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物流概念

国际物流概念

时间:2023-06-01 08:5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物流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物流概念

第1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带一路”即我国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在21世纪制定这一战略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要强大必须变得更加的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利于把我国的开放程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了解认知世界,从而对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带一路”战略是全球化的一种战略,有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全球化的更好表现形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而且对相关参与国都是有意义的,其他相关国家应该与中国努力,来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很好实现。“一代一路”战略是一个高度空间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概念,必须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用“一代一路”战略向世界传递了一种“合作、和平、共赢和发展”的友好理念[1],中国从这个理念出发表明中国愿意与世界和平相处和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推动世界的和谐友好发展,是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论述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种贸易来往,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比较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向世界学习的机会,通过向世界展示自己从而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自己,从而更好的进行贸易,有利于各国的发展,同时给自己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现代社会如果不学习,那么将会落后的,所以可以说国际贸易,值得每个国家去重视,同时应该很好的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会。国际贸易的很好发展导致贸易的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国家之间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与服务水平的改善[2]。国际贸易的水平会不断的提高,贸易的数量会有巨大的增长,伴随着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国际物流水平来保证贸易的很好进行,好的物流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例如中国的高铁不但给中国带来了利润,同时加强了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二、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及相互之间协调问题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是全球化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问题[6],都是全球化发展的一部分。国际贸易应当是先于国际物流产生的,也就是说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国际物流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希望这一滞后性变的越来越小,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一滞后性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比国际物流的发展慢,即使这样国际物流也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即物流的发展速度与国际贸易的数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物流的供给不能很好的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只有在极少数的国家国际物流可以很好的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物流企业本身对国际贸易的了解不深入,导致国际物流企业的投入不能产生很大的价值,即国际物流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在加之本省的资金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如今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很好的处理这一问题,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问题的会很好处理,将会有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反过来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

1.政府的角度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问题。首先,从理念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战略,让企业了解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从而让企业从观念上重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其次,国家应当从具体的实施过程让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国家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关系,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从而给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企业起到示范的作用。最后,在中国目前经济下行的状态下中国企业应当放款金融政策,给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在交易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让政府给企业来争取相关的有利于企业交易政策。

2.企业角度

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问题,必须是深度的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国际物流企业与国际贸易企业各自应当分别从两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很好发展,第一,国际贸易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应当加强对全球化和其他国家的了解,其次,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企业应当加强自己的实力。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必须很好的利用好这些因素,同时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当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尽量要节约企业的资源,从而有利于国际物流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四、总结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从而给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同带来很大的不便。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很好的重视这一点。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来解决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的问题,分别为政府的角度、企业角度和相关公众角度。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同会更加的好,有利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展,使得离“一带一路”目标战略的实现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 05: 538-544.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物流

Abstract:Thispaperproceedswiththeconceptsofe-commerceandInternationallogistics,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e-commerceininternationallogisticssubsystemssuchastransportation,storage,commodityinspectionandinformation,etc.

KeyWords:E-commerce,Internationallogistics

一引言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高效便捷的特点,以及世界各地电子商务环境不断的改善,使得这项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其中,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它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运输子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

2.仓储子系统

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这主要涉及到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措施。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它必须具备专门储存、堆放货物的安全设施;健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详细的仓库账册,配备专门的经海关培训认可的专职管理人员。

3.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而今,无纸化贸易已经在海关贸易许可管理、通关、商品检验等领域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4.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们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三、基于电子商务的国际物流的发展战略

1.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我们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国际物流信息、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和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等内容。

2.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它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集成物流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离开了信息技术集成物流服务只能成为空谈,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灵魂,并且能够提供网络化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3.大力推广第四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在综合技术、集成技术以及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上存在局限性,使得客户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改进他们的物流与供应链功效上是否会有所突破缺乏信心,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咨询公司、集成技术提供商等,由他们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这种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新组织一经出现,就有人十分形象地把它称之为“第四方物流”。最早由安德森咨询公司提出的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

4.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包括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服务,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门到门的全程服务。国际物流要具有上述服务能力,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还特别要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等四类人才,因为上述四类人才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信息化;面临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03-03

1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众多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全球化潮流进入国际市场。其中,国际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目前国际上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国际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对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深刻剖析国际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作用以及发展趋势。探索当今企业应当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下迫使公司对内要持续压缩成本,对外要增加销售商品、服务的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实现国际物流信息化积极有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2 国际物流现状

2.1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

国际物流的概念最近才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物流活动也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历程如下:

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80年。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广泛运用电脑进行人员管理,主要表现为立体无人管理仓库,有一部分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标准系统等等。但物流国际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频繁交易,物流国际化发展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从1991年初至今。这一阶段各国家都开始普遍性的接受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全球贸易伙伴的不断增加带来了物流的国际化,它包括物流服务的国际化、物流运输的国际化、物流设施的国际化、货物技术的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国际间的物流合作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2.2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

(1)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物流的流转速度和效率。以前,由于对交通运输设施投资的“欠账”太多,交通运输设施能力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后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全球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状况。但与满足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相比,交通运输总体规模目前仍然不高,交通运输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

物流节点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跟随现代国际物流地发展,形成很多类型的国际物流节点,不同的国际物流节点对国际物流系统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目前,各地规划的国际物流节点类型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等名词大量混用,导致国际物流节点层次关系及其功能界定等的混乱。因此出现了某些国际物流中心的布置紧邻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或者公路枢纽,并且周围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有些国际物流园区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交通条件不好,有些又建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交汇处,造成了园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等错误理念。

(3)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

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它一般是以集装箱为媒介,在国际运输中灵活合理运用海、陆、空等单一运输方式,综合组织成一种国际间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连贯运输。在国际运输方面,目前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内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再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整个国际范围内的分散的运输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UNCTA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指出,当运输中出现货损、延误等纠纷时,可能会在法律责任方面出现混乱,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使得所规定的联运人责任的联运单证及其背面条款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为各国通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联运单证,造成联运单证纷繁杂乱的状态。加上法律对运输责任的规定和划分不严格,对国际多式联运的推广起着阻碍作用。

