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实践报告

文化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01 09:3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实践报告

第1篇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文化——寻找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门口拍照留念之后,宣告我们的社会实践正式开始了。接着我们便胡老师的带领下,分两批同学奔赴我们的目的地——HN。

我和W同学属于第二批出发去海宁的。今天早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策划书到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保护办公室,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这次的活动办的更好,进行的更加顺利。在非遗办,我们见到陈顺水副主任,进行了短暂的沟通,他看过了下我们的策划,对我们这次的活动十分的支持,同时还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踏踏实实做事,虚心要传承老艺人学习。最后他还在我们的策划书上写下了,“欢迎大学生参与非遗保护实践”。

从省文化厅出来,我和W便直奔火车东站,乘上去去海宁的火车,去同我们的同伴们会合。经过短暂的旅途,我们便到达了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同伴夏于兰在火车站等候我们并接引我们到宾馆,团队就是要相互帮忙的。在宾馆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向海宁当地的文化局和海宁地区的非遗办了解当地关于皮影戏保护的相关问题。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气氛十分轻松融洽,海宁当地的非遗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耐心的向我们介绍皮影戏在海宁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地政府保护皮影戏的措施。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我对皮影戏的认识有了初步印象,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对接下来我们去学习了解皮影戏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通过这次的谈话,我们不仅更加了解海宁皮影戏,还了解到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出台了许多的相关保护措施。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对民间皮影剧团的扶持、八个一工作方案,通过音像资料传播发展皮影戏、送皮影下乡等。

在这次的谈话中,我们也积极参与到谈话中去,为当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自己想法的更好发展皮影文化的建议,如:政府重视的同时加强民间的皮影文化传承,在海宁皮革城的知名度下发展皮影戏等等。这些想法可能有些不够成熟,但工作人员热心的答应并表示会考虑我们的合理的建议,还为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提供了许多帮助。座谈会后我们在海宁市政府与工作人员一起留下了我们起点的一瞬间。

通过第一天同省文化厅非遗办陈副主任的交谈以及和HN文化局非遗办工作人员的座谈会,使我们收获良多,为我们以后几天在HN进行皮影戏的调查指明了一个方向。俗话说: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已经迈出了这成功的第一步,我想我们接下来的过程肯定会十分美好!

第2篇

按照县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5月份以来,文化局在深入学习深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设置意见箱、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在经过充分的谈心交心,及6月18日局机关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以后,6月19日局领导班子召开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刻分析,认真查找了个人和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薄弱环节,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体会

近年来,通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我局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近两年,以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公益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和谐文化,全面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抓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紧紧围绕“文化强县”的目标,积极推动文化发展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在创新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我县的文化设施建设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青少年文化中心已竣工,县文化图书艺术综合大楼已经完成征地和图纸规划。积极争取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报项目23个,完成建设5个,建设中6个。完成了40个“农家书屋”立项编报。正在实施236个全国信息共享工程村级网点挂牌工作。

(二)抓繁荣,在繁荣社会文化上下功夫

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好广场、县民族剧院各种文艺活动,先后成功举办滕代远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中国·*首届福寿文化节文艺演出、“风清太阳红”廉政文艺演出、“金桔醉秋”专场文艺晚会演出、市民族艺术团挂牌专场文艺演出、《*飞歌》县庆20周年专场演出等大型活动。在各节日中,每年开展了春节广场文化活动、五月盘瓠龙舟节等活动。去年县城兴隆社区获得、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奖牌。开展艺术培训、文艺竞赛活动,去年培养学员186人,举办艺术培训汇报演出4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参加的全市少儿音乐、舞蹈大赛获得市2金1银的好成绩。同时,由市推荐的笛子独奏《*抒怀》获省一等奖;组织参加首届湘人湘歌大赛怀化选拔赛中,获优秀奖1名。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社区,发掘提炼素材,编创、排演一批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文艺节目。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去年送戏下乡135场,送电影进社区进乡村3744场、观众达到607747人次,图书宣传服务周活动发放资料600多份、解答技术咨询100多人次;今年上半年已经送戏下乡45场,送电影进社区进乡村1077场,图书宣传服务周活动发放资料1000多份、解答技术咨询400多人次。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参加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怀化市代表剧目《*飞歌》剧本修改、排练等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三)抓保护,挖掘、传承和保护*盘瓠文化

我县是苗族自治县,苗族族人口占76%,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加强民族文化工作,我们每年组织召开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文化建设工作基本设想研讨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县已经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有了2个省级名录项目。去年,文物局健全了文物保护制度和保护网络,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安全制度,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摸底试点阶段工作;完成了博物馆的“三级博物馆”的评级定级工作,完成了将滕代纪念馆正式纳入湖南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工作;纪念馆全年免费接待游客2万元余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本县古籍书刊的普查工作;完成“盘瓠祭”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组织了*民间花灯的普查工作,指导和扶持了民间花灯队伍的建设,制定了保护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物法宣传周“6.10”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节日活动;协助省文物考古专家做好了对城东开发区300余座战国至两汉时代古墓地下文物的发掘工作。

(四)抓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努力净化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强抓监管,以监管促市场健康发展。文化市场监管立足一手抓监管,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坚持以清理监督为主,依法行政,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来,将文化经营业主培训作为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年举办各类培训120人次,印发资料460份,增强了业主的守法经营意识和业务知识。加大了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做到每周对县城网吧检查3次,重点做好节假日、双休日的稽查工作,确保网吧不失控,全年出动执法车辆100余台次,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处罚违规经营网吧50家。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主动向社会聘请了20名群众协管员,建立文化市场群防群治监督管理体系;全年对县城音像书刊市场进行了2次集中清理整顿,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活动,接待咨询群众1108人,发送宣传资料320份;全年检查音像书刊经营场所12家次,收缴盗版出版物1200多张(份)。

第3篇

报告会上,部分城乡中学负责人就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了发言。在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后,朱运书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在重点阐述了我县当前教育发展的问题时,朱运书说,我们要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我县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中利因素。在认清我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积极调整我县教育发展战略。要从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政府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农村教师收入、探索人事分配新制度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快城乡教育统筹的力度和步伐,使我县的教育事业真正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个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生动具体,既阐述了理论,又联系了实际,使参会人员深受教育和启发。

县林业局召开“百名干部下基层,

问计于民促发展”动员大会

县林业局召开林业系统“百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部署了林业系统“百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

