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6-01 08:5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分层护理发热辨证施护心理护理

分层护理,又称为护理的分层管理,是指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准入标准、能力标准聘用不同层次护士,让其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内容,并在此过程中配以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以其在现有的护士编制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对发热患者的降温治疗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11年以来。我院临床对90例发热患者采用分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均为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15~65岁。退热时间2~4h 65例,5~7h 25例。

1.2发热概念及分型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较常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非感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

2发热时的病情观察

2.1患者发热时护士要严密的观察发热的类型及经过,看有无伴随症状,观察发热的原因治疗效果、饮食、饮水及尿量的变化。

2.2患者由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致使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常出现周身乏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高热持续期时患者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下降,全身不适,软虚无力。当患者退热期时则表现为:大量汗出,皮肤潮湿,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中主要认真细致观察患者发热的反应。了解患者的感受,以减少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

3护理实施方法

3.1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每日测量体温,呼吸和脉搏4次。必要时可重复检测并做好记录。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给予物理降温[1]。同时保持口腔清洁。早晨餐后睡觉前漱口。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物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和床单的平稳,干燥。高热患者嘱绝对卧床休息,低热患者适时适当休息保持室温适宜。环境舒适,肃静,空气流通,有需要的患者要带眼罩或降低室内亮度,及时擦除眼角分泌物。

3.2分类护理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发热患者根据不同阶段的发热特点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发热时对机体的危害,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患者诊断和康复。

3.3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对于外感发热患者而言,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方法,物理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俩种方法。用10%盐水冰袋降温持续时间长,冰袋内有水与体表面积接触大,当患者体温超过39.5℃要采用全身冷疗,可采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4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及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使用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防止降温时出现虚脱或者休克现象[2],实施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3.5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颈髓损伤易导致高位截瘫,由于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温度的变化丧失调节能力[3]。易产生中枢性高热。用特制刮痧板或者瓷汤蘸食油或者清水刮脊柱俩侧和背俞穴。对疾病诊断明确,各种降温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高热不退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或保留灌肠退热,必要时配合中药汤剂。

3.6辨证施护 应用于外感发热的物理降温中辨证施护可提高降温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的效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程序,对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7心理护理 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发热患者心理压力过重,这种持续的心理紧张不但不利于身体康复,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病症,以致于加重病情。魏安宁等学者认为[4],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与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不仅能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和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中应经常探视患者,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精神安慰[5]。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消除高热带给患者的身心不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患者家属应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心理压力。

3.8健康指导 患者患病期间应指导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多饮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吃油腻刺激食物,出汗时更换衣物被褥床单,当体温〉38.5℃时,用清水全身擦拭或用酒精擦拭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年老体弱者不能一次降温太低或者出汗太多,以防止虚脱。高热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高热患者的体温定时监测,每隔4h测体温1次,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②用辅助的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时应进行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降温30min后重复测量体温;③给患者适当补充些营养和水分,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热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但分解代谢却加快了,这样营养物质就大量消耗了,加之摄入营养不足,引起患者衰弱及病情加重。高热时机体可丧失大量水分;④口腔护理,长期发热患者,口腔内细菌易生长,加之维生素缺乏。易患口腔溃疡,故应加强口腔护理;⑤对高热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清洁皮肤,并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3.9饮食护理 发热期间选营养高,易消化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果泥菜汤等;体温下降病情好转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蛋、鱼类及各种新鲜蔬菜;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者给予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类、牛奶等。

4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改革的深化,医院不单单只注重对患者病症的治疗,而是更多的关注对患者的护理治疗。舒适护理是集个性化、创造性、有效性为一体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在心理、生理上达到愉悦[5]。

从本次研究的成果来看,在发热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分层护理服务模式,患者均在一定时间内退热,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好转。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不同发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舒适分层护理服务模式,还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李秀成,王凤梅,等.瘫痪患者便秘致发热的基本特点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5.04.

[2]段玉民,王书军,谷右天,等.骨科无菌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医正骨,2004,3.

[3]林亮.闭合性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辨证分型初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第2篇

【摘要】目的:对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热症状的处理办法进行分析、研究与讨论。方法:以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以及2006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输液过程中发热反应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由院感办、药剂科、护理部、器械科协同合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发热反应进行预防与控制。结果: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儿科有60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而在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有18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说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对于降低输液过程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结论:只有在严把药物和器材质量关的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热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儿科;输液;发热发硬;处理办法

相对于成年人或大龄幼儿来说,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能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类疾病因素的影响,在输液发热反应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院从2006年1月开始,院感办、药剂科、护理部、器械科协同合作,层层把关,采取逐级防控的针对性护理手段,使儿科患者中输液发热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护理结果

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儿科输液患者中,共有60例出现了发热反应,其中最小的患者0.5岁,最大的患者10岁。患者的疾病组成为:呼吸道疾病30例,消化道疾病22例,肾病综合症4例,白血病2例,川崎病2例。每年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平均为10例,在一天中有2例发热反应的情况有6次。

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输液患者中,共有18例出现了发热反应。患者的疾病组成为:化脓性扁桃体炎6例,腹泻病2例,支气管肺炎2例,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2例.每年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平均为3例,2007年未出现一例发热反应患者。18例患者均使用非那根、地塞米松、给氧等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全部患者的均在接受相应的处理后痊愈出院。

2 输液患者发热症状的产生原因

为了对发热症状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我院将全部出现发热症状患者所使用的药剂、输液器械进行了封存,随后将其送往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查和细菌培养。同时,对同批次药品、输液器械、葡萄糖注射液等进行抽样检查,并对病区、治疗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验。检测结果为:42例属于药物热原反应,6例患者的发热原因与病区空气质量有直接关系,4例患者的发热原因与输液器械的质量有直接关系,26例患者的发热原因无法查明。由此可见,在各类导致输液发热症状的原因中,药物的质量问题占据主要位置。

