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时间:2023-06-01 09:3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安全平台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跨平台;操作系统;开源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68-03

目前国内无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还是高校信息技术教学,所依赖的教学平台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基础教学软件也都是Microsoft系列。针对当前单一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概念,构建一种既可以同时学习Windows与Linux,又可以减少对Windows系统依赖性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实现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为寻求一条更适合我国现状的信息技术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一、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基本概念

跨平台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平台无关性,即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在任何操作系统下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上正确运行。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没有沿用操作系统无关性的概念,而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时进行多个系统平台及其相关软件知识的学习。

在国内,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是当前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这里,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主要是针对这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即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中,同时包含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个系统平台相关技术。

二、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实验环境是Windows系统平台,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蓝本。[1]在高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以CCT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基础,学习和实验环境也是Windows 操作系统。[2]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在国内很少见,这与Windows操作系统普遍应用有很大关系。随着近几年Linux操作系统及开源软件的大量应用,使得它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在教育领域,已经出现基于Linux平台的教学应用,如远程教育。[3]

2.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方面,Windows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的教学环境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我国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而这种不利的局面,恰恰就是我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所致。[4]

(1)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来看,仅以Windows为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满足教学目的。如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使全社会只使用Windows系统,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信息技术长远发展,这都是有问题的。

(2)从我国的信息安全来看,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成为信息安全体系核心平台。作为商业性软件的Windows系统,其安全性一直遭到业内的质疑。如果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沿用当前的模式,势必会助长Windows系统在各行业的侵蚀,那么我国的信息安全将维系于Microsoft,这根本就没有安全可言,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才是安全的前提。

(3)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来看,目前的基于Windows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能适应全面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在高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尤其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Microsoft的软件产品,教育行业成为了事实上Microsoft的免费培训、推广基地。

(4)从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软件产业发展来看,当前的教学环境存在问题。Windows操作系统非开源软件,不会公开核心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可能学习Windows的操作,不便于学习系统级的基本原理。再者,Windows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软件是商业软件,因而购置费用较高。对于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无法承担购买正版教学软件的费用,只能使用盗版软件进行教学,这实际上向学生传递了使用盗版软件的不良思想。

3.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的优势

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Linux发行版,其桌面环境更加美观、成熟,易用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我们普及使用Linux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1)学习掌握Windows与Linux相关知识,更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提供双系统平台,使学生同时学习、掌握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及相关知识,学生既有使用Windows系统基础,也具备了掌握Linux系统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2)跨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Windows平台易用性很好,学生容易掌握,但其技术实现却无法学习;Linux是开源操作系统,其源码公开,也就是说其技术实现是公开的。因而,进行双平台的学习,学生既容易掌握Windows的操作,又可以通过对Linux的分析掌握基本原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有利于构建我国的信息安全体系。Linux是开源操作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和发展Linux操作系统,来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进而才能构建我们真正的信息安全体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Linux平台的学习,信息技术跨平台教学正是满足这一发展趋势,为培养全面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4)有利于学生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软件,采用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许可,许多基于Linux的应用软件也都遵循开源政策。跨平台教学,在学习Windows平台的同时,引入Linux平台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开源软件,使用开源软件,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倡导尊重知识产权的思想。

三、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方案探讨

Windows与Linux操作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虽然开展Linux平台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也不能够抛弃Windows系统。跨平台方案首先应能够满足两种系统的学习,同时减少对Windows系统的依赖性,注重现实和未来的结合。

1.支撑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的实验环境

(1)基于Windows的教学实验环境

目前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环境,基本都是Windows系统平台的,在Windows平台下实现Linux实验环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VMware虚拟机软件。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虚拟机软件,在虚拟机中部署Linux环境,在虚拟机的Linux系统中可以安装相应的教学软件,建立Linux平台的实验环境。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跨平台教学环境的部署,同时建立Windows和Linux平台实验环境,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系统间切换。但是,这一方法仍以Windows系统为主,无法改变对Windows系统依赖性较大的问题。

(2)双系统教学实验环境

在Windows系统上通过虚拟机方式实现Linux学习环境会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Windows系统崩溃会影响Linux教学,二是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安装Windows和Linux双系统,在各自的系统中完成实验环境的部署。

这种方法实现了两个系统平台的实验环境,各自的实验环境相互独立,不会相互影响。但是,由于各自系统独立,不能同时进行两个系统平台下的学习,学习平台转换相对繁琐,而目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仍以Windows系统为主,造成多数还是使用Windows系统。

(3)基于Linux的教学实验环境

一改以往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实验环境选择Linux操作系统,如比较成熟、稳定的Redhat/Fedora、Debian/Ubuntu等发行版。首先在Linux系统中部署相同功能的教学实验软件;其次通过Wine软件,实现Windows环境中的教学常用软件在Linux系统中运行。[5][6]

Wine是一款开源、免费发行的Linux平台下的模拟器软件,能够实现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在系统下稳定运行,对底层硬件没有特殊要求,提供除了Windows基本API以外,包括DirectX、Printing、COM等的支持,还可以正确运行办公软件、网络应用以及游戏软件等绝大多数程序。[7][8]

为实现跨平台教学,满足基于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可在Linux系统中使用虚拟机软件,比如Linux版的VMware、Virtualbox等。[9]在虚拟机中部署Windows环境,在虚拟机的Windows环境中安装相应的教学软件,以建立Windows实验环境。

这种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实现跨平台教学的一种方案,可以同时建立Linux和Windows教学实验环境,可以方便地在进行系统切换,满足等级考试需求,减少对Windows系统依赖性。以Linux系统平台为主,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普及Linux系统的使用和研究,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转变过程需一定时间。

2.支撑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实现跨平台,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跨平台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应涵盖两种操作系统及其相关知识。在向Linux平台教学环境过渡期间,教学的内容仍以Windows平台的内容为主,加大有关Linux及开源软件的学习,为逐渐过渡到Linux平台奠定基础。

(1)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入门级课程中,增加1~2章有关Linux的内容,主要以介绍Linux操作系统及Linux基本知识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当前主流操作系统Linux。

(2)在以学习操作系统使用为主的课程中,增加Linux系统基本操作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增加Linux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能初步使用Linux系统,并能对系统做简单管理和维护。

(3)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型课程中,在Linux系统中增加同等功能的教学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与OpenOffice、LibreOffice,Visual C++与Eclipse、NetBeans,PhotoShop与Gimp等。[11-13]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掌握Linux系统常用软件的使用。

3.支撑信息技术教学跨平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教学活动则是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进行的,形成了一套适合Windows平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已经不只是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培养信息技术杰出人才、促进我国自主信息技术发展的功能。

新形势下的教学指导思想应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将教学平台向Linux平台倾斜,过渡期间采用跨平台教学,满足Windows和Linux的同时学习,实验环境可以采用Windows兼容Linux,也可以采用Linux兼容Windows。其次,教学内容则要针对双平台进行调整,过渡期间仍会以Windows平台为主,逐渐加大基于Linux平台的学习。

跨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当前,有不少教师对Linux系统不够了解,掌握程度自然不如Windows系统,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跨平台应用能力,才能真正胜任跨平台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对于习惯了Windows的学生们,学习和掌握Linux平台不仅有思想上的不足,也有能力上的困难,需要通过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认识到信息技术跨平台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育依托的软件环境过于单一,事实上是在为Microsoft培训操作人员,而信息技术教育真正目的,是为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整体水平,造就IT杰出人才。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走多元化道路。

通过分析Windows和Linux教学平台的优劣,结合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整体目标,形成跨两大主流系统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在教育领域推广、普及Linux系统,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将促进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根安.初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J].山西电教,2011(1):21-24.

[2]潘崇.谈高校计算机专业的Linux教学[J].丽水学院学报,2008, 30(5):68-71.

[3]刘沙飞,胡鸿彬.Linux系统下远程教育平台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3,29(4):153-157.

[4]陈凯.用Linux架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J].信息技术教育,2004(11):7-10.

[5]WineHQ.About Wine[EB/OL]. 省略/about. [2011-11-18].

[6]Winehq.Wine Developer's Guide[ EB /OL].省略/site/docs/winedev-guide/index,2007-10-09.

[7]王燕凤,戴玉刚,马宁.利用WINE实现Windows到Linux的转换[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11).

[8]王亚军,刘金刚.Windows程序运行于Linux系统的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8) .

[9]包敬海,樊东红.VirtualBox在高校EDA 实验室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5):99-101.

[10]李宁.ODF和OOXML办公文档格式国际标准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5:31-35.

[11]Eclipse开发平台及其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2): 89-92.

