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0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产品加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情况
与会代表从国家级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形势与现状入手,深刻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应对复杂的市场形势,迎难而上,攻难克艰,逆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化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9358个,其中:(1)龙头企业带动型4919个,占比36.5%。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74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911个。我省目前拥有4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5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中介组织带动型17985个,占比2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600个,成员达到290万人。(3)专业市场带动型1527个,占比18.2%。规模以上的专业市场达到595家。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107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70%;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到570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20%。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占比达到4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992~2000年8年间仅由0.44:1提高到0.46:1,到200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0.71:1,2008年达到1:1。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成长,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多年来,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同订单、利润返回、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据统计,在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订单占79.5%,利润返还占12%,股份合作占3.5%,股份制等其他方式占5.0%,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订单履约率达89%。如:徐州中天棉业集团通过“集团公司+棉花加工厂+农户”的运作方式,一头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对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价格收购(高出市场价3%~5%),一头与集团公司签订皮棉销售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产、加、销各环节“共赢”。
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
从各地交流的情况看,今年1~5月份,我省4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实现利税16.82亿元,增长1%,利润10.52亿元,增长1%;出口创汇2.08亿美元,增长1.3%。总的看,企业运行喜忧参半,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骨干企业挑大梁。从销售收入看:43家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共有33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雨润集团、维维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雨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64亿元,增长22.4%;徐州维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5亿元,增长5.3%。从销售收入同比增幅看: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0%的共有16家,其中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宿迁龙嫂食品公司、南京桂花鸭公司销售收入增幅分别增长31.8%、28.6%、26.6%。从利税总额同比增幅看:有13家企业利税增长10%以上,其中龙嫂食品公司、天参农牧、梁丰食品集团分别增长27.9%、23.3%、21.7%。
龙头带动作用大。今年以来,我省4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都在3000以上,其中9家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达到10万人以上,雨润集团、双兔米业公司、大亚集团直接带动农户数分别达到55万人、25万人、13万人,同比均有所增长;直接带动农户数增长最多的是民康油脂集团、双兔米业公司、维维集团,分别增长20%、18.5%、13.6%。从企业从业人数看,雨润集团、维维集团、大亚集团的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65万人、1.85万人、1.26万人,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桂花鸭公司、丹阳正大油脂公司、龙嫂食品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增长38%、15%、13.3%。
部分龙头企业出现负增长。今年1—5月份,有11家企业销售收入实现负增长,但比第一季度减少7家;有15家企业利税总额实现负增长,但比第一季度减少6家。去年23家有农产品出口业绩的企业,今年1—5月份只有21家实现农产品出口,其中8家企业农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比第一季度增加4家,其余企业都呈负增长。海门中宝集团主要生产速冻“四青”作物,在去年上半年经营处于正常情况下,面对大量在手的订单,企业以每公斤近1元的价格收购了1.2万吨豆类蔬菜入库速冻,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速冻蔬菜价格行情一路走低,大量库存速冻蔬菜难以出手,存货销价跌至收购价以下,仅此一项企业直接亏损就达1000多万元。
龙头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形势的判断
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逐步加大、加深,危机导致市场萎缩,消费热点减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下降,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变小,经营利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各地反映,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表现为:一是生产销售形势严峻。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销售回落。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企业受主要进口市场消费需求减弱、合作伙伴受到较大冲击以及技术壁垒和地方保护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出口订单萎缩、出货时间延长,企业销售下降、库存增加,部分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甚至被迫停产、转产。出口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有的将产品调整为内销,又加剧了国内的市场竞争。二是利润空间下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度下降。比如生猪收购价格在去年3月达到顶峰,836元担,今年1月保持在651元担,2月开始下跌,5月仅为430元担,环比下跌8.6%,同比下跌42.8%。很多企业反映,现在呈现“一生产就亏本,不生产就丢市场”的两难局面。另外,油脂企业反映,中国70%的食用油市场被路易达孚、益海嘉里、帮吉、嘉吉等几大跨国公司控制,成本和销售价格倒挂,造成国内油脂企业运行压力太大,每加工一吨大豆,要亏损200~300元。三是资金运转压力加大。融资难、信贷难、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仍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许多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库存增加,资金占用量明显增多,致使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今年中央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仍然受到一定的压缩,一些地方反映下降幅度达到30%。有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地、厂房都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无法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融资、信贷较困难。四是基地农户效益下滑。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致使农产品订单收购量减少,订单履约率出现不可调控的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加工产品平均价格下滑,也带动了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龙头企业用工量下降,影响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从当前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总的判断:金融危机正在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由二三产业向一产转嫁。有专家预测,金融危机的第二次冲击波即将到来。换句话说,金融危机将加快向农业和农民转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返乡,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民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群体。二是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加困难。四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当前严峻的形势有可能产生一种“供过于求”的假象,而实情是“需求不足”。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狭路相逢勇者胜,信心比金子金贵,保市场比保利润重要,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推进龙头企业发展的措施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下行、出口受阻、加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问题,我省各地把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调查研究,突出服务引导,强化工作考核,努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产业集聚,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今年我们提出,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每个县(市)都要建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制订规划,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划区集中集群发展,搭建农业招商引资新平台,花大力气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盐城市今年在各县(市、区)和50个重点镇全面启动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泰兴市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特色鲜明、品牌经营,产业招商、项目合作”的工作思路,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沛县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如皋中国肠衣城、高邮鸭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兴化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泗洪绿色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今年以来,全省农业招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超过200亿元,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
苦练内功,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在全省4919家龙头企业中,有111家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南京老山药业、南京桂花鸭、江苏宝宝集团、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淮安新丰面粉、江苏高邮鸭集团等9家单位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无锡天鹏集团今年初投资11亿元,正式建成占地近100亩的天鹏食品城肉类屠宰加工中心,现代化的流水线中“生猪听音乐”、“三点式麻电”、“真空采血”、“预冷排酸”等高科技应用,降低了屠宰成本,保证了猪肉的口感和品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产品加工行业作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产品加工行业由于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面临来自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严重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更给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目前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多方面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和解决途径。
