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3-06-01 09: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中心组成部分、重要概念内涵的培养,注重整体化、综合化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综合利用科学、合理的知识观念、实践技能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具有独特性、层级化、学科化等特征,为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广泛性内容,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学监管机制,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大力引荐于实践教学中[1]。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机制

情境教学适用于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联合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知识,秉持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细胞中的四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立体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细胞中的无机物以何种形式存在?具体应用情况又有哪些?结合学生群体反应变化,转入课堂教学环节,可明显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水、无机盐”等知识点的印象,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探究问题――生物体水的含量特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达到基础只是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的融合效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展现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结合科学的思维与方式、合理的能力培养,利用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探究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效益(即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为例,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依据,明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践操作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科学探究实践认知、合作科学精神,便于正确认识自我、评级自我[2]。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叶绿体图片展示内容,注重问答教学环节及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开展演练试验活动,经由“提取绿叶色素”、“制备率滤纸条”、“勾勒滤液细线”、“分离绿叶色素”等操作环节,总结实验失败、成功内容,让学生撰写试验操作流程感悟,为生物教学的实验操作环节提供辅助条件,有助于营造科学探究教学氛围。在自主学习环节汇总,学生可通过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等操作流程,将科学知识、实践技相结合,达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规定的要求,提升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益。

三、合作探究,提升实践效益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互相对应,具有统一、融合的教学特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益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探究精神,便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堂教学中,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及运输分布情况为主体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论,完成科学素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部位为试验依据,结合各种网络教学工具及搜索引擎,记录试验过程并编写试验心得,明确试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结果探究情况,并针对生长素试验的棘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思考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便利辅助作用。

四、结合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教学核心素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利用生物的科学探究方式解决生活难题,并在完成自主探究式教学内容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满足新课标生物教学规范需求[3]。以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的最后一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内容为例,以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就“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概念”为实施范围,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污染事件、浪费现象,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意义和实际举措,为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科学素养水平,开展“环保你我他、文明靠大家”的污染座谈活动,针对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过度放牧、大气污染等现象,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遵循规律(结合图片、影片案例介绍,更具说服力),形成对生物价值的正确认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保障生物教学效益的关键依据。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学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等方面举措,完善生物教学评价体制,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科学教育,2011,04:68-70.

第2篇

关键词:实例;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G633.91

核心素养是培养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新的时代学校教学的导向。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既包含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包含主重点能力的培养,其中有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协作沟通的能力等。整体上而言,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下面将基于实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属于一个不断认知的流程,由感性经验到理论知识,再到使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这属于一个持续的总体,离开任何一个环节均没有办法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知识重点包含生物基础知识以及生命的本质,是抽象性极强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生物学科知识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利用好这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当中的具体案例结合到一起,将抽象转变为具体,通过实例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起步的时间不长,最近几年,由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学生总体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教师方面而言,有些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无法打破之前的应试教育的限制,在教学方式和理念方面没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个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方法不够灵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生物课堂学习缺少应有的热情和参与性。

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学习模式,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缺少自主探索的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被动的应对考试,这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制度造成的影响。高中学生在对生物进行学习的时候,经常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针对重点和难点以及疑点知识,不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大部分生物实验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重点依赖教师的口头叙述,学生没有主动的进行动手实践,对于生物科学知识缺少深刻的认识,没有培养实验过程中生物科学探索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因为资金方面的约束,有关生物演示的设备和标本这些有关学习的工具并不是很全面,硬件设施的缺少导致大量的生物实验没有办法展开,学生对于很多生物现象,缺少直接的操作以及观察的条件,仅可以通过想象,这样十分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生物学习的水平。生物实验的缺乏既导致高中学生不具备科研操作能力,同时缺少相应的锻炼对比和分析,判断这些一系列的思维能力,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能力与习惯。

三、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在讲解《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核酸不一样的类型,并且对于核酸的构造和作用可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节课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属于核酸构造,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事先准备好实验的工具,六种颜色的硬纸片,包含红色和橙色以及蓝色和黄色四种颜色代表碱基,还有绿色和黑色分别代表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给学生制作DNA的模型做足准备。

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坚持由学生发展当作基础,将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当作重点的教学目标,围绕高中学生发展以及提高当作核心。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生物教师应该现创建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最近几年在部分灾害当中失去生命的人,通常会使用DNA技术对于身份进行鉴定,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用电视剧当中的亲子鉴定也是利用DNA。经过情景导入课程,提出问题,DNA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使用DNA去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快速思考,表达自主思考的成果。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置完问题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开展自主研究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应该使用之前准备好的材料开展实验,制作构成DNA分子构造平面模型,最后进行小组沟通,共享实验的成果。学生经过真实的实验,观察思考之后获得结论,教师在对其进行总结,并且设置一些联系的题目,稳定学生的知识,同时实施迁移使用。

