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档案管理

采购档案管理

时间:2023-06-01 08:5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档案管理

第1篇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430077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采购活动中,采购档案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步骤,它作为采购活动的记录方式,从客观的角度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依据,具有很高的实证性,也比较利于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采购档案管理是对我们的采购活动进行评估、监督、处理投诉等等活动的基础,在企业管理这占据不小的份额,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

[

关键词 ]采购档案;管理;对策

1、采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采购档案管理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这无疑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很大的不利。采购档案作为记录采购过程的书面材料,是客观的,具有非常高的实际意义,对于企业后期采购活动的开展、效果的评估、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采购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员缺乏,管理质量差

从我国企业采购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大多数企业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在采购档案管理上问题多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人才的配备上。许多企业认为采购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意识上就忽略了,人员往往是没有经验和相关资质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性,甚至许多企业的采购档案管理人员还肩负着其他职责,没有形成专人专职,这无疑导致档案管理的质量非常差。

2.2档案收集周期长,影响归档完整性

从我国当前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采购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购资料的填写和收集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问题,采购中心不能出具验收证明或者是在合同签订方面出现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采购档案的存档。当前我国的投诉机制存在着较大问题,进行投诉的周期和程序比较长,如果是越部门投诉往往因为上级领导的时间原因而被搁置,这就导致档案的收集周期被拉长,档案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

2.3档案管理与使用脱节

众所周知,档案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必须对档案进行良好的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的效应。我国许多企业的档案往往是为企业提供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参数或者是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包括一些企业的政策方针、文化特色等等,这些可以在制作标书或者是进行评分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对于供应商来说,原始性的证明材料是资质相关的一些资料,可以在投标、中标过程中提供依据。从我国当前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档案的使用效率非常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的浪费。

2.4档案管理缺乏保密性

档案管理工作最怕出现的就是泄密问题,这也是许多企业档案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出现过一个采购中心在评标过程中因为泄密而被投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议论。由此看来,如果保密性不好的话就往往成为采购的致命要素,我国许多采购中心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保密性的重要性,机构岗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人才方面也做的差强人意,从而导致档案管理问题频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5档案室软硬件设备严重滞后

因为意识上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许多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往往只是将相关资料堆积到一个房间,没有专门的人对此进行负责管理,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采购中心的档案室是空间很小的房间,没有把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放置,更不要说将这些资料转换为电子文档。由此看来,我国很多采购中心的档案馆建设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的。

3、做好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对采购文件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立卷

采购人在开展采购项目活动时,会出现各种原始资料,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采购文件。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采购文件具体包含如下几个:采购人采购时的相关记录、招投标文件、财政部门审批后的计划表及采购预算、评标报告、评分表、答疑函等。对采购文件进行正确分门别类,理应符合文件的特有情况,可以根据采购的先后顺序和程序进行,确保文件的连贯性,结合相应的价值和利用规律有步骤的开展,从而尽可能的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提升保管质量。

3.2加强对采购文件的科学有效管理

要想把采购档案工作做到实处,必须强化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大监督力度,形成专人管理。根据分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各个部门应该做好采构档案工作,对指导、检查和监督进行有效管控,在整理和保管文件方面设置专人负责。同时,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明确保存档案的场所。第二是合理采集保存采购文件。当采购项目完成时,采购机构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收集采购文件,并妥善进行保存,切记不能累计到年底来一起安排,不然,容易引发采购资料的遗失,造成档案的残缺。第三要做好采购文件的保密工作,执行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采购文件的最大安全性,避免采购文件出现丢失、篡改和损害等。对于投标商进行投标的投标文件而言,由于牵扯到商业秘密,如果没有获得他们的认同,不允许进行公开。第四要加快采购档案管理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步伐。

3.3采购机构要自觉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

在《采购法》七十六条中,明确表示如果采购机构、采购人违背法律,私自破坏、隐藏理应存档的文件,或者是对其进行修改和变更,要处于采购管理部门的罚款金额为2万到10万元。并处分相关的直接负责人和相应的主管人员。如果有犯罪行为的,应该进行刑事问责。监督管理部门理应正确看待此类问题,并在考核中所有体现,如同检查采购执行问题,采用相应的检查评价,并严格处置相应的违规情况。

3.4不断提高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采购机构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特别要培养相应的责任意识,清楚知晓自己工作内容,进而全面弄清楚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营造爱岗敬业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温娜.落实科学发展观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第2篇

一、采购档案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采购档案的含义

采购项目档案应包括该项目的全部文件材料和记录,真实、全面反映采购全过程,其中包括图纸、效果图、磁带、光盘、磁盘等载体的各类文件材料,是烟草商业企业采购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文件。

(二)采购档案对行业的重要性

烟草企业档案是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真实记录,是行业的宝贵财富,档案管理工作更是企业整体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行业领导正是看到这点,才提出要紧紧围绕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服务大局为主题,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职能建设为基础,促进采购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采购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采购行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行业精益采购、阳光采购的最直接体现。从2008年行业开展“三项检查”(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以来,采购项目档案就是个大专型检查的重点和必查内容,这就要求采购项目档案要具有可追溯性,采购过程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否体现阳光操作。

二、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从近年来行业组织开展的检查情况看,烟草行业的采购工作在程序规范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档案规范意识也明显增强,但在实践过程中采购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归档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烟草行业收集采购档案的责任主体比较多,有采购经办部门、下属单位、招标机构等,各主体的标准不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采购项目档案管理存在极大差异。