1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1.1存货风险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非农产品,由于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受外界环境等自然条件影响也相对较大。原材料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优劣,而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决定着企业的采购和存储成本,进而也就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获利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其原材料的特殊性,农产品不是随时都有,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加工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一定的存货,这样就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存货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存货的费用受购置成本、价格变动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存在购置不成或购置成本过高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当农产品采购成功时,企业又必须考虑储存问题,由于农产品不易保存的特殊性,必须要保持其新鲜程度才能保证所加工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在这样的要求下储存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存货风险。再加上如果在某一时期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就很可能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高价买进农产品原材料,而经加工之后市场同类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加工之后的商品被迫降价,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1.2资金流动及筹资风险
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资金流动性差。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农产品采购和生产加工环节当中,而没有预留出足够的流动资金,由于缺乏科学的流动资金规划,一旦产品售出之后没有回收成本,就很可能造成企业面临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资金链的断裂或债务危机。另外,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在筹资方面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一般都是自有资金先天不足,由于受地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内部融资能力有限。由于风险相对较高,也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银行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部资金来源渠道过窄,甚至不得不依靠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也可能会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1.3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
从“三聚氰胺”、“特仑苏”、“三鹿”奶粉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没有办法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风险的发生。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更新速度也很快。目前,还有很多或大或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不统一、不科学,无法很好的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不能很好地发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最终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面临倒闭。
2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存货管理
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存货管理比较困难。原材料农产品存货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具有易腐烛、易变质、保存时间短的特点。为了满足正常的生产价格需要,企业必须在保证原材料充足的基础上,又不能将存货长时间积压在企业中。因此,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必须保有适当的存货,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既保证生产加工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使储存费用降到最低。企业应对存货历史信息加以分析,找到最佳存货持有量的合理区间和最佳存货持有期限,提高存货周转效率,进而减少因存货带来的财务风险。
2.2做好投资、融资风险管理
为了有效避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必须在投资之前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合理的预测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而确定投资方案。在进行投资时要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当实际情况和投资方案发生分歧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终止投资方案。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可以通过采取投资多样化的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在投资时准确把握行情和时机,明确企业的定位,从而有效规避企业可能面临的价格、利率等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财务风险。然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定要明确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保证资金的流通和企业偿债能力,避免因资金周转造成的财务风险,方便企业进行融资。
2.3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自身可能面临风险的特殊性以及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在有效的财务监控机制下运行。另外,最主要的是建立动态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它可以将企业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财务预警监测时将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联系和结合,对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进行动态的监测,可以做到在掌握过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保障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小结
一、基本情况(一)产业分布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有156家(以下所涉及企业数字均为正常生产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甘薯加工企业56家,米面加工企业42家,酒葡萄加工企业12家,饲料加工企业10家,果品加工企业6家,乳制品加工企业4家,畜禽产品加工、豆制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企业26家,这些企业充分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资源优势布局,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如蛤泊乡、木井乡、卢龙镇一带的薯制品加工,刘田庄镇、蛤泊乡、县工业园区范围内的酒葡萄加工,印庄乡、双望镇的饮料和果蔬加工,县城副食品加工,刘田庄一带的畜禽、乳品加工,205国道沿线的米面加工等。
(二)经营规模情况。20__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956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19万元,实现利税3548万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7家,20__年实现产值42786万元,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48,实现工业增加值5253万元,占总增加值的39,实现利税1481万元,占总利税的42。
(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到目前,全县已有高成食品有限公司、华新食品厂、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有限公司、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金豆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企业注册的“香格里拉”、“奥星”、“皇威”等7个商标被评为国家或省级著名商标。永平牧业有限公司和环增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生产基地获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称号。
(四)主要经济成份构成。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外资独资企业4家,即红堡(秦皇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高成食品有限公司、龙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湖果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2家,即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鑫马腾祥食品有限公司;内资企业151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就全县来讲,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已达156家,但其规模较小,辐射范围不宽,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带动能力明显不强,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创产值还不到9亿元,平均每家仅为577万元,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我县蛋鸡养殖业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所产鲜蛋基本上用于群众直接消费或外运,没有一家鲜蛋加工企业;蔬菜加工上,我县仅有春平酱菜厂和蛤泊酱菜厂,而且规模较小,我县的蔬菜大部分仍还只是筐装、袋提、草绳捆。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
现代市场是知名品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县也产生了像“一奇”、“香格里拉”、“秦康”等农产品品牌,但无论从品牌质量,还是从知名度上,整体来说还不算高。如甘薯粉丝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产品,并已经有“一奇”、“十八里”等20余个品牌在有关部门注册,但获省级以上商标仅有2个,许多品牌还未能被消费者认识,甚至有部分小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同时,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木薯淀粉,使产品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品牌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我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质量较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且受资金投入及企业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还显得势单力薄,产品销路不太顺畅,效益不够高。因此,亟需做大做强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全面开展和利用县域资源优势。我县甘薯、酒葡萄、猪、禽、蛋、果、蔬和淡水鱼等资源都很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其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农产品加工发展要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县工业化的重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乡村工业”格局。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做大做强品牌的意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 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二是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三)要营造宽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流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确立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并挂牌予以保护,同时要着手试行并逐步健全推广“绿色110”制度;要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公布报警电话及责任人姓名,实行重点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偷、扒、抢、盗和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加强对“三乱”的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让农民敢于、勇于放手调结构促发展。
