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

时间:2023-06-01 09:3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有关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要求为指导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对新的形势,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求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特殊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聋哑儿童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师师的育人积极性,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将来成为新型合格的社会人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在学校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组将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受各项工作,并尽德育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2、继续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

继续不断完善学校的寝室、教室、包干区的评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真正体现评比制定表扬先进,鞭策后者的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评比来促使形成全校班级之间进行互相的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组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组将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时刻强调学生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时时讲,时时做的原则。积极检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德育组将会把安全工作视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认真组织并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认识、成长和锻炼。

(1)、在校园内继续大力开展“行军礼”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之间乃至于与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2)、继续开展“一枝笔”随身带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写的功能,当在校园内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拿出笔来礼貌的询问来者:请问您找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也可以感动来者,使来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继续教育学生养成“轻敲门”的好习惯。学生因为听力损伤,敲门时往往不能顾及到常人是有听力的这一客观事实,敲门声音会很大,不但影响其他办公室的工作,还给门带来一定的损坏,再说“轻敲门”也是一种礼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乱于方寸之中,学生如此,教工更应如此。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学校的人文环境。

(4)、让“尊师长”的好风尚在我们校园内蔚然成风。

(5)、继续开展“爱同学”的活动。让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好习惯届届相传。

(6)、庆祝教师节。以黑板报的形式,这样可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绘画、美化教室能力的机会。

(7)、庆祝国庆节。以展示平台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竞争、展示特长的机会。

(8)、庆祝元旦。师生联欢,增进师生感情,创建和谐氛围。

第2篇

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活动

    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成才必须先成人,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品性、有教养、有责任心的人。为此,学校组建“文明礼仪队”,以日常礼仪、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全校教师都要齐抓共管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上,要落实“六个抓”:抓配套,配套抓;抓人人,人人抓;抓重点,重点抓;抓及时,及时抓;抓经常,经常抓;抓反复,反复抓。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就是从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就是从节约水电、捡起脚下的废纸开始的。要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为规、言有范”,学校每日对学生执行常规情况检查评比。同时加强对每个学生责任心的教育,必须让学生知道:学校秩序不好有“我”的责任,班级纪律、卫生不好有“我”的责任,明白个人的言行就是忠实地代表了个人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

二、深化公民道德建设

我校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的爱国爱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友善等基本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文明自律水平,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使班主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

2、班主任工作考核量化

四、大力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保护较多,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本学期我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开展常规检查。

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2、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3、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周以“平安校园”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工作中,我们做到经常性教育和专项教育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重点对象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后进生的帮助转化工作,对“特殊家庭”、“特殊生”情况逐一登记,对父母不在身边或无力管教、交友不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作用,请派出所同志作法制教育讲座,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加强与“共建单位”联系,对“特殊家庭”、“特殊生”给予生活上的关怀、思想上的帮教、学习上的指导。假期中与街道保持联系,使学生离校不离教,杜绝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许多新问题有待去研究,许多工作有待改革探索。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面向新世纪,只有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才能切实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3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特教模式;学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39-02

我校是县教委直属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着对全县适龄聋哑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如何把聋哑儿童教育好培养好?学校如何发展?这是我校历届领导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

一、以生为本,探索教育发展

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家长、主管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但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却深知肩上的责任并不轻。我县特殊教育起步晚,再加上受家长观念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90%的聋童接受完义务教育就会直接进入社会,没有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为聋童能适应社会生活做好知识、技能、交往、品格等全方位的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在“以爱施教,整体育人”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特殊教育发展之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构建起了“素质养成,康复矫治,从业关怀”特教模式,有效推进了特殊教育。

二、育残成才,实践特教模式

定位决定思路,理念支配行动。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围绕教育质量中心,抓安全稳定和队伍建设两个重点,突破语言训练和职业技术两个难点的“122”工作思路,着力实践特教模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重庆市一流特殊教育学校。

(一)突出质量中心地位,增强学生素质

1.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让教育有的放矢。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是特校根据聋童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正常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聋童的具体教育方案。每个学生来到学校时,学校都首先摸清学生身体生理状况、智力状况、主要的身心缺陷和异常行为、目前的教育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确定学生的教育目标,规划学生的教育安置形式,明确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措施,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2.让常态化的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以教研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常态化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针对教学手语不全和自创手语不规范的问题开展“校本手语的整理与创编”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开展“‘三段232’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学校参与了教育部课题“三残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研究,开展了县级课题“聋生与家长、健全儿童、社会有效沟通方式研究”“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进步,先后在《西部特教》《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所写论文在健康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大赛,重庆市一、二届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多次获奖30余次。

3.在“三生”理念下开展德育工作,提升聋生“四自”能力。学校坚持以德育为统帅,加强学生心育工作。近年来,学校德育处以“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四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提升。学校德育处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对聋生加强行为习惯、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教育,按月开展“生命的起源”“学会管理自我”“学会学校生活”“这事儿我能行”“遇事要乐观”等“三生”教育主题活动,鼓其生活之勇,教其人生之道,育其生存之技,启其发展之能,使之不断成长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食其力、残而有为的现代社会人。

