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分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精神障碍带给人的痛苦更加深重。”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约为3.8‰~8.4‰,终生患病率高达13‰。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铁榜教授说,若按2014年末总人口13.68亿推算,中国内地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1780万。
请看国外权威医学科普网站对于精神分裂症的
解说。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未得到照护的话难以生存。大约有1%的美国人罹患此病。罹患此病的人可能会无端听到许多声音,看见某些想象的景象,或者相信其他人正控制自己的思想。这些感觉会使人害怕,导致不稳定的行为。精神分裂症虽然无法治愈,但治疗通常可以控制某些最严重的症状。精神分裂症与另一种精神疾病――多重人格障碍―不一样。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有如下症状:
幻觉―听到或看到想象中的事物;
妄想―疯狂的错误信念;
偏执狂―害怕别人正在密谋反对你。
精神分裂症的某些迹象,如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享受感和退出社交活动等,可以与抑郁症患者的表现
相似。 精神分裂症如何影响患者的思想?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很难梳理他们的想法或作出逻辑判断。他们可能会感觉思绪像是跳动的弹力球,从一个不相关的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他们有时会有一种“思想被剥夺”的感觉,即思绪从他们的头脑中飞走了;有时又有一种“思想阻塞”感,好像思维流动突然被打断了一般。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患者可能在说话,但话语毫无意义,或者说的是编造出来的话。他们可能会激动,也可能毫无表情。许多患者难以保持自身或自己家的清洁。患者会有一些重复的行为,比如来回走动。尽管有种种传言,但患者以暴力侵害他人的风险很小。 哪些人易患精神分裂症?
任何人都可能罹患此病。在男女之间以及各族群之间,其发病率通常相似。其症状通常始于16岁到3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发病要早。精神分裂症很少在儿童期或45岁以后开始发作。其家族成员曾罹患精神分裂症或有其他精神障碍的人,可能更容易罹患本病。 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科学家尚未弄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个人的基因、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环境都有可能诱发本病。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假说包括:大脑工作的活跃程度和特定区域;某些大脑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谷氨酸的含量有问题。患者与正常人可能存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异,也可能由于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丧失,导致大量流体填充大脑空腔。 医生如何诊断精神分裂症?
没有哪种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所以医生通常根据个人的病史和症状来诊断。医生将首先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在青少年时期,家族病史和他们的某些行为相结合,可以帮助预测精神分裂症的苗头。这些行为包括退出社交团体和表达不寻常的怀疑情绪,但这并不足以作出明确的诊断。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某些处方药物能减少患者异常思维、幻觉、妄想等症状。有些人服药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和体重迅速增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也可能干扰其他药物或补充剂发挥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必需手段。 其他治疗方法的作用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他们的异常行为和思想,并改善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实施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检验他们的思想实际情况和更好地控制症状。其他形式的治疗,目的都是提高患者的自我照料技能以及与他人沟通和改善关系的技能。 回归社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计划就是教他们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管理金钱、购物,进而找到工作并持续工作。当有人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并得到语言治疗等时,这些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持续关心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不了解他们自己的病情而放弃药物治疗。这会引发症状复发的严重风险,并有可能因为脱离现实环境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发作。定期进行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坚持治疗,避免复发或免于住院治疗。 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通常很难找到工作或保持工作职位。这种情况的发生,部分原因是这种疾病会影响思维、注意力集中度和人际交流。但这也源于一个事实,即许多人的发病症状始于青年期,而此时他们刚刚开始其职业生涯。职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实用的工作技能。 当你所爱的人罹患精神分裂症……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亲密关系殊为不易。他们的异常想法和行为很可能会令朋友、同事和家人走开。进行治疗可以有所帮助。治疗的某种形式就是帮助他们形成和培育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你可能想要加入一个支持小组或获得咨询服务,这样你就能够得到支援,并了解其他患者经历过的更多事情。 酒精和很危险
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滥用酒精或非法药物。某些物质,包括大麻和可卡因等,可能使症状加重。滥用药物也会干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建议采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的纠正药物滥用的方案。 妊娠之前的探讨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妇女在怀孕前应与医生讨论,以确保她们服用的药物在怀孕期间是安全的。关于妊娠期精神分裂症药物安全性的研究正在持续进行。但是,尽管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和出生缺陷或严重妊娠并发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联系,但很重要的前提是要先和你的医生讨论一下。 亲人的重要作用
说服精神分裂症患者寻求帮助是很难的。通常的情况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发作导致住院,才开始正规治疗。一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稳定,家庭成员可以做以下这些事情,以帮助患者,防止复发:
鼓励患者继续服药;
陪同患者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精神分裂症状是最常见、最难描述、最难做出完整定义的重性精神病。在千余年的有关记载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国的克雷丕林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早发性痴呆)进行描述,1911年瑞士的E・布鲁勒建议采用精神分裂症这一名称。该病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为0.1%。我国1982―1985年进行的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总患难与共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率6.06‰明显高于农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机率为7.0‰~9.0‰,平均8.6‰。
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年龄 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
性格 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
心理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
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
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
发病机理
生化代谢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生化发病机理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比较有意义的有以下几种假说:
多巴胺假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苯丙胺能促使多巴胺释入突触间隙,又能使正常人产生一种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能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药物的这种作用与其临床效价一致;精神分裂症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有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提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部位内多巴受能活动过度有关。但是,这种假说的直接证据尚不足,还存在着缺陷,部分患者的药物疗效不佳,因此不能都用多巴假说来解释。
五羟色胺(5-HT)传递障碍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液内五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低,血内5-HT的合成与降解力降低,提示发症可能与患者脑内5-HT能活性降低有关。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脑内多巴胺系统(活性过强)与5-HT系统(活性过低)之间的不平衡有关。
心理学发病机理
M.klein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病源在婴儿期,在此期内患者往往把自我与母亲的化身分裂成“完全好的与完全坏的”两个部分,如不能顺利渡过此期,以后有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学假说认为:除素质一应激作用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存在有特异的缺陷。Kraepelin和Bleuler都认为精神分裂症状大都可追溯到注意与感知能力减弱。
临床表现
本症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20~30岁发病者约占1/2。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一般起病缓慢,起病日期难以确定,也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
早期症状
初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类神经症症状,但患者不会主动要求治疗;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虑,恐惧等;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怪异行为,如无目的开关电门,在课堂叫喊,下雨时无故在室外站立不动,或突然冲动,毁物等。随着这些症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症状的特点。
发展期
思维障碍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思维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感知障碍 以幻听最多见,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其他幻觉次之。
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病症特征。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躁、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从前判若两人。
意志行为障碍 多呈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终日呆坐少动,沉默寡言,孤独退缩,独居一处,与关系密切的人也不交往,甚至呈木僵状态。相反的则出现不协调性兴奋,如躁动不安、冲动毁物、自伤、殴打他人或出现紧张综合征。有的表现幼稚、傻气等。
智力障碍 智力尚保持良好,但有的随着病情发展,于后期可有智力减退和人格改变。
其他 意识清晰,自知力不良。
后期
发展期症状如不缓解,或病情多次复发,迁延多年后,可呈所谓慢性期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此时,发展期的症状大部分消退,出现精神活动衰退,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和行为缺乏自发性,孤独退缩,生活需人照顾,其记忆力、计算力、病前的技能和某些知识虽尚能保持良好,但总遗留某种程度缺陷,主要为主动性不足。
临床类型
