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教案

时间:2023-06-01 09:0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莫高窟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莫高窟教案

第1篇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重点的工作放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知情方面,尊重学生在体验和理解方面的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所谓“五定”,主要指定向、定位、定点、定情以及定性。在不同的环节中,“五定”的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各不相同。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五定”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科学的定向,确定目标指南

作为阅读教学最初的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属,教学目标同时还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灵魂。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除了整体目标之外,还分列出了学段目标,并根据学段目标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教学建议。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对新课标进行仔细的研究,熟悉教学建议,明确编者的实际意图。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理解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方向之后,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对《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根据文章的要求与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切入点。这篇文章词句、段落等方面的教学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其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享受,使学生了解到“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在讲解结束之后,可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表达其阅读感受。

二、合理的定位,进行学情导航

语文教学专家普遍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作为起点,并尽力给学生创造或提供有效的途径,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对阅读教学起点进行定位,再结合学情,就可以找到文章切入的关键点。

例如,在教学课文《放飞蜻蜓》前,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蜻蜓与人类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之后,他们就会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当教师讲到人类应该保护蜻蜓、保护小动物等知识时,学生会发出疑问:老师,你小时候有没有保护动物,有没有捉过蜻蜓呢?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让学生知道: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并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能动的定点,以文章作为指路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以对文章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作为其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大力研究,通过切入定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设计出开展阅读教学的最优方案。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的《莫高窟》一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又以第二部分作为重点,主要介绍了莫高窟中的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该部分上。由于第二部分有明显的过渡句,同时也有文章的中心句,因此教师可以以过渡句作为其教学切入点,学习文中的成语;同时,在学习这些成语的过程中引入壁画知识与彩塑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

四、准确的定情,对生活进行渗透

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促使阅读教学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象与品德修养,并养成良好的品格,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阅读内容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设计教学切入点时,必须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作为目标,结合其生活情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落花生》一文,描写了生活中非常平淡的事情,但父亲的话却颇有深意,旨在教育子女要以花生不计名利、默默无闻的精神为学习对象,从而形成要做有用的人的思想意识。文中的“我”实际上是所有子女的缩影。采取切入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到具有高尚品格的重要意义。学生把自己定位于文中的第一人称“我”之后,他们就会朝着文章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去努力。

五、有序的定性,教师进行严格把关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备课环节都会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这样的备课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设计出许多优秀的教案。然而,针对这种备课形式,仍有许多教师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会对其个性化教学风格产生影响。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以他人的优秀教案作为参照物,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取长补短,不仅找到教学的最优方案,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2篇

从2000年起,笔者开始在北京舞蹈学院开设、教授敦煌舞课,以过去复活敦煌壁画舞姿的编演实践和担任《丝路花雨》主演英娘近500场次舞台表演亲历为基础,结合对敦煌舞蹈文化内涵和表演特性的研究,我确定了自己教授敦煌舞蹈课的方式方法,一边教学一边编创教程,经过7年的不断编创与修订,形成了《敦煌舞训练及表演教程》。

源自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壁画的敦煌舞。是一种神奇的舞蹈,是一种具有当代艺术魅力的舞蹈。它从遥远的古代回到今天,从缥缈的“天宫”回到人间,从寂寞的石窟回到缤纷的舞台,从鲜活的表演回到规矩的课堂。从曾经的失传到未来的传承,这个轨迹似乎能够说明的有许多许多,难于说明的也似乎有太多太多。笔者经历了30年与敦煌舞蹈艺术的剪不断的情缘。管窥之见,愿记述对敦煌舞蹈从编创、表演到教学的感悟与读解。

