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有制经济企业

公有制经济企业

时间:2023-06-01 08:5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有制经济企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有制经济企业

第1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制定并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按照文件要求,牵头制定有关配套文件,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落实情况。加快破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尽快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尽快完成《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完善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跨省区或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创办小企业的政策意见》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有关文件,指导全国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二、继续实施创业、融资、培训三大工程

(一)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

大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做好创业辅导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创业政策,积极推动创办小企业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上服务公示,促进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

(二)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准入制度、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在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同时,合力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板的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信用环境。切实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探索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统一的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推动和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创新。组织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体系。积极推进并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工程。探索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三)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开展培训,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普遍接受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使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创新、信息、开拓市场三项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一)加强创新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在产业集群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基本规范试点工作。

(二)加强信息服务,推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将建立覆盖全国的、以北京总站为龙头、以省市网站为基础、以地市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各网站间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互动,形成上下一致、形象统一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网。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

第2篇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从总体看,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持续升高。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GDP实现11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同期GDP增速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4.2%。分盟市看,鄂尔多斯市总量最大,为2979.8亿元;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四个盟市的增速均超过了两位数,分别为12%、11.5%、11.5%和10.4%;在比重上,鄂尔多斯市的比重超过了70%,乌海市等5个盟市的比重超过了60%,除兴安盟外,其余11个盟市的比重均超过了50%。

非公有制工业增速和比重提升较快。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67.7%。当年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9.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4.6%。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充分体现了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具有的经营负担相对较轻、方式灵活多变的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7837.11亿元,占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4%。从项目数看,全年在建施工非公有制项目数8188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48.3%;其中全年新开工非公有制项目6141个,占新开工项目总数的48.4%;全年共有7005个非公有制项目投产,占投产项目总数的49.8%。民间资本投资优化了原有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格局,已成为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成为消费市场的“主阵地”。在消费领域中非公有制单位增长较快,成为了“主阵地”。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4.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3%,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8个百分点。全区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达396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综合市场44个,比上年增加4个。贸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的批发零售企业和综合市场数量继续增加,向规模化集中。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区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达536.47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75.7%。其中,在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68.09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31.3%;个体户为248.24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46.3%;在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20.13万人,占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22.4%。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税收的重要来源。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已成为全区税源的重要保障。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纳税额达1480.07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68.3%。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及自治区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及落实,较上年相比,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额也在明显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比上年下降11.8%,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较上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二、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国家和自治区各方重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国家层面,近几年,国家多次下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如被称为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等,为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自治区层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成立了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2013年,自治区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简称“70条”)。2016年7月,又对《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作了修订。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多年积累所奠定的坚实基础。近几年,我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农畜产品加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及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推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稳步推进,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各项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为了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制度束缚,国家和自治区明显加快了各领域的改革步伐。在打破垄断、医疗卫生、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内部竞争机制的引进,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各项建设和运营之中。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已逐步被打破,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宽了领域。

三、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传统行业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涉足不多,金融保险业、垄断行业比重低,流通服务型企业多而生产型企业少,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处在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下端。分区域看,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区近一半的个体私营企业。如鄂尔多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程度最低的兴安盟与鄂尔多斯相比总量相差十几倍,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两地也相差近30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型非公企业数量不足。当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体量中的占比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也不低,但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达到一定规模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中型非公企业数量偏少且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如由全国工商联编制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内蒙古仅有12家企业上榜,仅占2.4%;其中排名最高的我区企业在全国也仅排第80位,且是唯一一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我区企业。另外,在这12家企业中,也呈现出以资源能源型企业为主的行业分布相对单一、涉足新型产业少的特征。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现阶段,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土地、信贷、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需求,生产要素供给紧张。

非公有制企业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集中表现为“两低一少”:整体发展水平低。非公有制企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以初级加工和服务业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非公有制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少。不少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急迫。

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转型升级能力不强的问题。当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事传统资源能源开发、中低端加工制造、传统服务业等领域的居多。不少非公有制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创新升级的要求,表现得无所适从、疲于应对,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尚不能很好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无法充分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甚至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四、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2013年2月,我区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各盟市、旗县(市区)也都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任务,明确工作思路,谋划专项规划,研究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从全局和宏观层面上进行总体把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微观指导。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强化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职能,把事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服务内容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及时补充、完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增强政策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政务服务环境。党的十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们应把服务非公有制经济、营造非公有制经济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评价、努力完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司法环境等。

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放权,放松管制,承认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的重点是让利,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各类税费负担;第三阶段的重点是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开展信息提供、创业指导、技术咨询、法律支持、维权帮助等方面的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以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发展。

近年来,自治区加强平台与载体建设,拓宽平台的服务范围,提高平台的服务功效。继续清理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化发展的行政性审批事项,开放民间投资领域,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以及金融服务、保险、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和国有大项目建设,营造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政务环境。