精神分裂症除上述特征性症状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若干类型。分型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单纯型、青春型的紧张型。此外,尚有其他类型。
病程和预后
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有的症状波动。经治疗后可缓解,有的可再发,或多次复发。预后与病型、病期和治疗等有一定关系。病型中以紧张型较好,其次为妄想型和青春型,单纯型欠佳。病期愈短,缓解率愈高,病期在半年以内的缓解率为60%~70%,一年以上的缓解率减低。抗精神病药物可使3/4患者的病情好转,坚持维持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因紊不明,病前具有分裂症性格特征者的预后较差。
治疗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以缓解急性精神症状和改善慢性期残留症状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照料者的精神负担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社会支持量表(SS)、亲属应激量表(R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照料者精神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照料者精神负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影响照料者应激水平最主要因素是其家庭负担,家庭负担越重,应激水平越高;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严重程度,是增加照料者应激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项心理、生理备受折磨的工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精神负担在不同医院之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负担 不同医院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the caregivers of the schizophrene and find correltional cause in schizophrene at different hospital.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the caregivers of the schizophrene were assessed with RSS、 FBS、SS、WHOQOL-BREF, etc.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ne-way ANOVA)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sis them correlative factor. Results: The most factor that inflenced the stress of the caregivers was the family burden,the more heavy family burden,the higher stress of the caregivers;the severity of 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fe could enhance the stess of the caregivers. Conclusion:Looking after the schizophrene was a ridden job. The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schizophrenic caregive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Key words Schizophrenia;Psychological burden;Different hospital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精神分裂症是成年人中最为突出的精神疾病[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给照顾者带来巨大影响(孤独、困惑、应激),使亲属因疾病遭受痛苦、忧虑、悲哀、社会隔离等生活质量的损失[4]。病人的非自律性社会行为、家庭争执、邻居朋友的缺乏理解及同情均可使照料者感到焦虑、抑郁,导致躯体疾病,产生罪恶感或困惑。对照料者予以关注,是开展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昆明市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云南省精神病院、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下文中分别用a、b、c表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精神负担研究。
1.1.1 纳入标准:2006年8月~2007年3月,对3家医院住院病人中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进行调查。
1.1.2 样本数量: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接受正式治疗[5],据下面公式求得样本例数:N=Z2(p.q)/d2=(1.96)2(0.3)(0.7)/(0.05)2=212≈220
样本例数应该大于220例。共计收录病例数239份。其中综合医院精神科67例,省精神病院96例,省心理卫生中心76例。
1.2 方法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牵头并联系云南省精神病院、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医院医务科,进入每个患者的病房,对患者的照料者进行调查。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照料者姓名、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教育水平等情况。
1.2.2 评定工具: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6]、社会支持量表(SS)[7]、亲属应激量表(RSS)[8]、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6]等对患者的照料者进行测评。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6]、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9]对三家医院的患者进行入院一周内第一次评估及出院前一周内进行第二次评估,作为照料者精神负担的相关分析因素。
1.2.3 调查研究实施具体方法:三家医院签署科研协作协议。各自抽调专门人员共计5名负责调查工作。调查前由笔者统一培训其余4名精神科医生为调查员。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指数>0.75)。通过面对面询问患者、患者的照料者、医护人员等方式评定各种量表。
1.2.4 调查管理:调查员每天检查填写情况,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与调查员进行讨论,尽量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度和可信性。
1.2.5 数据库建立: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由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见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工作是一项常人难以想象与忍受的工作,从表1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父、母、配偶在照料患者,并表现出父亲照顾儿子,母亲照顾女儿的现象,在省心理卫生中心出现了单位同事照料的情形,三者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照料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三者无统计学差异;省心理卫生中心的照料者年龄偏大,与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的照料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三家医院患者照料者的情况比较
2.2 照料者精神负担的比较(见表2)
2.2.1 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如表2所示,精神分裂症发病给三家医院患者的家庭带来的疾病负担总的来说没有区别,但就经济负担方面而言,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的经济负担高于省精神病院,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就家庭关系而言,省心理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的家庭关系严重受影响,与其他两家机构之间有显著差异。表2 三家医院疾病家庭负担比较
2.2.2 社会支持量表(SS)(见表3):如表3所示,除了对支持的利用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主要显示出综合医院精神科的照料者的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省心理卫生中心,有统计学差异。
2.2.3 亲属应激量表(RSS)(见表4):如表4所示,三者应激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2.2.4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见表5):从表5可知,三家医院患者照料者的生存质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3 三家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表4 三家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的应激状况比较表5 三家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转贴于
2.2.5 三家医院患者测定SQLS所得分值比较
2.2.5.1 入院一周内测定:如表6所示,患者在入院时测定其生活质量,各分量表以及总分情况,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表6 三家医院患者入院一周内测定SQLS分值比较
2.2.5.2 出院前一周内测定(见表7):如表7所示,经过治疗,三家医院在出院时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就动力和精力分量表三家医院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就症状和副作用分量表、心理社会量表、总分等情况而言,省精神病院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与省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相比,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综合医院精神科出院患者与省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患者之间生活质量改善无统计学差异。
2.2.6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所得分值比较(见表8):
2.2.6.1 入院一周内测定:如表8所示,三家医院患者入院时就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者无差异。
2.2.6.2 出院前一周内测定(见表9):经过住院治疗,三家医院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比较,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7 三家医院患者出院前一周内测定SQLS分值比较表8 三家医院患者入院一周内测定ADL所得分值比较 表9 三家医院患者出院前一周内测定ADL所得分值比较
2.2.7 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精神负担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亲戚应激量表得分(RSS)为因变量(Y),自变量为患者年龄(Age), 入院、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入院、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患者家庭负担量表(FBS),社会支持量表(SSD)的评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F≤0.1则被剔除变量显著性水准,结果见表10。其中患者年龄(Age),社会支持量表(SSD)评分未进入回归方程。 表10 照料者精神负担相关因素方差分析可知,F=10.3814,P=0.0000,故回归方程有意义;从偏回归系数检验可知,疾病家庭负担有统计学意义。
逐步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分别以X1、X2、X3、X4、X5、X6代表FBS、入院时SQLS、入院时ADL、病程、出院时SQLS、出院时ADL,建立逐步回归方程:
Y=9.5614+0.4816X1-0.0389X2-0.0870X3-0.0049X4+0.0207X5+0.0630X6
结果显示FBS、入院时SQLS、入院时ADL、病程、出院时SQLS、出院时ADL等的分值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RSS的得分有影响,由标准回归系数(Beta)可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FBS、入院时SQLS、入院时ADL、病程、出院时SQLS、出院时ADL。
3 讨论
3.1 照料者情况
照料者主要为父、母、配偶照料患者,这与现实相符合。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项心理、生理备受折磨的工作,很难找到非亲近亲人愿意接近患者以及患者接受非亲近亲人照顾自己。在省心理卫生中心出现了单位同事照顾的特殊情况,这可能与铁路部门较为完善的单位支持系统有关。
3.2 亲属照料者的精神负担
