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圣保罗教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伦敦这座与美国纽约齐名的现代化大都市,随处可见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在经过宗教和战争洗礼之后,伦敦的美又蒙上了一层沧桑和遒劲……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本身是一栋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外观看上去形似中世纪教堂。走进去看,这里的内部结构宏大而精巧,装饰和陈设古老而华丽,称其为一座宫殿也毫不为过。从一道道回廊和阶梯走过,仿佛来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猜想对面的门口随时会走出来一位拿着魔杖的白胡子院长。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其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圣保罗大教堂是一座很富有英国气质的教堂,无论你从任何角度经过,都会被它壮观的大圆顶吸引,当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相传,教堂所在地是传道者使徒保罗为主殉道遇难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伦敦视圣保罗为保护神的原因。
英国国家博物馆,又称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博物馆中心的大中庭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拥有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与钢材结构组成的网状穹顶,是目前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极具现代感的穹顶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原有博物馆巧地连接为一个整体,显示了英国人独具匠心的设计能力。
夜色降临,深蓝的天幕为伦敦威斯敏斯特宫披上一身夜的纱衣,十字街头光影交错,展现出这座古老都市独特的迷人魅力。
提到伦敦,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伦敦塔桥,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塔桥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仍然以最美的姿态迎接着来来去去的人们,不变的唯有桥下的泰晤士河水以及其自身的名字。每当夜晚来临,灯光将塔桥装饰得华丽而优雅,人们在泰晤士河畔流连忘返,欣赏这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大本钟,其实它的真名叫作伊丽莎白塔,是威斯敏斯特宫钟塔的昵称,现在是英国议会建筑的一部分。塔楼的名称来自安置在里面用于报时的重达13吨的巨大铜钟。另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当时钟塔的监制是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Big Ben,Ben就是本杰明的昵称。在英国,伊丽莎白塔是人们庆祝新年的重点地方,收音机和电视都会播出它的钟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2000年的世纪之交,泰晤士河的水面架起了一条耀眼的“银带”――千禧桥。和其他那些古老、雄伟、茁壮、刚劲的泰晤士桥相比,这位刚出生的“小妹妹”就以它简洁明快的结构、轻巧纤细的造型和连续流畅、充满活力的美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被誉为“眨眼桥”。黄昏时站在桥头远望对岸,古老的圣保罗大教堂被落日染成金色,和现代感极强的千禧桥组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伦敦,仿若一个身着燕尾服的欧洲绅士,既温文尔雅又个性十足,既富有古典气息,又有着现代的时尚前卫,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首都,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向往,在这个岁末让我们摒弃伦敦奥运会带来的喧嚣,提前感受这座城市的古老风韵,品味英伦风采。
走进伦敦,你会感叹一切保存都那么完美,大街小巷无不诉说着其历史的辉煌和饱经沧桑的厚重,皇家宫殿白金汉宫为您展示了皇室建筑的宏伟壮观,威斯敏特大教堂让您仿若回到了百年之前,大本钟在提醒人们时间的点滴逝去。泰晤士河旁,气势磅礴的议会大厦和熠熠生辉的伦敦眼交相辉映,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和特拉法加广场上奈尔逊勋爵的铜像遥遥相望。来到这座城市,我们不禁为这座城市的大气所感慨万千,更被其深厚的文化氛围所折服。
在伦敦,最引人注意的当然是皇宫,王室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部分,白金汉宫作为英国的王宫,是1971年英王乔治三世为自己妻子买下的建筑,此后英国历代君王均居住在此,为了一睹其皇家威仪,我们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时值秋末,微黄的草木为其增添了些许萧索,却使其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宫前广场的一座胜利女神雕像,它矗立在大理石台阶的方形石基上,基座四面塑以“和平、真实、博爱、诚信”为主题的雕塑,是广场唯一的观光景点。走进宫室,我们都被里面的奢华场面所震慑,600多间厅室中宴会厅、音乐厅、画廊、图书室、皇家集邮室等都保存如新,仿佛没有经过岁月的侵蚀。宫内陈列的英国历代王朝帝后的100多幅画像,好似英国的历史百科,代表英国每个朝代的浮浮沉沉。十一点半是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换岗时间,我们早早等在那里,只见大概一个连的卫队从驻地前来,由一鼓乐队和一爱尔兰风笛乐队作前导进入王宫大院,在军乐和口令声中做各种列队表演,并与正值班的卫队举枪互致敬礼。交班后,值完班的卫队仍由两个乐队领回驻地,一派皇室的威风。在经过宫室展览洗礼之后,再来这么一场传统的换岗仪式,有如在享受一顿大餐之后,再来一盘水果一样清新。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威斯敏特大教堂因举办过两场盛大的婚礼而被我们所熟知: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礼和今年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的婚礼。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宏伟的教堂,是建筑大师莱恩花了35年建成的最优秀作品。该教堂受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影响,上面也有个大圆屋顶,顶尖高111米,屋顶直径34米,气势磅礴。顶下一层是一圈挺拔的圆柱,把圆顶轻轻托起,使整个建筑避免了单调沉重之感。
教堂的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艺术高度与装饰水平。登上教堂的塔顶,整个伦敦尽收眼底,泰晤士河像一条银带一样穿城而去,伦敦眼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清晰,伦敦塔桥也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年复一年的坚守着它的岗位。
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特大教堂,更是百年来英国王室的象征。它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那直逼苍穹的哥特式风格,斑驳的高墙,雕有精美纹饰的泛白门窗,足以让人感到亘古的苍凉。在威斯敏特北端议会大厦内,98米高的钟塔高高耸立着,它是伦敦市的标志,更是英国的象征,大本钟每隔一个小时敲响一次,据说它曾因两度开裂而重铸,但是在我们现在听来,其钟声仍然清晰、动听。一到夜晚,大钟在灯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浮在夜空中,透过玻璃,时针和分针依然清晰可见。
伦敦的艺术氛围浓厚,每一个地点都有它历史文化的厚重痕迹,位于伦敦牛津大街北面大罗素广场上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这座庞大的古罗马式建筑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无法比拟的。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来到英国一定不能错过,从提香、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到莫奈、塞尚、梵高,欧洲各时代的油画精品尽见于此,可算是世界顶尖作品的集合地了。当然,看到那些中国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迹摆在这里还是很让人痛心的。
在参观完英国的各式古建筑后,我们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它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蜡像馆之一,有众多世界名人的蜡像,惟妙惟肖,和真人相差无几,也正是因为这样,蜡像馆中的恐怖屋令许多游客胆战心惊,恨不得早点结束。而蜡像馆经常会在游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蜡像,让人分辨不出哪是真人,哪是假人。在展馆中最受关注的是以影视、体育明星,历史、政治人物为主雕塑。
伦敦的夜晚是迷人的,您可以漫步在泰晤士河旁观看霓虹灯下的古老建筑的神秘色彩,也可以在伦敦街头融入欢乐的人群,抑或是挑一场自己心仪的音乐会,静静感受来自异邦的音乐魅力。
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当我第一次领略这块土地时,我被它深深吸引。虽说澳门的面积小,然而它却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发挥了它独有的价值!
漫游在灯火街头
下飞机时已经是夜幕降临时分了。散步在市区一条最繁华的街道,也是澳门岛上最繁华的购物街??新马路。在97年回归前,澳门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在澳门随处可各式各样的葡式建筑,然而这也算是澳门的一大特色吧。每一步精致的雕刻,每一根柱子都安排得恰到好处,那别致的花台,每一种设计都那样别有洞天,具有这西方独有的风味特色。
当我来回在这条街上,穿梭在人与人之间,心中怀着一颗新奇,静谧的种子,在澳门的城市马路间奔跑,或许在澳门旅游必须怀有这样的心态吧!
当天空已经是夜幕降临了,不知是什么时候一轮新月以高高悬挂在天空了。也许是月亮,也许是街头巷尾的灯火通明,已将天空照耀得不是那么黑暗,反而如此的略显湛蓝,没有一点杂色。脚散步于这干净而纤尘不染的街道,望着远方一条迂回的小道边,屹立的每一幢建筑。我的心??怡然的轻松,这样的自由自在,这样的每一种闲适都是前所未有的。
置身于繁荣的娱乐都市,那家家闪着霓虹灯的商店,温馨烂漫的咖啡馆,走在时尚前沿的KFC,还有只有在澳门才能品味的葡式蛋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大山巴牌坊
澳门的大山巴牌坊,应该算得上是远远有名的了。据资料上介绍:大山巴牌坊是圣保罗教堂的遗迹,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然而1835年却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留了现在的部分,也就是天主大教堂的大门牌坊。那样精妙绝伦的雕刻,树造了美仑美奂的天主教。上面雕刻着伟大的圣母,神奇的天使。尽管是灰黑色的墙面,但每一个神圣伟大的圣母塑像,每一个神秘机灵的天使微笑都依稀的展现着浓郁的宗教气氛。但由于它比较类似于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之为“大山巴牌坊”。
站在大山巴的脚下,幻想着圣保罗大教堂,心里默念:“阿门,阿门”幸许上帝会接受你的祈祷,为你祝福。
马祖庙
坐落于澳门南端,一座神秘古老的庙??马祖庙。马祖庙距今为止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马祖庙以她那神秘的悠久历史保佑着每一个澳门的居民,是澳门人民信仰度最大的神庙,同时也是澳门最大的神庙。马祖在澳门人民的心中就是一个母亲的形象,甚至在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岛开始,这里就被葡并以“妈阁”改为粤语“马交”也就是“MACAU”??成为澳门的又一别称。
马祖庙也同时是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建筑,年年香火不绝。正所谓“日照香炉升紫烟”,一代苍穹,悠悠蓝天之下,只有这飞舞着紫色香烟,紫烟弥漫,散撒在一片蓝天,展现了马祖阁与澳门人民的一派祥和……
之前我有说过澳门居民多半都是葡国餐,所以在澳门随处可见的就是葡式餐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家叫“LORDSTOW’SBAKERY??澳门安德鲁V店。这家店不算大,但来往的人却是络绎不绝的。据当地人讲,这家店已成为澳门的一大特色了,所有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享受这里的美味??葡式蛋塔,据说只有这里的蛋塔才是最正中,做好吃的。这家V店建与1989年间,传言说这里曾屡次来过一些有身份的人,甚至总统。一家温馨的小屋里装满了一个有一个可爱的蛋塔,进的人满怀新奇,出的人得到永恒的满足感!