第3篇

关键词:恩施;非公有制经济;资金融通;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恩施州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经济基础、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于贫困地区,突出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然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导致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对于加快恩施州开发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更为紧迫。这个问题在全省、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

一、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四种: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体制、政策、企业内部等原因导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非公有制经济自身信用不足

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管理不规范,沿用家族式管理,缺乏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科学化决策机制,极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性,从而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缺乏信任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产权不清晰,很难提供信用保证措施。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惜贷”

近年来,由于受“抓大放小”的影响,商业银行投入的重点普遍放在大企业、大项目上,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大都是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资料,银行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使银行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高风险贷款,过分强调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忽视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信贷管理,以总行为一级法人,上收信贷审批权限,总行对各分行实行有限授权,除低风险授信业务外,所有的信贷审批权归总行。加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信用度低,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这些都从客观上给非公有制经济放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服务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的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登记,因手续复杂、费用高而增加了融资的成本,使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增加了难度。还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社会上的中介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使融资难以实现。

(四)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

由于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产品结构单一,起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没有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失去了向银行融资发展的机会。

(五)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目前,恩施州的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上市融资尚无可能,多数又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融资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民间贷款来完成。因而,融资规模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二、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思路与对策

(一)认清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政策

按照格雷纳分类方法,企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创新成长期、指导成长期、授权成长期、协调成长期和合作成长期。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并且明显表现出一种周期性。简要地说,企业成立的时间越短、规模越小,其家族性或“亲友性”特征越鲜明,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就越低,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一般很难借助风险投资、中短期贷款、投资基金等中间类型的外部融资获取资金,而只能依赖初始内部人融资、贸易信贷或天使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而是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仍处于初始或资金负债率偏高、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和透明、信用状况不理想等状态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有这样,制订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才能有效。

(二)政府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搞好环境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强抓“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正确处理好保护银行债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引导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要稳步推进信用工程的实施。努力创建“诚信社会”,严格规范管理改制企业,切实保护金融债权。二是要通过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等途径,解决好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强化法制建设,切实解决银企借贷官司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地区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五是扩大招商引资,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六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七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三)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风险防范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各大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信贷风险防范、落实信贷担保的基础上,积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二是要完善信用的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评估标准和审批制度,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的做法,应根据实地调查核实企业现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判断信贷风险。三是要增加信贷品种,多方提供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服务,积极开办动产抵押、优质非公有制经济联保等多品种信贷业务,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比重。

(四)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在政府扶持、银行强化服务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建立企业的信誉。一是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企业内部改革,明晰产权,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多元式产权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内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各企业都要按照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客观地、准确地记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运行情况,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接受外部审计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同时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信息提供方便,从而增强银行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三是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自身要重信用、守合同,同时要制约客户讲信用、守合同。加强信用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

(五)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融资租赁可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间接融资;可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可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发展融资租赁能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筹资的渠道。

(六)发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而且其90%以上的资金贷给中小企业。一些中小型银行还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资金融通办法,逐年大幅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对那些前景良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则采取低息和优先支持措施,并且进行技术、经营等方面的指导,向中小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有的还制定出中小企业特别支持政策和创立中小企业振兴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目前看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让其在发展中得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大型国有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普遍“惜贷”的情况下,鼓励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个好办法。

(七)逐步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规范轨道,承认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正从“地下”走向“半地下”。在中央银行2005年度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首次对民间融资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资本调查报告》课题组的估计,目前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已经是正规金融规范的1/3,全国地下信贷规模大约在7400-8300亿元。央行对这一数值的估算则达到9500亿元,约占GDP的6.96%。实际上,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期间,我国民间互质的借贷活动也比较活跃,其特点是运作灵活方便、服务及时到位,因此需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民间信用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予以正确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建立起相应的以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八)通过“小股市”的发展,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

早在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缺乏长期性资金来源这一难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麦克米伦缺口”。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为生存状态好但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便利,不但是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巨大推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因为与间接融资相比,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所具有的风险相对较高、缺乏足够的经营信息、“麦克米伦缺口”等缺陷,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征对性,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借鉴世界各国开辟面向中小企业新兴股票市场的成功经验。如美国NASDAQ市场、英国未上市股票市场(USM)和专门为小规模、新成立的成长型企业服务的另类投资市场(AIM)。法国、荷兰在原已有SM、PM市场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开通了欧洲新市场(EU-RO-NM)网络,欧盟则开设了欧洲的NAWDAQ-EASDAQ,专门为欧盟内部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当前国有银行对向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屑一顾”或怕产生风险的情况下,在恩施州或者武陵地区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使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买壳上市,科技型企业利用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上市等,这些都是改善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烨.论政府对武陵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控制及其效应[J].当代教育研究,2007(12).