(二)培养学生生物哲学素养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为例,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构造细胞的基础元素,探讨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并且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其重点和难点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验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糖类,并能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知识

依照之前初中化学的相关学习,高中学生大概了解部分元素和化合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于细胞以及地壳一些元素表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讨沟通,获得元素类型和含量的特色,教师在根据元素的类型和含量,归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细胞的核心元素,最终引导出多种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展示元素周期表,对于碳元素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碳属于最基础的元素。

2.根据图片和表格去考虑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尽量不直白的讲解,将学生的参与当作核心,注重学生在生物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演示细胞当中化合物的类型图片和含量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去考虑,之后以小组的方式探讨,获取对应的生物知识。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基于实例探究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拥有优秀核心素质的人,教师一定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及时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挖掘可以注重理论实践的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为学生制造一个开放和快乐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经过本文对高中生物核心素质培养的进一步探索,希望能够给高中生物培养核心素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汶澍. 贵阳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02:16-17.

第3篇

随着新课改进一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高中生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生物学科的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示。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为高中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时期传统生物教学的弊端凸显,一些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忽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生物实验,使高中生在生物课堂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素养和综合实力,就成了每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阐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情境,让高中生可以在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使生物课堂更具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高中生对生物课堂有全新的认识。不同的课堂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进行选择。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的情境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如讲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以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我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一些辅问题,如性状是受什么控制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染色体是由哪两种化合物组成的,作为遗传物质的应该是哪一种物质?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高中生能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互动是他们真正进步的表现,高中生物教师要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最后进行投影总结: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注重师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等,往往生物教师占据课堂的核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师生双边互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高中生成为好朋友,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进而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喜爱。师生互动形式多种多样,生物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成长的活动,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时,生物教师要通过介绍遗传病的类型,培养高中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我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我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思考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心脏病,有的学生说近视眼,还有的学生说糖尿病。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作用大小视病的种类而有差异。有的遗传病的发生遗传因素作用较为重要,如兔唇、腭裂、支气管哮喘等,另一些遗传病的发生遗传因素作用较小,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主要的,如先天性心脏病、十二指肠溃疡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生活知识,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重视生物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对于高中生物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提高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将实验变成口述,以节省教学时间,这样的做法是违背教学目标的,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讲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本节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如平日膳食的主要食物,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分布等,生物教师应利用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还可以用形象的、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让学生课前带来豆浆、蛋清、牛奶等,然后给学生进行分析和鉴定,促进学生提高对蛋白质的重视程度。我还进行提问:作为早餐,你会选择牛奶鸡蛋还是面包开水?很多人对脂肪类食物敬而远之,脂肪真的如此可怕吗?急性肠炎患者在医院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中为什么含有葡萄糖?能直接输蔗糖溶液吗?当高中生完成沉浸在生物课堂的时候,生物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拓展的机会和平台,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适当进行课堂激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激励是高中生物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高中生找到学习信心。进行课堂激励的时候,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情,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高中生共同进步。课堂激励方式有很多,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语言激励等,不同的激励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当后进生的生物成绩逐步上升,在课堂上表现较好时,我会给他们语言激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找到正确的学习策略。对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我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他们“比学赶超”的决心。但是运用物质激励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能让学生出现为了奖励而学习的现象。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让高中生可以在生物课堂发挥优势。还要经常组织实践活动,鼓励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要想高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必须得到师生的共同支持,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

第4篇

>> 浅议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过渡的认识 初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衔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的学案在新课标下的运用浅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课标下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化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析 记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学科,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期望通过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将来的学习方向和择业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生物课程 内容衔接 教法衔接 学法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探讨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现代意识缺乏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生物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尚未充分认识到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时缺乏全面、系统的现代意识。除此之外,生物教师一直沿袭的传统仅仅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而且学校和家长都一味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上,也会给当前高中生物技术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境。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不太高,只是大致掌握教材、课本以及一些参考书上的基础知识,对于当今社会的现代生物技术了解甚少亦或是根本不了解,这样就难以较好地胜任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高要求。另外,有些生物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掌握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够深入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内涵,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成效。

1.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只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教学法,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尚未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是缺乏高中生物课堂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就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要求,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4课堂资源较为匮乏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的课程资源尚未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更没有运用新课改理念去深入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以及习题和试题的选用等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某些生物教师尚未学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仅仅是罗列一下简单的知识点,尚未真正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中生物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5课堂氛围追求形式