(四)要抓好项目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进项目、技术、人才;要逐步完善县、乡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规划,联系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和链条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龙头,洋龙头,名龙头,对重点龙头企业要鼓励实行贸、工、农、技结合,积极为企业销售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应按照上级精神,继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商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和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要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对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力[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称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产值占新疆省加工贸易总额百分比也在不断增长,逐渐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笔者将通过对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近况的SWOT分析,阐述新疆地区目前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所具备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出其应当采取的战略。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现实角度,更进一步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发展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所面临的现实性、全局性、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1研究背景
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戴小枫在谈及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时表示,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在首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替代产业和现代农业主体,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与此同时,党的十报告也着重提出了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等。基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这是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产品加工业与贸易相结合所提出的创新性的明确指导性意见,也是政府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及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工作指示。“十二五”规划对外经贸发展规划,要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向西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工基地。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再次被予以重任。然而,如何依靠各种优势,将此产业在新疆地区转化为真正的效益,无疑是农产品加工贸易正面临的转折点。
2发展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
2.1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优势分析
发展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优势有三点:一是政策优势。作为西部最大省份,新疆地区享有中央政府关于西部开发的支持性政策,党的十报告也着重提出了要加速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沿海内地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及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等。“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向西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工基地。二是区位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要塞,是一个周边与八国接壤的边界省区,经由多年建设,也已形成沿边开放大口岸格局,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有效发挥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作用。而被称为西北最大的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门户,是与独联体中亚五国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的窗口。因而可知,结合农产品优势,也将促进新疆的口岸经济正从通道贸易向商贸加工综合贸易中心转变。由此可见,新疆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次,新疆作为国家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对国内地市场而言,农产品加工贸易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三是资源优势。新疆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大田类和瓜果类作物的生长繁育。这使得新疆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广阔的投资前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初具规模[3]。
2.2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劣势分析
新疆地区在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具有各方面优势,但在新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这个产业仍不够成熟,仍需要不断成长和完善,其主要劣势有三点: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主体市场距离较远,成本高;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薄弱,大多数加工出口产品为初级加工产品,缺少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升级所需原料基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建立不够完善,原料生产的分散、加工贸易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4];三是新疆地区对内融资机制不健全,对外招商引资策略不够完善。据统计,新疆除乌鲁木齐市外,各地还未设有诸如城市商业银行、民资银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基金会等此类的地方金融机构,致使新疆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的支撑,建设对外企业投资的民营加工厂和出口贸易公司,总体竞争力不高。
2.3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机遇分析
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所面临机遇:一是从宏观因素分析,国家给予充分优越的政策条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更稳固了新疆这个桥头堡的地位,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财政、税收、各产业优惠政策等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国家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大增,在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进行资金投入的同时扶持产业,实现新疆地区经济稳固发展。二是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形势转好,对加工农产品成品需求量急速增长。近年来,像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作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外市场,在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对于农产品需求量也逐步增加,而与新疆长久保持贸易往来的中亚五国,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农产品无法自给自足,更多是依靠进口粮食及其他食品解决。三是自治区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口岸经济辐射作用显著。2010年9月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包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免征5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通过信贷贴息鼓励兴办民营加工企业、实行“两免三减半”等;喀什与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与周边国家强有力的贸易互补性与成效显著的对外开放工作将最大程度地推动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四是绿色消费的新型理念的推动。新疆气温适宜、气候佳,作物少病害、无污染的特点使得新疆地区农副产品的绿色品牌驰名中外。
2.4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所面临的威胁分析
一是科技创新力度较为薄弱,有待加强自主研发品牌的能力。二是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质量安全体系有待于完善。新疆多为时令季节生鲜产品,采摘后加工率较低。据统计,新疆农产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及包装加工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率上市不足20%,多数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及深加工层面,缺少精深加工,而在质量认证体系方面,ISO、HACCP、GMP等国际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率较低,大大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储备力不足。
3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结论
在分析了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优势(S)、劣势(W)、机会(O)以及威胁(T)后,需要将优势充分利用,紧抓机遇,警惕威胁,避免并转化劣势发展趋势[5]。具体应对方法见图1。
4新疆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战略
4.1“农贸一体”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转型升级
首先,自治区各级相关部门制订并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地区政府要全面分析到本地的优劣之处,因地制宜,针对各不同产业进行原料基地的建设以提供更为优质的可加工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其次,积极培育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在扶持龙头企业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自主创业的基金投资,努力创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贸体系”。企业在增强自身技术研发创新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自主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自有品牌,严把质量安全关,完善一系列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建设体系,将企业与政府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创建由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环节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4.2“东联西出”营造优越的外贸环境,积极开拓绿色农业贸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贸易结构,积极开展“以内促外,以外带内”的循环贸易经济,如转移以廉价劳动力为主的低附加值加工模式,倡导企业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来料与进料加工及OEM(代工生产)模式,要积极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有加工业并自主掌握营销模式,通过开展商务部倡导的外贸质量提升年活动,扶持生产出口型企业发展,加大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运用,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工具促进贸易发展。其次,贸易壁垒作为一把双刃剑,是限制贸易出口的主要屏障,而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所以中央政府需加强对新疆地区农产品加工贸易的财政支持,中央所拨新疆的外贸发展基金要倾向于农产品对外贸易出口,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体系,如反技术壁垒体系,加强与农产品进口国的谈判力度等,全方位营造优越的外贸环境,开拓绿色农产品贸易[6]。
参考文献:
[1]田子义,饶毅,白琳.发展加工产业促进德宏对外贸易[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2):56-60.
