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调动方案

教师调动方案

时间:2023-06-01 08:5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调动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调动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结合实际;加强直观教学;恰当设问;当堂检测;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2篇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稍有不慎,就会激发矛盾。绩效工资发放不仅要考虑如何鼓励优秀教师,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方案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领导要高度重视方案的制定。本次方案的调整,校领导对其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课时津贴700元占的比重小,再加上过去已经有了使用几年的结构工资方案,教师对新方案不会有什么意见,而事实绝非想象得那么简单,这再一次提醒领导:群众利益无小事。方案讨论稿出台前要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如果草率出台一个方案,一旦引起巨大争议,既影响教职工工作情绪,又会为后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会出现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方案出台前的舆论引导十分必要。第一,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对分配原则有正确的认识。收入适当拉大差距是打破了过去表面上的公平,实现了现在实质上的接近于公平。平均发放表面看上去人人都一样,貌似公平,但由于实际上付出的劳动量与创造的劳动价值有很大差距,那些基本平均发放的工资恰恰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它违背了社会主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例如,有些教师受学生欢迎,上三个班课,有的教师学生不喜欢,学校只能安排一个班的课,有些老师能力强,工作热情高,除正常上课外,还带社团、开发样本课程等兼职,这些工作量明显不同,如果平均分配绩效工资很显然不合理。

二、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

工资待遇是公平、认可、尊重的具体体现,每个个体都希望得到承认和尊重,都希望公平,但教职工要有正确的公平感。教职工将收入和同行或此前进行比较客观存在,但这种比较往往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因此,管理者要多做正确的引导,使教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往往会产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贡献和作用,压低他人的绩效和付出,认为自己报酬偏低,从而产生不公平心理的现象。要引导职工正确进行比较,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在看到别人报酬高时,看看他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客观公正地选择比较基准,多在自己所在的群体内比较,尽可能看到自己报酬的发展和提高,避免盲目攀比而造成不公平感,例如,在安排班主任工作时,有的教师有畏难情绪,认为班主任工作操心、受累、责任大,但到考虑绩效工资时,有人却看不到这些,认为班主任绩效高不合理。

三、管理者自身和管理者引导教职工要有全局意识

管理者自身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和某一点,例如,班主任工作重要,就把班主任的绩效无限地拉大,这样会挫伤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引导教职工要有全局意识,学校是一个整体,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要有差距,但差距不能太大,要在一定的限度内,例如,专职实验员,从表面上看,他不上课,不备课,工作量小,但真要做好也不容易。

四、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克服心理定式

管理者要引导教职工克服“700元是我自己的”的心理定式。不能把平均700元看作与自己当前付出多少劳动没有关系的既得利益,谁也动不得。现在的劳动报酬应该与现在付出的劳动、做出的贡献相对应。少数工作量不足或工作性质不同的教职工拿不到平均数是合理的、不可避免的。不能认为只要收入比平均数有所减少就是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五、管理者对有关文件的解读要详细,防止教职工在某些方面产生误解

1.方案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

通过这次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真正认识到“民主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把复杂的简单,困难的容易,矛盾由集中变分散。

领导不能有私心,制定方案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要相信民主的作用和力量。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文件起草学校方案。

方案讨论稿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几上几下后在教代会上通过或者全员投票表决。

2.方案制定要坚守原则

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阵痛,课时津贴发放是利益的再分配,引起关注、异议、矛盾冲突实属正常。学校领导要坚持“多劳多得,质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弘扬正气,向多劳、优劳的教职工倾斜,形成全体教职工都踊跃承担大工作量,又严格保证高工作质量的氛围。

3.方案出台要经过冷却期

一件事情,刚开始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时更是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度会越来越低。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从动员到出台不易速战速决,动员可以早,给教职工充裕的时间反复酝酿,在酝酿过程中教职工越来越理性,主要矛盾越来越清晰,同时收集兄弟学校的方案作为参考,适时公布方案,这样做既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又能保证方案严谨、认可度高。

4.调动教师积极性要多管齐下

第4篇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思想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说起政治课,总容易联想到呆板乏味,以致部分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政治课就是要“死记硬背”,靠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的成绩。政治课教师授课容易陷入单方面说教,无法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无从谈起。

