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课的重要性

艺术课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1 09:0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课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课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公共艺术课程 设

一、引言

随着国家在高校全面普及素质教育改革方案,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与发展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共艺术课程则是公共艺术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所谓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指普通高等院校面向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以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艺术能力、审美修养,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艺术理论和实践教育的课程。 特别是在地方工科院校浓烈的理性思维教育中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从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入手,深入分析其现状、问题,从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出发,探寻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更好地指导地方工科院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其大部分专业和课程都是偏向理性思考的纯理科、纯工科的教学与实践,文科专业和课程比较薄弱,有些学校只设立了大学外语部或大学语文部,文科只是作为点缀,根本谈不上公共艺术课程的组织与规划。从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从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和现有课程来看

我国高校艺术课程是在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展开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的定位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某个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了解和学会欣赏艺术,却没有把艺术教育定位于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性。

2.从公共艺术课程时间安排、课时量和考核方式来看

公共艺术课程大多数都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段”。地方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或者是下午 4 点到 6 点之间,长期以来就在学生心理上无形地形成了非专业的、“边缘化”的感觉。同时,公共艺术课的课时也比较短,一门课一般都只占1学分,十多节个课时,学生也就无法深入学习。特别是在地方工科院校里,为了保证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优势发展,学校往往安排大量与理工科相关的选修课程,从而挤压了公共艺术课程的安排。

3.从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来看

地方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主要依托本校现有设计艺术院系,根据设计艺术院系现有的师资、课程在全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有些教师在设置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非艺术专业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特点,直接把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运用在公共课上,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学生难以掌握、没有兴趣; 或者是教学内容侧重相关艺术门类基础知识介绍,缺乏趣味性。

4.从公共艺术课中心的设置来看

一些地方工科院校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增强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弥补公共艺术课程的不足而成立了公共艺术课中心,主要负责主办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开设相关讲座、组织各种文化艺术竞赛活动、联系相关事宜等。特别是理工科的公共艺术课中心还主要承担了全校有关的文化、艺术竞赛活动,包括组织本校的文化艺术活动,还负责参与校外的各种艺术竞赛。学校不定时地举办各种艺术专题讲座,或者是邀请文化艺术界人士到学校来表演,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化艺术活动。

三、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经过国家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大学生开始关注和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 但是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课程设置的现状仍反映出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和教育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1.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性质和定位来看

地方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的传统思想依然很严重。 一些理工科学生只重视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及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决定其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对文化艺术课程特别是公共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而学校一般对公共艺术课程不做统一的安排。

2.从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来看

地方工科院校的艺术课程设置未重视理工科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特点,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讲授相关艺术的特征,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中接受逻辑思维训练较多,长期处于理性思维模式中,缺乏感性的认知与训练。因此许多学生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起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开拓思路的目的,希望真正能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更希望老师能教会他们如何去提高歌唱能力、跳舞技能、如何摄影、如何进行电影剪辑等,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的一知半解。

3.从课程性质来看

一些地方工科院校往往模糊了通识素质课和公共艺术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识素质课的外延和内涵都很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人文学科; 公共艺术课则属于通识素质课的组成部分,主要侧重于调节和激发人的审美能力,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相对而言,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只重视了通识素质课的建设,却没有认真思考通识素质课与公共艺术课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做了一刀切的笼统安排,只要修满一定的素质课的学分就可以了,这就造成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国家指导方针之间产生了偏差。

4.地方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在地方工科院校里,公共艺术课程一般都是大班上课,每个教师一次要面对上百个乃至几百个学生,而艺术学习与教学本身就具有个体化的特点,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在艺术课程设置只重视知识传播,缺乏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专业和非专业学生的定位差别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尚未体现出来,也缺乏面对面的、因人而异的交流与对话。

四、如何走出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困境

从地方工科院校目前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主要还是以掌握某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欣赏为主,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比较窄,缺乏对跨学科课程的考虑,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既没有重视理工科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然而,公共艺术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其重要地位决定我们要充分考虑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以更好地推进地方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改革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快速发展。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重视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丰富性和多元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指导方针,优化课程配套改革。例如,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应该在艺术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跟进,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歌唱的韵律、舞蹈的活力、书法的内涵和民间艺术的吸引力等。同时,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各种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定性选修课相结合,要采用“理论 + 实践体验”的模式来设置,两部分可获得 3-4个学分,修完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无法获得学分。

2.加强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

地方工科院校要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培养本校专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为主,以邀请业界著名艺术家为辅的教师团队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公共艺术教师队伍。 同时,学校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以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艺术实践表演。

3.在地方工科院校中推行以公共艺术课程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艺术社团的实践功能

在地方工科院校中构建新型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模式,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生或研究生的作用,推进全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和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如南京某地方工科院校成立了“艺教班”团队,依托设计艺术学院结合各个专业特色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的一种义务教学活动,其宗旨是丰富学生的生活,加深学生对艺术知识的认知与了解。

