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时间:2023-06-01 08:5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族传统体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

第1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民族性 传统性 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88--02

1 前言

我国的体育产业在199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推动下,已经缓缓起步,至今为止仍然还在摸索和模仿阶段,并且主要以西方的体育项目为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不能照搬或复制西方已经成型的体育产业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模式,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另辟蹊径。

2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指生产民族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民族传统体育服务的各个行业的总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我国体育产业和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1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民族传统体育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有机体的一部分,它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壮大了体育产业的队伍,为体育产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再者,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出现,让国家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多样化、更加合理化的方向不断调整。它的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大众的喜爱,是中国国情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体现。

2.2拉动内需吸纳资金,提供社会就业机会

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国内和国际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交流与竞赛等。这些活动往往是与经贸活动融合在一起的,具有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吸收了不少的社会资金,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商业贸易、旅游发展、体育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一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传承的具有体育性质的身体活动,又是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再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或者将来,都脱离不开其母体文化的约束和影响。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文化素养,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人类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让维系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在有意无意间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3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个或某些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体现出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历史风貌,是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集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等特性。

3.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直接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培育,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各个民族把自己的民俗风情融入到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化与发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最根本的特性。我们只有在保持鲜明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优势,才可能实现产业化和直向世界的目标。

3.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传统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无疑带有本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有及价值观念的烙印,是顺应民族喜爱、地域局限而创造出来的身体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理应顾及到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和信仰,所以说传统性是民族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性。

3.3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地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一种民族区域文化,因而区域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之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并与当地的民族风情结合在一起,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泛地存在于本民族、本地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日常事物之中。

3.4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时空并存性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但其各环节在时间空间上是并存的,没有时间上的继起性和先后次序之分,也没有空间上的层次性,也就是说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有时空同一性。当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步不久,还存在商业化程度不太高,产值较低、规模不大,影响面不够广,从业人数还不够多,产业关联度不够高等不足的地方,但它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4.1从农村走向城市

民族传统体育爱好者资源是人类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财富,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状态,但当今社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如各城市边缘一个个农家乐生态旅游如雨后春笋出现;城市的文化广场、公园景区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市民晨练的普遍内容;还有一些节庆活动中也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为其增添光彩。在今后像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的,直到农村、城市一体化。

4.2从民俗走向市场

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相互交融,形成多种文化相互辉映的民族文化综合体,让体育资源、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民族文化氛围的渲染与衬托,使人体运动形态的表现性、文化内涵的浓厚性与自然环境的映衬性等和谐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民族传统体育系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市场开发潜力。随着我国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具有自然和谐性、地域风情性、民族风俗性、观赏体验性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加推崇,更加热衷,并在参与、观赏民族体育的过程中满足现代人类求动、求乐、求健、求知的特殊身心需求和满足人们感受民俗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精神需要,民族传统体育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甚至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4.3商业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项目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一,甚至还有许多项目不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因而要找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各组成部分中有可能发展最决的部分、对其他行业带动作用最大的部分,并把它们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此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培训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作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让其商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2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武术、摔跤、射箭、射弩、秋千、赛马、赛龙舟、打木球、抢花炮、贵摔跤、珍珠球、放风筝、打磨秋、赛骆驼、跳板、打飞棒、波依阔、推竿、跳竹竿、雪地走、东巴跳、跳竹、抛绣球、踢毽子、斗牛、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特点

1.简便易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2.简单易学。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进而创新和发展。

3.简捷易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教师应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统一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

其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三个体育素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将体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4.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实际

体育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5.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力度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M].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2]刘胜利.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第3篇

关键词: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及差异性特征,其体育文化具鲜明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体育实践、民族精神等相互结合,体现我国的文化内涵。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及应用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及完善发展,有利于学生凝聚力及民族自信心增长,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播,故此上可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是现代教育界及体育界需注重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1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颇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陕西本土文化及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形成现如今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于当地固有的经济、文化、气候及历史等多因素逐渐形成了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为背景的体育文化[1],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相互之间的研究是陕西省体育及文化等相关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有效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此基础之上,该文主要以大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及文献为研究背景,对陕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研究,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理论依据。

2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及重要性分析

2.1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道德观念养成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始终是各阶段学校教学的核心思想及中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建设及发展中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及品质养成。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拼搏发展、坚持不懈以及公平公正等的民族发展理念,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意识的养成[2]。体育活动属于竞技类活动,因此,多数体育项目均需多人参与,学生在体育项目参与及活动开展中便可体现相关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建设与良好品质养成。陕西省文化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密切相关性。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跳绳、腰鼓、秧歌等若表现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便可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各具有积极意义的思维及品质逐渐渗入学校体育文化,各学生通过参与各项传统体育活动便可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养成,促进自我良好道德意识建设,实现自身完善发展。2.2有利于学生心智建设与培养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学生的心智良好建设与养成其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神经的发育,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智力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第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身的机体如听觉、平衡等各器官及功能统一调动,各种信息不断输入学生大脑皮层中枢[3],从而可有利于学生大脑细胞供氧量改善,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心智成熟发展;第三,校园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开展中会逐渐实现创造性活动开展,提升自我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完善建设。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开发性质的体育项目,如:智力项目则主要包含如跑马城、六子冲以及丢方等,而在身体功能锻炼等方面则包含陕西省特色的炮锤、钩镰枪、春秋大刀、翻子拳、通背拳等武术项目,武术是陕西省各区域内所普遍开展的活动项目之一,人们在现有武术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便有了以上具有机体锻炼功能的各武术形式,因此可知,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心智及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有利于学生美育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对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健康身体以及知识技能美的培养,在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采用具有艺术性的动作及语言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技能[4],实现美育教育,从而实现自身思维意识良好发展。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学校体育文化中可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功能的完善性发展,如:将腰鼓、秧歌、踩高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入校园,并对其进行编排、组织及训练,使学生在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中充分感知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及体育良好教学。

