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专专业

大专专业

时间:2023-06-01 09:0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专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专专业

第1篇

您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致以真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阅我的自荐书,为一名毕业生开启通往职场的希望之门。

我叫__,是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__级大专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校生活,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不屈不挠的性格。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刻苦钻研,我已经具备了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且培养了优秀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还着重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各项临床技能、导尿、灌肠、洗胃、人工呼吸、拔罐、无菌操作、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及各种术前准备工作,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态度端正,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出众的合格毕业生。在校期间,我还荣获了多个奖项:20__学年获得优秀学生称号,20__-20__学年获得国家级励志奖学金,20__-20__学年获得校级奖学金。

20__年4月,我开始在__X保健院实习。实习期间,在各个科室老师的带领下,我将课本知识与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临床实践,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医院的实习经历,让我学到了专业的实践技能,接触到了各科室病房的实际护理工作,同时也让我树立了临危不乱,耐心护理,微笑待人的工作态度。实习的这几个月中,使我强烈意识到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要用最大的理性对待病情,怀着爱心去面对患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通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实现了从护理实习到合格护士的飞跃,有信心接受这份全职护士的工作。当然,短暂的实习不可能完全达到专业护士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护理工作尽职尽责。

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如今的我,面对学习,自信,沉着,稳重;面对工作,能干,肯干,敢干;面对生活,热情,大方,诚恳,对于新的工作充满热情与期待。通过我对贵院的了解,我愿意用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贵院做出积极的贡献。

谨呈求职材料,毛遂自荐,期盼能加入贵院,获得一份让我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学识的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第2篇

中专大专的专业有工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展管理等。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其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毕业由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有整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中等专门人才和中等管理人才。

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中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与对应专业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知识是承接、递进关系。

中专分为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含职工中专),普通中专既不同于、也不包含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等。

专科学历主要分为普通全日制专科和非普通全日制的专科这两种。普通全日制专科通常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高职单招进行招生的学生在校全日制脱产学习。不是普通全日制的专科主要分为成人高考的函授和业余这两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三、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第5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教育的各环节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其中,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评价考试的问题尤为突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身心素质的评价应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更为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将来的去向,它注重借助更多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以检查并指导学生的进步。而现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考试,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保留着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以及派生出来的考试方法。如何进行创新,建立一套适应推进课程改革的考试制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现状简析

 

(一)考试的目的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考试的目的片面,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这个结果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甄别与选拔,完全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状况与进步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而且考试标准的唯一性和不可替换性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求异思维,不能良好地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考试的范围只注重知识使用层面

 

考试的范围狭窄,其内容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考试内容的高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些增加的熟练性、记忆性的操作要求,仅仅有利于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

 

(三)考试的主体局限于领导和教师

 

在学校考试中,教师本位一直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考试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简单评价,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多向。考试中学生只能被动反应,不能主动对考试提出质疑,更不可能做出有悖于问题指向的回答。这种考试不顾及评价对象的自身感受,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模式。

 

(四)考试的手段过于单一

 

考试仍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主,过分注重量化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二、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改革的探索

 

(一)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创新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当前,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缺乏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教师,不善于质疑问难,师云亦云;且教师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其试题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考试必将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师范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纳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去,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向教材、教师、同学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小学教育的需要。

 

(二)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师范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那么,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的怎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起作用的,主要不是在学习期间考试时曾回答出多少知识,得多少分数,更主要的是掌握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将其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因此,考试要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显得更加急迫。

 

