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时间:2023-06-01 08:5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

在新的教学大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些学术报告中,经常见到一些学者反映即便化学老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教学内容,但是仍然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不懂举一反三,无法真正消化。也有很多学生向化学老师反映,明明觉得在课堂上已经听懂了,可是私下自己独自解题时发现依旧不会。这两种情况真实的反映了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十分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1.要求化学老师要吃透教学大纲

想要实质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备课时要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十分的清楚,抓住教学重点,并在教案中呈现。化学教学大纲中的必修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生最为基本的化学素养,这部分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要学好的基础,所以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拿捏好教学重点。而我国如今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必修模块的整排不再偏重理论知识,逐渐演变以通过实践的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的方式,同时运用归纳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方法进行化学学习。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

化学老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情况,制度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上,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案的设计中要准确的做好知识点的链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不定期的进行模拟测验,方便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趁早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做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上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要求化学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

为防止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发生脱节的现象,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老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课件安排,这样可以在仅有的化学课堂教学时间内方便学生在课堂很好的掌握老师所要教授的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老师在课前制作课件时,应吃透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清楚明白的知道知识重点,从大局看教学大纲。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一起操作木炭充分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实验:将烧红的木炭与事先提炼纯度较高的氧气充分的发生反应,木炭会在氧气中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出现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老师可以将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试验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木炭燃烧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可以结合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类型,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这一简单的试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化学老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注重师生互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机械式的课堂,老师只需要说,学生只知道听,大大的降低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正因为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高,使得传统教育下的课堂实效性也极低。新教学大纲的改革,改变老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对话,产生互动,通过一些情景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模拟

高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甚至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教学老师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看酸雨腐蚀建筑或者树木的现场或者科学影片等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到化学知识,引起高中生对学习化学和探索化学的热情。

2.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多样的活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化学老师以填鸭式教学改变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在一旁进行指导,在适当的时机给与遇到问题的学生提示和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获得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创新思维,真正的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要求化学老师在课后及时反思

在课间休息时,化学老师可以进行自我总结,不断是反思本次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善进步和沿用,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犯同一种错误。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文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想要高效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育者对课堂教育相当的重视。需要教育者将教学大纲吃透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做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教育者要善于抓住重点,善于运用丰富的案例资源讲解化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乐趣,进而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最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惠.浅析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A].德育教育研究,2014,(23):122.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问题;对策

从2004年秋季开学,我们宁夏与山东、海南、广东四省区率先在全国实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实施已八年多了。我们宁夏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举步为艰,八年来,从对新课程充满激情的炎炎夏日到经历了新课程冲击传统教学的秋日急风暴雨,深刻感受了冬日寒霜般理论与实践相矛盾的不知所措。总之一路走来我们感触颇多,如今,我们已沐浴到了新课程和煦的春风,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问题和困惑我们不断地探索着、研究着、解决着。她已走进了我们的心田。下面就谈谈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1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高中课程体系,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课程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材容量大。如必修1摸块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对原来一学年教学内容的压缩、删减后组合成的,课后的部分练习题与教材正文内容有比较大的落差,教材中设置的探索学习活动栏目多,而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用教材教上,一般一课时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当我们拿到选修教材后才理解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且具有从易到难、从形象到抽象的递进关系,而“实验化学”是从实验的角度渗透了高中化学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理科倾向的学生则都应该学习。

1.2 采取的对策⑴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初期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⑵ 我校多次举行了有区教研室专家、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交流达到了及时引导,坚定信心、深刻理解“课标”、理清思路、走出困惑的作用。⑶ 精心设计教案。无论是从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还是课程结构、内容、具体实验以及评价方充分利用了教材中很多鲜活的内容,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⑷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习题进行筛选、增补、创新;精选了几个典型的、学校实验条件能达到的活动探究栏目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材。⑸ 进行典型课例研究,选择一节课,由两个或三个教师分别上,其他教师听课,课后集体评课,就这样类型的课,大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共同借鉴。这样统一了教学内容后,大家都感到比较放心,课时紧张的情形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⑹ 采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教师的教学方式