3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3.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缺乏完善性一般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武术、民间民俗体育及传统养生体育三部分内容,目前就以陕西省各校民族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多以武术为主,而其他两项内容相较于武术课程而言所占比例较少,其中具有陕西省民族特色、互动性及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腰鼓、秧歌、踩高跷等未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除此内容之外,具有养生、健身等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阶段的陕西省体育教学课程中也未显现[5],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武术类体育项目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及落后性,难以促进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效发展。3.2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性在实际调查及研究中可发现,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并不熟悉,对其相关内容缺乏完善性认知,在学校内并未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进行教学及管理。政府部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相关政策及资金等项目中缺乏支持,因此,导致陕西省学校内部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完善性教学及有效性发展。除此之外,陕西各区域各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对武术课程的开展,而对各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缺乏重视性,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重视,部分体育文化及体育项目得到一定的传承及保护,但该项保护力量有限,因此,各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学生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相关理论等实现继承及研究,从而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体育资源及文化的良好发展及建设。

4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措施研究

4.1科学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长期发展中的优秀文化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历史及应用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观赏性等特征,但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虽存在众多优秀体育形式,对人类的社会及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应用价值,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出现社会不适应性,因此,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及应用中[6],应根据现展需求,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鉴外来体育文化实现文化融合与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断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其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应用及开展。4.2组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该形式的开展可有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及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增长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发展。在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展中,陕西省各学校应注重对自身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表达当代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愿,以传统文化自身的历史性及文化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中包含陕西内各地区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因此,该体育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学习[7],不断促进陕西省各地区之间的民族交流,促进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现代化体育建设要求及建设目标。4.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需注重对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人才高效性培养。首先,各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科目范围的扩增,尽量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次,加强各体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定期对各教师予以培训,定期举行各类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讨会,增强教师自身的理论及技术能力,同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科研工作,建立完整及适用性较强的评估体系,不断促进各体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加强教学资金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更高资格的教师任教,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性教学。最后,还可借助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重要建设及发展功能,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4.4坚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及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陕西省应立足于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打破条件及规则限制,不断进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赛制、比赛规则及方法等创新及改革,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由于陕西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陕西省应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越性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国强.论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

[2]姜霞,马玥.立足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理论导刊,2010(3):99-101.

[3]翟晓英.陕西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李爱琴.河南嵩山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辛锡灿.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改革;发展

1前言

由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和日趋完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已贯穿在人们的脑海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1〕。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主要是技术教学,也就是说只用达标、考试来评定同学们的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成绩,这是一种死板硬套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整节课就教师一个口令,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整个过程就像“军事化”训练,学生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没有主动性,都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处于听从指挥、遵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大运动量的练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因此,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对过去的教学模式产生不满后,我们相继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将“快乐体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旨在将过去的“身体教育”转向“身心教育”〔2〕。如果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就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的培养,把以前只注重技术练习转变为身心练习的培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过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的局面,做到教学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富有新意,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推广、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2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格,但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说,体育课的结构和内容单一,很少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未能展现出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这种情况导致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能得到广泛的开展。大学生是弘扬、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和关键所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对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大学部分高等院校800名大学生(其中男女大学生各400名,均为在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如下:

统计结果显示,69%的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一点都不了解,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了解点民族传统体育(见表1),28%的学生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不知道,虽然有53%的学生知道1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见表2),但作为大学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总体来说是非常匮乏的。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非常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应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这是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2.2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长拳、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中已普遍开展,但散打、太极剑的普遍性不是太好(见表3)。因此,高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与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表4中可以发现,男生比较喜欢技击性比较大、活动量比较大的项目,女生喜欢柔韧性好、技击技术不太强的项目。

2.3普通高校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度调查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极少一部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学校开设的项目比较少,对开设的项目不感兴趣,因此,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4高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易学,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量和体能,就能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并且,太极拳、太极剑等加上与之相应的音乐,就会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动作的变换组合给人以美得享受,拥有很强的艺术性。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在节假日或闲暇时间,组织学生排练太极拳或太极剑等,并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在不同的节目或晚会中进行表演,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鼓励,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高校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依赖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兴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选修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不要让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动作,为以后走上社会以及为社区体育的建设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大学生年年都有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让大部分人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人人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强健的人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独特的技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形式多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眼球,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该项活动。培养同学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并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体育意识,这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养成,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

2.5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技性和娱乐性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是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在体能表现形态中智慧的结晶。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与体现。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纷繁复杂,风格各异,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

2.5.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素质健康教育的要求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驱除忧虑,焕发精神。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您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您惊讶不已。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反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代代相传的体育或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着素质教育不同方面的内容,特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操的培养是所有素质培养的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而民族传统体育以增强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包括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是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创新以及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能力的整体和谐的健康发展为主线,将增进学生健康放在体育课的首要位置,贯穿于体育课自始至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体育项目的需求状况,做到人人受益。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具有技术动作简单易学,运动负荷适中,身体的各个关节都能照顾到位、活动的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极易掌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由于动作简单易学,教师教的时间有所减少,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的运动员数也不同,有的需要一人完成,有的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5.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创新,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体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对象一直是在校的学生,我国学校体育始终限定在学校学习期间。从上学开始虽然一直有体育课,中间没有间断性,但与终身体育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别,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毕业以后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说体育脱离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终身体育要求每个人都把体育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自愿的适应这种要求。学校体育应该为终身体育奠定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终身体育是把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联系在一起,保证体育教育的长久性,并且符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与个人、自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用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之间的和谐,这符合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内容丰富,且规则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大众接受,适应社会各种人群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抗性大小、运动负荷大小等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目前学校体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适合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以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了老年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锻炼,从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

2.5.3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明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术风格,特别适应在高校开展。学生毕业后都将走进社会,这样,他们将不知不觉中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者与传播者,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是他们发扬与传播的主要内容;再者,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接受传统的养生思想,传统养生思想隐含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财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健身养生法对学生今后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使不健全的体育形态走向合理性、科学性、大众化的重要平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传统体育已是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独立分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宏观调控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壮大。只有利用教育,才有利于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财产聚集到一块。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普通高校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还不够全面,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认识还够。

(2)普通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还不够丰富,数量还不够多。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

3.2建议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本着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变革的原则,较好地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风韵和特色,这样,这样可以贴近现代社会需要和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时代精神,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2)建议高校每年在购置体育器材的时候增加购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的数量和种类,为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创造物质条件。

(3)强化竞技性,注重健身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满观赏性。我国有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要加强其竞争性,提高健身性、娱乐性,就一定能满足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必然能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4)选择适合各地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各地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应该选择那些地域文化特征明显,锻炼内容独特,健身价值高,表现形式新颖,群众基础好,又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项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容易为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向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培文,徐淑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潘勤.高校体育改革与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沈潜,孙以柱.体育项目大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4〕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民族教育研究,2001(1):77-77.

