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环保意识

小学生环保意识

时间:2023-06-01 09:3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环保意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环保意识

第1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二、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三、 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有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都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也不佳。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要在科学教材中挖掘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与特征来说,小学科学课和环保教育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内容丰富、知识面很广

(1)智能教育内容。科学课的教材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情况,还有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等,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起因和解决的策略都有介绍,揭示了人和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一些要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例如,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些内容。

(2)道德教育的内容。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讲述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没有节制地进行掠夺开采,将过多的废弃物扔到环境中,不计后果地肆意破坏与污染环境,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会产生较大的威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要树立正确、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

(3)行为教育内容。告诉学生要自觉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平时要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主动捡起垃圾等,自觉地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要把科学知识和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2)在课堂上要巧妙地穿插一些环保知识、较好地渗透环保意识。科学课不是环保课,还有许多别的内容要讲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知识。老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将环保内容巧妙地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领悟、体会环保知识,并主动地投身到实际中。

(3)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增加,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地利用当前社会上高涨的环保氛围,大力地宣传环保意义

1.与环保热点问题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在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规定,要想使用塑料袋必须是有偿的,这样就使许多人重拾菜篮或者是应用其他的环保节约品来替代塑料袋。这些与我们有较大联系的事情使学生觉得非常亲切,既能思考又能理解,还提升了环保教育的效率。

2.结合有关的环境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一些环境方面的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属于一种实践性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探索、研究等更深入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小课题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就能很好地获取直接的经验,让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精神与谨慎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嘣銮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关环保的小课题研究,例如,乱丢垃圾的危害;铅笔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树木的本领有什么;马路上废气的危害;如何巧妙地节约水资源;我家附近的河流;校园里的绿化氛围;影响校园美的行为知多少;废弃垃圾的处理;预防废电池污染;白色污染的不利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都能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就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通过对一系列环境保护系列小课题的研究,达到了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那就是关心、知识、态度、责任。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科学课堂和环境保护教育的紧密关系,从小抓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使小学生在小时候就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做到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22-01

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课文渗透环保意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古诗+演讲

《唐诗三百首》中很多诗歌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甫的《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还有韦应物的《东郊》、王维的《青溪》、柳宗元的《溪居》、李白的《蜀道难》等等。孩子从小背诵这些诗歌,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抽出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自选古诗中描述自然风光的诗文,学生进行朗诵和注释,通过描述美好的自然风光,带领全班学生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更让学生明白古代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是何等的美好纯净,使之在无形中产生对美好环境的爱怜和珍惜之情。

二、教材+教授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新要求。新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许多涉及自然以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如《美丽的小路》、《黄山奇石》、《清澈的湖水》、《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等。这些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现状,有的是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优美,有的是描述大自然在人类的干扰下变得非常脆弱,有的则是描述了人类如果不遏制破坏大自然的行为的话,我们将无家可归。那么面对这些教材,教师应该分门别类,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正确的理念,在课堂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渗透环保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其中文中有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教师在讲解“什么”一词的内涵和破折号表示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挖掘“什么”所包含的内容,这样做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所有的东西都失去的原因是村民们乱砍滥伐的后果,是村民们不热爱大自然而得到的残酷惩罚。由此激发出学生要保护周围环境,爱护树木,维持生态平衡的决心和意愿。

又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利用科学小品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找出论证“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论点和数据,把事实摆在眼前,教育学生“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的深刻道理。

三、娱乐+作文

作文是塑造学生思想,锻炼其独立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学教育阶段,借助作文训练,可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环保意识的教育中,作文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如何借助作文完成这一教育过程?势必要从小学生的特征入手。众所周知,钟爱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的这种天性,寓教于乐。

比如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以围坐讨论的方式,现场授教,让学生用最优美的词句描述眼前看到的风景,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过后以作文的形式记录当天最美好的事情。设置奖励,以激发学生创作和学习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之余,通过交流达成善待大自然的一致看法,使学生形成一种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共鸣。

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在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决不能忽略这一点。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与劳作教师合作,让学生自行组队,或者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心中的家园”的作品,作品应充分表达学生自己心目中美好家园的形象。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上台演讲的形式,评定奖项。在布置任务之前告知学生设定的奖项有“最具环保精神奖”、“家园最美奖”、“最具创新奖”等等,由此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做出理想的作品。

