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0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读书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读书报告会;自我监控学习制度;语言技能
Abstract: Reader’s Forum enlarges students reading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textbooks. It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Reader’s Forum sets up a form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ystem, which actively involves more students in English activities.
Key words: reader’s forum;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ystem; English activity
一、引言
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是求知和交流,提高英语水平的很重要途径是阅读——读书或网上阅读。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能否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1]。Harmer认为好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阅读提供了学习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等的机会,促进了语言习得[2]。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仅限于每学期十几单元的英语课文,教师的讲解仅限于对课文的精耕细作,学生阅读量太小,无法产生语感。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应在课外阅读大量的素材来弥补课堂教学和教材的不足。但是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97%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但是他们用于课外英语阅读的时间很少,阅读的目标不明确,78%的学生认为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困难。学生渴望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希望通过比较自然、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学习英语,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读书报告会的五个步骤
读书报告会的目标是要求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资源和工具,延伸课堂和课本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1、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充分认识到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不竭源泉,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开学的两周内教师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确定四种类型的读书任务,即科技类、教育类、社会文化类和娱乐类。例如学生选择的科技类题目有“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是福是祸”、“超级材料时代”、“厦门市的生态规划”、“化学武器的危害” 等;教育类的话题有“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商学院”、“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中国的GDP增长有多快” 等;社会文化类的话题有“911后时代与宗教民族冲突”、“聚焦伊拉克”、“美国人的金钱观” 、“争夺石油的外交斡旋” 等;娱乐类话题有“007的魅力”、“从李小龙到成龙”、“足球与集体主义情绪”、“血腥的西班牙斗牛” 等。
2、学生选材写出详细提纲。确定一个主题后,学生通过查找和阅读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写出概要。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无限资源面前保持冷静,合理取舍,恰当剪裁。可以提醒某个学生,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提醒另外一个学生介绍普林斯顿大学时,不要忘了介绍Teofl和GRE的策源地——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ETS。
3、师生交流,确定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完成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思考、研究、创作和写作的过程。例如题目为Dolly’s False Legacy (多莉的错误遗产)的同学在和教师商议后确定的内容为(a)多莉的降生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公众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和科学意义的争议(b)克隆技术概念的介绍(c)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d)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副作用(e)克隆人的可能性和危害(f)对克隆技术的反思
4、广泛动员,重点选拔,定期遴选优秀者参加报告会,突出优秀者的示范作用。报告人用熟练的英语向同学们介绍他的选题内容,参加报告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报告人的内容提出问题,报告人应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后由教师点评语言、内容和现场表现。
5、评价标准最初由教师准备,后期学生选举产生5人评委,承担对读书报告会和评议任务。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方面: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流畅性;
内容方面:词汇丰富,语法正确,内容完整,文体适当,逻辑性强;
表演方面:协调合作,交际互动,幽默感人,回答问题准确;
技术运用:图片清晰,道具齐全,适度适量熟练地运用多媒体。
三、读书报告会制度确立后的效果
1、新型的师生关系。读书报告会把教师变成了“导演”和设计者,把学生变成了“演员”和实践者。教师阅历广,知识丰富,在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与兴趣爱好之后,可以居高临下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内容框架的确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觉、创造性地学习。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的科技选题是大家共同熟悉的话题,内容体现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找到学科专业、个人兴趣和英语表达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让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科技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
2、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整个阅读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极具挑战性的心理语言过程,是一个隐性的单向交际过程。语言文字符号作为信息输入,迫使读者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消化吸收和掌握。这个隐性的、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消化,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感觉的培养、形成和积累,是语言应用能力潜意识的发展过程[3]。
3、写作能力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鉴于大部分学生用英语对阅读材料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教师应适当对写作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价。教师可列出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文章中是否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文章从头至尾观点一致吗?文章中写得精彩的部分是什么?文章中是否有词汇、语法和结构错误?
恰当的引文可以增加文章论据的令人信服程度。如:以Destructive Power of Chemical Weapons (化学武器的危害)为题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引用了武器专家Anderson的观点来证明化学武器的危害之大,成本之低,是战争中被敌方频繁使用的原因:“在大规模地杀害平民的军事行动中,传统武器每平方公里花费2000美元,核武器每平方公里800美元,化学武器每平方公里只有1美元。” (For a large –scale operation against a civilian population, casualties might cost $2000 per square kilometer with conventional weapons, $800 with nuclear weapons and $1 with chemical weapons.)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读书报告会选题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历史、人物、娱乐、体育、新闻、科技等诸多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和聆听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课本以外的材料,扩大了视野,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思想会产生强烈共鸣。例如题目为“世界小姐——选美的商业”报告人对选美提出质疑;“为什么没有世界先生的选美?” “为什么妇女的外貌和品质需要得到认可?” (Why isn’t there a Mr. World Contest? Why is that only women’s qualities need to be recognized but not men’s? )反映了许多妇女的心声。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它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题目是Why Hollywood Movies are So Glamorous?(好莱坞电影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分析中表达了他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深刻思考:“好莱坞的经济、建制和政治实力使它在世界电影工业激烈竞争中占据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只有好莱坞能够花费得起2亿美元巨资投入一部电影制作,只有好莱坞具有全球发行网络和宣传攻势可以把它的电影推向全球影院,在世界各地产生票房效应,只有好莱坞背后有美国政府撑腰帮助它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 Hollywood’s 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power gives it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few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can match. Only Hollywood can afford to spend $200 million on a single film; only Hollywood ha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publicity machinery that can get its movies into theaters worldwide and keep them there; and only Hollywood has the US government behind it pushing to open foreign markets even further.) 他的锐利分析对热衷于看好莱坞大片而从来不认真思考电影娱乐业本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5、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趋频繁,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刻不容缓。读书报告会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说英语的氛围,它可以适当减轻学生们开口讲英语的心理障碍,增强大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信心。
四、自我监控学习制度的形成
自我监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指学习者为了成功而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过程[4]。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学生的总体学习收获之间有明显的相关。读书报告会设有学生管理小组Students Council,管理小组协助教师监督学生完成选题的时间,对选题进行分类,提出报告人的遴选结果,选举产生学生评委,评出最佳读书会报告人,收集学生意见反馈,它对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自我监控学习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教师注意在读书报告会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五、结束语
读书报告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语言技能,学习者享有确定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决定学习方式的自由。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整合。
读书报告会扩大知识输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知识获取能力,构建良性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每一个报告人都经历了阅读、写作、口语汇报的过程,英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学生在准备报告过程中平均阅读量达到3万字,对自己的文字稿进行了3—5次的修改,被选中的报告人苦练发音,听了许多有声资料,努力使自己做到发音准确、流利自如。读书报告会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读书报告会给学生提供了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加强阅读能力的机会。它的开放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话题、寻找阅读材料、确定写作风格和表演方式。报告会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学生遵循,教师的全盘设计、学生管理小组的协助工作、听众代表的意见都使读书报告会沿着规范化的道路前进。报告人的发言从开始时思想紧张、身体发抖、声音发颤,很快过渡到声音洪亮、流利自如、幽默风趣,教师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tephen 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p15~18.
[2] Harmer, 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p97~102.
