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档案管理

智慧档案管理

时间:2023-06-01 09:3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档案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化;档案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146-02

1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基本概念

档案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变成数字信息,以实现不同载体形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档案数字化工程目前主要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即将档案文字、图表、图纸等变成数字信息,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检索、分析的目的。在王村新城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1档案目录的数字化

(1)档案的目录统一使用excel电子表并加入超链接,点击超链接直接查找档案合同扫描件,以便查阅合同具体内容。

(2)卷内目录填写规范,序号:以一件自然件或一组文件为一顺序号;文件编号:完整的代字代号;合同名称:合同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日期标准格式为:20010101,同一条目内时间取文件最后形成时间。

1.2实体档案的图文信息数字化

王村新城所有的合同档案通过扫描、摄影、摄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采集,从而实现图文信息的计算机存储、调阅、分析。

1.3日常档案管理业务的数字化

将档案的业务指导内容,审核意见,审核结果,图书资料的著录,档案变动登记,档案的始由、贮藏、借阅、变动等档案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的方式进行数字化。

2实施过程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核心(图1)

(1)设立专用的档案储藏室,定做专业的图纸档案柜,方便图纸、档案存放和查阅。实施过程根据档案储藏室面积,有重点、有步骤的实施,对使用频率高的或重点工程档案先进行数字化存档。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一般为档案整理档案扫描(文字、图纸)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在整个流程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以作者所在项目为例,相关建设合同签订了123份,每份合同都根据纸质版扫描生成PDF文件存档。为防止出现混乱,对档案原件带来损坏、泄密等不良后果制定了周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数字化工程筹备阶段就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各步骤的具体细节多次进行预演推敲;就各操作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建立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工作流程规则操作,按技术标准验收。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各类登记表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数字化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记录,从而确保整个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有序、操作流程清晰、责任分工明确、验收严格把关。

(2)扫描、编辑处理及存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重点是扫描与编辑处理,其较为复杂。首先,在扫描时严格按文件分类扫描,根据纸张情况选择扫描方式、确定扫描分辨率及相应参数,扫描过程中及时调整亮度、对比度,使扫描后的影像尽可能保持档案原貌,使图像清晰不失真,亮度适当,同时生成jpg或pdf等相应格式的影像文件。其次,图像编辑处理是整个扫描过程中保证图像质量最关键的技术部分,因此要对影像文件进行纠偏、去污、裁边等编辑处理,同时去除影像文件背景,其可以有效节约存储空间。处理完成后的影像文件要进行存储。

3数据的存储与安全是实现数字化的最终保障

当今任何一种计算机的存储技术都还不能实现100%的可靠性,在档案数字化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突发性的灾害,因人为过失、计算机故障、存储介质损坏等各种原因,基础数据都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对基础数据要采取多介质、多地点的存储与保管方式。在此基A上还要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及时地备份。对备份数据同样采用定期检测,三重乃至多重备份等必要的方式,以确保基础数据的高度安全性。

4王村新城档案数字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经济效益。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第2篇

[摘要]企业成熟的RFID技术及设计经验正日益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多学科的联合应用解放了档案管理员,使其有

>>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 关于将云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探索性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探究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于干部档案管理的思考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应用于医院的策略分析 组织发展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分析 德国联邦档案馆照片档案的管理 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档案资源管理效果分析 智慧档案馆技术系统特征分析 刍议目标管理方法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核心因素分析 云计算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探讨 Web2.0技术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的应用及启示 云计算技术在数学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之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网页链接:.

[4]网页链接:http://. cn/Tech/html/n3847_1.htm.

[5]清华同方RFID图书馆档案管理系统.行业应用.2006,(3):29-31.

[6]RFID应用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网页链接:http://solution.rfidworld. /2009_12/20091292237256744. html

[7]浅谈纸质档案管理的保护工作。程巧玲。科技资讯,2011,(15:)174。

作者简介:黄鹤鸣(1955.11-),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23-01

档案信息化的全面开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将数字档案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数字档案时代,扩大数字档案资源规模、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质量、满足公众利用需求、提高网络技术进步、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享利用等将是衡量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题中之意,更是未来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势所趋。

1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技术手段仍需完善。目前,很多档案信息资源仍然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档案资料的保存还以单轨制以纸质实体化的形式保存,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利用科技手段的更新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电子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各地档案管理部门正逐步将传统的手工存档查档方式向档案数字化建设方向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和规划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字化应用软件兼容性、硬件配备的合理性、人员技术的成熟性等各方面仍存在问题。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虽然许多的档案馆在软硬件设施配备上已经满足了数字化管理的条件,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能力不强,没有参加专门的现代信息化培训,加之人员构成的不稳定,人员数量的缺乏,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档案管理部门仍缺乏高效的、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工作团队。