五、结语

国家从1989年开始每十年制定一个艺术教育规划,充分重视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专院校的艺术教育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尤为重要,因为地方工科院校通识素质教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公共艺术教育的展开来增加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是公共艺术教育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1]。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愉悦。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课程的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现如今的偏远农村薄弱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当薄弱的一环。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艺术,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愫,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1]。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愉悦。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与知真的科学教育及意善的伦理教育共同构成了以发展人的知情意,实现人类真善美理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艺术课程的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偏远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也存在着这样一个不争的现实:在农村薄弱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下面就农村薄弱学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谈一谈自己看法。

一、当前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育现状与分析

1、学校对艺术教育不十分重视,思想上认识不足,把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课表里虽然做了音、体、美等课程的安排,但不少是做做样子来规避检查。这与新的艺术课程标准“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不一致。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付了事,音乐课随便唱几首歌、美术课信手涂鸦几幅画,有的上语文或者数学等文化课,还有的干脆上自习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在课表中的艺术课形同虚设,一学期上不了几节艺术课,于是学生基本上没有受到应有的艺术教育,致使不少的农村孩子缺乏应有的艺术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艺术素养差。

2、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对上艺术课随意性较强。由于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教师缺乏很利害,因此大都是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认为“一肥遮百丑”,只要自己上的主科在考试中拿到了名次,其他都不重要,因此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执教的主科上。对于自己所承担的艺术课,基本上没有认真备过课,大多美术课让学生自由画几幅画,然后老师批个分数,应付检查;体育课或让学生做一遍广播体操,然后跑几个圈就放羊式,不出安全事故就是老师最大的希望;音乐课下载几首歌,扩音器里一放,让学生跟着唱,没有乐理课和欣赏课,如此而已。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

3、艺术课教学硬件不足,设备老旧,或虽然配置了新的,却让它们躺在柜子里睡大觉。一是因学校管理或使用问题,致使艺术教学设备或流失或损坏现象较为突出,艺术课教学活动的不能正常开展;二是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有的设备根本就没有,无从正常进行教学活动;三是因学校不重视艺术课的开展,艺术课老师对上艺术课消极应对,让已配置的设备闲置不用。诸如此类等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4、艺术教育的测试体系和评价机制严重缺失。开展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几乎为零。对学生的艺术课作业评判,教师责任心不强,要么草率地给一个分数,不打评语;要么干脆不批改艺术课作业。有的学校的美术本一个学期没有动过,甚至发绘学生当草稿纸用。从质量监测来看,在期中期末检测中不会把艺术科目纳入检测范围内。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效果,有的艺术课教师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效果检测和评判,学生手册上成绩等次由班主任妙笔生辉,打的“神仙分”。有的虽然进行了测评,却是敷衍塞责。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的效果评判也没有足够重视。致使艺术课教师的教学既没压力,也无动力。

二、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对策的几点思考

1、提高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艺术课程教师要明确认识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要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工作。要先从思想上使艺术课得到重视,尤其教师不能像过去,把艺术课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副课”,也不要走走形式,把艺术课当作不专业的“游戏课”来上。

2、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与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一样,一并纳入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来,与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具有同等的评价效力。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结果,可与绩效、晋职、评先评优挂起钩来,让艺术课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调动。

3、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情况的督查力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情况的督查,以确保学校对艺术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好开足,防止艺术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把艺术课程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视同仁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中,从而保证学校艺术课程教学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

4、加强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专业教师非常缺乏,这是制约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发展瓶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改善师资问题。一是给各个学校设置专职艺术课教师编制;二是创造条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招考艺术特长毕业生就职于农村薄弱学校;三是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让优秀的艺术课程专业教师安心工作。

5、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农村薄弱学校艺术课程教学设施。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器材配备目录标准,配齐艺术课教学及活动器材,配置各科专用教室、活动室,确保有序开展艺术课教学工作。二是学校也要克服等、靠、要的贯性思维,因地制宜,自制部分教具;鼓励学生自带一些如笛子、二胡等民间乐器。三是学校应加强对各种艺术类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妥善保管以及对艺术课教师是否教学要求正常使用教学器材的管理,不能让它们闲置。

总之,农村薄弱校学艺术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协力。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艺术教育,关注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在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学生的艺术素养将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义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社会营造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薄弱学校的艺术教育一定会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第3篇