孙若珈尝试记录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她有时写得顺,有时写得不顺。写得顺时,一天能写三千多字。写得不顺时,就像遭遇了“写作墙”,思路被挡在“墙”的这头,怎么也翻不过去。她就给正在上班的爸爸打电话。在爸爸的鼓励和启发下,她坚持下来了。这个题目写不下去了,她就换一个题目写。有时换了一个题目还是写不下去,她就停笔,去做点别的事,回过头再试着写。
孙若珈坚持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最终写成了《我在美国上小学》这本书。
来,我们一起看看孙若珈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吧。
英语得六分
我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爸爸给我在华盛顿市的默奇小学报上了名。学校要求我在入学前参加专为外国学生准备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
测试时,老师拿来一本类似看图说话的书,指着书上的图,要求我用英语说出它的名称或意思。我知道几个英语单词。在老师指的图画中,我说出了“apple”(苹果)。她又用英语问了我一些问题,我都没听懂,自然没答出来。老师出来后告诉我爸爸,我的英语只得了六分(满分是一百分)。
带着两个单词去上学
第一天上学前,爸爸教了我两个英语单词:“restroom”(卫生间)和“water”(水),用来解决生活中最急需的问题。
带着这两个新学的单词,我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我走进教室,老师马库斯女士用中文问我:“你好,你是从中国来的吗?你叫什么名字?”
“是的,我从中国来。我叫若珈。”我回答。
知道马库斯女士会讲中文,我心里踏实多了。我跟大家一起上课。有时,虽然不知道老师说什么、读什么、唱什么,但我会跟着他们一起说、一起读、一起唱。老师或同学们每说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句子,我就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把他们说的单词或句子和行为联系起来,想方设法把他们说的意思搞清楚。比如,他们说“Let’s sing a song”,接着就唱歌。我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来唱歌”。
学习字母的发音规则
我的词汇量越来越大。过了三四个月,他们说的话我基本能听懂了,但还不会说。过了半年,英语的日常用语我基本都会说了。
一年级时,我们开始学发音规则。学会之后,绝大部分的英语单词只要会说就会拼写了。
学习的关键在于多读书。最开始,我们读图画书,书上的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但跟图画联系起来,再按发音规则拼读它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如果以前我拼写一个单词的方法是错误的,读书时遇到了这个单词的正确拼法,我就知道怎么改过来了。
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班上建立了小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我们一般按阅读的难易水平选书读。上阅读课时,老师就让同学们读书。读五十分钟书听起来很无聊,其实很有趣。
可以画画的写作本
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大本子。每页上面都有个空白处可以画画,下面则有几行横线用来写作。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要花十分钟写作。在写作时间里,老师常常会给我们布置题目,比如,“你们的周末是怎么过的”“你怎么知道春天来了”“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等。老师不要求我们写得很长,但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写的内容,老师一般也不检查,让我们自由发挥。
后来,我们读的书多了,老师就教我们怎么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要先写书名和作者,接着写书中的主人公和书中发生的事情,最后写对这本书的看法。
写读书报告和写读后感不是一回事。写读后感的重点是“感”,而不是介绍书的内容。写读书报告主要是介绍书中的故事,不需要写得很详细,但要把故事交代清楚。读书报告也有“感”的部分,不过“感”往往只有一两句,比如“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愿意推荐它”。
每天都有写作课
到了三年级,英语课被分成了“阅读”和“写作”两门课。老师很重视写作,我们每天都要上大约五十分钟的写作课。
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个黑白笔记本作为“写作本”。
我们每天的构思、写作、列表、读书笔记,甚至画画都在这个本子里。上写作课的时候,老师先让我们在本子里构思,找到一个想写的题目,再开始写。不管你写得长还是短,不管写得具体还是粗略,只要你不停地写,就是好样的。
当然,写作课上,老师有时也会给我们布置写作项目,有时是散文,有时是议论文,有时就让我们写生活中的故事。老师还教我们怎么写诗。离开美国的前一晚,我就给大家朗诵了我写的诗《离开美国》。
坚定前行
来到美国,孙若珈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陌生的语言。
在入学前的测验里,她只得到了六分。新学期开始前,爸爸仅仅教给她两个新单词。就从这六分开始,从这两个单词开始,孙若珈无所畏惧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她不停地看、听,尝试着读,用完全开放的态度去适应新环境,学习新语言,结交新朋友。
孙若珈写完《我在美国上小学》的初稿后,爸爸把她的书稿分成四章打印出来。看着厚厚的四大沓书稿摆放在面前,孙若珈说:“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写书有苦有乐,但一定是先苦后甜。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结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研究生;读书报告;教学
Effect of reading seminar on training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Dong Zhao, Yu Sheng-yu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in research capacity will make a foundation for their later scientific work. On the other hand, to grasp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 their own fields will make an important role for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Methods: A reading seminar was held regularly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PLA General hospital for every Tuesday. Results: Holding reading seminar is able to promote postgraduate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practice their speech talent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paper writing. Conclusion: Reading semina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postgraduates' scientific ability.
【Key words】Neurology; Postgraduate; Reading seminar; Teaching
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学教育中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担负着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发展的脚步,他们相对与本专科学生而言,年龄偏高,思想较成熟、自我意识强[1]。总医院为国内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研究型医院,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研究生和进修生教学。研究生教学除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外,科研能力也是其需要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研究生教育逐渐培养其正确的科研思维能力将为其今后从事临床科研或基础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科研文献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在课题的立题、进展及科研成果的撰写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地对科研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目前各种文献众多,而每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涉猎所有文献。我科从2012年开始,在全科研究生定期开展英文文献读书研讨会,使大家在短时间内扩展知识面,了解相关科研领域进展,达到一人读书、众人受益,现将相关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总医院神经内科在读的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在职研究生和博士后。
1.2 方法。
读书会由研究生辅导员组织,时间定于每周二上午11点至12点, 每次安排两位研究生汇报,每次发言人员的时间表半年前即公布。要求所有研究生参加,但其他进修生、轮转生、实习生均可参加,并定期邀请本领域专家进行专题点评。
汇报人将英文文献于上一个周五前上传至规定的QQ群(群名称为“301神内科研读书会”)内,并将文献主要内容制作成PPT文件, 进行内容报告,并在幻灯结尾总结出此文献的创新点以及优缺点。参与者可提前自行下载原文,并可在报告结束后提问,大家就此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最后邀请2名研究生导师进行总结点评。
文献素材选择方面,要求研究生查阅相关学科的世界著名医学权威杂志或本研究领域的知名杂志,最好能结合自身专业或课题,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ancet,Stroke, Neurology, Headache, Cephalagia等。
2. 结果
2.1 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
读书研讨会举办之初,我们规定所有研究生必须轮流汇报,每半年前将汇报次序公布,以便提前准备,如确有事不能参加,必须请假,参加次数将与研究生表现等目标考评挂钩,并列入直博、留院的必要条件。通过活动,汇报者必将提前熟悉所汇报文献的只要内容及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参与者能够每周均能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相关知识,形成了良好互动的学习氛围。
2.2 培养了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及表达能力。
文献阅读是一切科研行为的基础。只有顺利进行文献阅读,特别是英文原文文献的阅读,才能对相关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进展进行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为创新性地进行研究的立题及准备工作打下基础,避免重复性科研活动,也才能最终进行论文写作。读书报告会无疑是提高研究生论文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督促研究生定期进行文献阅读,增强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熟悉英语表达技巧。同时,在正确理解文献精髓的同时,研究生还必须在报告会上以易懂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回答大家的疑问,这也无疑培养了研究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参与者也能够通过讨论锻炼了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性科研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创新性是所有临床及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正确的文献阅读,可以学习国外同行在相关领域研究时对创新点的发掘、把握和验证方法,对自身研究有着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文献读书会强调让研究生自己查找文献,提炼综合,报告讲解,因此也增加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报告人始终要主动去思考: 这篇文献为什么能发表,其核心的创新点是什么?自己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学习和注意哪些问题?