(二)突破语言训练与职业教育难点,确保学生发展

1.开展语言康复训练,促其回归主流

一方面,学校将有残余听力和部分语言能力的学生组成语言训练班,通过专门的听力言语训练和个别矫正,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和看话能力;另一方面,对听力、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学科授课学习聋生第一语言“手语”促进其写话能力的发展,扫除聋哑儿童沟通与交流的障碍,为聋哑儿童铺平回归主流的路。

2.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助其自食其力

为了特殊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学校除了搞好文化课教学之外,对学生的从业给予关怀。一方面,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没有专业职教师资的情况下,通过“校企结合”“校店结合”的模式,实施服装裁剪与制作、美容美发、软陶等职业技能培训,让每个学生走出学校时都有一技之长,实现适龄学生能就业。另一方面,争取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开拓职后追踪教育,学校对已就业学生开展教育跟踪,针对在企业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进行教育引导,使之就好业。目前,已毕业的六届63名学生,除12人继续学习,其余51人分别在重庆长生彩印厂、长寿渝达六星厂、涪陵宏声纸箱厂、水天坪工业园区等处就业,月均工资2000元左右。

三、立足自立,推进特殊教育

今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年活动中,我校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和特教模式,确立了创建“自立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用自立教育理念全面统领学校的工作,努力构建校本化、特色化的自立教育理论、目标、管理、教育、教学、教材、教研、教养、文化、社团、评价十一大体系,提升师生的自立意识、自立能力,形成学校自立教育品牌。让学生自立可以说是每一个特教老师的希望这也是特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办校的过程中之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与此同时,需要立足于学生与学校的特点,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逐步珍爱自己、尊重他人,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因此,需要制定出贴近学生需要并且能够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的相关准则,利用多种活动来开展养成教育,并有效落实各种教育形式。

现代特殊教育需要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多方出发,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特殊儿童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之中得到“爱”的熏陶,让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通过榜样、实例等启迪式管理方法,突出“特点”

我校是十二年制学校,实施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学生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采用引导、榜样、实例、实践等启迪式的管理方式、方法,主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尊严和个性差异,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这种管理方式具有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更适合我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学生从6岁进入学校开始,教师就承担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由于听力的缺失,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语言基础,感知事物的知识贫乏。但他们具有观察敏锐、表象完整清晰、更接近实物等比较明显的特点。学生长时期地生活在校园中,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在学生身上完全可以表露,形成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或某某同学这样做”,因此,对残疾学生的教育用身正为范形容恰到好处。我校紧紧抓住对于学生身教胜于言教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位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进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没有和亲人、健全人正常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更谈不上学前教育,家长只知道娇生惯养或放任自流,养成了孩子任性刁蛮的个性。这些学生刚来学校时,有的哭闹不停,有的躺在地上打滚,有的甚至谁碰他就抓咬谁。这时候,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就充当孩子妈妈的角色。一年的冬天,我校的闫文君老师刚接一年级班。那年的寒流来势汹汹,她班里十几个学生相继生病、发烧、咳嗽。她推着自行车,先把发高烧的两个学生安顿在医院,配好药,打上点滴,然后返回学校再带两个,直到把生病的学生全送到医院就诊,闫老师已累得精疲力尽。闫老师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孩子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圆圆的眼睛都望着我。他们的眼神,像求助、像感激,这些残疾孩子此时比健全孩子更需要亲情更需要爱。当他们把小手伸向我时,我会本能地把他们搂入怀中,孩子们会艰难地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喊你一声‘妈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什么、我们还能说什么?只有幸福和欣慰。”类似这些事情,是我校所有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经常做的工作。像帮助学生洗衣服、剪指甲、洗澡理发这样的事在我校的老师中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老师们人人这样做,天天这样做,日久天长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从没有想过什么报酬,没有想过什么补偿,只想到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对孩子的学习负责,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这些看似日常小事,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当老师们在教师节收到“老师辛苦啦,谢谢您!”的祝福时,当家长们说,我们的孩子现在很懂事时,当社会上反映我们的学生很有礼貌时,当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表现突出时,我们老师甚感欣慰。

二、注重个别化教育,突出“个体”

国家规定,特殊教育听障班容量原则上不超过12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人造耳蜗的植入,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的数量逐年下降,目前一个班人数最多超不过8人。另外,同一班内学生年龄相差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拿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有的是6岁入学,有的已经是十一二岁,甚至更大,但是入学以前基本未接受过系统知识教育,只能和低龄儿童放到同一起跑线,这就造成同一班内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对于外界事物认知、知识的接受、消化程度不同的现状。但是,班容量少,正好为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所在,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教育,吃偏食,完全可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优良品质得以形成。

三、用实例说事,突出“警示”