[2]许.湖南农产品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1(2):192-193.
[3]付国婧,布娲鹣•阿布拉.农产品加工贸易的模式研究:以新疆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54-57.
[4]付国婧.基于新疆特殊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贸易模式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5]杨茜.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OTO模式的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4(28):99-100.
1危机后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1.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影响投资水平,本文根据总股本大小的30%和70%分位点将作为研究样本的10家上市公司分为3组,其中小规模公司分位点在0~30%之间,中规模公司分位点在30%~70%之间,而大规模公司分位点在70%~100%之间。根据上交所网站、深交所网站、巨潮资讯网提供的年报资料,经过计算整理后得到,研究样本中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公司平均总投资水平分别为0.0521、0.0652和0.0694。研究样本公司的规模不同,其投资水平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说明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投资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总投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对投资水平具有正相关影响。
1.2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成长性表示其所面临的投资机会,成长性好的企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投资水平更高。本文选用10家样本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均值来体现公司成长性。通过成长性指标的高低排序后,采用30%和70%分位点将研究样本中分位点在0~30%之间的3家上市公司作为低成长性公司,分位点在70%~100%之间的3家上市公司作为高成长性公司。经过计算整理后得到,研究样本中低成长性和高成长性公司平均总投资水平分别为0.0430和0.1117。研究样本中不同成长性的公司,其投资支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不同成长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投资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高成长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水平要远远高于低成长性企业,成长性和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1.3宏观经济环境(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经济扩张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繁荣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筹集资金,且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具有较好地预期,会采取扩张的投资战略,投资水平较高;衰退阶段,由于对未来前景的看淡,筹集资金成本较高,则会采取收缩的投资战略,投资水平逐渐下降;萧条阶段,一般维持现有规模,投资水平最低;复苏阶段,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新的投资机会较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分析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后会逐步进行投资,投资水平逐渐提升。(2)宏观经济环境波动。除了经济周期性变动之外,一些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非预期波动,会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其投资水平。而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小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也相对较小,投资水平相对较稳定。
2经济弱复苏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策略建议
针对经济弱复苏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出现的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投资策略建议。
2.1精选投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乐观,全球调控压力依然存在。同时,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场资金面偏紧,资金成本偏高,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链偏紧。在目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更应注意资金使用效率,对市场上的投资机会进行深入分析,精选投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既不能因为谨小慎微而导致投资不足,又要防范投资过度造成的滥用资金和低效的资金配置。
2.2专注主营业务,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作为联系农业和工业纽带的农产品加工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前景广阔。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把握机遇,集中资源,专注于主营业务,而应避免分散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于其他产业。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产品滞销,存货堆积、数量骤增,造成运营资本高企。相较于农产品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更具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打出自己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因产品滞销、存货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本运营水平偏高的问题。因此,弱复苏时代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大对符合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的投资力度。
2.3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参与上下游企业发展,构建战略联盟通过对10家样本企业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参与上下游企业发展程度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在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方面尚有巨大潜力未被发掘,且这些问题在目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参与上下游企业发展,构建战略联盟就显得十分必要。总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参与上下游企业发展,有助于构建稳固的战略联盟,有利于降低成本,整合、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者:张小文乔宜川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物流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我国现行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式,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很弱。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的不合理物流严重,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我国农产品流通量虽然很大,但80%的生鲜品采取的是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①物流中间环节过多,方式落后,降低了交易效率,在中国批发市场仓储等硬件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损耗自然会变大。②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等的规范程度低。③流通的服务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流通服务机构。运输硬件和方式低下,限制了运输半径,加之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小批量多批次运输,因此存在重复运输、重复装卸的问题,运输时间的延迟和重复装卸都会增加农产品损耗。
2.农产品加工比例偏低。不能通过就地生产缓解运输压力和降低损耗。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品牌数量少。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既不利于产品的流通,并且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小,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不到农业产值的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尚不足30%。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中农产品销售组织、农产品中介组织和农产品配送组织大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对于农产品的经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拥有现代加工技术的企业很少,使得大部分农产品未经加工即进入了流通领域。
3.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和“加工企业”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的原则来进行合作。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主攻某一市场,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企业与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连接点,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特别加强与供应链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组建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自己的优势业务认真清点。并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重点管理。