(二)采购过程痕迹化资料不完整

近年来,烟草行业采购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应招尽招、真招实招”原则扎实推进,大多数的单位都是通过委托招标开展采购工作。招标机构只参与了招标工作的中间环节,对项目立项、决策和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验收评价、结算等过程并无介入;采购经办部门经历了项目的全过程,但有些人员对采购档案痕迹化资料收集、规范采购档案的意识薄弱,从而造成采购项目档案过程痕迹化资料收集归档不完整、不规范,导致档案管理脱节。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采购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资源和技术保障。采购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外,同时还可以实现采购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

正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从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两项工作”试点现场会召开以来,整个行业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研发了烟草行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整个行业的使用情况和利用率比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高。

三、加强烟草行业采购项目档案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充分认识行业采购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烟草企业采购项目档案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与档案管理人员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分采购人认为采购工作已经委托公司,招标、评标过程的痕迹化资料有公司收集和整理,自身忽略了跟踪和收集相关资料,而公司只保存了招标、评标过程的相关痕迹化资料,项目的立项审批、合同后续的验收、结算、供应商评价等资料未及时收集或没有收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主体、加强对采购项目档案归档业务的监督和指导。

(二)建立采购档案一项一卷归档制度

针对采购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于2014年年初,我们根据省公司的相关管理办法,出台了《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采购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五种采购方式的归档内容和具体要求。采购项目一项一卷资料应该包括采购计划批复、采购立项审批、采购实施过程资料、合同审批、合同、验收入库资料、项目结算等相关痕迹化资料,整个采购过程的痕迹化资料不得涂改、伪造、变造、隐匿或者销毁,按相关业务流程的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并装订归档。

(三)加强采购人员意识培训

在明确归档责任主体后,要加强采购归档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收集归档意识培训。作为采购项目档案的归档整理经办人员,要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常识,熟悉五种采购方式的归档要求。

(四)完善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技术;文件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48-01

一、摩尔定律下的硬件发展

摩尔定律,是由因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约每隔18个月就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就要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虽然没有那么精确,但是却深刻地揭示了现今电子科技发展的惊人速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处理器研发厂商,因特尔在2012年了22纳米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再次得以大幅度提升。而CPU的研发只是硬件的一个标志,实际上目前的硬盘技术、显卡技术等都得以了长足的进步。

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文件生命初始产生,到文件归档和档案的保存和利用,都难以离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硬件发展给档案管理事业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但是面对市场上庞大的软硬件供应商,很多单位的采购人员都无从选择。在此有必要讨论一下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对硬件采购的要求:

(一)前瞻性。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机硬件发展迅速,而我们在使用中也不可能经常性更换机器,因此在采购硬件时必须要有前瞻性,以满足在未来时期的硬件需求,但同时也必须注重成本的控制,这样就要求我们购买的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二)适用性。每一个不同级别的档案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规模与功能都各不相同,对配套软硬件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其在采购软硬件时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而进行定夺,适用于自身即可,以避免出现性能浪费和性能紧张的情况。

(三)稳定性。在采购系统时还要考虑到系统平台之间的兼容性,这些都影响了整套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新上市的系统往往会有BUG或者兼容问题,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问题,所以要从源头上就考虑系统的稳定性。

(四)易用性。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虽然大多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并不都是计算机专业型人才,在采购系统时要考虑到系统对于大部分人都易用,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后期的维护和使用将遇到很大的困难。

二、档案管理技术的现代化趋势

(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其原始形态为非数字化,我们要对其进行数字转换;另一部分就是其从产生伊始就依托于计算机平台,直接以数字形式记录在案的。由于纸质文档在查阅和保存方面具有很多局限性,我们对纸质文档进行数字转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数字化,这也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首要特征。数字档案管理具有易保存、易查询、容量大等优点,是传统档案管理的重要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是数字化技术的核心构成,随着其普及,目前我国各个档案管理部门都能实现基本的数字化。

(二)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在文档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可以由三个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其该阶段的任务,从而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过程。在电子办公环境(OA)下,可以将档案管理模块化,为每一个模块设计管理系统。如在档案产生初期,即文件阶段,应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在文件的初始就对其进行自动记录保存,每一个模块无缝链接,自动记录文档的全部生命周期。在完成记录后,还要自动生成目录索引,以方便后期的查找,这是档案管理自动化的理想模型。例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08年就完成了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跻身中国信息化500强之列。

(三)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数字档案具有虚拟性、复杂性、继承性等特征,所谓智能化就是在数字档案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套系统,对档案对象进行可以代替某些人工服务的智能化存储、归类、分析等业务。从计算机硬件要求来看,智能化需求高兼容性的设备端口,以便与各类输出输入设备连接;其次还需要高扩展性的硬件平台,以适应智能化处理设备的添加;然后还要有很强的网络传输能力和存储能力。从计算机软件要求来看,贯穿于数字文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智能化的存储、访问、检索、数据分析、安全保护等几个模块。智能化的数字档案管理将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

三、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的要求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在工作时要充分应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进步,这是一个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先进技术与思想,学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现代化奉献的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

另一点,档案管理还有研发和更新设备,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熟悉档案管理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熟练掌握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程序,能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良好稳定的支持,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最大价值。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定期的集中培训学习,并且与先进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有沟通交流。

社会愈向前发展,所产生的档案资料就会无限增多,但如果我们能以现代化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相信定能化繁为简,使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高晓玲.谈如何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J].企业导报,2011,(11).

[2]黄玉明.电子文件管理建设的需求分析[J].中国档案,2011,(2).

[3]阎淼.浅谈档案管理电子化[J].科学之友,2011,(9).