通过亲临实地、宣传实例,及时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时刻树立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意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残疾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事物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带学生实地观看监狱,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结合案件视频实例讲解等,教育学生辨别是非、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多年来,我校无偿派出手语翻译教师协助市、区两级以及旗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在破获聋哑人犯罪案件中起到了特有的作用。同时,我校参与破案的手语翻译教师也从案例中广泛了解聋哑人的犯罪情况。如:没有上过学或中途退学的听障生,法律知识淡薄,缺少关爱,追求物质享受、急功近利,受不良朋友蛊惑、影响等。手语翻译教师及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学校,经学校有关部门整理,这些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好实例。班主任结合这些案例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从根源上入手,用身边的反面实例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回归主流打下思想基础。经调查,建校20年来,我校毕业学生从未发生违法事件。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做细做实,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我们学校坚持常规教育、突出启迪式管理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把德育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做深、做活,使残疾学生以一种积极、宽容和感恩的心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自食其力的好公民。

作者:王新明王称单位: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5篇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及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方针,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规范管理,狠抓落实,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素质教育更深入。启动“公民教育”行动,融入小事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形成省市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和项目。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面和获奖层次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指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2.规范办学更到位。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确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常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规范有效落实,“五严”规定执行情况良好,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致化。

3.教育发展更均衡。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义务教育招生更加规范,义务教育不合理“择校”问题基本消除。留守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得到保证。

4.品牌效应更显现。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一大批学校在养成教育、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艺术2+1项目、科技创新教育、高色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启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典型学校效应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5.发展质量更优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基本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目标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初中按时毕业率达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基础教育各类质量考核、考评、测试继续保持省市先进水平。

三、推进举措

(一)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扎实推进养成教育。确立育人为本理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订校本化养成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小事德育工程”。3月份,在全县各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9月份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加大养成教育督查推进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现场、重过程、重实绩,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完善公民教育体系。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开展三好学生、三好标兵、四好少年、美德少年、优秀团员队员等评选活动。建立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关节日开展主题或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3.深入推进体艺2+1项目。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行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比赛。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校园艺术展演,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深化基础教育课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推进特色活动课程建设。协同教研室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协同教科室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协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实施特色活动课程。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强化实践创新教育。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6.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组织及相关制度,完善健康档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好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健康体质测试等工作,开展省市健康促进学校及心理健康星级学校创建评比工作。健全完善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7.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普通话及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组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书写大赛、推普周、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创优、乡镇达标”活动,指导长沙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镇”。

(二)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8.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统筹、优化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重点做好镇、镇、镇、镇、镇、镇有关学校的撤并与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实验小学、马塘小学、洋口初中等校异地迁建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9.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巩固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成果,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坚持依法招生、规范招生,确保全县所有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扼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并认真组织好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妥善处理招生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顺利进行。

10.推进中招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5%根据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推荐报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11.关注特殊教育群体。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体系,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学困生、问题生等学生的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帮扶行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接受相同的教育。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坚持文化立校,促进特色内涵发展

12.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修订县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和特色学校展评活动,培植、推介典型学校,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扩大教育影响力。各学校要认真总结梳理办学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找准突破口,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13.启动国际交流项目。选择2~3所学校进行试点,尝试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启动高中“学生使者”国际交流项目,尝试组织赴港澳教育交流活动。引进吸收国外和地区先进课程资源,尝试有益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学前特殊教育

14.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制订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加大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回购、小区建设配套、新建改建等形式,全力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均公用经费、困难幼儿经济补助等形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管理,实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规范学前教育招生,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保育质量。积极发挥公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优秀教育活动展评、师资培训、幼儿素质展示等活动。新店幼儿园、苴镇中兴幼儿园、曹埠童舒幼儿园、马塘培英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15.优化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着力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特教质量。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服务,完善档案资料,强化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助残”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五)坚持科学管理,完善考核督查机制

16.完善巡视督查制度。加大巡视督查力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对学校规范办学、常规管理、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和随机检查,认真排查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致化,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7.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细则,坚持发展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改进考评办法,重视过程,注重发展。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引导学校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建立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举行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交流、研讨、展示等活动。

18.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围绕全县教育工作“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一体、整体推进策略,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召开校长例会,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现场展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有序推进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高效课堂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1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学籍管理数据库。坚持实事求是、规范程序、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严格考核。严格控制县内学校的借读、转学、休学,严格控制班学额。

四、重点工作及逐月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

1.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对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巡视、调研、督查。

2.完善教育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修订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细则,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办学水平评估。

3.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重点做好县城初中、小学、幼儿园招生的组织协调工作。

4.进一步推动文化立校。培植、推介典型学校,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展示活动;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分阶段举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

6.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做好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7.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卫生健康工作,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办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比赛等活动。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的开展。

8.推进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举行全县校园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小学生小巧手比赛等活动。

第6篇

一、加强班风建设

1、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利用班会、晨会时间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按照要求去做。

规范学生听课习惯,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做到进校门即进教室、进教室即回座位、回座位就自己学习,班级设立图书角,不断充实对学生有益的书籍报刊,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并使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加强课间纪律,使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做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靠右通行”。要求学生“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待人接物有礼貌。

认真组织学生上好眼操、间操。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规范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公共设施并为学校的环境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教育学生“以校为家”,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对教师卫生及分担区卫生打扫彻底干净,争夺每月的流动红旗。

