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考核管理办法

科研项目考核管理办法

时间:2023-06-01 09:0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项目考核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包括:编制项目预算、预算执行过程,财务决算、财务验收等全过程。许多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和企业只管财务决算、财务验收,忽略了编制项目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较粗放、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现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首先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验收,然后再进行项目验收,一旦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指导和约束,就会导致财务决算和财务验收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注重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跟踪管理,从一开始就走正步。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1.1没有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在现实当中,申报项目的上报时间比较仓速,许多承担单位的课题经费预算由课题组的科技人员编写,而财务部门基本不参与预算的编制。由于编制者财务知识的缺乏,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通常比较粗放,预算支出归类科目不够规范,更谈不上按照费用开支标准编制预算;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没有较好地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某些中型设备仪器在一个单位内或者一个部门不同的科研项目中重复预算,上述原因致使科研项目预算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1.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很多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平时没有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没有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科研项目执行期与用款进度不匹配,实际支出科目与预算支出科目金额不匹配等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总预算不变而需要调整预算支出科目金额的,没有按财政部、科技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预算调整程序报批;承担单位缺乏对协作单位项目经费监督管理和指导,到了项目结题时突击花钱,部分经费开支违背了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的原则。

1.3缺乏对科研项目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是重申报、轻管理,许多单位没有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缺乏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承担单位没有组织各方面专家组对本单位科研项目实行中期检查,科研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进度都不如预期,不能按时结题,资金使用效能不高。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对策的探讨

2.1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为了能使科研项目成功立项,申请的项目经费不被核减,也为今后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精准细化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至关重要。

首先,项目组的科技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任务、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材料等,对每一项支出列出清单,按预算支出科目归类,估算各类支出费用,提出初步的预算方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组的科技人员提出的初步的预算方案,从科研的需要和本单位、本部门的资源配置情况(尤其是大中型仪器设备配置)出发,对初步的预算方案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再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人员根据同类型项目实际支出水平、市场价格、有关开支标准,逐一调研测算,整理数据,编制出科学、合理、真实的精准细化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2.2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为了完善科技经费管理,使科技经费使用更趋合理,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修改和完善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项目用款的审批及报销审查手续,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经费开支同时符合: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单位要加强科研项目的资产管理,建立材料的验收、进、出库管理制度,严格材料的进、出库手续;对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列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大中型仪器设备单位要有专门的场所集中管理,设专职的具有仪器设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维护和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重复购置,闲置堆放的现象,提高大中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

2.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成功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策划项目实施方案,提交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方案包括项目研发进度安排和经费使用计划,对于要走政府采购程序的仪器设备购置要及早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以免因为走政府采购流程需要环节多时间长而造成项目临近结题时设备仪器款才刚刚支付等用款不合理现象。

(2)定期自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一个月或一季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自查表,做到账表一致。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用款进度,及时反馈给课题负责人,为课题负责人安排后续支出提供参考,对合法合规不合理的支出要及时调出。实践证明,实行事前、事中控制,确保了项目经费按照预算和计划执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为项目审计提供账表一致的会计资料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3)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

对一个项目多个课题共同完成任务的项目要进行内部分户核算,根据预算和合同计划及时转拨项目经费。根据广东省科技厅对科技项目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能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但企业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要求子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合同预算和研发进度使用经费,年终上报子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表和子课题收支明细账。由主持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考核项目子课题实施进展情况,财务部门监督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必要时到子课题单位检查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使项目的子课题不拖整个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

2.4加强科研项目绩效考核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改变“重申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根据国家科技部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度考核一次,分别对科研项目的科研进度、技术指标、经费使用对照立项合同考核履行绩效。把科研项目绩效考核与职工年度工作考核相结合,追踪问效、奖罚分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好事的氛围,促进科研项目任务和经费预算按时按质完成,促进科学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结束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多部门、多单位协作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研发部门、课题组必须发挥各自的职能而又协调一致,对科研项目进行高效管理。随着现在科研项目验收流程的严格化和规范化,科研工作者及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规、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促进科研工作发展《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Ol1年第4期

[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与核算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3期

[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6月

第2篇

1.修订背景

我国目前规范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的顶层文件主要为1995年财政部和原国防科工委联合下发的《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简称1765号文件),由于科研项目的价格是确定项目合同经费的基础,为了满足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完全成本法”核算原则、成本核算会计科目基本是按照此办法的要求设置的,因此该办法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影响深远。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防科研经费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1765号文件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成本科目设置交叉重复、计价无法真实反映项目资金需求、缺少经费使用财务管理内容等问题,表明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求。因此,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对1765号文正在进行多轮修订调整,将建立一套能够恰当地处理计价、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涵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全过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修订原则

(1)经费科目设置合理化

新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完善了计价科目的设置,取消按阶段划分的科目,将相关成本按其发生内容计入对应科目;按照科研任务性质、成本形式和经费构成特点,将项目分类进行计价;将不易测算的费用按可直接计列成本的一定比例计价;允许有事业拨款的科研单位计列工资及劳务费。

(2)经费管理全过程化

旧办法仅仅是合同计价的依据,而研制单位在实际经费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则还需依据财政部下发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执行,制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新办法新增了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章节,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环节进行了规范,解决了之前重计价轻核算、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同时也为审计和财务检查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二、新办法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从新办法的修订思路可以看出,新办法设置的成本项目更加科学,支出标准更加明确,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财务信息需要更加详实、明晰。由于新办法对预计成本项目及其反映的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各成本项目所反映的费用性质单一化,因此无论是合同定价、外部检查,还是项目成本控制,均需要严格按照新办法的要求提供分类清晰、依据充分的财务信息。

其次,成本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办法明确了预计成本项目的测算标准,例如对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的测算标准和方法均作了明确规定,因此需要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对各成本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从而满足新办法的要求,并为提高承研单位市场竞争力提供财务支持。

再次,财务管理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改制和军工产品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经费管理办法的修订明确传达出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将成为历史,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更加精细全面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信号。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专属职责,更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

三、科研单位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建议1.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施“大财务”战略

从成本源头抓起,增强各部门财务意识,树立“大财务”战略观。将财务管理触角延伸至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实现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的协同发展。科研单位应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责任单元。决策层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精细化、全过程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明确合理的费用类型和标准定额,确保在全单位范围内树立成本意识,改变“重科研轻成本”的传统经营模式。

