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素质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

时间:2023-06-01 09:3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素质测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素质测评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三、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摇CI=0?摇CR=0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四、建立实践运行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修改个人信息,进行各项素质测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五、结语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6]丁旭.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也开始探索适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有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单纯考虑成绩,变为综合考虑德智体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够全面,过于粗放。很多学校评价时,简单地分为思想分和学习分。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2.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等根据班级选票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人缘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评价的结果,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同学的素质。3.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存在偏差: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主要作用是给学生评定奖学金,变成了一个给学生划分等级的工具,因而不能真正发觉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很好地指导,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指南。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指导学生素质的发展,同时能够真正反馈学校的教学情况。因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1.一致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评价是有效的。2.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能够全方位的体现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特点,从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多方面考察。3.多元性: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不是划分等级,应该发现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体现出多元的特点,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4.动态性: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学生活动或成绩的表象的记录,更应该能反映出学生性格、学习和创新能力、特长、兴趣等内在的特点,从而能够指导学生的发展和职业选择。5.引导性: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每年例行的考核,更多地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努力方向,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确实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参考和指南。6.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一定能够方便地衡量,有可行性。7.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所在的团队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组织能力等。学生自己可以设定大学的目标。8.普遍和特殊相结合:评价可以分为统一标准和自身特点的特殊标准。统一标准用于奖项的评定。软性的标准用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指导,例如学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团队意识等,这样更能真实地评价同学,帮助他们进步。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素质评价为素质培养提供了方向,但是综合素质的实际培养过程是评价的根基,因而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应遵循素质培养的原则:1.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大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身体渐趋成熟,能力提高,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不希望被人束缚。同时很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大学教育要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体性,给他们以鼓励,发挥他们的潜力。2.更加注重实践性,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都能够把教育放到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3.更加细化地考察学生的能力,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很好及时地得到反馈。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知识的教授,缺少必要的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慢慢消退。学生团学活动环节,学生的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回馈,因而学生能力比较难提高。4.加强高校各部门共同的配合,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团学部门等共同合作,共同协商。交流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的素质发展问题。

总体来讲,我们高校目前由于在师资力量、科目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还没有跟上,因而很难给学生细致的指导。师资比例太低,并且教师的科研、教学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在和学生的交流上不能投入较多的时间,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指导。教学管理上比较机械,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尊重,学生想转换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受到阻碍。教学科目的设置有时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因而综合素质的评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高校需要整体的思维,加大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数量,并且改变评价老师的指标,管理上更以学生为本,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有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 测评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29 — 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运行30多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90年代之前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分配的单位好坏完全由学校决定。学校为了追求公平合理,避免单纯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就产生了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素质测评。各类高校通过测评,不但解决了分配过程中的标准问题,测评分数也同时成为学校分配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名额的重要依据。随着目前高校学生培养体系的多元化,社会对各类学生的要求和评价也更加个性化。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如何扭转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使其真正成为学校评先选优的有利标准,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社会选拔认可的重要参考,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

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智育、德育、体育综合评价得分来对学生进行排名,但是由于存在着评价标准混乱、评价过程简单、评价结果不尽人意等现状。应当肯定地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给学校的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对学生教育的导向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看到,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们队高等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感到这种计算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评判方式上,传统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按照经验,把考核的指标简单地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后相加,把结果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高分的即为优秀,低分的相对而言就不优秀,实际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难有一个数据简单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好与不好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过渡区间,有很多影响因素,其实优秀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指给出;其次从评判内容上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还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对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要,因才对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评判的导向性上看,大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由于评价内容的不完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素质,忽视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象,在专业素质评价上,往往存在着只重视专业课成绩,忽视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有学生工作组和辅导员组织测评,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导向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的现状和弊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既有助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才;既有便于社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人才,也有助于学校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一、 评价体系多元化、个性化〔2〕

目前,各类高校已经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的本校的评价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是简单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智育方面,加上学生政治表现、学习态度、道德品质等德育方面,以及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体育成绩、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文体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排名。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虽然照顾到了主要学生群体,但是由于同一所学校因为文理分科的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包括不同专业学习任务轻重有别,导致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学校里课程简单、学习氛围轻松的经济管理类、文艺类等专业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高,专业性强、学习压力较大的理科类、工科类的学生综合测评分数低。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考虑: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

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已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纪的评价内容不同,达到综合测评的成绩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的专业各有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二、 评价内容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学生是进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培养程序,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以学习为主,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综合素质测评为主。但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特点与高中时候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考试方式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同时面临着各式各样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设立的学生辅导员岗位,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因此要通过设置合理的综合测评指标,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在组织纪律性方面,针对大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不认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可以在综合测评中加入该项目的扣分项,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方面,通过在综合测评中加入宿舍卫生检查项目,对该项目进行考核,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宿舍卫生状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成绩方面建立一票否决制,只要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或者平均成绩达不到一定标准(例如平均70分),即使综合测评成绩高,也不能参加各项评先选优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为了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针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或者取得重要的实验成果给予综合测评的较高加分,促进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工作。