2、陈烨.金融政策应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J].现代商业,2007(24).

第4篇

关键词:恩施;非公有制经济;资金融通;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恩施州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经济基础、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于贫困地区,突出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然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导致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对于加快恩施州开发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更为紧迫。这个问题在全省、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

一、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四种: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体制、政策、企业内部等原因导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非公有制经济自身信用不足

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管理不规范,沿用家族式管理,缺乏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科学化决策机制,极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性,从而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缺乏信任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产权不清晰,很难提供信用保证措施。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惜贷”

近年来,由于受“抓大放小”的影响,商业银行投入的重点普遍放在大企业、大项目上,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大都是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资料,银行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使银行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高风险贷款,过分强调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忽视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信贷管理,以总行为一级法人,上收信贷审批权限,总行对各分行实行有限授权,除低风险授信业务外,所有的信贷审批权归总行。加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信用度低,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这些都从客观上给非公有制经济放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服务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的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登记,因手续复杂、费用高而增加了融资的成本,使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增加了难度。还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社会上的中介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使融资难以实现。

(四)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

由于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产品结构单一,起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没有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失去了向银行融资发展的机会。

(五)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目前,恩施州的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上市融资尚无可能,多数又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融资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民间贷款来完成。因而,融资规模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二、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思路与对策

(一)认清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政策

按照格雷纳分类方法,企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创新成长期、指导成长期、授权成长期、协调成长期和合作成长期。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并且明显表现出一种周期性。简要地说,企业成立的时间越短、规模越小,其家族性或“亲友性”特征越鲜明,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就越低,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一般很难借助风险投资、中短期贷款、投资基金等中间类型的外部融资获取资金,而只能依赖初始内部人融资、贸易信贷或天使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而是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仍处于初始或资金负债率偏高、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和透明、信用状况不理想等状态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有这样,制订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才能有效。

(二)政府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搞好环境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强抓“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正确处理好保护银行债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引导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要稳步推进信用工程的实施。努力创建“诚信社会”,严格规范管理改制企业,切实保护金融债权。二是要通过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等途径,解决好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强化法制建设,切实解决银企借贷官司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地区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五是扩大招商引资,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六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七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三)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风险防范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各大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信贷风险防范、落实信贷担保的基础上,积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二是要完善信用的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评估标准和审批制度,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的做法,应根据实地调查核实企业现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判断信贷风险。三是要增加信贷品种,多方提供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服务,积极开办动产抵押、优质非公有制经济联保等多品种信贷业务,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比重。

(四)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在政府扶持、银行强化服务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建立企业的信誉。一是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企业内部改革,明晰产权,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多元式产权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内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各企业都要按照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客观地、准确地记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运行情况,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接受外部审计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同时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信息提供方便,从而增强银行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三是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自身要重信用、守合同,同时要制约客户讲信用、守合同。加强信用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

(五)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融资租赁可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间接融资;可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可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发展融资租赁能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筹资的渠道。

(六)发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而且其90%以上的资金贷给中小企业。一些中小型银行还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资金融通办法,逐年大幅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对那些前景良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则采取低息和优先支持措施,并且进行技术、经营等方面的指导,向中小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有的还制定出中小企业特别支持政策和创立中小企业振兴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目前看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让其在发展中得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大型国有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普遍“惜贷”的情况下,鼓励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个好办法。

(七)逐步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规范轨道,承认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正从“地下”走向“半地下”。在中央银行2005年度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首次对民间融资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资本调查报告》课题组的估计,目前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已经是正规金融规范的1/3,全国地下信贷规模大约在7400-8300亿元。央行对这一数值的估算则达到9500亿元,约占GDP的6.96%。实际上,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期间,我国民间互质的借贷活动也比较活跃,其特点是运作灵活方便、服务及时到位,因此需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民间信用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予以正确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建立起相应的以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八)通过“小股市”的发展,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

早在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缺乏长期性资金来源这一难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麦克米伦缺口”。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为生存状态好但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便利,不但是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巨大推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因为与间接融资相比,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所具有的风险相对较高、缺乏足够的经营信息、“麦克米伦缺口”等缺陷,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征对性,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借鉴世界各国开辟面向中小企业新兴股票市场的成功经验。如美国NASDAQ市场、英国未上市股票市场(USM)和专门为小规模、新成立的成长型企业服务的另类投资市场(AIM)。法国、荷兰在原已有SM、PM市场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开通了欧洲新市场(EU-RO-NM)网络,欧盟则开设了欧洲的NAWDAQ-EASDAQ,专门为欧盟内部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当前国有银行对向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屑一顾”或怕产生风险的情况下,在恩施州或者武陵地区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使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买壳上市,科技型企业利用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上市等,这些都是改善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烨.论政府对武陵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控制及其效应[J].当代教育研究,2007(12).