第4篇

[关键词]设备档案;档案管理;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85-02

[作者简介]朱小青(1989―),男,江苏泰州人,硕士,天津农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设备管理。

《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规定: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工作管理和设备申请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管理使用、维修改造、申请报废等各环节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管理。从中可以看出,设备的档案管理贯穿了设备从制订采购计划到到货验收以及后期的维修报废全过程,能够有效地串联起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推动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设备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设备档案管理采用的是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的方式。国有资产管理处是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职能部门,负责设备从制订采购计划、招标、到货的验收安装及后期的维护与保养,他们方便收集设备的采购、验收、管理档案材料并保证其完整性。设备使用部门主要负责设备购进以后的安装和操作等档案管理。因为设备购进初期,操作人员更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设备性能,安装时也需与使用人员进行沟通协商。因此,各种随机文件及原始资料会散置在使用人手中。这样做虽然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但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麻烦,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技术资料流失。这种“双头”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扯皮”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散失或残缺不全,有些设备因此失去了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从而影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使用开发。设备资料的收集是设备档案管理的基础,没有前期的资料收集,也就谈不上后期的管理、归类等其他环节。

在后期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缺少专人对贵重大型设备进行管理。当设备转交他人管理时,资料往往不能随机办理交接手续,容易丢失。而且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时,如果没有按时填写使用、维护、故障、事故、维修记录,可能导致资料不全,在设备后期的维修和报废环节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设备档案的收集和建立

(一)设备档案的横向收集

对设备档案进行管理,首先要将设备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一般是以金额为标准来区分普通设备和大型设备,具体金额各高校有不同规定。个人认为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以十万元为标准比较适宜,少于或等于十万元的为普通设备,大于十万元的为大型设备。一般来说,普通设备只需要订购合同、验收报告和维修记录等资料即可。同时,使用单位应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及时建立固定资产账目、粘贴设备标签,并将相关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

大型设备的档案采集相对复杂,需要设备采购各个阶段的原始资料,对其进行纵向的管理,这也是由大型设备的使用价值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决定的。大型设备的档案管理,应该分别进行,即每件设备单独设卡管理,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使用单位可办理长期借用手续,但一定要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当设备转交他人使用或管理时,资料要随机办理交接手续。对大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时,要按时填写使用、维护、故障、事故、维修记录。大型设备借出和收回时都应立账立据,严格执行交接、验收规定。

(二)设备档案的纵向收集

设备的管理过程可分为设备申购、验收、使用和报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需要的资料一般有:设备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定购合同;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和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设备说明及全套随机文件,使用和维修记录;报废申请书,设备报废鉴定与审批材料等。如果是进口设备,还需相应的技术商务文件,如外贸合同等。

每件设备都应从这两方面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之后的分类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只是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但没有这一步就没有完备的资料及技术文件,就无法对日后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报废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无法了解到所购置设备的使用机时及其产生的教学、科研效益,更无法对今后的设备采购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设备档案的管理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之摆到正确的位置。因此,从学校层面就必须重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平时的教育与宣传,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设备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制订翔实的管理办法,结合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设备档案管理要从设备申购、到货验收、整理归档三大方面入手,制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各个设备的档案资料都应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收集整理并统一保存,从检查主机、附件配置、说明书与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等工作做起。如果实际安装或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相关技术文件,可复印原版文件,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设备如果需要维修或报废,应由使用部门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同意后,方可进行维修或报废。维修或报废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文件、票据要及时送交管理部门规定。同时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这些资料,避免资料丢失。

同时,不能只注重设备采购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还要注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档案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普通设备可以采取单位日常管理为主,设备主管部门监督抽查为辅。每个学期对这些设备的使用记录、运转情况以及维修记录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各使用单位。大型设备的管理不光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注意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强调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的情况。大型设备开放共享需要对上一年度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这就要做好使用记录、运转情况以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在申请大型仪器开放基金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的文件,如贵重仪器开放基金使用申请表、维修合同、验收报告和贵重仪器开放基金实施情况总结等。对这些资料的档案管理尤其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更关系到大型贵重仪器开放基金的使用。这部分工作完成得好,就能够为大型贵重仪器开放基金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待报废的设备,一般都会由设备所在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做好技术鉴定。进行档案管理时要注意保存好技术鉴定、申请报废表、主管领导的批示等原始文件,以备存档查询。

(三)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师资队伍建设

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才队伍,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较高。这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采用各种培训方法,如在职培训、岗位轮换、交流学习等,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国家和高校对于档案管理的一些相关法律和规定,从而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

高等院校设备仪器的科学化管理对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科学合理的机制实现设备仪器的档案管理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重大课题。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了设备采购、使用、开放共享、报废等各个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日常设备的管理极为重要,同时还能够为以后采购新设备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田太福.高校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25-26.

[2] 王蕾,张富春.高校设备档案管理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125-126.

[3] 陈志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刍议[J].兰台世界,2006(8):27.

第5篇

Key words: hospital equipment;archives management;archives public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88-02

0 引言

医院设备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为医院了解设备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查考凭证,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功能优势对医院的业务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领导支持,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档案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是促进医疗技术质量和全院发展的关键点。加强宣传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强化领导管理意识,用利用取得的成绩向领导多沟通,争取医院领导对档案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医院要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科室目标考核,制定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保证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有章可循。管理制度要对管理责任者、收集责任者、整理责任者进行明确,对归档对象、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份数、归档时间、整理原则、保管要求、利用制度和手续进行明细。保证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 专职档案员的专业知识、公共意识

2.1 具备档案专业和设备专业知识 一个专职档案员的政治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决定着设备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员要加强学习,多参加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档案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还应了解设备购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管理人员的能力是档案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保证。

