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总结

老年护理总结

时间:2023-06-01 09:3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护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护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逐渐重视外科治疗老年性疾病,在胆囊良性老年患者中,几乎均实施微创手术,按照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必须加强临床护理[1]。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探讨其围手术期护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61-82岁,病程3d-28年。其中有7例胆囊息肉样变、9例胆囊结石,通过术前B超检查、术后病理证实,有43例合并症患者,其中有5例慢支肺气肿、8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35例心脏病。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5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恢复均为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腹部伤愈合,在手术后4d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与护理

护理专业知识准备:护理人员应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整体护理培训,了解与掌握LC基础护理知识、麻醉方式、手术操作等。特别需注重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预后等,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护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较差,反应较为迟钝,灵敏度有所降低,其行为习惯比较刻板、固执。同时,因子女不在身旁,同龄人相继亡故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无聊感、寂寞感。尤其是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更加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针对这情况,应做好心理护理,以亲切、温柔的态度服务老年患者,理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感,消除其紧张情绪[2]。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了解老年胆囊切除术的复杂性。在本组实验中,患者在术前血压均控制于90-150以内,对于慢支肺气肿患者,进行感染控制、肺功能短路、降脂等处理,按照检查结果与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关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疾病实施术前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的恢复效果。在手术前1d时,试验患者的药物过敏,擦拭上腹部,选择新洁尔擦拭脐部。在术前1d晚时,给予一次洗肠,防止出现肠胀气,禁止6h食物摄入,在进食期间,给予患者降压药物治疗,训练床上小便。在手术前将膀胱排空,术前针应选择肌注,送患者到手术室[3]。

术中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疾病,生理功能有所减退,免疫力机能有所降低,脏器储备功能较差,在手术过程中,应给予保暖,避免患者受凉、感冒,选择好固定,构建静脉通道。熟练掌握器械、光源的护理,以及手术配合点,协助医生展开手术,仔细监测患者的手术进度、生命体征,加强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术后护理:①。针对患者全麻清醒后,将其送回病室,选择平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舌根后坠堵塞,将气道分泌物有效清除。若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多由麻醉镇痛药物引起,给予患者安慰,呕吐时防止动作过于剧烈,协助其进行深呼吸,将头偏向一侧,给予高舒达,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②活动、饮食。针对老年肠蠕动缓慢恢复、消化功能逐渐减弱、明显腹胀情况时,在术后9h时,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在手术当天给予禁食,术后1d时,给予流质饮食,主要以易消化、低脂食物供给,选择少吃多餐方式。在术后1d时,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以利于肠蠕动,避免出现肠粘连,也可避免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针对不愿活动、依耐性较强的患者,与患者加强沟通,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理解,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自理能力恢复计划[4]。

并发症护理:①人工气腹护理。由于气腹关系,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致使下肢酸痛、肩部酸痛、静脉炎等。完成手术后,尽可能将腹内CO2抽尽,选择平卧位,禁止下肢静脉输液,降低并发症。血液循环若有CO2,容易导致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完成手术后给予6h吸氧,以便利于CO2弥散、肺换气,观察手指饱和度、神志、面色与呼吸变化。在本组实验中,高碳酸血症患者有1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选择半卧位,给予床上翻身、下床活动,向患者说明碳酸血症引起肩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②腹腔内胆漏、出血。多由于钛夹放置不合理、脱落导致腹腔内出血,因术中胆管受到损伤、未夹闭、迷走胆管导致胆漏,所以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面色与意识变化,观察腹腔引流管是否存在鲜红色液、汁样液体流出,留置腹腔引流管,以便于观察与引流。本组实验中,有9例留置有腹腔引流管,在术后2d内拔除。护理人员还应仔细倾听主诉,是否存在腹膜刺激征、腹痛与腹胀现象,若存在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处理。③呼吸系统与心血管并发症护理。完成手术后,重点防治出现心肺并发症,尤其本患有心肺疾病患者,术后给予氧饱和度、心电监测。给予6h输氧,仔细监测患者心律与心率变化,若出现心律失常,分析原因后给予对症处理。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对于慢支肺气肿者,在手术后实施超声雾化吸入。

总而言之,针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仵晓荣,王晓维,袁金艳,等.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3):381-382.

