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材教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20
新的教材,新一代的学生,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空间进行创新,以往我们都是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现今必须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有兴趣学习,主动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我们知道孩子都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孩子一定非常有兴趣。但是如果以个已经熟悉的字母摆在面前时,孩子还会那样求知若渴地去探索它吗?不会的。那么,如何在孩子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激发他们新的学习热情呢?我们说,让孩子去体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特别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因为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家中都已经认识过它们了,如果我们还用老式的方法来教学,那么课堂一定呈现一片嘈杂。但是如果此时,我们通过让孩子自己编儿歌来记住它们的读音或者字形,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声母d时,教师要做个示范编了一句儿歌"小马跑步,ddd。"讲清一些编写要领,让学生学着样子来编儿歌。让学生在本来感觉到没什么可学时,接受新的挑战。学生们都能从字形、字音等方面编出各种各样的儿歌,例如:
马蹄马蹄,ddd。
左下半圆,ddd。
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写法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在课文提供的插图中找一找和所学的拼音字母相似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它和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很相似。这个问题一出,课堂就沸腾了。他们有的说,"d"像我们吃饭用的勺子;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有的说:"f"像爷爷走路是用的拐棍;还有的说:"o"像他们吃的口哨糖......在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经很形象地记住拼音字母的样子。
三、充分利用插图训练孩子的语言
美丽鲜艳的插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世界。它描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把它与学习汉语拼音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就要渐渐渗透句子的练习,要让学生懂得说完整话。学生在看图学拼音说话中,由一个词发展到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如我在教学j q x 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在黑板上贴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在吃虫子的母鸡,拿着气球的小朋友还有在树下吃西瓜的老爷爷。出示几个音节:"mu ji" 、"qi qiu"、"xiao peng you、""xi gua",任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选择其中的一个音节来说一句话。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怎样做。这时,我做了个示范,指着"mu ji"说:母鸡在草地上吃虫子。孩子们的眼睛一亮,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xiao peng you"和"qi qiu"说:小朋友拿着气球在草地上玩耍。这种学习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激颇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四、初步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渗透合作学习,我们在不断地摸索。通过长期实践,我们慢慢明白,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要明确合作的目的,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合作人数最好2-4人。比如:我在教学中找出合作点:(1)在这幅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2)你会拼读图上的音节吗?(3)音节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刚开始,学生不明确老师的意思,很茫然,坐在那里不知所措。于是我就请了两位同学上台,亲自教两人讨论,让其他学生倾听观察,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汇报时,我注意纠正他们语句完整性,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1.结合课改,吸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数学和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地发展,教法与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不很协调,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当前的思想观念、生活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同步,没有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走出课本,在保持《教法》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学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状况,形成较为先进的数学教育观念。同时特别要联系目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实施现状,介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学习《标准》的前提下,开设中学数学发展的专题课程,明确符合时展的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要求,实行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的开放,建立开放型知识结构。
2.对《标准》新增内容进行研究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标准》强化了概率统计,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有些具体内容在教法课程中从未涉及乃至现行的高师数学课程中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盖。如,算法、框图、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开关代数与布尔代数、优选法与实验设计、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等[1],结合其高师专业课程的相应改革,专门补充讨论新增内容设置原因,正确把握《标准》对新增内容的定位,并对其教法及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3.调整教学顺序
《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通常是先学习了解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讲教学原则、逻辑知识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2]。如果先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应做哪些工作,再介绍做该工作具备的知识、原则、方法,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高师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高师生经历“大学教法—学习方法—中学教法”的过程,作为《教法》课,更应该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1.强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面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分析常规教学模式,并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与范例教学)[3];学习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又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社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摘要:从老教材转换到新教材的教学,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阶段真的很不适应,新教材内容比老教材多,知识容量大,句型变化多,更侧重能力的培养。我着手研究新教材教法,试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使全体学生兴致勃勃持久的学习英语并巩固学习效果,为以后的深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教材 教法 激发兴趣 成就感 分层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兴趣在人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索它,反之,则不然,作为英语老师,就要营造轻松、愉悦、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英语,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刺激兴趣的方法可以组合成:
创设情境 巧设一些直观、生动的具体地场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讲故事、演话剧、多媒体手段等新语言进行生动地描绘、刻意地渲染、艺术启迪,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我想学生不会拒绝英语吧!