三家医院由于上述一般情况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病人群,对患者家庭及其照料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表现为省心理卫生中心的患者家庭的家庭关系受到严重影响,这也许就是家庭成员把患者送到城市近郊(省心理卫生中心)治疗的一个心理因素,寻求部分解脱的一个方法。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精神病学文献中的概念[10],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逐渐明确起来,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11]。本调查显示:综合医院精神科的照料者的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省心理卫生中心,这可能是由于上述不同医院不同病人群所致,提示医护人员对于后者的关注程度应该加大;就照料者的亲属应激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得分情况看,三家医院之间比较,均无差异,充分说明不论在任何地方就诊,照料的应激状况,生存质量不会有明显改善,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精神分裂症发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之深远。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激水平与FBS,出院时SQLS、出院时ADL的分值呈正相关,而与入院时SQLS、入院时ADL、病程的分值呈负相关。影响照料者应激水平最主要因素是其家庭负担,其家庭负担越重,应激水平越高,而家庭负担较轻,应激水平则降低;患者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严重程度,是增加病人照料者应激水平的重要因素;患者入院时精神分裂症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严重程度,与事实有些不符,可能与资料调查时照料者填写RSS的时间主要在出院前一周内,这时可能由于患者与入院时相比症状改善明显,照料者内心感到治疗有希望有关,故应激状态有所下降,或者与调查的误差有关,也有可能其他原因所致。病程越长,病人照料者认为患者期望通过治疗、护理使其恢复的可能性越小,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减少精神障碍的未治率[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66.
[2] 赵宝龙,沈静静,施永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3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3):233.
[3] 许 可,胡善联.从整个社会角度分析疾病的经济负担[M].中国卫生经济,1994,14(6):56~58.
[4] 贾恩志.从国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新趋势[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学分册,1999,16(1):7~10.
[5]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1996年版.
[6]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院量表手册[M].第1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77~80,137~140.
[7] 汪向东,王希林,马 宏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 沈渔屯阝编.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3~304.
[9]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81-02
Analysis of the first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YI Huanwen, YU Yingyi, YU Shijiang, LIN Yue'ai
(Shadi Hospital of Xinhui,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men 529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first hospitaliza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A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ysis the related factors. Results: The factors promoting early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cluded understanding degree(OR: 4.762), BPRS total scores(OR: 3.259), medical conditions(OR: 1.906), economic status(OR: 1.795) and payment way of medical treatment(OR: 1.413). Conclusion: The popularity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 coverage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should be increased, hospit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mote early hospitaliz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First hospita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目前,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开始服用处方指定治疗药物到其停止用药前的时间(time tountreated psychosis,TTD),被越来越多地作为临床结局的衡量指标,TT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水平的预后呈正相关[1],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门诊治疗依从性较低,经常因停药而复发,复发率较高[2]。对于首发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住院系统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至关重要[3-4],本研究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情况,对影响其首次住院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早住院、早康复提供事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2008年1~12月在我院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标准:①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②年龄16~65岁。排除标准:①住院不足48 h、资料收集不齐者;②曾在其他精神病院住院者;③目前患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资料来源
1.2.1 一般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岁)、职业(工人、农民、学生、个体)、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医疗付款方式(自费、医保)、就医条件(满意、不满意)、经济条件(以当地2007年GDP和农民平均年收入为标准,分上、中、下三等)。
1.2.2 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入院48 h内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评出总分及因子分。
1.2.3 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采用自编的精神病基本知识问卷,对每一位患者的主要监护人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分为3个等级,1:没有认识,2:部分认识,3:基本认识。
1.2.4 住院情况早期住院:首次住院时总病程≤6个月;中晚期住院:首次住院时总病程>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Epi Info 6.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住院情况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一般情况、BPRS评分、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为自变量,并对多分类变量进行亚变量化,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软件为SPSS 13.0软件包。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197例,其中,男性101例(51.27%),女性96例(48.73%);年龄16~65岁,平均(32.00±7.18)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6.09%),初中98例(49.75%),高中或中专78例(39.59%),大专以上9例(4.57%);经济情况:以当地2007年GDP和农民平均年收入为标准,分上、中、下三等,上等56例(28.43%),中等81例(41.12%),下等60例(30.46%);医疗付款方式:社保42例(21.32%),农村合作医疗93例(47.21%),自费62例(31.47%)。
2.2 BPRS评定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经BPRS评定,其总分及因子分分别为:BPRS总分(46.71±7.26)分,焦虑抑郁因子(1.72±0.48)分,缺乏活力因子(2.31±0.87)分,思维障碍因子(3.54±1.08)分,激活因子(2.08±1.32)分,敌对猜疑因子(3.58±1.67)分。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影响因素Logistic 分析
调查中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为: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BPRS总分、就医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及医疗付款方式。其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762、3.259、1.906、1.795、1.413。因此,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越高、BPRS总分越高、就医条件越好、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有医保时,患者能够早期住院。见表1。
表 1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狂躁状态、伤人毁物、干扰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安定或有自杀意念、不能坚持服药中的一项内容时即需要住院治疗。同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治疗十分复杂。慢性病的疗程长,需要科学、规范、系统化的住院治疗,否则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残留一些慢性症状,精神衰退,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负担。由于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常会拒绝住院,需强迫入院[5]。因此,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使患者能及时住院、系统治疗,最大程度缓解精神症状、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是精神科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有5项:监护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BPRS总分、就医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医疗付款方式。这与孙延强[6]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不同所致。家庭经济状况和医疗付款方式对住院的影响较易为大家理解,其中,相关性最大的为监护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其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越多,越容易接受早期住院治疗,为此要求医护人员要加大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和对住院精神患者的偏见,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就医条件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患者及监护人对住院的态度,住院环境干净、简洁、明亮、宽敞,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开放和半开放式的管理,可消除患者及监护人对精神病院的恐惧,从而较易接受住院治疗[7]。这一观点已被精神病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工作者所认同。作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BPRS总分越高,疾病越严重,越容易引起患者的监护人及医生的重视,越能及早住院治疗。
综上所述,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治疗既有患者病情因素,也有家庭经济及社会医疗保障因素,以及精神病院就医条件因素。本研究结果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住院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晓玲,江开达,张红霞,等.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随诊一年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9,42(1):21-24.