[2] 张衍.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13):70.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患共180位,男士102位,女士78位,年龄60至90岁,平均年龄72.8±6.4岁。护理人员16名,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1±3.2岁,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护士、护理员和护士技师组成,由护士长领队,根据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工作安排,收集系统性的风险信息,分析研究现存护理缺陷,对风险制定规避的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风险例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针对结果,办理培训试点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树立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1.2.2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它对潜在的和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持续识别和总结。加强对老年护理院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护理中出现跌倒、烫伤等情况。(2)操作技术不规范,药物遗漏、标本填写错误或者标本丢失。(3)护理人员没做好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给患者发错药品或输错药。(4)护理人员较少,交接班工作分配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2.3护理风险管理评估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是对工作执行情况的分析。对老年护理院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以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档案记录情况和护理中存在的缺陷为主要评价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总结出了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频率也大大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4篇

【摘要】: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加上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救治困难,疗效欠佳。本文结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践,阐述了如何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问题

1 前言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多为慢性病,病情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要是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出现麻痹大意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说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一般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隐患的话 一,就可以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O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2 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O11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年龄69.1岁,以上患者均有慢性病史,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

2.2方法: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护理对策

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环境需求等方面来提供护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注意每一个护理细节,努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维持及增强老年患者健康为目的,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关注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帮助其建立自信,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2)用药安全的护理。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服药或输液进行监督,避免用药时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的现象。对于吞咽困难或不能进行吞咽的老年患者,应将药物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通知值班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3)皮肤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以及预防压疮措施外,进行皮肤清洁时所用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和干燥,并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翻身和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要放置气圈、棉垫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4)饮食护理。针对不同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如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足够热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2000 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和痰液排出。

(5)日常生活护理。不能让患者单独居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多参加一些日常娱乐活动,如聊天,听音乐等。定期对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做到三轻,操作轻、说话轻以及关门轻,以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易患感冒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综上所述,采用连续的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必须对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环境需求进行分析,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经常同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对治疗和康复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促进老年患者身心愉悦、早日康复。

第5篇

【关键词】肺炎;老年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8―01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老年肺炎指的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所患肺炎。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患老年性肺炎[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科对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7 月收治的34 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并予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34例,其中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68 -92 岁, 平均 78 岁,其中单纯肺部感染8 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6 例,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胸片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入院后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氧疗、止咳痰、加强营养支持、对症及耐心细致的专科护理。本组患者治愈19例,好转 13 例,无效 2 例,住院时间为 12-21天不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由于特殊的身体结构改变及机能退化,临床反应差,而且老年肺炎多发生在基础疾病之上,如本研究观察34病例中,合并其他疾病高达26例,占76.47%,所以,老年肺炎患者与其他年龄组比较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理上发生一系列衰老变化,出现老年期疾病的特点:①合并病多,病情复杂;②临床症状不典型性,诊断困难;③发病快、病程短、进展迅速;④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⑤容易发生全身衰竭;⑥易发生水、电解质等内环境紊乱等。

2.2.老年肺炎患者具有的临床特点:①多为感染性,以细菌感染为主,但容易发生二重感染。②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对感染的发热反应迟钝,多无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即使是肺炎链球菌肺炎也很少有典型的寒战、高热、咳铁锈色样痰。肺外表现可能更多些,如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消化系统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非特异症状表现[3]。③肺部体征常不典型,可因浅快呼吸、痰鸣音、鼾音等呼吸道传导音的干扰而改变,典型肺实变体征更少见。另外,老年肺炎肺部湿罗音易与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相混淆。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高、血沉加快等。由于此类患者无食欲,所以多数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正常值。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老年肺炎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休克、DIC、多脏器衰竭等。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⑥病程长、恢复慢。老年人肺炎发病较隐匿,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常已过数日,故易延误诊断。确诊后又因老年人机体代谢、再生修复能力低下,使疾病治愈较慢,恢复延缓。⑦易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发生改变。药物吸收慢可造成药效的推迟,药物代谢和排泄慢可造成体内药物的蓄积,而使毒副反应加大,因此老年人药物的有效量和引起毒副反应的剂量较为接近。

3 护理措施

老年人是一特殊类型群体,由于脏腑功能低下,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肺炎,在临床护理时要时刻顾及到老年人特殊性及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方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3.1 一般护理

