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

时间:2023-06-01 09:0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

第1篇

近些年,我国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得到了大力的开展,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一些创新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级的科学技术奖励,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奖台,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毫无疑问,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族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之一,继续把职工的技术创新工作搞好,有利于国家长远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但是,随着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并针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促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会挫伤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阻碍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前进步伐。

职工技术创新的成果,有些会涉及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虽然成果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诸如使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方便,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并在短时间的使用中没有出现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创新成果没有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检验,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是不能投入生产使用的。

重庆能源集团就有这样一项职工的技术创新产品被叫停了。这个创新成果叫“气压注浆器”,工作时先将水泥浆通过进料口灌入容器内,关闭进料口阀门,打开出料口阀门,打开压风开关,用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水泥浆通过出料管道灌注到钻孔内。产品拿到井下试验后效果非常理想。一是准备工作快,以前安装注浆泵要四五个人花两个小时,新的注浆器只需一人操作,仅用20分钟就准备完成。而且注浆速度快。企业在生产中使用职工的这个技术创新成果,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就因为该产品属压力容器,不符合国家对压力容器的管理要求,未经检验严禁使用。很快就被有关管理部门判了“死刑”。好端端的一个技术创新成果,因为没有市场“通行证”,不得不退出生产舞台。职工的创新成果打了水漂,劳动和心血都白费了,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应该说,职工积极创新没错。有关部门对不符合国家管理规定的产品叫停,也没错。因为人命关天,安全第一,这是企业生产的宗旨。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很显然,要防止这类问题的继续发生,以避免它成为职工技术创新的绊脚石和 “心头的痛”。

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对职工的技术创新不能放任自流,不能只有事前的号召,事后的评比奖励。企业除了给职工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人力支持外,还要在职工技术创新伊始加以关心。企业应对职工的自主创新项目及时进行诊断、规范,发现涉及国家安全管理、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才能投入生产使用的创新时,应当及时向职工发出预警,以免职工费力不讨好。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要帮助职工申请立项,向有资质的检验部门送检,以取得市场的“通行证”。三是有关部门对这样的创新成果不能简单地一棍子打死,也应与时俱进,针对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新办法。比如在检验费用上给予优惠、尽量缩短审批时间等。以让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名正言顺,尽早投入生产,产生效益,让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受益。

第2篇

随着电力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力生产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在大型的发电厂,发电机的安全运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电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葛洲坝电厂生产技术部技术开发主任、创新工作室黄大可先生,长期致力于现电控制系统――励磁专业的检修维护、开发和研制工作,具有对该专业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创新能力,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励磁专业技术成果,曾连续四届被聘为中国长江电力公司励磁专业一级专家,为大型发电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长江电力公司建立了新的创新机制,黄大可紧跟创新时代步伐,在葛洲坝电厂“自动灭磁新技术研究”项目中,作为独立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全新的“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技术和装置,有效解决了水电机组事故灭磁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灭磁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及“第四届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公司也积极配合其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发电机励磁系统在水电能源行业的应用价值,全面推广,取代进口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应用的目标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在葛洲坝电厂“励磁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科研项目中,他提出的“新型自冷热管散热”科研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自冷散热的瓶颈问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应用前景,并在葛洲坝电厂机组全面应用实施,达到了国内大功率自冷热管散热应用的领先水平。

同时,黄大可主持开展的“整流柜掉相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等技术创新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他还作为第一发明人和完成人,取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科技论文,获得诸多科技奖项。其中“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12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荣获2012年度和2013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荣获2011年第三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自冷热管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应用”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新型干式励磁变压器(LCSC10-160/6)”通过了新产品定型检验,“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不仅将他的个人价值得以放大,也为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力安全无小事,在黄大可眼里他所坚持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业,虽然科研创新是艰苦的,甚至是孤独的,但他相信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最终必定取得成功,因此他将继续执着而坚定的走下去。

第3篇

**煤矿技协成立两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54项,其中28项成果获奖,创经济效益3400万元,推进了企业创新创效、促进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将主要做法向各位委员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技协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曹庄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曹庄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2009年曹庄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曹庄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二是开展“五小改革”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着力为职工施展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展示平台。在开展“五小改革”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转向走技术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造的路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五小改革”成果《中煤脱水工艺研究》解决了中煤含水大、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经过技协委员会严格的审评,有10余项职工自主研发的“五小成果”获得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创直接经济效益55万元。

第4篇

一、强化提升,加强三个体系建设

(一)加强职工创新的制度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自2012年10月起,公司工会由生产技协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制度进行调研和论证,通过到车间、处室进行调研走访座谈,向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向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意见和建议,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职工创新实际,起草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这三个管理办法分别对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立项攻关活动、“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也为管理提升活动提供了有利武器。公司工会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将创新活动中的项目成果评估、专利申请保护、奖励激励细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加强职工创新的活动体系建设

1、支持和鼓励岗位创新,激活企业创新的最小细胞。职工是创新的主体,岗位是创新的土壤,班组是创新的最小细胞。公司工会充分利用星级班组创建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工程,以职工和班组为基本考评单元,以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为基本载体,最大化地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依靠班组和职工自主立项就达上千项,其中技术水平高、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立项攻关达到400余项,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让职工创新活动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进行。首先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吸引了所在车间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生产和技术骨干,团队创新的实力大大增强。其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攻克技术难关、破解生产难题的排头兵。再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孵化器,发挥吸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锻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3、开展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目前,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每年一次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二是每年一次立项攻关评比活动;三是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四是加强厂际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职工创新的评估激励体系建设

公司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建立了相关的评估激励体系。《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都规定了相应的评比表彰办法,公司工会每年举行一次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评比活动,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公司还以职工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特别是以劳模职工名字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激励体系建设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理念与原则,有效地激发了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随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践需要,公司工会正在探索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抓住关键,推进三个活动结合

(一)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开展劳动竞赛相结合。群众性立功竞赛是推动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2012公司工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开展了“齐抓共管,全员奋斗,打赢230台3C机车生产攻坚战”劳动竞赛。今年下半年,公司工会又开展了“双百”攻坚战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突出强调技术创新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开展一项发明、一项革新、一项改进、一项核算、一项节约、一个经验的“六个一”活动,激发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热情。机车车间职工付明祥针对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无法闭合,影响机车总组装后期调试顺利进行的问题,在攻坚中总结出了先进操作法,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的时间,为打赢生产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二)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相结合。一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公司工会每年都组织高级技师、技师计算机CAD、PROE培训班,5年来累计培训477人次。柴油机总装车间针对近年来新入厂青年职工多的具体情况,组织30岁以下的职工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常抓不懈,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2012年车体车间工会(现钢结构分公司)举办电焊工技能比武暨大连市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电焊工选拔赛,车间职工参赛踊跃,赛出了经验、技能、意志与水平,最终公司女职工于静获大连市电焊工比赛冠军。柴油机公司举办钳工技能大赛,共进行了柴油机钳工、机修钳工、划线钳工的理论、实作和答辩共8场比赛,大赛激发了职工学技比武,创新创效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质量零缺陷工程”相结合。

