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猪调研报告

生猪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01 08:5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猪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猪调研报告

第1篇

县委、县政府:

根据2019年3月3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19)7号文件精神,全国屠宰企业要于7月1日前要取得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许可证,并开展非洲猪瘟检测,对于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取缔,农业农村部也将于7月开始对全国屠宰企业整改情况进行督察。7月2日,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了摸底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现状

我县共有6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其中:xx镇2个A级生猪定点屠宰场,xx镇4个B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共有职工15人,在岗6人,50岁以上11人。xx屠宰量大约40头/天,xx屠宰大约20头/天,其余四个日屠宰不到10头。 所有屠宰场均隶属商业资产经营管理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所有定点屠宰场均无排污许可证,未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基础设施落后,产能低下,人员工资发放困难,消毒设备落后,传播动物疫病风险较大。屠宰场均在居民区,多次遭到周边居民的投诉。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迅速对4个B级定点屠宰场先予以关闭。

二是建议县委、政府将原4个B级定点屠宰场改造为临时猪肉批发供应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系生猪冷链配送车,保障过渡期内猪肉正常供应,协调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协调公安局做好市场治安稳定工作,严禁哄抬物价,确保市场猪肉价格稳定。

三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协调商业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妥善解决屠宰公司职工的安置工作。

第2篇

一、**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猪养殖

我省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生猪产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基础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国扶持下,**省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生猪产业持续做大,在全国市场波动的形势下稳步前进,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生猪存栏1380万头,出栏1056万头。出栏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作为生猪生产大省,我省每年约52%的生猪及生猪产品销往省外,年生猪出栏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中上游。据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06我国生猪存栏排名前5位的省分别是四川6184万头、河南5523万头、湖南4027万头、云南3103万头、河北2978万头。国内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和湖南,三省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5%,其中四川数量一直位居第1位,比重在10%左右,最多时四川每年外调肥猪2000万头左右,约占全国省际间调拨的1/3。2008年的地震,使受灾较重的成都、绵阳的产猪地受到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发生在养猪基地集中的川南。所以对国内生猪养殖的排名没有太大影响。

二、生猪饲养技术水平

(一)养殖方式明显改变:

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农户不再饲养母猪,专门进行育肥猪生产。

(二)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辽宁省二元杂交可繁母猪存栏120多万头占可繁母猪总量的95%,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出栏200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90%。四川省在2007年9月末生猪三元杂交面为60.73%,5个省10个县的调查养猪户中,公猪全部为引进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所饲养的母猪中,河南省、陕西省养猪户全部为引进品种二元杂交猪,福建省、辽宁省有少量的土杂猪,四川省约50%的农户饲养含有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交猪。

(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我国生猪饲养出栏期缩短,平均为153天;母猪产仔数增加,平均为12头;平均生猪料肉比下降为3:1;育肥期间的死淘率降低,平均在2%以内,生猪的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养殖投资标准较高:根据5个省的调查,规模小的养猪户,每出栏1头100千克猪需要的流动资金约为1000元;大型规模猪场每出栏1头商品猪需要猪场建设投资50元,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为1000元。

三、生猪排泄物处理情况

在工程模式设计上。根据养殖场周边不同的种养方式,选择不同的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有“猪—沼—果”、“猪—沼—茶”、“猪—沼—竹”、“猪—沼—鱼”等模式。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周边经济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了养殖粪污的零排放。

(养殖规模、存栏量在国内排位)20**年各地猪肉产量(万吨)四川480.2湖南429.12河南410.82山东346.42河北313.38湖北240.71广东237.73云南228.34江苏219.75安徽207.57辽宁175.29广西161.74江西161.21重庆137.12浙江126.43福建121.51贵州119.99吉林98.52**93.87内蒙80.79陕西69.92甘肃48.2山西46.82天津33.05海南32.14北京31.81新疆24.58宁夏10.16青海8.01上海5.841.**

(一)与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生猪养殖的发达国家主要有美国、丹麦、加拿大。这三国分别位列全球生猪养殖国家的前三名。其次还有荷兰、法国、德国及西班牙。

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猪肉出口排名中分别名列一、二、三位。丹麦的猪肉产量虽然只有165万吨(1999年数字),与我国同年产量相比只是我们的二十三分之一,但却是世界上头号猪肉出口大国,丹麦的猪肉在国际上美名远扬,1999年的猪肉出口量高出我国3倍。由此可见生产数量大未必出口竞争力就强,在世界肉类出口市场上“肉不在多而在精”。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生猪饲养的几个指标。一是出栏率。1999年我国生猪的出栏率为120%左右,1998年美国是164%,丹麦是175%,其他如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则在167%一179%之间,差距十分明显。二是出栏畜禽平均胴体重量。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生猪胴体重量低7千克,牛低176千克,家禽低0.33千克,如果我们达到美国的水平,相当于一年多产生猪300万吨,活牛514万吨,家禽227万吨。三是瘦肉率。国内有关专家指出,1999年我国生猪的平均瘦肉率约为46%一48%,而根据美国专家提供的资料,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猪肉的平均瘦肉率约在52%一60%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养殖方式的比较,我们并不简单地认为规模越大就越好,当养殖规模扩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规模扩大就会显得不够经济,何况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前些年在生猪规模饲养方面也曾有过盲目上大型猪场亏损严重、被迫关闭的教训,而且饲养规模、生产集中度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生产方式和配套的服务条件有内在联系,强行超越就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但是专业化规模养殖确实是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如果再不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与国外养殖方式上的竞争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二)生猪加工工业

近年来,我省的一些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其生产的猪肉优质卫生,备受市民欢迎。全省规模以上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已达20余家,年加工生猪能力达到2000万头以上。目前,我省的“肉联”、“北大荒”和“金锣”三大生猪屠宰企业生产的生鲜肉,已占哈尔滨市场份额的60%。并由城市延伸到大部分县城,以优质、卫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同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表现如下:

1.农产品品质和标准低,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缺乏优质专用原料;

2.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运作中的采购、运销等环节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3.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利益机制发生扭曲,原料供应缺乏信誉保证;

4.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加工业模式;

5.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不顺,加工效益和区域优势难以发挥。

基于上述分析为判断,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包括:

1.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发,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体系;

2.建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原料生产的优质化程度;

3.因地制宜地发挥地理、区域、生态优势,建立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4.依托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

动物防疫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仅有的两个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五个未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省份之一。我省8月28日启动了《**省五千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12年,全省将选择在哈尔滨郊区、大庆郊区、牡丹江郊区、佳木斯郊区等39个生猪生产重点市县建成规模化养猪场7177个,将青贮总量由980万吨提高到1920万吨。建成全国性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出栏达到5000万头。

(三)生猪流通领域

龙头控制收购范围

半成品、成品市场占有量,营销手段,冷链情况。

四、我省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在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不多,没有形成涵盖种猪选育、扩繁和商品猪生产的整体水平。