[编创]复活敦煌舞蹈绝非只是模仿。它体现了古代舞蹈艺术,绘画艺术,诗文艺术和当代舞蹈艺术的灵性的结合。是一个贯穿当代人审美意图的创新过程。

敦煌莫高窟壁画有45000多平方米,上自魏晋南北朝经隋唐至宋元,绝大多数壁画中有古代乐舞的场面。这种历史遗存不仅是人类绘画史的奇迹,也是舞蹈史的奇迹。

舞蹈永远只存在于现在时,“舞蹈除了现在时之外是没有生命力的”(约翰・马丁《舞蹈概论》110页)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姿态只是静止的画面、孤立的片断,而不成其为舞蹈。没有录像和摄影的纪录,即便只是模仿也无法实现。使敦煌舞产生“活性”,唯一的可能是融入当代人审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当年激活我们舞蹈灵感的对象无疑是敦煌壁画舞姿造型的新颖、独特性,这种舞姿在过去的中国古典舞蹈和其他民间民族舞蹈中都未曾见识过。经过大量的辨识和筛选,它的典型特征呈现为歪颈、拧腰、移胯、勾脚的类似S型的三道弯式。对敦煌舞蹈这个基本造型的确认,可以说是《丝路花雨》编导者的一个重要发现。

我们无法证明古代舞蹈中有哪一种像敦煌壁画中的这种典型的舞蹈造型,而且一脉相承,但是跨越近千年时空的敦煌壁画证明了它的存在和延赓。我们同样无法直接证明敦煌壁画的诸多舞姿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不同舞蹈,例如唐代的《霓裳羽衣歌》、《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等(尽管有许多舞蹈学者把敦煌壁画舞姿和古代文献结合研究,提出了许多令人可信的推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壁画舞姿赋予我们艺术灵感,感悟敦煌艺术精神,编创出许多具有敦煌艺术魅力的舞蹈段落。使之形成独特的舞蹈语汇体系。也许这正是舞蹈艺术的特性使然,它并非受理性思想掌控,而是“情动于中”的“手舞足蹈”(毛苌:《毛诗序》)。

吴晓邦曾经分析过舞蹈与绘画的艺术关系。认为二者“都是用线条和色彩来描写生活的。绘画使用画面上的色、体、形来表现生活运动的现象”“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用人体把静止的绘画活动起来,用人体动的线条和色彩使画面一幅幅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活生生的绘画素材”(《舞蹈家论舞蹈》21页;《舞蹈论丛》1980年第二辑第5页)。

面对敦煌壁画留下的孤立、片断、静止的舞姿,如何使它们连贯成富于美感的舞蹈动作。就是“现在时”的敦煌舞蹈创作。每一幅舞姿之间有无关联。起幅和落幅在哪里,舞姿提示的动势如何形成节奏与动律,手型、脚位、神态、躯干、头颈的形态如何呈现,跃动和旋转的方向及流线,舞蹈的内在韵律与外在动作的贯通与协畅,呼吸和情绪的起伏,以及完成敦煌舞蹈的多重技巧的设计与使用……通过这些编创为敦煌壁画舞姿冰冷的“躯壳”注入了灵性、情感和汩汩血流。使其起死回生。“复活”而变成了当代的舞蹈。说敦煌舞是一种古代舞蹈是因为古代的舞蹈绘画提供了舞姿特征,说它又是一种今天的舞蹈是因为只有当代的编创才使它不只是一个语言的概念,而真正获得了当代的鲜活的艺术生命。

绘画艺术在历史上具有不同风格,不同风格描绘出的舞蹈形象,自然要受到绘画本身艺术风格的影响。毫无疑问。敦煌壁画艺术是属于佛教艺术的,“佛教艺术是以建筑、雕塑、绘画等手段来表达佛教义理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承认敦煌绘画艺术受佛教义理制约影响的同时,敦煌学家更强调“佛教艺术具有反映现实的特性”,认为“艺术上的竞争,风格上的差异。则证明佛教壁画与彩塑‘为人而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为神而作’的原旨”“佛家艺术大师们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世界形象,运用形象思维成功地创造了石窟里这些异化的世界。这些多姿多态的彩塑、壁画,从佛教史的角度来看,他们代表佛教内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义。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正是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等等因素在社会物质生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我们曾经把这叫作‘间接反映’但如果从造型艺术写实的角度来看,这种反映实质上也是一种直接反映”“为了表达佛教经典的目的所创造的形象。在视觉上确有具体的可视性――即细节的真实”(史苇湘:《敦煌佛教艺术在历史上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见《敦煌研究》1986年第2期)古建筑艺术学家萧默先生和敦煌壁画乐器的研究者庄壮,都以充分的考证说明,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建筑和古代乐器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和历史文物的考证与文献的记录吻合,能够相互映证。而舞蹈的画面绝大多数都和古建筑、古代乐器有机组成在一起,众多舞者本身就是手执乐器而翩翩舞蹈的形象,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壁画中的“天宫”舞蹈,可能基本上反映了历史上真实的舞蹈情景与姿态。