[2]李巧敏,林秀英.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于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15-116.
[3]Shen YT.Psychopathology[M].Beijing: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2001:393-413.
[4]He J,Lu YZ, Liu TS, et al. Psychopathology[M].Beijing:Chinese Medicine Publishing House,2000:599-616.
[5]李功迎,李凌江,马洪霞,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对住院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2):72-74.
[6]孙延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28-3329.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病因学;临床表现
近10年来,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研究较多,为了解其系统研究的现状,作者对其发生率、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简要综述。
1 OCSS的概念
Obsessive是指反复出现的观点、思想、冲动、意象;Compulsive是指反复出现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动作行为。在美国的精神病诊断系统中将Obsessive和Compulsive统称为强迫症状(OCS)。OCS在强迫症(OCD)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本文主要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OCSS)。
2 OCSS的发生率
国内OCSS的发生率为1.7%~13.2%。唐瑞春[1]报道359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61例(1.7%)有强迫症状;刘建勋等[2]报道3.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强迫症状;李晓菊[3]报道5.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强迫症状;刘红等[4]发现13.2%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强迫症状;国外报道[5] OCSS的发生率为13%~40%。说明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
3 OCSS的可能病因学
3.1 强迫症状与脑结构异常改变 早在1992年YaLe大学的Woods[6]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大脑血流影响学研究发现,患者的大脑基底节前扣带回、前额叶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1999年美国加洲San Tose脑研究中心的Joseph[7]把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和无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分成两组,对照性的研究其脑结构和脑功能,发现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的改变明显,其基底节、纹状体、前额叶的功能明显障碍。
3.2 强迫症状与高香草酸 1994年Oades[8]研究发现,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尿中高香草酸(HAV)的浓度增高。HAV为脑中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HAV的浓度增高说明脑中的DA浓度及活性增高。Oades同时还发现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的浓度明显增高,说明患者脑内DA与5HT功能亢进。1995年Toren P等[9] 提出OCSS的产生可能与5HT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2000年徐贵云等[10]提出OCSS的产生可能与5HT和DA功能失调有关。但是,OCSS与5HT和DA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强迫症状与分子遗传学 1999年Bengel[11]从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了强迫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HT转运子(5HTT)5′端调节区域多态性,结果发现强迫症患者5HTT的等位基因I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46.7%/32.3%,χ2=5.19,P
4 OCSS的临床表现
OCSS的强迫思维内容荒谬,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态思维相关。患者无焦虑、痛苦及求治愿望,自知力不全。而强迫症的强迫症状内容接近现实,不荒谬,患者十分痛苦,自知力完整,治疗要求迫切。下面,我们通过表1,表2来说明OCSS表现。
表1 61例OCSS表现[1](略)
5 OCSS的治疗
近几年的研究倾向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强迫症药物治疗OCSS。其理由为抗强迫症药物可直接减轻强迫症状,同时可增强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12]。Reznik I等[13]将30例存在OCS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安定药物加氟伏沙明,另一组给予安定类药物。治疗8 w后氟伏沙明组PANSS总分减少34.3%,YBOCS评分减少29.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徐贵云等[14]将75例合并OCSS的患者分为利培酮合并安慰剂组(对照组)与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实验组)进行治疗,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显效率为68.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显效率为8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强迫症患者实施神经外科治疗可能更为有效。而内囊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已有30年的历史,有报道显示[16],其总有效率可达55%~78%。内囊毁损术主要是通过干扰额叶丘脑通路或破坏眶额皮质,恢复眶额丘脑间连接系统、额叶尾状核苍白球丘脑系统之间的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那么是否可以应用内囊毁损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的OCSS哪?