不久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宣传推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18个“一县一业”类发展典型、11个“一园一业”类发展典型、105个“一企一业”类发展典型集中进行宣传推介。希望各案例实施主体主动作为、积极示范,加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加工业发展壮大
“现代农业是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保鲜、物流等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业态。其本质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方式就是产业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戴小枫如是说。
在他看来,现代农业绝对不是养猪种白菜,而是一个工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把村民变成市民、把农民变成工人、把农村变成城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产业链(群)既是一个桥梁,也是一个主体。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28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的19.4%,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U1,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7年4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提出,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U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关乎实现‘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亿万民众福祉的大事情。”戴小�魉怠�
《通知》推介的发展典型呈现出产业规模大、农民就业增收多、产业链条长、农业功能范围广、品牌影响力大等5个特点。这些案例在打造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例如,广东新会陈皮有柑普茶、陈皮酒等100多个产品,首创了“陈皮银行”“果树众筹”等陈皮金融模式;浙江常山油茶加工产值4亿元,旅游产值6亿元,芳村森林小镇等油茶旅游体验中心促进了“产文景旅”相互融合,实现了“卖油”向“卖游”转变。
这些发展典型体现了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示范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质量效益的快速提升。
一县一业:中国大蒜之乡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山东省金乡县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这也是农业部推介的一个“一县一业”发展典型。
“一县一业”典型主要是聚焦某一类农产品,实行全产业链整体推进方式,加工环节吃干榨净,加工产品经过物流配送和流通系统进行销售和消费,已经打造出了有影响的区域品牌,并能够与休闲旅游、餐饮体验、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业交叉融合,形成产城融合更加紧密、更加协调的发展格局。
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销售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2%,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5%;拥有大蒜贮藏加工企业1720多家,其中有自营进口权企业340家,2016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企业75家。大蒜产业常年用工5.6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6亿元。
全县恒温库贮藏能力200余万吨,年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有蒜油、蒜粉、蒜蓉、发酵黑蒜、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多种;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产品出口到19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5.34亿美元。
据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系主任刘世琦教授介绍,大蒜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加工出口企业兴旺发达,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农民就业和脱贫增收。目前,保鲜大蒜和脱水大蒜是我国大蒜出口的“主力军”。
“我国大蒜出口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刘世琦希望继续发挥大蒜的产地优势,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能够让产地决定市场,使我国大蒜价好量多,为大蒜种植、储存、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从业人员带来丰厚的利润。
大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引领以及产学研的联合共进。刘世琦除了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蒜,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67万人之外,还于2010年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全省大蒜产业科研专家及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产业自律。
“大蒜产业目前缺乏多元化的产品和多元化的市场。大蒜产品畅销的根源在于其十分重要的保健作用,所以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的蒜头贸易不是产业的真正出路,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这是规避价格风险、保证大蒜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刘世琦建议。
一企一业一园一业
“一企一业”典型主要是统筹协调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从农业源头做起,涵盖了种养、投入品使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物流销售、品牌推广等全过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多环节有机融合,形成了产业链竞争优势。
曾获1915年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沁州黄小米,在2016年3月又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沁州黄小米驰名中外,且成为强县富民、带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的精心营造。
该公司是以“沁州”牌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以小米深加工为主导方向,集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沁州黄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6万亩,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1万多吨,带动2万多农户,户均收入4800元。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耀武表示,经过长期探索,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沁州黄谷子种植、管理、收购、加工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实行360°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保证了“沁州”牌小米卓越的品质。
公司不仅长期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选育了“沁黄2号”等优良品种,还推出了沁州黄绿色有机小米系列产品、三甄谷味杂粮系列产品、谷之爱婴幼儿和中老年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在石耀武看来,中国驰名商标――“沁州”牌小米已成为中国小米的领导品牌和山西省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一园一业”典型主要是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企业集中,打造了特色优势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了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首尾相连、前后衔接、集聚发展,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园区+服务网络”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四川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正由零星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发展,形成了一批优质粮、油、果、菜、茶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生产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以“创新理念方法、加强合作协调、严格规范运作、建立良性机制”为总体思路,以“提升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本土化”设计,提升项目规范化建设,使农业产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彭州蔬菜
彭州市面积1420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1.2万。通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彭州农业形成了以“绿黄红”(绿色蔬菜、山木药材、猕猴桃)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2014年全市蔬菜种植82万亩,产量220万吨,产值27亿元;中药材种植10.5万亩,总产量1.9万吨,产值3.5亿元;猕猴桃种植5.2万亩,总产量2.6万吨,产值2.06亿元。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全年人均收入比重超过46%,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42.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27元。
作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之一,彭州市的蔬菜产业链条较完善,已构建了制种、育苗、种植、检测、营销市场、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且从2013年该市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以来,在保障蔬菜上市、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据了解,2013年到2014年两年时间内,彭州市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总投资达8532万元,新建组装式冷藏库7710吨,直接受益的合作社11个。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叶菜类蔬菜6000吨或根茎类、茄果类蔬菜15000吨预冷运输,销售半径可从原有500公里扩大到2000公里以上;蔬菜运输损耗率 降低10%以上,货架期延长3-7天,销售价格提高30%,每年可直接助农增收1200万元;蒜薹、蒜籽可以实现周年供应,增加收入1540万元。