2、陈烨.金融政策应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J].现代商业,2007(24).

3、陈烨.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市场论坛,2008(3).

第5篇

“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的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增长到目前的1/3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达到50%。在40个工业部门中,非公经济在27个部门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大多数地市以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截至删5年9月底,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已达419.1万户,比2004年底增长14.8%;从业人员为5738.9万人,比2船4年底增长14.4%;注册资金达到58157.1亿元,比2004年底增长21.3%。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平均每年净增6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

非公有制企业的出口继续高速增长。2005年1-10月,非公有制企业(不含外资)出口总额达9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24%,较全国商品出口增幅高37.1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达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24%,比全国商品进口增幅高10.54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达到461.8亿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1-10月份,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5413.12亿元,同比增长22.7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

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也在逐步扩大。随着2005年2月25日“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始突破长期禁锢,逐步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国防工业等领域。

在自主创新方面,现在已经表现出民营经济的核心力量,根据专利申请的数字看,有将近百分之七八十是来自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民营经济最能够充分利用经济上的比较优势,然后形成市场上竞争优势的一股力量。年不可忽视的一个贡献是沟通城乡。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城乡鸿沟越来越深,现在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鸿沟越来越被填补起来;另一个贡献是缩小地区差异,真正去投资西部的主体都是沿海的民营企业。

实践证明,在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出生的,在体制之外发展起来的。这样,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某些先天性的弱点,例如:初始积累只能靠自有资金滚动造成严重不足;集中在产业链的低技术加工环节,依附性明显;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及治理结构;企业死亡率比较高等等。另外,“非公36条”颁布已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因为其落实方面的某些欠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到政策法规、竞争环境等一些外部体制性因素的制约。二者相比,目前外部因素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为突出。

(一)市场准入限制仍偏多

根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在我国国有企业准许进入的80多个领域中,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有60多个,占75%,民营企业却只可以进入40个,不到50%。

因为部分产业行政垄断,形成国有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民营经济难’以进入。市场准入的不平等使大量民营企业局限在有限的低端行业中,形成过度竞争。

尽管“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规章滞后以及在位利益主体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障碍。这些障碍像一扇扇“玻璃门”,减缓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也违背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原则。

另外,市场是企业配置资源的最基本的平台,市场准入限制将直接导致资源配置的限制(这种现象在能源和基础设施产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必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

(二)融资难问题突出

虽然国家在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方面提供了多项优惠措施,但是融资问题仍是困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辜胜阻民营经济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整体改革的进程,银行对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支持不够,2003年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其次,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还较为单一,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充分制约了民营经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最后,正规金融制度和市场准入的限制使民间金融力量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获得财税支持少等。据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但非公有制企业短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少增216亿元。在短期贷款构成中,非公有制企业仅占14.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不解决,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会使非正常融资得不到遏制,增大金融业风险,社会就业压力也无法缓解,国企改革将大大放缓。

(三)面临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

生产的网络化、贸易的自由化和竞争的全球化,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2005年以来,共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大宗出口产品发起超过40起的反倾销等立案调查,欧盟和美国利用“242条款”已对我国加类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所谓“特保”措施,另有13类正在调查中。由于这些案件和措施大多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从2005年秋季广交会的情况看,部分订单已经出现向国外转移,今后一段时期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近段时间内,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卷入贸易摩擦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而劳动密集型非国有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政府职能转变、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等滞后

非公有制企业主既希望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又害怕政府过多干预,害怕政

府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这正是当前转变政府职能中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卓元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歧视性法规和政策尚未消除。目前,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还缺乏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和相关规定。在政策方面,对企业融资、土地使用等限制较多,审批手续繁杂。 “非禁即入”的政策出台后,针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性法律条款已经不多了,但在具体问题上,很多由部门制定、掌握的规章、实施办法、配套文件等仍然存在限制性条款。

政府公共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尽快完善落实。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选择

目前而言,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重点抓好“非公经济36条”的贯彻落实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鼓动、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中央正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有步骤地出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包括关于非公有制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领域的准入条件及相关政策规定,关于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办新岗位的意见等。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最大优惠,就是平等准人、政策一致、待遇公平。

应该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以及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并放宽不全比例限制等条件。

在重要转型时期,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将逐步放宽,逐步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国防工业等领域。

推进市场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

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实施公平政策待遇。具体讲,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明确资质条件,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消除市场准人中的所有制歧视;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有关部门考虑设立一个公平交易委员会,解决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公平交易委员会应独立于各相关部门之上,这样其可以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制订出相应公平的制度,以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危要为非公经济提供融资的便利,慢慢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上市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债的发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财税金融支持。对此,一是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合理制定税赋水平;二是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三是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问题。例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同时,应该合并现行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