老年人一般喜欢安静环境,尤其患病之后,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尤为重要,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温湿度要适宜,另外,老年患者外出机会较少,要保持病区充分的阳光照射,为患者提供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及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性亦降低。有研究表明,感冒受风寒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是老年肺炎常见的诱发因素[4]。因而,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预防感冒,并加强保暖,避免受凉。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定时翻身,以防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 清晨、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必要者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3.2 心理调护

老年人本身就体虚多病,加之肺炎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患者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家庭等事宜,很难有较多时间陪伴,往往由陌生的陪护人员照看,这更加加重了患者不良情绪,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合适的心理调护至关重要。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予以心理安慰和疏导,并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大概情况、注意事项、防治方法及预后等,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

第6篇

方法:将特定时间段内接收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最后汇总全部的护理经验。

结果:分析总结后,发现护理的有效率达到90%。

结论: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痊愈的可能性,也能够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应该在实践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81-01

老年精神病患者是精神病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致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脑萎缩引起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这使得他们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因此,发现有效的措施解决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1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

1.1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特点。第一,睡眠质量下降。由于生理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有效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也相对较差,常会出现入睡困难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的情形,给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第二,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是大多数老年人所面临的苦恼之一,但又常常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因而会变得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他们的精神状况。

第三,免疫力降低。由于各个器官机能的减退,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第四,体力减弱。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减退,导致他们明显的运动障碍,开始从心理和生理上抵触运动,变得懒散,长此以往,体力明显减弱。

第五,对药物的反应明显。免疫力的下降,使他们无力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服用药物时,由于器官机能的减退可能对药物产生严重的反应,如呕吐、腹泻等[2]。

1.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第一,消极抑郁。现代社会的人们还不能以正常的心态来对待精神病患者,对他们常常存在歧视,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使得精神病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更加不会积极主动地寻求治疗,致使病情反复甚至更加的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恢复健康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等消极抑郁的情绪。

第二,焦虑烦躁。由于病情的反反复复,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使得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心理变得焦躁不安。

第三,恐惧绝望。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要接受长期的住院治疗,病情也经常发生反复。患者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病情,容易对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错误的以为自己无法恢复健康,因此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放弃治疗,甚至放弃生命。

第四,依赖心理。一方面,患者入院后,远离家人亲属的关心、照顾,再加上所处的陌生环境,会感到被冷落、被抛弃从而产生孤独感,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体力减弱,日常生活可能无法自主进行,需要得到帮助。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2.1生理上的护理。第一,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命和生命体征。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身体各部分机能的减弱,通常不能够及时准确的表现出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可能会掩盖一些疾病的症状,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基本护理工作外还要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实施治疗。

第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有些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可能经常会弄脏衣服、床铺,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换和清洗,保证患者衣物、床铺的干净清洁,避免他们感染其它疾病。

第三,保障老年精神病患者健康合理的饮食。老年的精神病患者肠胃、肝脏功能的减弱,在饮食上可能产生很多禁忌,护理人员要准确的查明每位患者的情况并参考营养专家的建议,为每位患者合理的安排日常饮食。

2.2心理上的护理。第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满怀耐心、爱心、责任心的对待老年精神病患者,经常的和患者聊天,建立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安心的进行治疗。

第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较为敏感,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言语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日常的交谈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用语、语气,尽可能的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加强患者的日常行为训练。老年精神病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退化的状态,不进行适当的训练只能加速他们退化的速度。因此,护理人员可以训练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洗脸、吃饭,不仅能够减慢部分机能的退化,也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自尊子女和自信心。

通过一些医院的临床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良好的护理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恢复有重大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其他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的质量,帮助老年精神病患者恢复健康。同时,笔者认为家人的关心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引导患者家属关心关心,照顾患者,帮助他们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总之,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对于他们疾病的康复作用重大,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9-02

老年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期,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综合症,以缓慢智力减退为特征,早期出现记忆力,定向力,社会功能减退。如健忘、丢三落四、情感淡漠、抑郁或易激动、活动减少、食欲减退、晚期患者智能全面衰退,呈现明显痴呆症状,大部分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0.75%~4.69%。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痴呆患病率将快速上升 [1]。不仅严重危及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老年痴呆疾病的治疗尚无根本性突破,护理是预防衰退,延缓病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2]。

