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0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案,适应国家发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从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现状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管理人员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管理性,二是服务性,三是政治性。如今,行政事业单位正在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档案管理科学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保证,三是档案管理科学化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档案管理过于形式化,而且监管部门也没有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作用,监管不到位。档案管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无法直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往往会被单位领导忽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不予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也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就是资料的抄写和保管,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较低。
(二)管理资金较少。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不需要在档案管理上投入过多的资金,会增加单位运营的成本,是对资金的浪费,导致档案管理设备过于陈旧,根本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在采用手写档案管理方式,纸张在保存和整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导致档案的丢失和破损,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档案管理需求。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现有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而且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比较低。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无法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人员上岗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对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四)信息化水平低。如今,国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未建立内部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也未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对策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相关部门必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单位员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位还要明确档案管理职责,把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管理环境。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还必须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更换档案管理设施,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提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三)加强人员培训。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派遣人员外出学习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提高员工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 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为会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会计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促进了会计职能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但我们在拥有高科技支持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内部问题
首先要说的就是会计管理思想方面的问题,从现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现状来看,整体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管理程序复杂不清。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无法完全正确地反应出该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加上每个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方法不同,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当然也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内部管理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少数从事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人员还会出现一些职业道德问题,科学管理意识不强。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社会竞争更加激烈,而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深刻的认识到了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但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企业,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利益作为诱导,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在改进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科学管理意识方面缺乏积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外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一些有效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外部管理主要是单位协调工作,除了单位内的每个部门都要负责好相关的工作,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都带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和自发性,在开展协调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单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不足,行政事业单位是特殊的群体,社会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内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认识和把握有所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标准,这也让人才建设在实践中显得千差万别。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安全防范,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保证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网络系统瘫痪或“黑客”入侵所带来的损害。系统安全控制就是阻止这些危险的发展,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系统安全问题,应立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系统能快速、稳定运行。在实践中,单位可选择高质量的系统安全保护软件,并随时更新和升级。同时,必须从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设置网络防火墙,提高数据接受和处理的安全性,确保会计系统安全运行。
(二)规范会计信息档案管理,保证数据安全
现代会计信息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不同,现代会计信息档案管理还包含了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以及系统软件。由于电子文件必须以计算机为载体,如果一旦出现破损,则很难修复。为保证系统能安全健康运行,档案管理就成为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其制度必须是可操作与执行的,例如档案室要求通风,避免潮湿;对会计账簿进行打印输出保存;对已经存储好的会计信息档案要做好电子备份;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和磁盘中的会计数据等都要有专人负责,预防会计档案由于外界的因素而遭到破坏。
(三)建立健全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项高科技管理技术,不管使用多优秀的软件,都必须有其它软件系统与之相匹配,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科学的,可靠的。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一员,应从全局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确保所采集信息的准确性,为会计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专业的会计人才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动力,而面对变化莫测的经济环境,会计从业人员要结合单位岗位要求,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拓展专业视野,优化自身素质,以便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其次,除了引进优秀的人才之外,行政单位还应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主要可以参照会计领军人物选派模式,选派优秀职工去进行,重点培养各种优秀人才,完善行政单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必须使用先进软件,同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建立一个系统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再将各种会计信息纳入该模式,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比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作针对性处理,从而强化会计信息化系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开始走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这种改变促进了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保证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能顺利、稳健进行,从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冰.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0,(7)