2.2 在档案收集利用中处理好公共关系 档案工作需要领导的支持,需要部门工作者的配合,领导和部门工作者的档案意识不强,一个优秀的档案员也很难做好档案工作。

医院设备档案的收集做到齐全、完整,必须做好公关工作。①档案员积极主动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大力支持,在设备的立项审批、采购阶段时产生的文件材料交由设备科保存,缺少的材料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补充。②档案员必须处理好与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关系,设备的开箱验收、调试运行、保养维修以及报废阶段所产生的材料都由设备科参与并收集。设备科兼职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力量,档案员要对设备科兼职档案员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保证他们掌握档案日常管理的能力。③档案员必须处理好与设备购置科室的关系,设备购置科室是设备的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日常设备记录,是设备产生经济效益科室。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它密切相关,操作者也是设备档案的利用者,对待利用者要做好热情服务工作,快速提供所需设备档案。④档案员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的关系,设备验收合格后,结帐时在财务室,需要财务部门及时督促结帐人员将发票复印一份交由设备科放入设备档案。发票如不及时复印,装在财务部门凭证里,很难复印完整。

3 兼职档案员做到设备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

医疗设备档案最重要的环节是收集,由于设备从申购、购买、安装、调试、验收、运行、保养、维修到报废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每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具有时间性,收集不全,很难再补。收集工作是设备科兼职档案员来完成,专职档案员要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随时指导,提高其管理意识和素质。设备科要做好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就要明确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才能保证收集齐全。

设备的归档案范围:

①立项审批阶段:设备购置计划、申请报告、论证报告、审批报告与批复文件、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卫生资源配置许可证(大型设备)。②采购阶段:采购招投标文件、评标记录、中标通知书、采购谈判记录、购置协议、采购购销合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供货单位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书,进口设备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经营企业许可证。③开箱验收阶段:装箱单、出厂单、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运输单据、设备安装要求、维修手册及其随机技术资料等。进口设备须有海关通关单、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3C认证书(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设备)、产品授权书及售后服务机构。④安装调试阶段:安装调试记录、设备试运行记录、培训记录等。⑤项目验收阶段:验收记录、检测验收材料、发票复印件(原件在财务室)等。⑥设备运行阶段:设备检查记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重大事故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等。⑦设备报废阶段:设备报废鉴定材料、申请、批复和处理结果。

第6篇

摘要目的:对医院现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方法:从采购、建档、使用、维修等方面健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结果:在改进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后,医疗设备的使用、运转以及对院方医疗设备的管理等情况较改进之前都有所提高。结论:积极发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有所保障,值得提倡。

关键词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为了适应高水平的医疗工作,许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逐步应用于医疗工作中。许多原始老旧的医疗设备逐步被新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所替代,这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在工作效率上也有较大幅度改善。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医疗设备在各科室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运转,有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故而,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我院医疗设备的现状

截止2016年6月,我院建档在案的医疗设备共计500余台,总价值约8550万人民币,我们将这些医疗设备分为5万元以下、5-10万元、10-20万元、20-50万元、50万元以上五类。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将这些设备编号并且建立基本档案。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

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将所有设备按照用途分类,并且每种用途下按照设备名称编号归类,并建立电子档案。再由各个科室负责管理设备的工作人员将各科室所有设备汇总,按照每种设备名称将其编号分类,建立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大致内容包括:①采购前资料:采购申请表、设备考察报告、设备的合格生产证书以及采购批复文件;②采购时资料:采购申请表、采购记录、投标文件、采购合同、免税单、进出口许可证、提货单、发票、验收报告、设备配置清单、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线路图、合格证书等;③设备运行时资料:使用说明书、操作记录、维修故障记录、清查检验记录;④报废资料:报废申请单、资产报废鉴定书、批复文件。

三、专人管理制度

我院设备众多,在管理方面应多加注意。我院将各个科室设备指定相关专、兼职人员进行专门管理,包括设备引进时对该设备编号建档,保存基本信息、分配科室、找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后期维修、到时报废、定期清查设备数量功能等。这样可以保证对各个科室设备的信息采集掌握以及使用管理的完整性,同时也为诊疗工作正常运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四、维修报废制度

所有的设备都有严格的使用年限,在这期间,若设备出现问题,需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各个科室负责人应将设备故障问题告知医学装备部设备运行维修组,建档保存。若到达该设备使用年限设备还在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报废制度,上报医学装备及物资供应部,根据需要引进新设备并且取消报废设备的电子档案,保证所有设备在安全可操作范围内正常运行,确保诊疗效果的准确性。

五、定期清查制度

对各个科室的设备要进行定期清查。包括清查设备数量、定期请专业人员维护保养、清查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清查登记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等,并及时完善设备的档案,方便管理的同时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六、完善医疗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①加强院方与各个科室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申购考察直到设备报废,都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能,保证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②加强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责任人制度。各个科室责任人掌握其主管科室的所有设备,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同时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报废等工作,以确保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③对各个科室设备进行定期清查,记录各种医疗设备的数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用时间、报废时间等情况,灵活调动各科室医疗设备,避免同一科室因重复引进医疗设备而造成医疗设备的闲置与资源浪费,同时也要避免其他需要该设备的科室因缺少而重复引进;④医务人员在操作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与流程进行操作,若操作中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按程序上报联系相关责任人,及时维修,尽可能使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使用;⑤相关责任人应该具有专业素养,在工作中也要具备责任心,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职能;⑥要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系统,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为相关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又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体会

过去都是手写的医疗设备档案,时间久远便不易保存,并且纸质档案易破损丢失,搬运、查阅都不方便,会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随着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医疗水平也在同步提升,现如今,全部改用电子档案,方便快捷且资料保存完整,调阅查询也相当方便。医疗设备在医院工作的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管理运用好这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提高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质量和水平。所以在旧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报废以及引进新设备后,都应及时完整地建立档案,完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电子档案的方便快捷,可有效协调医疗设备在各个科室的运转及保证正常使用。并且只有真正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服务,才能做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完整化与智能化,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医疗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敏,洪范宗,郑月琼等.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

[2] 黄燕,种银保,胡晓霞等.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

[3] 朱学君.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0.10(3).