2 新媒体的出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1)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更是给档案信息资料的产生带来了便利,档案部门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报刊、电视、杂志等媒介,而是开始以新媒体为平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搜集档案信息,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很多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来搜集到更多的档案资料,丰富档案馆藏,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

(2)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习惯了足不出户就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信息,因而当需要档案信息资料时,档案用户同样倾向于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档案信息的获取,而不是去实体的档案馆进行查询。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料的价值,而且档案用户涉及社会的多种行业,档案信息需求人员不再局限于专家和学者,更多的是学生、职工等人员,对档案资源的内容要求侧重点也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3 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强智慧档案馆及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传统的档案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要加快智慧档案馆建设,智慧档案馆是配合智慧城市提出的新概念,具体表现在“智慧”上,智慧档案馆信息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模型和流程,自主感知、汇集、记忆、分析信息,实施识别模式、触发预案、控制运行、评估业务、预测趋势、风险预警和管控信息、挖掘知识、发现关系等具有人类思维特性的行为,完成既定的档案工作任务。智慧档案馆是在数字档案馆基础上建立的,能解决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不够深入、资源服务形式单一的问题。

(2)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共享。利用新媒介技术平台,转变档案服务技术手段。在当今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停留在记录历史和考据研究上,档案材料大多以纸质为主,不能满足当今信息社会用户的快捷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先进设备,依靠Web3.0技术,实现档案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聚合、关联分析、智能检索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资源,完成档案工作技术转型,加速馆藏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在线查询与共享,满足公众对智能系统查询的需要,提升档案利用率,实现档案服务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变。

数字档案馆只是为传统档案资源建立了数字镜像和利用平台,只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做法做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模拟,虽方便了档案管理与利用,但并不具备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及辅助档案信息用户使用的功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伴随技术的升级而逐步完善,除了继续完善现有信息利用平台外,将跟进移动服务技术,建立移动数字信息查阅服务,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移动化。同时,主动适应新形势,将档案信息服务纳网融合的新信息服务体系,将信息共享平台延伸至电视屏幕等新的终端设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与发展,将逐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共同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多媒体化城市的管理与服务,实现城市规划部口档案管理系统和机关档案室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对接,极大地拓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另外,基于新媒体的开放性,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平台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3)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在新时代面前,我们要充分利用专门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为用户查询和使用档案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同时,档案部门也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完善数字化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比如数据查询、数据标引等,最终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从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地就是要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除了必要的文字档案之外,还要注重搜集和制作以图片、视频、故事等为载体的档案资料。在这方面我国档案部门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将档案资料与现代媒体进行融合制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电视节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档案馆还可以对那些具有价值的档案视频、图片等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的价值,从而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展。

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管理的作用,调动档案部门和兼职档案员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做好各种载体档案的利用服务作为宗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地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才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朱兰兰,裴佳勇.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5(5):82-86.

[2] ⑿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商业经济,2014(02)25.

第4篇

1 高校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档案数字化加工是指通过数字化扫描、缩微转换、音视频转换、资料翻拍等技术手段,对各种档案、资料、数据等进行数字化转换。在加工和转换过程中,人为操作的失误、技术的缺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网络黑客的攻击等等,会随时破坏数字化加工系统。

1.1 加工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根据国家保密局的规定,在对档案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过程中,对涉密档案的定义、过滤、屏蔽和粉碎工作,要全程监管和控制加工数据,避免涉密档案信息的泄露。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档案馆对档案卷宗实体、现场、人员及信息安全重视不够,对加工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卷宗扫描模糊,特别是利用率较高的高校录取审批表及涉密文件的图像自动纠偏、校对工作、人工去污处理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造成出错率高,无法保证数据原件的质量。甚至有些员工因对工作不满,故意为其他机构提供机密的技术与数据等,这些都是潜在的人员风险因素。

1.2 加工技术及设备缺少评估的风险。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加工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馆对档案数字化加工采取外包方式,在招标过程中,只对外包公司的进度保障、扫描设备、档案卷宗的拆装等提出要求,而对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信息保密缺乏管理,甚至没有签订相关的技术及保密协议,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加工设备的技术参数也不甚了解。另外,大部分高校档案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都是由软件开发公司提供远程技术指导,馆内缺少真正懂技术处理和网络防范的专业人员,对网络安全没有深刻认识,并缺少必要的技术风险评估。