第2篇

加强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身为老年教师的我,也感觉到“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神圣性。

8月26日上午,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平安校园的复评做好充分准备。邵校长为全体教师讲述“校园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处理方法”,让每个教师将“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深深印在心里。首先,邵校长传达了上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家务必贯彻落实,强调着力加强学校安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督查,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然后邵校长罗列了本学期的安全主要工作:1. 明确责任,签订责任书;2. 班级安全工作管理;3.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活动;4. 平台教育保质保量完成;5. 精心完成各类告家长书。针对以上安全工作提出了三个要求:1. 认清形势,明确责任; 2. 安全教育要扎实开展;3. 常规工作做实做细。

“练字练人”一直是我校的传统和特色,学校特地请来中国书协主席周健林老艺术为我们开展书法讲座,从选字帖到运笔直到现场泼墨挥毫,让我受益颇丰。

培训的尾声由凌云英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李芳事迹的视频 。凌副校长认为这三个关键词很重要。一是认真。不管是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懵懵懂懂的新教师,每个岗位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都非常地认真,对此副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二是榜样。凌副校长表示希望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在工作甚至是生活中,都能找到这样的工作的榜样,心灵的导师。三是英雄。越来越多的英雄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存在。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得以耳闻目染,他们的伟大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我们钦佩。其次带领全体老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老师们充分理解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六个方面的含义。然后凌副校长继续带领老师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提醒并强调教师们在工作中要“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素养,保持教师职业操守。最后,全体教师签订了《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再最后观看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勤泳的专题讲话。首先,由陆国强副局长带领全体老师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李芳老师的优秀事迹,他要求要广泛宣传李芳事迹,并认真学芳同志的高尚精神。会上,南浔区三位教师代表与大家作了深情、真切的交流,回顾了自身成长和成功的足迹。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无闻、用平凡的点点滴滴践行着“养师德潜心育人,建教育绿水青山”的永恒主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

最后由陈勤泳局长对师德师风作重要讲话。一是盘点收获,增强信心和决心;二是直面问题,深入思考和分析;三是潜心育人,共筑“绿水青山”梦。陈局长还强调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他指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之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第3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语言室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扩大,由原来单纯的听力教学,发展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的多方面教学模式,比如,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在语音室教学软件中储存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便于学生自学;以及扩展了考试功能,从单纯的听力播放到考试录音再到网络考试等等,数字语言室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强。现在全国高校都在强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也对数字语言室在网络教平台学中能起什么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越性

(1)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可延伸性、重组性及跨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主要采用组件式的架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管理功能以及强大的在线备课、网上教学、组织答疑讨论和在线组卷等功能。高校日渐强调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强化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教学平台还能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工具及个性化工具。交互工具主要包括:教学博客、网上论坛、问卷调查等。个性化工具主要包括:教学邮箱、个人信息、日程安排、问题提交、修改密码、在线帮助等。

(3)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跟踪统计功能,有了这个功能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课程教学。也便于学校对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课程教学工具,参与课程教学的详细信息进行实时统计,从而使学校对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估方便有效,更加客观。

2 数字语言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使语音实验室摆脱了模拟语音并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一时期的语音实验室的三大标志是教学资源的完全数字化、语言实验过程的自主化、语言实验的无边界化,这也为网络教学创造了必要的运行环境。过去的模拟时期,语音室学生机只配备了学习终端和显示屏,没有独立的主机。只能进行一些听力教学和听力录音考试,功能有限。现在数字化语言室,硬件设施齐全,人手一机,网络畅通,在进行传统的语音教学外,还增加更多的学习功能,更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平台,具备网络教学所必需的硬件运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同步教学及异步教学,即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教学,也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自主管理教学内容,组织师生答疑,进行在线测试,控制教学进度,从而实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从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得各种学习信息:课程通知、课程作业、课程问卷、答疑讨论(课程论坛、常见问题、自动或邮件答疑);以及拥有教学邮箱、学习笔记、在线测试等学习工具。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网络教学平台的主题教学模块,即能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又能满足师生间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这些功能在数字语言室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如果说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软件运行环境,那么数字语言室就是网络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硬件环境。它即可为网络教学提供课堂教学环境,也能在数字语言室进行其他教学管理,学生也可以在数字语言室进行自主学习。即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所有网络教学功能都能在数字语言室来完成。

充分利用好数字语言室的各项设备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项学习工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有创新能力、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所以说,数字语言室是实行网络教学所依托的课堂教学环境,是网络教学转化为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场所。

3 为保障网络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数字语言室需注意的事项

(1)抓好数字语言室的硬件设备建设。强化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要做到及时更新,遇到设备损坏要及时更换,以保障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语音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对教师在上课时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反馈给厂家。做到每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实验室所有的教师主机和学生主机进行全面检查,以保障网络教学正常运行的硬件设施环境。对网络建设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保证网络运行的随时畅通。

(2)提高数字语言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数字化、网络化的专业技术,特别是在网络安全性上下功夫。随着网络教学普及,数字语言室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也受到考验。教师及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使用U盘以及上传或下载数据,难免遇到病毒危害,一旦有一台设备感染,那么就会起连锁反应,致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数据,数据一旦丢失,那将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在数字语言室的计算机中存储了大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一旦这些数据感染病毒,就会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网络层的安全性主要在于网络是否得到控制,即是否任何一个IP地址来源都能进入网络。解决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配备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将危险或未经授权的IP拒之于系统之外。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为服务器设置好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安装杀毒软件,随时保持病毒库的更新,定期进行病毒扫描。我校主要采取了设置防火墙及配备还原精灵,每台教师主机都安装了还原精灵,保障教师主机上所有教学数据的安全性不受病毒的侵害。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网络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打造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运行环境。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高校强调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数字语言室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是进行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的重要场所,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外语网络教学与数字语音室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08).

第4篇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保障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教育信息化规划、重要政策以及重大问题上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教育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是在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对教育2014年12月22~23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暨全国电教馆系统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研讨会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整体内容,并提出开展互联互通工作面信息化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的专家组织。专家组成员主要由各级各类学校、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等在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主要任务包括:(1)参与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方针政策、重要文件以及重大项目等的咨询论证。(2)跟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对教育信息化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3)面向教育信息化具体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指导、学术研讨等。(4)委托的其他任务。

(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12-22)

首批“北斗智能安全学生证”开始在中小学试用

日前, 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赠的首批“ 北斗智能安全学生证”在河北省南宫市中小学开始试用,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校园完全保障。北斗智能安全学生证是集全方位智能定位、呼叫、短信、即时报警及学生身份资料证明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安全学生身份证。通过“北斗智能安全校园管理系统”与学校、老师、家长三方实现实时定位、自动考勤、紧急呼救、自动短信、亲情电话、电子轨迹、作业管理等功能,让家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行动轨迹情况。家长想知道孩子的行踪,只需轻点手机或鼠标,便能实时了解;而孩子遇到突发事件,也只需按住特设的“SOS”键,便可自动联系家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12-23)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暨全国电教馆系统培训工作研讨会召开

2014年12月22~23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暨全国电教馆系统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研讨会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整体内容,并提出开展互联互通工作面临的困难。她强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建设的,需要广大电教系统共同推进建设体系的大环境,把互联互通工作列入2015年的工作计划中。

在全国电教馆系统培训工作研讨会上,王珠珠对电教馆系统下一步培训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态度,找准定位,发挥电教网络和专业技术优势,推进转型升级,争取更多行政支持和培训项目;二是特别加强电教系统自身培训软实力建设,提高培训干部队伍素质,大力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三是深入推进系统协作,希望中央电教馆与各省电教馆(中心)加强培训联系和沟通,在各级培训项目上争取更多资源,促进电教系统培训改革与发展。

(摘编自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2014-12-31)

北京丰台启动4个新教育集群

日前,北京市丰台区在已有方庄、东高地、云岗及南站4个教育集群的基础上,以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为牵头校的丰台镇集群、以赵登禹学校为牵头校的马家堡集群、以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为牵头校的卢沟桥集群、以北京十中为牵头校的长辛店集群正式启动。

丰台首创的教育集群发展模式解决了学校各自为政、缺乏交流的弊端,进一步发挥示范高中和优质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强弱联合,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除了现有8个教育集群,2015年,丰台区还将建成万丰、大红门、南苑、丽泽金融区4个教育集群;预计到2016年底,还将建成科技园区、首经贸、园博园、青龙湖4个教育集群。届时,丰台教育集群总数将达16个,各级各类学校(校区)超过300所。

(摘编自首都教育新闻网2014-12-26)

2014年全国翻转课堂大会在昌乐一中举行

2014年12月6~7日, 2014年翻转课堂大会在山东省昌乐一中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000多位教育专家、学科教师参加了大会,通过专家报告、微课制作、现场观摩、指导及研讨交流等形式,对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理念进行解读,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微课程开发、管理应用模式等知识。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本主义关切,在学科教学中较好地融合了教育信息技术,处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昌乐一中在全校146个教学班各个年级学科全面开展“翻转课堂”教改实验,打造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为山东首家、全国领先,形成了“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内化与拓展特色,受到了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摘编自山东省昌乐一中学校网站)