一、对艺术教育观念的重视

在国家未对艺术教育提出改革之前,大家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并不够准确,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艺术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虽然学校也有开部分艺术课程,但因为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艺术课程也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就形成了一种教师能教则教,学生能学则学的情况。一个学校的专职教师特别少甚至没有,也很少因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做一些研究和规划,学生想学就学,不学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一定要学。其次,部分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观念认识也不正确,他们觉得文化课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因为学习艺术课程还会占到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影响到文化课的成绩,所以有些家长并不提倡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对于课外组织的艺术活动更是不愿意参加,这就对艺术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让艺术教育不能得到一个好的发展。所以,在艺术教育改革提出之后,丽江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改革艺术教育的方针,严格监督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以各种方式来让学生家长都明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方面,丽江教育局就艺术教育改革往下属单位下发了不少关于改革的文件,要求保证艺术课程课时,特别是对学生音体美综合评价体系的改革重视程度加大,之前虽然设有课程,但并不能完全实行,直到去年开始,像音乐课每周保证上三节才开始正式实行。从十二五开始,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播特别重视,2011年国庆节的时候,玉龙县教育局和文管局选了三所学校(白沙完小、塔城小学、黎光小学)为玉龙县弘扬民族文化示范学校,并为其举行了挂牌仪式,初步打算让十六个乡镇都有具有民族文化的学校。

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由于丽江拥有特有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而这样的民族艺术是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所以在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丽江采取了让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让艺术教育换种方式发展,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而且能够通过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更加喜爱自己的民族家园,对传承、保护、发展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丽江自己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教材,在国家规定使用人教版音乐教材的同时,加入一些地方本土教材教学,地方教材主要是开发一些本土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许多本地的老艺人写的作品都放在教材里使用,目的是传承民族文化,与母语的传承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百分之十左右的时间是使用地方教材,其他时间教学国家规定的教材。其次,学校组织开展一些兴趣班,例如:东巴文化兴趣班、勒巴舞兴趣班、民间剪纸艺术兴趣班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方向,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艺术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对于教育来说,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很好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在艺术教育改革之前,丽江的专职艺术教师非常少,所以,培养一支既具有优秀专业技能,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艺术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不仅国家在不断为丽江输送一批院系毕业,专业技能很强的艺术教师,丽江自己也在对艺术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艺术教师的素养素质,同时也让他们更了解丽江本地的文化风俗,以方便之后的教学。丽江玉龙县在艺术教育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艺术教育在其不断努力改革探究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也免不了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只沉浸在现在取得的成果当中,应当能加努力的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规划一条适合丽江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让其更加快速的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何玥菡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课;课程综合;生态式艺术教育

引 言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地位日趋得到确立。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技法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才。

一、关于综合艺术课程

综合艺术课程是将各艺术门类具有内在的关联(如通感、通识、价值、功能等)和艺术学习内容及其他形式的内容统整在一起的,在同一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过程,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得到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提高人文素质。

1、在教学目的上,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2、在教学方式上,加强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3、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

二、关于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

1、首先是观念问题。教学观念上的滞后和扭曲,导致一系列教学活动不能健康开展。艺术教师表现出思想意识准备不足,对“课程综合”的相关理念认识不到位,无法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或是因所学教育专业不同而认为自己只会上本专业的课程,对课程综合缺乏自信,甚至产生排他心理。我曾经问过一位美术教师是否看过美术新课程标准,他摇摇头,类似的情况相信不止一例。因此,多学习、主动学习,多听课、听不同学科的课,先从自己的观念认识上进行改变和突破,才会让教学行为产生质的变化。

2、教学模式的选择。目前艺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常用的两种模式为“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对这两种模式的理解和选择因人而异,如果片面强调审美意识或课程综合,课上各学科间横向联系不够,则不是被上成文化欣赏课、思想品德课,就是被上成各艺术学科的大综合课。美术基础好的教师一般会以美术活动作为切入点,而音乐基础好的教师则会用音乐活动作为主打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又走回到传统的纯粹的美术课、音乐课中。因此,在综合艺术课程教学中选择何种模式,首先是把握一个“度”,如“游戏”、“讲故事”、“唱歌”等,若玩过头了,课开始了半天,学生的心还未收回,老师已经进入新的教学环节了,学生还在笑个不停,一时半会无法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则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然后在教学中要随时进行模式的转换,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力求达到自然、合理、适度。

3、构建生态式艺术教学。生态式艺术教育不再把艺术知识与技能作为最终的课程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它是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以及通过学习形成的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只有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碰撞,造就一种知识的融合、共生、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构建和达到一定的“生态”发展。综合艺术教学的“综合”用意也在于此。

三、“课程综合”下的教学反思

艺术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体系中多方位的变革,其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首先更是个观念问题,由于教学观念上的滞后和扭曲,导致一系列教学活动不能健康开展。

观念上的不适应使得大多数单科艺术教师表现出思想意识准备不足,对“课程综合”的相关理念认识不够到位,无法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把“课程综合”简单地理解为内容上的增多、科目上的增加,对“课程综合”在教学方式上的两种模式:“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不能真正理解把握,为了迎合开放综合性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片面强调审美意识或课程综合,课上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不够,不是被上成文学欣赏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就是被上成各艺术学科的大综合课,忽视学科间相关内容、知识点的有机渗透和运用,以及学科内部的联系和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没有致力于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没有真正强调以学生经验为线索的学习,没有注重情感的体验,更别说“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新课改下,课程内容的安排更需要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学科的综合更要自然、合理、适度。

