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统计分析

农业统计分析

时间:2023-06-01 09:0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统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统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共财政投入;运行情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2-5995-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2.066

Construction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ARS

LI Ping1,WANG Wei-wei2,3,ZHANG Jun-biao3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8,China;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3.Hubei Center for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HZAU,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CARS,a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form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is an strategic move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n synchronization”,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all aspect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to relative main bodies of the system,from the responses of system recognition,daily operation,funds management,personne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running were analyzed,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ystem in aspects including as funds management,internal-external communication,work coordination,position competition,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motivation,local support mechanism were cleared,according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 public finance input; running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简称CARS,下同)建设[1]。CARS作为一项公共强农惠农制度选择,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整合形式的重要创新,也是新时期探索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尝试,更是在既定的科研管理体制和部门管理体制下,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聚合科-教-推、产-学-研人才,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协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定性上,祁春节等[2]、宋雯雯等[3]、张克俊等[4]分析了体系的制度特征及问题,并给出了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建议;张鸿等[5]、伍莺莺等[6]主要针对体系创新团队的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赖琰萍[7]则就体系建设经费管理进行了探讨。定量方面,苏小珊等[8]度量了体系制度安排创新与技术创新效率的互动关系,并认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关键在于优化体系制度安排;李平等[9]则利用调研数据对体系研发团队创新绩效进行了测度,并给出了改善体系创新机制的建议。已有研究明确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作为新时期财政农业科技投入重要形式,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内容,能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但由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处于探索中的协同创新管理系统,其积极作用需进一步调查与分析。为此课题组借助于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类别所进行的调查,通过统计量化分析的方式阐述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以明确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体系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现状

为全面了解CARS运行现状,课题组依托体系重大专项平台,根据不同产品及地区特征,对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包括首席和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依托单位相关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进行了访问、座谈和小型会议交流或开展实际调研,收集了一套统计研究资料,共计2 459份。该资料共涉及33类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遍布全国各省市区。被调查人员中,B岗位专家、A岗位专家、C岗位专家、团队成员、依托单位管理人员、体系外科技人员、其他人员所占比重依次为0.89%、14.41%、14.84%、65.92%、1.53%、1.74%和0.68%(文中B、A、C分别对应着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科学家岗位);体系依托单位及人员分布于东部地区的居多,占39.20%,中部地区比重为36.22%,西部为24.58%,另外东部地区涵盖了调查所涉及的33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中的28个,西部地区涵盖了33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中的26个,中部地区则涵盖了所调查体系中的25个,可以看出,目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区域分布差异并不明显,总体上处于相对均衡态势;至于依托单位性质,统计分析显示,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是体系的主要依托对象,两者合计占到了79.00%以上,依托单位还有企业、推广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性质的单位,比例分别为8.00%、1.20%、11.80%、0.48%。现代农业体系运行现状分析具体情况统计描述如下。

1.1 受访对象认可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4.80%的被调查人员对当前体系的运行现状表示非常满意,48.28%的被调查人员表示较满意,表示满意的占16.15%,仅有0.47%的被调查人员对当前体系运行的总体状况表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具体而言,一方面被调查人员普遍认可体系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64.4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作用非常大,28.64%认为推动作用较大,6.51%认为推动作用大,仅有0.33%认为推动作用不大或者很小。分岗位类别来看,B岗位专家充分肯定了体系的建设在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巨大作用,其中79.31%的B岗位专家认为体系的建设对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作用非常大或大,20.69%认为推动作用比较大;A岗位专家也比较认同体系的建设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82.25%的A岗位专家认为作用非常大或大,17.75%认为推动作用比较大;C岗位专家接触农业生产实际多,较能感受体系建设对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程度。统计调查显示,C岗位专家较认可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其中有76.25%被调查人员认为体系推动作用非常大或大,23.75%认为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较大作用;其他受访对象也较认可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此外,还得知B、A及C等岗位专家对体系作用发挥的认可程度要明显高于体系团队人员及体系外相关人员。

另一方面对当前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贡献度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同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作用,其中33.5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度很高,47.30%认为贡献度较高,认为高的占16.61%,仅有不到3.0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贡献度较低或很低。从区域分布差异来看,各区域就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贡献度的观点趋于一致,基本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度很高或较高。

从体系交流平台的运行及管理上来看,数据显示有96.48%的被调查者对体系交流平台的运行及管理表示满意,仅1.6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其中“体系交流平台存在不对外公开,无法接受社会的舆论监督”的问题较受被调查者关注,另有1.95%的被调查者未做答。同时,不同岗位的被调查者对体系交流平台运行及管理现状的满意度不尽相同,其中B岗位专家和体系外相关人员的满意度最高,达到100%,其次是A岗位专家,满意度高达99.70%,接下来依次是团队成员98.16%、C岗位专家96.29%、依托单位管理人员94.29%。

1.2 体系日常运行

1)个人目标与体系目标的一致性。从整体上来看,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目标与体系目标完全一致的占26.71%,基本一致的占70.09%,不确定个人目标与体系目标一致性的占2.94%,认为不一致的仅占0.22%;从被调查者的不同岗位身份来看,不同岗位的被调查者观点趋于一致,与总体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2)体系间岗位专家交流。不同体系之间岗位专家的交流对活跃体系工作气氛、完善体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显示,有60.56%的岗位专家表示不同体系之间会经常交流,另外39.44%的被调查人员则表示交流较少或不存在交流。当询问采取何种交流方式时,获知电话、邮件等方式采用较多。另外,随着现代信息交流手段的不断普及,电话和邮件成为各岗位专家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分别有82.57%和74.91%的被调查人员通过电话和邮件与其他体系岗位专家进行信息互换与沟通,仅有2.64%的岗位专家通过会议的方式开展合作交流,另还有22.45%的被调查人员通过其他方式与各体系岗位专家保持交流。从调查人员身份类型来看,由于职能分工不一,调查发现B岗位专家更倾向于采取会议交流的方式,有65.22%的B岗位专家通过会议方式与各体系岗位专家进行交流;对于A岗位专家而言,分别有79.81%、78.40%、66.67%的A岗位专家通过会议、电话及邮件三种交流方式与其他岗位专家进行交流;另外C岗位专家则较多地采用电话工具保持与各个体系岗位专家的日常交流,占到C岗位专家调查样本总数的86.81%。

幕嵋榻涣鞯钠骄次数看,一年度内B岗位专家平均与其他体系专家交流5.30次,A岗位专家平均为4.30次,C岗位专家平均交流为3.10次,团队成员为2.40次,呈依次下降趋势。除会议交流外,电话和邮件成为交流的主要工具。调查显示,B岗位专家年均交流人次最多,达到19人次;A岗位专家次之,达到14人次;C岗位专家与体系团队成员的年均交流分别为7和6人次。

3)各产业内不同领域岗位专家交流情况。一方面调查显示,95.11%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经常与本体系内其他岗位专家进行交流,只有不到5%的被调查者表示缺乏交流或者交流不够;另一方面从被调查者与其他领域岗位专家交流的平均人次来看,体系内各领域岗位专家平均交流人次差异较大,其中B岗位专家交流人次最多,平均达到50人次;A岗位专家次之,平均达到25人次;C岗位专家除会议交流方式外,平均交流13人次,仅为B岗位专家的26%;团队成员平均交流9人次,不足B岗位专家的1/5。

从所采取的交流方式来看,会议、电话及邮件这三种方式已成为沟通的最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分别有90.49%、88.32%、83.98%的被调查者通过这三种方式开展合作交流。从交流频次上看,B岗位专家通过会议方式与体系内部各岗位专家交流的平均次数多达21.70次;C岗位专家和A岗位专家分别有8.70次、8.60次,团队成员则只有4.40次。

4)不同岗位类型的被调查人员融入体系程度。从各体系任务占用被调查者工作时间角度来看,69.57%的B岗位专家花了80%以上的时间用于体系工作;其次是A岗位专家,有65.59%的A岗位专家花了80%以上的时间在体系工作上;第三是C岗位专家,有63.72%的C岗位专家花80%以上的时间在体系工作;团队成员最少,只有41.66%的成员能保证80%以上的时间用于体系工作。

当问及各岗位专家融入体系团队的程度时,调查显示各岗位专家总体上有71.45%表示已经完全融入到体系的工作中,另有28.19%反映正在慢慢融入,仅有0.36%表示还未融入。从不同岗位类型来看,各岗位专家融入体系工作均呈较好态势,其中B岗位专家样本表示已完全融入到体系的各项工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A岗位专家已经完全融入或者正在慢慢融入体系工作中,另外团队成员也仅有0.54%表示未融入到体系工作。