第4篇

一、 立足课堂,普及环保知识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已有一些课文涉及环保教育内容,应用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增进环保教育的思想和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课文,适时地加以引用、引入课堂教学。如,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二、感知插图,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二课的八幅插图分别介绍八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认识八种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这一队列中,绿化家园,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如第九册《迷人的张家界》,介绍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说明美丽张家界为什么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把收集到的张家界的风景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张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侧击教育学生。

三、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如《春晓》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一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也可以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比如,与“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

四、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在教学《清清的湖水》一课时,可通过电脑课件显示湖岸景色:"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教师趁热打铁,美丽的环境需要人们来保护,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洁爱护环境的事例吗?小洁的什么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一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的情况;画漫画,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还可以用其他途径来加以补充开拓视野。

1.结合环保节日,利用各社会团体举办的有关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进环保知识,强化环保意识。一年一度与环保有关的节日有:3月12日——植树节、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至5月的一周——爱鸟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世界地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有意无意提醒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活动,并通过这些节日的到来,配合有关主题,利用黑板报,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环保知识竞赛等,逐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环保教育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1小手拉大手,奏响环保主旋律

上夹河镇政府启动的“小手拉大手,共建环保村镇”活动,拉开了环保教育帷幕。首先在环保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们都在条幅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利用主题班会,强化活动内容。学生们回到家里向家长和邻里宣传活动内容和意义。班主任则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走访。各位家长把孩子们在家的表现拍成照片或录像,利用家长微信群上传给班主任。全镇上下齐动员,学校,村委会,家庭连成片,小手拉大手,硕果累累。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了环保意识。立志为上夹河镇创建文明乡镇而一起努力奋斗。

2实地考察,身临其境,唤起学生环保意识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知道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从心理上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1根艺市场引发的思考

教师组织学生到上夹河镇北方根艺批发市场去参观。这里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根雕市场。根雕,为农民打开致富之门,拉动了上夹河经济腾飞。面对琳琅满目的根艺作品,学生们赞叹不已。回到教室,教师让他们谈体会,学生们更多的是对根艺赞不绝口。今年满族风情节期间,一个记者领着几个台湾客商来到根艺市场采访一位出了名的根艺师老爷爷。当记者问他将来有何梦想时,老爷爷居然说,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把这个根艺市场停了。所有的人都楞了。老爷爷说:“一件根雕艺术品的诞生,就意味着一颗树的毁灭,我们不是天天喊“环保”吗,请保护树的生命吧。根雕这种买卖我们不能再做下去了……”学生们,听了老爷爷的话,你们有什么感想?看到孩子们沉思的表情,教师知道环保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萌生。

2.2收集环保方面的图片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私企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小河面上浮满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现在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和手机,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充分发挥多媒体一体机的优势,有计划地播放相关图片和录像等资料,让学生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2.3耳闻目睹身边事例

为了更有说服力,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南面的大河去考察,亲眼看看被污染的河水。秋收时节,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收玉米,把家长烧玉米杆的情景用手机拍下来或者录下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看看马路两边的垃圾,看看挂在树上的塑料袋,临街墙上的小广告……在校园内开展“弯弯腰”活动,看谁每天拾到的垃圾最多。

以上做法,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资料和现实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3立足课堂,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课上利用教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以六年语文课为例:

课堂进行环保教育渗透,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费时 在备课,需要细水长流。教师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开展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如果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环保意识一定会深入人心,环保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写环保征文、抵制“白色垃圾”、开展节水活动,“老师是环保小卫士”,“认领一颗树”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亲戚、学生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通过环保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

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老师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M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参考文献

[1] 恽仁霞.浅谈环保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

第6篇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教育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0.078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环境保护不再是超前意识和“奢侈品”,已演变成关乎人类生存的“自我救赎”了。五年制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接受环境教育的程度,不仅对他们自身,而且对未来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职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从2014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在学校五年制师范生班级教室发放“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 187 份,五个年级各占20%,定向生和非定向生各占50%。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数据和访谈,初步界定五年制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有环保意识,但理解不深