2 高校档案数字化的风险应对措施

2.1 内部环境。高校档案馆承担着学校档案保管和开发利用的职责,从安全风险角度看,既有风险高发的土壤,也有风险敏感的人群[1]。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守档案安全底线。在内部环境上,应从加工过程中确保文件的准确、完整和安全着手,在交接加工案卷时要检验档案的内容、范围是否正确,以及交接前后?稻菔欠褚恢拢?并采用“数字摘要”技术,确保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在移交、接收、备份过程中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使系统能够自动监控和发现文件是否被篡改,自动检测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有无缺损,并随时提示档案管理员信息项是否完整,凡涉及电子文件加密、存储、下载、打印等操作事项,要做到全程自动监控,及时形成电子日志记录。

2.1.1 数字文件形成人员风险的应对。档案数字化加工和维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加工人员的保密观念,避免人员职责错位;与档案软件公司和数字化加工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保密协议,加强对保密资质的审核,避免档案数据的失、泄密或者不当扩散,并对后续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对加工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严格控制非法人员和离职人员接触加工数据,提升数字化加工的管理规范,有效保证加工数据和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安全。强化电子签名的有效性,当发现伪造或无效的电子证书时,系统要锁定相关操作,并向指定的系统安全审计人员发送报告通知,便于及时识别和事后核查操作者身份。

2.1.2 软硬件设备存在风险的应对。档案数字化加工,要严格遵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在图像文件中详细记录实体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类型、设备制造商、设备型号、设备感光器、数字化实践等元数据信息,为分析数字化加工使用的设备、参数提供可追溯依据。高校要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载体及软、硬件,采取严密的流程设计,确保电子文件和数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规范性,减少因设备损坏造成的文件损失。

2.2 外部领域。外部领域的风险主要指外部用户非法入侵、恶意访问、篡改文件内容信息等。档案数据信息易伪造、篡改或误删,因此,确保其原始内容的真实性是数据有效利用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预警机制、多套备份、封装机制和检测机制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全方位保障档案数据安全,警惕外部风险的入侵。

2.2.1 加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整合、师生个人信息、校园基础建设等内容,为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首先要将校园局域网与广域网分开,通过屏蔽PC机上全部通信接口、服务器物理上锁等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回避外部潜在的入侵风险[2]。其次,加强监测技术,安装入侵监测软件,发现网络系统有违反安全的行为或遭到袭击时,提供实时报警,及时提醒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做好监测和防范,确保档案信息万无一失。

2.2.2 做好异地异质数据备份。高校档案数据库,如果没有做好异地异质的数据备份,会存在着丢失等风险因素。因此,高校在加快档案数字化加工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在加强基层单位电子文件的接收的同时,要对重要数据库信息进行安全备份,并把备份的存储介质与机房隔离,保存于安全位置或异地存放保管。一旦遇到系统受损,就可以利用灾难恢复系统进行快速恢复。

3 高校档案数字化发展思路

当前,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慧化服务体系渗透到各行各业。高校档案馆应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步由“纸与铁”的时代向“数与网”的时代靠拢[3],逐渐将数字档案馆建设融入智慧学校、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

3.1 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高校档案管理者应在档案“资政、存史、维权、育人”的四大功能不改变的情况下,改变传统的“封闭、保管、行政干预”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五位一体”的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展观,树立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审视现代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手段、用户体验、档案文化传播及价值体现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从“开放、协作、共享”的角度来思考档案服务模式的转变,着力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创造力、执行力。

3.2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目前,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图片传送、微信支付、公众账号扫描、图像识别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普遍应用于各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应用、智能化管理上,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稍显滞后。因此,各高校应加紧对海量档案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数据关系,构建互联、感知、开发、共享的智能化网络平台。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落实档案工作“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4],研究图像识别技术,并把图像识别转变为文本数据,以利于档案的检索、查询和安全防范。创建以利用者为中心的“档案信息服务站”,逐步实现档案的信息导航和便捷服务。

第5篇

由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档案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管理操作流程,许多需要收集的档案存在于多个部门多个人员手中,而且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流动性较大,往往是这一小工程完工验收后就进入下一施工环节,档案还未收集,施工队伍已经撤离。而且工程项目施工专业性较强,懂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一定懂工程施工,而会工程施工的人员一般都不懂档案管理,相互间还缺乏沟通渠道和时间,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相脱节,即使收集到了工程档案,质量也参差不齐,诸如表格制作不规范、图表设计尺度不一、设计更改未加以标注,因而档案不具有真实性,对工程项目的全貌不能准确从档案中反映出来。另外不少工程材料标准未能统一,既有随意更改涂抹的,又有使用圆珠笔或复印件的情况,使得图纸资料识别度不高,影响档案可靠性。