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得相当快,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初步的会计电算化。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1、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企业财务工作相比,有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简单,没必要进行过多的监督和管理,因为经费是财政供给,只要能正常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计算机管理。但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得到和企业会计工作一样的看待,不应该有偏见,应充分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人员对凭证摘要填写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输入凭证过程中,由于摘要的填写依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可直接使用,这也致使不同经济业务的各行摘要相同;而在调整帐务时,对凭证摘要仅填写调账、更正等简单文字,也使得凭证很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调整时,经常随意调整,甚至有时对个别账务调整之后又调回原样。其次,往来款项错账现象较多。填制凭证时,由于会计人员在选择往来明细科目代码时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往来明细账与实际不符。第三,有些会计人员对账簿的打印也不规范。少数会计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将往来账发生额打印装订,并未依据末级科目打印往来明细账。同时,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填制会计凭证,修改系统日期,存在集中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电算化管理的感觉也很陌生,只习惯于以往的手工记账管理,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认识存在严重的空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是财政供给,政府财政较紧张,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资金对需要更新、升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只有坚持维持现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对电脑采购的数量也有限,通常是数人共用会计电算化电脑,这极易遭受病毒侵袭,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备份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清楚,缺乏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及时制定,造成会计人员没能及时将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存储归档,即使已经归档,内容也不完整,从而使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甚至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的泄密。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能力无法胜任对数据备份的工作,只能依赖电脑公司的后续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脑公司不可能对每一家客户都能及时备份数据,这也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数据的及时备份;部分单位即使备份了,也经常无法做到双备份。因此,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领导要对会计电算化提起高度重视。首先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会计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有领导有了“认识”,其下属才能真正“认识”。因此,单位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支持,更要从人力、资金、财物上大力支持。其次,会计电算化人员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和创新,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记帐、算帐、报帐等繁杂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因而进一步深化了会计职能,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定要刻苦深入的钻研业务,真正达到精通财务软件。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高安全保密意识
实行会计电算化,就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他不仅要具备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因此,财会人员要经常性的进行培训学习及交流。而财务人员的后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更需要更新电算化及电脑知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财务软件及数据处理的认识,才能够使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达到独立、及时备份数据,并实现数据双备份能力。财会人员,为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3、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实现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否则,就是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是不能长久实施的,甚至还会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各部门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强化规章制度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统一要求、并定期检查,以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范可遵守,有示范可模仿。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出整改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调整与整改工作,防止问题一直存在并扩大,带来更大的隐患。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会计监管工作的相对滞后,造成了企业存在会计核算工作混乱、财务报表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引发会计风险的情况。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也存在大量会计行为不规范、信息失真严重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问题仍然亟待规范和解决。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1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事?I单位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不进行成本核算,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会计核算也不复杂,各单位实行财政拨款,单位记账的简单模式。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各单位的核算体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各单位随意支出、滥用会计科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2是行政事业单位融入国际先进理念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项目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基本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不能充分体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支出的效益分析,使有限的财政性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使财政性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这就要求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认真进行决策分析,创新会计制度,逐步建立管理型的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制度,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制存在问题
2.1存在的问题
第一,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设置会计岗位,随意安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还有的单位岗位设置没有考虑独立性要求,缺乏制约机制,如安排出纳人员管理印鉴、制单与审核不分设等;第二,凭证管理不严格。对外来原始单据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核,存在白条抵库和假发票入账等违规现象;第三,报表数据不真实。有的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通过虚列支出、往来款项挂账和少计收入等方式随意调整财务报告数据,甚至有些单位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使其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实际情况;第四,档案管理不到位。会计档案不按照规定时间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有些业务合同既不附在原始凭证后也不单独归档,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会计档案管理中也没有保密意识,随用随拿没有借阅手续。
2.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效性较差。有的单位缺少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还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与单位发展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适应,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直接损害了会计工作的权威性;第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达不到岗位的要求。有的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甚至半路出家从事财务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学习,理不清科目、账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知识,但长期忽视后续教育,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对新的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不了解;第三,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到位。有的单位没有对所属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上级主管部门不必过多干预,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主要限于会计报表的管理。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相融合的全面监督体系,把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审计、财务审计内容逐步纳入到国家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审计等日常审计监督上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减少“三公经费“的胡乱开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各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的进行,加强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等制度的制定,使这些控制制度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最大效益。