3对发热症状处理办法的讨论

3.1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在购买治疗所需药品时,医院应尽可能的采用招标方式,并从前来投标的厂家中选择质量上乘、价格低廉者作为进货渠道,对于在实践中证实的,能够提供高质量液体和药品的厂家,应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得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放弃合作。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及相关规定进行存放,医护人员及各科室都应注意对临床中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为频繁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以便为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3.2对输液器械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输液所使用的一次性器具必须拥有临床应用所需的各类证件,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器械入院后,储存工作应按照厂家说明和本院的相关规定严格进行。为了避免或尽可能降低橡胶皮塞等不溶微粒的混入,枕头应尽量采用侧孔设计。

3.3输液药物应合理使用

在将粉针剂和配液混合使用时,应充分混匀,待药物完全溶解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药液在调配后应尽快使用,尤其是在阴雨、高温季节等外部环境质量较差时,更应做到随配随用,以免在静置过程中药液发生变质。医生在开具临床医嘱时,应尽量做到简单易懂,避免进行多种药剂的配伍,以免药剂在患者的使用过程中,因为环境或人为因素而出现不可预见的化学反应。在需要将一些中药制剂混入生理盐水中时,容易因为盐析作用而出现一些不可溶的微粒,进而使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概率提升,所以在使用中药制剂时,溶液应使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

第3篇

【关键词】 静脉输液反应;影响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32-02

输液不良反应系指因输液而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药物被微生物污染而造成的全身感染等。静脉输液反应临床上时有发生,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1]。

一 发热反应(fever reaction)及其护理措施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及变态反应,虽然它们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的临床特点是在输液过程之中或输液之后出现寒战、发热。

1.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四肢冰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2.护理:(1)预防: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2)严格无菌操作。

(2)护理措施:1)发热反应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2)对反应早期和症状较轻者,可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安定药和抗过敏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3)畏寒或寒战者,宜加被保暖,并给热水袋和热饮料。4)发绀者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药。5)后期处理:如患者全身大汗淋漓,应及时揩干,避免受凉。持续发热者应考虑菌血症,应立即抽血,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反应消失后,如病情仍需继续输液,应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具后重新输注。如疑与某种添加药物有关,应不再使用该药物[2]。

二 静脉输液危象及其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危象(intravenous transfusion articulo)是在静脉输液时,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致使患者出现休克样反应,称为静脉输液危象。静脉输液危象分为:气栓型危象、重度过敏型危象、超高热型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和晕厥型危象,后两种多见。静脉输液危象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

1.气栓型危象:1)原因:气体随液体输入静脉,是气栓型危象的主要原因,大量过氧化氢治疗过程也可发生。大量气体进入静脉后随血循环至右心房,阻塞右心室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肺动脉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2)护理措施:一旦气体进入静脉,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肺,嘱患者行左侧卧位,并取头低脚高位,使阻塞在右心室的气体向上浮起,离开栓塞部位,避开动脉口。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运动把气泡混成气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小量气体在血管内可以被吸收。

2.负荷过重型危象:1)原因:输液引起肺水肿主要是静脉输液过快,输入液体量过多,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液体从毛细血管渗透到肺间质、肺泡造成的。同时各脏器组织间水肿,致使心律失常,肾、肺负荷过重,出现负荷过重样反应。

2)护理:在输液过程中,滴人速度不宜过快,滴液量不宜过多。对心肺功能低下、老年及幼儿尤应注意。在大量输入晶体液时,应确保血浆蛋白在55~60g/L为宜,或晶体液与代血浆按3:1比例输入。

三 静脉炎及其护理措施

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原因: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②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③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护理措施: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②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③超短波理疗;④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3]。

四 空气栓塞

病人感到胸闷异常不适,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音”。

(1)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由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连续输液添加液体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进入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小。如空气选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可引起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液,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②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③高流量氧气吸入。

五 结论

总之,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静脉输液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贺秋灰,孟荣芳,王敏英,刘军利,刘江红. 探讨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66-767.

第4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发热;护理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诱发发热的因素较多,如感冒、呼吸道感染、胃肠道不适,其他疾病发病后也会诱发病人发热[1-3]。在病人发热后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并结合病人护理需求,建立完善的护理指导机制[4]。本研究以70例在校大学生发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校大学生发热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在校大学生发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其中,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9.50±2.8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0.38±3.13)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指导,即在其护理过程中帮助其做好发热护理方案,采用药物干预护理。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以下护理措施:①按照病人护理需求,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病人护理要点进行评估,完善病人护理指导方案及细节。②给予病人对症护理指导,在明确发热因素后,及时对症治疗,并且采用多样化降温方式帮助病人控制体温,如给予病人物理降温,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然后敷在病人额头处;给予病人药物降温控制,如安瑞克、双黄连口服液等。③做好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在病人发热护理期间,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体温监测记录,并且要防止发热意外事件出现。④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指导,主要为惊厥和休克的护理处置,帮助病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指导能力。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病人首次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②统计出现惊厥、休克病人例数,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即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休克)例数/发热病人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退热时间(见表1)

2.2不良事件

试验组出现1例惊厥,无休克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出现5例惊厥和2例休克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可以针对病人的临床症状,对其发病的因素进行评估[5]。此外,做好病人的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在校发热大学生护理为例,在其护理指导中,应该建立科学的护理指导方案。经过科学护理指导,能够帮助护士改善护理方式,对其发热的诱发因素识别具有一定帮助[6]。同时也可以在病人护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护理指导,帮助病人降低护理风险,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措施能够改善病人预后,对了解病人发病诱发因素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做好病人护理的风险评估,对降低其护理难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首次退热时间为(8.15±3.12)h,完全退热时间为(2.25±0.25)d;对照组病人首次退热时间为(13.32±2.25)h,完全退热时间为(5.52±0.6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惊厥,无休克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出现5例惊厥和2例休克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小结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能够缩短在校发热大学生的首次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呼海燕,林支胜.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1):131-133.