2、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

3、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 “芳草文学社”“特长展示”等具有文化内容。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4、培养班委干部

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同时要精心培养。

第一,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德育;聋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校园网的普及,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网络,已经成为残疾学生――特别是聋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体验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美与丑。由于受网络固有特点―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虚拟性的影响,网络给聋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必将带来聋校德育的工作手段、方式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有益的拓展。

一、网络,聋生德育发展的新环境、新机遇

聋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事物接触不多。网络对于聋生来说, 是一种新鲜事物,互联网的发展,为聋生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拓宽了聋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它为聋生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增长了聋生的知识,拓宽了聋生的视野。而且,网络知识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生动、有趣,容易理解,适合聋生形象思维特点为主的理解水平。现在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广大聋生具备了在网上遨游的知识,并且校内开通了互联网, 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拓宽了聋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二)扩大了聋生的交际能力,拓宽了交往圈子

聋童由于生理上存在的缺陷,他们的交往基本局限于聋人的圈子里。聋生与人们交往是以手语为主,书面语为辅。聋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聋生渴望与健全人交往,但是由于受知识水平、生理缺陷、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困难,久而久之形成对交往的恐惧心理,使得他们交往能力低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电脑和正常人交往必将会成为主要手段;书面语将成为聋生的第二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过网络的交流将会克服手语与口语所带给聋生的困难,他们在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等进行交往,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增强聋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很多聋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可以增加聋生的信息量,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参与活动,开展各方面的交流。如在湛江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中,我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组织学生从网络中搜索相关资料,制作成参赛作品,最后获得市一、二等奖,他们的成功,在学生中产生不小的影响,更增强了同学们对学好电脑的自信心。在网络生活中,不论是在网络游戏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能暂时忘记自己残疾人的身份,与正常人公平参与,公平竞争。这样,聋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加,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取得游戏的胜利,也能满足他们心理的成就感。 这些都对扫除聋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健全他们的人格有极大的帮助。

二、网络,聋生品德发展新的挑战

网络以它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为我们提供学习、娱乐等的同时,又把其负面影响带到我们的身边。由于聋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不强,一些网络媒体的不良内容对聋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妨碍聋生品德健康发展。

(一)妨碍聋生心理健康发展,诱发人格障碍

聋生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向往了解社会,但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造成了他们的焦虑的心情。在网络世界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但有些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一定消极的诱导性,缺乏判断能力的聋生难以抵抗其所产生的诱惑。同时,网络可以让他们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虚拟世界里一点点消磨着他们的意志,让一部分孩子不能从虚拟网络世界里回归真实的世界。凡此种种,将导致聋生不能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进而使聋童在成长过程中,在道德品质、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妨碍了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聋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还会诱发聋生的人格障碍,如冲动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聋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往往会难以拔……玩游戏或聊天,上瘾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课业。如有的学生整天都想着上网,甚至半夜从宿舍三、四楼的窗户逃跑出来,爬墙外出到网吧上网;笔者接触的一位李姓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不到家,上学不到校,总是跑到网吧上网,最后荒废学业。而有的性格孤僻的聋生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更加孤僻。如有的学生的行为变化很大,易发怒,常打架等。聋生心理承受能力不成熟,却又争强好胜,现实中的礼貌用语在网上有时便会变成一纸空谈。可见,如不加控制和引导,互联网会妨碍聋生的性格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弱化聋生道德判断力

当聋生们置身于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现实世界。用一种虚幻的角色、规范和道德要求来包装自己。网络世界信息丰富,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及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由于聋生的分析能力不强,这些不良的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网络的开放性,弱化聋生道德观,他们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打造聋生德育教育新局面

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聋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拓宽了聋生的视野、扩大了交际、增强了自信。同时,也不可否认的,因为聋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正常人的影响,网络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面临着网络的严峻挑战,亟须应对之策。

(一)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丰富聋生的生活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聋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如反映聋生身边的事,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聋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聋生有目的的浏览与学习。这些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栏目,将会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对聋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聋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

(二)增强网络教育意识,学科教师人人参与

聋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会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设置网络道德课程,让聋生掌握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的责任感,以此防范网络对聋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聋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加强各学科的整合教学,各科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却的网络德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在向聋生展示知识的同时渗透网络德育,做到学科教师人人参与。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

为引导聋生健康上网,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结合。学校作为教育主要机构,应加强正面的引导,建立健康文明上网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健康上网的活动,在学校里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同时,针对部分家长网络知识贫乏的情况,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使学生家长掌握相应的网络知识,去指导聋生健康上网。学校虽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形成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学校,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社会有责任为学生营造健康上网的环境,营业性网吧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站要采用技术手段封锁网络毒素和禁止学生查阅不健康的内容,网游提供商要启用防沉迷系统,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网络行为,并加强学校周围网吧的整治力度。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结合,齐抓共管,才能防止网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职 德育 班主任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教育,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所以,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出发,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高质量地完成直接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