2.3 信息化程度偏低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2.4 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三个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的,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5 国际物流信息化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对国际物流的认识薄弱,企业从上到下就缺乏必要的国际物流意识,对国际物流概念的认识普遍相对落后,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国际物流在新经济时代对于生产经营的巨大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并且严重的把国际物流和其他管理分

开,同时还对国际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也不深,在国际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缓慢,同时,国际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3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并且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3.1 物流信息技术构成要素

从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要素上看,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信息技术的范围。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是其基本要素同现代信息技术仍然还是一样的。它可以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第二层次为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得、传送、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第三层次为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第四层次为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3.2 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业的应用状况

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业应用的总体水平不高,首先是信息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库、编码和接口等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信息系统复杂化,多元化和多平台化。其次是系统协调性差。国际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平台往往自成一体,信息技术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应用。最后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全过程没有紧密结合,从而国际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数字化、整个运行环节信息网络化的应用也受到影响。

4 信息化对国际物流业的影响

4.1 信息化能推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特征,随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国际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主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优化管理和集成化管理,更好的利用信息,提高物流质量和物流运行效率,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国际物流业快速的发展。

4.2 信息化能显著提高国际物流业运行水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而拥有信息和信息技术是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国际物流信息化可以通过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带动管理、提高物流相关技术和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国际物流业流通速度、降低成本,同时国际物流业水平也会显著提高。

4.3 信息化加速国际物流市场流通

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对客户的供货期逐渐缩短。系统的各个物流单元都是围绕着如何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供货效率来设计解决方案,从而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国际物流系统。把提高效率视为国际物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投入,国际物流成本也可能会增大,但却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提升了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加速了国际物流市场的流通。

4.4 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内含是管理创新。信息化是一个管理工具,在实施国际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删除多余的环节,建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再以信息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运作中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换言之,要用国际物流信息化去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先进的运作流程。而不是用信息化去维持现有流程甚至是落后的流程。因此,国际物流的信息化是与管理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的。

5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5.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需求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国际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国际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5.2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国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际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5.3 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

连接全球的互联网从科技领域进入商业领域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简便、快捷、灵活、互动的方式,全天候地传送全球各地间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天涯若比邻”,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和交换成本空前降低。商务、政务及个人事务都可以把信息搭载在互联网上传送。互联网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担负起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6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建议

6.1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服务意识

国际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很多企业都是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大多数企业

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忽视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差距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来改进国际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6.2 改进国际物流信息技术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中。首先,广泛应用互联网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安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发展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将优化的物流运作流程融入软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产品,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再次,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ASP)模式降低信息化成本创造了条件。为物流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6.3 加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高级国际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对物流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体系出自己的特色。第一:学科设置规范,设置专门的物流专业,第二:重视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素质,第三:推广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确定等级和可以从事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各层国际物流相关人员的培训。现代国际物流的优势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不断体现出来的,最直接的国际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企业对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可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内容。第一种为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对其应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增值意识的培训;第二种为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加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与培训意识;第三种为物流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协作意识。

6.4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的网络化

将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连接形成网络信息系统,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综合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也避免了人工信息传递时的时间延误、人工浪费和不准确性。随着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并且将成为国际物流信息化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而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天地。由于国际物流信息交换速度的提高,致使成本下降,为电子商务提供了通畅环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市场、订货、支付和运送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购物和贸易在网上实现和运行。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场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加快国际物流信息化步伐已经成为国际物流领域刻不容缓的工作。利用国际物流信息化促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和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

6.5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合作伙伴

根据目前的情况,无论是国际物流企业自己开发信息系统,还是与1T公司合作开发,这两种方法不是费用太高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服务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所以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分析人员大多是国际物流企业的优秀主管或经理,他们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加上专业的IT人员的研发,开发出的系统一般比较适用。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咨询意见,这样的专业管理咨询意见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选择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是在国际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企业声誉,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分析咨询人员,并且价格要适当,不能太高。国际物流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开发合作伙伴,构建属于自己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物流信息化更好地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物流

Abstract:Thispaperproceedswiththeconceptsofe-commerceandInternationallogistics,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e-commerceininternationallogisticssubsystemssuchastransportation,storage,commodityinspectionandinformation,etc.

KeyWords:E-commerce,Internationallogistics

一引言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高效便捷的特点,以及世界各地电子商务环境不断的改善,使得这项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其中,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它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运输子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

2.仓储子系统

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这主要涉及到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措施。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它必须具备专门储存、堆放货物的安全设施;健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详细的仓库账册,配备专门的经海关培训认可的专职管理人员。

3.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而今,无纸化贸易已经在海关贸易许可管理、通关、商品检验等领域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第5篇

【关键词】国际物流现状趋势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做了大量投入,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从1991年至今,我国的国有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民用航空线、输油(气)管道里程、民用货用汽车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我国拥有的强大的物流运载能力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代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迅速崛起的贸易大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一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保险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

4、第四方物流(4PL)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一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

目前,第四方物流大部分是从3PL的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咨询公司等衍生而来,另一些则是各种不同种类公司的“合体”,比如同一供应链上的操作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者,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时,同一家大公司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所采取的联合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涵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韩云: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悉[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第6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做了大量投入,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从1991年至今,我国的国有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民用航空线、输油(气管道里程、民用货用汽车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我国拥有的强大的物流运载能力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代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迅速崛起的贸易大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j)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1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保险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

4、第四方物流(4PI)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

第7篇

2005年3月17日,中欧合作交流研讨会暨展览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是欧盟与中国签订的第六框架合作项目内容之一。其中,“数字物流”作为研讨会的两场平行会议其中一场的中心议题。德国联邦物流协会执行董事、欧洲物流协会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Thomas Wimmer、英国海里特・瓦特大学物流研究中心A.C.McKinnon教授、奥地利物流公司CEO Oswald Werle等作为演讲嘉宾,与听众分享了各自在数字物流所做的创新及取得的成功经验。