据彭州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彭州市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主要补贴对象是合作社,目前直接受益的11个合作社,建设冷藏吨位5500吨,占建设容积总数的71.4%,项目建设投入资金850万元,带动全市2013-2014年新增冷藏库4.5万吨容量,是项目直接补助建设冷藏容量的5.8倍,撬动各类社会投资2.8亿元。
彭州市除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项目以外,还非常重视功能拓展,着力提高项目综合效应。当地农业局将项目建设与品牌打造相结合,推进产品“五进”(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机关),提高农产品销售商品化率;将项目与社会化服务建设相结合,通过各类行业协会协调会员之间开展冷库调剂使用,使冷藏农产品种类由蔬菜扩大到水果、中药材、畜禽肉蛋等,增加品种40多个,确保周年无“空库”、“闲库”,冷库平均使用率由6个月延长到10个月。
据介绍,下一步,彭州市将继续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线,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向纵深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安岳柠檬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是我国著名的柠檬之都。目前,安岳县已建成柠檬基地乡(镇)41个,柠檬种植面积达48万亩,种植户10万余户,种植果农达30多万人。2014年,全县实现鲜果产量42万吨,产值高达70亿元,柠檬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2012年和2014年,安岳县积极谋划和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选择柠檬产业储藏加工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主要修建50吨通风库和50吨简易冷藏库,以改善安岳柠檬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产后损失,提高产品质量,调节产品供应,提升产品经济价值。
2012年和2014年,全县修建完成设施432座,其中,果蔬通风库261座,简易冷藏库171座。已经兑付中央补助资金8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县级补助资金200万元,共计1020万元。受益合作社74个,受益农户124户,修建面积6万平方米。
项目的实施,让安岳柠檬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一是改善了柠檬储藏设施条件。原有储藏设施多为简易民房或老旧仓库,通风、防潮、防雨等设施条件落后,新建初加工设施多为砖加彩钢结构,有较好的通风设施,防潮、防雨条件好,简易冷藏库配有现代化的降温设备。二是增加了储藏能力。项目实施后,安岳县新增柠檬储藏设施6万平方米,新增柠檬储藏能力约2.5万吨。三是降低了产品损失率。柠檬储藏设施的建设地点多在交通便利的公路附近或柠檬园中,可就近储藏柠檬,直接节约转运成本约500万元。同时柠檬进库储藏后,腐烂率由8%下降到4%,直接增加经济收入约600万元。四是均衡上市,延长柠檬鲜果供应时间。柠檬入通风库储藏至第二年春季后销售,每斤售价可增加1元,预计可增加收益2000余万元。另外一、二级果在第二年开春回暖前移入冷藏库储藏到5-7月柠檬销售空白期,销售价格明显提升,预计增加收益600余万元。五是增加果农直接收入。项目实施后,以每年储藏10万吨柠檬为例,将减少损耗0.4万吨,减少损失4000万元,储藏后平均售价提高1元/斤,将增加经济效益800万元,就减少柠檬损耗这一项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60元。六是综合利用,提升效益。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在非柠檬储藏时间用来存储蔬菜及其他农产品,让储藏设施发挥最大作用,让农民真正受益。
渠县黄花
渠县是著名的黄花之乡,黄花是该县最具特色的效益农业,目前,黄花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年产鲜花10万吨,年产干花1.4万吨,年产值5.6亿元。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较低一直是制约渠县黄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渠县黄花“梅雨伤花、花贱伤农”的老大难问题,渠县紧紧抓住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机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本土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宣传培训,让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据了解,针对渠县黄花生产实际,县农业局通过优化本土设计,建设了一批冷藏保鲜、烘干设施,共有黄花、蔬菜等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6个种植大户受益,10万亩黄花、5万亩商品蔬菜产地初加工能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了项目效益。
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共建成热风烘房182座、烘干窖6座,农产品干制加工能力达306吨/次,建成100吨组装式冷藏库17座,50吨组装冷藏库1座,20吨组装式冷藏库2座,新增贮藏保鲜能力达1790吨/次,极大提高了该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
据统计,渠县鲜黄花因缺乏初加工设施,每年损失率达30%。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实施,可减少鲜黄花损失0.12万吨、蔬菜损失0.162万吨,水果0.362万吨,其他农产品0.23万吨,为广大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3775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在渠县实施以来,蔬菜、鲜黄花、水果等通过冷藏后延迟销售,平均每公斤可增加产值2元,可增加总产值700万元以上。此外,鲜黄花通过干制加工,每公斤可增加产值3元以上,总产值增加1500万元。
当地农业局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渠县还存在项目建设难度较大的问题。目前项目要求农户、专业合作社自主建设,由于该项目的政策性、专业性较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建设中质量要求、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加大了项目建设及管理难度。为此,他们建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建设方式,让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降低项目建设难度。
泸县水稻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百万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2014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1.57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长江上中游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泸县因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每到水稻收割季节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成熟的水稻在田里发芽或落在了田里都不敢收回来,即使收割回来因为没有晒出很多也都会霉烂变质。
2014年,泸县农业局根据全县生产水稻实际情况,向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厅申请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的烘干设施利用于水稻烘干综合试点。
“烘干设备的综合利用,可以让水稻种植达到‘一减二提三增’的效果。一减就是减少粮食损失,二提就是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粮食质量,三增是指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加工企业效益、增加农企合作。”泸县农业局局长曾一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去年有了水稻烘干设施,全县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能够不受天气影响及时抢收水稻,保证了丰收的粮食全部归仓。
2013年,该县种粮大户黄德富因水稻收割季节遇到连续阴雨,导致近150余亩水稻减收和霉烂。2014年有了烘干设备后,1300余亩的水稻全部收割烘干,烘干后的稻谷以高于普通晾晒稻谷0.26元/公斤的价格卖给了稻米加工企业。
加强机制建设确保高效运转推动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名单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11年06月)
国家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目标
安徽合肥计划建设5825亩伏缺菜基地
乌克兰决定征收粮食出口关税
今年全球食品价格难以下降
国际谷物协会上调2011/1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
人大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
农业部六项措施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我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我国“十二五”期间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
中美玉米生产技术对比及对我国玉米生产的思考
皮雅曼——红色产业帝国——记新疆和田皮雅曼石榴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立平
休闲农业示范园规划探析——以“江西省双金园艺场休闲农业示范园”为例
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监管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要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寒地黑土区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丛书》征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国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
10年来我国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
宁夏积极实施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
2009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产量数据点评
输欧面制品面临更严格的进口食品检验