在《丝路花雨》对敦煌舞蹈的编创中,我是唯一参加编创全过程的演员。当时我们的确是以现实和写实的角度看待敦煌壁画舞姿的。那些表现天宫中翩翩起舞的伎乐菩萨。在我们眼里就是历史生活中真实的“舞人”。所谓“菩萨如宫娃”,其舞蹈也是曾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舞蹈。我们没有更多地关注敦煌舞蹈中有多少佛教艺术因素,从舞蹈再回到宗教去发现、钩沉,或者强化舞蹈的宗教色彩表现,而是不顾一切地追求敦煌舞蹈的美感、韵律和动作。把一个又一个壁画中孤立的舞姿编创、演化为动态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动作与段落。我们不能肯定今天的这种敦煌舞就是历史上存在于敦煌壁画上的那种舞蹈的全盘“克隆”,但是它一定携带和传承了中国优秀舞蹈艺术的传统。它是敦煌

特有的,“以崭新的敦煌风格的舞蹈语言,创造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又一个新形式”(傅兆先:《尝试创建敦煌乐舞新学派》)。

通过绘画的舞姿来复活舞蹈是很困难的,因为尽管壁画舞姿中存在动感示意,但孤立的舞姿如何发展为动作。不同画幅的舞姿之间如何衔接。找到贯通的舞蹈韵律及节奏感,形成动态的美感,都要依靠编导和演员高度结合,进行创造性地编排和试跳才能发现。常常是一段舞蹈参照壁画舞姿的提示。在即兴的发挥、编创中寻找感觉,再观察它是否流畅优美。是否传神新颖。不尽人意就推倒再度感受、重来,或者修改。要经历很多次的反复。另外我们难以判断有些舞蹈绘画运用了多少想象力。而夸大和变形了舞蹈本身的真实。只要舞姿优美,就要克服难度。力图使“复活”的舞蹈传神动人。 《丝路花雨》中著名的反弹琵琶舞就是一个例子。它取自莫高窟唐代112窟经变图中的伎乐舞姿。单腿翘指立地,另一只勾脚抬腿,双手别在背后高擎琵琶反弹。是一幅绝美的舞姿图画!但是如果仅仅看作古代画家浪漫主义的神来之笔,是一种绘画写意的夸张,并非写实的舞蹈,比较容易认同。但要以此为据。让神来之笔显灵。化作血肉之躯,简直是太难了。当年为了找到反弹琵琶的动作感觉,再加之旋、跳、卧、蹲各种舞姿和技巧的使用,还要与舞蹈内在的S型韵律贯通,我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体验,每次一练就是十多遍甚至几十遍,累得颈背发僵,胳膊抽筋。体重下降了十多斤,最终完成了这个最具魅力和特征的敦煌舞段。

舞蹈学家叶宁评价说: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在壁画中具有强烈的美感。舞蹈逼近惟妙惟肖地复现了这一美的造型,而且赋予它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流畅自如……扮演英娘的青年演员摆脱了旧有的各种舞蹈程式的束缚。解放了身体,在舞蹈技巧和表演方面,显露了卓越的才华。当这个舞蹈成功地出现在舞台。受到广大观众和舞蹈界同仁好评的时候,我们也开始相信,也许在我们悠久的古代舞蹈中。这个舞蹈是现实存在的,是美丽动人的。而它被古代的画师描绘在唐代敦煌莫高窟石壁上,遗留下来,是一个历史的幸运。