[2]刘凌云,刘小红,张少萍,等.校区大学生发热的流行趋势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校,2007(4):467-468.

[3]华伟,米新陵,霍亚兰,等.克拉玛依市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5):641-645.

[4]裴艳娜.中西医护理措施对外感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1(18):102-103.

[5]苏丹.发热待查患者的护理研究与进展[J].心理月刊,2019,14(13):238.

第5篇

关键词:登革热;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4-0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1]?此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截至10月8日,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27219例,死亡6人?而我科自2014年9月28日以来陆续收治5例登革热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9月28日-10月10日我科共收治登革热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均从广东务工或旅游回来?全部病例经本院实验室及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登革热病毒感染?本组病例中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典型登革热一般有发热?皮疹?出血等临床表现,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有黄疸?本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因此,临床工作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此病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d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d后体温降至正常,1d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也可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

患者入院后应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当体温上升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寒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当体温≥39℃,给予冰枕?冰帽?冰敷大血管,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但应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同时慎用退热剂,因为退热药物不良反应可损害肝肾功能,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而发生溶血[2]?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细致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体征,以协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减轻体力消耗,使全身肌肉?关节?腰背部的疼痛得到舒缓?

2.2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人体感染登革热后,病毒与机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凝集及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3]?表现为皮肤及多脏器出血,出血是登革热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有无出血倾向,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止血敏?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头痛等变化,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出血的因素,如刮脸?刷牙?磕碰或跌倒?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静脉穿刺时力争一针见血,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过长,拔针时也要延长棉签压迫的时间?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禁食生?冷?硬的食物?

2.3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皮疹于病程第3~6d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d消退?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变化,提醒患者勿抓,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引起皮肤感染?局部可涂以炉甘石洗剂,痒感明显者可适量使用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4 口腔?皮肤护理

发热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餐后及睡前漱口,病情严重者给予特殊口腔护理?热退时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 消毒隔离

患者入院后,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安置在单独的病房,病室配备灭蚊灯及驱蚊措施,并持续使用驱蚊器驱蚊,同时病室周围喷洒杀虫剂?每日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h?

2.6 注重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5例患者入院后相继出现了不同重度的焦虑?紧张,加之高热不退,对疾病知识缺乏,一度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关心病人,及时疏导,消除各种不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卫生宣教,并向患者强调,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指导患者及家属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1.

第6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护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74-02

原发性肝癌为恶性肿瘤,在发病机制上并没有确定,但得知相关因素有病毒性的肝炎、肝硬化以及生活环境。患者的主要症状有肝区疼痛,为持续性的刺痛、钝痛或者胀痛,这是因为肿瘤较快的生长,增加肝包膜的张力而造成的,若肝癌的结节出现坏死、破裂后,会导致腹腔中的出血等症状[1]。同时在消化道和全身都有相关症状,如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呕吐、发热和腹泻等,一般晚期患者会有黄疸、贫血、下肢水肿和腹水的症状。因为患者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在早期很难确诊,对于晚期患者大都选择介入治疗,使肿瘤局部直接受到化疗药物的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并对肿瘤部分给予供血动脉的栓塞,促进血供阻断,使肿瘤部位出现缺血性的坏死。在治疗同时可给予相关护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护理,实验组患者43例,年龄范围:44-68岁,平均年龄为:(56.05±5.34)岁,32例男性,11例女性。对照组患者24例,年龄范围:45-72岁,平均年龄为:(57.04±5.07)岁,18例男性,6例女性。在基本资料上两组人员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得到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肝癌后,会有恐惧、焦虑、悲观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会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患者可以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治疗的信心[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及效果,减轻其对手术疑虑,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前对患者给予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B超,胸透等检查。检查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的强度。并给予相关的备皮工作,在距离手术的6小时前,禁止一切食物的摄入。

1.2.2发热护理 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很容易有发热症状,这是因为肿瘤供血的动脉栓塞,以及大量的化疗药物,会导致发热。要清楚告知患者发热原因,可使情绪得到缓解[3]。若体温不足38℃,可要求患者增加饮水量和休息时间,若体温高于39℃,则要采用物理降温,可给予温水或酒精擦浴、冰袋降温等,若体温一直较高,则遵医嘱给予相关退烧药物,30分钟后进行体温测量。若患者的汗液较多,必须要给予水分的及时补充,在饮食上给予热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脂肪含量较少食物。

1.2.3疼痛护理 因为在对肝动脉进行栓塞时会有组织的坏死和缺血,导致疼痛程度的加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可在交谈中对患者进行注意力的分散,并播放舒缓音乐,减轻焦躁的情绪。若患者的疼痛较为严重,则要给予12.5mg非那根,50mg盐酸哌替啶,或者10mg的吗啡。当疼痛程度得到缓解后,可适当减少或者停止使用镇痛药物,避免对病情本身疼痛的遮掩。