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知道环保概念。但对必要性理解不深,停留在口号支持层面,没能深化到自觉行为层面。比如95%的同学知道和支持应该节约用水,但在我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很丰富,对节约用水的原因不知道,或不太说得清楚为什么。

1.2 相对于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滞后

对很多的环保行为,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但常常没有按照正确的去做。如“你会为了抄近路,从草坪穿过去吗?”,“会”的占 43%,“从不”的占 21%,“视情况而定”的占 36%;在回答“请问你处理废弃物有分类吗?”,回答“经常”的仅占 11%,回答“很少”的竟占 72%,回答“偶尔”的占 17%;在“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你会如何做?”中,“劝他捡起来”仅9%,10%表示会帮他捡起来,81%表示只能做好自己,不多干涉。

1.3 非定向生的环保行为比定学生差

数据显示,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方面,表现明显优于非定向师范生。

2 问题分析

从学生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看,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保意识重口号宣讲,轻深化理解

环境保护讲了很多年,各种媒体、课堂教育、标语等已经将口号灌输到了学生中去了,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对学生而言,对环保知识理解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意识深处也就以“同化”。日常行为中违背环保理念的行为,比比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踩踩草坪”、“洗个30分钟的澡”、“垃圾不分类”等这些行为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完全是“无伤大雅”和“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这里水资源丰富、花草茂盛、垃圾分了类最后环卫工也是一并拉走。这说明,环保意识的深化,不能仅仅还停留在口头宣讲上,而是要深化,让学生理解这些环保行为的全面、系统、先行的意义,才可能让学生将些环保行为内化到自觉行为中去。

2.2 对环保行为缺乏激励措施,学生环保行为实践的动力不强

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环保的行为随处可见,但学校管控不太注重这方面,更没有充分采用奖罚机制来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学生环保行为随心所欲,完全看个人素质。

2.3 环保意识教育和行为未细化、未做到因材施教

定向师范生普遍素质稍高,环保意识比较能自觉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从教室卫生、寝室卫生检查等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但非定向生在这方面表现就差一些。学校和教师在环境意识和行为教育方面,没有区分对待,只是把责任推到个体素质面,就难有更大作为。

3 途径思考与建议

3.1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深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化学相关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讲试验,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在物理课程中,在讲大气运行与雨水的形成时,可以结合南北地域差异、影响的相互性、南水北调来解释,为什么南方也要节约用水;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美丽的景色和意境时,将这种景色和意境与景点现如今的状况结合,培养学生对破坏环境的抵触和抵制思想。通过深层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和表现,将环境保护意识植入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同时,具备环境保护素养。

3.2 通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环保实践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创建“绿色环保”协会,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制作比赛、环境保护网页或动画制作比赛、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可以每年度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了解并记录本地的空气、水质、气候温度、绿化等情况,按期在校园网,使全体师生养成关注当地环境的习惯;学生会组织在校园定期举行倡导开展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水多用、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等“绿色行动”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使环保活动影响面扩大,提升师范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3.3 学校牵头制定环保行为规范,采取强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

不再是将环保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宣讲上,而是具体到行为细节上。如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保护水源――不到水源地游泳;一水多用――重复使用真省钱;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减少水污染――多用肥皂少用粉剂;节约用电――随时开关、用节能灯、空调26度; 做“节能族”――以乘坐公共为荣,争当“自行车英雄”。并将这些行为规范有区分地纳入定向与非定向班级的考核系统中去,并对每周、每日的学生日常行为结合,区分考核,奖优罚劣,在一定范围通报、评比,强化激励使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保护环境,得从教育着手。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教育培养,意义深远。学校可以要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活动组织、行为规范检查等方式方法,来深化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环境保护更快更好地落实到更多的群体、更广泛的地域中去,使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中生;环保意识;养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25-01

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气候变暖、雾霾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从我国的经济发展上来说,适当转变自身传统的高能耗经济发展方式,实行节能减排,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从个人的发展上来说,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应该对环保问题引起重视,从点滴小事做起,在自身的影响下推动身边的人认识和实行环保,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推行低碳环保的价值理念成为了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低碳环保的理念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贯彻落实,因为它将充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在进行低碳环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不能光喊口号,而应该付诸于实际行动。现阶段,有的高中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环保意识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我国的教育中,对环保意识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落实。现实中,有个别化工厂或造纸厂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不肯承担社会责任,将大量废弃原料和废水未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这种情况,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原则相违背。现阶段有的高中生对低碳概念的认识还不够,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这都是自然界给予人们的警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低碳生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应当而且必须要做到的。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所以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的问题。例如,学校在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不大。虽然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比较大,可能对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引起重视,但是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影响到环保意识的养成。