敦煌舞蹈极富历史文化内涵,参照敦煌石窟的考古断代,我们能够得知敦煌壁画舞蹈的历史年代。在复活和编创敦煌舞蹈时。在许多敦煌史学家指导下,我们高度重视古代诗文的学习,从文字的表述中加深对古代舞蹈的感受与理解。反过来作用于敦煌舞蹈的编创与表演。我以为这也是为敦煌舞注入活性的现代创作成分。唐代舞蹈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最为丰富,蔚然大观,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姿也最为丰富和精彩多姿,同样在唐代诗文中描述舞蹈的内容也最多最精彩。白居易、元稹、杜甫、岑参、李端等对唐代舞蹈都留下了精彩的诗文,《霓裳羽衣歌》、《琵琶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田使君美人如莲花北旋歌》、《胡腾儿》、《西凉伎》、《胡旋舞》等等诗歌,对唐代的乐舞、舞者和舞蹈场景都有非常生动的描写,在我们复活敦煌舞蹈过程中,这些诗文都常常念在口中,体会在心里。作用于舞蹈表现中。因此我们除了有面对壁画的直接感应,也通过古代诗文与敦煌舞蹈有灵相通。

[表演]把握敦煌舞的内韵,要找到内敛“含与放”的情感起伏。以呼吸分寸调控高度扭曲、倾斜的动作,在游送的“慢”感觉中获得舞蹈体姿的稳定性支撑。舞者情绪虔敬而似面向心灵的“独白”。

舞蹈学家指出:“艺术并非一定要用文字解释。而且实际上正是为了解释那些文字无能为力的东西,艺术才进入人类的经验系统”([美]约翰.马丁《舞蹈概论》绪论)。对此我深以为然,特别是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质,最难以语言文字的媒介来表述。“即使语言中最好的文字、无论是口语还是发展成高度精确的科学术语,也无法传达旋律、姿态、色彩与形状”。我之所以愿意用文字表述敦煌舞表演,只是因为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我亲历了这种独特的舞蹈艺术从古代壁画回到现实、“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而且在国际国内舞台有过8年的表演实践,对这种舞蹈表演的特殊感受非常深刻。在我的舞蹈履历中,既跳过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蹈,还在北京舞蹈学院正规学习过四年的芭蕾舞。我体会到敦煌舞表演的确与其他舞蹈不同,叙述本人的独特感受。是为了探究敦煌舞蹈的特殊性,这也许对敦煌舞蹈的美学和表演艺术具有意义。

1.把握S型或8[麻花]型韵律,寻找特殊曲线的游送感

敦煌壁画舞姿提供了动感的提示。譬如身体前倾或后仰的方向,手臂和腿脚动作的划线,头颈和腰、胯的姿态。所连接形成的美感韵律和过去戏曲中诞生的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感觉不同。敦煌舞蹈特有的舞姿形态是S型的三道弯,它的表演味道也主要是把握好拧、曲、倾等动作中的S型动律。也就是说连贯动作呈现出S型曲线流动的韵律,才感到和壁画舞姿一脉贯通,配合呼吸的起伏,富有了神韵,形成舞蹈动作鲜明的敦煌风格。表演中的感觉是让头颈、身腰、胯部和腿脚,常常去找到扭曲和弯弧、类似麻花的美感,头颈收含,手臂与腰胯和腿脚动作的横抻、移游都要做到充分。从而形成身体呈三道弯式的流动表现,和三道弯的静止造型自然衔接。和过去表演中国古典舞的感觉比较,我觉得一个是在划圆的韵律感中扩张舒畅,一个是在扭曲的游送感里流露隐忍。“舞蹈的点、线不是孤立的运动。而是‘情’贯于其中的韵感律动”(易扬:《舞蹈的东旅美琐谈》)由此我想到,敦煌舞的韵律也许与敦煌出自佛教壁画有关,透露着更多的深沉、虔敬,似向面对内心的独白。

2.感悟慢动作要领:在高度弯曲倾斜中获得稳定性支撑

由于跳敦煌舞时身体和动作常常处于高度倾斜和弯曲状态,美感的流动曲线和动作的分寸感又很难以控制,因此我感到表演敦煌舞时把握住它的稳定性是一大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舞蹈风格味道体现不了,做到起码的动作流畅、不出现闪失都不容易。

