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的姐姐影评

我的姐姐影评

时间:2023-06-01 09: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姐姐影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龙猫》这只猫十分胖,很大。另外还有两只小龙猫,他们会在月光下吹笛子。这种猫仅有小孩才能够看得到。他们还有一只公交猫,也没有人会看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1传说,在宫崎骏的家乡,有一种神奇的生物,他们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可是普通人看不到他们,仅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才能够捕捉到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或许在风声里能够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这个传说展开的,女孩小月和妹妹小米跟着爸爸一齐搬到了乡下的新家,秀丽的田园风光使她们体验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欢乐。在神秘高耸的老橡树洞中偶遇龙猫,它像小山似的、胖胖的,十分可爱,姐妹俩就和龙猫交了朋友。龙猫带她们在田间飞翔、跑到树梢上吹笛子、光着脚打着伞在雨中听雨……

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夏天快过去的时候,小月和小梅收到医院的电报,妈妈身体不舒服,拖延了回家的时间,姊妹俩十分的担心妈妈的情景,而小梅又抱怨姐姐不管自我,姐姐怪小梅不懂事,小梅哭着喊着跑远了。小梅失踪了,原先她想走到医院看望妈妈,可因不明白路而跑到了荒郊野外。就在这时,小月想到了龙猫,就这样,龙猫唤来了猫巴士车,最终找到了迷路的小梅,之后,猫巴士车又带着姊妹俩来到了妈妈的病房窗前,远远的看到一切平安的妈妈,姊妹俩不明白有多么欢乐,小梅抱着送给妈妈的玉米走失在去看往生病的妈妈的路上时,一种曾被忘记的温暖回到了身边。把自我摘的玉米送给了妈妈,期望她早日康复。

在这部宫崎骏《龙猫》中,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出现过几场的龙猫,成为我们永远的至爱,当然忘不了还有猫巴士车。相信每一个看过《龙猫》的人必须会对那种单纯深切的姐妹深情感到无比亲切……虽然电影只是平和地讲述了一个温馨、天真的故事,却让我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童话。

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2森林里藏匿着一种神奇的生物,它的名字叫多多洛。

它有着圆滚滚的庞大身躯与软软的毛,晚上会领着自我的小朋友在树枝的最顶端吹出悠扬的乐曲,下雨的时候戴着一顶荷叶小帽,要回家的时候则召来它威风凛凛的龙猫公交车。

你只能巧遇它,却无法找寻它。它会慷慨地帮忙小朋友,只要它乐意。它淘气又无邪,如果你第一次见到它,不要被它惊天动地的吼叫声吓到,它只是在同你玩,你要像孩子一样,奋力地、尽情地以你最大的叫声回敬它的吼叫——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与其如此,不如永远像孩子一样。他们发出听起来刺耳的清脆叫声,他们哭了,他们笑了,于是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烦恼的了。

我要和多多洛做朋友,我幻想着我认识它以后它也能送我一包种子,我把种子播撒在门口的土地,不知为什么那片地却没长出什么来。一天傍晚它带着我一齐祈祷,用心的强大魔力,一使劲儿,只见小小的幼苗破土而出,转眼间就长成参天大树。我笑着笑着眼泪都掉了下来。

在人生的旅途上,年龄不能返程,心境却能够峰会路转。一部好电影的功效便是如此。我想今晚多多洛没准儿就会爬到我的梦里来了。

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3纯真年代--《龙猫》

在我看过的众多电影中,我独爱的就是——《龙猫》

《龙猫》的导演,就是以《风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等作品闻名于世的宫崎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猫》像一个异常的总结,在告别了困窘不堪的战后20年,又20年后,日本最终能够简便的看待那段至少对于民众是凄苦和艰辛的历史。然而,即使摆脱影片中本来就没有明确交代的时代背景看,《龙猫》仍是一部极富内涵和童趣的作品。

没有正邪对抗、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美丽俊秀、演技一流的演员,仅有一股能激发遗留在人类心底最为纯真梦的动力。无论世俗多么的腐朽、多么的险恶,都无法磨灭埋藏在人类思绪中最为完美的童年时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淡化了每个人的纯真,模糊了每个人的记忆,慢慢地,过往的点点滴滴只能变为遗留在脑海中不断闪现的定格。当我们沦陷于现实的旋涡中时,一个又肥又可爱生物的出现,挽救了我们逐渐麻痹的心,这无疑是个奇迹。

宫崎骏以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场景,编织了一个属于孩子美丽的梦。善良的邻居、广袤的田野、舒适的生活,那是最令人心醉的地方。这部动画的主角是姐妹俩个。一个懂事、一个顽皮,但都同样善良天真,具有属于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姐姐会在妹妹任性的时候责怪她,却在妹妹跑丢的时候不知疲累的寻找;而妹妹尽管年岁小不懂事,却也最懂得关爱辛苦的爸爸和生病的妈妈。她们充满稚气的孝顺和坚强足以打动每一个观者的心。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出现两个女孩作主角的应当是唯一一次。但似乎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的主角,都是女孩子。显然,宫崎骏的心目中,女孩不止有孩子的聪明和善良,更有一种与生俱来对世界的博爱,而不是男孩子通常具有的破坏欲。剧情开始时小月和妹妹小梅在妈妈住院期间跟随爸爸搬到乡下的新家,虽然那里的房屋都已经破旧,但却有清新如画的田园风光和高大得难以想像的樟树伴随着他们。一天,小梅在大樟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只小山一样肥肥的憨态可掬的龙猫,故事就此展开

龙猫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生物,相传仅有心灵纯净的人(也有说法是仅有女孩)才能见到它,它能带给孩子们欢乐和幸福。刚刚战败的昭和30年代,悲观情绪笼罩在所有日本人的头上,而象征吉祥的龙猫的出现,就意味着期望,它给两个小女孩带来的欢乐,恰恰是当时的日本最缺少的。宫崎骏发挥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龙猫等一系列形象变成了既憨态可掬又灵性十足的动画人物,龙猫乘坐的公共汽车更是细致刻画,到达了一种具有梦幻感的现实,又是现实感的梦幻。

温暖的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照了下来,枝与枝纠缠在一齐,极为自然的盘绕,构成了一个小小的遂道。还穿着灯笼裤的小女孩,跟着前面那透明的小妖怪走了进去。路越走越宽,慢慢的,周围的树枝变成了一片浓密的森林。一颗巨大的参天古树出此刻了小姑娘的面前。被眼前的翠绿迷花眼的她,忽然惊觉那两只小妖怪已在树干上一闪不见了。女孩爬了过去,那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树洞,本来,她没想进去,但在伸手去抓洞口的树果时,小女孩脚下一滑,便跌了下去。经过一路的跌跌撞撞后,小女孩晕晕乎乎的睁开了双眼。一片绿色在眼前招摇。向较远处望去,一座灰色的小山在一个大树洞里呼呼大睡。从此,小女孩认识了多多洛,也就是龙猫。这段影片中小妹妹爬进树洞发现了沉睡中的大龙猫的情节,显然是向著名的童话作品《艾丽斯梦游仙境》致敬。艾丽斯掉进了兔子洞,宫崎骏的作品中也总有类似的情节。比如《风之谷》中娜乌茜卡掉进了腐海下的森林,《千与千寻》小千和父母走进了那个通往神仙世界的洞口,等等。现实与梦想世界之间,一向都存在着某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接口。因为孩子永远喜欢也敢于向未知世界前进,不管那里是什么。

姐妹俩到车站迎接上班晚归的爸爸一段尤为感人。当妹妹困的支持不住时,姐姐关切的

将她背在身后,更是时不时抖抖身子,以防止妹妹掉下去。考究的细节描绘,使影片增色不少。而大龙猫的又一次出现,一系列的细节动作也是让人捧腹。

有意思的一点是,宫氏动画的人物形象基本是一般人物和老妇人两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部动画片中,除了邻居老奶奶之外的其他人,无论是姐妹俩、她们的父母、还是邻居的男孩子等等,都是基本上相同的面部描绘。所有人物面部描绘的相同并不奇怪,这是日本动画工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老妇人的形象为什么大异于其他的人,却实在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无论是这部动画中的邻居老奶奶、《风之谷》中的老祖母,还是《千与千寻》中算不上好人的汤婆婆,都具有远比其他人物细致的刻画,着实让人困惑。

这部影片注重刻画家庭、亲情和社会的温暖。一家人在新居共同打扫房间、泡澡盆的场景,以及姐妹俩两次看望妈妈、到车站接爸爸,再包括邻居对姐妹俩的照顾和关心,构建了一个极为梦想化的世界。

宫崎骏在他所有的影片中都不遗余力的宣传着环保,这是大师最为人所称道的悲悯之处。树的意象随处可见,而本部影片中龙猫一家居住的那棵参天大树,虽着墨不多,然而安详宁静,仿佛是这个小村子的守护神一般。这部电影不像其他多部影片那样以触目惊心的自然破坏的结果震撼人心,而直接给观者最梦想的家园,让人憧憬、使人向往。

日本电影音乐的大师久石让为该片所作的配乐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同时又极富亲情,而最基本的,当然还是招牌式的空灵与悠扬。

综合以上的分析又不难发现,这是极为少有的没有一丝戾气的宫氏动画片。崎骏用神来之笔勾画了两个在生活中平常而难得的小女孩:姐姐“月”单纯而坚强,妹妹“米”活泼天真、富有童趣。而“龙猫”则仅有她们才能看见,这也是为什么《龙猫》中没有明显的反面主角,但仍能经过这种玄妙来衬托女主角心灵之纯美。近一个半小时的旅程,给人的只是无限的完美,没有破坏、没有阴暗、没有死亡,有的只是最为阳光和清雅的人和事,只是最直接也最深沉的爱。其画风注重细节,真实而可爱。很多的田园风光不禁唤起孩提时代的回忆,令人心醉。它难得的脱开了日本固有的菊刀文化同时伴随的唯美和残酷双重性的影响,是最适合孩子看也最能让孩子理解的动画片。

“现实的残酷,童话的完美”这话往往在时间的推敲中得以验证,但在虚拟的影像中,却让我们亲身体验了童话的完美,虽说虚拟,却胜似真实。因为影像能储存在观众的脑海中,成为的最佳良药,而我在不断重温这部电影的同时,如同有一束温暖而熟悉的阳光依附在脸上,仿佛整个人已挣脱现实束缚,飞入梦境般完美,这部电影就是人见人爱的《龙猫》。

