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时间:2023-06-01 08:5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经济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经济学

第1篇

但是,经过事后验证,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以大样本公开数据为对象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金融经济学公司财务领域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和原理远远不够。西方金融经济学学术界逐渐采用临床诊断方法(ClinicalResearch)。

临床诊断方法的特点

临床诊断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规范与传统大样本计量实证研究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其特点如下:

首先,在研究作用和目的上,传统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往往以检验金融经济学理论为主;而临床诊断研究可以验证理论假说,但更主要的是弥补大样本实证研究的不足,从实际参与者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信息,提供对企业和个体行为环境的丰富理解,为理论和大样本统计检验提出新的思想、问题和研究线索。

其次,在研究对象数量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对象为大样本;而临床诊断研究则根据研究目的设置样本,从一两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对象关注一个或少数案例。字串6

第三,在数据收集方式上,传统实证研究通常被动地依靠公开标准化的数据;而临床诊断研究的数据收集更为主动,需要获得与样本或事件相关的非公开信息,包括公司内部文件、管理报告、会议记录等,还要访谈事件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

第四,在样本分析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研究注重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数学处理,难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而临床诊断研究不仅进行数据分析,还包括对样本事件的背景、发展演变过程调查访问等,深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第五,临床诊断应用时可以同时采用事件分析和长期业绩法,以考察样本企业事件的短期市场反映和长期实际运行结果。

临床诊断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统计学角度的样本有偏问题;另一方面,不宜选择太早的样本事件,避免企业内部调查和访谈时当事人难以回忆事件背景细节,使临床诊断的内部调查信息内容和价值打折扣。

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带动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入、消化吸收和繁荣一样,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对金融经济学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大样本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开始活跃,实证研究的学术规范正在形成。到目前为止,产生了一批以国内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成果。字串8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法制规范不完善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包括: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大样本计量检验研究依据的公开信息非常有限;3.股票市场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比较普遍,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脱节严重,股票价格变化不能反映企业价值;4.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发展环境变化快。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客观上制约了传统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加上一些误用,使人们产生实证研究有迎合大样本计量检验方法、流于形式的感觉。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符合西方金融经济学理论预测的公司财务行为和现象不断出现。同时,随着我国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等加强规范,各种事件不断暴露,提供了充分的过程信息。这些现象或者由于公开数据和样本数量的限制,难以采用传统的大样本计量检验方法,或者采用大样本计量方法难以获得有价值的成果。而临床诊断方法正好有用武之地,可以对这些特性相似的小样本或者个案进行剖析,深入揭示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2篇

但是,经过事后验证,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以大样本公开数据为对象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金融经济学公司财务领域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和原理远远不够。西方金融经济学学术界逐渐采用临床诊断方法(ClinicalResearch)。

临床诊断方法的特点字串1

临床诊断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规范与传统大样本计量实证研究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其特点如下:

首先,在研究作用和目的上,传统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往往以检验金融经济学理论为主;而临床诊断研究可以验证理论假说,但更主要的是弥补大样本实证研究的不足,从实际参与者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信息,提供对企业和个体行为环境的丰富理解,为理论和大样本统计检验提出新的思想、问题和研究线索。

其次,在研究对象数量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对象为大样本;而临床诊断研究则根据研究目的设置样本,从一两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对象关注一个或少数案例。

第三,在数据收集方式上,传统实证研究通常被动地依靠公开标准化的数据;而临床诊断研究的数据收集更为主动,需要获得与样本或事件相关的非公开信息,包括公司内部文件、管理报告、会议记录等,还要访谈事件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

第四,在样本分析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研究注重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数学处理,难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而临床诊断研究不仅进行数据分析,还包括对样本事件的背景、发展演变过程调查访问等,深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第五,临床诊断应用时可以同时采用事件分析和长期业绩法,以考察样本企业事件的短期市场反映和长期实际运行结果。

临床诊断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统计学角度的样本有偏问题;另一方面,不宜选择太早的样本事件,避免企业内部调查和访谈时当事人难以回忆事件背景细节,使临床诊断的内部调查信息内容和价值打折扣。

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带动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入、消化吸收和繁荣一样,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对金融经济学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大样本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开始活跃,实证研究的学术规范正在形成。到目前为止,产生了一批以国内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成果。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法制规范不完善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包括: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大样本计量检验研究依据的公开信息非常有限;3.股票市场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比较普遍,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脱节严重,股票价格变化不能反映企业价值;4.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发展环境变化快。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客观上制约了传统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加上一些误用,使人们产生实证研究有迎合大样本计量检验方法、流于形式的感觉。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成因 经济学

一、前言

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属于普遍现象,而且非正规金融是这些地区企业创办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就非正规金融处于正规金融外而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一个更为综合的视角,对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原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的原因

(一)金融抑制

发展中国家为了以投资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通常把银行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以下的水平。并且把这些廉价的资金配置到政府优先扶植的部门,从而使得支持中小企业或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的资金变得相对稀缺。以上观点类似于 McKinnon提出的金融抑制假说。但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来看,金融抑制现象还有我国所特有的形式。为了实现渐进的经济转轨,为了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资源被国家控制并配给国有经济。同时其他经济部门(如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受到了来自正规金融系统的压制,因此它们只能依靠正规金融系统以外的融资渠道。非正规金融也由此应需而生。

(二)信息不对称

Akerlof在其工作中,将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信贷市场。对比于正规金融系统的对借款人的经济和金融信息不仅缺乏,而且获得的成本高昂;而通过资金供求双方的人缘、地缘关系或其他商业关系发展起来的非正规金融却拥有相对的信息优势。这种现象即便是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也是存在的,因此也有学者通过实地研究发现在那些发达的经济体中大多数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依然很少依靠正规金融体系。林毅夫、孙希芳(2005)的工作表明一些当地的高利贷者通过对贷款者信息的充分了解,能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可以依靠这种信息上的优势索要较高的利率。

(三)信贷配给

由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得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现象。即使银行已经达到了预期收益最大化,亦即其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使预期收益最大化,资金的需求仍然超过了供给。此时银行就没有任何动力使得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产生了信贷配给的现象。这样使得总存在一部分企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得到贷款,即使这部分人可以接受比均衡利率水平更高的利率。

(四)“信誉”缺失

由于政府经济政策的短期性和一次性,使得很多寄希望于政府扶植的经济部门不能得到政府的长期帮助。甚至,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会致使他们无法偿还短期贷款,从而造成信誉的损坏。Diamond在他的工作中引入了“信誉”概念,即是说良好的还款记录才可以使贷款者获取更好的信誉,从而实现信贷渠道的多样化。而政府的工作往往没有给特定需要借款的群体提供一个得到良好还款记录的机会。拉美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小企业的“信誉”缺失,致使他们失去了信贷渠道多样化的机会,他们只能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渠道。