从区域差异来看,中部地区被调查对象融入程度最高,有75.71%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已经完全融入到体系工作中,其余的24.29%也正在慢慢融入体系工作;东部地区次之,完全融入体系工作的占到70.59%,有29.30%的人员表示正慢慢融入,仅有0.11%尚未融入;西部地区人员的融入程度较差,尚有32.79%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未完全融入体系工作。

总体来看,一方面各岗位专家融入本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和团体环境的程度与其用于体系工作的时间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另一方面,各岗位专家融入体系工作过程和团体环境的程度区域差异不大,融入程度基本上是中部地区的受调查者最好,东部次之,西部略落后于东部。

1.3 体系的经费管理

1)经费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程度。总体上看,目前经费情况尚不符合各岗位专家的实际需求。调查显示,认为经费能够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被调查者仅占7.73%,另外27.06%的被调查者认为体系经费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而41.86%认为经费仅能够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另有23.35%认为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从不同岗位类型来看,大部分岗位专家认为体系经费能够满足或者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也有一部分岗位专家认为体系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其中以C岗位专家表现最为明显,有39.39%的C岗位专家表示体系经费不能满足其工作需要;B岗位专家次之,有21.74%的B岗位专家表示体系经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仅有7.85%的A岗位专家认为经费不足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经费支出及合规性。调查显示,高达83.26%的岗位专家经费用于体系相关工作的比重达到95%~100%,仅有不到1%的人员其经费用于体系工作的比重低于60%。从不同岗位类型上看,有91.30%的B岗位专家经费用于体系工作的比重高达95%~100%,有88.96%的A岗位专家经费用于体系工作的比重达到95%~100%,此外84.98%的C岗位专家经费用于体系工作的比重达到95%~100%。在费用支出合规性方面,调查显示B岗位专家经费支出的合规性最高,95.65%的B岗位专家经费支出合规性在85%以上,这其中又有73.91%的B岗位专家经费支出合规性在95%~100%,21.74%的B岗位专家的经费支出合规性在85%~95%,仅有不到5%的B岗位专家的经费支出合规性在75%以下;C岗位专家的经费支出合规性次之,94.03%的C岗位专家的经费支出合规性在85%以上,这其中位于95%~100%区间的占60.00%,而经费支出合规性在85%~95%区间的占34.03%;A岗位专家经费支出合规性在95%~100%之间的占56.30%,在85%~95%之间的占38.42%,仅有5.28%的A岗位专家经费支出合规性在85%以下。

3)经费管理满意度。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岗位专家对体系经费的管理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仅有不到6%的岗位专家表示不甚满意。就不同岗位类型的专家来说,他们对体系经费管理现状的态度基本一致,有19%左右的被调查人员对当前经费管理现状表示非常满意,有74%左右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对当前经费管理现状基本满意,仅有6%左右表示不满意,其中B岗位专家表示不满意的比重最高,达到8.70%,A岗位专家次之,为6.38%,C岗位专家表示不满意的比重较小,仅为5.34%。

1.4 体系人员的考核及评价

1)考核标准。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工作、论文专利等技术成果及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与推广、日志数量、经费使用情况等内容执行的情况。总体上看,在所有考核内容中,有53.80%的被调查人员对基础性工作这一考核标准最为认可,有27.91%的被调查人员最为认可技术培训与推广这一考核标准,另外认同论文专利等技术成果考核标准的样本占到了10.93%,而将日志数量与经费使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的认可率最低。

从不同的岗位类型来看,各岗位专家对考核标准的认识不尽相同。有42.86%的B岗位专家最为认可基础性工作这一考核标准,23.81%最为认可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这一考核标准,另有23.81%的B岗位专家表示认可其他的考核标准;有56.60%的A岗位专家最为认可基础性工作考核标准,17.30%最为认可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这一考核标准,13.84%最为认可技术培训与推广这一考核标准,另有10.38%的A岗位专家提出了其他的考核标准,A岗位专家对其他考核标准的认可率较低;C岗位专家由于更多地接|农业生产第一线,因此基础性工作、技术培训与推广是其最为认可的考核标准,认可率分别达到53.09%、32.13%,而其他考核标准的认可率均较低;团队成员对基础性工作这一考核标准最为认可,认可率达到53.80%,其次是技术培训与推广考核标准,认可率达到29.79%,第三是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认可率达到11.26%,其他考核标准的认可率较低。由此看来,各岗位专家所倾向的考核标准不尽一致,但均对基础性工作这一考核标准有较高的认可度。

至于各个标准在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调查显示:考核标准应以基础工作、论文专利等技术成果、技术培训与推广三大标准为主,其所占比重分别为25%、16%、21%,其余考核标准所占比重依次是人才培养13%、经费使用情况11%、日志数量9%,其他仅占5%。从被调查者的岗位类型来看,各岗位专家的观点与总体上的情况基本趋于一致,各岗位专家(除体系外科技人员)认为基础工作、论文专利等技术成果、技术培训与推广所占比重最多,其余次之。

2)考评方式。调查@示,当前体系实行B岗位专家、执委会和体系成员打分结合的方式对体系成员进行考评较为合理。从总体来看,这一考评方式得到了96.30%的被调查人员的认同,仅有3.70%的被调查人员表示不认同。从不同岗位类型来看,各岗位专家对该考评方式的认同较为一致,表示认同这一考评方式的均在95%以上水平。而当问及B岗位专家、执委会、体系成员打分结合的考评方式中各成员所应占有的比例时,各被调查者给出的意见也基本趋于一致,总体上看B岗位专家、执委会、体系成员打分趋于32∶34∶34的比例构成。

3)考评结果通报方式。目前体系对各岗位专家工作考评结果的通报方式主要采取分等定级制、单一排名制、定性判断制三种。调查显示54.0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采取分等定级制较好,18.68%认为采取单一排名制较好,27.27%认为采取定性判断较好。从岗位类型来看,有43.48%的B岗位专家认为采取分等定级制通报方式较好,43.48%认为采取单一排名制的通报方式较好,13.04%认为采取定性判断制的通报方式较好;有49.71%的A岗位专家赞成采用分等定级制通报方式,14.16%赞成采取单一排名制的通报方式,36.13%认为采取定性判断制较好;有51.31%的C岗位专家认为采取分等定级制通报方式较好,16.17%认为采取单一排名制的通报方式较好,33.83%认为采取定性判断制的通报方式较好;此外,55.01%的团队成员认为采取分等定级制比较好,19.99%认为采取单一排名制比较好,25%认为采取定性判断制较好。

4)退出机制。调查显示,有90.93%的被调查人员认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认同的仅占9.03%。而从不同岗位专家角度上看,各岗位专家的观点也基本一致,各岗位专家类型均有90%以上的成员赞同建立退出机制,仅有少数人不予认同。就退出机制中某一条款征求受访者意见时,如对拿了资助经费但却没有完成相应任务的专家和站长的处理方式,总体上看, 40.69%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应直接解聘,58.21%认为应黄牌警告、查看一年,0.8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可继续留任,0.23%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体系经费尚不能完全满足体系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显示近40%的C岗位专家反映其存在体系经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另有21.74%的B岗位专家反映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经费管理机制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经费划拨不及时、经费使用不规范、项目经费支出比例不合理、正常开支难于报销、单位财务制度与国家制度存在偏差等,经费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给体系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挑战。

2)产业领域内外交流氛围尚需营造。目前浓郁的体系内外交流氛围尚未形成,在体系之间有近40%的被调查人员与其他体系的岗位专家之间交流较少甚至不存在交流,交流频次更是自B岗位专家岗位依次递减,不同体系间岗位专家通过会议平均交流次数仅为3.8次,除会议方式外,不同体系间岗位专家人均交流不足12人次;在体系内部,目前各岗位专家交流情况也不甚理想,通过会议方式各领域岗位专家人均交流仅为11次,除会议方式外,人均交流次数不足25次。另外,当前体系交流平台还存在信息封闭、交流面窄、对外体系开放不够、平台网速较慢、容易断网等问题。

3)各关联主体间工作协调度有待优化。当前体系内各关联主体之间还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和机制上的联系,再加之协调主体的缺位,直接导致了体系各关联主体之间工作协调程度不够紧密,缺乏有效沟通,另外体系成员对试验站与推广示范县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因此在现有管理制度下,体系无法开展先进产业技术的大范围的集中示范。此外岗位设置和试验站分布与地区实际需求不相符也是体系运行当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难点。

