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写作

小学生写作

时间:2023-06-01 09:3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写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写作

第1篇

【关键词】写作辅导;观察能力;求“真”;阅读量;讲评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0-01

在文化馆辅导业务中,尤以文学创作辅导最为重要。做好文学创作辅导工作,除了要抓好成人创作辅导,还要抓好小学生写作辅导。培养创作群体要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是一个地方创作队伍的后备力量。那么该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写作辅导工作呢?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文化馆的创作辅导员,在近20年的实践工作中,创办了数十期小学生写作辅导班,先后培养了百余名业余小作者,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辅导员,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常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训练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空洞无物地说教,讲大道理,效果甚微。只有把理论落实在实际写作中,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辅导学生写《可爱的小白兔》一文时,就用彩色打印机打印了一张小白兔的照片,贴到黑板上,开始上课时,我没有马上指导学生们该如何写,而是启发学生们仔细观察小白兔的外形,按照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皮毛等顺序一一观察,引导学生们踊跃发言,每当学生有精彩之语时,便不失时机地大加表扬,并马上写在黑板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发言,很快我就记了满满一黑板,小白兔的外形特点一目了然。接下来,我又要求学生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每一个词、句子改写。最后,我让学生们把这些描写小白兔外形的句子连成一段话。经过这样的训练,几乎每个学生都写出了100多字的一段话,且文通字顺、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二、既要教学生作文,更要教学生做人。一个没有高尚情操和道德水准的人,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他写出的文章才会有人性的光辉,才会有血有肉。要想“作好文”,必先“做好人”。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缺少教育经验,比较溺爱,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很多学生比较自私冷漠,只爱自己,不爱他人,甚至都不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学生,你很难在他们的文章中感受到爱。即便他们学到了很多写作技法,但文章缺少感情的支撑,显得格外苍白。

小学生的可塑性特别强,家长和老师在他们心灵的土壤上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所以,作为一名辅导员来说,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作文”和“做人”密不可分。

三、教育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求真”。“求真”就是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不说空话、套话、假话,不编虚假的事。要让学生明白“行文最忌假”这个道理,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举真实的例子,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触。

我在实际辅导中,会以学生的习作为例,向学生灌输“求真”的写作理念。每次辅导课上,我都会让学生们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由学生们自己选出最感人、最真实的文章。在评选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感受到了“真”的魅力,并将“求真”这个不是技法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四、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做到“厚积”,自然能“薄发”。

“读书要趁早”,越早读书,收益越大。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个习惯不但是写作的基础,更是一生的财富。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每次辅导课上,我都会给学生们推荐一本好书,并利用几分钟时间,绘声绘色地将书中的部分内容讲给学生听,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便不讲了。这样便勾起了学生们想一睹为快的“馋虫”,课后便会买来该书看。利用这种办法,我引导辅导班的学生们读了很多书,随着他们阅读量的增加,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五、注重讲评。很多辅导员比较注重教授学生各种写作技法,常常忽略讲评,或轻视讲评过程的重要性。其实,讲评过程的作用很大,是辅导员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写作技法的一种必要手段。

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远教资源;开启;写作之窗;创设情景;积累材料;引导评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正式接触作文,这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和过渡期。他们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远教资源的巧用与作文教学整合,就是把以“多媒体”远教资源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把信息技术运用贯彻于作文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写作之窗。信息技术的运用,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初步实践,现概述如下:

一、通过远教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了,他才不怕写作文,甚至会爱上写作文。运用远教资源里的声像媒体,可以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习作中,让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这样,学生对写作文就会产生浓浓的兴趣。

二、运用远教资源,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无事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我认为同样可以借助远教资源进行范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然后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幻灯片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在这里,生活片段的重现是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会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在作文评改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节奏,提高评改质量,更重要的是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1.走出范例,学会修改

首先在学生作文稿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放到班级网里,通过网络的传递引导学生分三步修改:(1)以读带改。先读全文,修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及用错的词和不适的句子。(2)以想带改。结合本次习作要求,默读全篇,考虑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有序,过渡是否自然等。发现不妥,反复修改。(3)以读定稿。出声朗读,不顺口的随读随改,改到琅琅上口为止。最后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就立意、题材、结构、词句、表达等方面进行示范评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2.参照范例,自改互改