3. 讨论
英文文献读书研讨会是我科研究生进行相关领域文献汇报、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汇报者在汇报前需要对英文文献进行适当地选择和充分地准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文献及其背景知识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锻炼了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将主要内容高度精炼地概括为PPT格式文件,则锻炼了对文献的把握和提炼能力;最终要把文献内容向大家宣讲,又提高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讨论中大家所提到的疑问的解答,则锻炼了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除了汇报者外,参与者能够通过别人每次的汇报,开阔自身的眼界和思路,熟悉和了解研究领域外的其他研究内容,并通过讨论,激发大家的创新性科研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为自身的课题研究领域拓宽了思路。
英文文献读书研讨会为我科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阵地,通过定期开展活动,研究生的英文文献阅读、检索能力得到提高,这也为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其他医学院校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措施[3]。没有创新就没有医学科学的发展,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直接影响医学院校知识的水平, 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定要注重发挥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科研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研究生[4]。因此,定期开展外文文献读书报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生科研兴趣培养策略,值得向其他科室、其他医院推荐。但其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各科室结合自身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微、杨玉、车艳娟,对于当代医学研究生管理的思考,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 4: 96-97
[2] 詹歌、梁军利、李红霞等,三级甲等医院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实用医学杂志, 2012, 6: 1021-1023
[3] 李彩霞、魏景丹、焦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定期开展读书研讨会的实践,中国医药导报,2010, 32: 105-106
【关键词】课程 教学 改革 总结 展望
一、前 言
宁波大红鹰学院自2008年升本以来,首届本科生于2012年6月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接受社会的洗礼与检验。
首届本科生毕业了,四年的本科培养任务完成了。但无论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总结、反思和展望,以促进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英语泛读》的地位及作用
《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及必修课程,是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语言的观察、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三、《英语泛读》的教学与改革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改变英语泛读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分类指导的现状,教学中实现“三结合”,即: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结合、第一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辅导的结合、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改变英语泛读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分类指导的现状,教学中实现“三结合”,即: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结合、第一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辅导的结合、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课程组的教师结合我院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 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活动为核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探索的全新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成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寻找答案,通过专题讨论和课堂演示,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团队作战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角,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建设英语泛读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及时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网上阅读的能力,达到全面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评判性思维的教学目的,师生及时交流或解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的质量。
3. 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原著和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报告。将优秀的读书报告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英语泛读》的改革成果与展望
教学组的教师们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老师和学生们的大胆尝试和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英语泛读》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本着教学科研相长的原则,教师们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优化阅读资源库为导向的《英语泛读》教学改革”获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立项,以项目促教学、以项目促改革,为提高《英语泛读》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和改进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推助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提升,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尝试和改革,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的本科教学的回顾,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按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不断地夯实专业建设的基础,拓宽专业建设的范围,扩大教学团队的生存空间,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持久地为区域中小型企业培养出高端技术、管理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房剑森.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李水娣.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2):9-12.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 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火花碰撞 创刊伊始
1993年年末,我正在光明日报社评论部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一周写两篇评论,中午在楼道里打乒乓球,甚至下班后用我的夏利车顺路拉一两趟“黑活”挣个油钱。时任《书摘》杂志主编的李春林找到我,向我畅谈了想办一份读书类报纸的想法,他那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大脑与我闲适落寞的心境经过几次碰撞,渐渐擦出了火花。时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同时也是我和春林领导兼挚友的陶恺无条件支持此动议并给出了关键性的指导。考虑到批准一份报纸并非易事,老陶提出与新闻出版署合办,并带着我们与时任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司长的杨牧之进行了汇报沟通。我们的理由无非是这样几条:一是倡导读书风气,推动出版繁荣,而当时这类媒体,除了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之外,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报纸;二是符合《光明日报》的读者定位,光明报系中当时已有《博览群书》和《书摘》,再加个读书类报纸会使这个系列充实和丰满;三是图书管理司担负着管理出版的重任,有个发言平台有利于管理工作,等等。牧之司长当即表态,好。考虑到政府机关不好直接合作办报,牧之司长提出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挂名合办,但实际参与仍是图书管理司,并指定了图书管理司于青(现为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担任兼职主编。于青同志在创刊前后除了审稿外,还跑前跑后协调出版社资源和作者资源,居功至伟。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司长就能拍板办张报,也算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效率吧,与当下克强总理推动的“一元钱办公司”可以相映成趣。
香山会议 运筹帷幄
路都打通了,面临的是怎样通过《光明日报》最高层这一关,因为事情还得在光明日报社来做。这样就出现了可以写入《中华读书报》创刊史的“香山会议”。说是会议,无非是有五个人利用周末在香山饭店吃了个饭,除了陶恺、李春林和我,请来了当时《光明日报》最高首长、时任总编辑的徐光春同志。这个饭局埋单者是我们的老友,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俞晓群(现任海豚出版社社长),他以坚定支持者和潜在广告商的身份参与了此次游说。光春同志本来就是个格局很大的领导,一看有人出面操持,有人愿意给钱,就啥也没说同意了。记得那次还在饭店游泳池一起游了泳,算是事业与共、赤身相见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具体操盘。春林当时主编着《书摘》杂志,无法脱身;于是我们上报的方案中提出:陶恺兼任总编辑,梁刚建任副总编辑。报告送上去,徐光春大笔一挥就把陶恺的名字划去,同时删掉了梁刚建头衔中的“副”字。这体现了光春同志敢于使用新人的气魄,当然也可能觉得老陶事多别牵扯精力。这样,我从一个普通评论员一下子当上了所谓副局级总编辑。
这张报纸叫啥名?当时想了好几个,有的太雅,有的则不甚贴切。最终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直白些算了,叫《中国读书报》。注册过程中被告之,“中国”字样是不能使用的,于是变通一个字叫“中华”。字号有了,要不要请名人来题写个报头?《光明日报》刚退休的杨佳大姐自告奋勇,说认识佛学泰斗兼书法大师赵朴初,没几天赵老题写的报头就送来了。
说干就干。咱虽然是写文章的知识分子,没动手完成过一件像样点儿的实事,但也才四十岁正当年,尚有从头学习的热情,也向往着办成事后的快乐,于是开着辆小破车,走二三环、奔东西单,办刊号、跑执照,串银行、谈邮局,也不知深浅、也不怕挫折,就一路跑下来。当时《光明日报》支持是支持,但是说好了是不给一分钱的;而办一张报纸,哪样都是需要银子的,包括刻一枚图章,请一餐便饭。于是我先从家里拿了两万块钱,花完了,又从《书摘》杂志借了两万块。这钱还没用完,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第一笔预付广告费15万元就打来入账了。有钱好办事,一应手续随之统统办好。
人才济济 各尽其能
琐细事办完了,人员咋办?第一个来报到的是《光明日报》印刷厂一位老师傅的儿子张勇。他不知从哪抱来一台286旧电脑,算是自带设备入职,工作是打字员兼行政。张勇同志在报社20年兢兢业业,后来利用工作之便娶了在报社做校对的西安姑娘苏玲,算是好人得好报,物超所值。第二位来的大将是《光明日报》办公室主任何才庆,满脑子奇思异想,经营上“连踢带打”。举个例子,他在创刊伊始居然拉来了深圳电讯和扬州八宝粥的广告。第三位和第四位来的则是真正的业务骨干,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王小琪,20年的历程证明,她为这张报纸起到了稳定与核心的作用,她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无人可比;另一位是来自《中国教育报》的陈晓梅,是创刊时唯一从事过一线采访的记者,很多新闻选题都出自她的手笔,她离开报社后先后创办和主持了《出版人》和《综艺报》,成为新闻界强人。
另外几位则来自体制外。一位是我的大学小校友王迎,创刊时负责国外文化资讯板块,为了约稿,她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办公室挨着敲门,还真约来了很多学者的稿件。她感觉势单力薄,又推荐了来自河南的英语老师赵武平,赵老师不但外语好,在书的选择上也有独到的眼光,后来的世界级畅销书《哈利・波特》就是他最早发现并引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老师现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在国际书展上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再一位是北京的中学老师赵彤宇,在创刊及随后的过程中,她展现了极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在报社“广交朋友”的宗旨下一往无前,功勋卓著。赵老师目前是一本中央级双核心刊物的负责人。