几千年前的一天,在白令海中央一座小岛上,一头长毛猛犸象(也称长毛象,简称猛犸)失足掉入一个无法逃出的坑状洞穴,然后死在那里。2003年,美国宾州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汉姆与同事进入这个洞中,搬起一块岩石,结果发现了一根干干净净的猛犸牙齿。它呈长条状,表面不规整。整个看上去,这根象牙就像是一根大面包。格雷汉姆回忆说,“它看上去就好像刚刚被从猛犸口中一样。”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格雷汉姆处置过数百只猛犸牙,但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州圣保罗岛的这只猛犸牙却很特别。它将让格雷汉姆及一个跨学科专家团队踏上一次探索之旅,去重建这头猛犸的生存环境,并且破解一个奥秘。对于今天因气候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动物来说,这个奥秘也意味深长。
当碳测年证明这只猛犸牙只有6500年的历史时,这个奥秘就开启了。这只猛犸牙(或者说这头猛犸)竟然比在北美大陆上发现的任何猛犸都年轻好几千年。格雷汉姆不得不思考:当大陆猛犸灭绝后,风吹雨打的弹丸之地――圣保罗岛上的猛犸却继续存活了好几千年,那么,最终是什么把它们也赶尽杀绝?
时光回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出生于英国的生态学家保罗,从圣保罗岛希尔湖湖底采集到一个沉积芯,其中的分层揭示这个地方的沉积物记录至少延伸到1.4万年前。希尔湖距离格雷汉姆发现猛犸牙的洞穴仅400多米。因此,对于格雷汉姆的疑问,答案或许就藏在希尔湖湖底的黑泥中。
在发现这只猛犸牙10年后,格雷汉姆及其团队重返圣保罗岛,准备从新提取的沉积芯中找寻线索,破解这座小岛及岛上猛犸的历史。
深入奥秘核心
圣保罗岛是白令海中央一系列火山岛中最大的一座。天气给上岛探索的格雷汉姆团队造成了麻烦。他们一上岛,雨水很快就变成冰雪,他们不得不呆在岛上唯一的小镇里。这个小镇里住着该岛500名居民中的大多数,其中绝大多数人是阿留申人。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被俄罗斯商人带到圣保罗岛上,捕猎北方海狗。
格雷汉姆团队在镇上等待云开雾散。这里有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的洋葱形圆顶,有色彩缤纷的房子,还有海鲜加工厂。土生土长于这座直径65千米岛上的北极灰狐,在格雷汉姆团队的大本营外一点也不怕人。这个大本营是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一个研究站。
清晨,格雷汉姆团队向着希尔湖进发。这座火山湖的边缘被冰雪覆盖。格雷汉姆团队在30多厘米厚的冰层上钻洞。队员们把每节1米长的多节管子串接到取芯管上,然后让这个装置通过湖水一直伸进湖底。几分钟后,这个装置被取回,其中包括完全按照沉积顺序保存的沉积层。
在取芯管提取的泥巴里,保存着掉进、被冲刷到或者“定居”在湖底的物体的法医学记录。这些物体包括真菌孢子、植物残片、古代花粉、火山灰、小型甲壳纲动物的残留,甚至包括猛犸在湖中打滚时掉下的DNA。格雷汉姆团队将使用这些证据构建圣保罗岛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确定岛上猛犸的灭绝时间。
队员们从沉积层下面开始,一米一米地取样,然后把样本放进塑料管中。随后,这些管子被密封并放进睡袋中以避免冻结,因为冻结可能扭曲分层的细节。这项工作复杂、低温而又费体力。到了一天工作结束时,泥巴在队员们的衣服和头发上冻成了壳。
每一米芯样都让我们回到越来越遥远的从前。当一名队员引导第六节芯样进入一根管子时,他注意到泥巴从带有布丁纹理的柔和褐色变成色调统一的黑色。科学家们推测,这一变化匹配的是差不多6000~8000年前的沉积物,而格雷汉姆发现的猛犸正是在这个时期死于洞中的。这意味着,如果猛犸DNA只存在于这节芯样的下层而非顶层,那么这节芯样就包括圣保罗岛猛犸灭绝的时期。
猛犸最后阵地
自从上一次冰河期即大约1.2万年前以来,圣保罗岛的无树冻原地貌鲜有改变。很容易想象这样的场景:猛犸站在斜坡上,用长牙清理冰雪,寻找植被食用。入夏,它们踩踏着冻土地带的小小野花,步履沉重迈向希尔湖――岛上主要的淡水源头之一。
科学家曾经估计,猛犸最后是在1万~1.4万年前从北美洲消失的。然而,如今的发现却证实它们此后在圣保罗岛上又坚守了好几千年。在俄罗斯北极深处的弗兰格尔岛上,猛犸存活得可能更久。在那里,科学家发现了只有4000年历史的猛犸牙。也就是说,当埃及人建立起第一座大金字塔时,弗兰格尔岛猛犸依然活着。
与弗兰格尔岛一样,圣保罗岛也是一座孤岛。在上一次冰河期的高峰期,即大约2.1万年前,圣保罗岛是白令陆桥南部边缘的一个火山活跃地带。猛犸、剑齿虎、短脸熊及其他巨兽漫步于北美洲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通道。到了大约1.1万年前,气候开始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这座陆桥。在大约2000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则转变成了一座岛。猛犸被困在了这座岛上,但正是这种与世隔绝保护了它们――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这样。
科学家对猛犸在上一次冰河期从大陆上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由于夂蚋谋洹R灿腥怂担其实是人类把猛犸斩草除根。就算在格雷汉姆团队内部,人们对此也看法不一。有人指出,猛犸灭绝的时机差不多正好匹配人类迁徙到猛犸栖息范围内的时间,这难道纯属巧合?在北美大陆上,人类的到来、气候剧变和猛犸灭绝发生在差不多相同时间。然而,在人类到来之前,猛犸挺过了几十万年的气候变化,一直徜徉在地球上。如此看来,如果它们灭绝的原因不是人类,还能是什么?但也有人指出,气候才是猛犸灭绝的主要原因。虽然人类对于猛犸走向穷途末路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但猛犸和其他冰河期巨兽实际上本身当时已经在淡出历史长河。不管有没有人的因素,它们的灭绝都是必然的。因此,虽然一些猛犸在气候转变中存活下来,但它们每一次都被伤了元气,最终的灭绝不可避免。
来自希尔湖的芯样,不可能终结有关冰河期巨兽灭绝原因的争论。圣保罗岛的隔绝,意味着它与其他一些地方不同,岛上猛犸没有受到人类影响。没有证据表明:在俄罗斯商人于18世纪后期登临该岛之前,有人来过此地。因此,至少是在圣保罗岛上,猛犸灭绝的原因更可能是气候改变,但栖息地缩小也可能是原因:随着海平面上升,该岛可能会变得太小,不足以支撑巨兽种群。
确定圣保罗岛猛犸的终结,并非只具有历史、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意义。全球范围内的许多物种目前正面临同样的压力:气候转变、人类侵袭、海平面上升。气候改变能否单独导致物种消亡?或者,气候改变的确是一个压力因子,但与其他压力因子结合,是否更容易造成物种消失?因此,发生在更新世末期即大约1.1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对我们分析目前的物种灭绝浪潮以及怎样让灭绝幅度降到最低来说,无疑有重要启发。
在经过4天取样(取样一度被暴风雪中断),格雷汉姆团队已经有了180千克的泥巴。样本被装在45米长的管子里,运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实验室。这个奥秘的第二章节即将展开。