会议要求,广大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以效能促作为,以作为促发展”这两个载体,积极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机关干部由局领导带队,相关科室人员参与,采取下基层走访调查、与职工群众座谈研讨等方式,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实现“三个三”目标。“三个三”即,增强三种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增强争先意识),提高三种能力(提高执行能力、提高操作能力、提高协调能力),解决三大难题(解决发展难、稳定难、办事难问题)。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重点在增强三种意识、提高三种能力的前提下,围绕林业发展进步、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和谐稳定、林业机关效能提高几大难题,克难攻艰、善谋实干,化危机为转机,努力扩大林业内需,促进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县统计局以科学发展观助推经济普查

县统计局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普查全过程,在工作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统筹兼顾,迎难而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推动经济普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求真务实,明确目标。县统计局经普办全体人员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力搞好经济普查”为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理论精髓,学以致用,力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果。全体普查人员一方面通过学习加强责任心,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科学,工作更细致,目标更明确;另一方面结合经济普查搞好调研活动,摸清家底,摸准经济发展脉搏,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为科学发展全面提高统计服务保障能力。

二、创新方法,严格把关。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突出实践特色,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突出矛盾。为确保经济普查数据客观真实,全方位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提高。强化审核,进行分专业人工审核。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经验特长加强人工审核;强化突出问题重点审核。根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逐条逐项加以梳理汇总、审核,有效的消除源生性差错。

三、统筹兼顾,提升能力。锻炼锤打统计队伍,提高驾驭经普工作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宏观数据分析能力,利用经济普查的平台加强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提升数据质量控制能力。

进企业参观促认识提高

*镇创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作为*县第三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镇着力在学习方式上创新,在学习效果上求实,扎实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机关干部一行70余人,深入*江锂科技有限公司和*利新橡胶有限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参观学习。

第4篇

*县文化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经请示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今天召开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部署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总结我局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分析检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把握“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主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文化支持”的主题,认真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三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

(一)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县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县文化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环节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间、工作要求等具体内容,确保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我局采取了积极措施,将征求意见贯穿于整个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三个环节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服务对象、下属单位、社区、农村基层干部代表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下发了征求意见表,就本局的科学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效率,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认真梳理汇总,查找突出问题。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86条,经梳理、汇总,主要有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是抓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够;二是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不力;三是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和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不够;四是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和人才队伍培养不够;五是深入基层较少,与职工沟通不够;六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待加强七是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少。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再修改再完善。

(三)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深刻剖析,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局党总支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确保“两会”不走过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文化支持”为主题,以县文化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五抓五推”为载体做好抓手,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交心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分析检查个人发言材料。同时,党总支委员认真参加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分析检查,严把分析检查报告质量关

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报告质量关乎下步整改落实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的体现。我局高度重视干部群众提出的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意见、建议,结合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议,专门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剖析主客观原因,形成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并对分析检查报告反复研究、修改完善。一是把握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要求。二是在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为进一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的内容,将梳理后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三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检查组的要求,我局邀请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就分析检查报告讨论稿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对分析检查报告的修改提出了具体意见,保证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及后期的整改效果。四是在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后,将分析检查报告再一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报告。

(五)紧密结合实际,组织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

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第三环节的工作要求,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查找问题,组织召开了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服务对象、下属单位、社区、农村基层干部代表等参加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就我局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修改、征求意见的过程及有关评议要求进行了说明。参评人员以无记名填写评议表方式进行评议,在群众评议中,大家一致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符合部门实际,并客观公正地反映了部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落实方案。

二、分析检查阶段存在的问题

*县文化局按照县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顺利完成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从高标准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党员对分析检查环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到位,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二是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力度还不够,学习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在统筹协调上,由于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学习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协调不够。这都需要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要求

按照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天开始转入整改落实阶段。我局将在巩固完善和发展提高前两阶段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高标准、严要求搞好第三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把握关键环节,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目标任务

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制定修改完善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认真测评总结。各参学单位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防止和克服松劲、畏难情绪和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更加重视整改落实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第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是整改落实阶段的基础性环节。各参学单位要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围绕活动主题和“五抓五推”为抓手,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好各单位的分解任务整改落实方案。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解决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时限要求和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做到“四明确一承诺”。一要明确主要内容。把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还未解决的问题统筹研究,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一项一项地列出来,特别是要将本单位的主要职责范围内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二要明确目标时限。对整改的问题和内容,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明确到什么时间和达到什么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中长期安排。对于条件具备,在学习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尽快整改落实;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列出时间表,逐步加以解决;对于那些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三要明确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要逐项研究分析,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对我局各级各单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按照“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的要求,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四要明确责任。各参学单位要把整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五要作出公开承诺。各单位要采取适当方式把整改方案公诸于众。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自觉接受监督。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分管单位和挂钩联系党支部加强对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的指导,督促各单位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实施,切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要随时对各参学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重大事项进行立项督查。

第二、扎实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边学、边议、边查、边改,进一步围绕服务基层和促进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要紧扣当前经济形势和文化发展态势,切实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一要突出重点。围绕贯彻中央、省委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等,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要多措并举。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公示,让群众了解整改落实的内容,并采对有些重林重点重要的事项必要时要采取挂牌督办、现场会办、限时办结等办法,促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督促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督促责任单位、部门扎实抓好落实。对于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需要一段时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要跟踪问效,确保活动结束之后有人过问、有人来抓。同时,要注重统筹各方面力量,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进,合力解决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三要实事求是。要发扬奋发有为的良好作风,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尽心尽力,兴办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文化惠民实事;要发扬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要立足现实基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不切实际的高目标,不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一丝不苟抓整改,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第三,深入总结实践活动成果。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按局上的统一安排,各参学单位要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特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对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作出安排。总结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的方法内容、人员范围,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工作要简便易行、测评结果要真实可靠。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坚决防止盲目攀比,片面追求得高分的倾向。对于测评满意度过低的单位,要责令“补课”,限期整改。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各参学单位党支部要毫不松懈、扎实推进,有始有终抓好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活动越到后期就越容易出现松懈状况。如果稍有懈怠,前两个阶段的所有努力就会白费、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各参学单位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同志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打消“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拿出比前一阶段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劲头,扎扎实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继续强化领导责任,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单位党支部书记要坚持履行领导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亲自带头落实的作风贯穿始终。

二要强化督促指导。局学办要紧紧抓住整改落实阶段的重点环节,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质量和进度相统一。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总支委员要指导好分管和联系单位依据分析检查报告制定和实施整改落实方案,切实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群众承诺的兑现问题,做到工作环节一个不能少、工作步骤一个不能漏、工作标准一点不能降。