二是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是龙头企业不健全。广大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联系的不紧密,农民养猪一定的盲目性,生猪市场一旦发生变化,抗风险能力差。举例来说,其实龙头加工企业对周边养殖基地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雨润刚一落户双城,周边就建起十几个规模养殖场;北大荒肉业在宝泉岭建厂后,周边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增加到20多个。巴彦县兴隆金锣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2006年屠宰加工79万头,2007年屠宰加工21万头,主要产品猪分割肉已远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多个大中城市,拉动该县3.6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四是防疫体系不健全。随着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的日趋活跃,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生猪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蓝耳病、园环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病等呈多发趋势,且表现出混合性感染特征,导致母猪繁殖率下降,仔猪死亡率增高,提高了养殖成本,加大了生产风险。

五是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养猪粪尿集中量大,土地难以消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制约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制约着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立足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关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完善现有种猪场,提高种猪质量,通过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以省级为主体的宝塔式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种猪场(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开展种猪测定、拍卖,建设种公猪站,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种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场三站”,即种猪场的完善和提高、资源场的建设和完善、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站、省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县市改良配种站的建设。保证优良种猪供给,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规模饲养。生猪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适应生猪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等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从品种改良、卫生防疫、饲料配制、养殖方式等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采取统一入栏、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出栏的饲养模式,达到生猪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生猪养殖的总体效益。

三是提高生猪防病能力。要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病防控工作力度,建立防近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帮助养猪户克服对疫病的畏惧心理。加强产地检疫,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

四是建立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养猪户抗风险能力。由于养猪业是个弱质产业,效益与风险并存。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不紧密,龙头企业不能及时返补给养猪户利益,灾害天所的发生,疫病难以有效控制,使养殖户心存芥蒂,在发展的同时担心着风险的降临。保险的出现提高了生猪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为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五是大力发展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由龙头养殖企业牵头,广大养殖户和小型养殖企业参与,形成生猪养殖全作社,将分散型养殖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市场。

六是培育壮大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着力打造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

七是污染防治。在养猪重点县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养猪大户建设沼气池,用于发电和产生蒸汽,还可利用厌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土质。

五、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在扶持养殖业方面,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扶持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年出栏量3000——5000头),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主要在猪舍、饲料库、青贮窖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推广膨经饲料及青贮料饲喂等方法,倡导自繁自养,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4.加大小区的疫病力度。配备必要的检验、检疫设备及药品,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5.加大排泄物的综合治理。用加温厌氧消化的污泥处理和高温厌氧发酵的污泥堆肥处理,形成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用于改土壤土质。

第3篇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2007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07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07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08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第4篇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大规模养殖场的用药成本低于平均水平,因为这类养殖场的平均治疗成本低于中小规模场。

第5篇

[关键词] 生猪养殖 科学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81-01

一、饲养生猪时所存在的问题

饲养生猪时,现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饲养设备设施的不完善与管理方法的不当,这样产品猪的健康水平就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使得猪肉的质量与口感变低,也使得猪很容易生病。

1.饲养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选择地的不规范

养殖场的选址问题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就比如把饲养场所选在小河塘、水坑边上或者较为低湿的地方,猪的居住场所显得潮湿不干,从而使得猪由潮湿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尤其是遇到强对流空气大量的降水,使得猪舍存在积水,且积水难以排除,这样猪都很有可能直接被水给溺死;有些人居住的地点甚至是家院之中,人与猪近距离相处,形成了共同污染的状况;有些其他的猪场甚至直接建在已经被污染的地方,周围的土壤之中水源之中就存在一定的污染物,给养殖生产带来无穷的隐患。

1.2设施布局不合理

合理的布局,可以使用在一个猪场里,生产场按配种、分娩、保育、生长育肥生产流程组成一条生产线,且相关的设施设备有一定的完善,这样可以使猪的疫病得到减少。不过,很多的猪舍并不是按照上面的说法来做的,有些猪场只有一个单一的猪场,没有明确的各种设施设备的分类;有些没有病猪圈和给新来的猪设置专门的猪圈,刚刚买来的猪仔不管是否生病或者健康就直接的放到其他的猪一起,生病的猪不能单独的治疗疫病;甚至有些猪场连专门的粪便存储的地点都没有,粪便污渍到处都是,形成很是严重污染现象。

1.3没有标准的猪场房屋

标准猪场房屋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猪屋可以有效的预防猪的疫病传播,也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质量。有些猪屋建设的很不科学,冬天不保暖,夏天不散热,排污排水系统更是不规范,有些直接没有,影响猪圈的卫生状况;有些猪场偷工减料,以为不是人住的就可以不注重,也可以说是阻碍了猪的生长,影响了猪的质量。

2.生产管理的不科学

饲养生猪中生产管理不科学。环境卫生极差,饲料单一,对现有的饲料原料利用不合理,饲喂方式多为焖煮,没有定时定点的给猪投喂饲料,给猪的营养提供不到位,甚至违反有关规定的饲养一些不应该养的猪,这样猪的生产及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当猪生病时,用一些违规的药物,使得猪的体内还有药物,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有些对于猪场周围的环境也相当不注重,噪音,空气,温度都不适当的调控,猪的生长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没有科学饲养猪的意识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科学的饲养猪意识。我国对于猪饲养的生产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我国制定了不少规定标准。然而,在农村之中很多农民饲养者还是用老办法来饲养,没有学习科学地饲养方法,也就从另一方面影响了猪的各种指标。

二、养猪行业的发展方向

猪的饲养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是一个更新的时期,有一定规模养殖是以后发展的方向。规模化养殖是现代化养猪的开始。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分散性的养殖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需求了,大规模的饲养方式也可以提高收入,实行更为标准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猪的全方位质量。饲养的规模化可以提高各方面的效益,这种规模化的生产才是现在的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养猪业也不得不遵循这一发展方向。

三、如何发展养猪业

1.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生猪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养猪生产的各种政府措施,要抓紧落实,要很好的解决养猪生产中的各项问题,更科学的生产养殖猪,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

2.科学的进行生养殖

科学化是一项很重要的前进方向,没有科学的养猪方式是觉得不行的。科学化养殖猪是促进养猪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在养猪方面也制定了很多相关规范标准,所以在养猪上还是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标准,在养猪方面要学科学用科学,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者的科学意识。所以说,对于养猪方面,国家政府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养猪培训和指导,从而提高养殖者的科学意识,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使得猪的生产科学化。

3.猪圈房屋的规范化

猪的房屋规划与设计,有具有科学性,依照相关先进的方法,圈舍要在合理干净的场所,千万不能在有空气,噪音,水质,土壤的污染,且要通风向阳。距交通干线、居民点等其他公共场所1 000 m以上,要设置粪污存放、处理设施,并留有一定的坡度(1%~2%)和排粪沟,以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防疫灭病。

4.加快生猪良种繁育改良、扩大良种覆盖面

要增加投入,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关键生产区的种猪选择一定要慎重,可以采用科学先进的人工授精的方法,从而提高猪的品种质量。