猛犸象侦探
直到2016年5月,格雷汉姆团队才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国立拉库斯特林核心实验室”,与他们提取的希尔湖芯样重逢。该实验室员工已经将芯样切成两半,拍摄了高像素照片。格雷汉姆团队将花3天时间,使用不锈钢抹刀把芯样切割成很小的一段一段的。他们将把成千上万的这些微芯样分装进小塑料盒,带回分布于整个北美洲的各自的实验室。事实上,猛犸当初在整个北美洲都有分布。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贝斯是格雷汉姆团队成员之一。她第一个对芯样做检验,因为她的团队要进行的是最敏感的测试,稍不注意就会在处置样本的过程中造成样本污染。他们的工作是:寻找沉积层中的古猛犸DNA。
在一名研究生协助下,格雷汉姆团队的另一位专家威廉姆斯要寻找猛犸的一种物――小荚孢腔菌。这种真菌生活在大型食草动物的粪便中。威廉姆斯还要寻找古代花粉颗粒,它们可能揭示希尔湖周围当时的植被情况。
在美国阿肯色大学,科学家马修及其同事将检测芯样中的硅藻、水虱及其他生物的残留,目的是了解湖水温度和透明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杜安妮将寻找芯样中的火山灰层,这些层次可能会被与该地区已知的火山爆发联系起来。这一结果再加上对芯样中发现的植物残片进行碳测年的结果,将让杜安妮团队确定芯样中各个层次的年代。火山灰层也可能确定火山爆发是不是造成猛犸灭绝的原因。
随着芯样的划分,专家们各自散去。他们要花超过两年时间分析和讨论这些样本,目的是确定圣保罗岛猛犸灭绝时间和灭绝原因。
时间定了
贝斯团队率先把芯样中发现的未经分类的DN段与猛犸在世的最近亲――非洲象的基因组进行了对比。两者匹配。更让他们高兴的是,2015年,他们得以把希尔湖芯样DNA与另一个团队新近测序的猛犸DNA进行比对,结果与年代为5650年前~1.085万年前的芯样都匹配。1.085万年前的芯样是在圣保罗岛上采集到的最古老芯样。
为了排除随机匹配的可能性,贝斯团队把芯样DNA与二趾树懒的DNA进行了对比。在过去2万年中,这种树懒出现在北极圈的概率为零。为了进一步检测检验结果,他们还把未分类的芯样DNA与那些最可能污染样本的动物(包括人)的DNA进行对比,结果都不匹配。这样一来,贝斯团队确信芯样中的DNA真的属于一头猛犸。
与此同时,威廉姆斯团队找到了他们寻找的小荚孢腔菌,还找到了另外两种可能充当猛犸物、与分辨相关的真菌孢子。在这3种孢子里,有两种从芯样沉积层中消失,而这两个沉积层相隔不到2厘米,其代表的时间间隔只有几十年。古猛犸DNA消失于同一时间段。
杜安妮团队辨识了一个芯样火山灰层,它与圣保罗岛3595年前已知的一次火山爆发匹配。这进一步增添了他们对确定圣保罗岛古代事件时间线索的信心。通过上述跨学科的多方努力,科学家们最终确定圣保罗岛猛犸灭绝事件发生在5600年前,前后误差100年。对于史前灭绝事件来说,这可能是对时间的最精确测定。至此,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破译圣保罗岛猛犸灭绝之谜的最后一部分:猛犸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最终一击
格雷汉姆以及团队中其他多位成员首先排除了一些看似可能的原因,例如植被变化或对猛犸不友好的因素(例如人)。芯样中的花粉显示,圣保罗岛上的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但这只是在猛犸灭绝之后。有一种可能是,气候转变导致岛上植物群落构成发生改变,或者,只是因为猛犸不再踩踏地面,灌木生长不再受到压制,所以灌木才异军突起。
研究数据的确表明,圣保罗岛猛犸灭绝时期的温度比灭绝事件发生前有些升高。随着更新世末期冰雪融化,海面上升,圣保罗岛面积开始迅速缩小,直到大约9000年前。到了这个时候,圣保罗岛土地流失速度减缓。大约6000年前,该岛达到现有面积,比美国弗朗西斯科市小一些。岛面积萎缩很可能导致岛上猛犸数量减少,岛上资源也变得不足。
但最终对猛犸来说的致命一击,却让人大吃一惊。从大约7850年前开始,芯样沉积层中硅藻和水虱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其变化方式表明,湖水变得越来越浅,透明度越来越低。希尔湖开始干涸――这并不奇怪,就算气温上升幅度不大,也足以增加湖水蒸发。猛犸逐渐失去了主要水源。事实上,大象每天都需要新鲜的水,每头大象要饮水70~200升,猛犸很可能也如此。
说走就走,情迷非洲
洛艺嘉原名解燕喃,是“70后”东北女子。她从小就对神秘荒凉的地域感兴趣,一直梦想着周游世界。早在大学时她就牛刀小试,跑了中国十几个省。
大学毕业后,洛艺嘉到北京一家信息产业报社工作。凭借着聪明才智,她在北京传媒报业集团工作得风生水起,业余时间还搞创作,三本畅销书让她成为新生代作家。
2002年的某一天,洛艺嘉忽然厌倦了当时的生活。没做什么计划,也没同家人商量,她悄悄地辞了高薪工作,卖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揣着护照,带着相机,上路了。
2002年10月,洛艺嘉第一次来到非洲。明明是初来乍到,可她却享受到了明星级别的待遇:正在散步,会有几个姑娘突然为她献花;走在街上,会突然跑出来一群孩子把她团团围住让她寸步难行;去动物园参观,大家都来看她而不去看动物;经常会遇到对面的人冲她微笑并手舞足蹈比画着,嘴里还嘟哝着“China Cheng”向她打招呼。他们不知她的名字,但是知道她和成龙一样,来自那个舞刀弄棒会武术的国家。这一切,都让她欣喜不已。
2003年,洛艺嘉来到肯尼亚的蒙巴萨海滨。这里海风轻拂、阳光明媚、气候湿润、沙滩细软,椰子树、棕榈树等热带树木交织成荫,欧式大楼与阿拉伯建筑错落有致,现代文明与近乎原始的生活的强烈反差让洛艺嘉感到别样风情。
那天,恰逢一位当地著名歌手开演唱会,演唱会结束后还在沙滩上举行了烧烤派对。尽管谁都不认识,洛艺嘉还是参加了派对。她一会儿把厨师推开,自己烤肉;一会儿又凑到人群前,为表演节目的人拍照。因为拍照时太投入,她忘记了自己是临水而站。直到跌进水里,洛艺嘉才反应过来。所幸,她很快被救上来。“这下你可出大名了。”当时,有个小伙子笑着对她说。他说得不错,以后不管洛艺嘉出现在餐厅、咖啡馆、草地还是酒店的海滨,总有人朝她微笑、打招呼。有的还说:“嗨,落水的漂亮女子。”就这样,洛艺嘉结交了不少非洲朋友。
在非洲,她恍若梦境般穿行,看到了树顶上的旅馆、翩翩起舞的300万只火烈鸟、凯伦的故居、多姿绮丽的雨林、最璀璨的星空、成群奔跑的斑马、狩猎的狮子、传说中的秘书鸟、塞舌尔蓝鸽从天空中闪过、猴面包树的白花朵晚间开放、大西洋上的海雾向沙漠深处漫延,她还跟着沙漠商队在茫茫沙漠中穿行,在寂静与浩渺中品味自然的神秘、伟大……
遭遇抢劫和战争
2004年,洛艺嘉来到巴西圣保罗大教堂。去圣保罗之前,就有人劝告她说:“如果在巴西的圣保罗没有遇到抢劫,那说明你在这城市待的时间还太短。”初来这座城市,洛艺嘉听别人的劝告,把相机装在破旧的塑料袋里。
进了教堂,洛艺嘉惊叹不已。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庄严而又不失典雅;每扇玻璃窗上都反映着圣经里不同的宗教主题,里面还有多达1万个声管的意大利管风琴以及包含65个小钟的大套钟;教堂外的广场上熙熙攘攘,有各种肤色的人来来往往……
洛艺嘉看得陶醉不已,情不自禁地把相机拿在手里进行拍照。可还没拍几张,她手中的相机突然就被抢走了。洛艺嘉用英语大声呼救,赶忙追小偷。听了洛艺嘉的呼救,立刻有个小伙子帮她追。紧接着,出来了三名警察。看到警察,洛艺嘉放心了,一边跑一边把包中的另一部相机拿出来。
不一会儿,警察就把相机追回来了,却找不到失主。
正在着急时,帮她追贼的小伙子跑来为她当翻译。可是,见洛艺嘉举着相机过来,警察不相信她是失主,说:“按常理,你该立刻跑过来才是。你怎么还拿个相机在拍照?”