1.2.4皮下瘀血和血肿的护理 在手术结束1-2天后会有皮下血肿的发生,这是因为手术后活动过早,因此要告知其在手术后必须进行平卧,以及患肢的制动,对穿刺部位给予沙袋的压迫,避免血肿[4]。若患者出现血肿,则要对血肿范围、大小进行测量,采取良好的干预措施,若血肿较小,可自行吸收,并在早期进行冷敷,要求其抬高患肢,防止频繁的活动,并在手术一天后选择50%的硫酸镁给予湿热敷,达到消肿的效果,加快局部的血流,使渗出物得到较快的消散和吸收。若血肿较大,则使用无菌的空针给予抽吸,并采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的使用,在1天后采用局部的热敷,有利于较好的吸收。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身体会承受较大的痛苦,所以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有术前护理,发热护理,疼痛护理和皮下淤血和血肿的护理,这样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采取物理措施和药物治疗,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并对皮下的血肿和淤血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使其尽快消散,提高身体的舒适和生活质量,护理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后,护理效果并不显著,有效率仅为75.%。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给予优质护理,可使身心保持较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红星,尹书梅,王春岚,韩倩,王志华.高龄中晚期肿瘤患者介入治疗64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13):125-126.

[2] 郭丽萍,冯春红,赵丽娜.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3,22(17):163-164.

第7篇

现阶段中晚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展开临床治疗, 已有临床实践证实, 介入治疗可对肿瘤生长过程加以有效抑制, 促使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1]。然而因为在介入治疗时, 大部分患者常需大量使用化疗药物, 同时患者自身状况相对较差, 很容易导致患者对治疗缺少必要的耐受性[2], 严重者可放弃治疗。因此探讨在肝癌介入化疗中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确保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放疗过程十分重要。本院在为肝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治疗时, 均采用循征护理方法, 从提出问题、检索文献、寻找实证、临床实施等方面出发, 为患者展开护理工作,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肝癌介入化疗患者63例, 其中男41例, 女22例, 年龄49~64岁, 平均年龄(54.8±3.6)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原发性肝癌, 且已发展至中晚期, 均无法实行手术切除治疗, 故而均拟于本院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1. 2 方法 患者在充分术前准备下, 于数字减影机下颈股动脉向肝动脉中插入肝动脉导管, 之后展开一次性抗癌药物灌注。在围术期间均给予循征护理, 护理过程如下:①提出问题:在介入放疗中因所用化疗药物剂量较大且对肝动脉展开了栓塞, 在治疗中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首先分析63例患者实际情况, 将循征问题确定为腹痛、发热、穿刺部位血肿、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等。②查找文献并获得循征支持:以搜索关键词的形式, 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寻找相应资料并获取循征支持, 将所获证据和临床经验、护理专业技能相结合,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在临床中实施。③临床实施:在临床中实施所制护理计划,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介入室环境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

1.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本组63例患者经循征护理后均顺利完成介入化疗过程, 手术用时为25~45 min, 平均时间(31.2±0.5)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均好转出院, 住院时间为6~13 d, 平均时间(8.6±0.4)d。

3 讨论

介入治疗时肝癌患者有效治疗方法, 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治疗效果良好, 患者术后可快速康复[3], 然而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对介入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还会给患者造成诸多不必要的痛苦, 导致患者中断介入放疗过程。因此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介入化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加以预防, 保证介入放疗可顺利完成。

本院在为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展开护理工作时, 均展开循征护理。循征护理是将真实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基础, 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已有临床经验相结合而展开的护理实践, 可有效避免护理工作的机械性及盲目性, 不仅可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同时可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提供有力保证, 从而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幅提高。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经提出护理问题、循征获取支持后制定了如下护理计划:①心理护理:患者在确诊为肝癌后常会产生绝望、悲观或恐惧等不良情绪, 可致使其失眠或烦躁不安, 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准确把握其心理, 为患者讲解介入放疗可取得的临床效果, 列举介入放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术前指导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措施, 对于贫血、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展开积极治疗, 确保患者生理状况适宜接受手术。术前备好腹股沟皮肤并展开碘过敏试验, 指导其掌握床上大小便方法, 并在术前6 h内禁水禁食。③保证介入室温度适宜, 湿度控制为50%~60%, 确保各手术器械及化疗药物准备完善, 待患者进至介入室后再次核对其基本资料, 协助其保持舒适。对其病情予以密切观察, 坚持介入化疗的无菌操作, 当患者出现脸色、意识等改变时, 应及时展开抢救。④并发症护理:患者在术后第2天时易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现象, 当其发热时主动为其讲解发热原因和相应处理方法, 对其情绪加以稳定,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加大饮水量, 若患者体温为38℃则无需给药, 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即可, 而若其体温在39℃以上, 或发热时间在7 d以上, 提示患者存在感染, 则应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介入化疗后肝区可出现疼痛, 一般可自行缓解。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应注意密切观察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 若疼痛难忍则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会出现胃肠道出血, 为预防这一现象发生, 在术前4~6 h禁水禁食, 术后应保持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饮食。若患者出现剧烈呕吐, 则应将其头偏向一侧, 避免误吸到气管中造成窒息。术后嘱咐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并注意保暖, 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常规给予保肝药物, 对患者意识、尿量、皮肤颜色及尿色等进行观察, 指导其定时进行肝肾功能复查。为对穿刺处血肿加以预防, 应指导患者术后24 h取平卧位, 对穿刺点进行15~20 min压迫后再展开加压包扎, 对术侧肢体进行6 h制动, 观察穿刺处是否有皮下瘀血或渗血。

总之, 给予循征护理可确保手术可顺利开展, 降低患者痛苦, 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使其寿命显著延长, 值得临床推广。