三、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关系到学生评先选优等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够经得起广大学生的监督和信服,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其次,在测评过程中要坚持“三公开”原则:一是测评人员要公开,测评人员要包括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学生代表要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在测评打分过程中,要公布每个环节的测评程序和测评打分情况,不断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并及时纠正学生反映的差错事项;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辅导员要将每名学生的综合得分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涉及到的定量和定性评价要具体说明得分依据,从而保证广大学生对测评结果没有异议。另外,针对于测评内容中的定性环节,辅导员要避免对学生干部的特殊倾斜,从而保证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学生干部往往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在定性方面容易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甚至某些学校还将是否班干部设立的加分项目,这样就使得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利益成了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专利”,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不但加剧学生与班级干部的对抗心理,甚至会激化更深层次的矛盾。

四、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要区别对待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目前各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结果被广泛的用于学生评选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推荐入党、推荐工作等方面,导致很多学生一窝蜂的投机取巧,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但是,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只是反映了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荣誉。学校进行的各类评先选优活动的目的不同,所参考的依据也应各有侧重,而不能全部选用综合测评素质得分。在选择“三好学生”方面,要更多的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依据综合测评成绩选拔;在推荐党员方面,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应该对其学习态度、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成绩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对于学生奖学金则更多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结合学生家庭条件和道德品质,将奖学金奖励给家庭条件较差、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推荐工作,则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为用人单位推荐真正适合其岗位需要的人才〔4〕。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依据。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真正满足学校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综合评价。总之,我国高等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 董雨,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文教资料,2009,(09):219-221.

第4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当时高校学生评价中的唯“智育”论的做法,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1]。有学者认为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它一般是针对德育、智育、体育和能力测评四个方面内容设定的。

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表现进行的一项综合考核,可见“作为高职院校评价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2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主要按照学生自评、班级评测、系部审核以及学院审批等步骤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学生参加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的依据,它的成绩根据量化评分得来,由基础分、加分项、减分项和课程成绩组成,换算公式如下: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基础分(80分)+加分-扣分)×60%+课程成绩平均分)×40%,所得的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为85分以上,“良好”等?在75~84分之间,“合格”等级在60~74分之间,“不合格”等级则是60分以下。该校的出发点在于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2.1测评方法不完善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很大程度上由分项积分方法来进行,因此在进行分项积分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造假加分的情况,而且学院对加分项目的划分界限不够细致,各个系部都出现有加分混乱的情况,有些系部开展的活动多,学生参加的活动多,获奖多,加分项自然高,有些系部开展活动少,学生在加分项上就会处于劣势。

2.2结果利用过于单一

在制定综合素质测评的制度时,很多高校基本都能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但是在实际中却忽视了无形价值的综合运用[3]。笔者分析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后,发现该校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奖学金、各项荣誉评定的基础即是进行测评的主要目的,对于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存在问题关注过少,从而体现不了测评重心,发挥不了测评效能。

2.3测评过程不规范

尽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做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时出台了相应的测评办法,但是许多班级没有按照文件要求来实施,因此在测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文件要求学生自评后由班级进行测评再提交系部,由于分项积分方法占60%,其中有些学生为了能够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获得加分就争当班干部,实际上就是“甩手掌柜”,不愿意为班级出谋划策;班级成立的测评小组形同虚设,学生提交上来的材料审核不严格,不愿意得罪同班同学,想为同学“谋福利”,因此对于“懒政”班干的加分以及部分学生给自己加分时弄虚作假,评议小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班主任则只签字不过问,使得最后的所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到了系部测评这关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2.4人力物力耗费大

现在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人工统计,人工复核,从学生自评到系部测评后提交到学院时间跨度为两到三个星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花费了大量时间的统计也不一定准确。

3完善综合素质测评的对策

3.1加强宣传

笔者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学院7个系的23名学生进行访谈,100%的学生表示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除了为评优评先提供依据外并无意义。尽管文件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评议小组的组长,但采访了8名班主任,40%的班主任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展了此项工作。因此建议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加以宣传,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是通过测评发现自身不足,激励同学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完善自身,并解读实施办法;其次在开展工作前通过班会、宣讲等形式向学生阐述做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与意义;最后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解读与布置。

3.2创新办法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测评步骤由个人自评,班级和系部测评,学院审批组成,而班级和系部的测评仅停留在审核加减分是否正确上,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素质情况,建议创新测评办法,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将课程中的实训课程作为测评的一项内容,把教师评价纳入系统。

由于各系部举办活动不一致,有些系部为每个专业设置了专业知识竞赛,不仅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些系部开展的活动相对少,学生的加分少,因此建议由学院层面规定系部开展活动的内容与数量。

学院和系部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分数高的同学可以进行表彰与奖励,采用赏识教育法可以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完善自己各方面不足,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3.3规范程序