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自己的习作,基本能作到心中有数。这时让学生上述“三个步骤”自己修改,而后互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智慧,又使他们在自改互改作文中逐步摸到了修改作文的门道。

3.只批不改,批后再改

第3篇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跟踪观察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也可以定期写观察日记。这种记录,强调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定向观察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是在观察之后进行追记。

随机观察,强调作捕捉性随记——及时准确地把自己偶然观察到的新事物、好素材及突发奇想等记录下来。因为这些素材具有偶发性和一闪而过的特点,所以“随记”要及时,要像捕捉一种小动物那样,把它“捕捉”到自己的随记本上。这种捕捉性的随记最有价值,它对拓宽写作面,写出有新意、有认识深度的文章,帮助最大。

无论是哪种观察日记,篇幅都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段(记下要素、梗概),只要及时地把观察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就达到了目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写观察日记,不能只顾写观察景、物的日记,更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下面这篇短文就是由观察随记展开的,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写随记的意义。

二、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汉字、词语和句子。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作文训练以什么为序,众多方法,各有千秋。有分项训练序列,就是从单项着手,对作文的各种技能逐一进行训练;有分段训练序列,就是把整个小学阶段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阶段,安排训练内容;有三步训练、四步训练,还有五步训练等;还有的是以达到作文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为序,如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等,这些方法尽管各有特点,但是,大都从训练一句话开始,到几句话,到段到篇。

其实,作文主要是思维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当然应该以发展儿童的不是表现为说话多少,而是表现为整个语言水平的高低。这就离不开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和技能。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发展语言能力为序,进行循序渐进训练。基本的作文能力逐步培养,而各种题材的作文按能力要求齐头并进。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循序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螺旋式的整体训练。比如:每个年级段都要训练观察事物、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等等,各个年级段的要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叙事作文为例子说说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一年级: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二年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三年级: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事情的意义。四年级:写好事情的,写出事情的波折一。五年级:写出事情的波折二,记事文章的立意与点题。六年级:写出事情的波折三。

三、自改互改

作文写好后,学生先对自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然后,可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里总是挺高兴的,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模式,刚开始实行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相对多一些,头绪也比较杂乱,但这种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它不但会刺激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而且会顺理成章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评价权在学生自己手中,谁不想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作文评改就不再是“烫手的山芋”,学生的写作也就不再是“唉声叹气”。这种模式运用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完成写作和评改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一次习作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最感满意的地方。“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只要经历一次成功的体验,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因此要让更多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乐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一致的。

四、及时讲评

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1)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

第4篇

摘 要 写作是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农村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又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提供可靠保障。教师如何构建写作高效课堂,转变传统作文观念,深入课改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师生双边互动等方式,真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81-02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看到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的实际和现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培养写作兴趣

针对学生惧怕作文、难下笔的心理,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我的父亲》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同学们,我们都有父亲,你的父亲是什么样呢?我是这样写我的父亲的:“小时候,我们几姊妹常常聚在炕头边,议论着父亲的威严,姐姐说:‘我恨父亲,他总是对客人笑眯眯,对家人冷淡无比。有一次客人来吃饭,我想往碗里夹认为最好的一块肉时,却招父亲的白眼。’妹妹说:‘我也恨父亲,有一次我在校园里跟同班同学一起爬杆时不小心两个一起从杆顶掉下来,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骂我一个。’我说:‘父亲很讨厌,读初中时,有一次,我把衣服弄丢了,父亲便破口大骂,不想读就赶快滚回家!生活这么不会料理!读书有什么用?’若干年后,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几姊妹再次相聚时,我主动问姐姐还恨父亲吗?姐姐说:‘我要向父亲学习,当年的我年幼无知,连基本的带客之道都不懂。’妹妹说:‘父亲当时是太着急了,怕我出事,才会如此狠心的。’我说:‘是啊,如今我们都各自成家了,想起当年父亲的威严,虽然惧怕三分,但父亲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写,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全方位、多渠道地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1)课内阅读积累。教科书里面的课文,都是优秀作者撰写的作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榜样的力量。文章中有丰富的词语、成语,有精彩的佳句、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摘抄课文里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材料,不断丰富写作材料。