2.推行全面财务预算,实施全方法财务管控

采用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按照“总量控制、分解到项、重点突出”的成本控制思路,以预计成本为目标成本,以科研生产计划为已知变量来规划单位总预算成本,再分解到各预算单元,建立约束各预算单位行为的分预算成本。通过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考核预算执行结果,及时纠偏调整,将成本目标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员工,从而对成本实行有效控制。

3.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精确财务信息服务

为生产经营和经费管理提供财务服务,要求财务部门“从财务的角度看经营,从经营的角度看财务”。科研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效率。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研制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出具定期及不定期的财务分析报告,客观揭示项目研制成本全貌,为项目经理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项目经费支出合理合规,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3篇

一、目前,高校管理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存在各种不同的来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有各种来源,可能是国家拨款、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可能是学校自己凑集的资金,还可能是其他组织的捐赠等等。因为来源的不同,使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一样,比如国家的划拨款,在管理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因此要求是很严格的。相反的,来自于上级单位的科研经费,可以不看成是部门预算,管理就比较宽松。现阶段,有关如何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现实当中,会出现各种管理方式。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不同部门也出台各种不同的规定,比如科技部就连续颁布了三个管理办法,主要是规定不同来源的高校科研经费如何管理。国家社科规划办下发了有关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同样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地方,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某些管理办法。因为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二,科研经费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科目。高等院校在科研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方面,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同时科研经费包含的内容也不完全符合会计科目设置,在对科研项目进行核算时,部分高等院校只是简单的管理经费总额,并没有细致的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预算方面有明显的不足,执行起来也不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没有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缺乏科学的支出结构,部分经费没有用于科研项目,或者是存在浪费现象。还有的利用科研项目的名义报销个人消费、将公款用于娱乐消遣、利用不真实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利用不真实的合同转移资金等等。第四,在监管方面不是很健全。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体现预算的价值,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通常来说,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方面,是由课题组来负责的,个人的裁量权是比较大的,这使管理缺乏权威性。第五,科研经费在预算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人力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都会采取统一核算的方式对教学经费以及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在审核某些特殊的指标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的文件进行,这样得出的预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需要。

二、高校如何科学的对科研经费进行财务上的管理

第一,要创建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推动高校科研的顺利发展,创建一个通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此外,按照相关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应该编制通用的管理办法。政府相关部门要和高校联合起来,达成一致意见,可以更好的监督有关科经费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拨转、财务的报销、经费的结余等等。要严格的审计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项目方面,对于这个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坚决的抵制。第二,要对财务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高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财务科目必须是明晰的,以预算为基础正确的利用资金,对开支的情况进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经费利用方面,高校应该建立评价体系。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参考经费总额、社会效应、技术含量以及预期利益等,认真考核科研经费,采取奖励以及惩罚的手段,推动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获得科研成果。第四,对预算编制管理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由项目主要责任人牵头,联合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的编制。在工作当中,要体现出财务人员的价值,可以为项目主要责任人提供有效信息,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五,要加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个信息平台必须可以很好的连接多个职能部门,比如教育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可以随时的获得信息,将每一个环节都连接起来。要及时的更新财务软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结语

概括来讲,为了更好的管理科研经费,政府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都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从各个角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科研经费真正的使用在项目上,从而推动科研项目的进步。

作者:雷莉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4篇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农业科研的方面的投入。同时,各类项目检查越来越频繁,对项目的管理、经费使用、验收与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趋于规范与严格。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多渠道拨付,经费投入不断增强,同时也加大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难度。国家也陆续出台和修订了一部分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越来越精细。通过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是实现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重要的监控手段。

一、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就是借鉴这种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使预算做到有理有据,编制精准,明确与课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必然联系;编制预算时要按预先制定的程序和具体的要求进行,还需通过相关专家严格的把关与审核,同时依据农业的季节性等情况变化与科研项目进展需要调整的,需先提出调整方案,按照报批的程序审批后执行。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相关的主体在经费预算管理不同环节的权责,将各个相关的主体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权责相对明确的管理网络,有效的保证经费预算管理处于监督之下,从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精细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重视度不高,为争取到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申报时对预算编制没有有效联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结果项目实施进展的过程中项目经费未能严格按预算要求执行。

同时,多数科研人员欠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对各项直接费用的内涵缺乏认识,凭借不足的经验或是笼统的测算将科研经费按一定的比例在支出项目之间进行大概的分解,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2.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事项不合理,随意性大

部分农业科研单位欠缺预算调整事项的手续,擅自根据项目进展的需求,随意调整预算。或者部分单位不考虑项目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要求一概不允许进行预算调整。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未对照预算进行经费支出,最后擅自调整预算,既未按照相应的规定履行报批的程序,亦缺少需调整的充分依据和理由。对部分需按规定进行报批事项,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备案,如课题负责人因为退休、调离、辞职等原因而自然更换等。在存在项目合作情况中,对项目合作及外协单位的情况缺少充分的认识和分析,不管项目经费金额大小,随意进行资金拨付,有的没有签订合同任务书或者虽然有任务书项目参加单位并未提供外拨经费的细化预算,拨付完资金之后,缺乏连贯、有效的监管措施。

3.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不强,缺乏效力性

据笔者了解,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管理都是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在这种集权管理方式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支配随性大,当存在着一个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项目情况下,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通常会疏于对项目支出预算实施的管理。一是将本应放在科研项目中列支的费用在报销时未注明列支的项目,财务人员将其当成单位日常的公用费用,挤占了事业经费,最后项目验收的时候人为调整账务。二是对于一些相同类型支出,科研人员未考虑各个项目实际研究和进展的情况,只是在审批单上简单签字确认,存在项目之间交错使用的情况。项目验收前突击花钱或者人为调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往往出现发票开具的内容和需要验收的科研项目研究无直接关系,如差旅费的出差地点非课题项目研究内容中的地点。

另外,在科研项目经费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下,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系统下达,但经费下达和经费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然则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对经费在财政预算系统的使用进展有考核,实际项目经费执行期间可能出现财政预算系统中不同大类的项目之间相互垫支的现象,脱离了预算实际的规定。

4.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亟待完善

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整个使用与管理中,忽略对经费预算的考核评估。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评价科研经费预算实施效果的指标与规范,也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设置科研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