3.2强化资产管理,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上随意性很强,造成资源上很大的浪费。首先在资产购置上,不经过政府集中采购,导致采购的资产质次价高或者重复采购,导致大量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在资产的使用上,不分类登记管理,不办理出入库登记手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资产的处置上,不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随意性很强,使正在使用中的国有资产遭到贱卖,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因而,要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各单位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自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健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资产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
3.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会计人员的管理实行的是单位归口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的任免都是由上级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任免,这样,就出现了与单位领导关系亲近的人员,即使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能上岗,而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人员,却不能从事会计工作,这样容易造成腐败的发生。因而,要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议在各地的财政部门设立“会计人员管理局”,统管各地的会计人员,工资统发,让会计人员和单位彻底脱离,在各单位间实行会计委派制,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定期考核制度,有计划地吸收一些有财会学历和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会管理的人员,充实到财会队伍中去,这样就能克服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的情况,为预防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腐败,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前言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一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二是具有行政管理的事业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有执法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经济活动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等过程[1]。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化的支出成本获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职能不断完善,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转变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是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支出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的必然选择。(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新型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体系,客观上要求实现财政资金供应范围规范化、财政资金供应方式灵活化及自我约束和发展的不断强化。(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不断融入国际先进理念的需要。建立管理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是行政事业单位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融入国际先进理念的重要体现。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2.1法制建设中的问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财务人员执法环境较差,财务管理效率不高。同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资产运行管理体系,资产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多数单位有章不循,内控制度残缺不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灵活变通,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2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受“路径依赖”的影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将财务管理同会计核算混为一谈,没能够正确理解财务管理的真正内涵[2]。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论掌握不够,相关工作仅局限于表面,缺乏创新意识,业务能力也比较差,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脱节。
2.3会计核算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主要包括:(1)原始凭证不规范,造成会计账务混乱。体现为对原始凭证填写不全,缺乏必要的信息;所购买实物与发票数量、单价不相吻合,发票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关系人签字、盖章不规范等。(2)固定资产折旧数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体现出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净值数值不相吻合,造成了资产虚增或虚减,使得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严重[3]。
2.4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多为考试选拔、调入、原职工改行等,缺乏统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得财务管理水平得不到切实提高。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多存在兼岗现象,除了管理本单位财物收支,还要监管记账、档案管理等方面,使得财务管理的整体效能未能真正得到发挥。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应的解决对策
3.1法制建设方面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制建设,要建立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为财务人员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高财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资产运行管理制度,以形成完整有效的资产运行管理体系。此外,还要充分重视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进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物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法制化,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
3.2财务管理观念方面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就是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念、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只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切实提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管是筹资、投资还是资金运营,都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强调开源与节流并重,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风险与效益是相伴相生的,因而财务决策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有预计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预防,最大限度减低多种因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受益的最大化实现。
3.3会计核算方面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就是要不断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稽核员要客观、公正地对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合格凭证”或“不合格凭证”印章要与原始凭证实际相吻合。对于收据或票据的管理,要明确会计岗位的责任,对会计核算进行严格把关,保障各收支项目的准确核算和反映。在财务收支方面,推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模式,不断深化财政收支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与监督,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4]。
3.4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当提高从业门槛,积极吸收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切实提高财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在岗人员须持有会计证,新上岗人员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通过会计证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要重视财物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在提高财物人员业务能力及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4.小结
行政事业单位财物管理,是以最小化的支出成本获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促进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才能更好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作者单位:郑州市财政干部学校)
参考文献
[1]韩向新.探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9):249.