2013年,公司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大力开展“质量零缺陷”立项攻关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一是以“质量零缺陷”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会议、培训、岗位比武、专项竞赛等为途径,广泛开展按操作规程作业、我的产品零缺陷、我的产品我负责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依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困扰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组织广大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三是统筹确立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攻关项目,集中组织劳模、技师开展影响公司重大产品质量和关键环节的攻关活动。

三、注重实效,着力促进三个提高

(一)激励岗位创新,促进质量工效提高。公司工会积极为职工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搭建平台,突出职工创新的群众性特点,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车间班组,因势利导,组织职工立足本工序本岗位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创新攻关。万传广根据岗位实践总结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像这样促进质量工效的职工创新项目在公司生产经营中不胜枚举。

(二)着眼工艺改进,促进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许多革新改造和发明创造富于想象、新颖独到,实现了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批量推广的目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以来,在征集、总结、整理、推广各个环节,都注重其与工艺流程的密切结合。先进操作法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后,提升为标准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和先进操作法等职工创新活动以来,直接或间接创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

第5篇

新的一年20xx年即将到来,为了更好的开展新的一年的工作,今天我们特在此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极即为20xx年工作计划。

一、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上

1、通过职代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聚集加快发展的共识和动力,使企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成为现实。

2、把凝聚职工智慧、开展劳动竞赛作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3、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竞赛的经验,不断进行完善。

4、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和提合理化化活动。

5、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1)通过日常教育和班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2)今年将要在小修员中推广的使用pda的信息手掌机、实现gis的管网建模、完善抄表员的抄表手掌机,工会要积极为这些工作的推行和完善,通过组织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积极搭建平台,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素质。

二、把企业民主管理和企务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1、要总结开展民主管理、企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2、对企务公开工作加强动态管理,掌握和指导车间级工会开展民主管理、车间企务公开工作。

三、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

1、要规范维护内容,把“维护”落在实处。

2、进一步发挥集体合同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使集体合同成为职工利益的“保护神”。

3、切实关心职工生活。

4、认真组织好“一日捐”活动。

5、加强改革过程中的工会工作,发挥工会作用,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四、把工会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放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在企业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1、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抓好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方针、目标和任务的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组学习和舆论阵地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

2、开展“三个一”活动。结合建创做工作年底开展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寻找身边“可爱的沪北人”活动,弘扬职工中的闪光点;结合沪北所成立五周年,组织“我与沪北”征文活动,引导职工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密切相连。

3、抓好三大载体,努力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抓好每周一次地班组学习,教育和和培育一支有一定素质素质的职工队伍;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宣传橱窗,发挥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继续发挥黑板报地作用。

五、把提升工会工作的综合能力作为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1、两级工会干部要自觉成为学习贯彻xx届四中全会和全总十四大精神的表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2工会要进一步加强和保持与广大职工的密切联系。

3、要加强“职工之家”创建活动。

4、大力抓好两级工会的组织建设。

5、要发挥工会信息工作的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工会工作、加强传播交流的三大作用。

6、工会经费本着“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坚持将资金安排在职工文化教育活动、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慰问特困职工、稳定职工队伍方面。

7、继续开展工会职工技协工作,围绕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等。

8、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今年在工会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提倡读一本《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的书;开一次学习与实践的交流会;举办一次班组长以上的工会干部培训班。

xx企业工会工作计划(二)

20xx年是“xx”计划的开局之年,是集团公司管理、深挖内潜,超常规发展的一年,我场夯实基储发展,二次创业的一年,

企业工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20xx年盐场工会工作总的思想是:以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生产经营工作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作风,职责,动员组织职工为企业健康发展建功立业。在工作中,抓好几个

1、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经济效益。原盐产量和质量、严控生产成本、生产条件,是当前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经济效益,职工的切身利益才能保障。各工会组织要中心,抓住,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抓生产、增效益。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原盐提质增产、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组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3510”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即全年每个职工提3条化建议,每个班组5项小改小革,每个工区(车间)10项技术创新项目。,加大激励,20xx年底,场工会对效益的20个项目,6000—10000元的奖励,并对的予以重奖。

2、劳动竞赛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新高-潮。本着简化程序、实效的原则,赛产量、赛质量、赛销量、赛成本、赛安全,好劳动竞赛活动,年底总场对全年活动竞赛中的优胜和个人奖励。要深化“破纪录、争一流”指标竞赛活动,各要将生产经营指标分析,找出起决定作用的指标,并与历史最好、同行业最好,找出差距,对口赛和对手赛,年内再有3—5项指标创出新纪录。

3、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半边天的作用。组织女职工双文明巾帼建功立业活动,“三八”节期间将评出“巾帼红旗岗”、“女状元”、“先进女职工”等一系列女工先进集体和个人。

4、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职工队伍建设。《工会法》、《劳动法》的学习和。任务教育,使职工对待利益关系的,做深化改革、改革的中坚力量。举办生产管理培训班等,对全场工区正、副主任和技术班长轮训一遍,职工技术素质,尽快扭转被动。“爱我海化、爱我盐尝做文明职工”活动,帮助职工自觉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技能,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活动为载体,培育道德型职工;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培育知识型职工。

5、职责,维权机制建设。以职代会为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宽职工参政议政渠道。实施厂务公开,年初,各工会组织要对全场的厂务公开栏一次补充和修订,将工资浮动、奖金发放、生活核算、成本控制、拉塑料扣款等内容公开,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6、帮扶救助工作,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加大互助互济基金会和职工保险互助会建设,职工入会率,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实施“送温暖工程”,对生并住院的职工组织看望。对职工突发性的家庭灾难,要职工捐款救助。对贫困、偏远地临时工,要组织捐衣捐物。对特困、和性职工的帮扶救助服务,年底在集团公司救助的基础上,再拿出7000元救助。

第6篇

⒈认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严控生产成本、改善生产条件,是当前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各工会组织一定要突出中心,抓住重点,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抓生产、增效益上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围绕原盐提质增产、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目标,组织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认真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即全年每个职工至少提条合理化建议,每个班组完成项小改小革,每个工区(车间)实现项较大技术创新项目。同时,加大激励力度,××年底,场工会准备对效益较好的个项目,进行—元的奖励,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⒉认真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新。本着简化程序、突出实效的原则,围绕赛产量、赛质量、赛销量、赛成本、赛安全,开展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年底总场对全年活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优胜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要继续深化“破纪录、争一流”指标竞赛活动,各单位要将生产经营指标进一步分析,找出起决定作用的重要指标,并与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最好水平比较,找出差距,认真开展对口赛和对手赛,争取年内再有—项指标创出新纪录。版权所有

