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0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学导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护理 实验教学 学生 综合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1].为适应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就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
1.《护理学导论》为主导
《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围绕人类基本需要加以编排,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4].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提供适用的参考书,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护理学基础》为主线
(1)引入竞争机制[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实验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各班自行小组抽签,班内层层选拔,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赛结果栏”内。以后我们每学期还会安排2—3次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此举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入情景教学[6]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上出入院护理这一章节时,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行设计,应用双语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演示病人入院或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角色有病人、病人家属、导诊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护士、病房责任护士、护士长等。
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就所设情景排演相应的护理工作,各人明白自己的角色后进行准备。病人及家属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许多问题,激发了其它角色扮演者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排练。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按小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落落大方,有条有理;观看者目不转睛,认真记录。同学们都被这新颖有趣的表演所吸引。表演结束后实验教师进行评分,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选赛结果栏”内。
(3) 开放练习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学习的速度一般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全天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
(4)改革实验考核标准,注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试是一条指挥棒,教师会遵循考试的标准去教,学生会遵循这样的标准去学,因此,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7].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这样,既能对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检验,又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考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
二、结果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表现
以2000级教学班57人为例,从实验报告中的学生感想得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同其它学科相比,比较感兴趣(F=0.68>0.5);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有竞赛的项目比较感兴趣(F=0.67>0.5);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表现在上课比较认真、课后练习较多(F=0.57>0.5),对所学内容大部分能掌握(F=0.66>0.5)。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入了竞争机制、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2、实验教学质量效果分析
护理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实验课教学中,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 100%的学生动手练习,考核以单人操作进行。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期未考试总成绩的30%.以我系自编教材《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衡量标准,对近五年来已毕业的两届大专学生及毕业的两届本科生实验操作考试分析,四届学生均未出现不合格现象,合格率达100%.由此证明我系的实验课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上。
三、讨论
实践证明,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以《护理学基础》为主线,以外语及计算机教学为辅助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是可行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无疑起到推动作用。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的普及,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教师必须将系统化整体护理贯穿于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与操作对象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将对学生的成长和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河北省衡水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 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3
2. 甄兰素 医学生能力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卫生人才 2003, 58(2):43-44
3. 潘孟昭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
4. 谢 虹 徐淑秀等 《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4):351-352
5. 郭瑞霞 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护理报 2005.11.10 6版
关键词:妇科患者;住院初期;跨文化护理;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当一个人从熟悉而固定的文化环境到另外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常常会产生由于态度、信仰差异而出现的危机与陌生感[1]。我科从2010年1月起,对部分患者(干预组246人)按照护理专家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科收住患者487例,年龄18~69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6例,高中及以下202例,文盲189例;居住地:城镇109例,农村378例。根据入院证的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单号干预组(246 例),双号对照组(2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等影响因素方面相同。
1.2 护理干预措施
1.2.1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通过入院介绍使患者尽快熟悉和了解医院、病区、病室的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医院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2],消除因陌生环境给患者带来的沮丧。
1.2.2 尊重患者,尊重患者包括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和尊重患者的人格两个方面。首先在饮食上要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使患者的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这对减轻文化休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2.3建立适合文化现象的护患关系,接诊护士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采用个别或集体指导方法,通过讲解、病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册、张贴指示牌等形式,使患者尽早把医院当成“自己家”把医护人员当成“自己人”。
1.2.4健康教育指导,通过管床护士个体化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本人所患疾病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预后情况。
1.2.5心理支持,家人、亲朋好友是患者的一个重要支持体系,护士在了解患者家庭、社会关系的同时,利用家庭及亲友的力量消除文化休克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1.3研究工具