为杜绝综合素质测评在加分项上弄虚作假,严格实施测评办法,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这过程中班级评议小组要发挥效用,经得起同学的监督,对于弄虚作假的同学要严肃批评,对于“只挂职不干活”的班干部取消其加分,测评的结果及时在班级、系部公示,听取学生的意见再上报学院审批。

3.4建立系统

由于人工统计与复核存在弊端,如测评中的扣分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纪律情况,系部复核学生的奖励情况没有依据可循,因为有些部门开展竞赛活动后没有及时表彰,而现代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为综合素质测评的科学化、动态化提供了可能,各部门各系统的资源实现共享,数据共用是各学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4]。建议高职院校开发学生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时增加综合素质测评模块,学院各部门举办各种技能竞赛都可以将比赛结果直接上传系统,实现及时录入,快速公示,有效核查的功能,学生在社会外参加的竞赛活动则自行上传佐证材料,这对于高效、有效地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模糊数学,综合素质,评价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某个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而实际上“优秀”本身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无法清楚的划分出哪些学生“优秀”、哪些学生“不优秀”,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例如,如果900分算优秀的话,那么899.9分算不算优秀呢?这是个很难精确回答的问题,即“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和“差”都是模糊概念.同时,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甚多且相当复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又不能很准确地确立起来.因此,如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评判(或综合评价)又称多元决策,是系统工程的必要环节.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属于社会人文系统工程的范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特点:一是存在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则是因果关系;二是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描述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增加,即模糊性增加.对复杂的社会人文系统要做出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对多个相关因素综合考虑,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价问题.由于系统的描述存在许多模糊性的概念,用模糊数学对人脑评价事物的思维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形成模糊集合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做出合理的综合评判.下面先介绍一下本文将用到的综合评判类型及模型.

1.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当因素集U的元素较多时,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也就相应较小,这时系统中事物之间的优劣次序往往难以分开,从而得不到有意义的评判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把因素集U中的元素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因素较少)作综合评判,然后对评判结果进行“类”元素的高层次的综合评判,具体方法如下:

2.中职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指标体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学生素质状况的完整信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该从这一高度来考察.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5个方面,23项详细项目及权重如下:(1)思想道德素质16%,包括:参加政治活动、学风建设表现、日常文明言行、宿舍文明建设、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益表现;(2)科技文化素质6%,包括:学术报告听讲、参加学生社团、参加文艺团体、文化艺术竞赛、科技竞赛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身体心理素质9%,包括:参加早操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各类体育竞赛、心理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4)能力水平9%,包括: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资信证书;(5)专业素质60%。

第6篇

关键词 辅导员 数据挖掘 C4.5算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6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WANG Ying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reference work, the students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 to dig a useful knowledge to help school manage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and counselors decis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argeted.

Key words counselor; data mining; C4.5 algorithm

0 引言

推优入党、各类评奖评优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荣誉名单的确定都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展开的。但现大多数高校中辅导员人数缺口较大,致使其事务性工作过多,临时性和琐碎性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辅导员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情况的全面真实了解,无法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高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学生信息,如学生奖惩信息、学籍信息等。运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对高校学生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不能有效提取出数据中潜在的价值信息和规则,无法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数据中“淘金”,从大量数据中获取那些未知的、隐含的、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将数据挖掘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能够较为全面、公平、客观地分析和掌握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能较为动态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可帮助辅导员在奖学金名额分配、各类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就业推荐等学生工作中更好地做决策,还可以研究学校应该培养哪些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辅导员学生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1 数据挖掘技术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1.1 研究对象及挖掘目标

台职院奖学金评定每学年一次,考虑学生信息完整性,研究对象定为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研究的是大二、大三学生在上学年(即大一、大二)的数据。笔者服务于台职院电信学院,故把2014/2015学年电信学院现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作为重要处理对象,共计1251人。挖掘的目标是根据这1251位学生的综合信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分类,获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的特点属性,对这些特点属性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2 数据采集

根据挖掘目标,需获得以下信息:学生日常表现(通过学生系统日常登记记录获得)、学生奖惩信息(通过学生系统日常登记记录获得)、学生基本数据信息(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获得)、成绩信息(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获得)、学生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计算得出,根据台职院《学生手册》规定,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综合素质认定为高,得分为60~79的学生综合素质认定为中,60分以下的认定为低)。

学生综合信息采集:学号、姓名、班级名称、学生日常表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奖惩评价。

学生基本数据信息采集:学号、姓名、班级名称、专业、系别、性别、民族、籍贯、家庭地址、身份证号、学生干部等。

学生成绩信息采集:学号、姓名、班级名称、理论课平均成绩、实践课平均成绩、课程总成绩等。

1.3 数据预处理

(1)数据集成。我校学生在校期间使用同一学号,通过学号属性,把信息合并成为一个学生综合信息汇总表,字段:学号、姓名、班级名称、专业、系别、性别、民族、籍贯、家庭地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是否学生干部、理论课平均成绩、实践课平均成绩、课程总成绩、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学生奖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2)相关性分析。集成后的数据集包含多个属性,其中一些属性与挖掘任务无关,我们加以删除,留下课程总成绩、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学生奖惩评价、是否学生干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5个属性。