⒊深入开展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组织女职工继续开展双文明巾帼建功立业活动,“三八”节期间将评出“巾帼红旗岗”、“女状元”、“先进女职工”等一系列女工先进集体和个人。

⒋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工会法》、《劳动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职工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做深化改革、促进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举办生产管理培训班等形式,对全场工区正、副主任和技术班长全部轮训一遍,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积极开展“爱我海化、爱我盐场、做文明职工”活动,帮助广大职工自觉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技能,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活动为载体,培育道德型职工;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培育知识型职工。

⒌突出维护基本职责,加强维权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宽职工参政议政渠道。深入实施厂务公开,年初,各工会组织要对全场的厂务公开栏进行一次集中补充和修订完善,将工资浮动、奖金发放、生活核算、成本控制、拉塑料扣款等内容全部公开,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⒍加强帮扶救助工作,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加大互助互济基金会和职工保险互助会建设力度,提高职工入会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对生病、住院的职工及时组织看望。对职工突发性的家庭灾难,要及时发动职工进行捐款救助。对贫困、偏远地区的临时工,要及时组织捐衣捐物。进一步完善对特困、困难和一般性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服务,年底在集团公司救助的基础上,再拿出元以上给予救助。

⒎认真履行劳动保护群众监督的职责,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利。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女职工安全卫生状况的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

⒏强化职工食堂管理,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物品出入库制度,落实环境、食品和个人卫生预防措施,在饭菜多样化、价格合理化上下功夫,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工的就餐需要。××年,在全场个职工食堂中,继续开展争创“六好职工食堂”竞赛活动,搞好职工生活的意见反馈收集,有针对性地提高一线职工生活水平。

⒐认真开展文体活动,活跃一线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要加强完善文化阵地基础建设,全年投资万元左右,为一线工区、泵站配备电视机、、扑克、象棋等必要设施和用品。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年,除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和开发区工会组织的春节文艺晚会、元宵节街头文艺、演讲比赛、卡拉比赛、职工消夏晚会、职工运动会、电工技能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外,我场将于“三八”期间组织一次女工歌舞联谊会;月初组织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青年演讲比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在全场进行巡回演讲;月中旬举行全场第六届炊工比武;月初组织捞盐比赛;月中旬组织以安全或法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月中旬组织乒乓球比赛;月份组织扑克、象棋比赛;月上旬组织职工卡拉比赛;月底组织全场第二届职工环场接力赛。要通过以上活动,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以歌颂盐场、歌颂劳动,赞美盐工、赞美生活为主题,适时、适当地组织小型、灵活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

第7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市政工程;院企合作

1.几项小技改成果的带来的创新体验

1.1侧石铺贴胶带,改进安装工艺,提高外观质量

中州大道施工,普遍使用了大尺寸的新型圆弧倒边侧石,这种侧石造型美观,但传统的湿浆水泥填缝工艺,造成缝隙留下纹路,影响外观。为此,我试着用宽胶带做保护,把水泥浆做成潮湿状,减少水分渗透,经过反复试验,效果明显,侧石污染问题得以避免。后来,为了减少塑料胶带的残胶遗留和塑料污染,我们又开始使用纸质的分色纸胶带,使此项工艺更加环保、实用,并在整个现场进行推广应用。之后该项目在申报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时,该项工艺以创新工艺的特点被录入其中,得到认可。

1.2解决劳动力技术差异问题

2000年,中原西路西段西三环――西四环段打通工程开始施工,我担任项目部经理,当时劳动力技术水平偏低,不是井室砌不圆,就是爬梯不同心,外露长短不一。于是我和几个维修班的同志进行研究,提出了做一个顶轨模具的想法:用工地的架子管做立管,做一个可以卡在架子管上的套筒,在套筒上焊一个横杆,横杆的外侧加一个可调整长度的弧形顶架,弧形的弧度就是井室预留粉刷层的尺寸,另外,在套筒下面加一个固定环。在管位中心确定后,且井室砌体高度超过管壁上沿时,先在井室下部固定好立杆,把顶轨安装在立管上。并经过转动,复合一周尺寸,调整好尺寸就可以进行砌筑了。

由于顶轨的控制,砌井时只要对着顶轨注浆、铺砖,就不会出现砌偏情况。同时,由于砌井的老师不用反复丈量井室的直径,可以节省出时间、提高砌井速度,并把安装顶轨的时间省出来。过去一向不容易控制的圆度得以保证。这样可以一直砌到井室的直线段。另外,在安放爬梯时,由于有顶轨作标准杆,爬梯外露的长度,角度都有了位置控制,更主要的是不再受劳务队伍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这才是傻瓜砌井法推广应用的意义所在。

这个顶轨砌井模具在中原西路上得到应用,也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在推广中也受到阻力,一般人对新事物都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另外,顶轨模具安装并调试到位需要十分钟或更多的时间,很多人认为有这十分钟,我都砌好几层砖了。而对于井室尺寸的标准来说,对质检员的要求或不以为然,或用尺子不过中心上的量应付质检。因此,到省检或申报优质工程时,再投入人力物力整修,劳民伤财,还会造成爬梯不牢、井室渗漏等后患。

1.3收口段砼构件的设想,在其他单位实现

上面讲到的傻瓜砌井法对整个砌井项目来说还不完善。因为在施工现场,再好的操作工对收口的砌筑也难保证质量,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砌筑缺陷,可能会因为一块砖或一个填缝就会造成井口松动。为此,我在定型图上观察到,所有的井室直线段以上的收口段都是统一的,具备统一加工的条件。于是我就向公司提出加工井室收口段砼构件的建议。当时由于本公司不具备加工这种异型砌构件模具的能力而没有实施,但没过几年这种产品已经有专业企业生产了,尽管未必是在我这里得到的提示,但有了这样的成果,可以和我的傻瓜砌井法配套,还是非常开心的,说明有人和我想到一起,并成就了我的“傻瓜砌井法”的改进设计了。

2.走出创新误区,需要企业的思想解放

在技术创新上,虽然相对于发明人,企业是最大的收益者。但未必是始终的支持者。一方面,由于市政施工的材料、工艺在图纸上注明,只需要照图施工,不用创新方法。这可能是市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创新要经费、人力、物力的投入,甚至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再加上市政项目是政府工程,没人愿冒险,弄不好,还可能成为负面教材。

但是,近年来,来自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要求已经开始显现。市政施工在市场准入规则的限制下,不得不考虑技术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而且已经开始以一定数量和一定级别的标准来规范、限制企业的资质申报标准。造成很多企业急于找项目、甚至化大钱买成果,却忽视了身边的小的技改成果和创意的开发推广。