在我眼里宫崎骏是将童年梦玩弄于骨掌之中的魔术师,他能够很巧妙的将观众从现实而冰冷的世界中,拉回到温暖而幸福的童年乐园中,他的电影不仅仅对小孩有足够的吸引力,就连所有人都如同失去免疫力般,对他影象中的万物迷恋不已,毫无招架之力。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隐藏着一个完美而极其脆弱的乐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从美梦中清醒过

来,心中无暇的乐园也就保护得越来越严实,毫无触及的余地,内心也就变得越来越敏感。

在宫崎骏的大部分作品中,几乎都存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两者的形象在影片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并且最终往往都是邪不胜正,正义永远处于胜利的一方。在小孩那个单纯而完美的幻想世界中,一向都保留着一个很传统的观念:“世上仅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好人最终会排除种种困难而取得胜利。”正义与邪恶、欢乐与悲伤、生存与死亡,世界的两极化,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在《龙猫》中却找不到任何邪恶力量,一切都逼近完美。留下的仅有淡淡的温情,虽然看似平淡,却强烈抨击着每个人的心

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做梦。都会梦想大自然中某些神奇的精灵,成为我们永远的守护。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孩子的弱小,所以期盼保护。但孩子其实是最无所畏惧的。我更愿意相信的一个理由是,那是因为孩子们的心灵无比纯净。他们不晓得人情世故、他们的眼神清澈而透明、头脑天真而单纯。他们会毫不保留的去相信那些完美的东西,尽管那些东西在大人眼中很可能只可是是“骗小孩的”,但这种相信中有着最率真的执著,这就是最宝贵也最脆弱的童心。

片中父亲的做法充满温爱的保护了孩子的童心,他让孩子能够继续去相信,尽管他并不明白这是否是真的。而这,恰恰就代表了宫崎骏先生心中的梦想。梦想家园中无尽的爱

宫崎骏也是一位很善于把握观众心理的电影大师,为了与观众取得共鸣。宫几乎将所有完美因素都倾注到影片中。美丽、安详、舒适的田园、憨厚可爱的龙猫、活泼好动的小梅、乐于助人的龙猫巴士万物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而这些微妙的因素却能够简便自如的与观众的心达成共识,一个致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场景、人物无法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人们才会常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龙猫之所以能吸引全球如此多的观众,除了场景与主角的设置以外,久石让的配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音乐悠扬而动听,散发出一种清馨、温暖、美妙的气息,让人迷恋而沉醉。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作为延续童年梦的一种产物,是一份每个人都想得到的童年礼物。

所有的感动与温暖,所有的真情的流露,我只能说《龙猫》已经不是一不简单的电影,而是一个梦,一种向往,一个属于每个人心里的那个纯真年代...

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4周末新华小记者组织观影活动,提前明白观看的影片是宫崎骏的动画《龙猫》,我就兴奋了好长时间。周六早上,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出门了,可惜路上车很多,我们差一点就晚了。

电影开始后,电影里那个小女孩的“笑”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日本的姐妹因为换了新房子住很高兴,她们对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碰到了小精灵,妺妺在无意中还和大龙猫成了好朋友。在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龙猫们帮她们解决问题。

我喜欢电影中小妺妺的笑声,喜欢森林里的大树,喜欢她们家门口的小河,还喜欢软软可爱的龙猫,还有姐姐对妺妺的爱。妺妺想去看生病中的妈妈,但因为太小了姐姐不放心,不许她去,结果她们俩吵架了,尽管姐姐也很着急妈妈的身体,但还是异常关心她的妺妺。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她是我的姐姐该多好呢!

如果我也能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多好呀!

最新龙猫的影评观后感范文5一片漆黑中,目光的焦点聚集于那唯一发出光亮的银幕,聚精会神的听着从喇叭传出的一字一句,深深的陶醉于各式各样的情节……没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看电影!

说到电影,那么满口电影经的我,就非得要谈谈我最喜欢的电影——宫崎骏的“龙猫”啦!它的资料大致上是描述一对姐妹和父亲一同搬到一间充满奥妙的大房子里,并遇到了许多趣味且不可思议的事。之后妹妹因为妈妈病情加重而坚持要到医院探望妈妈,却不细心迷了路,最终藉着龙猫的帮忙,姐姐最终顺利找回走失的妹妹,并到医院探望她们的母亲。

在看完龙猫后,我好想化为一道清风,和故事中的姐妹俩一齐探险那充满神秘与惊奇的地方,一齐搭乘猫巴士,享受欢乐的生活。在电影里,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段是姐姐皋月焦急的寻找不见的妹妹小梅,并在找到妹妹后,两人放下先前吵架的不愉快,重修旧好,姐妹之间温暖的手足情谊,令人感到十分温馨。还有两人在医院窗台上留下亲手摘的玉米,并坐在窗外的树上看着病房里的妈妈,那种满心愉悦的感觉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心境在不知不觉中也悄悄的被感染了那种欢乐的气氛。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龙猫令我深深着迷的原因之一吧!

在我当初看这部电影时,觉得皋月与小梅姐妹俩及父亲所居住的地方,有着乡村的朴实风格以及无限的惊喜。屋内有着像是小黑球模样的可爱“煤炭球”,还有着能够让一家人一同泡澡的大浴室;屋外则有绿油油的草地、大树、茂密的森林,及小龙猫与森林的守护者“大龙猫”。宫崎骏用龙猫实现了我小时候幻想的乡村别墅,并让好久没有沉浸于幻想之中的我,重新回到了天马行空的世界,找回了自我童年的天真活泼,也让那颗被收藏在心底的赤子之心再次活跃。

看完“龙猫”后,体会到这个故事告诉着我们,要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并且互不攻击与伤害,也提醒了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例如电影中的那株雄伟壮丽的大树,在现今的世界上,像它一样的大树不明白还有几棵?亦或我们已找不到如此高大的树木了或许就像电影中说的一样,“或许是我们不明白,也或许只是我们没有察觉与发现,一些事物可能就因为这样而被我们疏忽了”,如果人们只顾着自身利益,而不重视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疏忽了它的存在,那么在某一天里,我们将会发现受到伤害的不只是这块土地,我们也伤害到了自我。“龙猫”这部电影,令我体会到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与大自然和平相处,那么地球将会健康的永远保存下去;相反的,如果我们人类继续为了自我的利益而破坏大自然,将会面临被自然反扑的恶果。

充满想象力、抚慰人心,给予我保护自然的启示,也让我重新找回了赤子之心。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藉此获得乐趣,从中领悟一些道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龙猫”。

第2篇

关键词:顾长卫 电影 主题意蕴

顾长卫是跟随第五代导演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作为导演,他的影片大多数以小人物或边缘为主角,在叙事上去宏大叙事而抓小事件,以平民化的角度,表现普通人的细腻淳朴的生存状态,其电影中流淌出来的悲剧意识和救赎情结,是导演对中国当下人和当下现实困境的抵近。

一、《立春》:另一种生存的境遇

1.梦想与庸常

现实中的人们,常在梦想与现实中摇摆,这不仅是“文化人”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梦想是人类的特点之一,但梦想不是按比例分配的。

《立春》里的王彩玲是理想主义者,为了梦想,可以飞蛾扑火,九死一生。王彩玲是不轻言放弃者,为了理想不顾周围的不解嘲笑,始终高扬理想主义旗帜。

似乎“庸常”真的不受世人待见,诗人徐志摩说“我最憎恨庸常的生活”,但憎恨于事无补,抬头仰望星空的诗人低头下来还是得直面现实。周瑜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浑浑噩噩,对低俗的物质的本能追求,甚至显露出人性的丑陋面。他代表了现实中世俗的灰色生命状态,有本能的欲望,但未能达到目标时却接受现实、断然放弃,找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过着尽管平庸却适意的生活。这两部电影似乎想说踏踏实实的活着的人才是真实的人。

2.拯救与逍遥

《立春》是理想主义者妥协的现实一种。导演顾长卫说:“其实我原本讲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重生就意味着一定要先幻灭,然后才能重生。”[1]坚持理想如王彩玲者不多,所以她在末尾得到了解脱式的重生。经历了黄四宝的羞辱,目睹了小张老师的悲剧,爱情和婚姻之于王彩玲已轻于鸿毛,似乎已看破红尘。朋友自我毁灭、被欺骗,梦想渐远,王选择了回归世俗生活。 她收养兔唇的孩子,并把带到父母身边享受亲情,用唱歌剧的歌喉为孩子唱起了童谣。王给孩子起名“王小凡,平凡的凡”,我们看到了一个回归平凡的她,她有了平凡人的“爱”,是不再凌驾于梦想之上的生命之爱。

二、《孔雀》:成长中的疼痛之花

1.青春与爱情

和以前顾长卫担任摄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迸发的男性的鲜活荷尔蒙有很大的不同,《孔雀》似乎是一颗果实在回回望成长中的花开之痛。姐姐高卫红的青春是属于关于“美好的梦想”的,她的傲气让其对美好事物极端敏感,极欲摆脱作为“姐姐高卫红”的自己。她自制“降落伞”,是内心深处的冲动使姐姐看起来饱含着超现实的意味。裴多菲说过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姐姐的降落伞诗意轻轻的飞走了,梦想飞得太高,跌下来也就越疼。

2.焦虑与逃离

弟弟在独白里坦言年轻时代的他“沉默得像个影子”,这个“影子”是哥哥和姐姐的,哥哥需要他付出奉献,姐姐忙着梦想,全家人似乎都顾及不得这个干净得像纸一样的孩子。姐姐让他去买《性知识手册》,哥哥也使他抬不起头……他是家里最好使的“工具”,是为哥哥而存在的附属。弟弟无法摆脱的种种使他焦虑迷茫,于是他选择逃避,他偷偷画,亲近风尘女子。对生活逃避,让他的青春如斯黯淡,没有花火,还没有孕育出花骨朵,就委顿了。

弟弟希望“一觉醒来就是六十岁”,青春期的孩子感觉到了老无所依,无助得让人心疼。他如此需要爱,需要长辈庇护,所以他找了一个年长的妇女,再回家,断指便是逃离的代价。他是一个没有青春的弟弟,人生就像眼前的孔雀,“反正冬天的孔雀是不开屏的”。三兄妹的人生注定过着平淡寂寞的日子,而他们的青春岁月,成就了各自生命中闪亮的也最自我的一段。

三、《最爱》:绝望之喜剧,欲望之挽歌

《最爱》展示的悲剧不是让人们欣赏的,尤其那种“亡灵”的叙述口吻,是绝望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它有意也把观众引入情节进入角色,与电影中的人物同命运共生死,进而让人们反观自身,珍惜生命,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爱中获取力量,从死的哲学中体悟生的向荣。本片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无限抵近。

故事起于日常生活,却因个体独特命运的例外(艾滋病)把故事带动起来,涌入起伏跌宕的叙述。赵得意这个人物并无惊心动魄之处,倒是他身上蕴含的旺盛生命热情,着实令人心潮起伏。最爱,是最普通的爱,也是最高层次的爱。在世俗的现代,以领一张结婚证为终极理想的爱,已然绝迹。

叙事伦理所展现的绝望,落在那些始终摸索在黑暗隧道里着“多活一天是一天”的生灵身上。影片始终对这些卑微的人未失望,始终紧抱人物命运,是作者对他们生活的悲悯的心,最终保存了他们可怜仅存的自尊片羽。毕希纳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当往下看的时候,会头晕目眩。不管曾经多么美丽、牢固,不管多么痛苦和不幸,最终都飘向灰色天空。人从自然走向社会,必将会再从社会回归自然。影片最后,那点感触,也“人命像树叶一样,说落就落了”。

从《孔雀》到《立春》再到《最爱》,顾长卫的电影世界对现实的关注和表现都愈发砥砺真实,不盲目的跟风去大制作、大叙事,他的电影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有梦的人。

注释:

[1] 专访顾长卫:我想讲的是理想的重生.电影世界,2008,(02).