首先要让科研人员转变“重争取轻管理”的思想,编制预算时应参照国内同类研究活动支出水平及当前我国国情,严格按照相关课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明确要求,在考虑项目的各类费用支出关键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对预算编制的各项内容对照全方位测算与论证。在弄清楚每个预算科目内涵的前提下,对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对每一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列示计算过程;同时自筹经费要结合科研单位的自有资金实力进行编制。

其次应联合财务、科研和资产等部门,对编制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进行预审,编制预算的科研人员根据预审意见对预算进行修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规范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要严格比照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与预算的编制内容等规定,进行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可以调整预算。如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的,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要谨慎对待预算调整,必须履行严格的程序。目前预算调整事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报批调整,第二类是主持单位审批调整。倘若出现课题项目总预算金额发生变化或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减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情况之一的,需要进行报批调整。其他情况比如在课题总预算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课题项目直接费用中专用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以及其他支出预算如确实需要调整的,由课题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由课题项目主持单位进行审批,有关管理部门在必要环节进行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通常不进行调整增加,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课题项目实施过程契合相关要求可以调整课题项目预算的,需要列示调整的原因、项目、金额,同时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报送管理单位核准;审批单位要依照有关要求对合作单位、项目参加成员、项目经费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比照审核。审批后应及时告知财务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精细化

首先通过会计软件进行预算的额度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用总额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审核通过的课题项目的费用支出的预算金额按照各个会计科目录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并设置额度控制,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差旅费、专用材料费等可以调整的科目可以设定相应的浮动比例,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管理费不可以进行预算调整的科目不设定浮动比例。这样一旦单类或总额超支会计系统会自动预警,以便相关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进行有效的监督。

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部门之间要形成的有效的联动制度,同时有效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融合到整个经费预算管理的各环节中。 项目负责部门要对整个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整体负责,随时了解项目经费到账、收支及结余情况。财务部门要对照预算认真审核在执行中的各项票据,对不真实、不符合财政和税务部门规定的原始票据,不予受理;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票据,予以退回,要求更换或补充。科研部门则对项目进展与经费支出是否相符进行监督。各部门之间的联动的监督机制,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有效保证。

第5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预算执行 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量持续增长,为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预算执行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仍不健全,科研项目资金支出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财政科研经费闲置、结余、浪费、支出不合理、效益不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规范国家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提高经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是财政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财政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模式不统一

我国财政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各类科技计划、专项林立,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及预算支出科目体系不一致,给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带来不便。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支出要求不同,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二)经费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差异大

实际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存在较大偏差,超过预算范围、超过国家相关支出标准。涉及人员费用的支出不规范,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绩效津贴开支内容不合规、不合理;随意变更设备材料采购内容,变更项目协作单位;会议费、差旅费支出超标,列支与本项目无关的行政办公费用;项目验收前随意调账、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科目内容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预算经费到位时间与经费使用需求不匹配

财政预算经费拨付与项目实际资金使用需求不一致,科研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资金现象时有发生。上级部门代编代管下属单位科研项目预算,资金拨付实施环节多,程序复杂,支出流程长,导致基层预算单位年初无钱可花,年底到款时不能及时安排支出。有的项目总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不及时拨付预算资金,也容易造成项目合作单位财政经费预算执行困难,影响预算执行进度,造成大量资金账面结余。

(四)突击使用项目经费造成资金浪费

预算单位为了完成预算执行率考核目标,过度强调关键时点预算执行率,在每年预算执行的重要考核点,匆忙办理支出业务,在经费支出上未能做到严格把关,造成资金浪费。在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中,一般均应预留部分尾款,质保期过后验收合格方可以支付,但留质保金会造成财政资金结余,影响预算执行进度,造成单位为了花钱而花钱,导致国有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一些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前预算未能完成,为避免结余经费上缴突击花钱,造成项目经费支出的低效和浪费。

二、预算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项目申请与实际需求脱节

科研单位和项目申报人为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申请过关,违背据实编制预算的原则,不考虑项目实施程序和配套条件,不细化预算支出内容,盲目承诺配套资金,铺摊子争项目。有的共同申报项目由上级主管单位或项目主持单位层层分解预算指标数,不按实际需求申报预算,造成项目非“可行性预算”,实为“可批性预算”。科研经费预算往往由科研人员主导编制,由于科研人员对国家相关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及相关国家财经制度了解不充分、不透彻,且在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上存在欠缺,导致预算内容编制不合理。

(二)对按预算要求支出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单位未将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真正纳入管理决策范畴,未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未能真正树立起“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预算管理理念,把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仅仅当作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预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参与度不够。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预算按计划执行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经费各个科目、项目预算的真实内涵理解不足,不重视项目预算支出按照合规、相关、合理的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预估不足,准备不充分,没能及时将预算执行的要求和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三)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自为政,使得科研经费执行监管效率低下。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财务部门缺乏完整而及时的项目预算资料,无法对其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审核课题开支时只是依照财经制度进行审核,而不是按照已审定的项目预算来核定支出。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未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科研经费预算失去了对课题经费支出应有的约束力。现行的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科目与财政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科目之间对应关系不够明确,有的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科目实质内容相同而两者表达不一致;有的则多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一个预算科目。

(四)科研项目预算支出评价考核制度缺失

从国家层面来看,缺乏统一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考核,如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都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科研经费使用部门来看,虽然有结题验收环节,但是并未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体系,管理部门并未对预算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细致分析。

(五)部分预算支出科目使用和执行规定不尽合理

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支出规定过细过严、人员经费保障不足、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到位不及时、结余经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政策规定的工资水平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不匹配,绩效工资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为了稳定队伍、吸引人才,通过占用科研项目经费来解决科研人员待遇。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科学研究极富创造性,研究方式方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项科研活动的研究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期间各项支出结构客观上存在变动的可能。这些因素造成项目在实际执行中的支出与争取阶段申报的支出预算往往产生差异,虽然现行管理规定中对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内容做出了规定,但多数科目不能够调整,必须与预算书完全一致。比如设备购置费支出对生产厂家、规格型号,采购方式等要求过细,设备费预算执行结构难以得到保证。在劳务费的支出规定中,对课题组为项目研究而长期聘用的人员费用需求没有做出规定,造成这部分人员费用支出界定不清。