4)体系岗位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体系岗位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在岗专家从事体系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对专家职能行为实现一定激励与约束。然而当前体系的岗位竞争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类似于“铁饭碗”的上岗制度,体系内外部缺乏有效竞争,这导致各体系存在部分专家和C岗位专家拿了体系资助经费,却没有完成相应岗位任务,这种状况削弱了部分体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体系长远有序运行带来了消极影响。

5)体系考核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对在岗专家及C岗位专家等相关体系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的考评及认可,这是体系运行的关键一环,应该引起足够注意。但是目前,体系考核及评价体系并不太令人满意,一方面当前体系考核实行B岗位专家、执委会和体系成员打分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采用单一排名制方式进行通报,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员更倾向于采取分等定级制通报方式,由此该通报方式的合理性需重新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体系的考核标准与体系成员依托单位的考核标准存在着差异,两者在衔接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给体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做好考核机制的衔接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6)体系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稍显不够。当前团队成员与体系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交流沟通仍显不够,一方面团队成员在与其他体系成员通过会议交流的频次及除会议方式以外交流人次上均是各岗位类型中最低的,另一方面与产业内部专家交流的频次及人次也是各岗位类型中最低的。另外,从团队成员融入体系工作和团体环境的程度来看,团队成员融入体系的程度也是各岗位类型中较低的,而从团队成员投入体系的工作时间比重来看,团队成员投入体系工作的时间也是各岗位类型中最少的。由此来看,当前体系团队成员对体系工作仍缺乏热情,积极性不够。

3 讨论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部际协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首先,建议由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切实加强对CARS运行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对体系运行各方面工作开展平等协商;其次,依托部际协商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及项目经费监管;最后,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信息定期交流的制度,避免条块分割、重复立项、资源分散的不利局面。

2)构建和谐的体系文化,扩大体系的影响范围。一是建立并完善体系诚信的量化管理制度,采取多维评价指标对体系成员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继续推进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加团队认同。三是做好体系任务开展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四是做好信息的标示工作,加强体系的对外宣传,增加公众对体系工作的认可。

3)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一方面首先要加强经费与体系任务的衔接,如延长经费使用年限、及时划拨经费,减少中间环节等;其次要适当调整项目经费支出比例构成,建议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费、会议费和设备购置费在项目总额中的比重;再次要有步骤提高经费使用的灵活度。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上,严格遵照体系规定指定资金用途和规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定期向社会披露相关财务信息。

4)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农业创新效率和水平。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应该明确体系运行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等归国家所有,而建设依托单位可以在国家授权下决定实施和许可他人实施或者转让获益。其次,基于体系建设的公益性,体系运行中所形成的实验数、科技资源及产业技术经济信息,在不的前提下,经审核同意可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再次,体系运行中所形成的论文、专著等文字作品在发表和出版时应标注体系专项资助字样。最后还要对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

5)强化岗位责任,健全人员评价及激励机制。首先在体系人员的进出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塑造一支团结的队伍。其次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严格项目考核制度,促进体系团队的稳定和水平提高。再次对体系成员的考核要立足长远、注重实效、采取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此外还要确保相对稳定的团队以及明确的合同任务和严格的岗位任务考核,保条件、保待遇,彻底解决科研团队后顾之忧。

6)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地方产业发展。首先协调好行政主管部门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关系,明确体系的社会地位;其次增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再次以政府为纽带和桥梁,加大与当地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的沟通力度,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另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农业主管部门聘请岗位专家为“农业科技顾问”,开展本地区产业技术服务;最后,要发挥政府部门在资金、政策、技术、人力、信息上的优势,加快建成地方性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研究课题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00-101.

[2] 祁春节,苏小姗.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4):60-63.

[3] 宋雯雯,韩天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11-15.

[4] 张克俊,张娜敏,伍红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特征、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4(11):37-41.

[5] 张 鸿,张 熙,龚万灼,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的构建框架与运行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70-72,84.

[6] 伍莺莺,许 宁,张 昭,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建设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70-73.

[7] 赖琰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1):41-44.

第2篇

关键词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35-01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on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FU Xiao-ping LI Ling-Fei FAN Jiang-ping HUANG Ai-Xia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major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with fairly instrumenta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fostered students capac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and obtained favorable result in practice

Key words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teaching reform;practice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为高等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1],具有内容全面、理论概括性强、实践应用突出等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综合运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而解决实际生产科研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学习难度大、考核偏应用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习兴趣[2],突出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和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为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期望能提高教学效果,以供参考。

1 重视教材建设,合理选用教材

目前,国内每年都有大量统计方面的新出版教材,种类繁多,但多数内容雷同,能结合专业编辑的教材,并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教材较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使用比较,最后选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王钦德、杨坚主编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为教材,该教材为国家级优秀规划教材,基本满足了本科阶段学生对全面、系统的专业统计知识学习要求。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大纲规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理论教学为23学时,实验教学为时,学时较少,较难实现对学习内容的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保障教学学时、突出讲授重点内容等特点[3],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课堂下认真做好教案准备,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实际,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4],将课程的每一章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讲授内容、理解内容和课后自学内容3个部分,适时、灵活地对教学要点、课程进度进行合理调整,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在面向不同深度的统计知识学习内容上的个性发展需要。

2 开展案例教学,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5]。案例教学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具体化等特点,能将沉闷的学习环境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防止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过多推导理论公式等情况。因此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一方面要增强所讲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解决,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理论原理和方法来思考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科学试验研究步骤和程序,借助常见的试验内容为实例,就可以实现抽象的统计原理转变为学生熟知的、感性的具体事例[6],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从食品专业的角度对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课堂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和增强统计知识的实用性作用[7];有助于启发学生借助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实现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为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3 依托现代教学技术,综合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教学材料的有机融合,促进不同统计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说明,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作用很大,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工作强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相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板书教学方法也有其独特优势,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理解多媒体教学内容,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益补充。这种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 强化计算机实验教学,突出课程应用实践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能借助各种统计软件如 SPSS、Excel、SAS等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检验。这些统计分析软件的语法简单、使用方便[8],学生借助软件可以对数据输入后采用的分析方法、结果的识读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方法原理运用于实验数据处理[9],让数据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既增强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理解,也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分析的兴趣。

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而言,《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较难教、难学,但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就能培养出真正的现代化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5 参考文献

[1] 周鑫斌,赖凡,刘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2-16043.

[2] 黄利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1):117-119.

[3] 于晓芳.农学类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7):78-79.

[4] 董春玲,王锐,王晓宇.《统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18-20.

[5]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1):97-99.

[6] 李兰会,周荣艳,李祥龙.强化生物统计课程实践教学[J].培养综合素质畜牧人才,2013,15(2):46-48.

[7] 孙晓祥,惠英杰.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几点认识[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1):80-82.

第3篇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GIS 区域经济分析 应用

GIS与空间统计分析这两种处在前沿的技术,虽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与使用,并且在它们的结合作用下,能大幅度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效率。但是以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GIS与空间统计分析进行结合之后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让实际发挥出来的效果打了个很大的折扣。所以说,研究如何将空间统计分析和GIS结合起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效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空间统计分析与GIS进行描述

(一)对空间统计分析的了解

空间统计分析需要建立在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之上,而在地域领域之中,空间抽样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种做法。这一做法主要是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在某一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值与现象存在很强的相似性。与以往统计分析理念不同的是,它的空间概念打破了先前相互独立的设想,在操作应用的时候,为了简化任务的复杂度,应该对全国各区域的散乱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以此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分析。虽然这种新型统计方法与传统统计方法有一定的出入,然而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得把先前的统计方法彻底弃置,反而是要对它进行不断地加强和创新,提高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GIS的进一步了解

GIS又叫作地理信息系统,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地理模型法,GIS技术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其中有动态或是静态信息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空间信息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产业链,从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到后期的分析应用,都起到重大的作用。在GIS与空间统计分析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大步向前推进。

二、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协作运用的未来发展情况

对于特异性强的经济区域来说,做好对它们的分析工作处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核心地位。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的经济形势,运用分区化的方法来细化所要研究的对象,让研究工作可以更细致地完成。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经济区域的概念,抓住空间管理的特性,更加明确哪个是首要经济区域,并且对这个重要地区以及与它有所关联的经济区域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在对经济区域进行分析时,往往都是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来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之前先加入GIS技术,就可以明显提高分析效率。不仅如此,一方面它还减少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让区域经济分析的进行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我相信在这两个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它们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如何实施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空间权重矩阵