参考文献:

[1]申宁、许乐.从《孔雀》到《最爱》――论顾长卫导演作品的风格及寓意,电影评介,2010(8)

第3篇

电子竞技成为全国第78个体育赛事,“荣耀”将首次举办职业联赛。18岁的叶秋(本名叶修)与好友苏沐秋,在网吧老板陶轩的协助下,开始组建草根电竞战队“嘉世 ”。关于2019年《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誉》大电影的影评以及观后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观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影评以及观后感【1】

先讲下优点,第一个是彩铅的画风我很喜欢(此处拉踩视美,画的什么丑东西),连续战斗作画太可以了!单人对战的节奏把控也不错!第二是bgm配的也不错,除了云次方唱的那首主题曲词写得太傻了。第三是作为新角色的吕良和其他配角比如吴雪峰郭明宇都刻画得挺好,尤其是吕良和郭明宇,这俩人可以搞!吴雪峰竟然意外的有点苏,配音是夏磊老师会让我自动带入喻文州(。第四点是很多人觉得车祸这段不好,但我觉得其实还可以了,毕竟原作这种一个打电竞的突然死掉的剧情已经够莫名其妙了……也没有像微博上说的用了蝴蝶蓝否认掉的那个梗,算是还可以的表现吧。

最后一点是这个电影竟然给我喻文州王杰希张佳乐孙哲平镜头!!!!!!!双花太好了!!!!!!

缺点就主要在剧情以及演出方式上了,开头叶修这个“有你为我做的却邪,还有你”搞得我都崆峒了……前面半小时真的有gay到我……演出的问题主要在总决赛和皇风上半场团战的节奏把控上,有种一口气提不上来又咽不下去的感觉,战斗节奏被打乱得一塌糊涂。除此之外团战开场五打六,虽然我知道第六人是替补,但是这人加得过于drama了恕我不太能接受。最理解不能的就是为什么要把团战强行变成一叶之秋和扫地焚香的1v1,我也没懂叶修非要打出七阶斗者意志的目的,没有好好处理就弄的很像单纯炫技,最后赢得也莫名其妙。

理性讨论一下叶粉姐姐们的点其实就是这个电影的配角作用不明显,全职高手归根结底是大男主戏,配角应该起推动主角前进的作用,然而除了苏沐秋之外其他配角的行为很多对主角没有产生推动作用或是产生的推动作用太小,才给人一种苏沐秋是灵魂男主的感觉。国内的编剧还是要继续加油

观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影评以及观后感【2】

作为一个没有看过《全职高手》原著的全职高手迷来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上映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它那12集的动画片我已经来来回回看过3、4遍了。我真的认为,它的网络动漫是相当不错的国漫作品,不仅从制作质量上看比较过硬,关键是人物立得住,有血有肉有梦想。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隐隐从网上的评论中预感到可能会失望,结果看完真的感觉失望。

还是先说一个优点吧。我觉得《全职高手》这个IP在动漫、影视化过程中是有整体思维的。哪个时间点出网络动画、哪个时间点拍电视剧、哪个时间点推出动画电影,动画电影和网络动画剧情有什么互补性等等,预先做了部署。特别难得的是,它的网络动画、电视剧和动画电影,同一个人物是同一个配音演员在配。听习惯了网络动画里的叶修的油嘴、黄少天的垃圾话,再看电视剧时竟然是同一个声音,顿时感到很熟悉、很亲切。这是对IP塑造的一种尊重,就是不仅是在形上的设计和统一,在声上也要设计和统一。以往我们的很多IP在不同媒体产品的改编上可能没有注意这点。

因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自然会少些网络上那种对剧情人物前世今生的吐槽,但哪怕仅只是把它当成一部电影、一部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来看,影片也是不太合格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缺少灵魂,缺少梦想。

影片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组战队。这里充满了电竞不是游戏的教条性阐述,仿佛影片不是给来找寻情怀的粉丝们看的,而是给不明事理的家长们看的。第二部分讲战友离世。这是对叶修、苏沐橙改变一生的一个事件,可惜影片对事件的过程做了流水账式的描述,却没有对事件的结果——究竟战友的离开、兄长的离开对主人公有什么心理、意识、性情上的改变——进行描述,而显然后者才售众最想看到的东西。第三部分讲联赛夺冠。这里重点说了一个战队队员的心路历程,而实际上主角的战队有六名队员外加一个经理。重点描写了两场比赛,而实际上联赛夺冠至少要打十几场比赛。

荣耀这款游戏,最棒的就是它的名字,就是让每个玩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属于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荣耀。所以“全职高手”就是要把打游戏、赢冠军的荣耀,与找寻人生价值的荣耀结合起来。为了梦想去拼搏,去克服困难,哪怕从零开始、从头再来,也有荣耀信念的支撑。我觉得这个是“全职高手”的核心和灵魂。而影片没有抓住这个深层次的荣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举起奖杯、完成战友夙愿的浅层次的荣耀上,这就使得什么七阶意志之类的终极大招变成很苍白无力的东西。叶修能完成这个大招,绝不是因为他的技术有多牛,而是他追求梦想荣耀的意志比谁都强。

如果是我来编这个故事,我就会把焦点聚焦在叶修与苏沐秋这对好基友从相遇、到相知、到相助、到相离、最后到叶修带着战友的遗志驰骋赛场的主线上来,因为这里有叶修玩荣耀的初心,有他懵懂的青春,有他坚定的梦想,有他坚韧的意志。我会描写从一个普通玩家到职业选手在转变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叶修的坚持,我会描写主人公离开家自己闯荡的心酸、辛苦但却坚定、不悔。我会描写叶修的这种对梦想的执着是怎么影响苏沐秋的,怎么影响苏沐橙的,怎么影响他后来的队友的,甚至怎么影响他的双胞胎兄弟的。

特别是苏沐秋的离世,叶修是怎么走出这个痛苦的,怎么化悲痛为力量的。这绝不是在墓碑前肃立几秒钟那么简单的事情。你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个打击有多大、有多痛、有多深。你怎么可能还像没事儿人一样继续照常生活和比赛呢?必须有一个过程,有一把解开心锁、继续向前的钥匙。这个是影片情感含量最深沉的东西,无论怎么描写都不为过,无论怎样都绝不应该简化处理的东西,而影片恰恰简化处理了。

体育题材嘛,竞技技术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再弱小也会励志,没有梦想,再强大也是炫耀。电竞不是游戏,电影更不是游戏,请像叶修带着梦想去玩荣耀那样,带着梦想去拍电影吧。

观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影评以及观后感【3】

“篮球足球是职业比赛,为什么电竞在你们看来就只能是游戏呢?”《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里,叶修(叶秋)问出这个问题,并没有期待别人来回答,他和队友用冠军奖杯给出了答案。

这竖内首部登陆院线的电竞题材动画,改编自蝴蝶蓝小说《全职高手》番外。讲述了叶修在18岁时带领嘉世战队,参加荣耀第一届联赛并夺冠的故事。

看到网上很多人的攻击,其实我觉得还凑合啊,当做国漫这个IP的番外来看,就像那句俗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嘻嘻~

电子竞技,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国内的文学、影视作品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如今年的《陪你到世界之巅》《亲爱的,热爱的》,宽泛一点的话,还有与游戏相关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穿越进游戏的《拜见宫主大人》等。

不过国产剧有拍什么都是拍谈恋爱的习惯,电竞、游戏题材也未能免俗。所以,《全职高手》这种把“电子竞技没有爱情”贯彻到底的故事,就尤为可贵。

从小说到动画,《全职高手》得到推崇,也正因为它的纯粹,纯粹的梦想、热爱、努力、永不言弃。

电子竞技要什么男朋友女朋友,只需要不手残的队友,不然跟不上大神400的手速。

不是随便打打游戏就能成为电竞大神,正如不是所有喜欢篮球的朋友都能成为姚明。任何领域的高手都是稀有品种。

所以当想“出门溜达很久”的少年叶修,在网吧里遇到同样厉害的游戏高手苏沐秋,便开始了他们的在嘉世网吧当网管兼钻研荣耀的生活,并在荣耀职业联赛开始后的第一年,组队加入比赛征程。

在同样喜欢打荣耀但是手残的网吧老板陶轩的协助下,叶修、苏沐秋和来自各地的队友组成了嘉世战队,为夺得联赛总冠军刻苦训练。

这之间,他们经历了队友的离去、团队的不合、联赛劲敌,但最终仍带着队友的理想,一同去努力实现它。

“荣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每个队友都有自己的困难、自己的梦想,信任、支持,才是走上巅峰荣耀的希望。《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中热血的不仅仅是少年叶修和嘉世战队争夺冠军,还有游戏本身。

很多朋友玩游戏,就是为了在里边体验快意恩仇。在《全职高手》设定的游戏荣耀中,战斗法师、气功师、刺客、神手、魔道学者等等职业和技能描述也很丰富。

除了普通游戏情节中大量的打斗描写,职业比赛里单挑、擂台赛的技能使用、出招拆招,团队赛的战术博弈,都十分精彩,比起经典武侠小说毫不逊色。

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嘉世与皇风战队的先后两场比赛,游戏场景和动作场面都有不俗的呈现。除去视觉,在最后的团队赛中,双方的伏击、反击,嘉世的拆迁流、战术牵制都展现到位。