菲律宾推行进口大减粮计划
FDA批准孟山都低亚麻酸大豆油的“公认安全”申请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答问(选摘)
解答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一)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5月底在贵阳市举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辽宁省进行春耕春播工作督导调研
农业部启动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在海口市成立
国家发改委回应大蒜疯涨:抑制个别商品不合理涨价
战略谷物公司略微上调欧盟玉米产量数据
09/10年度墨西哥秋冬玉米产量将减3.1%
日本买家将采购270万吨7到9月船期的玉米
今年迄今越南大米出口已达10亿美元
泰国政府计划提高国内稻米种植面积
3月哥伦比亚乙醇产量年比增长4.7%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10年4月)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西南干旱北方低温,农业政策助生产
水稻种子干燥技术规程
原国标GB8876-88《粮食干燥机技术条件》修订说明
委内瑞拉法肯州芦荟产业规划及对我国产业规划的启示
九月的新疆风景秀丽、瓜果飘香,为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预警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建设,提高信息员知识面和业务水平,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主办,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以下简称加工网)信息员培训班,于2010年9月2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胜利召开。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欧阳海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工所所长沈瑾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张伟书记致欢迎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信息化办处长张国就网络信息安全和农业信息化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规划统计处处长傅金凯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的80多位信息员参加了会议。
欧阳海洪在讲话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服务的支持。加工网自2004年开通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成为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关于农产品加工的门户性、标志性网站。信息员培训班已经举办了六届,加工网已经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信息员队伍,他们的扎实工作为网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讲话中强调农产品加工信息化建设已经列入农业部“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农产品加工监测预警工作在加工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下一步地方监测预警点的工作首先要与职能建设、中心工作有结合点,顶层设计者要把国家、行业协会、顶尖行业专家及地方信息监测点进行整合,多方位全面的采集行业信息,摸清全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从中找到预警监测点,不断挖掘发挥自身优势,体现特色,使监测预警工作真正发挥成效,早日构建四位一体即院校、企业、协会、专家的预警工作机制。
崔明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加工网的工作,在讲话别谈到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运行基础上,还建立了由国家预警中心、省级分中心和地方信息采集点三个层次组成的农产品加工预警服务体系。三年来建立了29个省级预警分中心,分别对大豆、小麦等重点产业进行了信息采集与监测。加工网为预警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而预警工作是加工网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此次农产品加工信息汇总系统的建成,更是为预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沈瑾从网站改版、构建全国农产品加工预警信息直报平台、全国乡镇企业统计直报系统运行等几大方面向大家做了网站工作汇报。她希望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信息员队伍素质,二是提高网站信息质量,三是加强网站内部建设,四是将杂志《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办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专业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张国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新版农业部网站的规划,重点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他还指出,现在众多政府网站存在的重复投入、信息资源分散等弊端以及下一步农业部网站管理方面的具体思路。大家都感到获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明确了今后网站的建设方向。
为鼓励和表彰信息员工作,会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奖励了10名优秀信息员,同时授予所在单位信息报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关键词】农产品 发展 研究
一、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近年来,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出现逐年递增趋势,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
(2)行业结构。这里的行业结构是指12个行业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各自所处的地位及行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近几年的产值数据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一直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四大支柱行业,四大行业产值之和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85%,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这四个行业的原材料,粮食、药材、畜产品等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这也是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重要体现。
(3)国民经济贡献率。按照产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这里所指的国民经济贡献率,即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在GDP或产业大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及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指标显著提高,而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按当年价计算),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额不大。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
(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较快增长,运行态势良好。农产品加工业己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2)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公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有制企业逐步减少,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增多。
(3)发展速度较快,总量不断增加。
(4)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市埸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加工规模小,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2)加工技术装备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
(3)固定资产投入不足,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
(4)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滞后,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5)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根子在农业,突破了产业、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使资本和先进技术、现代装备有机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产品生产,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民增收就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能有效地延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链,为农民就业开辟了多种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加工业及第三产业,既拓展了就业门路,又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聚集发展。要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支撑,开辟农村工业化道路,带动农村和小城镇的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中小城镇转移,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中小城市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同时也具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些条件。
(1)农产品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各种豆类遍布全市;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各种蔬菜、中药材、家禽。
(2)交通优势。境内干线公路大部分已实现标准化,县乡公路密集。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水泥、沥青化,通村道路也正在朝全面硬化的目标努力,这些都将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提供方便,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