巧设话题 设计各种话题,把枯燥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组织成为有故事情节、情趣感人的形象画面,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心体验。这样,把被动的接受语言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效果会怎样?
以情授课 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用自身渊博的学识,纯正地道的英语感染学生,还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和热情,以情动情,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一点对后进生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的学生更有积极意义。通常,他们是怀着惴惴不安的情绪在上课。要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就要特别关心他们,把他们出逃的心拉到课堂中定居下来,说不定就是我们这种爱心与期待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学习热情呢。
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教第二册Lesson17时,我就这样处理教材,我拿来两支手机,递一支给学生,我们两人利用手机约定下周六去温州动物园。为之我播放了温州动物园大门口的真实场面的幻灯片和a monkey show 精美的幻灯片。而后,利用挂图,带着学生游览动物园,每认识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扮演该动物,游完了动物园,学生都成了动物,学生也就记住了动物的名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相互提问诸如此类的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 Which is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in water ? Which animal eats just meat/grass? Which animals are dangerous/friendly? etc.
二、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如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学习英语呢?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短暂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的,但是,一些学生就是因为种种因素而失去了兴趣,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失败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毅力,恐怕跟他们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成就有关。
所以,我们应该创设一切条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成就感。我们要巧设话题,营造气氛,迫使学生自愿地、主动地使用英语提问,回答和交谈。当他们知道,他们能使用英语与人交谈,他就会认为学有所用,一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作教师的就要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感。学生的成就体验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我们平常就要注意使自我标准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要掌握技巧,分层教学,分层考试,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我在过去一年中,曾搞过一个这样的课题《利用弹性原则,提高初中生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分为A、B、C三等,它实际上就是分层教学,它改变了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新模式。那么,我是怎样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呢?例如,我在教lesson18时,课前发给C组同学每人一种动物面具和一对母子鹿面具(我和学生共同制作的),让他们到班级前面来,一些同学扮成动物在自由而愉快地追逐,另一些同学则被关在笼子里,再在他们之间的地上洒些水算是一条河。
Step1、先让每只动物报出自己的名字,并由B组同学拼出该单词。
我接着问:Where are they? Where can you see the animals? What other animals can you see at Wenzhou Zoo?etc
Let them free talk.
从Where are they?引出新词,并Teach forest and cage.
Step2、我以下面这个整体的故事引出该课生词及短语。
T: Look at these animals. They are free. They feel very happy. Yes ,they should be free. Look! A mother deer is running after a baby deer . Oh ,dear ! The baby deer is falling into the water .The mother deer runs quickly. It wants to help her son. Now , please look at those animals. I feel sorry for them to live in the cages. 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them to live in the cages? Why or why not?
让A、B、C三人一组讨论,并由A代表其余两人发言并阐述理由。
Step3、看挂图,听课文录音
先听第一段,让A组学生用英语归纳段落大意。以此类推,听完全部内容。
Step4、学生B或C one by one 回答练习册上问题,要求不看课文回答
Step5、朗读
三人一组、由B朗读给A、C两人听,A、B二指导C朗读。
Step6、练习和作业:
1、背诵生词、词组和句型
2、 看图写对话(给出一张 a monkey show 的图片,让学生模仿17课写一段对话)
3、 完成作业本 B Lesson 18的作业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1道或2道或全部作业。
在课堂上,我不是想把书教完,而是想把学生教会。因此,我自己讲的并不多,限于呈现新语言点、知识点和示范阶段。学生能说的就努力创造一切让学生去说,我通常分排、分行,三人小组等活动形式。基本上所有的语言规律基本上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大量练结出来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问题和练习,力求每个人、每堂课学有所得。另外,他们还会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士气在增加。我教的两个班,在初一上学期期未考试平均分相差10来分,因此,我在较差的班实行分层教学后,现在初二上学期区期中统考这两个班的平均分已相差无几了,因此,我认为分层教学 是值得推广的。
四、加强英语学法指导
除了向课堂要效率之外,我们还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以便我们的教法事半功倍,取得更大的效果,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课堂勤记笔记 实际上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堂上哪些内容要记在笔记本上:单词的用法、词组的搭配、句型的变化、内容的插入、作业的点评、学生都应该有所选择的记下来,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因为笔记耽误了听课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新教法新课改
湖北省大部分高中从2009年开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按照“功能―结构”大纲编写,贯穿现代语言教学的思想,着力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力求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如:由于高中英语教学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高考进行检测,那么采用了新教材的平时教学和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又在何种层面上有差别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新教材致力达成的目标如何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呢?教材的内容很丰富,设计的同步练习很多,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是否需要完全覆盖教材内容,完成所有的同步练习?如果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那么又应该按何种标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走老路,实施只重知识的题海战术,使中学英语教学出现了“用新教材讲课,用旧教材考试”的怪现象。