5.关注繁母猪的保险

对于繁母猪的保护不经要细致入微,而且要做到后手,就是给繁母猪上保险,国家也有相关的保险方面制度政策,八成是有政府来承担,称下两成就有养猪户来负担。这个明智的政府政策非常好,有效的鼓励了养殖户的生产,降低了很大的风险,还建立了有效的贴制度。

6.实行标准规模生猪饲养

现在的养殖业发展方向即使规模化,标准化,养猪行业当然也适应这个发展方向。现在的地区政府可以积极的引导当代的养殖户,建立合理规范的养殖场所,还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效的控制养殖的成本,减少生猪的疫病,提高生产水平。

7.提高疫病防护能力

要把疫病扼杀在摇篮之中,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对于严重的病例要及时申报。国家对于严重的动物疫病也有相关有效的防护政策,还会进行有效的免费强制免疫。对于一些病的猪死的猪,要遵循国家政策,进行无公害的处理解决,不能随便处理应付了事。

8.提高畜牧科技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崇尚科学、服务为民,加大养猪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户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原始落后的生产饲料方式。加强饲养管理,推广科学养猪技术,加强生猪规模化养殖,切实抓好生猪生产。

参考文献

第6篇

根据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驻xx镇xx村工作队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5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北部,东界坪洞村,南连儒林村,西接承上村,北靠高堂村,专职村干部5人,党员49人,流动党员15人,村委驻地十里洞。全村辖十里洞、廊水、山边下、横冲、罗家桥、谢家洞、庙冲、高岭上、竹下、五里亭10个自然村,下设17个村民小组,共766户,3061人,98%汉族,土地总面积2.445平方千米。经济概况:全村耕地面积2045亩,人均耕地0.79亩;农业总产值1054万元,人均纯收入7514元;种植业以水稻和莲藕为主,年产稻谷742吨,莲藕500吨,人均产粮286千克,莲藕195千克。畜牧业以养猪养禽为主,年出栏生猪312头,年出笼家禽5000羽。地方特色:莲藕种植趋于规模化。烟花爆竹产业是我村的传统产业,辖区内有富鑫烟花爆竹厂和银都爆竹厂及鑫磊机砖厂等合法厂家。

截止目前,xx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97人(已脱贫46户167人,未脱贫38户130人);共转移就业60户71人(本地就业43人,省外就业28人);教育助学38户57人(小学生41人、初中生11人、高中生4人、中专生4人、大学生1人);低保户25户46人;社会保障兜底11户19人;易地搬迁7户35人(3户分散自建,4户集中安置);危房改造已实施4户13人;金融扶贫已实施银投分贷统还59户295万,自主创业1户1万;就业培训17人;自主发展产业5户(养鸡1户50羽、养鸭2户570羽、养猪1户6头、养母猪1户1头);实施健康扶贫84户。另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安装自来水用户300余户,全部达到饮水安全。硬化了山边下通组公路0.7公里。完善校安工程项目和村综合服务平台改扩建工程。完成了十里洞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及新建十里洞、廊水、边山下小广场3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和平时工作体会,工作队认为xx村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无集体经济收入和产业扶贫项目。xx村无集体经济来源,没有成立种养殖合作社,项目建设成本较高,而资金安排相对较少,群众自筹压力较大,资金严重短缺。由于人多地少,无支柱产业支撑村民创收致富,经济整体落后,稍微有点规模的莲藕种植,没有整体规划管理,形成不了良好的市场产业链,价格起伏不定,导致了该村贫困户较多,产业扶贫政策的真正作用还未凸显。

(二)贫困户识别还不够精准。xx村之初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虽经2017年6月份的精准识别后减少为目前的84户,但受识别上下浮动不得超过千分之五的要求影响,只是重点清理了“四类人员”,使得部分达不到标准的“贫困户”还未真正清理出来。

(三)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虽然各级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一直强调“扶贫先扶志”,但具体实施办法措施不多,致使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自我脱贫的意识不强,信心不够,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造成农村出现了“争当贫困户”不良现象。

(四)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贫困户文化素质普遍低,实用技术掌握不牢,劳动技能缺乏;一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思想狭隘弱智,主动性不强,脱贫存在畏难情绪。

第7篇

近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稳定增产,生猪养殖、食用菌、蜂蜜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对全县的生猪、食用菌、养蜂产业化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全县有养猪户6122户,生猪饲养量15370头,存栏9640头,出栏5710头。其中:能繁母猪84头,种公猪34头。10头以上大户80户,50头以上4户。

2、食用菌:全县食用菌代料栽培75万袋,食用菌干品年产量160多吨,产值800多万元,食用菌生产是我县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

3、养蜂:全县养蜂9761箱,养蜂大户67户。使养蜂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蜂蜜以质量好、营养丰富、无污染、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迎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二、资源和区位优势

1生猪:猪肉是山区群众肉食消费的主要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群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并且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食用菌:我县森林覆盖率95%,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适宜发展食用菌生产,发展袋料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农作物挤秸秆、果树和林木枝丫、杂草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农业收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养蜂:一是我县位于亚热带和暖温气候交接处,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大宗蜜源植物和零星蜜源植物交替生长,花期及流蜜期长,一年当中就有八个月的花期,为蜜蜂越冬提供了蜜粉源。二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高低差异大,形成许多小气候,蜜粉源植物分阴坡、阳坡、低山、中、高山先后交替开花,秦岭山区成为天然的蜜库。三是我县山大林深,地广人稀,农药、化肥用量少,为发展养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

(一)生猪:

1、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养猪户占农户的90%以上,但养猪大户仅占养殖户的 1 %。大多数农户仍在沿用传统的“吊架子”方式饲养,平均饲养周期10 个月左右,商品率仅占 30 %。

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的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面对市场的变化,只能被动应付,一旦因为行情变化而亏损,便丧失了养猪的积极性。

3、疫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大。复杂多变的疫病形势与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加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给疫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会不同程度造成动物疫病风险增大,影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

4是动物防疫体系亟待完善。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断层、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发生、防疫过程中免疫程序不到位、基层防疫员总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5、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所限,我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加上市场行情和疫病等影响,母猪饲养量持续下降,自繁自养能力减小。而外调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成本和疫病传入可能增加。多年来,我县在生猪品种改良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因投资少,品种改良规模小,加之我县生猪饲养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疫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二)食用菌

1、在资源保护上和利用上的片面性。栎类资源是传通的周期永续利用的资源,周期性合理采伐利用,有利于调动广大菌农保护栎类资源的积极性,过分强调,不允许周期采伐利用,只会挫伤菌农的积极性。

2、龙头加工企业少,缺乏专业市场的引导。

3、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县内现有规模生产的产品都属香菇类,品种单一,导致市场受限,难以满足多样性需要,一部分农户栽培技术不熟练,技术标准不一,导致同一菌种,质量差别却很大。