1.3.1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文化休克类型。文化休克诊断依据:情绪障碍型(表现为焦虑、孤独、失眠、沮丧、固执、悲哀、多愁善感、易怒等);社交退缩型(表现为缺乏自信、孤僻等)、躯体不适型(表现为腹泻、便秘、尿频、头晕等)[3]。
1.3.2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2d发放调查问卷,并向患者说明填写方法,由患者自己填写,文盲者由家人代填,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问卷。住院5d后(即干预组进行跨文化护理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2次共发放问卷974份,收回974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妇科患者住院初期文化休克发生情况 在首次调查问卷中,376例患者发生文化休克,阳性率为77.20%。其中农村患者的文化休克阳性率高于城镇患者,文化程度低的文化休克阳性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文化休克阳性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患者住院初期文化休克发生率高,主要原因是:①环境的改变,患者从熟悉的家庭、单位步入陌生的病房,新环境中的住宿、作息制度、环境设施等都需要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适应会给患者增加烦恼;②角色的改变,由健康人角色转化为患者角色,从自由生活或照顾别人,指挥别人转变为受他人照顾,听他人安排的的角色;③沟通对象的改变,从熟悉的家人、同事、朋友群体转变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友、医护人员。
4 小结
文化休克是妇科患者住院初期普遍的现象,有计划、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这种现象,开展跨文化护理实践,拓宽了护士的视野,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将探索出更好地跨文化护理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关键词】护理人员;素质;管理
护理学为重要的医学学科,所有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都应对此学科有熟练的掌握,以利于在临床中工作,笔者对当代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应具有专业的护理学知识
护理人员临床中要为患者服务,这就需要其应具备专业的护理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不可单纯地按照医嘱进行工作,应进行主动地服务工作,各项服务都应体现出专业,做一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1]。
2护理人员还用具有研究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现今,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护理学业在不断进步发展,护理人员不但应适应这一形势,还应投入到科研创新中,为护理学发展尽自身的一份力量。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应具有研究意识,在工作中多进行思考,了解现今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多和人进行沟通,强化创新意识。
3计算机的运用及开发
现今社会已经逐步发展为无纸化办公,故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及,各级医院都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更新,过往传通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工作的需求。故护理人员应对此技术进行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应进行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操作,多进行练习,以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再学习能力
护理人员为适应工作,还需进行各学科的学习,平时应加强再学习,这就需要其应具有再学习的能力。现今健康教育是护理模式发展的趋势,这一模式现今还处于发展阶段,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更新,所以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此方面的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心理学、行为学、统计学等各种学科知识,故护理人员应加强上述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5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科学在护理事业上的具体应用。护理管理工作可划分为普通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院长等。每一个级别的人员都应管理好自身所负责的工作。高效的管理制度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还可激励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更加顺畅,更好地为患者服好务。
6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的护理学,在未来除了离不开最基本的护理实践外,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多元文化护理。
6.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为患者的服务意识,以患者的利益为工作的重心。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与患者建立起良好地护患关系。医院的工作重点是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而护理人员做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应加强此服务意识,这不但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还可让患者体会到医院的关怀。
6.2多元文化的护理当代世界多元化的文化正在形成,而护理专业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及提供多元文化护理的巨大挑战。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多元文化的相关概念、产生的理论基础及探讨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措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满足服务对象身心、社会、文化及发展的健康需要[3]
6.3广泛学习,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患者从四面八方来医院就诊,把治愈的希望、生命托付给医务人员,寄予我们无限的期望。由此可见,护士的工作就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水平的患者而满足其需求,这就是要求护士学习多学科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做到语义准确、词能达意,语言修辞得当,使自身的语言更具有力度和感染力,患者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提高治疗作用。
7执行合理地各项管理制度,并实施监督体系
质量管理是各项工作实施开展的重点制度[4],医院实施质量管理的好处在于可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等,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全面实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患者的权利意识与自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如何靠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如何以医院的特色护理树立优势,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高品位的护理服务在今后将成为医院经济增长的闪亮点,而护士的个体素养及品格是实施高品位护理服务的保证,加强护士素质培训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之,医学专业在不断更新发展,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各项素质,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再结合护理文化概念,势必将在所有人的心中树立一个崭新且高素质的护理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护士与职业素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1.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122.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脑出血 护理程序
我科自2007年1月对脑出血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按计划实施心理干预,将其对病人的影响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脑出血病例49例,年龄38~80岁,平均53岁。女26例,男23例。CT扫描示基底节出血,出血量平均25ml,GCS评分为8~12分。
对照组病例为通过检索2007年1月以前的病例资料,根据观察组客观资料标准,随机抽取52例,年龄42~79岁,平均54岁。女25例,男27例。