电竞题材,在虚拟游戏与现实的结合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游戏角色与现实人物相关而又不完全重叠,有着各自的变化轨迹,让故事更富有变化。

国漫的道路上,传统题材贡献了很大力量,同时也受国外动画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了这阶段很多相近的题材:《哪吒》《大圣归来》等神话题材。

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发掘让人欣喜,电竞动漫的加入更加丰富了题材,同时展现了国漫在现实题材中可发掘的巨大潜力,期待国漫百花齐放的未来。

对于没有接触过《全职高手》小说或动画、影视作品的观众来说,《巅峰荣耀》是一个没有观影门槛的完整故事。关于成长和友情,青春励志、热血沸腾。

对于粉丝来说,可以发现一些梗哦,比如大漠孤烟被揍趴爆出的拳套、皇风的守护天使一代操作者是个妹子…还有一些,就等大家自己去电影院发现。

观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影评以及观后感【4】

总体观感并没有LOFTER上全职同人圈叙述的那么不堪。反而正是因为各种失望的Repo导致我对于巅峰荣耀有了最糟糕的预设。全程接受度良好,并没有感觉到过于痛心疾首。 在《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正式上映前就对其如今的成绩有了一定的预期,因为作为一个小说改编的国漫大电影,它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前有电视剧版引起的全职高手部分书粉的失望与对于电影版的过度甚至不切实际的期待,后有天降神作,五年磨一剑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在自己人的虚高期待和外人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坐标的参考系中一败涂地。

以上是影响《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场外要素,但是也并不是全部原因。因为该电影本身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比如我所阅读过的大量Repo反映的都守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异议。

不得不感慨一下LOFTER上的太太们文笔渲染力之强大,一路看下去我也已经对《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心灰意冷,义愤填膺。但是抱着“大电影和电视剧都跪了这IP也太惨了”吧这样的心思,还是决定眼见为实一次。

事实上,这部电影并没有大家描述中那么人神共愤丧尽天良。

首先,关于“叶修人设崩塌,苏沐秋成为其人生导师”的论调,没有明显察觉。或者说,大部分人所谓的叶修不符合人物设定,是不符合原著第八赛季到第十赛季之间的人物设定。我并不认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就可以那么坚定强大随性,如果这么设定,相当于否定叶修第二赛季到第八赛季之间的努力和成长。

叶修从来不是完人和神明,有些寻求自己心灵归宿的人却将他这么看待,用自己的印象去定义叶修其人,这样的做法与原著里描述的那些相信叶修永远引领嘉世,不接受他重建战队与嘉世对抗的粉丝有什么区别。不接受叶修软弱的可能性,只希望叶修永远活成自己脑海中期待的完美的样子。这样的叶修完美的就像是他们脑海中的提线木偶。

蝴蝶蓝一直致力于塑造的叶修并不是这样的存在。而是一个平凡又超凡的人。平凡到随处可见,却能用一介凡人之身创造荣耀的奇迹。

叶修从来不是神,他是一个走上神坛的凡人。

所以我们也并没有将叶修当成神膜拜的必要。我们应当接受他年轻时的软弱,错误,犹豫,迷茫。直到时间将他磨砺成我们熟悉的模样。

“我对你付出了热爱与崇拜,你为什么不活成我理想中的模样?”真的令我不敢苟同。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电影制作组设置的叶修形象绝对合理,只是没有普遍评价的那么不合理。 其次,关于苏沐秋和叶修的卖腐嫌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可以察觉的卖腐,但并没有明显到不适的卖腐(每个人感觉尴尬的限度不同),国家审核机制方面也不会放任同性剧情以及明显同性联想剧情的出现。《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作为一个全年龄向标签电影出现在影院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电影中的其他缺陷想来已经在各种1-5分的影评中曝露无疑,只想在这里指出一些言过其实的评价避免大家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有些部分的确做的不太好,局部剧情、节奏、广告软代言插入、场景复现、帧数不均匀都是作为一部电影的硬伤。个别电影设定也与原著脱节。但总体来讲,我愿意给出及格以上的分数。

观看《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的影评以及观后感【5】

不知道自己算《全职高手》的路人粉还是书粉,很多很多年前小说还在连载更新的时候一路追读,很是喜欢。年头太久,记忆淡去,对一些主角和主要剧情还是记得大概的,却已没有当初那种触动心弦。

今年,电视剧和大电影相继上线,身边全职粉很多,电视剧口碑不错,大电影也很多人关注,就凑热闹进了电影院。心理预期不高,作为追着某国动漫长大的一代,对国漫习惯性失望,看电影只当支持下当初喜欢过的小说。电影开始,人物美形,配音OK,超出预期,但剧情跳跃,BGM协调性一般,总体有些平淡,最大的亮点就是苏沐橙好可爱呀。

谈不上失望,但也确实不算惊喜。约20多分钟时,沐秋出事,电影骤然精彩,几个煽情场景非常出色,眼泪不自觉溢出,情绪被带动了起来。之后组建战斗,争夺荣耀,剧情比较套路,但不让人讨厌,煽情配合一些小笑点,达到了我的期待值。如果说缺点,初期约20分钟剧情偏平淡,游戏战斗场面辨识度欠佳,不过,皇家书库的场景还是很震撼的,看到的瞬间觉得补足了某种感觉上的缺憾。

此外就是,叶修那么艰难开启七阶斗者意志,才堪堪与扫地焚香打平,感觉有点小失望,就好像憋了好久的大招,出手没达到预期……有可能创作团队想强调叶修的“全职”能力,反而影响了爽感。

第4篇

当然,害怕归害怕。如今,贝尔已经三度饰演蝙蝠侠,他的出色表演,让影迷认定他就是独一无二的蝙蝠侠。

而摘掉蝙蝠侠面具的贝尔,还因出演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在中国也混了个脸熟。

8月27日,《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将登陆中国内地院线,“蝙蝠侠”贝尔又要掀起一阵旋风。

“享受表演的疯狂”

克里斯蒂安·贝尔出生在威尔士,父亲是个空想家似的人物,母亲在马戏团工作,他还有三个姐姐,成为童星之前,这个家庭经常入不敷出,在各地来回漂泊,曾经搬家15次以上。但贝尔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过去对我来讲不算什么,我父亲让我觉得,生命就是充满了变动,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惟一能做的就是走出困境”。

13岁时,贝尔出演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太阳帝国》一炮而红。然而在这之后,童星贝尔却走入低谷,未能推出更多引人关注的作品。直到1998年,24岁的他出演《天鹅绒金矿》,扮演一个记者加摇滚乐队粉丝,贝尔在片中“贡献”出了一个画眼线、重眼影、浓腮红、戴耳坠,穿着妖艳到可怕的颠覆形象。

在那之后,贝尔出镜、扮演同性恋、杀人狂,打开了在银幕上的一切可能性。在《美国精神病人》里,他饰演一位年轻有为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英俊而优雅,晚上则化身残暴的连环杀人狂。这个极端撕裂的人物,奠定了贝尔演技派的地位。

《机械师》里他饰演一个患上失眠症无法入睡的怪人,贝尔为了表现出角色的深度憔悴感,每天就吃一个金枪鱼罐头和一个苹果,到开拍时,身高185厘米的贝尔只剩下不到110斤的体重。

就像他在《致命魔术》里饰演的魔术师那样,为了创造出毫无破绽的魔术,他甘愿切断手指。他说:“我喜欢表演,喜欢观察、研究他人……我很享受那种疯狂。既然制片方想让你出演一个好的角色,那么你就应该是在同时代演员中最出类拔萃的。”

有人说贝尔是好莱坞惟一一个没有名气的一线演员,他总是保持着低调和某种坚持:不拍浪漫喜剧;工作之外不在公众面前露面;几乎不在任何访谈中谈论私生活。“那有什么意思呢,摆各种Pose,抱着胳膊晃来晃去,一副对其他人都不理不睬、自以为是的蠢样,简直无聊得像下地狱。”

“你是我的英雄”

出演《蝙蝠侠前传》时,贝尔实际上有些犹豫,“毕竟这个名字已经是个文化符号”。但是电影开机的那天,贝尔站在一个杂货铺旁,一个不到五岁的小男孩看见了他,并且过来拥抱了这位陌生的大叔。男孩对他说:“你是我的英雄。”

这让贝尔大为感动,“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扮演蝙蝠侠不仅只是一份工作,也是我这辈子的一个伟大选择。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为这件事烦恼过,只管勇往直前”。

在《蝙蝠侠前传1:开战时刻》中,导演诺兰把叙事重心放在了主角的内心世界,将影片与其他蝙蝠侠系列电影区别开来。之后贝尔继续出演《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高达10亿美元的票房使它成为目前所有超级英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技术与艺术的成熟结合,以及对于罪恶与正义深层思考也让此片获得了全球影迷和影评人的追捧。

第5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各种朋友。其中不乏知心的挚友。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作为残疾人,咱们更需要朋友的相互帮助、需要肝胆相照的挚友。对此,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我就不 嗦了,诸位请了。

我的挚友

她叫海燕,是一位陪伴我走过成长岁月并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挚友。

我们是小学同学。我现在依然记得她那圆圆的脸和甜甜的笑。每逢雨雪天,她总是早早来找我一起上学,尽管我们分别住在学校的南北两个方向。我们从此成了好朋友,喜欢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迷恋同一个偶像,爱唱同一支歌……有了她的陪伴,我的童年不再孤单,花季雨季充满梦幻;有了她的陪伴,我和健全女孩一样,度过美丽浪漫的少女时代。她的善良和快乐感染着我,让我乐观向上,让我坚强地度过成长岁月,让我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后来,我们各自成家,有了可爱的孩子,没想到,她那漂亮的女儿罹患先天性疾病,但她始终不放弃,最后,她带着孩子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治疗。那是一段不愿回首的日子,可是她始终微笑面对,坚强地走了过来。现在,海燕那个漂亮的女儿经常和我在网上聊天,快乐而自信。海燕用无私的母爱为女儿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她让我看到爱的奇迹。

海燕始终是那样快乐、坚强,每当在生活工作中感到疲累,我便向她倾诉,彼此鼓励,相互打气,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她就像阳光,总为人带来希望。有她这样一位朋友,我真的很幸运。