这次会议仅仅是个开始,据报道,借此会议,中国将与欧盟各国开展数字物流方面的合作;欧盟有关机构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立项的具体方法,甚至将有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研究与实施。

有专家认为,这次中欧双方对于“数字物流”的探讨,为中国企业学习欧洲在数字物流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也又一次地为中国物流的国际化开启一扇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

物流国际化,要求物流的发展必须突破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的限制,实现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服务。国际化的物流通过分布在国际间的物流运送体系,以国际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来完成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向型经济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接近5000万标准箱,比2002年递增32%,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据预测,到2010年,世界货物海运量将达70亿吨,其中,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近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约1.1亿标准箱。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在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重要而急迫的问题。

但纵观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众所周知,物流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个纯粹操作和服务性的行业,它自始至终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网的概念。因为网络经济的出现,现代物流才有了巨大的利润源。说白了,现代物流的成功就取决你网络的建设,即你的物流系统的建设。这个系统是包括“点”(收发货站)、“线”(运输)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就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说,离这个要求还很远,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全国性的物流网络,而像一些具有国际能力的运输企业,一般只从事国际间的干线运输业务,没有在国外的配送终端体系,形不成完整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市场是竞争的舞台,又是竞争的裁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物流国际化的实质其实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大胆探索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在这种多国合作中,需要我们新建和重建的有很多,而物流的数字化(物流信息网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其中关键的一个新建“点”。只有做好的这个点,为物流过程提供供应链的可视性,提供全球通用性的系统,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物流中做出成绩。

在中国物流的国际化进程中,必须紧密地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互惠互利。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把握中国开放的契机,通过多种多样的国际间的交流,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注:

数字物流是指:可以为物流过程中各方将物流过程自动化,并提供一个集成的、端到端的业务实现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机制。通过数字物流而自动化的物流过程提供了供应链的可视性,并成为企业中现有电子商务或工作流体系的一部分。

第8篇

关键词:大型赛事;物流系统;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6 文献标识码:A

没有成功的物流,就没有成功的赛事。随着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的频繁举办,赛事受到举国举世瞩目的同时,所需的物资、设备的规模也是巨大的。这无疑将为我国的物流业带来商机,也提出了考验。如何做大型好赛事物流工作,把赛事办好,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型赛事物流的概念

是指为了举办大赛所消耗的物品(包括商品和废弃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大赛的实际需求,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并根据需要提供延伸服务。如通关服务、分检服务、保险服务等。对于大赛的主办者和城市来说,将每个人、每一件东西都在需要的时间、地点汇集起来,并不是一件小事,而高效率、低成本地汇集每一件物品的过程,就是物流的过程。

二、大型赛事物流的内容分类

大赛物流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时间范围、地域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从时间上分,奥运物流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

(2)从地域上分,大赛物流可以划分为赛区物流、主办地区物流、主办国家物流和国际物流。赛区物流主要是指大赛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的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需要提供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物流主要是指由主办城市的赛区物流、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主办国家物流主要是指由大赛各赛区内的物流活动、各赛区之间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总称。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参与大赛的各类人员从国外进口物流以及赛后回程的物流活动总称。协调好赛区物流、主办地区物流、主办国家物流和国际物流的各环节之间的链接,才能保证物流活动高效、便捷、安全、有序地运作。

(3)从供应链的角度分,分为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大型赛事物流包含着物品从上游制造商流向下游消费者的过程,但它比一般物流活动更注重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为了资源回收或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及低成本的条件下,对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绿色的赛事筹备理念已被各国共同倡导。赛事比赛、会展等结束后的器拆卸回收,赛场、运动员村的废品、垃圾处理等,对逆向物流将提出很高的要求。

(4)从赛事上可划分为赛事物流,非赛事物流和国际物流。赛事物流是大赛产生的,与大赛赛相关联的物流活动。非赛事物流是与大赛无直接相关的物流活动、各赛区之间的物流活动等。国际物流则指参与大赛的各类人员物资的流动。

三、大型赛事物流的特点

1.物流量庞大

据推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物流成本大约是417亿。根据往届奥运会的经验,与北京奥运会直接相关的零售餐饮的商品物流需求量在5亿左右,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废弃物处理费用为12.2亿左右,因此,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物流总需求量在432亿元左右。

2.物流内容不确定性

大赛物流不仅量大,不确定性也强。据研究,一般奥运会举行期间,40%的仓库用来储存比赛器材,60%的仓库用来储存未知的物品。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物流管理者必须不断调整仓库物品的摆放以适应新的存储需求。由以上预测的数据,可见奥运物流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它还有突发性、不确定性。这要求为奥运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或者参与奥运服务的物流公司必须高效、安全、即时、可靠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才能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3.物流的集中性

大赛期间,围绕赛事重点设施、赛事的开闭幕式和热点、重点比赛的物流运转强度极大。大赛举办期间,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场所呈集中分布。

4.物流的安全性

赛事举办期间,所需的大部分运动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的安全至关重要,很多设备一旦损坏很难快速找到替代品。由于赛事的特殊性,大赛物流需求的客体――赛事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以及来自恐怖活动的威胁,大赛物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

5.奥运物流的阶段性

奥运期间,奥运物流系统呈现建立、再供给和回收三个阶段。

建立阶段,物流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场馆物流经理控制订单处理,向大赛的主仓库提交设施器材的订单,设置运输计划表;再供给阶段发生在大赛比赛期间,物流活动主要是再次运进一些消费品,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小;回收阶段发生在大赛之后,是三个阶段中最繁忙的一个阶段,回收阶段需要把所有从赛事主仓库运来的设施器材运回。

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系统无论在规划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国际物流经验不足,物流系统分散,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其次,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路交通圈枢纽和铁路圈枢纽布局不合理,缺少的大型交通枢纽,物流效率被大打折扣。

五、关于大型赛事物流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

1.科学的物流管理模式是赛事物流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2.成立强有力的物流组织是赛事物流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

3.制定细致入微的配送计划

4.建立高水准的物流信息系统

5.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6.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提高绿色物流质量