班级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德育的开展情况,不但影响着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行,而且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肩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笔者以自己多年的中职教育经历和班主任管理经验,就中职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言传”——育德于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的道德养成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开展主题班会,进行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组织同学开展有关道德品质、政治、时事理论、法制和理想信念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觉悟,还可以通过讨论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聆听和思索中学会选择。

2、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学校育人成才的重要环节,美好、和谐的班级文化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仅要通过建立班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和组织班级活动,还要创设和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例如要按照条例执行学生操行评分,施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励学生在思想、纪律、学习和卫生方面良性发展。人性化和富有教育性的班级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其次,要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组建一个有组织能力的班委会团结在自己周围,以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委会的同学除了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以外,还肩负着积极引导同学们的思想导向的重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集体智慧带领全体同学为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眼朝一处看,劲往一处使,从而逐步形成班级凝聚力。

最后,一个健全的班集体要积极发挥班级舆论宣传的教育作用,健康、向上的舆论宣传能扶正祛邪、鼓舞人心,不但能反映班集体的道德水平,还能使班集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态势,使正确的言行得到支持与赞扬,使错误的言行受到抵制与谴责,对每位同学的言行进行有力的约束和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规划职业生涯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学校育人成才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双重任务。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面向社会、着眼未来、联系实际、身体力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另外,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中职教育的本质任务也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不断引导同学们对自身特点、现实条件、职业机会以及经济市场发展进行分析与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理想,并在开发自身潜能上不断探索,掌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二.“身教”——寓德于行

良好的道德素养教育是同学们职业生涯中的操行利器,然而纸上谈兵只能是空谈,只有从思想上灌输,从实践中检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寓德于行,才能把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具体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学们的实践活动中深切理解和体会。

1、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

教育不是万能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所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班主任在工作中能否做到情感、行为和教育艺术三方面的完美结合。因此,作为中职班的班主任,我们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加强师德教育,坚持以身作则,在师生中起表率作用,力求做到以学习理论在先,教书育人在先,道德修养在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德育人,为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而贡献全部的力量,才能真正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全面发展

在全校大力推行道德教育的环境下,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比如积极举办学科知识竞赛、创业竞赛和辩论会等课余学术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大力开展音乐、美术、书法方面的艺术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开办“星耀校园”栏目,定期选出“舞蹈之星”、“绘画之星”、“运动之星”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舞台,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不但能解放学生的思想、开拓视野,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集体荣誉感。

3、充分利用实习机会,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提高技能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搞好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成为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班主任要根据实习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加深对本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找出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系统的推行和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各种习惯的养成,德育教育的方法得当,就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工作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只有深刻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摸索班级管理的规律,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才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林艳.高山无语,深海无波——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4)

[2]刘烨.浅谈中职学校班级德育工作[J].成才之路.2011(05)

[3]戴恩情.中职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2011(24)

[4]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J].人民教育.2004(Z3)

[5]郑可.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第9篇

重庆巴蜀中学致力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结合自身特点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内容,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德育工作的特色创新之路,探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新经验。

一、“善雅志”:与时俱进的

特色创新德育理念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精神指导下,我校依靠自身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沉淀,根据我校优良的办学基础和传统,按照未来社会、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地理位置――位于特大型城市重庆的中心城区,考虑我校学生家庭背景优良和自身学习基础良好等具体情况,在我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这一“三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创新德育理念“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简称“善雅志”德育理念。

何为“善雅志”?

善为根。善养于心,孝慈诚让;上善若水,厚德济生。善,乃立人之根本。

雅为骨。雅修于情,高洁慧美;雅润如玉,君子淑女。雅,乃处世之风骨。

志为魂。志立于行,坚韧精进;志比鸿鹄,胸怀天下。志,乃成才之魂魄。

具体而言,其意为:

巴蜀教育,善为根本。养善于衷,孝敬父母,仁爱他人,诚信待人,礼让处世,臻于至善,普济苍生。

巴蜀教育,雅为风骨。儒雅其形,优雅其姿,博雅其言,高雅纯洁,智慧美好,翩翩君子,窈窕淑女。

巴蜀教育,志为魂魄。行中立志,锲而不舍,水滴石穿,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国之英才,世之栋梁。

“善雅志”德育理念,继承并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教育目标相结合,融合了自然、人文、民主、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思想,开辟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培养新路。

二、注重实效,打造具有巴蜀中学

特色的德育“315”模式

怎样将这一富有巴蜀特色、时代特色的“善雅志”德育理念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呢?我们的思考和做法可概括为“315”模式。

“3”是指“善雅志”特色德育的三个维度,即向善教育、优雅教育和宏志教育。

学校落实这三个维度教育,采取了纵线(分起始年级、中间年级、毕业年级)、横线(全校各年级的每个学月)交错的方式进行。在横线上,每学年各年级的每个学月,我们都赋予其相应的内涵和外延。如9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突出优雅教育;10月,是“心理健康教育月”,以“关注心理健康、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突出向善教育;11月,是“革命传统教育月”,以“继承革命传统、树立理想信念”为主题,突出宏志教育。12月,是“艺术教育月”,以“艺术陶冶情操,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以艺术的形式引领学生的“善雅志”。