当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仅仅一味地追求课堂氛围的形式,没有真正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去深化高中生物课程知识。除此之外,有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进行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而不顾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过分追求教学形式,这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2.1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同时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向学生讲授生物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作为新课改形势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会学生通过生物角度看待社会生活,认识到生物科学发展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现代生物自身发展以及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

2.2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并及时更新生物知识体系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是解决学生疑惑并帮助其健康成长的传道授业者,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的高低以及生物知识体系的新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及时更新自身生物知识体系,深刻认知新课改的内涵和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时俱进并关注生物学科前沿技术和科学成果,实现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地显著提高。

2.3加快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快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设定教学内容和适合现阶段学生理解和探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

2.4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对高中生物试验教学内容和课堂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并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优化,符合新课改对生物教学的教学要求,同时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现代网络信息时代,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形式改革,探寻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教学,引导学生用于创新,敢于质疑生物内容并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2.5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与学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学科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设计教学活动,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成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2011,(06).

[2]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

[3]曹丽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第6篇

一、处理好教材利用与教案编写的关系

我们应了解教材的编写的特点,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应根据编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补充和修正,每位教师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式不同,编写的教案也于千差万别,但我们的相同之处是备课的时间大大增多了,比以前更累了;可是,我们还是“爱你的”,因为只有你才能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和条件。

二、处理好“义教”与高中的关系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学,生物课程标准有两个突出变化:(1)既重视了结论性知识又重视了过程性知识,这是第一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强调了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过程性知识,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突出变化。(2)提出了加强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观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10大主题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三个必修模块是生物学中核心知识或核心的主题。这“10大主题”和“三个必修模块”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因此我建议:

1、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和补缺。高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并经常性地到初中听课,了解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的基础。针对课程实际、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好高中教学的起点,并及时补缺。然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科学地组建生物教研组,把初中和高中的生物教师安排在同一教研组。切不可分开,如初高中生物教师分开,初中的史地生为一组,高中的理化生为一组,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教研的效果却大打折扣。还有高中的教师最好能下初中任教一轮,再上高中效果可能会更好。

2、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应有不同的侧重和递进。高中侧重于思维探究和自主探究,更注重科学思想和观点的形成过程(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更注重假说――演绎、系统分析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初中侧重于验证实验,技能训练和引导式探究,更注重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训练。

三、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高中生物新课程采用模块设计方式,模块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模块教学也有不利的因素,如:

1、模块间的知识内在联系被削弱;原教材从第一章到第九章,层层递进,前后章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新教材除了《分子与细胞》为共同的基础外,其他模块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关系2、模块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每个模块课时相同,而选择内容的量与度却很难把握3、遗忘问题:不同模块间知识联系的内容,有时要等一个学期4、教师与设施的问题:选修I模块最为突出,特别是高二年,必修年级与选修年级共存。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建议:(1)高度重视必修模块教学,把核心概念与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必修模块选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以及技能,方法的形成,都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共同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前提。(2)不要忽视选修模块的教学。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四、处理好活动与讲授的关系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使教师逐步转变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并真正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本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目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呢?

1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新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新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把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认为是学校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高中生物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总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既有来自于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和实物的,也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等等。

生物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其特点: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多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重新利用,多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多注重生物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

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开展校本课程和开发课程资源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主要问题,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恰好处于两者的交叉点,这使得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也更具有理论价值。脱离了传统课程开发的巢穴,使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课程资源的视野上,能够呼应研究性学习课程、选修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新兴课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更使得高中生物学科分量提升,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提升和学生在高考中的分数的稳固,为21世纪的生物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全面、优质的生物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结合生物新课程的具体实施特点,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善于从学生群体中获取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会产生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课程资源,其中可能有显性的课程资源,也不乏隐性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群体中获取教学资源,并对这种课程资源加以处理,应用于教学的改进和教学的反思,这是校本课程资源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来源。

3.2善于从教师群体中获取生物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其他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对每个教师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要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多做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不断成长进步的新型教师。

3.3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生物课程资源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本校课程资源而言,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明确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多开展生物兴趣活动课。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请有关专家来校演讲、座谈等,是利用校外生物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

3.4借助媒体、网络等手段获取生物课程资源

各种媒体及网络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如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等方面的报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及网络生物课程资源,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其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利用媒体资源时,教师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4.1学校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管理不到位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学校和教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标。如果评价制度跟不上,就会影响学校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制度。有些学校存在着看似缺乏校本课程资源,实则是资源闲置的问题。由学校掌握较大自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面临诸多难处。较突出的有:(1)学校的财政支持力量薄弱;(2)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集体协作能力有待提高;(3)学校学生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4)实际的教学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矛盾。要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使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率。