第8篇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发病、死亡率居世界首位,每年平均病死15万人,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2位,而且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如何做好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是医护人员一直面临的难题,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实验组),对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实验组:113例食管癌患者中,男89例、 女24例,年龄52~87岁,平均(634±128)岁,食管上段癌19例、食管中下段癌94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合并糖尿病16例,术前血压、血糖均控制满意。行术前放疗17例、化疗11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98例食管癌住院手术,其中男7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5±134)岁,食管上段癌16例、食管中下段癌82例,合并高血压病20例、合并糖尿病13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婚姻等指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衡性较好。

2 综合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食管癌患者常表现为紧张、恐惧、护士应加倍耐心、鼓励、安慰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并努力培养患者在手术前树立良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在术前具有良好的情绪和精神准备。

212 指导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 指导患者掌握二次排痰法,二次排痰法掌握运用较好,在术后预防肺部感染发挥重要作用,护士应一边讲座一边实际操作,让患者掌握咳痰的要领。

213 戒烟 食管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手术造成胸壁创伤,肺机械损伤、疼痛刺激等因素,因此,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尤其重要,患者入院后护士要正确指导,长期吸烟者至少戒烟1周至2周,目的是减少术后痰液的生成,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①对全身麻醉未醒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醒后血压平稳,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②持续心电图监护,监测记录重要脏器的功能,术后6 h内15~30 min观察记录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③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如意识、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④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绷带松紧度。⑤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水柱波动的情况,水封瓶在胸部以下60~100 cm处,瓶内装无菌生理盐水500 ml,每日更换1次。保持胸腔管引流通畅,防止滑脱或受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22 呼吸的管理 ①吸氧:本组患者均术后1~2 d吸氧4~6 L/min,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且稳定后改为2~3 L/min,出现呼吸衰竭时立即呼吸机辅助呼吸。②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肺呼吸音,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症状,2 h翻身、叩背1次,鼓励深腹式呼吸,促进排痰,痰液粘稠咳嗽无力者,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每天2次。③镇痛:食管癌手术切口疼痛使胸部活动受限,妨碍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本组常规给予止痛泵,对症处理血压恢复正常,呕吐缓解。让患者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达到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

223 术后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术后有效咳嗽是一种技巧,许多患者不能正确掌握,护士必须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二次排痰咳嗽训练,以便达到排痰的目的。也可刺激气管促进排痰:护士按压患者环状软骨下方,胸骨上窝处刺激气管反复咳嗽,促进排痰非常有效。食管癌手术后有667%患者达不到有效咳痰,有100%的患者由于切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因此,800%的术后患者均应进行此方法促进排痰:如果按压时机不对会造成患者憋气而影响有效咳痰。同时保证充足水分利于痰液稀释: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体内液体充足。

224 监测体温的变化 发热是肺部感染早期症状。故遵医嘱每4 h测体温,每日或隔日监测血常规的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发热患者在做好降温的同时密切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做好患者皮肤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肺部感染。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Visual Foxpro60建库,全部资料录入计算机并进行逻辑审核,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4 结果

经过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指导护理(综合护理),113例手术患者有9例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有6例因胸腔积液发热。常规护理的98例手术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肺部感染,12例胸腔积液引起发热。实验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51 食管癌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 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患者体质虚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浆白蛋白、术中气管插管、全麻的影响等。一旦发生肺部大面积感染,不仅会出现发热、咳浓痰、哮喘,继发引起呼吸衰竭、死亡;特别是对有冠心病、高血压等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危险更大。因此针对老年患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更为重要。应遵循预防为主、护患配合、综合护理,通过术前评估和有效地护理等措施,包括戒烟、术前训练、保持呼吸通畅、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以及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等,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13]。

52 有效地咳痰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食管癌术后有效的排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促进肺复张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式。患者术后疼痛剧烈不敢咳嗽;还有大部分患者咳痰方法不对,效果不佳。由于手术均为全麻,气管插管刺激气管黏膜,产生分泌物形成带血痰液,时间长咳出来会是黑色痰,如果不及时鼓励或协助排出,很容易干燥贴敷于黏膜壁上,阻碍分泌物排出,最后阻塞支气管,造成肺不张,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发生,引起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护士在24 h内必须采取各种的方法,协助患者咳出第1口痰,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除了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外,术前及术后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费林晶,阮兴举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当代医学,2011,17(19):57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9.

第9篇

【关键词】产褥感染;预防;护理

导致产褥感染发生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是由于患者在妊娠的后期曾经有性生活,并且没有及时的做好个人卫生,或者有胎膜早破的现象发生[1]。如患者出现破膜现象较早,则有较大几率发生产褥感染。为使产褥感染患者的感染现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40例产褥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的40例产褥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20例,其中14例为初产妇,6例为经产妇,产妇的年龄为22.3~34.6岁,平均年龄为(26.4±3.3)岁;常规组20例,其中12例为初产妇,8例为经产妇,产妇的年龄为23.5~33.2岁,平均年龄为(24.5±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以及生产经历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度,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等[2]。并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以使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而增强睡眠质量。