三要强化统筹兼顾。要统筹安排好整改落实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准备工作,整体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各参学单位要在围绕重点抓整改落实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第5篇

关键词: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交流 主题报告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44-02

语言是文化载体,是理解文化核心的钥匙。语言跟文化关系密切,它能够保持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语言不仅是一种用于交流的符号、规则和系统,而且还是人们用来思考和创造现实的手段。“语言不仅反映文化,而且还是个人进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途径。因此,在人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上,语言的影响举足轻重。”[1]所以,语言不可能从文化中被剥离开来。反过来,脱离文化,孤立地学习语言也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

对于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多事大班授课, 学生人数众多, 课堂口语活动参与机会很有限, 课堂教学多局限于知识性内容, 比如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如何在课程教学中, 利用有限的口语实践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进行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现实地进行英语学习, 笔者认为是大学英语教师要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在日常教学中, 努力把文化信息融入课堂, 而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学期的持续的以文化背景介绍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 特在此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一、课堂跨文化报告的介绍

1.操作方式

每月或每两个月一个主题, 分小组作文化主题报告,每小组自己在老师规定的主题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制作PPT或FLASH文件,并作口头报告,每组四分钟左右,课后提交报告电子版并存至班级公共邮箱,教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2.操作频次: 每周每班两次课,课前进行,每次两组(两个班合班上课,每班出一组每组三人),共计每周四组;

3.操作时段: 2011.1~2012.012 ,共三个学期。

4.内容说明

于2011年10月主题为自我介绍,要求每名同学报告自己的英语名字的历史由来并与中国姓氏名字由来作比较,为完成此任务提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延伸内容是常见英语姓氏的资料;11~12月主题为英国文化习俗系列,各组选取的主要为英国建筑文化、茶文化和王室婚礼等内容,并和中国文化中相关方面作比较,报告后给学生提供了英国国旗、酒吧文化和乡村情结的扩展阅读资料;2012年2-3月份的主题为美国文化习俗系列,学生报告了牛仔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和黑人文化方面的内容,课后提交了书面报告;4~5月主题为小说欣赏,学生按书单阅读并报告了《金银岛》、《老人与海》、《德伯家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内容和读后感;6月主题为戏剧欣赏,学生欣赏并报告了《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课后提供更多书目供学生课余选读;9-10月为诗歌欣赏,学生选取Love (Thomas Brown), A grain of sand (William Blake).等朗读并报告阅读感受;11-12月为自由选题,学生报告了诗歌I like for you to be still (Neruda),;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George Gordon Byron)和服饰文化:About Cheongsam等内容并提交书面报告。

注: 由于内容繁多,表中仅列出最主要并有代表性的主题和内容;

二、报告效果调查分析问卷,投放和回收情况以及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1.问卷内容

①你觉得这些报告促进了你的语言学习兴趣吗?

A 是 B 否

②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或哪几个“板块”的内容?

A英国风俗文化系列 B美国风俗文化系列 C小说系列

D戏剧系列 E 诗歌系列

③你最不感兴趣的是哪个或哪几个“板块”的内容?

A英国风俗文化系列 B美国风俗文化系列 C小说系列

D戏剧系列 E 诗歌系列

④你觉得这些文化报告中了解到的内容对你的语言学习有帮助吗?

A 有 B没有

如果有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词汇 B 语法 C 发音和口语表达

D 写作 E 了解文化和积累背景知识

⑤你是否愿意下学期继续做这样的文化报告?

A 是 B否

⑥你对于报告的内容和主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⑦你对于报告的操作形式和流程有何意见和建议?

⑧你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含义和重要性理解是什么?

2.问卷投放和回收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所在班级人数总计241人,其中一人缓考缺席, 其余全部投放问卷,即投放240份,回收229份。

3.问卷结果分析

对于前五个问题的选项统计结果显示:229人中201人认为报告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占87.8箛, 认为对于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这198人,达86.5箛;229人中166人对于英国文化风俗最感兴趣,达72.5箛;183人对于美国习俗板块最感兴趣,达79.9箛;122人对小说系列感兴趣,约53.3箛;101人对戏剧系列感兴趣,约44.1箛;96人对诗歌系列感兴趣41.9箛;对诗歌板块不感兴趣者较多;185人赞成继续进行此类文化报告课堂内容,约80.8箛;

对于报告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课堂时间有限,了解属于浅尝辄止;只能在规定选题内做规定动作,自由度不够; 班级人数多, 轮换慢, 一个学期每组只能做一至两次报告;有些选题不是太有兴趣, 例如诗歌系列;

对于报告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希望有更多的自由选题;希望能分配给各个小组的报告时间更合理;跨文化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除了主题报告法之外,还可以讨论,研讨,角色表演等;

多数同学认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很重要,希望在课堂内能了解更多的有关常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便服务于将来的留学或工作需要;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掌握文化背景知识除了实用,也很有效率,了解到的信息不会像语法和词汇那样轻易遗忘。

三、关于文化主题报告实践活动的结论

由于内容的选择和流程的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样的文化主题报告活动也产生了很多不足,例如, 时间的分配和控制的问题突出, 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小组课前的组织有欠缺, 现场报告效果差强人意且时间过长;课后的延伸阅读由于挤占课外时间,只有部分同学完成,所以加深相关选题的了解的作用体现得有限;只能在规定选题内做规定动作,虽然提供了话题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但也多少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自由发挥;每次课的报告不一定能和教材有机地联系,相互补充,有机融合。

但是,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这一系列的课堂跨文化报告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体现在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内容充实,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产生了可观的“心理后涉”效应,即对后续的教材内容的学习有刺激和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该届学生的语言学习意愿和动机表现得尤为强烈的情况说明,专题的文化内容更多的进入课堂是向学生学习兴趣点倾斜和靠拢的一种可行方法,也满足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了解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所以我们认为从文化的角度去充实和切入课堂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效果的操作方法。