实施方法:对本组病例分别在病人入院、治疗、康复阶段按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心理评估,制订计划,实施心理干预。按制定的目标评价效果,并利用护理人员岗位考核细则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做量化考核,以保障心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脑出血的病人多以急诊入院,护理人员应体谅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情,对他们的心态、情绪要充分理解,不急不躁。对他们的疑问要耐心、仔细地给予解释。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以娴熟的技术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感,保障药物能够及时准确地应用于病人,达到治疗目的。对一般门诊入院的病人,护理人员应按入院程序接待,履行告知,尽量消除病人紧张、惧怕心理。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足。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起最理想的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
合理安排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将病人按病情的轻重分配病室。保持病区安静,病室内要通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异味,床铺整洁,以此来调节病人的心情。
治疗阶段:对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人,协助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救治病人的最佳时机。此类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安慰家属。护理人员要从病人、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病人及家属在护士这里获得勇气和信心。
主动与保守治疗的病人交谈,通过沟通让病人讲述出自己身体的不适感和心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一般病人的心理需要是:安全感、受尊重、受欢迎,与医务人员互相了解,适宜的环境。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使护理工作的宗旨。脑出血的病人大多表现为头痛剧烈,病人感到很痛苦,影响休息而使血压升高。护理人员应首先从解决病人的头痛入手,把病人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教会病人利用放松的方法缓解疼痛。无家属陪伴的病人,要首先解除病人的孤独无助感,可握住病人的手用安慰的话语鼓励病人,做好生活护理,让病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残疾的病人心理变化复杂,得病后会更加悲观、郁闷,护理人员要用同情的态度,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之交流,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随时发现病人消极的心理反应,给予适宜的心理干预,让病人相信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恢复健康。
康复阶段:因疾病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病人可有精神、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而使病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需要他人的照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病人因此而焦虑,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要及早做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指导病人做患肢功能恢复的训练,早期可在床上进行,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对病人在治疗上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使病人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结 果
以28天为1个观察疗程,采取心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例的观察比较情况,见表1。
讨 论
脑出血因发病急,病情重,预后较差,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了病人正常的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和护理不能帮助病人很好的恢复到比较满意的健康状态。现代护理观念指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整体的人,护理模式应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所以我科的护理工作对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脑出血病人,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利用护理程序,施以积极正性的心理干预。通过观察比较,病人的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良好,并发症有所减少,肢体功能的恢复也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
2 宋艳华.精神障碍护理学.
3 朱玉霞,孙晓岗,董惠珍.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学杂志.
关键词: 手术室 医院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手术室护生与其他病区的护生不一样,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有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和熟练的专科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带教质量,现在就我院手术室带教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1.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年龄的差异,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大,对各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样,老师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护生认为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学习没有那么认真,作为老师,为人师,如人母,做到耐心,细心,懂心,从根本上改变护生的理念,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这个是护生在手术室学习的必要因素。
1.2无菌概念的差异,手术室的无菌要求是非常高的,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一旦感染,后果很严重。护生们从未接触过这种环境,不知道无菌区和有菌区的区别,手术室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工作性质,护理技术操作等与病房差异比较大,护生在刚进手术室又有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所以很容易违法无菌技术操作。
1.3理论知识的差异,护生刚从学校出来,理论上都是最新的知识,我们手术室老师都是以前学到的理论和操作,尽管临床经验丰富,但学历不高,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新的护理理念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学发生分歧,这就要求手术室老师必须随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动向,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的教学。
2.对策
2.1护生进入手术室,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姐妹或者孩子,这样我们才能不厌其烦,心甘情愿的去传授知识。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首先由带教组长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个区域的划分,介绍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相互做自我介绍,拉近距离感,让他们爱上手术室这个大环境,爱上这个集体。对后来的实习有很大的帮助。
2.2护生对无菌概念很模糊,到了临床,带教老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包括最基本的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台,整理无菌器械,与巡回老师的物品清点,术中的无菌器械的传递工作,以及手术后的打包整理工作。每一项操作都和无菌原则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对老师要求就会很高,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资格带护生,必须经过医院的专业考试,合格后有医院统一发放带教老师证书,方可进行带教。
2.3现在很多护生都是本科生或者大专生毕业,为了使教学达到最好化,很多带教老师也是高学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细致的观察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细化的讲解手术室理论和操作,共同研究最新知识新技术的进展。
3.总结
通过一个月对护生的严格带教,掌握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出科前对护生进行出科考试,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对各个带教老师的意见反馈,便于我们以后更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J].护理杂志,2009,19(24):360-362.
[2] 叶琳,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J].护理杂志,2010,21(12):276-277.
[3] 范宇莹.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学习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9,29(21):370-372.