我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尽早适应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就必须改变观念,对测试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此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深钻业务,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编排体系、内容分布,寻求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在授课内容上,学会取舍,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教材的主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思维,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保留了以各种话题为线索编排的模式。纵观高中英语必修册的五个模块25个单元,入选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地震、伟人、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农业、卫生、幽默、主题公园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此教科书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身的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由一个话题引出,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的训练都紧紧围绕此话题,着重阅读和写作的部分。口语和听力训练虽然没有单独列在目录的部分,但是有机地与单元的总话题相结合,实现了单元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
面对如此丰富的教材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英语课堂被词汇和语法讲解充塞的状况,以新的思路符合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人教版教材的编者曾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张耀辉,2005)我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把握的度就是新课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把握住教材提供的话题性主线,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上提供的关于词汇、语言结构学习的内容,将一些文化的、情感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的过程中。
二、在教学方式上,把握教师引导者的身份,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区别于之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王振良,2005)而新课标从根本上确立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英语教育因此也就应该是对人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既然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应该“退居二线”,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者向思维、品质、习惯的培养者和引导者转变。
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有赖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得我们的外语教学由语言结构向语言意义,语言形式向语言信息过渡,同时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由原来的单纯结构教学法向功能、交际、任务型教学方向发展”。所谓倡导任务型教学,就是通过语言习得与学得,使学生懂得并学会用所学语言做事情。新课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认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今后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设计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习得语言知识,了解文化的任务。人教版教材就特别注重就一个话题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功能性任务,比如必修4第一单元的话题是“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围绕这个话题教材设计“describing people”这样一项具体的任务,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对本单元词汇、语言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完成这项任务。
三、在评价体系上,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题型也是标准化的高考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往往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应该及时进行反馈,经常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结果的检查,学生英语学得好与坏往往通过一张试卷的分数判定。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充其量是在语言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考查,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新教材进行学习研究不难发现,编者希望现代的英语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双丰收。语言知识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拐杖。不掌握知识,就不能表达一定的意念内容,而学语言只停留在书面的符号或形式上,就不能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但是,语言知识属于知识范畴,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培养在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评估与测试的功能,把它看成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控。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多样化。
新教材要求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研究教材、教法,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拥有更广泛的知识面、更深厚的基本功和更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自由地驾驭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材生”。
参考文献:
桂花中学:段家梅
2013年8月20日至8月22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楚雄州教科所组织的为期3天的生物学科课标教材教法培训,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同时也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讨了不少疑惑。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短暂,但感受颇深,收获颇丰,对教育教学工作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更深入地领略到了当教师的幸福
以前,每次只有看到自己所教的班级考试成绩出类拔萃时,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反之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导崔鸿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讲座,让我更深入地领略了当教师的幸福,知道怎样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怎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怎样每天微笑着面对学生、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每一天!当然,这种微笑源于教师内在的“富有”,如果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坦荡的胸怀,面对学生时就不会有真切的富有感情的微笑。崔老师的这个讲座也使我懂得了要勇于面对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态来勤奋工作,这样,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二、对教师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崔老师的《合作学习的理论、策略及操作模式》的讲座,使我真正认识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重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才是重点,因此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应当引领并配合学生去积极探讨和学习,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也要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与思考。过去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对《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新课程为何特别注重研究创新?新课程新在哪?课堂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并不完全明白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专家王颖《生物课程标准》的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生物课程标准》不再是过去《生物教学大纲》那样重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已做了具体的规定。在知识上应该使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认同生物学的原理(如:进化的观点、生物的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等);在能力方面,应该具备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环境保护意识。应该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人,加强学科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学生经历科学实践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惟一途径。