6 结语
OCSS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此类患者的大脑基底节、纹状体及前额叶的结构与功能均有明显障碍,其病理过程的产生可能与5HT及DA功能失调有关,但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那么是否可通过尝试研究5HTT基因的异常来探索OCSS的发病机制哪?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氯丙咪嗪或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好,但对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否可以尝试神经外科手段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唐瑞春,杨家良.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61例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1994,7(2):81
[2] 刘建勋,李莲芳.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1):25
[3] 李晓菊.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1):37
[4] 刘红,罗陨军,林节.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5,8(4):232
[5] Berman L, Merson A,Viegner B,et al.Obsession and compulsions as a distinct cluster of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a neuropsychological study[J].J Nery Ment Dis,1998,186:150
[6] Woods SW. 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in schizophrenia A Study on Cerebrum blood stream phantom[J].J Clin Psychiatry,1992,53:20
[7] Oades RD. The brain changes comparison research in schizophrenia[J].J Neural Tramsm Gen Sect,1994,96:2143
[8] Joseph. Case study:biochemistry abnor chang on 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in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1999,62:138
[9] Toren P,Sarruel E,Weizman R,et al.Case study:emergence of transient compulsive symptoms during treatment with clothiapine[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5,34(11):1469
[10] 徐贵云,马崔.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76
[11] Bengel D. Obsession in molecular genetics comparison research[J].Mol Psychiatry,1999,4:463
[12] Zohar J, Kaplan Z, Benjamin J. Clomipramine treatment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atology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J].J Clin Psychiaty,1993,54(10):385
[13] Reznik I, Sirota P.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in Schizophrenia a randomized with fluvoxamine and neuroleptics[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0,20(4):410
[14] 徐贵云,马崔.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2):129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问卷调查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宝鸡市康复医院2008年3月1日~2008年4月30日住院患者214名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人格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中年龄13~65岁。男96例,平均8.08±8.431岁;女118例,平均18.27±13.228岁。首次住院者者110例,住院2次者52例,住院3次者26例,住院4次者16例,住院5次者2例,住院8次者2例,住院9次者2例,住院10次者2例,住院20次者2例。职业分别为电工2例,干部2例,工人34例,公务员2例,教师2例,居民6例,农民124例,无业20例,学生22例。
调查工具:莱顿量表(LOI)有一般强迫观念、怕脏和污染、幸运数字、作业四个因子,共20题。首先由被试者对在近1个月内每一题目是否存在做出回答,若回答‘否’记0分,回答‘是’记1分。若回答‘是’,被试者尚得对该题目对其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干扰评分为无干扰(0)、有点儿干扰(1)、部分干扰(2)和许多干扰(3)四级。是否得分反映被试者在问卷中肯定存在的题目数,具有人格的成分;而干扰分更多反映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可能烦扰你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近1个月的情况作出‘是’或‘否’的回答。若回答‘是’,则用‘’把‘是’圈住,并根据以下的标准评定该问题对你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再用‘’把相应的数字圈住。若回‘否’,则把‘否’圈住就可以。
评定标准:0-表示这问题不妨碍自己做自己想干的其他事情;1-表示这问题有点儿妨碍自己做某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点儿时间;2-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一些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部分时间;3-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许多事情或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
调查方法:采用莱顿强迫问卷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问卷调查主要以病区为单位集体进行。因兴奋状态和木僵状态影响测试的不合作患者先治疗10天,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个别补测。每例答卷5~10分钟,完成后即时收卷。以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20分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强迫状态的标准。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结 果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莱顿强迫问卷214份,有效答卷214份。本次调查共筛查出伴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男42例,女6例,发生率为22%。
性别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统计学,见表1。
本次共调查女118名,男96名,经t检验,男女干扰分值差异存在显著性。
以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见表2。
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t=1.07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筛选48例性别分布比较:对莱顿量表干扰分≥20者分男女进行计数频数、卡方检验,X2=45.484,P<0.05显示男、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发生率。高于Poyurovsky等报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14%伴强迫症状,李氏报道5.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强迫症状。周氏等人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发生率为16.4%的报道,及氏等人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98例,发生率为18.5%。上述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所使用的诊断理论及测量工具有关。尽管结果有差异,但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应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男、女性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氏等报道精神分裂症的强迫障碍多起病于26~35岁,男性多于女性的结果相一致,与孙氏等人报道有差异。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分裂症上具有异质性有关。
本次调查新发现,首发、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强迫症状的干扰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稳定症状,贯穿疾病的始终,不随病情的好转而变化。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它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进展期、缓解期。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归因,一种观点认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固有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部分精神分裂症出现强迫症状是抗精神病药引起。从国内精神科用药现状来看,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多用于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占江,王极盛.莱顿强迫问卷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94-96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矫正治疗;认知缺陷;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97-0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来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库尔勒市巴州精神卫生中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均在我院痊愈出院,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平均年龄(32.38±9.7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20±3.06)年;用药剂量换算成氯丙嗪,平均剂量为(216±142)mg。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值≤36;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分值≤2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药者;住院最后年龄18~50岁;获得受试者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神经心理测验与认知矫正治疗。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酒、药物依赖;服药依从性不良者;正在接受其他药物(非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各有3例因病情波动而脱落,最终8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采用Wykes等改编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由经过培训的治疗师的指导下,对认知矫正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每周练习4次,每次45 min,持续6个月。对照组予一般工娱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治疗、个人生活技能训练和手工制作等。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BPRS、WCST量表评定。