2.1出现的问题。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达到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⑴ 初期出现了课堂上教师不敢讲,不能讲的现象,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⑵ 化学探究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既无方案也无计划。⑶ 师生通过对话、交流,使经历和体验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操作起来有困难。 ⑷ 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学生的实验台摆了一大堆的试剂瓶,只看到五颜六色的变化,问他得出了什么结论?他不知所云,原计划十几分钟的实验,往往是要用半小时甚至更多。⑸ 课堂放开了,让学生发表见解,但往往是学生的表述与问题相距甚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普遍存在。⑹ 怎样适应高考选拔,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压力很大。

2.2 采用的对策(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观看大量的映像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对于实验探究课,加强集体备课,仔细研读教材,专门选定了几个学校条件能达到的“活动·探究”栏目。(3)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观摩研讨课,交流研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方法。(4)建立“QQ”群,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教学研究。大家经常在上面交流教学教研问题。

3 学生的学习方式

3.1出现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新课标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整个学习中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看书、听讲、做作业是难以达到的。

3.2采取的对策

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明确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研究性学生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方案设计、调查咨询等学习方法。认真体会新课程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以下的学习方式:一是问题讨论;二是收集信息;三是方案设计;四是合作学习;五是实验探究;六是调查咨询;七是反思评价。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八年的教学,我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每节课都会从学生身上发现新的惊喜。八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新课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探索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快乐的,新课程实践的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更新

2009年秋季,我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由传统的文理分科变成8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面向21世纪,体现时代特色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公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于如何理解新课程的选择性、如何理解模块的真正价值以及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等问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作为教育者,在经历着一场隆重的洗礼之前必先学习,深刻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确实领会课改精神,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我在学习过程中无不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次深层次、彻底性的改革。新课程力求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新课程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突出特长,彰显个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体系。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浪潮,本文就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重新审视新课改下教育的意义。身为教师也许你会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辛苦教育的学生在几年后突然感慨地对你说:“老师,您当年教我们的东西我们差不多都还给您了!”或许这些只是学生们无心的牢骚,但有心的教育者,难道从这些话语中还体会不出一股酸酸的悲哀吗?教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场高考,一张大学的入场券?时移世易,知识就变得毫无价值。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大疏漏!所以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课程为什么要改革,归根到底是因为现行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新课程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教兴国、学生发展”为己任,在传授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化学意识、化学爱好和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一个基础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必须留给那些将来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必要的化学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 正确处理教改与考试的关系。或许有人存在这样的担忧,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可最终的考核制度不改,高考关过不了,面对社会、家庭、学校重重压力,谁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本末倒置了。高考作为衡量高中教学水平和考验学生能力的手段,本来就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又怎么会阻碍教学呢?课程在改,考试自然是随之而变的。现今高考注重的是全面素质的考核,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知识考核。知识只是作为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载体。讲知识并非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某种能力,所以方法的掌握甚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自备教案的基础之上吸取、借鉴同伴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倚老卖老的经验优势已不复存在。或许传统的“高明”老师可以把高考的考点毫无遗漏地灌输给学生,但是新形式下的高考,岂止是纯粹的知识考核?我们不妨看看每一年高考的有机题,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不能对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行有效拆分,找出相应官能团,又如何能解题呢?高考是一个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与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又怎会相悖呢?

高考在改革,并且是随着课改的步骤在改革!我们必须明确并坚信这一点。课改与高考本身并不矛盾,课改只会促进高考,而不会影响高考。

3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善于使用新的教科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只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才能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细细阅读新教材,我们会发现它确实不是所谓的“换汤不换药”了。首先,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设置了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栏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学与问。这些精心设计的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指导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旧教材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新教材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扼杀,而新课程倡导富有创造性的启发和引导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提升。我们的任务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在推导分析、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善于利用教材,才能创造性地设计每一堂课。

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每一个课时教学都充满了启迪与创新的意味。或许。有些老师认为这样“零碎”、天马行空的教材编排让教学变的杂乱无章。其实,这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新课程设置的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并能防止学生更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造威负担过重,学习疲倦。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看待,研究模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与内在影响,明确教育目标,能就教材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4 深刻反思传统教学的误区,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犹如紧箍咒一样紧紧地把老师们控制住,很多教学行为已经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惯性。作为老师,我们总担心我们讲的不够多、不仔细;总担心学生听不懂、练不够;总是想让学生见多识广,总习惯于“内涵外延”不断扩展深入;总是细心地帮学生归纳、总结。不讲不放心,不做不安心!于是“精讲多练”、“讲记背练”把学生圈定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教学也走入了不断循环的“误区”。