1.档案管理规范化意义

档案是相关人类文化成果的积淀,是连接古往今来的纽带。而工程项目的档案不仅是工程项目的智慧结晶,也是项目施工企业的历史记录。在未来出现问题时,档案管理能通过提供相关证据和凭证,准确判断出症状所在。工程项目档案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详细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人员安全,对于工程事故分析、责任认定以及管理办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还能为日后研究提供借鉴和经验,增强工程项目人员的自身素质,实现对档案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可将档案中所涉及的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成推动工程设计行业的实际生产力。

2.档案管理规范化办法

(1)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工程项目往往工期较长,工程人员较多,涉及专业范围较广,形成的档案材料内容不可避免地纷繁复杂,稍有疏漏,就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较大损失。为保证档案资料覆盖全面、资料内容准确规范,首先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因而,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经常补充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并能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档案实行高效率的整理工作。其次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经常与各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对各个部门需要收集的材料了然于胸,并熟悉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流程,了解不同部门档案管理要求,确保档案在归档时分类正确,并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对档案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图纸、文字等材料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明确各部门档案收集、整理责任,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从整体到局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加快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准确性与真实性。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工程项目档案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的难度,首先是工程项目档案反映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程详细数据的汇总,是在日后进行维护管理、改建拆除等所必须具有的参照标准,收集数据的详实程度与丰富程度都是海量的,并且在数据图纸等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求都较高。其次是工程项目档案的形成过程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在不同阶段档案管理方式又有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由众多不同专业构成,如水电、机电、建筑、勘探、设计、施工等,这使得档案类别具有复杂多样性,档案管理需要各个阶段不同部门分工完成,这就要求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因而必须形成一套符合工程项目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制度,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对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并遵照国家档案收集要求,建立合理归档制度,明确各部门档案归档要求,实行全面交叉覆盖制,各部门档案归各部门分别收集,然后进行汇总,从而降低档案管理难度。

3.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首先应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由单位主管领导直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逐级向下实现档案管理责任制,把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办法的实行落实到个人。通过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的方式,指导、检查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档案工作规划,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为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日常运行提供质量保证。并设立专门档案室,由专业人员负责对整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归档、整理、鉴定工作到统计和保管利用方面全程进行管控,从实际出发,对档案的保管期限和使用类别等详细档案数据,编制索引工具。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先进软件技术对档案信息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工作,使其能系统性地掌握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构建一个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平台,注重对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通过组织交流沟通活动,建立起激励表彰机制,促进档案人员的积极性。按绩效对其进行考核,实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晋升竞争机制,保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和专业,使档案人员的工作更具成就感,以跟上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结语

对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工程设计文件是其主要产品,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是工程设计单位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力体现,更是所有工程设计从业人员宝贵的无形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对工程设计单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也是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重要依据。而当前仍有部分人员未重视档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解决,为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现代化提供基础。

作者:罗凤梅单位: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第6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量的数据资源。大数据(BIG DATA)是从 I T 行业开始引发的又一轮的网络技术革命,自 WEB2.0、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再一次颠覆网络技术的速度和力量令人震惊,从宏观的国家治理到中观的企业管理,微观到社会的交往、甚至个人的生活,已经无不和大数据有着种种联系,大数据冲击、影响并改变我们的世界。随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国家、社会、企业、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整个世界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监测统计报告显示, 到 2011 年时,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 1.8ZB( 1ZB 等于 1 万亿GB) ,增长速度变成每两年翻一番,如果数据持续以这样的速度激增,那么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数据量总量将达到 35ZB-40ZB,数据量惊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数据资源来袭,档案学领域将面临对巨量而复杂的数据进行高效管理的困难局面。历经信息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已逐渐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在政策制定、方法改进、技术提升、设备配置、人员结构等方面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网络每天产生的档案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与过去完全不可比拟,再加上国家各类型的档案馆(室)、电子文件中心、档案托管外包机构现有的档案数据数量和技术力量,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明显不负重压。因此,迎着大数据的热潮,档案界很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档案部门、档案管理者、档案工作者应该如何抓住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和机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促使档案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2.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面临着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各种新发展,如新生的理论观念、增多的数据资源、变换的服务方式、难度增大的安全保卫等等,这些变化都需要档案部门对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重新进行认识和分析。