1.3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采用t检验;以SDSS总分为应变量,分别与WCST(自变量:X1正确反应数、X2错误应答数、X3持续错误反应数、X4非持续错误、X5分类数)进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两组治疗前后SD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SDSS总分比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SDSS总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WCST中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对照组WCST中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两组WCST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多元回归分析:以治疗前SDSS为应变量,以治疗前WCST各项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X1正确反应数、X3持续错误数、X5分类数进入回归方程。由标准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此为X3>X1>X5。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36.84,P<0.001,说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治疗后SDSS为应变量,以治疗后WCST X1、X2、X3、X4和X5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X3持续错误反应数进入回归方程。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58.89,P<0.001,说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国外研究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婚姻家庭等社会功能常有明显下降,且与患者认识缺陷有关。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故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6个月的认知功能矫正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无明显变化,而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则有明显改善,这与目前观点认为精神症状与认知缺陷是两个独立的症状群相符。本研究采用WCST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作综合评定,SDSS总分与WCST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相关性,这与McGurk等的研究相符,其中WCST中持续错误反应数最具指标意义。提示认知功能的恢复水平可能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小,且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较多等,本研究结果能否较好的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变化关系并作为预测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澄清。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恢复水平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并有可能成为一项预测指标。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将为患者最终回归社会带来希望,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效果评估
在进行认知干预前和干预后使用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进行测评。
2统计处理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结果
应用认知干预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态度、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改变,见表1;应用认知干预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得分的差异,见表2。
4讨论
4.1认知干预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认知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见表1。有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一些患者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完全缓解,但生活质量仍很差。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面对社会。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组患者通过认知干预,充分认识自己所患疾病,能主动参加康复活动,激发对生活的兴趣,随着社交能力的恢复和自信心的增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4.2认知干预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态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认知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态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认知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用药态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认知领悟治疗不仅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还可改善患者用药态度和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水平。
4.3认知干预可以提高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能力等的因子分和总积极因素分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认知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评分,在病情总估计﹑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因子、总积极因素等评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说明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是切实可行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预后和社会功能障碍均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许多研究显示认知受损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认知受损越严重,社会功能则恢复越差,故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改善认知功能,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能调整大脑功能,减轻精神症状,调整人际关系,培养适应能力,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改善,对患者重返家庭﹑社会创造了条件。
5结论
【关键词】 奥氮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099
奥氮平是一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以及比较严重的阳性症状(如出现幻觉、思维出现障碍、对他人充满敌意、猜忌心变重等)和阴性症状(几乎没有感情表达与交流、惧怕社会交际、语言能力退化等)的良药, 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1]。本文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3~65岁, 住院时间6个月~10年, 住院次数1~10次, 病程4~40年。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我国精神病分类标准和第3版精神病诊断准则, 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经过3个月以上的治疗仍然表现出2种以上的阳性症状, 平均改用氯氮平已经持续6周以上。其中偏执型患者32例, 青春型患者13例, 单纯型患者1例, 无法定型的患者14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由于60例患者均已采用氯氮平, 在治疗中逐步用奥氮平(本研究中使用的奥氮平为国产药, 国药准字H20010799)代替, 利用4周时间完全将治疗药物换为奥氮平, 在治疗前和治疗持续的4、8、12周内分别对患者的阴性症状量值、阳性症状量值、不良反应进行评定, 在出院后通过随访的办法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
1. 3 评判标准 对患者阴性症状量值、阳性症状量值进行评定, 分析其不符合常规的行为的减少程度来判断奥氮平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定主要包括能否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血常规检查是否正常, 有没有头晕、恶心、嗜睡、视力弱化等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60例患者中40例在8周内顺利完成了奥氮平与氯氮平两种药物的置换, 其余20例在8周之内出现了病情的微小波动, 加入原来剂量1/3~1/2的氯氮平, 相应的将奥氮平减少5~15 mg后, 症状有所好转, 另外7例患者的症状加重。
与治疗前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8周的换药治疗, 症状发生了明显减弱(P
在进行药物替换前,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视力弱化者12例, 嗜睡者15例, 血压降低者13例, 便秘者29例, 头昏者27例, 心跳加速15例, 而经过奥氮平治疗后,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视力弱化者2例, 嗜睡者1例, 血压降低者0例, 便秘者6例, 头昏3例, 心跳加速2例。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 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很大的突破, 生命体征基本上趋于正常水平, 生理机能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3 讨论
从以往的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 奥氮平可以使3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之前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得到明显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奥氮平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实非常好。
虽然在阳性症状量值的评估中, 通过奥氮平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并不显著, 效果相当, 但对于阴性症状, 奥氮平的效果比氯氮平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经过药物替换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 与相关研究成果保持一致[2, 3]。
在奥氮平治疗中, 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估, 发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很大的突破, 生命体征基本上趋于正常水平, 生理机能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这大约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自我感觉有关系。不良反应的减少对于患者体力、脑力上的损耗少, 而且药物作用起到了一定镇静效力,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的负面影响较少, 进而在生活的表现中更加优良[4, 5]。
另外, 患者中13例病情出现波动, 而再结合以氯氮平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这就说明奥氮平的治疗中如果辅以氯氮平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尤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在缓解阴性和阳性症状方面的效果也很好, 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昊, 马建东, 陈永新, 等.奥氮平联合牛黄宁宫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21):306-310.
[2] 程德君.奥氮平联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江苏医药, 2014, 40(5):583-585.
[3] 蒋鹏.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重庆医学, 2014, 43(1):96-98.
[4] 彭成国.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7):1494-1495.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喹硫平;疗效;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药物治疗后大约有30%~6%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也有部分患者达到完全治愈的目标。但是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品种较多,各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中,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何,国内外资料都有相关报道。笔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就研究组利培酮(商品名:可同)与对照组喹硫平(商品名:舒思)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份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酒精、药物依赖、妊娠期女性。PANSS评分≥60分。纳入组均签定了入院告知书和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病例196例,其中男103例,女93例,年龄15~68岁,平均(28.96±4.52)岁,总病程1月至27年,平均(4.74±0.96)年,偏执型116例,紧张型12例,青春型28例,未定型40例。对照组病例193例,其中男102例,女91例,年龄16~70岁,平均(29.86±5.42)岁,总病程1月至30年,平均(6.64±1.99)年,偏执型110例,紧张型9例,青春型31例,未定型43例。
1.2 方法 单独使用利培酮(可同)治疗精神分裂症196例,剂量(3~6)mg/d,平均(4.18±1.32)mg/d,对照组为使用喹硫平(舒思)治疗193例,剂量(300~700)mg/d,平均(478.33±121.37)mg/d,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末使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及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进行评定,以PANSS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四级评定。显著进步以上为显效;进步以上为有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减分率≥75%为痊愈;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减分率在50~74%为显著进步;精神症状部分消失,减分率在26~49%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并分别于治疗1、2、4周末,评定不良反应量表(TESS)。