(五)关系融资

通常情况下,正规的融资渠道拥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庞大的智囊团体,因此他们应用一些标准的、客观的标准对借款者进行衡量,故大中型企业相对于较小企业拥有借款优势。而非正规的融资渠道,不会采取标准化的贷款合约,转而收集一些容易得到的区域性的或社区特性的指标,通过与相对较小的企业进行长期、密切的合作来获得这些指标和信息,故而小企业相对于较大中型的企业有借款优势。因此,非正规金融渠道也就作为小企业的贷款者应运而生。

三、非正规金融的存在的综合原因

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非正规金融的问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得到很好的洞见。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原因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源自于金融抑制;二、源自于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从关系融资、信贷配给、“信誉”缺失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的原因分析,基本都是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正确看待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现象,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把它看做是组织结构与系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非正规金融能够动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即使这些变化是无规律的。研究就很好地应证了这一设想:政府为消除非正规金融的努力是徒劳的。非正规金融是从一般的融资结构中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较为高级的融资市场的组织形式,而其形成过程是非线性的,也是不可控的。

非正规金融这种市场组织的形式、特点、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这个市场中有效借贷水平决定。而借贷水平决定于生产力,生产力又依赖于分工的水平。这样分工和市场结构内生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非正规金融作为一个自组织结构,是个体内生的选择的结果,而个体的选择则是在分工与由此带来的交易费用上展开的。因此非正规金融这样的组织在复杂系统的角度下,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的动机存在的。

四、总结

研究结论证实了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指出了主流社会长期以来对非正规金融的偏见和不公平待遇。应该正视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其的规范与引导,而非一味的禁止。复杂系统理论作为研究的视角,可从综合的角度对非正规金融现象得到很好的洞见。

参考文献

[1]郭梅亮,徐璋勇.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7).

[2]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5(7).

第4篇

(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欧洲罢工潮

次贷危机的严冬仍未散去,一股强劲的寒风又开始凛冽着这块曾经孕育了人类资本主义文明的土地,整个欧洲在愈演愈烈的罢工浪潮中颤抖着。从2010年2月起,以航空业为主的罢工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德国汉莎航空、法国空中交通管制机构以及机场服务公司、英航相继开始罢工,德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国航空业工会也宣布罢工计划。受航空业罢工的影响,欧洲各国公路、铁路等涉及交通运输行业;学校、公务员、甚至于警察都加入到了罢工的行列。2010年2月,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更是爆发了本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约200万希腊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经济紧缩政策。

(二)欧洲罢工潮的前世今生

1.关于此次来势汹汹的罢工浪潮,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其分析主要可以归纳如下:(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捉襟见肘、赤字严重,政府不得不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其中就包括削部分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支出。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劳动人民对于政府政策的不满,工党在英国不久前的大选的失利就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2)企业更是不堪重负,减薪、裁员、节约成本,更为直接的引起民众不满,成为的导火索。(3)欧洲各国由于工会组织强大,传统罢工事件就较多,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下,罢工潮的爆发是社会中下层民众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并不偶然。总结以上现点,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罢工潮之中,欧洲的工人阶级无疑是最终的推动力量,他们没有体会政府、企业的困难,不愿与之同舟共济共赴难关。反之,他们依仗强大的工会组织,企图以数量的优势迫使政府和企业就范,谋求一己之私。”在许多民众看来的却是这样,因为在大家的眼睛与现实之间隔了一层轻纱,我们不妨捅破它。

2.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欧洲罢工潮资本与工人罢工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是的,而且非但必然,简直就是“层峦叠嶂”!道路甲:直接谋取绝对剩余价值

———“可望而不可及之路”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交换、分配领域之中,只不过这些资本家选择了裸的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采用暴力的方式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资。这在19世纪可以大行其道,但在今天或许就要被告上法庭。在此次罢工潮中,资本家把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聪明的隐藏到了其它道路之中,相信他们也不由得发出感叹:“想直接拿到绝对剩余价值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道路乙:相对剩余价值好处多多

———虽然做了亏心事,可是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吧?这次,资本家将资本再次投入但最终目标却换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要获得更多相对剩余价值,首先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不知不觉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c/v)就提高了;随之问题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人口与商品的相对过剩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企业会在市场的大花中陷入危机,伴随越来越多的“孤舟”卷入“大海”,整个产业危机的“大浪”也就即将袭来了!“巨浪”拍碎了一叶叶“孤舟”,也洗刷了船板上光彩夺目的“漆绘”,这是人们才发现原来资本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夺……还能不罢工么?道路丙:金融资本家大发国际金融危机财

———祸起萧墙。寒风凛凛、啧啧刺骨……本来已经深陷金融危机的大潮不能自拔,突如其来的倒戈又在世人面前再现了“天京之乱”的一幕”———金融资本家反戈一击,将剩余价值硬生生地从产业资本家那里抢了过来。对冲基金、期货交易、股票证券,总之名目繁多、应接不暇啊。金融资本家这一闹,乱子可不小,只要是谁上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条船那就一准跑不了……最倒霉的还是工人,要不接着罢工?道路丁:酝酿政府债务危机

———一不做二不休。人的野心总会膨胀,这在资本家身上就更为明显:希腊的债务危机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会在此时爆发?原来金融资本家在对自家兄弟出售的同时,也对房东们下手了:货币投机、信用评级更加适合于套取国家的银子,可是这些银两哪一角不是源自工人的血汗呢?又有哪一分不是在工人行不知情的状况下就被剥夺了呢?这还不算完,政府在外吃了哑巴亏,也只能拿国内民众下药:滥发纸币、高额税收、降低公众收入……罢不罢工还有什么用?

经济学危机分析问题分析

1.关于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由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房产危机直接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并由此最终带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前面在第一部分提到了两个问题:(1)次贷危机意味着什么?次贷危机其实只是美国社会众多问题之一,次贷危机只是幸运的、更是偶然的被选中(正如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成为了新一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并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了世界金融危机。因此它才被世人所“津津乐道”。(2)下次又将是什么危机,将何时到来?下一次危机可以由一切因素导致(科技危机or汽车危机or快餐危机),而且这只是时间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源于资本主义的硬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难以愈合的硬伤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美国房地产商在成为金融寡头之后利用经济、政治手段谋取的垄断利润。高房价实际上是房地产商对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盘剥,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美国房产业走向危机不可避免,房价暴跌既更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纵观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次次危机过程中,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广大工人阶级本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决定了工人阶级不能成为经济繁荣时期的合伙人,却只能沦落为经济危机的埋单者。

结语

第5篇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逐步收缩与信贷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相关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较差的现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已成为必要。

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结果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村金融改革增添了农村信贷市场的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资金负担。政府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等与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帐,如行社脱钩过程中的资产分割与划转,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历史包袱”是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难题,以当期成本去解决“历史包袱”是件痛苦的事情,震动最小的办法是绕过最难的改革,留待今后处理。