电脑编程成美国中小学热门课

据美国媒体报道,计算机编程逐渐成为美国中小学的热门课程,一场全国性计算机编程教育运动正在不断扩大。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尤其是居住在科技走廊核心地带的家长,编程不像是一种课外活动,更像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

根据Code.org网站统计,自2013年12月以来,从幼儿园到12年级,共有2万名老师开设了编程课。除此之外,大约30个校区已经在秋季增设编程课,主要是高中,但也包括低年级。九个州的决策者已经开始给计算机科学课设定与数学和理科等基础课程相同的学分,不再将其作为选修课来对待。

“ 编程教学的普及虽然刚刚开始,却呈现出前所未有之势——教育领域从未有过如此迅速的行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Michigan)教育和计算机科学教授埃利奥特?索洛韦(Elliot Soloway)说。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现象,可能会激发学生们培养新的爱好。不过,一些人也对让儿童过早接触编程的做法发出警告。“目前还不清楚,在小学讲授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是否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也不清楚这能否培养学生总体上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索洛韦认为,尤其是对年幼的儿童来说,这种活动更像是视频游戏——比模拟枪战高级一些,但不太可能学会真正的编程技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4-12-10)

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2015年1月9日,由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化专家、高等院校研究人员和北京市中小学一线教师、企业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学习者的体验。他围绕“教学为什么要以学生为本”“什么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三个问题做了详细的汇报,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八步法:“获取注意力”“建立联接”“介绍框架”“激活原有经验”“引入新知识”“练习与反馈”“复习与总结”“设计行动计划”,分析了“行动型学习者”“反思性学习者”“应用型学习者”“理论型学习者”4种学习者类型。

北京师范大学张进宝副教授报告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2014-2015年)”专题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期研究成果。对我国推动开展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五条建议:大力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教育教学创新需要多方支持和投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合本国特色学习国外教育创新模式。

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数字系统系教授DemetriosSampson、欧洲Schoolnet iTEC 项目负责人Will Ellis、阿萨巴斯卡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学院院长Kinshuk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分享了研究成果,并与参会教师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卢秋红)

全国中小学生创客邀请赛暨常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举行

【本刊讯】2015年1月17~18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创客邀请赛暨常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在江苏省常州市虹景小学举行。本次大赛由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科协主办,来自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南京、无锡、常州等地的180多支队伍共计4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创客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分享,提升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常州市许多学校都在逐步开展创客教育的探索。

大赛开设了Scratch应用创作、Autosen大师赛以及TED项目展示演讲三大项目的比赛。创客TED是一种创客分享的活动形式,类似于美国的TED讲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交流创造心得,催生创意风暴。Scratch应用创作与Autosen大师赛为现场比赛,以Scratch软件为基础,针对特定研究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创造性地解决研究问题。

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温州百里路小学的张晓胜老师、上海张江中学刘党生校长、常州虹景小学的秦赛玉老师以及Makeblock和DFRobot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报告,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徐靖程)

【微言说】

@顾明远(著名教育家):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它要打好一个人的素质基础。具体包括打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不仅是打好升学的基础,还要为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要有社会责任感,能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

(摘编自腾讯网)

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平台;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9-0093-02

1 概述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平台作为一个服务平台,具有信息、资源下载、多媒体展示、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功能。各高职院校还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操作、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但是,要想使网络平台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就要对其进行安全设置、合理搭建、做好后期的科学维护。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建设的现状

在网络建设方面,高职院校主要体现在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上。有一些高职院校在网络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用的设备过老,已经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日益变化发展的步伐。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能达到评估要求,重点投资学校的硬件设施,但是要怎样才能利用好硬件,并与软件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网络实验室的过程中,要做好网络的连接、网络的组建、网络系统的集成、软件安装、网络的日常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软件教学及硬件实验。所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构建就要面临很多新要求,相关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将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平台应包含的几个模块

3.1 学校概况

学校的基本信息、发展历程、所获荣誉等,让全体师生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

3.2 校园风采

主要介绍学校的学科、师资队伍,主要展示教师们的风采,对骨干教师及名师应重点介绍,展示出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展示党团活动、优秀学生代表。

3.3 日常工作

计算机网络平台的页面上会有一个专门信息的区域,办公室可以有关学校工作的通知;教务科一些和教学相关的通知,以便于教师和学生们查询,还可以下载期末考试的试卷模版;督导室用于教研信息,方便教师查阅;学生处利用网络平台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

3.4 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推出一些精品课程,此时计算机网络平台就可以发挥出很大作用。精品课程的具体任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同时还能链接到精品课程的制作网站,学生们利用这个开放的平台,在网络实验室就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3.5 开课信息

高职院校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年至少都要开一堂公开课,在开课较为频繁的时间段内,多媒体教室及学校现有的机房已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开课信息这个模块就发挥出了自身的功能。可以对容易产生冲突的教师进行合理的调整,也能向全校师生每科教师的开课信息,便于学生和其他教师安排空闲时间来听课、学习。

以上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每个模块都有管理功能,由一位管理员来做后台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对那些与网络平台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以减少网络风险及隐患。

4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建设

4.1 网络平台实验操作方案

1)网络组建实施主要包括:网络综合布线、普通2层局域网络组建、普通3层局域网组网、城(市)域网组网。

2)网络管理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

3)网络攻击及其防范主要有:口令攻击、DOS拒绝服务攻击防护、欺骗攻击、保留访问权限、漏洞扫描、数据加密技术。

4)网络侦查及反侦察主要有:使用网络监控分析软件、安全操控能力、防火墙的使用等。

4.2 网络平台实验开展的内容

高职院校网络平台的构建能完成STP、RSTP、VRRP、NAT、ACL、STATICROUTE、OSPF、PSTN及防火墙等多种网络实验内容。在以上网络技术基础上,还要满足每学期学校对局域网、广域网的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以下技术。

1)网络互连技术:太网技术及标准、CSMA/CD协议、IOS技术、交换机硬件平台等都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计算机通信技术:FTP、HTTP、DNS、DHCP、WEB。

3)TCP/IP跟帧技术:IGP路由、路由重。

4)远程网络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帧中继、PSTN拨号、DDN等。

5)Internet路由技术:自治系统管理、BGP路由协议等。

5 网络平台安全设置

5.1 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

1)安装操作系统时,所采用的NTFS文件系统必须是安全性较高的。

2)操作系统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3)安装服务器时可以遵循着最小权限和最少服务的原则,只要满足组建的要求就可以,对必要的服务端口应保留。

4)更换操作系统的Administrator用户名,同时再加上一个相对复杂的密码,之后对于那些服务器上不需要的用户应该停止使用。

5)保证用户再次登录操作系统界面时不显示上次登陆的用户名。

5.2 过滤路由器技术的安全运用

由于过滤路由器能提供一个有利的机制,因此可以用来控制网络流量的类型。对网络流量的类型的有效控制,可以将有害结果过滤出来。过滤路由器也可以对某一网络段的服务方式进行控制,严格限制那些未达到网络安全标准的服务。

5.3 堡垒主机技术的建立

堡垒主机可以作为网络安全运营中的中心主机,直接影响网络安全。因此,加强对堡垒主机的防卫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管理员要做好对堡垒主机的监控,定期对系统安全和主机软件进行审核,认真检查企图对主机进行攻击的访问记录。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堡垒主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无路由双重宿主主机;二是牺牲品主机;三是内部堡垒主机。

5.4 Web服务的安全配置

1)将本服务器不需要的FTP,STMP等IIS服务去除掉。

2)删除安装IIS生成的IIShelp,IISadmin等无用目录。

3)在IIS里,办公所用的IP地址段和计算机房IP地址段可以访问,其他IP地址被限制访问。

对网络平台的安全设置,仅靠以上4个方面对策还是不够的,还要保证每个星期都对服务器进行杀毒;网站内容要做好备份;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每天应跟踪察看日志文件,这样才能确保网络平台高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洁.浅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的认识[J].计算机时代,2009(06):187.

[2]张琳.高职高专院校网络平台的安全及维护分析[J].价值工程,2010(03):97.

