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网站建设

物流网站建设

时间:2023-06-01 08:5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网站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网站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虚拟物流;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9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供应链下的虚拟物流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这可以有效地提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配置,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这种概念还比较新颖,将其在互联网中应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虚拟物流概念进行简要描述,构建一个具体的物流网站来分析虚拟物理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从而为提升物流的运用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虚拟物流概念分析

所谓虚拟物流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对物流进行管理,并实现物流的运行,能够据此促进供应链下的相关企业的物流资源共享和配置的优化,也就是基于一个网络平台,使得诸多物流企业能够相互合作,进而构成供应链体系,这些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在这个体系之下,便能够更好地让这些企业共担风险,同时可促进他们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当然,这些企业之间都有各自法人,相互独立。

构建虚拟物流关键在于对互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物流企业仓库进行融合,进而构成具有超大规模的物流仓库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来自全球的企业提供快捷、精准的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它们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更能够实现多频次、小批量的物流服务。虚拟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具有即时性,能够提供大频次、小批量的配送。可以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诸多企业获得最低的物流成本,从而提升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采用虚拟物流系统的第二个优势就在于能够快捷地实现资源整合,进而为相关企业提供快捷的服务。当然由于虚拟物流系统中涉及到的供应链诸多企业都各自拥有独立的法人,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同样会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也即是说这种虚拟物流系统也会有一些潜在风险。

三、虚拟物流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一)当前物流网站主要情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根据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结合虚拟物流系统来进行创新发展,就能够更好地获得相对简易的创新思路,也就是通过构建虚拟物流系统为有关用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而下面就结合这个物流系统应用原则来对物流互联网的建设进行分析。当前,创建物流网站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专业物流公司制作的相关网站,比如圆通、顺丰等;第二,专门传播物流信息或者知识的相关网站,这主要提供内容服务,比如物流门户网站等;第三,物流交易平台,如2188、56net等。

本文研究的核心就是公共型物流网站,该类型网站主要服务的对象为各大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网站平台将社会上的大小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使之成为具有众多资源的大型综合公共物流平台,而这个平台从发展方向来看,也是重要趋势。然而,当前很多此类的横向物流网站功能存在很多局限性,更多集中在公路运输层面,并没有将其他运输方式纳入进来,如航空、火车运输等。

上文谈到的三种网站类型都能够提供对应的服务,比如涉及到物流交易服务,提供虚拟货场以及停车场等,这些服务从一定程度上都运用了虚拟物流内容。可是目前行业更多的将其当成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对于虚拟物流的提供贯彻显然不够。实施虚拟物流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就在于有关虚拟信息的供给,因为当前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很少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所以他们难以构建独立的虚拟物流体系。而社会上中的信息专家也没有涉及到虚拟物流的建设。

(二)应用虚拟物流技术进行网站设计。依据虚拟物流发展需求,对此提出以下的物流网站建设方向,也就是构建专业虚拟物流部门提供商,英文全称为Virtual Logistics Department Provider。这个提供商并不是简单的使用虚拟物流来取代传统物流供应商,而是更加完善地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此种供应商的概念,主要表示为网站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整体性的物流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又能够满足用户各种对应的物流需求,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快速选用物流网站平台上等功能,进而构成多功能的虚拟物流体。物流网站能够通过贯穿供应链的纵向虚拟物流以及横向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而实现信息的可连续性、物流价值的增值以及确保物流可准确送达,这也是本系统的基本要求。其具体涉及到的内容有:第一,供应链虚拟物流整合方案。可提供物流方案设计、运输力分析到整个物流过程的实现,涉及到的功能包括网上订车或者订舱;物流追踪,如GPS服务,还有仓储在线以及支付和投保等;第二,设置虚拟配送中心。建设一个虚拟网上配送中心,可涉及到网上货场以及网上仓库和网上车场等;第三,设置物流信息中心。可提供相关的物流信息、知识以及人才交流和行业动态等。

第2篇

关键词: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全球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F0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107-02

一、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优势

(一)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

天津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内陆腹地广阔,天津港服务和辐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的11个省市区,占全国GDP和外贸出口总额的41%和21.5%。从国际上看,天津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与日、韩隔海相望,距中亚西亚陆地距离最短,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

在对内联结上,由于港口的优势和天津口岸货物的大进大出,现在天津港一些货物的分拨中心已经初具雏形。天津港已形成的辐射网络为天津港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创造了条件。目前,天津港拥有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61条,其中近洋航线40条、远洋航线10条、内贸航线11条,集装箱航班每月多达290班。陆路方面有京津塘、京石、太旧、京福、京沈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方面通过津浦、京山、京包、京九等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网联成一体。在对外联结上,随着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均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并将滨海新区列为优先发展的国家级经济新区。目前,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 国务院已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并同意在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土地管理改革、设立东疆保税港区等多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先试先行, 还同意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规划, 为天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天津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深水大港,航线通达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天津港具有较为完备的港口码头设施,20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25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作为国内干线机场,是我国四大航空货运机场之一,天津有四条路桥通道可到达欧洲,随着天津空港物流区的建成,天津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空转空、空转地的国际物流中区。

二、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综合能力差

新区的物流市场基本为大量的个体、私营运输业者所占据。物流市场呈现出企业散、小、弱的特征。同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网络和企业联盟尚未形成,各类型物流企业之间信息沟通较少,彼此之间缺乏整合与协作,造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秩序混乱,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不可避免,成为制约新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从滨海新区的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可以提供运输与仓储等简单服务,但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少。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程度高的物流产业链,从而导致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偏小。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需建设和完善

新区内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服务企业中,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能力和决策功能。物流企业网站建设尚不普及,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仅在少数大型企业中应用。利用各种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配置物流作业的企业还非常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吸引外资、资本运营和风险投资等方法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急需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适合天津物流系统及相应的经营模式。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管理对于企业运作和管理升级的重要性,但却受到缺乏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我国物流企业成功利用信息系统的案例等因素的制约。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新区内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极其缺乏,能够提供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更是为数不多,基本上是少数几家合资企业,如天津港商业保税库有限公司(CBW)和世界著名的物流公司――丹麦的马士基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为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具有合同性质的物流服务,利用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科学理论,为被服务企业度身打造科学、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使被服务企业将精力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期,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从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今的第三方物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运输和仓储服务,更多的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服务。如果新区内的其他企业不能享受到这种服务,对于新区的总体发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三、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滨海新区要发展国际物流除了国家和政府从政策上进行支持之外,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一)增强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依托港区继续加大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物流中心建设,利用枢纽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完善新区自身的物流网络,改善港口周边交通环境的同时,要完善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加快与主要腹地直通公路铁路的建设,积极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二三线建设,打通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认真落实大通关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探索改进海关物流监管模式以提高通关效率。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务环境扩大新区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二)提高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

国际物流业务有流程长、跨越国境、中间环节多、贸易风险大、销售市场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客户希望对货物信息提供更迅速的处理和传递。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和灵魂,要把信息化作为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应鼓励利用信息基数改造传统物流,推广条形码、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DRP(配送需求计划)ASS(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物流流程重组合理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此外要加快物流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融合,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构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条件。

(三)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物流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即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作业,包括物流体系的设计、物流活动的管理、设备的配置,并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自身的物流服务。企业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可以迅速扩大市场覆盖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新区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鼓励新区内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在政策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加以照顾,培育本地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物流服务领域,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和仓储集团公司,使得物流企业在速度、成本和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在现代物流服务领域鼓励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单一服务提升转化为优质高效的的现代物流服务。另外,加快物流企业的兼并,尽快改变现有物流企业散、小、弱的局面。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

(四)设立行业投资基金和风险创业基金

滨海新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凭新区自身的力量或企业的力量,在总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借助其他渠道的资金来共同建设新区物流体系。在金融创新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新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从社会上征集闲置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投资到新区的国际物流建设方面。

(五)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系统工程, 需要掌握现代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该重视人才战略,要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尽快抢占人才制高点, 取得人力资源上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或学校进行产学研的多种联合等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快速培养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笑梅.天津国际物流发展环境分析[J].物流技术,2007,(3).