关键词: 高中英语新教材 教法 学法
现行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成为课程改革的现实的需要,先进的学习方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其精华,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必须对新教材的教法与学法进行探讨。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为教法的改进、学法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充分发挥好新教材的作用,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运用能力。
一、实施步骤
1.高一、高二阶段,采取课文整体教学法,实施“课前读写预习,课堂听说交流,课后背写巩固”三步走。以此来加大课堂密度,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高三阶段,教材采取泛读教学法。老师点拨,学生自行阅读掌握,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放在首位。为巩固教学效果,每周固定一课时为泛读课,阅读课本以外的材料。限时、限量,成绩及时反馈,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开发智力,以适应高考要求。
二、具体做法及理论依据
1.高一、高二阶段英语教学打破分段教学法、翻译串讲法、偏重语法分析等传统教法,以整体教学法入手,实施教学过程“三步走”,加大课堂深度与密度,创设语言环境,增强教学效果。
(1)课前读写预习。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基本语法,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和知识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阅读量大、取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预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预习本身就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和自我活动,从而唤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
(2)课堂听说交流。课堂整体教学,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在实施课堂整体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听说交流中去,形成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语言的交流中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课后背写巩固。课后要求学生笔头复述课文,对有些佳句还要求熟读成诵。把文章的气势、韵味、语感都体会出来,为将来的英文写作打下基础。
高一、高二英语教学中的三个过程“课前读写预习,课堂听说交流,课后背写巩固”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教法的改进促进了学法。这一结合能把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高三阶段,对现行教材采取泛读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行的高考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高三泛读课的实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每周应固定一课时为泛读检测课,限时、限量,阅读课本以外的材料,以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高考要求。培养、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集中识词,攻破阅读难关。学习“张思中英语教学法”,开学第一周前三节课搞英语集中识词,学完高三英语选修课程的全部单词。第二周考难以掌握的词汇,第三周进行单词互译竞赛,第四周进行词组竞赛,以“学单词、搞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为整个学期的英语泛读教学铺平道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应采取如下方法解决:
①克服视线的狭幅活动,训练学生在做阅读练习时,不要用手指或笔尖指着阅读,眼睛要抓住4―5个成串的文字,捕捉关键的词语。
②在做阅读训练时,杜绝边读边查字典的现象,指导学生对于一时搞不清的词可通过构词法、上下文和前后对照等方法猜测词义弄清意思。
(3)指导解题方法,开阔学生思路。对于细节题目,不能主观臆断、太相信自己的瞬间记忆。一定要就题目到文章中去找,在文章中找出答案的根据;对于主观题目,要指导学生不要轻易下笔,注意观察首句或尾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通过阅读解题方法的指导,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4)选材有利于开发智力,巩固扩大词汇量。阅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力,阅读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选材时,除利用现行高三英语课本外,要严格掌握难易程度,生词量应控制在3%左右。另外,教师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接触面。如新闻、科普、说明文、杂文、广告等文体,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在不少情况下,阅读能力不强不是语言方面的原因,而是知识面窄之故。阅读的材料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学生的知识面宽了,会有助于他们的理解、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5)定期阅读测试,确保阅读效果。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成绩及时反馈,能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检查指导作用。每次测试阅卷后,把测试结果逐题登记,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再讲评试卷,会使讲解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只要高三英语采取泛读教学法,同时做到泛中有精,就会增加高一、高二阶段所学语言现象的复现率,扩大巩固词汇量,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从而提高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就这样说过。从这个理论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教材中漂亮生动、儿童熟悉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漂亮生动的图画进行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册教材第一主题“我是小学生啦”时,我改变了过去先出示课题,后学习内容的方式,直接在实物投影仪上打出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看目的已达到,便问:“看了图后,大家有话要说吗?”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我觉得这图好美!”“图上小朋友好开心!”“他们玩的有些我也玩过。”听完学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后。我追问:“这些可爱的小朋友都是谁呀?”“与我们一样都是小学生!”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答道。“你怎么知道的?”“他们有的戴着红领巾。”“有幅图画的是同学们在做值日。”接着我故意说:“他们中间有一个是你。找找看哪个是你?”孩子们先是一愣,很快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了,还告诉不明白的同学,然后教室里像炸开锅似的:“老师,这个是我!”“那个是我!”等孩子们都说完后,我故作不明白地问:“你们明明坐在教室里,怎么会在图上呀?”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站起来说:“他们是小学生,我们也是小学生,大家都是小学生。”“对,你们已经是小学生啦!”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带着自豪、神气的语气读课题。
2、在学习中继续利用图画激趣。