在进行区域经济分析的时候,及时对有的信息进行拓展和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些信息通常都是经由GIS来产生的。而在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和拓展时,空间邻近和空间链接都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空间权重矩阵式是极其有必要的,它的空间邻近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表达出来,就可以让距离标准和邻近标准更加精确,这样就让处在各个位置的要素得到更好地理解以及分析。

(二)精确空间自相关度的度量

在整个数据分析过程之中,空间自相关度的精确度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两个邻近地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理现象或者是有着某个相似的属性值,这时候就应该将这个属性值或现象的相似程度与自相关度联系起来,并经由它进行反映。而一般的自相关度是由局部指标和全局指标来衡量的,而这两种衡量指标各自都存在着优点以及缺点,所以想要提高空间自相关度的精确度就必须妥善用好这两种衡量标准,以免不正确的使用造成自相关度的度量的误差过大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数据分析。

(三)弄清空间关联识别

在对区域经济分析中,空间关联识别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衡量它的标准也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这两者之间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当计算出一个值的时候,也就得到了另外一个的值。若是MC的取值处在-1之下而GR又在0之上时,各个属性值都会呈现聚集分布的状态,这样就让空间自相关变成负的了。当MC的值一直处在0的附近且小于0,这样空间自相关也将一直是负的。这是由于正负值都有着与之对应的自相关,即正对正,负对负。

(四)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结合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分析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仅仅只靠空间统计分析早已经没法再胜任这个任务。当下的专家和相关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工作。由于GIS拥有着很强的优势,它不但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够得到有关的空间数据信息。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研究后发现,将空间统计分析运用到GIS的结合方式能更好地达到分析作用。先是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将MC和GR的值计算出来,然后再利用GIS将这些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确定出来,以此来了解区域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

四、结论

结合上面所论述的观点,为了我国各个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区域的经济进行更为系统而又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若想得到更为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就离不开GIS的帮助,而只有GIS还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还需要运用空间统计分析进行分析。所以如何让GIS和空间统计分析更有效率地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研究成为发展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GIS与空间统计分析结合的有效性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加快也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为武安市城市供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龙洋洲.空间统计分析在区域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4 (15).

[2] 陈灿斌.区域经济分析中空间统计分析理论与GIS的应用探讨[J].商业故事,2015 (6).

[3] 李林.基于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在奶牛地氟病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12(10).

第4篇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经济;经济学角度

社会各组织机构离不开统计分析工作,其不仅能够让各个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领域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更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判,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决策。经济领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国家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时,往往以完整、准确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化的决策。而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创新,对我国经济战略的制定和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1多元统计分析的概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智能化分析逐渐融为一体,且在新媒体上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从传统统计分析中衍生出来,并在大数据背景下继续发展,推动着统计分析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元统计分析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变量的问题和理论的,在经济领域中,经济统计所涉及的变量是多边的,而传统的统计分析是“一对一”的统计方式,这种统计分析方法不仅不能实现分析的时效性,更难以保证统计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多元统计分析便能弥补传统分析法的弊端,减少信息的流失,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全面反映出数据的情况。

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中的应用

2.1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

为了能够客观地对经济规律进行分析,需要对经济变动形式进行计量模型的建立。多元回归法是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走势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通过数字方程进行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型进行数字方程的建立,且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通过对经济计量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判定分析,进而全面的研究经济问题。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在我国通货膨胀问题中的应用。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的物价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已上涨的物价按照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种影响因素作为统计分析中的自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各个物价上涨的因素。通过两种因素的结合制定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而让整个通货膨胀率能以经济模型的形式呈现,使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得以更系统的形式体现。

2.2聚类分析的应用

聚类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方式,其所研究的领域较为宽泛,例如,在分类研究的问题上,从企业出发,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经营方式进行分类、收益模式进行分类。从国土资源出发,可以将国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分类、土地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土地资源等级进行分类。例如,聚类分析法在企业经营效益分类的应用中,其能够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指标进行整合,并以这些指标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量的整合。聚类分析法通过统计量的整合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将其他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数据进行类比,以此将各个企业进行分类。最后,建立一个顺序排列系统,将不同类别的企业按实际情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此外,还能以时间轴为基础,对不同的资料进行时间上的排列,这种有序聚类亦是经济学中经常应用的方式。

2.3主成分分析应用

在经济学数据分析中,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要素较多。此外,经济学指标相互之间多数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导致部分数据与指标重复,通过主成分分析便能实现数据的“降维”,将主要数据进行提炼并加以整合,简化统计分析工作。例如,在评价经济效益的应用中,为了明确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而,经济指标的重叠让指标体系呈现多个指标。这给经济效益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成分分析能够将指标体系中的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将重叠指标信息进行重组,防止了数据的叠加统计,进而使经济的综合评价更加准确、客观。

2.4判别分析的应用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判别分析旨在对不同经济数据与指标进行归类,这与文中的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聚类分析基础下进行的,是将已知的数据进行合理归类,确定测试样品的属性范围。判别分析是通过分布函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给定的多个个体数据和总体,对各个个体数据与指标相应所属的主题进行归类。例如,在经济指标归类中,可以依据判别分析法将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将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优、良和差三个等级,当对一个新的企业进行等级分析时,可以通过其内部的经营数据与三个大类的企业数据进行对比,与之相似度最贴近的,即为同一类别企业。通过判别分析,能够明晰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策略,实现科学化发展。判别分析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常用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法。

3结语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任何分析法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各种方式共同揭示着我国经济现象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所以,在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时,若能充分进行定量与定性两种分析的结合,可以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作者:程荣荣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君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5(20).

第5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our aspects of papers' published year, involving fields, research agencies and the first author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cluded in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 database of VIP,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 nearly 10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focu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ed enterprise should appl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虚拟样机技术;论文统计;计量分析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虚拟样机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建立能够反映产品特性的样机模型,用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测试和评估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样机模型的设计,直至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样机[1]。虚拟样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设计思想,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性能,加速了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开发、研制与使用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世界众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产开发过程中都广泛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装机、测试都在计算机中模拟完成,保证了产品一次试制成功[2]。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产品,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依托“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一平台,通过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与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期刊论文的检索,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以期为虚拟样机技术今后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以2003~2012年为时间条件,以“全部期刊”为期刊范围,以“虚拟样机”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全部专业论文的检索,经过整理汇总,删除重复论文后共计2508篇。通过EXCEL将整理后的论文数据套录成数据库,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发表年份、涉及领域、研究机构以及第一作者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近10年来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3]。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年份统计分析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态势。2003年至2009年期间,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论文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减小,2009年论文数量达到顶峰。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得比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2010年开始,论文数量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2012年,论文数量减少到152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对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力度减小,也有可能是相关研究论文的产出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库的收录有一定时滞性[4]。

2.2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领域统计分析 笔者对研究主题涉及到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与发动机、工程机械、矿产机械、农业机械、机器人与机械手、教育等领域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各个领域,部分论文同时涉及多个领域,论文涉及领域分布情况见图2。论文产出居前三位的领域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这表明,随着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机构统计分析 在2508篇论文中,没有署名作者单位的共有23篇。笔者将论文作者的工作单位分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四类研究机构,统计结果见表2。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本科院校,为2145篇,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发文数量分别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业、大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发文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这充分显示,本科院校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

2.4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结果可知,无作者数据的论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发文数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见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讲师,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由此可见,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师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坚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至2009年达到顶峰,近年又逐渐回落;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研究成果比较多的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是本科院校,应用研究的主要群体是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本文的检索分析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状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机构和群体比较单一。

虚拟样机技术问世之后,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视,立即将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引入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应仅在本科院校,不应仅有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更应广泛推广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让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参与研究和应用。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充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减小产品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专家也应加强向企业推广虚拟样机技术,推动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熊光楞,李伯虎,柴旭东.虚拟样机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1,(1):114-117.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农业;信息系统;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S126

数字化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建成融数据采集、数字传输网络、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控农业为一体的数字驱动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管理体系,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数字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以最节省的投入。获得农业各个方面运作效率的提高,减少天灾的约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数字化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我国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数字化方向的转变,为垦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示范、引导和推进作用。

1互联网的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构建

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数据库的研究,是在数字农业网的信息系统框架内的探索和实践。设计的用户界面清晰,操作简易方便,可以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服务。

