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口语短期强化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新东方教学模式分析
1.1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且富有针对性是新东方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新东方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使每个学习者在经过培训后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依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将教学目的切实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1.2教学方法富有实效性
“激情联想阶梯式”教学是新东方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旨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打造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激情联想阶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英语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效地进行单词、句法的联想与扩展,这种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且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1.3强化基础训练,注重习惯的养成
新东方教育与国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它强调的是短期的教程培训,使学生在原有的英语积累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新东方教学模式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将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深化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1.4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的树立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斗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搞好学习。新东方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张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和交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斗志。
2.开展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的重要意义
2.1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人才可以得到完善和提高。教师也是如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学校开展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给自身“充电”,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口语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为英语教学和自身后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开展大学教师口语能力培训,是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2.2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需要
教师在大学口语教学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教师口语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口语能力学习效果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开展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可以让教师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掌握全新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并将这些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到自身的英语教学中去,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口语。
2.3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教师对学生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要提高和改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就必须要从教师着手,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口语培训,使其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将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可靠保障。
3.新东方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
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培训是顺应教育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重要举措,新东方教育模式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新东方教育模式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进行培训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新东方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的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以及授课内容的管理。接下来,笔者将对这几个管理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3.1目标管理
依据新东方教学模式,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培训工作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有了严格、明确的培训目标作为依据,教师在培训中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学习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2对象管理
显然,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对象管理时,我们也需要借鉴新东方教育管理模式的优点和长处,要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对其进行区别对待,实行分开管理,这样才能为教师的自由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3.3方式管理
方式管理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培训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培训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的成果。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英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时,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大学教师口语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师口语培训进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让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管理工作有相关的制度保障,这样一来,大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的管理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考核中,必须要保证考核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加强培训考核工作。考核是检测教师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管理中,还要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保证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严谨性。一方面,学校方面要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展开考核,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将教师按照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行分类,根据每个教师所带的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让学生全面评价教师的口语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看到教学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完善自身,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4培训内容管理
在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进行培训时,要将重心放在教师英语口语培训内容上,保证教师在培训中能真正有所所获,有所提高。
首先,要加强“正音”培训。要想提高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要从基本功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在培训中,要特别注重口语基础训练,充分利用日常口语培训和专业口语培训两种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口语能力。评价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主要依据其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教师在交谈的过程中是否流畅以及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在授课和交谈中的发音是否标准。这两个方面可以全面显示出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正音”训练。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对于一些特殊现象,可以让教师平时注意训练,提高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语的流畅性;对于普遍矛盾,学习则可以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培训。
其次,要加强口语教学培训。开展大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师口语能力,使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在培训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例如,教学可以用一些潮流化的英语口语作为开场白,引入教学,在课堂上,运用口语知识向学生提问、进行课堂管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一来,大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的目的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引言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进程中,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480万人。众所周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匠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支撑点。然而,高职教育领域尚存在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共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从供给侧改革的视来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高职院校应通过教育服务活动使服务对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要求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1]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然趋势
从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角度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和国外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涉外单位对于员工的外语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均强调语言教学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是口语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认为语言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有合语法性、适宜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四个重要参数,学生在交际中学到的不只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交流的技能。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同等重要,语言结构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生成转换为应用能力,只能依靠大量的口语实践,才能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不仅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也是促进“听、读、写、译”等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手段。口语课旨在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使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二、高职口语教学的现状及瓶颈
(一)现状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多年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发展阅读能力为重点。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弱,教师不能完全用英语授课,课堂上通常用汉语组织教学活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很不利。[2]学生学习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造成了外语学习的主动性散失,很多人不会主动弥补薄弱的语法知识,不会去记忆、补充匮乏的词汇量,不愿意读英语也不愿意练口语,这些均成为开展口语教学的不利因素。社会环境方面。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虽然国家将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聘用与培养意向仅仅是满足一线岗位生产的需要,外语能力的考察基本被忽视。[3]
(二)高职口语教学的瓶颈
1.外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及方法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过去,外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者。著名学者科德认为,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英语口语教学对实践训练的要求更强,更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大胆开口,主动练习口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2.语用能力要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用能力教学要求较为模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外语语用能力”的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传统的外语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关注“语言能力”的形成,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语言学家DellHymes认为,交际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语法形式的正确性、手段的容易理解性、语境的交际性和现实表达中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语用能力的目标,注意教学内容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
3.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的外语基本功、业务水平及语言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了口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中很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也有一部分是职业学校合并而来。很多教师虽然经过了短期的学历学位培训,外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理念仍需长足的提高,尤其是运用外语组织教学的能力并非短期培训就能实现。具有流利而标准的口语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运用外语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样的师资是有效实施和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口语教材
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针对性的口语教材依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调查显示,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且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教材十分缺乏,高质量的教材仅占一成左右。在现有的口语教材中,大多数教材设计的练习都是语言形式的简单操练和机械模仿。较有创意的教师也只是创设一些简单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非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操练一些以基本句型为主的语言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不能在职业实践“学以致用”。
5.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欠缺。大多数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真实的文化情境,他们对于外语没有形成具体的环境认知,难以在真实环境中用地道的英语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活动。著名英语专家邓炎昌教授曾指出,学习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学习者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才能够自觉自发地运用外语思维习惯并做出反应。
三、高职口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境设计
首先要提升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环境设计能力。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职业环境外语语言能力要求进行口语教学。教师要根据岗位群对应的口语教学需求与教学内容,以实现语言交际功能为目的进行针对性教学。[4]例如,酒店、饭店、度假村等职场岗位对英语的能力要求具有相似性,口语教学就可以围绕酒店类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看,教学方法设计应结合外语教学目标与要求,综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更多的本专业的外语词汇,从而满足学生未来职场面向的行业企业基本语言技能需求。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及时调整校外顶岗实训内容,使口语实训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考核环节设计
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不能以单一形式来衡量,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监测学习质量和效果,将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5]外语口语教学考核应以学生在真实职场情境中实现语言交际目的为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平时口语实践过程的学习效果与口语能力水平。
四、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策略
(一)创新思维
由于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文化心理的不同,中西方存在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及考虑问题的视角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破除学生固有的汉语母语思维定势很有必要。外语教师应不断归纳总结英汉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英语语言习惯进行表达并将之内化为思维习惯。
(二)寓教于乐
趣味与实际结合。外语口语能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习得过程而自然形成。口语教学中,每个话题、每项活动都必须有意义,要能够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师应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信息化资源与方法并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差异情况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三)情境化教学
教学中做到情景与演练结合。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指导学生注意具体情境中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从而形成真实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开展小组辩论赛、英语小广播、朗读比赛、演唱英文歌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四)循序渐进
英语口语分为侧重于“说”的主动口语(activeo-ralspeech)和侧重于“听”的被动口语(passiveoralspeech)。主动口语能力以被动口语为基础阶段性递进式发展。口语训练的内容与环境必须与学生学习成长状态要求相适应,在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五)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共同提高的意识与自治、自信的品格,鼓励学生结合真实话题开展多样化的以互动为特色的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在同龄人组成的集体活动中,心理上能得到彻底的放松,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口语能力,提升外语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01):37-41.
[2]张晓红,蔡健.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8):155-157.
[3]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反思[EB/OL].http://www.reader8.cn/data/20110921/833127.html.
[4]高建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7):22-23.