第3篇

近年来,在“互联网+”计划的指引下,xx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等,全面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尤其是在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受基础设施、人才、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等各方面的要素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任重道远,尚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以此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4年11月11日,淘宝“双11”购物节当天,xx市商务局联合200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开展xx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启动仪式,将推动特色产品、农副产品及文化旅游产品外销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方向。2015年4月21日,xx电子商务创业园在xx经济技术开发区新xx国际商贸城正式启动运营,首批吸引了83家电商企业和网店商家入驻,园内电子商务运营以农特产品为主,涵盖其他领域的电商销售和物流等配套企业。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网站,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超过60家,个体网点500余家。可以说,xx市发展本土电子商务的历程就是xx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无论是政府的主导方针,还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都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xx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强力推进。

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xx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市农村移动电话、电脑、网络等普及率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农业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人口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这些因素成为了限制xx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受条件制约,懂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三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地域限制使得**物流成本远高于内陆城市,虽然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势明显,但超长的运输距离和高昂的运输成本制约了优质产品的销售。另外,本地仓储、配送等成本较高,运距长、运费高、速度慢等已成为制约xx网商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智能忆覆盖到县级地区,但偏远乡村由于交通不便而被排除在物流流公司业务范围之外,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是 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适合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和可鉴别性产品,这就要求开展电子商务的产品实现标准化和可鉴别性的规范,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而目前xx大部分农产品均为非标准化的经验性产品,消费者必须在使用之后才能对该商品做出客观评价,农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特征给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加快发展xx农村电子商务,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移动网络等信息手段,建立优势互补的服务网络,提升信息建设水平。要加强网站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进程,扩大经营范围,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二是要加快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的人才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复合人才等,其中即熟悉技术有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因素。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鼓励有上网经验的大学生、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开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到农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带动和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河西学院、职业院校等专业的教育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要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市内交通枢纽、生产基地、中心城区等,构建全市骨干流通网络,建立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场和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拓展经营网络,增加农村营业网点,提升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推动物流企业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发展,实现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升级改造,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四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农业标准化是提供农产品质量的根本,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经之路。要遵从国际、国内对于农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方法标准,依靠标准化手段,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调整农业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以此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第4篇

1、中国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人民群众的饮食问题,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根本保障。面对竞争的日趋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家政策要坚持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产品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提高品质和产品档次,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行深加工和增值,稳定提高种植业效益,创新营销思路与模式,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变。

2、农产品实施网络营销的机遇分析

我国农产品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但是营销方法落后、企业规模小等这些劣势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艰难前行。但是,借助网络营销完全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可以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网络营销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同等的竞争环境,可以使经营农产品的中小企业获得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可以节省大笔的广告费,也能达到很好的营销效果。

(2)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网络营销超越了传统营销的地域限制,为农产品这样的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3)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网络营销采用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营销效率。虽然企业网络营销初建的成本较高,但是维护费用低。如果能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就会在运营中将其抵消掉。网络营销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大量的潜在客户,也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增加竞争力。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产品网络营销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在逐步的开展起来,但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总体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障碍是:

(1)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网络发展水平不高。在我国,网络营销起步晚,1996年山东青州农民李鸿儒首次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网上花店”,这时网络营销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之后有不少企业也陆续开展起来。大部分农产品企业是私营企业且坐落在乡镇,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他们对网络营销这种新生事物认识不强,传统营销观念仍占重要地位。

(2)网络普及率低、基础设施跟不上。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我国加快了对互联网设施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农产品企业大部分坐落在乡镇,网络速度较慢、网络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还是比较普遍,而且网络收费也不低。不稳定的网络、过高的网费制约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和影响进一步普及的速度。

(3)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目前,中国的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在进行网络支付时,常常会出现许多安全问题。而政府在对于企业网络营销方面,还没有提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体系,致使消费者和企业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得不到可靠的保障。

(4)物流网络不配套。网络营销虽然缩小了企业之间的信息虚拟市场上的竞争差距,但对企业的物流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拥有全国物流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物交割,已成为阻碍其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因素。

2、农产品实施网络营销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网络营销理念认识不清。农产品企业部分企业家是白手起家,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对网络营销缺乏一定的了解,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投钱进去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没有开展网络营销。即使开展网络营销的绝大部分农产品企业,也没有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实质和特点,还是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实体的市场上,很多网络营销应用方法不到位,导致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2)企业网站应用水平低,功能不完善。①从网站制作的技术上看。使用动态网站的公司较少。静态网站技术在网页更新的时候难度比较大,同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站平台和客户直接沟通,这必然导致企业网站的宣传和商务应用目的难以很好实现。

②从网站页面设计和内容上看。网页中投放的大多是介绍性的文字,信息更新慢,内容陈旧,功能板块设置不齐全,这样就很难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别说产生购买力。甚至部分网站的页面不能正常的显示,这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

③从网站的应用上看。在线的应用服务功能较少,主要是通过网站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由此可见,农产品企业网站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既然开展了网络营销,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就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品牌价值、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吸引更多的消费群、扩大市场等。

(3)没有有效的网络营销推广策略。网站推广是利用各种网络宣传方法来积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如在搜索引擎注册,和其他相关网站进行相互链接宣传等。大多数企业对网络营销缺乏系统认识,混淆网站建设与网络推广,导致企业在建立起网站后本身没有制定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推广和宣传策略,网站的流量很低,不少企业还只能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营销策略。还有一少部分企业的网络营销只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促销上,而且网络促销也只是将企业的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其实,这如同在闹市建立了门店,却不能做出合理有效地广告和宣传,只是做些表面工作虽然也能带来一些顾客,但效果肯定不明显。

(4)网络营销诚信问题不容忽视。网上销售双方的信誉都是建立在虚拟的平台之上,因此诚信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关乎产品未来发展情况,更和企业的品牌形象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主要问题就是网上商店对卖家的审核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会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长期下来会引发大量对网上商店的负面评论,影响网上商店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网络营销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开展网上农产品店铺,一定要处理好诚信问题和安全问题。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改进策略建议

即使一些农产品公司在尝试着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但是对网络营销还没有切实的认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网络营销效果不明显。因此,若使公司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就要对公司的网络营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下就是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首先,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网络质量提高,并及时将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市场信息通过网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企业和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生产企业要和政府有个良好的公共关系,共同加快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或是选择在网络设施比较发达的城区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

(2)完善法律体系,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政府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尽量减少网络支付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另外,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要注重网络安全的防范,修补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安装硬软件防火墙,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安全。当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还要加强企业物流等方面的发展。正所谓,发展网络营销,物流先行是可行之路。

2、更新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意识

强化对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消除陌生感、神秘感,增强信任感。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与购物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网络营销。农产品企业要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力,要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吸引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要把企业网站视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新平台,不要把它当成摆设,把网络营销视为提高营销水平、缩小与大企业差距的利器。