1.4 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其中研究组利培酮(可同)组痊愈17例,显著进步64例,进步97例,无效18例,显效率41.97%,有效率90.82%,无效为9.18%。对照组喹硫平(舒思)组痊愈14例,显著进步59例,进步99例,无效21例,显效率37.82%,有效率89.12%,无效为10.88%。显效率比较,利培酮(可同)略优于喹硫平(舒思)。
2.2 治疗前后PANSS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两组比较,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控制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均在治疗后2周明显起效。
2.3 精神分裂症各型患者治疗前后BPRS总分比较 见表2
2.4 精神分裂症各型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表3显示:利培酮(可同)组不良反应以静坐不能(P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各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如何,我们都在探讨当中和摸索之中。本研究通过对利培酮(可同)和喹硫平(舒思)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控制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方面均有效,有效率为89.12%~90.82%,与商氏研究接近[1],均在治疗后2周明显起效。显效率比较,利培酮(可同)(41.97%)略优于喹硫平(舒思)(37.82%),与商氏结果略低[1]。
不良反应比较,我们的研究显示:两组均以心电图改变[2]和静坐不能、嗜睡多见,而利培酮(可同)出现月经不调及泌乳较喹硫平(舒思)多见,喹硫平(舒思)出现体重增加较利培酮(可同)多见。
利培酮与喹硫平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数学者认为:利培酮影响内分泌功能,出现性激素,特别是女性雌二醇及孕酮血清水平降低,雄激素及脱氢表甾酮水平升高[3],故对女性月经影响较大,喹硫平影响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增加,与食欲改变和能量利用失衡有关[3]。本研究印证了此观点。
参 考 文 献
[1] 商秀珍,祝家胜,曾德志,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6):392,393.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护理
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最近的数据显示,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高达20%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某种致残性的精神障碍,多达50%的成年人精神障碍起病于青少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约占精神障碍总数的4%,其中,起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称为早发性青少年精神分裂症(earlyonestschizophrenia,EOS),约占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起病年龄<13岁的儿童期发病称为早发性儿童精神分裂症(childhoodonsetschizophre-nia,COS),占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数的百分之一。目前,临床上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依照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修订列出的标准,与成人相同,不考虑发病年龄。与成年发病患者相比,EOS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其中遗传危险因素和先天发育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首次发病的年龄有关,且发病早期症状又不典型,本文就EOS和COS的发病特点以及疾病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EOS和COS的疾病特点
早发性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指以基本个性改变、特征性思维障碍、感知觉异常、情感与环境不协调、孤独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相对于成人精神分裂症,EOS存在病前发育异常,临床症状严重,药物疗效和预后差等特点,认知功能损害同样是COS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早期发病的EOS其社会功能方面预后更差,可能与心理理论能力的早期受损有着密切关系。但Holmen等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与发病年龄无关,是疾病本身的特质性改变所致。虽然,起病于青少年时期的精神分裂症相对少见,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预后较差。有研究显示,EOS的社会功能缺陷是其高遗传性的表现之一。另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空间记忆能力的测验(wechslermemoryscale—Ⅲ,WMS—Ⅲ)发现其在空间广度这一维度上的成绩低于正常人群,所以研究者认为患者的视觉空间记忆受损,这表明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受损对记忆负荷的增加表现得更敏感。
有研究指出在前额叶损伤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测试中发现,识别失言问题考察的是认知心理理论能力,理解失言问题考察的是情感心理理论能力,并且设计了控制对照问题来考察被试者是否理解故事的内涵,得到了分离的结果,研究发现EOS的识别失言情境的能力保留,理解失言情境的能力受损。而对于COS患儿,如果母亲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儿童就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称,大约20%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由于母亲产前感染所致。而在逐渐演变成为精神障碍之前有长期的前驱期症状,且要作出肯定的诊断是十分困难的,但多项研究发现,即使该人群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至有效治疗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仍然很长。另外,COS患儿的早期症状多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样表现为主且症状不具特征性,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常首先被教师及家长发现。
2EOS和COS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现阶段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主要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痉挛治疗、音乐治疗、工娱治疗等,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在康复期辅以心理治疗。EOS和COS患儿目前的治疗方法类似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在药物治疗方面,强调低起始剂量,缓慢加量的原则,因在此阶段的患儿对治疗效果与副作用均较敏感,多数的研究者建议,应选用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EOS和COS患儿的护理,除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外,目前还强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服药依从性的护理、松弛疗法的护理、社交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治疗与护理、家庭护理干预,定期随访,开放式护理管理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整合护理路径(integratedcarepathways,ICPs)等。
2.1服药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的护理
2.1.1EOS和COS患儿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护理
有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其中选择合适剂量的药物治疗尤为关键。由于青少年患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且绝大部分患儿为首次发病、首次治疗,因此往往对精神病药物特别敏感,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比如,精神分裂症患儿在初次使用阿立哌唑后体质量均增加。此外,使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治疗的患儿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显著升高。因此,护士及时提醒和帮助患儿定期监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糖尿病症状,对于体质量增加的患儿控制其摄人量,督促患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另外,青少年男性和女性患儿在服用利培酮后血清催乳素伴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高血清催乳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障碍、脱落、骨质疏松等症状,并可增高乳腺癌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以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特别是躯体状况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汇报。
2.1.2影响EOS和COS患儿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干预一项国际调查研究显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青少年中,约75%的患儿在治疗18个月之内就不能坚持服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在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患儿自认为疾病已痊愈,不愿继续服药,或者因为患儿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使治疗受阻,最终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再加上青少年患儿处于叛逆期,容易出现认知错误,阻碍治疗。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患儿认知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依从性[22]。在兼顾服药依从性的同时,在患儿长期维持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躯体变化及治疗依从性。长期治疗的目标是将药物维持在最低有效剂量,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尽最大可能恢复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因此,护理人员可以以分组授课与讨论的形式,讲解精神病的发病原因、服药的重要性、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组织患儿进行讨论,通过现身说法传授坚持服药的心得体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Kane等研究也表明,经过服药管理训练的患儿在出院后的病情稳定性、服药依从性均有提高。
2.2松弛疗法
付文英等对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松弛疗法进行治疗,如呼吸松弛训练、想象松弛训练、自我暗示松弛训练等,对比观察所有青少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情感反应、沟通能力、行为控制等情况后发现松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病情,具有非常显著的干预效果。音乐松弛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松弛治疗,其有利于改善早发性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病情,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具体方法是护士可以让患儿在单独的房间进行音乐治疗,治疗前让患儿排空大小便,采取舒适的,然后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对患儿进行引导,使之注意力集中,轻轻闭上双眼,以患儿能接受且感觉舒适为前提,引导身体尽量放松,然后听松弛音乐20min,再慢慢睁开双眼,完成一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安排10min的感受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2.3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在社交能力护理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小组工作、康复技能培训等非药物疗法能有效改善EOS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国外学者近期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社交技能培养主要包括语言交流技能训练、人际交往基本技能训练、自信心训练、问题解决技巧训练、帮助他人与寻求帮助的技能训练共5个方面的社交技巧。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倡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生活技能训练可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功能。
2.4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治疗与护理