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师范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得并不恰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学习中虚度光阴,得过且过,临近考试时紧急突击考试科目,尽管取得了很理想的成绩,然而考试结束后又很快把知识遗忘,结果无论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能力的提高上都一无所获。学生的这种状态如果一直延续到毕业,势必会影响他们将从事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师范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其中之一,就是要发挥考试的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关注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试题的设计方面,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考察学生的潜能和思维过程;增加实践操作和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和独到的思维见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能力,如采用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与辩论的方法,可考查学生周密、敏捷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实际演示与操作可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现场表演、即兴表演、教育设计等方式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这样可引导学生在平日里“会学”、“善学”,使他们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三)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个性特长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个性色彩和个别差异的师范生,在过去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常常采用同一进度、同一标准面对全体学生,而往往容易忽视对师范生的个性的塑造和特长的发挥。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学校在考试中应引导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大量实践表明,“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测试量尺的准确性”,而测试量尺的准确、有效可否,又关键在于考试标准的设计。考试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还需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导引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当前,社会呼唤创新人才,教学强调培养人的个性特长,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基础上体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考试标准的多元化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评价标准的个性化,目的是使评价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多元化标准的考试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也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要帮助、诊断学生的学习、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考试的最终目标。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使之得到发展,并构建“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制度,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自然界因多样性而丰富多彩,社会因其多样性而生气勃勃,单一模式的人才结构不可能适应多样化的社会,不可能适应未来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师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点,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打好自信的根基,以自己的特长优势从容地走向未来的教育工作岗位。

 

总之,考试在学校中会长期存在,而且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除了要很好地发挥考试的检查、诊断、预测和选拔等作用外,要突出考试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使我们所培养的师范生具有较强的从业素质和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6篇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jzm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做一名合格的护理。

第7篇

关键词:大专学院;韩国语专业;就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开设韩国语专业以来,培养着数批听、说、读、写、译各方面优秀的韩国语人才。韩国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习得了精湛的韩国语知识,还学习了韩国语文化,学会了韩国式思考方式,懂得了韩国人说话的韵味和习惯,其中所掌握的韩国文化,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韩国职场生活,顺利度过了语言和文化的过渡期。

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希望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希望能够从事与韩国语相关的方向。有很多学生就业到昆山的三星、南京的LG、北京的现代等韩国企业。纵观这几年韩国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就业意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对口就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增加了很多的比例,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其成因。

一、中韩两国的关系

中韩两国一直是贸易方面友好合作的关系,两国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近年来世界关注的“萨德”事件,给中韩两国的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产生了些许的抵触心理,择业的时候多了一份小心。

对韩国语感兴趣的学生时刻关注着相关的动向,即使心里有很多好感,择业的时候还是无奈放弃对口就业,寻求较有保障的就业方式。

二、韩资企业的“离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工费和物价均产生了飞跃的进步。之前韩国有名的三星企业、LG企业和现代等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工厂基地数十年。韩企的诸多福利和合乎心意的管理模式,吸引着中国人去就业,促使他们学习韩国语,成为了了解、接近的动力和力量。

然而随着中国GDP的增长,人工费和物价均超出了发展中的国家,昂头挺胸有力地前进着。而这一趋势对于外企的工厂基地是无利的。近几年分布在长三角的诸多韩国企业纷纷离开了驻扎十几年的工厂基地,重新寻求人工费和物价较为适宜的基地。原先就职在韩企的中国工人伴随着基地的离去成为了失业者,面临重新就业。而求职中的就业者,担心发生类似的事情,不敢轻易选择韩企。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由零基础韩语学习者,经过2年多的学习和磨炼,大多数学生可以成为成绩优异的语言家。前几年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校的招生应该不是很理想,对于生源的素质和资质的门槛设置跟往年是由区别的。生源素质导致生源质量,近几年人才的养成跟往年相比存在很大的异同。近期一直流行着90后孩子个性鲜明到95后的孩子难以理解其思维等的传言,细想这并不是空穴而来。

首先,计划生育的结果,每个家庭对孩子会非常溺爱和宠爱,对孩子的要求稍微降低,都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家长宠溺的结果,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和自觉思维受到了不同的限制,逐渐缺乏一种自力更生和用于探索、自主学习等能力。严重者成为了学习弱势群体,存在很多学习和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孩子。