7.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8.大赛物流系统的整体水平应与国际接轨

9.严密的安全措施保证物流的顺畅

六、结语

大型赛事的物流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大赛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是赛事成功举办的保证,而中国目前尚物流方面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提前对大型赛事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目前应该切实认识到对大赛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的重要性,抓紧进行有关工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从国际贸易到国际货代

与国际货代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概是从国际物流这门课里的概念解释开始吧,国际物流里面最为重要的概念是“供应链”,即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于是从而引出其中起重要“穿针引线”功能的货代。这也是我来uml之前唯一对货代的认识。

经过近两周的认知实践,我对货代更添了许多的了解。宏观上,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领域,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运的基本特点是受委托人委托或授权,代办各种国际贸易、运输所需要服务的业务,并收取一定报酬,或作为独立的经营人完成并组织货物运输、保管等业务。微观上,我接触到外贸单证、进出口报关、报检、核销单、退税和许可证等等单证的实际运用,学会了许多货代基本概念和知识(nvocc,船东缩写…)也初步掌握了uml的op操作流程。

从国际贸易本专业理论到实际的货代企业运作,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理论很重要,国际贸易本专业是一个很宽广的知识大平台,虽然课本里概念理论繁琐,甚至??拢??鞘导噬现匾?氖撬?峁?颐峭ㄊ叮?嘉?绞胶湍芰Γ?谡獾慊?∩希?哟ビ牍?拭骋紫喙氐墓?驶醮?保?颐茄У貌⒉怀粤Γ??侵焕沽斯?拭骋椎囊惶醴种О樟恕5诙??导?膊豢尚∈樱?嘌倒?讨校?颐亲苣芊⑾中矶喙嬖蚱涫祷剐枰?浜鲜导剩?矶喙娣镀涫祷够嵊刑乩??庑┒夹枰?颐窃谑导?蟹⑾治侍獠⒉谷辈孤??拍苄纬删?椤

二、从校园到职场

刚出校园,或多或少我们身上带着学生的书生气,初涉职场,虽然时间短暂,但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无疑,都是新鲜的。

开始的一周,我在客服部见习,坐的位置可以通览操作部的全貌,那50多平方米大小的操作办公室十几部电话不时的响起,以及op娴熟的回应,一天下来反反复复让我们厌烦起来,这样重复的生活并不是想象那般。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这样的重复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而正是职业人专业的体现,虽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在努力工作中却体现服务的不同,在重复中提高体现自身价值的不同,即使会有枯燥,也都被忙碌的脚步掩埋,只有对行业的艰苦性和挑战性有所准备,才能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所认同。

除此之外,接触了职业操守,职业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许许多多的细节仍需日后学习。

三、职业规划

职场人发展之路,其实就是在一个由自身擅长、追求的目标和自身兴趣构成的三角形中,去寻找能够保持平衡的中心位置。我对职业规划的理解是平时的全力以赴加上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挑战的累积。

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在大二分小专业时,我选择了国际贸易,目标就是在三十五岁前当上外贸经理,这一职业需要主要的三种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帮助我有意识加强了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职业规划让我努力很有方向。

与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交流后,我体会到做职业规划是必须的,但是不需要把它设计得太清晰了,现实条件限制和变化太多了,竞争太是激烈了,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着眼于当下给自己设计的一个台阶,一个可以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EA;物流园区;绩效分析;分析模型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42-02

一、引言

随着物流园区在我国越来越热,各地政府纷纷圈地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虽然物流业在这些年有了快速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些物流园区在短时期内就发挥出了产业集群的巨大效应,为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带来的收益远胜于集群以前,且大大提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效率。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所带来的收益却没有同步提高,呈现出投资成本庞大、投资数量多、投资收益却相对很少的局面。

本文研究的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理论意义:现今国内外学者对物流园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选址规划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却很少对物流园区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DEA来分析的是更少。实际意义:近几年来,物流园区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问题一直很突出,本文主要将对物流园区的绩效进行分析,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DEA模型建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RLOPMENT ANLYSIS)与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DEA能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优势。它根据决策单元(DMU)的一组输入输出数据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

(一)基本概念

(1)决策单元。

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即被评价单位或部门。一个经济系统或一个生产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单元在一定可能范围内,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要输并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的活动。

(2)DEA有效性

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是指在分析结果中该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为1,如果其效率评价指数小于1,即为DEA无效。DEA有效可以分为规模有效,纯技术有效和总体有效三类。

(二)DEA基本模型

DEA最基本的模型是CCR模型和BCC模型。DEA的基本思想就是:寻求至少在保持决策单元输出不变的情况下,求其最小的输入量,并与原有的输入量相比较,如果绩效值小于1,即输入量可以更小,那么原来的DMU就是非有效的。由此,DEA有效性是某种意义上的相对有效性,是相对一组实际观测值而言的。

CCR模型是第一个关于DEA的模型,它被用来评价部门“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的模型。

(三) DEA有效性的经济含义

DEA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不仅仅在于其具有不需要任何权重假设和不必实现确定输入输出间的函数关系,还在于它能获得评价结果的同时也得到相对无效决策单元的改进方向和改进的量。

DEA的有效性的经济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DEA有效性:当 =1时,称该DMU为DEA有效――在原投入X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达到最优。在

(2)规模有效性:令 ,称K为DMU的规模效益值,当K=1时,该DMU规模效益不变,即边际产出等于边际投入时的规模;K1时,规模效益递减,即增加投入可能使产出增加,但增加幅度会小于投入的增加幅度。