现将本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心理问题

常见心理问题有,①抑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睡眠障碍,疲倦等。②焦虑:表现为烦躁,没有安全感,坐立不安。③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对人与事物缺乏兴趣,回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④激越:表现为情感不稳定,易发怒,固执,甚至出现攻击行为。⑤欣快:表现为满足感,兴奋状态,怀念旧事物,话语增多。

2护理措施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显重要,对于早,中期患者,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可设计一些小游戏如猜字,玩牌或看旧照片,回忆往事等训练患者记忆力,防止记忆力进一步衰退。对于情绪抑郁和淡漠的患者,要增加室内光线亮度,多与患者交流,给予更多的关怀,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与他人交往,帮助其参与适合其认知水平的社会活动。对于欣快的患者,要尊重患者表现,其诉说时不要强行打断,可引导其注意力到感兴趣的行为上,如:下棋、看电视、报纸等。对于激越的患者,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同时注意护士的自身安全,防止被患者攻击,不与患者争辩,要尽量顺从患者习惯和要求,避免刺激患者,寻找产生激越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化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转移其注意力,同时注意谈话技巧,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取得患者信赖,从而形成信任合作的护患关系。

2.1 安全问题及护理措施

2.1.1跌倒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共济失调及其他脑血管病的行动障碍后遗症。极易发生滑倒、摔倒、坠床等危险事件,而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一旦跌倒极易造成骨折,所以,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时,一定要注意让室内光线明亮、减少障碍物、设床旁护栏、保持地面干燥无积水、洗澡时注意水温防止烫伤、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处、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治疗检查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2.1.2走失老年痴呆患者尤其是中、重期,多出现认知改变,包括定向力,记忆力障碍,判断力障碍。单独外出可能迷路,所以要避免患者单独外出,患者衣服口袋里随身放置辨认卡,写清姓名、疾病、住址、联系人电话等信息,以便迷路时能被及时送回。

2.1.3用药安全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多伴有其他多种疾病,每日需服用多种口服药,但由于记忆力障碍,经常会忘记吃药,或是忘记刚吃过药,会又重复吃药,结果导致吃错药、漏服药、多服药、用药过量、甚至药物中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应重视老年痴呆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服药时必须有人看护,口服药一定要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交由患者自行服用以免重复服药或服错药。对于中重度痴呆患者,不仅要送药到手,还要监督服下,并张嘴查看确认已咽下。注意用药后反应,对于卧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送服。

2.1.4日常生活护理

①饮食护理:一日3餐定时定量,尊重患者平时饮食习惯并在给予原有治疗饮食的同时,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物,如谷类、豆制品、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应切成小块,方便入口。餐具选择不易破损的塑料或不锈钢制品。不要吃黏糕等黏性食品,不给过烫食品,需喂食的患者,一次不要喂太多,进食应缓慢,防止噎食。对于喂食不合作,进食不主动,不知饥饱的患者,更要耐心细致,想方设法劝其进食,保证营养摄入。②睡眠障碍及护理:很多老年痴呆患者都有失眠或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失眠者可给予小剂量安眠药,抑郁型患者生物钟紊乱,应调整睡眠,白天不让患者睡觉,多给予一些刺激:如安排并鼓励参加一些有益的,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睡前不饮浓茶、咖啡,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睡前温水泡脚。③一般护理:做好基础护理,给予周到的生活照顾,保持病室和患者清洁卫生[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按摩、拍背,及时处理大小便,预防压疮发生,防治肺部和尿路感染,保持口腔清洁[4],预防口腔感染。

3讨论

通过护理实践总结出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淡漠、激越、欣快等;安全问题,包括跌倒、走失及用药安全;日常生活护理问题,包括饮食护理问题、睡眠障碍等。有针对性地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老年痴呆尚无可根治的药物和途径[5],给予其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维持患者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

[2]盛树力.老年痴呆的治疗和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49-186.

[3]李丽.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70-71.