4.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完全立足于知识、学生和社会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立足于生物学科知识本身。应该紧紧围绕高中生物教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包括对教材的筛选补充、顺序的调整以及根据需要所选用的材料、所制的教具、课件,等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熟读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找出与教材相关的因素。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独创性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唯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围绕学生来开发。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表现出的与众不同都可以看成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此外,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和内在发展机制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发展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创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同时,从教育的目标、存在及发展的客观依据上看,社会是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这一巨大资源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尤为重要。社会活动、热点问题、世间万象等,无不对新课程的兴起、发展、评价等起到直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成功开发和有效利用,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立足于知识、学生和社会,在新课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才能够开发好,进而利用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是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机遇。我们要不断树立新课程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主动参与到新课程的学习、实施和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徐作英,编著.生物学校本课程论与教学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焕岭,杜宏静.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20-01

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表现。一个人通过创新活动取得创新成果就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大力进行创新式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的互动性差,缺乏有效沟通

教学本质是师生互相促进、互相合作、互相发展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不能缺乏教师这一个角色,也不能缺乏学生这一群体角色,两者是互相统一的。师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和沟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有很少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这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给学生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就不能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探究,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课堂气氛不活跃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仍存在“填鸭式”教学的现象,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堂改革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应及时淘汰。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和僵化使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新课程的理念不清晰,内容难以把控

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清晰是高一生物任课老师普遍存在的弱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新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很多教师无法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理解,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生物教学,严重阻碍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感到抽象和不理解就会使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控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捉摸会使生物教师觉得辅助教材的资料难以和新课程内容配套,这削弱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混乱、盲目。

二、如何进行生物教学的创新

(一)提高互动式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集中力,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得到增强。互动式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必须把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人与生物圈》的时候,采用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增加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也不会深刻。进行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阅教材内容的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简单扼要的说明,然后小组代表将所了解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这样能实现知识共享。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问题,这时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询问,同时要做好对知识的总结和整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开展教学工作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获得发展的核心部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针对教学活动教师要优良设计,注意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教师要设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养成较高的生物学科素养。

改进教学方法,要做到科学分组和加强团队意识,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要进行组队,做到分工明确,这能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提高各环节联系。生物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的组织形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生物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与探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过程是漫长和复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的长期配合,教师要总结科学的教学手段以迎合教学新局面的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造力是新课改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时,要积极分析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总结相应措施。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卢永凯.丁香玉.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策略探析[J].中学时代,2013(20).

[2]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关于高中生物的教学理念可归纳为: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在全体学生中不断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必须注重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快与更好的发展。

一、充分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三维教学的目标

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目标,同时也是其他二维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之间应该相互渗透并互相融合,最终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能有效构建起来。并且教师还应始终将三维目标视为一个整体,以知识与技能作为其核心目标,然后再对其他的二维目标进行协调发展。

2.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

若说正确理解三维教学的目标是基础,那么教学目标具体化,则是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在学生中培养其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就应充分重视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以及学生行为如何达成。

如,在讲解“基因的结构”时,应首先确定出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涉及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巧妙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并对人类基因计划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归纳。(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各种科学资料对基因结构进行探究,从中不断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大胆假设等能力,最后再对基因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并要求学生画出概念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基因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之探讨技术、社会及科学之间的关系,并认同三者之间确实存在辩证关系。

通过实践表明:将三维教学目标经过具体化的处理之后,能让学生更加明确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也为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是有效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

1.灵活运用教材

虽然新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但学生的思维逻辑往往不能与内容中的科学逻辑达成一致,也许单一的知识讲述学生也可以理解,但是却提不起任何兴趣,如果教师能改变讲述的方式,先由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然后再引入到知识的探讨中去,或是借助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常说的灵活运用教材,但不受限于教材。

2.以实际为基础,开发教学资源

虽然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并且教材只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但却不是唯一可用的资源,因为教学资源除了教材、教具等有形资源外,还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家长的支持程度等无形资源。而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充分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对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能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过去的生物教学中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式为主,这样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在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完全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智慧、才华及能量均无法得到发展,因此新课改中就明确指出应大力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必须由教学方式作为引导,所以创新教学方式是保证生物课堂具有新鲜活力的重要保障。如,在讲解“人体免疫调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以向学生展示大量伤口化脓、感染甲流及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图片,引导学生对三种病人不同的免疫调节进行思考,这种知识结合生活与视觉结合思考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清楚掌握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及应用,同时还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是一门充满挑战与智慧的艺术,需要广大生物教学人员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能让高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动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最终促进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03-01