因此,笔者觉得文化报告法有这么一些值得关注之处:第一,从报告的内容上来看,文化的主题对于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很有帮助。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了通过使用另一种语言和文字, 和说不同语言的人们的交流, 进行文化和知识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复杂的文化交流, 语言是多么有限的一种交流媒介。单纯依靠语言交流, 并不能确保文化双方交流畅通。第二,从报告的形式上来看,完成报告需要的是综合各种英语运用能力。我们知道运用英语包括4种能力:听、说、读、写。认为听和说才是交际的能力的观点是不客观的。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只是训练听和说的能力。实际上,读和写也属于交际能力。当我们在调查资料和准备这一系列的报告时,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与作者在交流;当我们写作报告时,我们与读者在交流。教师们需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其中的一方面或两方面能力。第三、从报告的参与者来看,报告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也鼓励教师的角色转变。许多中国学生习惯接受老师用传统的语法讲解和课文翻译来被动地学习语言。如果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应该增强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做文化报告,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个被动听者转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组织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对于英语教学方法,多年来教育学者和教师们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美国的语言学家Norm Chomsky提出:“当我们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必须辨认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区别。”[2]他认为人们掌握了高级的抽象的语法规则,就可以造出海量的句子,充分地表达思想。但是, 事实并不是这样。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以及情景教学法都很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不太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学生仍然无法游刃有余地听说,不能流畅地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而美国的人类学家D?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是用我们学过的语言知识来有效而正确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和不同的人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这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交际场合。一个人的语言掌握得程度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是否会自如构造符合语法的句子,也取决于他是否能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3所有这些不是单纯依靠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取的。这就要求英语课堂内容要扩展,要充实和多样,要以语言知识为依托,学习更多语言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和本国的文化进行比较,当能更加深入的认识两种语言和文化。 当然,注重交际和交流能力只是一种想法或理念,而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尝试和运用多种方式,去摸索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期更加有效地教授语言。

笔者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语言学习,毕竟由于人民、国家、世界在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跨文化的交流几乎无时无刻无地不在发生。人们日益置身于来自多样文化与群体文化的人们的交往当中。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中应付自如, 就必须具备同背景, 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 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而有效率的跨文化交流者。

另外,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它的重要之处在于, 文化的不同, 交流者原有的背景, 经历都会使交流变得不太容易, 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这种交流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以及文化对人们的交流行为的影响。文化几乎无所不在,不仅决定了人们的信仰, 价值观和世界观, 也决定了人们使用的语言, 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和与他人的联系方式。 文化是复杂的和多维度的,可以说每一种文化都塑造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4]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而了解文化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体悟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希望能从文化的角度关照语言学习,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S.Nanda and R. L.warms, Cultural Anthropology.[M].6th ed. Belmont: Wadsworth, 1998:69.

[2][3]郑仰南,交际教学法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0. (3).

第6篇

一、活动名称

1、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

2、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二、组织单位

三、活动简介

1、背景、目的和意义。

深入到凯里、都匀、安顺、曲靖、康定等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对其基础教育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进行了解和调查。途经地区大多为中国有色金属的工业基地,故对环境保护的调查又极为方便,选择这一选题比较合理。

通过活动让队员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大致认识,加之队员主要以历史和社会工作专业为主,又多为校报学生记者,活动又可以强化队员的专业和业务知识,丰富社会和生活阅历。

2、调查方式。

主要是以走访的形式进行。配以图片和图像资料。归来后整理成以文字、图片和图像为主的立体性调查报告。

3、调查内容。

⑴相关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状况,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简单的调查。选择一个村寨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查,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⑵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存现状,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简单的调查。各选择苗族、布依族一个村落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查,通过对其文化背景、语言、建筑、婚俗、传统技艺的继承、经济特征、外来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现状的计量研究和分析,进行对比研究。各选择苗族和布依族的一个家庭和一对夫妇分别进行家庭结构和婚俗现状的个案分析研究。通过以上调查和研究提出保持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议。

⑶途经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对途经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进行大致的计量比较和分析。选取途经地区的一个城市(六盘水或者攀枝花)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选取工业集中地区的边沿地区的一个古村落进行调查,用计量的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工业开发、污染和环境保护对个案对象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对第一个课题研究进行补充和说明。

4、后期制作

活动结束以后,以团队的名义进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⑴调查报告。

题目。《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形式。调查报告以文字、图片和图像的立体形式展现,主要是研究报告、幻灯片、图片展。

a、研究报告。以团队的名义在相关学术刊物和学术网站、个人网站上发表。并参加河南省和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大赛。

b、幻灯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配合研究报告,强化其观瞻效果。

d、报告会。拟计划在9月——10月在校内组织巡回报告。

⑵论文。

组织相关专家对调查资料进行甄别和提取,拟计划撰写系列的论文。包括,整体性的研究和分析,个案的研究和分析,某一个方面的整体或者个案性的研究和分析。

题目(初拟)。

a、《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以 村落和 村落为例》、《 族和 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比较分析——以 村落和 村落为例》。

b、《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以 村落和 村落的两个家庭为例》、《 族和 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比较分析——以两个家庭为例》。

c、《 族和 族婚姻现状比较分析——以 和 两对夫妇为例》。

d、《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5、后期宣传

⑴媒体宣传。

计划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京九晚报》、《商丘师院报》和河南电视台、商丘电视台报道。

⑵活动宣传。

a、巡回报告会。拟计划在9月——10月在校内以系别为单位组织巡回报告。重点对xx年级集体进行报告会,以扩大在新生中间的影响。条件成熟计划在商丘其他院校进行巡回报告。

b、摄影和图片展。在校内两个校区(条件允许下考虑在商丘其他院校组织)进行摄影图片展。

c、电影节。由于活动结束后,大量的影像资料要编辑制作成系列的宣传短片,可在9月份利用周末时间循环放映。

d、校报文化周。由于10月份,刚好迎来《商丘师院报》创刊200期,校报编辑部将组织校报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青春行走中国”活动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届时将对该活动进行全面的文字、图片、影像、实物展示。

e、宣传橱窗。校报编辑部在两个校区拥有两处宣传橱窗,活动结束后,将制作成一期专题橱窗。

四、活动路线及总行程

商丘—信阳—武汉—岳阳—长沙—湘潭—衡阳—桂林—凯里—都匀—安顺—六盘水—曲靖—昆明—攀枝花—西昌—康定—成都—万州—襄樊—南阳—许昌—商丘

总行程:6000公里

第7篇

文化产业的运营主体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企业的发育水平。而文化企业的发育水平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在企业外部,政府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其二,在企业内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随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战略的实施,文化产业必然要由“政府推动”落脚为“企业作为”。2012年2月底文化部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就明确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关注、指导和推进文化企业健康快速成长,《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 (以下简称《报告》)应运而生。该《报告》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视角独具、理路透辟,实为一部文化企业经营者、研究者及学习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书。