第6篇

关键词:建设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一、建设人才队伍基本状况

近十年期间,泉州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建设行业全面贯彻人才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建筑业以闽南的风格特色在全国各地享有盛誉。现有建筑业企业590家,从业人员2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5万人、占20%。

二、建设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建设人才工作还存在着制约建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1.高素质建设类人才跟不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步伐

目前高素质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整体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技术人员占全部干部职工人数比例偏低,技术力量不足,且初级职称人员占了较大的比例,技术力量、整体素质跟不上城乡建设的发展。存在较为普遍的定编人数较少、高级专业人才设置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无法实现等弊端。

2.规划、路桥、市政、机械、安全工程及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从目前看,我市现有的规划、路桥、市政、机械、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偏少。同时,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素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管理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著经营业绩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数量不多。只有极少数企业推行了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些现代经营治理的理念,而更多的企业则仍然实行传统的治理模式;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

3.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愿当一线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实习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4.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力资源中高级人才比例不高,建筑施工、园林绿化、给排水等各专业专家、学者、技术权威人数不多、年龄梯次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尚有不少初中、高小学历的职工,亟需实施继续教育和从业技能、执业资格培训。

5.人才资源环境有待优化

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配置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和城市聚才功能不足;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学术环境和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6.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滞后

伴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速,大量农民工投入建筑业生产一线。相比之下,生产一线操作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却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技术工人、熟练工人严重不足,建设行业特殊工种人才缺口大等。

7.现行职业资格制度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证书管理不到位,人证分离现象时有发生,从业人员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岗位能力是否名实相符不够重视。

三、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大力加强建设系统领导干部培训,未来几年里,要把分管城建工作的乡镇长、县(区)建设局长普遍轮训一遍,要在开展法律法规等综合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重点开展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建筑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2.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改进继续教育工作,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

3.大力开展以农民工为主的生产操作人员培训。进一步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方法,根据建设行业操作人员队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训培养行业急需的生产操作人员。

4.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定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泉州地面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依托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培养规划、路桥、市政、机械、安全工程及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加强协作,共同引导建设类人才培养方向、促进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5.把握建设机遇,推进泉台教育人才交流与合作。强化泉台教育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泉台两地高校交流合作战略规划,利用台湾高科技应用方面的优势,加大泉台高校科技应用方面的研究。依托台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研究调整建设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联合举办行业发展的紧缺专业,为行业升级改造培养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四、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7篇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具备“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等优势,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通过实现教育信息化,让偏僻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城乡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 现状分析

璧山县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县,城乡义务教育二元发展极为不平衡,从教育资源的分布到师资水平,从学校布局到学校办学条件,城区学校比农村学校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从而导致该县农村教育呈现出质量“短板”。但该县信息技术有强劲发展基础优势。2010年,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拥有计算机4250台,计算机网络教室45间,多媒体教室126间。如何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璧山县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申请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近3年对该项目认真研究及实施,建立起了璧山县区域“教育云”。从而缩小了城乡二元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 有效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教育云”概念界定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后,可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教育云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和云计算辅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CCBE)多种形式。

3 区域“教育云”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3.1 建立“教育云”中心,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信息一体化

2011年,璧山县投入175万元建设了璧山县教育信息中心机房,配置了教育门户网站WEB服务器、教育统计EXCEL服务器等13台服务器,主要应用于全县教育新闻信息、OA办公,教育统计、学籍管理、数字校园管理、教学设备管理、VOD视频点播、教学资源。为了建好璧山区域“教育云”,2012年又投入150多万元,运用云计算技术,改造璧山教育信息中心机房,建成璧山教育云计算中心。新增高性能服务器、光存储、交换机等设备,新增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软件、网管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存储区域网络采用光纤交换机、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操作系统及教育业务系统运行环境,利用旧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管理环境,利用存储段提供云平台虚拟主机文件的存储及故障转移。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把基础设施当作服务 (IaaS) 处于最低层级,而且是一种作为标准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基本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手段。服务器、存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系统协作 (例如,通过虚拟化技术) 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它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学校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只需通过互联网租赁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2)平台及服务支撑层(PaaS)。主要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支撑整个系统的基础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专业服务,以实现支撑层包含的功能与应用层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为系统提供整合管理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服务总线、工作流、访问控制、报表及数据挖掘等应用支撑。

3)软件及服务应用层(SaaS)。以支撑层提供服务为基础,为重庆璧山县各中小学校学生及教育人员提供多种业务服务。具体功能包括:电子政务(校务)系统建设、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装备管理平台、重庆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平台、重庆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重庆市中小学平安校园视频监控报警平台、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等几大应用系统。

4)客户端层。展现了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璧山县教育云数据中心私有云服务的多种灵活和多变的方式。已有的门户网站以应用层提供的功能为基础,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专业门户,可扩展包括:学员服务门户、教育人员服务器门户、平台管理门户、运行支持门户、高校资源管理门户等;基于现有的门户网站及服务,学员及教育人员可以通过PC、系统中断设备如移动手机或平板电脑,甚至可以通过TV的方式来对璧山县教育云数据中心的服务进行浏览和交互。

璧山教育云计算中心为全县教育系统提供资源、数据、管理、教学应用等服务,实现教育系统信息整合,整体提升璧山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2 打造“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维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一体化

1)“天网”,2004年璧山县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高完中、进修校、特殊学校、职高共65所学校拥有78套卫星网络接收系统,学校通过卫星网络接收系统连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教馆,能够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卫星宽带网传输的信息、同步课堂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

2)“地网”,即璧山教育城域网光纤专网,整个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部分。核心层设在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汇聚层设在网络运营商汇聚点机房,接入层为各个学校。每个学校通过100 M光纤就近接入汇聚点,汇聚层以万兆光纤接入到璧山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再通过路由器100M带宽与运营商的互联网、重庆市教委网络相连。

3)“校园网”。全县65所学校投入900多万元建了校园网,校园网络覆盖了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学校主要场所,绝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网站对外。各学校网络通过光纤电缆接入Internet网络。

璧山县教育系统将“天网”“地网”“校园网”有机整合为一体,实时接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将资源保存到教育云中心资源库,送到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实时通过璧山县城域网对外连接,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信息高速公路”一体化。

3.3 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一体化

为了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均发展,全县实施了“四大工程”建设。

1)计算机网络教室工程建设。2010~2011年全县共投入650多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统一配置了一间崭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室工程建设。全县投资近200多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3)“班班通”工程建设。2011~2012年全县共投入近2000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配置了1219个班的“班班通”教室,实现“班班通”覆盖率100%。

4)教师办公电脑工程建设。2010年县政府投入100万元,为教师办公购置274台计算机;学校自行投入300多万元,为教师办公购置850多台计算机,实现了每间教师办公室至少1台电脑。多方筹措经费为教师购买了1000多台笔记本电脑。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随着璧山县“四大工程”的实施,教师教学方式由单一的“粉笔+黑板”过渡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一体化。

3.4 搭建好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体化

璧山县教育云利用“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搭建了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此平台是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结合众多中小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教育管理软件。系统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平台通过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和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备课管理、教师研修、资源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科研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总务管理、流程管理、图书管理、宿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为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评测依据。

“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电子政务自动化,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利用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可实现本系统各单位在公文流转、网上办公、文件收发、信息交换、信息上报、信息简报和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利用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可进行排课、学生分班、成绩管理、学生评价等教务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查询。实现了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县、学校利用平台后勤服务系统实现设备报损、维修、采购的信息化和师生学校消费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体化。

3.5 建好五大教育优质资源库,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一体化

优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教学资源。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为全县教育服务,根据实际,璧山县打造了五大优质教育资源库:一是购买网络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县教委采取分期投入方式,共投入100多万元购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拥有高中、初中、小学、中小学仿真实验教学等完善的网络型教育教学资源库,供全县中小学教师使用。二是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库。由璧山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购买一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收视点设备,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储存工作,依托璧山县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整合免费基础教育资源库。依托教育云中心的高速网络出口,通过县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和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整合在一起,实现高速互联互通。四是建设县级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教育云中心的高性能服务器集群,通过县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收集和整理全县各学校各学科的优秀教育资源,逐步建成集基础素材、教学设计、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学工具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实现与全县优质教育资源的交互与共享。五是建设校本资源库。全县各学校结合校园网建设项目,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学校师生积极提供教育资源,通过校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本地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依托璧山县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

全县借助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网络体系,搭建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资源管理平台,致力实现各学校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做到纵与国家、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横与全县各学校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克服“信息孤岛”现象。加快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步伐,实现信息技术与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密切结合。消除区域内城乡差异,有效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一体化。

3.6 搭建三种模式远程教育网络教师培训平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培训一体化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有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从而能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而对于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不仅没有信息化资源,而且连基本的图书馆、资料室都不具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限。为促进偏远地区教师素质提升,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这一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璧山县依托“教育云”,搭建了三种模式网络培训平台,一是搭建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链接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三是搭建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培训平台。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为城乡学校教师提供了接受相同培训的平等机会,让参训教师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培训一体化。目前,璧山县正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施 “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等多种网络培训教师项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n.