(2)课外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是进一步扩大素材的积累面,是课本以外的认识世界。它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一方另一方将变成无盐之水,只凭在课内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阅读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从中吸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3)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生活是一本书,是一种艺术。只有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其中,广泛接触社会,才能从中吸取有效养分。除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外,我们还强调学生广泛阅读,以读、促写。为此,我们设立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有益于作文能力提高的各级各类书报,如名著、散文、童话、小说、寓言、名家名篇、优秀作文大全、阅读报刊等。因为只有从书中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才能吸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时不是读完而已,而是要认真阅读,学习遣词造句,如何命题,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谋篇,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等。同时注意积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有时适当背诵下来,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渐渐地,学生词汇丰富了,写文章自然而然地也就用上了,有时还觉得挺恰当。写作材料丰富了,写作就“有话可说”了。

(4)重视低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说话和写话训练,它是今后两个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作文训练的基础。但是有许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也就忽略了一、二年级的说话和写话训练,写作训练的起步也就晚了一步。因此,抓好第一阶段的训练尤为重要。我是这样来训练一年级学生的,要求每天写一句通顺的句子,渐渐发展到几句。如:“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展为:“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了许多形形的鸟儿,我拼命去追,但鸟儿会飞,我想,人怎么能跟鸟比呢?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渐渐地由段落发展到篇,长期坚持,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作文可写。

第5篇

【关键词】课文仿写;小学生;写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当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学习中获得的技能与知识。”受生活阅历、写作素材和写作水平的限制,利用小学生超强的模仿能力对课文进行仿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经实践证明,课文仿写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上效果显著,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将课文仿写作为引导小学生进入写作之门的钥匙[1]。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利用课文仿写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

一、课文仿写定义与基本原则

(一)课文仿写定义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没有生来就会写作的人,写作的开始都是由模仿而来,写作能力也是在不断模仿中逐步提高的。所谓课文仿写,即仿效教材课文的词语、字词、句式、段落、结构、思维、技巧等,也包括分析课文立意进行写作构思的过程,成功的课文仿写既要包括对教材课文优秀之处的借鉴,也要体现出写作人自身的思考创作过程。

(二)课文仿写基本原则

第一,仿写教学循序渐进。日常仿写训练应当囊括对课文字词、句式、段落及篇章四个方面的仿写。仿写顺序应当由字词着手,然后进行句式的仿写,接着过渡到段落仿写,最后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在对整篇课文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常见的、学生熟悉的体裁和内容进行仿写,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技巧及构思进行模仿。总之,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仿写。第二,仿写之前要提前对学生进行时态、句型、体裁等知识的辅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模仿什么,应当怎样模仿。第三,注重立意创新。课文仿写不是重复文章立意,更不是对文章内容的重复表述。课文仿写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不能对原文进行生搬硬套,更不能直接拼凑。课文仿写的根本作用在于学习原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仿写是引导小学生写作入门的捷径,但课文仿写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课文仿写训练要由浅入深,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训练。随着小学生仿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摆脱课文句式和框架的限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进行创造性写作[2]。

二、用课文仿写打开小学生写作之门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课文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乏名篇名作,而这些优秀篇章正是小学生进行仿写的范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学生应当根据语文教材这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显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凭借对语文教材的认识,从而延伸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掌握解决其他事情的技能。根据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而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创作背景、文章主旨、谋篇布局等基础知识,进而从感性转化为理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重视写作素材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深思熟读,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记录摘抄相关优美句子,背诵精彩部分,这是作文仿写的基础。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因此在仿写教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及段落进行摘抄与背诵,同时对摘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分类编排,以便后期查阅学习。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受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对教材内容做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向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好辅导,可采用卡片填写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摘抄。优美词句的摘抄形式可多样,但应当尽量简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阅读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是丰富语言、积累素材、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在阅读上下功夫,令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词句段落的美感,将写作素材的摘抄与感悟鉴赏相联系,避免摘抄成为机械化的记忆行为。