四、对课程综合化的理性认识

课程综合强调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融合,旨在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培养其融会贯通、整合创新等多种能力,所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只有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碰撞,造就一种知识的融合、共生、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达到一定的“生态”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改变以往单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思路的做法,重视多门艺术学科的融合、多种艺术的综合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丰富。

在20世纪的艺术教育中,艺术学科大多是分离状态,学科本身的综合被忽视,更不用说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进入21世纪后,艺术课提出要注重多门艺术的综合,综合化已成为课程发展的趋势,它不只是改变四门艺术学科的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其本质上更强调的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2)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多种艺术能力的综合生成与发展。

生态式艺术教育不再把艺术知识技能作为最终的课程目标,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所谓“艺术能力”是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它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以及通过学习形成的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人文精神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而“综合”的用意也在于此。人文与艺术能力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加法算术,而是两者生发出的一种“出于蓝,而胜于蓝”、涵盖了两者又超越两者的综合素养。

(3)改变艺术学习远离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的现象,注重艺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汲取和拓展艺术想象及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丰富内在情感,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目标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艺术课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其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课程综合”的实施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让我们在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实践中完善艺术课的教学,对于它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一、艺术教育概述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时以艺术课程为常规形式同时艺术教育是发展学生美育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实现自身的美化完善自我人格另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和审美素养小学艺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的范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音乐、美术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必须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艺术教育的推行中农村小学处于劣势目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城市的小学艺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部自2015年起将艺术教育考试成绩纳入小升初的成绩要求这对在艺术教育方面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来说加强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中推行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一)艺术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被忽视

据调查目前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或“杂课”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周开课数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节以上有的学校虽然在课表上有艺术课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或直接改成了学生的唱歌课、画画课有的艺术课程被其他主要课程如语文、数学等挤占也有一些艺术课成了学生的自习课安排的音乐课、美术课等有时形同虚设个别学校更是不开设艺术课程这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设备及场所短缺

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在“普九”“普图”“普实”的教育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学校存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艺术教育教学的设备遭到损毁或流失不能保证农村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更有一些农村小学因为缺乏艺术课所需要的设备而无法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农村学生希望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教室里配备他们喜欢的乐器或其他设备然而农村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需求

(三)教师对艺术课的授课水平不高

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教师的素养程度普遍不高有的教师从事艺术教育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指导学生实际训练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教师虽然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艺术教育的能力并不突出很多教师的感受能力只停留在能够认识简单的曲谱和能画一些简笔画的水平教学的方法单一认为音乐就是唱歌美术就是画画这远不能适应艺术教育的需要

(四)家长忽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

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思想较为封闭知识水平较低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习艺术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仍然受其影响过分关注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而对艺术课程“不管不问”认为孩子对音乐、美术等课程可学可不学在态度和行为上的轻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且他们对学校开设的一些艺术活动不参与、不支持造成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困境

三、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学校的配合

1.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

针对艺术教育中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充分了解国家课程标准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将艺术课程开足、开齐和开好农村小学的领导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不能将艺术课程当成“杂课”或“游戏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2]在教学的形式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在艺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艺术课程的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是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农村学校应积极把握“普九”成果的契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设施建设配齐各类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器材使学校拥有开设艺术课程的条件同时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设备配齐、配好另一方面通过“自力更生”发挥地区特色利用本地区社会文化资源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并自制有特色的教学用具和教学器材

3.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学校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和文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农村小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节或开展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活动创设学生艺术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艺术活动小组开展舞蹈表演、美术作品展、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进而开阔农村小学生的视野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4.重视师资的选用和培训

农村小学要重视艺术类特长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培训的方法上可采用专职培训和自学、不断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优化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第一可以从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中选拔愿意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且有一定基础的年轻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充实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师资源第二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可以邀请艺术教育的专家进行授课或让艺术教育教师观摩优质教学视频使艺术教育教师有机会学到较为系统、实用的专业知识

(二)家长的支持

1.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源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地区家庭条件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家长应该转变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多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为此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爱好、特长等因素不断提高认识进而从思想上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和发展

2.积极创设条件

家长要重视子女的艺术教育积极培养孩子对于艺术课程以及各类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学校及地区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加需要家长配合时不能认为那些是无用的而是要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家长在家庭中要提供给孩子一些塑造艺术素养的条件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家庭条件能负担起的乐器这样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孩子在家期间不应逼迫孩子只学习文化知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应该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学生的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农村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体会到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因而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不够浓厚针对农村现有条件一方面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培养自身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学校中可以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学生在艺术课程及艺术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对教师的依赖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发展发挥自身爱好、特长的观念和行为促进自身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洪毅然.关于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意见[J].江苏教育1988(Z1).