其次,学生的需求没有以前迫切和明显。现在每个家庭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基本都脱离了贫困。很少有学生会有学以致富的想法,更不会有顾虑前景的学生。目前的学生当中真正对自己有规划的学生实在罕见,即使老师多次重复强调,也不会听到心里去了。富裕和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使学生缺乏了奋斗学习的激情,也少了发财致富的观念。很多学生表示船到桥头自然直,真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监的节奏。

最后,上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学习韩国语的时候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热忱和认真。刚开始由于接触新鲜的文化和领域,由于好奇心试着认真几天,然而久而久之,枯燥和海量的知识将其好奇心和新鲜劲覆盖掉。坚持下来认真学习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的学生考虑综合因素,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变化和改变。

四、父母三观的影响

学生的思维飞跃度很高,很快,而且学生的三观跟父母的三观存在较大的代沟。父母希望孩子学校毕业之后能够进入国企、民营企业或者是稳定的企业,赚着稳定的工资。然而,学生有学生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想尝试新鲜事物,接触有魅力的领域,欲接近跨国度的文化等等。很多选择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法比较创新、视野比较宽广,他们毕业之后也很想对口就业,寻找在韩企工作的机会。这个时候学生和父母的三观会产生冲突,总要有个人需要让步进行缓解。现代父母还是比较倾向于国内的企业,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做出成就。因此,学生这个时候就会面临抉择,而影响他们的对口就业。

五、结束语

目前,中国很多的高职高专都开设韩国语专业,其就业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话题。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每年都会统计对口就业率,进行比较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等。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不要说对口就业,就算的就业也存在着些许的难度和困难。社会上经常喊着就业难的话题,舆论也经常会打击到即将就业的学生,很多学生怕找不到工作,遇到觉得合适的岗位,及时不对口也会选择就业。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就业难的问题,在某一程度上对于想按韩国语对口就业的学生施加多多少少的压力的。

第8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X,是XX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XX届移动通信专业的一名专科毕业生。近期获知贵处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我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会有助于我来应聘这个职位。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自我推荐。

作为一名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通信的基础到运用等许多方面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技术工具,而利用此技术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生活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取管理经验。使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培养和增强,具备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明白英语对通信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的重要性和长远性,所以学好英语对我来说就特别重要。在大学期间,我达到了大学英语二级的水平。与此同时,我还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是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取得了XX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vf二级证书、资格鉴定证书及通行网络管理等相关证书,并熟练掌握办公室自动化的word以及excel,同时我阅读了大量书籍,windows、foxpro、数据库语言等程序语言。

回首过去,一路的风雨坎坷,但面对未来我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我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您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给贵单位做出贡献。如果能与您携手同行,我将深感荣幸。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深信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好!但我也知道自己存在着不足,需要在各方面进一步提高。或许贵处的求职者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能够通过您的严格考核与挑选!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同时我也会热切期盼您们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XXXX年XX月XX日

第9篇

关键词:诊断学 实验 教学 临床医学 

1引言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搭建起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桥梁,在教学内容中也将最新的实验理论与检验技术融入其中,为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是医学生及临床医师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主要是为了充分了解医学检验指标参考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能够正确选择指标、学会开化验单;根据实验检验的原理及结果对疾病做出合理解释,最终达到对疾病诊断的目的。在开展诊断学实验课程时,首先要对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熟知,从而进一步实现由项目选择到结果报告、疾病诊断中检验指标的全过程,教学以应用为根本,让学生可以根据获取的各种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从而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本文主要针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分析。 

2症状学 

症状是指疾病过程所引起的机体或某器官发生的机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这一般称为征候。在医学临床上有着主观和客观体征之分,而机体紊乱现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统称为症状。根据致病原因、动物机体的反应能力、疾病所经过的时期,从临床的观点分析,可以将症状分为这样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示病症状或特有症状、早期症状或前驱症状、综合征候群、后遗症。 