(三)句子仿写打牢基础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将每句话写好是整篇文章写好的基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句子的仿写就会相对容易。在句子仿写中,要引导学生将仿写内容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仿写出来的句子会更加真实,学生仿写起来也相对轻松。教学中,要将课文例句与学生仿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将句子写通顺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一定修辞手法,以提高语言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情达意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为例,文中第二段有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给了……,……像……”的句式,生动展现了秋叶的动态美感,令人感受到秋日美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句式进行仿写,同时将具有秋天特色的景物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黄色的桂花、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像进行仿写,笔者记得有学生就曾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梨子,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小葫芦,挤呀碰呀,碰出了秋天的喜悦。”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比较和仿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段落仿写构段

在课文谋篇布局中,段落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承担着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功能。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当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背诵和赏析,同时抓住段落的精彩之处,组织学生仿写段落的结构和精美言辞,包括并列式、因果式、转折式、承接式等构段方式的学习[3]。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一文为例,通过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可以发现,其在构段上先总后分,并且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段落的描写。在组织段落仿写时,语文教师应当精心选择特征明显、价值突出的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领会,实现“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

(五)篇章仿写构思

篇章仿写的重点在于对文章构思和表达方式的仿写,这是课文仿写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在文章构思和开头结尾的写作上缺乏思路,若为其提供相应的范文借鉴,就能帮助小学生顺利渡过难关,而教材课文就是学生应当进行仿写的最佳范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一株紫丁香》为例,该文写道学生在教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花香代表则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代表着学生们对老师真诚的爱和感谢、对老师的致意和赞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组织学生以该文为范文进行仿写,《一束鲜花》《一份早餐》等文章应运而生,其中一位学生的谋篇布局和课文大致相同:文章大致内容捧着鲜花送给老师,鲜花代表着学生们对老师的感谢,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通过仿写,整篇文章精彩闪烁。

(六)提炼写法提高水准

仿写训练的成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信心。在仿写训练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提炼。通过对课文写作激发的深入挖掘,为学生提供写作借鉴对象和仿写依据,让学生在朗读、揣摩、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有意地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将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内化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构思的妙处,激发学生仿写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仿写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通过选材立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想,同时学会修辞手法等表达技巧的运用。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切实提高[4]。例如,Α锻尼斯小艇》第二自然段的仿写,训练学生用比喻方法来描述事物;通过对《花钟》第一段的仿写,训练学生运用拟人写作手法的能力;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的仿写,训练学生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为例,作者通过充分的想象力,将黄山奇石的神态、动作及奇特之处描写得活灵活现,在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课文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当中没有具体描述的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景象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有学生就写道:“山峰上面有两只威武的狮子,等着后退快速向前奔跑。其中一只狮子伸出锋利的爪子去抢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对小学生而言,课文仿写是掌握写作要领的首要步骤,课文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创作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只要运用好课文仿写这一手段,就一定能够为小学生开启写作的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耿翠霞.仿写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0):23-24.

[2]张建中.仿写作文――课文引路[J].学周刊,2015(08):86.

第6篇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断想象不但可以提高其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提升 小学生 想象力 写作 灵感

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是小学生写作时必备的素质之一。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得出新的定律,最大的因素便是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断想象不但可以提高其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然而,怎样通过提升学生想象力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到的。

一、利用教材,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写作文,是一个由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会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练笔机会。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结合教材,给学生指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并且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培养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嫦娥奔月》,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课文中写到:“后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后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我会在课上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后羿追随嫦娥去到月球会怎样呢?嫦娥到月球以后会遇到什么人?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文至此,学生们带着对后羿的同情和对嫦娥的祝福展开想象,一下子思绪如潮,灵感涌现,一个有一个鲜活生动神话故事便流诸笔尖。同时也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练习写想象短文,这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我一度认为这是用时最短,最有效的提升方法。对学生实现由模仿到创造的过渡有很大帮助。