二、低碳经济下高中生环保意识养成的措施

高中生作为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中生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建设中去,所以,对其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注重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融合,通过在课堂中的实际教学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B和强化。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相应地增加一些环保知识。比如,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要爱护和保护环境,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等。要通过适当向学生传授一些生活技巧,让学生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学习之中,久而久之,同学们才能养成习惯,慢慢地对周围的人起到有效的影响作用,让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2)组织环保社团,定期举办活动。在校园中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创办相应的环保社团,定期举办环保活动。比如,在校园中可以将每个月的10号作为环保日。另外,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宣传,通过有效引导让广大同学们参与到其中。这一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对其日常行为方式起到规范作用,更好地在环保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开展多种多样的节能宣传工作。学校还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节能宣传工作,这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环保不仅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同时更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环保意义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人环保意识的增强,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为低碳生活的实现提供更大的可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的理念充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贯彻。同时,在进行低碳环保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光喊口号,而是应该付诸于实际行动。只有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自身的影响下带动身边的人提高环保意识和采取环保行动,才能养成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为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低碳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养成[J].文理导航,2014(10).

[2]陈延斌,许敏.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家庭养成探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第9篇

一、

活动目的

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毕寨的行动中。

二、活动内容

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在全校深入开展活动。

(一)学校层面: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好一堂生态环保课,传授生态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

(二)个人层面:

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动员家长少开一次车活动。积极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活动与环保相结合,不断增强个人践行环保理念的自觉行动。

三、活动要求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与推动我校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相协调、互促进。

2.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年级、班级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面,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活动,努力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成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3.加强宣传,认真总结。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宣传。要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活动典型。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总结

第10篇

2011年7月日,今天的环保主题是“绿色世纪”,和共青团志愿者借此通过丰富有趣的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各位志愿者养成环保习惯,并以此带动所有中小学生和群众环保,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公民共同环保,共同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活动目的:

1、唤起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抵制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爱护绿色环境。

三、活动内容及人员时间安排:2011年7月日(如因天气原因可推迟日)

点分

a组: 布置广场挂环保画、环保图片。 b组: 发放环保邀请函。(主要针对各学校学生、社会公众等)

09:40—10:00

布置广场挂环保画、环保图片。

10:00—11:30

环保义演

11:30—12:00

环保志愿者签名,为志愿者系绿丝带(各学校学生、社会公众等) 12:00—12:10为广大热爱环保的市民发放绿色购物布袋。(具体图案如下:

四、活动注意事项:

1 、此次活动上午9点40分开始布置舞台,请各位志愿者准时到达广场帮忙布置.

2、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要维持现场秩序,确保观众及自己的人身安全.

3、遇到各类突出问题,应立即向组织反映,本着相互理解,友好协商的原则。

4、活动开始后各环节任务分清,活动筹备相关人员须带上工作证。

5、活动结束后,后勤组要清理好现场,并负责义演道具物品的回收。

主办单位:市区共青团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 科学素养 探究活动 安全 合作 规范 环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54-0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四年级学生从小就有了自发的探究行为,但校园内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在科学实验室内完成。为保证探究活动尽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有四种思维意识需要教师向学生提前、反复、多次灌输,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形成。

一、安全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性教育。安全也是我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活动带来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个方面的感受。同时科学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课程的资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四年级学生的思想观念里安全意识还很薄弱,尤其是知道要进实验室开展探究活动,新奇、兴奋的心情会大大削弱学生们日常积累形成的安全意识,作为教师,从准备进实验室开始到离开实验室,整个期间都需要反复强调基本安全行为及分组探究活动中安全注意事项。

如在开学初,准备进实验室前,就需要在教室内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根据实验室座位安排给学生分组排序,制定好座次表,上课前在科学课代表的带领下按序排队进实验室,避免学生因从教室到实验室,地理位置发生转换而产生拥挤混乱现象,引发意外事件出现。