(3)数据转换。对剩余5个属性进行数据建模。将课程总成绩的取值离散化为四个值:优(>=170)、良(140~169)、中(120~139),因学校规定参与各类奖学金评定、推荐入党的学生必须为品学兼优学生,故不及格的数据、有处分记录的数据会被删除。

(4)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是将数据库中重复的记录行删除。将退休学的学生信息删除,对空缺值进行手工填补,因数据基本来自教务系统,且都是在校学生的重要数据,工作量不大。

经以上步骤,数据库中可作为数据挖掘样本的完整记录共计有1251条,选择48条记录作为测试集,剩余1203条纪录作为训练样本集。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表如表1。

表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表(训练样本集)

1.4 用C4.5算法创建决策树

本文选择学生日常表现评价、是否学生干部、学生奖惩评价、课程总成绩四个属性作为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决策树模型的依据,利用C4.5算法,构造出决策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综合素质决策树

1.5 分类规则生成

根据图1,提取决策树规则,用 IF-THEN 形式表示如下:

(1)IF(课程总成绩=优) AND (是否学生干部=是) THEN 学生综合素质=高。

(2) IF(课程总成绩=良) AND (是否学生干部=是)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优) THEN学生综合素质=高。

(3)IF(课程总成绩=良) AND (是否学生干部=是)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差) THEN学生综合素质=低。

(4)IF(课程总成绩=良) AND (是否学生干部=否) AND (学生奖惩评价=中) THEN学生综合素质=低。

(5)IF(课程总成绩=中)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优) THEN学生综合素质=高。

(6)IF(课程总成绩=中)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中) AND (学生奖惩评价=良) THEN 学生综合素质=低。

(7)IF(课程总成绩=中)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中) AND (学生奖惩评价=中) THEN 学生综合素质=低。

(8)IF(课程总成绩=中) AND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差) THEN 学生综合素质=低。

1.6 结果分析

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一条重要标准是学生课程总成绩。如果课程总成绩高(表示学科知识掌握好)且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高。如果课程总成绩良好,是学生干部且在校日常表现优秀,学生综合素质高。如果课程总成绩中等而在校日常表现优秀,学生综合素质高。

对结果分析,给予学生培养工作以下指导意见:学生应以学业为主,着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实践育人。其次,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也较重要,代表学生在校期间有无担任社会工作,学生沟通、交际等能力在校是否得到锻炼,作为辅导员,更应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多组织一些技能比赛、辩论赛、社团活动等。还有一个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是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学生在校日常表现优秀,代表他在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公寓表现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这种勤恳、踏实的作风是目前企业单位所要求的,所以应给予肯定。

2 结束语

研究表明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学生数据的分析,并将这些分析结果协助学生管理工作决策是可行的,通过对大量的学生学籍信息、成绩信息、学生奖惩信息等个人信息数据的分析和理解,建立数据仓库,并结合数据挖掘算法,挖掘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及规则,实现了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对学生各类评奖评优、学生入党考察及毕业推荐等工作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的目标,最大化地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 熊平.数据挖掘算法与Clementine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薛恩军.决策树技术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08.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03-02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通过理性的思考,制定出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具体的客观评价标准,既要兼顾学生的道德修养,又考虑学生的意志品质;既考虑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又考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既考虑学生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更考虑学生的发展潜能等。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对学生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评价作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逐步推进,我们充分意识到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价值体系及素质要求,如何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公平公正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已成为各高校、相关教育研究机构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和困境

(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

近年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历史经验梳理和方法建构等理论问题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积极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片面的、纯学术性的研究仍然占据主要位置,所取素材大多数是综合素质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具体方法进行研究,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我们所需要的是运用到实际中的综合研究。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结构不合理

一些专家指出(夏怡新等,2003;冯遵永,2005;),虽然很多高校都强调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很多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也增加了生理心理,实践创新等几个方面,但操作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文化成绩占得权重很高,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的评价。也有学者认为,虽然现行评价体系在注重全面性,但忽视了教育对象、教育环节、教育目标和要求、特点都不相同,所以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有所差异。而且对层次性有所忽略,造成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不够灵活,针对性也不强。

(三)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的素质测评的方法和研究

目前综合素质测评并没有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系统的交叉研究,缺乏一些方便快捷的测评系统,虽然一些新的统计方法、数学语言被应用于部分测评研究中,但还不够充分和具体,容易造成测评手段的不当和科学管理的滞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不断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需要开发出一种更方便,完善的综合素质测评的体系。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的可行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是指运用事先设计开发的测评软件,通过网络进行测量的工作,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实践创新等相关信息,并且进行相关的分析,决策、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并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一)综合素质的“可测性”是大学生思想综合素质测评的现实基础