二、农村金融经营现状及经济学分析

(一)目前农村金融状况及原因

1.资金严重外流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其存贷差连年增大,成为了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农转非的现象严重的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为减少贷款风险,优化信贷资产增量结构,片面强调贷款抵押和担保,结果使抵押能力本来就有限的农村经济主体,难以利用信用社的信贷资源来发展农村经济。

2.信贷配给严重

中国农业银行自实行商业化转轨以后,对农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贷款制定了严格的约束条件,由此导致对农村经济主体信贷的大幅减少。农村信用社作为社员自愿入股,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多年来由于产权、组织管理以及经营水平等方面的弊端而无法实现良性运行,难以发挥经济合作的功能,尤其是近几年来过于注意商业化经营,忽视组织内部社员的融资需求,片面强调信贷的抵押和担保,在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户个体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演变成了变相的信贷配给,造成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总量有所下降。

3.金融服务形式单一

农村资本市场业务单调,无论是农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目前发放的多是短期贷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中长期融资服务很少,虽然部分农业产业化主导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经过改制成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其股票在社会上发行和交易,这类公司目前还是少数,迄今为止,还没有农村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农村地区进行股票等有价证券经纪的机构也极为缺乏,现代化的有价证券交易系统根本无法延伸到农村。

(二)农村金融经营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趋利避亏是理性经济人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则,农信社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法人而导致的商业化倾向,与政策性定位之间存在了相应的冲突。当前,农信社肩负支农的政策性任务,而其本身,面对的农村信贷市场却是低效的,成本高而收益小,附加相当高的风险,正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不断萎缩。

根据国际经验,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原高于其他贷款,而目前,我国现行的支农贷款利率与支农成本不相对称。由于农户贷款的户数多,额度小,手续烦琐,从而需要信贷员对每一位贷款人员的家庭背景、经济现状、贷款使用以及还贷前景作全面调查取证,导致工作量度倍数激增,增加了相应成本(管理成本及运营费用),与此同时,农信社所面临的风险却是相对于其他业务而加增的。由于农户贷款受自然及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以及相关贷款人的信用不佳甚至有意赖帐而导致风险暴露严重。当前的农信社的贷款利息不足以补偿支农信贷的成本与风险。

目前,农信社的负债结构也不近合理,定期存款占比较大,筹资成本的较大与贷款收益较小形成极不健康的竞争经营格局,同时,由于政策性定位,农信社对某些的优势项目也无权涉及并直接导致其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

由于农信社的区域布局及组织形式等的特点,将农信社与“三农”政策相关联也的确具有相关客观合理性,但作为金融系统中弱势地位的农信社,在无有国家政策性引导及相关财政贴息或其他支持手段,仅凭其一己之力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三、发展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经营背景及现状的分析与比较,为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裨益乡民,较好辅助“三农”政策的执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通过财政部门等尽快偿还原拖欠农信社的相关贴息,同时剥离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应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及相关部门的贷款担保机制,控制农业贷款的可能性风险及损失。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

(三)制定《农业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建议以县为单位,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县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非贫困县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加强对县域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资金比例,通过运用差额准备金制度,对上存资金比例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超额准备金比例实行缴存,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四)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近年来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五)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武,基层央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6,(8):76-78

[2]丛 正,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浅析 农业经济[J], 2004,(5):35-36

[3]凌涛,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思路:也谈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J],金融研究 ,2001(7):60-66

第6篇

一、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上每一次突发惊喜危机,都会重新的构建起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同时还会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经济政策框架,而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的大萧条,是在政府通过不断的反思当中,逐渐的意识到劳动力所具备的重要性,而根据大萧条,之所以会发生秉承着不同的争论,大萧条,而自从美国在2006年春季发生次贷危机以来,该危机逐渐的席卷了美国,日本,等主要的经济市场,并且进一步的扩大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该危机主要发展则依次经历了四轮冲击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关注之下,经济危机逐渐开始蔓延并且席卷到世界各地,而一直到如今,危机仍然没有及时的解决。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世界的经济呈现大衰退的趋势,这是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会给世界各地人民的经济以及政治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自从主流的宏观经济学面世以来,就面临着这个严重的信任危机。

二、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方法

(一)融合宏观金融学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宏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之间并不相交流,基本上处于一种隔离状态。而在面对风险时对风险进行处理时,这两种学说秉承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在金融经济学研究过程当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内生的风险。而宏观经济学对风险进行研究之将其当做一种外生的冲击,但是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将金融摩擦作为一个起点进一步的研究内生的风险,通过对于资产泡沫、收入差距、资源物配以及杠杆水平等进行研究,而将自己内部学说流派进行的研究同金融经济学研究内容相互交汇,而逐渐的新生出了一种活跃的研究领域即宏观金融学。

(二)在宏观经济学研究过程当中更注重摩擦以及异质性

但如今经济摩擦的态势之下,之前对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主题模型已经不能够直接套用,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显性的抑制性的宏观经济模型。而为了更好地对抑制性以及非线性问题进行处理,经济学家们逐渐地将自己的思维超越传统的均衡模型,而将自己的思维同金融经济学基础进行融合,建立起一种内生金融危机主要的建模方法,而考虑到宏观经济学当中的意志性,则主要的是从企业、金融中介以及家庭等三个维度出发,在每一个维度之上对于现有文献进行查阅,从而确定新型的研究方向。

在宏观经济不进行的过程当中经济学家们通常使用在市政微观经济学以及金融经济学当中所经常使用的对策略进行识别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的确定在这一习俗当中所涉及到的因果关系,而这种方法往往超越了之前所使用到的时间序列以及宏观数据的实证方法,而对于异质性进行研究则使得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们的探索

为了做好中国宏观经济学领域当中的学术研究,同时使得经济学家们之间相互沟通以及交流,从而取得新的突破,我国发起了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主要的研究以及理解了在宏观经济学中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并且使中國的结构模型发生转变的主要方法。而怎么样能够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保证使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增长态势,这是经济学家所研究的主要问题。而针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研究,则需要从我国的制度特征出发,并且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针对于如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的现象提出解决的方式,并且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我国的公共投资以及经济增速结构性,而这种抑制性的行为能够做好政府的宏观分析。

(一)分析中国在财政以及货币等方面的政策

如今有关的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着中国近几年来有关于财政以及货币的政策,通过对于企业所得税改革进行研究以及实验可以看出想要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劳动雇佣量,则需要使其所得税进一步的下降,并且从企业的投资以及创新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异质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小规模并且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大。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分析

1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效推动了我国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实现了对传统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2.1覆盖范围广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因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对金融及各项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企业可以将商品直观地展示给用户,用户也能够借助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大大拓宽,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涉足的大企业还相对较少,但是并不影响其发展势头和影响力,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扩大的,可以实现一个地区市场资源及各类要素之间的最佳分配,也有效地推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联系。

2.2业务处理率高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计算速度不断提升,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各类业务都需要人工计算,不仅会因为数据错误而带来较大的风险损失,还会降低业务处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节省人工计算的时间和成本,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同时用户也不用进行长时间排队,可以自己独立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减小了企业成本和资源消耗,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体验。