对于以上政策措施,关键在于落实,因为只有落实的政策措施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切实产生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工作,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例如,通过清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确立非公有制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完善创业辅导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扶持、培育和促进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信息服务、企业诊断、人才引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产权交易等服务。

第6篇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效率

一、近年公有制相关理论的发展

1.公有制的基本概念

刘永佶认为公有制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形式,具体表现为素质技能提高了的劳动者经过斗争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是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关系,所以公有制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

他在《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一文中认为公有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更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所以其主体是拥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劳动者;任何所有制的性质都是由其主体的利益决定的,公有制的性质就是在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体系;公有制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自由联合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这也是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内在要求;所有权主体与占有权行使机构的矛盾是公有制的主要矛盾,公有制的原则是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民主控制,这里的关键就是确立并保证劳动者的民;公有制的机制是劳动社会主义法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规定、实施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选举和控制上。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李太淼在文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2007)中认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它们还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3.公有制经济的效率研究

刘浩在文章《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中通过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反驳了部分学术作者根据实证研究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他借鉴西方经济学区分三种效率的做法,认为公有制经济在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上有优势,但其技术效率受知识资本的制约,所以公有制总效率的优势可能被外资民营的技术效率优势所掩盖,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内容广泛(包括但远远不只公有制企业效率)、样本偏差和研究发法的局限性,关于公有制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的数据得不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

李济广在《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中认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判断公有制效率,因为国有企业工资保险福利比重大、税收负担重、利息支出也多,而利润只是增加值或总产出的一部分;社会负担重、体制未理顺、改革失误、政府作用不力等诸多客观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益和效率问题;公有制企业在社会贡献率等指标上高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国有经济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宏观效率上;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强和宏观效率高。

郝大明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中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101886家工业企业法人数据资料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分类,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测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得出与外资合资经营企业模式和国有与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模式的效率较高的结果。经过分析,他认为在目前环境状态下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既能得到它们的支持又要摆脱其行政干预;其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

阮敏在《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一文中认为在承认生产力标准及其具体化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动态效率标准和交易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一个假说: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公有制是有较高效率的;利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并且这一经验结论不受国别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影响,因此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

二、对以上文章的简要总结讨论

公有制理论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的学者中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对于公有制经济效率问题无疑是大家争论最多的领域,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于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很多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者也批判了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因为其效率的衡量指标不全面、样本有片或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有的学者利用效率的不同种类的区分从正面论证了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表明公有制在微宏观层面的相对优势,还有学者利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公有制的高效率不受经济和国别的影响。

我们要中立、客观的看待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以及在消灭剥削建立和谐劳资、维持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公有制经济的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总需求不足,而相对的,公有制经济必然的内生总需求膨胀,公有制经济也有可能存在经济波动,且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下,腐败极易滋生;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看,国有企业的效率偏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腐败横生、垄断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过高等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弥补公有制的不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保障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的渠道。(2)在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上,同时与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最重要的关系全局的生产力,既发挥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3)在微观经济运行层面上,私有制在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如何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过去我们偏向于效率,强调解放生产力、“又快又好”的发展,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公平”的缺失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缺乏“公平”,整个社会的劳动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效率”的提高。由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远未完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佶.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

[2]李太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3]刘浩.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J].财经研究.2004-3

[4]李济广.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J].研究,2006(2)

第7篇

一、所有制结构单一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只重视国有经济,忽视非国有经济,重视大型企业,忽视中小型企业,重视资本密集型产业,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和使用上,也集中投入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靠边站”,结果,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受高度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对国有经济依赖过大,与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很慢,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所有制结构单一。2002年底,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64.5%、78%、8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25和35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不仅表现在外资企业数量不多,而且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更少。据统计,2002年东北三省的民营企业总数为244791户,只有浙江一省262788户的92.48%;东北三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民营企业仅30多个,而浙江一省就有160多个,超过东北三省的5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一是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公有制经济,没有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针,一旦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和结构调整中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其它经济成分很难起到相应的补充作用,其结果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下滑。二是非由于公有制经济滞后,必然导致缺乏吸纳就业和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能力,限制了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大量富余人员的分流空间,抑制了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由于公有制经济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发育不足,因而缺少必要的竞争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使经济发展步入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迫切要求