3问诊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并经过综合分析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问诊采集病史是医师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医学生要学习正确的方法及良好的问诊技巧,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师的亲切和可信,从而有信心与医师合作,对诊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中要掌握重点病史的采集,主要是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是“单个”问题(现病史)来问诊,并收集除现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治疗。需要做这种重点病史采集的临床情况主要是急诊和门诊。通常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主诉提示了需要做重点问诊的内容。主要流程为:问诊诊断假设某系统疾病过去史系统回顾相关内容省略无关病史。 

4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为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基本通过体格检查并结合病史作出临床诊断。医师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后对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成为检体诊断。学生在诊断学实验课程学习时,要掌握基本原则。即对危重病人应先抢救后检查或是一边抢救一边检查,按照一定顺序检查,随时复查,集中检查、分开记录。检查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视诊主要是医师用眼睛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触诊是利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的感觉来判断;叩诊是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嗅诊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学生要牢固掌握这几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从而对病人的体格做出准确的判断。 

5实验室检查分析 

5.1参观临床检验科,认识现代化检验设备和技术 

在实验室中,首先要参观临床检验科,熟悉检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观摩这些现代化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仪等设备,对临床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各类仪器的功能及所能完成的检测项目,对检验项目中的操作流程有一个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强调质量控制,让学生深入了解临床经验与诊疗过程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检验不是单一的检验科独立完成的工作,是医、护、检验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完成的工作,对于合格规范的检验结果一般涉及从标本留取到检验结果报告中各个环节。而学习的结果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临床中实现项目检验、报告分析等的合理应用。 

5.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初次接触临床专业学习的医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如图1为创新实验教学过程模式图,教师在基本理论知识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理、生化、免疫及病理生理等知识,逐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实验原理、异常结果,从而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室检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临床意义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如在臨床生化检查这一章中,学习血酮体的测定,教师应该逐步启发学生先进行糖代谢、脂肪代谢这两大代谢过程的复习,从而有助于理解血酮体升高的临床意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和临床意义,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创建特色化的管理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管理为手段,如图2为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图。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将下一次要讨论的病例给学生提前布置下去,并在每一个病例的最后附上具有启发式、分散式的问题。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最后为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自学后,可以明确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每组总结发言中可以提出,最后在教师及全班同学的共同探讨下获得圆满答案,完成单元总结。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完整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5.3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学习 

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使得当前大部分实验室检查过程都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检查仪器操作完成。其实,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进行项目的检验,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由此,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不断加深检验对检验项目原理及方法的认定和理解。根据实际操作,对操作方法进行反复的实践、推敲和摸索,从而深入的认识到化验结果中的影响因素,把握临床诊断主要问题,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6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诊断学实验课程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及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此外,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学习、反思中寻求创新,更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品浩,孙建,周卫红,等.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3):312—313. 

[2] 王斌全.诊断学实习实验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106. 

[3] 刘丹丹,袁宏,孟秀香.浅谈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2):158—159. 

[4] 何凤屏.浅谈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23):221. 

第10篇

1、依据课程设置,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护生第一学年主要开设《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用化学》、《护理学导论》、《护理行为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此时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习内容由高中时的少而浅变为现在的多而深,学习方法由监督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与班委讨论,班级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请老师传授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同学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同时作为专业课老师,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第二学年《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护理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此同时开始关注实习医院情况和就业前景,班主任利用专业课见习和假期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医院护士的工作模式与环境,使其对护理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课堂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此时,班主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2、依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情操

我校很多社团都和护理专业有关,例如:爱心手语社、红丝带社、保健按摩协会等,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定期走进我市特殊教学学校,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为他们带去欢乐;每年12月1日,参加预防艾滋病宣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专业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在临床实习期间,医院普遍反映工作积极、态度认真,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好评。学校每学期也会举办多项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活动,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护士礼仪比赛、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尤其是“5.12”国际护士节活动,学校请来我市德高望重的护理前辈为即将走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举行授帽仪式,让学生感受这庄严而又圣神的时刻,使其更加明白护理的内涵,增强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强调医德医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护理事业要求护士热爱护理专业,以真挚的感情、崇高的医德、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所以,班主任工作始终要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爱弱势群体、在临床见实习以及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关爱患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从点滴中领悟护理事业的特点与神圣,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崇敬之情,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患者负责,对生命负责。