[关键词]新东方;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62
1新东方教育概述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由1993年11月16日成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大而来,集团以培训为核心,拥有满天星幼儿园、泡泡少儿教育、优能中学教育、基础英语培训、大学英语及考研培训、出国考试培训、多语种培训等多个培训体系,同时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研发、出国咨询、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中国著名私立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9月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截至2014年5月,新东方已经在全国50座城市设立了56所学校、31家书店以及703家学习中心。自成立以来,新东方累计面授学员2000万人次。新东方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4位,品牌价值已达6423亿元。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1方法落后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仍沿袭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时期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在课程安排上,主要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尽管在各具体专业上有各自的英语教学,总体上还是这两种,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大部分高校学生通过四、六级或专业四、八级之后很难再有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在职业英语和所学专业的英语方面没有太大提高。
口语和听力方面相比阅读和写作显得更为薄弱,师资也是影响口语和听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授课大部分是由一名教师全权负责或增加一名口语老师负责口语,一个老师同时教多个班,甚至会有一名教师连续教一个班级4个学期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同时也会使老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2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从过去的科举考试到目前的各类选拔考试都是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在目前倡导能力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就需要改革了。
其实所谓的应试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因为学习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由此而催生的各种各种模拟试题,内容无非就是选择“A、B、C、D”这些选项。其实,多项选择题只是形式,而科学的考试所要测量的是内容,并不是有了形式就等于有了内容。在心理测量学中,多项选择题可以用来测量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应用等,在语言测试中,仅就阅读理解能力而言,可以用来测量字面意义、语篇意义、隐含意义等。
3新东方英语培训的优势
31目标明确
新东方的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的明显不同在于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来到新东方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通过相应的考试,可以说新东方是投其所好,学生要考什么,新东方就教什么。新东方英语教学的目标使每个学习者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得到提高,顺利通过相应的考试。因此,新东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差异性,为每一位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在具体教学中,新东方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甚至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依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将教学目的切实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也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对最终的结果也很满意。
32针对性强
新东方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强调的是短期的考试能力的培训,学生参加的大部分是境外考试,境外考试重在考查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所缺乏的,也是新东方得以发展的原因。新东方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原有的英语积累基础上,快速掌握考试技巧,使分数有一定的提升,达到所申请的国外高校的语言要求。
新东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强,做到有的放矢,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将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深化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切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33方法独特
新东方教育的方法比较独特,他们对相关考试研究得很透彻,对于考点把握比较准确,采用的方法就是如何快速掌握考试内容,同时掌握考试的技巧。比如,分项教学的课堂听课与做题目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掌握一类题目的规律,在(阅读)课堂练习过程中包含了信息的搜索和信息的处理,如寻找关键词句、比较原文和选项的差别等,学生按一定的模式来做题,每类题目都有一定的做题套路,任务完成后有明显的效果,即学生获得应试技巧,学生的满意度很高。
口语和听力也是一样,新东方根据相关考试的特点,对历年考题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点,即所谓的“机经”,学生背这些“机经”后应试能力有一定提高,同时在强化训练后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最终反映到考试的成绩上要比上新东方之前有明显提高,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有意出国深造的同学选择新东方进行培训的原因。
4新东方英语培训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41发挥大学英语教育优势
大学英语教育有了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存在一定的优势,比如基础方面,新东方培训能够提高一定的技巧,然而技巧只有在一定基础之上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不能忽视,仍需继续保持。新东方的教育模式对基础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可以提升应试水平和考试成绩,但不能代替大学英语教育的基础地位。
但是大学英语教学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别的学校(综合性、师范类、专业类、理工类)、不同的办学定位(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不同的层次(“985”高校、“211”高校、一般高校)以及不同的办学特色等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较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应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中心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与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结合点。在具体课程设置上继续推进大班教学与小班答疑相结合的实践。
42改变教学模式
新东方的教学模式很简单,考什么学什么,考多少学多少,一切从考试出发,以分数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被看作是短期行为,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没有太大提高,但应试能力增强了,取得了合格的分数,达到了出国学习的目的,对大学英语教育还是有借鉴作用的。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无非就是背、背、背,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考试考的就是记忆力,很多学生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听不懂外国人讲话,说出来的英语往往都是初中生的英语。大学英语教育要在口语和听力上加大课时量,学英语是来交流和应用的,不是为了考试拿毕业证的,因此,实用性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培训是顺应教育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重要举措,新东方教育模式在口语和听力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新东方教育模式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进行培训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必由之路。
43适应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新东方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同样是出国深造,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IETLS、TOFEL、GRE等辅导课程,同时根据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开设课程,有上午班、下午班、晚班、周末班、寒暑假班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
大学教育相对比较单一,不管学生将来有何打算,所有同学都使用同一套教材,同一张试卷考试,如果不通过就无法按时毕业,这迫使有其他需要的同学纷纷去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去辅导。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用人需要国际化背景,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因此,在英语教学上可以穿插一些口语、听力等有出国考试相关的内容,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可开设一些类似新东方的培训,方便有出国意向的同学,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即使学生不出国,对他们的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44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新东方的教师具有年轻化、海归派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上,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总结教学规律、创造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聘用方面以学历为标准,而且必须是英语专业毕业,通常要求应聘者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甚至要求本科毕业院校是985或211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是:第一文凭是否合格,第二是否达到职称要求,第三是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这种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英语教师的能力与成绩,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借鉴新东方教育的优势,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作为补充,特别是强化口语与听力教学方面要利用在海外留学和工作过的老师的优势,来满足准备报考雅思或托福等国外高校的同学的要求。
5结论
新东方教育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效果很明显,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赴美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超过一半在新东方学习过,这充分说明新东方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是受学生欢迎的。作为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拥有众多优秀人才、在教研和科研上有很大的投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性,大学英语教育要针对市场的需求来改变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加强对大学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培训来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需要,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有所保障,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才有了可能。新东方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育如果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必将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徐艳秋中国高校教师英语口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建设;CDIO理念
[DOI]10.13939/ki.zgsc.2015.20.245
1 CDIO理念
CDIO是一种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可以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本文将此理念运用到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中,结合输出驱动假设,提出全新的教学方法,于此同时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
2 “输出驱动假设”概念界定
Merrill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理论是其长期以来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结晶,即所有课程都以法语(学习者的目的语)教学,以便让他们接受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文秋芳(2008)运用输出驱动假设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文中文秋芳与Swain(1985)的输出假设进行比较,为输出驱动假设提出更为严密的适用范围,见下表。
[]学习群体[]学习环境[]概念界定
Swain输出假设[]全部学习群体[]未限定[]不包含翻译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中、高水平学习者[]正式的外语课堂[]说、写、口译、笔译[BG)F][HT]
本文沿用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适用范围,以专业英语中、高年级学生为适用对象,在正式的外语课堂中,以提升语言习得者说、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为目的,对如何更好进行专业英语课堂资源建设提出建议。本文以管理学(英)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输出驱动假设”更好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并提出前提假设,专业英语以语言运用为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方向,以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要旨。
3 针对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的二动因
3.1 专业英语的特征
专业英语特征,如管理学英语,具有专门应用的语境与范围,内容上设计管理学专业的原理以及基本知识,具有语言实用性,内容特定性,应用的即时性等特点,成为英语学习者在此领域内,进行语言运用与实践的重要目标。
3.2 高校专业英语使用现状
专业英语口语:根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除雅思口语考试等针对留学移民或某一专业领域(如BEC)设计的口语考试外,我国针对大学生的口语考试主要为四六级口语考试,与高校英语考核系统的口语考试一样都不能很好倒逼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而我国没有相对于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的官方英语环境也是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瓶颈之一;学生一向重输入轻输出的学习策略对语言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外教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还是选用传统的上课模式,学生语言训练显少;口语教材内容层次较低,学生学习练习积极性不高。
专业英语写作与专业英语翻译:高校专业英语写作与翻译课程虽均有设置,但缺乏相关实战性练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管理学专业学生,首先进行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和翻译的能力,但与专业英语在内容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衔接,在学习专业英语阶段,课堂内容比较肤浅容易停留在表面。