三、预算执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应立足我国科技创新实际,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起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预算支出管理机制,对资金管理实施全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

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是经费执行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关系到科研经费能否遵照经费使用规定合理合规使用。科研单位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编制流程,夯实预算执行的基础,将项目预算书的编制工作放到与项目任务书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项目研究内容、目标为依据,坚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项目支出的特点,科学地编制经费支出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二)做好科研项目批复和预算拨款工作

加强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部门预算批复前,建立科技计划经费年初预拨制度,以满足科研项目年初经费需求。项目主管部门应合理控制项目和预算评估评审时间,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下达的衔接,及时批复项目和预算。经费分配管理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结合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合规办理资金支付。可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任务顺利实施。对于有明确目标的重大项目,按照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款。

(三)调整优化直接费用支出管理

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范围,各类科技计划的支出科目和标准应保持一致。“十二五”初期,财政部、科技部研究制定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中,已经下放了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材料费等四类科目的预算调整权限,但其他科目之间不允许做调整。应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赋予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的自,比如:允许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三项相近科目支出之间调剂使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控制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中人员绩效三项人员费用,允许调剂使用,限定支出总量;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长期聘用人员费用和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中列支。

(四)完善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

对实行间接费用管理的项目,间接费用的核定应与项目承担单位信用等级挂钩,由项目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用于补偿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智力劳动价值,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五)建全预算支出过程控制基础工作

从制度上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对应关系,使财务核算的各类科研项目支出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建立一套能与日常财务核算相结合的预算控制系统,及时提供项目经费支出信息,客观真实反映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和预算结余情况。充分重视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课题组应熟悉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相关信息,关注项目研究内容、进展、中期考核、课题结题时间、总预算和各分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预算进度合理安排支出,顺利完成结题财务验收相关工作。

(六)强化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信息公开

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项目预算收支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除和其它特殊情况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验收审计结果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科研人员和社会的监督。项目承担单位应制定内部公开办法,将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人员费、出国费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七)加强项目巡视检查审计验收工作

综合运用巡视检查、专项审计、中期检查、结题财务审计等多种形式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过程管理;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用户测试等方式,严把验收质量关。针对不同项目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对重大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和服务,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八)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方式

第6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科技经费节节攀升,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立项数目不断增长,科研规模今非昔比,财政科研经费的等违规违纪问题也是时有发生,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挪用挤占科研经费、项目预决算不真实等问题时见报端。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为此写下注脚: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涉及资金数以亿计。本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研发的科研经费在现实中成了腐败的温床,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舆论和社会的关注。使用与管理好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关乎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那么深入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大量问题存在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在科研领域里,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致使科研项目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和制裁。我国目前也还未出台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核算等方面统一的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中有些法规过于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不易把握。加之,各类经费来源部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或上级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已经制定了很多办法,且在专项资金的立项或审批中也有相关的约束规定,财务人员与经办人员只需遵照执行即可,根本不需要另行制订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的科研单位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办法失之粗糙,很多关键性环节只作原则性规定,使经费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全成本核算难以全面实施

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成本核算要素不完整,科研项目成本只局限于部分可凭发票核算的费用要素(如材料费、差旅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的简单归集,因为单位管理的粗放,单位的公用资源等间接费用(水电费、设备折旧费)并没有包括在内;可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是全成本口径核算,仅仅是部分直接费用的核算,造成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远远小于项目的全成本,还占用了单位的公用经费,造成项目支出执行缓慢,亦不利于真实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原则。

另外,科研经费预算使用的科目与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使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不一致,为随意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提供了空间和核算上的便利。自2007年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按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分类科目主要反映科研单位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些科目与财政部、科技部等科技项目预算科目没有完全对接,表现为,一套会计核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要对应多套专项项目预算科目。如科技部专项经费预算一般由“设备费”、“材料费”等11个科目构成,财政部修缮购置专项经费预算由8个科目构成,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预算由7个科目构成,且不同专项经费预算科目其核算内容也不相同。这就造成在会计核算中,难以用同一尺寸把握不同项目的支出,进而导致分析填制专项决算报表的口径不一致。

(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过程中,主体是科研人员,忽视财务人员在预算申请中的重要地位,预算编制主要由课题部门科研人员根据目标-任务进行概算,由于科研人员对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的相关规定缺乏了解,测算过程中不能把握计量标准和成本计算方法,仅凭经验和主观意识安排预算,经费预算的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与项目实际需求偏离较大,这也导致项目进行阶段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比较困难,实际项目经费支出与预算吻合度不高现象普遍。

第7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管理办法 预算编制

随着我国对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的大幅上升,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 如此庞大的科研经费, 如何保证合理合规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目前,教育部和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以及《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家发财字[2005]462号)等相关文件,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实际上,少数高校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上还是存在问题,本文通过查找科研活动管理中突出的问题,给出意见及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异,制度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脱节。

目前科研经费来源主要为两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经费大多是从政府多个部门财政直接拨付资助,从项目类别而言更加多种多样,国家有“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研究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计划、留学回国启动基金等;各省市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攻关计划、工业攻关计划等。由于各归口管理部门不同,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出台了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几十项经费管理办法,客观上造成财务科目多、账目多、经费流通量大,往来支付频繁,给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对承担多个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来讲,预算编制与执行较为麻烦。

而且科研管理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节,没有结合现实情况及时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员经费支出对象不合理。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由于老师都必须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科学研究大多占用休息时间,对于他们付出却得不到任何劳务报酬,这既不合情理,也无法激发老师的积极性。第二,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过低。有关文件规定劳务费的支出总额不能超过资助金额的10%,然而科学研究门类众多,有些科研成果主要是依托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这样的制度明显不符合科研活动的实际状况,执行起来自然有虚假行为出现,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部门工作难度。

2、学校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是依照职能划分,属于传统管理的模式。主要架构是:财务处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对每项科研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科技处依据各级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上报申报、立项、结题、经费使用审签等工作进行管理;项目主持人(项目课题组)对科研项目甄选、设计、研发、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完成的效果、效率等工作负责;审计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 科技处对经费的前期分配、耗材、使用以及项目进度有把握, 而在使用中财务部门审核时, 却没法根据项目进度了解经费使用的详细情况, 有时候财务履行的仅仅是大出纳的功能,由此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割裂, 存在“ 管项目的不管经费” 、“ 管经费的不管项目” 、“管审计的既不管预算也不管项目”的现象。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和财务开支信息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这就给项目管理留下真空, 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3、科研项目重项目申请,轻跟踪管理