2.1 档案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量的增加、档案服务水平要求提高以及档案软件平台的应用,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的管理观念上了。档案纸质时代被迫接受档案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催生出了新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如新来源观、文件连续体论、宏观鉴定理论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理论还将再次受到冲击,推动档案管理理论不断扩展。为此,档案部门应该尽快树立起档案大数据观,一切数据皆归档;大档案观,让“一切归档”成为可能,而且让档案无处不在;大平台建设,建设资源富集、操作便捷、服务高效的档案数据大平台;以及大服务观,档案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必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重心要向服务倾斜。

2.2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的新发展

档案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被悉心保存,最终的目的就是需要档案部门维护好党和国家利益,服务好人民群众,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服务需求。大数据时代,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企业、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提供人性化、智慧化服务”,因此,档案利用服务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目的上都将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国家更注重惠及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档案更倾向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为城市发展和市民服务,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服务,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为农民老百姓服务。大数据时代也促使档案馆开启了档案人性化定制、智能化推送服务方式。

2.3 档案数据资源体系的新发展

拥有可观的馆藏资源是档案部门开展工作最大的优势,馆藏资源越多越能体现档案部门存在的价值,丰富的馆藏是档案部门维护社会地位的根本,也是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资本。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最终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材料的也急剧增长,档案不再缺,而是泛。主要体现在:(1)档案数据的来源更为广泛,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多地倾向网络化、社会化、平民化,来源于互联网的数据多,而且?n案部门更关注民生民意。(2)档案数据的内容更丰富,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资源总量大且迅猛增长,档案数据类型增多,档案数据价值密度降低。(3)档案数据的收集方式多样,包括档案数据的强制收集,档案数据的实时捕捉。

2.4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新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安全至上,确保档案安全,就是保障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档案安全高于一切。大数据时代,数据数量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信息化程度高,都在对传统的档案安全体系形成压迫和挑战。档案数据随时面临着因保存条件、管理方式、关键技术、安全保密变化而带来的种种威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形式,丰富了档案的类型,从纸质、音像、光盘、电子软硬盘到数码缩微档案,信息有几种形式档案就有几种形态,这些档案除了基本的“八防”外对保存的条件和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音像档案要远离磁场,光盘要防磨损,硬盘要防震,电脑要保持电源稳定,档案馆在新建、改扩建时既要考虑档案数据保管基础条件设施安全可靠,另外还要购置专门专用的设备来保护类型各异档案的安全。数据时代,档案应急管理不仅要从突发事件类型入手,更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制定精细化的应急预案,将应急管理制度标准化,行为常态化,减轻或避免档案因遭遇紧急事件带来的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123-0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并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成为社会各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和主导。行业的需要和政府的重视,使得信息化成为推动现代化的基础[1]。档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非常重要的信息Y源。为了满足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着档案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又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当前,国家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快了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研究者对档案信息化的研究更加全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运用的当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体是高校的理论研究者,这些研究者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当前的条件下出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而国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一般都是偶尔涉及,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概述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档案信息化是指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对象,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保管、整理以及开发和利用,使得档案事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包括档案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等。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能够加大信息资源的存储量、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促进档案信息公开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档案信息化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对其加以分析和解决: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专业人才短缺[2];再次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最后是信息资源整合难[3]。

3.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信息技术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到的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多。一是海量化存储技术,包括移动硬盘、光盘、存储卡、数据库技术等;二是数字识别技术,包括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电子标签(RFID)、手机二维码、PS、GIS、GPS等软硬件系统;三是虚拟技术,包括虚拟终端、 虚拟存储、虚拟桌面、虚拟展厅等;四是检索技术,包括搜索引擎、智能检索、图像检索等;五是融合技术,包括移动通讯(3G、4G)、有线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手机、电视机、计算机三机合一,以及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等;六是移动技术,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视、平板电脑、MP4、电子阅读器等;七是信息安全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数字加密等。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非常大,促进了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质的提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丰富了档案信息化的载体,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基础设施集约化、档案管理智能化、数字档案管理集群化以及档案信息服务智慧化等趋势。

1.基础设施集约化

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为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机房、配备了相关设备及软件,进行了档案数字化以及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然而,信息爆炸社会的到来使得不同来源、各个种类、不断积累的大量电子文件档案不能及时归档,这些都使得对档案的有效保管和开发利用更加困难,也危害着网络信息安全[4]。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有效地帮助档案管理部门解决了这些困难。档案部门将各个档案应用服务系统迁移到政务云平台,可大大减轻配置设备、运行维护、数据备份、安全防御、应急演练等技术工作量 [4]。

2.档案管理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档案领域中,使得档案实体以及库房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智能化,如智能密集架、智能温湿度控制设备、门禁系统、RFID芯片控制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也将档案管理转移到智能化的网络管理体系,提高了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效率,包括档案的查阅、统计、盘点以及安全监管工作等等,实现了馆库与存放的档案、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档案与人等互联互通、相互感知,实现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4]。