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站

网络营销导向的网站,不追求视觉的冲击,摒弃唯“技术”、“美术”的中心设计理念,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状况、企业自身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制作出合理的网站。根据上文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分析,进一步完善企业网站势在必行。农产品网站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生机”,尚未达到网络营销的效果,更别说增加企业经济利益了。完善网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有效的分析。农产品企业在规划自己的网站之前,要对建设网站做个全面有效的分析,明确建站的目的和需要的功能。这样就不会由于网站功能设计先天不足而浪费金钱和耽误时机。只有事先对网站的需求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才会少走许多弯路。

(2)对网站页面风格进行系统的完善。网站设计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消费者体验,使网站更具人性化。比如可以在网站首页设计专门添加一个“推荐产品”板块,设计一定链接。这样会更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

(3)网站内容的完善。不是说网站做好之后,就万事无忧了,要不断地进行宣传和推广,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它、访问它,才能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和知名度。更好的完善网站内容首先要明白:从网站获取资讯始终是访问者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网站内容必须提供和产品或服务有关的丰富资讯。以专业的角度去描述农产品的制作流程和功能,与同类产品或服务比较,告诉访问者各自的优点及特点,从而使消费者做出选择。二是一般情况下,访问者要在访问网站4-5次后,才会有实质性的购买行为。因此,网站要让他们觉得值得回访,这样网站的后期维护工作就变得极其的重要。农产品公司在保证网站安全的同时,还要经常更新网站的内容,增加新信息,使网站保持其活力。只有不断地给网站补充新的内容,才能够持续吸引住浏览者,形成稳定的客户群,给网站带来效益。

4、加强网上商店的管理,重视诚信问题

从根本上说,网络营销的目的直接或间接的与销售有关。既然商家已经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网上商店,就如同在大型超级市场中建立了专卖店一样。因此,如何进行经营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5、重视企业网站升级

网络时代的三大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目前,三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技术很快就会被运用到网站建设和网站运营中。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抛弃网站建完就一劳永逸的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企业网站,给用户提供稳定的、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服务平台。

6、引进和培养网络营销专门人才

农产品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引进或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的投入,要舍得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公司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网络营销人才培训机构。只有拥有了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具有营销理念的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企业的网站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获得利益。

第5篇

作为走出国门的企业,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一直以全球信息化为最高目标,并以此把整合集团的战略系统和优化架构成为天狮集团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天狮集团全球信息中心的总经理姜正林说:“作为一家业务范围辐射全球190多个国家的‘营销型企业’,如何把管理渗透到终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而IT可以为天狮集团的这种管理到终端的需求提供通畅的信息通道。”

“六网互动”实现全球信息一体化

天狮集团在1998年开始进军全球市场,从2002年开始正式投入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2002年,李金元提出了“六网互动”的概念,即打造天狮人力资源网、天狮国际教育网、天狮国际物流网、天狮资本运作网、天狮国际旅游网、天狮国际互联网,依靠着六大“网络”把集团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等资源都施行统一管理,实现全球信息一体化。

之后,天狮投入2.7亿元部署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Porta(门户)、KM(知识管理)、HR(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同时,投入约1~2亿元,架设全球网络办公环境。

从2002年提出的“六网互动”到如今的国际化产业园区IT建设,天狮集团的信息化是伴随着其业务发展一路走来。

姜正林介绍说:“由于集团分布在全球的100多家分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水平、基础建设存在巨大差异,给集团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集团的信息化首先从基础架构上根据全球业务发展的规划和全球110多家分公司的部署情况,在全球四个地区部署了数据中心,分别是中国天津数据、英国伦敦、新加坡巴西圣保罗的四个数据中心。通过信息网络搭建了全球企业专网,从而提高了天狮全球分支机构的网络速度和应用范围。”

在天狮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第一个开始实施并使用的项目是KM系统。KM的部署和使用,为集团在自动化办公、改进业务流程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效益。而关键在于,KM平台的前期成功,为之后的ERP、CRM、Portal的上线奠定了基础,使实现“六网互动”的国际营销模式成为可能。

以KM平台为基础,天狮集团的ERP、HR、仓储管理系统、直销管理系统的部署都是同步进行的。如此高强度的信息化工作,对于在2003年只有四五个人的集团IT部门而言,不啻于巨大挑战。而天狮在当时的做法是交由咨询公司来对自己的IT架构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咨询公司为天狮集团引进了信息安全机制,梳理了内部的管理流程。而天狮在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从初期的“拿来主义”逐渐转变到后期合作中对知识的转移和利用。在天狮集团的ERP上线以后,专门成立了流程管理部门――这就得益于咨询公司的知识转移,咨询公司认为企业在IT项目结束后,依旧会存在很多流程改进和优化的工作,而流程管理部门的成立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天狮集团的信息化项目立项于2002年,在2003年7月份开始第一期实施,大量的IT投入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5年7月份完成第三期实施,第四、五、六期的实施和维护,分别在2006年6月份、12月份和2007年6月份完成。

姜正林在2007年初刚刚加入天狮后,就肩负着重要任务,那就是“整合”。经过四、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天狮集团中除了ERP、CRM、Portal、HR、KM、OA等主要系统外,还有2006年开始部署的电子商务系统、全球物流系统、招投标系统、档案/合同管理系统等。

对不同信息系统的整合,首要一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对集团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执行层的支撑。依据业务本质的不同,不同的层面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决策层关注的是系统提供实时的利润分析、成本分析的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层需要系统提供预测、计划、监控、调整、评估等工具,帮助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企业的各项资源;执行层需要系统方便部门之间的沟通,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差错,简化业务操作。

整合的目的是让信息系统能够为集团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但是业务的多样性,导致各个系统技术和模式迥异。所以,整合并搭建一个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SOA)松耦合的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姜正林将整个整合工作分为五步着手推进:统一的编码体系和编码管理制度、统一的用户管理、制定业务数据的采集和接口标准、业务流程分析和固化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和未来的规划。“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关键也是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对系统架构进行规划。”姜正林说。为此,作为五步整合部署中的一部分,天狮集团构建了基于SOA的架构,搭建一个松耦合的全球信息系统架构,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并为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平台支持,从而将众多系统进行整合,为公司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打造“健康云”平台

近年来,天狮集团的信息系统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项目上:整合集团乃至全球各异构系统,完成身份认证、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接口的整合;全球一卡通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采用DynamixAX系统,搭建亚太物流系统;采用CMS管理软件INTERVOVEN的产品,进行全球门户(Portal)网站建设,以及对内容管理系统的升级。

在姜正林看来,IT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IT与业务的融合,不能为了IT而IT,IT必须要为业务解决问题,服务于业务,所以在IT项目实施过程中,与业务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至关重要。

2012年,天狮集团与全球领先的通信服务提供商Orange Business Services(OBS)正式签约,助推企业全球业务部署和发展,打造“健康云”平台。天狮集团也就此成为OBS在亚太区合作的首个云计算解决方案客户。

“该公司将为天狮提供一套灵活经济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整合到‘一朵云’上,方便直接控制。”姜正林说,“本次集团携手OBS启用云计算解决方案,以灵活而经济有效的方式将自己的法国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作为一项云服务进行托管,同时能对自己平台的配置直接控制,按照自己的需求即时而安全地管理虚拟基础设施和IT资源。”