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教学中:(1)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的学术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2)进行“课程论文”训练,根据课程性质,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作业,为学生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练笔”的机会;(3)科研实验研究是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4)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工作单位的科研条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了解科研基本方法及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相关课程教学
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文献检索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文摘数据库检索、引文数据库检索、全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因特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医学文献的综合利用。护理伦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护理实践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护理科研方法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南,文献检索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工具,护理伦理学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这些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撰写科研论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为撰写论文打好基础。但这些课程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直到写作论文时才发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护理科研方法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同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1份开题报告及相关课题综述,既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依据,同时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文献检索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护理伦理学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科研中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
3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与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论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写作应符合其规范。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写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给自己和指导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论文主要有科研论文、文献综述、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在学生论文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护理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是护理类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制定统一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刊印成册,发给毕业年级学生,在手册中尤其要对论文写作格式的细节问题做出详细要求,如图表排列、格式、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他们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毕业论文写好。此外,由于学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论文,往往语言不得体,叙述不简洁,词不达意,对医学术语表达不规范,因此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
4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辩。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是:
(1)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陈玉平等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论文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同时要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乐于帮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根据这些要求,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能力、指导论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指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启动激励机制,对于论文指导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格外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2)指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对面指导和非面对面指导。在学生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面的集中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1~3次的面对面指导。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大多数人很难经常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讨论,那么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方式有电话、QQ、电子邮件等。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教师和学生将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平成论文指导和交流。
(3)做好教师指导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
论文指导过程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往往是管理的“盲点”,因此,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之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开题报告会,听取学生开题报告从而了解教师指导情况,也可以召开指导教师交流会,由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情况,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由学生反馈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未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的教师进行撤换。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统计学、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5加强毕业论文交流和总结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2.3课程开设形式
本课程是作为护理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一学期,4学分,72学时。授课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以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有纸质考试、小论文、临床实践、实践报告等,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色。
3.讨论
【关键词】护理专业;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思考
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社会而展开,在人性化服务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更好地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采取何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收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在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课的教学中,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礼仪和沟通知识与技巧。
我们注重在课前的诊断与课中的教师演示,通过学生对某一特定场景的演示,如:如何接待患者,如何减轻患者的焦虑,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表现,在点评过程中,注重从知识点方面入手,指出学生表演上非常到位的方面,再点出学生需要整改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注重范围和强度。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探索的一个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强度。在教师演示之后,我们不能觉得课程内容已经深入学生的脑海,毕竟学生们的知识掌握能力不一,对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的再演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知识点。采取这种“回顾――纠错――再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印象。学生们在自身和同学的表演过程、结果的比较中找到自身想要的答案,在讨论中明白课程的内容。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最主要的特征是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的习得性和应用性,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训练,达到学生的习得性与应用性统一。因此在实训中,我们会让同学们进行分组的练习,一般是4-6人一组,扮演各种角色,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观察同学们在角色表演中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对个别表现较差的同学还可以给予单独的一对一式的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角色交换演绎仿真案例”,让同学们在其中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以角色互换的方式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在具体的沟通案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行为。在这样一个演绎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好有坏,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来讨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影响沟通的因素,将来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性。通过让学生接触该项训练,使他们了解到对病人心理、生理、文化、道德、述求等方面的正确评估对解决患者就医问题的重要性,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相关方面才能使他们更为轻松地接收治疗,积极配合。
礼仪与沟通知识技能的评估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评价,我们采取的评估形式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定性方面包括社交礼仪与人际沟通几个方面;护患沟通、护士仪表等是定量的方面。结合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方法,借助实际操作(自荐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等等,把护理职业礼仪(护士仪容、仪态)和护际、护患沟通能力融合,检验学生对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掌握与运用的实际综合能力。评估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看出自身知识的短板在什么地方,使之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我觉得在我小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加入真正的实战经验收集环节,即接触社会和临床。因为我们知道进行礼仪修养与沟通技巧的培训不能纸上谈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进行课程训练的根本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应增加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多元化,多方式的,比如打敬老院关爱老人,与老人进行沟通到医院见习,参与正规的导医工作等常规护理工作等。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注重自身的调节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1:96-100.
[2]宁华,皮至明,高虹宇.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经验[J].家庭护士,2007.