(承德市 张永红)

我的忘年交――臧大爷

年长我近20岁的臧大爷,是2003年初搬进我们社区的,在装修的前一天,他楼上楼下,甚至隔壁的楼栋都通知到了,“对不起,明天我家装修给您添麻烦了。”这位彬彬有礼、和善的大爷,日后成了我的挚友。

一开始,是上楼下楼相互打招呼,时间长了,我们便无话不谈了。有一天我外出,不慎轮椅车坏在半路上,晚上9点,过路人把我送回家。转天,臧大爷骑车去外环线――长静轮椅厂购买轴承,中午没有吃饭,很快把手摇轮椅车修好了。“这是他的腿呀!谢谢大爷!”母亲不停地说着。打那以后,他把家里电话和手机号码告诉我,有事打电话,他把心交给了我,真的让我感动。

有一次,我家坐便堵了,正赶上大爷去姑爷的朋友家帮忙,之后马上又到我家,直到下水道畅通他才放心。大爷特别信任我。比如,他手机出故障、功能调试都会找我;还有生活中买一些东西,尤其是电器方面的,大爷会跟我咨询。我们约定每周至少有一次的交流。

2005年年底,我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并受到接见。回来我给大爷讲诉述一番,分享我的快乐。这不,今年8月,臧大爷和老伴去意大利半个多月的旅游,回来后我们一起看照片,欣赏意大利教堂、城市景观及古建筑,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平时大爷只要买新鲜东西就分我一半,我每次赴外地演出也给大爷捎点特产。“志力,我该给你剃头啦……给你车打打气……”像朋友,更像父亲。

我和臧大爷交往虽说只有5年多,但感情颇深,成为了我的挚友。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坚强、自信。有一次大爷和我说:“志力,只要你认识的残疾人,谁有困难你就说一声,我去帮忙。”望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臧大爷,我的挚友。

(天津市河西区 苏志力)

王俊英大姐,我的挚友

我和王大姐是在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书画培训班上认识的。年逾五旬的她,天生一张慈祥的面容。王大姐为人质朴,心地善良,善解人意,跟她在一起,感到特别的踏实。

我们同是肢体残疾人,又有着共同的爱好,因此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大姐办事有条不紊,想得很是周全。有一次,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办画展,我们同去祝贺。办事周到的王大姐特意买了一束鲜花以表心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为了免除我的尴尬,大姐把鲜花塞到我手里,让我去给朋友献花,她却站在了人群里。

王大姐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不断地激励着我进步。两年前,“工笔花卉”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现在,她用左手画的画稿,经常成为大家传阅的范本。

作为挚友,我祝愿她在艺术上获得更大的成绩。

(北京市宣武区 郭连杰)

挚友孙葵

孙葵是我的好朋友。就拿发短信来说吧,他从不给我转发别人的短信,都是自己编写,且富有文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他给我发短信:“怜兄腿疾患,与我同一年。相酌杯中酒,满腹是心酸。少时无知己,唯有姐弟伴。今年已六八,逝水流逝间。祝兄永快乐,福寿运齐天。”读着他那充满生活辛酸,又真诚祝福朋友的短信,我的眼角湿润了。

我和孙葵都出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不幸的是,在60年代初,我们都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我要借助手摇车代步,他要靠拐杖的支撑才能行走。孙葵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而待他如母的姐姐也在前几年病逝。没有了亲人的相伴,哪里是一句“满腹是辛酸”说得清楚的。 他拄着拐杖上了小学、中学。一年冬天,他的脚冻伤了,只好休学在家,中学没有读完。

或许是残疾人都有着与残俱来的补偿感吧。我们都用知识弥补生理上的不足进而达到心灵的完整,没有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屈服、沉沦。孙葵以顽强的毅力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从1982年起,他就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影评。孙葵口才极佳。从1983年开始,在多次演讲大赛连连夺魁,成为吉林市小有名气的演讲明星。1985年,我和孙葵还有其他几位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女,怀着共同的理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青春与活力,成立了吉林市残疾青年协会。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与他由相识、相知到相倾,成为好朋友。

孙葵总是以他的乐观豁达感染着我。在他身上,看不出生活加给他的巨大磨难。他对我说,纵观人生路,坦途无英雄。面对人生的苦难,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之。今年初秋,我右腿的关节炎复发,疼痛难忍。我给他发短信诉说病痛的心境:“腿疾膝又疼,厄运伴我行。身处茫茫夜,何时见光明。”他收到我的短信后很快回复我:“华罗庚腿残,高士其也瘫,命运本无情,敢争天下先。孙膑以兵法,司马修其纂,不畏世间苦,才是好儿男。”此时我才知道,孙葵正在忍受痛风的折磨。但他不是叫苦连天。孙葵以微笑面对人生,人生也回报他以微笑。他以一支拐杖撑起他的身躯,更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为他人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吉林市 樊耀文)

第6篇

1979年4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希斯对表演的热情,是由姐姐凯特点燃的。希斯10岁那年头一回演出舞台剧《小飞侠彼得潘》,当时就被不少人看好,预言这位乳臭未干的小子将来一定能在表演领域闯出一片天。希斯热爱表演,他持续不断地在表演上付出、摸索――“表演道路上,门一扇扇开启,我则持续穿越。”

勇闯美利坚

希斯在1997年出演了环球和福克斯电视公司的电视连续剧《咆哮》(Roar),这是他首次在美国电视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99年他回到澳大利亚拍摄了《双手》(Two Hands),这是他首度出任电影主角。此后他移居美国,由于外型出众,希斯连试演都不用就被导演录取了,在与茱丽叶・斯黛尔丝共同主演的电影《我痛恨你的十件事》(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中,他饰演一个叛逆不羁的高中生,受同学之雇向一个泼辣的女孩求爱,没想到真正爱上了她,整部故事的内容可以说是现代版的莎翁名剧《驯悍记》。这部低成本的青春片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群叛逆的年轻人,在青春成长岁月中,在大人们制定的规则下,以自己的方式玩着游戏,而片中希斯在露天体育场对着女友大唱情歌的情景,更是使少男少女为之倾倒。

不过拍完此片后,希斯就对“青春电影”深恶痛绝,即使片商拿着大把钞票,他也不为所动,“那些剧本根本毫无内涵而言,剧本的深度根本不够,你只能演一个十几岁高中生的心智程度罢了。”这就是希斯・莱杰,在大家抢着拍青春偶像片的时,他却为了不想被定型而休息了一整年。

在坚持了一年之后,2001年希斯击败将近200个对手得到《爱国者》(The Patriot)中饰演梅尔・吉布森儿子的机会,突破了以往的青春片形象。他的优异演技让哥伦比亚公司决定花大钱让其独挑大梁,出演风格特殊的古装电影《骑士传奇》(A Knight's Tale),在这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希斯演绎了一名农民侍从,当他的主人在骑士比赛中突然死亡后他冒充主人的身份参加比赛。希斯在这部摇滚史诗片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并被全美戏院工会票选为最闪亮的明日之星。

2002年,希斯与比利・鲍勃・松顿和哈莉・贝瑞主演了获奥斯卡奖并博得评论家高度赞赏的电影《死囚之妻》(Monster's Ball) 。就在他星运亨通之际,年轻的希斯居然推掉了《蜘蛛侠》这部特效大片,老远跑到撒哈拉沙漠拍摄《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

《四根羽毛》根据英国文豪梅逊的同名战争冒险小说改编,被誉为是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经典。由于气势恢宏,背景横跨欧非两大洲,长期以来被好莱坞视为拍摄难度最高的名著之一。在该片中,希斯再度演绎英雄,不过这次是历尽艰辛折磨的蒙难英雄,他不惜蓬头垢面、茹毛饮血,比起他原本英俊的模样,有如脱胎换骨。拍片过程中希斯不但尝尽沙暴与烈日煎熬,期间还经历了被骆驼咬伤、眼睛进沙送进医院等意外,拍完电影后人都脱了好几层皮。然而一切辛苦总算有回报,这部集合奥斯卡金像奖制片群联手打造的影片,被视为融《英国病人》中刻骨铭心的爱情与《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磅礴气势于一体,影片充满摩洛哥沙漠的纯美,再现了19世纪末的英国贵族圈。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奉上了银幕上罕见的异国风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004年对于希斯来说是忙碌的一年,他一共接拍了四部影片,分别是《狗镇议员》(Lords of Dogtown )、《格林兄弟》(The Brothers Grimm) 、《卡萨诺瓦》(Casanova)和《断背山》。

功成《断背山》

2005年可以说是希斯的幸运年――9月,希斯成为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宠儿。尽管与乔治・克鲁尼这样的前辈相比他还显得稚嫩一些,但希斯的星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克鲁尼。希斯算得上是这届电影节上最忙碌的影星,因为他有三部影片一齐上阵,他一个人简直感觉是分身无术。这三部影片分别是《格林兄弟》、《断背山》、以及《卡萨诺瓦》,其中《卡萨诺瓦》进入了展映单元,而《格林兄弟》和《断背山》均进入了竞赛单元。

在《格林兄弟》中,希斯扮演的弟弟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虽然跟着哥哥一起行骗,但是骨子里还是很憧憬美丽的神话世界,并且坚信这世上有鬼神存在;在《卡萨诺瓦》中,希斯扮演18世纪的大情圣卡萨诺瓦,罗曼史无数却最终爱上了对他的魅力不为所动的女人;在《断背山》中扮演一个同性恋牛仔。三个迥然不同的角色让希斯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为他赢得了一片好评。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成长背景和角色相去甚远,但他仍花了许多时间去了解真正的牛仔生活,他学骑马、放羊,还特别请老师学习南方的得州牛仔腔调。在《断背山》从开拍那一天起,就被人誉为“同性恋史诗”,不过希斯并不这样看,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确有男人之间的感情,但绝对称不上“同性恋”,其实是两个男人寻找自己感情的旅程,他们一度迷失过方向。不过两人之间的情谊的确感人,是世间少有的。希斯表示:“我扮演的是一个冷峻的牛仔。虽然我来自澳洲西部,但是当地的人和美国西部人其实气质颇类似,所以我可以理解并诠释片中的角色。很多人都说看了这部电影会流眼泪,而我觉得只要看过之后让大家若有所思,那我就已经成功了。”

他说,影片让他用动作多于言语来表现,更能自由发挥。他剖析自己的角色无法表达爱意,是因为他在跟自己的基因结构,跟父亲及祖传下来深植在他心底的传统、恐惧在交战。“我要演出他的难以表达,我想无论怎样表达都是一种痛苦。我要他双拳紧握,连嘴巴也咬紧不开。”

他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从18岁到40岁的老化过程变化不大,得含蓄来演。他通过讲话音调来表现,从年轻时高亢有活力到年老时低沉而焦躁。他又说最容易演就是骑在马背上,因为他从小就在农场长大,不分昼夜都在骑马,以致有时走路,感觉两腿之间都还隔着马儿!