第8篇

1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1.1 高标准配备营造数字化环境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20.4亿元,其中教育计算机装机总值达6.2亿元,网络与外部设施达8.1亿元,共装备了143 588台教学计算机,建成计算机教室1 483间,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3 770套,基本实现班班通。宁波市中小学生平均生机比例已经达到407∶1。其中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累计达2 687元,2011年生均教育技术经费投入达435元,两项指标均处浙江省第一。在进行普及型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更注重配备能够引领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高端新仪器、新装备。在2009年学年中,一大批高科技教学设备,如数码互动实验室、微格教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电子白板等逐步进入课堂,全市中小学教学设施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基本形成。

1.2 科学规划引领信息化持续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载体,为早日实现教育系统的“数字宁波”目标,“中心”在从中央到各省市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实施规划的情况下,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在全国率先制订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并于2010年4月对《宁波市中小学“十二五”数字化校园规划》进行高标准论证。

1.3 数字化校园应用工作扎实推进

在做好科学规划与硬件配备的前提下,“中心”格外注重强化应用管理工作以提升教育品质,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2009年11月,“中心”组织了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视频会议,聆听了蒋鸣和教授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管理工作的主题报告,使全体与会同志受益匪浅。组织召开了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会议,全市各县(市、区)分管局长、装备中心主任和直属学校分管校长共120余人参加会议。沈剑光副局长作了关于实验学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工作的主题讲话;镇海中学等3所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交流;中心应用管理科作了《解读实验学校、定位目标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介绍了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全体与会人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经验上得到共享。2010年4月,“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化专题报告会,邀请祝智庭教授作了《信息化教学新装备——新环境——新理论》的主题报告,“中心”应用管理科科长作了《现状、困惑、思考——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校园数字化》的专题辅导报告,使与会的各地教育装备中心主任、直属学校校长深受启发,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管理工作打开了思路,并直接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工作的开展。

1.4 各地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

在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场观摩会之后及市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导和推动下,各县(市、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各有特色、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动人图景。鄞州区以创建 “星级数字化校园”活动为抓手,两次召开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会,已经评选出首批 “星级数字化校园”18所,仅奖励经费就达130余万元,获得“星级校园”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又对其他学校产生辐射示范效应。江东区内建外联双管齐下,区域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达到100%;向外专建了一条从宁波到南海直至香港的4 M光路专线,依托“视像中国”平台,和香港、广东等地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在观点碰撞、教学研讨中开阔视野,凸显了区域教育特色。镇海区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象山县着力构建信息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慈溪市全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达标工作,江北区、江东区、海曙区、余姚市已经开建或建成区域教育数字应用平台,为实现教育教学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2 小学“科技校园”工程

2.1 多次发文加大推进力度

“小学科技校园”工程被誉为“学校改变一点,学生改变一生”的实事工程,它的育人理念与实际效果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在中心的努力下,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宁波市财政局3次发文,对“小学科技校园”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推进力度。到目前为止,该项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已经下达奖励经费127.8万元,共新建小学探究性实验室近200个,一批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和科普长廊或校园科技馆将得以建立和应用,一些具有宁波特色的“科技校园 ”校本资源得到整理和推广,一系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的科技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一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2.2 多方联动提升学科质量

小学科技校园工程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工作绝非“中心”独力可为。为此“中心”抱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主动争取,取得人事处、计财处、基教处等部门的支持。针对小学中科学教师人员不足、学科能力不强的现状,通过组织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领雁工程教师培训系列中增添小学科学教师学科能力强化培训等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切实改善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同时,“中心”主动搭建联动平台,架设起县(市、区)装备中心、学校与科学探究性实验室研发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室走向内容学科化、材料丰富化,衔接紧密化,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3 书香校园工程

3.1 加大投入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全市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的目标,2009年“中心”共投入1 260万元进行读书配备,各县(市、区)也投入相当数量的经费丰富学校藏书量。到目前为止,经过省、市、县、校四级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全部图书已经发到学校,可供学生借阅。而且此次购书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扩大书籍的辐射面,实现“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名著”的便捷式阅读,同时以共享的方式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2 开展系列活动 促进阅读开展

自宁波市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工程以来,“中心”以图书馆建设为抓手,以校园环境建设为依托,以“阅读·悦读”为途径,组织“书香校园”征文比赛和优秀阅读指导课例、图书馆管理与应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用书香熏染人格,用文化启迪智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12月,“中心”在镇海区召开“书香校园”工作建设与实践工作会议,总结了2009年度实施书香校园工程的先进经验、工作特色和亮点。同时,各个县(市、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高新区开展“‘相约高新名著阅读’班级读书会暨书香校园建设研讨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潮,促使学生学习文学经典。

3.3 建设主题网站 传播先进文化

201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心”开通了“书香宁波”网站,该网站以历年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成果为基础,集成了学生作品、教师作品、优秀图书馆展示等内容,版面设计优美,文章格调高雅,洋溢着馥郁的书香气息,以信息化的手段、全免费的方式、无间断的优势向所有阅读者传送先进文化。

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4.1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工程扎实推进

宁波市教育局和财政局在2009年9月底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农远工程”,规划用3年时间克服宁波教育装备的短板效应,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2009年是“农远工程”的开局之年,为了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成立“农远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部署和实施,各级、各地均制定了内容翔实、安排合理的3年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工程实施细则有序进行。2009年底,部分领导前往奉化市检查“农远工程”实施情况,认为该工程实施成效显著,有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毫不逊色,让农村的孩子提前共享了现代教育的阳光,是实践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的有力抓手。

4.2 搞好硬件建设 提升教育装备层次

按照“农远工程”实施三年规划,2009年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年度,“农远工程”受益地区新购置计算机近3 500台,完成教室多媒体设施900余套,共计投入经费近2 000多万元。其中余姚市已经实现90%左右教室拥有多媒体,并且投资800万元进行校园网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目前余姚市所有学校均有100~1 000 M裸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宁海县仅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网络布线工作就投入了72万元,共投入369万元进行“农远工程”建设,并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区域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奉化市新增或改造校园网络15所,以NC多媒体教育设施配备为载体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益,超额完成2009年“农远工程”指标。从全市来看,南三县和市级贫困地区的农远工程建设正在按照三年规划有序展开,2009年的目标工程已圆满完成,各县(市、区)均超标完成经费投入,市级财政的补助款569万元也已经分两批下拨,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装备层次得到显著提升。

5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

5.1 优质资源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中心”资源建设实现新的突破,30节《学科重难点网络课程》初中优质课程,160节成人高中“双证制”教育语文、社会科学视频网络教学课程拍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河姆渡》、《滕头村》两部乡土教材资源片已经送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审定。同时协同局人事处、组宣处、教研室等部门进行名师大讲堂拍摄,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比拍摄,无论是拍摄课程的数量,还是资源建设的质量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到目前为止,191所网校已经拥有600多节名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的优秀课堂实录;有1 000多个优质教育课件;建立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单双册单元辅导课程目录,并且这些辅导课程完全按照宁波新课改标准和全市学生教材配套,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导作用。宁波教科网经过不断升级改版,一直保持着同类网站的领先地位,近10年来连续入围宁波市最佳网站,2011年荣获“最具潜力网站”、宁波市“十五佳”网站称号,2012年又荣获国家级奖项“地市级五十佳网站”称号。

5.2 开展远程教育惠及四川学子

2009年12月,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要求宁波市推荐6所优质学校参加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的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浙江省共12所),“中心”在各县市区的支持配合下,精心选择、确定6所学校,多次组织这6所伙伴学校校长与教师赴杭州参加ICT项目培训工作,指导伙伴学校基于互联网开展对四川汶川县及沧海县等6所学校进行教育指导,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四川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推进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四川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帮助。

6 教学仪器质量监管工程

6.1 建样品陈列室以加强引导

为引导企业生产优质产品,并及时进行质量、性能鉴定,“中心”建设了教学仪器样品陈列室,把宁波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放入样品陈列室进行封样陈列,目前已经收集2009年中小学仪器采购封样产品200余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各会员企业也为自己产品进入样品陈列室感到荣耀。同时“中心”利用每年国家、省、市级产品鉴定、评审、推介的机会,把优质样品纳入陈列范围,进一步鼓励、引导企业生产优质产品。

6.2 坚持开箱检验 确保仪器质量

2009年5月,“中心”出台《加强教学仪器质量检验工作若干意见通知》,并专题召开部分县(市、区)装备中心工作人员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做好本学年度采购仪器质量验收工作,共10个县(市、区)分别组织专业学科教师承担了20家直送企业开箱检验工作,严格把关,确保送入学校的教学仪器的质量安全。