1.1系统目标

系统目标是明确系统应该完成的主要功能,并确定这些功能由哪些业务对象完成。经过反复的示范基地调查与探讨,结合垦区各农场数据统计的现状及发展,以建边农场为依托,确定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①统计资料多终端输入到数据库中,表间相关联的字段的统计自动生成,以防止数据的出错及冗余,可进行数据的上报;② 农业经济统计各种指标数据填报后,系统能实现数据查询与分析;③通过下载选择的指标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获得一些综合指标,结合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明确各指标的相关关系和综合指标的增长状况,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于我场各级领导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

1.2信息系统开发语言的选择

系统开发语言采用ASP脚本语言。ASP语言是一种服务器端基于Web脚本语言,可以视为HTML、SCRIPT和CGI结合体,其程序编写较HTML更为方便灵活,程序的安全保密性比SCRIPT好,运行效率也比CGI高。

1.3系统功能

(1)数据显示模块:主要方便用户查看浏览数据,当数据记录较多时,提供翻页显示,用户可通过滚动条查看数据。

(2)数据修改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编辑修改。

(3)数据统计分析模块:通过主要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数据统计方面要求表间的合计字段自动生成,数据上报后,可进行有关数据分析工作,如,得出不同统计指标按年度的统计散点图、柱形图和纵向各指标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指标某年度的增长率,从而进行横向的比较。

1.4数据库构建

系统中采用微软公司推出的Access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通过表间关系和建立查询范围的设置,就可以实现各表同步工作,把搜索指定范围的全部表中所得到的统计资料呈现在界面。此数据库的优点在于它可扩充修正和便捷的查询功能,在数据输入后如果发现错误或者需要添加数据,操作简易,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无需了解太多的编程语言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有利于在示范区大面积推广。

2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功能实现

2.1 系统主界面

本系统是为农场相应管理部门和农场主提供服务的平台系统。界面主要是从部分信息的保密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方面考虑,禁止非授权用户进入后台管理,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系统数据库的破坏。系统的人口界面决定了该操作人员是否有权使用该系统进行操作以及该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哪些功能。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农场所有经济统计信息进行浏览以及通过用户登录功能模块进行系统的管理,并记录下系统的访问量。

2.2 系统显示功能实现

系统使用者在系统主页点击链接就可以浏览相关的信息。

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数据包含各方面的信息,种类繁多,这些信息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是在不断的变化,因而对这些信息的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信息在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操作时须进行审核,信息审核主要检查用户的权限是否有此权利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有此权限才给予通过,否则不能赋予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权利,在审核通过之后才把数据写入数据库中或从数据库中删除。同时系统把用户的操作过程信息写入系统日志中。

2.4 系统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统计与分析是农场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要求系统能对各年度指标的统计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点击超链接实现这一功能,得到用户基本统计分析的数据和图表通过服务端口实现。通过下载用户所选择的一些统计指标数据。利用单机版统计分析软件,获得综合分析指标数据传给用户,实现基于用户的综合分析功能。

3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推广运用

通过调查、报表获得农场经济发展的各项经济统计指标,本文利用Access技术创建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利用基于ASP技术开发的动态网站系统,实现经济统计数据的网上查询、创新性的采用散点图、求出经济增长率等方法以直观、具体的效果展示农业经济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获得一些综合指标,该系统集成现有技术,突破了农业数字化研究中单机版系统现状,实现了网络下多终端指标共享。

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农场经济的“剂”。通过农业推广人员对此系统的推广,为农场主和管理者提供了先进的获得信息渠道方式,使其对建边农场的农业经济现状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辅助生产经营者选择合理的种植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适应农产品市场竞争,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农场主和管理者的需求,为该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合理的目标。

今后的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研究中,将对各农场的其他系统进行全面覆盖连接。逐步形成一些标准的农业经济统计信息资源仓库。并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决策部门安排农业投资,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搜集所需信息,调整农业经济活动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在系统推广中帮助农场管理者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生产技能,促进职工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增加农场职工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刘向忠.应完善农场会计报账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2.5

[2]张莉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J].林业财务与会计,2011.12

[3] 宋兆杰,张金良. 数字农业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现代化农业,2007,(5):1-4

[4] 张伟 .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4

第7篇

1 区划原则    

区划原则是确定区划指标,制定区划方法,形成完整区划体系的重要依据。现代农业区划遵照五项原则:①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农业既是多要素投入的大生产系统,也是多层次功能的生态系统,现代农业区划通过诊断区域主体功能,划定功能类型区。同时,甄别农业发展的保障性、动力性和约束性,建立主导指标体系与分区方案;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生产是对水、土、气等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科技进步、设施条件改善和市场体制完善,农业资源与环境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逐渐细化,进而改变了农业地域格局和农业地域功能;③生产现状与发展方向相结合,农业生产既有区域性、承继性,又会随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而做出响应,因而农业区划不仅体现区域农业现状条件,还要对区域农业发展态势做出情景预测,明确区域农业现代化方向;④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模糊数学等定量方法能够减少人为主观意向的影响,但其合理性又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区域认知的准确性,这就需要进行大量定性分析,厘清农业发展关键性因素,研究主导因素作用机理与过程,以此对定量结果进行适度调整;⑤空间连续性与区内一致性原则,区划单位是一个有机整体,农业区间具有明显异质性,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尽量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对于性质相似但空间不相邻的农业区,通过划分农业亚区的方式,保证农业区在空间上完整连续。

2 指标体系与数据    

农业区划首要任务在于客观反映农业自然环境藕合条件、农业地域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合区域数据可获得性,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选用地形起伏度、灌溉条件下的农田熟制、水资源丰富度指数、人均耕地面积等4项指标,分别表征地形地貌、热量条件、水资源、耕地资源等生产条件。在农业地域功能方面,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均农产品产量表征农业生产现有能力与发展潜力;选用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劳均农业增加值反映农业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功能强度与经济效率;选用地均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可持续指数反映生态环境保育的需求和水平;选用100 km范围内地级以上城市总人口、农业多样性指数反映农业休闲与文化功能的市场需求及潜力;选用县域单元几何中心的空间坐标反映农业空间邻近性。    本区划所用社会经济数据,如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产品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等来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5)。地形地貌数据利用全国DEM数据参照封志明等[[16]研制的方法计算获得,农田熟制来自徐新良等「‘7]测算的灌溉情境下的农田熟制格网化数据,水资源丰富度指数计算方法来自李九一等[08}耕地面积根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全国1 km网格土地利用数据(2010)计算得来,地均生态服务总价值根据谢高地等研制的测算方法,生态环境可持续指数来自Yang等,并利用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当量值与全国植被类型数据计算获得。

3 区划方法与程序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农业地域。聚类分析从样本数据出发,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可以较好地克服多元统计分析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具体程序为:①数据标准化,考虑到各指标的量纲不尽统一,采用极差标准化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指标数值,鉴于不同指标在刻画农业地域格局时,其相对重要性不一样,为此基于专家评判确定相对权重如表1所示,将标准化值乘以对应的权重后形成新的指标数值作为聚类分析的数据;③聚类分析,将初始数据导入SPSS软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尝试将中国农业地域格局分为5一15个类,并测试每种聚类数下得到的类间距离;④聚类数选择,将聚类结果导入ArcGIS分析平台,基于其空间可视化和空间查询与统计功能,综合山脉、水系、等温线、等降水线、行政边界等主要地理界线分布,整合分析不同聚类数量下的分区特征,在类间距离较大的聚类数方案中,综合考虑分区结果的适宜性后确定合理分区数量(图4);⑤人工调整区划界线,按照农业地域类型相对一致性和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要求,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各项指数的分布格局及当地农业生产形态,参考大尺度的地貌图,对聚类一级区域进行适当调整,并以各项指数分布格局,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状况为主导,进行农业二级区划分。