二、归类练习,授予技术,提升想象力

小学作文也分多种类型,例如:想象作文、人物描写、叙事作文、观后感、续写……就想象作文来说又分为科幻类、童话故事类、愿望类三大类。考试中较为常见的想象作文题目有“假如我有超能力”“如果给我一支神笔”“续写这个童话故事”等等。写这类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想象类的作文可以涉及到虚幻的故事,但是一定要反映出主题,不能盲目的胡编乱造。作文首先要具备人物、故事情节和来龙去脉。比如六年级上册的课文《牛郎织女》,就是一个很好的想象作文的例子。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这一段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就特别好。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们反复阅读了课文,然后在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出段落大意。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会在脑海里大体形成一个模板。这个时候,老师要趁热打铁的把这个模板指出。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方设法的打开学生思路,拓展其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设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叙述好故事的来龙去脉,大胆构思,使故事新奇,吸引人。

三、运用修辞,丰富内容,提升写作质量

在写作文的时候,修辞手法是必须要用的。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必须要让学生掌握。

在《牛郎织女》一文中,牛郎和老黄牛的对话是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运用拟人修辞,将老黄牛人格化,赋予了黄牛人的思维和情感,文中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将老黄牛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例如:“牛郎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用担子一头儿挑着儿子一头儿挑着女儿,一出屋门就飞了起来。”这些修辞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形象。这些都是学生们写作文需要借鉴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运用多种修辞,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除此之外,我在课堂经常和学生们做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儿”等等。游戏结束后我会让孩子们写一段小故事,叙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以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或者我会在课上播放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视频给学生看,比如“开学第一课”“唐山大地震”等等,然后让学生试着写观后感;以此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并且,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下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及经过,并写出从中获得的道理。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另外,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一直以来,我对学生成语的掌握程度都有着极大要求。在课堂上,我也会让学生们根据成语或者歇后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并促进学生对这些成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表演出来,这样学生会对这些成语的印象极为深刻,并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写作灵感,然而,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需要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因此,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写作文这一平台,在儿童心中播下更多创造未来的美好种子。

【参考文献】

【1】王清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经验浅谈【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12)

【2】张素杰.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0(03)

【3】欧淑群.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2)

第7篇

关键词:培养 农村学生 写作素养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内容。每当老师让学生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感觉没什么内容可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引导积累,培养农村小学生观察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作文多数是要求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要解决后者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写作文时做“有米之炊”。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让学生写小动物、自然景物、场景等的习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只有先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才能使学生“独具慧眼”积累习作素材。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心体会,动手记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写作时才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来写作,他们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此外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花15至20分钟时间收听广播电台新闻或看电视新闻,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新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下来。这样不但积累了习作材料,而且在记录新闻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农村小学生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强列的内在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带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首先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喜欢作文件。在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是组织作文竞赛,出版“手抄作文集”,让学生“发表”作文,体验成功。如果教师经常把学生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哪怕学生的作文写得不怎么样,那怕是一个写得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生动的词语都要为其叫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其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作文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第三是设计作文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三、鼓励写出真话,让农村小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数采取的方法是平时背范文或仿写范文或东一段西一段抄摘作文选的文章,这样的习作读起来假话连篇。这样的作文,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什么,只学会作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要写真话,就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设身处地地体验生活,关注真实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细致入微的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积累,就有了让学生写出真话的基础。

四、示范引领,教给农村小学生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范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减少写作的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范文的选择上,教师既可以自己亲自写范文,也可以是以前的学生习作,还可以是教师从网上或者作文选上挑选来的。在学生动笔写作前,我们应先结合训练目标提供一些文章的范例。学生的写作不同于成人的写作,学生自己尚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规范,所以在写作前就一定的写作目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范例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范文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指向,而且可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材料,触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为学生具体的写作打下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亲自参与“写”,只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才能真正的靠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的亲身参与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与教师“比一比”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写作中就是一种可贵的写作动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

总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当然,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培养出善于作文的学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 兴趣 素材 评价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拉斯也曾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只有对某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方可达到精通的境地,这充分说明培养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追求结果大于追求过程,这种做法和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写作产生厌烦情绪和排斥心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前提和动力,真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是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从怕写转变成爱写,从被动写转变成主动写,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积累素材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素材是关键,也是基础。这一方面包括语言文字积累、写作素材积累、阅读积累、情感积累、练笔积累等等。