(一)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有利于所有制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弊端,完善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机制灵活,适应性强,通过多种形式收购、兼并、租赁、参股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张,又能使一批面临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实现转制,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中央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多,必须走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混合发展的道路,将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大力推进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权多元化,尽可能不搞绝对控股,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和经营市场化。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客观要求,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的关键。在计划经济年代,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着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极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重工业、重生产”,“轻商业、轻服务、轻消费、轻流通”,造成各行各业发展不平衡,也给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削减那些“过剩”行业,增补那些“空缺”和薄弱行业,使各行各业协调发展。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全面的布局,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完全靠政府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做到投资渠道多元化,在依靠政府金融或政策性金融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才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所需资金。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入,才能有效地促进那些“空缺”和薄弱行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有城镇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还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停产、关闭破产逐渐增多,每年都有几百万职工下岗。2002年东北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1万,占全国失业人员的18.3%。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肯定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危害社会的安定。

如何解决这个突出矛盾,过去主要靠国有企业,现在国有企业不但无力解决,而且每年还要释放大量下岗人员。因此,就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要靠非公有制经济。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从业领域广、市场准入条件低、发展潜力大、吸纳劳动力多等特点,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的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断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就业人员,保持社会稳定。

(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资金和技术上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和促进

东北老工业振兴需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需要巨额资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吸纳民间资本,不但不需要国家大量投资,反而能为国家上缴相当数额的税金,增加财政收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财政税收的份额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吸纳适合自身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新技术,否则只能衰退或萎缩。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涉及众多领域,涵盖到几乎所有产业,它的发展可以促进高新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普及,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扩大非公有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和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垄断行业、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和运营,从而解决这些行业和领域投资不足、设备老化、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参股或控股现有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形式,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加速向民营经济转化。

(二)优化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与对待国有经济一样,一视同仁,坚决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分配、价格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建立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全面清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持秩序、提供服务上,真正做到对非公有制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减少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实现行政审批法制化、科学化和公开化。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优良、更直接的服务。

(四)要加大金融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8篇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非公有制经济才能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破除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理直气壮地宣传非公有制企业的业绩,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让非公有制经济在人们理解、支持的环境中放胆放手去发展。

2、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利用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型企业。二是借助我市雄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引导和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发展。三是依托长虹、长钢、九洲等龙头企业,发展与之配套的众多中小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群的产业链,提升产业优势。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按照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运用机制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在服务业的投资,把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培育成民间投资的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3、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防止非公有制经济重复投资,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避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提高经营水平、提高企业档次、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上下功夫,要逐步推行现代化管理,淘汰落后的管理模式,摒弃家族管理,要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实现资本的社会化,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路子,要鼓励非公有制与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推行联合、参股、改组,走产权多元化的路子。同时,企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职工培训,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4、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支持建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企业上市、发债、兼并、收购等直接融资方面给予支持。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信用担保事业和租赁业。

5、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要加紧对科技城及各经济园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优惠的政策,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到经济园区投资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我市投资。以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合资、合作企业,通过外资嫁接改造原有企业,以此提升企业档次,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切记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要确保我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9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实现奋力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注入了持久活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进,得益于非公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也得益于生产要素流动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加快,这些都是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

但是,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和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观念转变难。对非公经济认识不到位,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存在思想顾虑,缺乏大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解放不到位,发展思路不开阔,支持力度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到位。少数职能部门对待非公企业管得多帮助少,说得多做的少,没有把非公经济发展真正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政策落实难。许多好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有打折扣和打水漂的现象。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至今仍有多条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200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下发后,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以传达代替贯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缺少具体配套措施,执行不到位。企业家说:“1号文件象春风,春风何时到我家?”文件宣传力度也不够,知晓度很低,根据省工商联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没有看过1号文件的企业家占44.6%,24.4%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文件。

环境优化难。少数部门收费随意性大,收费标准弹性大,如农产品做一次理化指标检测需2000多元,而且要求一季度测一次;一只压力表只需25-28元,检测费则需50元。少数部门乱检查,同样一种产品,同一个部门层层抽样检查,企业敢怒不敢言。更有少数垄断部门利用特权扰乱市场秩序,如对非公有制企业电力工程指定安装队伍、指定设备、指定品牌,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又排斥了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生产要素获取难。资金短缺是头号难题,由于国家信贷规模的压缩和融资渠道的单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严重不足。2007年1-9月份,全省小企业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21.79%,不少企业不得已背负沉重的代价进行地下借贷,发展历程十分艰辛。非公有制企业不仅缺乏人才,用工难也十分普遍。据统计,2006年我省企业用工缺口就达到40万人。此外,电力、土地等要素供给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破除发展难题,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解放思想,在认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冲破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依然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认识障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缩小差距的捷径,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安徽崛起的必经之路,从而在加快发展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凡是沿海发达地区执行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敢于学,敢于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真正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2、加强管理,在环境优化上有新突破。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治乱减负工作,突出抓好对乱收、乱罚、乱查现象和不正当竞争的治理与查处。解决执法部门超编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乱收乱罚现象。建议由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行业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列出收费清单,不在清单之列的费用,企业可以拒缴。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家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制度,每年末省政府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家对职能部门进行评议打分,对前3名给予奖励,对连续两年位于后3名的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改进服务。