我的体会是在使用舞蹈技巧显现敦煌舞蹈风格中一定要找到它的柔韧性和内在的稳定性体现,这个感觉是在“慢动作”中领悟和把控的。我始终认为慢动作控制要领。可以说是跳好敦煌舞的首要的要领。以我的感悟,敦煌舞蹈风格是强化柔韧与从容的,只有感受到它的慢动作中的稳定性,能够驾驭和从容以对,才可能掌握风格特征。如果学跳敦煌舞时不去细细体会,比较随意、浮躁。也会让这种感觉悄悄溜走,失之交臂。你的动作也许学得很快。技巧能力也很强。但跳出来的舞感却很肤浅。无法把敦煌舞蹈美感凸显出来。偏离敦煌风格。这条心得。我以为无论对表演快节奏和慢节奏的敦煌舞段落。都有同样的意义。

因此,在不断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肢体完成动作的控制能力同时,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研究琢磨跳敦煌舞时的心理节奏和情绪起伏、呼吸气息的沉浮调理。等等。高度掌握它们同舞蹈的协调性,在每一次勾脚出胯、抬腕压掌、拧颈曲臂,旋转蹲卧时。要做到心有定力的――慢,神有凝集的――

慢,气有从容的――慢,真正做到柔韧稳健,游刃有余。在我当年跳《丝路花雨》第一场“英娘卖艺”的大段独舞中,舞段结束前用了24个单腿勾脚旁提旋转。旋转中双臂弯倾的技巧动作,我完全追求用内心的控制力支配。旋转中保持了优美的敦煌舞姿舞韵,无论徐缓还是快速,都能圆润流畅,跌宕无痕。这一舞段,非常新颖。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和专家的认同。其实我心里的感觉就是以自己总结出来的慢动作要领调控,力求在高度弯曲和倾斜的动作中找到稳定性支撑。

如果打个比方,强调表演敦煌舞的慢动作要领。就好象要学会用电影慢镜头表现的手法,它会帮助表演者成功地完成动作和技巧,强化内在的韵律感,因此而从容、自信,在表演中显示出敦煌舞蹈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3.体现内韵为上:以心灵掌控舞蹈的始终

用心跳舞对所有舞蹈表演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敦煌舞蹈的表演尤其如此。因为这种舞蹈的情感潜在,深沉,内敛。含蓄。其中有些舞蹈具有很深的意境。因此在表演中不用心灵去感觉和支配肢体,只注意完成技巧和动作。可能就不会跳出情绪和感情。使舞蹈表现过于浅层化,那样的敦煌舞表演一定苍白而无血色的。

如何找到来自心灵的舞蹈感觉,我以为除了看壁画。研习作品。反复用心去体会外,还要十分重视古代诗文、音乐和历史的学习,使舞者的内心丰富起来,与这种舞蹈心灵有约,情感相通。因此舞蹈起来。就有发自内心很深的感情,首先感动自己。比如学跳敦煌舞蹈的舞绸时,舞蹈动作大量选用了壁画中天宫伎乐的舞姿。浪漫而飘逸,其中蕴涵着深挚的佛教情绪,也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对理想天国的崇敬。体现美感超越现实苦难向自由彼岸航渡最为淋漓的延伸。舞者必须跳出心灵的感动才能实现舞与绸的神采。应该用心绪去传递“寂寞嫦娥舒广袖”的内心独自。感受自己就是一个天宫的伎乐。为心而舞,技巧和动作容易变得自然舒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的宣泄。

应该说敦煌舞是一种很文化的舞蹈。因此要求舞者具有文化和感情深度的心灵,微敏而深沉。

[教学]:敦煌舞课程突出风格与表演的训练,集中反映了表演实践的深度提炼,充分体现了敦煌舞基本动作和韵律的统一,兼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案。