[2]成焕玲.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12):40.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统一收支 会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收支结算的模式进行会计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对财源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配置。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包含统一收支结算的收支标准、收支结算的范围及财务管理的流程等。在此,提取其中的一个模块,即会计操作管理的一些实务展开探讨。
1.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支的会计操作目标与规则
1.1操作目标
第一,收支标准是财政资金来源重要的尺度,是财政资金花费之衡量标准,需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收支标准,为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成功施行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按照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原则,需进行财源的统一控制和配置,进行收支结算范围规定。因此,需明确纳入到收支结算当中的结算单位,并划定纳入到统一收支结算中的资金范围。第三,统一收支结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良好财务管理流程的支持,应按照统一收支结算要求进行组织架构的合理设置,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强化部门人员配置,规范核算审批的程序以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
1.2管理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支的财务管理原则作为统御其他的财务管理之要求,体现对财源统一控制、统一配置的原则。第一,应当强化财源之统一控制原则,确保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对资金的收支结算实施统一控制,取消各个单位之间各自为政进行收支结算办理之权利,每一笔收支业务都由国库支付中心进行统一办理和统一控制,以提升结算的效率,方便国库支付中心及时有效地掌握各个单位的财务讯息。第二,进行票据开具的统一管理控制。票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缴业务之证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取消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单独开具票据的权利,统一由国库支付中心管理;和票据相关的处罚协议书等附属的凭证由国库支付中心进行统一的印制和编码;依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要求,由国库支付中心做好分类工作,统一收费代码,做好收入的划分。第三,统一控制信息的收集和监管。统一收支结算的模式,要求实施信息收集和监管的统一控制。作为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监管。
2.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支的会计管理策略
2.1会计岗位人员管理
其一,应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岗位合适人员的选拔。国库支付中心需要吸纳、锻炼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根据岗位的职责、能力要求进行人员配置,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员的人力资本效应,促进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运行,实现对于财源的统一控制盒配置。其二,进行人力资本级别的划分,打造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晋升渠道。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收支结算的工作性质和运行模式使得人员晋升在采用传统上的职位等级划分外,还需要进行人力资本级别的详细划分,以确保会计人员有着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保证各个部门间的划分具备可比性,便于岗位轮换。其三,应建立完善岗位轮换的制度,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防范财务风险。作为确保国库支付中心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运行正常的一个重要手段,岗位轮换制度能够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职务舞弊现象,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亦是单位发展的需要。从另一方面讲,科学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度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为会计人员搭建持续学习和沟通的平台,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国库支付中心与会计人员带来双赢的效果。
2.2会计账目和会计档案的管理
其一,需完善会计账目管理。统一收支结算方式对会计的账目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会计账目能形成覆盖各事业单位全面的经济业务的完整体系,要求会计账目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汇总和运算以提升统一收支结算之运行效率。具体上,应以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作为依据,不断建立健全会计账目体系,有效地解决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单位的会计账目分离、没有可比性的弊端,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财务软件相关开发商良好合作,实现会计账目体系的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总体资源和协同计算能力,有效地保护原有的硬件投资,以财务软件作为依托提升统一收支结算的效率。其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的归档、立卷、查阅、保管、销毁等等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档案有序存放、妥善保管、查阅便捷,避免档案的毁损、泄密、散失;以原始凭证会计信息维度和电子账务等方面为切入点,提升会计档案管理之内涵、外延,以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安全性。应从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着手,以不断添加原始凭证会计信息维度的方式提高原始凭证完整性。应加强对于电子账务的传输、加工、存储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
3.结语
施行统一收支结算模式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各个单位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统一收支的会计管理方式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思路把握,并注重微观细节,避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胡南.探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
【文章摘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使其规范一些,节约一些,就能少出,甚至不出纰漏,就能节约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资金。我们立足实际,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同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研究对策,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论文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一些突破,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上级要求,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如: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影响的一定是个人,权衡利弊,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县五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继续坚持,》接259页
【参考文献】
1、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2、胡锦.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3、陈玲云.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华商,2007,(24).