第6篇

【关键词】陕西高校;公共艺术;雕塑与陶艺;研究

公共艺术专业目前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高校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陕西高校为了顺应改革趋势潮流,在省内广泛的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旨在增强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高校生创造力、发散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公共艺术专业雕塑与陶艺艺术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的潜能作用越来越被陕西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重视。陕西部分高校在公共艺术专业雕塑与陶艺方向的课程上已取得一些成就,但雕塑与陶艺的创作现状也令人堪忧,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对雕塑与陶艺的学习认知不高,有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窘境。由此可见,陕西高校在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陕西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对公共艺术专业课程内容了解不够

目前,陕西部分高校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修够学分,对课程内容本身其实没有多大兴趣。这其中包含深层次的原因:第一,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脱节。第二,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而且非常强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但是现今高校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尚不够重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而实践环节较少,学生体验操作实训不够,输出的毕业生往往不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部分高校艺术类教学课程设置不很合理

目前,陕西部分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尚未达到教学的相关要求,且在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标准。还有一些高校选取的教材不很实用,应用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雕塑与陶艺专业对教学实践性要求很高,现有些老师不太注重此方面教学,从而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得不到身体感官体验,这种状况直接影响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三)公共艺术课授课方式不当、教学设施滞后

陕西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的授课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授课效果不理想,课堂秩序乱。当前,部分高校科本出身专业老师相对紧缺,对于要求专业性很强的雕塑与陶艺专业课程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听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影响。我们都知道,听课人数多的时候教师的手势、板书、模型展示等都会受到局限,本来很具艺术性的课程失去了本有活力和生机,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体的效率都受影响。

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雕塑与陶艺方向的现状

我国的雕塑和陶艺工艺历史悠久,陕西作为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在雕塑和陶艺上独具特色。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今的艺术评判标准对许多传统工艺品持评价不高,“学院派”雕塑和陶艺的创作思路与“企业现实派”的具体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造成毕业生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的作品处境尴尬,选修这类专业的学生甚至表现出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的心理。同时,雕塑和陶艺设计本身具有非常巧妙的艺术想象空间,形式多样,工艺要求严格,创作思维空间巨大,应运技巧要求很高等等,这些因素给广大学生提出了非常高专业要求,他们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二)艺术人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雕塑与陶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国人不断创新的过程,这类艺术品不仅需要在外进行塑造而且还需富含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它需要创造者通过其敏锐的思维和创作天赋,充分挖掘其市场价值,将一般材料塑造成优秀的工艺制品,以此实现雕塑与陶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我们陕西高校要在艺术人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下足功夫,将传授、教学、推广、研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此为纽带,广泛的培养艺术人才,让广大雕塑与陶艺艺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三、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公共艺术课教学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性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如何上好艺术类课程是陕西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近些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部分高校摸索出了一套艺术人才培养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并重的教学模式。研究其成功的诀窍,需要从调整教学观念、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实现。(1)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科学设置艺术课程高校在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前,必须要先了解市场和企业的基本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再因时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只有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开课之前,各高校决策层须要依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科学的设置艺术课程,从而使艺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质量有据可依。当下,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基本上由各高校自己决定,但是由于陕西的许多高等院校缺乏用人企业对艺术专业技能需求的市场调研,以致无法掌握企业的切实需求,因此造成了实用艺术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和方向差别较大,因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不能仅各高校学自行制定。为保证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必须根据国内的市场具体需求,制定出一套实用性强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2)调整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团队合作的实践教学现实教学中,为实现实用与综合素养并重的教学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用人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整合所有可掌握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转变固有的、教条的教学理念。具体工作有:第一,教学大纲的制订要更近针对性,每节课都要拥有一个明确的、实用的主题,要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深入浅出,突出知识技能的应用。第二,积极推进合作化的教学方式,将艺术生分成若干小组,多布团队合作类型的作业,以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效果。推进团队合作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原因出于企业需求的考虑,未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的,虽然许多艺术生都具备很高的艺术天赋,但在就业之后他们却表现平平,主要原因是他们团队意识不强,这就造成其很难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之中,因而无法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在学习阶段我们就要重视学生团队合作和团队意识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团队的合作意识,才有益于艺术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3)立足“产学研”,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要立足“产学研”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就要在大学原有基础上实施变革,打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关注企业的实际要求上,采取“以需定产、因需定配”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学生。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毕业生将来能为社会和企业所用,如果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人才培养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只有逐步向企业的需求靠拢,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立足“产学研”的建设,首先要增加教与学的互动,以增加兴趣为目标提高公共艺术课学生学习的参与率,使艺术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有机会发挥。其次,开展专题讲座,例如邀请业内专家开设明清陶瓷艺术专题课等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达到提升效率和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双重目标。再次,增加教学实践,可以结合现代雕塑与陶艺的特点多组织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实用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积极与企业合作,各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以及市场调研等具体工作之中,压缩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加实用,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

作者:刘小飞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煜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的建设研究[J].艺术科技,2016(04)

第7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践

学校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实施艺术课程把学生导向求真、求善、尚美的境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特殊教育也进行着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学生未来生活需要。