在敦煌舞蹈“复活”以前。舞蹈界对中国古典舞蹈的认识一直仅限于戏曲中提炼出来的舞蹈。20世纪50年代初欧阳予倩先生首先提出中国古典舞的概念,他提出“中国历史上的舞蹈是断代的――有资料,但是没有形象;有形式,但没有动作”。由于“中国独立的舞蹈形式慢慢消失,为了表现感情,表现人物或者故事,大量的动作就汇总到戏曲当中了。所以说我们今天要创建一个中国古典舞,必须以戏曲作为我们的一个基础”“如果不承认戏曲舞蹈是古典舞,那么就必须承认中国没有古典舞”(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论坛》第6页)自此,北京舞蹈学院的李正一、唐满城等老师筚路蓝缕。为从戏曲中把舞蹈剥离、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舞蹈形式的古典舞表演和训练体系。花费了毕生心血,在舞蹈学院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学科,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古典舞表演艺术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敦煌舞蹈的出现。引起舞蹈学界对古典舞蹈的认识发生变化,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存在与发展应该是多元和多样的,敦煌舞蹈和戏曲舞蹈同样是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蹈学科建设,理应把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中已经证明成功的敦煌舞蹈成果,纳入到教学范畴,以吸纳和拓展中国古典舞的内容,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舞蹈传统。

我在舞蹈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思考和积累也逐步深入。经过准备。我从2000年起开始在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和东方舞系对本科和研究生开设敦煌舞蹈训练和表演课。对“本科生的选修课重在了解舞种风格;古典舞系必修课重在掌握敦煌舞蹈的形、神、劲、律;研究生的公选课重在体验并由此深入到对敦煌舞蹈文化内涵的关注和探讨”。

对这门课程立意,我设置为是一门具有突出风格性的表演课,课程完全以自己参与敦煌舞蹈编创和长期表演的实践为基础,独立设计与编排内容。精心提炼和编创训练与表演程式,突出对敦煌舞典型舞姿和特殊韵律的把握,有意地删繁就简。避免孤立、呆板地摆姿势的教学方法。我充分借鉴芭蕾和中国古典舞教学可取的方法,兼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包括使用把杆,训练敦煌舞重心的倾斜控制)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敦煌舞蹈的过程中,随时体悟到身心统一、内在控制与动作协调的感受,抓住要领,形成表演的综合能力。

第3篇

才记得九月份刚刚开始,对实习生活充满渴望和期待的我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国培办的分配结果。脑子里浮现地全是实习地方的学生,实习学校的模样还有自己未来将要待四个月的“家”。十几天过去了,结果终于下来了,我被分在了晋城市**县**镇**小学,刚刚步入这个学校,热心的校长就迫不及待的把我介绍个学校的老师,我很紧张,也很腼腆,但是作为一个未来的教师,我应该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满心期待的教学实习工作就要开始了,一个困难的抉择摆在了我的面前,校方在讨论到底那个年级的工作适合我,由于对我知之甚少,最终他们决定征求我的意见。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是一年级,一个是五年级,我犹豫不决,一年级的语文课程比五年级的相对简单,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我又是一个不会照看小孩子的人于是我果断地选择了五年级的教学工作。由于学校比较缺老师,因此我除了担任语文的教学工作,又额外担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一周将近二十节的课,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应接不暇,授课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作为老师在课下却需要细致的准备工作,需要写教案,查资料,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实习生我们由于经验不足,必须要通过写详案来强化我们的教学,我所带的班级总共有23个学生,男女参半,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业量却很大,学生的生字需要定时地检查和纠正,为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我必须严格把关,一个都不能放过,学生的学习中按要求配有导学案,导学案需要检查,讲解和纠正。由于我刚刚步入这个教学领域因此激情倍增,做这些工作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但是不久我得知,在**小学,有一个教学模式,也是一个教学特色,这就是每周一,周三,周五是写作课,学生在这个时间被安排来写日记写作文,老师要在学生写完后进行批阅,学生改正后,按要求需要上作业本,然后老师进行再次批阅。这些工作让我的实习工作变得应接不暇。我没有时间放松,顿感压力倍增。

正在这时,另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降落在我的头上,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我再次成为了学校的焦点,让一个实习生做班主任简直是太荒谬了,我没有被这样的言语吓到相反我迎难而上,但是,看似容易的班主任工作却让我举步维艰,初来乍到,我对这些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及性格知之甚少,教育和指导工作不知从哪里做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由于这是一所寄宿制小学,有将近30个住校生,因此住校生的饮食和作息成为我经常关注的对象。我时常关心他们的身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热水,提醒他们注意保暖,要求他们讲卫生,离校的时候提醒他们签到,这成为我每天的必备工作。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亲自带领我的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保护他们的安全,维持班级的秩序。在实习期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县大学生村官爱心捐赠仪式”“地震和踩踏事故演习活动”以及观看《小小飞虎队》等抗日电影等。