我们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等方面占尽了优势,考试自然不在话下,而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却十分薄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到:“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三点一测”应试教学,逐渐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实际教学中“多讲少做,事事包办”的习惯一定要避免,多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在“做中学”,在自主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5 抓住契机,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新课程给了我们更多的弹性空间,但对我们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契机。每一次变革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打破传统,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开拓精神。求实,求新,积极探索化学新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智慧,变传统教学为“研究型”教和“探究型”学。此外,模块教学重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在某些内容上提高了要求,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到的“手性”、“o键”、“π键”、“熵变”、“焓变”、“等电子原理”等都是旧教材中没有的,而要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就要结合大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物理化学》。所以化学教师知识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视野,才能自如驾驭新课程。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在改变他人观念的同时必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蜕变过程。面对改革,我们要具备信心、虚心、恒心、雄心和责任心这“五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积极交流,不懈追求,开拓进取,勤奋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基础课程改革必定要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化学教学

毋庸置疑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尤其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一、巧用多媒体强化课前备课

只有课前备课进行得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多媒体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动画课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教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例如,我在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及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还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前备课的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新课授课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巧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化学教学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是使引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谚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络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

2.化学机理的剖析。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因为是在微观世界中发生且十分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即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例如在讲化学键时,利用flas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

三、巧用多媒体感受化学实验

“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但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所以适时巧用多媒体展示或辅助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强实验的可见度。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总结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打乱旧教材的格局,重新排布,整套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2.在必修课本中,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很多知识以了解为主。

3.教材中设计了多个板块,例如:联想质疑、活动探究、方法导引、交流研讨、知识支持、资料在线、追根寻源等,并且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深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

4.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合理,更加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我省素质教育的推进中,高中的所有课程开齐开足,化学学科授课课时也有所减少,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更成了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事情:

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怎样把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利用得更加充分,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情

所谓学情就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

1.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熟悉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在本学科上有哪些优势和弱势,基础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有多大潜力。

2.精心编制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把知识预习一遍。学案的编制要紧扣教材,切忌超纲。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不能让学生简单地把课本知识再照抄到学案上,要让他们边阅读边积极思考,然后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时,除了课本上的方程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下乙烷和氯气的反应过程,这样就加深了对取代反应的理解。

3.预习学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收起来要逐一批阅,从而掌握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在讲授新课时就能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

二、精心备课

备课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1.熟悉新教材的结构特点,掌握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把相应的知识点烂熟于心。

2.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在讲必修课时,选修课中的相应知识点不要提及。例如:化学反应的限度只要求掌握平衡状态的判断,不涉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如何影响;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只掌握概念以及C4H10、C5H12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不涉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烷烃的系统命名。

3.根据掌握的学情,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该讲不该讲以及该重点强调的地方都要体现出来,这样课堂时间就能充分利用,学生接受起来也更直接,更容易。

4.从引入到小结各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学情。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准确精炼,肢体语言从容大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一直紧跟教师的思路。问题要简洁到位,时间把握和运用合理,每1分钟也不能浪费,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既让学生有紧张地思考和讨论,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厌倦,只有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学,才不会感觉到累。

2.每节课讲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教师是引导者,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3.有了教学设计,但是在课堂上也不一定完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来讲。教无定法,课堂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既然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的思维就会异常活跃,问题也就多种多样,有些问题我们之前备课时未必想得到,所以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变化,具体授课细节因人而异,因班而异,要灵活多变。

4.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化学学科本来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实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这样就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料,进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容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如气体的制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酸雨的形成和防治等,都可通过视频观看。

6.多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也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关注到他们,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7.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纠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讨论研究,刚学的知识在应用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当堂训练就能反映出来,然后老师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把基础知识夯实。

四、课后复习及时跟上

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必不可少,毕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当堂理解透彻,况且有时还要遗忘。这一环节一般可以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当然这些习题要精挑细选,难度适中,老师也要逐一批阅,对于学生当堂掌握不太理想的地方及时弥补。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要时常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平时也要和学生多交流谈心,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循环大课堂;导学案;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一、课题提出