第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异化;规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1-0083-03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Chinese nation’s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 economic,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rises and falls following with up and down of the community. Becau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ing and other factor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combined with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evitably become different.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discuss alienation and circumvention of Chinese tradiional sporta, then to find out reasons of alienation and ways circumvention. What we d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push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o world.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alienation; circumvention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我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本,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处于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融合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如何趋利避害,已经成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课题。因此,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与规避,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阻碍与扭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象。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化

传统文化犹如百年老店的产品,是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对文化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文化发展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的不断渗透和扩张的过程中,渐渐地成为文化传统被“封存”,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模式是效仿西方竞技体育的。在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没有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的、传统的、民族的“三方面的内涵进行创新,而只是在竞赛体制和程序化上选择了西方体育的程式,淡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及个性。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及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使得传统武术的“打练结合”渐行渐远。由传统武术的异化演变而成的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本质和功能的异化。

1.2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体育全球化已成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挑战,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没有学校体育教育的系统继承而被人们逐渐边缘化,西方近现代体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已不再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新型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异化,也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而是为了“现代化”和“功利化”,其价值的异化就产生了。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一定有显著的功利性,但对于特定的族群而言,它确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粹,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争名夺利的工具。如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居然出现了男人戴假发参加女子组比赛以及在打陀螺比赛里出现了一群“雇佣军”球员,他们同一个村子的人,多年来被雇佣分别代表不同队参赛。只在比赛时才出钱雇选手以换取好成绩,那平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了。当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不能体现其娱乐性、休闲性,不再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就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2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

由于时代的变迁及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改变,如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混杂,使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状态、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构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的诸多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当这些变化的因素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产生了。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存环境的改变

“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产量。”[1]这一人类学的观点对论述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同样适用。如贵州地区的“划龙舟”、云南独龙族的“溜索比赛”等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与当地人民居住的复杂险峻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藏语称“亚久”的赛牦牛是只有才能见到的比赛。骑牦牛比赛需要一定的驾驭技巧,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参赛者骑技及骑速的比拼,常令赛场气氛显得紧张刺激,有很强的观赏性。由于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天然的民族和地理依赖性,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离开了既定的土壤和环境,便失去了活力和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个性。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骑马放牧逐渐发展到驾驶摩托车或吉普车放牧,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代文明制造了生存环境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也由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逐步演变为满足人们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政治和经济等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嬗变,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层面上的认同的变迁、异化与筛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传播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随着现代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民族传统体育以往固有的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改变,新型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异化,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已经面临加速变异的残酷现实。

2.2 文化环境的变迁

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左右世界的强大力量,它深刻改变了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结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接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从发展的内容和程式来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无疑是当代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焦点,并呈现出明显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特点。其他的传统民族文化,则处于这种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体育文化全球化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各文化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深刻,其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增强,而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的统一性标准,驱使我们在自觉不自觉间运用西方体育的理念影响甚至更改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形成严重的文化等级差异。经济城镇化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弊端,体育文化的异化和现代化严重影响和桎梏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在当代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原来传统武术的技术、拳理越来越被异化,它原来的文化内涵被过滤。由此可见,我们在接纳西方体育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环境的变迁所表现的文化模仿形式,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个性异化的最直接动因。

2.3 社会形态的转变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在整体上适应以农业经济形态为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小。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打着深深的“自然”印记,因此民族体育和内容都呈现出“自然”的特征;而农业社会经济生产自给自足的封闭特点,又使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轨道,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社会环境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让民族传统体育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而产业化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物质生产各部门都在被推向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被减弱,开展运动目的是为了比赛的胜利,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于是赛场上时有斗殴事件发生。当功利色彩充斥其中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庸俗和媚俗,甚至以牺牲原生态文化为代价,缺少或扭曲了真正的民族体育风情。如一些景区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抛绣球时,让接绣球的游客做“新郎”为景区的“职业新娘”花钱买东西,变相收取游客的金钱。社会形态的转变让体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择手段“抢金夺银”的事情的发生便不为怪了。而这些异化现象,不会再使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最终会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规避

3.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设施简单、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应了各民族人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达到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着眼于发展群众体育、走健身愉心的民族传统体育生活化道路,是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回归。传统是发展着的,传统是需要发展的。我国现行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把握机遇,正确、全面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理性规避其中的异化成分,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并参与其中。历史告诉我们,社会总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才得以保持原貌,因此我们应在保证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这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发展。另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未来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文化发展式战略,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和谐的互动,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否则将变为文化遗产符号。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

3.2 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而且有许多对人类未来有着重要意义的珍贵宝藏。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使自己的民族特色更浓厚,文化底蕴更雄厚,方可争艳世界,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与文化提供资源与无穷活力。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应以自身价值为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融入世界,与世界文化共荣。如太极拳,世界上没有一种武技能像它那样,包蕴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极阴阳观念和八卦生化机理。因为饱含浓郁中华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特色,太极拳在世界武林中才大放异彩,并被更多的民族、国家的人们所认同和需要。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文化的差异不能简单地通过分配或重新分配就可简单地实现现代化。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要尊重这一规律,要注意保护其体育文化的异质性,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注意突出民族特色这个主题,要保持其原生的核心内容。如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横加蹂躏,以创新的名义到处杂交,弄得最后连自己的纯种血统都找不到的话,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3 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途径

3.3.1 以民间活动的方式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必须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由于有很大的表演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再者,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条件,结合各少数民族的节假日,重点以表演展示的形式普及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竞技化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非竞技化的体育项目,都要建立规范的表演和竞赛制度。政府应以廉价甚至是免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大量直接接触各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机会,让大家更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为将来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群众基础。那些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以为本民族、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发展目的。只有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获得发展的源源动力。如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活动,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带动该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在民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直接的收入是出卖门票、纪念品、广告、电视转播权,间接的收益是促进地区旅游、餐饮、服务、商贸、交通等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经济收益,都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3.3.2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娱乐成分,伴随着不断扩大的“人文旅游”市场的要求,以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就要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以民族节日为依托,采取建立民族体育文化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等,把观光旅游资源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相结合,要适时地满足游客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区域性整体经济的发展。如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都是集民族体育活动、物资交流、体育竞技、文化汇演、旅游及商贸为一体的盛会。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善于拓展它的外延和丰富它的内涵。对于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普及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趣味性和健身娱乐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在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健康与延年益寿是很多人追求的,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医疗、保健和康复等功能用于市场,服务于群众的体育消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还应注意不能以满足满足游客好奇心和追求感官刺激而践踏大自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3]民族传统体育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不能因追求简单、粗放型的发展而进行破坏性的资源开发,并随意杂糅现代社会的因素。而应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因为,当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旦被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出现异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它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性格。所以,以人文旅