语言文字积累。教师要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课内外喜欢的词、句、段等摘抄下来,还可以在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交流和写作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等加以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愈多,写作起来就不会因为找不到适当词句而烦恼了。

写作素材积累。众所周知,许多小学生面对写作文颇感头疼,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比如看电影、参加义务劳动、观察天气变化、身边同学、朋友、亲人、邻居的言谈举止……将时时事事遇到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并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因为找不到好的素材而无处着笔、无话可说了。

阅读积累。阅读积累是丰富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除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外,应积极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推荐一些阅读书籍,举办朗诵会等,积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并通过阅读交流、诗歌朗诵、读书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得到成长和提高。

情感和练笔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观察,还应该随时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练笔。同时,教师要时常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只有情感真挚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比如在联系写日记时适当抒发自己当天的情感,在写观后感或读后感时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等等。这样,既可以在练笔中积累感情,也可以在积累感情中强化练笔,使情感与写作融为一体。

三、联系生活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条件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文是通过观察、体会、思维加工后的文字表达,它源自生活,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主观表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写下来。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周身人事物的观察和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并从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感受、体验和知识,并将其写下来,这样的作文既显得真实、引人注目,又避免了作文虚假和空洞,真正使学生的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正确评价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举措

正确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反映出学生作文综合努力,也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客观正确的评价学生作文,比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等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表扬、鼓励,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时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取长补短,进而在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对素材的积累,还要将作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客观正确的评价。在新形势、新时期、新起点下,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刻苦钻研,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贻宁.小学语文教学浅谈[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10).

第9篇

一、架起情感交流平台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与兴趣

小学生初学作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掌握的词汇语言都不是很丰富,写出来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自己经过努力、花费心思和精力创造出来的作品,拿出来给老师评阅,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或者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的“阅”字和裁判式的批评。所以,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的作文,而是要通过作文评语,架起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与每个学生交流写作心得,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评语,最重要的不是在于评价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也不是在于评价语句通不通顺,条理清不清楚,而是要通过评语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让他们觉得那是一种快乐。在作文评语中要尽量避免一些挫伤孩子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这样的评语不但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进步、改进。因此,教师评语的内容应尽量详细、具体,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交流、建议式的评语,让学生知道自己如何改进。

好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能够起到一种唤醒、鼓舞与激励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要倾注爱心,对学生寄予厚望;要不吝啬激励之辞,宽于称道;要讲究艺术,力求让评语在无形之中起到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与兴趣的作用。

二、利用评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阅读

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下的评语,除了要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外,还应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把握学生的得与失,通过评语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培养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何借鉴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手法等。

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泛,题材雷同是最常见的一类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身边小事、趣事,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去观察,让他们去发现写作的素材。如针对班上出现捡到二三十个钱包之类的作文时,教师可以用诙谐的评语:“我们班同学最近好人好事可真多啊。”来评价;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可以给学生写这样的评语:“生活中有许多小精灵,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它就会给你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然后建议学生自己去养些花草等,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写成日记。这样,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些身边具体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便可以避免学生作文题材雷同和内容空泛的问题。

表述不清、条理混乱也是小学生作文一大通病。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的评语可以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借鉴优秀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为主,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另外,教师评语如果采用精美的语言,评语本身就可以收到示范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努力从评语的内容、语势的流畅、语言的风趣等方面下工夫。好的评语,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熏陶、浸染,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把句子写优美的。如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错误也是一大问题,往往一“逗”到底,老师就给他写上这么一条评语:“可怜我老逗命苦,一路跟随,跑得小腿抽筋,如有来生,定斩了尾巴,冒充老句享享清福。”学生在感觉语句流畅、语言风趣幽默的同时也可以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虚心接受和改正。