最后一位参与创刊的社会达人是肖夏林。肖夏林是山东人,曲阜师范学院毕业,彼时正以旁听生的身份游走在北大与人大各教室之间,晚上就在男生宿舍里挤一下。不知谁把他推荐来见我,印象是其貌不扬兼口齿不清,但浑身散发着诗人气质和不羁的文学精神。他加入后组织策划的“二王之争”(王蒙、王彬彬)、“二张之争”(张承志、张炜)充满思想深度和说理精神,是至今让人乐道的文学批评范例,同时也为这张新报纸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然也有两位更年轻的新人,都是二十岁出头,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呼延华和北京大学经管系红娟,这两位是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身份来的,完全无工作经验但却志存高远、朝气蓬勃。我看男生勤快且精明就让他先跑发行。据说他现在还留着我任命他为发行部主任的委任状呢(刚大学毕业就当主任了)。小呼后来不搞发行了改当记者,写出了当时引起业界轰动的几篇大文章如《新华书店店名注册迫在眉睫》《老牌出版社金字招牌还能打多久》,以至于被人称为“呼头条”。呼延老弟后来专攻图书出版,目前经营着一家有名的图书公司――朗朗书房,这些年来出版了太多的精品图书。另一位美女红娟婷婷玉立,形象可人又是学经营,我就安排她去做广告营销,后来一度占据了报纸四分之一的广告额,也算是我知人善任;当然红娟的文笔亦清新脱俗,她为《人物故事》写的两百字小注,独树一帜,无人能摹仿。
英语书面表达,也叫写作,是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运用的一种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对学生激活灵感、整理思路、规划文章结构及遣词造句等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准确表述事实、观点和情感。
当前高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其习作中常会有词不达意或句意不顺,甚至错误百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不知不觉地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出的句子只有英语化的中国老师才会理解。专家认为“产生Chinglish的直接原因是很多学生把整个英语学习视为机械的word-for-word translation的过程”,英语汉语化,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机械对应的习惯,不会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正确遣词造句,选用句型,只会按汉语逐字逐句转译为英语。
新课程英语题材广泛,体裁丰富,趣味性强。它为师生学习英语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三年的学习接触到如:人物传记、记叙文、信件、日志、日记、戏剧和描写等诸多体裁。为了使学生能在书面表达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通过在课堂内的讲解、多媒体的教学、演讲和辩论等形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明确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语序等问题。语言知识的教学要不断反复、举一反三地进行,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
2.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可以增长学生对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认识,也可以增长学生的词汇量。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指导学生进行“欣赏阅读材料中优美词句”。要求学生对在阅读中碰到的新的或优美的词汇、短语、惯用语等语言现象进行搜集赏析,记入美文本。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所作之文有美感、流畅感,并能经常运用自己搜集好的词句。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课文为中心训练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背诵、记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一旦需要,即可泉涌而出。同时,背诵课文也是学生增强语感的重要来源,对学生谋句成篇的能力的提高也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写作训练是从词法、句法知识入手,结合课本里的重点单词、短语,进行五种基本句型的造句练习。口头训练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文的能力。词是句子的最小单位,不同词性的单词按照句法功能可以构成一个句子。
4.通过缩写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新课程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我们利用这些优点,先让学生对课好充分预习并根据关键词来复述课文,最后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形成短小精悍的文章。
三年下来,学生按照要求有计划地坚持,培养并提高了他们书面表达的能力,他们会进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如写日记、给朋友写信、阅读名人名著后写读后感、读书报告等。学生的作文质量及语言的驾驭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县高中)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 具备良好的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和教研能力现状并不如人意。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欠缺,能力较差,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高师教育阶段为师范生打下教研基础、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重任。正确把握教研能力的内涵,探求培养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高师教育中的必然环节与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在师范生入职初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优化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教研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师。
[
关键词] 师范生;高师教育;教研能力;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81?04
一、教研能力是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则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这与最新推出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相符:教师除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日常所需的专业能力外,特别增加了反思与发展方面的能力要求,即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2]。可见,具备良好的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二、高师院校必须肩负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责任
新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具有教研能力的专业化教师,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和教研能力现状并不如人意。朱新卓研究发现,现代化就对教师的专业化存在制约,使教师陷入知识、权力和伦理三重困境[3]。樊洁认为“我国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教育科研认识水平不高、教育科研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欠缺[4]。姚婧也看到了一线教师令人堪忧的教研能力情况: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欠缺,能力较差,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5]。徐大生通过对师范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现状也相当不容乐观”[6]。朱沛雨对某所高校师范生的调研也发现了师范生教研意识、教研知识、教研能力、教研成果等方面的缺陷[7]。
教师和师范生教研能力的缺乏与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对教研能力的忽视不无关联。现行教师在职培训和高师教育所设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都不利于(准)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和高师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教研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师教育更是教师教育最为基础的一步。高师教育阶段为师范生打下教研基础、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重任。
三、教研能力的内涵
要有效地实施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研能力,首先必须明确教研能力的内涵。
教研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探讨。宁虹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以整体、根本、开放、创造的态度理解教育、教学和研究,把教育、教学、研究视为教师工作的整体构成,它们原本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8]高双桂概括了教师教研能力的五个部分:敏锐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立体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9]。肖钰士则将教师的科研素养细化为八个方面,强调了教师的知识面、资料收集和信息开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严谨的作风、实验设计和计算能力、发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运用能力[10]。结合已有文献和我们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教研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即:在教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教研能力应该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教研意识:能够意识到教研能力对现代教师的重要性;第二,教研知识:能够识别教研,了解教研的特点、掌握常见的教研方法;第三,实际教研水平较高;第四,教研实践参与:熟谙教研的选题、设计、调研、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步骤,经常阅读教研文献,经常参与教研实践;第五,教研意愿:愿意阅读教研文献、从事教研实践和获得教研指导;第六,教研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自己的教研能力;第七,反思能力:养成反思教与学的习惯,多角度、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与学。
四、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许多研究者就如何培养职前和在职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顾群提出从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感”出发,激发他们的教研意识,并最终培养其教研能力[11];她还与杨平共同构建了涵盖高校办学与基础教育对接、理论实践相结合、知识向能力转化、学习研究相结合等四个主要问题的教研能力培养模式[12]。其他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培养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研能力的路径与方法[13-16]。
这些研究者的思考与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教研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研究也有着共同的致命弱点:这些研究都是研究者基于日常观察的思考,较少进行实证检验。因此,相对而言,这些成果的实践价值存在着局限。
为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我们结合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在省教改项目研究中积累的成果,构建了初步的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这一模式将教研能力的培养与师范生必须学习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教学技能实训”“学术论文写作”三门课程,以及他们必须实践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并在他们毕业后的入职第一年继续进行跟踪指导。希望通过这一一体化的模式,达到培养师范生教研能力的目的。
五、教研能力培养模式阐释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检验上述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在此,我们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步,我们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进行改革。内容方面,除基本的学科内容与教学内容外,以专题的方式融入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理念与方法(初步拟定校本教研、教育叙事和行动研究)的介绍:向师范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呈现优秀的研究范例。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教师教学与师范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除教师课堂讲授这三方面的知识之外,给师范生印发相应的经过精心挑选的资料手册(资料中理论、优秀案例、专家点评相结合)。考核方式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要求师范生在学习每一个专题时撰写学习日志和课后读书报告(引导师范生在学习日志和读书报告中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教师对全部学习日志和读书报告进行书面点评,并在课堂上呈现和点评优秀的学习日志和读书报告;学期末,师范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撰写学期学习报告。师范生课程成绩为课堂表现+学习日志和读书报告完成情况。教师则将一学期中优秀的学习日志和读书报告、精彩的点评、典型的研究案例制作成海报供学生欣赏。