怎样摆脱政治课面临的尴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教学中,是转变政治课是说教课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教学,避免呆板说教,是思想政治教学难点之一。但是思想政治课有着严谨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教材知识内容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构建教学模式,运用好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从对感兴趣的内容开始,由点到面转变学习观念,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是我尝试实践任务教学法的原因。

任务教学法,简单说就是由教师构建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形式。运用任务教学法,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交流总结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下面我谈谈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对任务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一、构思任务情景

构建一个好的任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创设的任务要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必须有强烈真实感。任务创设要尽可能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感进入情境学习,使学习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任务的生动直观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唤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探索求解以完成任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投资理财进行任务教学法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老百姓投资理财逐渐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而同学们耳濡目染对投资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同学,你的压岁钱是不是还躺在银行的活期账户上睡觉呢?”这样的任务情景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任务

教师在创设的任务情境下,选取有真实性意义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一个个真实的任务,而随后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各种手段,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完成任务后,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有效学习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意识。

以投资理财内容为例,三口之家,父母均收入稳定,参加了社保,孩子上高一,已购住房自住。家庭月收入6000元,每月家庭生活开支约2500元,家里现在20万元银行定期存款,要考虑资产增值,保证日常生活需要和未来孩子上大学的教育费用。请设计一套家庭投资理财方案。

方案要求:列出不同投资方式所占百分比,必须有该选择方式的理由做说明,注意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可以使用课本未列出的投资方式,可以上网搜集投资理财相关资料,必须陈述理由。

三、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

领取任务后教师并不像传统授课那样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提示线索。如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以往的自主学习表现做适当提示,避免学生思路南辕北辙,影响学习效果。

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个人先独立完成方案,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从成员方案中挑选出或综合给出本组最终的方案提交教师,并推选1名代表上台对方案设计思路做总结陈词。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方案的评价将与小组每位成员的任务评分挂钩,以此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学习精神,鼓励大家力争提交最优解决方案。

特别要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完善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一定不要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可以积极尝试多角度思考,根据实际需要寻找最合适的方案。因为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要允许多种答案并存,有不同的声音存在。通过团队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学生更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方案展示

这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环节,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成果,让他们充分融入到任务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精神,体现创设任务的真实性,获得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课堂展示环节一定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观众,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体现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我的设计是先由每组的代表上台阐述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抽签回答必答题,然后其余小组可针对方案设计提问,由台上代表回答,同组同学可以补充。根据方案内容设计和提问环节的表现,教师一票,每组一票,选出最优秀的团队方案。

五、进行总结,作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形式梳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但是一定要注意,总结是帮助学生把在任务中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而不是传授新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否则就会重回到“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老路上。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完成方案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课堂展示中所表现出的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运用任务教学法增强了政治课的魅力,改善了传统授课方式偏重说教的形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的特点,使政治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通过任务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从对教材有兴趣的部分开始,转变了对政治课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著.教与学的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积极作用,但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应用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努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获得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想像与思维的开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

一、引导动手,诱发求知欲望

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亲自动手,创设情境,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思维,积极研究、探索。

二、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进行观察、猜想、探索、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建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设计调度方案,从甲地租用卡车运货物62吨到乙地,已知大车每次可运10吨,运费200元;小车每次可运4吨,运费95元。①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租车方案,并分别算出每种方案的总运费。②你能设计总运费最少的方案吗?教学过程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哪些问题?(如适当多租用大车、每辆车要装满等)第二步,独立设计三种不同的租车方案,并分别算出总运费,填入下表:

方案大卡车

(辆)小卡车

(辆)是否

满载总运费

(元)总运费

排序123第三步,小组交流方案,引导比一比哪种方案运费最少,还有更少的吗?第四步,全班交流,有规律地列举不同的租车方案,并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总运费最少的方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参谋、顾问,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学得主动、积极、扎实。

三、开放应用题解题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

四、巩固练习,发展能力,反馈学习效果

应用题开放式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后也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练习的安排应是递进的,由基本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按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课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是让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其目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水平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想方设法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物流专业;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校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物流专业教师结合物流课程的特点,坚定不移地进行教学改革,寻求教学方法上的新的突破。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而又复杂的现实场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感受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因此,对案例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在物流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一、物流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由于物流实训室条件所限,物流专业学生理论课多于实践课。其次,物流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比如物流里面的仓库选址、运输路线的选择,要想把这部分做好,学生需要掌握运筹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理论。同时,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行业,学生应该掌握客服、沟通等学科知识。再次,文师物流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时刻把握行业动态发展的情况,否则势必造成物流教学滞后于物流行业发展。