摘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使其规范一些,节约一些,就能少出 ,甚至不出纰漏 ,就能节约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资金。我们立足实际,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同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研究对策,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 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 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 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 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 寻找一些突破, 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 结合上级要求, 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 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 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 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 如: 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如: 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 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 ,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 零星的检查,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 影响的一定是个人, 权衡利弊, 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 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 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 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 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 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 对于出现的问题 ,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 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 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 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 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 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 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 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 、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 区别情况, 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 、制定监督考核机制, 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 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 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 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 、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 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 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 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 ,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 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 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 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 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会计工作发展。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初步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但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尚未完善,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发展,在今后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尚需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全面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管理概述
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信息社会财务管理的全新理念。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形成会计核算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形成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会计信息系统支持下,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传输、分析应用,实现信息共享。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会计数据由静态指标向未来发展趋势动态形式转变,会计信息由单一财务信息向多领域非财务信息拓展,会计信息在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帮助管理者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的决策与判断。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重要性认知程度不深
由于国内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时间不长,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缺乏深入了解,对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停留在利用会计电算化减轻会计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层面,未深入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跟踪监控等综合性工作,导致会计信息更新缓慢,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管理既要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软硬件投入又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会计信息网络建设,但会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办法并不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操作性不强,如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和业务处理程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效果。同时,会计档案保存方法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纸制介质转化为电子介质,现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急需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财务制度及管理办法。
(三)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
信息化管理工作最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专业人才的作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高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比较熟悉会计电算化、常用办公软件操作,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维护技能比较欠缺,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有关信息技术的疑难问题。而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人才也会因为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转向高新科技企业,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四)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会计软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为单位内部及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会计信息。但会计软件系统应用中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会计软件应用改变原有的会计岗位责任分工,原始凭证录入和审核的授权方式由岗位负责制变为口令授权,一人通过口令可以完成原始单据录入、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等各项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相互牵制作用被弱化。第二,受会计系统软件的制约,很多电子文件必须要有系统软件作为基础条件才能够得以应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软件,即便具备软件也未对其进行定期更新和升级,因而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三、各部门在数据管理方面几乎都实现了电算化,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软件平台共享,各部门信息连接口缺失,会计信息传达依靠传统的人工的方式进行传递利用,必然会导致工作质量与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1],会计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很大程度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会计信息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为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五)会计信息化网络安全隐患多
随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一方面,会计信息的传递与信息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比较集中,自然的或无意的人为操作干扰损伤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另一方面,会计软件设计安全保护低出现软件应用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恶意篡改、伪造、窃取等;病毒和黑客恶意攻击,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泄漏,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这些网络安全隐患对会计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范了规范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构建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三者的整合框架,同时也规范了会计控制:要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同时总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目标,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内部控制的起源早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整合框架,风险管理也由分散的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管理逐步发展为整合风险管理。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而在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