3.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平台

井盖框沉陷现在比较普遍,而且已成为道路畅通的隐形障碍。作为市政人,我感到愧疚。近期,就有了维修工艺的设计构想,希望有单位用得着。其实,在我们公司,企业员工还有许多小发明、小革新想法,例如:现在的道板砖运输托架、车辆原地调头旋转机等,只是公司条件限制没有实施。不过,巧合的是有些设计思路已经有人想到并已转化成实施成果。其中车辆原地旋转机由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隧道项目中实施,并被评为国家级技术创新成果。

第8篇

摘 要 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全国总工会要求国内企业建立劳模工作室,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并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深入实施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员工不断进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发展多条员工通道促进员工成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从劳模工作室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劳模工作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劳模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模工作室 人才 企业

一、劳模工作室介绍

(一)劳模工作室的背景

2013年,全国总工会提出要广大企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国总工会的推动下,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成立相关的劳模工作室。而从2007年起启动了“创建世界先进电网企业”工作目标的南方电网公司也率先实行了试点工作,自此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里一批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南方电网公司创建工作室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发挥劳模、先进的带头作用,为广大员工搭建好创新的平台。与传统“高大上”的科研项目不同,南方电网公司从一开始就将工作室定位为生产实际问题的攻关阵地,工作室的研究项目一般为有助于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创新”和“小发明”。

(二)劳模工作室的意义

南方电网公司力推劳模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不仅具有攻关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意义,还有一个深层次意义是:通过生产难题的团队攻关,通过劳模、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为一线员工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学习成长平台,一个技术、管理等多方位创新的平台;通过劳模工作室骨干成员的技术带头作用,唤醒一线职工的创新意识,推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一线员工一个空间与平台,点燃创新热情,真正培养属于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

更重要的是:做好职工创先成果的申报、展示和推广,意义深远。推广工作室研发成果及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不仅能快速推动青年员工的成长,更能快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劳模工作室的简介

劳模工作室一般是以一个劳模的名字来命名,以劳模本人作为该工作室的带头人,带动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进步。劳模工作室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在岗在职各级别劳模、技能能手、技术标兵、技术专家、QC爱好者、企业骨干等。其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发挥企业劳模精神、带动职工多做贡献、树立良好的典范榜样形象以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2014年5月成立的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的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就是以获得南方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的同志为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南网公司劳模、公司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及我局技术专家等9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推动在安全生产、营销客服、基建工程、信息技术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发明创造、技术创新与开发、技术改造、作业工艺改进、管理或作业流程优化、自主工具软件开发、五小成果及QC活动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本文主要讨论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以及对企业发展。

二、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劳模工作室成为企业的大学

劳模工作室在新时期不断产生,是新形势下企业对劳模精神和价值的需要,劳模工作室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高超的专业技能、科学的管理集中地,也是劳模精神的一种创新方式传承。同时更加是企业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可以学到企业内部优秀人才提供的各种技能,这里就是学校,劳模立足生产经营重点,当好技术攻关带头人,对先进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室成员只要自己愿意学,肯定会学到企业更好的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等。劳模工作室不仅为企业内部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推动企业人才培养发展,提高了员工素质,还为职工自身发展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员工都拥有一技之长,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通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室已成为劳模和技术能手发挥引领作用、传递创新能量、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成为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创一流的重要载体,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室成员中,已有65人获得职称晋升,70人获地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二)从制度视角,保障劳模工作室的功能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南方电网劳模工作室试点探索工作从未有停止,并且形成了全新的劳模创新工作模式,逐步完成激励导向、物质保障、检查考核、舆论宣传等一整套工作体制机制,让劳模工作室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意义,始终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在为全电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提升工作队伍素质,推动电网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在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中,公司运用以“三个规范、五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3+5”工作法,即规范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规范激励机制,与生产经营重点难点相结合、与岗位工作相结合、与科研院所等专业单位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成果推广应用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效。截止至2014年6月,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67家,其中自治区总工会命名3家、南方电网公司命名16家、广西电网公司命名17家、各地市总工会和供电局命名31家,共有成员3000多名,包括230名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仅2013年就完成研究课题90多项,4个工作室荣获2013年度南方电网公司优秀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1个项目获南方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先一等奖。

三、劳模工作室对企业发展

(一)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工作室管理规范到位

在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的推进过程中,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摸索出了一个“党政领导、工会推进、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运作机制,而工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工会于2014年5月创建了首个劳模工作室,出台贺州供电局劳模工作室规范管理指导意见:一是明确工作室“六有”原则(即有带头人、有成员、有地所、有经费、有计划、有制度);二是明确工会经费给予1万元的资金支持;三是利用南网公司劳模在线网络平台 ,使成果第一时间被广泛关注;这些举措,畅通了了职工创新渠道。贺州供电局工会在消化吸纳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作室要以解决生产问题和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将工作室建设与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专题培训等活动有机融合,先后举办工作室经验交流推广会,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南网公司交流会上的100个创新成果,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为广大一线员工点燃了一把“职创”的火。并且带领劳模工作室成员积极“走出去”,劳模工作室带头人带队到桂林供电局某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对标交流,学习取经。并与广州供电局某劳模工作室达成“结对子”意向,建立常态联络机制。

今年,贺州供电局劳模工作室集中技术力量,统一攻关,形成高频螺丝加热拆卸器等10项成果。目前,已组织相关成果申报国家专利,收到发明专利通知书8份,实用新型专利通知书9份。这些有点“草根”味道的工作室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作出了不输于传统重大科研项目的巨大贡献,这也正是贺州供电局工会“服务公司创先、服务员工成长”定位的直接体现。

(二)提高劳模工作室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据数据统计,广泛开展“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以来,经过几年努力,截止至2014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共成立了132个“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开展攻关项目145个,经济效益超过1亿;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成立了67个,公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多项;荣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创经济效益约1.2亿元;培养工程师、技师及技术能手等一批人才,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省份公司也是如此,劳模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技术难题不断攻克,企业技术不断发展。

2014年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新成立的劳模工作室虽然起步晚,但成绩斐然。自主研发的“主变风扇拆装专用工具研制”已获得全国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突破了该局在发明创造、技术革新领域的零专利的纪录。主变风扇拆装工具作为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荣获南网公司最具推广价值成果奖,该成果于2014年底在广西电网多个供电局推广使用,填补了广西电网变压器专业拆装工具的空白,并得到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三)强化劳模工作室培训机制,壮大技术人才队伍