第8篇

一、Excel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建图表和图形Excel制图功能强大、便捷、图形种类选择性强。Excel提供的统计制图功能,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使用这一工具可以十分方便地制作课件辅助教学。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Excel绘制的统计图在统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在Excel的“插入”菜单项,选择“图表”选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及其子图类型,选定数据区域,就可以快速绘制出各种美观的统计图形。用户在绘制中或绘制完成后均可通过设计、布局、格式菜单对图表类型、数据、绘图区、坐标轴、图例、网格线、图表标题的格式等进行修改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常见的图表类型有11大类,包括柱形图、折线图、饼图、条形图、面积图、XY散点图、股价图、曲面图、圆环图、气泡图、雷达图。每种大类中包含2至19种子图表类型可供选择。如,在数据资料的整理、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章节教学中,可借助Excel的绘图优势进行绘制常见的统计图及XY散点图,将数据资料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的图形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数据资料特征的认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在生物统计分析中使用较多的工具是“数据分析”,因此在使用之前需要先安装“分析工具库”。方法是打开MicrosoftExcel2007工作薄,单击左上角的MicrosoftExcel徽标按钮,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Excel选项”,选择“加载项”,并在“管理Excel加载项”后单击“转到”,然后在打开的“加载宏”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点击确定。如果打开的“加载宏”对话框中没有可用的加载宏,建议重新安装Excel2007完整版。使用时打开菜单“数据”,“数据分析”就出现在该菜单的最后一项。在“数据分析”中,生物统计上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有直方图、描述统计、抽样、t检验、z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可基本满足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要求。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在课堂上演示,既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数据的计算问题,又能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检验方法的具体操作。

二、SPSS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SPSS原先是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的缩写,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于1968年研究开发成功,同时成立SPSS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大型机的统计软件,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之一。随着SPSS产品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服务深度的增加,其软件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社会科学界,因此SPSS被赋予了新的含义: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2009年SPSS公司被IBM并购,因此现在的SPSS是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称。自被IBM收购之后,SPSS每年的8月中旬都会推出新的版本。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13年8月推出的IBMSPSSStatistics22.0。SPSS软件在生物统计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一)统计分析功能强大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在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SPSS自带11种类型136个函数,SPSS软件囊括了各类成熟的统计方法与模型,为统计分析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整理、统计学算法和统计分析服务。SPSS提供了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其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比较均值、一般线性模型、广义线性模型、混合模型、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神经网络、分类、降维、度量、非参数检验、预测、生存函数、多重响应、缺失值分析、多重归因等几大类。每大类中又分为几个或多个统计过程,如,回归中又分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二元Logistic回归、多项Logistic回归、有序回归、Probit回归、非线性回归、权重估计、两阶最小二乘法等多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又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二)强大的图表分析功能SPSS具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根据需要绘制条形图、线图、面积图、饼图、高低图、箱图、误差条形图、人口金字塔、散点图、直方图等。也可根据图表构建程序和图形画板模板选择程序快速地设计或定制所需的统计图形,其演示图形系统,可容易地控制创建、编辑图表的时间,大大减少工作量,并且还可以一次创建一个图或表,然后使用作图模板以节省时间。

(三)兼容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数据接口SPSS提供的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帮助操作者使用其他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支持Excel、Dbase、FoxBASE、FoxPRO、Access、SAS等格式的数据文件,通过使用ODBC(OpenDatabaseCapture)的数据接口,可以直接访问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访问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导出向导功能可以方便地将数据写入到数据库中。SPSS的图形可转换为其他7种图形文件,其分析结果可保存为*.txt、word、PPT及html格式的文件。这种强大的数据接口能够使数据在不同形式中转换分析,避免录入数据的繁琐步骤,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速度。

(四)SPSS软件操作简便、输出结果直观、针对性强SPSS19.0为多国语言版,使用者可选择中文进行安装,其Windows视窗和Excel操作界面清新、友好,全新的中文帮助文档可使学习更轻松。SPSS的操作除了数据录入及部分命令程序等少数输入工作需要键盘辅助外,大多数操作可通过鼠标拖曳、点击“菜单”、“按钮”和“对话框”来完成。因此,用户无需花大量时间记忆大量的命令、过程、选择项。SPSS统计分析结果直观、清晰、漂亮,其图表具有高分辨率、色彩丰富、可视化和可读性强的特点。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粗通统计分析原理,无需通晓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就可根据输出的图表读懂统计分析结果。SPSS针对初学者、熟练者及精通者都比较适用,初学者入门容易,上手较快,熟练或精通者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更强大的功能。将SPSS引入生物统计教学,统计中的数据处理和数值计算变得轻而易举,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传授生物统计的思想方法,结合专业进行实例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生物统计教学中辅助Excel和SPSS两种软件教学的新模式,既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弥补各自软件的不足,因此,比较适合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相关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工作。

作者:赵秀敏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第9篇

关键词:国库;乡镇金库;统计分析;数据合并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4-0086-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4.22

国库统计分析是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对掌握预算收支进度及变化,合理支配国库资金,保证国家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2]。作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明显,同时也为国库职能由单纯的“核算型”向科学的“核算管理型”迈进奠定基础[3]。

为了有效整合国库数据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及网络技术优势提高国库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国库统计工作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消耗,本文结合国家金库海南省白沙县支库的运行实际,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乡镇金库统计数据合并的运作方式。

一、白沙县支库统计工作现状

目前,海南省白沙县支库根据县域行政区划设置乡镇金库,全县乡镇共设11个乡镇金库,由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和白沙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白沙农合行”)分别,其中农业银行7个乡镇金库,农合行其余4个。

1.乡镇金库的商业银行或农合行各支行或营业部(所)分别负责其所乡镇金库的统计工作。由于各乡镇金库与县支库并无直接的国库业务系统联网,县支库统一为各乡镇金库在国库统计业务应用系统中维护统计数据。月末,各乡镇金库将本级国库的各项业务数据按会计科目汇总,经复核确认,填制县支库统一印发的纸质乡镇金库收支统计月报表,加盖本级国库印章,派人于月终日前送达县支库,以便县支库及时在系统上进行数据维护。

2.县支库负责将下级国库的统计数据录入、汇总并提交。每月月末,待接收到乡镇金库送来的统计月报后,国库统计业务操作员将报表中所列各会计科目数据统一维护到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以及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中,经数据校验平衡后确认提交,上级国库将做进一步的汇总。

3.统计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一是乡镇金库填制的月报表容易出现差错。由于现行统计月报表采用的是手工填报方式,月报表上的汇总科目与各组成项之间的逻辑数据关系无法直接得到验证,一旦填报人员出现疏忽或遗漏,统计差错难以及时被察觉,往往会出现合计数平衡但其与各组成项逻辑间相互矛盾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直到县支库业务操作员将报表上的数据录入系统进行校验时才会发现,修改成本较高。二是县支库的统计工作需维护的信息量大,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通常难以完成。对于白沙县支库,月末11个乡镇金库的月报会计科目数据均需按收支存分类一一维护到国库统计分析系统及TMIS中,且大多要求在月终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统计业务操作员通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当遇到报来的月报表存在错漏时,需耗费的时间还会更多。三是纸质统计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容易受到天气、交通、人力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通常乡镇金库月报表要求在月终日前送达县支库,以便县支库业务操作员拥有一定的时间将月报数据及时维护到系统中,但由于连接乡镇与县城的交通条件较差,遇到道路维修或恶劣天气必会影响到报表的及时传送,且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也高。

二、乡镇金库统计数据合并的运作方式设想

针对目前统计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考虑将乡镇金库的统计数据按商业银行(含白沙农合行)合并进行报送,具体运作方式设想如下:

第一步:县支库向上级库及总库申请合并乡镇金库统计报表,待批准后总库在国库统计分析应用系统上做相应变更并实施合并。

第二步:县支库重新设计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及汇总表,下发各乡镇金库,并委托乡镇金库的商业行其上级县城支行或营业部(简称汇总行)负责快速汇总,其所属商业行所的所有乡镇金库的月报数据即填报县支库编发的汇总表然后报送。

以白沙县支库为例,其下级乡镇金库仅由农行和农合行两家商业行进行,可分别为农行和农合行所的乡镇金库分别设定一家汇总行。例如将农行白沙支行设为农行所有乡镇金库(牙叉镇、七坊镇、荣邦乡、阜龙乡、细水乡、打安乡、元门乡金库)的汇总行,相应的农合行县城营业部可设为农合行所有乡镇金库(邦溪镇、金波镇、南开乡、青松乡金库)的汇总行。

县支库以原纸质月报表为模板,设计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及汇总表。月报表中应包含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本月发生额、本年累计额、收入合计、支出合计、上年库存、期末库存等内容。其中,合计项应由各组成项自动相加而得。汇总表的格式与月报表相同,其各项数值可由各月报表中的相应项经自动合并计算而得。