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对文化环境的保护跟生态环境一样重要。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天一天加深。来自于生产、娱乐,与宗教、祭祀、民风民俗等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生产、生活、宗教、节日等活动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生存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形态的改变是其异化的原因。再通过对其异化的认识,进一步探析和思考如何去规避,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态势,并能较好地预测与规划其未来的发展,以满足时展与体育文化多样化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马文•哈里斯. 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第6篇

1民族体育文化价值在当今体育文化中的特殊作用

民族文化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文化作为引导,否则将会在前进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它依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形成了一种以消遣为目的、以保健和表演为基本模式的特殊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思想是与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一致的,崇尚人的气质、品格和精神的修养[2].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尽管很多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都是以个人的行为来体现的.但是它始终体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各种规范也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人们更多地关注身体的健康,而体育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竞技体育的局限性,并非所有阶层的人们都适合.为此,民族传统体育为人们的健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人们锻炼体魄、增强民族体制保驾护航.这充分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它的发展是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因此,发展民族体育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应用瓶颈

2.1民族体育文化中健身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健身价值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五个维度.具体指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动作和水平对人体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以及柔韧性的锻炼.例如,我国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摔跤、拔河和双人拉绳,这些体育项目可以让参与者锻炼其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还有一些民族的踢毽子、单腿跳、登山等项目,能够让参与者增强自身的耐力[3].一些民族的划龙舟比赛、爬绳项目可以让参与者增强身体的速度素质.一些投绣球、荡秋千、舞龙、还有一些民族舞蹈能够提高参与者的灵敏性.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项目的一些基本功能够提高参与者的柔韧性能.除此之外,蕴涵着中国特色的气功、养生都具备健身的功能和价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人类一方面收获了社会进步的便捷福利,一方面也遭受着“文明病”的袭击.一些人处在工作强度较大的环境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时刻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从而导致身心俱疲,一批学生、教师、白领都经常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满足人民对健身日益增长的需求,它是解决各族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多元化,所以如何将这些体育运动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规划,并且让健身的功能更具针对性,是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2.2民族体育文化中娱乐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价值表现在自娱和娱他两个维度的功能和价值.例如可以对一些体育技术动作进行编排,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助,将其进行适时的传播,既实现了自己娱乐的目的也让他人感受到演练的娱乐功能.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虽然极具趣味性,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因此,让民族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发扬光大,让它成为广大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手段,需要一段很长的道路.而且,随着人们对娱乐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民族体育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慎重思考的.

2.3民族体育文化中教育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三层次结构都体现了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其外部形态的技术动作、技术水平进行人体的外部肢体教育;可以通过其中层结构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理论基础对人们进行行为方式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还可以通过其深层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价值观、民族情感、民族情趣、人文思想等对人们进行民族认同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和人文修养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专业的培训人员或者是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彰显这三个层次结构的价值.因此,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体育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专注科研,从而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用价值开发的保障体系

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研究,有利于探索如何进一步开发民族体育价值[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提升,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的.因此,世界各国更多的关注已经投放在中国,他们想要了解在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里文化的积淀和实力是如何的.因此,我们在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已然发展成为一门整体性、综合性的学科,这为其应用价值的开发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我国一些体育院校内,已经创建了一些本科、硕士点,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建立了博士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再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价值开发方面,需要深入探索、不断完善,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开发的保障体系.

3.1整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念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必须选择先进的现念作为指导思想.具体整合的内容包括三个维度.首先,深入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资源中获得启示,接受历史的借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发源于日常生活的,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它与生活的自然形态是十分接近的.为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生活情趣,体现了“以人为本,运动休闲,天地人合一”的特点.其次,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念整合时,要充分考虑世界的意识.一定要开拓视野,吸收和融入世界体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将民族传统体育置身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又能符合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

3.2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团队

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基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同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科研团队的建设将承载着对民族传统体育特殊人才培养的重任[5].建设一批具备先进的科研理念、掌握科研技能、具有科研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这批队伍的研究内容要宽广,要重视新的技术和研究成分,要始终坚持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即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

3.3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如今已然成为体育领域内的支撑学科.因此,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的构建和创新.既要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应该进行充分调研,开展就业需求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建设是搭建教材体系平台的基础,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深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计内容,教材建设方案等.充分将现有的学科建设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培养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殊人才,进而从学术的角度上,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保护 传承 发展

在CNKI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近10年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起源、特征、价值、变迁、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丰富经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更好的认识保护、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需要重新全面的梳理,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念研究简述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其概念的探讨甚少。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其民族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色,能体现本民族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通过身体活动以追求身心与精神全面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本民族原创或虽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引入,但已经历了明显的文化改造、已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并流传已久的,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以追求身心与精神健康为目的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客观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方式”。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构成其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3个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界定,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解释,就有不同的文化理解。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层面,学者主要从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一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层面。其主流思想体现在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器械、运动服饰等进行挖掘和整理。二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层面。抢救与保护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和整理,而且在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中所包涵的思想和历年来已被认识的价值。三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有关部门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体育立法的成功经验,以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立法体系,同时,对其进行立法保护,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扬”的方针,加速民族理监督机制 加强对城市社区体的管理监督,要从宏观整体管理和微观具体管理两方面着手。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

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少数民族体育有676个项目,其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健身、娱乐及历史价值。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包含了“传”和“承”,“传”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所传内容和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承”则是在充分认识“传”的内容,和知识的价值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所以“传”是以研究为前提,“承”是以价值为依据的。一是要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现有的“器物实践化系统”遗存,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佐证功用,二是对相关的历史史料进行系统整理,高质量地准确予以运用,三是“依赖精神抽象化系统”支持,从前人对传统体育的价值认识和取向中,深入挖掘。而有学者认为,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即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制度、精神的传承。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面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功利的追求,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发展困境。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谋发展、求发展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动力源泉。“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要注重其本身“血肉”的保存与延续,尤其是精神的延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构的目的是发展和创新原生文化,必须通过在外来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部达成一种自豪的体育文化自觉意识,产生创新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孟峰年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中提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有机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将广泛地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将向着生态体育旅游和产业化的道路发展。