为了让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彻底掌握各项综合技能和交际能力以及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就必须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资源的建设,以辅助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4 实证研究与案例描述
4.1 案例描述
2014年10月,在哈尔滨金融学院中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进行小规模短期封闭英语训练活动。
由商务英语系高年级学生报名的14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70名学生,进行为期30个小时的封闭英语训练活动,在封闭期间,学员的生活时间也需要按照要求,不能讲汉语,只能以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应用“输出驱动假设”原理,建立英语环境,为学员进行英语沟通创造了输出驱动力,从而激发学员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以外以沟通交流为驱动而自发与其他学员沟通,真实场景与普通课堂环境不同,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让学员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利用英语语言学会应对不同的事务,完成不同的任务。
例如:在活动中设计多项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和教室清洁员拍照,教会超市老板唱英语歌,团队为某种商品做广告,并拍摄视频等等,让大家在交流中建立起英语语言的语感,让大家找到说英语的感觉;体育课上打篮球,也要用英语和同伴交流;日常生活中,购买水果也要运用英语。在各个团队中确立组织者和负责人,让学员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管理的协作与组织。各项活动均可按照学生需要强化的项目进行设计,学习,生活,管理,商务等均可渗透其中。
4.2 效果分析
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针对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测与后测,70位同学中56名同学完成了此次培训,获得优秀学员证书,收到有效问卷调查54份,问卷显示,42.59%同学认为自己英语提高很大,40.74%认为有提高,16.67%认为有一点提高。通过对比项目前测和后测,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生活语言以及专业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均有所提升,学生录音可向笔者索取。
对于此学习方法,学员的认同从项目前测的15%上升到68%。[ZW(]数据来源于201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口英语潜意识培养实践项目研究”问卷调查。[ZW)]
5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进行专业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以管理学(英)为例
(1)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管理各项职能,用课堂活动进行引入,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全程使用英语进行。如在讲授计划这一职能时,让学生形成不同团队,针对一个设定情景,制订计划,最后将活动设计集结成册,供教学参考。
(2)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教学案例,进行英语课堂讨论,如有可能尝试让学生表演案例,再进行分析。如商务沟通中,多元文化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员工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将案例集结,成为学生可以查阅的课程资源。
(3)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辅助短期的英语封闭训练项目,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活动方案,在一定连续的时间内,学生均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完成项目设计的各项活动和任务,可以进行商务、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设计。
(4)管理沙盘课程,可以训练学生对实际公司管理的业务,可对成本,销售等活动进行了解,参与沙盘竞技,在此课程中,可以结合封闭英语训练的方法,尝试建立英语环境,用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并针对课程任务进行英文描述和组织,建立沙盘活动课程资源,利于学生反复操作。
(5)多进行原汁原味的商务或者管理活动中涉及的中英双语翻译,在实际锻炼中,提升学生翻译的水平。这也是CDIO理念的要求,进行校企合作,在企业环境下,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冠.经贸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12-14.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30-02
1双语教学的实践
近三年来,作者一直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程“JAVA编程”中,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方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30%的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在教学过程正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量的英文单词造成学生阅读的困难。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专业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有中文参考书辅助教学,才使得双语教学能够顺利完成。通过教学实践,作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1语言环境的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普遍采用单语教学,英语教学仅局限于学时十分有限的英语课本,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脱节,大量的非英语课程几乎全部采用中文讲授。这就造成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学习语言的环境很重要,但现在学生学习外语的环境有局限,在校期间,他们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很少,社会外语环境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些都是双语教学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1.2双语师资的问题
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具备合格的师资条件。双语教学师资不仅应该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各科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用中英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其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可以说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让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用较流利的英语授课难度很大。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培训是待解决的问题。
1.3原版教材的选择
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真正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编写的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
2关于改进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2.1关于语言环境
教育是讲环境的,校园中一景一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乃是学校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村”。
2.2关于师资问题
学校应该聘请高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尤其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2.3关于教材的选择
教师应根据目前国内相关专业的英文原版教材缺点的实际情况,对中文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反复对照和深入分析,权宜之计应是中英文教材并用,这是保证达到双语教学初期目标的必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在讲授专业知识上,或者说是用国际化的语言来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通过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3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不影响学生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英文资源,可以对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但就长期而言,必定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想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双语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和规模性。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教师,要把握尺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熟悉英文,接受英文,逐步熟练英文。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ertiary College
CHU Yan-hu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UST Inner Mongolia, Baotou01401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bringing bilingual teaching into oper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and class hours during bilingual teaching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Keyword: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参考文献:
[1] 蔡小烨. 双语教学浅析[J]. 计算机教育,2005,(7).
[2] 吕良环. 双语教学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1,(4).
[3] 王斌华. 双语教育教学的中外比较[EB]. 新华网
投稿日期:2007-06-07
作者简介:褚燕华(1977-),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设计和开发以及信息安全技术。
E-mail:
Mobile:13848251756
优化海洋旅游和佛教文化课程结构,在旅游英语专业(导游方向)和(休闲旅游方向)的课程设置上,要引入海洋旅游新业态和地方特色文化,包括游艇、禅修等海洋休闲旅游知识和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常识等,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地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地方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技能与个性特长,增设形体训练、公共艺术课、服务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涵。课程体系总体上宜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在前三个学期构建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能力培训课程模块(基础课程)、职业能力培养技术课程模块”三大模块的“宽基础”教学,培养通用型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第四个学期开始进入选修的“活模块”阶段,根据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发展需求,开设酒店服务、国际邮轮、滨海休闲旅游、导游等若干个选修大模块,辅以若干个职业岗位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就业可以在旅游行业中灵活转换职业,适应浙江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多元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听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及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让他们对该专业未来的需求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本校的毕业生,他们乐意通过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从学校的角度上说,来自于企业一线的意见能够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强化实践能力,完善旅游英语专业实训体系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工学交替则是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校企间的“工学交替”,就是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企业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从第二学年起,在旅游服务的旺季到相关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旅游服务的淡季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工学结合”体现了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去旅行社,酒店及邮轮等相关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以便于学生提升外语的应用能力,实现“零适应”毕业实习模式。国际化的涉外旅游服务人才,最终要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熏陶形成。
目前海外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途径已经成为旅游院校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的高雄餐旅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都已在阿联酋、日本等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派遣研修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根据我院专业特色和办学基础,应逐步在国际邮轮公司、海外酒店等建立实习基地,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输送海外实习生。校内的“工学交替”,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开展校内理论教学与实训的“工学交替”,通过校内仿真实训设施的自助开放,让学生自主训练。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以课堂实训教学为主,实训场所的课后利用率不高,有些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受经济效益的制约,也难以经常性地接受学生的实训活动。对于目前设施先进、装修华丽、仿真性高的非经营性实训场所,应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助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在我院已经建成的邮轮服务综合实训室,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自助训练的方式采取以下途径:
(1)酒店、邮轮情景剧表演,可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设计编排一些与酒店服务、邮轮旅游有关的英语小品、话剧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英语卡拉ok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排练,既提高文艺表演的才能,满足自娱自乐的需求,又在活动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2)社团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活动;
(3)旅游服务技能比武的训练,开展调酒、摆台、茶艺等技能比武训练。
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构建、领会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趣味性、自助型的任务能引发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动机,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能促使他们语言技能的形成,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要鼓励教师担任学生课外活动导师,为学生自主训练提供帮助,提高校内实训活动的质量。