劳模工作室是由一群有优秀技术经验职工组成,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现有难点进行讨论与分析,积百家之所长,发挥职能基层工作的优势,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及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南方电网公司要带动下属工作,强化劳模工作室培训机制,不断壮大技术人才队伍,只有基层员工队伍岗位技能得到提高,技术素养得到改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四)组织劳模工作室纳言献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劳模工作室在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技术经验的同时,还要组织领导参加工作室交流会,让这些劳动精英,工作楷模为企业一线生产纳言献策,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很好的建议回报给生产领导,从领导层面出发,改进企业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利润。有数据统计,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的132个劳模工作室,开展攻克的难点项目145项,企业投入项目资金740万元,初步统计经济效益超过数亿元。为企业创新拓宽了新的局面。广大职工可以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企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产品成本及质量方面提出意见,为企业建言献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建立,壮大了企业人才队伍,实现职工人生价值,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第9篇

山东黄金集团的前身是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成立于1975年,1996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现拥有资产总额过百亿元,黄金产量、经济效益、资产质量、科技水平及人才优势,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520户企业之一。目前为止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581%以上;拥有黄金资源量从一年多以前的不足百吨增加到300吨以上,价值近600亿元;拥有其他金属资源量价值在200亿元以上。山东黄金股票市值排名第十、股票完成了每股价格从2006年初的十几元到100元、200元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国内第二高价股,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信任。在日处理矿石15000吨的前提下,创造了安全生产500天无责任工伤事故,这一系列指标参数,正是山东黄金集团崛起的强音。

战略调整 科学发展

2006年,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的政策鼓励引导下,山东黄金“在调整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使这家老国企业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战略是行动的先导,是山东黄金集团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以来,集团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了以资源为核心,走集团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打造“科学发展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现代管理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企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充分解放和发展已有的和潜在的科技生产力,不断朝着“争全国第一”的目标迈进。

为响应国家发改委整合资源的要求,山东黄金集团在矿业领域坚持“整合内强机制,外扩抢占资源”和“大事做细,不惜时日”的思路,一方面,加快对现有矿产资源的整合,并通过并购和加大勘查,进一步扩大资源量,特别是对莱州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冶炼销售、统一采购供应的集约化经营架构,并不断提高科技对生产经营的贡献率,在深挖内潜的同时,整合的效益日渐凸显。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抢抓资源、实施低成本扩张发展。2007年,新增探矿权11个,并购矿山4个,并稳步推进甘肃、内蒙、河南、贵州、陕西、四川等18个省区重点矿权项目,远至外蒙、南美、加拿大等国外矿产资源。并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勘查资金,进军石膏、萤石、铁矿、铜矿、金刚石等相关领域,真正做到了“吞进肚里一块,咬住嘴里一块,抓到手里一块,想在心里一块”,形成了以金为主的矿业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和科研开发等完整产业链条。

另外,立足集团的长远生存发展,考虑到将来资源的接续,积极切入地产旅游业,成功地实现了黄金置业公司全部产权国有化,目前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集合了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相关产业链条,现在开发土地2700亩,三年内开发面积约为二百万平方米,储备土地二十余平方公里。同时积极致力于五峰山区域的整体开发,掌控风景区内土地资源60余平方公里,形成集餐饮、住宿、高尔夫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产业链。逐步由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一步迈向精约化管理,坚持引进一流管理模块和专业人才,以创建知名品牌。

提升技术 引发潜力

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因素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之源,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黄金集团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集团快速发展之路。

首先,准确定位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制定了《山东黄金集团科技发展三年规划》,鼓励企业和员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提出创新工作不仅要“引高、学高、用高、超高、做高”,更要贴近实际,创出实效,在评价标准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其次,大力加强集团技术中心建设。董事长王建华亲自担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完善集团技术中心体系建设,建立起包括三位行业内知名院士的集团专家委员会,建立起以六个专业研究所、一个院士工作室为主体的专业创新机构,并正在申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提出三年内集团技术中心达到国家级。

第三,抓好重点科研项目落实工作。通过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多项对集团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投资额均在百万元以上的大型综合科研项目,为集团主要矿山地质、采矿统筹规划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全面上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倡导集团全员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奖惩体系,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起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形成集团内“尊重科技,尊重实绩”的氛围,重奖集团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实施“拔尖技术人才工程”,对各类技术拔尖人才实施特殊补贴政策,有效地调动起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集团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先后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奖励以及国家专利。

第五,狠抓技术创新。2006年~2008年集团出台了三年科技创新规划,注重一线工人创新,对新城金矿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应用、鑫汇金矿采矿环境再造诱导中段下向电耙水平分层充填法、焦家矿区北翼成矿规律研究及探矿等集团员工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奖励,集团涌现出了大批一线“技术创新带头人”,以及创造了“李兴路采矿工作法”的玲珑金矿生产带班长李兴路、以“互为创造条件工作法”知名的玲珑金矿机台班长季清刚、三山岛金矿出矿状元满玉兴、“无轨设备守护神”施丰存等优秀技师和技术创新工人。加大科技投入,定期公布科技创新成果。如所属的金信公司完成技改项目40项,仅石膏板厂锅炉改造一项可年节煤10%,节约资金近50万元。

文化创新 精神崛起

围绕集团“关怀、公平、忠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和“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山东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的终极目标,经过两年半积淀,山东黄金文化体系内涵日益丰厚,在引领企业和员工实现经济与精神崛起的同时,也形成了集团上下亲如一家、风正气顺、政治清明的浓厚氛围。2007年8月6日,山东黄金股票价格一举突破百元大关,收盘价为104.04元,成为山东省首只股价超过百元的股票;9月13日又突破200元大关,2008年2月22日一举超越中国船舶,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第一高价股。截止2007年10月底,集团实现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187.83%;实现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174.02%。

王建华介绍了独具黄金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通过集思广益,企业统一了标识、建立了内外网站信息平台、创办了《山东黄金》报、《黄金人》杂志、集团旗帜和集团之歌、组织黄金文化艺术节等,凝神聚气,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践行关怀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带着感情抓安全,集团领导带头建立了领导干部每月下矿制度,并与困难职工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赢得了职工的真心拥护。他们在整合无形资产、打造黄金品牌优势的同时,黄金文化得到广泛地传播与渗透,并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黄金特色的企业文化。

营造政治清明的氛围和为民、务实的作风。坚持“消除隔阂、消灭抵消、交流思想、促进创新”,坚持“为了职工发展,发展依靠职工,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凡事以职工是否拥护作为最高标准,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在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更大效益的同时,建立职工困难救助基金,想方设法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难题,积极倡导并发扬心系职工、关怀职工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不让承诺制度”,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当地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和谐矿山 绿色做主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国有企业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近年来,山东黄金集团所属矿山企业,除了加强对矿山生产中各种废水的循环利用、氰化污水的零排放、大气环境治理做到达标排放以及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堆存外,还提出了“用两年半时间实现黄金矿山脱胎换骨的转变,打造环境美化、本质安全的矿山企业”, 逐步实施“建设生态矿山、绿色矿山、和谐矿山”的环境战略。