4、品牌意识差。产品质量好、包装不规范,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低,价格上不去。

(三)养蜂:

1、养殖技术落后,产量效益低。我县的中蜂生产以传统的老式圆桶为主,占整个蜂箱的70%以上,养殖方式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养殖技术落后,平均每箱产量5公斤,产值仅100元,产值只有新法饲养的1/4。中蜂活框新法饲养每箱产量15-20公斤,产值400元 左右,只占整个饲养比例的20-30%。

2、养蜂人员素质不高,家庭收入低下,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我县养蜂人员中高中以上的人员只占调查总数的6%,养蜂人员素质低下,养蜂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很多养蜂人员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制作蜂箱、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更谈不上进行养蜂技术的培训,从而影响了我县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3、蜂蜜掺杂使假,影响我区蜂蜜的品牌形象。

我县蜂蜜远近闻名,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一些小商小贩和蜜农开始掺杂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掺杂使假行为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我县蜂蜜的品牌形象。

四、发展建议

(一)生猪:

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组织领导。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内容,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细化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对畜牧业生产投入力度。要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和畜牧兽医技术部门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托财政支农资金和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搭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融资平台,确保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来源。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高产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快速育肥技术。加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强化科技支撑,强力推进畜牧业生产发展。

4、抓好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循环利用、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建立圈舍,大力推广绿色无污染养殖技术,努力改变传统养殖业脏、乱、差的状况。

5、强化网络信息,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平台,利用乡、村信息网点,及时采集和畜牧业生产、销售信息。二是引导和支持养殖户积极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6、狠抓良种繁育工程,着力提高生产性能。重点扶持和奖励引进良种繁育的养殖户,在实现良种母猪饲养总量及仔猪生产总量满足县域需要的前提下,达到我县生猪饲养总量的扩张。

7、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生产,就是抓公共卫生安全”的观念,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强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食用菌:

1、重新认识和估价食用菌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食用菌是真正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均销量增加,市场潜力很大。二是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区大量的栎类资源及清林丫材,为木类菌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三是有广大菌农积累的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四是只要各级政府认识到位、加强领导、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服务跟上,把食用菌当作产业来开发,食用菌生产必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2、健全服务体系。食用菌生产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要积极做好开发、科技公关、信息传递、技术培训与指导,真正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食用菌生产健康发展。

3、规范菌种生产程序,坚持食用菌质量标准。质检和农业部门要按照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抓好检查落实,保证菌种质量,为食用菌发展保驾护航。

4、合理利用资源。栎类资源丰富的地方,林业部门部门应按采伐周期有计划的批准菌农合理采伐利用,点种食用菌,提高木生菌品质量和效益,调动菌农保护林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修林后的枝梗和木材加工后的木屑等农林废弃资源进行袋料生产,变废为宝实行生态良性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5、开发利用名贵珍稀菌种。我县山地菌种资源丰富,在海拔800 -1200米 的松栎混交林是松茸、鸡油菌、牛肝菌、白灵菇和竹荪等珍贵菌种的适生区,这些菌类香味特殊、营养丰富、出口价值很高,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同时加以有效保护。

(三)养蜂:我县虽然有较好的自然资源,蜂蜜品质优良,养蜂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但也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发展养蜂业,壮大养蜂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独具特色的蜂蜜品牌,促进养蜂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按照《畜牧法》,加强养蜂业的领导,做好全县养蜂业的各种规划、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养蜂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二是强化养蜂协会职能。养蜂协会由专业人员和养蜂大户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养蜂的技术交流,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化,减少和杜绝养蜂业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养蜂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养蜂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在人才培训上,要有计划的轮训和培训,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强化养蜂技术人员和蜂农的培训,提高养蜂技术人员和养蜂农户的素质,提高其饲养、生产、加工、销售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既懂得养蜂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的新世纪养蜂业人才,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大发展。

3、建立示范样板户和示范场,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在全县养蜂比较多、开展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选择一定的农户,大力培植示范户、示范场,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点促面,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蜂改良技术。养蜂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部农户掌握四季管理技术,特别是冬季补饲、春季奖饲、过箱操作、养群蜂养大群夺高产的养蜂技术,60%以上农户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全面发展。

4、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开发。我县林草覆盖率高,植物品种繁多,药材品种齐全,境内无任何污染,空气洁净,生态环境保护好,蜜粉源植物丰富,适合养蜂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的养蜂业基地,努力生产绿色蜂蜜产品,培育蜂业产品基地,培育蜂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开发,树立本地的特色品牌,加大蜂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开发,大打我县绿色品牌,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做到以开发促发展。

5、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市场监管。一是强化外来蜂种引进的管理。二是密切与工商、公安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加强蜂产品市场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准入制度,净化我县蜂产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蜂产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蜂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农户发展养蜂制作蜂箱所需木材,林业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大力支持,给予适当倾斜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污染源;现状;防控对策;安徽宿州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71-02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核心城市之一,距离出海口较近,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以小麦、棉花、蔬菜生产以及猪、牛、羊、鱼养殖等为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污染逐渐加剧,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

1宿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宿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充裕,粮、棉、油、水果、蔬菜产量均位居安徽省前列,也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尤其是砀山酥梨),辖区内灵璧、泗县是全省畜牧业养殖大县。全市已培育出特色农业基地逾200个,其中无害化瓜果蔬菜基地18个、省级标准化基地2个、实际标准化基地16个、县级标准化基地30个[1]。由于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各地着重发展的产业也不同,宿州市又催生发展了优势产业专业村,如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特省园艺专业村等[2]。一些区域还发展了名牌产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香稻米、砀山酥梨、永安土豆、孙圩子胡萝卜、泗县大路口粉丝加工、萧县官桥镇的葡萄、灰古镇八张村的棉花加工、砀山县城关镇的黄桃等。目前,宿州市有特色农业专业核心示范村164个,与省内外超过130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接,产品热销周边大中城市[3]。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粮食生产总产量为400.2万t,位居全省第4位,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为55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2宿州市的四大主要农业污染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现代化的提速,宿州市的农业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根据2009年全市首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取得数据的结果,当前宿州市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2.1农药、肥料的污染

2010年宿州市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料55万t、尿素13万t、过磷酸钙12万t,其中氮肥施用量达到11.3万t。氮肥的滥用必然会导致土壤酸碱度(pH值)下降,土地酸化就会使土壤的出产率大大降低。宿州市每年使用农药达615 t,低的为300 kg/hm2,高的为400 kg/hm2,大部分残余的药液会随着农作物进入水体、土壤和农产品中,被作物吸收的比例为30%-40%[4]。另外,宿州市农民农业生产中以使用杀虫剂为主,其中尤其是甲胺磷、敌敌畏毒性较高的品种较多。