《报告》通过研究分析认为,2012年文化企业发展将获得更宽松的环境,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文化企业上市成规模化;企业资源整合和并购加速;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同质化更为突出,两极化即向大企业和小企业方向的分化将更加分明。其中,数字文化产业(含手机游戏、移动应用、网络广告、电子阅读、网络视频、3D影视等领域)、影视、会展、艺术品交易、创意设计、农业文化产业等,将是呈现为增长最快速的领域。《报告》判断,当前文化企业的商机主要围绕着专业化和文化的跨界应用领域,特别是数字应用动漫领域以及为大型平台企业提供专业配套和定制服务领域。同时,文化产业金融方面和交易平台方面诸如文化产权交易、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物流、艺术基金和文化保险等领域的拓展等,也将有较多的商机。

《报告》进一步指出,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文化企业转型提升的基本走向。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必要实现转型,其主要体现在:其一,实现从数量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其二,实现向产业链的拓展经营转型,特别是内容增值的产业链,实现以创意资源的多次利用即形成纵横交错的产业链形态的拓展经营和扩展收入为主;其三,实现向跨界应用和扩展转型,跨界应用的领域不仅需要文化企业的拓展应用,也需要其他行业的企业广泛参与,如文化地产、工业设计和IT硬件企业向硬件与软件内容一体化拓展等;其四,实现向数字文化产业转型,特别是传统出版业和设计行业、传统音乐产业、动漫产业、广告营销等领域,应当加快数字内容的研发和相应商业模式的探索。

总之,作为国内文化企业研究报告的首创,《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局限于某一文化领域内打转的狭隘研究模式,它触及并揭示了文化企业经营实践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相信《报告》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搭桥铺路的重要支持作用。

第8篇

关键词:日语;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

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之一,无论对于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抄袭拼凑、、答辩走过场等问题导致毕业论文日益质量低下。再加上,由于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多本科生的论文粗制滥造,毕业论文屡屡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议题,对其存废也充满争议。日语专业因为是从零起点起步,所学课程多为专业基础及商务实用类型的课程,而以往毕业论文常常容易出现既与职场需求脱钩,也与平时所学课程乖离的现象。笔者利用问卷调查了长江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状况,发现引用率过高、语法错误、口语化表达、结构松散和缺乏独立见解等是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学术素质上的因素,也有教学和管理上的因素,更缘于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

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改革本科毕业论文单一和流于形式的现状,尝试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成为必然。

根据当前经济形式发展、社会市场需求以及日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从毕业论文形式上进行改革,实现多元化的形式。具体来说,可以将毕业论文形式定为学术论文和非学术论文形式两种。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考研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资料整合能力、知识构架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非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就业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与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改革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社会对各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非学术论文形式又可采取社会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跨文化案例分析等形式。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对希望从事行业或感兴趣行业的社会调查,提交实践报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实践报告,可参考其他院校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经验,借鉴专业翻译公司的全程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就能够熟悉、掌握职业翻译所应遵循的操作流程,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创造了条件,使毕业论文成为毕业生连接职场与校园的一座桥梁。跨文化案例分析主要是指用跨文化的视角,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具体实例为解读线索,归纳总结中外文化差异现象。研究视角可选取中日国情、文化、历史、艺术、民间交流、贸易往来等各多个层面。要求毕业生必须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纲,以案例分析为线索,解读所选主题。案例分析须涵盖背景介绍、研究角度、研究路径、案例分析、主题解读、结论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采取其他毕业论文替代形式,对于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别、高水平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奖项者,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者等等,可以尝试以此来替代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向着多元化创新性人才方向发展的目的。

对日语专业本科论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多元化改革,有利于饱受质疑的毕业论文抄袭、选题单一、狭窄、缺乏实效、与社会脱节、没有创新意识等弊端得到有效缓解,学术考核更为务实创新。有效地促进高校日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对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大纲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激发学生个性潜能与专长展示,促进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对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伴随着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多元化改革,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即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无论是学术论文写作形式还是其他非学术论文形式,都必须严格过程监控,精简务实,加强质量管理。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参照多年来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非学术论文写作必须符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即能够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长度不少于5000个单词(翻译除外),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翻译作品外,一般使用日语撰写。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

聚焦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环CCCC毕业论文,将其作为突破口,用论文改革倒逼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但能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而且要努力将毕业论文打造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论文指导工作也应进行改革,可以尝试让日本外教也参加论文指导,对部分学生实行中、日双教师指导制,努力使这部分论文首先成为能够代表日语专业教学水平的“精品”论文,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随着毕业论文的改革,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9篇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2)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受市教育局委派,荆门11人赴黄石八中挂职学习一个月。作为一名校长,我深知这次学习培训机会来之不易。为了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保证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个人管理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制定个人挂职培训行动研究方案。

一、培训学习目标

本次挂职锻练学习时间一个月,在黄石八中全方位考察、学习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我们带着自己平时工作的困惑,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教研、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管理流程,从中得到经验与借鉴,反思与运用。结合自己平时在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虚心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请教,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二、培训学习内容

1、听取专家讲座《行动研究的特点与策略》,观摩学习行动研究的案例及专家点评视频,拟写一份行动研究方案。

2、听取主题报告《八中校长介绍八中办学理念》、黄石八中管理者作“我所了解的八中”专家发言、教师代表谈对八中“务本乐学”办学理念的感悟;调查八中办学思想支撑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和黄石其他初中办学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学校办学行为,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3、听取《黄石八中三大队伍建设的策略与路径》;干部谈体会、党员谈体会、教师谈体会;调研八中三大队伍建设和其他初中学校三大队伍建设;反思自己学校的三大队伍建设,初步形成自己学校三大队伍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4、听取主题报告《以教立研显特色,以研促教创高效-----黄石八中以“教、学、练、评四合一”为载体的教学教研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专家发言《抓细节管理,促有效教研》;专家发言《“四合一”教改感悟》。参加八中教学教研的常规工作,参与各学科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推门课、集体备课、说评课等活动,写出调研报告。外出参观黄石城区其他初中和市区一级教研单位,形成自己将在本校实施的教研教改课题。

5、听取主题报告《八中的德育特色》和教师代表结合八中德育特色发言;调查八中办学理念下的德育特色和其他初中德育特色;反思自己学校德育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德育特色。

6、听取专题报告《八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和八中教师谈学校文化的感悟;参观黄石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理念。

三、培训学习措施

1、多观察,早融入。

尽快熟悉黄石八中的基本情况,如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特色,培训过程中,主动虚心的向学校校长和老师学习,认真参与学校的管理,积累各项管理的技能,不断充实自己。