山东黄金集团正在不断加快绿化建设步伐,在矿区可绿化率几乎达到100%的基础上,集团专门下发文件规定,凡是新建设工程项目,都预留出相应的绿化空地进行配套绿化。结合集团实际,筹划安排,以搞好树种搭配,实现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的绿化美化方案,以绿化美化矿区大环境、提高矿区建设档次、提升矿区魅力、打造黄金矿区品牌为目标,以倡导文明新风,改善一线职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为己任,大力地推动了矿区及企业所在地的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以其中一家所属矿山为例,至2007年,在矿区累计植树两万多棵,绿化面积38896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5.12%。2008年又投资10.7万元,对生产区进行更换补植绿化苗木10000棵、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施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由工程造价成本、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三部分构成,三者有机结合,相互统一。

(一)工程造价成本

利润率是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工程利润为总体收入减去工程成本所得值。基于此,工程利润要有所增长,必然要削减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工程收益。在参与竞标后,施工单位的收入基本已固定,因而施工单位必须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来削减施工成本,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1、成本最低化。施工企业应以市场价格为参考对施工定额进行合理编制。

成本的全面控制。成本的全面控制应遵循“三全”原则,即全过程、全企业、全员控制。

动态控制。工程施工是一次性的,因而成本控制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目标管理,在施工之前应确立成本控制目标。

5、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各参与部门与项目经理均担负着对工程项目成本加以控制的重要责任,同时更享有成本控制相关的权利。

(二)施工进度控制

1、在对工程施工进度作进度计划的编制时应以实际工程量为参考,并与实际施工工序相结合。

2、计划工期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在招标过程中建设单位会明示标底工期。施工企业应以此工期为参照,与企业内部所能整合的各类适合的资源相结合,最终对计划工期加以确定。

3、对计划进度的进展状况予以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编制内容开始施工,并以进度计划为实际施工参照标准进行实时监控,而非弃之不用或束之高阁。应对工程进度作每周总结,监控施工进度避免其出现偏差;若工期过于滞后,则应参考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使赶工计划得以切实落实。此外,还可分月份、季度和年份作工程总结。

4、对于赶工期现象应尽量避免。一旦确定进度计划,工程施工就应严格以进度计划为标准,应竭力避免赶工期现象。施工企业在自身所能整合资源的最大值前提下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赶工期会导致企业资源投入增加,而工程投标报价则依据施工成本制定,资源投入的增加会导致施工成本相应升高,利润也因而降低。

(三)、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基石,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创造收益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筹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合理化控制以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为参考依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专业及各环节工序均应坚持围绕质量的优化与控制展开全方位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来自各个侧面的推动作用,推进工程质量控制实现其既定目标。

1、人员管理与控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人员管理是最基本的内容,同时难度也最大。人员的有效控制首先是人才的选拔与应用。

2、施工材料控制

应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材料控制,其中包括施工用材的采购、储运以及进入施工现场投入应用等环节。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只有增强创新、转变观念,以创新的施工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在规定的工期内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建筑项目,并增强建筑产品质量,才能够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先机,占据优势,从而在整个建筑施工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地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所以整个建筑行业市场也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同样不同成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里存在着很多不正当的竞争。所以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完善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的施工管理能够使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很多不公平的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并进一步站稳脚跟,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不断发展。

三、建筑行业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创新项目施工管理能够有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招标承包制的推动下,建筑行业施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市场中来,行业内人士的经营理念、思想观念、竞争意识以及市场观念等逐渐成型,且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得以强化,传统的“等、靠、要”等落后的惰性思想得以清除。若施工单位与项目工程之间缺乏明确的关系和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构建不合理、不到位,或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多不确定因素,均会对项目施工管理造成严重影响,阻滞其正常进展。因而应对项目施工管理加以创新,使其逐步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要求相适应。

(二)创新项目施工管理能够满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建筑市场要求

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之间仍存在互相压价、过度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等较为普遍的不良现象。业主居于买方市场,因而常在合同中拟定不平等、不合理的条款和要求以摆脱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导致承包方极为被动,而工程设计与监理方也难以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常常出现不自觉的职能错位现象。在市场经济整体构成中,建筑行业是重要的一环,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项目施工管理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以适应市场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四、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与创新问题

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观念的创新我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了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上面下发的任务完成,然后达到要求的产值目标。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目前建筑行业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新技术的掌握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的一大有力武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技术创新高度重视,要不断引进各种新的施工技术,对新技术要不断消化吸收,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新。施工企业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才能够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流下了潜在的隐患;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管理创新和后期施工管理等问题只是一些基本认识和做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项目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对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并有利于工程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振良.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广东建材,2009(10).

[2]武卫江.浅谈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山西建筑,2008(2).

[3]孟显强.关于发展创新思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贯彻实施[J].建筑知识,2010(07).

[4]陈华.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第11篇

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走“科技强企”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驱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积极进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领域,通过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建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企业由过去单一的普通铁路工程施工发展到目前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龙头,在客运专线、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近10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武广、京沪、哈大等4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难点工程,产品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创同行业建筑质量比之前例,锻造出了“铺架王牌军”这块金字招牌,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公司在高速铁路、城市地铁施工领域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3项工法获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工法;QC活动也取得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优秀QC小组奖、2项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1项省部级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其中,兰新项目QC成果包揽了四项国家级荣誉。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绝地求生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号准思想脉搏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中铁五局六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曾为国家新线铁路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时,由于企业生产格局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等米下锅”的窘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公司决策层下定决心,迅速在全公司开展“学、拓、思、求”大讨论,目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群众智慧,找出公司发展的“桎梏”,找到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的出路。经过公司上下多层次、多轮番的“大讨论”,不仅触及了广大职工灵魂,更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大讨论开启了发展思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公司在推进思想解放的同时,铁道部先后进行的铁路六次大提速以及随后兴起的高铁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科技兴企”成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抢占高地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开启动力引擎

观念一变天地宽。公司加快了寻找“科技兴企”的发展路径。公司先后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董事会,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的科研领导小组,对高速铁路铺设、桥梁预制、架设设备以及长钢轨铺设等新技术进行了前期技术调研。期间,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00多万元作为前期科研经费,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地对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进行实地考察。2000年4月,我国跨世纪工程――国内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建设拉开序幕,公司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认可,争取到了秦沈客专线24米500吨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及架设任务,公司引进了意大利尼古拉550吨运架一体架桥机,从而打破了公司乃至中铁五局历史上从来没有铁路桥梁预制资质的历史,使公司从此走出了仅靠单一传统铺架生存发展的历史,并由此推动企业走出了困境。