[4]王佩玲,王爱玲.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56.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情感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86-01

年情感障碍是指首发于老年期,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情感障碍也越来越引起老年学科学者的重视,老年情感障碍也成为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及家庭重要的疾病之一[1,2]。通过对我科2012年-2013年2月收治的73名老年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结合规律的用药,使老年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先将其总结如下。

老年情感障碍常以躯体症状为主到内科就诊表现为:头痛、腹痛、烧心、睡眠障碍、心慌等,常伴有焦虑。60岁以上的男性65.7%伴有疑病症状,而女性也高达62%,严重者因反复就医不能改善症状,可伴有自杀倾向。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总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1情感障碍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力。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老年人随着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的改变,社会支持减少,自能力下降,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多,使情感障碍的老人逐渐增高。

1.2情感障碍和主观评价:主观的健康评价是老人自己对健康的自我评价,健康评价较高的老人乐观,情感障碍老人对负面情绪多,多疑,主观健康评价较低。

2.1护理措施:

2.1.1正确的评估:

2.1.1.1我院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对跌倒,坠床,自伤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给予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对高危患者给予识别,挂警示标示 。

2.1.1.2对评分达到分值的患者,进行观察,倾听,引导其诉说,分析患者的情感状态。结合病人家庭支持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1.2药物治疗:协助病人正确按时服药,是治疗计划第一阶段是否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情感障碍患者多疑,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怀疑药物是否有效,或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情感障碍问题,常常拒绝服药或故意漏服药。做到发药到口,并给予友好的支持,使病人能够自觉服药。

2.1.3人性化护理:护士要尊重、理解、支持老年人,保护隐私,使病人愿意交流其内心真实想法。部分独居空巢老人当他觉得被重视尊重时,可以使其心境开阔,配合治疗。

2.1.4家庭支持:取得家属配合,使病人的家庭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社会的发展使中青年的压力增大,对老人的照顾和关怀减少,当老人出现情感障碍时,家人会忽视甚至表现出不耐烦、抗拒等心理,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的现象,使老人的情感障碍症状加重。要告知家属病人的系列情况属于疾病现象,需要治疗,并使其多陪伴开导老人,使病人得到关怀与重视,促进疾病的恢复。情感障碍需长期服药,家庭成员的监督也是治疗能否顺利延续的重要环节。

2.1.5心理护理:协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除患者紧张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感情[3-6]。建议患者参加自己以前曾经喜爱的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将病员安排在自我健康评价较高的乐观患者病室,使其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避免将自我评价低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参考文献

[1] 丁冬红, 何海, 吴殿龙.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5): 29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4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83- 91.

[3]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6-40.

[4]蒋红, 吕海燕, 洪震, 等. 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6): 57.

第9篇

【关键词】 老年精神分裂症;摔伤;分析; 预防

我院是公安局所属的三级乙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有床位1400张,主要收治肇事肇祸和一般精神病人。特点为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的患者占全院22%;住院1年以上的患者占全院的73%;缺乏家庭关爱的患者居多,家属探视较少。近年来我院共发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摔伤10例。笔者分析跌倒摔伤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目前,我院住院患者1200例,2008年1-12月跌倒摔伤病例10例,占住院病人的0.8%。全部为男性,年龄54~77岁,平均(62.5±6.65)岁,入院年限1~31年,平均(14±9.55)年。跌倒造成骨折的患者9例,其中骨股粗隆间骨折2例,左股骨颈骨折1例,胫骨下1/3处骨折1例,右侧2~3肋骨骨折1例,右手克雷氏骨折1例,左脚跖骨骨折1例,右膝髌骨骨折1例,左侧腓骨小头及胫骨远端骨折1例。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及药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长,各相关器官相对退化,造成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下降等,均易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加上常年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药物可以影响老年患者的神志、精神、血压、血糖、视觉、步态、平衡等,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1]。本组中有3例与疾病及药物因素有关,占30%。其中1例为在病室门口处不慎摔倒跪地,致右膝髌骨骨折;1例为外出活动站起时崴脚,致左脚跖骨骨折; 1例为平地摔倒,致骨股粗隆间骨折。

2.2 环境因素 是引起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住院病区的设施条件,如采光过强或过暗;地面光滑或潮湿;老年患者穿不合适的衣裤及鞋子;走廊有台阶及障碍物;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床铺过高或座椅过低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本组中有2例与环境因素有关,占20%。其中1例在洗漱间不慎摔倒,致右股骨粗隆骨折;1例为进餐时,在餐厅不慎摔倒,致右手克雷氏骨折。