护理组患者以常规组护理为基础,予以预防性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产后阴道出血状况,以及子宫收缩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正确的估计。同时注意患者伤口的愈合状况,如患者的伤口是否有渗血、红肿发炎,以及疼痛硬结等现象发生,并对恶露进行观察,包括其性状、色,及气味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进而有效预防产褥感染发生扩散现象。如有异常现象的发生,则应及时报告医生,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产妇的体温>39℃时,应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同时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以及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嘱咐其多饮水。根据病患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细菌培养的结果,予以患者适当的抗生素,以减少病患疼痛感,并有效控制感染。如为会阴侧切者,则嘱咐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并注意使切口处保持干燥,清洁干净。按时进行会位的护理,采用苯扎溴铵溶液进行冲洗,或者进行擦洗,一日二次。如为会阴水肿者,则予以患者局部湿敷硫酸镁。如为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则将患者的患肢体进行抬高,予以局部热敷,以减轻患者肿胀程度,并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其次对患者增强孕期保健。对于贫血的产褥感染患者,应给予纠正并采用新法接生。同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其在产褥感染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使用的接生用具,以及产房等,全部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已经感染的产妇,需对其进行隔离。患者所使用过的被褥,以及所有的用具等,全部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在产褥感染的预防中,应对病患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包括其全身症状,以及恶露和发热状况等。另外,应对产褥感染患者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如产褥感染患者有发热现象,则可采用温水或者中药煎水,对患者进行擦浴,以有效控制体温。患者在临床前60天之内,应避免和盆浴等,推广应用新法接生。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在和产妇接触的过程中,须佩戴口罩。在进行软产道检查,以及胎盘和胎膜的检查时,如有产道损伤的现象,则应进行及时的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对本组40例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常规组仍有5例患者发生产褥感染现象,所占比例为25%,护理组则仅有1例发生产褥感染现象,所占比例为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

3 讨论

在孕产妇致死因素中,产褥感染为重要原因之一,产褥感染通常包括3大症状,即发热、疼痛,以及异常恶露。患者在产褥早期出现发热现象,其通常时由于脱水所致,一般情况下于2-3天左右即由低热转变为高热[3],进而导致感染几率增大。在产褥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中,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并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同时应将感染产妇与正常产妇进行隔离。对于恶露未尽的患者,则应指导其尽量进行适当的运动。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指导其采取取半坐卧位。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护理组2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之后,仅有1例(5%)患者仍然出现例感染现象,并且患者的满意度达到100%,其与相关文献报道所提供的资料出现感染现象几率6.67%基本一致[4]。由此可见,在产褥感染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贾丽媛.产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46-147.

[2]刘建春.产褥感染120例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37-38.

第10篇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观察;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04-0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国际上通称为HFRS病毒。我国主要有两个血清型,即汉滩型(HTNⅠ型)和汉坦型(SEOⅡ型)[1]。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临床经过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HFRS的发病机理很复杂,有些环节尚未完全搞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105例。其中,男68例,女37例,年龄11~74岁,平均46.3岁,来自农村患者79例,城镇患者26例。患者均有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分别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继发感染、高血钾等并发症。其中治愈104例,死亡1例。

1.2诊断方法

检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留早期血清作特异性IgG与IgM间接免疫荧光等试验。必要时作心电图、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气分析、肝功能或胸部X线等检查。作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治疗),把好“五关”(休克、肾功衰竭、大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1.3护理措施

1.3.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要求病室应防鼠、灭鼠、防螨、灭螨。患者排泄物及流出的血,应予消毒。高热者物理降温。休克期给氧、保暖、专人护理。少尿期控制液体、蛋白质及钾盐的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及精神状况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出院标准及随访;临床症状消失,一般状况良好可出院。肾功能不全恢复缓慢者,可在门诊定期复查治疗。

1.3.2 高热的护理HFRS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卡他症状缺乏,而常伴有软腭部充血、出血,上胸部尤其腋前背部点状或条索状出血,注射部位淤斑有重要意义;上呼吸道感染热退病情减轻,而HFRS热退病情加重[5]。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达39~40℃,伴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伴随症状并记录。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患者。严密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发热末期注意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送检标本,逢尿必查(比重、常规)。体温>38.5℃时,可在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乙醇浴、禁忌使用发汗退热药,以防大汗引起休克。遵医嘱补充液体。液体补充量为:发热早期以每天排出的尿量再加1 000 ml液体为宜,如高热、出汗多,可加至1 500 ml,以晶体为主,发热后期,适当补充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对抗血浆外渗。遵医嘱给予抗病毒药及氢化考的松。

1.3.3 低血压的护理按医嘱早期补充血容量是休克期治疗的关键。密切观察意识、呼吸、血压及四肢温湿度,皮肤颜色、尿量变化。应注意观察输液的速度,保证液体入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注意滴速和效果,应用强心药时应注意滴注的速度及副作用,应用升压药时应注意用药效果并及时记录,注意卧位舒适,必要时可按休克卧位。给予30%~50%乙醇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强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7]。

1.3.4 少尿期的护理少尿期患者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及尿中有无纤维蛋白膜样物,认真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少尿的持续时间,结合每日尿常规检查评估肾功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量,30~40滴/min,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钠盐与蛋白质摄入,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不食含钾高的食物。每日的入量=前日的排出量+(500~700) ml。密切观察高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障碍,严重出血、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肾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表现。遵循“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8],限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以高渗葡萄糖为主,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以免加重钠水潴留和氮质血症。口渴时可采用漱口或湿棉签擦拭口唇。

1.3.5 多尿期护理肾脏损害突出表现为尿量的改变及尿中存在蛋白、管型及血细胞等。多尿期患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及口服甘露醇导泻,要及时观察用药后效果,根据排出量调整入量,注意观察意识,各种反射情况。肾破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周,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尿常规的动态变化,以判断肾破裂后的出血情况。