[4] 张超群,吴向阳,杭建金等.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

[5] 姜静.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体会[J].医学文选,2003.22(6).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形形的企业也是遍地开花,相应的各种精密的大型企业也在企业中变的很常见,设备仪器一般分为自制设备、外购设备、信息设备及其特种设备,信息设备(计算机的软硬件)。企业设备仪器档案对于维护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设备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部分进口的设备购买合同,招投标书,技术协议等在日后的项目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万一以后出现什么矛盾,设备仪器档案就是不可缺少的凭证。要想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仪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做好企业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一套健全的科学的建档方法以及仪器设备建档理论是重要的,这对于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及其竣工验收有着很好的信息支撑作用。

1. 企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特点

1.1企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动态性。简单的说就是企业仪器设备在报废或者转移之前,设备的档案会随着仪器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在仪器报废或者转移之前,设备的仪器档案就处在一个不确定,始终改变的状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企业引进一台新仪器之后,在投入使用之后,必然要有检修、更新,维修记录,或者改造图纸等,只要这台机器在使用,就会有新的文件生成,直到仪器停止使用,档案才会停止。

1.2企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综合性。企业设备仪器管理就是综合管理设备仪器,显而易见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具体的讲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阶段综合性,企业引进设备要经过规划,选购到使用,维修再到检修,最后是设备改造、更新。这几个阶段是交替发生的。2)部门综合性,一般在一个企业里,设备的管理会涉及很多的部门,只有进行综合管理,才能有效地利用设备仪器。在设备管理中,要秉承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结合,改造,修理与更新结合。3)多样性特点,将设备用不同的方式区分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按照来源有,自制设备以及外购设备;按照设备的行业特点,可以划分为机械动力类设备、仪器仪表设备;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一般设备与精密高端设备;按照设备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

2. 企业设备档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分散保管

现在的企业中,没有一整套的设备管理系统,而是进行分散保管。这也与相关的规定也是背道而驰的,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遵守“成套性”原则进行管理。设备从开始的购置到最后的入库会产生不同阶段的记录,部分单位会根据企业职能的设置,应该吧一整套的设备仪器档案分成两块保管。一部分是早期的购置请示到投标书等文件;另一部分后来产生的记录,说明书等。这样做不能全面反映一套设备的整个流程,也不利于后期的利用。

2.2归档一些不是原件的文件材料

一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档案验收时出现设备仪器档案是复印件的情形,包括设备购置合同以及技术协议。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档案本质属性,归档要求,也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归档的意义。有以下几点原因会造成这种状况:1)购置设备时签订的合同,协议份数不足,用复印品代替。2)购置设备的流程不规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使用传真方式就签订了合同。3)使用进口设备,由公司的。

2.3仪器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

企业进行一个项目时,各个部门之间有很多交叉的环节。在项目档案的管理中,由于不明确各部门档案管理职责,当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之间就相互推脱,相互推卸责任。一般来说,项目立项在资产管理部门,而采购、招投标在采购部门。两个部门经常想把合同、协议纳入自己的部门,而验箱时,却都不注意“合格单”等文件,导致档案残缺。

3. 企业设备仪器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3.1设立设备仪器档案牵头管理部门。档案牵头管理部门就是资产管理部门,也就是固定的资产投资部门。应由设备仪器档案牵头管理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收集、集中、整理、分类、编号设备运行各个阶段产生的文件资料。这样集中管理设备仪器档案,不仅是按照相关的规定作业,也能维护仪器档案的完整及安全,以便使用。

3.2企业设备仪器管理人员在归档及收集文件时应该严格按规定把关,坚决不收复印件。归档人员有义务告知采购的部门,在购置设备时,签订的合同、协议份数不能少,应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签订相关的文件,对于公司购置的设备,应该特别备注,尽可能最后原件。

3.3明确不同部门在各个阶段的职责,保障档案的完整。设备从购置到竣工之间要经历计划、采购、开箱、使用管理这些阶段。不同的阶段,各部门分工不相同,责任也不同,应明确各自的管辖范围及应承担的责任。立项时,资产部门应负责收集本阶段的文档,如购买请示等;采购时,采购部门应该负责收集整理仪器设备的招投标书,签订的合同协议,特别主要要求合同必须都是原件,而份数必须充足;开箱时,兼职档案员必须参加验收并收集此阶段生成的档案;使用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应协调相关的部门,及时整理归档培训、使用、养护、维修生成的文件材料。

总结:我国的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高性能的复杂静谧的大型的仪器走进了企业,企业仪器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也越来越复杂,利用健全稳定的设备档案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管理仪器设备愈发重要,也成为企业竞争间的一个重要筹码。企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建档方法与建档理论,这样就为了提高企业工作做好保障,为企业发展的提供扎实的基础,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验收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招标机构项目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基本建设项目、机械成套设备、科技项目、项目融资、土地承包、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许多政府投资及公共采购领域,都逐步推行了招标投标制度。这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保证服务质量,防止招标投标中的腐败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国际贸易公司为综合性国有外贸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承办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国际招标和对外采购以及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采购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发展,北京国际贸易公司转变主营方式,先后获取国家部委颁发的国际招标机构甲级资质、政府采购机构甲级资质、中央投资项目招标机构甲级资质和工程招标机构甲级资质,成为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惟一具有“四甲”资质的招标机构,专业从事各类招标业务和进出口业务。近年来形成的招标项目档案快速增长,档案种类和来源更加多样,档案的管理和编研工作更加复杂,使企业档案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招标项目档案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招标是指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活动。招标项目档案是招标采购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上的记录,是企业业务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材料。据统计,2007年-2010年6月,北京国际贸易公司完成的各类招标项目每年增长45%,各类招标业务已占公司总体经营规模的74%。我国《招标法》中明确规定,招标机构应当妥善保管招标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存档备查,并至少保存十五年。其特殊性决定了招标项目档案必须管理到位。