2、多参与,重积累。

参与挂职学校的各种会议、活动,能参加的尽量参加,如行政例会、年级组会议、德育和教学线的专题会议,各项主题活动,家长会,主题班会,教师的公开课等。通过学习、体验、反思、感悟、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

3、多听课,勤交流。

本次挂职学习,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力争每周至少听四节课,每次听课后要主动进行请教和交流。

4、多学习,重反思。

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争取在这次挂职期间阅读两本以上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并写出学习笔记。结合自己观察、学习的相关经验,对照在原校时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5、多交流,重研讨。

定期小组研讨。采用多种形式与在黄石学习人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相互启迪,利于消化吸收。

四、培训研究专题

1、办学思想的凝炼

2、校园三大建设的行动策略与路径

3、教学教研的改革与实践

4、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5、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培养

五、培训学习作业

1、制定个人行动研究方案

2、参加党政联席会和行政办公会的体会

3、完成办学思想的个人学习日志

4、完成“四合一”课题模式的调研报告

5、完成三大队伍建设的个人学习日志

6、完成校园文化的个人学习日志

第10篇

2013年6月17日是全国首个低碳日。中国节能在北京了2012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中国节能第三次社会责任报告。会由中国节能党委书记陈津恩主持,中国节能董事长王小康、总经理王彤宙出席会并讲话。中国节能各级领导和员工代表近200人在视频主会场参会,分会场2 000余人参加了会。

国务院派驻中国节能监事会主席吕黄生、中国节能高级顾问、原监事会主席翟立功、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等10多位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利益相关方的领导和嘉宾莅临指导并致辞。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等50多家境内外媒体记者出席会。

中国节能董事长王小康在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企业必须把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资源和环境等诸多元素纳入战略构想,勇担社会责任,倾力服务社会,无私奉献大众,才能基业长青。他强调,责任如同种子,耕耘播种在中国节能广袤而肥沃土地上;责任元素融入中国节能战略、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中,推动中国节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重绩效”,提升集团品牌形象,树立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引领力影响力,彰显综合实力和远见卓识。下一步,中国节能要系统筹划,进一步健全社会责任工作体系;积极担当,进一步积极参与中国社会责任有关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绩效,进一步推动中国节能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谐共赢,进一步实现相关利益方共同发展共享成果。责任至上,基业长青。

中国节能总经理王彤宙从努力做到“三个依据”、努力涵盖“七大议题”、努力发挥“五大功能”等方面,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了2012中国节能社会责任报告,勾勒出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国节能,一个愿景美好、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节能。他强调,2012中国节能报告努力落实领导指示精神、基层意见和外部建议,努力体现节能环保特色,努力反映2012年社会责任实践及成果,凸显了社会责任重要功能,即:维持企业生存的“稳定器”,建设企业文化的“起搏器”,加强信息沟通的“助听器”,推动和谐的“调节器”,促进发展的“推进器”。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强调,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工作亮点很多,值得总结学习,是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优秀代表。他指出,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工作得益于中国节能领导班子是一个有责任心、充满爱心的班子,有一个让“出资人放心、利益相关方满意、员工幸福”的责任理念,有一套创新责任内涵、将责任理念融入节能环保主业的长效机制,有一个“尽职尽责,和谐共赢”的责任文化。他希望中国节能以第3次社会责任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充分认识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传播力度,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有新建树,取得新成果,发挥好作用。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指出,过去一年,中国节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可喜,鼓舞人心。他衷心祝愿中国节能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抢抓节能环保战略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实履行对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和社会的责任,早日成为全球节能环保界的领导者。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强调,中国节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社会责任,起到很好示范和引领作用。他认为,报告系统阐述了集团社会责任实践成效,从战略层面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管理体系上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注重绿色发展,注重文化因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注重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实践表明,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著名企业社会责任专家、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王晓光指出,阅读2012中国节能社会责任报告,深感振奋,深受启发。报告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是一份绿色的报告、数字的报告、创新的报告和共赢的报告,希望中国节能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社科院企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蒽宣读了报告的评级结果。她说,经过综合评价,2012中国节能社会责任为四星级,是一份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同时也是一份领先的社会责任报告。比较而言,今年的报告完整性、实质性和可读性这三项主要指标有较大进步,希望进一步增加负面信息和有关数据披露。

第11篇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文明”的本质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成果。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不但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也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政治生活的进步,促进科学、艺术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政治方面,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版权所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三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失去基础的危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满足和提高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谐与稳定,而且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系到经济、政治发展能否获得持续的后劲和扩张力。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第12篇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致欢迎辞。宋校长认为,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展,世界民族音乐以其多样化形态、深厚的文化根源、原生态的音乐特色,日益受到众多音乐学研究者、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音乐界的热点问题。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对形成文化的全球视野、培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观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体现。相信本届年会的召开将在此基础上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交流、传播与教育。

一、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论题。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也相应地增加了世界民族音乐方面的内容。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也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列为必修课程,这为世界民族音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并对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在《努力工作,加快步伐,让祖国大地盛开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鲜花》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以来,经过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世界民族音乐这一学科在中国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现在许多师范大学(学院)的音乐和音乐教育专业已将世界民族音乐定为必修课程,有些院校中也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公选课,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还举办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学术讲座和活动。其次是大众传媒方面,传媒和音乐界开始注意到世界上多元的音乐文化。再次是视听资料方面的日趋增加。但世界音乐在教材、视听资料、人才培养、音乐界和社会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认识、学科的基础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明瑛结合自己四十五年的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过程认为,世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对世界音乐的了解,还可以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由此,她介绍了正在筹办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的专门从事世界民族音乐学习的“北京国际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情况。