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以风险为导向,对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与风险识别,发现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所存在问题与缺陷按其风险大小及重要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也就是说,把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缺陷与问题归结为风险,树立“全面应对,抓大放小”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通过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和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是风险社会的发展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科学化趋势所在;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理念。事业单位一般被认为旱涝保收,自认为地位高于一般企业,再加上事业单位一般属于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所以,其风险意识和风险关键都是缺乏的。仍停留在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考评,或者是建立健全各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上,放弃对内部控制的建设。由于一直是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扶持,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社会综合风险、组织内部风险、组织外部运营风险的关注,这对于国有财产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扮演的仅仅是“记账员”或者是“付款员”的角色,这就使得财务的控制与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无权参与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于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是不了解。如此一来,即使是其他环节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浪费或者国有资产的流失都归责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牺牲品。
(二)缺乏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一般是上级拨款,收支两条线,这样的模式导致一般事业单位缺乏风险识别意识,更谈不上风险评估机制。缺乏理性思考,这无疑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损失。
(三)风险应对措施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及处置的内部控制也相对薄弱,在面对风险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根据本单位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接受程度、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风险的重要性水平,结合本单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确定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造成投资活动进退两难,愈来愈背离投资的原始期望。即使查出问题所在,其处罚往往是重人情轻规定的,如此一来使得本该杜绝的问题及风险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给单位带来的累进损失也不断地增加,使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何时进行风险规避,何时应该选择风险降低策略,何时进行风险分担,何时选择风险承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关键性的问题。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构建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管理三者的整合框架,同时总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一)单位应当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在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单位各类潜在的风险是履行具体控制程序的基础和起点。一般而言,识别风险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个:
1、行业风险组合清单
同一行业的单位肯能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事业单位服务内容等公开渠道或者利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资源,获取本行业的风险组合清单,作为识别本单位风险的基础和参考。
2、SWOT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常见的管理技术。优势和劣势针对单位内部各种要素,包括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机会和威胁针对企业外部面临的各类变量,这些外部变量在短期内对单位而言是不可控的,如政治、社会、环境、行业风险。这些SWOT分析成果是可以用来识别风险的。
3、职能部门风险汇总
事业单位将控制目标分解至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分解的战略和目标,列举其责任内的各类风险,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评估后予以确定。其优点在于可以识别各类细微的、容易被管理层忽视的风险;缺点在于过于重视各职能部门的风险,可能错过影响单位战略实现的重大风险。
4、头脑风暴
管理层组成人员和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单位外部和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为其角度不一样,对风险的认识也不一样。这种由不同背景和不同经验、不同偏好的人员共同参与的头脑风暴,有助于识别潜在的、不易被察觉的风险。
5、问卷调查:通常是针对一项新的业务或事项进行的风险识别方法。
(二)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
与企业要有战略控制和单位层面控制不同,事业单位的建制以及高层人士安排一般由上级决定,所以,事业单位的业务层面控制就成为其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业务层面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1)资金活动控制,就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主要就是支出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就要把收入、支出都要列入其中。货币资金由于其流动性最强,所以最有可能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事业单位加强对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应该按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环,严禁存在“小金库”等体外资金循环现象,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办理资金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的全过程业务,严禁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管理好出纳这个资金管理的核心职位,资金风险基本上就控制住了。
(2)资产管理控制。资产,指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句话,就是保证其安全和完整。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盘点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与完整。
(3)加强工程项目控制。有工程项目的单位,无疑其工程项目就是最容易发生决策不当、工程造价不实、项目招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工程物资价高质次,项目工程低劣、项目进度延迟或中断、项目资金不落实乃至竣工验收不合格等风险。单位要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招标、监理、验收等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采取关键控制措施,规避上述风险。并建立项目完工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投资效益,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三)借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借用外部审计即政府审计或者民间审计的力量,利用这种外部专业机构以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效率和效果,以达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的目的。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石,它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建议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比作高楼,那么会计基础工作就是其地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求:会计账簿的登记、格式、设置、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和审核要求、格式设计、报送期限;会计原始数据;档案管理;会计电算;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996 年颁布实施、新《会计法》1999 年颁布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2012 年颁布实施。通过学习贯彻相关的法规条例,迅速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逐步健全完善会计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而顺利地完成各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可以最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要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 会计人员聘任未能严格遵守《规范》
《规范》要求,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会计机构主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相关知识,并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因缺乏编制或主管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设置会计人员,或由其他人员兼任,或聘任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这种现象在基层单位目前还存在,尤其是出纳岗位无证人员较多,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很不利,有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2. 不严格审核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没有经过会计人员认真细致地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是最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发票的内容和应使用的发票不符,有用文体用品发票来代替餐票的;二是发票的支出项目写的过于简单,未注明具体的商品名、数量、单价、时间等,货物清单也不附带,如购买办公用品发票,开具的内容仅有办公用品一批、车辆维修费发票内容也只有维修配件一批,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三是支出票据批报手续不全,存在缺少经办人或证明人签字报销现象,应该有批报人、经手人或证明人的签字方能报销;四是缺漏开票人、开票单位印章,大小写金额被随意涂改、单位名称写错、一次性套写各发票联等等情况。
3. 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作法没有普遍实施,所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不匹配,购置固定资产利用各种理由记作非固定资产,或者是不及时入固定资产实物账,导致国有资产容易流失,处置、报废国有资产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形成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特别是对报废车辆的处置,这是新时期遇到的一个敏感问题。
有的单位将已产生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不按时上缴国库,而私自纳入事业收入项目。还有的单位违反财务制度私设“小金库”,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4.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从全局的眼光看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还缺乏强有力监督和奖励机制。一方面在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项目类别繁杂,有时需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和一些权威机构的合作,但这操作起来很难。一方面财务人员不被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重视,只是机械地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像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绩效工资,由于受有关体制影响,同样的股室负责,绩效奖励工资一样,而作为财务负责人所承担的责任及工作量不是其他股室负责人所能比拟的,这种奖励制度,致使财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职工,身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无法做到真正的“财务独立”。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作法