(3)DEA改进:对于DEA无效的决策单元可以通过“投影定理”适当改进使其转变为DEA有效,改进公式为X=x* 。

三、仿真研究

(一)数据搜集

本文主要将采用CCR模型和BCC模型来对物流园区进行绩效分析,主要分析纯技术绩效,总的绩效,规模绩效以及改进值,将主要使用MATLAB进行分析。

本文的数据主要在年鉴,各个政府的规划报告以及网上的公开资料中寻找。寻找指标主要是各个物流园区的监管仓库面积,投资大小作为输入变量,将集装箱年处理量作为输出。

(二)数据分析

将数据导入MATLAB中分析可得CCR模型、BCC模型和规模绩效值(规模绩效值的计算方法为S=θ/σ)的分析结果见表3-1。

表3-1 各个物流园区的原始数据、CCR、BCC和规模绩效值

从表3-1可知:在各个方面绩效值都达到1的有杭州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富阳口岸国际物流园区,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园区三个物流园区。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重庆铁路物流园区,重庆永川港区物流园区,重庆东港综合物流园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和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萧山陆路口岸国际物流园区,绍兴市国际物流园区和嘉兴市国际物流园区,湖州鑫达国际物流园区,余姚东方国际物流园区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四、结论

重庆地区的物流园区的物流园区普遍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应该适当的减小投入,而浙江地区的物流园区基本处于完美的规模效益不变阶段和规模效益递增阶段,规模效益处于递增阶段的物流园区应该适当增加投入,将获得更加好的产出。具体的投入增减规模应该与上表相一致。另外,重庆地区的物流园区投资规模普遍过大,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需要当地政府在此方面完善规划。物流园区的发展跟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东西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需要调节改善。

参考文献:

[1]刘一波,陈灵明。基于DEA模型的区域物流效率评价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2014年第8期

第11篇

【关键词】水产品物流;物流概念;物流模式

一、水产品物流概念综述

(1)价值导向型。陈蓝荪(2006)提出水产品物流由一系列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价值组成,将水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和服务实现有机结合。该观点强调了水产品物流的价值,但是它可以被引用到其他行业物流中,并没有表述水产品物流的个性。(2)顾客导向型。此观点强调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赵勤(2005)曾对我国水产品物流进行简要分析,他认为水产品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水产品物质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该观点表明了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应用的学者也比较多,朱伟伟、陈蓝荪也提到水产品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出发点的经营企业。(3)外延型。此观点是相对于内涵而言的,它重点在于对水产品物流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进行具体阐述。如张、黄永忠(2008)将水产品物流向上扩展到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水产品客户支持、水产品配送、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等。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他们尽管没有对水产品物流概念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对它的基本特征还是有共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者肯定了物流功能要素在水产品物流中的普遍存在性。陈蓝荪认为水产品物流基于价值基础上,实现运输、储存等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赵勤也指出水产品物流是从供应链到消费源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的活动过程。第二,学者开始深入探究水产品物流。它主要包括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赵勤却认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才是关键。张、黄永忠对其概念进行延伸,他们认为水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水产品采购与订单处理、水产品物流咨询、水产品配送都是水产品物流功能要素的组成部分。笔者发现学者们关于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大多是基于物流的功能要素来解释,这种观点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扩大了水产品物流概念的应用范围,缺少了鲜明特征。张、黄永忠的观点主要阐述水产品物流的范围,缺少实质性内容,不够完善。相比之下赵勤从顾客需求出发,对水产品物流进行理论上概括被较多学者所接受,他综合物流与水产行业特点进行阐述,之后逐渐将该观点进行总结并拓展,最终形成初期理论体系。所以在研究水产品物流时,需要把握从物流到专业化物流的发展过程。

二、水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1)自营型物流模式。这种形式为“渔户(水产品企业)+消费者”,是最初级的水产品物流模式。宿长海、宋晓露(2010)研究大连农产品物流(粮食物流、水果物流、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优化问题时提到农户(企业)自己完成生产、自行完成物流活动,不需要第三方达成协议的物流模式是大连市场的主要物流模式。陈蓝荪也指出目前水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直销配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产品的流通。(2)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它指水产品的供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的模式,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朱伟伟、陈蓝荪在研究我国水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时提出我国的一些单一物流功能的“类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李云帆(2007)认为水产品物流的发展应建立第三方专业性水产品物流的模式,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水平。(3)战略联盟的模式。它是由两家以上的水产品物流商家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所采取的联合物流行动。张、黄永忠提出的战略联盟形式为打造一个规模化的水产品物流中心。综上所述,自营物流模式只是在一些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被广泛推行,而且成本较高。第三方物流和战略联盟已经在我国初步发展,学者也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它们能不能适用于地方性水产品发展的需要,还有待于实证的检验。

本文梳理了水产品物流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发现水产品物流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目前对水产品物流的概念基本上有了共同见解,但是学界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存在着价值导向型、顾客导向型、外延型三种观点。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物流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

参 考 文 献

[1]陈蓝荪.水产品物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3~16

[2]赵勤.浅议我国水产品物流的发展[J].物流研究.2005(124):7~10

[3]张,黄永忠.北部湾水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水产.2008(5):29~30