2.2畜禽的粪便污染

宿州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约3 600家、养牛场12家、养鸡场100家,年出栏生猪220万头,存栏奶牛1 600头,存栏肉牛10 000头,蛋鸡存栏200万只,肉鸡存栏430万只,蛋鸭肉鸭存栏1 000万只。猪、牛、鸡、鸭每年总出栏量达6 00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年产生污染物总量COD约7万t、NH3-N约6 000 t、总磷约3 000 t。由于宿州市的畜禽养殖业还处于初级散养或半集团化养殖水平,所以对饲养物的粪便缺乏处理能力。以养猪为例,2010年宿州市全年生猪出栏432.12万头,根据《宿州市养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计划到2020年宿州市年出栏商品猪要达到800万头,每年排放的粪水、粪便随意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由于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达近100 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可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从而对地下水的溶解含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3农膜污染

2011年宿州市粮食种植面积为79.99万hm2,每年有2 860 t的农膜投放到农田,且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加。目前,宿州地区使用的农膜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其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属极难降解物质,而且这类物质还不受细菌等生物腐蚀,在自然条件下降解非常困难。农膜本身很容易破损,循环利用率不高,每年就会有新的、大批量的农膜丢弃在土壤中,必然会降低土壤的渗透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降低作物产量。

2.4废弃物污染

近几年来,随着宿州市养殖业集约化的加速,每年都会产生庞大的农业废弃物。2010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 048万t,蔬菜废弃物135万t,年排放畜禽养殖污水23.8万t,排放畜禽粪便6万t。宿州市户籍人口638.9万人,常住人口为535.2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79.97%,由此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就达78万t。生活垃圾是疾病传染源扩散的源头,极易造成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3农业污染的防控对策

3.1引导农业生产向循环经济经营模式转变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社会经济活动准则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6]。目前,宿州市大力推广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实现农业产业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该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不仅增加了经济运行效益,而且提升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质量。

3.2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2011年宿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 720元,低于全省平均6 232元的收入水平。因此,相对于农业大市的宿州市来说,还无法收取“污染收费”。应建立激励型补偿机制,实行“谁受益谁付费、谁治理(保护)补偿谁”,以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初级发展模式。

3.3加大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

对于一些种、养植业大户,要做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种、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与环保、农委、工商等部门联合出台整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实施的有关方案等,合理引导,分类管理,加大违法违规排放、乱排放的处理力度,同时要加大监管措施,防止出现“污染—治理—再污染”现象的反弹。

4参考文献

[1] 吴良栋,许建.宿州: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强市[EB/OL].(2007-03-16)[2012-03-06].http://省略/info/shownews.asp?newsid=6504.

[2] 周建设.宿州市做强特色农业块状经济[N].安徽日报,2009-01-21(1).

[3] 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59-63.

[4] 章力建,朱立志,蔡典雄,等.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中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及模式[J].农业技术经济,2005(3):2-5.

第9篇

“你要找谁?”《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刚到6楼,物业的工作人员便上来询问。

“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这家公司,好像有一家酒水销售公司,但公司不在6楼,销售的也不是二锅头,”面对记者的询问,物业人员特意翻看了大厦公司名单讲道,“你说的607是我们的办公室,也许人家早就搬走了。”

坐落在北京展览馆路与阜成门外大街交叉口东北角的新联写字楼是一座6层的老式建筑,根据顺鑫农业(000860.SZ)的财报,其第一大客户北京创意堂酒业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创意堂酒业”)注册地址就在这座写字楼的6层,但如今创意堂酒业早已经不在此办公,而是否仍存在也成了一桩疑案。

作为最大客户,创意堂酒业承担着顺鑫农业旗下白酒产品的销售。自从顺鑫农业2009年公布前五大客户名单以来,创意堂酒业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5年间累计销售近30亿元。然而,工商局信息却清晰地显示,创意堂酒业早在2012年就已经注销。

顺鑫农业最大客户已注销?

1月22日,顺鑫农业率先公布了两市主板首份年报。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72亿元,同比增长8.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57.09%。与其他酒企在2013年业绩遇冷不同,顺鑫农业白酒业务逆势增长。白酒收入同比增长15.61%至37.44亿元,超越生猪屠宰,成为顺鑫农业的第一大收入来源,而此前白酒早已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顺鑫农业上市已经逾15年,之前一直是生猪屠宰带来收入、白酒创造净利润的营收模式,这也是公司上市很长一段时间被归为农业股的直接原因。但随着近几年白酒业务的发力,顺鑫农业逐渐成为一只标准的白酒股。

2009年,顺鑫农业白酒收入不过13亿元,生猪屠宰逼近30亿元,白酒虽然贡献了公司逾半的营业利润,但其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20%左右。直到2012年,白酒收入才首次超过生猪屠宰业务,成为顺鑫农业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但两者当年的收入分别为32.38亿元和32亿元,差距并不明显。

到了2013年,白酒以近8亿元的优势彻底成为顺鑫农业的第一大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也真正变身为白酒股。甚至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关系平台中建议顺鑫农业更名为牛栏山,以突显公司的白酒业务,但顺鑫农业称,“公司属农副产品加工业,未来是以做大做强主业为方向,总体来看,没有更名需求,目前也没有更名打算。”

在顺鑫农业白酒业务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创意堂酒业的贡献至关重要。2012年和2013年,创意堂酒业连续两年为顺鑫农业带来6亿元以上的收入,5年时间,顺鑫农业白酒业务合计实现125.25亿元的收入,而创意堂酒业贡献了26.72亿元。

这么一家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的酒业公司并不是什么大企业,北京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创意堂酒业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刘立新出资32.5万元,另外两名自然人张伟和王宁分别出资15万元和2.5万元。

一家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的自然人公司连续多年成为顺鑫农业的最大客户,这并不是最为奇怪的地方,让人不解的是,创意堂酒业的企业状态早已经显示为注销,难道一家不存在的公司竟能成为顺鑫农业的大客户?

北京市工商局给出的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1月12日,创意堂酒业就已经注销,而包含“创意堂”字样的其余4家公司则显示为开业状态。企业注销意味着这家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不能再以企业法人的名义开展任何行为。

而2012年和2013年,创意堂酒业为顺鑫农业带来了超过12亿元的收入。如果创意堂酒业早已经不复存在,那么逾12亿元的白酒又销往哪里了呢?