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人的发展问题,也即是通过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和提高来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价值,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观念等等。在高中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普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性。因为此阶段是人生重要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加以适当的高尚的人文素质的引导和教育,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而言,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良好的人文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文素质还有利于学生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在高中生中贯彻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让他们在良好的德育熏陶之下进行学习知识的掌握,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的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成长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培养,那对构造他们的内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其必然性,同时有其可行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高中生物知识的传授中不仅仅是生物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其中也蕴藏着较多的人文理念。实际上在笔者看来,高中生物科学中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性,还有着丰富的美学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生物的哲学化的运动过程,其中充满了哲学的观念,比如说运动变化发展,比如说矛盾的对立统一,比如说普遍联系等等,生物是哲学的一部分,生物体现了诸多的哲学精神和原理,所以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哲学的分析和研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次是生物中美学特性,此一点更加容易理解,生物的美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研究对象之美,同时也体现在研究方式之美,通过假设的提出和实验的构建和结果的观察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人类的科学和智慧,实验本来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其中充满着一种美感。

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也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包括各种知识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包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个人自我的力量等等,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和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之策略

人文素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之策略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教师和学生很难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文素质的培育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后有学生自我学会树立一种更为主动的发展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则要防止自我淹没在繁琐的灌输式的“教学”之中,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注重对自我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观念有所改变,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发展观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尝试改进教育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懂得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来达到唤醒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和学习的欲望,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在此之中向学生提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当然教师在教导前,首先必须确定自我的形象,即让学生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行事的,所以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11篇

一、理解新课程理念、结构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进而指导和把握好每一堂教学。首先需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结构的变化。

1.从课程理念的改变上看,《生物课标》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具有跨越性的变化,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生物课标》中,都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以往的教学大纲都没有这样明确的提法。在《生物课标》中,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强调“课程具体目标中的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显然是说它们是相互联系、互补、不可偏废的,即科学素养,那么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具有新的角色定位,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老师,要做好师生互动,做到有声有色的教学:有声:即能了解学生心声,经常给学生掌声,上课活动有笑声。有色:即教学内容有彩色,教学方法有特色,学生学习有起色。

2.从课程结构的总体设计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同属科学领域,而且在必修部分的学分分配上和理、化、地等同。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科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理化、轻生地的状况的改变,使生物科学教育恢复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对生物学教师发出的明确信息是:你是一名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科学课程的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为此,教师应该特别注重生物学中的科学发现史,让他们尝试着以科学家的视角进行思维,从而对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内容等。

3.从教材内容编写和组织上看,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以前一直是按照生物的七大生命特征来组织和编写的,并且是以必修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则打破了沿用多年的内容体系,重新构建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现在由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组成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前进了一大步。例如,我们将分别用36学时来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控这样的核心内容。学时增加,内容集中,其深广度可想而知。又例如,以前的选修课也涉及到生物工程方面的内容,但没有专门的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这样的内容,新课程作了全面的扩增。这样,一方面将提高高中生物学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所以,教师首先要及时补充前沿知识、综合性知识;其次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并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利用自身资源,从而帮助并引导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高中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备课要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探究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备课的过程就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并且,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日常生活常识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为主,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导语要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一堂优质课应象一出优秀的戏剧序幕那样引人入胜,因此必须重视导语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探究性教学的导语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细胞呼吸”前,可以这样设问导入: “为什么锻炼身体要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酸奶的营养价值为什么比鲜奶高”…… 又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前,可以以“大头娃娃的形成原因”、“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为引子。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第12篇

一、确立核心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高中生物备课的重要环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到:“全面落实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核心教学目标就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达成,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紧凑,详略分明,突出重点和主干,使课堂教学充满理性思辨,使课堂教学洋溢情感互动,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生物学观念,提高生物学素养。能达成核心目标的课就一定是一节成功的课。

二、调节学生的兴奋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的兴奋中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所以作为教师可以设计精彩而贴切的引言加以调节,使学生的兴奋中心集中到学习上来。如: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我用的引言是:英国一美貌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萧伯纳求婚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中来,还顺利导入了新课。

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动画、录像、文字材料,配合适当的形、声、色,唤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汲取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会用先进的教学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资源,力求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整合到最佳状态,最终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其教学模式如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归纳升华。该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和谐、自主、实践和创造,通过全方位的主体参与,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述、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得以有效养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四、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