2.3 地点与因素 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患者床旁,其次为厕所。对跌倒时的活动方式调查发现,最多的跌倒发生在患者起床和上床时,其次为如厕时起身[2]。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屈膝不便,不能正常坐立,起床及久坐后站立时,常因的突然改变,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本组中有3例与地点与因素有关,占30%。其中1例为晨起下地不慎崴脚,致左侧腓骨小头及胫骨远端骨折。1例为在病室用便器小便时摔倒在两床之间,致右侧2~3肋骨骨折;1例为如厕起身后突然向前跌倒,致上唇里侧中央开放伤口,缝合三针。

2.4 服务不到位因素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欠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隐患,造成病人摔伤。本组中有2例与服务不到位有关,占20%。其中1例被病室内充气床垫的电线绊倒,致左股骨颈骨折;1例在大厅踩到呕吐物不慎滑倒,致胫骨下1/3处骨折。

3 预防措施

总结以上患者跌伤的教训,采取干预措施如下。

3.1 环境干预 (1)夜间增加光线柔和的照明灯,避免了日光灯的强光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影响视物。(2)病区的走廊安装了扶手,洗手间铺设防滑垫,卫生间门坎为坡道,配置舒适坐便器;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步态不稳的老年患者用轮椅。扶助患者用餐、如厕、洗浴。床旁是跌倒的高危地点,护士应高度重视,及时去除隐患[3]。离开患者时,需拉起床扶栏,日常用品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3)病区餐厅设置老年病人专用餐桌,由工作人员为他们端饭,提前用餐,减少用餐时拥挤或地面潮湿造成跌倒。(4)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地面及卫生间保持干燥,如果刚擦过地应有明显标志,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浴室地板铺防滑地毯。

3.2 对患者的干预 (1)护士长和经治医生一起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甄别高危患者,住重点病室,专人护理。与家属沟通并告知,使其清楚患者目前的状态及需家属配合的内容。(2)制定了规范的预防跌倒护理流程,确定为高危病人后,床头卡设警示标记,岗位护士加强巡视,仔细观察,重视患者的主诉和表情,提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解决安全隐患,详细交班。(3)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对首次住院老年患者,护士应将其相互介绍给对方,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恐惧心理。(4)合理用药的观察,对长年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根据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5)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提醒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要扶扶手,站立、转身时动作应缓慢,特别是要防止猛回头和急转身的动作[4]。对活动受限的患者,除了要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外,还要向家属重申患者活动能力障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防范告知书》及要求监护人签名表示理解、支持、配合院方进行治疗、护理等措施。(6)其他措施,对有排泄障碍如在床上大小便、卧床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其接近卫生间的床位,保持地面干燥,搀扶易跌倒患者定时如厕或送便器。对高危精神病患者采取特别护理,专人护理,增加巡视次数,限制无目的徘徊。夜间用便壶排尿,使用床栏及保护性约束等。

3.3 对护理人员的干预 (1)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的认识,预见性缺如。因此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防范跌倒的教育,使其树立主动保护患者意识,通过真实事例分析护理缺陷,提高防范意识,组织专题讨论和学习培训,使大家掌握导致跌倒的内外在因素,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2)加强服务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主动护理意识,提倡“主动服务”、“超价服务”,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患者怕麻烦他人而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根据老年患者心理、躯体、性格、个别需求的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仔细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需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2 范臻.住院老病人跌倒的护理研究.现代护理,2006,12(6):571.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服药;护理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LIAO Hui-xi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Xinyu City People's Hospital,Xinyu 338025,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creas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dication adherenc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Summarize nursing experience of 150 cases of senile diabetics. ResultsThe medicine nursing instruc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reatmen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diabetes medication compliance. ConclusionThrough clinical medica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Diabetes; Medicine; Nursing

糖尿病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如果血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严格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目前服药治疗仍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上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或家属提高患者的服药能力,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服药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4月~2012 年3月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60~69周岁占102例,70周岁以上的占48例,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特点,经过细致的临床评估,实行有对性的护理,结果150例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临床好转已出院。

1.2 方法

1.2.1 血糖监控 按医嘱测量血糖,根据血糖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治疗,及时调整糖尿病药物的种类以及服用的剂量[1] 。

