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底世界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阅读教学 知 行 一课一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1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抓住重点,直奔目标,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突出能力的提高,做到“知”“行”合力,一课一得。我校举行了阅读教学赛课活动,五位教师同课异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世界》一课。这几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教学思路很清晰,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
一、主问题解决了吗?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全文的中心句,课后问题也要求学生去感悟“课文是如何写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有两位教师一开始的教学设计都差不多,都是扣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去读、思、画、品。学生潜入文本,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去感悟海底世界的“奇”和“异”。不同的是,一位教师按照课文顺序品读完之后,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读写训练。而另一位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读中概括“声音奇特、活动奇异、植物差异、物产丰富”后,再次回归课后问题,把散状的理解进行梳理、归纳、概括,学生一目了然,自然就领悟了“课文是如何写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提炼出课文的主问题,教学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教学设计无可厚非。可有时候课堂伊始提出了主问题,然后学着学着,教师就忽视了主问题,教学变成了零散的内容分析,最后主问题也“半路夭折”了。我在听第一位教师的课时,悄悄地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位男生:“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物产丰富又从哪儿体现出来?”男生想了半天,挠挠头说:“老师没告诉我们。”听到学生的话,有何感触?很多时候,我们课堂上做的无用功太多了,学生们稀里糊涂的,竟不知道学些什么。
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试问老师们,对于每节课设计的主问题你会回答吗?课文的主旨,你领略了吗?故而,教学中教师必须得先知,知道这节课要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知道问题该如何解决,知道要如何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等,而后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
二、学情关注了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全文的脉络是“提出问题总领全文――从几个方面介绍说明――总结全文”。其中,“倾听海底动物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差异”这三段分别按照总分的方式构段。写作时,作者恰当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关于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方法,学生们是一点都不知道吗?显然不是!三年级上学期《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等课文,都是按照“总分总”和“总分”的结构来谋篇布局的。说明方法在前一课《恐龙》中学生也已经接触到。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就把学生的认知定在了零起点,教学的重点就放在领略构段方式和写作方法上,教师带领学生在读中品悟,然后点拨学生知晓“先概括,后总结”的构段方式以及“作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实,教学过程中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潜入文中自己去读、思、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中就能够再次领悟学习方法。教师只需要提出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展示、反馈即可,如果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可以适时点拨。这篇课文真正的难点应该是领悟本课中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品悟作者为什么选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来写动物的活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在选择介绍动物活动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动物可选择,但作者为什么只选择这几种动物来介绍呢?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知晓“海参慢、梭子鱼快”“乌贼章鱼后退”“深水鱼”发光的特征。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以后写作时要抓住有特征的事物和不同类型的事物来选材。
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情,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学生不会的,教师都要成竹在胸。这样,教学的重难点才能把握准确。
三、读写结合训练了吗?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关注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了读写结合。
如几位教师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都进行了读写训练设计。
【教师一】
课后作业:学习作者总分的写法,选择一个片段写一写。
1.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 。
2.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
3.公园的景色真美! 。
【教师二】
1.欣赏视频,采用作比较、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写一写你看到的海底世界的景色。
2.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珊瑚的颜色、形状;小海鱼的活动情况: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独来独往……)
3.指名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色,接着引导学生选材:你想抓住哪几种海底生物来写?
4.再次播放这一段视频,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再次观察,然后当堂训练,最后交流反馈。
【教师三】
1.搜集资料,办一份关于海底世界的手抄报。
2.为海底世界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仿照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师四、教师五和教师一、教师三一样,都是课堂时间不够,把读写训练变成了课外作业。
看到这几位教师的读写训练,你有何感慨?我惊叹于第三位教师设计的巧妙,但是更佩服第二位教师教学的扎实、有法。第二位教师在进行读写训练时,由扶到放,两次播放视频,别出心裁,用意明显,一次在于激趣、引领,二次是在写作中提升。这样的训练,真正将读写落到了实处,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中,很多读写训练的时间都不够。当学生正埋头奋笔疾书的时候,甚至刚刚理好思绪,准备写作的时候,被教师一声令下:“时间关系,我们先来听听写好的同学的作文。”或是学生还没读完,下课铃响了。教师就轻松地说:“课后,大家继续完成写话。”或是提出:“下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其实,下课后又有几位学生能够安心写下去?下节课教师真的还会给学生训练写话的机会吗?