这样,在这一门课程上,师范生可以积累教研知识,阅读教研文献、进行多次反思,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树立教研意识。
(二)“中学教学技能实训”与教研能力的培养
很多师范院校的这一门课程由授课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其结果是教学方式五花八门,随意性大,教学效果不佳。有些高师院校已在着手对这一课程进行改革。笔者所在学校已有相关改革。在改革方式下,该课程开始以小组的方式实施,课程内容包含中小学教案设计与点评、上课/说课优质课观摩与评价、说课实践与点评、上课实践与点评、板书设计与评价、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多项内容。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助于师范生全面锻炼教学技能。但是这样的设计忽视了该门课程在培养师范生教研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可以结合中小学的教研实际,对这一新授课模式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优化,以培养师范生的教研能力。
我们拟做如下补充。首先,教案设计部分要求师范生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其次,优质课评价、说课点评、上课点评、板书评价、多媒体课件评价时,点评者不仅仅是教师,而且要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点评的过程。此外,上课实践过程中,引导师范生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开。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师范生进行反思,以记录师范生的心得体会和个人思考。最后,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有必要在课外通过邮箱、博客或课程网站等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师范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优质课外资源,并加强课外对师范生的指导。事实上,这样的平台可以一贯地运用于本文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的所有环节。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是现在中小学最为常见的教研活动。在“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中融入这些活动,有助于师范生提早接触和体会中小学教研活动,为他们实习和以后从教尽快适应这些活动打下基础。而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环节也可以继续锻炼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并引发他们对各种教学与研究活动的思考。
(三)“学术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本身的目的就是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但是许多师范院校该门课程设置时间短、只有八周,通常授课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些资料查找途径和目录制作等技术方面的内容,对真实的研究及其过程则无暇顾及。这样,该门课程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带领师范生真正经历研究的每一个步骤。
我们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发现,顾佩娅等在苏州大学英语专业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模式中带领学生经历选题、文献综述和设计研究的过程,借助计算机与网络,构建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7],这种做法值得借鉴。而熊淑慧和邹为诚将学术研究能力分为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构、科学思维和学术语言[18]的做法也提醒我们“学术论文”课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方面。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具体划分为几个环节,分别引导师范生关注学术论文的结构、语言和思维,引导他们进行选题,撰写文献综述和进行研究设计(含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的介绍)。每一阶段要求师范生分别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分析论文结构、语言、思维,选择一个研究话题,阅读相关文献并写综述,设计具体的研究。
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可以借鉴顾佩娅等的做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将资料查找、目录制作等技术方面的内容在网络中呈现出来;还可以为师范生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引导师范生将每一阶段完成的任务上传到该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师范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师范生也要就每一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学期结束时再总体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设计引导着师范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研究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术论文。
(四)教育实习与教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机会。师范生初次真正地以教师的身份走进学校、感受教育教学实践,他们会有很多的感慨、感想和感动。这些感触是他们以后从教的宝贵财富,因此有必要引导师范生以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师范生实习中会碰到很多疑惑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平台供师范生与教师和其他师范生交流。此外,实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各种现象也需要师范生以研究的眼光进行审视,获得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深度认识。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认为教育实习中可以引导师范生做如下事情:第一,以教育叙事的形式记录他们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典型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思考。将教育叙事放到博客或课程网络的公共平台中,供大家阅读和评论。最好能够邀请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在读博士、教研员等对师范生的教育叙事进行评论。第二,通过QQ、课程网络等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师范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共同讨论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参与交流讨论的人员应该包括师范生、实习基地原任课教师、大学指导教师等。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研究知识和经验,结合实习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境,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具体可包括教育实习叙事、行动研究、教学实验、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为使师范生参与研究更加充分有效,可以参考顾佩娅等的做法,邀请研究生担任助教,通过集体合作、个别指导、互相商讨等方式参与到师范生的研究过程之中。
这样,师范生集中锻炼了叙事和反思能力,也初步地参与到了实践研究之中。这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实习生活,并较为完整地记录他们实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五)毕业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有了前面四步的积淀,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应该有了大幅提高。可以开始独立地进行一定的研究。毕业论文写作刚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到了这一步,教师应该尽量少地参与师范生的研究过程,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即可。这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学术论文的规范,引导师范生掌握学术规范,科学规范地完成自己的研究。
与教育实习相比,这一步骤中师范生开始独立自主地经历研究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强化他们的研究能力。而教师在学术规范方面的引导有助于师范生养成规范做研究的习惯。
(六)入职初期与教研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写作的完成意味着师范生在高师院校的教研能力培养过程顺利结束。师范生可以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参与到日常教学和研究过程当中。此时,新入职的教师处于站稳讲台的职业发展阶段,对中小学教材还不熟悉,还只能边缘参与学校的各种组织(教研组)。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时,大学教师仍有必要以专家的身份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引导,指导他们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中并争取同伴的帮助,从而对他们正式的教育教学进行感悟和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此外,步入正式岗位的教师面临着各种现实的压力,研究成果的公开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大学教师要在研究成果公开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上述六个步骤结合高师教育的各个必然环节,环环相扣,辐射了教研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必将在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当然,实际的教学总是错综复杂,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步骤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有待我们接下来在实践中检验。
六、结语
本文以新时代对教师教研能力的诉求为基础,倡导师范院校肩负起培养教师教研能力的历史重任,正确把握教研能力的内涵,探求培养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高师教育中的必然环节与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在师范生入职初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优化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教研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 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2014-12-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信息公开[EB/OL].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0.html,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2011-12-12/2014-12-24.
[3]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49-51.
[4] 樊洁.科研素质——中学教师亟待提高的教育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3(4):98-99.
[5] 姚婧.研究性学习与高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3(5):17.
[6] 徐大生.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其培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4):116.
[7] 朱沛雨.师范生教科研素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宿迁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9.
[8]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52.
[9] 高双桂.浅谈高师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95-96.
[10] 肖钰士.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4):40.
[11] 顾群.教研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发“问题感”开始——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研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52.
[12] 顾群,杨平.高师学生教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1(3):87.