学习的短时兴趣容易丧失其效能。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增强这种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揭题之后,我让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图中的自己,告诉同桌“自己”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你还会玩什么?由于角色的转变,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接着,我出示了教材左边的第一幅小图进行激趣:“小朋友们,这里有两位小朋友遇到了难题,没办法解决,我们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助别人是孩子们特别乐意做的事情。一听到有人要他们帮忙产生的兴趣:“这两个小朋友呀想考考同学们,猜猜他们遇到什么难题了,猜出来的就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了如下问题:“我想和他们一起玩,该怎么办?”“我不认识他们,怎么办呢?”“小明老占着秋千不让我们玩,怎么办呢?”“……”接着,孩子们很快就在教材的启迪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而作为孩子们的伙伴、引导者的我,则根据他们的回答对进行适时引导。如:在解决“我不认识他们怎么办?”这个问题时,孩子们说“我们可以主动去认识他们,先作自我介绍,再问他们的姓名。”这个办法很好,结合孩子们刚踏进校门没几天,同学之间不熟悉,甚至还互相不认识的情况,我引导他们用刚才的办法去认识班上的同学。由于把教材与实际结合起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从图画过渡的实践,在实践中增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而兴趣的培养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因而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地强化,兴趣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之后,我再一次出示那幅小图,对孩子们说:“这两位小朋友很感谢你们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他们愿意跟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交朋友。作为好朋友,他们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你们还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同学们兴奋地回答。性急的孩子直催我:“老师,什么问题?你快说吧。”我故意停了一停,才说:“他们不但想和我们班的同学交朋友,还想同更多的小朋友交朋友。但他们觉得作自我介绍很麻烦,想问问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同学们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来。突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忙示意他说。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小不点语出惊人:“他们可以给大家发名片。我爸爸每次见面的人就给他发名片,不用作介绍。”太棒了!我高兴地问孩子们:“大家说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同学们整齐地回答。这时,我故意眉头一皱,不解地问:“我们没钱印名片怎么办呢?”“我们自己做!”“好,这个办法很好。大家现在动手做,每人做一张名片送给老师。虽然老师现在还不认识大家,不过等看了你们的名片就认识大家了。那你们的名片要怎么写才能让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确定名片上要写清楚姓名、班级,还可以贴上自己的相片,写明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造的能力,又增添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二、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儿童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儿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宜的活动来。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任务。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第三,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为实现这个任务,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想方设法创造乐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做“文章”。
(1)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本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性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互相转换的。所以,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talk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自由对话。如先由值日生开始提问,然后接龙式的既答又问,一个一个进行下去。发问的学生可以随意挑选对象提任何问题,这样听者、说者位置频频交换,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接受和传递信息的状态之中。这种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将要表达的内容,更要根据对方的内容进行即席发言,主动吸收和理解对方的思想,尽快组织新的语言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引进戏剧表演,丰富课堂内容。为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同时也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在教对话时,我有意识将其排成小短剧,并配以简单的道具,创设出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表演积极认真,评委们全神贯注,凝神观看,不时发出笑声。这种练习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听说训练,注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确定无疑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电教应用;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79-01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注意知识衔接,做到稳步推进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材相配套,许多知识都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引入并深化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对高一新生制定了新的教学原则,即“降低要求,放慢进度,单元过关,稳步推进”的十六字原则。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在教学别注意了高中、初中的衔接问题,尽量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减少知识跨度,使知识合理迁移,并在迁移中得到深化。如高一第三章中的力、重力、力的合成等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就有初步的知识,只是理解上比较肤浅。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从而使知识扩展、深化。这样做既注意了知道的衔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缓了知识梯度。
二、 分散教学难点,适当放慢进度
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教师要注意适当放慢进度,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第一遍教学中,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搞知识一步到位,而是要求学生学一点必须弄懂一点,对基本知识真正理解,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有所体会。如摩擦力的教学,虽然初中有过接触,但理解非常肤浅。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作用点上,而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除要适当增加课时外,还应分散这一难点:只讲物体对地静止问题。重点讲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和“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是个未知力,它0―fm之间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且始终等于外力,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计算。只要讲清上述问题,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但不能再去扩展,否则会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容易使学生糊涂起来。
三、 做好演示实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做好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想当然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法,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从而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想方设法做好演示实验。另外,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我们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如飞行投弹问题、人造卫星运行问题,利用教学软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豁达开朗。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散教学难点。
四、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数理结合能力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两大困难:⑴不知如何学习物理;⑵不会数理结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即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在讲运动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物理情况去画草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待求物理量全部标在图上,用图进行思维。这样思路很快就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数理结合的示范训练。如物理图象的教学,要让学生仔细体会坐标、原点、图线的截距的物理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教会学生利用物理图象来创设物理情境,使物理图象变为物理过程,从而画出运动简图。这对提高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58―01