从秦沈客专线起步,不仅使公司坚定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更坚定了公司追求由低层次经营开发和施工生产向高端项目运作和建筑业上游方向发展、由单一以普通铁路铺架为主的发展向高铁和客运专线制架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城市地铁等相关领域发展的动力和信心。2002年12月,公司成功进军上海地铁市场,从此拉开了公司参与城市地铁建设的序幕。2011年9月,公司成功进军武汉城轨综合工程,为实现公司“一主多元”的发展梦想又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实践证明,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公司求生存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

优化环境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完善制度体系

在新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铺架强、制梁优、地铁精、线下能”的综合发展战略新目标,公司行政和公司党委下足功夫、下大力气,积极营造推进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公司于2005年7月召开了公司首届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并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纳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下大力气扫除科技创新的一切制度障碍。二是为紧跟铁路建设新步伐,公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六公司2005―2010年技术创新规划》《六公司2011―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确立了以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技术、大型整孔混凝土箱梁制造及运架技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机械设备配置等6项技术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三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科技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公司在贯彻局关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先后于2008年、2012年两次组织人员编制并修订了《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加强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正确甄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以各级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广大专业技术队伍在强化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公司科技创新步伐,2012年,公司又明确将科学技术成果评定、奖励管理等内容一并纳入到新编制的《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中,对推动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论等均给予荣誉和经济的双重激励,同时对荣获局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公司还将另行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额度。

精心培育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打造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大胆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抓好人才的引进。根据《六公司“十一五”“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公司制定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人才紧张局势。截至2014年6月,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14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1人,初级职称以下的有346人;有一级建造师42人;造价工程师5人;质量工程师3人;安全工程师6人。

二是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为调动生产一线工人学技术、长才干的积极性,公司实行了评聘工人技师制度,通过考核,把具备条件的员工评聘为工人技师,发放一定的技师津贴。现公司共有高级技师30人,技师109人。

三是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制后的10余年来,公司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激励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订并实施了《公司本部员工岗位工资分配办法》《项目部(指挥部)员工岗位工资公司分配办法》《项目经理期薪制》《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办法》《建造师、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10多个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2010年,公司又颁布实施了《六公司关于选拔享受内部特殊津贴人员的规定》,对公司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进行特别激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大投入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提升装备水平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保持和维护公司在铺架施工领域的前沿地位,自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不断抓资金投入、抓设备更新。每一年度,公司都要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把设备采购、设备维修、投入项目、资金、利税同等纳入考核指标,确保企业技术进步保持强大后劲,其中,重点加大了对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为拓宽经营领域、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坚强后盾。公司还注重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公司本部、项目部推行了梦龙文件处理,物资、财会、工程信息及项目实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尤其在2009年,公司本部一次性更换了老旧计算机,确保了各专业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还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自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科研经费1 329余万元,为正常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提供了保障,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瞄准一流 为坚定走“科技兴业”

之路提升发展品质

为了抢占铁路建设制高点,近10年来,公司大胆决策,超前介入,积极做好技术、设备的储备,并依托在建项目,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和工法总结。

一是加强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公司在充分总结东秦岭隧道无缝线路铺设和上海地铁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在武广线开展了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掌握了CPⅢ测量控制技术、无砟轨道粗调精调技术、道床板砼裂纹控制技术、桥隧密集山区无砟轨道物流组织技术,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完全满足时速350千米客运专线的运行要求。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中,公司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静态精确调整施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轨道调整精度控制难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完成轨道静态精确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该技术在随后的哈大线、杭甬线推广运用,轨道精调质量得到业主高度认可。在兰新高铁施工中,针对兰新特殊的气候条件,公司组织科技攻关活动,成功解决了在多风干旱气候条件下大型箱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技术难题,在箱梁架设施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两运一架”施工工法,在减少架桥机待机时间、加快施工进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大型整孔箱梁预制、运输、架设技术。公司重点开展了客运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箱梁预制、运输及架设施工技术研究。在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公司开展了弹性地基梁研究工作,解决了在软弱地基条件下修建大型桥梁预制场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550 t运架梁一体机高架桥取梁难题,该成果在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推广运用,节约成本850余万元。在武广客专线,公司开展了《武广客运专线32 m、24 m简支梁箱梁预制架设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时速350千米的客运专线整孔箱梁的现场预制问题,该成果在武广项目成功运用,实现了安全施工;大型箱梁预制架设形成成熟施工工艺,并在哈大、京沪等项目进一步推广运用。

第12篇

一、狠抓“三基建设”,为创建学习型班组提供动力

某矿具有重视和抓好“三基建设”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初,某矿有职工12万人,班组近6000个。随着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优化,加上职工人数逐步减少,“十五”末,集团有班组4176个,班组长5368人。多年来,集团各级党政工组织,把创建学习型班组融入“三基建设”,为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

一是基层建设,由上往下延伸到班组。集团坚持面向班组,服务班组,采取培训关口前移,培训重心下移的方式,重点加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职工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某矿集团创建学习型组织规划》、《关于深化学习型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学习型班组纳入集团“创争”活动五大体系,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推进;制定并实施《某矿集团职工技能振兴计划》,将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坚持实施项目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传帮带”和分工挂点制度,送技术、送服务到采掘一线班组。

二是基础建设,由粗放到精细落实到班组。把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纳入基础建设,作为学习型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安全压力、精细管理的理念传递到班组,制订并实施《区队长安全管理条例》和《班组长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区队班组长竞赛管理办法》。推行班组安全自治,制定了具体的班组安全自治实施细则,明确班组安全自治的内容和考核办法,实行班组长动态管理和安全积分考核。开展了安全优质区队和安全优胜班组长竞赛活动。在班组竞赛中实施我是谁、干什么、为啥干、何时干、怎么干“五步”管理,实现任务、责任、项目、标准、验收、考核六到位,形成了具有某矿特色的“工作有标准、岗位有责任、管理有制度、考核有规范、好坏有奖惩”的班组管理模式。

三是基本功建设,由零散向系统覆盖到班组。多年来,集团坚持做现场、做岗位、做流程,强化基本功建设,要求决策层提高决策能力、管理层提高管理素质、操作层提高操作技能。如在区队班组这一层面推行安全岗位、安全环境“描述”。所谓“描述”,即是凡涉及到煤矿专业区队长、书记、技术员、班组长、岗位工都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把所在工作环境、安全操作程序背出来,达到熟知会用。班长带领职工进入岗位后首先要巡视,查看“地形”,职工到达工作岗位后,也要检查有无安全隐患,设施设备是否灵敏可靠,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手指口述,进行安全确认。坚持“教”、“学”、“考”、“练”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由“应知应会”向“必知必会”跃升。为确保各岗位工达到“必知必会”要求,区队班组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案、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四个一”的基本功日常演练制度。实行“教考分离”,考试不及格的职工不能上岗,自费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能重新上岗,以此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技能。矿厂坚持每年开展技术大比武,选树技术标兵。20__年举办了16个专业、85个工种、3.3万多人次的技术大比武,选树了600多名技术标兵。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以“增强意识,规范行为,提高技能”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参加人数达57406人,学习时间之长、涉及内容之广、参学人员之多在某矿历史上是空前的。集中教育活动采取学习考试、模拟演练、追踪问效、行为纠偏、示范引领、滚动养成、逐渐固化等方法,强化技能、智能、体能、心理和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训练,使职工的高效执行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岗位行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增强。