6.3 组织生产监管人员培训活动

2009年12月,“中心”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学仪器4个“国家安全标准”为契机,在余姚市举行教学仪器安全培训活动。活动邀请了教育部教仪所质检部主任、标准起草者党建伟等专家对企业生产厂长、教学仪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专题讲解4个“国家安全标准”的总则和具体要求。据了解,从全国范围来看,对4个“国家安全标准”的培训和贯彻工作中,宁波市走在了前面。

其余两项工程是新课改装备工程和教育装备

服务保障工程,新课改装备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教育装备服务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①服务范围扩大。与所有直属学校、三区初中签订了维修服务协议,并且拓展到城区近郊县(市、区);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理论上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有着怎样的成长和信息接收规律,教育和引导就要因势创新。搭载新媒体的翅膀,思政课更轻盈也更有趣,在时代感和吸引力剧增的同时,也将轻松实现内容的有效到达和影响力辐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1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也步入了全面建设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内容上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途径的资料,紧密联系时事,资源共享,不仅使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丰富,同时也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时效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和查阅学习资料,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这极大的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从形式上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由原来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现在的图、文、音、频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更具活力,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广泛采用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施教,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缺陷。从效果上看,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党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以互联网为依托,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日渐完善,成绩显著,但在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平台内容流于形式。当前有很多高校网络平台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的教学课件和文档形式的讲稿,信息量小,资源不足。有的高校网络平台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时事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这直接导致平台访问量低,不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其次,网络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教育主体仍然注重理论学习和测试,平台内容往往侧重于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力求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没有真的发挥思政课学习教育的主旨,偏离网络教学初衷,这致使平台建设侧重于对学生的测试和考核,其它功能未能有效开发。最后,网络平台互动性不强。思政课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来完成更为具有实效性,互动的强度,信息量的大小,反馈的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平台的效果。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不能有效的组织安排互动。平台中虽然有网上论坛、答疑讨论功能,但是学生的关注度也极低,这使得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全面分析影响思政课网络平台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在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方面性,本文认为主要由平台建设、学校政策、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构成。从平台建设上看,网络平台建设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平台效果的发挥。当前多数高校的网络平台操作流程十分繁琐、复杂,这在无形中浪费了教师和学生操作网络平台的有效时间;有些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内容枯燥陈旧且平台功能不完备,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平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优质的网络平台需要定期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一般情况下,人们更侧重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忽视了平台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降低了网络平台的使用率,所以说平台自身的建设是影响其发挥效用的重要因素。从学校政策上看,多数高校对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仍处在观念建设而非深入实践阶段。受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影响,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央层面高度重视,而部分地方高校却是极度不重视甚至是“蔑视”,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经费不足,网络平台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思政课教师缺少相关的技术培训,这些因素都大大加深了思政课教育平台建设走向合理化的难度。从教师因素来看,教师对于网络平台的重视程度,组织和宣传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利用率。受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仅把教学作为一份工作,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先锋的角色,对于平台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及时与学生互动、答疑解惑,甚至对于学生持冷漠态度;部分教师由于学历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熟练操作平台,及时更新、上传新的教学资源,这些因素都会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带来影响。从学生因素来看,学生对于教学平台的认知度并不高。从原则上讲,学生对于教学平台应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平台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求索,学生往往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搜索资料,交流沟通;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课程本身的认知度也不高,思政课教学内容又与初高中课本知识向重复,这也降低了学生对于网络平台内容的关注度。

3推进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建议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相辅相成,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大多高校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但是其远景和对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要远比克服当前的困难更有意义。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能顺利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需要思政工作者以及社会各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完善。基于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教育平台建设。第一,制定完备的平台建设制度。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思政课建设的一项长期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应制定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制度,以纲促发展。高校要以文件的形式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制定鼓励和惩罚政策,将教师对于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自觉加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当中。此外,学校应对教师开展必要的技术和理论培训,让教师亲身感受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越性,坚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念,激发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动力。第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打铁还需自身硬”,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需要网络平台加强自身建设。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技术开发公司要尽量将平台操作简单化,稍有电脑常识的人就可以掌握,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同时,网络平台应加强后台的更新和维护,设置专门负责人员,对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网速慢,服务器不稳定等问题要做到及时解决。此外,还应加强网络平台技术防范和管理,对网络平台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进行检测与跟踪。第三,加强网络平台宣传工作。学校应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加大力度宣传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形成网络平台正面舆论强势和育人良好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角色优势,加强对于学生的宣传工作,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提出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课下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同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积极讨论,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专题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引用:

[1]陈兴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1.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平台;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5-0000-01

The Construction Study of Digit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ong Yanlei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digitalization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is the basis of achiev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mportant aspect of achieving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the platform architecture of the framework and its objective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functional modules have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Digitalization;Teaching platform;Network education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是高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在各个高等学校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发展模式。如何建立起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的、高效的教学平台必定会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的目标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提供教务管理员进行后台管理,支持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实现网络教学的开放、交互式平台教学平台,实现的功能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教务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后台管理和维护;(2)教师应用本教学平台设置课程及管理课程,进行课件的编写、,作业批改及作业答案的、试卷管理、成绩管理等;(3)学生可以进行教学评价,查看个人信息、课程信息,在线进行课程学习、课外训练、测试,完成作业、教学评价,使用教学资源等;(4)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优化课后教学服务,可以实现“师―生”和“生―生”交流,满足教学过程的需要;(5)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或其他学习者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的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多种格式的课程资源及包含选择、填空、论述等题型的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二、网络教学平台体系构架

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先进技术架构、多层软件构架、统一的身份认证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课程为中心、同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美结合,涉及到平台首页、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在线考试、成绩管理、教学评价、试卷管理、教学资源与平台管理等等多个方面。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模型有C/S结构与B/S结构两种,其中B/S三层结构可以将用户界面、应用逻辑与数据管理三层分开,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多变地应付各种变化。本文以B/S三层结构为例对网络教学系统体系进行架构。在B/S结构中,用户界面完全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实现,在客户端实现部分事务逻辑,但是主要事务逻辑通过服务器端来完成, B/S结构大大简化了前端客户机的工作,客户端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维护,系统的扩展变得也非常容易,从而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

B/S三层架构分别表示为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这三层既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又有逻辑上的关联,下面对这三层做简单介绍:

第一层:用户表示层,即浏览器。配置于客户端上,它的任务是向分布点在网络上的某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通过身份验证后对其请求进行处理,最后把所需的信息传送给客户端并显示在Web浏览器上。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即应用服务器。位于Web服务器端,用于进行系统事务处理,当接受到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用户请求后,首先连接上数据库,然后向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器提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请求,最终由数据层把数据处理的结果传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提交给客户端。

第三层:数据层,即数据库系统。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用于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执行Web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对数据库的操作请求,来完成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编辑、维护等功能,把最终执行结果传送给Web服务器。

三、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教学系统的总体分析和用户的需求,并结合教学的实际应用,通过采用模块划分的方法来分别实现相应功能,具体划分为四个功能模块:教学支持模块、交流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和教学资源模块。

(一)教学支持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及课程;教师对授课电子教案的编写、、修改和删除;组织答疑讨论、布置作业、作业批改等教学活动;以及进行考试处理、教学资源使用等功能。

(二)交流模块。包括在线学习和交流答疑两部分。借助于公告牌(BBS)、留言板、E-mail、通知、答疑、分组讨论、教学论坛、教学博客等手段来解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或课后环节中的交流问题。

(三)教学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等部分,使网上教学将与现有教学系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给与师生提供多种综合性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资源模块。该模块提供了课程电子教案、课程案例、文献资料、软件工具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或其他学习者通过此模块可以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浏览、编辑,以此对学习资源进行完善,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满足学习的需要。

四、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依托于校园网络平台,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拓展了学习的渠道,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进行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艳敏,武晓璐.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3)

[2]王楠,乔爱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体系结构与流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第11篇

学生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实践中探索实施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特点的素养教育,创新构建以“敬畏、感恩、笃学、卓越”为主题的“四三五五一”学生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