1.2.2药疗前评估

1.2.2.1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的能力进行评估①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条件。②评估患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包括能否说出服药方法,能否区别药物的种类,能否坚持服药[2]。③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④评估患者的合作能力,有无拒绝服药的情况,是否担心费用问题。

1.2.2.2 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分类 ①具备自行服药能力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较强,能够准确说出服药的方法、时间及自已期待的疗效,没有出现抗拒服药的心理。②服药能力较低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较差,记不清用法、时间、用量或服药种类较多难以记清,担心经济费用问题。③不具备服药的能力的患者:危重、瘫痪、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痴呆患者,有强烈反感情绪或抗拒服药的患者。

1.3 因人施护

1.3.1 对具有独立服药的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把各种药物的名称、药效、用量、服用时间、不良反应向患者作详尽的说明,并用患者能看得清的大字做出标志。每次督促检查服药情况,可利用巡视病房、交接班查房时检查,多予肯定和表扬,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治疗。

1.3.2 对独立服药能力低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将药物按每次服用的种类,剂量时间分别放置在有明显标志的药袋内。例如:小药袋-早上服,中药袋-中午服,大药袋-晚上服,在药袋上注明各类药物的用法、剂量,并写明餐前、餐中、餐后服,也可用闹钟提示,经常监督检查其情况,询问其服药的种类、剂量、时间、用法,不能回答的要耐心地讲、反复地问,必要时不定时测验,直至熟悉为止。

1.3.3 对不具备有独立服药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容易发生误咽的患者,经医生同意许可下,将片剂碾碎或将胶囊剂去胶囊外壳后将粉状物溶于水中用吸管服用。面部神经肌肉瘫痪的患者其口腔可能有残留药物,要注意检查口腔,防止漏服。瘫痪、手抖患者由护士亲自喂药或在护士的指导下由陪护、家属喂药。对痴呆的患者,注意床头桌上不要放置各种药袋,防止患者在睡意朦胧之际发生错服,多服现象。对患者抽屉定期进行整理清理,每次看着患者服完药后才能离开。

2 结果

通过总结分析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人员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及能力,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服药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服药能力。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组织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生理特殊性及病情情况、各方面的功能如视、听、记忆、动作协调能力衰退或丧失,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而老年糖尿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而其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据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更多地被关爱,针对患者临床漏服、多服现象更应该重视,护理人员应该全方面的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因而护理人员据此做了系统的整体护理,通过临床护理,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大大地减少漏服,多服现象,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帕金森;发病机理;护理;措施

我国人口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群体数量增多引起了一系列的健康危害,尤其是老年疾病率上升大大影响了国民的健康水平。社会普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帕金森疾病率相比10年前上升16.2%,这类疾病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否则会进一步降低国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帕金森发病机制与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现结合我院收录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5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总结帕金森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经验。50例年龄范围55-75岁,平均年龄62±1.9岁;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65±2.1岁;女10例,平均年龄60±1.4岁。初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50例经临床诊断均参照上述主要症状,进一步判断是否为帕金森病。

1.2方法

1.2.1诊断:由于国内外医学对帕金森病因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使帕金森病诊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且无具体病况展开相关的诊断研究。综合几十年来临床探索结果,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家族病史以及临床标准的症状,结合可能引起的连带性症状进行判别,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帕金森病。本次50例患者,主要参考是否有家族病史,以及临床观察7d的症状情况,对帕金森病及时诊断。

1.2护理:本次护理方法主要采用用药护理、运动护理、日常护理等方法,持续3个月的护理时间,最后判断帕金森病人护理后的疗效。考虑到50例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一,临床护理也要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保证临床医护工作的最佳效果。此次护理服务参照了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护理要点,以帕金森病发机理为参考,执行科学的护理学方案。

1.3评估:对本次接受临床护理的50例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将护理效果分为全效、显效、无效等3种,综合判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总结出帕金森病护理内容的要点。具体情况:①全效:经过临床护理,老年患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完全消失,症状恢复率100%;②显效。经临床护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恢复70%-90%;③无效。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维持原样,护理无效果。