综合素质是可以被测量的吗?这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测评的条件。测评所应满足的三个充分条件是:测评对象客观存在并可以被人认知和把握;测评对象有质与量上的差异;测评对象这种质与量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进行确定与报告。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以确定综合素质具有可测性。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客观存在和可以被认知的,虽然说人的某些指标难以直接测量,比如“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方面,但人的内外是个统一体,我们可以通过对外显行为的测评来分析评价其内在的特性;另外,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运用来进行测量。

(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和科技手段,它不仅迅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手段,拓展了工作的思路和渠道。现代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研究提供了操作基础和技术保证。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的系统构建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

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力求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序列化,需要建立现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和组织实施方案。其设计思路如下:

1、关于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设计。该测评系统至少需要建立或连接学生库、教师库、超级管理员库、学院管理员库、测评小组库和加减分系统库六个数据库,以满足不同层面收集信息、数据分析和具体测评的工作。

2、关于指标体系的设计。从科学性、细分化、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出发,我们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实践创新四个一级指标,并再细化到若干二级和三级测评点,共同构成完整系统的指标体系(见表1)。

3、关于测评信息来源。审核上报材料、互相考察、问卷调查和整体观察等测评方法,获得学生综合素质信息。

4、关于测评方式。坚持自评、互评、师评和小组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所得的分数以预先设定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

表1 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的工作流程(见图1)

本系统的简要工作流程可描述为:

1、启用系统时,学校生成测评任务、所属学年、设定参评系部、奖惩时间范围、指标模板、参评范围、加权系数范围、成绩选择,设定测评小组成员并分配测评范围,经过审核后开启新的测评任务。

图1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的工作流程

2、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小组测评,并经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得到综合素质模块的分数值。

3、以预先设定相应权重进行加权计算这样得到最终需要的评定一个学生的分数值。

4、最后审核无误后测评结果,相应权限的管理员可以查阅整个测评结果,学生测评工作结束后,可以关闭整体测评任务,并设定是否允许查询。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系统运行平台是WINDOWS系统,操作客户端在只要是IE5.5以上即可,系统角色只要输入帐号、所在院系、学号、姓名、密码等内容就可以直接进入页面进行操作。但整个系统还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的支撑。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信息化、数字化等特征,采用合理方法和科学手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既有理论性和实际性,又具有简单易行的操作性;并能适应时展,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合理化,科学性,创新性的一次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夏怡新,朱斌.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思考[J].教育探索,2003,(8).

[2]冯遵永.关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3]龙建成,杨军诚,陈峰.构建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0,(1):61-62.

[4]王晓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2).

第8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员素质测评 对策

一、人员素质测评及其功能

人员素质测评,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考试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方法对人才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的测量与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测评中对德(morality)、能(ability)、勤(motiva-tion)、绩(performance)人才观的追求。人员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HRM)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为人员的招聘、选择录用、配置、诊断、晋升、考核、培训、开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能有:对人才的甄别与评定、诊断与反馈、预测与激励等。测评对人才予以客观明确的定位,通过反馈时提出整改和优化方案。测评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配置、素质开发、潜力挖掘等起到正确的导向功能,对人才的素质培养起到调节和优化功能。

二、人员素质测评在国有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理念片面

以人员素质测评代替人事决策。一些人过分夸大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期望素质测评结果直接用作人事决策。笔者认为,人员素质测评只能为人事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信息,而不能取代用人决策。一个人是否录用或晋升,不仅要看这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要考虑到岗位胜任特征要求和企业文化等客观环境因素。测评专家也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给用人单位提供受测者的发展建议以及可能不太适合的工作职位和工作环境。素质测评只是降低这种主观判断的失误率,最终的用人决策必须有主观判断。

(二)随意解释和使用测评结果

科学解释测评结果,是维护测评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关键,也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测评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测评结果的解度由领导说了算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往往使测评结果的解释源于个人的主观认定。有的国有企业则不按测评工具研制部门所提供的标准作为依据,而是以自我编造的标准依据进行解释。至于结果使用的随意,也不乏其例。

(三)对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期望过高

一些组织机构对素质测评结果过于相信,以致于把测评结果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当做是真理。笔者认为,现代测评技术比传统的选人用人办法要客观准确,但这种准确性永远无法与物理测量相比。因为人的测量要比物理测量复杂得多,有时连测评要素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同时,在人才测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受测者自身因素的干扰(如紧张情绪、心情、身体状况等等)。所以人才测评的准确性并不像物理测量那么理想。

(四)专业测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测评者要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人员素质测评市场中的测评人员的素质却是高低不均、参差不齐,比如目前我国从事人员素质测评的人员大多来自人事部门和民间机构,他们对人员素质素质测评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技术都不熟悉;而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大学里开设心理测量及相关课程的不多,也没有人员素质测评专业,培训出的从事人员素质测评的专业人才也就很少。

三、完善人员素质测评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测评工具“本土化”

