新能对目前广电网络存在的弊端加以有效解决。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

在网络技术中,难度最高、责任最大的工作当属网络信息的安全保证。所以,广电网络必须以建立有效性和完整性的网络为条件,其可以通过几个方面的防护来加以实现。

2.1.1 加密防护的有效利用

目前,网络加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是链路加密方法;第二是节点加密方法;第三是端点加密方法。其中,链路加密方法能够有效保证不同节点之间的链路安全,这是其最明显的优势。节点加密方法的作用是有效保护传播通路中的两个节点,即初始和终极。而端点加密方法则是对传输中的数据信息安全加以保护。通过加密防护,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内部资料,还能抵御外界的资料窃取,保证用户口令、网络信息和信息库的资料安全,并能及时拦截不法信息,为网络安全树立防护网。

2.1.2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在网络运营中,如果用户的网络中发现有不良手段,服务器会自动将测验的信息通过警报传递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能对该账户应用非法手段的次数进行查询。同时,管理人员会对该项数据进行设置,如果非法入侵突破管理设置的数值最高点,系统会自动锁定该用户,并根据其非法的手段和产生的后果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2.1.3 网络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提高

要实现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对防范不良安全隐患的方法进行明确制定,并明确划分安全管理的级别;第二是有效规范一些网络操作行为,对有关于网络安全的所有领域进行梳理,并完善网络保护体系。只有通过对安全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和整改,才能对网络攻击行为加以有效管理和制止,并以此防范资料库信息窃取的行为,有效保证网络安全管理。

2.2 有效利用项目管理

广电网络需要涉及到很多建设项目,而通过项目管理机制发挥管理作用,能够有效梳理项目中的上下关系,并实现科学、现代的管理方式。同时,根据当前广电网络的运行情况,项目管理机制的合理构建,还能够进行流水化作业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项目协作和沟通,还可以有效调动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广电网络品质的不断提高,还能够通过项目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大大缩减建设项目中的建设时间。所以,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电网络,必须要认识到项目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其中,项目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确定项目目标,并总体计划项目的整个过程,然后通过合理的方式管理项目设计;第二是,有效管理项目的周期,而最重要的是管理建设项目的质量,并为整个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在实践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有效利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根据三网融合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通过建立信息源的方式,有效确定项目的落实计划,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多角度的调查,以对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再次确定。所以,项目建设计划的具体实施,需要通过项目目标进行精心的安排,不仅包括投入的各类人力和物力资源,还需要实际落实各项工作。其次,加强设计管理。通常情况下,广电网络实施的项目都需要专业设计团队来进行设计,其中包括设计内容和流程等。在管理项目建设工期方面,施工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同时,全面规划施工流程和建设工期,其需要根据实际工程任务和相关环节的实施关系来加以考虑,并对可能影响项目建设工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进行妥善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建设的全面落实。最后,项目建设的质量是整个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通过专业监理人员进行实地监督,保证规范标准的进行每一个建设项目,并确保建设效果与项目设计保持一致。项目风险管理能够积极有效的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行为,其主要针对于建设中容易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对后续解决的施工方案等,以有效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

3 结语

广电网络因为三网融合而产生了新的契机和挑战,这需要在项目建设时,首先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发挥出三网融合的优势。所以,目前广电网络必须对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策略,通过加密防护和监管力度的扩大等措施来保证网络安全,同时利用项目管理机制来有效确保项目建设的完成,以有效促进广电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姜斌.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相关方法[J].信息与电脑,2015,(22):133-134.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背景;市场营销;思维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由此带来的交易方式快速便捷也是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我国已经步入到网络经济时代,所以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营销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企业运用到交易方面的成本投入大大降低,库存被有效减少,市场营销周期整体缩短等等。面对时代背景的变化,各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营销思维做出调整和转变,以适应当下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就通过对当前现有研究资料的总结和整理分析,初步探索出了当今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各企业在市场营销思维以及策略方面的转变。

一、网络经济时代背景环境下,市场营销环境方面的D变

1.产品变得同质化,客户需求变得多样化

首先,受网络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当前市场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应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技术及设备,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技术及现代化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产品的仿制效率惊人,逐渐显现出同质化现象。现有调查数据显示,当下任何一款盈利性较好的产品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市场中的其他企业仿制和密集生产,甚至在你的新品仍在测试阶段时,你的配方和技术已经被成功破解了,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性价比与你的产品极为接近的产品,标准化、大众化产品遍布于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差异化生产才是竞争的有利条件。

其次,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数量和质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批量化大众生产的效益明显下降,并将逐渐淡出市场范围。面对如此明朗的客户消费需求,企业必须有策略的将自身的市场营销目标进行不断细化和深入化,尽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特殊服务及需求,进而实现战略性发展目标。

2.营销方式向在线方向转变

首先,传统商品的流通过程是生产、批发、零售和消费,而新型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不必再苦苦的等待那么多的流通环节,直接通过网络就能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及相关服务,同时还能够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在线完成支付,极大的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为供求双方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所以,这种快捷、便利的线上营销方式,正逐渐代替原有的线下有形交易市场和交易模式,推动了企业销售渠道及手段的革新。

另外,与传统营销管理的四要素追求不同,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营销管理所追求的四要素为顾客、成本、沟通以及便捷,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营销过程。具体来说,从产品的设计阶段,企业就已经将消费者需求这一关键元素融入其中,进而有针对性的来定制产品并完成销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需求不再变得那么隐秘,利用网络形式就可以很好的表达欲望,而企业收集这些需求信息,也不需要投入太大的成本,这样就很好的实现了产品的供求双方的接轨,提高了沟通效率、客观满意度以及忠诚支持度。