此外,在一些具体分组探究活动中,对若使用不当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实验仪器或药品,一定要说请使用方法,要把注意事项强调到位。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组探究活动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实验室里的酒精灯是四年级学生不常见到和使用的一种仪器,教师可从酒精灯使用不当引发事故的一些案例引入,叙事和图片展览相结合,从听觉、视觉上给学生最直接的刺激,让学生在心里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畏惧情感,然后再介绍酒精灯的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告诉学生酒精灯是众多实验仪器中的一种,正确使用会帮助我们完成给物体加热、提供热量这一特定任务,但如果试图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等不当行为发生才会引发可怕的事故,当事故已经发生也要学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自救。教师与学生搭档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后,找两个学生上讲台来尝试独立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小的突发的事件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例如酒精灯被打翻导致桌子着火的情况,引出用湿毛巾灭火的场景。学生关于这种体验可以说是深刻的,当然影响也是深远的。大家在酒精灯的使用形成共识后,再分四人小组演练酒精灯的基本操作。通过这样的安全教育,学生在使用酒精灯时就会格外小心,遇到突发事故时脑海里也会浮现补救措施的场景,在这种安全意识下,探究活动才有可能取得预想的成果。

二、合作意识

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相互补充,能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四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之初常常认识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是满腔热情的开始做,忽略了前期的分工合作安排,以至于后面出现只顾抢着动手而不能很好地同时观察现象,生动、准确的描述、记录现象等问题,探究活动成效不高。所以作为引导者的老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分工合作意识。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分组实验,需要分别将少量的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放入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可以先选两组(4人小组)同时上讲台演示将食盐放入水中的实验,其他组坐在台下观看,教师观察后适时参与指导,确保其中一组同学自由结合做实验,另一组分工协作:四位同学中,一位同学主要负责操作,另外两位同学主要负责观察现象并讨论交流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一位同学主要负责记录,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论。因为这个实验过程很短暂,一般情况下,分工合作的小组实验会更有序,现象描述也要更形象、准确些,结论更容易达成共识。这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大家会显而易见的赞同分工协作,教师这时要求每个小组都要选出小组长总体负责,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同学主要负责其中一项或几项任务,同学们会更主动接受这个要求,在多次探究活动中渐渐养成分工合作意识。

三、规范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的演示实验就需要规范化操作,这既是教学体现科学本质的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学生的分组探究活动也要从规范操作入手,规范操作既是良好实验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基本能力、素质发展过程中严谨科学态度形成的要求。

尽管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都是最基本、最简单浅显的,但操作要求应当是严谨的。实验中,动作的一招一式都有其规范要求,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单元温度计的使用:须看清温度计的量程与分度值、读数时眼睛要平视、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分组探究活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中天平的使用:橡胶圈是卡住横梁,避免震动,保护衡量刀口的装置,一定记得开始使用前将取下放好,使用完毕后安装上,避免丢失。称量前要先调节天平平衡。调节平衡时天平要放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指向红色零刻度线。称量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简称左物右码。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触摸。称量物根据形状的不同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或是洁净的纸上进行称量等……

再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分组实验,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四种药品分别放入水中后需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因玻璃棒是易碎玻璃制品,所以教师一般都不会准备四根玻璃棒分别搅拌,更多的是用一根玻璃棒完成四次搅拌任务。这时,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强调:每次搅拌后一定要用自来水将玻璃棒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个烧杯中进行搅拌,确保药品间不互相污染,影响实验效果。试验结束后要把用完的药品放回原位,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摆放整齐,桌面收拾干净,待检查合格后才能离开实验室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规范操作,养成规范的意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复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四、环保意识