3.培养国际化、双师素质的旅游英语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我院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看,大部分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缺乏专业学术背景的支持。旅游专业课的教师又很少能将旅游专业方面的重点词汇、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交流能力用英语深入地传授给学生。这些现状势必会影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技能型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复合型的双师素质。复合型、双师素质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师,既要懂得英语专业知识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根据目前师资队伍中第一学历英语专业多、旅游专业背景相对较弱的特点,专业教师应通过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在涉外旅游服务第一线获得旅游英语的实践锻炼。积极鼓励教师申报面向高职院校的访问工程师项目,带着涉外旅游服务的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到旅行社、涉外饭店、国际邮轮等相关旅游服务与管理单位实践,提高教师的旅游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并将之转化成旅游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应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项目资源库,为教师的挂职锻炼提供条件。
要提高教师的地方服务能力,利用假期安排旅游专业教师为朱家尖、六横、桃花岛等旅游服务经营者提供英语培训,调查旅游企业培训需求,在服务地方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改革创造条件。旅游英语专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积极参加英语口语培训,通过多种渠道进修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有选择地参加酒店管理、导游员、茶艺师、香道、禅修等职业能力培训,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加强国际化的师资培养,唯有通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才能更好地解决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国际化等系列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与境外高校教师培养的交流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要通过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师资互访、短期培训等拓宽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国际活动空间,鼓励教师赴国外研修,选派教学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在海外星级酒店、国际邮轮参加实践,到境外的大学、旅游高职院校参加相关等课程的进修和培训,及时了解国外旅游管理服务的先进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动态,让自己的教学、地方服务能力与国际更好接轨,还可逐步引进海归的旅游专业留学生,优化师资队伍。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教学 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全面推行,使农村初中教育面临新挑战,尤其是对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影响更大。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在新的教学体制下,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使改革难以深入。本文就以农村初中英语在课程改革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一、新课改给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教育观念上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被多数教师接纳,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教师开始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了新课改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教学的互动性、创造性、开放性和探索性。
(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的多样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勤于思考。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元化,教师组织学生实施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新课改下的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从实践中对知识点进行检验。
(三)教学氛围上的变化
在学校内部,教学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改革,经常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和讨论,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相互学习教学经验,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式的革新给予支持、理解和参与。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和社会第三部门积极宣传,并给与财政资金的支持,在社会上形成了全民支持新课改的局面。
二、课改下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问题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由于人们的习惯守旧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性地保留在教师的教学当中,一时很难彻底改变。农村英语教师缺乏推行新课改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改的政策与农村传统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学生家长希望学校严格管教孩子,将学校视为传播知识的地方,只要学好文化知识是最主要的。但是新课改下倡导“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自由。部分家长对新课改的方式不甚理解,认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影响学生的前途。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
农村严重缺乏合格的英语教师,而且大多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部分教师是非英语专业,严重影响教学成绩。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不合理,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有些学校将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安排到毕业班进行代课,从而使课改年级师资相对薄弱。
(三)教学设施的装备和使用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育设施比较先进和齐全,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情况,学校正常运行存在着困难。部分学校的电气教学设备缺乏,甚至为了节省学校的电费不经常使用。由于缺少音像设备和音像资料,教师上课只能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
(四)英语教材的发行和选用问题
新课程下,要求学校开设多门课程,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但是英语教学与农村生活脱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展示城市的风貌,对农村的内容涉及很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非常吃力,没有文化环境,学生学习的视野很狭窄,无形中成为学习的障碍。而且英语教材不断更新,使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很不适应,很难尽快掌握教学的方向、重点和难点。
(五)对教学工作的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通过各阶段的考试来确定教学的好坏,但是新课改下,虽然重视考试的结果,但是更注重质性评价。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教学方法、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新课改的效果很难在考试中突显出来,很难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目前,中考和高考依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根据考试设定教学方案,由此可见,只要高考和中考的考试标准不变,教师和学校不可能完全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式进行课改。
三、对课改中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教育改革中,每位教师都是教育的改革者,应该主动地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在农村教师英语课改的培训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进行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在课改中应该调查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研讨会和观摩会,让一些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深入到课堂和农村进行调研,发现课改中的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做好农村英语教学。
(二)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的投入,新增各种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努力创设良好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仪器、器材等课程资源,建立学校英语角、英语读书会等,增加跨班级、跨年级学生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英语水平尽快提高。同时应力戒资源的闲置、浪费和流失。
(三)改进评价方式,推行适应新课改的评价机制
要改变以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现状,就要在关注双基考查的同时,特别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形式和制度改革上,应做到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单看考试成绩,而应该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学生和家长以及各部门的反馈意见,通过教师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文生.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陈青.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
一、师资培训的内涵
师资培训指的是在岗教师进行短期或中长期的再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的再提高与知识再更新过程,包括送到国外留学的教学与科研培训或语言培训,也包括派到国内著名院校的校际间交流与培训,还有在本学校搞的自我办班的培训和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的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上岗前的短期培训,和谐校园科学氛围的培训与图书资料科学刊物熏陶的自我培训等。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目标只有一个,为的是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科学底蕴,打牢教师的知识沉淀基础,更新教师的教书育人理念,强化教师的自身素养,以便将“身教”、“言教”统一于教书育人实践之中,从而进入名师出高徒,名校出名人,师高弟子强的正常教育质量的规律之中。理论的熏陶与教学实践的锻炼是教师百炼成钢的科学平台,医学精英教育理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磨练,教师德育的造就需要环境和个人的修行,也需要社会氛围的烘托,曾受损伤的尊师重教风气的恢复,倡导与强化需要时间的滋润,因此教师境界的转化与提升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撑与倾斜,更需要教师的自我锤炼,与有组织的不断学习与培训,要求学生是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是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加强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培训,是参与国际医学科学大循环的紧迫要求
异的更新换代促使医学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3],从宏观医学,到微观医学,再到分子医学,是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渐揭示其本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神秘的关键点都逐个被揭开,开关一个一个的被发现,秘密一个一个的被攻破,从器官代替到人造器官捷报频传。国内外医学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保护人类健康、抵御疾病侵害、强化国家地位、创造社会财富中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人类用在健康维护上的钱占财富的30%左右,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在逐渐被认可和恢复。体质、体能测试及定期体检以达到早诊、早治、早恢复的目的成为社会共i识据有关调查,目前健康人群只占总人口的20%,亚健康者己占65%,病人占15%因此指导康复,做好保健是当务之急。新发现的人群体质的转变及疾病谱的改变,需要加大医学基础理论教师的更新理念的培训,经过转换头脑知识更新的教师才有资格去教好学生,引领学生共同步入国际医学科学大循环的行列中。
三、扩招呼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时代要求加强在岗教师职业培训
近些年的扩大招生,缓减了人们对知识渴求的压力,减轻了社会对再就业的负担,同时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随着教师队伍规模的扩大,一些不合格的基础差的人员己涌入教师队伍这些人先天不足的素质对未来10-20年人才培养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未雨绸缪。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对这些教师进行再培训。
我们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代,是知识更新速度超过人们想象的时代,也是人脑充分发挥创造性、开拓性,灵感火花引燃诱发的时代。这一时代由于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要求人们尤其是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取,不断获取新知识,又不断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现代的知识更新可能使学生在入学时所学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己经被淘汰,因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己成为教学法改考逻辑规律比单纯教给一种新知识和技术就更显得费力,不动脑筋是永远做不好的。创新性学习,诸如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然而困难就像坚冰一样,不打破坚冰,轮船就无法航行,教师自己不更新观念,就无法适应国际知识大循环的节奏。
近些年来,随着学历互认,我国己与50多个国家签定了学历互认条款,学历认证的国际化大大加快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大批英美印度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学子犹如潮水一样涌入我国,一方面给准备不足的中国教师队伍增加了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国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一批年轻有为英语水平高的教师脱颖而出,逐渐代替了只用母语教学的教师们。外国学生的涌入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熟练的外语,还要有好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在不断学习当中,中国教师队伍的列车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国际化教师队伍的轨道,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己不再是空谈,而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步入实践阶段
四、将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创新建设之路