智障生智力受损,接受新知缓慢,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或许有人认为是“对牛弹琴”。其实不然,智障生虽然智力存在缺陷,但对音乐、美术的喜爱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培智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并不是培养智障生成为艺术家,或为艺术院校输送人才,而是通过艺术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补偿他们的缺陷,挖掘其潜能,使之自信自强,热爱生活。

传统的艺术课程包括美术、舞蹈、音乐、语言、表演等,2007年前我国的培智学校,与艺术课程相关的科目仅有音乐和美工两科。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将原先的音乐、美工更名为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并列入一般性课程(必修课)中,所占课时比例为10%,同时增加了艺术休闲选择性课程(选修课),足以看出培智学校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不仅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而且内涵进一步扩大。

一、发挥显性课程的作用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它是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根据《方案》,培智学校艺术显性课程主要由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艺术休闲构成。

1.合理安排课时

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艺术课程的实施,《方案》出台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了艺术课程课时,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课时数分占总课时的10%,而“艺术休闲”占5%,保证了艺术课程有效实施。

2.确定学习目标

艺术课程学习目标要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可分低、中、高年级提出阶段性目标,各个学段相互联系,循序渐进。以“绘画与美工”科目为例(见表1)。每个学期各个年级,依据课程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艺术课程的学期计划。

3.编排教学内容

尽管教育部颁布了《方案》,但至今有纲无本,目前大部分培智学校依旧使用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教社编写的教材,这套针对轻度智障生编写的教材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学生、时展的需求。在“千呼万呼仍不来”的情况下,各地培智学校相继开发了校本教材。我校现在虽然仍使用人教版音乐、美工教材,但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能力,适时对教材了进行增、删、改。增,即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删,即删除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改,即对原有的一些教学内容作适当改动。特别指出的是,我校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借鉴了幼儿音乐、美工教材、网络资源等,编写了艺术课程课页,以此丰富艺术课程的教学资源。

4.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是实施艺术课程的主阵地,执教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艺术休闲课的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基本艺术知识和技能。

(1)创设情境,生趣激情

俗话说,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能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故事、诵读、音乐烘托等方式使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绘画与美工课中学习纸蝴蝶的折叠方法,可先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接着进行问题讨论:你们喜欢这三只蝴蝶吗?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手工制作美丽的纸蝴蝶。

(2)重视差异,分层要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人。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对待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

(3)动静交替,活动丰富

上课时智障生注意力易分散,大脑容易疲劳,采用动静交替和活动多样化的原则,能确保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较丰厚的学习收获。如在唱游与律动课学习歌曲时,或配上各种打击乐器,如串铃、三角铁、碰钟等乐器,让学生给歌曲伴奏,或跟着学习小律动。艺术课程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艺术知识,享受艺术的乐趣。

5.注重多元评价

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使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始终处于高涨状态。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绘画作品时,教师可采用物质性奖励,如奖给食品、小礼物等,或象征性奖励,在作品上画个笑脸、星星,记个分数等。教学结束,还要对学生艺术成果进行展评,自评、互评、教师讲评等方式有机结合。

二、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

隐性艺术课程无处、无时不在,主要指教师、学生、学校文化、设施设备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等。学校倡导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景育人”。

1.教师是重要的资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均影响着他们。由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形象等,做到知情意合一,并以自己的兴趣、特长去感染学生。如课堂上,当教师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学生们表现出兴奋与赞叹之情,更多的是对教师的佩服。

2.学生是宝贵的资源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知道的东西有时会超过我们的想象,智障学生虽然智力有障碍,但有的学生也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师有时需要好好向他们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艺术喜好。学生之间的影响有时会大于教师的说教,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3.环境是丰厚的资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艺术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在美工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各种情感色彩丰富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名家作品,在教室的窗台上展示造型美观的工艺品等,艺术角摆放学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感受到欣赏美带来的愉悦体验。再如利用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变课间休息铃声为美妙的音乐声;午餐后校园广播中播放舒缓的中外名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童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三、注重学科课程的渗透

培智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并不局限于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等艺术显性课程,还需渗透于学科课程之中。在培智学校学科课程指的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学科。

1.挖掘审美素材

艺术课程承担着审美的重要功能,其它学科课程也肩负着美育的任务。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就是审美教育的体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要刻意为之,要有审美教育意识。

2.整合艺术元素

艺术课程之外的其它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肢体动作、色彩、图片、音乐等,这些都为教学增添了艺术气息的元素。如笔者在语文课教授古诗《鹅》时,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学习字词,诵读古诗等,而是融入了音乐与绘画于教学中。学生给白鹅的嘴、掌涂上颜色,一起跟着音乐唱《鹅》歌,还做出鹅的动作,模仿在河里游……

四、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展

1.开设兴趣小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为了满足学生的特殊爱好、兴趣,我校开设了多个艺术兴趣小组,涉及编织、手工、绘画、舞蹈、器乐、课本剧、泥塑等,兴趣小组每学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活动中我们慧眼识“才”,从现有的师资条件出发,请有特长的教师任教兴趣小组,这样教师进行课外艺术指导就能游刃有余了。