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各高校科研能力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职称晋升也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考核依据, 因此, 各高校及相应科研职能部门对每年争取到多少科研课题,及其级别是有无突破,经费到位多少、增幅相当重视,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导致出现课题立项后,不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经费下拨进时,很多项目负责人认为: 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经费使用随意、违规的情况发生也就在所难免。有时课题预期成果根本达不到,验收时, 由于缺乏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对于不能按时按质结题的项目, 国家目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惩治, 导致课题约束力不够, 尤其是一些横向课题, 本身科研价值体现不够高, 加之企业以利益为导向, 最后很多科研项目结题时不了了之。

4、科研资产重复购置,难共享。

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应列为国家财产,必须纳入高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但客观上存在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私有化”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建设了一大批条件成熟的研究平台,集合高尖的科研设备,科研项目组成员视为已有,不愿意共享或提供服务,刺激了设备重复购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使用率低。

二、意见及建议

(一)学校层面

1、完善科研业务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以制度和预算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高校科研经费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根据文件内容,结合制度设计的原则要求:(1)全面性原则 制度应贯穿全过程,从课题的立项时预算编制,到结题后的资产管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包括人、财、物等方面。(2)制衡性原则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是简单依靠某个部门来实现,在对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应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3)适应性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修正、补充,保证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有效。(4)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实施成本,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2、营造良好的管理理念

有好的制度还应树立规范和适度的科研经费管理指导思想。科学研究是对科学的探索,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成功与失败在所难免,学校一方面要用制度保证科研经费合理、有效的使用,另一方面对科学研究应有宽容的心态,寻找制度规范化与学术自由度之间的平衡点,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积极向上发展。

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防范管理工作漏洞

科研管理工作信息是非常大,以广东省属高校为例,其信息系统不仅涉及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广东省科技厅科技业务统合管理系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系统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等19个系统,此外还涉及到学校委托科技公司研发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使其功能布局涵盖业务管理、科研门户、评估决策、科研统计和保障平台,其中业务管理包括科研办公、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获奖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核心内容。用以组织、调控不同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管理上的效率,优化科研管理上的运作流程。

4、规范项目资产管理

国家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纳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统一核算与管理。因此,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除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国有资产。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后,应及时做好资产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同时针对利用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好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与转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二)业务层面

从科研活动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三个阶段几个关键控制点切入,分析提出建议。

1、项目立项--项目预算编制与合同签订

建立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间应积极参与,科学计算成本。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新增了关于“成本费用管理”章节,指出“费用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成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返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这项制度为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主要是在间接成本方面,高校可将项目的大小、经费多少、研究队伍规模、研究时间长短、占用资源多少等制定相应的权数,依此计算项目间接成本,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在科研项目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合同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必要时,应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

2、项目实施--项目执行与调整

项目执行当中,组织各项科研活动,项目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了解项目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对预算目标的影响,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反馈,促进科研项目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科研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3、项目结题--验收与评估

科研项目在结题时留下结余资金是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原因有多种,如科研经费拨款不及时、预算编制不精准等,相关文件都规定,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财政。但实际上是,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有自身规律,而科研经费是靠老师申报争取来的,每年收入很不稳定,为了有稳定的、连续的科研经费作支撑,为了后续科研出现结题不结账情况普遍存在。学校应寻求政策支撑,结余经费的分配兼顾国家、学校、个人三者的利益,合理确定分配比例,统筹安排,使之为今后科研工作服务,也以解决结题不结账情况。

科研项目的评估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预算执行率、经费支出管理、项目成果转化为主的定量分析指标,配以资产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等定性指标辅助,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总之,建立适应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相对灵活的管理制度,完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促进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研工作愈加重要, 用于科研的经费大幅增长, 高校科研经费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堵塞各种漏洞,进一步科学、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科研管理体制、会计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科研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许多高校只重视课题的申报和立项,以到位的课题经费衡量学校的科研发展情况,作为科研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许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方面“各显神通”,千方百计为“跑项目”而“拉关系”,造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现象。目前高校对科研工作一般采取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的方式。实际工作中, 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技术层面的管理, 常常忽视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 财务人员不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无法判断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加之两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够, 往往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两张皮”的现象。

(二)预算不够科学合理、成本核算不准确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依据不足、编制方法不统一、指标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具体而言,有些项目预算在项目申报时是估算出来的,甚至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因部门间沟通不够,有的科研预算与财务规章制度冲突,可支出的范围与预算内容不符,报销时产生矛盾。

高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准确核算科研成本;很多项目负责人同时负责几个科研课题,有的同时担任教学、行政或科研人员的角色,发生的间接费用难以分摊;人员成本从工资中列支,有些间接和期间费用在学校的运行经费中支出,很大程度挤占学校的运行经费。以上因素都造成科研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存在误区,日常报销有违规现象

科研人员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研究过程和取得成果,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上,对经费报销和经费管理了解很少,一部分项目负责人不懂得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认为是自己费力拉来的课题,想怎么花都可以。有些科研人员甚至弄虚作假, 将与科研无关的个人消费也纳入经费列支, 挤占、挪用、套取课题经费, 将科研经费变相转化为私有财产,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的现象屡禁不止。

由于科研支出的合理性难以界定,科研经费报销的有关规定脱离科研实际。有些文科类项目,可用于科研的实际支出,如参与科研的学生劳务费, 看似合理支出, 若从有关的管理规定看是不允许报销或报销比例较小。实际上, 这部分支出, 科研人员常常用其他票据顶替报销,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科研经费尤其是横向课题经费的报销,管理存在过松或过紧的问题,对一些高校来说, 仅仅是履行简单的财务核算手续,有的学校则按科研经费统一管理,过于死板。

(四)科研课题的资产管理不严格,利用率低

在科研项目购置固定资产时,虽然登记入账,但事实上这些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手续和日常管理都不够严格,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负责人自行保管使用,虽然登记入账但不要求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而且科研项目结题后也不上交,从而使得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滞留在私人手中,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流失现象较为普遍,科研资源共享难,设备利用率低。