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教师择取加工案例

案例择取加工是今后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慎重选择案例。教师择取的案例一定要真实,鼓励教师多多参与到企业中获取真实的企业案例;案例要选知名的、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中问题的设置,要层层,要深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内容一定要生动能,要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理解案例

教师可根据案例内容提前发放或当堂发放;教师发放完案例后,可给学生2~3分钟阅读案例;学生阅读完案例后,教师用2~3分钟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案例及问题。在这里要强调,问题的提出要有艺术性。“合同条款订立是否妥当?若不妥,应该如何改正?”这种提问方式很容易暴露问题的答案,应改为:“合同条款订立是否妥当?请给出理由。”阐述完案例后,最好再给学生一分钟重新思考案例,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案例,为后面的讨论奠定基础。

3.学生分析案例

这部分是案例教学法课堂中的重点和亮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好坏,关键就是这部分。这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进行。

(1)小组讨论形成方案。为了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教师应该在这时提出讨论要求。

①讨论的总体要求。一是限定时间,二是提出速度要求。形成的方案在黑板上由左向右展示。②提供小组所需资料。案例材料(教师发放)、最终方案展示板(展示在黑板上,以便组间辩论及教师评价方案)、组员意见汇总表(记录各组成员发言情况,以便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个成员进行评价)及课堂评价表(这部分由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主要是评价同学在课堂上的情况)。③安排好小组成员分工。每组中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综合考评本组成员表现;安排一名计时员,负责控制小组讨论时间;安排方案发言人一名,负责上交本组最终方案并阐述方案;安排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组员意见汇总表。

(2)组间交流,互相辩论。根据各组最终方案,针对方案中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这部分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在该阶段要加强引导和控制,目的是针对不同方案,找到共同认可的最佳方案。

4.师生点评案例

这部分主要是点评小组方案(如方案的质量、方案的上交速度、方案设计的美观度等)和点评学生表现(如讨论的气氛、辩论的积极性等)。

三、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取

选取的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情及学生的能力,与实践相吻合。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行业动态,实时对案例进行加工。另外,在课堂讲完案例后,教师课后可以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后的重新加工,依次不断地对案例进行加工。

2.讨论

(1)时间容易失控。教师最好在讨论前严格规定讨论时间,辩论时间要适时调控。所以在小组分工时,最好设置一个计时员角色,帮助教师调控时间。

(2)气氛。讨论时部分优等生不善于表达,即使有好的方案也不与小组成员分享,部分后进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无法提供方案。辩论时,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积极参与到辩论中,部分学生又太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辩论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充分调动起课堂的讨论、辩论气氛。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毕竞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探索出适合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人本化管理 教学质量 关系

[作者简介]江静(1971- ),女,安徽寿县人,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32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39-02

高等院校如何转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最适合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理念,更是高等院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大力加强对高等院校人本化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努力发掘人本化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高等院校人本管理的本质含义

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全体师生为本,将全体师生的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将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高等院校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法的出发点与归宿,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实现高等院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不但涉及面广,而且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以及高等院校各项教育改革等内容。加强高等院校人本管理,可以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1.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认清自己的角色。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实践服务本位思想,才能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服务本位的前提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通过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管理人员转变为服务人员,自觉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尊重和维护全体师生的利益。从本质来讲,高等院校管理既具有管理的职能,又具有服务的职能,因此,管理人员既是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又是高等院校的服务人员;既参与高等院校的管理,又参与高等院校的服务,主要工作就是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

2.通过多种方法实践服务本位思想。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调查、倾听等各种方法,全面了解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了解存在于全体师生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不断创造条件来满足全体师生的心理诉求,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高校活动的动态管理。同时,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还要努力转变管理方式,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对全体师生的理解与尊重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方式关爱师生,从而使整个高校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高等院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尽量将管理过程去行政化,切实简化各种程序,真正提高办事效率。