我国人员测评专家应根据我国人文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开发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测评系统和测评方法。通过不断实践,建立测评工具的常模,逐步形成适应中国的人员素质模型,实现测评工具本土化。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测评技术,开发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测评工具,是摆在我国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前一项异常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没有高层次、高质量的测评专家是阻碍人员素质测评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设高层次的专业性测评队伍,是搞好测评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人员素质测评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相对于目前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来说,人员素质测评的专业工作者数量不足,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拔一些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员到国外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前沿理论;建立完善的测评人员考核制度,对从事测评的人员建立职业资格证制度;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和职业道德。

(三)按照职位要求实施测评

在对人员素质进行测评时,应着眼于使用,人尽其才,严格按照职位要求测评人员。譬如,应按职位所需要的资格、条件、能力、岗位规范来确定所需测试的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如果职位需要高度的创造力和高深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对人员进行非专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测试。而某一职位不需要这两项能力,则可以不测试这两项能力,而测试这一职位所需的素质条件。这种测试针对性强,便于根据职位要求迅速选择对象,提高测试效率。

现代管理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起一个法制完备、管理有序、应用广泛、运行稳定、服务周到的人员测评体系,形成求职就业先测评,选拔开发使用人才靠测评的新观念。建立科学客观的人员素质测评体系,规避用人上的主观倾向,着眼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开展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员素质测评测评体系对促进我国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对加速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都将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费英秋.管理人员素质与测评.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4.

[2]王健,王尔同.浅议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

要意义.西北水力发电,2005,10(增).

[3]刘远我.人员素质测评的几个认识误区、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2002,(9):32―34.

[4]况志华,张洪卫.人员素质测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人才测评技术 素质教育 高校

人才测评是应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多学科领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评价愈来愈趋向科学化、标准化。高校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要求。因此,建立与社会常用的人才测评与选拔方式相对接的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就成为务须解决的课题。

(一)人才测评技术的定义

人才测评技术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方法体系。它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运用履历判断、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对被测评者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的一种过程。

(二)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1.素质测评中主要运用以下几个原理:①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的心理素质在环境中的特定表征伙;②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每一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作出一致的反应行为;③素质是隐蔽在个体身上的客观存在,具有内在抽象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对被测评输入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反映出来,进而依据测评标准做出判断。原理①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能性,原理②为素质测评提供了现实性或充分性,原理③为素质测评提供了可操作性。

2.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当我们想测评某一素质是否存在,具备多少时,不是直接测评素质本身,而是以一定形式给被测评者输入各种不同的信息,并依据测标准作出判断,例如,当各种刺激情境以自然的实际情形出现时,测评是适用观察评定形式。

(三)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的特征

1.测评技术的多元化。由于现代人才测评注重测评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需要多种测评技术配合使用,对于某些重要的测评要素,为了保证测评结论的准确性,也需要采取多种测评技术获得多方面的测试资料。

2.测评情境的自然性。现代人才测评不仅进行知识、智力的测试,更重视综合素质的测评。仿真测验要求所设置的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相似,具有较强的自然性。

3.测评结果的整合性。测量是单方面收集信息的过程,而评价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具有整合的性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注重测评结果的整体判断,一切信息的采集工作都是围绕最终的整体判断展开的。多方参评和多角度观测,都是为科学准确的整体评判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

(四)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

1.纸笔测试。在人才测评中,标准化的纸笔测试应用最为广泛。标准化的纸笔测试一般有事前确定好的测试题目和答卷,以及详细的答题说明。测试题目往往以客观题居多。纸笔测试可以限定时间,也可以不限定时间,被试者只需按照测试的指示语回答问题即可。一个标准的纸笔测试系统还包括客观的计分系统、解释系统、良好的常模以及值得信服的信度、效度和项目分析数据等。在知识测试中一般主要采用纸笔测试,大多数的智力测试、人格测试、成就测试、能力倾向测试等可以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

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定义心理测验有五个要素:行为样组、标准化、难度客观测量、信度、效度。心理测验被广泛应用,比较有影响的心理测验有比奈—西蒙智力测验(TAT)、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卡特尔16因素测验、皮亚杰故事测验、科尔伯格两难事故测验、雷斯特测验等。心理测验是对胜任职务所需要的个性特点能够最好的描述并测量的工具,被广泛用于人事测评工作中。

3.评价中心。评价中心是以测评管理素质为中心的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评价中心是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办法。它针对特定的目标与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技术评价被试者的各种能力,是近几十年来西方企业中流行的一种选拔和评估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人力资源测评方法。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有管理游戏、公文处理、角色扮演、有角色小组讨论、无角色小组讨论、演讲、案例分析、事实判断、面谈等形式。  (五)人才测评在大学生素质教学中的应用

能力素质只有通过测评体系才能表现其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现的描述与规定。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所谓标记,即相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标准体系是人才测评走向成功的起点和关键。人才测评体系包括测量和评价两个部分。测量主要注重定量分析,而评价注重定性综合。人才测评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正确应用大学生素质测评的结果,不能局限于测评结果,要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个人的优缺点,在尊重测评的同时,结合其它观察的方法共同对受测者做出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和鉴定,全面地了解人的能力素质,走出长期以“学历职称即人才”的人才评价误区。