事实上,希斯是本片成功的一大功臣,他激情四溢的表演,不仅彻底盖过了对戏的杰克・吉伦哈尔,更折服了所有保守派评论家的毒舌。

照亮好莱坞

进入2006年,《断背山》更是席卷了美国制片人工会大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大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大奖、伦敦影评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会奖等各项大奖,并获得本届奥斯卡奖8项提名,希斯也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希斯谈到日渐走红的感受时表示:演戏对自己来说是快乐的事,要是有一天发觉演艺圈不好玩,闪电退出的可能性极大,至于目前他只想好好把握住机会,期待有一天和金・凯瑞合作音乐剧。

有意思的是,希斯表示,自己对塑造另外一名著名的“牛仔人物”很有兴趣,那就是美国总统小布什。他表示,对于演员来说,要学会揣摩人物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那些自己不了解、不喜欢的人。“如果让我来演布什,这将是我演艺生涯最大的挑战。因为我非常不喜欢这号人物,去揣摩、了解、塑造他的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考验我的演技。如果必要,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布什……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我需要去塑造的人物,我都会真正地理解他、同情他,甚至最终爱上他。我和布什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类了。为了表演,我有能力将自己变成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

以爱家男人自居的希斯,左手刺有妈妈和妹妹的名字,最近又在右手刺上“Old man river”(老人河),提醒自己即使面对事业、人生的快速变化,也要把步调放慢,不要过于功利。他和女演员米歇尔・威廉姆斯2004年因为拍摄《断背山》而相恋,并双双获得了本届奥斯卡奖的提名。2005年10月28日他们的女儿降生了,不拍戏的日子,希斯就专心在家当“奶爸”,照顾女儿。

生活中的希斯有着一张邻家男孩那样的羞涩面容,但这个小伙子在人们的关注中已经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大男人”了。《卡萨诺瓦》的导演哈尔斯特・罗姆对希斯的表演充满了赞扬之词,他说:“希斯是一个很敬业而且非常多样化的演员。”

对于希斯的低调作风,曾经与他合作过电影《格林兄弟》的著名导演特里・吉列姆表示十分欣赏。吉列姆甚至将他与强尼・戴普相提并论,“希斯是我合作过的最棒的演员之一,我非常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与他再度进行合作。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天才演员,当我们在一起拍《格林兄弟》时,我一直在心里暗暗地将他与强尼・戴普进行比较:他们拍起电影来都不费吹灰之力,都是多才多艺、十分敬业的演员。”

希斯最新的任务是即将扮演上世纪50年代银幕大情人,也就是第一个公开承认患上艾滋病的好莱坞明星洛克・哈德森。有局内人打趣说:“在上一部电影里扮演生活正常,却有着同性恋人的男人后,希斯将转弯180度,扮演一个生活不正常的同性恋男人。”

第7篇

噩耗传来,我们都不敢相信,前几天还看见他在朋友圈中和大家发微信互致问候的,怎么说走就走了?!

我是第一时间从师妹杨晓雯给我的电话中知道这不亚于晴天霹雳的悲痛消息的。次日,遇上海影协主席张建亚导演,他告诉我,达亮兄走得很突然,当天晚上,他和太太去阳澄湖吃大闸蟹,回上海途中,他自己开的车,忽然觉得背部疼痛,遂将车泊在路边,刚说完有些不舒服,就一头趴在方向盘上!一个曾经给观众留下过众多银幕形象的著名演员,就这样走向了天国……

我不禁悲从中来!我们都曾经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同事,尽管我和他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直是以兄弟相称的。他还很年轻,刚满七十,银幕上,他经常风度翩翩地出现,他可以再演很多戏!可惜,他只能到天堂中和他的老师赵丹一起继续他们的表演生涯了。

黄达亮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五十年前,表演大师赵丹见到黄达亮时一锤定音:“他就是上影厂的未来!”赵丹是性情中人,求贤若渴,加上自己一直不得志,所以早就萌生了培养接班人的念头。在上影,他曾经对康泰、牛、冯笑、任申悉心关怀,他发现黄达亮后,当即收他为徒,而且让他和祝希娟、吴文华一起领衔出演《青山恋》这部赵丹生前自己导演自己主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果不是十年“”,黄达亮一定会成为上影的“赵丹第二”,而正因为和赵丹的师徒关系,加上那个特殊岁月里黄达亮又碰上了一些倒霉事,一颗本来会闪闪发光的新星,渐渐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上世纪八十年代,黄达亮也曾火过一阵,五十岁之后,他开始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反派形象,成了上海滩著名的“老板专业户”。电视剧兴起,他又在《情深深雨》等许多作品中展现精湛演技,可以说,黄达亮此生虽未大红大紫,但也曾被几代观众所喜爱。

我和达亮兄相识于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已是话剧团的学员,经常到上海看戏,总不忘自己摸到武康路上影演员剧团门口傻站一会儿。那时我也属追星一族,也曾有过大暑天或寒冬腊月守在上影大门外乞盼见上孙道临、张瑞芳一面的痛苦经历。记得是1 9 8 0年的初春,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招待所赶到武康路,守在那里,就想在见到任何一位面孔熟悉的演员时,好拦住他问一问赵丹大师在哪儿住院,因为我小时候曾和老同乡赵丹爷爷有过一面之交,听说他病了,特地赶到上海,想去看望他。那时候赵丹已经从湖南路8号搬到淮海路的公寓去了,我不知道具体地址,也没有电话,只好到上影剧团守株待兔。

春雨潇潇,天很冷,演员剧团九点半才上班,我去早了,正在门口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骑着一辆二八型自行车从远处拐了进来,我一看,这不是黄达亮吗!我并不认识他,但我知道他是赵丹的徒弟,便怯生生走近正在锁车的黄达亮。他听说我的来意,十分热情,他说他今天正好到团里来给负责日常工作的凤凰老师交外出拍戏的合同,碰上我算是缘分,因为他是赵丹的徒弟,我是赵丹的小同乡,我俩就在那一刻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听说我还没吃早饭时,便热情地拉我到武康路头上的早点店,给我要了一份粉丝牛肉汤和一副大饼油条,像个大哥哥一样乐呵呵地看着我吃。我感动得不行,连声谢他,他却说:“你这么点儿大的孩子,能记得阿丹老师这样的前辈,感动的是我。”那天,他用自行车驮着我,一直把我送到华东医院门口,让我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久别的赵丹大师。

六年后,南通中学生电影评论学会举办夏令营,主办方托我去上海请些导演和演员,我联系了赵焕章、张惠君、朱曼芳几位老师后,又冒昧按照六年前黄达亮给我留下来的公用电话拨了过去,电话亭的老阿姨告诉我,黄家白天没人,让我留个电话。晚上,我在招待所看电视,黄达亮的电话竟然来了,他依旧那么热情,很爽快地答应了义务去趟南通为孩子们做公益。

天很热,他和几位老师坐的是江轮,枕一夜江水,清晨五点,带着一脸的疲倦到了我的家乡南通。晚上才有活动,他到了之后却不肯休息,径直要去赵丹旧居拜谒。太阳底下,他久久伫立,我分不清他脸上是汗水还是泪水。听说赵丹的姐姐还在南通电影院卖票,他又专门赶过去,塞给老人五十块钱,说是不给她带水果点心了,让她自己随便买点啥。

那几天,我每天都在他身边跟着,他儒雅、真诚、忠厚,逢有观众提出签名拍照,他有求必应。一天,烈日炎炎,他在电影院门口的广场上,一站就是十几分钟,为的是让那几百个热情的中学生都能挨个地和他拍张照。我问他累不?他答:“我在阿丹老师的家乡,有种见家乡父老的感觉,人家和我照相,是看得起我。”

第8篇

花瓶的哲学

蕾娅・赛杜在《007:幽灵党》中扮演一个非常叛逆的邦女郎。她是杀手的女儿,父亲白先生曾经在《007:大破皇家赌场》和《007:大破量子危机》给詹姆斯・邦德制造了不少麻烦,同时也是揭开很多秘密的关键人物。

这个名字叫做玛德琳・斯旺(Madeleine Swann)的角色,再配上剧情,不免让人想起《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部(Swann’s Way),“幽灵党就像是一部回忆录,关于邦德的过去,一切记忆又浮上水面,玛德琳就是那个把一切回忆重新带回来的人。”说到她的邦女郎角色,蕾娅・赛杜不免有几分得意。

导演萨姆・门德斯对蕾娅・赛杜在片中的角色形象只有一个要求:压迫感和存在感。“电影的唯一主角当然是詹姆斯・邦德,但只要她出现,出场就必须非常有力量,要有那种你不可能不去注意她的感觉。”

所以当接到邦德电影的片约时,蕾娅・赛杜唯一的想法是,“我需要去练习我的英国口语,好好健身,让身体曲线更健美。”哪怕在这部电影里她只有几个动作场面,而且不需要去做一些特别疯狂的事情。

其实蕾娅・赛杜也不排斥在007电影里当一个花瓶,对于花瓶这件事,她本来就有另外的理解:“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经说过,女演员就像一个花瓶,形象取决于导演放什么花进去。”结果在这部007电影里,她成了一个特别的花瓶――和所有的邦女郎一样,蕾娅・赛杜扮演的玛德琳非常性感,但她跟邦德亲热,并不是因为需要他,也不像一个落难少女那样,永远等待着被他拯救。她与詹姆斯・邦德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也更有张力,复杂而又刻骨铭心。

按照蕾娅・赛杜的算法,这不是她和丹尼尔・克雷格的第一次合作,之前大卫・芬奇筹拍《龙纹身的女孩》时,蕾娅・赛杜曾是女主角的热门人选,“我们一起试过几次镜,我好像还吻了他,但是细节就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非常尴尬,我特别紧张,还有点害怕。”

她是007电影和丹尼尔・克雷格的忠粉,尤其喜欢丹尼尔・克雷格接任后的007电影,“丹尼尔・克雷格是最好的一任邦德,他严肃、强硬,同时又充满智慧。”蕾娅・赛杜觉得《007・大战皇家赌场》是整个邦德系列里最特别的一部,从这部电影开始,007系列不再只是帅哥美女主演的动作大片,“它所表达的东西更深刻,角色更有人性”。