二、实施“三项工程”,为建塑品牌职工队伍提供平台

多年来,集团倡导“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劳动光荣 ,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优秀人才优先使用,真才实学真任真用”、“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管理是最大的关爱”、“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好是有用的”、“知识和技术是手中最好的名片”等创争理念,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创建品牌队伍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打造“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精、执行能力强、拉得出、打得赢、不变质”品牌职工队伍的目标,用文化理念和政策导向,激发职工学习热情,构筑职工成长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是素质登高工程。实行职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建立“三条激励线”,使职工按照各自的成长路线攀升。第一条线是“初中高中大专大学研究生”的文化水平提高线;第二条线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专业工种带头人”的操作能力提高线;第三条线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专业技术带头人首席技术职务优秀专家”的专业技术提高线。实施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三条激励线”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立足实战、实用、实效,采取自培、自考、委培和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优化了技能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某矿3万余名技术工人中,已经通过鉴定的初级工2.1万人、中级工7300多人、高级工1185人、技师1171人、高级技师70人,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施职工技能振兴计划,推行CBA递进考评模式,促进了工人知识和能力的递进提高。CBA中的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某矿运用CBA递进培训模式,对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递进目标规划,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序列,使职工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培训资源,发挥集团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积极性,举办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晋升考培班,改进各工种岗位培训,增加实际操作演示,提高动手解决问题能力。20__年完成高级工培训取证1088人、中级工培训取证2793人,培训鉴定工人技师近500人,优化了职工队伍的技术等级结构。全面推行首席技术职务制度,评聘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助理303名。以班组为重点,开展职工安全普训和“三违”人员特训,重点进行下井须知、避灾路线、自救他救等必知必会知识的教育,培训总人数38700人次,培训规模在企业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开展了35个工种24907人参加的《煤矿安全规程》知识统考,及格率达98.2,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保安能力。

——运用多种形式为实施素质登高工程提速、助跑。集团结合班组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把学习引向问题、把学习引向系统、把学习引向个性,引导班组以安全生产为目标,进行“适应式”学习;以攻克难点、重点问题为主线,进行“研究式”学习;以实践锻炼为基础,进行“体验式”学习;以改革创新为重点,进行“拓展式”学习;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进行“开放式”学习。立足班组,弘扬先学、先会、先做之风,运用“读书会”,“书架工程”、“手脑工程”、“连锁激荡思维”等形式,建设班组“小课堂”。经常举办“班组论坛”、“班后讲评”、“头脑风暴”、“深度汇谈”等活动,开辟岗位成才快车道。推行“一事三问法”、“工作讲评法”,培育创新“小团队”。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训“兵头将尾”,20__年煤炭生产一线的班组长培训率达到98.3。

二是知识转化工程。立足班组这一层面,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成果,成果转化为效益”的连锁效应,加速知识的传递和转化。建立技术传授平台,设立“技师论坛”,组织技能拔尖人才讲演示范,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传授技艺、名师带徒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的平台,把职工个体学习和组织团队学习整合起来,使班组学习成为职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技术业务难题的“诸葛亮会”,技术练兵的“演武场”。许多职工立足岗位,以学习为基点,勤于思考,把他有变为己有;善于总结,把经验变为智慧;勇于实践,把知识变为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成果效益”的转化。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高级工人技师殷春银,刻苦钻研技术,实现技术革新40多项,获得2项国家实用技术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效益500多万元,被誉为“矿山爱迪生”。20__年企业以他的名字冠名,成立了“某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室)”,提供必要的场地、仪器设备和资金,鼓励他和他的团队继续研发。之后,集团相继涌现出“某团队学习室”、“某实用技术创新室”、“某机电技术创研会”、“某工作室”、“某矿煤车班创新室”等19个学习、研究、创新基地,创新团队成员发展到633人。集团公司积极组织劳模、工人技师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有429名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20__年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669项,创造经济效益6495.85万元。

三是自主创新工程。集团把班组作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组织学创新之法、取创新之经、谋创新之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创新创效活动,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班组和“专家型”职工。组织开展以学习许振超、李斌、邓建军和“精一会二懂三”、“日读千字、周写一文、月看一书、季攻一门、年学一技”等内容的学习读书岗位成才活动。鼓励班组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窍门、小改造、小设计等竞赛、煤质QC课题研究、技术会诊和科研攻关等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成立以传授岗位技能和经验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技术交流为主的“研究型学习小组”,以解决单位管理和创新瓶颈的“任务攻关型学习小组”,发挥了团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一些职工的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技术创新活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从借鉴到创造、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十五”期间,建成了省级技术中心,完成各类科研成果333项,获国家煤炭工业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6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8项,省科技进步奖9项,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58项。其中,《特高压奥灰水水害 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应用获得的经济效益可达12.5亿元。目前,某矿拥有从极薄煤层到厚煤层、从平缓倾角到大倾角乃至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其中,大倾角、不稳定顶板条件下综采、顶水综合开采、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和旋转90度综采等核心开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倾角4至5米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技术实现了安全稳产高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降低了万吨掘进率;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研究应用成果是某矿集团自主创新能力的典型,该技术取得6项创新,2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应用后企业获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元。

三、强化“四个保障”,为深化学习型班组建设提供服务

一是组织保障。坚持“谋定而后动”,制定并实施《某矿集团“创争”活动规划》和《关于深化学习型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长效维护、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对创建学习型班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深化学习型班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制度保障。建立一整套促进学习型班组成长、维护的机制。集团建立培训基地和网络,做到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九落实”。以区队、班组为单位,成建制进行培训。建立培训档案,严格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如制定并实施工人技师、首席专业技术职务、创业型人才等考核奖励办法。实行“三项挂钩”,将创业创新绩效和政治荣誉挂钩、和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和薪酬分配挂钩。实施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三条激励线”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做到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成长上给机遇,拓宽了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人才成长的渠道。实行“知识署名”制度,对具有原创性、先进性、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先进工艺、先进操作方法采用职工的名字命名。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应用效益评估并进行提成奖励;对通过技能大赛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省级技术能手称号的领军人物给予一次性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