“1”是指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同样道理,特色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优劣。

学校根据“善雅志”德育理念的要求,经常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为特色德育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学校还遴选了德育科研骨干教师十人,组建了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吴国慧为主持人的“善雅志”工作室,申报专项德育课题,深入研究,以推进“善雅志”特色德育的发展。比如优雅教育,我们需要儒雅的教师,经过研究,我们将儒雅教师内涵概括为:身正学高,举止优雅,善良包容,专业敬业,即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又要具备良好品格和儒雅风范。学校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还特别关注教师气质的提升。学校做法是:每个年级办公室都设立一面镜子,名为“雅鉴”。镜子上端写有:“发必理,面必洁,衣必整,容必善,态必雅。”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镜鉴自己。学校对教师办公室统一进行了美化:有绿色植物,有小盆景。学校定期为教师购书阅读,如《文化力》《中国文化四十七堂课》等,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

“5”是指德育“五部曲”。

第一部曲,以文化建设为基础,让“善雅志”教育生根。

“特色办学”只有上升到“学校文化”高度,才能显出它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的魅力。随着这种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在内隐与外显中不断优化,特色成果必将逐步渗透到学校各个“细胞”,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分为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层面。

在思想文化层面,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成立之初,以“善雅志”为主题,确定班训、班歌、班旗、班徽、班风,让“善雅志”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常态化。在教学楼内创办“善雅书屋”,让学生在优雅的校园读书环境中幸福地成长。

在物质文化层面,学校修建了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勖艾亭以及花草园林,请壁画家绘制了长卷壁画,制作了雕塑和纪念性石碑。巴蜀中学给都市增添了一幅亮丽的文化风景,增添了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

第二部曲,以德育目标为抓手,让“善雅志”教育发芽。

落实“善雅志”三个维度的教育,在纵线上学校分年级段赋予了相应的内容。

起始年级:向善教育,以善心、善言、善行为重点。以初一、高一学生为主体的巴蜀爱心社活动,是向善教育的一个缩影。学生为双河小学捐献图书,为汶川大地震开展募捐及祈福活动,为巴南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筹措经费……向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间年级:优雅教育,以雅量、雅趣、雅行为重点。优雅教育以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为指导思想。所谓“文雅”的学生,是指品正业勤、文质彬彬、阳光向上、胸怀天下的学生,其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达于可能的最高层次。

毕业年级:宏志教育,以志向、志趣、志气为重点。学校每年11月为“理想信念教育月”,各年级以不同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校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巴蜀大讲坛”为平台和载体,邀请成功人士开展系列演讲和讲座,引领学校师生精神成长。

第三部曲,以课程资源为重点,让“善雅志”教育拔节。

学校通过两个层面的课程来实现“善雅志”教育。

第一个层面是校本教材。学校狠抓校本课程建设,由校课改处和“善雅志”工作室联合开发的《优雅少女课程》,已经出版。学校先后编印了《养成教育》《青春期ABC》《金针度人》等十余种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决德育问题。下一步,学校还将开发《向善教育读本》(善为主题)、《俊朗少男课程》(雅为主题)、《偶像(名人)剧剧本创作和拍摄》(志为主题)等校本教材,使学校的班会、选修课成为“善雅志”主题教育阵地。

第二个层面是挖掘常规学科课程中“善雅志”教育元素,予以强化,让“善雅志”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全覆盖、全渗透。

第四部曲,以品牌活动为依托,让“善雅志”教育开花。

学校以整体品牌活动艺术节和科技节强化“善雅志”教育内涵。如艺术节中开展“让巴蜀学子都成为优雅学生”主题演讲活动,在科技节中开展“科技,绚烂我们青想”读书报告会,整体上营造氛围。

各年级以“善雅志”为主题的品牌活动有:起始年级,向善教育之班级形象大赛;中间年级,优雅教育之礼仪大赛;毕业年级,宏志教育之中、高考誓师大会。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场面宏大,感染力强,对学生极具教育震撼力。

第五部曲,以特色表彰为激励,让“善雅志”教育结果。

根据“善雅志”总要求,学校改革了传统表彰制度,学校设立了友善之星、优雅之星、宏志之星、勤学之星、环保之星、自强之型、诚信之星等,有效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内涵发展,细节育人,

创新德育工作新局面

2010年,我们在选择特色德育作为突破口时,遵循了如下原则:一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二是项目要能对学校整体工作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强调特色与创新。

(一)内涵发展,提高德育实效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到,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至关重要重要。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涵。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纳入德育教学,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自觉受教育、获启发,努力探索建立具有巴蜀中学特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适应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德育模式。

(二)细节育人,全程育人

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关注每一处细节,将“善雅志”内容、要求不知不觉地融于学生成长中的一个个细节中,在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唤醒学生成长的自觉性。

(三)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德育特色向校园文化的升华

校园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的营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提升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就需要在学校德育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内含的一种文化,提炼出一种精神,并统揽学校各个方面工作,实现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升华。如今,学校已然形成“善雅志”特色德育长效机制,并将坚持不懈开展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活动内容,营造“善雅志”学校文化,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品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助力。