[13] 李海涛.论转型期高师生教改意识和教研能力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97-102.
[14] 肖全民.基于专业化发展的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58-59.
[15] 苑广滨.立足专业发展,树立教研意识——谈小教专业(本科)师范生教研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6):151-152.
[16] 周淑红.高师学生教研意识培养与教学能力培养整合的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13-114.
[17] 顾佩娅、张烨、古海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44-51.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8-03
一、改革方案提出的背景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为此,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各种符合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1-4]宁夏大学地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于理工科专业,当前的工程素质教育方式、方法已适应不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及我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对社会需求、受教育者的需要关注太少。为了解决在教育方式和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成立课题组,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我们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期形成较适用于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设计。针对本科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已往教育理念的不足之处,课题组提出三层次阶梯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层次:针对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会学习”为载体,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组织各类由学生主讲的读书报告会,举办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程的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二层次:我们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形式,作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院以课程设计题库和毕业设计(论文)题库建设为条件,学院“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为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扩展知识、应用知识的更多机会。第三层次: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和学生科研项目为载体,给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展现才华的机会,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课题组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用保障,我们改革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实践环节和科技活动给予学分和成绩的肯定。
2.具体实践。①“会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了使得学生在入学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学习,改变中学应试学习的不良习惯,结合本科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结合各类基础课程竞赛,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做法重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②“能应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这就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理论课程学习的配套项目,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题库和毕业设计(论文)题库,以满足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活动需求。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进行,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训练。作为知识结构的扩展,我们组建了“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总结出一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辐射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好处是设备和器材投入少,需要的资金量小,并且师资力量的投入相对较少,但培训范围广,效果明显,可辐射至全体学生,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③“有创新”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培养,有部分同学表现出了不同于大家的特点,他们在程序设计、产品制作或项目设计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兴趣和能力。针对这部分群体,我们设立了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通过这个平台的多项活动(参加各类竞赛、自主科研立项、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等),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④制订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科研、创新的平台。并于2008年5月建立了院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训基地,使得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向日常化、可评测、层次化发展。在院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又于2009年被宁夏大学确定为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⑤设立了学院大学生作品展厅,学生的大部分作品都被展示出来,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激励了更多学生参与兴趣,使得传统意义的课外活动成为教学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推广与应用
学院提出的“会学习、能应用、有创新”的三层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综合改革方案,于2005年开始实施。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较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6届本科生(2003级~2008级)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
1.学院从2005年开始正式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为所有一年级本科生配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从教学形式到学习内容上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了有利的改变。经过几年的坚持和不断的改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行方法。作为知识扩展学习,学院每学年坚持举办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实验、英语等竞赛活动,多场学生读书报告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精读与泛读;阅读技巧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当今广东的英语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阅读能力或与阅读能力有关的题目占95分以上。因此,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作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心得,谈谈如何培养与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从获取语言输入的环境来分,语言输入可分为课内的语言输入和课外的语言输入;从语言输入的形式来分,语言输入有声音和文字两种形式。
在我国,在课堂里获取语言输入是学习外语获取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声音和文字等形式的语言输入,而主要又是以声音形式的语言输入。教师可以用简单、地道的英语组织教学、控制教学活动和布置课外作业等。例如,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说:Good morning,class.Let’s start our English lesson now.在分发作业本时,可以说Give out the exercise books,please.语言输入还可以通过讲授课文、解释词汇和进行语言结构操练时提供。
课内的语言输入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课文教学来实现的。课文教学属于精读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文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一些西方人的风俗人情、习惯、文化、历史等。如告诉学生打听外国人的年龄,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成年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询问别人的薪水也是不礼貌的;西方人是很讲信用的,约会是很守时的;西方人对待圣诞节就好像我们对待春节一样;西方人是很讲究独立能力的等。
如果仅是靠阅读课文,是很难提高阅读能力的,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平时教学中,就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给他们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要求他们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快速地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泛读。在补充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体裁的多样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如有关故事、人物传记、游记、天文、历史、地理、科普知识、天气、广告等,应注意由浅入深的阶梯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外泛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指定阅读分量,不限阅读范围。检查方式主要通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和组织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会内容主要是主人公的主要活动或主要事物的主要发展过程。
广泛地读不仅可以扩大语言输入量,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准确度,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有关的背景知识。读一些英、美原著更利于他们懂得和掌握有关英美等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所以对每一届学生,平时我都会积极寻找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资料供他们阅读,并要求他们买一本互不相同的英语读物,以便他们能互相传阅,尽可能扩大他们的语言输入量。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
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常常会导致阅读速度慢,如果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完成阅读任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预测(Predicting)――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从标题中预测文章的内容,抓住主题句与关键词,以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更好地从整体理解文章。不管预测的结果是对是错,都会使学生的想法更接近即将阅读的主题。例如SEFC 2A Unit 3《Body Language》一文,看到题目就可猜出是有关“身体语言”的,这是预测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可以观察文章右上角的两幅插图,左边的一幅图是两个外国朋友拥抱在一起,右边的一幅图是两个中国朋友互相握手。通过观察比较,就能进一步预测文章主题为论述不同国家的人在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身体语言。当阅读全文后,我们就可以确认或纠正对文章的预测。
2. 略读(Skimming)――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不要求细节理解而只要求掌握大意,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文旨意,掌握篇章结构,在脑中确立该文章所涉及的内容。
3. 猜词(Guessing)――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词义
理解词义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碰到生词或旧词新义。利用构词法知识,或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具体语境,猜出他们相应的词性和词义。例如,However,most of our ideas about the future are nearly very short-sighted. 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the next fifty years.But the next hundred?The next thousand?(NMET 2000)
这段阅读材料要求考生猜Short-sighted的意义,根据构词法,Short-sighted 是short和sight合成后加上词缀-ed构成形容词,再结合语境,就不难猜出它的含义是“缺乏远见的”。
4. 实施逆向阅读――在问题引导下捕捉信息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都会在文章后设计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快捷、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风格、体裁,采取相应的阅读技巧。
例如,2002年高考阅读材料C篇,文章篇幅较长,约二百多个词。材料后面三个问题是以细节设题的,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处理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阅读时,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命题着手,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对那些与解题无关的内容可以一扫而过,着重查找与解题有关的信息。请看这三个问题:
(1)Which theatre offers the cheapest seat?
A.Halifax Playhouse B.City Varieties
C.Grand Theatre D.York Theatre Royal
从四家剧院中的Admission来看,只有Halifax Playhouse的seat最便宜,因为它只需$2,而且Mon:2 seats for the price of one,所以答案应该选A.
(2)If we want to see a play with old jokes and songs, which phone number will you ring to book a seat?
A.502116 B.223568 C.365998 D.430808
从City Varieties这家剧院文中一句话:Laugh again at the old jokes and listen to your favorite songs 可知,只能到City Varieties去,它的电话号码是430808,所以答案选D.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遇到诸如上述类型的题材及问题,就应该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策略来处理,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既能加快速度又能提高效率。
三、把握超篇章理解
1. 感知字面信息
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叙述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说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把握文脉,就是根据文体的特点,理顺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线索所串联的主要事实,然后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清晰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
2. 深层理解寓意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有时会发现作者并未把意图说明。此时,读者就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
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于原文,以文章所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而不能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章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因此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如果做到这一点,读者则可以逐渐完成有知识层面的转化。
所以,在课堂内外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教会学生能把握超篇章理解。
总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但只要学生坚持科学得法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秋叶.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
学与研究,2001(2).