洛艺嘉赶忙说:“我想把小偷拍下来呀。” 警察又问她相机的型号,可洛艺嘉只知道牌子,并不记得型号。无奈,洛艺嘉只好去警察局电脑的大屏幕上去辨认了。
2011年夏季的一天,洛艺嘉和新认识的英国朋友梅森去撒恩顿城的旅游用品专卖店。大概是对当地居民“歧视”白人的状况一无所知,他俩在街上有说有笑。
突然,从街边窜出几个黑人,他们掏出手枪指着他们。那硬硬的手枪刚顶上洛艺嘉的脑袋,她就觉得头皮发麻、手脚冰凉,心往上跳,仿佛要冲出喉咙。洛艺嘉赶忙掏出钱包里的钱递给他们。
“掏出你的钱!”抢劫的黑人用枪把敲了敲梅森的脑袋,骂道:“白鬼!”可梅森并没掏腰包,而是选择了反抗。洛艺嘉和梅森很快又被枪顶上了。正在洛艺嘉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一枪爆头的时候,突然,有人在路边喊了句土语。然后,三名持枪的劫匪瞬间跑开了。
几个月后,应朋友之邀,洛艺嘉来到科特迪瓦。那时,正好赶上该国内战。那次,洛艺嘉是住在一位银行家的家里。一天早晨,她正准备去加纳,几个叛军突然冲进了银行家的庭院里。当时,大家都以为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了,没想到叛军翻过围墙,跳进了隔壁的院子,那是国防部长的家。紧接着,她就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枪声。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后来,电视台消息,当时是有人要搞军事。接着,附近的城市被占领了,洛艺嘉亲眼看着维和部队的坦克开了进来,战争爆发了……
与121个国家“谈恋爱”
洛艺嘉来到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这座城市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风景好,东西好吃,人非常热情。从太阳门往西比列斯广场,或从马约广场往王宫方向,沿途尽是宝藏。洛艺嘉在那里一口气住了三个多月。她去当地人的小馆子吃饭,去菜市场买菜,去海盗市场淘宝。
直到有一天,两位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质问道:“你到这里到底是干什么呢?学生吧,你该去学校;商务考察吧,没见你去过什么企业;旅游吧,你又不去什么景点。”洛艺嘉得意地说:“我是游居者,旅游,而且短暂居住。”“没听过这个说法。”他们摇头。洛艺嘉证件齐全,所以,他们也拿她没有办法。
没过多久,洛艺嘉认识了一名叫“伊莎贝拉”的小姑娘,女孩整天缠着她分享旅行中的趣事。没事时,她俩就一起去酒吧,去东阁吃中餐,去伯纳乌看球。如果皇马赢了,她们还会去西比列斯广场和其他球迷一起狂欢。白天,她们去普拉多美术馆看画展;夜晚,去马约广场看青年学生巡游太阳门。
洛艺嘉还赶上了西班牙的新年,马德里人欢聚于此,热闹非凡。让洛艺嘉倍感稀奇的是,人人手中都持有12颗葡萄。钟声一响,他们迅速将12颗葡萄吞进肚中。预示新的一年月月顺利、好运连连。为了纪念在马德里的难忘经历,洛艺嘉还写了一本书――《马德里美人帮》。
13年的时间,洛艺嘉在121个国家留下了足迹,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2014年4月,洛艺嘉最新的旅行文学作品《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出版。该书讲述了主人公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
这本书刚一出版就备受热捧,第一天销售就进入了京东游记类新书榜第六名,第六天就登上了京东旅游新书榜冠军,并长期位居京东、当当网旅游新书前三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称之为“写得最好的旅行文学”。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
伊顿公学坐落在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是1440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创办的寄宿制男子学校,也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地处白金汉郡的泰晤士河河畔,与温莎宫隔岸相望,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管理严格著称,学生成绩大都十分优异,被公认为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
亨利六世将之命名为“公学”的原意是为贫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从17世纪开始,伊顿公学逐渐成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学校,贵族子弟都以能够进入这所学校为荣。现在,学校里的贵族所剩无几,所以“贵族”实际已变成“昂贵一族”的代称。伊顿原则上是面向公众招生,但要符合“财”“才”二字才行。据统计,英国每1500名男孩中只有一人能进入伊顿就读。
伊顿公学要求所有想来伊顿的男孩在10岁半之前必须提交申请,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后,录取最优秀的260名男生。每年学费加住宿是两万多磅,合人民币20来万。绝大部分申请伊顿的男生都是13岁入学,在学校待满5年。
伊顿公学有个特色就是体育。学生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伊顿宿舍和教学楼的后面都是大片的运动场地,有足球、网球、英式橄榄、赛艇,还有传统板球之类的。学生在运动时统一穿着米白色短袖上衣和短裤。
伊顿公学还以古老传统和非常特别的校服而闻名。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这套行头就要700英镑,加上成打配套的衬衫、领带等,装扮一个伊顿人,至少要好几千英镑。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穿其他颜色马甲的是明日之星,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伊顿重视并且主要教授古典课程,比如,拉丁文、古代历史、古希腊语,还有男生的一些必备技能。19世纪以后伊顿的课程变得范围广了很多。伊顿并没有礼仪课,在伊顿,到处弥漫着高端大气低调有内涵的气氛。伊顿的课程本身就能提升人素质修养和气质。这些东西和学校的氛围就把学生陶冶得差不多了,因此也不需要专门开个类似的课。只懂礼仪没有内涵的贵族算不上是贵族。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
哈罗公学位于伦敦附近的哈罗区,跟伊顿公学一样,是一所寄宿制男校。它由哈罗当地的一个农民约翰・里昂创建于1572年,最初的目的是为当地的男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今天的哈罗公学是英国最富盛名的私立学校之一。
哈罗最多招收830名学生,与伊顿一样,学生也是13岁入学。本国学生在11岁之前申请,海外学生在十岁半之前申请。哈罗公学同时需要一封之前学校的推荐信。初选通过之后,学生还要来到学校参加评估,8人一组参加测试,测试包括智力测验、作文、两次面试,最后是对推荐信的评估。哈罗的学费也是每年30万左右。
哈罗有两项著名的传统,音乐和体育。音乐主要是校歌,这些歌曲大多编写于1870年代,学校认为大合唱能让男生们团结,所以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全校大合唱,邀请学生家长、王室成员、地方官员等等来参观。
哈罗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壁球和哈罗足球。哈罗公学拥有各种兵乓球场地、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占地共计160公顷。学校有12各宿舍,每个宿舍里能住70名学生, 这12个不同的宿舍都有不同的设施和传统,每年运动比赛中这12个宿舍会单独成队变成竞争对手。学生通过赢得比赛来提高自己宿舍的声誉。每个宿舍里还有生活负责人和医务室。
哈罗公学有两套校服。一套是日常着装,白衬衫配黑色真丝领带,浅灰色长裤,黑色皮鞋,和一个蓝色套头毛衣,外面是一件深蓝色呢子夹克制服。此外还有可选择的白蓝色围巾,和一件深蓝色羊毛外套,跟呢子大衣一样都是天冷时穿的,必不可少的还有帽子。第二套是周日礼服,是在周末和重要场合穿的。黑色燕尾服,深灰色细条纹长裤,黑色马夹,黑色领带,和白衬衫。身在优秀体育队伍中的男孩子可以穿灰色马甲,艺术社团的可以带黑色帽子。
每个进入哈罗的新生在入学伊始都有两个礼拜的适应期,这段时间内他们要熟悉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每个新生都要服从一名指派的老生的管教,他们管这个老生叫牧羊人。之后,每个新生都要在自己的宿舍楼下独唱一曲,唱了歌表了忠心就正式加入哈罗公学了。
作为一所国际化的贵族学校,哈罗比伊顿要开放许多,哈罗还为有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希腊语、汉语普通话、德语和西班牙语来代替法语和拉丁语,其他还有日语俄语的选修课。
圣保罗女子中学(St Paul's Girls' School)
与前两个男子中学不同,圣保罗女中是一个走读学校,不是寄宿制的,只招收女学生。学校成立于1904年,当前世界许多著名模特儿、电影演员、女经济学家、社会名人都是出身于圣保罗女中。这是唯一一所不设校服的“贵族学校”。
圣保罗女中分三个部分,lower school,就是小升初,只有两年,每个女孩子进校都有两个学姐,也就是sister带领,教她们校规还有日常生活的经验之类的。然后是middle school,就是中学,这个阶段就可以自由选课,学习中学的内容。最后是senior school,高中,这个阶段开始A-level的课程。在这个阶段,社交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女生要开始和校内以及校外的人建立联系,要开始逐步融入社会,了解成年人的世界是怎么回事。此外,女孩子们还要学会如何自己组织一场社交活动或者宴会。
英国社会以前也是重男轻女的,女性没有投票权,女贵族也不用学多少知识,顶多看看文学作品,举办各种宴会。这些公学即使在今天也是保留了这样的一些传统。男校的课程明显比女校的技术含量要高,并不强调社交技能,女校以圣保罗为例,比较重视传统,以文科为主,尤其重视文艺这方面,学校里出了很多社会名流以及文艺界人士。
圣保罗女校11岁就可以入学,测试由笔试和面试组成。初试通过电脑测验完成,通过之后去学校参加笔试,考英语数学和理解能力。最后是15分钟的面试,面试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看你的答案,是看你整个人的气度风范和表现出的仪态潜力等等。
学费每学期是六千多磅,一年三个学期,约20万人民币左右。高中每学期是七千多磅。学费含午餐,但是课本、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等等都是额外收费的。
多年以来,圣保罗女校沿袭开明教育传统,致力于女权自由,务求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校方还鼓励学生有创造性以及宽容心和群体精神。
圣保罗女校的课程除了传统贵族学校的课程以外,比如各种古典语、语言类、数理化类的以外,还有音乐、戏剧、写作之类的文艺课。从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就能看出来,学校突出女生的文艺气息,重视音乐戏剧美术方面的培养,所以说圣保罗并不适合所有女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贵族学校都有开放日,希望家长到学校来参观,看看是否适合这个学校的理念和氛围。
威斯敏斯特公学 (Westminster School)
威斯敏斯特公学坐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玛格丽特和威斯敏斯特宫的中间。由伊丽莎白一世于1179年建立,最初是一所男校,现今已成为男女混校。以前学校里的学生都是战功赫赫的贵族子孙,课外时间也不受约束,周围的警察慑于他的背景也不太会管他们,所以那时候那里的男生都很骄纵。成为公学以后学校做了很大改动,订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1967年学校接收了第一个女学生。威斯敏斯特也没有特别强调校服,男生黑色西装,白衬衣,领带,女生一般穿深色套装,都是英国学校比较普遍的校服样式。威斯敏斯特喜欢粉色,女生运动服都有粉色的条形边边,就连学校的主页都是粉色边框。这是因为学校跟女王有渊源,学校里到处种着女王的粉色玫瑰,所以粉色是威斯敏斯特公学的代表色。
威斯敏斯特公学男生在13岁入学,女生在16岁入学。男生入学要参加全国统考和学校的内部考试,还有一个面试。女生要参加学校具体科目的考试和面试。学校为男孩子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参加挑战并通过就能获得奖学金,比如大家熟悉的史蒂芬霍金,1952年参加挑战,结果挑战当天他病倒了。
[关键词]影视作品;英语习语;文化信息;翻译
英文电影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入了诸如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精华,又涉及文化、宗教、爱情等人类永恒的主题。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经典的电影语言大都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人物语言性格化、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等,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习语的使用,或者是某一部电影中经典的语句随着该电影的播出而广为大众传诵,从而成为习语。”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了解了英文影片里大量的习语不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影片,更有助于对英语语言的学习。
一、影视作品中习语的语言特点
1 习语的社会文化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习语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习语经常会让人联想起某一民族的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特征等。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源于《圣经》。如在依据1987年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一起真实案件改编以贪婪欺诈及凶杀为主题的电影《冰血暴》(Fargo)中Jerry与Carl在酒吧策划绑架自己妻子的罪行:
Carl: You want your own wife kidnapped?
Jerry: Yeah.
Carl: you, my point is,you pay the ransom, what,eighty thousand bucks? I mean, you gives us half the ransom,forty thousand, you keep half. It's like robbing Peter to payPaul, it doen't make any sense.
Jerry: Okay,see,it's,it's not me paying the ransom.The thing is, my wife, she's weathy, her dad, he's real welloff. Now,I'm in a bit of trouble.