凭借OBS世界领先的云技术,能优化冗余系统资源的投资,实行可预测和可控制的IT资源成本管理,从而获得虚拟、灵活的基础设施快速部署的能力。

随着天狮集团全球业务的不断发展,其对网络运营商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姜正林认为,与OBS的合作,也符合其全球IT规划发展的需要。在不断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能够支持企业在未来的全球业务部署。灵活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与云服务无缝集成,且解决了企业按需索取硬件资源的需求。

第6篇

“数字城市”系统分析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的《雅典》明确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有“计划”、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数字城市”重在整合设施、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由于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急需数字技术的支持,建设“数字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实属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信息化的难点,以前是网络,现在是数据。一些城市正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抓紧建设可以实际使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统筹规划,共享资源;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立足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拉动产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数字城市”总体规划

“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类应用、五大工程,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组织、资金、人才保障体系等。

五大平台是信息网络平台、公用信息平台、专题信息平台(多个)、空间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五个中心包括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身份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决策支持中心。五类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五大工程包括市民卡工程、金融信息工程、社会劳动保障信息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和金旅工程。“数字城市”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中心是“数字城市”的心脏。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实施,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与整合,集中管理重要信息资源。

中心也是全市综合数据中心、重要信息资源共享中心、重要信息备份中心等。

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包括:

(1)基础空间数据库:含遥感影像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等;

(2)人口资源数据库:含市民姓名、出生、婚姻、教育、收入、纳税、交费、社保、医保等内容,公民身份号码是基本标识;

(3)公共设施数据库:含城市重要公共设施数据,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铁路、地铁、轻轨、无轨、大街、小巷等;

(4)经济运行数据库:含经济及其运行状况数据;

(5)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含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如纳税情况、还贷情况、履行合同、遵纪守法和帐目情况等;

(6)元数据库等。

电子地图数据库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存储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地理编码数据库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的连接。元数据库描述整个数据库。

城市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社区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数据规划包括数据总体框架和层次规划,全市共享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规划,全市分布式数据库规划等。

“数字城市”数据库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数据库:

1)全市各单位、各行业的数据库;

2)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

3)全市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

参与“数字城市”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各行业、各方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遵照各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形成“数字城市”数据系统的基础。这类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城市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

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震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园林绿化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工商数据库、税务数据库(国税数据库、地税数据库)、物流数据库、贸易数据库、城市规划数据库、城市建设数据库、房地产数据库、住房公积金数据库、农业数据库、旅游数据库、银行数据库、保险数据库、社区数据库、武警数据库、公安数据库、消防数据库、计划生育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库、民政数据库、教育数据库、科技数据库、医院数据库、药店数据库、电力数据库、电信数据库、自来水数据库、燃气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库、商场数据库等。

“数字城市”建立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制定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的规定;部门间签定数据使用协议,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面向社会,服务市民。

“数字城市”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快制定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确保“数字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严格信息化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数字城市”专题规划

“数字城市”的专题规划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以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重点,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与考核;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实施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信息更新机制;达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方便企业与市民的目的。

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建设是关键。目前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金税工程、金融监管(含金卡)工程、宏观经济管理工程、金财工程、金盾工程、金审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金水工程等业务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专题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环境监控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服务系统等。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认真解决电子商务涉及的安全认证、支付方式、物品配送、网络结构、法律环境、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环节;完善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和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系统;建立企业、市民资信中心,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上网交易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专业生产大户为依托,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数字城市”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海洋信息工程,建立海域管理数据库、海洋生态和环境数据库、海洋经济数据库、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和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展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环境评估等,支持海洋开发的伟大事业。

经济运行服务

建设金融、税务、工商、诚信、不动产和技术监督等信息系统,为经济运行服务;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工程,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运用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全面建成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建成统一的数据中心。

社会公众服务

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建成连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完成全市信息化示范小区工程建设,普及推广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卫星应用系统可用于海洋监测,天气预报,资源调查,定位导航、搜索营救和通信电视等。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规划

“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信息工程是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五大工程、五类应用和25个系统等。后者包括现代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建设五大险种合一的、包括就业服务在内的连接全市各级劳动、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的网络信息系统,发行统一的保障卡,为全市的社区、乡镇、机构、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这是为民服务的一号工程。

城市市民卡是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凭证,属于重要的民心工程。城市市民卡为IC(CPU)卡。他依托城市公用信息平台,依托城市社会保障信息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社区服务信息工程包括网络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多个业务系统等。通过市场运作,依托城区规划改造,通过房地产开发,鼓励物业管理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小区住户提供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维修维护、文娱体育、医疗保健、网上购物、金融股票、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网络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为民服务。

继续扩建和完善城市金融数据网,与国家金融网联通,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小额电子支付系统、信用卡授权交换和信息交换系统,同城结算自动化系统以及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周转速度。在此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金旅工程建立完善的城市旅游信息网和网站,建设旅游投诉处理系统和旅游统计联网上报系统,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库,提供酒店房态、房价、住房率、旅游统计、旅游预报等信息服务,提高旅游产业收益,提升城市知名度。

“数字城市”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物流产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网络,逐步把城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对各种分离的信息与通信资源进行整合,将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台以及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和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高效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市民只需拨打上述报警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接通联动中心并得到所需要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改进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籍管理日益重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支持业务运作的应用系统、存储图文数据的数据库以及管理和支持系统三大部分;支撑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籍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功能。

“数字城市”重点工程还包括教育、科技、金税、金财、金贸、金盾、智能交通、城市公用事业、卫星定位导航、海洋溢油监视和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等。

第7篇

一、产业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以来,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使我市国民经济实现了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跨越。

1、建立起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围绕壮大经济实力,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市依托矿产资源丰富优势,通过铁矿、石灰石等开发,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工业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带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5.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4.4:62.6:33,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9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9.8%,远远超过了一、三产业所占比重。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第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十一五”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快1.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双推动”格局,三次产业步入梯度发展的良性轨道,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制造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采掘业向制造业延伸,制造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形成了以钢铁制造业为支柱,装备制造、焦化、轻工、建材等制造业为补充的制造业产业格局。到年底,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5%。其中钢铁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1%;以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亿元;以焦炭生产为主的焦化及化工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亿元;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服装、地毯、造纸包装为主的轻纺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以水泥、玻璃、新型墙材为主的建材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

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围绕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努力推进服务业协调发展,物流业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商贸餐饮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等发展步伐加快,金融等社会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到年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63.4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42.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十一五”以来,物流业年均增速达到21.2%,超过服务业增速2.6个百分点,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商贸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1.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

4、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不断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60.6%。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正元包装集团、弘业地毯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1万元/人,比年增加19.7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408.2%,比年提高了136.9个百分点。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数1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数10个。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3.405吨标准煤,比年下降12.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5.908吨标准煤,比年下降22.3%。大力实施“百矿披绿工程”,扎实推进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产业集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全市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构建产业集群,产业空间集聚化程度大幅提高。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1个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野鸡坨产业园区、杨店子产业园区和津唐铸造园区4个镇乡级工业园区,其它各镇乡也都按照企业集中建设、集聚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其中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占地14平公里,已开发4平方公里,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较大项目入园建设,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载体。以建城区为主体的服务业中心和西部北部旅游经济圈基本形成,以四大创业带为布局的现代农业经济正在加速建设。