高校现行的财务制度中没有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内容,大部分院校专利申请费由项目经费支出,但一些高校对科研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权、版权、软件等无形资产未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保护,有些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虽然对部分专利权进行登记、管理,但由于缺少资产入账价值的管理,致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被侵权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五)结余资金处理不及时

各高校结余资金未按时清理问题严重, 大多数科研部门对此也无明确的规定,有的即使有规定也很少严格执行。有的横向课题早就在科研部门结题,但结余资金还一直挂账,有的还在报销,导致成本核算不实;北京财政拨款的纵向课题,一般使用两年,因拨款时间和项目实施、完成时间有时间差,往往项目未完成,就要求支出进度,为了不让好容易争取来的项目经费被收回,项目负责人只好想办法报销,减少结余,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校内课题一般要求当年完成,但财务和管理部门经常沟通不够,不能及时结题、收回结余资金;其他部委、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因未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核算,管理较松,但也存在结余资金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观念要改变、加强部门间的沟通

高校财务只是简单的核算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财务管理要产生价值、要出效益就应在观念上创新,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最大效益,这要求财务人员改变观念,参与到科研管理中,与科研部门多沟通,两部门的政策要互相了解。通过培训项目负责人,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真正做到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在遵循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 高校要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支出管理办法。根据以往的财务工作经验, 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 其费用支出类型、支出结构与数额要有差别, 如应用理工科类, 材料、资产购置支出较多;社科类, 调研性质的支出较多;文科类, 资料支出较多等等。高校在制订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时, 应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及有关财务、管理人员, 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 根据学科性质不同对课题经费支出划分不同的种类, 并设定相应的控制指标, 实行差别管理。对硬性支出, 如购置科研仪器、材料等支出, 采用定性管理, 所有支出均允许报销, 保证支出到位; 对软性支出, 如必要的招待、交通、劳务等费用, 采用弹性管理, 规定不能突破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这样制订出的经费管理办法, 既保证了科学规范性, 又较好地听取了各方意见,尤其是科研一线工作者的呼声, 有利于推进高校的科研工作。

(三)合理科学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 应严格要求课题申报人员编制细化、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 应该建立科学的定额分配制度,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分期拨款金额。因为经费预算合理,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且降低了经费管理的难度。执行过程中,在不超过核定预算10%或调整金额较小时,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调整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或金额较大的,按资金来源渠道报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课题经费。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将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时上网,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部门能及时查询项目经费执行情况,项目考核要按财务部门出具的项目支出明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加强成本核算

科研成本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水、电、人工费、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在批复预算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课题成本,据实列支,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现象。高校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有些成本很难分摊,所以实行全成本核算有很大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在预算时根据项目任务、大小、参与人员多少、占用资源多少等因素计算人工费用、水电费、设备资源占用费,确定科研成本,列入总预算中,学校作为配套资金资助。通过电算化手段,用电脑控制预算指标, 既允许合理开支, 又限制乱花乱支。

(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首先要加强票据的审查,对票据的真实性严格审查,严格控制招待费、劳务费支出;其次,对通用类设备的采购要经过资产部门统一采购或授权,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户。严格按预算报销,如有预算调整要经过必要的调整程序进行。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从事业支出中分离出来,通过科研收入和科研支出科目单独核算更有利于成本核算。

纵向课题经费的监督是根据预算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人员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这三项经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人员费应按照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和国家相关标准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列支,严禁从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

考虑要适应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横向课题经费的监督管理,须做到既不能管得过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不能疏于管理,避免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学校在制定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时,要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横向科研合同的规定,给予课题负责人更大的自。通过强化横向课题经费的市场化管理,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学校科研的综合实力。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良好的服务以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人性化的关怀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对于经费数额较大的横向课题,应该加强课题的成本核算。

(六)加强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

无论是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还是通过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除了横向课题在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以外,其所有权均属于国家,都应当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因而,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同时也要严格科研业务使用材料的采购与验收手续,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对于横向经费合同中属委托方设备,报销时应出具委托方收到该设备的清单,并按合同规定属委托方设备的金额上账时单设项目编码进行控制。

科研经费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科研支出, 但很多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应被纳入高校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高校必须对广大教职工通过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范管理,推进科技成果转换。对其价值构成、收益等信息纳入科研经费的核算体系,为无形资产转让和综合测评高校的科研教学实力提供可靠的依据。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按照规定执行。

三、加强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对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 尽早摸底调查, 并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上级拨款单位有规定的, 按其规定执行; 没有规定的, 学校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兼顾学校和项目负责人的利益,制定分配和使用办法。

【参考文献】

[1] 吴秀梅,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8(4):27.

[2] 胡伟栋.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监管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59.

第9篇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在近年来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了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对各项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和程序不明确、不细化,导致一些重大经济事项未经集体决策即执行,或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但决策的依据不够充分或经济事项执行完后再来补相关的手续。另外,有些高校的重大经济决策内容违反国家有关的规定,部分重大事项因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高校预算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但在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常常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超预算支出或未完成预算支出等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实际支出与预算核定的开支标准和用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预算起不到应有的刚性和权威的作用。

(三)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不透明,科研经费的收支明细没有完全公开,出现了很多科研人员拿非科研项目的发票来进行冲账的现象。科研经费使用的违规成本过低,科研人员强化科研经费合理合法使用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不符合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都有其特定的开支范围,但审计中经常发现超范围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如将项目经费转化为个人家庭消费或支出其他与项目无关的开支问题,使用经费购买日用品、手提包、衣服、保健品、酒水等,甚至使用经费旅游、美容等;二是冒领劳务费或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审计中发现部分劳务费签领单上的签名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或经调查发现所列劳务费名单的人员并没有领取过该劳务费等;三是部分大额项目报销手续不全。对于大额报销学校一般有规章制度要求有一定的审批与招投标程序等,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大额报销只有一张发票,而无其他相关的证明手续完备的附件。

(四)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一般都会对物资采购制定出各种专门的管理规定,比如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标采购工作程序、科研设备管理办法、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大额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二是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有些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由学校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四是有些采购项目先实施后进行形式上的补审批或补验收。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建的部分物资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形成账外资产;二是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高校实行的是账物分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固定资产的报增,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固定资产实物的使用与管理,而对各大类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重复、交叉,相互间又缺乏沟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报废和清查等常常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难以落实,固定资产流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等问题严重;三是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高校固定资产的投资缺乏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的论证,没有形成资产共享的机制,不同院系常常重复购置相同的设备且长期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投资过于盲目,资源浪费严重。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有关要求,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等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严格高校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特别要注重完善高校重大经济决策机制的建立,并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贯彻落实到位。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使得高校预算执行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完善预算调整机制,控制预算执行进度与开支金额;规范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执行预算。同时,为了激励各单位或各部门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进预算管理的完善。