Peter和Paul都是耶稣的使徒,16世纪时英国威士敏斯特(Westerminster)教区,尊奉彼得为保护神,而伦敦教区尊奉保罗为保护圣徒。1550年威士敏斯特教区并入伦敦教区原圣彼得教堂的许多财物被拨归圣保罗大教堂作修缮使用。这一做法当时人们用rob Peter to pay Paul一语来形容,后人们用该语来比喻“借债还债”“割肉补疮”。有些习语来源于社会历史中,从中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点滴。如在早期帽子盛行的年代,街头卖艺者往往将帽子翻转用于盛放观众施舍的硬币财物。英文中pass the hat的字面意思就是在观众中传递帽子的目的是“募捐”或“凑钱物”,如20世纪70年代的影片《骗中骗》(TheSting)中:
Twist: When did you get back in town?
Duck: A couple of days ago.
Twist: You heard about Luther Coleman, didn't you?
Duck: Yeah. Some of the boys were passing the hat forAlva and the kids. I've never seen the guys so worked up.
Twist: don't worry about it, Dukey.
16世纪末英国有种跑马游戏叫“追野鹅”(wil-goosechase)。跑得最快的当领头马,后面的马须随后奔跑,彼此保持一定距离,犹如野鹅排成队跟在领头鹅后面飞行。后来人们多用它来比喻指“徒劳之举…‘白费力气的追逐”。《终极警探》是布鲁斯・威利斯奠定其动作巨星地位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台词:
Eddie: We had that false alarm. You ask me, that god-damn computer sent you on another wild - goose chase. They'dbeen chasing bugs in this system ever since they installed it.
2 习语的生动比喻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一样,是不断生长、发展的有机体。因而,作为语言精髓的习语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在表达方式上,就是习语往往采用与该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做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理。”…如好莱坞娱乐圈常用eat like a bird(食量像鸟一样少)这句话比喻那些为了维持窈窕身材,纵然美食当前,也只能拼命忍住口水的人。如在《一家之鼠2》(StuartLittle 2)中的一段对白:
Smart: So, Margalo, can I get you anything else? Whipyou up an omelet? Pop you a tart?
Margalo: Stuard, I'm full.
Stuart: Full? You eat like abird.
在西方传统习俗中婚礼上最不可少的是教堂。新婚男女双方都将在神的面前,庄重做出承诺。结婚这一天新娘沿教堂的过道走向主婚的牧师。因此从19世纪末美国人一直把walk down the aisle用作行婚礼的同义词。另一习语take someone down the aisle则表示和某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在石头族乐园2:赌城万岁》(The Filinstone in Viva RockVegas)中,Fred和Barney受人陷害,两人对白:
Fred : I've gotta sit in this cell while Wihaa walks down theaisle with the wrong guy. We were supposed to live happily everafter.
Barney: Same with me and Betty.
3 习语的民族历史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语言的发展,历史文化痕迹就残留在习语当中。”在现今的英国土地上分别居住过伊比利亚人(Iberi-ans)、凯尔特人(Celts)、罗马人(Romans)、盎格鲁-撒克逊人(Anslo-Saxons)、斯堪的纳维亚人(Scandinavi-ans)、诺曼底人(Normans)等。这些民族语言中的一些习语对英语习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rain cats and―dogs'’(倾盆大雨)这一习语就来自于北欧神话。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Norsemen)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从17世纪到19世纪,男子戴假发在英国社会中十分流行。当时人们把头发或假发戏称为wool。扒手或抢劫者往往先将假发拉下遮住双眼然后下手。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一语源于此,喻义为“蒙骗某人”常用于口语,如在《我的表兄维尼》(My Cousin Vinny)中:
Vinny: (to Willam) Nobody, I mean nobody, pulls thewool over the eyes of a Cambini. Especially this one. Give methe chance. One chance. Let me question the first witness. If,after that point, you don't think that I'm the best man for thejob, fire me then and there. I'll leave quitely. No grudtges. AllI ask is for that one chance. I think you should give it to me.
4 习语的文学艺术性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往往是该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来自于民间,经过文学巨匠的锤炼,又通过文学作品的流传,被人们广泛诵读,从而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文学巨匠们的精彩词句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最终形成习语。”绿色自16世纪起就一直和嫉妒相联系,被赋予了嫉妒的含义。green-eyed monster此语最早出现于莎士比亚所写的悲剧《奥瑟罗》(Othello)中,1995年影片《奥瑟罗》(Othello)中的台词是这样的:(lago) Oh,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the gree - 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又如在《美丽坏宝贝》(Pretty Persuation) 中 :
Brittany: Kimberly and Troy used to go out. Now that Treyand I are together, she could have been a green -eyed monster,but instead she's been really sweet about it.
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The MerryWifves Df Winder)(1958)第二幕第三场中,恶棍Pistol对决意不肯借钱的Sir John Falstaff说,“Why,then the world'smine oyster,which 1 with sword will open,”(这个世界如同我的牡蛎一样,我可以用剑把它撬开。)The world is some-on&8 oyster一语现已变成喻义“世界属于某人”。在《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Keating老师以先辈为榜样给学生上了一课:
Mr keating: you've walked past them many times, but Idon't think you've really leaked at them. They're not that differ-ent from you, are they? Same haircuts full of hormones just likeyou. Invincible just like you feel. The world is their oyster.They believe they're destined for great things just like many ofyou. Their eyes are full of hope just like you. Did they wait un-til it was too late to make from their lives even one iotaof whatthey were capable? Because you see; gentleman, these boysare now fertilizing daffodils.
5 习语的通俗简洁性
电影语言源于生活,多表现生活中的细微点滴,故显得更简朴、精炼和生活化。电影剧作家通常在词中采用日常生活约定俗成的口语、俚语、惯用法等表达方式,赋予其现代感,使之简单明了,便于观众了解角色意图,尽早融入剧情。英语习语共享的文化特征使得它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被缩略使用,因为很多信息不用完全说出对方也会知道。例如:美国人常说I am all ears,相当于中文里的“洗耳恭听”。请看《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中的一片段:
Jimmy: Let's bring it home. Bring that bad boy home,Capt.! You loose?
Steve: Yes, sir! Got your Victory Dance?
Jimmy: Oh, I got it right here-.-yeah!
Steve : Hey. Don't get premature on me, soldier. We don't light up till the fat lady sings.
Jimmy: I'm all ears, borther!
You loose?为you stay loose?缩略式。Stay loose或hangloose在俚语中表示“沉着…‘放松”。美国人有句口头禅It’ s not over until the fal lady sings,表示在比赛尚未完全结束之前不能确定胜负。
再如《老友记》第一季18集中老友们在一起玩扑克,Ross赢了钱而得意洋洋,并自吹他在玩扑克时决不心软。事后Rachel对Ross这种狂妄自满的表现十分不满:
Rachel: Can you believe what a jerk Ross was being?
Monica: Yeah, I know. He can get really competitive.
Phoebe: (Chuckles) Ha. Ha, ha.
Manica: What?
Phoebe: (pretends to pick up a phone) oh, hello, kettle?This is Monica. You're black.
Monica: please! I am not as bad as Ross.
Rachel: I beg to differ.