3.市场竞争出现新的特点

全球市场环境受网络经济的影响,展现出两个新特点:第一,市场竞争逐渐向无形化转变。这一点比较明显,因为当前科技和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企业竞争逐渐向信誉、服务以及形象等软实力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竞争态势的有力证明;第二,市场竞争已经打破了地域方面的限制,并逐渐向国际化竞争方向发展。网络市场营销模式下,时空界限已经不再是问题,只有供需关系,因此,竞争范围也逐渐被扩散到世界的每个细微角落。面对市场竞争的这些新特点,企业必须要相应的做出营销策略方面的调整。

二、网络经济时代背景环境下,市场营销思维理念的转变

1.市场营销产生新的思维准则:顾客就是上帝

网络的便捷加上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空间变得更大,也更加自由,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我需求特点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信息,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趋势已经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变得不可阻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发展,就必须“听命”于消费者,及时调整自我营销策略,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出发点,以服务客户的个性需求来实现自我效益提升的目的。另外,当前受AI、CAD等科技运用的影响,“虚拟企业”逐渐开始流行,它没有任何的实体资源,只是通过准确的调查客户需求,然后与一些具有较强生产功能的企业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其需求,实现企业的效益。

2.市场营销产生新的功能追求:创造需求

网络经济背景时代,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实际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和消费者都不一定能够清楚了解什么才是其真正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现实环境,企业唯有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欲望,从而掌握主动权,创造并引领消费需求,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网络营销的一大优势就是便捷的交互性,当消费者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时,面对产品的推送,总能激发出部分潜在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即使没有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产品,也可以主动提出建议。而企业将利用这些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设计推出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满足另一批消费者的愿望,这就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使市场营销功能追求变成了创造需求。

3.市场营销产生新的思维目标:价值增长

传统营销思维理念,常常把企业盈利和扩大市场份额,作为企业营销策略制定的核心与关键,但是当前市场营销则产生了新的思维目标,即更加注重企业深层次方面价值的挖掘和不断提升,也就是说,企业更关注长远盈利和发展,把战略目标相应的定位在价值投资方面,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空间,这种目标并非不关注盈利,而是更加关注长远、平稳的价值增长。

4.市场营销产生新的机制理念:同步追踪客户购买行为

由于当前市场营销逐渐向无形的在线模式转变,消费者也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企业营销过程中,他们愿意将自我需求充分的表达出来,与产品生产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以期能够更好的得到产品方面的反馈,满足彰显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网络市场中的产品,无论是种类,还是范围,都比实体店购物选择要方便的多,所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相应的变得灵活和复杂起来。面对“挑剔”的顾客,哪家企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优质的产品服务,那么它就占有了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所以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机制,将重点放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同步追踪上。

三、网络经济时代背景环境下,市场营销应对策略的转变

1.转变观念,引领消费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于市场发展的契机很难有效把握,造成跟风现象严重。而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构建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实现科学的需求预测和高效的营销决策,运用多样化的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引领消费需求和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并适时抓住机遇完成营销活动。另外,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在服务理念方面也将逐渐向主动化方向发展,只有能够主动为顾客提供准确、及时、高品质服务的企业,才能获得顾客的认可和忠诚,进而使企业立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2.多种营销方式并用,满足需求

首先,企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优势,搜集市场上有效的消费需求信息,通过分析,有选择性的将部分需求融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制造出能够引领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企业在与消费者展开充足沟通的基础上,真正引导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策划中,以合伙人的身份与其展开对话,增进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程度。同时,一定要注重敏捷制造,缩短需求与生产满足之间的时间,推动供需关系向一致化方向发展。

其次,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产品的定价测试工作,使得新产品的价格既能够满足企业利益的追求,又必须在目标消费群体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促进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快速销售的目的,及时清空库存,将降低的成本再次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3.营销渠道向扁平化方向转变及拓展

传统营销渠道主要为金字塔式,而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渠道正逐渐向扁平化方向转变。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平台的构建,更是极大的拓宽了企业的营销渠道,使其互动性、一对一服务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信息查询,还是付款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极大的缩短了消费者与产品制造企业的时空距离,不仅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投入,还能有效避免交易迟滞,保证供需双方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信赖与合作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强迫营销所带来的压力。

4.构建网络营销平台,利用促销推动策略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构建属于自我的网络营销平台,并运用丰富多样的促销形式,为市场营销争取更多的展示新品的机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将产品的相关情况及服务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方便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深入了解和咨询。这种低投入,高效率的广告模式,不仅深受企业喜爱,也极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够让消费者通过沟通和了解,更加准确的定位产品与自身的契合度,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和流通循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营销效益。

5.创新营销技术,获取竞争主动权

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的动态变化速度可谓一日千里,而消费者的需求更是难以捉摸,所以,为了获取竞争的主动权和长久效益,企业必须努力将自身的资源、技术以及管理综合运用起来,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新型营销技术和经营模式,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另外,由于网络营销模式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都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更新速度极快,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因此,为了长远发展考虑,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性的联合,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共享客户资源,共同对抗未知风险,进而实现共赢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发展所追求的关键目标,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企业要想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就必须懂得适时转变自我的经营和营销模式,最大程度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了解市场及顾客的新需求,主动运用多种营销模式组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产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⒖嘉南祝

[1]韩花.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0):4.

[2]贺得利.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5):19-20.

[3]付静.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的路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8):46.

[4]申锦.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15,(26):2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