2.3风险性较强

互联网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其潜在的风险性更大、损失更多、影响更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变化、信用等,一旦产生风险因素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方面任重道远。

3互联网所产生的主要经济利益

3.1活跃了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全面拓展了金融业的职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得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发展的常态化更加明显,各行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主体之间的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提升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互联网金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迸发出新的活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拓展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渠道,同时也活跃了市场经济。

3.2解决了很多企业的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而融资难题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传统金融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能力相对有限,不利于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的金融职能,满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资金规模,通过网络审批等实现快速放款,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所面临融资难题,进而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国市场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之后,发展势头逐渐放缓,整体步入新常态阶段,主要是因为市场发展活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金融行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一股新的推进力量,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要素,互联网金融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使得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经济学视角下提升互联网金融竞争力的策略

4.1变革资源分配方式

传统金融模式缺乏有效的借贷数据沟通平台,需要中介机构来完成交易。而对贷款客户来说,需要进行大量的严谨的审批,且都需要人工服务实现,因此其销路较低,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对原有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革,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摒弃传统金融的缺陷,充分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和检索,提升了金融服务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各方面的成本,实现对借款人的直接评估,使得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的,节约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4.2创新交易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交易现金,当前很多资金交易都是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电子支付取代现金支付。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要想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对其交易模式进行创新,要通过不断优化交易及支付制度,制定和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对突发性风险的有效规避,提升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提升各交易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以此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使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贡献更大的力量。

4.3丰富产品形式

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互联网金融中隐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通过对这些用户的不断开发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互联网金融增量范围扩大的主导力量就是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同时互联网自身也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加强模式的创新,将产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与生产,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进而可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其核心竞争力。

4.4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其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互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理财投资风险的有效评估,尤其是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小微企业各项资料的审查,使得各项数据可以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理,使得互联网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应用。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大数据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其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强化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8篇

关键词:经济学金融危机解读

关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已经有很多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人性的贪欲;二是政府政策干预失误和监管失控;三是新自由主义泛滥,盲目崇拜市场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四是实体经济存在问题;五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出了问题;六是美国主宰下的经济全球化的恶果;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剖析,认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分层次的。

一、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虚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001年,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推出零首付的次级按揭贷款。借贷者买房时不再需要交纳20%或更高的首付,银行也不再对借贷者的背景和收入情况进行任何审查,这实际上是在大规模向按揭贷款信用等级低、偿还能力很差的低收入阶层贷款买房(次级贷款)。之后,银行机构把按揭出售给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再把不同的按揭放在一起,变成一种“有按揭支撑的证券”在市场上出售给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机构,将全世界大量的投资者吸引到美国国内的住房市场上。2001年“次级贷款”余额仅为1200亿美元,2006年增加到14000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1.2万亿-1.5万亿美元。“次级贷款”经过包装衍生为证券在二级市场流通,总规模膨胀到10万亿美元,其中在国际上流通的约占2/3,涉及“次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多达2500多家,全球45家大银行和券商都参与进去。

次级贷款及能够流动起来的“有按揭支撑的证券”,对美国的房价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2年至2007年,美国房价上涨速度惊人,形成巨大的泡沫。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房屋总价值约21万亿美元,其中有约8万亿美元是投机的价值,泡沫占房屋总价值的38%。2007年2月,泡沫达到顶点,房价开始下跌,而在2006年,利率开始迅速攀升,结果是次级按揭贷款的整个循环链条断裂,低收入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放贷的金融机构本息无法收回,购买了“有按揭支撑的证券”的投资者的债券价值大打折扣,由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并且在世界范围蔓延开来。

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和虚拟资本理论能够对此做很好的诠释。价值规律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在市场交换中,由于供求的不平衡使市场价格背离价值,而市场价格通过对价值的背离又调节着供求,结果是使供求趋向平衡,价格趋向于价值,交易遵循等价(等量劳动)交换原则。在这里,特别需要关注马克思的需求理论,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马克思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像只是同义反复。……社会要满足需要,并为此目的而生产某种物品,它就必须为这种物品进行支付。事实上,因为商品生产是以分工为前提的,所以,社会购买这些物品的方法,就是把它能利用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用来生产这些物品,也就是说,用该社会所能支配的劳动时间的一定量来购买这些物品。”可见,马克思认为,需求首先是生产问题,即需求方之所以有支付能力,是因为在生产中投入了相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向社会提供了包含这个一定社会必要劳动量的使用价值(财富)。只是现在需求方用货币来抽象地代表他向社会提供的财富(抽象财富),他持有的货币体现着换取具体财富(使用价值)的支付能力。第二,把需求放到市场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指出了市场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在需求方面,……从量的规定性来说,这种需要具有很大伸缩性和变动性,……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或者货币工资提高了,……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要’。”“如果需求减少,因而市场价格降低,结果,资本就会被抽走,这样,供给就会减少。”所以,市场需求规模取决于公众通过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所形成的实际支付能力的大小。就某个市场而言,其市场需求规模决定着供给规模。

美国的次级贷款是向偿还能力很差即没有多少支付能力的低收入阶层在零首付条件下贷款让他们买房。并且认为,在低利率和房屋需求增加刺激下,房地产价格一定会上升,次级贷款者一定会从房屋投资中获利。从而形成支付能力,并且可以获得投资收益和物美价廉、功能齐全的高质量自有住房。银行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把按揭出售给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再把不同的按揭放在一起,变成一种“有按揭支撑的证券”在市场上出售给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机构,把全世界大量的投资者吸引到美国国内的住房市场上,同时也把风险推销了出去。魔术似乎变成功了,低利率、不需要首付、有大量的投资机构愿意投资,这就在美国房地产市场虚拟出一个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

马克思指出,证券化的资本积累是虚拟资本的积累,“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入。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利率越低,证券化的资本的投资规模越大、价格越高,虚拟资本的积累规模越大。由于房地产和有价证券一样,有定期的租金收入,投资规模受利率和房屋价格影响大,因此,在房地产价格过度上涨中也会产生巨大的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的积累会远远大于实际资本的积累。虚拟资本的积累产生于房地产和有价证券价格上升带来的投资机会。例如,如果预期房地产价格上涨,会诱发人们的投机行为,市场需求就会迅速膨胀。由于房地产和其他产品不同,在一定时期内供给很难快速增加,因此投机需求会带动价格持续上涨,而定期的租金收入和相对较低的利率会使房地产市场虚拟资本积累额巨大。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为了挽救经济,连续13次降息,基准利率降至1%。低利率使资产价格上涨,2003-2006年,房价涨幅超过50%。低利率、房价上涨、没有首付的次级贷款、“有按揭支撑的证券”的流动,都在极大地刺激着房地产的投机行为,由此膨胀出一个巨大的虚拟资本。马克思把虚拟资本称为名义货币资本并且把它比喻为肥皂泡,所以,在美国房地产市场虚拟资本的快速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但是,泡沫是不能无限制地吹大的。2004年6月,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两年内将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2007年3月,房价开始下跌。高利率和房价下降使许多低收入的次级房贷家庭无法还贷,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次级房贷危机爆发。表面上看,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由利率提高和房价下跌引起,实际上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虚拟出的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远远地超过了美国人对住房的正常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实体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作用。由于美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无法兑现巨大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实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把利剑最终刺破了这个泡沫,房地产价格下跌,不仅向其价值回归,而且,由于在价格泡沫刺激下使房屋供给远远超出实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房屋价格会持续跌落至其价值之下。