3.数字档案管理集群化

当前,各地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项目都是相互独立的,档案信息资源相对分散,需要查阅的档案经常要结合多个数字档案馆网站或者通过多个部门和地区进行查阅,造成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以大数据、云平台技术为基础,各部门可以建立文档整理、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的集群化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多个数字档案馆资源的一体化,连接其他信息系统,在查阅档案的时候可以进入多个数据库进行搜索,从而解决跨库、跨地区查阅的困难。将各地区、各馆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大型数据库,以达到某些档案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共建的作用,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又提高了档案的查阅效率,能够进一步完善档案的社会功能 [4]。

4.档案信息服务智慧化

随着信息的大量积聚,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量将越来越大,给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使得一些高利用价值的资料不能及时归档。而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利用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查找、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和开发利用,可以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定制,以推送的形式向定制人员、工作单位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服务,使档案信息服务的智慧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可以建立移动档案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档案信息,让更多的移动用户可以享受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4]。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功运用,成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档案信息的存储量、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强化档案的社会功能以及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总之,脱离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奠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楼不会拔地而起。

参考文献:

[1] 吉志红.档案信息化在现代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88.

[2] 孔丹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5,(3):64.

第8篇

1档案管理制度、流程、标准进行统一,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林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将管理的整个流程和管理的机制进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这不仅仅是一些单位的个体行为,也是整体林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些体现。但是,我国的《档案法》中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并不够健全,他只是从在法制方面对档案管理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管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对于在档案管理统一化这一方面上的相关规定仍然存在漏洞,有待完善。所以,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但要对档案内容的真实完整性进行管理,还要针对档案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在林业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各行业和各个协会进行沟通和协调,在统一的协作和组织之下保证档案管理在信息收集、归纳整理、档案保管、数据统计以及最后的移交等很多个阶段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流程和规定进行,根据统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标准的流程中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精确数字化的档案数据信息。现在很多林业单位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在对档案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时可以从一些数字化的方面进行归类制定,同时,将这些档案的资源作为制定规章制度的支撑点,并利用先进的智能检索等高新技术为途径完成档案管理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实现信息技术的统一化,加快档案管理部门发展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方面的需求,在挑选人才的时候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人才。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智慧和技术并存,只有拥有了高新技术才能对未来进行创造。换句话说技术就是促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加快生产的决定性动力,在林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使林业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形成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动力源泉。然而就我国目前的计算机领域而言,在很多方面计算机硬件的研制和开发上都远远地超于软件,而软件作为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冷门的科目来说就更为不受重视。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单位为了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很多单位开始根据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己对软件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此加大企业的实力,而这种方式虽然对企业有所帮助却阻碍了全国的互联。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拉动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有效的构建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档案管理体系,国家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就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使档案管理达到办公自动化的目标,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格式的一致,档案管理平台的公平,实现具有信息化技术的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林业档案管理与其他部门共同进步和发展。

3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

在我国过去的林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很多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能力,有的人甚至都不具备上岗证,这种现象在林业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都随处可见,严重阻碍了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由于林业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部分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松懈,缺少工作热情,在工作时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或者是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造成管理工作混乱不堪。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林业部门在人才招聘时要严格把关,对于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予录取,并适当的提高招聘要求。对于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要加大投资力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素质。通过员工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单位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顺应时展的趋势。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活动方式有效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认识到档案管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还能够促进工作综合能力的发展,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

4结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信息的收集、判断等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因此在新时期的林业档案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加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健全的林业档案管理体系。

作者:杨延萍单位: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第9篇

企业档案设计内容非常多,主要包含了财务、技术以及员工人事等信息,这些资料因为涉及部分不同往往也是由各部门分别进行保管,有的资料甚至还经由员工自行保存。这就造成了企业档案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处在一个零散的状态,不能够真正落实信息资源的整合,即使有的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还特地成立了信息中心,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仍然还是非常的表面化,无法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服务。这势必会出现非常的问题,例如: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在熟悉企业的过程中,只能够通过老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工作技能等进行描述,无法形成供其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料;企业内的部门只是以及员工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等资源无法进行共享,不能够形成流通的智慧来源;各部门的操作模式出现差异,不能够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同类型的事务处理过程也大不相同,在处理相似问题时,各个员工均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操作,使得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还出现了各部门不团结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档案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唯有审时度势,结合新时期新要求全面改革档案管理,使其与企业制度更加匹配,将档案信息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的竞争力再上台阶。笔者认为,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能够加快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构建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将企业知识管理融入到档案管理,就意味着企业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也推动档案管理朝着新方向前进,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市场取向、信息先导、协同运转以及知识共享”四方面。市场取向主要将档案管理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来,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信息先导则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它可以说是企业建设的重头戏;协同运转则主要是有效调节企业档案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使其达到一致性;知识共享则主要展现了档案管理的目的性。