鉴于目前化学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故提出该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改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内容: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基础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实践依据

全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许多知名学校都有现成的成功经验。

四、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

b)调查研究法:即对我校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c)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d)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资料,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0—2010.12)

(1)全体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统一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任务

2.实施阶段(2011.3—2011.7)

按研究目标、任务、各自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写出中期成果,实验教案。

3.总结阶段(2011.9—2011.10)

全体成员进行总结、回顾、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优秀教案,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理论书籍与相关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

(三)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①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②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

2、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针对导学案中学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第二次备课,分析出错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思维的拓展和提升以及矫正练习,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①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任务②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普遍暴露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整合后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搞清到底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还有什么?③小组间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允许学生上台讲解或板演④归纳整合 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⑤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易混点,形成解题规律和技巧。

4、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通过典例剖析和针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与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5、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布置下节学习任务,循环以上四个环节。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四)教师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一)教师负担过重问题 教师需要提前编制好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还要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劳动强度大。

(二)学生基础差影响自主学习问题 该模式应用于复习课更好一些。

(三)合作组的合理划分问题 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便于合作与竞争。

(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问题 评价体系要跟上,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备课组学校要给予适当奖励。

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备课组编制的一个导学案供参考,涉及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整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有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考试说明】

①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IA族和VII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⑤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结构特点:

2.画出元素周期表,标出周期序数、族序数、各分区和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并填入前36号元素和IA、VIIA族元素符号。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1)周期序数 ________; (2)主族序数 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梳理

元素周期律:

实质: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对角线规则: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

(从左往右) 同主族

(从上往下)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与氢气化合能力、置换氢的能力

【考点突破】

考点1 元素周期表

例1(江苏省海州测试)图中a、b、c、d、e为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 > d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变式训练1】(江苏省淮安考试)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②X的种类比Y的多

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考点2 元素周期律

例2 (09海南化学卷第10题)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变式训练2】(山东理综第11题 4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3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例3(09四川理综第10题)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 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变式训练3】(北京理综化学第7题)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反馈训练】

1.(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3.(2011山东高考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第7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1)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4)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3)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4.测验评价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周清、月考。

以上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高一年级206,208,209,211班4个班的化学教学。学生化学基础、水平不一,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思路不清晰。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效果都不是很好。就206班这个班级来说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绩还可以。

208、209、211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

三、教学目标

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学上,不同班的学生,要视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

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过程管理。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管理。

1、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2、了解边缘学生(及格线附近)的情况,上课多关注、作业批改后要尽可能面批,及时督促和检查。

3、督促后进生学习从遵守课堂纪律开始要求,课上可提问简单问题,实验课加强指导,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安排专人给他们留适当基础检测,经常关注他们。

(三)备课。

1、备课。提前收集整理备课资料,包括教材分析、参考教案、课件等,结合教学大纲和模块要求,根据本年级学生实际,各抒己见,确定本节课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典型例题、授课方式、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拓展和补充相关内容等,组织学案、习题和作业,电脑课件。

2、编写教案。除原有格式内容外,及时整理教学反思,并作反馈。

3、作业和检测。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交流作业中的易错点,讨论优化解题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四)上课和听课。

1、上课。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

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听课。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五)实验教学。

根据新课程模块要求,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安排了5次学生实验,到这学期我们同样也要加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教师。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时及时观察记录、做好归纳和总结。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四)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

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五)

在学校校长、主任等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我高一备课组拟在本学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所任班级的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积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主要是年轻教师,有热情但缺经验,同时也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第8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 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 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2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二化学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本学年度这一年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选修5及必修1一轮复习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3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 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4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年7班的班主任和7、8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又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时间。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细心耐心,宽严并济。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培养好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争取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多和学生沟通,多理解他们,争取做到民主处理各种问题,不能一味的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给学生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在这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中收获很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继续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刚入职的新老师,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

1、工作中大胆实践、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科学思想、管理方法、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5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及“两必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9篇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高一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2)层次性

(3)针对性

(4)实践性

(5)探索性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高一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第10篇