第三步:各乡镇金库不再填写纸质月报表,改填电子化收支统计月报表,通过商业行内网传输报送相应的汇总行,并将月报表打印盖章后密封邮寄至县支库,以便复核及留存。如邦溪镇金库(由农合行邦溪支行)仅需将电子月报表按时发送至农合行县城营业部,然后邮寄副本至县支库,可免去人工报送。相应的,七坊镇金库(由农行七坊营业部)将电子月报表发送至农行白沙支行。

第四步:各汇总行将其下辖支行或营业所的所有乡镇金库上报的月报表数据转移到汇总表中,将原始报表及汇总后报表打印加盖公章一同报送县支库。由于汇总表能够实现自动汇总计算,因此汇总行仅需将各乡镇金库上报的月报表数据统一转移到汇总表中,汇总便可自动完成,工作量并不大。

第五步:县支库复核各汇总行报送的原始月报表及汇总表,将汇总后数据录入系统,经校验成功后确认提交。经总库对统计分析应用系统做相应变更后,县支库仅需维护商业行数目的月报。以白沙支库为例,仅需维护农合行县城营业部及农行白沙支行汇总后的月报数据,不再需要对全部11个乡镇金库的月报表数据进行一一维护。

第六步:县支库在收到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后,与相应汇总行报送的原始月报表对比是否一致。由于县支库统计业务操作员根据汇总行报送的数据便可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及TMIS进行维护,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稍微延后到达影响并不大,但县支库在收到报表后应及时与汇总行报送的数据对比,确保数据的准确、有效。

三、预期效果

1.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有效提高。电子月报表中的合计项在输入其各组成项后自动求和而得,汇总表中的各项数值均根据各月报表中的相应项自动合并计算生成,这有利于业务人员对报表内容进行审核,及时发现潜在疏漏和错误,有效提高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此外,统计数据由位置毗邻县支库的汇总行统一报送,能够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及时送达。

2.县支库统计业务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将明显缓解,工作效率得到增强。在统计报表合并后,统计业务操作员需要维护到统计分析系统中的数据量将会大幅减少,将有效减轻业务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业务操作员将能够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审核月报中的各项数据,工作质量和效率会明显提升。

3.充分运用先进电子化及网络技术,有效减少统计工作的各项成本。运用商业行内网帮助实现统计报表的传输将有利于减少报表传送的时间、人力、交通等成本。同时,电子化的统计数据处理方式便于数据的直接快速汇总,大大减少了数据汇总工作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统计数据报送要及时。县支库应督促和协调各乡镇金库按时通过商业银行内网向汇总行报送电子月报表,以便汇总行整理并及时向县支库报送原始月报表及汇总表。各乡镇金库报送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县支库及相应汇总行,县支库应及时与汇总行协商给予解决。当遇到商业银行内网故障或其它通信故障导致不能通过电子途径报送报表时,乡镇金库应临时恢复人工报送的方式,以免耽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

2.统计数据汇总时要保持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汇总行应严格按照县支库的指导将各乡镇金库月报数据统一转移至汇总表并自动生成汇总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原始月报表数据。县支库应及时做好汇总表中的月报表数据与乡镇金库邮寄的月报表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月报表数据合并后,国库统计业务系统将不再维护某个具体乡镇金库的数据,而是维护“合并库”的数据,因此应保存好各乡镇金库的纸质报表,以备查用。

参考文献:

[1]韩平.县域金融服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WebGIS技术;Internet平台;环境监测

农业增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制约,这其中的环境因素以水文、风向、降雨、光照、等作为主要因素,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调节,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环境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环境数据分析,将农业专家的系统性分析和四季监控结果相互结合,用来形成最为有效的农业生产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成为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

一、WebGIS技术概述

WebGIS技术将作为交流Internet平台,并且应用软件客户端,可以实时对环境、地理信息进行监控。Internet平台赋予了WebGIS技术的储存、分析、显示能力,使其完成了分布式的应用体系结构,通过此建立了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平台,使其能够降低GIS技术的使用成本,同时在实用性和地理信息操作中提高了问题收索范围。WebGIS技术要比GIS技术更加先进,在技术上结合了Internet优势,并且在运行环境中能够更好的在互联网上进行运行,并且可以随着的使用客户端进行登录进行信息的查询,WebGIS通过浏览器可以完成和多系统的无缝连接,并且能够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GIS系统。将田间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行最为直观的利用,并且通过WebGIS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中最需要辅助解决的问题。

二、监测平台的设计环境

1.监测平台的实际作用

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作用中,很多硬件环境在设计开发上以田间的环境检测作为主要目的,并且运用WebGIS技术实现平台环境数据的即时获取,在获取过程中将环境数据和实际信息进行结合,并且将其形成可视化数据,针对这些数据能够完成综合性查询、资料统计分析、以及图表的生成。在系统使用中Internet为农户、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最为准确的田间环境信息,并且使用以往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使检测平台的可靠性、共享性、技术性更加的准确及时。

监测平台根据实际的农业需要,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田间监测环境,这个检测环境可以有一定的实时性以求满足环境的实时信息更新,使用者可以根据环境数据作出决策,并且使其具备准确性。使该系统能对绝大数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多用户的并发访问。我国多数地区的田间环境检测指标比较相似,所以这套系统更加适应于林业、草原等环境检测,并且通过系统的升级可以更加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2.监测平台的功能性

田间环境检测系统是以数据采集作为主要平台基础,并且通过C/S模块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转换、统计分析,这些功能能够使农田环境信息从整体上进行掌控。使管理员和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田间的环境信息,并且对环境进行更好的掌控,通过种植技术的监控,使自然灾害得到控制。

三、田间环境信息监测数据采集

1.GPRS的田间信息采集

通过GPRS在田间多个区域设计无线通讯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直接通过传感器来采集土壤湿度、风度、风向、降雨量等并且通过实施的田间环境监控服务器来完成资料上传。这种功能的关键技术在于,在GPRS技术的带动下通过TCP/IP方式来完成计算机和传感器之间的通讯。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效率。监测系统平台中系统管理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监测点信息管理、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管理等数据直接导入子模块。并且通过操作用户实现系统的权限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非法用户的访问。由于监测点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布控方式,所以系统管理中加入监测点管理一项,管理员可以定义监测点的类型、名称、地理位置等详细数据,定义要的数据在用户访问时会自动更新在地图上,使系统灵活方便。对于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都是程序自动写入到数据库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数据对于管理者或用户都有效,具有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采集来的环境数据进行增、删、改等操作。对于长时间段没有实时采集的数据,管理员可以批量导入环境数据,系统提供批量导入模板系统管理中的功能,所有系统的开发模式都是由C/S、B/S所组成这些模式只是在系统使用性上具备。

3.环境数据实时显示

数据的实时显示是可以对多种群体进行视觉上的显示,并且通过网络用户的自行使用可以直接利用B/S模式开发。其中数据显示形式集中两个方面,首先收集地图上的实时监测点所反映的环境关系,(风速、风向、光照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实测值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直接的显示,并且将环境要素确定为实时数值,并且通过图表的形式对不同种要素的变化过程进行显示。

4.环境数据综合查询

在进行环境数据查询的过程中地图联动和实时查询成为最为重要的查询数据,这些查巡结果被定位到地图上时,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操作选择将所选区域的环境信息、空间信息等进行最为有效的整合。

5.环境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应该能够实现对任意环境要素数据的按固定时间段(年、月、日)和任意时间段的统计分析,统计项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结果以图表和表格形式给出,同时提供分析结果和表格下载功能。

6.基本的GIS功能

除了和环境信息相关联的地图操作,系统还应该提供基本的GIS功能,包括地图缩放、移动、数据输出、距离测算、面积量算、选择、查询统计以及空间定位等功能,辅助用户对田间环境信息作深入分析处理。

四、监测系统平台各功能模块实现

1.系统管理

根据对不同环境中,对系统模块需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尤其是不同用户管理和权限的设定中,需要不同的检测点针对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权限管理、监测点管理等,这些管理项目通常需要导入多个模块。系统模块是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并且使只有被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使用,在应用层面上来说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恶意使用。在数据管理上用户管理、监测点信息管理和实时集的环境数据三种环境管理数据的增加、删除等操作是独立存在的。这些操作在执行上相对简单,只需要根据相关的条件进行检测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更改。同时在权限管理中可以将历史环境同时淡入子模块中,这样可以避免实现方式中的相对复杂的逻辑性。

2.系统数据的快捷查询

环境数据的综合查询要实现和地图联动的查询。实现对环境数据查询后根据查询结果定位到地图,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综合查询可以实现对环境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多条件(大于、等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查询,查询出结果以列表形式显示在查询条件下方,点击监测点编号可以定位到地图的相应监测点上,并以高亮显示。

五、结束语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使GPRS对于农业上的监控得以实现,并且通过GPRS能够更好的对于田间作物的生长进行监控。使田间环境信息具备有更好的时空性和动态性,在WebGIS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环境信息管理中心,并且通过数据属性和空间数据的积累构建成完整的数据库结构,同时将数据研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使数字化成为了田间基础信息的检测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时田间环境信息管理更加的系统,能对田间环境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环境信息统计,保障了精确农业发展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王彦集.农田环境信息远程采集和Web系统的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9).