第12篇

关键词:模块化;国际物流网络;生产网络;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2―0015―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经济国际化时代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及其推动的产品内分工的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导力量。产品内分工、信息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应用又催生了模块化技术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生产过程的国际分散化和生产组织一体化相共存的发展格局,此时,模块化生产才真正成为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跨国公司所组织的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内,企业组织呈现柔性化趋势,其定制化生产方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之间的往来也由原来松散的、短期的、随机的、一次性的交易变成紧密的、长期的、较多稳定性的频繁交易。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其庞大的全球分工体系,在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层次上的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母国的体系外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分工合作网络,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将全球生产与贸易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使建立区域性政治经济联盟和政治经济共同体成为可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带领世界走向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而近年来服务型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几乎所有的服务产业中都可以看到国际化的动力和倾向,尤其是在物流、金融、通讯、商务咨询等生产服务业中的倾向更为突出。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希望通过对国际物流业产业结构特征和竞争新动态的深入分析并在阐释其实施模块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得出通过模块化分解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的可操作性路径,并试图将模块化生产框架扩展到其它生产活动领域,进一步通过生产服务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机制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不仅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及其他生产服务业的模块化发展与服务网络的形成并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提供理论指导,也会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60年代初,模块化只是被看成通用化和标准化的零部件来研究,90年代后模块化才被看成是包括分离与组合的系统性概念被首次提出,慢慢进入到设计、生产、消费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开始对产业结构的变革产生着革命性的意义。模块化是一个不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还可以使集中的决策变得更分散的追求创新效率与交易费用节约的子系统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包括系统分解和系统集成的过程。虽然现在模块化被认为是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依附于总部的科层单位,而是在不违反界面联系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创新的相当于一个个内部市场的高度自律性的分部,是能对顾客多样化需求做出灵活快速反应并可随市场竞争的变化动态演进的柔性组织。目前理论界逐步形成了从设计模块化到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产业模块化的较为完整的模块化理论体系,但国内外模块化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模块化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都是把制造业中的模块化理论直接运用于服务业,广度和深度都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模块化实践。有学者认为服务业模块化是服务需求拉动、成本压力的推动和技术催化三力作用下的结果,也有学者从价值链、企业边界和顾客接触三个维度分析了服务业及其组织模块化的必要性和动因。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模块化要求企业组织的模块化,服务模块化组织是由遵循严格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沟通性和协调性较强、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自营或共享的方式实现的各个基本模块之间紧密结合形成的,是把科层组织权威机制的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糅合于一身,既防止市场失灵,又可克服一体化组织的失效,从而能够达到交易效率最大化特性的中间性组织。近来,又有学者通过对服务流程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的发展演化路径论述了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不断向高级演化的创新动力,也有提出借鉴国外服务业聚集的做法,通过建立生产业模块化、现代服务业积聚模块化和外资拉动模块化三种各具特色的服务业模块化组织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和品位,还有的系统分析了适合于服务业模块化组织的界面管理机制、信任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三种协调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总之,对服务模块化的研究由最初的服务业领域逐渐拓展到生产性或服务性的服务模块化组织中,未来将会有更多从利润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人手对微观企业和宏观产业服务模块化进行分析。然而,现在服务模块化的研究多集中于模块化技术在服务业与服务组织中的运用,不是对某个特定的具体行业就是对整个服务业的模块化可行性进行探讨,却很少有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全球生产网络起粘结作用的生产业主体一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服务流程模块化以及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而从经济学视角下对服务流程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构建以及对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及其影响的探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试图填补这个空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不单对国际物流业的模块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更把它扩展到其他生产服务业以及经过数字处理的一般服务业领域,更为其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实现全球模块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操作性路径指导,这就为解释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模块化互动发展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单有制造型跨国公司还有生产服务型跨国公司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第二,研究思路的创新:并不单纯就模块化论模块化,而是在对国际物流业是如何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再到连接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并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具体过程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在互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流程模块化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或如何通过从服务业流程模块化到模块化全球布局更好地整合散落于全球各地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从而把生产服务流程模块化与制造型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其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内在规律,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后面的章节如下安排:第二部分对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可行性与必然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通过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再到连接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部分对国际物流网络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进行了探析;第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可行性及必然性分析

(一)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

现代物流按空间来分包括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网络系统是把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见图1),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一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从而为其客户带来更多新的价值增值的系统,是为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实现,促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物资流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是通过产品流动网络系统和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支撑国际物流各要素子系统有效运行的网络系统,其中,产品流动网络系统是国际物流的载体,它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由国际贸易口岸、保税区、保税仓库、国内外中转仓库等多个收发货的节点承载的商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检验、包装、流通加工以及前后的整理、再包装等各要素子系统组成的心,通过实现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来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基本需求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有机整体。而对国际物流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数据频繁等特点,不仅对物流国际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实现国际物流目标的关键。

跨国物流企业依靠国际物流网络系统提供跨境的物流服务,一般而言从供货方到收货方的业务流程共包括如下图2所示的8个步骤,全程每个步骤都掌控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监控中。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可行性及必然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全球范围内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交易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国际物流活动日益频繁,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国际物流从单一形式向模块网络系统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好多跨国物流企业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物流联系,纷纷在全球建立物流节点,使得国际物流与城市物流、区域物流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可见,国际物流活动是物流企业伴随着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的服务过程。日趋宽松的全球市场为跨国物流企业的全球扩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国际物流业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快其全球扩张的步伐,慢慢地国际物流业客户遍布世界各行业、各角落,每天处理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庞大而繁杂。国际物流网络规模决定着市场规模和竞争实力,并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而要建立起国际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技术含量以及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通达全球的巨大网络系统,对人才、资金与时间等投入都有极高的要求,这已经形成了一道自然垄断的门槛把大多企业拒之门外,随着全球网络的纵深发展,会出现强者更强赢者通吃的寡头垄断局面,这样,一个全球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极容易引致其它竞争对手的跟随和效仿,以维持各自的全球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所以,大部分跨国物流企业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通过开展空运与海运、地面运输、合同物流及国际邮递服务等相关多元化业务的混业经营来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更好地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种愈来愈强的混业经营趋势,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必须通过更多的跨国并购来快速吸纳并整合更多具有国际竞争性的物流资源,因此,对其资源整合能力和混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通过流程模块化不仅使物流服务可以像制造业一样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优势,更可降低因为服务的无形性为顾客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模块化的服务在制造品和服务之间会起到桥梁作用,使得制造与服务之间界限更为模糊,也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把服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模块化才可以为跨国物流企业应对外部动态变化的复杂竞争环境和内部复杂庞大的全球混业经营系统提供高效的方法、手段和路径。

模块化生产以整个生产系统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它打破了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织层级和垂直边界,强调组织的渗透性和灵活性,这与物流的系统思想、整合管理的资源观吻合。加上国际物流业不仅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满足服务业流程各功能部门要实现模块化生产的条件,使得国际物流服务可以较容易地被界定、分析和分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物流将本来相对连续但独立的流程: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分解成不同的业务节点模块,然后通过全球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了全球网络节点的紧密配合,从而不但使复杂的物流系统工程问题变得简单,更可通过各模块背对背的创新提高全球物流网络的创新速度和水平、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急剧攀高的迅速、准确、安全、便捷以及个性化的市场要求。所以,为了应对日趋全球化和激烈化的竞争实施服务流程模块化成为跨国物流企业可行的必然选择。