(一)市场取向

伴随企业不断对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提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企业也将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活动重心,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活动的关键。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丢开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企业知识资源的脊梁支柱,不断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智力和法律保障[2]。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不断挖掘档案中所隐含的信息,为企业解决法律纠纷以及产品开发等活动提供经验、启示信息,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去,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利润。唯有坚持将企业档案管理向市场化走向发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信息支撑,避免出现边缘化的情况,获得企业的重视。

(二)信息先导

不管是纸质档案,亦或者是电子档案,都能够将所储备的信息来发挥其价值。档案信息开发,主要是指档案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保障档案机密安全的条件下,不断对档案信息进行挖掘,并将其提供给需要者使用的过程。信息先导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同时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信息开发的重心,通过“挖掘信息”使档案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面对无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文字、图像等档案资料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可利用的资源,并积极投入到信息的开发中。

(三)协同运转

企业内的各部门可以说是企业知识系统的中的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连接交互存在,通过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互,使各个子系统中的协同效应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使知识系统得到有效的整合,发挥其最大效用。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开发以及传递工作,必须周全考虑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转,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使知识管理的作用被最大化。协同主要包含了目标、技术以及资源的协同。

第10篇

人民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民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档案资源的合理有序共享是实现司法便民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互联网+审判”时代,如何依托信息科技着力建设档案信息化工程,是人民法院当前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困境应对

一、平阳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梳理

(一)档案存储情况我院现存档案分为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凭证档案和声像等档案,从1949年至2015年10月,我院档案室库存诉讼档案131680卷,169802册。从档案管理系统显示,我院诉讼档案从1949年至今共有案件133459件,其中已将案件材料扫描进入系统的共有131194件,比例为已存案件的98.3%,并且诉讼档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二)档案管理利用现状从档案管理使用方面看,随着司法公开的不断深入,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也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档案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诉讼档案的查询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我院共有6名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其中两名档案人员有正式编制,聘用人员流动较频繁且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的比例仅16.6%。另外,档案室尚未完全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现有档案人员管理结构很难适应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困境

(一)档案电子化利用效率不高当前全省法院诉讼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使用的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了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检索、统计等环节,档案信息化工作完成档案扫描、录入阶段后,已基本实现法院外、法院间卷宗调阅。由于公检刑事侦查卷并未扫描入库,使得刑事案件仍处于纸质借阅状态。实际上刑事档案查阅在档案利用中占比达63.26%,如果不进行扫描,显然影响电子化数据运用,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实践中档案归档模式不统一省高院要求结案后5日内必须归档报结,我院则结合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创新留庭保管模式。考虑到两个派出法庭距离院机关比较远和送达难等客观因素,允许法庭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归档入库,以达到省高院要求案件审结后5日内装订入库达70%,十个工作日装订入库达90%的工作要求,每统计月因送达等原因需留庭保管的案件严格控制在10%以内。

(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信息化一级达标,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但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其他办案人员的共同配合、协助,单单靠档案管理人员,是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

三、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布置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以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效用,服务于司法审判工作,服务于社会公众。我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计划,注重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协调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有序管理,夯实硬件基础设施我院以新审判大楼搬迁为契机,依托先进管理技术,实现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在档案库房配备10区73列智能密集架、24小时控制的新风空调、7台库内自控除湿机,21台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库区内配有自动恒温电脑数据采集、防磁柜5台。

(三)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根据最高院要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律师志愿者服务窗口,由律师为当事人无偿提供诉讼咨询和帮助。积极与县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尝试推广应用浙江律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律师服务当事人的效率。积极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功能,当事人通过登陆法院门户网站填写姓名、联系电话、案号、预约时间等基本信息完成档案查询预约,实现档案定点定时查询。

(四)开展法院间远程调阅卷工作,落实便民诉讼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电子档案查询窗口,当事人或其律师可申请异地档案查阅,在完成对申请查阅档案的异地远程查阅授权后,当事人即可查阅异地法院的授权电子档案并自行打印。法院间远程调阅不仅卷免去当事人远赴外地查阅档案的奔波之苦,更是“互联网+”时代法院间积极配合便民诉讼创新之举。

四、结语

总之,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必须及时改进组织架构,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并以“科技强院”为契机,着力建设诉讼档案信息化。在“互联网+审判”时代,档案信息化工作不仅给法院自身档案管理带来便利,还能够共享全社会的法律资源,从更高层面上推动了审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参考文献]

[1]张旭.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电子化管理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4(3).