[3]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护士;教学水平;儿科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常发生小儿流行性感冒、新生儿肺炎、手足口病、小儿惊厥、小儿高热以及脑性瘫痪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影响到小儿的健康成长,困扰着小儿家长[ 1 ]。及时、有效护理对小儿疾病的治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儿科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是摆在临床教学上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提高儿科护士教学工作水平做一探讨。
1 培养儿科护士教学学术水平的措施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培养高素质护理毕业生的关键。通过实施“实习护士指导教师负责制”、“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养制”、高年资护师理论课讲授预讲培训制度、对实习护生的指导老师规范操作示教和护理评估培训;理论小课讲授、临床护理病例讨论以及鼓励年轻老师提高学历等措施,提高了儿科护士的临床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2]。
1.1 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下的“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于儿科每位新进的护士,要安排一名具有教学资格的教师进行带教,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教导新近的护士如何学习护理理论,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做好笔记,结合教材知道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实践,还要求护士按时撰写护理心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3]。
1.2 加强对新进护士的继续教育工作。医学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间断,对护士的培养工作要可持续。提高新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现代临床工作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院儿科有42.6%的在职护士具有大学学历,按照教育培养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这一数字提高到78%以上,提高我院儿科护士整体的教育水平,更好为临床服务。为继续深造的教师提供便利,在政策上、经济上和待遇上给予他们实惠,目前有一名教师从香港大学医学院深造回来,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国家或者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临床护理能力[4]。
1.3 青年护士教学预讲培训制度。加强对青年护士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行青年护士教学预讲培训制度常态化,要求年轻护士教师接到授课任务后应该及时备课,写教案,再进行预讲。预讲时组织相关教师对年轻护士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点评,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以及书写的教案进行评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预讲合格的青年护士教师颁发证书,不合格的教师需要培训合格后才可以上岗[5]。
1.4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对于上课的护理教师一律要求备课,形成规章制度,定期对备课教案进行检查,提出修改修改意见,不合格的要求认真整改,待整改合格后才可以继续授课。
1.5 规范年轻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由于各个护理教师的学历、年龄、教育背景、实践经验的不同,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需要对他们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进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儿科护士的整体护理实践能力和水平[6]。
1.6 临床护理病例讨论。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对于提高儿科护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实行每周一定期带领护理人员进行查房,要求他们在查房前对课本知识进行复习,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要求每个护士对于病例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
2 培养年轻护士教学学术水平的成效
通过实施实习护士指导教师负责制、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养制、高年资护师理论课讲授预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我院儿科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新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1 通过我院实行的各项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继续在职教育和进一步深造,我院在职护理教师的学历得到较大提高。
2.2 通过规范年轻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等措施,使得我院儿科护理教师的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近几年的中山大学护理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7次优秀护理教师和优秀带教集体称号,护理见习结束和实习结束时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正银,杨新荣,殷翠,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85-86.[2] 宋薇,易礼兰,杨小仙,等.基于高职高专护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
[3] Leigh Small, Deborah Anderson, Kimberly Sidora-Arcoleo, et al.Ped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Overweight/Obesity: Results from 1999 and 2005 Cohort Surveys[J].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009,23(4):231-241.
[4] 顾军养,王燕萍,朱燕君,等.提高儿科病房低年资护士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教学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79-1080.
【关键词】护理;法律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医保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增加。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各地医疗护理纠纷频发。作为一名临床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防范各种纠纷更是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就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1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 病人的权利不可侵犯