6、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以建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迁曹铁路使间接拥有了出海港口,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沙河驿火车站集运能力不断增强,京秦高速公路支线、地方铁路即将建设,津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滦河站正在加紧施工,便捷的交通网络使直接融入了环渤海经济圈。境内拥有3座220KV变电站,北500KV和北营、扣庄、康官营220KV输变电工程即将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区域性副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形成。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以及城市开发步伐的加快,必将极大地增强的经济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成现代产业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根据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都达到60%以上。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三次产业之间还不够协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徘徊在32%左右,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增反降,年比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采选及钢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88.2%,且产品档次偏低。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高新技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明显特征。而从产业发展情况看,工业经济仍主要以原料工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加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仅为0.1%,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应用比例也不高;占服务业主体的物流业仍以传统物流为主,尚未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从物流主体上看,第三方物流比重较低。

3、产业集群效应偏低。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域,但产业集群效应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由于的产业链功能还不够完善,集聚区域内的企业生产并联较差,企业间配套协作机制仍不健全,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发挥还不够明显。

4、能源消耗依然偏高。我市正处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趋势明显,造成我市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资源、能源消耗较高。虽然我市万元生产总产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大幅下降,但仍远远高于全国、省和市的水平。同时,受技术条件制约,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和广度有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足60%。此外,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市土地、矿产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也提出了较大挑战。

5、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虽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同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4家,而高新技术企业仅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5家。而且,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远远低于国家、省和市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低下。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产业体系向高端迈进的步伐。

6、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企业和产品的名牌化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我市工业产品主要分布在采选、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产品档次偏低,名牌产品相对较少,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创建尚有较大欠缺,没有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数仅有1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也不多,特别是作为支柱产业的钢铁业尚无一家有注册商标,与江、浙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产品附加值不高,有待于发展高端产品。

(三)面临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发达经济体向我国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以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链条化、品牌化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深入推进,为产业结构实现高层次跃升提供了历史机遇,可充分发挥与欧美日等国家建立联系与合作的优势,大规模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内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全面深化,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国内外资本和产业持续向京津唐“金三角”地区集聚,处于“金三角”核心地带的我市,可以通过吸纳引进,承接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产业的高端化、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大城市成为了区域产业链发展的控制中心。在中小城市成为区域产业链中关键节点的趋势引领下,我市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型,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分工协作,找准产业定位,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参与全国和国际竞争。省、市也均做出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既给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政治保障,也要求我市必须构建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支撑省、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缺乏具有创新型高端产业人才、国际国内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动力,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核心,全面落实省、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发展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核心的主体产业群,把建成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技术自主化、产业竞争力制高化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立足产业基础,发挥区位、资源、技术、人文等比较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打造特色,积极融入区域、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发展之中。

改革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改造提升。抢占竞争制高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强增量、调优存量,把传统产业培育成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集聚集约。吸引、整合、集聚市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工合理、资源高效利用、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基地。

开放合作。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内外资的利用水平,引导产业资本更多地投向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领域。

协调有序。正确理顺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现代产业与社会事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带动产业的全面振兴。

生态优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现代产业体系描述

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基本框架是体系与机制并重;对外表现在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上。

第一,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本质特征是具有核心竞争力,具备以技术、管理、质量、人才等因素为支撑的持续竞争优势。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寻求占领技术制高点,形成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物流产业这三个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打造“三足鼎立,多业并举”的新型产业格局;通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研发、生产、销售效率,形成效率优势;通过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结构优势,推进今后的三次产业沿着“二三一三二一”的轨迹升级,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断推进外向化,充分利用国内乃至全球资源发展自己,形成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不断推进产业绿色化,寻求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持久优势,让在多业并举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体系与机制并重。

主要包括:一是具有产业实力的产品结构,即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等各产业的大部分产品或服务均处于产业高端,并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二是体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力的三大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一起,形成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演进系统,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三是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产业联盟等,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四是搭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支撑平台,包括区域创新网络支撑平台、企业融资支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平台等;五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需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政府产业政策引导,遵循产业市场协调机制,形成产业自动快速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产业体系运行的方向。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架构。

第三,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外在表现在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上。

从最终结果看,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强大;产品层面的精优和高附加值。

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包括:一是建设服务业发达、制造业先进、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二是三次产业内部产业向产业链条高端上移,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层次的中高端;三是主导产业不断转换,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后备产业等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发展系统。

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强大包括:一是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大企业发挥着引领行业发展、分配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龙头作用;二是形成有较强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条、产业技术联盟,发挥聚集发展、组织竞争、技术创新的作用。

产品层面的精优和高附加值包括:一是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支撑的产品群,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二是形成一批以精优产品为特征、以著名品牌(商标)为标志的产品群,既包括集中打造的名牌产品,也包括具有传统产业、特色的精优产品。三是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形成产品更新换代机制。

2、主要奋斗目标

到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技改步伐加快,产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到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模式明显转变,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趋于成熟。到年,形成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技术自主化、产业竞争力制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区域性现代产业示范区。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框架趋于成熟。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5:61.5:35,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比年年均递增17%以上,其中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主要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家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到年,力争培育出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5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30个以上。到年,名优产品占全部产品品牌的50%以上,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8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45个以上。

产业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园区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集约、集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达到3家以上,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力争达到5家以上,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成人类宜居的优美城市。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年下降15%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年下降2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2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立足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找准产业定位,积极培育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努力构建具有发展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精做优精品钢铁产业

立足建设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坚持“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实现路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生产经营集约化、主体装备现代化、主导产品精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为重点,推进钢铁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布局结构调整,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工艺先进、装备精良、品质卓越、高效环保的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力争到年,钢铁产业总体规模控制在3500万吨,钢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0%左右。

1、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和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钢铁企业重点向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的区域转移、聚集,培育建设以西部“百里矿山”为基础的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和青龙河附近的东部精品钢材制造基地两大钢铁产业集群。其中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规模控制在2500万吨,东部精品钢材制造基地控制在1000万吨,除上述两个区域外,不再支持钢铁企业在其它区域布点建设。

2、推进产业内部重组。依托长城钢铁集团等骨干企业,推进境内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步伐,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鼓励长城钢铁集团与宝钢、首钢等企业联合,成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控股公司,提升今后发展空间。继续完善长城钢铁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完成集团内“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统一规范的实质性重组,努力培育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支持首钢迁钢公司整合其它所有制企业。搞好轧一钢铁集团内部规范运作,尽快发展成为在产品细分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力争到年钢铁企业整合到2家,年钢铁企业整合到1家。

3、努力优化产品结构。按照“专、精、特”的思路和错位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钢铁品种,加强质量管理,注重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于推广自身品牌,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占有重要市场份额的特色、优质品牌产品,提升钢铁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十大振兴产业规划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机械装备、汽车、船舶等用钢市场对钢材品种质量的需求,加快推进首钢迁钢冷轧薄板、长城钢铁集团九江公司高强度螺纹钢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等级管线钢、冷轧硅钢、涂渡层钢板、高强度轿车用钢、H型钢、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等关键钢材品种;鼓励长城钢铁集团子公司发展特色专用钢材以及专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实施燕山公司卷板、荣信公司中厚板、鑫达公司型材、松汀公司线材、轧一公司板材、津安公司棒材等项目建设,与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错位竞争,满足下游用户对钢材品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力争到年,冷轧板、涂渡板等高档板材比占板材比例达到30%,400MPa以上高强度钢筋占建筑用钢比例达到40%。

4、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按照淘汰落后与装备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2010年底前全部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2011年底前全部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30吨以下转炉,同时,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加快长城钢铁集团2000万吨技改提升和首钢迁钢基地填平补齐项目建设步伐,推进轧一集团落后产能技改置换,用更加先进的装备替代落后生产能力,实现主体设备的大型化、连续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力争到年,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装备占主体装备的比例达到40%以上。