关键词:教师;课堂;反思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当然大家都明白这里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后感。课堂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有时花了很多心思设计一堂自认为很精彩的课,并想象在课上学生会有怎么好的反应以及这堂课的效果时会觉得很开心,但到了课堂却有另外一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许在授课活动中会不尽如人意,也许会比想象中的更好……不管是出乎意料的好还是坏,其实我们都会受益匪浅,只要你肯下课后好好回过头想想,同时拿笔记下课堂上那精彩的一幕,慢慢去体会,你会觉得回味无穷,自得其乐,当然对日后的教学也是有利的。

教学反思题材广泛,内容不定,无所不计,你觉得对你有用就行。比如:

一、思教学闪光之处

对于教师来说,精心设计好每堂课是应该的,但是即时设计得多么的天衣无缝,也难免会有意外。遇到变化时就看老师的功底了,如果处理得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也会从迷茫中挣脱出来,对此我深有感触。我在讲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从矿物中获得的物质》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对A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非常的头疼,在上那几节课时,我讲得再细,再怎么强调,学生就是记不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更不用说会写化学方程式了。课上学生给我提出这方面问题时,我也一下子陷入迷茫中,急中生智,何不用关系图把它们联系起来?所以就在黑板上试探性的画画,在画的过程中我联想到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且三者与碱反应的产物都是变成AlO2-,与酸反应都生成Al3+的设想 ,特地将具有两性的三个物质放在一条线上,加碱时它们都指向上面的AlO2- ,加酸时它们都指向下面的Al3+,除此之外,Al2O3又在中间作为桥梁,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答线,一个关系图下来,所有的性质都被囊括在内,既清晰又好记,后来从反馈上来的作业以及同类型班级之间的比较两方面都显示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

二、思意想不到之处

课堂是一个有很多意想不到事情发生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抓住课堂等于抓住成功的一半。

初中老师在讲气体收集方法时经常告诉学生,将要收集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的29相比,比29大很多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比29小很多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在课堂上当我问到如何收集H2,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向下排空气法(如A图所示),但是当时就有一位同学说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如B图所示)。

大家细细想想,确实行得通,而且这不叫向上排空气法又叫什么什么呢?从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用好课堂动态生成很重要,说话不能太过于绝对,在让学生不要惯性太大的同时,我们老师自己首先不能有惯性思维,定势思维,多给予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在无意间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及时抓住、灵活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让我们在充满激情和挑战氛围中展现自我。

三、思动态生成之处

“物质的量”在高中这块一直占有不小的比重,但是刚开始学时总有一大片人要为伤脑筋,哪怕是很简单的内容,就比如说,“物质的量能说成是物质的质量吗?”回答“能”的人也不少,对此他们就是记不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一个专有名词。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是这样来启发他们的,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叫“葛俊杰”和一个叫“王亚宏”两位同学,我就直接举例说:“你们认为葛俊杰能叫成林俊杰、王亚宏能叫成王力宏吗?”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我的意思了,而且印象深刻,在以后的练习中错误的几率很小。虽然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很多难点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课堂动态法解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实践证明如果在某些知识点上老师能采取一定的手段处理一下,一个比喻也好,一段笑话也好,玩过了,笑过了之后学生又能学到东西,那就是你的高明之处。

第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学期工作计划,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38名幼儿,其中有5名为新生。我班幼儿整体思维较活跃,大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动作发展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比较均衡;交往能力良好,具备解决小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敢于在老师或到集体面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语言表达中幼儿的词汇还不够丰富,完整性还不强,大多数幼儿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看图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能运用材料改装或制作简单的玩具。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有始有终;能与人商量来解决纠纷,在活动中乐意合作、轮流、分享;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评价同伴行为的能力.