其次,招标项目档案是围绕一个独立招标项目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招标业务文件整体,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

第三,建立资料完备、检索便捷的招标项目档案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保障作用,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以后的经营、管理、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招标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近年来,在一些招标机构中,存在着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重视不够,观念亟待更新。从企业的发展来看,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命脉, 而档案工作效果难以立竿见影,不易引起重视。对招标档案工作职能、意义的认识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造成档案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工作都徘徊在较低水平。第二, 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补充修订。企业对档案的管理一般都有制度可循,但这些制度都有待健全与完善,比如鉴定销毁制度和借阅制度等,这反映出企业的档案工作缺乏可持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意识,从观念和工作理念上亟待加强。第三, 档案工作程序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由于招标工作程序繁杂,业务经办人员工作量大,往往忽略应归档文件的齐全,造成招标项目档案在收集、归档、检索、借阅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第四,档案室或库房面积受单位办公环境限制,档案室内部资料存放零乱,不能保证招标项目档案存放整齐有序,导致检索、查阅时极不方便。

三、新时期企业招标档案的管理模式

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的加快,招标这种采购方式已成为大的趋势。同时新时期招标机构的招标项目档案的管理模式正处于被认识、梳理和接受时期。

首先,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等法律法规统领企业招标项目档案工作,对招标机构档案工作基本理念进行梳理,提升招标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根据招标业务特性,明确职责,执行招标项目档案由经办人收集、立卷、归档、部门集中保管,单位档案室统一进行鉴定、销毁的流程。这有利于转变业务部门人员意识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认为档案人员督促归档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增加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念转变了“开展此项工作仅仅是各部门配合专职档案人员”的错误观念,使招标项目归档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规范,这种新的理念将有效地促进招标企业各部门对自身工作职能与短期、长期工作目标的思考与整理,并围绕招标项目立卷部门的自身职能,规范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文件材料的业务内容、种类、载体。这样始终强调“本企业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的档案工作模式,也是考量其与立档部门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价值的重要依据,从而大大清晰了档案工作的整体思路。

第二, 招标机构档案工作的具体实施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档案工作人员,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面对招标项目数量的日益增多,形成环节复杂,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工作网络,从基层开始,每个立卷单位都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兼职档案员,由档案室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招标文件收集齐全、整理规范、案卷质量达标,便于检索和提供利用,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第三,制度是保证,人才是关键,场所是基础。为使招标档案管理与业务的增长、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企业招标档案管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尽可能提供档案库房场所,档案人员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开展招标档案管理综合检查,加强招标项目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和销毁,确保其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损毁散失。

综上所述,企业的档案工作是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更是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纠正以往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档案信息需求为牵引,进一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使招标档案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企业的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将企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1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内网管理凸显被动,医用耗材档案未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很多医院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医用耗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耗材浪费与外流、耗材过度使用,以及重复使用等现象。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局限于资质证件管理,没有对供应商与医用耗材进行充分有效地分析,难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与运用,导致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市场预测和发展趋势

医用耗材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构建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医用耗材动态管理,精确溯源,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有效保证医用耗材安全使用,防止其使用不当造成浪费、过度使用或超范围使用,从而减少医院和患者的损失,保障患者利益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

2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构建

将分布在不同信息系统的耗材管理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便于审批、调用、监管、存查,最终降低耗材占比,提高合理使用率和满意度,减少库存,降低医保费用。

2.1加强医用耗材研究信息的获得

首先,对医用耗材研究信息进行调研,采用实地考察法与问卷调查法。然后,研发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汇集医院电子医嘱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医院协同办公系统(OA)的相关信息,建立新的信息交互渠道。最后,上线测试并进行有效改进。在评价总结上将数据分为A组与B组,A组中讨论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前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B组中研究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后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3]。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管理前后耗材从申请到可申领耗费的时间、百元医疗收入卫材支出、盘点的库存数,科主任/护士长、统计员、科长的满意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网站,以对供应公司与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管理,在系统设置上设置用户权限,包括供应商、管理员与相关的部门等,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资料的上传与信息数据的传递等。在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供应商资料的上传,产品资质的证明与医院审核程序的完成等各种程序,最终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同时进行信息数据的对接传送,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最终简化医院的工作程序,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重复劳动等[4]。

2.2加强医用耗材档案的建立

为了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在医用耗材档案建立过程中针对每一个供应商分别建立各自的档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模块,进行医用耗材申购单的上传与审批结果的论证工作。在信息平台上供应商可以通过登录上传业务员的授权书与产品的注册证等,同时还包括采购合同的扫描件等,为电子档案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加强对供应商工作的有效录入工作,与电子档案的目录表进行有效对接。要求供应商在信息系统平台中提供资质证件,从而从资质角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运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形式能够节省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储空间。

2.3加强资质证件的效期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物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比较大,在管理与查询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包括了大量的药品种类、来源与规格等,工作量较大,应当加强对此的充分研究。在传统内网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已经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系统,能够实现档案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难以充分获得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在证件更新方面不够及时,从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而采用互联网管理的方式能够设置1个月的预警机制,以加强医用耗材资质证件的有效管理,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证件的及时更换,系统会自行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这部分耗材品种在未处理之前不再进行采购与发放工作,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充分使用这些安全品种,有效发挥这些品种的作用[5]。

2.4加强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能够实现对全部档案信息进行建档,包括供应商的档案、采购档案与出入库档案等,同时进行预入库管理。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供应商根据可能使用到的高值耗材进行医院二级库房的存放,在完成条码扫描工作之后,进行预入库手续的办理,根据此由系统自动生成入库记录。在患者使用之后,护理人员在系统中提取相应的生产厂家、经销公司的名称、产品名字、规格型号与产品批次等信息,并记录患者的名字、住院号、医师与手术护士等信息,将以上信息全部记录到系统电子档案中。在完成系统登录后,利用已经使用到的耗材信息,将其传送到内网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库房的管理模块之中,从而完成出入库的调拨手续。同时供应公司登录管理系统平台进行货源补充工作,从而满足临床使用,减少运行过程中对医院资金的占用。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对接,在高值耗材方面能够实现有效的全程网络管理,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3小结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能够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处置档案信息,实现对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依靠强大的信息数据,最终实现将实物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的充分结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杨琼.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利用[J].医疗装备,2017,30(5):61-62.