5、规范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矿山资源开发秩序,加快矿山整合步伐,统一规划、统一开采,合理配置与开发有限资源,加快实施“百矿披绿”工程,促进铁矿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矿山采选业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鼓励支持企业利用外埠铁矿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开发铁矿资源,组建进口矿贸易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进口铁矿供应渠道。

(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

抓住国家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机遇,以钢铁产业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和首钢配套产业搬迁为契机,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依托钢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冶金矿山设备为核心,以工程装备、基础部件、电工电器为支撑,加紧发展和引进一批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龙头项目,加快现有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集成度和产品成套能力,培育区域品牌,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打造成环渤海经济区域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倒逼钢铁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带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力争到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大力发展冶金矿山设备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支持首钢机械制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品牌,带动全市冶金矿山设备制造的壮大。立足区域钢铁企业技术改造,放眼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市场需求,以现有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现有冶金设备制造生产规模,积极研发大型球磨机、矿山自动控制系统、带式输送机等高科技含量的矿山采选设备和铁前成套设备、冷热连轧机、转炉托圈、混铁炉板坯连铸机等大型冶炼设备制造,把首钢设备结构公司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同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冶金设备生产企业,发挥出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带动作用。

2、发展壮大工程装备。加快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开发重型矿用汽车、载重车、地下铲运机、挖掘机、推土机等成套设备,发展重型工程设备制造,把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北方最大的矿用车生产企业。围绕国家重点项目设备需求和“三年大变样”、曹妃甸港区、京津唐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大型水轮机组铸锻件、大型船舶用铸锻件、大型压力机、大型锻钢件等重型装备配套产品。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我市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3、加强基础部件开发。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公司的密切合作,加快铸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铸件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份额,加强铸锻件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以铸铁件、铸钢件为主体的铸锻造产业体系。积极引进精密机加工设备和先进机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汽车轮毂、发动机部件、法兰、大型精密轴承、精密机加工等配套零部件生产,积极发展泵阀、风机、液压元器件、燃烧器、机械仪表等部件,为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夯实基础。抓好津唐10万吨汽车铸件、金沙工贸机加工、海钺精密铸件、卓越消失磨铸件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津唐铸造产业园发展壮大,提高零部件加工能力。

4、提升电工电器生产水平。结合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制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比例。进一步巩固电线电缆市场规模,积极引进先进线缆生产技术,加大企业研发力度,重点发展耐高低温电缆、安全防火电缆、耐油防腐电缆、抗风阻水电缆、船用电缆、机车车辆电缆、核电站用电缆、计算机电缆、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以及高端连接电缆等中高端电线电缆和特种电缆产品。充分发挥“冀东牌”线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现有线缆企业,探索组建以冀东线缆公司为龙头的线缆集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按照“产业互动、立足、辐射周边、融入京津”的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基地,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网络,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集聚发展,构建起国内外联通、第三方物流为骨干、钢铁物流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把建设成为“冀东物流通道”上的物流节点城市。力争到年,现代物流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

1、建设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集聚化发展,加快构建以“一个平台、三大基地”和曹妃甸物流中转基地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合理布局一个平台和三大基地,使各基地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现代物流环状产业带包括:一个平台、三大基地。一个平台建设是:在河东区建设物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三大基地建设是:把河西区建设成为以钢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钢铁物流基地;把沙河驿建设成以煤炭、焦炭及钢铁制成品为主的钢铁物流基地;把上庄乡建设成为以煤炭储运、装备制造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带外向型体现在利用曹妃甸飞地政策,在曹妃甸建设物流对外中转基地。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钢铁物流品牌。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和环渤海地区巨大的物流需求,按环状外向型物流产业整体布局,走专业化、集聚化发展道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打造区域钢铁物流品牌,增加物流服务半径,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原则是:以物流基地为平台,依托钢铁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当地物流企业发展,打造钢铁物流品牌。主要路径:一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物流理念、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标准,引进一批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适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基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新兴物流主体。力争到年,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40%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二是积极发展专业化、品牌化物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培育发展钢铁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三大专业物流体系,打造钢铁物流品牌。加快中铁联合物流、顺天诚通物流、九江煤炭储运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华北、东北、内蒙等钢铁、煤炭中专配送、钢材精加工、原材料供应等物流业务,优化钢铁生产原材料到产成品销售的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区域性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服务品牌;结合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等园区建设,积极建设以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零部件、整机配送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网络,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型物流。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物流建设,提高商贸物流规模和水平。加快以连锁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汽贸市场行业,发展综合型汽贸物流企业;推进邮政物流发展,支持中通、申通等快递公司开展各类快递业务;不断完善农村集贸市场,改善农村物流交通环境。

3、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加快信息化进程,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障。优化和完善通信网络、宽带接入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着力加强广电、电信、移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加快宽带接入网改造工程,形成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的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的接入网系统,为客户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形成规模”的思路,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构筑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取得明显成效。

1、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积极开发以医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脑心康系列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加快中药现代化;加快双歧因子产业化步伐,推进传统生物制药向高新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跨越;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特色非专利药的研制,有针对性地选择抗抑郁类、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等药品进行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原料药,最终形成以制剂、原料药深加工和现代中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格局。

2、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威豪镁粉有限公司,发挥拥有球型雾化镁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在巩固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上下游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的配套完善,延伸产业链,开发无定型硼粉、无铅焊料、铝镁合金粉、轻烧镁粉、硫酸镁等新产品。以强韧化、轻量化、精密化、高效化为目标,大力发展铸造复合新材料、特种合金新材料、优质铝合金材料、新型压铸合金等铸铁新材料。

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晒阳太阳能电池基板、力通磷酸铁锂电池等项目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加快实施永唐秦输气管道分输站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培育电子元器件产业。以大型电子元器件、精密电子元器件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扶持金泽电子有限公司、踏是道工贸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新拓大型电子元器件等项目建设,研制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石英晶片和晶体、大型LED显示屏等产品,扩大高新技术的发展领域。

5、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构建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长城钢铁集团等企业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到年,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5家以上。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在钢铁产业上,重点开发应用高效低成本纯净冶炼、大型板坯连铸、近终形连铸、连铸坯热送热装、无头或准无头轧制等提高流程连续水平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应用高效选矿技术、小球烧结和厚料层烧结技术、高效冶炼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高精度轧制等高效生产技术;重点支持高炉长寿等长寿技术。在化工产业上,推广应用炼焦节能与环保、干法熄焦(CDQ)等技术,提高焦炉的生产能力;引进、开发煤焦油深加工技术。在建材产业上,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泥窑外分解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新型高效水泥助磨剂、新型高效生料助磨剂、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

(五)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按照“增量调优、存量提升、名牌带动、做大做强”的思路,积极在轻纺、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中推广高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与转移,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提高煤化工加工深度。按照“清洁生产、降低污染、配套建设、链状发展”的思路,加强现有焦化企业节能减排治理力度,加快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200万吨焦化、宏奥110万吨焦化、中化煤化工三期等项目建设,在满足钢铁产业发展焦炭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建单独炼焦项目;积极推进焦化企业与钢铁企业、焦化企业与玻璃企业联合与重组,实现焦化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焦化生产企业加工深度,加快化产步伐,积极打造煤气制甲醇、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加工、合成氨深加工等煤化工产业链,把打造成冀东地区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2、合理发展建材产业。按照“加强技改、调整产品、提高品质、循环利用”的思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钢铁、电力企业的矿渣、钢渣、粉煤灰、电石废弃物和铁矿企业的尾矿砂等工业固废,发展特种水泥、矿渣微粉、微晶玻璃、新型墙材等新型建材;加快润安优质浮法玻璃、耀华玻璃、明晶玻璃等项目建设,积极利用焦炉煤气的热能发展优质玻璃产业;进一步加强现有水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特种水泥、高标号水泥、预制混凝士等水泥产品,适度控制利用石灰石等原始资源发展水泥生产,把建材业建设成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产业。