3.严格组织纪律与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认识到人本管理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创建一个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高等院校可以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完成对教学计划、过程、质量、考试等多项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实施人本化管理还是一个激励管理的过程。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优秀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成果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从精神、物质上激发教职员工参与教育教学与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以及各种创新实验活动。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努力实践人本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创建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1.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管理人员除了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外,还要健全保障制度,认可教师的劳动成果。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除关心基本的生活条件外,更多关心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劳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大力加强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必须在人本化管理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为高校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科研等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要认真关注教师的创新教育活动,关注教师能否通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学科学评价制度,还要尊重教师参与教学的权利,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在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外,还要关注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启发,能否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制度既要促进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教师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专家评审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也不宜使用固定的形式,而要努力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与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在学生的评价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优质教师资源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大力加强人本化管理,培养丰富的优质教师资源,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注入活水,搞好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四、高校人本化管理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

1.建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在人本化管理之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真正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关爱。当代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一代,和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有着更强的参与意识,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强烈的选择、决策与控制的愿望。为此,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生管理,通过自我管理,将提高教学质量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2.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必须大力加强专业质量管理。高校和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在体现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切实拓宽专业口径,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逐渐建立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专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高校和教师还要认真安排大学生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程质量管理。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高校和教师要听取大学生关于课程方案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在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整体部署,并按照课程方案设计稳步进行。为保证课程方案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方案既要满足课程安排的内部逻辑,又要在分析形势发展的前提下更新课程内容,分析课程是否能够满足专业连续发展的需要,从而不断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此外,课程方案的设计还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考虑可行性,在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安排一些选修课,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4.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建设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还要大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课堂是我国大学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课堂评价体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改进。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高等院校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充分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行人本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段宝岩.大学之道 以人为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第8篇

【关键词】 动态生成;初中数学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并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说明课堂教学是发展变化的,会出现一些意外而具有意义的情况,即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与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相符合,是对预设的挑战与超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互动的、动态的、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课堂动态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及实验探究生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构建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

1. 了解学情,预设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预设必须以了解学生为基础,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首先教师要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理念的体现. 教师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从而全面预设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目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师要备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师生互动形成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则会影响到课堂生成的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预设课堂,制定多种可选择性的方案.

2. 独立思考,互动交流

动态生成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为基础,独立思考是动态生成的基础,互动交流是动态生成的实现方式.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目前课堂互动,多采用小组方式进行,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配,促进学生的合作. 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给学生设置有层次的问题,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话题,构建开放的课堂. 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要让学生有充分提问、讨论的时间,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结合生活,提高感悟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动态生成. 如教授“勾股定理”后,为便于学生计算,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些勾股数:32 + 42 = 52,52 + 122 = 132,72 + 242 = 252……让学生记住这些有用的式子,学生看到这些式子纷纷议论起来. 生1:这些式子有规律,等式底部的第三个数都比前面的底部数多1.生2:等式可以改写为32 = 52 - 42,52 = 132 - 122,72 = 252 - 242……这样能总结出一个奇数的平方可以看做是两个相邻数的差. 学生得出这样的想法确实是经过思考的,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不是所有奇数的平方都能写成两个数的平方差. 偶数可以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反复的试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来自学生的困惑与思考,虽然与教师预设的教学程序不相符,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有效利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1. 及时捕捉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发展的、开放的过程,学生很可能对所学知识产生联想,引发一些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但这些资源是隐性的、稍纵即逝的,教师如果不敏感,不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把握课堂教学,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图1所示:A,C两点在山的同一侧,要沿着AC方向开山修一条隧道,为了赶工程进度,在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现在有测量长度和角度的工具,请设计可行方案,找出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D,使A,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对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 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这个问题是属于数学中的哪一类问题?能否设计出一种可行方案(期待学生能说出预设的常规测量方案)?学生开始沉思、继而开始讨论交流. 有学生说,可以取一点E,使∠ACE = 140°,CE = 150米,∠E = 50°,则∠ADE = 90°,这样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能求出D的位置. 师问:如果∠ACE = 120°或者135°呢,学生也能快速得出解决方案. 师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生2:我有一种测量方案,能在A,B一边产生直角,然后进行计算. 生3:结合上述两种方法,我能把直角三角形改变一下,使∠E = 90°.对学生这时表现出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捕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合理调控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实现课堂调控. 每一个例题教师都会预设目标和方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学生偏离预设思路的现象. 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对这些动态生成资源熟视无睹,而另外一些教师则会采取有效策略,充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 如对于上面的图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似乎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而教师有敏感的动态生成意识,合理调控动态生成资源,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更简单的方法. 师问:能否用其他的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到解决方案. 师再问:能不能用一般三角形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纷纷讨论起来.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深化问题,开启学生思维. 这样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会使“生成”生的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捕捉生成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好生成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3. 坦然面对动态生成的窘迫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意外问题,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不能立刻作出正确的判断,此时会陷入尴尬境地.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会选择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等,这不利于激活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专家,而是参与者与合作者,因此当教师不能立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时,可以采取坦然面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学生,并请学生下课后好好想想,看谁能先得出结论. 教师坦然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这就要求教师摆正好心态,把握好课堂教学艺术,还课堂教学真实的面貌,达成学生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总之,动态生成的课堂会给师生带来意外的惊喜,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课堂活力. 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回顾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次实验中已经被我们引入课堂,它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从现实状况来看,我们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困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小组人数的划分。一种是过多,达7、8人一组,导致部分同学在组里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另一种是过少,2、3人一组,这样组内可汇集的知识、经验等都相对少了。这些都不利于小组学习。据国内外专家研究证实,小组人数“4-6”人为宜,“5”人最佳。因为它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可汇集的知识、经验及各种信息都相对多些,同时又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另外,“五”是奇数,当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时,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这样便于做出暂时性结论。