三、重批轻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针对作文中的错误提出改正建议也是评语的重要作用,但很多教师喜欢自己帮助学生改。比如错别字多是小学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教师喜欢把文中的错别字都圈出来,当学生看到一堆的红圈,会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失去修改的兴趣。所以,在评语中要重批轻改,问题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改正。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老师还不太满意。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样的评语不但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调动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叶圣陶老先生说:“所谓批,无非是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好。”又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所以,教师要用提示性的评语来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第10篇

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训练学生习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一论述揭示了提高写作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自然成文。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一、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课内阅读。教材在编排与文章的选用上非常注重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所选入的文章切合小学生的生活与情感,贴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阅读的经典、写作的典范。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指导学生好好地阅读,从词汇的积累、句式的表达、修辞的运用等来进行不断地学习,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一个指引者,将文章作为例子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各个角度来进行深化学习。如有的文章中某个词语用得巧妙;有的文章用到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有的文章在材料的处理上详略得当,在描写人物时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对于这些,我们都要让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就此来展开交流,抑或是进行写作,可以仿写、补写、扩写,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描写方法、写作方法等,这正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重要契机,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课外阅读。教材所选入的内容毕竟有限,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除了要用好教材,搞好课内阅读,同时还要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书籍。现代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视。因此,我们要和家长及时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更喜欢阅读趣味性强的作品,我们可以为学生推荐《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小布头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安徒生童话》《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小独唏哩呼噜》《365夜知识童话》《三毛流浪记》等等。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制定长远的计划,并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可以集中时间让学生就某一本书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阅读,互相监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

二、在生活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纵观历代文学大家,他们的每一部作品无不是留心观察生活而产生的。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鲜的事,这些正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与“新鲜血液”。

1.观察。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勤于观察、学会观察,才能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但是许多学生对此熟视无睹,并不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留心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等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抓住本质、发现规律。

2.体验。除了要勤观察、会观察外,我们还要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学生能获得真切的感受,这样写出来才能更加富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多组织一些适合学生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生活。如歌咏比赛、拔河比赛、运动会、诗文朗诵、联欢晚会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开展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学生所产生的情感更真挚、体会更深切、见解最深刻,这些正是写作中的重要材料。

第11篇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积累语言

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作文的知识准备不够,虽然电视的普及让孩子们接触了更多新鲜事,但在知识的积累上农村孩子特别薄弱,知识的缺乏,使学生写作文难,往往“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在写事的作文中,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太平淡了,不值得一写;在写歌颂人物的作文中,他们不知道哪些品质是人的好品质,致使他们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平凡的人,不值得歌颂。甚至有时心里想起一些事,但提起笔来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根据农村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

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游戏》,让学生写前进行“玩”自己喜爱的游戏,,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然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再让学生把游戏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的,而且有兴趣了。这样其结果虽然游戏题材一样,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每周让学生写一两篇日记,为了防止学生无材料可写,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有趣的活动,充实农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多搞活动,活动前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活动中或活动后指名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样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为了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我常组织学生搞活动,如看图猜唐诗、成语接龙、户外游戏……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动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农村小学生应该怎样观察事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有人、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如有一次,一名学生拿一只虫子来学校玩,课间学生围观甚多,很是好奇。于是我便利用这一只小虫子作为一个观察点,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口述自己的观察所获,由于学生兴趣很浓,观察也格外认真,有的说它很胖,身上没有毛,全身是肉;有的说它没有脚,靠身体的肌肉来挪动;有的说这种虫子是生长在白菜里,是一种害虫……这些观察的发现,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真实可信。

再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靠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声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在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作文里去了。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诵读,诵读也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之,痕迹加深,作文时,词句自然会从口中溢出。诵读时用的是普通话,可纠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规则的语音法,反复诵读,又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12篇

作文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做文章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里。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比如,有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叠印”。比如,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入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像。这时,他头脑中的那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下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第三步:“筛选”。围绕着要表达的中心,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

二、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

作文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有些学校要求三年级就要写命题作文,高年级就要“面面俱到”,是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的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久而久之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逐步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沿用原有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开放作文的形式。

四、老师不做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的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写好作文的金钥匙。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多加鼓励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挖苦讥讽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永远也不愿写作文了。

五、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大部分老师对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凌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四)双边批改,增强反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