1.1.1侵犯生命健康权抢救生命、恢复健康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生命和健康是病人的基本权利。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打错针,输错血,将生命垂危的病人拒之门外等护理人员不作为,致病人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者,均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
1.1.2侵犯病人隐私权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密切,除了要保护患者身体的隐私,还要做好患者内心隐私的守秘者。一些病人因病后角色的改变,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爱。落寞之余,她们有了新的角色期待,她们渴望理解,把护理人员当作知己,将自己的家庭、婚姻、不幸一一展出。护士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保密,决不能到处谈论,否则就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1]。
1.1.3侵犯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大多数医疗行为的知情同意工作由医生完成,但医生对患者的医嘱和部分治疗性操作是有护士来实施的,所以法庭还要对护理提供者的行为追究其个人责任。由此可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护士同样重要[2]。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和预执行的治疗护理方案。护士应耐心解释,由患者或其家属决定,在其同意下施行。现实生活中的有些护士,缺乏知情同意意识,沟通欠缺,机械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如给躁动病人上约束带或让护生为患者实施技术性操作,均未征询病人家属同意,武断执行。
1.2 护理行为超越职业权限
1.2.1 无执照护士、实习护生行使护士权利:护理工作必须由具备护士资格的人来承担[3]。各级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纷纷招聘年轻护士充实岗位,她们没有执照,少数医院因人力不足尚需顶班。此外,很多三级医院实习护生过多,一个老师带教两个护生,常常因看管不力而致护生独自操作。
1.2.2 未经医嘱给药和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士无权为病人擅自提供药物治疗。病区护士夜间值班时,常常顾及医护情面不把病人的情况汇报给医生,凭经验简单对症处理;或者护士已汇报医生,医生在床上下了口头医嘱,护士原则性不强,草率执行,病人夜间若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家属将护士告上法庭,我们有口难辩。
1.2.3 未按国家标准收费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住院病人收费和催缴欠费均由护士执行,极易激发护患矛盾,一旦收费有误,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1.2.4 批准住院病人外出一些年轻同志对熟悉的或者病情轻的住院病人,随意的准假,一旦病人回家途中遭遇意外,易引发纠纷。
1.2.5 职业道德缺失少数医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病人索要钱财,托病人办事。
1.3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
1.3.1护理人员言谈的随意性,在抢救病人或手术台上护理人员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主动服务意识差,巡视不到位。
1.3.2 护医沟通不到位
1.3.2.1 医院信息化管理,病程录保存在医生站的计算机中,没有口令护士看不到病历中的记录,医护记录容易出现差异,如对瞳孔的记录,同一时间,同一病人,医生记录为:对光反射迟钝,护士则记录为对光反射灵敏。
1.3.2.2 医生开错医嘱护士机械执行或医生开好医嘱未给护士及时执行。
1.3.2.3 病人反映的病情,护士没有及时汇报医生,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1.3.3 护患沟通不到位护士一味追求人性化服务,忽视了病人的心理状态,不了解病人目前所关心的问题。护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是是护理人员掌握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所思、所想、所求、所感的最佳途径,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4]。
1.4 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4.1 护理措施实施后未记录或记录不及时:因抢救病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差进行回忆式补记,易导致记录与事实有出入,造成时间上、记录上的不符,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未记;有的护理记录只有主观判断无数据显示,如记录血压偏高,却没记具体的数值。有的管理者为应付检查考核,要求护士重抄护理记录[5],缺乏证据的客观性要求。
1.4.2 记录不完整或不正确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同志专科知识缺乏,医学术语表述有误,如呕血、咯血分辩不清;有些因护患比例失调,护理工作难以到位,以致护理人员虚填护理记录。
1.4.3 字迹和署名问题字迹潦草、涂改、刀刮现象依然存在,因电子病历的广泛使用,各级医院护士代签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1.5 护理人员缺乏证据意识自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医疗事故管理条例》以来,举证倒置使护理工作中各种法律问题逐渐呈现,每一次护理行为都有可能成为有利或不利证据[6]。
1.5.1入院告知书签字履行不到位病人入院时护士会给予详尽的入院介绍,包括防盗、防坠床、防摔倒以及住院病人不得随意外出等许多内容,少数护士忽视了让病人或其家属签字这一重要环节。如病人擅自外出发生意外,家属即有可能把医院告上法庭。
1.5.2危重病人一日监督卡执行中存在问题不少医院为了更好的规范护理工作,要求一级护理的病人上一日监督卡,护士需按照规定填卡,有的病区一级护理病人多,夜班护士很难落实到位,有的护士在交班时一起补填,一旦病人病情病化,监督卡就成了患方有利证据。
2 对 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通过举案说法对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增强维权意识,防患于未然。
2.2加强人文知识修养,强化医护患沟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病人权利,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实施人性化服务,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预见性护理。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及时解决患者所需[7]。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2.3规范护理行为,严守操作规程。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按原则进行,明确职权范围,杜绝超越权限。如收费应根据物价部门标准,新开发的技术项目应有文件可查。
2.4注重专科人才培养,加快专业知识更新,完善规范护理文书,重抓环节质量控制,推行科学合理的记录方法,护理记录应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的原则,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词的记录不能有,确实提高书写质量。
2.5 树立证据保全意识。该履行的签字必须履行,如各种告知书。涉及纠纷的证据如病历、血液、药品应护患双方现场封存和启封。
2.6加强护理管理。管理者要依法规范化管理,保证人员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强化安全意识、落实责任,实行一对一,百分百的责任,实施长效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
[2] 李旭,周文鹃.护理中的知情同意.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1):528-530.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
[4] 潘杰,钱念渝.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6,21(4):61.
[5] 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1.