第10篇

十六大的召开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偏小,占国民经济比重低的格局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全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甘肃非公有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速度略快于公有制经济

2003年,甘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2.10%和12.98%,后者略高于前者不到一个百分点,2004年情况基本类似。从增长速度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优势并不明显。

具体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长8.56%,比公有制经济11.14%的速度低近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8.95%,比公有制经济(13.59%)高5.36个百分点,增长优势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增长10.92%,比公有制经济(9.01%)高1.91个百分点。

(二)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较低

2002年、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5.88%、26.03%,而全国2003年已超过40%。

(三)承担税赋偏高

与自身所占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来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与其经济比重不相符的税收负担,税赋整体上偏高。1995年、2001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2%、35.59%、36.3%。

(四)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上升速度慢,企业规模小

从2000年到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9%上升到20.42%,仅提高了0.83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02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从2002年到2003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200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81%,而甘肃仅为24.7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31%。

2003年,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其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明其规模较小。

(五)在建筑行业的优势突出

2003年,在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中,国有与城镇集体所占比重为40.42%,而甘肃为26.44%,剩余的73.56%中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但建筑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存在不公平竞争、权力寻租、市场扭曲、暴利,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扭曲。

(六)就业贡献率大

2003年,全省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4.91%,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总体经济增长就业贡献率日益降低的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解决全省就业问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共享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七)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

将非公有制经济较低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份额与较高的就业人员比例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自然可以看到甘肃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劳动生产率较低。

(八)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例如2003年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全省城乡个体私营经济占18.46%,而全国为14.88%。全省其他非公有经济类型只占6.27%,全国为40.93%。在2003年甘肃城镇就业结构中,私营企业为16.45%,个体经济为24.82%,港澳台商投资经济为0.16%,外资经济为0.44%。

(九)浙商一商独大

从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了解到,截至2005年8月,在甘肃创业的浙商有7万户,浙江企业达3000多家,在甘的浙江经营户每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上交利税近10亿元,解决再就业人数40万人以上。浙江企业在甘肃民营经济中的比例占到48%,撑起了甘肃民营经济半边天。

从政府的角度看,对浙商一商独大的现象,大多持完全肯定态度。强调在甘肃的浙江人是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甘肃浙江人员的经济活动是浙江经济的延伸,对推动浙江产品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把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与甘肃省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相结合,不但延长了浙江产品的生命周期,拓展了浙江经济发展的领域,同时为甘肃省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了税源,也赢得了企业的发展。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该问题与证券市场中的“一股独大”问题类似。甘肃由“一公独大”再到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一商独大”,其中包含的内在规律值得认真思考。譬如,一商独大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并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潜在的较大影响。

(十)区域分布结构呈现西强东弱、中部突出的特点

与全省经济区域格局基本类似,河西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以兰州、定西、白银、临夏为主体的甘肃中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成就突出。而陇东、陇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和薄弱。

(十一)个体私营经济过于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近年来,甘肃个体私营经济的行业分布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个体经济方面,61.27%的注册资本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4.41%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业,11.02%集中在社会服务业,9.85%集中在制造业,1.33%分布在农林牧渔业,0.69%分布在采掘业。在私营经济方面,41.81%的注册资本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5.11%集中在制造业,12.95%集中在建筑业,8.45%分布在社会服务业,4.0%分布在农林牧副渔业,1.61%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业,1.38%分布在采掘业。

此外,在外商投资方面,有将近40%的外资投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及社会服务业。

综上所述,与自身相比,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很大,但横向比较,差距突出。从发展水平上看,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处于初级阶段;从发展结构看,结构不合理;从发展贡献上看,贡献不小。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

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趋势似乎可以这样认识:

从发展的速度来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预测全省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9.5%―10%之间,因此,按照以往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预测,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有望保持在15%左右;

从发展的空间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两大空间优势:一是甘肃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攻坚,改制正在加快,从而为非公有经济腾出或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二是“非公经济36条”实施,甘肃出台配套文件,取消准入障碍,提供了新空间。

产业层次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新型服务业(物流业)、高科技含量产业(2000年以来,中科院兰州分院80%的科研成果流失到省外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并不神秘,新浪的例子、生物制药,将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对策

认识与定位问题全国工商联根据2003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并经过计量实证分析指出: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203元;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202元;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518元。加快甘肃非公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对于甘肃来讲,在认识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政府要切实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彻底摆脱长期以来“一公独大”背景下养成的传统经济管理思维定势。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越是简单的生态系统就越脆弱,原生林与人工林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11篇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总目标,立足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对省内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一轮旨在提素质、强能力、助发展的大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有抱负、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非公有制企业家和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对象和目标