五、近10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评述

综上所述,学者都普遍认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民族体育制度规范应提上日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须将精神、制度、物质与满足大众消费,及实现学校体育改革的广泛渗透。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创新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源泉,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其独特的价值文化,其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需要在各方面的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方式,是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为前提,还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为目标,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研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研究中加强,以形成更系统的研究,值得深思探讨。

参考文献:

[1]袁华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本概念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2]冯胜刚.关于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J].贵州民族究,2004

[3]姜玉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4

[4]颜下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与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4

[5]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J].体育科学,2006

[6]曾建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7]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8]宋卫.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系统[J].体育文化导刊,2007

[9]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

第8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概念 认识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91-03

1 前言

21世纪的今天民族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从整个大的世界格局看,经过了西方文化全球性扩张的世界,给人类社会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重新返回本民族的文化源头,重新思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从中找出修正本民族文化在当今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体育方面,以西方为主的现代竞技体育同样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场馆的大量建设、兴奋剂的使用、运动方式模式化等等,使得各个国家的政策收入要大量的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减少了对健身活动本体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体育界开始逐渐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设提升到了重点位置,并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进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从1997年被确立为体育学下的四个二级学科,1998年各体育院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招生,到现在可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培养的学校已经达到了45所,每年有数千名学生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实践等各方面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是关于某一事物思维的起点。概念赋予经验以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甚至在我们试图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之前,概念就已经使我们可能去认识世界中的事物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肯定,只是为自己的研究内容作了一个范围上的界定。研究者深知以自己的能力不可能为民族传统体育下一个准确而另人信服的概念,但是出于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负责和兴趣,本文对以往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从对概念的实质论辩如人,旨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作一次全新视角的讨论。

2 对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界定的理解

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认识的思维模式,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总体特征的思维起点,是人们对其进行认知、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人们对概念的认识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体现于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各个层面。人们对概念的认识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事物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所无法达成一致的是概念,而概念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侧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经历不同、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的概念。时代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所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也不相同。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正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所处的利益群体不同所给予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学者们主要从体育学、文化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和界定。本文选择了以下几个比较权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时行梳理如下:

张建雄等采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相关问题进行探析后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赵进在《“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及其他》一文中,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人手,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分为“大概念和小概念”两种,界定他所认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刁振东指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源于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后来人们以世界体育角度为民族体育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大并概括为一个群体,即民族体育的概念通常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应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这种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模糊和混淆。张选惠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教材中,从强调民族性、传统性及特色性入手,将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是在中华民族中开展的,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叶加宝等主编的《体育概论》中,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以上的概念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概念探讨的主要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百家争鸣、百家齐放更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推进。本研究在借鉴以上学者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文化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分析。

3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实质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无法给予一个精确而唯一的标准,这是一种妄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对任何概念的界定使绝大多数人接受和完全信服,而逻辑学家告诉我们“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主观现象,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可以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这样概念的可界定与否似乎成为了一种悖论。这一问题的解决让我们回到对概念界定的主体上来,可以肯定,到目前为止,任何概念的产生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任何概念的界定都是人们有意识的按照某一逻辑结构进行思维的结果。概念产生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思维,而人的思维是最难以把握的变量,每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教育及成长经历等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不同。所以,所有概念的界定都是一种主观的思维活动;即便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有科学的数据作支撑,并称之为客观,其实这也是一种主观,是主观选择下的客观,因为“如果科学的真是基于经验总结和实践的客观,那么经验总结和实践的客观已经带有某种主观的意向,客观已经打上了主观的烙印,最终问题是:客观问题本身会不会是主观的。”这样,所有对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只是告诉人们在界定者的心目中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且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符合这一界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存在过。因此,对概念的可界定与否并不是一种悖论,只是界定者认为在他心目中某一事物的概念是什么样子的,是界定者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符合这一思维逻辑的所有事物的概括。

4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认知的角度

我们无法给予民族传统体育一个精确而唯一标准的定义,并使绝大多数人接受和完全信服,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有其鲜明的、不同于他者的个性特征。如上所述,所有概念的界定都是一种主观的思维活动,是主观选择下的客观,所以,这些鲜明的、不同于他者的个性特征却是可以根据我们的价值期待,或者说根据我们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潜在价值的需要,使民族传统体育给予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安排。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者,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现在讨论文艺工作,也应该这样做。所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我们也要用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规律来看,要从实际出发,不照搬已经成形的、固定化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然后按照它的规定来界定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划定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切,评判今天所发展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而应该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也即是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界定的一种方法。

5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第9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文化特征;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大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式,即西方发达国家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文化入侵,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挑战。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将对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特征、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1.1、地域性

地理环境历来是一个民族、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早期,人们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山东水系丰富,东绕渤海、黄海,泰山居鲁中,胶东是丘陵地带,不同的地域特点造就了各具特色胶东半岛文化、鲁中南文化和鲁西北文化,不同的文化有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烟台的螳螂拳、查拳、孙膑拳虽然其同为武术拳种,但其风格却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为秧歌,地域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如胶州秧歌和鲁西北秧歌之不同,就是明显例证。因此,山东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其地域性特征。

1.2、健身性与娱乐性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以认识到了人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喻中可看出古人对运动价值的认识。几乎每项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强健身心的功能。娱乐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最大特点之一。我国的大多数体育项目多是载歌载舞,节奏明快,娱人娱己的体育活动,大多与节日文化密切相关,这些活动要么娱人,要么娱神,要么兼而有之,总之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1.3、传承性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他的传承性指经过不同时代仍然保留原有某些特质的属性。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通过语言、文字、图象等媒体在人们的意识领域和社会价值体系中传承的特性,但他主要是以身体为基本传承形式。特别是我国在前,人们生活自给自足,相对比较封闭,与外联系较少,未曾发生大的变异和更新,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在各自的区域内一代代传承,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