对于创意堂,记者多次联系顺鑫农业,但公司工作人员均以开会为由拒绝采访,一位工作人员建议记者与创意堂联系,但其也不能直接提供创意堂酒业的联系电话,记者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创意堂酒业,后者称白酒业务由子公司负责,具体情况也不了解。

顺鑫农业毛利率大增之谜

根据公司2013年年报,顺鑫农业白酒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7.39个百分点至60.35%,但毛利率的提升并非来自产品的优化升级,而是依靠成本的下降,在直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顺鑫农业原本大幅上涨的成本却在2013年戛然而止。

2013年,顺鑫农业白酒实现销售量21.84万千升,同比增长28.11%,带来37.44亿元的收入,每千升白酒的均价为1.71万元。2012年,公司白酒的销售量为17.05万千升,实现收入32.38亿元,每千升销售均价为1.9万元。也就是说,公司吨酒价格下降了10%。即使2011年,顺鑫农业每千升白酒售价也在1.8万元以上,如今销售均价已经跌至3年来的最低点。

按照顺鑫农业在2013年年底机构调研中披露的数据,公司主打产品牛栏山白酒有自己的分类标准:10元以下为低端、10元至50元为中端、50元以上为高端。目前低端白酒销量占比约85%,销售额约占50%,在白酒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顺鑫农业50元以上的白酒也受到了影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由此可见端倪。

白酒均价创下3年新低但毛利率却刷新3年新高,顺鑫农业价格和毛利率背离的背后是其成本的非正常变动。白酒的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动力和制造费用等,中低端白酒的直接材料一般包括粮食、包装物和食用酒精等,占比超过80%,加之人工成本,占比升至90%左右。

以2012年年报为例,在三线白酒中,酒鬼酒(000799.SZ)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占比接近90%,青青稞酒(002646.SZ)超过86%,老白干酒(600559.SH)更是达到了93%以上,即使占比较低的古井贡酒(000596.SZ)也接近85%。

在直接材料中,酿造白酒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和高粱以及食用酒精,包装物则包括酒瓶、酒盒和纸箱等。在国家不断提高收购价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各种包装物也并未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跌。

实际上,顺鑫农业并不是成本控制的高手。以2010-2012年为例,公司白酒的营业成本分别上涨19.28%、40.94%和45.33%。在折旧也没有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形下,顺鑫农业2013年却变成了成本控制的“专家 ”。

“毛利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与行业平均值相差的幅度不大,如果公司毛利率向上波动大,就要具体分析。如果产品成本正常,主要是靠产品的高定价而导致高毛利率,说明产品有品牌、有定价权;如果靠降成本,可能就不太靠谱。”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知名会计师马靖昊在其认证微博中指出。

马靖昊认为,毛利率忽高忽低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毛利率如同过山车的企业,要么存在财务造假现象,要么是市场需求存在很大风险。显然,在均价创下3年新低的情形下,如果不存在财务造假,顺鑫农业只有靠降低成本实现毛利率的跳涨。

虽然中高端白酒销售不畅,但是顺鑫农业似乎不为所动,公司几个月之前推出定增方案,募资用于牛栏山酒厂改造、熟食产业升级、白酒品牌媒体推广和补充流动资金等4个项目。在预案披露之后,一份靓丽的年报随之出炉。

顺鑫农业定增押宝中档白酒

2013年9月底,顺鑫农业推出定增方案,公司拟以11.86元/股募资不超17.43亿元。其中,牛栏山酒厂研发中心暨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拟投入募资额9.32亿元,成为此次定增最主要的项目。

顺鑫农业的生猪屠宰收入多年来一直在30亿元附近徘徊,而地产业务自2011年开始就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主要负责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北京顺鑫佳宇房地产公司2011年亏损4260.9万元,到2013年亏损已经扩大至9641.34万元。

陷入亏损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导致顺鑫农业的借款资金急剧增加。截至2013年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高达60.94亿元,长期借款达到10.99亿元,同时创下历史新高。公司2013年的利息支出达到1.63亿元,与全年净利润相差无几。1月7日,公司召开新年首次董事会会议,决定向3家银行再次借款7亿元。

第10篇

**村位于乐红乡东部,北高南低,山大坡陡,属高山二半山区,全村有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0米,最低海拔1410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自然灾害繁多,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全村共有846户3966人,(其中汉族779户3683人,彝族39户247人,苗族8户36人),男的1922人,女的2044人,劳动力资源1606人,劳动年龄内的从业人员1558人,全村有耕地2808.5亩,粮食主产为洋芋、包谷,总产量108694公斤,人均有粮279公斤,人均收入230.00元,全村基础设施差,共有村完小一所,管家坪子小学1所,两所学校唯一承担**村儿童入学,有老师26人,村卫生所1个,有三个村卫生人员,设备、技术、资金都比较落后,县乡公路横穿**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剩下的1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全靠人背马驼,交通、文化、信息比较闭塞,造成了村民的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全村森林覆盖率38%,多数为长防林(华山松)、核桃、油桐、花椒、板粟和其它杂木林,全村严重缺水,仅有3条管道引水,但年久失修,现有水窖50个,多数的农业社没有管引和水窖,给我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反映强烈,迫切渴望解决人畜引水问题。全村共有三台变压器,虽然在群众的自动集资下26个农业社都通了照明电,但是,由于变压器属私人所有,线路不规范、老化、跑电、漏电严重,到群众用电电费高达3元/度,造成电价高。

全村有大小牲口存栏900余头,山头400余只,家养土鸡1300余只,没有真正形成商品,处于自给自足阶段。

全村有党员103人,共设4个支部,全村党员老龄化真正起先锋模范带头的不多,造成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难到位,加之群众思想素质低下,计生工作开展难以顺利进行。

总的说来,全村科技、文化、信息落后,群众生产生活低,经济落后,灾害繁多,群众仍处于温饱线之内,全村需要大量资金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一、**村发展思路

转作风、树形象、重教育、输劳务、粮畜烟是根本

争资金、建基础、抓计生、提素质、菜林果谈发展

这三十个字就是我村的发展思路。

转作风,就是转变村两委的工作作风:村两委要坚持学习,统一思想,搞好团结,团结在村总支周围,认真学习党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多方面技术、技能、业务知识,提高村两委的素质和觉悟,提高村两委办事能力,做好思想的高度统一,全村党员、干部在村总支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转变过去懒、散、慢、混的工作作风。

树形象,村两委在搞好团结前提下,要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新班子要有新面貌,新面貌必须讲究新方法,新方法要打开新局面,村办公楼处,要做到天天有人值班,随时有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好日常事务,作好交接班记录,以自身建设为主,树立村两委的新形象,争取资金新建或翻修村委会办公楼。

重教育,就要是重视全村的教育问题,村两委要积极宣传,引导全村人民尊师重教,把全村的适龄儿童都送入学校,同时,也要加大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村形成一个良好“教育氛围”,培养好将来的后备人材和现有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无意识。

输劳务,就是要把我村的劳动办合理地对外输出。劳务输出所取得的经济在我村占了相当的比重,村两委要对全村的劳动力进行统计,合理安排,与上级劳务输出部门取得联系,将我村的剩余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向外输出,争取在三年内完成1000个劳动力对外输出,可挣劳务经济60万元,人均提高纯收入150.00元。