3、加快发展特色轻纺工业。一是印刷包装业。发挥中国包装龙头企业—正元集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地位,大力推广印刷数字化和印刷新技术,积极发展瓦楞纸板浅盘、瓦楞纸板箱、复合纸板罐、可烘烤纸板容器包装、真空镀铝纸和纸板包装等纸和纸板包装产品,开发以镀锡薄钢板、铝合金板、铁皮等为原料的各种金属包装容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把正元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彩印包装企业。二是做强地毯加工业。以弘业地毯集团为中心,全力抓好高档次的手工地毯生产,突出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提高附加价值;积极引进先进地毯编织技术,进一步扩大机织地毯生产规模,开发不同品种、规格、花色的系列地毯、挂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弘业牌”地毯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把“弘业牌”地毯打造成国际品牌,把弘业地毯公司培育成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地毯出口基地。三是壮大纺织服装业。加快翔远帽业、弘业服装等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北京以及国内品牌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克服服装业发展所面临的设计和品牌两大制约,从加工制造和贴牌生产起步,逐步发展到研发和产品设计,并创建自己的品牌。

4、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立足环渤海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努力将打造成以生态、休闲度假和民俗文化游为特色的中国北方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进一步搞好黄台湖景区、滦河休闲度假、龙山公园等城市景区开发,建设以城市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游,打造成旅游的龙头;围绕明长城资源,积极推进白羊峪景区、红峪山庄景区开发,利用展现独特自然风光、体验农家风情等方式,建设北部民俗风景休闲度假区;搞好挂云山、五彩石峡谷等原始生态保护,突出绿色和原始特色,建设西部自然环境原生态体验旅游区;进一步加强上庄等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积极开发东北部农业观光度假游。在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要。

5、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商贸、餐饮等等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一是调整提高商贸服务业。按照“一个中心商业区、三大商业功能分区、四大小城镇商业区和三类批发市场”的要求,积极推行先进营销理念,改造现有商贸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性商场,培育大型综合性商场,推进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商贸服务水平。二是壮大餐饮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商务酒店和特色餐饮,在市区商业中心区大力发展高档餐饮、酒店设施,在滦河生态观光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住宿,有步骤地发展河西河南住宿餐饮,积极发展旅游沿线农家餐饮建设。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支持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吸引民间资本,探索组建市民营银行,增强金融对全市经济的服务能力。四是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规范会计等经济鉴证服务行为,积极发展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商务营销服务、房地产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管理咨询、资信服务、咨询培训等咨询服务业。五是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和农村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房产地投资,抑制投机,满足广大市民的住房需求。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加强社区组织、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经营全产业链、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用流通带动模式,加快完善农副产品物流网络,打造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直至最终销售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一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搞好土地整理,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进粮食生产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增加名贵精细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抓好上庄、杨各庄等设施蔬菜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设施蔬果菜发展。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农业科研观光基地,开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经济。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生态养殖、循环养殖、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安全、高效、节能的“养殖—沼气—种植”综合生态治理模式。积极推进阳光农牧公司等农业循环经济示点建设,通过典型带动,促进全市农业循环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链条化”的思路,紧密依托“122”富民工程,以产业链发展为手段,加快奶(肉)牛、生猪、肉鸡、甘薯、特色杂粮、干鲜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到年,把建成北方最大的甘薯制品加工基地、省重要的乳制品基地、生猪供应基地、肉鸡生产加工基地、特色杂粮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加强农业经合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积极推进奶(肉)牛、生猪、肉鸡等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奶粉、液态奶、乳饮料等乳制品业,积极发展粉丝粉条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特色杂粮加工等食品加工,加快发展以果蔬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和酒类制造,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

(六)大力推进产业绿色生产

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倒逼机制,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进产业绿色生产。

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广治金煤气回收利用、焦炉煤气回收利用、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梯级利用;加快首钢迁钢公司水渣综合利用、首钢迁钢公司含铁尘泥综合利用、长城钢铁集团九江公司矿渣微粉、燕山公司矿渣微粉、轧一钢铁集团矿渣微粉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冶金渣、粉煤灰、尾矿沙等固体废物再资源化进程,最终实现资源的循环式利用、企业的循环式生产和产业之间循环式组合,构建起循环经济网络。力争到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2、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实施“三定一改”(定能耗限额、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指标,开展综合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工作,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标准的企业,污染物总量排放超标的企业,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超限额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运行机制。

3.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快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和政府机构节能等国家确定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钢铁企业脱硫、电厂脱硫、中水回收利用、钢铁企业高炉转炉煤气发电、即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到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以上。

四、产业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下,依托重大项目,高效配置资源,有序整合空间,形成“一区五带”产业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四大产业基地”和“五大服务平台”,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产业集聚的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

(一)打造一个服务核心区

充分发挥河东区的交通和人力资源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服务、研发服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和和创新网络建设,把河东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基地和自主创新核心区,使河东区成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中心、科研中心和发展引擎。

(二)构建五大产业经济带

按照优势互补、合理布局、错位竞争、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和产业合理集聚,促进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五大产业经济产业带

1、西部精品钢铁产业带。进一步协调河西区和马兰庄镇、蔡园镇、大五里乡、木厂口镇、赵店子镇、沙河驿等镇乡产业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加快长城钢铁集团、首钢迁钢公司、轧一钢铁集团发展步伐,推进杨店子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精品钢铁科技研发,积极发展精品钢铁项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协调推进钢铁物流建设,打造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2、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带。积极推进太平庄乡、沙河驿镇、野鸡坨镇、夏官营镇和彭店子镇5个镇乡协调发展,高标准建设野鸡坨产业园区、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加快沙河驿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建材、煤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和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

3、现代物流环状外向型产业带。按照我市经济发展目标,围绕主要发展区域,积极推进一个平台、三大物流基地和曹妃甸物流中转基地建设,形成一个连接我市西部及北部、中部及东部、南部和曹妃甸港口的环状外向型物流发展带,培育钢铁物流服务品牌。

4、东北部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杨各庄镇为重点,辐射大崔庄、建昌营镇、上庄乡、扣庄乡和阎家店乡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镇乡,在抓好精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工艺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业,促进同类企业集聚,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专业化生产基地。

5、西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充分利用西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强化蔡园、大五里、五重安等镇乡的生态保护,整合现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原始生态景观、民俗景观等各种旅游资源,在积极建设民俗、风景休闲度假游和自然环境生态体验游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打造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经济带。

(三)培育四大产业园区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深层次整合已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重点培育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园,使其成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1、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加快完善科技、物流、金融等服务平台,强化对外资和项目的吸引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打造成全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区。

2、杨店子产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总体规划,围绕为全市钢铁产业服务,大力发展以钢铁产业设备检修服务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冶金机械零部件、钢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物流等产业,打造成现代物流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3、野鸡坨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交通便捷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重点发展专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钢铁物流结算中心、钢铁产品交易平台等现代物流业,打造成商贸仓储和钢铁物流配送中心。