三、服务流程模块化视角下的国际物流网络形成过程

(一)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

依据显性和隐性的设计规则,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分解为功能相对独立但能并行地研发和操作的不同层级模块。其中模块内部是相对紧密衔接的紧耦合,而分解后的各模块之问能够通过明确的结构、界面和标准串联成一个有机服务流程的松耦合。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分解为三大功能模块:主要模块、信息支柱模块和辅助与增值服务模块。其中各个子模块又可以根据功能和结构的不同逐级向下分解,具体分解路径如下(见图3)。

1.主要模块。根据功能、结构和技术不同,我们将主要模块分为采购、仓储、运输和国际转运中心模块。采购模块不仅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要在低成本、少消耗、高可靠性的限制条件下来组织采购活动;仓储模块;国际商品从供应地送往接收地是一个集、散的过程,商品在各中转仓库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有时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运输模块是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货物从供货方到接收方的重要手段,包括从供货方到接收方的全线运输过程。国际货物运输不单运输路线长还涉及多方而且时间性强、风险性大,由于具有国内外两段性联合运输、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是物流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国际转运中心:根据转运中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模块化全球转运中心和一般的地区转运中心。其中,地区转运中心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洲际转运中心和国别转运中心。

2.支柱模块。在国际物流服务流程中,涉及到的各主要模块都要与跨国物流企业的全球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打交道,此平台拥有跨国物流企业内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故成为整个物流网络中的支柱模块。可以将该模块进一步分解为如下模块:客户管理模块(或客户服务模块),主要依托将供货方名称、偏好、决策人、发货频率、发货目的地等详细的数据都包罗在内的客户数据库,通过提供各种专业化客户服务,对客户异议作出处理,也便于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营销措施,努力维系住老客户并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销售管理模块:可以分解为包括监管和考核的销售过程模块和主要对销售人员的销售主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的销售结果模块;操作系统信息模块:是专门进行货物状态录入、处理和储存并为之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的模块,根据操作内容不同,可以将之分解为发货信息模块、中转信息模块、到达信息模块和派送信息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是专门在网上交易平台上进行财务信息处理的模块,可以分解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发票管理和信用控制等模块。

3.辅助与增值服务模块。辅助模块是连接仓储和运输或实现仓储到运输互换的必要手段,包括伴随整个服务流程始终必不可少的搬运、装卸、包装等子模块。增值服务模块是专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模块平台,根据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之分解为特殊取货服务模块、网上货物工具模块、信息服务模块、海关清关模块、危险品运输模块、保险模块、包装模块以及流通加工等子模块,按照需求各子模块也可以继续向下分解。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链接与整合

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的重点在于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但模块化分解仅仅是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物流服务的功能特性,必须将分解后的各个模块及子模块通过全球统一的结构、界面和操作流程规范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服务流程,既便于通过不同洲际、不同国家的海关监管规定和运输规定,更能保证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和安全的全球统一的货物处理和递送的标准化服务。所以,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的重点应该放在模块化整合上。在国际物流服务模块化生产体系中,各模块主体都要按照支柱模块全球统一设计的平台调度行事,故按照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设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当仁不让地成为国际物流服务流程模块化整合中制定规则的舵手,而其它模块按物流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周围执行平台舵手的指令,这样就完成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模块化的整合(见图4)。

虽然平台模块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是舵手与模块之间或者每个模块之间可以不断交换变化的系统信息,整个系统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还可以因为某些模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某一国家为了规范监管,出台相关新规要求每一个在此国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那相比其它企业,实施了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跨国物流企业只需依据所在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对本国境内的取货、中转、派送和增值服务子模块的相应的操作细节进行动态微调,就可以最小变动成本实现对这一新规的快速响应和严格执行。另外,科学合理的国际物流模块化服务流程系统还具有可以根据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较容易地分离和替代、扩展和排除、归纳和移植、增加或减少某个模块或某个模块中的某个机构或员工却不会影响到整个国际物流服务流程系统的模块化运作,从而使整个服务流程模块化系统保持着更容易实现动态演进的柔性和扩展性,以应对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在客户管理模块下通过针对特定客户群量身定制的某个服务模块创新或能动的增加新的子模块,既可以更好地满足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特殊需求,又可提高整个企业的服务模块化创新能力,从而通过扩大服务流程的供给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客户群和业务量。如果此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成为客户管理模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整个物流企业就可在全球进行类似模块的建设和推广。这样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就可因这个子模块的改变而主动作出调整,不但可以调动起各模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服务模块化的并行创新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动态变化的全球竞争环境。

跨国物流企业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设计和生产使得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不断降低,使企业边界逐渐模糊直至消失,这样跨国物流企业可调配的资源不但冲破企业自身边界更冲破国别界限,可以把服务流程的所有模块像有形产品一样布局于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区域生产,从而使发达国家跨国物流企业服务流程冲破国别桎梏向全球发展,也推动着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企业依靠某一流程模块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全球服务生产。例如,美国对接印度、加拿大,日本对接中国、马来西亚,西欧对接爱尔兰和捷克等。这就导致跨国物流企业组织集中决策机制分散化,组织垂直一体化结构向模块化网络组织转变,从而实现了由服务流程模块化到全球组织模块化的转变。反过来,全球组织模块化的发展也为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服务流程模块化并顺利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入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是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等以价值链为纽带通过分并与有机结合形成的生产网络被生产服务业的有效粘合形成的全球性经济分工网络,是生产服务业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的全球生产过程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生产业网络经历了一体化到分离与分立后,又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通过网间互联与网络融合嵌套成一体。那作为生产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块化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如何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套并紧密融为一起的呢?