2、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2.1、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独特功能是其作为产业商品的最大优势。西方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不断挑战人体的潜能,在运动成绩不断被刷新的同时,也走入了运动伤病、运动猝死种种问题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对竞技体育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同时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发展,种类繁多,但多追求生命的延续与长寿,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受儒、道、佛的文化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起独特的崇尚礼让、宽厚和平为价值取向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注重游戏、娱乐和技术,名次在其次。特别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脑力劳动逐渐增多,体力劳动减少,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更多的追求健康长寿,同时人们对体育文化内涵的追求也在增多,而民族传统体育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使这正是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所在。(2)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大省,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到2014年底,全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9项。山东省的潍坊风筝和淄博蹴鞠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潍坊风筝、淄博蹴鞠、查拳冠县、梁山武术、莱阳螳螂拳被列入其中。在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更是有吴式太极拳、梅花拳、青岛孙膑拳、菏泽大洪拳、崂山道教武术、济南形意拳、青州花毽、临清潭腿等41项被列入其中。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是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3)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制定,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的缺失。2014年初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1978-2013年,城市常住人口在激增的同时,城市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保护与传承我国以传统农业文明为基础孕育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当前所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有很大部分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农村失去了天然的继承者,而农村楼房的兴建改变了传统的居住方式,人们的交际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本活跃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生存环境的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是一大挑战。(2)产业开发人才的缺失。传承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家族内传承;二是师徒传承。传承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延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濒临消亡而无法生存,或由于年龄老化无法继续现有技艺的承接。曾有老武术家感叹道,以前是徒弟求着师傅学,现代是师傅求着徒弟学,这也从侧面说明传统项目继承人的缺乏。从国家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看他们普遍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民族传统体育的鲜活传承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的物质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的必要人力条件。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就有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和经营人才应该是既具有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又是各项目的行家能手,他能把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使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市场意识较差。虽然我省也设立了很多的研究课题,但真正应用到产业开发的研究却较少。

3、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3.1、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体育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第三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增长点。由于体育产业和经济、文化、艺术、旅游、饮食等行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于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等进行战略合作,广泛拓展体育旅游的经营领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后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异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成为旅游活动的内容。游客通过民族体育活动感受浓郁的地域风情,体验健身娱乐。这些活动不仅推广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而且促进当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体育部门的活力,甚至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树立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3.2、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省已经跨越为体育大省,无论在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市市有品牌、县县有特色”的发展目标。然而从山东省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好多是存在于民间,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并没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其产业链条也远未形成。其实,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市场很广阔,但是我们企业却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脉搏,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无法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3.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战略

人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而言,所需要的人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维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它是一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法定的传承人,他们主要起着传承各种技艺的使命,二是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专业运动员的参赛,提高项目的运动水平,吸引更多人的参与热情。三是参与全民健身的普通群众,促进项目的普及。第二是懂经营、善管理的创新经营人才,他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4、完善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廓清道路,理顺关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良好有序的产业环境,使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能够依据市场规律健康发展。政府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的一些盲目开发、不当竞争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市场调节是无法解决的。这就使的政府规制更加重要。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主要指的是政府为保证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实施,运用行政手段对法规的运行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经济的干预。政府对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规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制定有利的产业发展政策,如资源保护政策、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产业合理发展布局等。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协调产业开发,主要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控制价格、进行补贴的渠道实现。三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但是目前政府规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设计有明显漏洞、社会信用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市场秩序更加混乱,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政府规制、建立健全政府规章体系是培育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邹克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十大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08,28(4).

[2]赵文,胡小明.发展民族体育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0,21(5).

[3]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4]王延用,殷平.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50-02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认真研究和整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各民族间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推动民族经济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已成为广大民族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多方位、多层次地综合研究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现实经济基础之上,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制约我国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每年投入到体育事业中的经费较少。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无法保障。挖掘、整理、研发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工作,也因经费问题而停滞不前。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达标,也导致了人们体育意识不强,无法有效进行国家标准的体育锻炼。

(二)体育人才严重缺乏。体育人才严重缺乏的现实状况,成为阻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来看,许多体育教师不是正规体育专业毕业,缺乏应有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体育教学观念不正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不当,课堂教学能力差。有些边远地区根本无法配备专职的体育教师,而是由其他课程的老师轮流代上。从群众体育来看,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依赖于既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又具有广博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策划、组织、管理才能得以进行。民族地区各级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不全,工作人员配备少,现有人员能力不够。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科研机构和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三)民族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问题,缺乏本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成为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12年的基础教育中,民族地区体育课程受国家统一的体育课程的影响,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体现了全国教育方向主导的一致性。这样的体育课程设置,使得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中很少见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十分不利。例如,通过对刚入学的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足球,其次是篮球、羽毛球。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接触的主要是这些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很丰富,一些项目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功能,是我们必须传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但不少本民族大学生都不会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体育专业院系教学大纲、教科书、教程安排都采用国家统一编排的册子。我国民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标准和汉族学生基本相同,体现不出民族特色。这就使得民族地区的体育工作者也没有得到本民族传统体育的熏陶,缺乏应有的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无法承担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任务和科研工作。

(四)西方体育文化的侵入对民族传统体育带来巨大冲击。从20世纪初办洋学堂学习“体操”开始,到我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西方体育文化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文化的主流。我国现在体育文化领域的大部分内容是从西方体育文化中学来的。也正是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侵入,我们的民族体育在我国体育文化中失去了应有的中心地位,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失传,或已经失传。例如,通过对陕西境内10所有体育专业的院校调查发现,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4年教育中,在普修内容中仅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仅占68个学时。如果不选武术专项,4年体育专业学习,2800学时,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仅占总学时的2.43%。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处境十分危险。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同样具有巨大的冲击,有不少体育项目面临失传,或已经消失。调查研究发现不少民族已经模糊了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甚至将它等同于各种现代体育项目。

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策略

在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文化特色,保持民族性,又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敢于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对代表了民族文化特性的优秀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大力挖掘整理,积极弘扬;对于一些落后的,不符合体育科学原理的,甚至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带有迷信色彩的项目应坚决摒弃;对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正在萎缩或消失的项目,我们可以采取录像、文字、实物等方式进行保留,作为历史文化的证据。

(一)提高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了科学的认识,才能因地制宜,较准确地找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切入点。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不仅对实现民族繁荣、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2 民族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心理的反映,是该民族存在及其质性特征的重要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中具有显著外显特征的内容,所以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征。民族要认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传承本民族传统体育来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促进本民族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进入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边缘化,在我国体育文化中失去了应有的中心地位。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再度崛起,必然伴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民族传统体育也理所当然要得到巨大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传统体育的有机构件,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内容是我们必须传承的。