所以即便离当初试镜《龙纹身的女孩》已经过去了几年,又已经因为《阿黛尔的生活》名声大噪,蕾娅・赛杜在最初跟丹尼尔・克雷格一起拍戏的时候仍然觉得如坠云中,“我所有的戏份都是跟丹尼尔・克雷格一起拍摄的,这简直像做梦一样。我想每个女孩都会想跟丹尼尔・克雷格谈恋爱,哪怕是拍戏,我的角色会让很多姑娘嫉妒。每当拍摄跟邦德的感情戏时,我其实都非常惶恐,我演得足够好吗?观众能对邦德的这段爱情故事买账吗?”很快她发现自己和丹尼尔・克雷格的幽默感很合拍,即便是在拍摄非常严肃的戏份时,也能不停地互开玩笑,讲很多笑点心照不宣的内部笑话,并由此建立起一种特殊的默契。最终她和莫妮卡・贝鲁奇的角色,联手把早已进入直男癌晚期的詹姆斯・邦德活活改造成了一个女权主义者。

不是“那个电影中的法国女人”

今年已经30岁的蕾娅・赛杜,一直被误会成一个影坛新人,2009年她曾经获得凯撒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的提名,可是到了2011年同样是凯撒奖,又给了她一个最佳新人女演员的提名,然后又过了三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提名她为“最佳新星”。

其实自从2006年接拍第一部电影以来,蕾娅・赛杜作品多多,合作对象既有晦涩高深的艺术片导演,也从来不缺一线大咖,接片类型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雷德利・斯科特的《罗宾汉》,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及昆汀・塔伦蒂诺的《混蛋》…… 法国版《美女与野兽》

这种诡异的接片路线跟蕾娅・赛杜的家庭有很大的关联。

她的祖父,杰瑞米・赛杜是Pathé电影公司的主席,叔叔尼古拉斯・赛杜是Gaumont电影公司的主席,父亲亨利・赛杜创立了以蓝牙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和无人机闻名世界的Parrot公司,并担任CEO,母亲瓦莱丽曾身兼电影造型师、小说家和演员,出演过1983年莫里斯・皮亚拉的经典影片《关于我们的爱情》,后来在塞内加尔自己建立了一家生态工艺公司。但是蕾娅・赛杜从进入电影圈那天起,就没有要求或者接受过家族成员对她演员生涯提供任何帮助。

这样一个家庭给蕾娅・赛杜带来的真正的影响,是随性到甚至有些混乱的生活方式,“家里从来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则,大家都在用一种非常波西米亚的方式生活。”蕾娅・赛杜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六个哥哥姐姐,其中不乏父母之前各自复杂情史的结晶,在她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便已经分居了。从小到大,蕾娅・赛杜随时生活在不停地调整和适应之中,这让她对通过电影体验截然不同的经历兴趣十足,“无论你演的是票房大片还是小众艺术片,对于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适应和调整的能力。”

这也让她对法国甚至是欧洲演员最擅长的本色演出有些不屑一顾,“在法国,所有演员似乎总是在演同一个人,杰拉尔・德帕迪约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但他永远在扮演杰拉尔・德帕迪约。如果有人要求我在电影中扮演蕾娅・赛杜,我肯定完全晕菜,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去演。”

于是,在法国剧情片《核电站情事》中,她是核电厂工人,瑞士电影《姐姐》(曾获柏林银熊,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里,她是纵情声色的放,在《阿黛尔的生活》里面,是朋克发型的拉拉艺术家,而在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的电影《再见,我的皇后》中,蕾娅・赛杜更是毫无压力地挑战了底层出来的侍女和假公爵夫人两个截然不同的造型。

基于同样的理由,和大多数喜欢与好莱坞撇清界限的法国女演员不同,蕾娅・赛杜很喜欢在美国拍片,也很愿意参演英文对白电影。她觉得美国和英国的演员更有趣,更有幽默感,“法国的电影人总有种苦行僧般的艺术家气质,工作起来非常严肃”,前提是别把她定义为“电影里的那个法国女人”。

斯芬克斯式的性感

靠着千变万化的戏路,蕾娅・赛杜并没有成为“电影里的那个法国女人”。评论界和电影人对蕾娅・赛杜有一个相当一致的评价――她的身上有一种斯芬克斯般的神秘气质。

从2001年就开始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选片委员会主席的蒂埃里・弗雷莫觉得,“蕾娅・赛杜有时像碧姬・芭铎,有时像朱莉叶・比诺什,有时像凯特・莫斯,甚至有些时候,她干脆就是三个人优点的结合体。”统治了五六十年代的碧姬・芭铎,奠定了法国味道的感;在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朱莉叶・比诺什,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女神;具有一种病态美感的凯特・莫斯的影响力更是从九十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 《碟中谍4》

很难说个人气质和角色风格在蕾娅・赛杜身上究竟哪个是蛋哪个是鸡。有的影评人认为,蕾娅・赛杜只是非常擅长掩藏自己,把自己性格里的每一面投射到毫不相同的角色中去。但是曾经跟蕾娅・赛杜合作过《美丽的托伦》和《核电站情事》的法国女导演丽贝卡・兹罗托斯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认为蕾娅・赛杜在掩藏自己,有些演员身上没有秘密,但的确有神秘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丽贝卡・兹罗托斯基认为蕾娅・赛杜是那种能把性感魅力施展得既聪明又有趣的演员,“即便有人要求她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性感,她也能用一种完全不俗套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觉得捉摸不透。蕾娅・赛杜身上拥有那种真正的风情。”

蕾娅・赛杜对丽贝卡・兹罗托斯基的赞美照单全收,并且投桃报李,认为女导演在挖掘她身上的性感风情方面更胜一筹。除了丽贝卡・兹罗托斯基,她跟很多女导演都有过合作,比如瑞士导演乌苏拉・梅尔,澳大利亚导演杰西卡・豪斯娜,法国导演凯瑟琳・布雷亚等。“当你和女导演一起工作时,感觉是一种更平等的关系,关注的事物也比较一致。和男导演合作,总是有一点诱惑的元素在,他们总是会把自己对女性的偏好和欲望投射在女演员身上,穿什么样的裙子,做什么样的发型。而女性导演更关注的是自我。”

说到这样的话题,就不得不提到《阿黛尔的生活》的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在这部金棕榈电影中,两个姑娘的爱情把蕾娅・赛杜和阿黛尔的表演推向了极限,片中大量尺度极大的场景,以及各种情绪崩溃的感情互动,让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大肯定。可是在蕾娅・赛杜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关于女同性恋的男性视角的性幻想,“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个男性导演来拍一部关于两个女情的电影,注定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我去当导演的话,我一定会选一个我喜欢的那种长相的男演员做主演,就像男导演挑女主角那样,两性之间的这种吸引力难以避免。”

第9篇

此前,导演冯小刚公开表示,影片如果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功劳。

女追男,一对故人结下夫妻缘

苏小卫1960年出生于北京,霍建起大她两岁,同是北京人。从小学到中学,因双方的姐姐是好友,四人常一起玩耍,结下了纯真的情谊。

1978年,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读大学期间,两人都住校,加上学业繁重,就没什么交集了。四年后,苏小卫被分配到房山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又过了一年,霍建起也毕业了,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

教学没两年,苏小卫有点厌倦了不变的生活,便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转眼到了1985年年底,苏小卫的姐姐说要给她介绍男友,“你俩绝对是女才郎貌。”苏小卫前去相亲,见面一看,竟然是“发小”霍建起!

苏小卫活泼开朗,霍建起性格内向。只要她不开口,就是长时间冷场。他还解释说:“你口才好,我更愿当听众。”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真诚,挺喜欢他;霍建起看她却只是邻家小妹。苏小卫只好上演了一出女追男,主动约会对方,每次还抢着买单,理由是“我工作早,积蓄多些”。

1986年6月初,霍建起随剧组去了西安拍片,四五个月都回不来。苏小卫思念心上人,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霍建起收到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后,看得泪水直掉。年底,苏小卫终于盼回了霍建起。而他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约她见面。这次,他主动伸出双手,把她拥入怀中。

等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就与霍建起结婚了。她喜滋滋地说:“咱俩绕了一大圈,终于走进了同一个家门。”婚后,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当美工师,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两年后,苏小卫生下了儿子霍亮。

梦想起飞,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1991年夏天,苏小卫注意到霍建起有些消沉,不愿去片场,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影碟。霍建起告诉她:“我想做田壮壮、夏钢那样的导演。”

后来,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虽然只有短短15秒钟,但他终于当了回导演。拍完广告片后,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在苏小卫鼓励下,他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负责人大吃一惊,“美工师要改行?这不是异想天开吗?不过,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这条羊肠小道。他陷入绝望,在家唉声叹气,说自己内向,不善表达,喜欢独处,不适合当导演。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国外许多优秀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多年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很漂亮。”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一个月后,他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可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苏小卫却从中受到启发,“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他一扫愁云,“好,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1994年10月,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到北京,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台下苏小卫的目光。他无法正襟危坐,一会儿滑下去一会儿又努力着坐起来,但他衣冠整齐、精神抖擞,始终开朗自信地微笑。

擅长捕捉细节的苏小卫被触动了,直觉告诉她,这人一定有故事。报告会开始了,苏小卫得知,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踩响了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但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写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面前:“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意见。”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很激动,“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事情毫无进展,霍建起心灰意冷。苏小卫安慰他,“你这阶段跑累了,在家好好歇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一份资料,打一个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之后,终于接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都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背脊上直冒冷汗。苏小卫常去探班,叮嘱丈夫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船平平安安划到彼岸。有妻子撑腰,霍建起硬是熬过了两个月。拍完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泪。

那晚,夫妻俩一起看样片,听着主题曲《梦在飞》,相互紧紧拥抱,两颗心似乎插上了翅膀,飞上了高远的电影天空。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获得“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霍建起开始称苏小卫为“我的小卫星”。

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接拍一部。夫妻俩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他们被圈内人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在苏小卫看来,给丈夫写剧本就像为他洗衣做饭一样,成了生活的必然。

2004年,霍建起被划归第五代导演,苏小卫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制片人的关注,常有人登门相邀。可是夫妻俩有共同的原则:不喜欢的题材不接;电视剧不接。他们把大量合作者挡在了门外,平均一年只能拍一部电影,自然,收入也就不高。与周围开奔驰、住豪宅的朋友相比,夫妻俩显得非常寒伧:住在老房子里,开着很旧的富康车,平时很少参加应酬。