问题二:小组内没有分工,从而失去小组学习的意义。例如:在低年级的一节数学上,老师让学生成物品的重量。在汇报时,一个学生说:“我称数学练习本是60克。”“是60克吗?”教师再一次问到,坐在旁边的同学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160克。”这个同学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想必,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时有发生吧!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就是因为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人做记录。小组学习的重大要素之一就是共同任务的分工,只有对小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才能使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使学生感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促使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从而真正体现小组学习的价值。

问题三:小组交流方式单一化。由于学习材料、学习要求的不同,也就需要与之相应的交流方式,如果交流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小组交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讨论方式。我主要采取的有:轮流发言式:即小组成员围绕问题,挨个发言,一个不漏。接力发言式:即小组成员就某个课题每人准备其中一部分,然后,以接龙的方式发言,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评价式:即学生面对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其它同学补充说明。自由发言式:即小组中采用辩论的方式谁愿意说就说等等。这样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问题四:小组交流时,有的教师或等待或观望,甚至有的教师干别的事。这样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状况。由于在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有一种方案,有的有两种或更多的方案,而教师不了解情况,汇报时,很可能就先让方案多的组先汇报了,方案少的组就感觉无话可说,或者只是重复别人的话,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那么,在小组讨论时,我们教师究竟该做什么呢?教师应当做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注意每个小组的活动,参与到活到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在汇报时,先让方案少的组说。这样方案少的组说的时候,方案多的组肯定会认真听,因为他们想补充这个组没想到的;方案多的组说的时候,方案少的组肯定也会认真听,因为有的想法是他们没想到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展示。

问题五: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小组学习时间,导致有些小组学习中途结束,走了形式。我认为必须给学生充足的小组学习时间,让他们有发现、讨论、交流、评价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自己的话砍掉一半,把教师讲的时间挤出来,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

小组教学除了上述问题外,也许还存在其他困惑。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究阶段,肯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它要求老师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不至于出现和学生一个水平甚至跟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也不至于出现总是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上绕圈子,而对那些关键问题却一带而过的情况。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大四乡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引导 职高英语

伴随着西方英语教学模式的引入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开展,我国职高英语教学开始广泛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方法切实提高了高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听力、翻译、阅读、写作等综合英语水平。实践证明,深入加强任务型教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语意表达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通过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引导下,教师可以创设一种积极热闹的教学场景,在这种学习氛围下,高职生可以带着任务问题去分享互动,整个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都处于一种真实、自然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融入到任务的完成和思考过程中,通过这种真实且有意义的课堂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语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2.通过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职高英语教学囊括了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技能,而任务型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交流、分享、体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高职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氛围来设定特定的交际与语言项目,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通过英语来表达、分享等等,W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任务型教学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需要加强任务前的学习认知,提高任务中的分享体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任务教学。