贯通培养项目;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在2015年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推出的重大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由北京市级层面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模式中,前2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阶段。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在15岁左右,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属于未成年人。贯通培养学生具备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和活泼好学等优势和特点。但同时相比进入重点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综合素质、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自控能力则较弱一些。贯通培养项目是一种新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因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固有的特性,客观上要求构建一个不同于普通高职和高中学生的学生素养教育体系,这一模式与体系必须兼顾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要求,突出贯通培养项目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特色。作为五所财经类国家高职示范校之一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5成为首批进入贯通培养项目试点的院校,结合学院原有的高职学生素养教育体系,通过对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分析,找到其素养教育的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学院立足实际,高度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和锤炼,积极探索和实施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为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素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养是指人的修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素养是同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紧密联系的,是人在从事社会劳动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核心素养和一般素养。一般素养即知识和技能,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格、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训练,在实践中比较容易获得,道德、品格、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学生内在的素养却无法速成。素养教育是对学生素养的教育培养。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教育是更具有深远意义也更为困难的工作,本文要探讨的学生素养教育也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一般素养即知识技能为显性素养,道德、品格等职业核心素养为隐性素养,二者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素养。正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核心素养也是隐性的,但正是隐性素养支撑了一个人的显性素养,所以隐性素养—核心素养对未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信学生人人是胜者、人人可成才、人人皆出彩的理念,信任学生,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学习为中心,强调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学习知识、养成素养、训练技能,是育人工作永恒的追求和动力。全面实施确保安全、严格管理、倾心关爱、精准服务、多彩发展的“卓越计划”

(一)确保安全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打牢学生工作的底线和红线。安全无小事,在日常管理中,对电梯等重点安全部位由学校专人管理;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和《生活技能》两门素养课程,让学生学会并实践安全、生存、生活;建立了严格请假制度,学生在校期间禁止随意外出。各类请假必须有明确的证明并由家长认可后经班主任和辅导员同意才可生效。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设立牢固的防火墙。引进两名经验丰富的纪律老师,负责宿舍、早操、早晚自习等主抓学生纪律,确保学生教育全覆盖;

(二)严格管理严格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严谨规范全面的制度约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边界和保障。培育“工匠精神”探索实施6s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出台入学教育标准、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早晚自习标准、手机管理办法等学生教育系列标准。制定了学生作息时间表,明确各个学习生活环节的时间节点要求。严格执行贯通项目学生手册中和基础教育学院制定的相关学生管理规定,在贯通项目学生会中成立专门的校风校纪督查部,由一名专职的辅导专门负责主抓,强化学生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每月公布一次全体学生的校风校纪遵守情况。

(三)倾心关爱发现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世界,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保护和全心关爱每个学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健全了育人队伍,整个学生工作团队几乎全天候地投入工作。实现从了宿舍到课堂,从课堂到操场的全方位管理;从早晚自习到日常学习,从文体活动到宿舍生活的全过程覆盖;从思想引导到学业辅导,从心理疏导到安全教导全方面教育。获得了全院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四)精准服务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等深层次问题的精准教育服务力度。和教学系统协同配合,加大学生学风建设新学期,学生系统和教学系统一起,每月举行一个学习主题活动月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大学习力度。早晚自习、早操安排学院领导带班,各类教师和学长进班,检查和督促学生,保证学习和锻炼效果。成立贯通项目学生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开通微信公众号“北财七年贯通项目”,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编制贯通项目学生动态期,制作贯通项目新生一本通和寒假一本通。12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班级提升,学科教师专门安排学业辅导时间。高职阶段的优秀专业学长也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做专门指导。

三、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

在学校的指导下,基础教育学院创新探索实践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四三五五一”素养教育体系,把素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系统规划学生的素养教育内容,以学生自我养成与实践启发为主,有主题、有过程、有载体、有队伍、有考核的“知行合一”的素养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素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教育实效性。

(一)“敬畏、感恩、笃学、卓越”———四大主题教育以“敬畏、感恩、笃学、卓越”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目标和教育主题,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心存敬畏、懂得感恩、勤奋笃学、追求卓越。倾心培养具备“高、厚、宽、新”四大特点的具备健全人格、职业素养、多技专长、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成为现代优秀公民、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国际化英才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的周期特点,四大主题教育贯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年。用主题教育统摄学生德育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四个主题层层递进,协同统一,构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学习成长到人格品质养成的连续教育过程,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素养和学习素养的全面要求。

(二)“理性认知—自我养成—班级展示”———三阶段教育过程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主题教育过程都包含三个阶段:一是“理性认知”阶段,主要通过主题班会、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化对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认知理解并建立初步认同。二是“自我养成”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宿舍生活、活动实践中切实践行素养教育理念,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促进素养教育理念的内化。三是“班级展示”阶段,通过期末的班级素养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等方式,对学习和教育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和展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由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我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成为素养教育的主体,教师由训教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边学习、边践行、边提升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便于学生对日常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自我评价,反思养成过程中的不足,做好下一步规划。不断线的自我养成教育,让学生参与创新创造、发挥个人所长,进而增强自信心,学会自我管理,增加成就感,实现素养提升。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三)充分利用“班级建设、宿舍文化、社团活动、节庆仪式、家校互动”———五平台教育载体贯通学生素养教育载体包括五个平台:一是“班级建设”平台,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班风学风,为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团队支持系统。二是“宿舍文化”平台,通过加强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互助心。三是“社团活动”平台,通过组建公益类、文体类、学习类社团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比赛、学习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把社团建成学生展示自我、发展特长、提高素养的舞台。四是节庆仪式”平台,通过组织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活动,寓教于节庆活动;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文化仪式,明礼于仪式教育。五是家校互动平台:学院开辟了家校网上交流园地,开通微信公共平台,及时各类学生学习和活动信息。开通手机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将学院的各类信息通知到每一位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五个平台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时时可学习、处处是课堂、事事能育人的素养教育特点。

四、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特点

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将学生品行修养和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在创新实践中,逐渐探索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育人规律、特色鲜明的素养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也会自觉将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彰显素养教育成果。

(一)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凝练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题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生接受素养教育的过程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重在“知行合一”,指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二)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体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生素养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挖掘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潜能,依据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素养教育每个环节,探索出一条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素养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树立“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促使他们发挥各自特点,是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成为彰显个性,素养和技能同步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出台学生素养教育的标准体系,健全各种制度助力学生发展学院根据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学生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学生素养教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制定贯通培养试验班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工作标准。包括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学生早晚自习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制定了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作息时间表,在起床、早操、早自习、上课、晚自习、自修、就寝等各个学习生活环节都明确了时间节点要求。印制并发放了贯通培养项目新生一本通、寒假一本通,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基本信息。认真编写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手册、新生手册、奖学金制度等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涵盖了学生管理、行为规范、综合测评、奖惩资助等方面内容。并积极制定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生活技能标准、安全与健康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学生早晚自习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夏飞.财经类五年制高职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72-76.

[2]李宇红等.财贸素养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李宇红胡丽霞等.财贸高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第12篇

IS平台采用了基于用户角色的权限控制(RBAC,是实施面向企业安全策略的一种有效的访问控制方式),设置了教师、学生、家长三类用户。平台可根据需要,为用户灵活分配相应角色,不同的角色拥有的权限不同。平台登录页面,每位用户通过唯一的登陆账号或指纹识别进入IS平台,确保个人和系统的信息、文件、数据的安全。

校园电子监控系统,既可保障校园安全,又可依托IS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就算在外出差,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校长依然可以全面掌握学校的动态。同时,对所有教室进行课堂监控,可促进教师自觉规范言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IS部门管理平台、IS邮箱、短信平台、LED电子屏等,各部门当月工作计划、校园新闻、公告或通知。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全体师生都能随时了解学校的发展态势,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凝心聚神,形成发展合力。

1.全面立体的信息服务。IS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课表信息、成绩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新闻检索、资源搜索等都能在平台上得以实现。学校政务公开透明,招生、学籍、分班管理,教师分工安排、考务管理、值周工作等可供所有用户查询。

2.实时民主的网络交流。平台上设有讨论区、在线交流区等,全体师生、家长(实名登录)都可以在此发表交流帖。平台上设有网上心理咨询室,师生、家长可以在此匿名交流,排解心理烦恼;通过IS邮箱、短信平台、IS点对点交流(类似QQ交流),师生、家长之间可以实现便捷沟通;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校长电子信箱直接与校长交流;IS平台上的校友会交流供毕业生注册交流,同时设有供同盟学校之间交流的板块。

3.大容量便捷的网络空间。网络U盘,IS邮箱等网络空间方便教师存放资料,教师不用随身携带U盘,不用担心U盘感染病毒的问题。

4.专业教师成长电子档案。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具有诊断、导向、监督、激励、发展等多重功能,对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实施和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依托IS平台,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对教师进行科学严谨、规范公正的考核评价,给学校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加强了教师之间研讨的气氛,减少了怨天尤人情绪,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成长电子档案”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师管理的“参考表”、教师成长的“资料库”。

5.科学便捷的班级管理。通过IS平台的电子班务日志、值周工作班级反馈表,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让班主任从日常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不用事必躬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全面个性的课程“超市”。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核心理念的体现,既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强劲引擎。许多学校都抱怨校本课程很难实施。校本课程除了对场地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外,关键还对选课及管理方式提出了实际难题。传统人工纸质的选课方式存在不透明、不及时、统计困难、繁琐、费时、纸质记录保存不便等众多缺点,因此可以说,高效的网络选课系统成了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必备平台。