关键词:健康教育;作用;儿科病房;体会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行为干预的手段,帮助个人、健康和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计划的教育活动[1]。健康教育贯穿于患儿整个住院期间。在儿科病房我们实施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入院时包括环境介绍,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常规检查及相关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作用、指导静脉输液部位的保护要点等;住院期间护士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知识、护理患儿知识,让家长能够知晓住院期间孩子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到心里有数,积极配合医护的工作;待患儿病情好转,可以考虑出院时,我们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1 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1.1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对象是一群年龄偏小,各方面能力发育未成熟的患儿,往往也不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患儿住院期间,向其父母做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宣教应从入院即开始,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的选择患儿主要陪护者为对象,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对其需要的内容做详细的介绍,输液时家长需要知道如何保护静脉穿刺部位。用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支原体肺炎患儿在静脉滴注注射用罗红霉素时,我们护士可以告知患儿家属给患儿先进食,从而减轻其药物有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反应。护士要反复多次的讲解,必要时做示范,直至其掌握为止,使得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作用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反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和谐护患关系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传统的工作模式里,护士每天的工作是很机械的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与患者的沟通是很少的,必然护患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沟通是儿科护理中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2]。现在,我们护士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轻其焦虑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努力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指导合作新型护患关系。
1.3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患者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3]。护士在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强了与家属的情感,取得了其信任,掌握了家属的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患儿家属认为静脉留置针怎么有时就保留1~2d就不通畅,自己的孩子又要"受罪",一味的认为是我们护士的错。而当我们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对其家属做好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懂得静脉留置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明白决定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保留针比常用的小铁针粗一些、患儿静脉本身情况,静脉较细较短等、患儿睡眠时无意识的碰压到保留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患儿家属做到在心理上先有所准备,行为上更加有侧重点,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把儿科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健康教育,护士及患者相互交流,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及依从性,护患和谐,减少纠纷。但是,我们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患儿家属,这就对我们儿科护士,提出更高要求了。如何做好儿科的健康教育呢?笔者根据在儿科工作的经验,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较好的实施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
2.1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业务文化素质是每名护士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现在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及发展的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只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形象是不够的。护士除了配合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护理,还要结合患者身、心、社会需要向患者或家长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休息等健康教育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想要令健康教育更加完善,加强自身对疾病的观察力及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士职业形象,加强业务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做好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2.2患儿家属接受心理 患儿家属能否接受我们护士的健康教育,这也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采用合适的言语态度与之交流。比如孩子刚办入院手续,家里人最关心得是尽快让医生为孩子看病,之后我们护士再做个简单的入院宣教。等孩子输上液体,做好治疗后,护士再做详细的宣教,这时家属的接受心理是最强的。
2.3某些客观因素影响着护士的健康教育更好实施; 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完成其他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②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专业知识各方面均强于护士,护士只是会打针,发药而已,所讲解的知识点不一定正确,患儿家长的这种想法导致他们根本不愿多听护士的健康教育;③接受知识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对而言,医院里护士参加进修、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而且护士大多都是女性,家务等其他劳动消减了其学习的精力,这样知识更新较慢,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和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心理、社会等方面有关的先进知识,致使其对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
3 结果
我们服务对象的满意是医院立足于当今医疗市场的根本。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成为了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不断完善自身,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摘要】护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护士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护理学是动手实践较多的一门学科,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因此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优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滞后。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产生了矛盾,甚至由于带教工作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既要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又要保证患者满意,减少医疗纠纷是护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卫校、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接受众多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来院实习。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护士,我院自1995年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带教的好思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当前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1监督力度不够,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临床带教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措施不得力。例如个别老师带教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感,片面认为带教是一种负担,还怕护生出了问题要老师负责。个别科室不重视带教工作,只让学生跑腿干杂活;加上1995年以前大专毕业生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带教老师相对少,给学生讲解示范的少。而有的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后期,认为护生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就放手让其独立操作,不再亲自监督指导,从而增加了差错发生率,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1.2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和权利,比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表现在有的带教老师服务态度不热情,心理学知识相对缺乏,与患者沟通不良,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带教老师在指导护生为患者操作前不与其商量、解释,不征得患者同意且态度生硬,患者认为自己成了被试验者、被练习者;有的带教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带教方式,在做现场指导时不分说话场合,本不该让患者听到的话随口说出,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旦护生操作稍有过失,就会导致患者不满和投诉,从而引发纠纷。
1.2护生存在的问题
1.2.1护生操作技术生硬,职业素质较差由于护生的护理操作技术生硬、不熟练,让患者难以接受,即使勉强接受了,也会引起患者强烈不满,易引起医疗纠纷。部分护生职业素质较差,自身修养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隐私感兴趣,且津津有味地谈论、传播,此种行为易造成患者的心身损害。