2.开展艺术活动

培智学校的课外活动以少先队活动为主,一般是在大队辅导员组织下的全校性大型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大队部开展了“我爱祖国”主题大队会,学生们纷纷唱歌、跳舞,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主题艺术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3.利用社区资源

第8篇

摘 要:美术教育,在古希腊的教育中就被列为美育的重要学科,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古老的中国,均历史悠久。今天,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把美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本文笔者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取向,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重要性 思考

通过三个月的美术教育实习,我发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些弊端。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学生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

美术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重视,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美术在培养人方面的重要性。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形式,虽然在教育大纲中将美术放在重要的位置,但却体现不出美术在整个教育中的教育作用,从学校、学生个人的角度都没有体现。原因其实很简单,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都清楚,不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也普遍都知道,学校重成绩(学生考试的分数),其它的都是从属。美术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隐性的教育并不能立即体现教育的成果而被放在最其次,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无奈和悲哀,天长日久,就觉得美术教育者是闲人,是有许多空余时间的人,于是就干起了许多与美术教学无关的杂事,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的美术教育现状吧。

我记得在《钱江晚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美术课程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新型课程,它立足于我国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适应21 世纪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精神,因此,艺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艺术课程重要科目之一的美术,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他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等,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艺术教学;教学魅力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已成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新课程理念下的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对艺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教学经历,本文主要通过做教育的选择者、教学法的活用者、大胆切入自己专长的创新者、善于总结自己得失的学习者四方面对如何提升艺术教师的教学魅力进行浅析。

一、做教育的抉择者

《艺术科新课标学习资料(2011年版)》指出:“教师须对教科书和相关教学材料有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需要慎重选择。”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钻研《艺术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用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最合适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投入。

如:在音乐欣赏《金蛇狂舞》这一课的时候,我选择从创作特点入手进行教,抓住“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这两种创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学中我利用儿歌的板书和学生分组朗读《闹新春》,启发学生对“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创作手法的理解。(如图示)

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正月里来闹新春。

七六五四三二一,龙灯耍的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

一二三,来敲锣,

三二一,来打鼓。

敲锣,打鼓。

乐谱

56 56 54 5 —12 12 56 1

56 56 16 5 —12 12 56 1

56 54 5 —12 56 1

56 5 —12 1

56 5 —12 1

55—11

螺蛳结顶

儿歌的朗诵和音乐聆听结合,儿歌的板书与乐谱的展示结

合,聆听音乐与图谱记录结合,从图谱的形状上发现共同点并引出创作手法的相关概念,再将聆听与巩固概念结合。把这种音乐概念性的学习转化为从听觉到视觉,从图谱到乐谱,从形象到抽象的学习。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一步都向前引导、推进学生,让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做教学法的活用者

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是我们大学时代的必修课内容,而真正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领悟却是另外一回事。仅仅是理论上的“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等等,这些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所以,在深入钻研教学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研究如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火车带你去远方》这一单元的时候,引导学生模拟火车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但没想到学生动作机械、面无表情,毫无兴趣可言。这时,我突发奇想是不是能换种方式呢?于是,我便问学生:“你们谁见过火车、坐过火车,能说一说你坐火车的心情吗?”这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他们说着、笑着、回忆着。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来当火车头,我们一起去旅游吧,你们想去哪?”同学们积极地响应着,我便说:“乘客请注意,下一站,北京站。”同学们用整齐的模拟火车的声音,“启动”了火车,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甜甜地笑着、高兴地晃动小脑袋。

正所谓“教有法,教无定法”“无招胜有招”,教学过程中学会随机应变,善于吸收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满腹经纶有时敌不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奇妙“点子”,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法的活用者。

三、做发挥特长的创新者

专长是音乐教师自身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音乐创新的源

泉。因为,自己的专长常常是领悟最深、最有感情的素质,学生也最希望老师能够把“看家本领”传授给他,所以,聪明的艺术教师都会适时适地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专长,提高自身的威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有计划地传授这些知识,以弥补教材上的不足。

在《日月潭边》这一课题的课前导入部分,我向学生朗诵了诗歌《乡愁》。并播放了自己参加的晋江合唱团演唱的歌曲《乡愁》视频,让学生感受这份思乡的浓浓的情谊,当孩子们看到电视里演唱的有他们的艺术老师的时候,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不由得对老师多了一份敬佩,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也特别认真,那堂课的教学也特别得流畅。

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专长,这样既能使自己在专业领域中得到发展,创造出新的灵感,又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增添学校的文化特色,何乐而不为?