1.3.6 并发症的护理 ①出血:严密观察大便、尿及呕吐物的颜色及量,定期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时发现腔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嘱患者勿用手挖鼻孔,以免损伤黏膜,引起出血。注意口腔清洁,刷牙尽量使用软毛牙刷,勿用牙签剔牙。每周剪指甲2次,勿用力搔抓皮肤。注射后针眼按压时间需延长,以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遵医嘱应用止血敏、氨基已酸等止血药物。遵医嘱输血小板或新鲜血。重点评价有无出血现象及出血的程度。观察止血药物及措施的效果。②继发感染: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预防和治疗感染极为重要,由于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的机会较多,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对肾脏无毒性或低毒的抗菌药物。剂量应适当调整避免双重感染。减少传染源,避免交叉感染。病室用紫外线照射2次/d,1 h/次。加强病室消毒隔离措施与无菌技术的操作。作好口腔、皮肤、眼部的护理。③高血容量综合征:评估患者组织灌注量改变的程度,遵医嘱定期测血压、脉搏,记录24 h尿量。将患者置于休克,保暖,遵医嘱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遵医嘱扩充血容量,纠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观察其疗效。评价血压、脉搏、尿量、皮肤温度及意识是否正常。少尿期5~7 d。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洪大、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嘱患者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心回输量,减轻心肺负担,减慢输液速度。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大于130次/min,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布满湿性音,提示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强心利尿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血液透析。④急性肾功能衰竭:严格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少尿期,严格控制液量,每天入量为前1 天出量加500~700 ml。少尿期限制含钠盐及钾盐的食物如橘子汁、香焦等,并给予低蛋白饮食。导泻患者应注意大便次数、量、性质,并准确记录。如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禁用导泻疗法。协助患者做好口腔、皮肤及大小便后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并观察效果,及时采血测肾功能和E6A。多尿期除静脉补液外,指导口服ORS补液盐,并多饮含钾高的饮料,如橘子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参照血液透析标准护理计划进行护理。

1.3.7心理护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在推行整体护理的实践中,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目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0]。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加之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尤其是危重患者,这种不良的心理将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医护人员应设法认识到患者的焦虑,承认患者的感受,对患者表示理解。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其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多陪伴患者,主动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设法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减轻其焦虑程度。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配合的重要性。许多家庭由于患出血热失去了劳动力,而因病返贫[11]。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及心理状况,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态度热情主动,动作熟练,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血液透析患者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及解释工作。与患者家属、朋友及单位领导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以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1.3.8健康教育由于HFRS临床表现复杂及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或因误诊而致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等均使患者产生焦虑、急躁、紧张不安、恐惧心理。认真讲解此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临床表现,每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水及食物有无被鼠污染,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耐心解释和精心护理。

2结果

105例无并发症发生,能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采取灭鼠、防鼠、灭虫、消毒和个人防护等预防措施。进入野外疫源地作业及留宿时,做好施工及宿营地的灭鼠和防鼠工作,防止接触感染。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剩饭菜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消毒。室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浴、勤更衣、勤晒被褥及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不饮生水、养成食用熟食的习惯。在疾病的全过程中注意饮食要规律、细嚼慢咽、不宜过饱。为了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治愈率,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精心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熟悉出血热各病期的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掌握各种并发症的早期表现,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潜在性护理问题,有预见性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世文,杭长寿,王华,等.我国汉坦病毒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研究[J].病毒学报,2002,18(3):211.

[2]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3]王季午.传染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84-185.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543.

[5]韩启锁,王联,刘生玉.流行性出血热46例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8):588.

[6]袁优利,黄冠成.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6): 72.

[7]涂凯旋,张国平.负张性肺水肿的护理1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6.

[8]黄人建,田力.护理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255.

[9]邓天君,邓慧琳,邓安彦,等.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4,33(8):1240.

[10]周晓荣,刘美丽,高春燕.心理干预中防松训练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3,18(59):399.

第11篇

关键词:后颅窝减压;枕颈融合;Chiari畸形;颅底凹陷;术后护理

Chiari畸形是枕骨大孔区的先天性畸形,常合并脊髓空洞和颅底凹陷、齿状突脱位等颅颈交界区畸形[1]。chiari畸形术区解剖结构复杂,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营养失调、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2007年3月~2011年5月我科对16 例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7~ 65岁,平均36.4岁。16例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经后颅窝减压加枕颈融合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感染或死亡,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6~ 24个月,无异常。

2术后护理

2.1 呼吸道护理

2.1.1 严密监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由于手术范围在延髓和高位颈段脊髓区域,术中分离松解下疝小脑扁桃体与延、颈髓之间粘连的蛛网膜时稍有不慎,局部的出血和水肿都会对呼吸、心跳、血压和意识水平造成影响[2],所以术后首先应该给予24 h的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1.2保障呼吸道通畅患者进食后细心喂食,并认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误吸后吸入性肺炎发生,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沐舒坦等药物稀释痰液[3],以利排痰,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和肺不张,保证呼吸道通畅。

2.2严密注意发热

2.2.1 吸收热型的护理后颅窝病变手术后发热的机率很高,发热的原因各不相同。手术创口组织分解产物或术中使用的止血材料吸收而引起的发热,或由于术后血性脑脊液刺激调节产热和散热的神经中枢而引起的吸收热,这两种发热一般呈稽留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 5℃,持续2~3d 逐渐恢复正常,一般不需处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可予以物理降温:酒精擦浴、 冰袋、冰枕、冰毯机等。

2.2.2 感染导致的发热护理各种感染引起的发热,包括切口感染、颅内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一般在术后3 d后出现,体温多持续> 38. 5℃,常下午体温较高而晨起体温较低[4],有时有寒战,物理降温效果较差,需配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降温。此时需要注意切口有无脑脊液漏、红肿热痛;在换药或其他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