教学中,我们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更应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技巧,并迁移到写作训练中。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选择好课外读物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众多,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及知识的讲解方面,都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中等的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在课堂都能有所收获。很多老师备课时都忽略了对教材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内容结构的深入分析,导致上课时学生接受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如何理解教材呢?可分五步:第一步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第二步逐节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第三步划分大段,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第四步统观全文,了解意图,抓住中心;第五步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和双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之前,我们除了要研读教材,还必须“备学生”。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度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学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真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但善于模仿等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表演。例如,在执教《称赞》一课时,我在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角色扮演能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要学的课文中,他会仔细读课文,寻找到自己最喜爱的角色,并会认真思考怎样去表演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删除了老教材中旧、难、繁的内容,增添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提问,如教学《草船借箭》的难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时,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天空晴朗,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思考。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太阳》、《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等这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适时画出太阳、骆驼、手形的样子。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得以应用,那么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在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乡村小学,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有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胆小怕事,笔者在班上成立朗读小组、讲故事、自办手抄报、每天小广播等等,学生们纷纷响应,都在相应的班里开展了语文兴趣小组。所以说,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在讲解背景知识后,鼓励学生预习笔记、类比归纳、谈论学习、互评互助等方法,学习阅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学习能力。写作课给学生讲解清除题目要求后,启发学生写作角度后,让学生自主思考作文的方向和角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是陪伴学生一生的技能,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大道。语文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应加强阅读和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图、声、文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乌鸦喝水》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由于小石子占了一定的位置而使水位慢慢升高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对于文章中介绍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如《海底世界》这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从海底的声、光、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海底我们都没有去过,学生不熟悉海底到底有些什么。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我制作了《海底世界》课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体会海底的宁静时,我提出问题:波涛澎湃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又出示波涛澎湃的大海的声像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在讲到海底植物时,学生不熟悉海底植物是什么样的,我相机出示了五彩缤纷的海底植物图片,学生立即茅塞顿开。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取向日益鲜明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它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广大美术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但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系统化、规范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取向日益鲜明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它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广大美术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但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系统化、规范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而信息技术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把声、像、图、文、情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绘画》,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otoshop、金山画王等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可见,它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所以说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源泉”,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程开始的呈现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 在教学时,可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美丽的热带鱼》、《巧思妙贴》、《鲜花世界》、《遨游太空》、《海底世界》、《文字的联想》等耳熟能详的课题,可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育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其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如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碰撞,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
摘要: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课是“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美术课要摒弃过去那种“一张嘴一只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美术教学,使之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初中一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初中二、三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花舞成都》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像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
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西方美术鉴赏》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信息课 学习兴趣 培养
一、以“玩”促学,点燃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孩子一旦对某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某种意义上说,他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如果用好教学方法激发起孩子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以后的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能够在孩子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孩子的兴趣呢?我觉得,从“玩”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如果硬生生地告诉他们,计算机怎样怎样重要,同学们要怎样怎样学习,一般不会有什么效果。相反,如果给他们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去做,即使什么也不说,他们也仍然会喜欢上这门课。在给刚接触电脑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应从网上找到一些有趣的动画、图片,利用网络教室给孩子们欣赏,并告诉孩子,学会了使用电脑,就可以自己去找这些东西。还可以下载一些小游戏,告诉孩子们怎样玩,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试着用鼠标、用键盘上的方向键。看着孩子们因兴奋涨红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因新奇发光的眼神,我知道,我以后的教学不再是难事。果然,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令其他的教师很是费解。在孩子的兴趣中我一次次向他们灌输知识,当遇到学习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时,我总是设法把这些东西融于“玩”中,真正做到以“玩”促学,培养孩子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逐步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其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这能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上机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我均安排在机房进行,充分利用我校多媒体校园网络、“联想传奇电子教室”、“校校通”宽带网络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使上机课教学有更多的机会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并坚持精讲多练,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更加充分。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第二单元《学做电脑小画家》时,首先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然后利用“联想传奇电子教室”向学生展示用画图制作的一些作品,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进行画点、画线、填充颜色等演示,从而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得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师示范的工具的使用,而且自主学会了其它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等操作,画出了《我的家庭》、《地球探测仪》、《奇妙的海底世界》、《小树林》等作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利用上机操作,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如:键盘练习和汉语拼音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手抄报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演示,等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教师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把上机课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双想象的翅膀,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四、课外实践,保持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