三、家长工作

1、热情接待家长,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育儿经验。同时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及各类大型活动。

3、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如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坚持电话追踪问候。幼儿园的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并用我们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每个家长的放心。

四、安全工作

本学期我继续跟车,跟车安全可想而知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接送车老师一定要坐在后面,一律不允许幼儿在车上打,闹,跑。战。把手头伸出窗外;幼儿上车后,老师要对幼儿进行检查,以防幼儿带危险物品上车;幼儿在离园时,要注意查清人数,尽量不出现漏掉现象。做好和每个班老师沟通交流,做好签到记录。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二)

新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和老师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本着同一个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主题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⒈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⒉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学习穿脱简单的衣裤、鞋。

⒊了解简单的卫生知识,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认识五官懂得保护。

⒋愿意和同伴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攀爬等动作。

(二)语言领域

⒈学习普通话,乐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⒉学习安静地听他人讲话,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

⒊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学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三)社会领域

⒈愿意上幼儿园,能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⒉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学习分享等待,体验其中的快乐。

⒊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学习关心他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求助和感谢。

⒋学习在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⒌学习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批示,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规则。

(四)科学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⒉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特征。

⒊喜欢操作、摆弄。

⒋亲近大自然,喜爱与学习爱护周围的植物。

(五)艺术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⒉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用画、剪、贴、撕、提等技能。

⒋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学习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学习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三、教育教学工作

⒈做好新生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园,因此他们会产生哭闹、不愿来园的情绪,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园,召开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让家长填写一份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使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能尽快熟悉,减轻孩子来园的消极情绪。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学习自己吃饭等。

⒊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⒋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⒌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⒍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充分利用每天的音乐活动和文学活动时间,丰富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的形式。

四、卫生保健工作

小班的卫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照顾好生病的孩子,定时定量给幼儿喂药,保证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与此同时,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幼儿生理与心理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本学期的保健工作中,增强保育员的教育意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提高保育员的参与意识和配班意识,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家长工作

在本学期的家长工作,我班重点以“尊重家长”为原则,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班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以填写调查表、家访、约访、电话、接送时的交谈等形式,了解每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家长的需求和是否愿意参加班上的活动。

(2)按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本班教学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并不断向家长提供新的幼教信息。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参与助教,发挥家长的作用。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任教高二理科229C和文科227C、230C、231C。理科班虽有部分学生基础稍好,但文科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高考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理科班完成选修3—1和选修3—2,文科班完成选修1—1、1—2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达到学生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外布置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

新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物理课程的模式,在高一学习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这两本主要在于基础的学习。现在到了高二了,对于理科选修的物理3系列,这个系列的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在物理选修3-1整本书中,主要研究的是电学与磁学,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中比较难的,它与必修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的在一起。在选修3-2中,主要是对选修3-1进行了加深,将电学与磁_系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其次对电流也进行了加深,还加上了现在比较热门的传感器。

五、教学策略

针对本年级的总体成绩,主要在于重点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讲精练

a、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楚。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点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是课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b、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是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上课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继续深入开展课改活动。

六、进度安排

第一章静电场10课时

第二章恒定电流12课时

第三章磁场7课时

第四章电磁感应8课时

第五章交变电流6课时

机动5课时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四)

一、教材分析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

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设置在于学习有机化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此设置意图,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目标中就加大关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的联系和应用。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

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

(三)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

(四)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

比如做乙醛的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种加热方式,反应中注意的事项,反应后试管的洗涤方法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1.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2.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3.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我要按照成绩排出了化学后进生和较差生的名单,对于较差生,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多提问,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差生,我则决定利用课后给他们经常补课,经常给他们布置一点任务,利用课前上课的几分钟检查。每天给他们一点任务,完成后大加赞扬,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习结束也要当天过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动力,以区、校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具有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应在计划中吸纳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对教学内容体系重新审视和梳理。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贯彻新课标理念,试题使用角度新颖,形式活泼,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打通课本与社会、生活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要求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5、全面高效性

计划将高考考纲的精髓融于其中,力求以高考大纲为纲,全面列出高考基础知识点,高考要点和高考应试技巧,使学生学有方向,练有目的,考有依据,在有间尽可能多地扩大知识容量,在下学期学习中先入一步。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传统的教法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与新教材、新高考、新目标不适应的地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当堂训练的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做好章节过关题,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④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④每学期制作一定课件。

5、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第12篇

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误区;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4--0025--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优质教学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人们通常也把“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评价要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设计却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误区

目前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误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上的误区――忽视或误读教学目标

首先是,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味强调“学生自主”,讲什么学什么一切由学生来定。教师完全跟着学生走。这种做法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其次是,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或其他教学设计案例。调查显示有l,3的教师的目标设计几乎照抄教学参考书。