1.武装大脑、思想先行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配合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其次,需要调动整个系统或部门整合各项资源,全民总动员。学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理解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学习相关法律财经知识,理解支持会计基础工作,让会计人员工作起来放心。
2.提高业务水平、形成战斗力
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深受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影响。首先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然后每年都要经过继续教育和其他途径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各种财经类的法律法规,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游刃有余,使自身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形成战斗力。工作要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领导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当好参谋,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3.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执法力度
有好的法律法规,不意味着我们能高枕无忧是,管理和监督会计工作要强化,使监督执法工作转向纵深层次,使检查监督型转变为管理型和风险预警型,使“检查、整改、规范”三位一体的监督运行机制有效推进。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结果,督促相关人员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堵住资金管理漏洞,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各部门各司其职,合作共管,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我们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始终要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能力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坚持依法依规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熊哲玲.樊行健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让事业单位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通过改革的形式来提升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使其更加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作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日常管理方式,已经成功渗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当中。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正常运行以及正常发展,必然要涉及到许多经济方面或者是日常管理资金的流动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对其加以控制,会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导致资金出现缺口,所以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加以重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淡薄
从当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足,单单的关注事业发展,却没有看清楚内部管理在发展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所以整体上来看内部控制工作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资金的主要来源都是可以通过预算来安排的,只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编制预算,并按照预算的情况来使用资金,可以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适用于财务部门,因为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都是由财务部分来管理的,所以不需要在单位内部构件内控制度。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只是停留在规章制度上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制度,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所以也没有对内部控制业务运行状态加以认识,导致动态制衡工作机制运行不成熟,最终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从2014年开始,就在不断的出台相关政策来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绝大部分的单位一般都是通过财经制度或者是日常的工作经验来代替单位前些年使用的内控制度。还有的单位为了在自己单位内部体现出内部控制制度,过分的简化了控制工作流程,导致后期虽然已经成功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是不健全的,缺少实际意义。
3.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健全,也是目前比较严重的一种影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正常开展的要素。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离控制,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出纳,要做的工作不仅是财务出纳, 同时还兼职了会计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十分不理想,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化技能掌握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质量。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开展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导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重大的事项或者是比较重大的业务,难以通过集体决策审批等形式来进行一联签到制度。部分单位的票据以及印鉴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也不高,经常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如果按照国家出台的制度以及管理规范,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所有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抽查,但是抽查需要时间,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经常会出现执收部门票据不及时上缴的问题,会影响收入的准确性。
4.内部控制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高
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如果个人综合素养不高,或者个人掌握的专业化知识以及专业化技术的水平比较低,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是让一些不是财务方面科班出身的人兼职的,这种工作人员对财务知识点比较匮乏,而且还普遍缺少工作经验,所以整体业务素质以及专业修养都不能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他们在审核原始凭证的时候经常出现审核不严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情况不能满足相关制度的要求。部分地区还存在自动设定会计科目以及随意使用会计科目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都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质量不达标,最终影响内控效果。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让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不论是高层的领导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发展中的重要性,才能配合后续工作,让日后工作更好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总负责人是单位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的首要负责人,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要顺应当前时展需求,满足内部控制全面性原则。在所有的工作人员中开展内部控制专题讲座,以知识普及等形式来感染全体工作人员,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中的作用。
2.完善会计基础
首先要将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开来,提升不同岗位工作的专业性。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所有业务,都要然专业工作人员专人专管,不能让一个机构或者是一个个人来管理许多项目,减少项目产生差错的几率。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来看,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来处理项目,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相容职务囊括的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自己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来拟定一些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方式,提升不同岗位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预算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的优化内部预算编制,从审批以及决算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保证不相容岗位可以相互分离。首先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情况来进行综合预算,秉承优先保障以及定额管理等形式来进行综合预算,明确追踪问效等问题。
3.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都是要通过相关人员来完成的,所以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工作日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在内部控制方面也是如此。强调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不断的培养一些高学历、高责任心的专业人才。不同的财政部门以及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积极的开展培训活动, 让相关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规范当中提出的内容来进行培训,关注继续教育,并通过列举实例等形式,将理论的学习内容和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练习,掌握更新的内部控制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4.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当前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依然停留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虽然派出去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内控的意义以及内控工作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尚处在培训的过程中,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些适合单位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完善会计基础、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训、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方法,希望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课题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卷调查的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4,06:12-14.
[2]谢庆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重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92-193.
[3]姜勃,陆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5,07:280-281+303.
[4]黄莉,高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难点及解决措施――基于陕西省的调研分析[J]. 财务与金融,2015,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