[2]白玲.医用耗材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8):166-168.

[3]唐丽琴.探究"9S"管理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7):347-348.

第10篇

【摘要】 

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某些学科的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设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设备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而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

【关键词】  设备管理 重要性 档案管理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疗设备在此过程中作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此时医院设备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档案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却常被各医院设备管理领导者所忽视,其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应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现就把我院设备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1首先认识建立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医疗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出厂随机相关资料、证件、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字资料(如: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计量设备的相关合格证)等。如何管好用好医院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则必须建立较全面的设备技术档案,并辅之有效的管理。让其贯穿整个设备管理工作,在设备采购、使用、保养维修及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根据其维修记录,对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利用维修记录中老的故障现象及维修经过可缩短设备维修的时间及有效安排维修过程,从而,减少了维修费用,缩短维修工时,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必须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主动、及时地为各设备使用科室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此时,设备档案显得尤为重要。

    2其次建立完善的制度利用办公会将相关文件分发给所有科室,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制度意识,使之配合设备管理工作的进行。我院成立由院长直接领导的设备管理工作,实行院部、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利用制定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进行账卡物及相关内容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每月的综合质量考核,上报院办公室及拟报整改措施,与科室的奖金、评先进、评优挂钩。我院设备档案信息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设备档案由专人专柜负责日常收集全院设备资料,将全院每一台设备逐一编号登记在册且张贴标签,每半年对全院设备进行一次清查,对万元以上设备每月进行使用效率分析,将收集到信息录入电脑,以便日后查阅,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3设备档案收集工作贯穿于设备申购到设备报废如参与设备采购申请,可为采购部提供相关参数,参与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工作,索取相关证件及收集设备资料及时建立档案(如:说明书、随机光盘、图纸等)相关手续齐全后方可验收,科室如需要资料可提供相关复印件,并履行借阅手续。监督制定新装设备使用流程及制度,大型设备分管到人,并将信息录入电脑。

    4小结有效利用设备档案对医院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档案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岗位,要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医院在两个效益上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黄瑞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医疗装备,2007,1:25-26

第11篇

【关键词】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信息化之于血站档案管理的冲击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使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大幅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信息化时代的冲击,而这一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化冲击下,传统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应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成为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由之径。

血站以公益性作为其职能属性定位,其档案作为采供血工作流程的重要书面承载形式,是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数据。在信息化时代冲击下,固有的血站档案管理方法已无法迎合当前血站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有以信息化时代为依托,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血站档案管理领域,通过局域网建设革新血站档案数据的收集、存储与利用。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之于血站档案管理有着紧迫性与必要性。致力于在新形势下于血站档案管理领域引入信息化手段,一方面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仅需要设置档案信息管理员等即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录入、存储以及后续利用;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将利用电子档案形态,相较于传统手工录入与人工查找,数据化形态的档案信息存储与调取更为便捷,有助于实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与高质化。新形势下为迎合时展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化与系统化是血站档案管理突围的紧迫而又必然的选择。

二、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根据我国有关血站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的规定,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已然开启,信息化建设正在革新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站相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速度并不如预期,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受到管理意识、人才、资金及信息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信息化开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欠缺且统一标准缺失。血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因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及方式的桎梏,诸多血站出于多种因素考量而未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血站建设内容,仍沿用陈旧的管理手段,欠缺信息化管理意识,并未对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加以系统性的研究探讨。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欠缺严重制约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此外,血站档案管理国标与行标缺失致使管理规范性差,档案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也因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时间较短,多集中于地方层面,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地域化特征突出,由此需对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予以一体化、规范化,确保其安全性。

(二)信息化建设难度高、任务量大且周期较长。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并非只要建立起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即完成任务,管理系统的建成只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原有数据的录入工作量十分巨大,需利用手工录入、扫描等当时将纸质数据转化为电子信息数据,此环节存在一定难度且任务十分繁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进行电子信息转换的同时,仍需对原有书面档案进行存储。如此高难度、大工作量的血站档案建设也意味着其信息化管理真正收效有着较长的周期。

(三)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充足的资金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将举步维艰。不论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相关基础设施的购置以及信息的电子化转换等各个环节皆以充足的经费作为工作开展的保障。然而,在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卫生部门,其经费较少,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中的部分极为有限,大部分经费只能对医疗及医保等基础性、紧迫性更为突出的领域发挥保障作用。由此也就导致了地方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直未被提上日程或建设力度薄弱。

(四)管理人员专I化程度低。信息化对于血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因信息化建设后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运作及档案管理等多项工作,对业务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然而观之当前发展现状,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的大部分并非档案专业出身,且多由血站行政管理人员直接兼任,在此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并未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及信息技术技能,严重制约着基层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强化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