2.3颈托的护理平卧时去枕,可解除颈托前部,使皮肤休息,但颈部后侧的颈托不能随意取下,侧卧位时,必需佩带颈托,并在头颈下垫高低合适的小薄枕,使颈肩与颈部垂直,防止颈部扭曲;坐位和立位:术后2w方可试着坐起,并逐渐下床,但必需佩带颈托,并要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颈托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清洗颈部皮肤,再用电吹风机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凉或暖的风吹干颈部皮肤,保持干燥。

2.4饮食及二便的护理

2.4.1术后患者饮食护理由于的改变,或者不习惯佩戴颈托进食,术后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术后患者食欲较常下降,进食相对减少。术后应该定期询问和巡视,及时了解患者饮食情况,鼓励进食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等,增加粗纤维的摄入比如蔬菜、水果等,术后康复期可进食高钙质饮食[4],促进伤口和骨质的愈合,鼓励饮水等措施。

2.4.2 术后二便护理时告知不能尽量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以免增加颅内压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出现,必要时应用导尿或开塞露等药物辅助排尿、排便。

2.5早期康复锻炼术后身体条件一旦允许,尽早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比如:术后1~2d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拔除引流管后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肩关节及腕关节运动,增强四肢肌力。平卧位即可进行肢体的屈伸练习,下肢股四头肌可做等长收缩、踝关节做背伸和趾曲,上肢多关节的屈曲和过伸,3~4次/d,15~20min/次。对于有运动障碍的肢体也要需要被动运动,并定期按摩以避免静脉血流速减慢形成深静脉血栓。在术后1w可予以针对性康复训练。

3结论

后颅窝减压加枕颈融合治疗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术的核心就是解除小脑及脊髓压迫,使症状得以改善,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本组病例通过专业的系统的包括患者呼吸、体温、颈部稳定性护理、早期康复锻炼等术后护理,有效降低了颅窝减压加枕颈融合治疗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充分证明了专业的系统的术后护理对后颅窝减压加枕颈融合治疗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术患者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原,顾建文,匡永勤,夏勋,等.Chiar 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的外科手术治疗.医学杂志[J].2011,36(2):119-121.

[2]凌芳,沈梅芬,徐颖.Chiari畸形行后路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 (3 ):241-242.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48-03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与药物排石和手术取石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术后可发生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石街等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易引起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不利[1]。为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该院对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改善不良情绪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76例纳入该研究,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8.75±3.69)岁;体重50~85 kg,平均体重(64.25±4.73) kg;病程1~3 d,平均病程(1.35±0.45) d;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6例;结石类型包括肾结石3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输尿管中段结石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0例。

所有患者均经B超、腹部平片检查确诊,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智力低下、妊娠期女性等患者。

1.2 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

1.2.1 并发症的护理

1.2.1.1皮肤损伤 皮肤损伤与体外碎石治疗时电极能量过高、耦合剂涂抹不均匀、皮肤和水囊未完全接触、水囊内空气未排尽等因素有关。护士要告知患者症状轻微者一般无需处理,可自行痊愈,以消除其紧张感。损伤严重者观察局部皮肤变化,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嘱患者勿抓碰,防止继发感染[2]。

1.2.1.2 血尿 血尿与击碎的结石随尿液不断排出的过程划伤输尿管黏膜有关。一般会自行停止,无需治疗。告知患者血尿是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常见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尿液性质、颜色,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结石。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目的和预期效果,使患者积极配合[3]。

1.2.1.3 肾绞痛 肾绞痛是由于击碎的结石机械性刺激输尿管,引起平滑肌痉挛、肾盂压力急性增高所致。告知患者引起肾绞痛的原因,嘱其多饮水,疼痛较轻者鼓励其正常活动,以促进结石排出。疼痛严重者暂时卧床休息,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1.2.1.4 发热 发热与结石被击碎后大量细菌释放而引起泌尿系感染有关。术后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会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会阴2次。发生高热者温水、酒精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

1.2.1.5 输尿管石街 石街的形成是由于碎石屑排出过快,在输尿管大量堆积,导致输尿管梗阻。碎石后指导患者取头低腰高位,患侧向下。利用结石本身的重力作用使其随尿液缓慢排出。同时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或经静脉补液,以增加尿量,起到内冲洗作用。石街形成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严禁跳跃。帮助患者轻拍腰部,促进结石进入肾盂、输尿管而排出体外。

在上述并发症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同时向患者解释发生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的原因,告知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可治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

1.2.2 并发症的治疗

对皮肤损伤的患者如轻症无需处理,严重患者针对皮肤损伤给予创伤处理。血尿不止者及时行B超或CT检查,经静脉注射止血药物、抗生素等。肾绞痛患者给予镇痛剂、解痉剂治疗。发热患者及时应用解热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5]。输尿管石街患者给予解痉、利尿、止痛、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必要时行输尿管镜取石,同时放置双J管内引流,以迅速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6]。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程度。SAS量表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用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临界值为50分,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SDS量表的评分方法和标准类似于SAS量表。SDS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治疗结果。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后续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未发生一例肾功能衰竭、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其中48例皮肤损伤的患者均为轻度损伤,未进行临床护理后痊愈,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98) d。28例患者发生血尿,5例患者使用止血药物后痊愈,其余患者未经过临床处理近观察患者情况且患者逐渐好转。33例患者发生肾绞痛,使用解痉镇痛药物后均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18例患者术后持续发热,给予解热药物,患者在用药后3 d内体温均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患者发生输尿管石街,均未采用手术治疗,给予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所有患者的情绪均得到稳定。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x±s)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冲击波碎石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学和物理学效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出院时间延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对促进结石排出、解除患者因并发症产生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7]。

体外冲击波碎石产生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疑虑,进而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给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并发症造成的身心痛苦常使患者处于焦躁的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护患纠纷和矛盾。因此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情绪状态十分重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