粮、畜、烟是根本,全村要齐动员,在现有2808.5亩土地面积上动脑筋,在上环山13个农业社因土地面积较下环山稍多一些,所以全村必须加大投入,在科技种植上下功夫,调出500亩耕地退耕还林,争取得到财政补助,在下环山13个农业社再调出300亩土地种植烤烟,在三年内粮食种植面积不变前提下,人均有粮达330公斤,全村扶植有科学思想,素质较高的养殖户三户,在三年内争取建立生猪、黄牛、山羊优良品种繁育站1个,向全村推广生猪、黄牛、山羊新品种,做到户均出售大牲口1头(价值千元以上)和户均出售土鸡10只,上环山户均出售3只商品羊,三年内人均纯收入达400.00元。

争资金,建基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扶贫办和挂钩单位),得到资金,加大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首先应重点解决全村缺水问题:

二、**村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争取资金,维护好和扩建现有的4条管道引用水工程。

一、蚂蝗箐、王家营盘扩建和维修,使之新增解决张家院子、黄草坪、杨家塆 子、山王庙4个社引用水工程。

二、维护好核桃寨管引工程并扩建到罗家塆子、两房沟工程。

三、维护好青刚林、曹家塆、刘家基层管道引水工程并扩建。

四、维护并护修新营上、管家坪子、姚家坪子、老伙房的管道引用工程。

远期规划:新建3条管道引用水工程。

一、抓住乡集镇引水工程的机遇:尖山、朱家老包、小豆地应主动配合,争取与乡集镇管网建设挂上钩,一并解决此处三个社的人畜引水工程。

二、规划建立毛家山、炭山、陈家坪子管道引用水工程。

三、规划建立:陶家塆子、张家良子、梨园、夻口岩管道引用水工程。

全村共需寸管25千米,6分管30千米,水窖150个,共需资金40万元,水泥60吨。

电力方面,力争早日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即可解决全村用电难、用电贵问题。

村社公路:由于县乡公路横穿我村10个农业社,所以村社公路建设为长远规划,全村再修两条村社公路便可解决我村的交通困难问题:

一、上环山公路:起点尖山社、横穿新营上、毛家山、炭山塆子、陈家坪子、杨家塆子、蚂蝗箐、王家营盘、黄草坪,终点张家院子与县乡公路连接。

二、下环山公路:起点罗家塆子、横穿核桃寨、面房沟、梨园、夻口岩、张家良子,终点陶家塆子。

两条公路全长18公里,需炸材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除外。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争取20xx年创建无多孩村。

在下环山有种菜经验的农业社,村两委与农技部门联系,取得支持,在下环山13个农业社各建一个菜蔬示范点(需资金3万元)来带动全村的菜蔬发展,形成较好商品菜。

在下环山,今年已建成1000亩核桃的基础上,在利用宣林荒山、荒坡,再建1000亩核桃(争取林业部门扶持,提供核桃苗、花椒苗、板粟苗)套种其它经济林。在上环山在已建成的长防林边缘,还有的荒山、荒坡全部种植漆树。

通过以上发展思路,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逐一落实,我村的发展才有希望,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方能实现。

三、**村三年的奋斗目标

经村两会研究决定,**村两委在任期三年内的奋斗目标为以下几方面:

一、20xx年争创无多孩村

二、三年内完成现有管道引水工程维修和扩建,并力争新建的3条管道引用水工程(朱家老包、小豆地、尖山为1件,毛家山、炭山、陈家坪子为另1件,陶家塆子、张家良子、夻口岩、梨园为1件)启动和完工。

四、争取新建或翻修村委会办公楼。

第11篇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

第12篇

一、继续抓好副食品市场供应

以中央“两防”宏观经济调控方针政策为指导,继续做好猪肉、蔬菜等副食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副食品价格基本稳定:一是继续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并全面把握猪肉、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市场走势,进行正确的市场供应形势判断,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二是完善重要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积极构建保障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的网络体系;三是提高重大节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供应能力,做好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主要商品的应急供应准备,切实保障*市区副食品市场的有效供应。

二、深入抓好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

1、全面实施以猪肉、蔬菜为重点的流通领域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深入贯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5号)、《*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杭政办函〔20*〕421号)和《*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细化操作方案》,加强和完善*市区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责任体系,实行问责制度。各有关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指导辖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和完善以总经理负总责,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承担日常监管责任,具体职责分解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把蔬菜、猪肉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贯穿到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要明确对责任人的问责。

二是实施鲜活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经营过程出票与索票的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总体按照《*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的规范操作程序执行。在猪肉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基本到位的情况下,要着重加强蔬菜流通的追溯管理。各有关城区商贸易主管部门要指导辖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及其经营者与*市区农贸市场、超市经营者交易蔬菜要严格执行“供货出票,货票随行”的农产品追溯管理操作规范。蔬菜批发市场在前期运行的基础上,要稳定操作模式,切实把住“经营者主动出票和出门查票”的关键环节;农贸市场、超市等零售单位要切实把住“进场查票、验票”的关口,并做好台帐记录,确保批发与零售的榫接。农贸市场经营者、超市对猪肉、蔬菜分销餐饮企业和团体伙食单位也要按照规定出具规范的分销凭据,并做好相应台帐,确保流通环节的鲜活农产品能实现质量安全快捷、有效的追溯管理。

三是建立考评和考核机制。根据市政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对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的考核要求,市区对流通环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的蔬菜、猪肉等重点农产品市场准入和索证索票管理将提出考核要求,各有关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相应建立考核机制,对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做得好的企业要进行表扬,执行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

四是启动追溯,依法处罚。对政府执法抽检和专业检测机构定量检测不合格的蔬菜、猪肉进行销毁并实施追溯。蔬菜农残检测超标,对规范提供票据和索取票据的可依法追溯源头;对零售没有索取票据的依法处罚和曝光;因市场主办方原因导致追溯线索中断的,追究市场主办方责任。

五是加强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配合,合力一致,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各城区商贸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的力度。要建立列会制度,掌握情况,把握进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农产品的追溯管理工作。对确定的城区示范单位要重点加强工作的直接指导,以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企业要落实重点监管和督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如期推进并全面实施到位。

2、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进一步深化放心肉工程。

2009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进一步强化我市放心肉工程。

一是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重新审核工作。我市已对各区、县(市)上报的9家定点屠宰场在会审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核,今年要继续做好对乡镇定点屠宰场的重新审核工作。对既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又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的,报市政府授牌发证。对虽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但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督促指导工作,确保按时整改到位;对既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又不符合省政府设置规划的屠宰场,提出整合或限期关停意见并做好督促实施。

二是加快定点屠宰场的布局调整和提升改造工作。根据《条例》规定和省政府下发的《浙江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要求,结合各区、县(市)的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出台《*市生猪定点屠宰场规划布局实施意见》,以加快我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布局规划调整步伐,促进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工作。通过规整屠宰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肉品品质,保障城市的供应。

三是制定《*市小型屠宰场点布局规划》。我市小型屠宰场点设置实行“合理布局、满足消费、总量控制”的原则。根据《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小型屠宰场点的设置由市级人民政府进行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精神,各区、县(市)要抓紧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提出辖区小型屠宰场点的设置数量及具体布局,经市有关部门综合评定后制定出台《*市小型屠宰场点设置规划》,确保边远地区居民吃上放心肉。