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面临上述四种现实困境,如何突围从而强化信息化建设,本文旨在从档案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资金投入充足化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化4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一)档案管理一体化。基层血站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进程后,通常会积极采购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信息化档案管理尚不普及,且管理系统往往因血站规模的大小及具体要求而有所差别。由此也造成了当前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地域性标准差异明显的不良后果。因此,亟须统一当前不同地域之间血液档案信息化管理,统一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强化一体化建设。在系统与系统之间搭建起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促进不同地区血站在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下转第90页)(上接第83页)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亟须相关部门强化管理意识。在强化外部一体化的同时,还应注重血站内部档案管理一体化建设,涉及的内容包括档案信息整理、工作流程以及信息存储及提取等。在血站内部搭建一体化档案管理平台,在不同电脑之间实现档案信息录入及提取。

(二)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难度高、任务量繁重的重要环节。为加快档案信息数据的数字化质量及效率,血站可通过与具有打印及扫描业务功能的公司进行合作,通过专业人员集中性开展原有数据电子化转换工作。同时,血站也应强化员工职责,注重档案信息收取时符合血站规范要求,确保信息准确与完整。此外,相关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更符合血站血液管理需求,实现文字与图像信息及浏览功能在目录数据下加以管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与精力高质高效地予以推进。

(三)资金投入充足化。资金是否充足决定着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与否以及开展的程度。卫生管理部门在经费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予以充分的物质保障。相关部门应依据规划要求,通过拨款支持血站采购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基础性管理物资,通过局域网建设互通有无,对信息系统及档案信息安全性加以保障。此外,为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应通过多元途径筹措经费。相关部门在进行经费划拨时以当前财政状况为依据选取经费划拨方式,或一次性划拨或分期划拨。经费的运用也应当高效合理,在进行档案管理基础设施采购时应以实用为主,而非以高价格为准,致力于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四)管理人T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要求血站档案管理人员为复合型人才,血站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一方面,可加大对高素质专业型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对现有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提升,由此为血站信息化建设打造出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素质突出的档案管理队伍,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专业人才的引进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吸纳先进管理工作者,通过其专业技能及管理经验分享将有效带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当前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应加大培训力度,实行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对其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做出评价并进行结果反馈。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计算机基本技能、数据库使用以及档案管理等具体知识。

四、结语

信息化对于血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血站应立足于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诸如管理意识问题、资金不足问题以及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问题等,旨在通过提出强化管理意识、强化资金保障、引进人才与培训相结合等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以期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迎合信息化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红娟.浅析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档案管理,2010(05):70-71.

[2]孙伟.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7-8.

[3]张勇.浅谈血站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65-167.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高校;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9

在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同时,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科研究工作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学校实验室档案的管理,应该放到其核心地位。高科技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实验室档案管理到来了新的困难,同时这也是革新实验室档案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机遇。我们要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室档案有效管理的新理念,做到学校实验室科学管理,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1 高校实验室档案所包含内容

1.1 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主要包含进行实验操作所需的教材、老师在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实验时的记录、学生实验时的成绩整理、对学生实验结果分析的相关材料、学校科学研究计划申请等等。这些都是师生实验所需教材及其实验成果的点滴记录,是学校师生对教学成绩做出总结时的重要材料。

1.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含实验设备采购的资料,其中有对实验设备进行采购时所作计划、报告及其采购时的合同;对设备仪器安装时的记录,包括合格证、调配设置等;书面材料包括实验仪器所带说明书、安装图、保修卡等等;还有赔偿备注,即是学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在使用实验仪器过程中造成损坏以后的赔偿备注等等。这些都是对实验室内部仪器的管理。

1.3 实验室管理队伍档案主要有,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志愿的个人简历、工作汇总等各种记录;对每个工作职员的升职考察记录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奖励、惩罚的记录;对新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情况。这一部分是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料记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核心。

1.4 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档案,基本内容是对国家法律条文、有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具体办法;进入实验室所要遵守的基本规章制度;对于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总结;实验室日常工作表;实验室所有的设施平面显示等材料。这一部分是实验室顺利运行的保障。

2 实验室档案设备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

2.1 根据学校实验室档案我们可以对实验设备仪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保障,没有实验仪器实验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器材的记录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材料之一。学校对实验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对有限的额资源作好充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对实验仪器进行采购时,我们需要专业人员对仪器进行检查、记录,确定哪些是我们需要的,要有选择性的购置。除了这些我们还要选择比较合理的生产厂家,这对以后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仪器损坏时的维修工作也有很大方便。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厂家,会产生质量、功能上的高低之分。对实验仪器存档,有助于我们正确的使用,还可以避免盲目采购设备,适当节约资金。

2.2 对学生实验成果建档,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改进。高校的实验室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更好更科学的培养的一个主要场地,对学校实验室设备及其管理的不断更新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很大作用。一个学校的实验室是本校师生实验教学努力的成果,我们把这些零碎的成果集合到一起,对每个同学的实验都要做到详细记录并且完好的保存,这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进步将有巨大的帮助。

2.3 对高校高等学校实验室建档案管理对与学校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状况是学校综合水平的代表,而学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法是及其复杂的。对实验所需设备仪器科学合理管理,对于学校提高教研工作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3 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这一大部分中,对实验室档案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个学校对实验室档案的合理管理,是对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及其科研实力发展的衡量,但是目前众多高校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中都存在很大问题:

3.1 档案保存意识不够。目前对于实验室档案的管理还没有充分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巧不够,不能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活动记录不完全,空有书面措施没有得到实践,不能及时的上报学校有关实验室的利用情况,由此致使许多对学校建设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及时的服务于学校。

3.2 没有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在实验室的行为进行约束。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制定出学校、院、系的关于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制度,而导致对档案管理没有制度可依靠。

3.3 对实验室档案建设没有设定专门人员,这也是大多数高校对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配给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非专业的,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懂对文献、档案、材料的合理分类排放,以至于学校档案放置杂乱无章。学校需要一些档案时不能及时找到,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的有效性。

4 对高校实验室档案的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