Steinwachs等通过对50例13岁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临床医生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沟通交流治疗后,发现该治疗方案能够体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目的是通过网络对话,改善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同时可以基于患者的这些网络治疗性对话来制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且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适用。
2.5家庭护理干预
刘军等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6例EOS进行问卷调查,并与4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后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正相关,与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呈正相关,说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对防御机制的形成有影响,提示在对儿童青少年患儿进行心理治疗时,提高其使用成熟型防御机制的能力是一个方向,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可能会有帮助。因此,父母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护理人员可以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对患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家庭健康教育,传授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药物知识,帮助家属认识患儿疾病的特殊性,指导家属督促患儿按时按量服药,识别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出现以后如何处理,使家属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领悟服药带来的益处,提高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指导监护人如何改善居家环境条件,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及相互支持,帮助患儿有效应对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危机及应激等。
2.6定期随访
国外关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5年随访报道中认为,多数儿童青少年有中、重度社会功能缺陷,其中80%~90%有2次或2次以上病情复发。大多数是由于患儿以及家属对正规疗程治疗的认识以及定期随访的意义不够深入了解,造成疾病反复发作,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纠正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提高遵医依从性,这对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采用电话、上门访问、门诊复查等形式,至少1次/月,每次随访时继续提供家庭干预,针对患者及家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7开放式护理管理
刘建琼等对240例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随机分组的护理管理模式后发现,开放式护理管理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封闭式护理管理组,所以该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较于封闭的护理管理模式下,在开放式护理管理和治疗模式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于继兰认为,相较于传统封闭式护理限制人身自由、封闭隔绝、统一治疗、统一管理的呆板模式,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精神分裂症护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医患平等互助的原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的、人性化护理。整个过程应由护理人员为主导,与主治医生、患儿、患儿家属四方同时商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病区内患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服饰、陪护亲人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同时,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对部分患儿可以允许其参加相关聚会或逛街或从事相关不影响病情的工作等,使其从医院病区得到解放。开放式护理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上,无论是代表患者社会生活功能情况的ADL,还是精神状况改善情况,或是护士观察量表中,患者总的积极因素改善情况均效果显著。
2.8精神分裂症的ICPsICPs称为临床护理路径或者关键护理路径,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来构建详细的护理程序和护理干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院内的医生、护士、医院领导以及其他院内服务人员共同制定。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ICPs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下每个分支下的临床路径的评估、干预及有效管理的设定是否合理。ICPs的合理设定可以为特定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制定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治疗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护理工作,这对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护理是国内外临床护理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由于其发病年龄段以及症状的特殊性对其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意义,所以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需要特别重视。在临床护理方面,做好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注意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而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选择合适的护理管理模式来促进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包括开放式的护理管理模式或者适合医院的护理路径等,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亚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摘要】 目的 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 方法 对11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评分≥4分项目数的不同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亚型组、阴性亚型组、混合型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69,P=0.023)。阳性亚型组较其他组首发年龄大,总病程短,住院次数少,差异显著(P<0.01或P<0.05);混合型组较其他组用药种类多,差异显著(P<0.01或P<0.05);阳性亚型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显著多于其他组,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慢性。 结论 阳性亚型组首发年龄较大,总病程较短;混合型组使用过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较多;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以慢性为主,住院次数也明显比阳性亚型组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亚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subtype of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Methods 116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cs were pided into positive, negative and mixed subtype group according to numbers of item's score ≥4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3 groups(χ2=7.569,P=0.023).Compared with the mixed and negative subtype groups, age at firstonset was elder,total course of disease shorter and frequencies of hospitalization fewer in the positive subtyp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words】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c;subtype; positive symptom;negative symptom
自从Key等[1]1987年明确提出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以来,它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有学者根据阳性量表或阴性量表中评分≥4分(中度)的项目数的不同,提出了阳性亚型、阴性亚型、混合型、非阳非阴型的概念。本文拟据此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11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3]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曾接受≥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有两种以上化学结构不同,每种药物剂量至少相当于氯丙嗪600mg・d-1,疗程≥4w无效者,或使用氯氮平≥450mg・d-1治疗4w无效者。(3)"无效"标准为PANSS减分率≤20%。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应用自行设计记录表对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包括一般资料、首次发病年龄、病前性格、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形式、治疗前病程、总病程、病程特点(间歇性、持续性)、曾用药物种类等。采用PANSS评定患者入院时与治疗4w末的精神症状。
1.2.2 分组 根据入院时PANSS中评分≥4分(中度)的项目数的不同进行分型,若阳性量表中评分为中度的项目≥3项,但阴性量表中评分为中度的项目<3项,则患者归入阳性亚型组,反之则为阴性亚型组;若两个量表均有≥3项为中度,则归入混合型组;若两个量表无一达到≥3项者则为非阳非阴型组。
1.2.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χ2检验。
2 结果
2.1 PANSS评定结果 11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阳性亚型组43例(37.1%),阴性亚型组25例(21.5%),混合型组48例(41.4%)(χ2=7.569,P=0.023)。
2.2 三组计量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计量指标比较(略)
注:F检验,LSD法多重比较,阳性亚型组与阴性亚型组比较*P<0.05,**P<0.01;阳性亚型组与混合型组比较##P<0.01;混合型组与阴性亚型组比较ΔP<0.05
表1显示:阳性亚型组较其他组首发年龄大,总病程短,住院次数少,差异显著(P<0.01或P<0.05);混合型组较其他组用药种类多,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三组间治疗前病程差异无显著性。
2.3 三组计数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三组计数指标比较
注:*P<0.05
表2显示:不同亚型组性别、家族史、病程特点无显著性差异;起病形式:阳性亚型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显著多于其他组,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以慢性为主,阳性亚型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阳性症状突出者占37.1%(43/116),阴性症状突出者占21.5%(25/116),阴性及阳性症状均较突出者占41.4%(48/11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阴性症状突出者所占比例较少,可能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对他人或社会的直接危害较小,被送入院者较少有关。
一般认为精神病的发作以阳性症状的出现为标志[4],但70%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阴性症状比阳性症状更早[5],有报道[6]首次发病之前的前驱期一般持续1~2a。本研究显示,阳性亚型组患者首发年龄较晚,与上述观点一致。
阳性亚型组总病程较短,提示阴性症状可能延长病程;混合型组治疗前病程最短,提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混合出现时,容易引起关注,并给予早期干预;混合型组使用过的药物种类最多,可能因阴性与阳性症状同样突出,需要多种药物控制。
阴性亚型组和混合型组起病以慢性为主,住院次数也明显比阳性亚型组多,提示慢袭者,病情更容易复发或加重,与李毅等观点一致[7]。
参考文献
[1] Guelfi JD. The PAN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J]. Encephale,1997,23(2):35
[2] KaneJ.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c patient[J].J Clin Psychiatry,1996,57(9):35
[3] 刘铁榜,臧德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114
[4] 陈瑜,谢世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71
[5] 刘海燕,赵靖平.对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