我国教师队伍的数量在国际上占首位,如此浩大的队伍培训不能依赖于他人,只能靠自己我国国力在逐渐提升,但还不可能达到全部依赖国内培训的目标,因此,将部分教师送去国外,以短期轮训的方式,与国内培训结合起来,发挥国内名牌学校、名师、名医的优势,才能使教师培训达到数量最大化,质量最优化,速度最快捷,收效最显著的目的。因此目前的原则应是以国内培训为主,国外培训为辅;短期培训为主,中长期培训为辅,将短、平、快的方式与稳健底蕴打造结合起来才能走出困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师资培训之路。逐渐在缓解暂时矛盾之后稳健发展,达到人有远虑,勿生近忧之目的。
五、中国医科大学采取的基础医学教师培训措施
近年来,为了应对变化了的师资队伍状况和形势,学校领导采取了一些适合于本校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培训与再学习举措。
1.加大岗前培训力度。新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一周的岗前培训,他们将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诸如教师规则、校史、校风、校规、校纪等等,并请国家优秀教师和名师名专家讲教学体会、心得与经验,同时实行“老中青结合,老教师帮带”的制度。
2.鼓励新师资考博,要求师资队伍博士化为了达到学缘结构最优化和梯队排列最佳化及知识结构合理化,我们出台新的晋级条件和博士生毕业标准,鼓励发表国际SC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
3.加大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申请,鼓励多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5班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研宄生毕业一票否决的硬件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用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层次。
4.每年向国内著名高校及国外选送培训一批师资,实行轮换制,以便改变教学模式,取长补短,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为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做铺垫。对于拟选派留学的教师实行外语水平面试考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简化出国审批手续,为广大教师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加强基础师资培训力度,每年拨专款用于师资队伍培训,并增加教研室的图书建设经费和教学用品之支出费,用以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建设教研室图书室,创造教师培训的氛围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不合理性 关键期假说
1.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状况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99年起要求在小学全面开设外语(英语)课。2001年国家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拟订《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规范的标准。《意见》中明确指出,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并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定为三年级。“英语学习要从娃娃抓起”成为社会与家庭的共识。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推动,整个从小学开始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又非常迅速。迄今为止,以重庆市万盛区为例,由于生源缩水等原因,村级小学已经为数不多,即使是仍然办学的村级小学,也从三年级便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区级小学更是从学前班开始的,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总体来说,区级小学比乡镇小学,尤其是偏远地方的村级小学开始得早,课时多,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也更加完善,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也要高一些。
2.在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的理论支撑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主要是由于Penfield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及埃利斯提出的观点:年龄越小语音学习越快。每个人在做任何一件有益的事情之时,都希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期望值在学习的时候也同样存在。于是,有了理论的支持、专家的论证、社会大环境的推动,国家决定开始实施在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的政策。
2.1关键期假说。
列尼博格接受了生物学的观点并将其用之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通过对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这一理论,即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困难。在关键期,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机体对来自环境的影响也极为敏感。
以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从初中才开始进行的。根据关键期假说理论,初中学生已经过了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英语学习对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成为一件劳民伤财、事倍功半的事情。学校的课程安排将英语作为主科,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事实上效果却远不如我们想象中良好。
Johnson和Newport(1989)的研究被认为是二语习得领域支持关键期假说的最好证据,在他们的关键期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中,Johnson和Newport承认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人在6岁以后学习英语的能力开始衰减,这一研究结论是Johnson和Newport对46名不同年龄段开始将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研究对比后得出的,被试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学生和职员,并且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在这项调查研究中,每个被试都得到用于检查英语词法和句法的12条规则的语法判断题,结果研究发现,年龄成为被试取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即在美国较早开始学英语的被试比那些年龄大的在测试的分数要高,以此作为关键期假说存在的依据。
从目前国内外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结果来看,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与最终的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起始年龄早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更为轻松,更为自然,这为我国在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无疑都具有学习英语的优势,尤其在语音方面。于是,国家将学习英语的初始时间大幅提前,从1999年起便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开展英语教学。
2.2年龄越小语音学习越快。
首先,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影响最明显。通常在二语习得中,小孩子的语音比成年人更加纯正、地道,更接近母语使用者的语音。一般来说,儿童发音器官运动灵活性比较强,容易适应另外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同的发音习惯对他们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所以即使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中文和英语),也只会让他们的口齿更伶俐一些。
其次,只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儿童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他们可以在英语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成为年龄小的学习者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最后,儿童的母语只是处在一个初级形成阶段,并未完全形成一个成熟的语音系统,母语的干扰作用在学习英语时就不会太明显,使得英语的学习变得和母语学习一样自然和容易。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有意识地对年龄较小的学习者进行纯正的英语教学活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就是明显的,并且是相对轻松的。年龄小的学习者模仿能力相对较强,可塑性也高。而语音在英语包括英语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年龄小的学习者模仿能力强,在语音的学习中接受得更快,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陆效用(2004)通过对他的两个研究生班英语口语的实证研究,证明如果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到了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综合能力就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相反,如果学生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他们的水平就有一定的差距。
3.在我国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的不合理性
虽然英语学习在中国已经全面展开,英语成为中国人主要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英语从学生入学初始就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英语学习并没有取得大众或者专家所预期的效果。许多学生尤其是总成绩较差的学生仍然谈英语色变。即使是从小学甚至更早就接受英语课程的学生或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开设的语音课程也依然非常必要,语音老师对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问题仍然大呼头痛。有需要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出国考试的听力和口语,尤其是口语始终是他们的弱项。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英语,在经过多年的认真学习之后,却仍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种种问题显示,目前在我国全面开展英语教学始终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3.1这是对关键期假说的误解。
国家推行全面开展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即Penfield提出的关键期理论假说。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困难,所以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且是在2岁到13岁之间。当然,母语习得仅仅通过接触就能自动进行,而青春期之后的第二语言学习不是这样。
而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通过在教室,老师的教与学生的有意识地学这种互动过程实现,这与关键期假说中的母语习得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3.2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
“习得”指学习者身处一种语言环境中,大量接触这种语言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语言。学习者不注意语言的形式,只主要注意他们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整个语言的掌握过程是无意识的。
“学习”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有意识地学习这种语言的一些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的学习对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了解、练习,从而自如地运用这些语法规则答题或者使用这种语言。学习者注意语言的形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掌握这些知识。
由于不是母语,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已经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具备自然“习得”一门语言的条件。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主要是针对语言的习得而言的,既然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学习而非习得的方式,关键期假说就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
3.3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效率较低
虽然年龄小的孩子接受语言有他们的优势,但是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并非年龄越小越好。首先,如果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英语学习上,无疑是本末倒置(除非一出生就下定决心出国定居)的。因为对一个人来说,母语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门英语,他需要通过母语与周围的人交流,获取信息,同时借助于母语接受教育。
其次,儿童(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儿童)母语水平比较低,元语言意识尚未建立起来,连语言是什么、干什么用的都不知道,开始学习英语的困难可想而知,入门的速度肯定比较慢。另外,儿童的认知能力尚比较低,很多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过早地开始学习英语势必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因此,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效率相对成年人来说要低得多。
4.结论
因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尤其在师资比较差的地区,小学生在经过英语教学后,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总体而言,在我国小学目前还不适宜全面开展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需要加大力度。不过,在师资、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提前英语教学开始的年级阶段,从语音、口语教学着手,而非惯用的语法、词汇等填鸭式教学。
4.1师资力量。
高水平的师资是高水平的英语教学的保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要搞好英语教学工作,就要求英语教师既掌握相当的英语知识,又懂得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教学。如果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尤其是语音不合格,年龄小的学生一旦接受了错误的或者不标准的语音训练将纠正就非常困难。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师资力量本身就比较欠缺,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更薄弱。许多老师是由其他学科改行教英语的,有一些是经过短期培训,组成了英语的教师队伍。总的来说,英语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全面进行英语教学来说,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师的语音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以免小学生接受错误的语音反而不利于学习英语。
4.2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语音、口语教学,而非词汇、语法教学。
也许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用老教法教新教材,采用传统的讲、读和写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重视词汇、语法、句型等分块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口语、听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到底,而且用汉语讲解英语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很少有英语语言训练的机会。比较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费时多,收效却甚微。针对年龄小的孩子学习语音快的特点,应该在师资、设备条件充足的地方,多进行语音、口语教学,而非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学,增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机会,创造适当的语境进行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课外活动,如英语广播、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运用中得以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of Shanghai,2000.