[2]王文富.3S技术在红星农场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0(5):49-51.

[3]胡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史及前景展望[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4]赵艳丽.电力企业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5]安惜平.城市交通路径诱导算法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08.

[6]毛艳华.基于.NET的城市电网负荷预测系统设计与开发[D].天津:南开大学,2008.

[7]严霞.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动物机器人系统MP3音频自嵌入方法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第11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民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随着我国在事业单位行政改革的逐步深入,民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同样有着许多新的变化。其中加强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会计报表的用途,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深度统计分析,结合其他相关报表信息,这对检查民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财务执行现状、计划完成情况各个财务环节都大有裨益。对改进民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方式与工作水平、及时发现财务问题、提高财务预算水平等都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

一、民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概述

民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实行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民政部门直接面向群众的、直接服务于人民窗口单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变革,企业及农村经济形态的发展,民政部门职能也在不断的夯实与变更,单位财务工作的组织结构也急需优化。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优化财务分析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民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主要分析内容

一是对单位的预算及其执行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单位所制定的预算计划进行审核,从国家法律法规、会计行业执行准则、单位整体的规划、单位行政原则等多角度进行考虑与分析,多角度、广覆盖求证预算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另一方面,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报表分析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的差别,找出形成差别的原因。横向同其他事业单位进行比对,纵向与不同年度同一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对不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二是对单位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进行分析。民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都可以从一段时间的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到。一方面分析单位现有的资产水平,同期比较资产变动的走向,对于流动资产的周转与使用情况同样可以分析得到单位的整体的资产状况。另一方面,负债额度与负债变动走向对于分析负债水平至关重要,负债水平是否在规定之内,负债长短期结构是否合理,其用途和额度是否均按计划执行,均在财务分析的工作重点。

三是分析单位收支详细条目。新的统一的财务原则采取收、支的统一报表。其中包含每一项收支的详细记录。这就有利于财务工作对收支情况中的构成、比例、额度进行精确的分析。对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能够详尽掌握。对于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与调整的方向也能够分析得出清晰的结论。同时,对于收支两头的综合分析,对单位收支结构的合理性、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进度、执行额度都要进行分析。

三、统计分析方法在民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的应用

统计学中涉及的统计方法有很多种,适用于民政事业单位应用在财务分析中的方法种类同样很多。具体的应用要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的财务规模与财务细则有整体的把握,对单位业务情况实际有着详细的了解,针对性的应用可行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对于民政事业单位,典型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比较分析指标法。相对指标是综合指标中的一种,其数据直观,所反映的内容细致,说服力较强。包括完成情况、动态、比较、比例四种主要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即在某一段所关注的时间内,用实际完成的进行比计划进度,所得的结果就是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其公式如下: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实际完成进度,评价预算计划完成情况。对于深入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距,及其具体的形成原因。通过分析信息的反馈,一方面可以加强实际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审视预算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对而言,动态相对指标旨在环比不同时期相同指标,可以突出该时期的财务情况。这对于分析单位财务的动态情况、把握财务变化速度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积累财务工作经验、更好的制定与执行财务管理预案、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样,对比相对指标应用在与同一时期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横向比较上,分析出本单位实际的执行情况与执行差距。有利于提升本单位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水平。比例相对指标利用不同指标的比值,表征不同指标之间的数据关系,能够直观的反映一些问题。如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

2.因素分析法。对于财务数据分析中出现的差距与影响因素,就要用到因素分析法中的指数体系来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包括差额分析法与连环替代法。前者直接以实际数额与计划数额之间差额来直接表征因素影响的影响程度。而后者采用将分析所得的因素按照实施环节,一环一环按照顺序链接起来,随后以实际数据代替预算数据,其中产生的差额以及差额幅度用以分析影响极其影响程度。在以上的两中方法中,实际与计划数据应该严格对应,因素排列顺序应该有逻辑关系,连环替代时,后一环的影响应该建立在前一环的数据之上。这样得出的数据在财务分析中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可以较为直观的表征。

3.比率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同样广泛,在基本数据的比较上更为深入的反映事物的内在因素构成,接近财务动态的本质,更为科学合理。包括效率比率、构成比率、相关比率等分析法,能够归一化的反映单位财务活动情况,使得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甚至不同行业的财务状况比较都成为可能。

总之,在转变民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同时,强调单位财务工作效率也是必需的。统计与财务虽属不同学术领域,但是统计分析方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优化财务预案制定,提升执行效果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统计分析方法有待于在民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拓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自国.浅析财务分析对于事业单位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1(08).

第12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因子分析;个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05-02

1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日渐活跃,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的选取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上市公司以及多而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现今证券从业人员进行证券分析研究的重点。

证券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的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买卖股票获得良好收益,其根本是选择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选择是股票投资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较为成熟理性的股票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投资对象时,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这也是评价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在获取准确的上市公司财务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是合理规避股票投资风险以及有效保障投资收益的关键所在。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公司资金运行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描述,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主要财务指标有以下8种:每股收益(元),每股净资产(元),每股现金流量(元),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股东权益(万元)。

本文拟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上证50指数50只样本股票2010年中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取3个公共因子反映影响个股的主要因素,计算个股因子得分,为证券投资的个股选取提供决策帮助。

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矩阵的内部的依赖关系,通过量化的手段,将多个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实测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独立,不存在相互关系的综合因子,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提取出来的综合因子往往不能直接通过观测得到,但却能更加反映出研究问题的内在本质,这就有利于我们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理清主要问题,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本文主要选取了浦发银行、中国石化等50只上证50指数样本股,将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现金流量(x3),净资产收益率(x4),主营业务收入(x5),净利润(x6),总资产(x7),股东权益(x8)作为测度指标的原始变量。因篇幅所限,具体的股票原始变量数据在这里不再罗列。

原始变量标准化后仍用原记号x1、x2,…,x8表示,经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到样本相关系数矩阵,如表l。

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这8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我们提取3个公共因子,如表2,它们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80.22%,大于80%,可以认为这三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由于公共因子在因子负载上有较高载荷值,因此,需要应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便更清楚地确定和解释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旋转后的结果如表3。原始变量载荷矩阵经旋转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公共因子F1在x4、x5、x6、x7上有较大的载荷数,说明F1集中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是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状况的体现;公共因子F2在x1、x2、x8上有较大的载荷数,说明F2反映了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即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公共因子F3在x3上载荷,数最大,说明F3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根据F1、F2和F3,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概况,选择股票也就有了相应依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信息,如表4,可建立因子得分模型。

根据此模型,就可以得到每只股票的因子得分情况,进一步就可以比较F1、F2和F3的大小。将每个样本股票原始数据代入此因子分析模型,可得到每个样本股票的得分。用公共因子的得分排序,可以对样本股票的财务状况进行排序分析。按F1排序,得出前5位股票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前5位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几乎均是中国的龙头企业,综合财务能力和经营业务能力都比较突出。同样可以根据F2、F3做出排序,进一步了解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实力的分析。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可以得出各股票的综合得分:

F=0.40675F1+0.26942F2+0.12605F3

这里采用的不再是原有的8个变量,而是通过因子分析后得到的3个因子变量,利用这3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得分。按此综合得分对样本股票进行排序,前5位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后5位分别为西部矿业、中金黄金、金钼股份、特变电工、宝钢稀土。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分析结果与客观实际是相吻合的,说明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3 结论

由此可见,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众多衡量指标提炼简化为获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自身价值3个综合因子,这些综合因子可以反映出综合指标的经济意义,分析公司的综合影响因素,从而更清晰的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利用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来衡量个股的综合财务状况,这有利于投资者就更理性、更合理地对选择股票投资。

参考文献

[1]张根明,严艳红.湖南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分析[J].价值工程,2008,(9).

[2]胡海鸥,宣羽畅,马骏.证券投资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江冬明.主成分分析在证券市场个股评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3).

[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