第10篇

[关键词]关怀伦理学;关怀式德育:价值取向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丁斯倡导“关怀伦理学”,是继吉利根之后提出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相反的道德命题。“义务论伦理学”强调个体遵从道德规范、听从道德律令、服从道德约束。与此相反,关怀伦理学则强调某种行为选择会有什么反应,即关注该行为是否有助于维系双方彼此充满关怀的关系。它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之间的心理趋向,并特别关注被关怀者角色的主动性和情感维度。诺丁斯认为“关怀决非完全取决于关怀者一方的态度和目的,而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关怀伦理以一种尊重怜人的情怀,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方式接纳他人,许可他人与已建立非选择性的关怀(即平等关怀)。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完全的接纳、深刻的反省、审慎的评估、不断的修正以及深入的探索。审视当下的德育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愈加宏大谨严的德育理论框架之下,小学的德育已经演变成居高临下的灌输、强势氛围中的训斥以及弥漫功利色彩的伪饰和作秀,至于真正作为生命主体的孩子,他们是否感到成长的幸福,是否感到人文关怀、生命呵护、心灵的诗意栖息。缺少伦理关怀的道德教育已经深深的制约德育的发展,致使德育走向僵化、低效。所以,新时代我们呼唤具有伦理内涵的关怀式德育。

一、营造人格环境――关怀式德育的起点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说到“教育意味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巴西著名教育学者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可见,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一种灵魂的唤醒。但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许经历或听说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学校要星级验收,班主任告诉几名调皮的后进生,明天有领导检查,你们就不要来上学了。检查结束,上级领导非常满意,验收顺利通过,可此时有谁知道那几名后进生的心情,也许就在这种无言的歧视中他们掉进了自甘堕落的泥潭。上学期,政教主任非常气愤地告诉我,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品质太差,每天都要把他的自行车放气,屡教不改,不开除不足以警示他人。我找到那名学生询问缘由,他说政教主任车子的气的确是他放的,因为有次上操的时候他没有戴红领巾,结果被政教主任发现了,罚他连续一个星期围着操场跑,他可以跑步,但他不愿意因为他而扣掉班级的分。他宁愿被学校开除,但是在开除之前他一定要报复政教主任,于是就每天把他车子的气放了。我一听哭笑不得,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呵护儿童的成长,而变成惩罚学生的工具。前苏联,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许多孩子成为孤儿,他们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偷盗、打架等不良行为。教育家马科联柯被授命组建所特殊的学校来教育这些沾染恶习的孩子。他在教育中,除了制定校规严格要求学生外,还给予这些孤儿慈母般的关怀。在马科联柯和同事的教育和感召下,这些孩子最终改掉恶习,成为自食其力的建设者。在《教育诗》中,他深情的写到“教育像诗一样美好的事业”。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句名言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一种生活信仰和教育目标。

二、肯定和尊重――关怀式德育的两翼

一位哲人说过,如果让他成功,那么就尽量的赞美他吧。马丁布伯将肯定描述为一种对他人的确认和鼓励,即肯定意指确认别人一份好的本质,并鼓励这本质继续发展。肯定和尊重就像一缕阳光可以驱散人们心里的阴霾,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肯定就像一只标杆,给予孩子向上的梦想和力量。教育家罗森塔尔深谙其道,他并不知道那些孩子的天赋,但他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和激励那些被他随便圈上名单的学生。同样,肯定和尊重在道德教育中不可替代,霍华德・加德纳在道德智能的研究中发现:道德最重要的范畴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被尊重的感受,那他无从产生自尊,也不可能去尊重他人,包括自爱。然而,在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中,我们何尝蹲下来倾听和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又有多少稚嫩的心灵被我们漠视和扭曲。今年的助残日我们收到不少企业捐助给孩子的衣物,为了彰显这些企业爱心助残的精神,照例我们请到电视台,全程录下捐赠的仪式。谁也没有想到仪式结束后,高年级的学生集体抗议:“老师,下次不要再让我们上电视了,好像我们只会接受别人的施舍,我们不是弱者,我们一定会自强自立的。”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蒙蒙顽童已经变成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青年,可是如果不是他们的抗议,我们又有谁关注到他们已经成长的自尊心理呢?

三、“让他者成为他者”――关怀式德育的内涵

在关怀伦理学的论述中,诺丁斯同意德里达的“让他者成为他者”的观点,即在帮助他人时要把他人当作一个富有思想情感的独立的主体,帮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做得更好,而不是企图按照某一模式去改造他。从雅典的文艺复兴发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而不是神的附属开始,人类便进入伟大的觉醒时期。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而思想则是无限遥远和灿烂的。我们承认人的差异性就是对个体差异的宽容和尊重。不同的气质、禀赋、情感和世界观构成了万紫千红的人文世界。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从此开创了西方资本主义划时代意义。而我国由于几千年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上往往按照所谓的正统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记得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中国的孩子在进学校之前,禀赋不同,神态各异,但是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东西,所有人都长着同样的面孔,带上同样的眼镜,眼镜里是同样呆滞的目光。难道我们的学校真像阿莫维什利所说:“有多少学校变成了思想的屠宰场。”朱小蔓教授在考察当前学校德育时也认为“在价值教育过程中,我们较为强调和期待形成道德共识,即对道德价值认可的共同性和普遍性,而对交往中发展和尊重互识性意识不够,其实互识,即道德主体的互相理解尊重和宽容也是道德学习的一部分”。