(二)加大对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面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面临危机的实际,应对症下药,多方面对其进行大力支持。

1 加大经济支持力度。经济因素是制约我国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或对体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民族地区每年投入到体育事业中的经费较少。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民族地区体育经费严重不足问题。

2 加大人力支持力度。民族地区尤其缺乏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国家可以通过调派发达地区的体育骨干和体育专家,去民族地区工作3—5年,支持民族地区的体育建设。这些人能给民族地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成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一些有助于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和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政策,以保护和促进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4 增大舆论宣传支持力度。通过不同规模和层次级别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广泛开展,以及对其大量的宣传报道,营造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激励更多的人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

(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注重体育人才培养。各类体育人才是民族体育事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培养既熟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又具有管理、经济、产业等方面知识,精通市场经营之道的综合性体育管理人才;要培养既熟练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生理、生化、心理等方面知识的体育应用人才;要培养具有体育理论和教育理论,熟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规则和裁判法的体育骨干;选拔、训练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可以将各个民族高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门类全、人员素质高、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以不同形式培养民族体育运动和管理人才;以民族地区各中小学为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选拔培养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苗子,做好民族体育人才储备工作。创造条件吸引一些专业知识较扎实的体育人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浪潮中,为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11篇

花腰傣是生活在云南红河流域元江、新平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傣族支系,因女子服饰上缠绕着数条华丽的花腰彩带而得名,其人口约12万余人。花腰傣民族有着种类繁多和千姿百态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始终不渝地从不同形式满足着民族人民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不断显示其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功能,已经成为本民族及周边民族人们社会生活中休闲娱乐、健身強体、交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美丽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寨建设的背景下,把花腰傣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菹含丰富内涵和多元功能的文化特质行为来分析,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对促进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弘扬与发展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看,其具有以下的社会文化价值。 

1 丰富社会文化的价值 

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是花腰傣社会的一个缩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与族群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例如,猫猫舞、大鼓舞、芦笙舞、跳南嘎、丢包等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及群体性特征,是显示体力和智力的一项文化活动,对区域社会影响较为深远,群众基础较好。随着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文化之中,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结构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民族民间文艺形式的传统体育文化,已随着民族村寨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角色,以适应现代社会形态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态势,迎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挖掘与整理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丰富、巩固社会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多样化的需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实现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协调与共生。 

2 强身健体价值 

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人们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例如,猫猫舞、打陀螺、跳南嘎、丢包、爬竿等项目都有广泛的民俗性和显著的健身价值。这些活动往往将体育、舞蹈、艺术等融为一体,运动中的参与者往往是在音乐伴奏或者节拍下进行蹦跑、跳跃、旋转、翻腾等动作,并以合适的速度、力量、幅度以及富有韵律的各种身体姿态来实现体育文化的协调性及观赏价值。不难看出,运动中需要人们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即参与者的体力和体内运动能量物质必须经过消耗—恢复—超量恢复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另外,项目的能够兼顾到人体的头、颈、肩、腰、胸、腿、髋等部位,要求上下肢灵活配合、合理调节呼吸,对人的身体锻炼呈现出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由此看来,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价值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3 休闲娱乐价值 

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大多为表演性质的项目,均体现出较强的休闲娱乐特征,而且随着村寨社会生活的演变,其原有的宗教祭祀、狩猎等原始功能已在逐渐退化,反而是休闲与娱乐的功能日趋突出。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种类丰富、项目众多以及形式活泼多样,符合人们好奇、参与的社会特点。出于对族人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项目大多以休闲健身、自娱自乐、消遣、游戏等活动方式而呈现出来,体现了花腰傣民族人民生活、情感和价值取向,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并在活动中享受着体育的欢娱。如猫猫舞、大鼓舞、打陀螺、秋千、芦笙舞、跳南嘎、丢包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体现出自娱、娱人以及娱神的特征,民族特色鲜明,艺术性感染力很强,往往在民族庆典、欢庆节日中集中展现,人们也由此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中获得身心的休闲、锻炼,并且得到快乐。可见,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往往在民族节庆或者在族群聚会时得到充分展现,并且正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参与者可尽情地载歌载舞,达到自娱和娱人的目的,满足了心理上的各种欲望。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花腰傣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正是其休闲、娱乐和健身性特征得到日益凸显,或者逐渐强化。 

4 教育价值 

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是其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其最早是族人以人体活动(游艺、竞技、舞蹈等)的方式教育传授下一代人生产与生活技能的内容和主要手段。因为,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使人获得一种内心的自由、灵感以及美的体验,从而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的均衡发展。另外,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大多为群体性项目,例如跳南嘎、猫猫舞、傣拳等,需要相互协助、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加上体育文化本身就存在的娱乐性、欣赏性等特点,让参与者在活动中既获得欢乐,又得到尊重、赏识。所以,通过体育项目的独特性、趣味性、配合性、联系性和榜样性来影响、教育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自身发展的信心及目标意识,逐渐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生存社交能力、诚实勇敢等综合素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价值。 

5 社会交往交际价值 

当我们走进花腰傣民族村寨时,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村中的槟榔树下、大榕树下、小河边等一起唱歌跳舞,其中就有跳南嘎、猫猫舞、大鼓舞、丢包等传统体育项目。当然,这样的情景在花腰傣民族节庆或村中婚嫁、新房落成等活动中更为显著,这已经成为人们交往交际、联络感情的主要场所及手段。例如每年一度的花腰傣蒙面情歌节,人们穿着花腰傣服饰,这时的男子抬着大鼓、猫猫(也叫老虎头)等表演器械,边走边敲鼓边跳猫猫舞;女子即精心打扮一翻,挑着从自家采摘下来的水果(杨桃、青枣、木瓜、菠萝、芒果、甘蔗、香蕉等),在充满民族风情特色的音乐下按村列队进场,入场处两侧站着长长的迎宾队伍以迎接各村的表演队员及群众。这时的芒果树林下到处是欢笑声和唱歌声,主舞台上正进行着各村挑选出来的歌舞表演,而在舞台的侧前方即设有花腰傣民族猫猫舞、武术项目的表演专用场,先是各村分别表演(猫猫舞、武术融合),然后是所有村寨的猫猫舞队同时争相献艺,精彩独特的表演受到场边观众的阵阵掌声。又如村中的秋千场地,总能聚集大批村民到场玩耍及观看,秋千忽高忽低、时快时慢,场面往往惊险激烈、动人心魄,谁在秋千上动作越惊险,越能获得更多的掌声,村寨秋千场往往成为人们热闹的中心。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为人们创设了一种和谐相处的情境,为人们的交流交往提供了机会及平台,消除了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障碍,使人与人之问的感情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了人们间社会交往交际的目的。