IS平台整合了“选课系统”模块。操作流程如下:教师在选课系统上申报课程,填写课程纲要,学校管理部门审核课程,通过审核的课程就会进入“课程超市”。学生登陆选课系统,可以学习“选课指南”,查看各门课程的详细介绍和被选状态(限选人数及已选人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课程。选课截止后,少数选课人数未达开班要求的课程会被取消,选了这些课程的同学可以改选其他课程。选课结束后,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程表,记录着所选课程、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教师等信息。

开课后,上课教师可以在选课系统上记录每节课每名学生的考勤信息、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以及课程结束前的考核、综合评价及所得学分。学生也可通过选课系统对上课教师进行评价。班主任登录选课系统,可了解全班每位同学的选课情况及修习情况。家长登录选课系统,可了解自己小孩所选的课程及修习情况。

南昌大学附中于2007年4月2日实施了“课程改革促进个性发展”的课改方案,坚持以“促进每一名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发展需求,有效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优势资源,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选修课程体系——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课程超市,充分发挥“选课系统”的优势,为每一位学生有个性地而又全面地发展提供平台。

二、IS平台成为教学创新的核心

1.数字化资源库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自主在IS平台上搭建数字化资源库,按学科、模块、资源类型(教学设计、课例视频、课件、素材、积件、试题、教师反思、论文、学生反思或研究性学习专题等)分类,规范资源的标准,设计好资源库的框架结构。做到条理清晰、使用方便。教师们积极上传优质资源,现有资源6 000多G。学校在IS平台上自主编写了全套电子学案,并整合中学学科网、中华资源网,只需登录IS平台即可直接进入学科网,无须另外注册登录学科网。IS录播系统提供精品课程视频资源, 整合了南昌大学电子图书馆,还提供联盟学校上传的资源和网上实时电视直播。

2.电子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助手。学生可以通过IS平台的电子学案,按照学案导学体验自主学习,并可通过丰富的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除此,还可通过IS邮箱、短信平台、IS点对点交流(类似QQ交流)与老师、同学沟通学习疑惑,交流心得。另外,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上课,也可通过IS平台的课堂视频实录补上耽误的课程,并可通过IS邮箱发送电子作业。

3.电子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利用IS平台的“电子备课系统”,教师集体备课时,只需根据学案,设置好该课的标题、目标、重点、难点、问题、经典例题、作业等提纲,插入超链接,链接资源库中的素材,系统会自动生成上课时用的PPT,并存入教师个人的网络U盘。教师个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可进行微调,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完成“个性备课”。有了“电子备课平台”,备课变得很轻松。

4.电子白板成就高效生动的课堂体验。教师上课时启动电子白板,进入网络U盘,调出备课平台生成的PPT课件,开始上课。IS平台下的现代化课堂,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得以革新——过去是粉笔、黑板、一本书,现在是电子笔、电子白板、多媒体。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制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子白板自带功能丰富的教学工具,如学科画图软件、实验演示软件、实物展台,还有翻页、拖曳、放大缩小、拍照、图像保存、橡皮擦等功能,教学更自如,亦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电子白板具有随机点名功能。系统随机调出某一学生的照片,可引起学生集中精力融入课堂,同时可让学生获得均等被关注的机会。教师可跟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即时给予评价,存入学生成长档案,还可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上课时,教师可在PPT课件或白板上添加批注或记录课堂生成,保存痕迹,既可保存在教室电脑的硬盘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也可存在教师的网络U盘,方便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5.电子作业和智能组卷、网上批阅真的很减负。依托IS平台,将传统纸质作业与电子作业相结合,使作业布置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并且免去了携带的问题,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批改,然后通过IS邮箱瞬间发送,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命题是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以往,命题工作对教师来说又苦又累。南昌大学附中IS平台整合了中学学科网的“组卷系统”,教师只需简单设置命题的要求(考试名称、知识点、题型、分值等),组卷系统便可立刻完成智能组卷,然后再手工适当调整,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就命好了,而且格式规范。命题不再是让教师头痛的事情。IS平台的阅卷系统,就像高考阅卷那样,IS中心工作人员统一扫描试卷,教师在网络终端登录IS平台阅卷系统,轻松阅卷。除了打分外,还可加入批注、评语等信息,存入学生“试卷袋”,积累下来,就是一本丰厚的“错题集”,便于学生复习纠错。另外阅卷系统还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清楚知道哪些学生对什么知识点掌握不足,增强了检测的诊断功能,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6.IS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建。学校将不断完善IS平台,下一阶段还要为每位师生建立个人空间,做到“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建导、学、问、研、评“五环”信息化教学模式。

“导”是指“学习导引”,包括情境导引、目标导引、问题导引、方法导引、反思导引;“学”是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问”是指“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是指“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研究能力;“评”是指“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其程序如下:

(1)课前。教师提前两天把设计好的“学习导引”和针对疑难问题录制的微视频放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既可借助空间资源,也可搜索利用外网资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对于疑难问题,可反复观看微视频,还无法解决的,可在空间上与同学交流或与教师交流。教师在空间上与学生交流,课前要查看、统计学生的普遍性疑难问题,然后再进行共性答疑或个别指导。

(2)课堂。学生带着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教师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完成“当堂检测”。教师讲解重点,解决难点(有学生解决了的,尽量让学生展示其解决的方案),课堂检测,引导学生搞好知识建构。

(3)课后。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总结,在空间记录自己的学习反思(含自我评价)。教师在空间记录自己的教学档案(教学反思和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

“五环”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交流协作工具、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效能工具和支持评测工具的优势,实现内容、时空、角色、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评价等多个方面实质性转变,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彻底颠覆了传统“传授—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IS平台是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研活动,需要集中时间、人员,往往导致研讨仓促,不够深入;或是发言人怯场临场发挥不够好;有时听完课后评课,听课教师对课堂细节记忆不完整,导致评课研讨不到位;集体纸质备课,共享难,更多的是个人备课;课题人工管理,课题研究状态不清楚,过程监控不及时,信息共享不足,成果交流不便。学校利用IS平台,创建科研新模式,为南大附中的教育科研描绘新画卷。

通过IS平台录播系统将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整堂课录下来,为教师的课后反思、研讨提供了最生动、最原始的科研素材,可反复研讨。

学校可组织“教研沙龙”,发起网络“专题”研讨,不受时间、场地、人员限制,没有任何约束,大家畅所欲言,深入研讨。必要时还能利用“电子备课系统”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省时省力、优质高效,大家共同备“公用部分”,资源共享,个人在此基础上再备“个性部分”。实现课题管理信息化,通过各课题状态表,随时掌握各课题的研究状态,做好过程监督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务实有效。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的保存功能,可以将整堂课的白板书写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保存进IS网络U盘,便于教师的课后反思。利用好校园电子图书馆和6 000多G的资源库,为教师的学习、课题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实践证明,IS平台教研工作不再是被动行为,已经变成了教师的常态自觉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

四、IS平台是见证学生成长的“活”记录

传统的课程评价存在许多问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主体单一,且评价方法单调;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等。

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每位学生建立翔实、完善的成长档案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发展有何需求,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管理、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纸质成长档案袋存在繁琐、费时、更新不及时、纸质记录保存不便等众多缺点,要详细记录孩子成长过程就真成“纸上谈兵”了。学校利用IS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成长档案,翔实清晰地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成长足迹:历次考试成绩及成绩分析、课程学分、考勤记录、课堂表现、违纪情况、奖励情况、体检信息、个性特长、社会实践综合活动等。

五、IS平台实现家校一体、合作育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辅助和补充,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传统家访或打电话的方式在现实社会已显得有心无力。

学校依托IS平台,实现了学校对家庭教育、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双向感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了家校一体,合作育人的进程。

1.短信、邮件、IS点对点交流沟通。学校的重要活动、通知,孩子的日常特殊表现,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出现的问题等信息,教师会通过IS平台的短信、邮件、点对点交流等方式及时通知家长。

家长还可以主动地通过IS邮箱、短信平台、IS点对点交流(类似QQ交流)与教师进行沟通,还可参与学校教育话题的网上研讨,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宝贵建议。

2.快捷有效的网上查询和电话查询。家长可以通过账号登录IS平台,查看学校的一些新闻、通知,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还可进入自己孩子的“电子成长档案”,查看孩子在校学习、成长的详细信息:历次考试成绩及成绩分析、课程学分、考勤记录、课堂表现、违纪情况、奖励情况、体检信息、个性特长、社会实践综合活动等。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通过IS数字电话系统查询学生的在校情况。

IS平台促使更多的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非常关心学校的教育事业。成功的家校联系,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热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