[2]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3]刘振前.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3.
[4]吴欣,杨晓青.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5]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4(1):62-68.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对策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从20世纪80年展至今,已较为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截止2008年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1184所,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英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技能的要求因涉外业务增多而提高了要求,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高职高专教学现状
(一) 学生现状
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成绩低,英语基础差,近几年山东省专科高考最低录取线为180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能读懂浅显文章,会做一些语法选择,其它能力十分欠缺:语音语调不准、听不懂、说不出,写出的文章语法错误层出不穷,最终导致“哑巴英语”和“费时低效”,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
(二) 教学条件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是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普遍存在教学设备简陋、落后和教学资料缺乏等问题,高职高专英语师资的总体水平也较差,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行业英语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难以胜任职业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任务。许多教师自己恐怕都不能说和写出流利的英语,能用英语发表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的教师也为数不多。再加之近年来金钱物欲的诱惑,许多老师身兼数职,整日疲于奔命,无暇静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教师上课来,下课走,与学生沟通少。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扮演了“主角”,一时难以适应“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角色的转变,缺乏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和学习策略的意识和方法。
(三) 教学模式
由于受结构主义理论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研究性学习欠缺,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学习期间课程分量较重,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格格不入,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四) 英语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主要是开设通用英语,培养听说读写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是为应付各种考试,应试而学旨在追求高分,学生通过习题来学英语,一旦考试通过,英语书籍就被搁置一边,无人问津。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思维呈惰性化,通常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培育出的毕业生既不“专”也不“博”, 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英语教学对策
(一) 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周围人的英语水平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语。由于语言和文化传统相近,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大的障碍。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流利使用英语。而英语在我国是地道的外语,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要学习英语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双重障碍,给学习英语带来很大难度。
1、使用英语版教材
高职高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往往争后恐先,但自学能力和理解力较强。可考虑挑选一两门专业课,采用英语版教材,教师上课即使不讲英语,只要学生阅读英语教材并用英语完成作业,也能注入交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容量大,即能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网络教学系统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系统管理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质量。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发挥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进行自我测试。教师可通过QQ、E-MAIL等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3、鼓励学生读书写读书笔记
之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强调大量阅读英文小说,课本也以文学作品为主。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接触英语,词语浮现率高,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使用英语一般比较规范自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英文书刊,给出相关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并写出心得。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拓宽视野。
4、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填鸭式”、 “满堂灌”和“一言堂”是传统英语教学留给大家的印象。应惠兰教授指出:“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造就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在应用中得以提高。
(1)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文秋芳教授说过,语言、内容与思辨融合起来,是高境界。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对内容本身要求不高。如果教师水平较高,讲的都是国际热点、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讨论、用英文写作、开设演讲课和辩论课等,就会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的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这一理论后来被发展成“支架”理论: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的互动形式,帮助学习者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体现了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课堂上的成员互为支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得以共同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
英语一直被当做一门知识课,但事实上,英语学习是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英语需要在大量听说、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得以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只是重要的实践场合之一,大量的功夫应该花在课堂之外。
高职高专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充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高职高专教师要坚持参与指导英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生存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
高职高专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收听VOA, BBC,收看英文电视节目,学校应利用校园发射台为学生播放英语材料等。
(4)改革评价方式
期末考试只是一次性测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应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除笔试外,可采用口试、听写、表演、讨论等不同形式,随时计分,作为平时成绩。
(5)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是参照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快、中、慢班组织教学,目的是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中获得最佳发展。快班可行全英文授课,慢班则使用简单英语加之汉语授课,适当放慢进度,逐步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 明确教学目标
1、高职高专教学要求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和适合职业发展的技能。
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学方向为: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
社会不是不需要英语人才,事实是学校培养的英语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是由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和商务英语。
高职高专学校应根据各自定位、不同专业需求和学生水平来缺定各自的英语教学目标。如果开设的英语课程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学生也无法在专业领域内与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处理好考、教和学的关系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理顺考、教、学的关系,跳出应试怪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挑战。
“应试训练只能提高一点分数,不能提高语言能力”(桂诗春2011)。考试本应为教和学服务,却反仆为主,掉过头来指挥教和学。考试若要发挥正面作用,必须摆正位置,置于教与学之后,为教学提供有用反馈。针对考试学不好外语,但学好外语是为用而,学得好一定考得好,专注于学好不用担心考不好。
3、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纲要》提出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教育部2010)。因而,大力推进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符合现实社会所需的,也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毕业生的英文口语必须流利,能用英语熟练地与客户沟通业务进度,读、写、听能力强。
(三)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在欧洲,尤其是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大学教师英语水平很高,完全可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撰写学术专著,这些国家的语言专家在某些方面对英语的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英国和美国。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好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要求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担任主讲,这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是很大的启示。
我国高职高专教师大多来自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多参加国内外培训与进修学习,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做到一专多能,更好地实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2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就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师研究的面越宽,新鲜东西越多,瞄准当今学科发展前沿,内容丰富,学生能学到课本中找不到的新思想和技能,才愿意听。
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名家治校、专家执教”,聘请名牌高校退休的知名校长和专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也应积极从企业聘任有专长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美国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各校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从50:50到70:30不等。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许多课程应用性较强,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对于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应当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4、国内外英语教学比较
我国英语教学安排和内容“需求分析”欠缺,从中学到大学,学生所学英语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一样,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易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不好。
1、 印度—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
针对“提高学生在学习、研究、工作、交流中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这一目标,印度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校应用教学体系:使用材较少,大多数教材是教师给学生列出的不同流派的参考书,英语原著居多,学生自己进行研读、分析和比较。考试强调让学生根据对所阅读书籍的理解,以书面形式进行阐述,注重让学生把握要点和培养学生的思辨、逻辑、联想能力。印度以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阶段的一条龙英语语言教育,使得英语教学如金字塔一般,基础宽厚而扎实。
2、日本—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教师地位高