再次是,把课程目标误读为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确实存在着相似性和联系,但二者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见表1)。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顾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把原本属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教条地直接挪作课时教学目标;把课程目标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当作课时教学目标等,这些都是混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

案例1: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3节第二课时“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2,掌握硫酸的主要性质。

[过程和方法]

3,学会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5,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评析]上述案例中采用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分项目设计模式”,从形式上看体现了新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但实际上是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照搬到课堂教学目标中,这种人为将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割裂的做法,是对课时教学目标错误、片面的理解。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种目标,三个目标维度只是目标维度的要素,不一定是显性的目标维度,也不等同于每节课的目标维度。又如目标5“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显然,这样的描述缺少了与知识载体的融合,也不适宜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目标。

1.2设计上的误区――片面理解教学目标

首先是,过分关注知识体系,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现象,甚至直接把《考试大纲》中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这样的设计势必会导致目标f通常主要是知识1设计过高,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失去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其次是。过分关注预设性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预设性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确定了教学的主要方向,构成教学活动的“下限”;而生成性目标是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而激发出来的,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反映了教师高水平的教学素养,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学目标不是静止的蓝图、僵死的教条。只关注预设性目标的做法是缺乏教学机智的反映,也是对教学目标的片面理解。

其三是,过分关注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待,学生的发展变化既包括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些显性成分;也包涵与学生行为变化相统一的心理变化,即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隐性成分。

案例2: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了解烷烃性质的递变规律。

4.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在5以内)。

[评析]上述案例中的四个子目标虽然很具体,几乎涵盖了该节所有的知识内容,但显然只是对教材中显现出来的,能用语言、文字和符号表达的目标进行了设计,而对过程、方法、情感等隐性目标未予以关注,没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也就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妨在“甲烷”教学目标中加入“在学习甲烷结构与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烷烃”的教学目标中加入“通过烷烃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感受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样教学目标不仅体现了预设性目标,还渗透了生成性目标:不仅指向明确而直接的教学结果(包括考试成绩),还指向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包括主动学习的兴趣、习惯、愿望、态度、方法、经历、体验等能长远影响学生发展的基础。

1.3表述上――错误陈述教学目标

首先是行为主体混乱。很多老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仍未能摆脱旧教学目标的束缚,教学目标中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掌握……”、“帮助学生……”等以教师为教学目标行为主体的现象还较普遍。

案例3:鲁科版必修2第3章第3节第二课时“乙酸”

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锻炼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捕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质疑和亲历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在质疑、反思中提升内在素养。

[评析]上述案例,虽然较全面地表达了对学生通过乙酸学习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甚至为生成性目标留有一定的空间(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但从目标表述的方式看行为主体较混乱,有的目标主体是学生,有的是教师。如其中目标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目标2和4的行为主体是学生,陈述的是学生行为(会不会,如何经历、体验)而目标1中“锻炼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和目标3的主体又变成教师,陈述的是教师行为(做没做,怎么做)。显然用教师的行为表述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

其次是该描述过于笼统。一些教师仍采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表述方式,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因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心中无数。

案例4: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理科)“化学平衡”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常识性介绍化学平衡常数。

4.通过平衡的建立及平衡特征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评析]该案例不仅在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上使用错误(只表明了教师的教学意图),而且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较笼统,如“理解化学平衡的特性”是指“能说明化学平衡的特点”、还是“能根据平衡特点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又如,对“常识性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是定位在“知道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还是定位在“能举例说明平衡常数”,或者“认识平衡常数的意义”等?如何知道学生是否“理解”?还有象“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这些表述都模糊不清、难以测量。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几个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首先应了解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再对目标进行分类整合,并按一定的标准(先后左右顺序或重要程度等)进行排列;最后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环境确定目标存在的价值并进行调整。其中,建立目标和再次提炼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2.1依据课标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

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学科的核心知识,依据课程标准重新界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把握好课程所处位置及其与前后内容的关系,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起点能力、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

首先是,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化学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挖掘课程和教材各种能体现三维目标的因素。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如在必修2的“乙醇”一节教学目标中出现“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理解乙醇与钠的反应、取代、催化氧化、消去等方面的化学性质”,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因为课程标准在必修部分对乙醇的学习只要求“知道其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上述设计若放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有关“醇”的教学目标中就较为合理了。