(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科研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项目经费包干制是国外通行的做法,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做法,科研项目研究质量或研究成果只要达到了预期要求,课题组成员就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或者明确总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偿课题组成员的劳动支出,从而避免科研人员过多依赖发票进行报销现象的发生。

建立成果绩效拨款机制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方式,即启动经费拨款相同,但要根据项目研究质量的情况预留一部分经费,质量优秀的追加经费,质量低下的就要扣减经费,以此激励科研人员努力提高科研研究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减少重立项轻研究质量现象的出现。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分批拨款同步,可以有效对科研项目进行调控,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高校要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的审批。科研处要严格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科研经费补充规定和项目经费支出管理计划等严格审批经费报销。财务处要依据相关财务报销管理规定,结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或手续不全的支出不予以报销。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劳务费支出的管理,以防出现冒领劳务费或以劳务费的名义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另外,要发挥高校财务、科研、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滥用科研经费的查处力度,发现滥用或挪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应及时依法处置,严格追查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物资采购的审批和验收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报销和相关招投标的规定。各高校要针对物资采购各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一是物资采购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单件物资或批量物资需要经审计后方可进行采购,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督促实行公开招标,审计全程跟踪监督;二是对物资采购项目审批表、采购项目验收报告、招投标采购申请表和相关合同书等证明相关采购项目手续完备的报销附件不齐全者,财务部门一律不能给予报销。同时要明确物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一旦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可以明确归责相关部门及人员,从而增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理采购行为,以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物资采购行为进行全程的控制。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清查盘点管理

一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核算管理,对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报增的,在未进行固定资产报增前不予以报销。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各职能部门负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最后,各教研室或实验室等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负责人、故障发生和维修等日常登记和维护保管工作,并且接受归口职能部门的监督。三是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统筹全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做好全校固定资产的整合工作,鼓励各院系之间互相租借固定资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盲目投资固定资产和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2]潘云霞.高校往来款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2,10.

[3]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

第10篇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带领广大员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

重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带领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个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科技发展奖励基金,实行即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所里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奖,从科研成果转产或转让后所产生的效益中提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奖励直接从事科研项目研制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分配激励制度中,将工程岗位人员的绩效分为即期绩效和预期绩效。预期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研制周期长、人员流动大、科技人员岗位和技术职务变化等带来的效益分配问题,解除了科技人员在所内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以来,制定和完善了《二o三所岗位薪酬体系》、《二o三所绩效分配管理办法》、《二o三所绩效考核办法》等,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业绩和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用人制度改革。按照工程技术、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5类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签订不同期限的用人合同。根据工作需要和聘用对象的文化学历层次,在用人的形式上,分别实行全员聘用制、劳动合同制、人事制、人才租赁制和协议用工制等。制定了《二o三所员工分类管理办法》,对多种用工模式进行了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推行考核上岗、竞聘上岗制度。全面修订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规范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及任职条件。建立了所级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等各类骨干科研人员定期聘任、考核和淘汰制度。为了彻底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203所从开始实施住房货币化改革,到,全所员工都实行了住房补贴和面积差补贴。

十分注意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为了规范班子的决策行为,近年来,先后建立了所务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等制度,坚持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或表决做出决定,坚持定期向职代会述职、述廉,主动接受职工代表的民主评议和测评。以来,每年都被职代会代表民主评议为优秀领导干部。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129.1亿元,增长27.6%,占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的8.5%。

“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30%左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6-2010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232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05%,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6.88%[1]。

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如何实现对在保证科研经费可以充分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此外,近年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使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新趋势,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合理和规范管理,事关科研项目能否按期高质量的完成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重点学科的必要保障。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二、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存在认识误区

科研项目及经费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及教师都很重视科研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但在高校又普遍存在重视项目立项,轻视经费管理的观念。一些高校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项目负责人争取来的,科研项目的立项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还争取到项目经费。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宜从严管理,制定的科研政策往往比较宽松,通常都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少量的资金作为科研的管理费,剩余部分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往往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仅履行财务报销手续,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过程缺乏全程的管理和监督[2]。

2.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安排不科学,执行偏差大

当前高校大多由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科研部门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往往缺乏财务部门的参与,项目立项申请时的经费预算由项目组预测编制。由于项目组成员多为学术型人才,缺乏财务专业知识,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编制预算时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施项目所需的成本,预算的精确度低,致使在经费到位后无法严格按预算执行。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关注不够,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难以监督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使得预算形同虚设,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不规范问题的存在。

3.缺乏成本效益意识,资产管理薄弱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印发的《江苏省省属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科研经费支出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3]。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研究一般和教学之间都是相互关联,高校的科研人员同时承担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的全成本核算,仅对研究课题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如实验试剂材料、差旅费、科研调查、办公用品等计入科研成本。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活动所用的水电费、图书资料、使用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都被纳入到了教学事业费支出,致使科研课题研究的成本核算失真[3]。

此外,由于科研教师各自为政,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必然要求购置项目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科研所用固定资产存在重复购置,在项目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剩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科研项目以外的其他支出,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学校不能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科研项目形成的专有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规范管理,科研成果不能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及资产流失。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各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并增强其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保证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一方面,财务部门应设置专人管理科研经费,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培养科研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规范使用科研经费。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按照相关制度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范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手续。建立完善科研经费全额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以项目为对象归集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全成本核算。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则可依。

3.梳理经费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环节中的职责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梳理,对经费流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研究,明确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在经费管理流程中,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等,监督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工作;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项目(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24页)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协助科研部门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按照经费预算计划及相关财经法规,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并将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审查项目决算,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的使用科研经费。资产管理部门对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备案登记,项目结题后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预算安排使用经费,自觉接受项目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根据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责任。

4.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是为国家、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创造最大的科研成果。因此可以根据投入与产出理论,利用科研支出经费、参与科研人员数、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专著论文数、科研成果鉴定数、技术服务或转让收入等指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等),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分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增强科研竞争意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机制,尽快实现成果产业化,获得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收入,形成科研项目资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EB/OL].2011-3-10.