培训对象:主要为全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点是非公有制骨干企业主要出资人、中小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各级商会组织负责人。

培训目标:全省各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分级负责、共同实施,从2014年始至2017年结束,年均组织1万以上人次的学习培训。其中各县(市、区)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人次,各设区市每年培训不少于200人次,省级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力争用4年时间,对全省非公有制骨干企业主要出资人、重点中小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各级商会组织负责人普遍轮训一遍。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全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素质、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培训内容

主要培训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及法规、经济形势分析、经营管理知识、企业党建、商会建设、赣商精神等。

四、培训方式

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入手,紧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创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培训。加强与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围绕政策措施、经济热点、发展经验等内容,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或形势报告会。其中,省级每年举办3场,各设区市、县(市、区)每年举办1—2场。具体工作由各级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负责实施。

(二)依托党政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将非公有制企业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每年各设区市、县(市、区)举办1—2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商会组织负责人高级研修班,每期不少于50人,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具体工作由各级工商联分别负责实施。

(三)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培训。利用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对全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教育培训。每年省、市、县各举办1—2期非公有制企业高级研修班,每期不少于50人。具体工作由各级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负责实施。

(四)依托创业大学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大学公益性培训平台的作用,坚持以学员企业诊断为主、以导师辅导为主、以开放式办学为主的培训模式,分产业、分区域开设一年制的培训班,每年培训1000人次。其中,省级班重点围绕产业上下游,对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商和渠道商等企业进行培训;市级创业大学重点对初创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进行培训辅导。具体工作由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五)依托园区优秀企业开展培训。采取定点、挂牌等形式,在全省工业园区选择管理先进、技术领先的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一批企业管理实训基地,重点围绕生产现场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对企业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升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具体工作由各级工业园区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五、实施步骤

(一)制定计划阶段(每年1—2月)

设区市、县(市、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依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每年度的教育培训计划,分级负责,逐级上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每年3—11月)

各地须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各项培训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内容有培训方案、学员名单、教学内容等,并及时报送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将有关工作内容合理分解到成员单位具体实施,同时收集和汇总各项信息数据,协调工作中的问题,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三)检查评估阶段(每年12月)

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培训情况和考评结果纳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合考评。各地须及时组织学员对培训需求适配度、课程设计科学性、师资选配合理性、培训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对全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教育培训,是促进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各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活动,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要明确负责培训的具体部门,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每年12月31日前,各设区市将下一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报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请于2014年3月31日前报送)。

第12篇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是整个人才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建设一支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推动我省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政策入手,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打破体制壁垒,真正做到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政策上同等对待,积极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

二、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纳入整个人才发展规划

各地在制定人才总体规划时,要结合本地的产业特点,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竞争力出发,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纳入整体人才工作规划范围,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统计调查,及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资源发展变化状况和趋势,研究落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三、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破除体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各地出台的包括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人才引进政策,要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同等对待。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人才的指导,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时遇到的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应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

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类人才的培训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训的投入。政府的人才培训资金、国内外人才培训项目等培训资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要同等享受。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谁培训,谁受益”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开展自主培训。支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培训,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

建立培训工作宏观调控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和市场导向,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经省委组织部统一协调后组织实施。要分层分类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重点,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

五、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政府各类科研资助、基金和项目,都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放。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到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建立一批公共实验室、行业技术中心、区域技术中心,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科技资源共享的条件。各级科协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科技服务,鼓励、帮助和指导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或学会等组织,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科技进步。

六、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渠道,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本人直接或通过所在单位、人才服务机构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鼓励贡献突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申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凡国家规定的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各项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要同等享受。

七、发挥人才中介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作用

政府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信息的收集、、建档工作,努力拓展人才人事、职业生涯设计、人才租赁等衍生服务项目,组织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场人才招聘会等招聘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招才引智提供服务。其他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要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信息咨询、人才招聘等相关人才中介服务。

八、全面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政策

严格执行《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坚持做到在聘用人才的同时,落实好人才的社会保险,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投保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各项保险政策落实到位。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要按有关规定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应补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原则上由接收单位负责,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流动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要按规定接转各项社会保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主动做好社会保险费用的续缴工作,确保社保关系不因人才流动而断档。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被招收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龄计算衔接工作。凡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签订了经县以上政府人事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鉴证(备案)的聘用或劳动合同,在同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连续从业满一年,并按有关规定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被招收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时,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九、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在政治上的进步,积极培养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评选浙江省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浙江省特级专家、推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选、选拔“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以及其他各类政府奖励表彰、先进评选等,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要一视同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联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重点掌握一批民营企业家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高层次人才名单,为他们创业和成长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