2 结果

持续3个月左右的临床护理,对50例帕金森病人症状情况逐一统计。经临床统计判断最终的护理效果,本次50例帕金森护理效果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对帕金森病人实施护理之后,总有效人数48例,总有效率达96%,仅有2例因病况较重,护理无效,延期治疗护理后病症得到控制。因此,对帕金森病人执行临床护理方案,对其病况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 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体疾病发生率也在增加,这意味着人均健康水平指数不断下降。老年人是社会健康的弱势群体,由于身体免疫功能减弱而常常患有不同的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缩短其老年期间的生存寿命。帕金森病是老年群体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其病发率较低,约2%-10%,但其病发因素复杂且无确切诊断依据,给临床治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1帕金森病发机制

帕金森病突出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以及黑质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除多巴胺能系统外,帕金森病患者的非多巴胺能系统也有明显的受损。

3.2日常护理

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拉链与纽扣可用尼龙粘链代替;在浴盆内或淋浴池板上铺上一层止滑的东西如橡胶垫,并可在浴盆内放置一把矮凳,以便让患者坐着淋浴;因为患者肌肉不协调,不要催患者快吃快喝,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3.3用药护理

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帕金森的用药目前主要就是服用多巴丝肼,口服,成人,第1周1次125mg,2次/日。以后每隔1周,每日增加125mg。一般日剂量不得超过1g,分3~4次服用。该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5岁以下的患者不宜应用本品;老年患者需根据病况调整剂量。

3.4运动护理

运动应在宽敞平坦的庭院、操场进行,如骑三轮车、牵拉滑车、玩健身球,以运动上下肢及双手;利用木棍或拐杖横跨于肩背部,左右拉动,上下抬举,每天练习几次,可以放松双肩,也有利于拉直已经存在弯曲的脊柱。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病况,适当地调整运动时间、运动方式,以保证最佳恢复效果。

结论

帕金森病是老年群体中比较高发的疾病,其本质上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老年群体组织功能受损而引起了诸多的危害。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护理要点,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帮助患者解决帕金森病康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老年患者病情的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徐严明,刘焯霖. 帕金森病的病因学进展[J]. 新医学. 2002(05)

[2]田有勇,赵斌,张昌军,贺勇,周少华. 家族性帕金森病一家系11例[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1(05)

第12篇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护理

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1]老年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老年性耳聋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性耳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是由于耳蜗、听神经及其中枢通路中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减退。[2]老年性耳聋发病率在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老龄性耳聋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以及老年患者身心功能具有局限性等原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68岁。病程3 月-5年,平均病程2.5年。其中伴有耳鸣的患者58例,伴有耳鸣眩晕的患者10例,单侧发病29例。我们采取高压氧舱、扩血管、营养神经、抗病毒、中药等治疗。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痊愈9例,好转50例,未愈6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与外界沟通发生障碍等原因,存在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加之其身心功能下降,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等,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尊敬。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入院后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所以,我们在患者入院时就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减轻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焦虑。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树立充分的信任感。详细介绍康复痊愈的病例,减轻其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并认识到开朗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的重要性。

2.2 用药指导 在治疗前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和作用,消除患者的疑虑。在治疗阶段,告知患者用药治疗的工作程序。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有无出血倾向,注意口腔、牙龈、球结膜及全身皮肤有无出血。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酌情处理。

2.3 高压氧治疗护理 高压氧能改善内耳微循环、缓解缺氧引起的内耳组织水肿并可扩张椎动脉、改善内听动脉血供。[3]治疗前护士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知识及必要性,有关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可出现耳痛,要及时处理,交待患者少穿产生静电的衣服,防止在高压氧治疗时发生爆炸,降低危险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老年性耳聋患者宜进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烟戒酒,忌辛辣食物;多饮淡茶,;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5 出院指导 为了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及防止病情复发,要给予必要的指导。①注意休息,劳勉结合;②锻炼身体,预防感冒,防止发病;③饮食规律,宜清淡食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④避免过度疲劳,保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减慢老化过程;⑤慎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具有耳毒性的药物;⑥对于药物治疗未痊愈的患者,可采取佩戴助听器,进行正常的生活。

3 讨论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病因、转归都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密不可分。患者因听力下降影响社交与日常生活,持续耳鸣引发心理烦躁,痛苦甚至自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提高老年性耳聋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苗春松.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