[2]周静林.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非常态的对策讨论[J].财会研究,2010(08).

第12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核算;期间费用;分摊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31-02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仅2011年云锡组织实施科技研发项目160余项,科技经费投入达7亿多元。如何合理利用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科技项目经费以创造更大效益,成为云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迫切任务。

一、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定义及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要求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在成本预算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目标,使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而对项目各个过程进行的管理与控制。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一是要科学安排,优化配置。要严格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二是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应当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三是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项目经费按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进行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项目负责人双重负责制。

二、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不同。云锡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承担云锡内部科研项目的公司拨款,承担政府科研项目的政府资金拨款以及对外的科技创收。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根据相应的管理办法,有不同的核算要求,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的难度。

2.项目经费预算主要凭经验测算,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由于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试验”的情况,从而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云锡在进行内部项目审计时发现,一个对原有产品进行新工艺试验工程化研究的项目,由于项目预算由项目人员凭经验编制,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关注不够,导致经费预算277万元,实际支出324.36万元,超支17%,对项目单位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3.没有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如项目发生的外协费及专家咨询费这些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统一放在其他费用核算,导致费用的核算不明晰。

4.没有严格按照全成本法核算项目费用。项目费用的归集主要是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而期间费用分配进项目随意性较大。

5.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不够,造成科研项目执行进度与项目经费管理相脱节,最终导致项目实施与预算存在差异。如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单位承担的政府项目进行中期审计时发现,该项目2010年以来进度与任务书相比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原因是,平台建设所需设备大多为非标设备,需项目实施单位设计出来后,由公司采供部门统一对外订制。而在审计时,大量非标设备正在制作当中。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可能会产生部分设备增加或调整,而项目工程人员没有同财务部门沟通,从而造成了项目工程费用与任务书不一致。

6.项目结束后,存在对项目结算数与预算数考核不严,导致项目实施人员只注重项目是否完成,而对项目成本费用的发生不加重视的情况。

三、针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的一些建议

1.针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应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项目类别,如政府项目、一类科研项目、一般科研类项目和对外设计试验项目来明细核算,以满足不同来源项目经费的项目管理及核算要求,同时对于不同来源项目经费的拔入款要统一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按不同的项目分别进行核拨。

2.要明确科研项目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人员费、设备费、租赁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的规定,设置相应的经费支出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3.要注意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在确定具体项目经费预算时,要讲求实际,实事求是,要让每个科研课题组成为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准确、合理地编制预算数。同时为了避免项目经费预算浮于表面,应由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及项目研发人员一起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来,财务部门要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详细论证、充分研究,拿出预算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适时修改,不断完善,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预算控制数下达后应严格执行,尽可能避免发生经常变更预算计划,使经费预算正常进行。除特殊情况,不得超范围、超预算数乱开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监管及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具体分析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差距和原因,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对科研项目的完成、要从资金的申请与拨付等方面重点把关,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追踪问效,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当出现项目预算申报与批复金额不一致时,应根据批复的金额,组织相关人员立即重新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调整项目经费预算。

4.注意完善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要严格按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为了更好地用好科研经费,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核算中要严格划分课题经费及其他成本费用的开支,不属于科研项目直接开支的不得在课题成本中列支;要正确区分课题,使得课题收入与课题支出相匹配;要避免出现不属于课题成本计入科研项目的情况,对于科研课题中已领出的一些大额物料要注意跟踪管理,用不完的要进行退库,对于科研课题产生出的一些合格的研发产品,要计算成本,进行计价,其实现的销售收入要从课题已经发生的费用中转出,不得挤占科研经费,从而影响到科研课题费用的真实、准确核算。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预算批复的经费支出内容进行报销,按批复的项目经费预算来管好每一笔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负责人要按批复的项目预算使用项目经费,不能随意变更开支的范围和开支的标准,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5.要注意科研项目的期间费用的分摊。为避免出现分摊不科学,随意归集的状况,对多受益主体的成本费用,可按照受益时间、合同金额、直接成本额等分配计入不同项目成本。如科研项目参研人员的费用,在扣除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承担的部分后,可根据其工作时间分配进入相关项目成本,即:

项目负担的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预算负担部分)/总工作时间 ×该人该项目工作时间

科研单位的管理费用,在扣除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承担的部分后,可根据项目直接成本或项目合同金额占剩余管理费用的比例等方式分摊进入相关项目成本,即:

项目负担的管理费用 =(管理管理费用总额—基本支出预算负担部分) /全部项目直接成本总额 ×该项目直接成本额

6.加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为避免科研项目执行进度与项目经费管理相脱节,财务部门要注意与科研管理部门多沟通,要按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上的项目预算和进度来监督和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严格按项目进度执行预算。项目实施方案和项合同经主管领导批复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交财务部门一份,财务部门按项目实施方案的进度来管理和监督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向项目负责人及时汇报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保证科研项目按进度执行。

7.要完善科研项目的成本决算制度。在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完成后,必须根据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数据,如实编制科研项目决算,反映该科研项目的实际投入情况;同时结转科研项目收入和支出数据,核算科研项目收支是否平衡。对于资金来源单一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决算可根据实际核算的成本费用情况如实填报项目决算;对于按照一个成本核算对象核算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科研项目,可根据预算金额乘以实际研究月数的复合标准分摊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并以此填报项目决算,同时将少数专用大额支出按照匹配性原则和合同任务直接列入相关项目决算中,以避免特殊大额支出严重影响成本费用分摊结果。

8.健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全面科学正确地评价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在考核中,一是要严格以科研项目成本预算为标准,它是科研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进行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二是要以完整的项目核算资料为基础。在进行内部科研项目成本考核时,必须对各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检查,最后才能开展考核评价;三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对科研项目成本考核时,要坚持客观性,减少或避免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做到奖惩分明,考核合理,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就是在进行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奖惩规定,对科研项目成本责任人进行奖罚。兑现时要实事求是,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只认数据不认人,坚决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以取信于广大员工;同时要合理拉开奖罚差距,杜绝奖励或处罚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员工在今后工作中做到积极承担工作任务,认真完成科研项目成本指标,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义明,刘红梅.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21-23.

[2] 万年青.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控制浅析[J].财会通讯:理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