四是加快屠宰场等级评定工作。根据商务部《关于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对屠宰企业基础设施设备的提升改造指导工作,加快屠宰场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

五是完成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在线监控系统的搭建。通过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在线监控,有效提高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六是加强外地进杭冷鲜肉的市场准入管理。按照《条例》规定对原已设立的定点屠宰厂(场)进行重新审核授牌发证的要求,对目前在杭销售或有意向进杭销售外地企业的屠宰资质开展重新认定,对在《条例》规定期限内未能取得授牌及屠宰许可证件的屠宰生产企业,其屠宰生产的猪肉不得进杭销售。对进杭销售的外地猪肉经营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签订《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出具完整证照票据,建立规范台帐记录,能实现有效追根溯源。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例行抽检,确保进杭销售猪肉的质量安全。

七是开展“屠宰质量管理年”活动。一要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编制《定点屠宰场管理手册》,引导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进行屠宰,严把屠宰质量、禁用药物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关;二要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对定点屠宰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定点屠宰场因管理不善、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屠宰、禁用药物检测、肉品品质检验以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以致严重影响肉品质量、危害消费者正当权益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排点地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未检肉交易等违法行为,杜绝“注水肉,病害肉”上市,确保消费者猪肉食用安全。

3、继续抓好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市民饮酒安全。

最近,商务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市要深入贯彻《通知》要求,加强酒类流通基础工作,继续做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加快《酒类流通随附单》的推行使用,规范散装酒的销售管理,加大酒类流通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市民喝上放心酒。

一是加强酒类流通基础工作。随着旧城改造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酒类流通经营企业的关停和新开业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前期掌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各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酒类流通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酒类流通行业的企业数量、规模及经营状况,指导企业规范经营。

二是加快《酒类流通随附单》的推行使用。我市《酒类流通随附单》已在全市推开使用,但进展不平衡。各商务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加强工作指导,加快推行《随附单》使用的步伐,以保证酒类商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同时,要按照《随附单》的申领发放程序,做好《随附单》的发售管理工作,并每月统计上报《随附单》的发售情况。

三是规范散装酒的销售管理。对散装酒经营者一定要及时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并在固定的地点贴标销售,严禁流动销售散装酒。散装酒开启后分装的容器要标注出原散装酒标识标签包装上的所有信息,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散装酒的盛装容器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有关要求。

四是加大酒类流通的执法检查力度。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酒类流通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对没有履行备案登记手续、未执行随附单溯源制度、未定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等行为将根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并进行处罚。

五是组建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今年要完成*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巩固、深化“两豆”市场准入管理,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巩固去年“两豆”市场准入实事项目成果,继续实行“两豆”市场准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确保流通领域的“两豆”商品,来源渠道正宗,能追根溯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延伸对城区新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县(市)中心以下农贸市场“两豆”市场准入的具体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深入“两豆”市场准入管理,巩固阵地,扩大成果。

5、加强超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根据政协委员的多个提案和社会有关方面集中反映超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建议,各区、县(市)要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职责;加强制度和流程建设,实施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操作;建立管理规范,加强对加盟、联营、招商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企业自检制度,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引导消费,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加强对超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强化超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真正赢得消费者心目中安全放心的消费场所。

6、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高效作用。

我市食品安全管理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

一要充分发挥商贸网(三绿工程网)信息平台作用,认真做好三绿工程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管理、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各商贸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本地三绿工程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及时反映三绿工程管理工作动态,加强三绿工程工作交流,推动三绿工程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是加强蔬菜农残检测结果的上网公示工作。目前全市蔬菜农残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网公示的单位已达146家,有效保证了流通领域蔬菜质量安全。今年我市全面实施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各商贸主管部门在指导企业做好蔬菜索证索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蔬菜农残自检工作,检测结果要及时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把网上公示作为日常监管的手段之一,督促企业扎实有效地做好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三是探索实施流通环节猪肉溯源信息化管理工作。适应猪肉质量安全形势发展,全面实施猪肉质量安全追溯,在积极做好进货索证索票、销售出证出票、建立购销台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探索建立并实施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全程IC卡电子化追溯系统,以电子IC卡为信息载体,以生猪屠宰、白肉批发环节为重点,做到活猪屠宰、白肉批发和零售消费各环节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无缝对接,努力达到各种信息上连生产、下接消费、全程追溯的目标。

三、进一步做好餐饮等休闲服务业的各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培育发展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2009年特色潜力行业工作要以推进餐饮、茶楼业发展为重点,致力打造行业品牌,突出重点活动项目,加强宣传推介与交流,扩大消费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推进品牌建设,鼓励做优做强。

扩大餐饮等特色潜力行业、企业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挥品牌企业的示范表率作用,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餐饮等休闲服务行业的进步,继续开展“等级企业”“行业示范企业”、“行业名店”、“行业十强”等评选活动;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餐饮服务规范”等标准,实施“茶楼茶馆等级评定和服务规范”,推出“接待外宾定点单位”。深入实施“放心早餐”工程,鼓励发展“中心厨房”等现代食品加工、配送服务,提高餐饮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增强餐饮等休闲服务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2、开拓服务市场,促进消费需求

要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位,积极促销,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争取2009年全市餐饮业增幅15%以上,总营业额达到180亿。鼓励发展特色餐饮等休闲服务,支持大众化便民服务进社区,开展放心餐饮、茶文化、健康美容美发和足浴等品质服务进社区活动。加强餐饮等休闲服务企业与房地产商的对接,扩大服务市场。加强餐饮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对接,使农产品从田头直接进厨房,拓宽原料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培训餐饮等从业人员2000人左右,提升服务技能,增强服务消费的吸引力。以西博会、茶博会等品牌活动为载体,举办第十届中国*美食节,开展第三届西湖国际茶宴品尝周和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巩固联合国美食节的成果,邀请联合国代表到*召开会议和旅游度假,推出“大使宴”、“南宋官府宴”、“江南丝竹宴”等宴席。策划设计寿宴、婚庆喜宴,拉动节假日、婚庆等餐饮消费。开展年度流行菜肴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促销,为扩大内需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的消费。

3、加大宣传推介,扩大行业影响

加大对餐饮茶楼等休闲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在电视、报刊开辟宣传栏目,举办“夜游神”电视栏目。办好协会简报、杂志和网站等宣传载体。组建一支“美食家”队伍,开展美食评论活动。编制“休闲消费指南”、“*民间菜故事”等宣传品。把*美食、茶文化、足浴促健康宣传作为旅游宣传的重要内容,开展与台湾的美食和茶文化等休闲文化交流活动,到台湾等地举办美食节活动,举办海峡两岸茶与饮食文化高峰论坛,举办全国知名餐饮企业高峰论坛,“*餐饮行业发展状况”等调研报告,扩大“天堂美食”、“杭为茶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