[2]孙铁坤.逆向阅读是技巧[J].中学生英语读写(高中版),2002
【关键词】 高中英语;泛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一、使学生明确泛读的重要性
1、开阔视野、丰富人生
泛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人生,以弥补因阅历、年龄等引起的知识、思想上的贫乏。学生如能明白这一点,便会有一个比较持久的“阅读动机”。
2、扩大和巩固词汇量。
大量接触各类题材和体裁的文章,(1)可以扩大词汇量。另外,常用的3000个基本词汇在绝大多数材料中重复率高,因此泛读亦(2)能巩固已接触过的单词。
3、提高阅读速度。
只要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阅读速度是完全可以得到逐步、有效提高的。
二、指导学生选好泛读材料
1、难度要适中
文章难度太大,会降低阅读速度,影响阅读质量,打击学生的信心;难度太小,则无法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一般认为,生词率在3-5%之间的文章,为难度适中的文章,此为泛读的“主食”;生词率在5-10%的文章,为较有挑战性的文章,此类文章的阅读量要适可而止;而生词率超出10%的文章一般被认为是难度较高的文章,不适于作泛读材料,但可偶尔涉猎,因为这可以产生一种“学然后知不足”的“牵引力”。
2、题材、体裁要广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没错。但若一味地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思维便得不到开阔,所以,阅读也不能“挑食”。
三、具体泛读技巧的培养
1、具体阅读技巧
(1)速读(fastreading)。主要有如下两种:
①略读法(Skimming)
要领是在能基本理解文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此法一般能解决how,why之类的问题。略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段、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尾句,这些地方往往点明文章、段落的主旨。在通读之前若先读这些部分,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②查阅法(Scanning)
在回答具体问题(细节问题)时往往不必通读文章,而只需带着问题或与问题相关的字眼进行查阅式的阅读,此为查阅法。此法一般能解决what、who、where、when之类的问题。使用该法时注意:第一、文章结构和顺序的排列。第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需信息(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词语上。把握这两点,一般可快速锁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2)细读(intensivereading)
有些段落、句子我们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此为细读。精读课文要求全篇细读,泛读则根据需要“局部细读”。
2、摒弃不良的阅读习惯
以下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语感的培养:
(1)口读。阅读时读出声音。
(2)唇读。阅读时并不读出声音,但嘴唇仍在“念念有词”地轻微蠕动。这是一种变相的口读(下面的喉读亦如此)。
(3)喉读。阅读时虽不出声,但喉头仍在蠕动。
(4)指读(或“点读”)。阅读时视线随手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
(5)心读。阅读时虽然不出声,唇、喉等亦不动,但在意念上仍对每个单词进行默读。
(6)逐字读。阅读时不是以一个短语、意群为基本单位,而是孤立地以一个个单词为单位。
(7)回读。阅读时不断地重复已经读过的词句。
(8)译读。阅读时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后再进行理解。
四、建立监督、指导和激励机制
只把方略抛给学生,而不对他们的泛读加以监督、指导和激励,学生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周写读书报告。报告分两个部分:(A)计时阅读,(B)自由阅读。计时阅读要求精确计算阅读时间,这样学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进步感(杨华堂,2006)。自由阅读则无此限制。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个模式,供参考:
A.计时阅读(建议用“三次法”)
1、第1次阅读——严格监控
内容包括文章总词数、生词率、阅读时间、阅读理解准确率、阅读速度、备注等等。
注意,以下几个数据有必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1)词数。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历年高考试题,每篇材料的篇幅最好控制在300个单词左右。
(2)生词率。以3-5%为宜。
(3)准确率。一般以答对文章后面的问题数在总题量中的比例为基准。所以计时阅读的材料最好找那些后面有提问的文章,以便学生自评时有据可依。
(4)阅读速度。单位是平均每分钟的阅读词数(wpm)。一般以60-70wpm为宜。
3、第2次阅读——失误反思
内容包括(1)影响理解的原因(语言点、阅读方法、心里因素等)。(2)解决办法和结果。
4、第3次阅读——深入学习
内容包括(1)概括大意。(2)读后感。(3)其它语言点的习得。但是不必每篇都进行这样的“深入学习”,那样会导致泛读“变味”,变成精读。泛读是可以容忍模糊理解的(杨华堂,2006)。但偶尔对文章的某些段落不妨“择优精读”。
B.自由阅读
指阅读时自己把握时间、数量、次数、方式等,但在报告上(或在原材料上)亦可做些简单记录或划符号。由于它没有应试方面的压力,因此可作为计时阅读的一种有益补充。
无论是计时阅读还是自由阅读,对中国高中生来说,英语文章总有一种陌生感,比中文难,因此履行计划时难免会“前功尽弃”。这时,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激励”的作用。
五、结语
语言的学习主要靠积累,泛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只要师生能不懈地去努力、开创,注重训练以及理论指导,学生的泛读技能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提高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t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People’s Education Press &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ngland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兼顾班里不同层面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反省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低效学习、无目标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导致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英语产生惧怕情绪甚至是逆反心理。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学习目标导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帮助高中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2. 以目标为导向的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施和评价
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不同的,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一个语言活动至少会用到一类策略或是几类策略的组合,而且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策略也各有不同。
2.1 策略一:以目标为导向,把握新旧语言知识的联系
高中生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会把握单元间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一和模块二为例,这两个模块共有10个单元。如果从宏观角度,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主题,纵横联系相关、相近内容的单元,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把下面四个单元的内容重新整合,探寻到一条连贯的学习线索和思路:因为Unit 1 Friendship 的话题是“朋友和友谊”,Unit 3 Travel journey的话题是“旅行和描述一次旅行过程”,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可以以“朋友和一次难忘的旅游”为线索,学习任务可围绕这个线索设计话题,可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回想以往与朋友一起旅游的经历,通过亲身体会,探讨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应具备的品质和性格特征等。也可以在学习模块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话题内容是“文化遗址保护和国内外著名的遗址”)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话题内容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回顾模块一Unit 1和Unit 3的知识,把Unit 1 Friendship和Unit 3 Travel journey两个单元的话题再延伸扩宽。学生在重新整合单元间新旧知识和从事各项活动中,他们已经主动地学会运用一种或者多种学习策略。比如:认识策略中的“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 理和归纳;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和调控策略中的“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与教师或学生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等策略手段帮助其学习。
2.2 策略二:以目标为导向,渗透资源策略
课本作为学习英语的载体,从内容方面讲,过于单一,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语篇的文本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产生兴趣,所以还要选取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材料。如何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呢?第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选难度适当的文本材料。内容太难会挫伤自信心和阅读的积极性,太简单容易产生厌倦,提高不了阅读水平。第二,选取时代感强、语言鲜活、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贴近生活的文章,适合高中生心理和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材料感兴趣,从内心深处自发地愿意读下去,那意味着阅读已经一半成功了。第三,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找寻的文本材料,学生积极参与,容易产生共鸣,并能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3 策略三:根据学习进展,在阅读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迅速地抓住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观点。高中生可以尝试并掌握以下三种方法,比如:读文章的首尾句找主题句。如果作者采用演绎法,先抛出话题,再围绕话题详细展开, 主题句会在句首呈现给读者,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如果作者采用归纳法,先分述各种情况或细节内容,再总结,主题句会在段落结束部分出现,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其次,在段落中找题句。有些文章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文章往往以一句或几句话引出要表达的主题,在主题句后面再陈述细节或进行论证。第三,采用归纳分析法形成主旨大意。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文章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描述或分析,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
2.4 策略四:掌握猜词义技巧认知新学语言项目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高中生来说,在英语阅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词,如何学会利用语境(根据上下文已知信息)推测、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猜词义技巧。
其一,根据定义、举例、描述猜测词义。如一些标志性的短语,表示解释的namely, that is (to say), mean, refer to, in other words, be known as等;表示举例的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例如:As usual a lot of people were present in Akbar’s durbar, 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 后面的同位语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可知四个选项“A. court B. workplace C. factory D. office” 的答案应该是A。
其二,利用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或标点符号猜测词义。例如: The High Court of Galicia says that judge ordered Mr. Garzon to report to the court every week. The suspect is barred from leaving Spain and not permitted to drive a train for six months. 通过下文的not permitted我们可以得知barred与not permitted to同义。
其三,根据定义法或标点符号法猜测词义。生词往往出现在前面,定义或解释往往在后面,常有定语、定语从句、同位语或从句出现。标点符号有暗示作用,如破折号通常是前面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冒号用来列举或解释。
(以下节选自2013年重庆卷阅读理解D篇,保留原题号)。
It is filled with symbiotic exercises, too: unimaginable quantities of creatures, little and large alike, mix within its depths in a kind of oceanic harmony, giving to the waters a feeling of heartbeat, a kind of sub-ocean vitality.