(1) 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立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霍益萍、张人红,2000:21)东京大学的“演习”课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围成圈,老师坐在旁边,一般不发言。学生轮流主持、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点评。为了准备发言稿,学生追踪并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前沿,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精选出支撑材料,发言前一并发给大家。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知不觉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教学环节中“教师教”过渡到“学生独立学”。(张建林,2005:78)日本的大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贯穿于各个培养阶段,因此他们培养出了十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2)高职教师地位高
日本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高,是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1974年日本国会通过《人才确保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工资要高于一般国家公务人员,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要比普通学校教师高。
3、韩国—英语教育国际化
韩国在教育发展上,倡导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增加许多跨学科课程、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扩大英语教学科目、大力吸引国外大学在韩国创建分校、鼓励国内外合作办学,国际网络和远程教学模式蓬勃兴起。
4、 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
(1)把课堂主要时间交给学生
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主要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发表个人见解、进行小组会话,尽管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教师总是用“good”、 “excellent”等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越来越强,以前经常犯的错误也在使用中得以纠正。
(2)课堂教学“行散而神不散”
南密西西比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所有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程网站非常齐全,发放教学材料是西方大学的传统,教学材料每生一份,内容都是对问题的设计。所有教室都有无线网络,绝大多数学生带笔记本电脑或者苹果IPAD走入教室,可随时下载所需信息。课程主讲教师经常自主邀请地方工作人员走入课堂讲授部分内容。课堂上学生可坐在座位上自由发问,老师耐心解答,老师提问时,学生不必站起来回答,学生进出课堂比较自由,下课时,教师会把下一周的阅读资料和要求告诉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平等、自如,体现了美国尊崇个性自由的人文特点。尽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自由,但他们听课很专注,积极做笔记和讨论,真是“形散神不散”。
(3)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灵魂,美国的学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到读大学时,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培养起来了。如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每周一次学生需要阅读5-6篇很长的论文才能完成的作业等。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也是西方大学培养出顶尖级人才的原因之一。
5、新加坡—实行“分流制”、重视教师的工作经历和继续培训
新加坡分流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接受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因材施教,目的是力求兼顾“使人人成功”和培养“社会精英”,是新加坡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大大降低了教育浪费,提高了教育质量。
新加坡高职重视应聘人员的工作经历,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是应聘者必须具备的资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是新加坡高职院校的优选对象,有工作经验的一线人才却供不应求。新加坡非常重视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如南洋理工学院每学期都安排1/5的教师停止日常教学,进行新知识学习、参与项目开发或出国培训等,并采取轮换制,每个教师每两年半便要充电一次。
6、俄罗斯-教材灵活、注重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大多使用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大学英语教材,教师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同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课程教授的内容没有专业特色,且对实践操练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俄罗斯大学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未来职业去向选择可学习的文章。教材不固定,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计划选择语言材料。
俄方大学的英语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明显比中方多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对实践课程环节较为重视,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7、德国—职业教师地位高、收入多、
德国的公立职校教师一般都是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分16级,理论课教师属高级公务员,起点工资能达13级,实践课教师为中级公务员,起点工资也能达到9级,并且终身不被解雇和免交劳动保险费。
8、西方大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高校的教师一旦获得了大学教师资格,就很少有人考虑教师的后继专业发展问题。西方大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西方大学课堂里,几乎看不到生硬教学方法的使用,他们不是不讲究教学方法,而是娴熟地运用了教学方法。
(1)西方大学普遍重视教师培训,成立教学优化中心或教学辅助办公室,定期开出讲座或培训项目,确保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更新。
(2)德国规定各类学校教师每5年至少需到州立教育研究所进修一次,每年在本地区或学校内进修2-3次。
(3)美国通过校内实习、旅行和其他短期参观、校外实习等形式让教师获得职场的经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 思考和展望
笔者所在的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英语系,近年来一直在研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努力探索改进策略。
(一) 聘请优秀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英语口语课,其中美国籍教师Ron获 2012年度“齐鲁友谊奖”。此奖项是1993年山东省政府为表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是省政府授予在山东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二) 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英语系外教对全院学生开设英语俱乐部,培训商务英语和口译考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去备考托福、雅思和BEC等与出国有关及从事外贸工作必需的资历证书,很受学生欢迎;每周为学生开设英语角,通过各种专题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购置实物手把手向学生传递西方的风俗习惯和英语学习技巧,院系领导给予全方位支持;每年圣诞节期间,外教组织全院规模的英文圣诞晚会,学生自编自演,全英文主持,形式灵活,节目丰富多彩,既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还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英语系的特色活动。
(三) 英语系举办的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话剧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每年都吸引了学院大量学生参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进行实践、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了省级以上各类英语大赛,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四) 学院购置英语教学专用发射机,进行英语听力播放,并利用多媒体教室,定期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英语教学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五) 英语系成立英语翻译工作室,对外承接各种翻译业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2009年到现在,英语系师生共获得省级以上英语比赛奖励40余项,其中英语系应用英语专科学生耿志刚同学荣获2012年山东省科技英语大赛专业组第一名,代表山东省参加了2012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总决赛并荣获一等奖,是山东省参加此项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2011、2012连续两年英语系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授予“优秀人才培养奖”。
在当今终身学习社会,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教师转换职业角色,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倡导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英语听说教学和训练,培养出适合社会和国际经济发展的优秀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蔡静.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M]. 中国成人教育,2012(6):26-28.
[3]戴家毅. 新加坡分流制的教育评价原则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4]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9月第33卷第5期。
[5]董耘. 南密西西比大学课堂教学及其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2(6):122-123.
[6]党保生. 从国外实践看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广东女子职业[J]. 中国成人教育,2012(6): 11-12.
[7]杜诗春. 应用语言学家的责任和良心[J]. 外国语,2011(1):68-69.
葛丹丹. 论开放教育“学习场”的构建实施策略[M]. 中国成人教育,2012(1):12 .
[8]冯芸.韩国高等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M]. 中国成人教育, 2012(4):104-105.
[9]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21-23.
[10]贾艳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及培养办法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2).
[1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3.
[12]教育部高校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李晓琳,刘永玲.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M]. 中国成人教育,2012(3):102 -103.
[14]李真. 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2(2):153.
[15]刘亚. 基于社会实践提升高职生就业力的思考[M]. 中国成人教育,2012(4):69-72.
[16]马继刚,陈敬贵.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32-35.
[17]潘恒. 中俄应用型大学外语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2(3):95.
[18]彭小平. 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6): 45-46.
[19]邵红万.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反思及重构[M]. 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孙有中.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等座谈[M].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0]唐琦, 马明霞, 雷迅. 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M]. 中国成人教育, 2012(1): 139-140.
[21]王初明. 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M].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2]王倩. 网络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 中国成人教育,2012(6): 146-148.
[23]张沉香.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刍议[M]. 中国成人教育,2012(4):106.
[24]张洪. 终身学习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探析[M]. 中国成人教育,2012(1):8-10.
[25]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5,(4):76-79.
[26]邵洁.国外英语教学法的评述及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经管类学科;双语教学;探索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双语教学正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高校素质教育推向前进的又一个新举措。
一、双语及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personwhoknowsandusestwolanguages.Ineverydayusethewordbilingualusuallymeansapersonwhospeaks,reads,orunderstandstwolanguagesequallywell(abalancedbilingual),butabilingualpersonusuallyhasabetterknowledgeofonelanguagethanoftheother.