4、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指导

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良好的择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准备。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师除给在校学生授课外,还经常进入临床进修和学习,与医院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成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一方面,把医院的用人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方法获得就业信息,不但拓宽了学校的就业渠道,还能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医院的用人要求把自己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医院去,既为医院输送了有用的人才,还加深了与医院之间的感情。

5、体会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而作为专业老师更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领路人,为了更好地使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班主任工作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充分发挥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出更大贡献。

作者:陶红霞 单位: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11篇

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普通临床医学学生同日而语,临床医学是一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但其系统性却区别于其他专业,虽然大专生的生源也来自于各地普通高中,但生源质量却大不相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比之下较弱,而且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只需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利用专科教材对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理解并应用,更加强调对学生临床医学操作性的培养,因此研究针对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现状

前言

与普通临床医学学生不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在毕业后多分布于国家基层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等,是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医疗中坚力量,承担着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卫生保健服务的责任,也是不可忽视的专业操作基础要求较高的医疗人才。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立足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完善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未来工作不抱希望,这主要是由于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生认为临床医学这门学科较难驾驭,而且纠结于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认为临床医学大专根本不具有社会地位,难以与临床医学本科以及研究生匹敌,虽然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以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为主,临床医学大专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会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另外,有一小部分临床医学大专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一些区或县签订了用人合同,因此毫不担心就业去向问题,也同样会产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1]。

(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态

目前存在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问题还有学生的心态问题,由于临床医学的专业指向性较强,学生毕业后将任职各个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而国家高层次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增强,即使临床医学大专生专业技能优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高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很难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也使得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不甚明了,导致了对学生心态的严重影响,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三)教师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传统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不注重体现时代特征,不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即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掌握并结合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日制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无法塑造学生的临床医学学习体系,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节,学生的各个科目学习效果得不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达成,也就无法为社会输送基础医疗人才。

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方法

(一)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完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学生教学的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各个地区、各所院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科目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考察[3]。例如,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看法和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看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强化科目教学的效率。

(二)赞赏学生进步,鼓励学生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态时刻监控,由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普遍无法乐观对待就业前景,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在科目教学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施行发自内心的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理动向,消除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勇于探索,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医学大专生并不劣于其他,而是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4]。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教学策略的设计融入时代的特征,使其符合当今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习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充满积极和愉悦氛围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确保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结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进了临床医疗专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日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流,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的需求度也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圆月 侯 单位:益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谢立群,王霞,王平,魏睦新.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

[2]王长虹.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用预防医学,2010(02).

第12篇

当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遭遇各种困境,对大专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分析当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专英语;口语教学;突破

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越发受到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而英语口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大专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教育组织机构,更需要对其在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予以充分关注。

一、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专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大专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并且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英语培训,在基本的单词构成、音标发音及语句语法等方面的学习也不规范,包括英语口语词汇、句型等掌握的数量也较少,即使部分学生的英语理论考试成绩较好,当面对需要进行英语会话、发言时,很难较为流利且有效地与人进行对话和沟通[1]。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和兴趣都较低,其学习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拿到文凭后找工作,并未将学习与自己素质能力提升联系起来。

2.学校教育理念传统,师资素质能力不足

众多大专院校延续小学、初中、高中等一系列应试教育学习阶段的特点,当代英语教育的“听说读写”技能中更多地注重读、写,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听与说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社会求职时,用人单位以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学校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及高分率会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及就业方面声誉。因此,从学校角度均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应付英语专业等级考试方面,忽视英语口语教学。大专院校英语教师对英语知识及口语技巧的理解及掌控能力不足,仅针对课本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解答,无法通过自身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经验及方法。还有部分大专院校教师在面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下,仅简单地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锻炼后不再进行跟踪检查和反馈,无法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把握。