四、做总结得失的学习者

反思和总结本身就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得失,是世界上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素养。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通过教学反思,我感受颇深。所以,我想如果艺术教师能对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并尽可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相信必能受益匪浅。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22-01

引 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本科教育不同,它是按职业分类,并不是本科教育所强调的学科性质。然而对于高职教育,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要求学校在学生在校的整个时间中都要贯穿有素质教育。谈到素质教育,就不得不涉及审美能力。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水平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在非艺术类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对美术甚至大部分艺术课程都不感兴趣,因此普遍对审美的感受性相对较差,若不给予及时的教学培养,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技术轻美观,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对于这些学生,更要开设培养审美能力的课程。

一、 当前高职美术教学现状

(一) 校方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不足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的认识不足,造成学校领导认为美术教学对于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重要,存在重专业课,轻艺术课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美术课,更无从谈起审美教育;开设美术课的大多也是公共课,所以美术也就成为了学校的边缘课程。

(二) 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开设美术课的高职院校,其授课老师的美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老师是教育的一线实施者。老师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加之扎实的教育学基础,才能够在课堂上讲出生动有质量的课程,才能够合理操作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由于对于美术课程的忽视,使得学校的美术授课老师极少有继续进修学习的机会、深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知识陈旧单一,专业课室配备不齐,无法用生动的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的了解,培养审美能力更无从谈起。

(三)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喜爱程度也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在入学前接受过系统地美术培训,其审美能力远远高于班级平均水平;一些学生对美术毫无涉猎,学起来有些吃力,再加上他们大部分认为技术水的重要性远胜过生灭能力,因此也就对美术课不重视不喜爱,因此也就不参与。这样,加大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如何讲课能够让有美术基础的同学感到有所得,又能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觉得自己容易理解并且也能有所得,这对于专业素质不够,教研活动也参加少的美术老师来讲,难度较大。

可见,目前高职学校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然欠缺。

二、 培养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审美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然而在本行业中,同样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毕业生,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就需要技术与审美能力相结合。若面试者能够在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同时还能制造出更美的作品,其面试的竞争力就大大提高了。

另外,培养审美能力,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材。这对于学生走进工作岗位若干年之后的后续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三、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高职院校当然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进修调查进一步学习,认为要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校方领导应给予美术教学足够重视

首先,校方领导层面要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得学校自上而下得开展科学规范的美术课程。可以先从课程设置上入手,没有开设美术课的学校要逐步着手开设美术课。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学校需要安排老师专门进修学习从而选择高效科学的教材,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丰富最精确的知识。

(二) 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艺术的重要部分,与大部分专业技术课程不同,其教师的榜样作用尤其明显。可以试想,具有高人格魅力和高的审美能力的教师给学生教授美术课,那课堂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学生在课堂上会是一种享受,自然而然得就会对美术产生兴趣,与美的事物长时间接触,也就能够大大提高审美能力。另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会对老师的某些行为进行复制。若美术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对美的感知力与鉴赏力,并且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定期参加正规的教研活动,学习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影响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重视开展丰富多样的与专业结合得美术课余拓展活动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其根基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不能与生活脱离开。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身边尽可能得围绕美的事物,这样才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然而,高职学校的学生毕竟要以专业技术的学习为主导。但美术老师可以多与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联合举行一些美术与专业结合的课余拓展活动,使得学生将轻松美好的美术与其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去体会自己的专业,又能燃起学生对于美术的乐趣,增加他们与美的事物接触的时间,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

结 论: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若产品只有技术性,没有美感,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高职院校的校方领导首先需要对这一点形成足够的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学校的美术教学环境,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人格魅力,以榜样的作用充分带动学生们提升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军. 浅谈对高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 科协论坛, 2010(1)

第11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在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要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转贴于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和气氛,加强学生的美术体验

电教媒体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编辑,显示与重放的功能,在欣赏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通过幻灯片和口头讲解来完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突出美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但是任何的作品和欣赏者之间都存在着时间,地区、民族、文化、习惯和个人经验的差别,特别是对于现代派发作品。由于他们所使用的绘画语言超出常人的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使学生难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

二、学生利用微机,设计创作更加简单容易

好的设计构思需要高品质的制作来表现。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常常面临着实际制作的效果同预先设想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得不重作。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图软件具有设施齐全的工具库和屏幕预视功能,学生利用微机来进行美术的设计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在《图案》课中,应用Photoshop6.0工具面板和色彩面板,利用复制和添色功能来设计理想的图案。当颜色感觉不舒服时可更换颜色,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利用网络师生共同点评修改作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及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

点评学生的作品,是学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校内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将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里更直接的观察、分析、修改别人的作品,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电脑媒体的出现为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火力,为教与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就能够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众所周知,美术课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是,在这种兴趣背后隐藏着一种假象:在艺术课堂上,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艺术课的课堂内容,而是艺术课堂里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变假兴趣为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

1.增大投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采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上好美术课: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的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二、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本土教材(如同里风景优美可多开设外出写生课;盛泽厂家较多,丝绸印花具有特色,可多开设丝绸图案课程和厂标设计课程)。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

三、教学方法

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的讲课,使原本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控”得干巴、枯燥、无味,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直至讨厌美术课;还有一些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自己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