剧中Monica讥笑Ross说他有时候十分争强好胜。Phoebe则讥笑Monica装成给Ross打电话的样子把Ross叫做kettle,问他是否Black。这个幽默是使用了the pot calling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这个习语。
二、影视作品中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既要考虑历史、社会背景,又要注重那些中英文有同有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找准直译、意译、注释三者的‘契合点’,体现原语的文化风貌”。由于人类情感及思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都会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英文习语中有一些与汉语相同或近似的,可以采取直译的手段来翻译。有相当一部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符合,如果遇到此种情况,直接套用汉语中的同义习语,能做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不失为最佳方法。例如,lovemoney as one love one's life爱财如命;strike while the iron ishot趁热打铁。直译习语有利于避免歧义,也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丰富语汇。但是,直译的前提是不能过分影响理解。在直译很难表意清楚时,就要采用意译。当英文习语的形象不能直接翻译成汉语时,将其参照英文内容意思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进行翻译。如passing the hat译为“募捐”或“凑钱物”;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译为“蒙骗某人”。另外,对于一些含有典故的习语,翻译时必须对其本身的文化背景有所加注,以明确原意。用到加注释法,如习语It's like robbing Peter t0 Pay Paul,光译为“借债还债”是不够的,因为习语中含有的文化因素未必所有的译文读者都了解,所以必须加注说明Peter和Paul都是耶稣的使徒。16世纪时英国威士敏斯特(Westerminster)教区,尊奉彼得为保护神,而伦敦教区尊奉保罗为保护圣徒。1550年威士敏斯特教区并人伦敦教区原圣彼得教堂的许多财物被拨归圣保罗大教堂作修缮使用。“为保证英文习语的文化信息传递,在习语汉译中采用加注法,对英文习语的典故、文化背景进行注释,能提高文化交流中的理解程度。还有一些英语习语,其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如历史或神话典故,其中有一部分因使用范围广、历史久,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都能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翻译时是否加注释可以灵活处理。”
三、结语
编辑:王宇南 撰文:王瑜 图片/英国旅游局、王瑜 美编:周鑫瑶
如果非要列举,夏天去英国的理由似乎更多。湖区的阳光总是充裕而宜人,爱丁堡的妖风也总算有所收敛,伦敦的白金汉宫敞开着大门,尽情挥洒这一年里唯一一段自由开放的日子。牛津的双层游览巴士上,也不会因为冻得瑟瑟发抖而放弃了敞篷的第二层。可是,这些前提是因为还没有看到高街和购物中心外面绚丽的圣诞彩灯,也没有触摸各大百货商店充满创意、华丽而奇妙的圣诞橱窗展示。想要感受这些,寒冷是唯一需要跨越的障碍,之后你将看到无尽的绚烂烟花,然后欢欣鼓舞地融入到狂欢和派对当中。
虔诚的节日洗礼
Timeout算得上是伦敦版的“一个神奇的网站”,精心整理、实时更新着伦敦时下最好吃的餐厅、好看的戏、好玩的活动总之是关于伦敦有趣的一切,也是如何度过圣诞和新年来最好的攻略。这上面会特别推荐的活动便是Carols for Christmas(圣诞颂歌)。
这是圣诞节最传统的项目,英国人会举家一起到教堂参与祈福。的缘故,教堂颇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教堂是收费的服务,比如西敏寺这种高大上的地方。有些则是免费开放的,比如圣保罗大教堂的颂歌。
虽是免费,但不意味着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就是一所普通的教堂,相反它和大本钟一样,是伦敦的地标,是世界第五大教堂。更是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完婚的地方。所以,选择这里附加的好处就是,借着参加颂歌的机会,还得以更深入的参观。
傍晚的颂歌活动,中午人们就开始排起队。12月的伦敦时而飘雨时而落雪,但这不会影响人们的虔诚和有秩序。
神职人员给每个人发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明了活动的流程和会唱诵的圣歌的歌词。整个仪式近2个小时,神圣而温暖,由神父和各界代表上台演讲,之后在唱诗班和管风琴的带领下,全场几百人,老老少少,全体起立合唱颂歌。在那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显得祥和宁静,连躺在婴儿车里的婴儿都不曾啼哭一声。在仪式快结束的时候,会传来一个小篮子,人们可自愿对教堂进行现金捐赠。
神父的话回荡在脑海里—“神可能是迎面走来的某人,也可能是路边的一棵树,神是你,也是我,神是万物。神在我们心中。阿门。”或许很多前往旅行的游客只是非教徒,但置身其中,也的确能对世界的斑斓增添新观感。
血拼在英国“双十一”
伦敦的地标商店每年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迷人创意。比如,今年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选定的是“许愿单”这一主题,所以终极圣诞许愿单上最受期待礼物的巨形版就在橱窗里闪闪发光。
相比于这样的繁华,游客们一定觉得12月25日的圣诞节当天残酷得令人发指。无人开工、无店开门、无处可去的“三无天”。不过挨过这一天,12月26日就是著名的节礼日(Boxing Day)血拼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可以号称英国的“双十一”—全英百货公司的疯狂打折日。一整年仅此一天,不可思议的折扣,让每个百货公司都采取限流,门口都排起绵延的长龙。人们乐此不疲地在各大商业区穿梭,只为买到心仪高贵大方的便宜货。在购物这件事上的态度,全世界人民绝对是高度一致。就算需要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也没有怨念,反而觉得是很不同的经历。
而这一天又像是开启了用最后一个星期来迎接元旦的节奏。在泰晤士河的南岸,伦敦眼的脚下,每年都会有为期半个月的圣诞市集,河岸边满满的摊位,购买各色手工制品和品尝香喷喷小吃的必去之处。街头艺人也会即兴演出助兴,热闹异常。此情此景与我们春节庙会也颇为异曲同工。
在伦敦的另一边,海德公园会变身游乐园。欢乐而充满想象力的Winter Wonderland里,孩子们变身海盗,穿着厚厚外套做一次飞天的尝试。当目光再次回到繁华地段,充满创意的橱窗会再次招手。今年的话,可以专门去看看以幻想伦敦为主题的巨形姜饼复制品,这些姜饼制作成了已损毁和其他已设计但还未开建的地标建筑的形状。
其实,苏格兰的气氛也不甘示弱。首府的除夕节远近闻名,要期待蔚为壮观的跨年街头派对,囊括了音乐、街头表演、烟花、火把游行,甚至还在元旦当天有一场小型的铁人三项比赛,帮助人们从前一晚的庆祝中回回神。至于威尔士,跨年庆典的盛大烟花表演只是一部分,如果你愿意,在节日市集享用一杯加香料的热葡萄酒,然后再到户外溜冰场滑冰也是别样的体验。
爱回家的假期
其实,英国的圣诞假期唯有12月25日(圣诞节)和26日(节礼日)两天。但大部分人会想办法再多请几天假,尽量多争取一些跟家人团聚的时光,如果成功把年假留到最后,圣诞假期便连上新年,皆大欢喜。撇开宗教意义不提,圣诞节对于西方人的家庭意义,就像中国人除夕的年夜饭一定要团坐在一起一样,隆重且充满仪式感。而且,英国人更疯狂,他们甚至有工会选择在法定假日前后罢工,比如不可或缺的地铁司机们。
如果是圣诞前一周的光景来到这里,刚降落在希斯罗机场就能被满是家庭团聚的氛围拥抱。不算太宽敞的接机大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曾眼看着温馨的一幕上演:一位红棉衣红棉帽的大叔,白花花的假胡子,一直垂到了肚子上。但他不是圣诞老人,他是一位父亲,领着一家人,在这里候着从国外回来的儿子。儿子的身影一出现,他就大喊“Merry Christmas”迎了上去,全家人在笑声的包围里,逐个拥抱着。
哪怕是温莎城堡的军乐队,也在换岗仪式时,与平日不同,特意演奏起了圣诞组曲,有挤在前排围观的金发小姑娘,兴奋地大声和着唱了起来。老先生牵着老太太站在不远处,冬天的阳光把整个广场晒得暖融融的。
记得在达·芬奇的画上,看到这样一句题词“Life,if you know how to use it,is long。”当泰晤士河边的新年烟火燃起,当狂欢游行的队伍从丽兹饭店出发,当旅行是生活的狂欢,归来和离开,就像这年复一年的圣诞和新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亮灯
今年摄政街的圣诞灯将由艾美奖得主泰·布利尔(Ty Burrell)和好莱坞电影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开启,随后会有丽安娜·刘易斯(Leona Lewis)、Passenger和伊莉莎·多利特(Eliza Doolittle)的表演。与此同时,牛津街将迎来国际巨星洁西·J(Jessie J)“点灯”。
橱窗
今年的哈罗德(Harrods)主打童话邂逅时尚。十个美妙橱窗展示了包括身穿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的白雪公主、身穿范思哲的灰姑娘,以及身着珍妮·帕克汉(Jenny Packham,剑桥公爵夫人最爱的设计师)设计时装的长发公主等。
圣诞
在狄更斯博物馆可以享受真正的“狄更斯式圣诞”。19世纪,这个伟大的小说家就是在这里写下了《雾都孤儿》和《少爷返乡》。12月24、25和26日,博物馆将在放映由狄更斯笔下圣诞故事改编的电影和举办读书会的同时提供冒着热气的加香料苹果酒和传统的肉馅饼。而且,您可以学奥利弗,要求再来一个!
元旦
冬季庆典(Winter Festival)
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将在伦敦眼脚下以及泰晤士河上漂浮的筏上燃放壮观的烟花表演。人们将聚集在泰晤士河两边观赏这一令人称奇的表演,同样也能在西敏寺桥(Westminster Bridge)和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上以及南岸欣赏这一表演。冬季庆典(Winter Festival)便位于南岸中心,这一庆典将持续到1月10日,附近的艺廊和剧院则将举办各式艺术展览和演出。
网址:/things-to-do
海德公园蛇形赛跑
(Hyde Park Serpentine Runs)
1月1日中午在海德公园参加3公里长的“欢乐长跑”(或观赏比其早一小时开始的10公里赛跑并为参赛者鼓劲),一扫疲劳。长跑终点设在九曲湖(Serpentine Lake)上的全新船屋,参赛者可在庆祝比赛结束后前往冬日仙境。
网址:.uk/pages/nyd10k
疯人游泳狂欢(Loony Dook)
“杀人小队”
“这里被杀的都是工人,他们没有谁曾杀害警察。”酒吧店主索斯的19岁弟弟也一同被杀害。
8月14日,在奥萨思科,路易斯正和朋友们在酒吧相聚。突然,四名蒙面持枪人员走进酒吧,他们命店内10名顾客靠墙边站立,之后便开枪射向所有人,造成8人死亡。
监控录像显示,整个过程蒙面人显得很从容,杀完人即开车离开。
圣保罗议员戈梅斯曾从事军事警察工作29年,他解释道,不加区别的谋杀,是所谓流氓警察“向当地犯罪分子显示力量”的途径。
“和罪犯一样,流氓警察感觉自己不会受惩罚,认为自己能够制定自己的法律。一些警察会说:‘法律根本不管用,因此我制定自己的法律,若有人杀死我的一名同僚,我就杀死他们10个,50个,100个。’这是极其危险的。”戈梅斯说道。
久而久之,这些警察组成的队伍有了“杀人小队”绰号。圣保罗大学的暴力问题研究专家卡米拉称:“几乎所有发生在圣保罗的杀戮都有军事警察的参与,高效率、蒙面、有大量受害者,这些模式都在重复。悲哀的是,我们看到很多次都有警方参与,但在法庭上经常证明不了。”