3.口语教学环境缺失

由于日常生活环境及传统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各教育阶段的学生运用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的机会屈指可数。一方面,大专院校中除仅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外,常规校园生活或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很难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反复多次的锻炼;另一方面,大专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教授及练习的比例较小,更多的课程仍集中于单词、语法等应试范围内,而能够让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4.学校教学方式单一,英语课程设置失当

当前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整体而言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绝大多数院校仍然沿用国内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重应试、轻运用”的理念,将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要求其通过记笔记、背句型、默单词的方式学习口语[2]。此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倾向,并且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机会,降低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大专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因考虑到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等各类因素,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人数平均为50至70人,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会导致众多问题,如学生课堂专注度不够、发言机会有限、实际练习时间较少等,教师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英语单词的发音、口语语法的使用、口语语境的选择等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

5.现代教学设备落后

部分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堂上没有电脑、投影仪、一体式耳机等设备,无法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接触英语发音、运用的环境;或者部分学校虽然有为学生提供语音教室,但其所配置的设备无法满足课堂学生数量,很难推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

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突破

1.创造英语口语练习环境

为了使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得到根本性转变,必须从英语口语环境开始改变。首先是在学校英语教学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对话氛围,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堂轻松、愉快且积极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英语口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自信,让学生通过口头英语表达出内心的观点及想法。此外,英语口语课堂内可通过播放英语歌曲、短片、新闻等形式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竞赛或游戏,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1]。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大专院校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2.优化现有口语教学模式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采取小班教学方式,将英语水平相近、学习专业类似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每个班5至10人,课时相较于大班教学可缩短,既能够保证教师对每个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掌握,也能够使有相同专业背景的大专学生针对未来就业领域的英语口语进行有目的性的练习,与此同时能够让小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英语口语沟通和交流[3]。第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可考虑结合社会趋势,寻找社会热议话题、人物、电影等作为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讨论或演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口语练习中。第三,英语口语教师可以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即给学生提供机会尝试当口语老师,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或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窍门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变能力。

3.转变大专英语教育理念

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增加未来就业机会,因此除了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转变固有的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理念,使得英语的学习不再单纯是针对过级考试,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大专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应当仅限于学习期间的考试成绩,而是贯穿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此外,对于大专院校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作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师生关系成为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达到较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共同努力。

4.重视确定教学计划目标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根本性、正确性及积极性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之中,而不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纸上谈兵”的认知。首先,作为公共课程,大专院校英语课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就业方向进行设置,并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应当以医学专用口语词汇进行培训,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根据管理类专业口语词汇及特殊语句的使用情况制定课程计划。其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相应的英语口语教材也应当实现“因材施教”,让大专院校学生从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共鸣,并从中体会到当下社会较为新颖、时尚和积极向上的知识。再次,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程应当安排足够充分的时间,从最基本的单词、发音、语音语调、情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和培训,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口语基础,鼓励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5.提高英语教师队伍水平

关于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队伍完善的问题方面,学校应当担负起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责任。首先,通过高效人才引进方式招聘优秀的英语口语教育人才。其次,制定切合实际且可行性较高的培训方案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师进行集中性、目的性、鼓励性培养,以具有鼓励性和直观性的激励方式督促英语口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改善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再次,学校可考虑与社会上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出一套针对不同专业大专学生的口语培训计划,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6.整合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当考虑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包括网络、计算机、移动设备等有效开展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在常规口语教学课堂中,可考虑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英文歌演唱比赛、排演英语短剧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口语使用的过程之中,真正实现英语口语的“学以致用”。其次,大专院校可考虑根据每年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情况分配班级,并考虑根据学生特点匹配相应情况的教师队伍进行英语口语教授及练习,并定期进行校间合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自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面临众多困难及挑战,在遇到众多瓶颈之时应当结合当前情况寻求最有效的突破口,通过改进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教育人员素质、整合教学资源等途径,激发大专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较高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雨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春梅.探究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5,(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