四、关注学生道德心灵的社会实践――关怀式德育的策略

道德生命的成长需要一个认知-内化-实践-升华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脱离实践的德育注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时下的道德教育中,我们从不缺乏严谨的道德律令,也不缺乏可资借鉴的道德范例,更不缺乏完善的道德发展机制,但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们的德育却如此的低效?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就是缺少适宜学生心灵成长的社会实践,缺乏学生主动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德育强调道德构建的主动参与,只有那些经过主体参与、体悟、思辨的实践,才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萃取。

第11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全面完成《丹阳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盖率85%以上,幼儿及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55%以上,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9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9%,巩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小学和初中20所、镇江市优质幼儿园1所,创建江苏省、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6所、镇江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0~40所、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8所,100%初中学校创建成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领衔学校10所以上。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抓规范中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规范校务管理,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增强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专项督导和问责力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规范办学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工作,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休学、复学手续,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籍档案,各初中创建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通过努力,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25人左右。

2.规范教育管理,建设文明校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水平,完善片级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德育协作共同体的整体联动功能,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将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机整合,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丰富幼儿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建设合格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尊师爱生、仪礼文明”系列活动。推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持之以恒地抓好养成教育的细节管理、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3.规范教学管理,减负增效。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五项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五认真”,踩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提质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全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方案》文件精神,指导各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争创“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整改的有关工作。

4.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实施策略,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务求改革创新、形成课改成果。加强校本建设,从“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出发,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确立的五大课改专题,分专题召开推进会进行研讨,消除盲点,寻求突破。要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具体操作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导,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课程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研讨。创造条件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继续开展课改先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断创新,注重教育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6.改革幼教体制,推进幼教发展。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园的运行效益和办园水平。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提高亲子教育活动率和亲子活动家长受教育率,适时召开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幼托一体化教学研讨。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活力。加快幼教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幼教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省民间艺术青少年培训中心丹阳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研究。

7.改革评价制度,把握政策导向。初步建立适合于当前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引导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绿色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式评价和增长性评价,加强对小班化教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的跟踪研究和联系性评价,并适时举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良性衔接和持续发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镇江市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大力推进中招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均衡教育的要求,继续扩大省丹中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尊重志愿,兼顾区域”的高中招生政策,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城乡高中生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提高高中普及率,维护丹阳教育持续发展根本利益。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和城区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促进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考查以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施教区调整后调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绩,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特色建设,在抓创建中铸就品牌,实现事业整体优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9.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求出路。创建校本特色是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强区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撑。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品牌建设,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课堂”、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镇江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努力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上求突破,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学校数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市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10.培植优势项目,建设特色学校。贯彻《镇江市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以学校联盟的方式促进学校特色的共同发展。围绕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确定一个首席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学校特色发展。以过程监控的方式促进快速发展,对于每一个特色学校共同体,以创建思想、项目规划、实施过程、建设成效进行跟踪督查,以点促片,以片带面,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整体评价。以智力支撑的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组建“特色学校建设智囊团”,定期研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滚动式创建,螺旋式提高,从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出发,致力于形成我市基础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标,促进各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开展。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铸就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2.评选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幼儿文艺会演,小学生文艺会演。

六月:

1.高考。

2.全市中考。

3.小学毕业考试。

4.期末考试。

七月、八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

第12篇

我班共有学生61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做“三好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1、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2、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3、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7、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8、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

(2)布置教室环境。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班干部培养工作计划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活动计划

第一周

1、总结寒假工作,提出新学期要求,做好新学期打算。

2、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条例》。

3、开展班委竞选,提出要求。

第二周

1、继续抓好常规教育,进行常规训练。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周

1、培养学生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里要安静。

2、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第四周

1、进行班级写字比赛。

2、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第五周

1、进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

2、进行班级口语交际训练。

第六周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七周

1、继续抓好纪律和学习目的教育。

2、进行班级朗读比赛。

第八周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2、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第九周

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

第十周

1、准备期中考试。

2、继续抓好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和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第(11_15)周进行各种比赛。

第十六周

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教育学生早睡早起,不能贪眠。

第十七周

1、再次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评选班级文明学生。

第十八周

1、制定复习计划,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学习三好学生评选条件,准备评比。

第十九周

1、搞好各类评比,树立榜样。

2、加强安全教育,做好放假前的准备工作

五、对自己的要求

1、要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加强宣传发动,指导训练,将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力争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切实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班队课、夕会课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艺术化。围绕规范秩序的学校工作思路,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协调好各科老师合理安排潜能生转化时间,朝消灭不合格率的目标奋进。

2、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开学后排查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3、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