    6 欣赏价值 

作为花腰傣民族世代相传、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首先是表演者在活动时往往穿着花腰傣原生态服饰,特别是女子服饰更显华美艳丽、古朴典雅、雍容华贵,还有她们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等饰物,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次是大部分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披上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使得动作更富有激情夸张、激越奔放、张驰相间、刚柔并用等特征,这些均尽显健、力、美和巧,加上鲜明的表演节奏,默契的配合,使人们赏心悦目,也有些活动出现紧张、激烈、惊险、拼搏的场面,给参与者及观众产生一种精神亢奋及并美的享受,激励和感染着人们;再次是体育道具的制造,如猫猫舞是用木材扎成虎头以及扎变西龙、變西罕的头(魔鬼),还需有长刀、大刀、叉杆、棍棒等器械。又如作为花腰傣青年男女寻找伴侣和爱情独特方式的丢彩包项目,活动中的彩包是由花腰傣姑娘自行制作,她们会在彩包上绣出傣族喜闻乐见的花卉、鸟兽、山水和几何图案等,看到它都会有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说,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综上所述,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具有多元价值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民族村寨社会变迁以及社会文化多样化需求,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将得到不断提升。由此,进一步分析、探索花腰傣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及价值,挖掘、整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对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文化内涵和外在形态,让外界较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其文化的社会价值及内涵,对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花腰傣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高鹏春,杨文杰.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7):42-43. 

[2] 朱奇志.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34-37. 

[3] 马利亚.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J].体育与科学,2012(2):80-83. 

[4] 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8):5-9. 

第12篇

1城市化进程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由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就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影响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开始趋于规范化,例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府部门会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城市结构,在规范化的城市结构中,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开始趋于规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要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融入形式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例如:彝族的“阿细跳月”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随着城市结构规范化的发展,其自身也被开始细化。其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网络科技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在较为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中实现了该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而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了迎合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其在城市化的环境中优化了自身的现代意识,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1]。

2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此背景下,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较多的受众开始忽视了对其的关注。另外,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其缺乏一定的娱乐性,因此受众在压力较大的城市发展中,由于无法通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实现精神上的释放,最终导致体育文化的受众随之逐渐减少。其次,由于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与其传统的节日紧密相连,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文化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傣族的孔雀拳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到动作的力度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再锻炼技术能力。该体育文化对练习者的要求很高,因此许多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都由于其难度过大而不得不放弃,久而久之,该项传统体育文化就逐渐趋于消失[2]。

2.2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2.2.1体育文化的受众越来越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消失殆尽,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受众也随之减少。在传统生活中,由于电的发展还没有实现普及,因此人们在天黑之前就要结束一天的工作。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且人们自身的兴趣也开始趋于多样化。此行为的转变,导致原本处在人们生活中心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逐渐被游戏等娱乐活动所代替,在此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受众也就慢慢逐渐减少,且人们对其的兴趣也开始逐渐降低。

2.2.2民族凝聚力减弱在传统的社会发展中,城市的相关人员会组织并鼓励受众参加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民族凝聚力相对减弱且人们更注重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传统的体育文化在无组织的情况下发展步伐也开始相对减慢。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少数民族的居民开始向城市迁移,该现象的发生导致少数民族居民自身携带的文化底蕴逐渐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遭到了城市进程的阻碍。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体育文化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逐渐丧失,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并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组织文化活动的开展,最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3]。

2.2.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乏人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将城市经济的发展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而忽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都采用城市统一化活动设置模式,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凸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其次,在部分城市高校中其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摒弃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进而促使高校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无法获取到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信息,并由此忽视了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该现象的发生,导致可以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人少之又少,最终形成了体育文化无人继承的现象。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抢救策略

3.1自然地理策略

自然地理策略的实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抢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部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其体育文化无法被广泛的传播。因此在交通不便利的城市中,为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我国政府部门应首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而在交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在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中给予活动一定的支持。与此同时,政府也可根据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来亲自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并对活动进行积极宣传的同时,鼓励当地民众能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受众提供较为广阔的活动场地,促使受众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下能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来彰显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并以此来调动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

3.2科学技术策略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抢救中科学技术策略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从培养体育人才的方面入手,例如:湘西州首府的吉首大学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就将体育人才的培养放在了课程发展的首位。并且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次,吉首大学在制定体育文化的内容时,会根据该学生所生活地区的文化特点来设置相关的体育培训内容,最终解决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后继乏人的现象;第二,在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中,城市化发展为了更好的保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特色,在对高科技的体育器材进行引入时要确保引入的器材较为合理化,从而促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先进的体育器材的引导下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引入先进的体育器材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对传统器材的适当保留,以便后人在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对器材的研究来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第三,相关政府部门可利用新媒体网络等手段来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进而更好的实现受众对其的认知与理解。

3.3形成产业、打造特色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中,为了加深受众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民族体育文化形成科学化的产业。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特定的产业可促使更多的人提高对其的关注,并且由于在产业中人们可获取相应的利益,因此会有大量的人投身于产业的建设中。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打造的过程中,要求产业的相关责任人在制定产业的发展计划时要结合该文化自身的优势,进而更好的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内蒙古为了加强人们对其文化特色的认知,其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时间举办赛马活动等,该活动的举办不仅为该地区赢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对其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而哈尔滨在强化自身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也将其体育文化打造成相应的产业。例如:每年冬天,哈尔滨都会举办冰雕的参观活动等,此方式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到哈尔滨旅游,对冰雕艺术进行欣赏。同时也由此宣传了其自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利用该地区特色来打造相应产业来完成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要求该地区政府在形成自身产业同时也应注重该地区特色的凸显和宣传,例如:形成一定的产业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利用新媒体网络等来宣传产业特色和品牌产业目标,最终吸引更多商家对产业进行投资,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并为传统文化特色的推广开阔一个良好途径。

3.4充分挖掘内涵、加强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