为这场危机买单的,首先是低收入阶层贷款买房者,他们丧失了住房,丧失了存款甚至倾家荡产。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学术顾问、东京大学伊藤诚院士指出,当年日本由投机易推高住宅价格,引诱劳动者家庭借款,结果导致巨大损失。这种住宅融资的攻击性推销,只能成为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新发明的现代化大规模的剥削手段。其次是公众的利益损失,它通过和次级贷款相关的债券贬值、金融危机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让公众来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马克思指出,当经济中的泡沫破灭时,“只要这种贬值不表示生产以及铁路和运河运输的实际停滞,不表示已经开始经营的企业的停闭,不表示资本在毫无价值的企业上的白白浪费,一个国家就决不会因为名义货币资本这种肥皂泡的破裂而减少分文。”但是,经济泡沫的破灭往往和经济危机相伴随,并且加剧经济危机,表现为虚拟资本大规模减少,信用危机程度加深,有价证券持有者的财富大幅缩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本次金融危机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美国为什么要通过次级贷款来虚拟一个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呢?根本原因是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分化,使大量低收入者缺乏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资本主义是一个资本强权的社会,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劳动力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资料量同时不断增加。但是,相对地说,即同剩余价值比较起来,劳动力的价值还是不断下降,从而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状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好处大部分由资本所有者占有,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成果都必然会进入了少数资本所有者的口袋,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是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资料显示,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1%和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都达到了192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最富有的1‰的人口只有30万,他们的收入与最穷的50%的人口的总收入相当,而最穷的50%的人口有1.5亿。从1980年到2005年,最富有的1‰的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份额翻了番。

贫富分化带来的问题是,“以广大生产者群众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度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一方面,资本在竞争和信用制度促使下不断集中,资本集中加速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社会财富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分配关系,使工人阶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提高是有限度的,“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佣。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在繁荣期间,增长更快的是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和由此带动的资本积累,这就使生产扩张快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扩张,潜伏着即将爆发的经济危机。

在美国,由于贫富分化,大量低收入者缺乏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不可能通过改变它的分配制度来消除贫富分化,避免经济衰退。而通过零首付的房屋次级贷款来虚拟出一个巨大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刺激总需求扩张,只能延缓经济衰退出现,并且通过虚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有按揭支撑的证券”的出售将全世界大量的投资者吸引到美国国内的住房市场上,进一步促进供给相对于美国国内实际有支付能力的过剩,加强了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深度,并且把世界其他国家带人经济危机之中。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生产相对过剩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才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三、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市场失灵且缺少监管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虽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是,“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先后上及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则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变动上产生的。”即投资的波动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而“在自由放任情形之下,除非投资市场心理有彻底改变,否则就没有办法避免就业量之剧烈波动;然而我们没有理由可以预料会有此种彻底改变。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责任放在私人手里中。”可见,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国家必须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干预,特别是要对投资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在凯恩斯主义主导下,1945-1973年,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有政府管制的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实行严格管制。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新古典及新自由主义,都主张市场是唯一有效的经济活动调节器,反对国家对宏观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和实行有政府管制的资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主张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主张市场化,认为离开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指出,自由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资产阶级……高声地责骂对社会生产过程的任何有意识的社会监督和调节,把这些说成是侵犯资本家个人的不可侵犯的财产权,自由和自决的‘独创性’。”可见,新自由主义并没有超越古典主义和马克思所处时代的资产阶级主张的无政府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了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信奉自由市场的市场经济,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现在,资本主义世界所推崇的新自由主义之花结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恶果。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指出,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新自由主义条件下,非常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美国在19世纪实行的是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那时大约每10年左右就有一次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到1929年,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此后,美国于1945-1973年期间实行的是管制的资本主义,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一次大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一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但是自1980年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抬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资产泡沫,并伴随着产生了相应的金融问题。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危机,一种特别的金融机构——储蓄银行破产了,中央银行不得不耗资数千亿美元来挽救这些银行。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又出现了一个吸引了全世界范围资金的巨型泡沫,这个泡沫在2000年破裂的时候也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一个巨型泡沫,而这个泡沫目前也在破裂。”这是因为,有管制的资本主义通过严格的经济和金融系统管制以及调节贫富差距的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反其道而行之,反对社会对市场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而在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自由的市场调节只能加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深危机的深度和广度。

马克思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进行的深入剖析表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失灵,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助推器。

首先,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实现最大利润的重要途径是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在资本不断积累过程中,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剧。在无政府的市场经济中,只有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来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无法有效调节经济的表现,“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产生巨大的紊乱。”

其次,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是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并且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会产生虚假的社会需求来刺激实体经济生产的扩大。特别是在一些生产周期比较长的部门,生产的扩张会受到货币资本的限制,但是“这个限制被信用制度和与此相联系的联合经营(例如股份公司)打破了。因此,货币市场的混乱会使这类企业陷于停顿,而这类企业反过来也会引起货币市场的混乱。”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是,没有监管的次级房贷和金融创新创造了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虚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推动下使实体经济中的供求失衡,而实体经济问题的爆发又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因此,本次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经济危机,而没有监管的次级房贷和金融创新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助推器。

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的剖析表明,科学合理地设计金融创新,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包括金融体系、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必要的调节、监督、管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避免市场经济“不断产生巨大的紊乱”的基本保证。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调节、监督、管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做的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是社会向更高级阶段演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中国教育报[N],2008—10—14。

[4]陈彩虹,世界大转折的伟大预言[M],读书,2008,(1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5]陈彩虹,美国金融危机与我们[M1,读书,2008,(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第9篇

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的营销模式仍有大量不足之处。首先,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金融机构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基本相似。例如,在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各家银行的营销手段极其相似,推出的银行卡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大致相同,没有对客户资源进行整理、规划。其次,对现有客户源的维系方法不得当,造成大量老客户流失,形成盲目销售的情况。比如,在销售信用卡时,公司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主要以销售数量为依据,忽视了客户的透支额、使用频度、账户平均金额和消费总量等信息,营销手段缺乏精准性。最后,忽视客户利益,金融机构的商品和服务侧重提升企业自身的利益,对客户采用敷衍的营销形式,不能从客户的利益视角思考营销方法,导致用户对金融机构缺少忠诚度,客户流动性大。综上所述,金融机构要在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的同时,加大客户维护工作的研究投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二、客户维护对营销服务的影响