其次是,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控制难易程度。只有难易适度的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有人把“学情”全面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原有认知的缺陷,并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是形成科学的目标体系的重要条件。

案例5:选修3《物质结构模块》“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教学目标设计

[学情调查]经过必修模块化学2的学习,对于“怎样认识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大多数学生认为:氢原子核外有一条明确的轨道,电子在轨道上高速运动:也有少数学生能用电子云来描述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对于“有多个电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如何运动?若以碳原子为例,怎样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碳原子核外的电子在明确的轨道上分层运动,第一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四个电子高速运动。可见,学生对原子轨道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卢瑟福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之间。少部分学生能用电子云来描述氢原子的运动特点,但不能解释多个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这与学生以往的经验是建立在氢原子的电子云上有关,处于仅是记忆而非理解的水平。由以上对学情的了解可设计以下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

2.从氢原子光谱出发。认识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学习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要点,了解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

3.从更为复杂的光谱事实出发,认识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不足,从能级的视角较为本质地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子轨道。

4.通过以上学习。认识到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知道“电子云”是对电子在空间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形象描述。

5.通过了解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历史,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

2.2以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现行高中化学课程中明确规定的学习内容是以化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实验等“知识和技能”为主线,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且知识类结果性目标更具体、易于测量,而过程和情意类体验性学习目标绝大多数是体验性、过程性的,只有借助于知识的载体才有实践意义。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仅仅是对三维目标简单的分类罗列,而应首先确立知识的主线,充分挖掘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方法目标和可能引起的情感体验,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案例6: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教学目标]

1.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认识盐桥的作用。

2.能借助对Cu-Zn原电池原理的认识,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激发学习动机。

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应用中感悟知识的价值。

4.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探究和推理归纳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并根据课堂实验条件进行简单原电池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感受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

[设计思路]首先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在必修2学习过有关原电池的已有认知水平,确立各知识点及目标要求,再挖掘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以生成的目标,并确定适宜的要求层次。如“原电池电极反应”知识点的目标设计,可要求在教材提供的Cu-Zn原电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原理的理解,能书写陌生情境中简单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如已知电池总反应书写电极反应),达到应用层次的较高要求:同时,在分析和书写过程中形成一般的方法(如根据总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确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微粒、产物微粒和电子转移关系),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也能解决陌生情境的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实现方法目标和情意方面的目标。

2.3规范叙写方式,准确表述目标内容

实际教学中,因受教师主观认识的影响,教学目标的叙写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现象常见于教学设计中,甚至在一些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中也不乏行为主体不明确或行为动词不具体等问题。如何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准确体现在教案中?一是应注意目标结构,即采用“整合模式”,而不是“分项模式”,融合式陈述方式更能表达三维目标的整体特性。因为三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知识、认知和态度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知识是认知的目的,认知是知识学习的手段,态度是认知的动力。二是对于结果性目标应关注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具体)、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即通常所说的ABCD模式,特别是行为动词的选择,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也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如说出……,判断……,设计……等)。而对于体验性目标(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数时候是以隐性状态出现,难以直接观察、无形的、不易测量,一般用一些“过程性”动词来表述结果(如体验……,学会欣赏……等),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且主要用于陈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

案例7:“脱酸素剂成分的检验”的教学目标设计

1.所有学生能应用铁的还原性、原电池原理等知识解释“脱酸素剂”的作用原理;掌握铁等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并能设计方案解决“脱酸素剂”的成分检验问题。

2.正确完成“脱酸素剂”中各成分检验的操作并得出结论,总结检验方案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认识食品保鲜的意义;通过对“脱氧素剂”名称的认知形成科学消费观,

参考文献:

[1]索桂芳,冯秀军新课程体系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天津教,2007,(7)

[2]陈永良提高课时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化学教学,2009(8):50

[3]邱细荣,刘家访,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辩,教育导刊,2008(7):30-32

[4]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N]中国教商报,2007,4-20(6)

[5]吴刚平全面关注教学目标的意义,教育科学论坛,2009(2):1

[6]苏仁标,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化学教育,2008(9):23

[7]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76

[8]汤国平三维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上海教育科研,2008(9):71

[9]黄梅,宋乃庋,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