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已经慢慢步入了正式老师的轨道,我相继参加了2013-**年**教办质量评估会,**教办教学能手大赛,期中考试的阅卷工作,在校内也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参加学校在十一月份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在12月初,应学校的要求我讲了我实习以来的第一堂公开课,并在课后听取了众多优秀语文老师对我的意见和建议,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我总共记录了15次听课笔记,包括在本校的记录和在**教办的听课记录。

课堂教学计划也是我的实习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我作为老师的思维特点,我决定我的小学课堂应该是极富活力的,应该充满着快乐的气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并且针对小学生的能动性表较强,我多鼓励他们对一些动作进行模仿,学生乐此不疲。由于学生生活在**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因此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为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为他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目的在于为他们构建一个可以触及的未来的蓝图,在这个小学老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一些形象根本无法直接感知。枯燥和单一的日常生活,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因此,我决定积极动用学校的硬件措施-多媒体,在实习期间我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生动地去感受课文,如;《莫高窟》的教学,由于学生没有去敦煌旅游过,因此无法通过文字去感知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那宏伟瑰丽的壁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生动灵活的方式去教学,因此准备相应的课件,查阅相关的资料就成为我们在上这堂课之前必须准备的工作。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因此我们作为老师的板书不可以过于潦草,而应该写正规的楷体板书。这是我们作为实习老师就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于学生的成绩目标设定,原来的名次为整个**镇第五,成绩比较不错,对我这个实习生保住名次都非常困难,更别提是带着整个班级进步,我只能尽我全力,不辜负学生的热情欢迎和校方的期盼,11月中旬我们迎来了2013-**年期中考试,考试之前,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害怕考个倒数第一,给学校丢脸,但是结果却来了个惊喜,我们班的语文竟然排到了第四,我感到非常意外。心里深深地谢谢这些可爱的学生,是他们为我的实习生活开了一个好头。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按照原先的计划,在班级里面开展各项活动,总共举办了12节安全课,开展了12次班会活动,并且在班级里相继举办了“日记朗诵会”和“公益广告语设计大赛”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及时与外界接轨,我和本班的英语老师组织了学生观看《冰雪奇缘》,并要求学生看后积极发言,自己心里的看法和感受,不论对错,鼓励学生大胆讲话,并且让学生课下积极把自己的感受结合着故事情节给写下来。不知道我的这些工作是不是能为学生开辟一个崭新的视角和自由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教师的活动在实习学校也丰富多彩,丰富的体育活动,动感的健美操,让实习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在工作期间,我与学校的一名老师签订了师徒协议,并且得到了该老师的积极帮助和指导,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已经渐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优势和长处。

实习的日常生活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首先是饮食方面,用水非常方便,而且冬额非常不错,冬天楼道的锅炉会供给热水,饭菜的质量比较不错,首先是比较卫生,营养搭配合理,并且极具**特色,尤其是火锅大米,萝卜焖面,油炸干膜,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手工拉面,菜式普通却让人欲忘不能。学校对我周末的安全问题也非常关心,为我提供厨具和餐具,蔬菜面粉更是应有尽有。供暖问题,也顺利得到了解决,学校集中供暖,并且允许老师自己使用电热器取暖以适应这山区少有的寒冷天气,生活方面校方的照顾可谓是样样周到。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的实习计划是基本完成,我可以为我的实习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庞大的作业量,240多个课时的教学,语文三分之二的教学以及品德与社会全部的教学工作已经完成。让人欣喜的期中成绩,多次的教学经验交流,我在自己的实习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学生的优异表现无不让我对着未来的教学工作充满期待和希望,同时也让我深切地体味到作为一个老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让我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个老师,只有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关爱学生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教会他们去认真学习,教会他们去做真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短3个月虽然不能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但是我却希望我短暂的实习工作能给他们带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让他们的心灵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带他们废除这古老的大山去欣赏外面的世界,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理想的乐园和快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