1.客户维护有助于增加资产收益。

由于消费行为、家庭生命周期以及科技环境的影响,金融机构在不断地调整地经营方式。随着金融市场逐步细化,客户可以根据收益大小自由选择金融投资方式,从而达到资产收益最大化。例如,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房价陡然上升,专业的房地产金融随之产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薪资的上涨和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社会需求量增加,汽车金融机构应运而生。金融市场细分进一步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使客户享受专业化服务,维系了客户关系,同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利益。

2.客户维护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金融机构大多转变了营销侧重点,由传统的营销额转移到与客户发展长远的合作关系,改进了一次性买卖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损失。这种发展观念适应了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有利于优化金融交易市场结构。金融机构不仅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还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建立更加长远的顾客链条。另外,金融企业注重通过对客户生命周期中大事件产生影响,来调整他们的消费行为。例如,开设生育、失业、退休等保险种类,降低意外风险对个人产生的经济压力,已达到扩大投保范围的目的。金融机构的价值营销宣传点必须与公众对价值的理解相符合,以及实现与产品相关服务的延伸,满足客户的需求心理。总之,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流行的价值主张,及时更新服务形式,使顾客享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持续发挥客户维系效应,不但能使消费者的资产价值最大化,还能保证金融机构获取长期价值。

3.客户维护有助于降低营销费用。

在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将企业服务形式介绍给客户的过程,需要消耗双方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服务中蕴含的大量信息,金融机构对每位客户都要进行关于的商品详细讲解,需要投入众多的人力、物力。而客户在认识商品的过程中也要耗费较多的精力。由于众多金融机构的商品属性、业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差异较大,加大了客户对业务的认识成本。如果客户改变交易对象,就要重新对合作单位的业务进行了解,增加了交易成本。其次,通过对关系专用资产性质的研究可知,如果资产所有者要转变原交易中资金的用途,必须对资产做出变形处理,否则,无法运用到新的关系中。关系专用资金包括物质资产的专用性、地点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和贡献资产的专用性四个类型,在金融行业,人力资产专用性更为明显。客户维护能够有效地提高专用资产的价值,降低营销费用。

4.客户维护有助于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功能利益、关系利益和流程利益是客户购买商品时的综合衡量指标。其中,功能利益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客户的基础需求;关系利益是指客户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互动所产生的价值;而流程利益是指客户和金融机构共同对购买行为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对快捷、简单、省钱过程的交易模式感到满意。由于购买双方比较固定,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属性、内部规定和业务流程比较熟悉,节约了协商时间,促使交易顺利完成。同时,客户维护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为了更深层地维护了与客户的关系,金融机构根据交易频度,设置VIP客户群,定期开展重要客户联谊会,并提供一些附加服务。例如,免费赠送礼物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提供他们的金融消费能力。通过以上形式的活动,客户享受到了商品的基本功能,企业也达到营销的目的。此外,客户获得了情感上的照顾,赢得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

三、增强客户稳定性、提高金融机构的营销效果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打造企业品牌,维系客户关系。例如,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必要的财务关系。企业在销售信用卡时,附加积分功能,当客户消费额达到规定的标准时,给予相应的赠品和服务,金额越高附加品越丰富。但是单位要注意避免财务关系的弊端,即竞争对手的模仿和顾客的疲惫心理。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财务关系方式,刺激客户的消费欲望,利用现有的客户网络,建立健全客户增长机制。另外,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保持与客户的良好互动关系,是维系客户关系的有效手段。

2.实行差别化服务策略。

通过划分客户等级,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可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增加他们与企业的亲密度;也可将家庭结构、收入情况、兴趣爱好和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相似的客户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服务。例如,成立会员俱乐部,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与客户的感情交流,密切客户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关系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营销效果。

3.完善服务结构。

金融机构应根据顾客的消费特点,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内容包括财务优惠、投资建议、税务筹划、退休和保险安排等。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经常为客户提供财经资讯或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理财知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稳固合作关系。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SA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02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的高端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计量经济学在面对这一新兴专业时,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培养学生量化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

我主要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方面,考虑到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的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统计软件的优缺点,给出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计量软件的选择建议和意见。

一、计量经济学的计量软件选择及应用现状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编写时主要面向文科性质的经济学学生,授课以讲授计量经济学理论为主,偶尔辅以部分经济学实证案例。并且,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计量软件大多是选择Eviews或SPSS,而这些软件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缺陷。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Eviews或SPSS介绍操作不便利

Eviews和SPSS这两个计量软件都是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从导入数据到选择方法,再到输出最终结果的操作。但是,在教材中插入這些软件的“点鼠标”操作是很不便利的。实际教材里,往往编者会采用截图的方式告诉读者该如何“点鼠标”,进行选择。而这又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图片占教材版面太多,造成了教材表面上很厚,实际上教授的知识并不多。

(二)Eviews和SPSS数据处理功能不强

在经济学等文科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的是已经处理好的经济数据,比如:GDP、家庭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这些数据大多是国家或各地方统计局处理好公布的,很少缺少数据间日期不匹配等问题。然而,对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公开交易数据,这些数据相对复杂。比如,有的公司出现一段时间的停牌交易,在做研究时需要剔除1年交易天数少于120天的公司。面对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用Eviews和SPSS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三)Eviews和SPSS不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使用Eviews和SPSS确实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模型。但是,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较高端的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金融问题能力要求更高。当进一步需要处理复杂金融问题的时候,Eviews和SPSS编程能力弱的局限性往往就体现出来了。例如,投资学里著名的三因子模型(Fama和French,1993):利用Eviews和SPSS往往只能用别人计算好的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代入模型进行分析。然而,事实上,金融领域做因子分析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因子的来源、计算。而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都需要动态分组的技术,编程能力弱的Eviews和SPSS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二、计量经济学计量软件的选择

鉴于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SAS系统在国际上已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和数据分析。当前软件最高版本为SAS9.4。其中BaseSAS模块是SAS系统的核心。其他各模块均在BaseSAS提供的环境中运行。用户可选择需要的模块与BaseSAS一起构成一个用户化的SAS系统。利用SAS可以较好地解决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SAS的介绍操作非常便利

不同于Eviews或SPSS的“点鼠标”操作,SAS采用编程(或可以转换成程序代码)的方式进行数据访问、管理、分析。因此,在教材中,采用SAS进行实证案例教学时,只需要把相关程序代码告诉学生即可,避免了Eviews或SPSS需要截图来教学“点鼠标”这一占教材版面的缺陷。

(二)SAS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虽然相对于SQL等专业的数据库软件而言,SAS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是很强。但SQL毕竟是计算机专业专门处理数据的,难以用于统计计量。事实上,在统计计量软件中,相对于Eviews或SPSS几乎没有数据处理能力,SAS的数据处理能力就显得强大很多。对数据的删除、筛选;合并表格、变量等操作很好,便于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处理大量数据。

(三)SAS有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面对Eviews和SPSS难以进行的动态分组等金融定量分析技术,SAS通过循环语句(宏语句)可以轻易完成。对于SAS的编程学习,初学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掌握这门语言后,就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金融定量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总之,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以量化分析金融问题为核心技能。在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Eviews和SPSS难以胜任复杂的金融分析。因此,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在完成现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Fama, E.F.French,K.R.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 

第11篇

摘 要:现代金融微观经济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骄傲的成就,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主要包括投资组合与资产

>> 证券交易佣金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探析 探析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 浅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 对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研究 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研究 浅析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 解析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 浅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理论综述 论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的经济根据 网上证券交易风险及其法律归属探究 浅析现代金融中的泡沫经济 转型中的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中) 金融制度效率: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诠释 转型中的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下) 转型中的美国证券交易体系(上) 证券交易中的股民模仿行为 浅析现代金融理论的演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Hong,H.,J.Stein.Disagreement and the stock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7,21(2):109-128.