[2]石洁.法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0(11).

[3]百巍.法院智慧档案室的实施与创新[J].中国档案,2014(10).

第11篇

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科学的档案管理水平不但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影响畜牧产业的生产效能、管理效能。为了更好地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希望对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要点

进入信息化社会,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时间还不长,生产建设、科研工作开展都较为滞后,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供交流、科研。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具体如下。

1加强思想认识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对畜牧行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要管理好畜牧兽医档案,需要加强养殖户、基层兽医工作者、畜牧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认识畜牧兽医档案的重要性。畜牧兽医档案对畜牧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在档案录入之前,要确保档案内信息的可靠性,以现代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查询的便利性。畜牧管理部门要建立畜牧兽医档案信息库,将电子档案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赢得牧民、兽医的认可。其二,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劳动者的智慧结晶。科学、谨慎的档案管理不但可以提炼有用信息,还能肯定劳动者的科研成果,提高其共享热情,丰富档案的内容。

2做好科学分类

畜牧兽医管理机构涉及的管理内容、项目很多,由此产生的档案也五花八门,种类颇多。若是不进行系统、全面的保存和管理,只是笼统分类,在后续的档案使用上必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诸如当要取用档案的时候,档案保存不得法,查找时间延长,势必会影响档案管理和使用效率;当畜牧兽医局需要进行相关技术研发要查找过去研究成果、资料的时候,若是不能及时提供档案资料,必然会影响科学研究的有效性。由此可见,遵循现代档案管理办法,做好档案科学分类,对档案的利用、科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分清管理主次

畜牧兽医局档案总量大、种类多,不但包括法律文件、历史资源,还包括科研资料、兽医记录,如果不分主次,将这些文件全部系统整理,不但会降低档案管理效率,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畜牧兽医局的档案中有很多对畜牧兽医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疫情诊断报告、动物保护监督文件、种畜禽管理文件、疫病预防文件、饲料相关文件等。将主要的精力放到这些文件上,对畜牧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更大。总的来说,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4提高服务水平

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档案资料如果不利用、分享,那么它的价值就无法彰显出来。为此,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为科学决策服务。畜牧部门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详实、全面的数据资料,而畜牧兽医档案正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整合资料,为领导节省时间、提高决策效率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其二,为养殖户服务。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养殖户,当这些档案被整理、归集、整合产生成果之后,也需要即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养殖户,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其三,为兽医服务。畜牧兽医档案得益于兽医的辛勤劳动,当科研工作者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要及时将成果告知兽医,以更好地提高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含量,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5采取数字管理

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致力于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应用这些技术,畜牧兽医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其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档案信息的管理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是摆在档案管理者面前的难题,只有不断深挖档案信息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养殖户、兽医服务,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6总结

第12篇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及核心内容

1.知识管理的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根据网络的定义,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2.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首先,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再次,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3.企业知识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核心内容为企业是一个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组织,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资本之一,企业要加强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通过知识共享充分实现知识的价值,丰富企业的知识资源,并建立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除此之外,企业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蕴含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当中,使其成为促进企业创新、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有力工具。

二、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产,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只有将企业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进一步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因此,将档案信息价值上升到知识层次理应成为档案管理活动的首要目标,同时,将知识管理灵活运用于档案管理活动当中也是新时期档案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1.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到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企业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2.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

随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管理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企业需要拥有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以适应这种需要。其职能的根本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并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将档案管理真正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职能的转变赋予企业档案职业更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档案人员角色的转变即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

3.实现档案知识信息化、智能化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建设企业知识仓库,提供知识导航、知识咨询等方式实现。在日益发展的网络环境下,这种服务方式将更容易实现。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构建企业内部网(Intranet)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对于企业外部的知识传递,可以构建相应的企业外部网(Extranet),实现企业和客户、市场的知识交流。内部网的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此系统,而外部网和万维网的用户则可以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主页或企业的站点,直接链接到知识服务子系统,从而获得有效的档案知识服务,当然这种外部的服务可能要受到某些限制,但丝毫不能阻止知识管理时代的大趋势。

4.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从业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知识管理要求作为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参与者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管理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给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其新的职能定位。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融入新的知识管理机制,在信息时代,开拓思维,创新管理,无疑会给企业档案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也必将迎来企业档案工作新的转折。

作者:杜克 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金卫东,温爱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新上海档案,2006(6):33

[2]马长林,宗培岭.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