(六)构建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

1.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应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的综合情况,从中找出主要方面的指标,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能反映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全面性与可信度;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用定量指标计算,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便于用数学方法处理,与定性指标结合,又可弥补单纯定量指标评价的不足,以防失之偏颇。

2.框架体系的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既要使学生正确继承知识,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既要发展学生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学生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把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

我们可将将素质包含的要素归纳总结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又都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作为支撑。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的评价要素,既要反映学生在大学阶段素质发展的特征要求,又要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还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

3.对构建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的各指标的具体论述。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的评价要素,既要反映学生在大学阶段素质发展的特征要求,又要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还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我们现将各个指标分别加以论述。

(1)思想政治素质。这一素质最大的难题是能否将之量化和如何量化,首先。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这些内隐变量是可以通过个体行为表现与行为产生的客观影响来进行间接测定的。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能表征内隐变量的指标要素,这些指标要素是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进行等级评价的。这样,属于内隐变量的个体素质的量化评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科学依据的。

(2)科学文化素质。这一素质可划分为专业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知识群。①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其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对该学科知识的考核来进行衡量。②文化素质,是指专业理论素质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其中一部分可通过学校系统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类课程体系的学习、考核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另一部分可通过学生在参加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3)实践创新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比, 实践创新素质是利用所学知识,通过亲身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取得的直接经验和所获得的由知识转化的能力。可分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块。①社会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情况的测评。这一部分能力的测评应以学生进行上述活动中所获得的量化成绩或评价来进行衡量。②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利用特长、发挥创造精神,在科学技术、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获得的成果。这一部分通过行为表现及成果来进行测评。

4.建立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是笼统地围绕着一条主线进行排序分等和选优,掩盖了学生在各个层面的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闪光点”,挫伤了学生发展个性“闪光点”的积极性。分项激励机制对学生在不同层面的素质进行分项测评,使学生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同时在分项激励的基础上,若各个层面的素质同时达到某种优秀程度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综合素质奖。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62-02

综合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言谈行为举止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总体评价,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好坏,加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评价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直接体现。体育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其理论素质及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需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开展。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及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指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质量的总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会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反之,能力越强,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越大。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就一个人去做好事,做实事。科学文化素质是重点,拥有渊博的知识,掌握尖端的科技,是充实自己、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如果掌握了良好的科学知识,并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自身的气质和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身心健康素质是基础,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思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面临着各类的竞争和挑战,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拥有其他的素质皆是空谈;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求真务实、不断进取,以自己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创新的观点,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

(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大学生素质已从过去技能型、运动型、知识型等单方向素质向整体素质提高发展。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是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2.构建体育专业学生完美的道德品质。体育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容易冲动、不够耐心、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等缺点,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是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完善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懂得谦和礼让、诚信守义的道理,从而培养其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理想人格。

3.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体品质等的集合体,其内容包括:基本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5]。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忍耐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二、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遇事易冲动。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活泼热情、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他们总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们不拘小节、乐观开朗,其阳光的心理和运动的形象,既深入人心也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坚强的道德品质,尽管如此,体育专业学生性格中也有冲动不冷静的一面,因为活泼好动,所以凡事喜动不喜静,遇事可能不会冷静地思考,而是先动手再动脑,在大学校园里,体育专业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打抱不平使自己卷入不好的事态,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冲动与人发生打架事件,甚至会因为给人帮忙而使别人越来越忙。

2.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缺乏理论基础支撑。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多数喜爱自己的本专业,但却将喜爱局限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学生几乎都喜欢上室外课,不管刮风下雨,多苦多累,他们都能坚持,甚至在课外也会自己经常锻炼,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上理论课期间常常发现学生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有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撑,常常是只会做不会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最终必将影响学生在运动技能上的发展潜能,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在体育领域中的理论研究水平。

3.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文化底蕴不足。创新能力主要指大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善于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但因为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常常出现有想法,但不能形成计划,有冲劲,但不能完成梦想的现状,文化素养的欠缺,常常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能用简单的描述来求助于他人完成计划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自己的不善表达和不善写作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思想道德素质:即是学生在校期间政治表现、纪律意识、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测评,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公益劳动、集体活动,使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同时自觉遵守法纪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集体荣誉感,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荣耀、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专业业务素质:即是将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运动训练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体育教育能力包括学生课的组织能力、教学示范能力、竞赛组织能力和裁判实践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包括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专项运动知识以及专业的运动训练能力。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测评,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专项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业务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体育人才和体育工作者。

3.文化修养素质:是指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写作能力、书法、美术、摄影、演讲、朗诵等文化素质的综合评价,通过该项素质的测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重体育轻文化的误区,鼓励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并从体育、智育和美育方面全面地提高自己,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4.心理健康素质:即是掌握学生的心理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性格和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流谈心,尤其对于性格特别冲动,做事易走极端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做好相应的工作笔记,为后期的跟踪调查和工作进展做好准备,同时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二)成立严谨、认真的综合素质测评小组