而且,这些杀戮并非圣保罗州独有。此次事件只是巴西近几年来最糟糕的事件之一,这已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时间早一点的1993年,在里约热内卢,由军警组成的“杀人小队”在一座教堂外打死8名流浪儿童,一个月后,21名平民又遭“杀人小队”杀害。近一些的,就在今年7月,亚马逊州首府玛瑙斯市一名警察被害之后的三天内,共发生了35起杀人案件,它们也被怀疑是警察复仇案件。
根据巴西公共安全论坛2014年底的一份报告,在2009至2013年这五年间,巴西警察总共杀人1.1万多名,这相当于美国过去30年间警察杀人的数量总和,平均每天有6名巴西人死于警察之手。
更为嚣张的是,社交媒体尤其是WhatsApp的使用,让警察以可怕的方式庆祝,经常是分享死者照片。通过这些工具,流氓警察也可以策划有组织的杀戮。
“我们要清理那些区域”
已经得出调查报告的案件中,确定为警方组织的大规模杀戮行为、影响较大的要数去年底的报复性枪击案件。
这一发生在去年11月初的流血事件来临是有征兆的。
在帕拉州,最初是帮派分子威胁杀死警察的视频出现在Facebook上,接着,警方也有人发誓要杀死30个帮派分子。
43岁的军事警察菲格雷多被杀之后,更为直接的预兆出现了。居民开始收到信息及音频片段:“今晚不要到关玛、卡奴杜斯或特拉菲尔梅等地去,这关乎你们的安全,我们的一名警察被杀了,我们要清理那些区域。”“请待在家里,不要到街头逛……”这些信息让一些居民顿生恐惧。很快网上出现各种流言,“贝伦大屠杀”标签不断在社交网络上出现,那些地方都属于帕拉州首府贝伦。
随着即将到来的杀戮在特拉菲尔梅的WhatsApp上传开,爱德华多和女友去附近接她的女儿――小女孩得救了,他却遭遇不幸。
16岁的爱德华多遭到枪击的拐角,离这个熙熙攘攘的贫民窟的警察局及社区中心仅几百码远,然而,当他被骑摩托车的蒙面人射杀时,没有警方人员介入,他成为那晚10个被杀者之一。
目击者称,摩托车蒙面人枪击事件持续了约六个小时。
今年1月底,帕拉州议会的调查报告称,警方密谋了这场杀戮且做了事先通告。菲格雷多是巴西街头军事警察下士,被杀害之前,他已因健康原因而被停职,并面临着两项谋杀调查。
菲格雷多的死激怒了其他警察。“朋友们,我们的兄弟菲格雷多刚刚在关玛被谋害了,我希望能指望广大的朋友们,让我们给出回应。”曾与菲格雷多是反恐特警组的同事、非现役警官协会会长席尔瓦在Facebook上写道。不过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自己的发言被误读了,此后便拒绝回应。
“特拉菲尔梅发生的民兵组织行动,得到了这一区域的军事警察的保护和保障,”负责调查的帕拉州议员卡洛斯说,“警车提供了后勤保障……警车阻止受伤者离开去接受治疗。”
此前,帕拉州很少有人提及“民兵组织”,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了。
“他安的摄像头”
今年初的一天早晨,两个上身的男子坐在菲格雷多曾居住过的街道上。“我很喜欢他,”其中一个指着电线杆上安装的安全监视器说,“他安的摄像头。犯罪变少了,土匪没再惹是生非。”而在另一边,菲格雷多被杀后,人们燃放烟火庆祝。“他是有名的暴力者之人,”另一名遭警方杀戮的受害者亲属匿名说,“如果他认为某人是恶棍,他就会杀死这个人。”
在巴西,“恶棍还是死了好”往往被用来维护警察的杀人做法,然而,《华盛顿邮报》查阅的警方机密报告显示,这次杀戮的受害者之中只有一人涉嫌犯罪。
很多不当班的警察私下里做私人保安工作,与菲格雷多的民兵组织提供的工作类似。军警帕西尼奥称:“这是非法的,但由于抑制了警察的涨薪要求,这种做法得到了容忍。”由于不满于薪水低、工作环境差,帕西尼奥参加了2014年一次罢工,“民兵组织靠的就是这种不满,他们会寻找需要收入的警察。”
安特卫普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人们被其吸引的原因是它的三大看点:一是保存完好、充满中世纪情调的旧市区古老建筑;二是神秘的钻石加工和交易;三是有世界声誉的绘画艺术和众多的博物馆。
惬意的城市漫游
安特卫普虽然只是比利时的第二大城,但却拥有比布鲁塞尔更悠久而缤纷的历史。安特卫普13世纪建市,1460年成为欧洲第一个商业城市,并成为欧洲北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安特卫普的旧市区位于斯德尔。斯凯尔特河河底建有一条新的隧道,连接新、旧市区。旧市区中世纪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带有古朴之风。如著名的安特卫普圣母院、安特卫普大教堂、圣保罗教堂及广场钟楼,都是吸引游人的重要景点。
漫步在繁华的Meir大街,两旁皆是源于18世纪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大部分都曾是旧时王公贵族徜徉流连的地方。如今这些建筑的底层已被时尚品牌店或是现代商业机构所占据,但无法磨灭的是辗转数个世纪沉淀下来的贵族气派。
高且冷冽的建筑丛立,电车在湿漉漉的马路上穿行,电线低低地在头顶上纵横交错,甜品店传出甜蜜的气味,身旁的行人用陌生的语言欢快地交谈。这样的现代繁华景象在下一个路口之后忽地消退成绿场(Gteen Place)上飘荡的静谧气氛。
这里闪耀着钻石的光芒
安特卫普素有“世界钻石之都”之称。世界上每10颗未切割钻石中就有8颗要经过安特卫普处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抛光钻石也出自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的钻石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而且保证没有假货。比利时每年钻石的盈利达到30亿美元。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都开车来买钻石制品,除去汽油费和各种必要的开销,也比他们在国内买的钻石项链钻石耳环便宜得多。言下之意,到了安特卫普不买钻石项链什么的,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安特卫普的霍文尼斯街的钻石加工技术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的,霍文尼斯街被称作世界上最富有的街。安特卫普火车站周围几条街是钻石加工和贸易的总汇地,钻石公司、钻石和金银珠宝首饰商店林立,从几千美元的钻石戒指、胸针到10万美元的钻石珍品,种类齐全。
时装,夺目的个性绽放
如果稍微留意时尚发展近二十年来的历史,你一定不会忽略一个闪亮的名字――安特卫普。从这里声名鹊起的“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Dirk Bikkembergs信誓旦旦地说:“我已娶了时尚为妻,而且她拥有我所有的忠诚。”这句感人的话背后隐藏着的是安特卫普古老沧桑的外表下时尚的内心。
如果你还在猜想是什么让安特卫普从默默无闻的成衣加工地一跃成为了世界时尚的风向标,不妨前往安特卫普时装博物馆(MOMU:Antwerp Mode Museum)一探究竟。其中展出了新进比利时设计师的作品,还有整个比利时甚至北欧地区的衣着演进与材质布料,比利时时装文化自成一格,如果想进一步钻研服装设计或是时尚爱好者,无疑地多了一处取经的好地方。
在安特卫普,你完全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衣服。你可以去这里最主要的购物街Meir大街。街道两边排满了大大小小的时装店铺,安特卫普为本地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这个区有不少本土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假如你要寻觅奢侈品,那么可以到Hopland街和Schuttershofstraat街,那里云集了像Cartier,Hermes,Scapa,Armam等奢侈品专卖店,最新季的商品在这里都有展售。逛这里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不然很容易就掏光腰包。
这也正是在比利时购物的乐趣之一,因为不大的城市中,集中了全世界各个大牌的店铺,不用逛到晕倒就能找到心爱之物。何况,在充满艺术和古老味道的比利时,购物的环境也让人心旷神怡。
艺术,融入城市的血液
曾经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在此生活和居住,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雅各布・乔登斯(Jacob Jordaens),画家普朗坦(Plantin Christophe)等等,而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城区建筑,露天雕塑,教堂和艺术博物馆,向来是游者的计划路线之一。这种经济富足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自由氛围是安特卫普融入血液的气质。
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人物鲁本斯就出生在安特卫普的老城区,其故居已建成鲁本斯博物馆。鲁本斯出生于安特卫普,他懂得八国语言、博学多才、狂放驰骋。在绘画艺术上,他兼收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蓬勃,威尼斯画派的华丽和巴洛克艺术的斑杂,他是那种在严谨而优雅的外表下,内心涌动着暴风雨般激情的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使他迅速登上了同时代画家无人企及的艺术巅峰。作为17世纪最天才的艺术巨匠,他后来出任过特使和政府顾问,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山下是全景式的里约热内卢:山峦、海滩与城市交融。梦幻般的里约,奉献给世界的永远是一种令人心醉的惊艳和妖娆。
巴西人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看来,上帝在礼拜天造物格外用心,风情万种的里约是巴西人永恒的骄傲。
上帝垂青巴西。里约只是巴西的缩影。上帝给了巴西太多,以至于生活在这个星球其它角落的人们忍不住对上帝的不公存有报怨。
上帝赐予巴西亚马逊河。这条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比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三条大河的水量加起来还大好几倍。坐拥亚马逊河,巴西的淡水资源占到全世界的八分之一。水是生命之源,上帝给了巴西太多的偏爱。
我不知道是亚马逊河孕育了亚马逊热带雨林,还是亚马逊热带雨林发育了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河流与最大的雨林相互偎依,打造了这个星球最为神秘、最为惊险刺激的生态乐园。亚马逊雨林为巴西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森林资源,在这片绿色的锁扣上还系着地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的钥匙。
亚马逊河千万年的冲刷,造就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这是上帝赐予巴西人的又一件礼物。巴西人占据了亚马逊平原的三分之一。1492年10月12日凌晨才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巴西则占踞了南美洲的一半面积。八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戈壁荒漠,没有不毛之地,如此辽阔广袤,如此富饶丰沃,处处是人间乐园。两亿人口的巴西,人均耕地是中国人的两倍,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相当于中国可耕地的总和。
巴西人生来就躺在富足的摇篮里,可是上帝仍然觉得还不够,在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悄悄把未曾开封的百宝箱埋进巴西的土地。这是上帝送给巴西人的嫁妆,希望巴西人一生一世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上帝真是大手笔,它送的嫁妆太丰厚。用今天的眼光看,巴西拥有未来世界最紧缺的战略资源:矿产、能源和水。