4、夏官营朝阳产业园区。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规模,依托海钺精密铸造公司,引进相关配套产业,积极发展耐磨零部件加工、大型锻铸件加工、合金铸件、金属结构制造等产业,打造成园区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的典范。

(四)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1、首钢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推进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积极开发生产冷轧硅钢片、高强度汽车板等高强度、高质量的精品板材,把首钢迁钢基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板材生产企业,提升我市板材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板材基地的集聚效应和技术辐射,带动市其他钢铁企业调整板材生产品种,实现板材生产由量到质的转变。

2、长城钢铁集团长材生产基地。依托长城钢铁集团现有长材生产能力,积极推进九江线材、松汀线材、鑫达型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线、螺纹钢、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槽钢、角钢、型钢等长材,形成品种齐、规格全、规模大的系列化、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长材生产基地。

3、津唐铸造产业基地。改变粗放型生产企业集合方式,对铸造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津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铸造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精密铸造、精密机加工、泵阀等产业,实现园区内企业上下关联、污染物集中处理、资源相互利用,将津唐铸造园打造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基地。

4、沙河驿现代物流基地。依托沙河驿钢铁物流基地项目,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加快中铁联合物流等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入驻,建设集钢铁仓储、加工、销售、配送、结算于一体的贸易集群式区域性钢铁物流中心,承接华北、东北等地的钢铁原材料储运、钢材加工配送、钢铁仓储销售等业务,培育建成煤炭、焦炭及钢铁制成品物流基地和我国北方的“内陆无水港”。

(五)构筑五大服务平台

1、装备制造产业研发平台。依托首钢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津唐铸造园、海钺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和省级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以冶金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搭建装备制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2、精品钢铁产业研发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国家钢铁研究总院的战略合作关系,适时在长城钢铁集团、首钢迁钢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中组建技术研发管理中心,积极开展钢铁冶炼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钢铁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对其它钢铁企业的技术研发、人才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实现技术资源共享,提高我市钢铁冶炼技术水平。

3、物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在河东区建设物流园区信息管理中心,包括货运交易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配载系统、疏运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全程信息服务,以增加货物流转过程中的透明性,提高运输和配送效率和安全性。以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基础,组织实施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产业信息平台建设,以适应各类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多样化需求。

4、项目融资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建立分支机构,搭建银企对接、银行项目对接等服平台,发展金融资金的主渠道作用,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鼓励我市民营企业发挥资金充足的优势,组建民营银行、民间借贷公司等企业,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

5、农副产品流通服务平台。整合我市分散的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及加工资源,加强对各类农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指导,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创新流通模式,加快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按照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等已出台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级各部门、各重点企业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超前规划和培育市域战略产业,继续强化精品钢铁、冶金矿山装备制造、现代钢铁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市域综合竞争能力。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引擎。

(二)实施产业支撑项目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推进现有精品钢铁项目、装备制造项目、现代物流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在未来七年,实施重大产业支撑项目300个以上,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二是加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在加推进现有谋划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抓紧谋划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成长性能好的高端制造业项目和占据先进技术制高点、主导未来市场新增长极的高技术项目以及支撑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切实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三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主导产业和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由市级领导带队,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一套专门机构的办法,强力推进。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引导。制定和完善《市重点产业支持目录》,筛选以高端化、规模化、战略化为特征的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将人财物等紧缺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严格落实争创名牌、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等现有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市财政投入的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导向基金,集中力量投向重点产业,尤其要加大对精品钢铁、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重点产业导向的项目,运用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租金补贴及引导担保机构进行融资担保等方式给予扶持。三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充分运用政府手中的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配置。对于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大项目,在电力供应上,优先跑办电力增容;在交通运输上,纳入交通建设规划,确保物流畅通;在环境容量上,优先给予配置;在淡水资源上,优先给予供应;在管网配套上,优先给予支持。

(四)确保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按照本规划要求,积极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留足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优先保障精品钢铁、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明确向重点产业行业、产业支撑项目、产业基地倾斜。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推进产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工业项目进入产业园区发展。三是调整生产业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标准。对现代物流项目在用地出让等方面与工业用地同等对待,适当提高现代物流项目规划中的建筑密度上限,提高容积率。四是加强用土管理。进一步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完善产业用地“绿色通道”,强化产业高端项目跟踪推进服务机制。制定低效和闲置产业用地加快流转奖惩结合的管理办法,鼓励低效和闲置土地的二次开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五)强化产业人才保障

一是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依据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制定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目录,大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汇集机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我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回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办高技术企业的扶持和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建立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引进、企业挂职科研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力度。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加快理工学院和职教中心搬迁项目建设,开设与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积极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高技术工人。继续实施农民工免费培训和职业工人岗位培训工程,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四是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全市企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321”培育工程,锻炼和造就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培养200名职业经理人才和100名企业中高层后备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建立统一的外商投资政策。研究制定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和全市统一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聚集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咨询和推进公司,做到策划一批,推介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完善和落实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国有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跟踪研究,积极寻找与我市产业的对接点,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转移。根据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变单个项目引进为产业集团引进,单个企业招商为产业链上下游组团式招商。四是进一步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加强与铁路、港口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利用周边资源市场。

(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指导功能,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实施行政服务提速工程,依托市政府网站建设,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对各类行政许可,开通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等通道,加快建立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新型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审批环节,简化固定资产投资许可流程,减少不同部门间的前置审批,实行联合审批,缩短审批周期。二是加大产业支撑项目和产业领军企业的保护力度。全力支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格查处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促进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步伐。筛选确定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和重点支柱企业,进一步规范各执法机构进入企业执法行为,杜绝乱罚款、乱检查等现象发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积极支持各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使其在维护行业稳定、政府产业政策辅导与解读、行业发展信息共享、咨询评估、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八)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裂变扩张、上市嫁接、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产业延伸、协作配套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提升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领军企业。力争到年,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5家以上。二是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把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确定为培育壮大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上项目、搞技改,开发一批拳头产品,扩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产业延伸、产品配套、生产流通等方面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三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加大现有品牌的司法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品牌提升档次,打造一批竞争能力强、知名度高、占有率大的名牌产品;鼓励支持有实力企业和拥有著名商标的企业利用品牌影响力,打造成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鼓励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通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方式,努力创建知名区域品牌。力争到年,国家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达到8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达到45个以上。

(九)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一是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加强以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抓好地方高速公路、城市大外环等交通干线建设,在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增加村道密度,建设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道路的维护与升级,力争到2010年,主要干线达到一级公路标准,重点村通村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充分挖掘已有铁路站点的潜力,加快铁路网络建设,做好津秦高速铁路客运站建设服务工作,积极谋划实施地方铁路建设积极发展铁路运输,构筑公路、铁路联运网络。二是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不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继续加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鼓励大唐热电做大做强,谋划实施2×100万千瓦电厂项目,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加强电网建设,构建以220KV变电站为中心,以110KV变电站为骨架的电网结构,加快北500KV、北营220KV、扣庄220等输变电建设步伐,谋划实施康官营220KV、陈官营110KV、孟官营110KV、刘东庄110KV等输变电项目建设,提高输变电能力和水平,力争到年实现市区配电网络自动化和双电源供电。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加强九江煤炭铁路储运站建设,提高煤炭供应能力。三是建设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以节约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和确保防洪安全为重点,稳步推进水利建设。继续加强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建设,谋划实施青龙河等较大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加强小流域的治理,加快北部山区集雨水窑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水库、塘坝效益,遏制水土流失。加强与上级水利部门的联系,争取大黑汀、潘家口、桃林口水库用水指标。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注重开发空中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