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可以由以下成员组成: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优秀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领导主要负责对测评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辅导员总体负责测评工作的实施和把控,并随时关注测评工作的进程以及质量,保证测评工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体育专业学生的真实综合素质,同时将测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在以后的教学和活动的安排中,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在测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能够最真实地接近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真实想法,由此发现学生中的优秀者和佼佼者,同时班主任老师还是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真正实施者,在开展测评工作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以班为单位在学生当中进行开展,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认真指导和执行,学生对测评工作就不会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度,因此,班主任老师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尤其重要;优秀学生干部主要负责测评的统计工作,即是对参加测评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修养素质方面进行统分和记录,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表现和各项成绩需要进行严格、认真的统计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评工作的真实有效,而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因为事务繁杂而学生人数众多,无法亲力亲为,因此,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代劳,而老师却需要检查和关注统计和记录的情况,以便测评工作持续进行。

(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活动

1.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即是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高校校园里面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如:书法比赛、篮球赛、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赛、诗朗诵、羽毛球赛、健美操赛、武术赛、寝室文化节国学学习、迎新晚会等,活动的开展需要持续和规模,即是开展的活动要定时开展,这样便于给学生树立规范严谨的形象,活动的质量要有所保证,使学生在校期间即知道一项规范的运动会该如何举行,一台精彩的晚会该如何策划,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裁判水平;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文娱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对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育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在地方广场和社区开展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与学校和地方相联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宣传机构以及协调机构,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地方开展全民健身指导,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地方居民的健身和锻炼带来了方便,为地方的全民健身事业带来了帮助,更与高等院校人才目标不谋而合;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也可以与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推拿与按摩,就可以在高校校园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时定点地为全校师生进行服务,尤其是针对办公室工作的教师,由于长期保持一个工作姿势,势必造成身体某个关节和部位的亚健康,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师生减轻了身体疲劳甚至病痛,同时更为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此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宏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2]李灿.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第11篇

【导语】

        报名安排在3月上旬,考试时间6月14日、15日。

所有科目均采用答题卷答题,考生在各学科考试中均不得使用计算器。社会学科继续采用全开卷笔答形式,允许考生携带相关教材和资料进入试场,考生在试场内不得相互传、借教材和资料。

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异地借读并要求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其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体育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可在原就读学校参加,由原就读学校所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基教科出具成绩证明,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体育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各区县(市)相互承认。在宁波大市外异地借读并要求回本市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须参加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中考体育考试,不参加考试视作自动放弃(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时间为3月30日—3月31日、体育考试和缓考时间由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自定);其综合素质各项测评等第原则上均视为B等,经参考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项目测试或认定符合条件者可获得A等。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我区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1、学业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10分(含听力);科学150分;社会政治(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80分,总分580分。

2、学业考试内容: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作为学业考试命题和试卷质量评价的依据。各学科考试范围原则上以初中毕业学年度的内容为主,有些学科适当涉及初中阶段其他年级的部分内容。

3、学业考试命题: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各学科试卷的命题由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市教育考试中心要依据《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切实保证命题质量,严格把握学业考试试卷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7以上),试卷结构合理、清晰明确、注意多种题型的整合、学业考试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难度。

4、学业考试形式:采用纸笔测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听力测试等形式。社会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5、学业考试的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确定考试范围,详见《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考试、阅卷和成绩评定。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学生的补考,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6、考试成绩:学业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制。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评价的内容: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3、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九年级班(初三)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操作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四类。测评等第每类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在教育局指导下确定,E等比例控制在5%以内。测评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照附件二。

4、评价的组织实施:区教育局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区教育局备案,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年4月底之前完成。

四、高中招生录取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2、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时须把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招生录取批次,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2A2P及以上等第,第二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1A3P及以上等第,第三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4P及以上等第(不同批次招生学校的分布及招生计划文件,另行公布)。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3、继续实行省一级重点高中保送生制度、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直升生制度、特长生降分录取和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省一级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招收直升生、特长生招收等办法另行制定。

4、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不包括“三限生”招生计划)按毕业生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在按分配指标招生录取时,如出现同所学校考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相同情况,则要视这些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水平,择优录取。

5、仍实行部分优惠加分政策(按上级文件执行,具体加分办法另行制定)。

6、在区外借读需回本区参加高中招生学业考试的考生,直接向区教育局业务科报名(报名办法另行通知),其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原则上分别视为P等,若学业考试成绩达到第一、第二批次招生学校的录取标准,须提供综合素质测评项目中1-2项达到A等要求的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原始证件。

五、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保障考试招生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区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胡小伟任组长,俞斌任副组长,王挺、波、韩文星、周乐伟、曹禅松等同志任组员。

(二)各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考试、招生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新课,不得乱编滥印和违规订购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各种名目的区域性统考、模拟考试。

(三)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包括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范围、分值、时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各类高中招生办法,考试收费的标准等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