(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优于第二语言的。)
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也叫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我国学者吕型伟认为“双语教学”不一定就是两种语言教学,它是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教学的统称;王本华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双语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斌华教授把双语教学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认为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某门学科或课程内容的教育,并指出,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即学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用外语(英语)传授某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是英语,所以,对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学科教学。
二、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开展的更早。有些学校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的指导意见以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工作,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还有一些走得更远一些,他们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已经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国际贸易课程开设为全英文和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模式,特色显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都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于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上已有相当成功的实践。
其他非重点的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起步较晚,大多数处于试点阶段,而经管类专业课程则成为试点的重要领域。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尽管其合作办学项目早在1999年已经以经济管理学院为基础开始运行,但全院性的双语教学试点工作2003年才全面展开,目前还处于磨合阶段。学生才刚刚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国际经济学的双语教学中,由于没有进行英语水平的筛选,男女生英文水平极度不平衡,大部分女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效果很好,但大部分男生却认为效果不佳,这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利。
另外,调查结果表明,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学校只是选用英文版的教材,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汉语,有些双语课教师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还不及学生;有些双语课程只是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作业及考试都是用汉语来完成,学生在课外根本不预习或复习教材,部分学生是专业知识没有收获,英语也没有提高。因此,双语教学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应根据学校、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经管类学科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问题
确定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明确它与教学目的以及培养目标的关系,还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可以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或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种观念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中过于关注英语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而忽略了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二)双语课程的选择问题
选择哪些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双语课程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理论上讲,任何课程都可以开展双语教学,但必须注意所选课程同时也受到专业性质的制约。一般而言,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等)比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社会科学更容易开展双语教学。但是,经管类学科中许多课程具有国际共同性,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等,也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的现状和需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与实施标准。
(三)教材的选用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采用的经管类课程双语教材模式有如下几种:
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表达生动,逻辑性强,内容也较先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但是原版教材往往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性较差,并且许多比较有权威的原版教材不仅昂贵且内容繁多,在规定课时内学生根本就掌握不了,这就使原版书的价值大打折扣。
采用翻译教材即将中文教材翻译成外文版的教材。这种翻译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接近我们的语言,教师容易授课,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与其他课程衔接较好。然而,这种将汉语翻译成英文的教材其内容往往加有个人理解,一些教材经过翻译后失去了原有的逻辑性,读来费解。
采用“活页教材”。现在某些高校没有固定的双语教材,多数采用“活页”性质的教材。这些教材体现各科教师的个性,他们可以根据课程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范围,但是这类教材质量难以保证,有些甚至有拼凑感,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可见,双语教材的问题已成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
对于教材的选用,针对绍兴文理学院双语教学的教材做了调查。其中,会计专业学生采用的是外文原版教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采用的是中英文混编的双语教材。为了了解两种不同类型教材的适用性,分别统计了学生对两本教材适合度评价,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两点:学生对教材适合度评价不高,且差距较大。尽管原版教材具有内容主流,资料新颖等诸多优点,但学生对中英文混编教材的适合度评价远高于原版教材。说明教材的选择应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就普通高校的教师、学生总体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而言,更适合采用混编的双语教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虚实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就成为能否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甚合理。有的教师有时因为下意识组织英语语句的表达而忘记了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有的教师用英语板书而用中文讲述,只能是名不符实;有的教师沿袭以译代讲的教学方法,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远没有达到双语教学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五)师资的问题
师资是双语教学质量的保证。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能够用英语表达、解析本专业知识,要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发音准确,符合语法及外语的表达习惯。客观地说,就整体而言,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很难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目前的现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英语表达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够,很难胜任除英语外的其他课程的教学,而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没有问题,但是英语表达能力却较差,让他们用英语去准确地表达、解释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确实勉为其难。鉴于这类情况,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半汉语一半英语的混合语言。在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必将使双语教学走入歧途。在调查中发现(见表2),学生对教师外语水平满意度与总体教学效果满意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但对双语教学的考评方式与传统考评办法并无区别,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各高校应科学、公平地看待双语教学课的工作量,设计一套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四、完善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双语教学目标
经管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具有双重性。
首先,在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通过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获取学科前沿最新知识。
其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通过直接学习国外原版教材来掌握所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阅读所学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还能够用英语以口语和书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和交流与所学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二)合理选择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双语教学应选择那些具有国际共同性,其词义、表述、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表述比较一致的课程,而经管类学科的许多课程都符合这一要求。
第二,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选择双语课程。
第三,先实践性课程后理论性课程。比如笔者所在学院在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上,先开设了《国际市场营销》,然后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再加上学生之前已经用汉语学习了《市场营销》,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用汉语学习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而且《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使学生逐渐适应了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营造了一定的双语氛围,学生在接受双语《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时也就相对容易了。
(三)完善双语教材建设
完善双语教材建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选好教材;二是要加强双语教材的编写。
选好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选用教材的首要原则是选择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水平的适用教材,各高校的老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在双语教学的初期最好选择同时有中译本的外文教材。同时,应加快英文版教材建设,对一些针对性和区域性强的课程,应尽快组织国内有关院校教师编写英文版教材。这样的英文教材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教材结构和内容与国内现行中文教材也大体一致,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接受。
比如,绍兴文理学院王道文教授编著写的《StrategicManagement》双语教材,使用国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国内典型大公司的案例,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对于经管类本科专业来说,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相延续的,尽管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总思路为保持型双语教学,但在此认为经管类本科专业的保持型双语教学应采用“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加州大学克拉中教授的“输入假说”理论和“直接法教学”理论。
“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
渗透阶段,即“用英语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接触英语。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普遍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并能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充自己的专业词汇量。
整合阶段,即“用英语表达”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教师很自然地将汉语和英语交替使用,学生也很自然地将他们会表达的意思用英文回答,课堂上英语的使用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一种自然流露。
思维阶段,即“用英语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这一阶段的实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营造一个好的“英语校园”环境,能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
此外,在各方协调下举办一些丰富的英语类文化活动,真正地让英语学习“活”起来,深入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加强双语师资建设
学校可以选择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教师先行开展双语教学。鉴于目前我国师资水平的现状,必须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方面的辅导(英语语音,语法等),可以通过多渠道培训一批英语口语流利的教师队伍。
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国家去进行短期进修,这样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外语培训,从2001年学院就启动教师的英语语言培训工作,举行外语培训班,学院请外教授课,要求中青年教师参加,提高教师外语阅读和口语能力,并使更多教师能承担双语教学任务。另外,学院近几年每年选派3-5名左右教师出国深造,让他们广泛参与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六)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基础文件建设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成绩评定和专家、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除了检查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应当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进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不过,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必须把现行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监控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评价标准,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授课中的自和个性,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选取上给教师广泛的自。
本次调查中,有73.7%的同学建议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增加共同作为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姚晓艳,段会川,刘伟.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2、W.F.麦凯,M.西格恩著;严正,柳秀蜂译.双语教育概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
双语以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但就“双语”的具体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and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含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传授学科知识。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达到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
同时,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属于双语教学:(1)全部教学仅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该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2)在教学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进行的教学,如标准语和方言。(3)一切学科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浸润式教学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这种模式旨在使母语不是第二语言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掌握第二语言,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加拿大,主要用于法语和英语的教学。(2)双向沉浸式(Two-wayImmersion),指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共同进行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双语能力。它是加拿大沉浸式传人美国后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结构型沉浸式(StructureImmersion),指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教授学校开设的几门学科,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实施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国际贸易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许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然而,从各地区、各不同级别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来看,却是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资的因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因素等。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方面,目前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不过,也有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开展双语教学。同时,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因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能够担当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听、说、译、写能力,但缺乏专业英语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尽管双语教学在国内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能够利用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师资的欠缺是在我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双语教材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在双语教材的选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坚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无弊端。实际上,原版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权和费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动辄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我国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如国外原版教材一般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国外教材一般重点分散,给学生掌握带来困难等。再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合完全使用原版教材。最后,国外教材普遍缺乏对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系统论述,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下的权宜之计。
学生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的经历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科拉申教授所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输入语,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教材提供的输入只能是i+1,如果输入内容太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将会受到挫伤,最终收效甚微。如果输入内容能为学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增强,自信心将会上升,渐渐地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学生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消极灌输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也给双语教学的推动带来了障碍。笔者对学校国贸专业本科共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同态度。令人吃惊的是,超过50%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觉得难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考核和评价体系问题尽管教育部下发关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已经三年过去了,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师的上岗资格认定标准;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等。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推广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改进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
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要想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培养既通晓英语又了解WTO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双语教学师资。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如笔者所在学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的双语教材要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要求。(2)要严把教材的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3)正确处理双语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两者应该形成互补的关系。(4)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外语水平。
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前已论述,在双语教学方面,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从各国实践来看,运用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浸润式模式;另一种是过渡式的模式。浸润式模式主张把学生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所有学科内容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加拿大运用较多。浸润式模式比较适合有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对于缺少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过渡式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在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具体采取、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正如学者指出,双语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第一个层次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要达到第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所有学校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互动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是教师用双语讲授,学生用双语思维以及师生之间用双语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互动,如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双语教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在近年逐渐开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课件的使用可以缓解双语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课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英语口语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地传输给学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要使双语教学制度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在此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给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以此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尽快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再次,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尽快培养一大批既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对国际贸易系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134-136.
[2]任北上,陆春,施庆霞,彭云帆.高师院校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