(3)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优惠政策。在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引进外资、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开发等方面给予中小城市以倾斜和优惠政策。
六、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和思路
(1)优化农企关系搭建原料基地,以适应农产品加工的需要。深化和优化涉农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积极试行、推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以“公司+农户”或以“股份合作”等新模式,以此促进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合作体,进而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2)应用高新技术设备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加大,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共同携手开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
(3)政府应建立农产品加工信息机制,加强完善服务功能。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财税、信贷、投资、外经、外贸和科技等方面,有关支农部门要把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地给企业传达,好政策让企业享受到,好事办好。
(4)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
绵绵不断的秋雨,并未减少客商参加展会的热情。
9月6日上午10时,伴随着腾空而起的五彩烟花,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驻马店市天中广场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这是大会第14次在驻马店举办。
初步统计,本届“农洽会”共签约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额达到368.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4个。今年参会签约重点项目涉及粮油、果蔬、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等多个行业。同时,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302项,签约技术合作项目70个。
会后,就本届“农洽会”有关情况,河南如何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突围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卢永军。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卢局长,首先请您谈谈本次大会取得的成果,以及您对本次大会的感受。
卢永军: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围绕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洽谈和签约,农产品展示及贸易,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洽谈与签约,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参展产品评奖等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全国有30个省区市120多个代表团组团参会,参会客商1万多人,其中(河南)省外客商5600多人,境外客商近200人。参会企业5600多家,其中参展企业1500多家,境外企业50多家。同时,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南京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等30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参会并开展科研成果与合作洽谈活动。
本届大会无论是会议层次、规模、组织、接待服务,还是会议的成果,都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更新、更高、更实”的目标。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请卢局长谈谈农产品加工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卢永军: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是和农业联系最紧密的工业。它的后面还有流通业、服务业,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在整个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中间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枢纽。它能够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结构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它的数量、品种结构和质量水平。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标。同时,它又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连接起来,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态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订单农业,把农户聚集在一起;通过原料基地,把原料的产地连接起来。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业做支撑。农产品在加工中的干燥、筛选、包装等环节,可以有效地减少粮食的损失,而减少损失就等于增加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同时,又可以提高上市产品的品质。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流通业和服务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水平?
卢永军:农产品加工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食品加工,而食品加工业要求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规模较大的原料供应基地,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迈进,应该建立有一定规模、一定质量标准保障、专用的原料基地,包括家舍、畜禽等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
第二个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提高它的加工水平和层次。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的建设,为农产品加工提供新的技术、专利、工艺和产品。二是要为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提供支撑。目前,我国在技术装备方面是一个弱项,农产品加工业的装备和重要零部件,从规模企业来讲,也是主要依赖进口,在实现国产化和本土化方面,还需做出努力。三是筛选一批成熟的、关键的技术进行推广,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包括一些高新企业,把他们的技术和广大的中小企业对接,解决他们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
另外,从全国来看,还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现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有些标准比较陈旧,与国际接轨水平远远不够;有些标准还属于空白。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都要遵循有关标准、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使农产品加工制品,企业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都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能够让消费者放心。
此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业辅导、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人才培训、政策法律咨询、展示展销活动等。通过政府搭台,社会上的中介组织参与,多种方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总之,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逐步地向发达国家的方向努力。他们发展时间比较长,水平比较高,虽然我们这些年发展比较快,但是相比较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河南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远没有山东和广东做得好,请问卢局长,河南如何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突围?
卢永军:河南农产品非常丰富,但从全国来讲,河南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起步不算太早。最近几年,河南对农产品加工业非常重视,发展力度比较大,在招商引资方面下的工夫比较多,有一种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但企业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无论从规模、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来讲,都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从河南的角度来讲,把农产品的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目前,河南已经拥有三全、思念、科迪等知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他们的发展,卢局长有哪些好的建议?国家对这些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扶持政策?
卢永军:这些企业规模比较大,质量比较好,而且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比较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有关产业政策。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应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包括量、质和品种都是在不断提升。因此,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也应随着市场变化而有所创新。对于下一步发展,企业应该做的是如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扩大它的市场规模、产品规模,提高它的质量水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