1.2.2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又由于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实习生发生差错,带教老师应负全部责任;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关于医疗纠纷方面的案例也不知晓,有的护生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顶着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还有些护生过于自信,尤其是在实习后期,会出现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执行医嘱的现象,以致造成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二、对策
2.1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管理与培训
2.1.1增强带教意识,加强对带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自1995年开始,护理部设一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护生的工作安排、学习、操作,安排实习生各科室轮转,处理违章违纪事件及实习期间的督促检查,定时抽查各科室带教情况,安排全院业务大讲座,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主任亲自审查带教计划,深入临床第一线指导带教工作。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会议,了解听取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同时及时召开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会议,专题研究带教工作,反复强调临床带教重要性,要求严格把关,认真带教,对不称职的带教老师要及时更换。定期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病人及陪人对实习生的意见,对表现突出的反馈给所在学校,并给予表扬,同时择优录取到医院工作。近年来,我院每年从优秀实习生中招聘录用,充实到临床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前途,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对带教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2增强护理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首先护理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领会文件精神,及时查找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隐患;对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护理常规、习惯做法等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彻底整改,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对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护理服务的各项内容逐一审查,多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并将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让广大护理人员包括护生都了解,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1.3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养带教老师是实习生临床实习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往往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带教老师的标准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并经护理部审核后才能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必须严格示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能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能将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传授给护生,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心体贴的态度爱护教育学生,使护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爱护、尊重和理解。同时,护理部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养,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观考察;鼓励参加本科自学或函授培训;请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作经验介绍等,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
2.1.4采取多种带教方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年来,我们坚持了以实践为中心的方针,带教中注重提问式为主,灌输式为辅;示范性为主,理论为辅,带教老师尽量多引导、启发学生在眼看、口问、手做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要求各科室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实习生把基础打牢。
2.2加强对护生的教育与管理
2.2.1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护生进入临床前,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培训、心理学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向他们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不仅要学法、懂法,还要更好地守法。让护生在进入临床前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只有在专业老师和护士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如果脱离老师的指导擅自行事,侵犯了患者的利益,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2加强护生的模拟练习进入临床初期,带教老师主要指导护生多观摩老师所进行的每项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并认真讲解操作的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加深印象。同时为尽快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指导护生多做模拟练习,如:配药及20项护理技术操作等,模拟练习过关了,才能正式进行临床操作。对一些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肌肉注射、皮内注射、静脉输液等在护生之间可相互进行练习。并及时向护生讲明掌握精湛娴熟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3带领护生熟悉环境,提高沟通技巧护生每到一个新的科室,首先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介绍病房环境,熟悉收住院病人的范围、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各项规章制度,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带教老师要加强护生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生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护理操作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多,操作技能将随之提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缩小,满意度就会提高。
2.2.4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护生的管理医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督促护生严格执行,如:请假、考试考核、讲座、劳动纪律等制度;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帮助她们进入角色,组织观看“护士行为规范”等录像片,督促她们以老前辈为榜样、热爱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各科室每周一次小讲座,医院每月一次大讲座,选出具有专业特点的典型病例进行重点讲课。临床上遇到护理技术操作,带教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严格实施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手把手地教,放手让护生操作并把操作技术的步骤要点给护生讲清,为护生的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反馈系统,促进临床教学工作。医院制定了双考核制度,即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考评,并评选出优秀实习生;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质量进行考评,并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
护生每实习完一个科室及最后实习结束,都有科室和医院进行严格的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并结合德、能、勤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2.2.5针对护生的三期进行重点管理①心理适应期:护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这一阶段她们的行动受到约束。工作小心谨慎,差错少。此时,老师应尽量为她们提供学习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指导,缩短她们的心理适应期,尽快进入临床护理角色。②心理稳定期:此期护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紧张、陌生、好奇的心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放松,满足于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认为自己能独立工作,个别护生怕被瞧不起,不懂装懂,易出现差错。此时,老师应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使护生自觉配合病房的护理工作,杜绝工作中出现失误。③心理不稳定期:护生面临毕业考试和选择就业等问题,思想活动较多,此期极易出现差错事故。带教老师注意加强护生责任心,做到警钟常鸣,严格把关,善始善终。
2.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护理部将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临床实习始终。入院首先进行岗前教育,教育护生热爱护理事业,自觉地用护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组织学习医德规范,使护生对所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足够的理性认识。进行竭尽忠诚、慎独修养的教育,要求操作时做到有人与无人在时一个样,即使一时疏忽出了差错,也能及时纠正,主动汇报,敢于承担责任,确保患者的安全利益,能有效地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教育中结合实际树立身边的模范,使护生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学习的榜样。
目前,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也是带教工作的重点。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工作不够细心,有时会发生失误,为此,我们加强了医疗安全教育,对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护理事故作出分析,使护生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懂之处多向老师请教,凡事多问为什么,不做无把握之事,一旦发生差错,及时汇报,不隐瞒,不回避,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48.
[2]毛丽莉.护理缺陷常见原因分析与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8.
[3]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