[2]朱宝军.吴冲锋.异质投资者与资产定价:一个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3]李琰,齐中英,雷莹.有限理性,异质信念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J].中国管理科学,2007,(10).

[4]Jonathan E. Ingersoll. JR .金融决策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奇辅,Litzenberger Robert H..金融经济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巧玲(1960.6-),女,河北邯郸人,任职于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第1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救市政策;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6-0057-05

一、引 言

随着危机的影响从金融领域延伸到了实体经济领域,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了全球规模的金融危机。各大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出现股价暴跌、资产缩水、资本充足率跌破8%最低要求的情况,华尔街五大投行悉数覆没――贝尔斯登、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被批准转型成银行控股公司。昔日的金融巨鳄花旗集团连续5个季度亏损,股票市值甚至一度缩水至不足其最高值的1/10,不得不实施瘦身计划,将花旗集团拆分为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公司。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难逃劫难,呈现出了全球性的金融恐慌。汽车业、房产建筑业、能源业、零售业等行业也难逃危机的魔爪,通用、福特等大型实体企业也先后出现财务危机,请求政府援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将损失降到最低,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几乎尽其所能采取拯救措施,但是这些救市措施所发挥的效果并不明显。IMF2008年10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指出,预计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重压力将加深全球增长下滑的程度,并拖经济恢复的后腿。此外,金融体系与更广泛经济之间发生更严重负面反馈链的风险成为重大威胁。由于损失上升、资产价格下降和经济减速加剧,各方面对金融体系中日益扩大的一部分是否可持续表示严重怀疑。

2009年2月20日,道琼斯指数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跌破到了7 449.86点(2008年11月21日创下的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又一次踏上了寻底的历程。伴随着道琼斯指数的再度破位,海啸第二波也将正式拉开序幕。与第一波不同的是,这次将从欧洲开始,反过来去危及美国。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欧洲和美国之间形成相互打压、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那么这场危机的裂度将大大超过1929年。

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没有导致全球规模的危机,是因为那次危机并没有大幅削弱欧美等强国的经济实力。但是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危机起源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欧美轮番互相冲击的局面。可以说什么时候美国的经济见底,然后开始复苏,那么也就意味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因此,利用经济学理论对美国政府采用的救市政策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什么样的救市政策更为有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美国救市政策概览

(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美联储多次下调基准利率,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甚至已调整到0―0.25%的区间,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下调达500个基点。

美国政府还对贴现利率进行了调整,自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12月,美联储累计下调贴现利率575个基点,并将基准利率与贴现利率的差距由100个基点降至25个基点。此外,美联储在危机恶化之前还曾多次放宽可接受贴现票据的范围,以帮助受困的金融机构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流动性。(表1)。

为增加受困金融机构收入并减小公开市场业务的压力,美联储于2008年10月15日宣布向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与同期联邦基金平均利率水平的利差始终维持在10个基点,向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为0.75%,与同期基准利率的利差为75个基点。12月16日,调降基准利率至0.25%之后,美联储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调降至0.79%,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降至0.25%。经过对存款准备金的调整,美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直线增长,达到历史最高值。

应该说美联储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上几乎已经没有了可操作空间,利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在2009年已经不太可能有什么变化,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有水平。

(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由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基本没有了操作空间,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日益加剧,美联储不得不创新出一些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市场流动性。

1.定期拍卖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TAF)

TAF是美联储向商业银行拍卖定期资金的极致,所有可以向央行借入优惠贷款的银行都有资格参与。要求所有的贷款都必须被充分担保,每次拍卖固定金额,利率为拍卖过程中的最低报价率。通过 TAF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

2.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PDCF)

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推出PDCF,向一级交易商提供隔夜贷款,交换其合格担保品,以便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2008年9月中旬次贷危机恶化升级之后,美联储于9月14日宣布扩大PDCF适用的抵押品范围。在9月15日之后,每周更新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PDCF项下数值由之前接近于零的低水平上升至800亿美元左右,表明PDCF力度有所加大。

3.美联储推出其他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具体包括TSLF(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定期证券借贷便利)、AMLF(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融资便利)、CPFF(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商业票据融资便利)、MMIFF(Money Market Investor Funding Facility,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便利)等。通过这些创新工具,美联储累计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超过21 232亿美元。

这些货币政策创新工具虽然是在传统工具枯竭下的无奈之举,但其确实能为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总体上来看这些创新工具在未来还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三)财政政策

1.布什政府7 000亿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3日,在经过长期的争论后,美国财政部会同美联储制定的7 000亿美元的救助法案获得通过。该法案的核心是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这一计划的关键是购买受困机构的不良资产,其他还包括提供不良资产保险,确定财政部接受此授权所应考虑的各项因素,增强金融稳定性监管机构能力,帮助住房所有者摆脱困境,规范受困机构公司治理等36个方面的具体内容。2008年11月1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救助法案实施进入第二阶段,将不按照原计划全盘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是转为促进消费为主,保持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力。

2.挽救受困机构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为了避免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会影响经济体系的运转,美国财政部展开一系列的紧急注资计划,具体包括:美国财政部向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提供多达2 000亿美元的资金,并提高其信贷额度;美联储向陷入困境的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财政部与9家主要银行签订协议,陆续注资1 250亿美元等。

同时,由于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危机的极大冲击,为了挽救这些机构,美国政府也出台了大量的救助措施。2008年2月19日,美国政府表示,白宫将通过财政部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向困境中挣扎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174亿美元紧急贷款,这些贷款将分两个阶段发放,首批贷款总额为134亿美元,第二批40亿美元贷款将于2009年2月与TARP第二批救助资金一同发放,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首先获得贷款,福特汽车已表示目前不需要现金救急。2009年2月18日,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公布了一整套住房救援计划,以帮助陷入困境的约700―900万户美国家庭。据估计,计划最高耗资将达到2 750亿美元。根据当天公布的计划,美国政府通过降低房贷月供、允许再融资,使400―500万户陷入困境的房主缓解房贷压力;并通过设立750亿美元的房主稳定基金,帮助约300―400万户房贷严重违约者保住即将失去的住房。