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可以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大好时机,而小学科学课为节能环保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许多节能环保契机,指导学生考虑到节能环保问题,在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力争节约药品,减少浪费和污染,增强小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分组实验中,需取用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四种药品分别放入水中,实验前教师准备的烧杯就应该尽可能的小,最好是50毫升的,提醒学生取用药品也要尽可能的少,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即可。食盐、面粉、沙取一平药匙即可,高锰酸钾2-3粒最好,多了反而不易于观察现象。实验后的混合物可分类回收到四个大烧杯里集中处理,也可留存下来给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做过滤、蒸发实验,进一步理解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而能溶于水的物质则可通过蒸发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要让学生领会物尽其用的意义,明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总之,四年级的学生在走进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时尚处于无意识多于自主意识阶段,关于安全、合作、规范、环保等意识尚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坚持不懈地付诸教育行动,在日积月累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步实现内化,不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时刻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远离伤害,健康成长。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相互交流,互帮互学,提高科学知识和技能,营造和谐学习环境,陶冶情操。逐渐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 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活环境,认清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迫切性, 获取有关的节能环保知识,增强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更有助于学生日后自主安排科学探究活动,取得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郁波.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J].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

[2]钱世虎.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08)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20-01

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翻开小学美术教材,就会发现现行的美术教材与课改前的老教材相比,在学习领域中涉及综合探索的课程逐步增多,在美术课堂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也是千奇百怪,学生作业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中涉及废物利用。如:饮料瓶、金属易拉罐、商品的包装箱、包装盒、药瓶,以及废布头、包装条等材料,都成了我们创造美的材料。那么如何以“废旧材料”为契机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何启发学生利用生活和身边的废旧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废旧材料的美,进而想象创造出新颖美观的作品,使废旧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达到意想不到的美饰效果,并以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出它独有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艺术创作能力,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是当下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和创新的目标。

一、以废旧材料为契机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花绿绿的日常用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许多废弃物都潜在着被回收和利用的条件。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能力、践行环保义务,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通过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废旧遗弃物品,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在教学中我经常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做好的手工作品或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并带领同学们观摩欣赏兴趣小组学生的创意作品。以此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和创新,并安排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材料,培养他们自觉、主动节约能源的意识和追求对美的眼光。

二、以废旧材料为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树立学生观察生活及周边环境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设计和思考废旧物品的潜在利用价值。在我们的周围可以回收的,无毒、无害、安全的废旧材料有很多,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首先要搜集适用小学生的多种制作材料。小学的工艺制作不同于专业的工艺设计与制作,材料要易找价廉;要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加工;还要有利于环保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在讲到湘教版五年级美术第8课“飞行梦工厂”这一课,当我出示各种飞机的照片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课前搜集的一系列相关资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尤其在讨论到战斗机的制作时,同学们更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几乎每位同学都拿起手中的废旧材料表达着自己的设计理念。最后我提议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当一次未来的飞机设计师,同学们激动不已,每位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最终呈现的作品都是异彩纷呈。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制作材料都是从生活中搜集的废旧物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成功与合作,更收获了废旧材料带给大家的价值。这节课也给了老师更明确的理念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力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感悟美后激发起再创造的能力,充分利用美术课挖掘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造型美、材料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废旧材料的美感,在动手、动脑中,在艺术创造的实践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善自身的素质,同时,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意识。

三、“一物多用”――实现“变废为宝”

大多数同学的潜意识中手工制作顾名思义就是简单、机械的模仿活动。然而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制作材料、新的制作技能却赋予手工艺制作更加深刻的内涵。新课标美术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综合材料的应用和创造,尤其是提倡学生能够大胆尝试一物多用的神奇效果。经过反复的课堂实践,我不断地激发了学生对废旧物品的创作潜能,同时,学生无限的遐想和灵巧的双手也深深地启发了我对手工制作课综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使我和我的学生对废旧物品的创作有了乱中求序、齐中求变的艺术构想。如我们在“神奇的瓦楞纸”一课中,学生把收集的包装箱、瓦楞纸运用到动植物的制作中,条状的瓦楞纸并排侧面粘贴做花瓣,呈面状,卷在一起并拉伸成体状,用这个方法可制作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及五官。如二年级“纸杯变变变”这节课中如何让简单的纸杯变为丰富的造型,我们先将一个纸杯从侧面剪开呈条状到纸杯中间,略让它卷曲,制作成了“花形”的立体杯用来装粉笔,方便、实用还有艺术观赏性;选择用相同的方法剪两个纸杯套在一起进行简单的添花就会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头,还可以选择把多个纸杯插合在一起的方法,就变成了飞舞的龙。因此用一个符号、一个形状、一种材料、一种方法进行重复、变化,就会形成意想不到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