7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ymbiotic” mean?
A. Living together B. Growing fast.
C. Moving harmoniously D. Breathing peacefully
(答案为A)
3. 基于学习策略的评价
3.1 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
教师在开始新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尝试目前在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即通过与学生商议之后共同签订一份契约。以下就是一份典型的学习评价契约。
学习及评价契约表
1. 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我准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我已经知道的有关这些问题的信息是:
4. 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找寻的信息是:
5. 我准备从何处查找获取这些信息:
①课本( ) ②专家访谈( ) ③实验( ) ④杂志( ) ⑤百科全书( )⑥报纸( ) ⑦电视电影( ) ⑧博物馆( )
6. 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
7.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签订契约的目的:__________
契约的有效时间: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
3.2 教师应该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也可以采用“档案袋法”(portfolios)和“展示法”(exhibitions)。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档案袋,鼓励学生放入记录平时表现情况(如值日报告评分、英语周活动参与项目的获奖情况)、学生在校内外学习过程中创造的个人成果(如读书报告、朗读的录音带、市或地区英语能力竞赛的听力或阅读材料)方面的文件资料等。“展示法”(exhibitions) 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每节课的值日报告,英语周演讲内容,课内外举行的辩论会结果,甚至书写漂亮的作业本等。
总之,为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英语学习的爱好,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参考文献
[1] M. E. Lockheed (1996). Assessment in transition: learning, monitoring and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 Pergamon Press, 1996.
[2] 王凯. 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一、导
“导”即引导、指导。对于职初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引导,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1.规划中 “导”
人有了目标,才会向着这个目标去奋斗,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金小的每位职初教师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根据自我现状分析与发展愿景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例如,实施“与名师同行工程”,利用校内外各类名师与职初教师结对子,定期开展听课、交流活动, 促进职初教师的快速成长,使职初教师迅速向骨干教师的行列迈进。
2.多层面培训中“导”
为满足不同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引领职初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学校实行了多层面培训。例如,组织职初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教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赴重庆、杭州、海安等地参加数学教研活动;赴海南参加力学本部全国名校联盟活动;赴上海黄浦外国语小学参加影子培训,观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名师的指导,提升职初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讲学,在校内开展“自在讲坛”活动等,使职初老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我校的“自在讲坛”系列活动,通过本部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指引职初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宽职初教师发展思路,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如朱莉老师“追求课题价值,享受研究过程”的讲座,使老师们对个人课题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两基”到“四基”的对新课标解读,在教学实例中给大家做了翔实的阐述;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彭柯柯老师的“让学生在情趣中学习汉语拼音”重点强调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的相关策略;《走近绘本》,让大家学会了培养学生绘本阅读能力的策略;精选图片、教会看图、爱上写作,为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指明了方向。本学期张翠玉老师的《给班主任的十条建议》,刘娟老师的“个人课题”五步研究法,都给了职初教师很多的启示。
二、学
“学”即学习,明确要求、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向名师学习。对职初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职初教师的真正成长离不开具体实践,必须为职初教师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反思、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多项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团队”,让自觉学习行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让学习成为职初教师的内在需要。
1.课堂教学中“学”
(1)职初教师预上课制与跟踪听课制
预上课制就是职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在精心预设、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前一天到校内师父那里进行说课预上,以达到最佳的授课状态。
跟踪听课制就是针对某一个职初教师的课,教管人员全程参与,定时定点跟踪听课,及时反馈交流,定时集中诊断,指出问题所在,给出改进的方法,促进职初教师迅速成长。
(2)开展多项活动
“魅力课堂展示课”“教管人员公开课”“主题式互听课”“区级展示课”“自在杯赛课”等一系列活动,让职初教师在听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教育科研中“学”
学校积极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如市语文教研员芮琼老师、区教室发展中心许列华书记、力学本部教科室主任陈芳等,让职初教师初步领悟到教科研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了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决心。同时要求他们认真撰写论文与课题,根据自身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把课题研究真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提升科研能力。
3.专题培训中“学”
学校将每周二或周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定为职初教师的专题培训时间,由教导处牵头先后开展基本功训练、读书报告会、新课标学习、朗诵、白板课件制作等系列学习活动,并进行考核,以提高职初教师的业务能力。
(1)基本功
我们发现,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什么样的字,学生就会模仿什么样的字,因此教师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都非常重要,职初教师每天练习,由专人负责检查、记录、通报。经过一学期的训练,职初老师的书写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为提高职初老师们的普通话水平,学校积极组织演讲比赛,以赛促练,掀起老师们苦练基本功的热潮。
(2)读书
读书可以明智益趣、修身养性、心情愉悦。学校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职初教师,每次填写读书笔记,可剪贴,可摘抄,并记录反思,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活动,让金小职初教师爱上读书,乐于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3)新课标学习
新课标的学习,职初教师没有丝毫马虎,并对自己教学中的实例、课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张颖老师由新课标的学习联想到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林晨老师指出: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史颍老师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李龙飞老师明白了信息技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王晓云老师对“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4)白板培训
白板培训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学阶段,根据白板公司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学,记录有疑问的地方。第二个阶段为专家指导阶段,答疑解难,提高职初教师白板课件制作的水平,使白板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议
“议”即职初教师在团体中的互动式交流,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获,与大家分享,激起思维的火花。
1.集体备课中“议”
集体备课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们在研究与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我校分学科固定集体备课时间,为准确把握教材,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提高职初教师研究能力提供了保证。
2.说课中“议”
组内开展各学科说课活动,通过交流,职初教师明白了备课首先要把握重点目标,然后,再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环节去达成目标,最后,还要有对目标完成程度的思考与反思,并且能够在设计上大胆尝试,有所创新。
3.教学沙龙中“议”
学校教师定期聚集在一起,开展教学沙龙活动。职初教师会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讲述自己在课堂常规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看法。之后,提出日常教学中的困惑。随后,学校骨干教师将会根据职初教师们的问题,耐心地进行解答,提出锦囊妙计。包括注重激励机制,奖罚结合;注意树立典范,用典范影响全体;强调反复训练,直到做好为止......
四、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