杭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杜亚雄做了《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报告,指出母语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母语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便没有中心。而我国音乐教育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欧洲音乐为圆心所画的直径不等的同心圆,连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也必须围绕着这个圆心才能进行。当前欧洲的音乐语言是中国学生的音乐母语,中国学生也只能站在欧洲音乐的立场上来认识和审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世界音乐和母语音乐结合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音乐教育应以母语为中心;二是中国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部分;三是中国音乐分三个音乐体系,学习中国音乐对理解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有很大帮助。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分别采用了中国、欧洲和波斯一阿拉伯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学生若能掌握这三个体系的音乐特征,便会更容易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学与母语音乐教育的两项具体的措施,一是使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音乐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有所呼应和衔接;二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世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中指出,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可分为三种内容不同的教学体系:一是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代表性音乐体裁、音乐要素、音乐与文化、国家和地区性专题为基础的世界民族音乐的介绍;二是以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三是以音乐本身的特点来划分的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选择也不相同,中小学的教学可以以专题性内容为基础,高校的世界民族音乐选修课应以地区性、乐种为基础,高师可以采用音乐文化区专题比较合适。同时要加强对音乐体系的研究,可以把世界民族音乐体系划分为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一阿拉伯音乐体系、南岛一日本音乐体系、印度音乐体系、非洲黑人音乐体系、玛雅印第安人音乐体系、大洋洲音乐体系、新兴民族音乐体系等。音乐文化、音乐体系可以按照音乐律制、音阶和调式、旋法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音乐院校,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该院的世界音乐与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共同构成了音乐学的五个学科分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做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世界音乐教学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吸收国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世界音乐教学确立以课程设置和学术艺术活动为学科建设的方法,以中国教师培养和外国教师引人为学科支撑的学科建设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有关世界音乐方面的学术和艺术活动,以及到国外去田野考察,亲自进行音乐的文化体验,在世界音乐教学中强调演奏实习课程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世界音乐教学实践来探讨建立一个适合中国音乐教育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台湾大学赵琴博士在《UCLA的“世界音乐”课程设置与学术训练兼论欧美院校“世界音乐”课程比较及我的教学实践》的报告中,从一个UCLA民族音乐学博士的求学经验中,介绍并探讨该校有关“世界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课程设计、教学与研究特色、学术训练及展演活动,一并检视其学术传统与质量,并与欧美大学院校中该学科的课程设置重心做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管建华教授在《交往理性视野下的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的报告中指出,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哲学、一种对话的哲学,而不是传统音乐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主体为中心”的审美哲学。因为,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认识不能采取主观对客观审美的方式来认识对象,应深入了解对象主体内部的音乐文化思想结构,互为主体即两个文化音乐主体以上的平等对白,而不是一种文化音乐为标准的独自。

中央音乐学院安平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 世界民族音乐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来体验和理解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福建师范大学王州博士做了《“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认为“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基于“尊重多元文化、拓展音乐的国际视野、提倡音乐文化认同”的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对“外国民族音乐”的课程目标进行理解。“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内容建设应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广泛性与典型性相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突出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的原则。教材的编写原则应当是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知识传递、能力训练与思想教育相整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教材观。

南京师范大学朱玉江博士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思考》报告中指出,随着当代国际课程领域从课程的“开发范式”到“理解范式”(即理解课程)的转换,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建构应以“文化理解”为基础,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重要理念,而解释学又是实践哲学。因此,世界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建构应以实践论哲学为基础,这样可以超越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构中的实体性思维、技术理性思维、西方中心论思维的藩篱。

学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直是音乐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将世界民族音乐渗透到学前音乐教育中也是人们研究的关注点。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的唐文娟老师做了《学前多元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多元音乐教育的实践探微》的报告,提出了“量化型全息音乐与双语环境教育模式”,这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幼儿园总园长桑海波博士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它通过量化音乐环境等手段,让幼儿不仅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开发,而且在听动感、视动感、触动感、味动感、嗅动感等五个动感系统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协调统一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使幼儿获得第六感――创造力,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显著和谐的发展。在这一教育模式中的音乐环境,是在以母语音乐为基础的世界性多元文化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量化并营造出的全息音乐环境。十四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在“量化型全息音乐与双语环境教育模式”多元音乐教育观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在音乐能力上,还是在听、视、触、味、嗅五官智能和第六感的开发上,均优于传统中其他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同龄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吴琼老师介绍了该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利用外国留学生资源进行世界音乐教学的经验,并展示了世界音乐教学的实践成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布仁白乙在《关于蒙古国音乐教育的思考》的论文中认为,蒙古国音乐教育有自己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并形成了课堂、民间、寺庙三种主题发展,但因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等,也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并在蒙古音乐的民族化发展中带来不少的主题“变味”和主旋律的“偏激”。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表演系的王小昆教授在《旅游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报告中认为,在旅游院校(系)开设民族音乐课(包括国内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两部分),可以全面提高旅游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扩大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拓宽同学们毕业后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河南洛阳师范学院的高彩荣老师在《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培训应为当务之急》的报告中认为,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对高师音乐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应成为当务之急,它要求解决师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鲍颖老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的报告中认为,在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尤其需关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普通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两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思考,认为各级学校应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良好契机,在加深对本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促进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李红梅在《韩国国剧盘索里的传承和保护现状》的报告中认为,中国京剧的保护与发展应吸收韩国盘索里的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南昌航空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国老师在《从空乘专业音乐教学看世界民族音乐的盲区现象》的报告中,介绍了民航在飞行中如何为不同文化的乘客提供相应的音乐音响服务,并认为在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存在管理、教育和传媒方面的盲区。

二、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音乐人类学所主张的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观点已渗透到多元文化音乐研究中,从多个维度对世界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来看,跨学科、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

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中性化:后西方化时代的趋势――关于多元音乐文化新样态的预测》的报告指出,“多元音乐文化”在未来是西方化后期又经过后西方化整合发展最终出现的中性化环境的音乐生活样式,具有新的“灰色背景”人工设置和维护的性质,中性化是后西方化的最终结果。“中性”指非西方非东方的思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没有霸权,没有中心。它是一种人工的统一环境和语境。在中性化问题上,音乐的事例是很突出的。现在人们抢救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却无法挽回这些音乐的原生态环境。在音乐领域中的中性人正在悄悄产生。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作曲家的文化身份认同;二是音乐学学者的文化身份认同;三是其他音乐人的文化身份建构。中性化之后,世界音乐在人工环境中按新的多元方式存活。

中央音乐学院李昕教授从中非音乐创作论坛、当展环境中的传统音乐、爵士音乐等方面介绍了亚非相遇――中非音乐国际研讨的情况,指出跨文化对话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饶文心博士做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圈区划的乐器标识及分类》的报告,他从文化人类学文化圈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原生发性乐器、乐种及其音体系”作为判断和划分某一音乐文化圈的标识以及特质的方法,并将研究的视角首先聚焦于乐器,借此对世界民族音乐做出了十大文化圈区划,即东亚音乐文化圈、南亚音乐文化圈、东南亚音乐文化圈、中亚音乐文化圈、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圈、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圈、欧洲音乐文化圈、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圈、北美洲音乐文化圈、大洋洲音乐文化圈,同时对乐器的类属与分类方式提出见解,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圈的标识性乐器做了筛选、分类与阐释。