(一)模块化生产为国际物流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提供便利

随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加深、生产过程的国际化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归核化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内部开始了垂直反整合与更大范围的模块化解构,不但各生产环节分离,更是把生产服务业也分离出去。随着产出的扩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出来,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模块及连结各模块的生产链。随着生产过程的演变及其日益增加的复杂性使得垂直专业化和新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可能。这样,原来同属一体化生产方式下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通过模块化发展便开始形成独立的行业或产业,每个生产模块和服务链分别由独立企业来完成,随着模块化的不断发展,各生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都形成各自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但生产模块与服务链仍然相互依存,这种分割并没有切断网间的互联。作为生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物流先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模块化做强做专形成物流网络并最终嵌入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服务于整个生产过程,使跨国公司由原来垂直一体化生产到由精专细的物流等生产服务链有效连结的模块化分散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综观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从研发设计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所有生产环节与物流服务既相互区隔,又有重叠之处,互联互通的接口就是模块化的标准界面。所以,从本质上看,国际物流与跨国公司生产过程并没有脱离反而关系愈加紧密。网络经济背景下模块化的发展为生产网络与流通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了兼容性的即插即用的技术和市场标准界面,为它们随时接入对方流程提供便利,使他们可以借助长期的超契约关系把两个网络紧密地融为一体。所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模块化生产引致的各工序环节的分离为日后更好地通过网络化链接和融合奠定了基础,模块化的发展为生产服务业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见图5)。

(二)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套

从网间互联与网络融合的角度看,国际物流网络通过模块网络化链接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整合起来,共同构成全球生产网络的主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网络内各个生产工序模块的互赖性增强,国际物流通过提供空间和交易上的联系不仅仅把生产网络内部各模块和相互重叠的生产链都联在一起,更将生产网络和流通网络捆绑在一起,整合协调着全球化的模块生产过程,可见,国际物流网络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网络、物流网络便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联在一起形成空间上高度复杂的动态演进的全球网。

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由科斯的内部一体化生产到企业内部的分散化生产再到现在靠服务链连接的模块化生产,国际物流的生产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借助信息通讯技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背景下,商品除了在国内市场流动以外,还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商品的国际流动和售卖,只有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才能顺利实现国际货物的时空压缩,保证流通领域中全球商品供求的及时对接。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发展与完善不但促进了全球生产外包的国际化,也促进了国际物流外包的国际化。实际上,正是通过国际物流模块化服务外包的有效连接才使得模块化的生产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顺利实现。因此,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离不开国际物流网络模块化发展的支撑,物流网络的模块化发展不仅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粘合剂,也使某一物流模块可随时通过标准界面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任一生产模块实现顺利对接,从而把服务业与制造业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互动发展。

五、对中国的启示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对中国的启示

1.微观的企业成长。全球生产网络是当前网络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它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形成的生产网络、商品销售网络及围绕其形成的生产服务业网络共同构成的全球经济分工网络。本文分析了服务流程模块化在国际物流业中的适用性,并对国际物流模块化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进行了探讨,不单对服务企业通过模块化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有所裨益,而且对制造业企业利用模块化服务投入提升竞争力有所启示。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存在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之外无形的手――模块化标准的存在,不仅限定了各个模块网络组织的边界及其相互关系,也提供了网络成员之间价值分割的框架,决定着网络中的价值流向。而这个标准一般掌控在跨国公司手中,谁拥有标准谁就具有了网络的控制权和分配权。所以,在服务经济和服务科学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发展还比较滞后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只有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不断自主创新,争夺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界面标准的技术控制权和规则发言权,并通过服务模块化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不断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为自身也为利用服务投入的制造型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服务流程模块化发展对于已经具有规模的中国跨国生产服务企业而言,也便于使其积极走出去将全球各地的战略性资源整合进本企业的全球模块化网络中,不但扩大资源使用范围,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使其全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相信随着模块化生产及模块化组织在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生产服务型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

2.中观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生产服务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要达到产业升级并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与价值链的高端,就要大力发展物流等生产服务业。本文通过对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国际物流网络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可行性及具体可能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模块化生产本来就是生产网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通过模块化的标准界面才能融入生产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生产服务业,既可通过行业内统一的模块界面标准对外直接投资或离岸生产将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组织模块纳入到全球组织框架内,也可借助全球统一的模块界面标准通过服务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服务流程的全球模块化和全球组织模块化。当今产业已进入模块化设计、生产、消费的大发展时期,不管是生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首先都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实现模块化生产,然后才可能分别通过各自的优势模块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并实现各模块的规模经济。在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下,现代产业组织研究的视线已经转向服务业,模块化作为解决复杂产品和系统的有效方法,在服务产业中也逐渐开始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可以预见,服务模块化思想和方法,必将在更多的产业领域对企业生产服务及组织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结构,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会通过混业经营、服务离岸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并通过不断外包或联盟由组织内模块化过程外化成为全球服务网络模块化,这样就使整个行业的全球组织模块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并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进,便于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并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宏观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作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只有通过不断营造有利其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但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也要加快服务业走出去的步伐,使其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对于技术、资金缺乏和管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发展更大范围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无疑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历练国际人才的重要手段。但发达国家只会筛选其需要的那些拥有低廉劳动力或庞大客户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并将之外化成为其全球模块供应商或通过跨国并购内化进自己的生产网络中,其目标是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强化自身的全球竞争优势,不但不会主动助推发展中国家的成长,更有伺机把其完全吞没的野心。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强大自己的竞争力才有可能与之抗衡。在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生产网络过程中,不断获得干中学效应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不断强化其在生产网络中的话语权和对标准的控制权,才可能慢慢由处于被支配地位向发达国家深深依赖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全球模块供应商转变。或许,这才是被发达国家完全支配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积累全球竞争优势并上升到核心地位的重要途径。

总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日益呈现出生产过程的国际分散化和生产组织一体化相共存的发展格局。因此,在跨国公司所组织的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内,企业组织呈现柔性化趋势,其定制化生产方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之间的往来也由原来松散的、短期的、随机的、一次性的交易变成紧密的、长期的、较多稳定性的频繁交易。全球生产网络以其庞大的全球分工体系,在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层次上的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母国的体系外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分工合作网络,最后又经过庞大的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等生产服务业体系,将全球生产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领世界走向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只有利用好这个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不断模块化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才能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不断强化其国际竞争力并顺利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