巴西是个资源大国,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矿藏资源在世界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份额。在股市上混过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淡水河谷”的大名,它是世界三大矿山巨头之一,是巴西“皇冠上的宝石”。中国好多钢铁企业都是“淡水河谷”的矿石喂养大的。
圣保罗大教堂广场的正中央,立着一座城市原点标志。据说是测量圣保罗和其他城市距离的起点。从十六世纪开始,这里也是所有宗教游行的出发点。标志上刻有一幅巴西资源分布图,我的双眼久久不能从这幅图上移开。巴西朋友不无骄傲地告诉我:巴西是上帝馈赠的礼物,不论是地上地下,什么资源都有,就是没有自然灾害。既没有地震海啸,也没有洪涝灾害。
听到这话,真让人羡慕得有点发晕。
巴西就象一个遍地黄金的世界,财富的获得似乎不需要太多的付出。
那天,我去参观伊泰普大坝。这座大坝在三峡大坝出世之前,一直稳坐着世界第一的交椅。登上坝顶一看,坝里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无边无际;坝外云罩着树,树接着云,四野苍茫,一马平川。水坝好象在平地地撮了几锹土堆起来的,既没有三峡大坝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想像不出有三峡当年那般劈山截河的艰辛。
中国人有一种“天下第一”的历史追求,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种追求的正确性。回顾我们的历史,把国人引进陷坑里的多半是那些貌似正确的东西。中国人是不是真的需要当“世界老大”,其实一直是一个我们多年憧憬却未曾深思的问题。能当老大没有什么不好,不过那意味着要耗去更多的资源,向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比较巴西,中国巨大的人口负载和贫乏的资源是一道极难逾越的坎。有时候把目标定得太高,反而会成为一种拖累。与其勉力而为,反不如想方设法让国人生活得更自在一点。
巴西人最具有当世界老大的潜质,巴西如此富裕的资源,应当为世界多尽一点责任。当然,巴西人并没有这种兴趣和野心。如果有一天,它真的动了这个念头,巴西人引领的世界一定会象巴西足球那般浪漫,象桑巴舞那般摇摆。
巴西是一片和平的土地,立国以来就远离战争。
圣保罗中央公园有一座著名的开拓者雕塑。厚实的花岗岩底座上立着两匹高头大马,骑在马上的领军人物一个昂首挺胸,一个回头招呼队伍,身后是一队手执工具的拓荒者,男女老幼、拖儿带母,各色人种。队伍步伐整齐、铿锵有力,洋溢着一种昂扬之气。
一位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尽管绘声绘色,我却无法听懂。随行的翻译告诉我,这幅作品是当年巴西人独立之初创业的写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全世界的冒险人物纷沓而来,巴西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时任巴西总督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巴立,脱离葡国统治。独立后佩德罗骑着马领着人戡定巴西疆界,走到太阳落山,佩总督说:
“好吧,我的马蹄所踏之处就是巴西的疆界”。
于是,巴西的疆界正式确定,而且再也没有过变更。
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国疆界都是用战争来确定,并且随历史而改变的。年轻的巴西却不是,巴西确定国界就象他们踢足球,只是即兴之作。巴西真是幸运,即使这般随意,他们和周边邻国也从没有发生过边界纠纷。
那天,我们到了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交界处,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两河交汇。山谷里风景秀丽,碧水环绕,一派世外的宁静。看看身边的界桩,才意识到我们正站在国境线上。
巴西是个大熔炉,这里没有单一民族。巴西人是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中东人以及印地安人的混合体。巴西人不象中国人,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着那么鲜明的区别标识,也无须在档案里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作特别的注明。各色各种的人在巴西溶为一体,创造出具有鲜明巴西特色的文化。这种文明迸射出的活力让人叹为观止。
巴西是一块热情似火的土地,巴西人又是一个热烈奔放的民族。巴西人的奔放,不是国内电视节目那种做出来的歇斯底里,而是一种内心激情的喷薄而出。这种奔放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而是一种民族的特性。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哪怕干一件极不起眼的事情,都是兴趣盎然、有滋有味。
在里约的一个夏日之夜,我亲眼目睹了大西洋大道的同性恋游行,那阵势真让人大开眼界。鼓乐齐鸣,桑巴狂舞,千奇百怪的装束,千姿百态的身影,如醉如痴热力四射的狂欢和发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领略了什么是巴西人的奔放。那是一种让局外之人也能融化的热度。
活力的另一面是懒散。
懒散也是巴西人的特性。
许多人当初踏上南美大陆都是抱定一种打拼的准备,然而,巴西这片土地对人类过于优厚,以至于让许多来到这片土地的人们都失去接受生活砥励磨难的动力。
巴西人懒散得让人吃惊,无论在圣保罗还是在里约,我所见到的巴西人都给人一种慢悠悠、漫不经心的印象,永远没有国内城市人们那种行色匆匆的紧迫感。
里约有一则著名的段子:一位流浪汉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晒太阳,一个富翁问:“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出海打渔”?流浪汉反问他:“出海打渔干嘛呢?”富人说:“打渔挣钱呀。有了钱你应有尽有,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里享受阳光”。流浪汉懒洋洋地翻了个身:“你看我现在干嘛呢”?
巴西是个贫富悬殊的国度。有钱人拥有豪宅、豪车、私人游艇和飞机,富可敌国,穷人则一贫如洗。但是你到巴西一看,似乎富人过得很低调、很猥琐,穷人倒是过得很张扬、很潇洒。
在圣保罗,当地人特地引导我参观了富人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个杂乱无章、没有品位的土豪聚集区。触目惊心的是,不少豪宅围墙上架设着高压电网。
巴西人仇富甚过国人,巴西富人可不敢有中国富二代这般张狂。
后来到了里约热内卢,看到一片片贫民窟,脸皮都发麻。贫民窟是黑邦的地盘,平常警察都不敢进去。前年里约警察对一部分贫民窟实施管治,甚至动了装甲车。
按照中国人的想法那些占尽风水的地段理所当然地应建别墅豪宅,巴西可不是这样。站在基督山看到半山腰那些揽胜之地堂而皇之地横亘着一片一片贫民窟,巴西人没有什么难为情,在他们眼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巴西。
懒散的民族特性让贫民与富翁在巴西这个人间天堂平安共处,奔放的民族特性,又让这个如诗如画的天堂变成一个极不稳定、极没有安全感的蛮荒之地。日落时分,你甚至不敢在城市海滩独行。
足球是巴西人生命的一部分。
在里约我参观了著名的马尔卡纳足球场。这里记录了巴西人永远的辉煌和荣耀。球场内有世界著名球星脚印台,球星的脚印都留在地板上。导游会热情地向你介绍贝利的大脚印,还有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卡卡等人的脚印。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熙熙攘攘,一起在这块圣地领略足球的魅力。出于对巴西足球的尊敬,我特地在号称“白贝利”的一代球星济科飞身踢球的雕塑前留了一张影。
今天,世界杯来了。按照我们的想像,这是巴西人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可是世界杯带来了房价高涨,巴西人并不太待见世界杯的到来。巴西人热爱足球,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茶余饭后的愉悦,是贯穿于生命的日常感动。花这么多钱去办这么个一场比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这么不自在,在巴西人看来简直是对足球的亵渎。
巴西足球是全世界的,我真希望本届世界杯由巴西人在巴西这片土地上夺冠,让巴西人再一次展示让全世界燃烧的文化个性。
不知道上帝这次还会不会对家门口的巴西给予特别的眷顾。
上帝给了巴西人这个乐园,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惊奇和羡慕。那天,我游览伊瓜苏大瀑布,这条由二百七十五股急流或泻瀑组成、以四千米的宽度位列世界第一的瀑布,尽情地向我展示着它永不停歇永不平息的奔放与欢乐。
我看到多元巴西多彩巴西的影子,看到了巴西人那跳跃欢腾,激情充溢的情操与品性。
40多年来,安藤忠雄创作了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韩国国立博物馆、罗马教区教会、圣保罗大教堂圣台等近150项国际建筑作品与方案。他将建筑视作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他说上海要办世博会,仅仅做一些有趣的建筑是不够的。安藤忠雄认为,对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而言首先应该解决交通和环境问题,而不是仅仅造一些有轰动效应的建筑。
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项目一个接一个,上海是他到得次数最多的中国城市。尽管对上海印象不错,但对缺少顶级建筑师作品的上海建筑,却没什么好印象。矶崎新2002年参加上海双年展时,批评上海建筑是胆小鬼。而安藤忠雄则说:“我们看到的上海建筑,没有多少是属于上海的。”他认为症结在于上海发展和城市节奏比较快,出现了快速的城市发展状态。在这样的高楼丛林里,无法看到是在哪一个城市。建筑本来是辨别城市的一种记号,但现在这种记号的作用在消失。惟有外滩建筑入了他的法眼。“我们在上海做的项目,要与上海的历史对话。我希望做的建筑是能反映当地原有的环境,能够形成强烈的共鸣的这么一种建筑形式”。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是安藤忠雄在上海接的第一单活儿。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高度通常不会超过十二三层。而这一次,主楼有24层,高达99米,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但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作为上海第一幢造型不对称的高层建筑,人们却有些失望,认为安藤忠雄的设计水平不如从前。
安藤忠雄绝对是位人本主义者,他反感商业建筑。他指出:如火如荼的“现代建筑”,让我们失去了人类最重要的场所――“风景”。安藤忠雄认为现在中国的建筑设计急需考虑环境,否则建筑物就会是毫无意义的复制品甚至是垃圾。安藤忠雄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往往让他更像城市建设规划师。他说俯瞰东京城区除了林立的高楼,还是高楼,看不见一草一木。安藤忠雄用东京的发展,提醒今日的上海,希望上海不要重蹈东京的覆辙。
2009年年底,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在嘉定马陆镇奠基,仍然沿用混凝土外观,外形则是两个长方形。3层高、5000平方米大的建筑周围有葡萄种植园,还有河流穿越。安藤忠雄想将建筑和环境融合的试验带到上海、带到中国――安藤忠雄为上海设计的首座“水景剧院”嘉定・保利大剧院将于2010年6月动工,2013年年底竣工。这座投资7亿元人民币、有5万平方米的大剧院,让人更多期待的是剧院与水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呼应。
选摘自《新周刊》第9期章润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