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玉榛教授在《传统与现代之交融――印西音乐元素在拉维・香卡 (哆―啦―西―嗦)(sadhanipa)中融合之方式》的报告中,分析了拉维・香卡“跨文化”研究的音乐专辑《哆一啦一西一嗦》的听辨记谱和音乐本体,并对音乐中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胡斌在《世界音乐与文化研究》的论文中认为,世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潜在地反映了音乐学术研究中对于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重新梳理的某种内在要求,文化多元与价值相对的观念使得世界音乐进入音乐学术观察视野时带有其特定的学术背景与观察视角,领域与方法的开放性使其表现出当代文化研究的学术特点,由此产生的特定文化含义直接对长期浸染在中西音乐关系问题中的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吉林艺术学院的林冰青老师在《“世界音乐”内涵的变迁》的报告中认为,当代中国的世界音乐研究和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而不宜再固守民族音乐学建立之初西方学者所划定的范围。中国视野下的“世界音乐”是开放的、包容的,同时又是有所侧重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原生态”的各国传统音乐固然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但是那些所谓“异化”了的音乐同样应该关注,尤其是那些有比较大的听众面而又有一定特色的音乐类型。

上海音乐学院的林莉君在《温州地区畲族风俗歌日趋衰退的社会现象及其原因》论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今天,处于弱势的畲族风俗歌的传承受到了极大冲击。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畲族的生存方式为之改变,与社会生活环境共存的民族传统音乐亦随之变化,以往畲族那无时不歌、无处不歌的风俗已如过眼云烟,这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作用值得关注。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音乐研究科毛、r博士在《从乐器改革看当代中日两国筝乐的传承》的论文中,以乐器改革为线索,通过调查研究中日筝乐的现代化发展轨迹的乐器构造、演奏形式等的演变,以及改革筝在当代专业教学中的使用等,来探讨当代中国古筝教学体系的利弊,以展望中国筝乐的未来发展。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王珉博士在提供的《“开口鼓”和“空杜鼓”的音乐文化含义》论文中认为,大洋洲美拉尼西亚群岛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体呜乐器“开口鼓”和膜鸣乐器“空杜鼓”,不但在土著居民的民俗音乐表演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宗教祭祀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对当地部落而言,一方面作为娱乐工具,具有娱乐性的民俗音乐表征;另一方面作为宗教工具和生活工具,具有宗教象征性和社会功能性。认识开口鼓和空杜鼓的这些作用和含义,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当地音乐文化与当代流行和专业音乐文化的差别。

天津音乐学院吴新伟在《秘鲁印第安人乐器在宗教文化层面的价值阐释》的报告中,对秘鲁印第安人的乐器在宗教层面进行文化价值的阐释,并通过描述乐器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来发现乐器在宗教文化层面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姚金佳在《探戈初探》的报告中,分析了探戈的历史和音乐渊源,探讨了探戈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产物所具有的灵活和开放性,以及探戈音乐文化变迁。

云南艺术学院的朱海鹰研究员做了《试论缅甸音乐与佛教文化》的报告,指出缅甸人的歌舞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经的吟咏具有节奏感,并按一种规律性的、先轻后重的拍子行进,缅甸的传统音乐中规整的、习惯于先轻后重、前短后长的节奏特点,与佛教徒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宗教理念、世界观、审美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缅甸的传统音乐中带有怀念、颂扬古人等情感性的歌曲时,其旋律的波动缺少大幅度的升降。缅甸的佛教节日里,人们总是用最新、最流行的歌舞来庆祝和狂欢,从缅甸的佛教节日中可以了解到当地人民最时兴的文化、生活、思想、艺术特点、思维方式等信息。

新疆艺术学院的王宝龙老师在《新疆区域音乐研究在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地位》报告中认为,对于新疆区域音乐的研究既要研究音乐本身,又要研究音乐生成的文化背景,同时还要注意到新疆多种音乐文化交融以及跨地区的多种音乐文化交流。将新疆区域音乐研究放人世界民族音乐的大范畴内,通过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对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特别是中亚地区的音乐具有“导读”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呼格吉勒图老师对蒙古国和内蒙古的蒙古族民歌做了比较;斯日古楞对蒙古乐器马头琴形制规范、形制特点和音色、演奏原理、演奏指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博士对日本演歌的历史源流、社会背景、文化内涵、早期的人物和作品、音乐特性和海外流派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中央民族大学的庄静老师在《论墨西哥传统音乐的文化取向》一文中认为,墨西哥传统音乐以欧洲文化为主要取向的原因是地理方面的因素,玛雅、阿兹特克文化在对待音乐方面的态度,后殖民文化(主要是宗教方面)的影响。

此次会议中,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介绍了他们翻译的国外音乐人类学研究世界音乐文化方面的资料,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我们了解音乐人类学研究世界音乐的状况提供了大量参考。如刘咏莲《世界音乐最早的呼声》、李培《关于拉丁美洲的音乐人类学研究》、韦蔚《关于西印度群岛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李劲松《关于中国本土音乐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李胜男《“马赛克”式的国度――加拿大传统音乐概览》、布丹丹《希腊民间音乐文化综述》、覃江梅《实践音乐家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陈培刚《美国本土音乐研究历程述评》、商莉莉《关于美国黑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阙愚《对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唐景《美国移民音乐和加拿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三、世界民族音乐教材、音像资料建设

由于世界民族音乐课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有关的教材、音像视听资料目前都比较匮乏,而国外的世界民族音乐资料成果较丰。南京师范大学管建华教授及其研究生近年来翻译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相关资料和配套音像资料,并大力支持中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此次会议上,南京师大音乐学院向参会代表介绍并展示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教材、音像和教学课件。留学日本的沈金云老师介绍了日本中学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并展示了音像资料;覃江梅介绍了翻译的《多元结构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一书的主要内容;管建华介绍了由音乐人类学家、作曲家、演奏家从音乐形式角度共同编写的《探究音乐世界》一书的主要内容;韦蔚介绍了内特尔主编的《世界音乐概览》一书的概况;王颖介绍了《美国流行音乐――一部多元文化的历史》一书的主要内容。承颖介绍了《JVC世界音乐与舞蹈录像集锦1995年版》的特色,南京梅园中学赵敬峰老师介绍了中学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展示了他制作的世界音乐课件。这些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及课件为我国的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许多的信息,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