3.奥巴马政府7 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2月18日,奥巴马正式签署了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具体实施起来刺激计划总额将达到7 980亿美元,包括2 82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以及5 070亿美元的直接开支计划。减税计划具体包括对低收入以及中高收入群体的减税额度,同时,2009年的购车者可以减免购置税等条款。直接开支计划具体包括成立州稳定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医疗体系改革、节能、改造学校以及增加就业等措施。该法案的另一个特殊支出在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购买美国货”获得通过,这对世界公平自由贸易守则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美国救市政策效果的经济学分析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采取了大量的救市措施,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下滑速度加快,其ROE直线下跌(如图1所示),城市人口失业率也快速增长(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经济学理论对美国的救市政策效应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消极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信用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而且“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不仅如此,信用制度使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所有,他们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社会资本的所有者敢于突破资本和消费的束缚和限制,不断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将资本主义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强化到了极限,从而导致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马克思认为,1847 年的严重危机就是由于市场商品的惊人过剩和东印度贸易上的疯狂投机造成的。

由此可见,运用来解释这次经济危机的成因的话可以概括为:各类金融机构掌握客户的大量资金后,为了追逐高额回报,创造出形形的高回报金融衍生品,信用规模急剧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实际需求的明显不足,信用链条突然断裂,引致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

而通过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办法,认为关键是改变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增加普通大众的收入,刺激其消费,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吸收市场上的过剩商品,消灭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巴马政府的减税政策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刺激民众的消费,有利于消化社会的过剩产品,正是这一主张的体现。但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平均分配,并不能实现所要求的完全平均分配,所以它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

凯恩斯认为人民的货币的需求,起因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和收入正相关,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和利率负相关。具体可表示为:

Md=L1 (Y)+L2 (r)

其中,Md表示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r表示利率,L1 (Y)表示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货币需求,L2 (r)表示投机货币需求。

凯恩斯还指出,当利率降至某一很低水平时,所有人预期未来的利率将上升,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会无限大,任何人都会持有货币而不会进行投资和消费,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如图3所示)。在当今的美国就存在这种“流动性陷阱”问题,联邦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0―0.25%区间。在这样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的货币需求将无限大,无论政府采用什么样的扩充流动性的方法,投资者都会持有手中的现金,不会用来消费和投资于金融产品。

我们可以用IS-LM曲线来分析当今美国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利率水平极低的情况下,LM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初始的IS曲线为IS1,其与LM曲线交点处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低于均衡的国民收入Yf。此时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量,由于广大投资者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增加的货币需求都会被投资者所消化,LM曲线不会发生任何移动,国民收入也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而如果此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IS1曲线会右移,如果扩张的力度足够大,IS1曲线会右移到IS2,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Yf,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当然在现实中,也不能说货币政策就完全无效,流动性的注入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受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的影响,人们认为自己持有的财富增加,进而增加消费和投资。因此,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注入和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消费和投资都会开始增加,IS曲线会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增加。

(三)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分析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因素是促使生产结构失调的决定性原因。以没有闲置的生产资源为前提,在经济扩张阶段,资本市场上对于投资资金的需求将超过储蓄,生产者将会利用银行膨胀的信用,扩大资本物的生产,这导致部分先用于制造消费品的土地和劳动要素转用于资本物的生产,但是,当银行扩大的信贷经过生产者转手变成人们的货币收入后,按哈耶克的假定,人们将把他们的消费恢复到正常比例,这就引起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生产要素又转用于生产消费品。一旦信用扩张被迫停止,危机就会爆发。这时或表现为高涨阶段利用银行信用正在进行的投资(新建厂房设备等),由于资本缺乏而萎缩或中止;或者表现为已生产出来的机器原材料等,由于其他资本家缺乏资本而销路不好,价格猛跌。

应该说新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了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信用的急剧膨胀,消费的相对不足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上,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但货币政策要真正发挥作用只能是在整个经济体系处在非常态的情况下。他指出,只要存在着普遍的失业的经济系统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闲置资源,货币扩张就有助于就业。而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更多的应该集中于通过产权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革来促进生产,而不是促进需求。政府应该努力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及他们的消费能力,支持“某些实验性的开发工作”,即基础性科学研究。同时政府应对教育系统进行政策支持,应利用公共财政提高全社会的受教育水平。为了阻止消费需求的实质性下降,可以在比较低的工资水平上安排一些公共投资。这些公共投资应有助于改善现实中存在的投资结构扭曲,利用社会的闲置资源,同时必须把工资定得比较低,这是为了激励这些人到私人部门去寻找就业岗位。

在新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框架下,美国救市政策中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注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如果能够刺激房地产市场中存在闲置房屋的销售,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退税将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对教育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将对经济的复苏发挥作用。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预期

第一,在利率水平极低,有可能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注入市场的流动性,大部分都会被人们无限大的货币需求欲望所吸收,货币政策的效果将被极大削弱。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直接支出,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起到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生产力的作用。政府直接支出可以有选择地重点扶持某些行业,比如对教育业投入的增加可以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带动和教育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更快的回到正轨。在私人投资和消费由于金融危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政府直接支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其留下的空白,并提升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经济的更快恢复。

第二,信用体系的发展在给世界带来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蕴藏着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快发展,使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整个经济体泡沫严重,一旦信用链条断裂,金融危机必然爆发。这就要求各个国家要建立金融市场的预警机制,提前预判危机。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特别是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要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三,现在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了对世界经济的第二波冲击,东欧的新兴经济体首当其冲,陷入了债务的恶性循环,这对其余的新兴国家包括中国有较强的警示作用。欧美经济陷入萧条,其购买力下降,这将导致我国的出口规模的较大缩减,出口企业的效益受到较大影响,失业率提高。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必然从新兴国家大量撤资,而资金的忽然抽离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从2008年9月份开始,热钱已经开始有撤离中国的迹象。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避免经济的下滑,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像我们上面分析的一样,对我国的经济必将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确保实现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

第四,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发展,美国政府还会出台更多的救市政策来对抗危机。PDCF、TSLF、ASLF等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被继续使用,以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奥巴马的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如果不能发挥预期作用,美国政府必将出台更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这些政策除了继续扩大退税和直接支出规模以外,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抬头。在此次通过的刺激经济计划中规定,所有接受振兴计划大量资金援助的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国制造的钢铁和制成品,但附件条件是,该条款在具体实施时需遵守国际协议安排下的美国义务。可以预料,如果美国的经济在近期内没有好转,更多的贸易保护政策会被提出并获得通过,这对自由贸易的理念将形成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陆前进.次贷危机加剧和救市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 上海金融,2008,(12).

[2] 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2008,(1).

[3]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通向奴役之路[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邹新,程实.金融危机中美国救助政策的全面探析[J]. 中国经济报告,2009,(1)

[7] 张锐.华尔街金融重组的经济选择与深远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J].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