一、认识和理解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对促进人生的发展意义重大。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原来的英语课程相比,新课程的设计有以下特征。
1. 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即强调高中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作用。
2. 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求。
3. 强调优化学习方式,提倡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着眼于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 强调关注学生情感,强调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
5. 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根据高中课程计划的安排,除完善必修课开设方案外,应积极开展高中选修课开设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新课程计划,选修课程中的选修1是国家统一设立的学科选修模块,选修2是地方和校本课程。从高一开始,建议开设每周一课时的“欣赏类”及“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选修课,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后者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
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研究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切入。
1. 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弄清楚教材的框架及各部分的意图。教材第一到第五模块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2. 加强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应积极开展新课程理念下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写作课等课型及其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运用。例如,如何获取语篇信息、发展阅读技能、体验语言知识在语篇中的运用及培养人文素养。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围绕目标的实现逐步展开。
3. 加强对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随着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对英语教师的固有的知识也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师应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由经验型转化为教研型、应用型。
4. 加强对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的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词汇教学、课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的研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
5.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让学生苦学,则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整合、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依据高中新课程的特点,除了必修课程教材外,还应有体现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多种选修教材,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可以参考已通过国家审定的其他六套教材。此外,各类的英语报刊、广播电视音像资源及网络资源,也是实施新课程重要的资源。
四、加强评价研究
新课标教材要求我们要用全新的理念、认真积极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与课改同行,与课改同步,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因此,教师要寻求适应教材特点的教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那么,在新课标教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从而培养语文的能力呢?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本人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中求“获”,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安排好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地掌握教材,变换角度,引导学生入境。利用挂图、简笔画等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或以讲故事、小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我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文,设置悬念:“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轮输了,第二轮比赛的地点、参赛的选手和参赛的马都没有变,但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太阳的香气》一文时,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之后,对课文的新鲜感已经降低,这样,接下来学习生字肯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设计了发放礼物的形式教学生字。课前我做了很多苹果图片,把生字写在背面,挂在黑板上的苹果树上,在学生阅读完后,我说:“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它藏在了甜甜的苹果里,你们想不想闻闻,闻过之后要告诉大家里面的秘密哦!”。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摘苹果,并且兴奋地念出了后面的字。
二、注重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提问,启发引导学生,点拨思路,创设学生质疑问难的情景。例如《小乌鸦和妈妈》一课,主要写了小乌鸦关心很老的妈妈。我向学生质疑:“小乌鸦是怎样对待妈妈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学生说“因为小乌鸦小的时候妈妈喂它虫子吃”。有的学生说“小乌鸦生病的时候乌鸦妈妈整天照顾它”。还有的学生说“乌鸦妈妈把小乌鸦生出来再把它喂养大很不容易”等等。学生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思路大开,思想活跃起来,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要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所以,教师不能把知识生硬地、死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把教学的内容全部移植给学生,强行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学生不但没有积极自学的主观性和独立性,甚至连自读课文的机会都被老师占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自主性,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各方面得以发挥。比如,要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不如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直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不如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认真读书,从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将“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相结合自学课文,接着又给学生提出一个自学目标,把要求提供给学生,自己不必多讲解,只是巡视指导。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四、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和其快慢直接影响着读写的发展。除了在课本上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巩固汉字外,我还采取了其他形式。如:让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课外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教大家等。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是“猜字”游戏,找三名学生,一人写字,一人表演,一人猜字。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生字。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敢于打破陈规,在自己的实验田里,敢于用新的课改理念试播,播种汗水,收获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