1.任务前注重学习认知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困难点,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熟悉的英语学习氛围,帮助他们熟悉教学目标,这是任务型教学前需要侧重加强的。在这起始阶段,英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完整可靠的教学目标,为高职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任务内容,帮助他们温习巩固旧的学习知识,深入理解新的词汇和语法。通过前任务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突出任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减轻高职生的学习认知负担。

2.任务中侧重分享体验

开展有效的任务环节是任务型教学的重点,包括完善方案、任务和汇报三个任务环节,高职生在完成过程中,可以以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种形式完成各种任务。

首先,在方案阶段,学生需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任务完成的策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任务角色,草拟和演练任务方案,进行关于高职英语语言使用和检查语法正确性的研究。同时,教师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方案,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提出在任务完成方面的建议。

其次,在任务阶段,学生按照分组形式来完成方案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进行有效结合,深入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阅读思考、应用决策和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汇报阶段,学生应该对他在方案、任务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获取的经验进行有效归纳总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运用正式严谨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补充完善、比较评论,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能够切实迎合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需要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在任务履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布置完善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提高高职生对学习任务的重视,让学生重视语言交际,引导课堂教学能够按照教学大纲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侯竹琴.职高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2005(36).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教学;优化方案;流行元素

现阶段高中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学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模块的添加与完善体现出了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化选择。在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魅力、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是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改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压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愿望。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高中生对音乐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好奇心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另外,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体系,也喜欢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借力点。

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措施

1.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

针对音乐教学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如教师可选择陈奕迅、谭晶合唱的《龙文》,陶喆、张也合唱的《小镇姑娘•万事如意》等经典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糅合的曲目,周杰伦、方文山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以及改编自世界经典钢琴曲的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案例。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全新的认知,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入流行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二者并行不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联系的辩证观点看问题,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丰富性多样化的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又将经典民族音乐传承了下来,还有助于高中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2.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音乐课程优化的受益者,而教师是末端环节的落实者。首先,在音乐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源头上,即自身音乐素养上做深入的学习与调整,使自己具备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音乐课堂和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其次,音乐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也深深地影响着高中音乐课程的优化。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逐步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最后,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以人文情感为本的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

3.引入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64—01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2.7%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11.8%的人认为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有少数教师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能为教师的任用和绩效考核提供信息。96%的教师对课堂评价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认识和理解,说明教师主体统一度较高。

2.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应用。调查显示有39.2%的学校有标准、方案,但不搞一刀切;有37.4%的学校有标准、方案,落实不经常;只有19.5%的学校有标准、方案,落实得好;有3.9%的人给予了否定回答。在“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问题上,有19.6%的人认为作用明显,有56.9%的人认为作用一般,只是作为一项工作而开展,有17.6%的人认为作用小,只是为了各级检查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交待,认为没有作用的占5.9%。很显然,课堂教学评价重在方案的确定,贵在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调查分析表明,有49%的人认为他们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侧重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知识的掌握度,有29.4%的学校侧重了师生双边活动及角色定位的合理性,有31.3%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注重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有43.1%的学校注重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4.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体会。

(1)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有64.6%的教师认为应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有23.5%的人不赞同目标的严格落实,还有11.9%的人提出不受目标限制。

(2)在“你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是做到什么”的问题中,有43.1%的人认为是教师点拨恰时恰点,学生活动充分有效,有33.3%的人则认为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13.7%的人认为只需教师讲解透彻,学生听懂;而9.9%的人认为基本完成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点则可。

5.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1)53.7%的学生喜欢热情奔放、富有朝气、善于感染带动学生的老师;有29.6%的学生喜欢知识渊博、善于点拨引导的老师,而只有16.7%的学生喜欢专业功底扎实,课讲得好的老师。

(2)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喜欢用: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细致耐心,关心爱护学生等词语来评价老师的授课,同时又非常关注教师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方案评价改革的考虑和课堂教学体会等方面在总体上是比较趋于一致的,但是在课堂教学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校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自评等方面也大体趋于一致,但在对课堂问题的处理和自身学习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考虑继承性的基础上,要突出时代性,要考虑现代教师的价值观和学生不健全的人格,新时代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在应用中改革,改革之后又要再应用,再探索,再发现,再改革,不断的螺旋式提升,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2.在考虑共同性的基础上,要突出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科,不同地域文化氛围下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对于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师生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考虑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