有时,霍建起为自己没能给家庭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而愧疚。苏小卫说:“凭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让我们富足。但做不愿做的事,你会痛苦的。我们现在挺好的,何必去攀比?”他的心结被解开了,“我不想赚太多银子,是想保持对艺术的敏感。诱惑多了,内心的信念就会动摇。”苏小卫感慨地说:“我同你一样,是真心喜欢这种平淡、简单的生活。”

情倾电影,冯氏奖牌有丈夫一半

2009年初,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近一年,剧本的改编过程一波三折,但三家投资方及冯小刚都不太满意。

苏小卫耳闻冯小刚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要求非常高。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

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情感。他说,小说为剧本改编提供了非常特别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后天》、《惊天动地》等灾难大片,都是全景式描写,灾难结束,故事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心肠一硬”,接下了这个活儿。随后,她与冯小刚、华谊兄弟公司老总王中军长聊了一次,形成了共识:这是一部温暖、富含诸多情感元素的主流电影。

在故事梗概中,苏小卫含着热泪写:“23秒,32年。从唐山到汶川,两次大地震都让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我想通过剧本说的是,家其实还在,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不管离开多远,我们每一天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的思路,霍建起朝妻子竖起了大拇指:“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

撰写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纠葛该如何解开。霍建起忙里偷闲,与苏小卫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这些老人告诉他俩:“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尾。”

苏小卫茅塞顿开,在随后的创作中,她删去部分体现人生绝望的内容,把原著里的“疼痛”变成了“修复疼痛”。

苏小卫用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她心里那根弦就紧绷起来了,吃饭不觉香,上床睡不着。为了稳定妻子的情绪,霍建起开车带她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寻找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径。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找到冯小刚,告诉他自己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的情况,建议冯小刚要修改剧本时,语气和缓地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到被信任和尊重。冯小刚笑了,“放心,我会跟你老婆好言好语商量的,保证不出现火药味。”

果然,剧本虽然先后修改了八次,但苏小卫觉得冯小刚很好打交道。她纳闷地问:“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对我以礼相待?”霍建起这才露出谜底。苏小卫说:“想不到你也会公关了。”

7月2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观众的新闻,称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10篇

刘志太:平凡的邻家男孩

刘志太的魅力在哪儿呢?好多人对于他的成名抱着怀疑的态度,也有许多人怀疑他对观众的吸引力能持续多久。不过,也许他那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双眸和一笑就会露出的洁白的牙齿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修长的腿和匀称的身材,也都是新生代年轻人所喜欢的明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平凡得像一个邻家大男孩的刘志太,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高中的时候,刘志太在教堂里参加了一些“圣剧”的演出,由此引发了他要学戏剧的梦想,于是他进入了大学的戏剧班。但在大学里,由于他的“海拔”达到一米八七,所以很少有合适他的角色演出。主要都是负责灯光、照明等幕后工作。不过他并不介意,仍然认真地学习,这一阶段也让他打下了扎实地表演功底。

从学校毕业后,他在影片《加油反斗四条友》中扮演了勇敢地和社会、家庭斗争的少年“比因特”。然而让观众真正认识他还是通过影片《同感》,他真情的演绎,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继《同感》之后,他在一年之内连续拍了《烈火雄心》、《剪刀》、《雅加达》3部影片,同时还接拍了许多广告片,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看中了他所具有的“亲和力”。牛仔裤、饮料、电子通信、手机……拍广告的邀请络绎不绝。

许多人认为一个演员如果只追求影片的数量而不讲究质量的话,他的艺术生命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刘志太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每拍一部影片都能使我成长。我希望能够多拍一些影片,积累一些经验。虽然在这些影片中我的表现也许不够出色,但我却为表现得更出色做了准备。而且这些影片的题材也都是我所喜欢的类型。”至于广告,他的回答更坦白:“我无法拒绝这种宣传自己的方式。”当然,刘志太也不会一条路走到底。因为一开始是为了积累经验,从现在开始他要努力创作好他的每一部作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员”,做到既能够真正表现出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发挥演员自身的创造性。

果然,经过漫长的准备期后,去年刘志太以《春逝》挑战自我,与李英爱在片中扮演一对因偶遇而陷入情网的恋人。他把爱情受创的悲痛感觉表达得自然贴切,让观众为他的遭遇感动落泪。就连导演都赞不绝口地说:“他将角色内心的痛苦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这次,刘志太终于以实际行动宣布自己跨入了优秀演员的行列。除了主演以外,刘志太还演唱了该片的插曲《那年春天》,以中低音的美妙旋律展示了自己的演唱魅力。

“春天逝去”后,刘志太又在动作片《自然都市》中大展拳脚,眼下又在新片《扳机》里饰演了一个爱上穿越时空的美丽幽灵的年轻士兵。现在的刘志太身上已经贴上了“当红明星”的标签,可他认为自己在演艺界只不过是一只初生牛犊,每走一步,都希望能够脚踏实地,也希望舆论界不要给他过多的吹捧。“就把我当成一个刚出道的电影演员吧,不要把我当成是一个大明星,我以后在演艺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为了观众不把我的形象固定在一个模式里,我还希望今后能够尝试许多不同的角色。”

春天会逝去,可刘志太对电影的热爱永远不会消失。完成《扳机》的拍摄后,他打算去日本留学充电,以走出一条更为广阔的“光明大道”。

刘志太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6年4月13日

血型:AB型

身高:187

体重:63公斤

爱好:听音乐、摄影

裴斗娜:美丽独特的星星

乍看裴斗娜,就好像是一个打工妹。在韩国影视圈,她绝对不算是一位美女,但最吸引人之处恰恰也是她独特的外貌――171厘米的细高挑个头、细长的胳膊、一张清丽的脸以及纯净的双眼,都给人奇妙的感觉。可以说她拥有的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美丽。23岁的裴斗娜,在影视剧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毫不做作的活泼开朗正是她跟其他女艺人最大的不同点,顽皮的个性加上中性的外表以及出色的演技让很多观众对她萌生了好感。

自从三年前在街上被服装公司的制作人发现后,裴斗娜便实现了从平面模特到拍摄广告再到影视片明星的“三级跳”。她自成一格的表现,令保守的韩国民众眼前一亮,引起了一股追逐裴斗娜的“风潮”。“斗娜发型”、“斗娜服装”、“斗娜妆”,成为韩国年轻一代效仿流行的风向标!在韩国大受欢迎的香港片《重庆森林》里的王菲形象让观众不由联想到裴斗娜,于是凭着特立独行的风格以及言语不多的个性,打破了韩国明星传统形象的裴斗娜被称为“韩国的王菲”。早在裴斗娜出道初期,她就被王家卫看中,力邀她到香港发展,但她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婉拒了。不过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这位人气颇旺的女星,也许有机会和王家卫合作呢!

裴斗娜刚出道就以电影《绑架门前狗》获得了“青龙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她以自己独特的表演完美地演绎了剧中人。与站在摄影机前容易出错的其他新人不同,她那毫不夸张的真实表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双重青睐。裴斗娜并没有骄傲,而是在一部又一部的影片中磨练着自己的演技。

去年底,裴斗娜碰到了一部好戏,在描述“新新人类”生活的影片《拜托小猫》中饰演一个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可爱的梦想家。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融入到角色中,基于对角色的独特分析,裴斗娜表演得十分扎实,得到了如潮的好评。她的努力也为她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在“21届韩国影评人协会大奖”中,她以《拜》片中的杰出演技赢得了“影后”称号。紧接着,该片又连续入围鹿特丹和柏林国际电影节。同时角逐欧洲有名的两个国际电影节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尤其柏林电影节更打破了不邀请在欧洲其他电影节上映过的作品的惯例。这充分显示了该片的分量,让裴斗娜兴奋不已。最近,裴斗娜又拍了两部新片:在《复仇是我的天职》中,她饰演一个迫于极端的困境而伤害自己恋人的女孩;而在另一部《地下通道》中,她则扮演一个在地铁站以扒窃为生的小偷。这两个角色都很有难度,但相信凭着裴斗娜的演技,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在裴斗娜出演的大多数作品里,她扮演的角色性格都是具有反叛性和追求自由的特性。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消费文化,出现了一批十几岁的“叛逆一族”。可以说裴斗娜扮演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他们。有人表示裴斗娜那无情的眼神和彷徨不定的青春气息,是她受到青少年观众喜欢的原因。听听影迷的话:“斗娜姐姐可真了不起,虽然长相平凡,可是对自己很有自信心。在看惯了漂亮面孔的今天,我们更喜欢像她那样的演员,因为我们讨厌那些只为了漂亮而刻意去修饰的演员。”

裴斗娜,其名字意为“美丽的星星”,这颗星星是转瞬即逝,还是永远璀璨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呢?

惟一的答案就是:不断努力。

裴斗娜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9年10月11日

血型:O型

身高:171公分

体重:49公斤

爱好:听音乐

张赫:这个男人有魅力

孤独硬挺的背影、暗褐色眼眸、紧闭的双唇和冰冷视线,这就是寂寞高手――张赫。张赫曾经是个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年,但岁月让他成长,也让他更加孤独。

张赫21岁那年凭着电视剧《模特儿的故事》公开招演员的机会出道。之后又演出了《我爱你》《学校》《沐浴阳光》等电视剧。从他演第一部电影《Zzang》开始,外形上的优点就为他带来了众多的喝彩。温柔多情、强健而令人可信就是他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充分反映在他所扮演过的每一部影片中的形象的身上。

早在上大学一年级时张赫就和朋友自组过乐队,他还曾是主唱兼吉他手。在音乐方面可以说是很有天赋的张赫,去年曾出版了一张以说唱乐为主的个人专辑。为了回报歌迷,他还打破了韩国很多歌手的记录,破天荒地拍摄了9首MTV。

在演员和歌手之间,张赫觉得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在音乐中也完全可以用演技将歌曲的意境体现出来。

不过张赫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真正的演员,深入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将自己融合到戏剧当中去,所以对于唱歌他只打算出这一张专辑,今后还是以演戏为主。他主演的《火山高中》就成为去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而目前在韩国创下收视率新高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中,张赫出演爱上明朗少女车阳顺的男主角韩基泰,角色身份是一个大财团总裁之子。为了适应角色平时也穿上了西服。他透彻地谈到了他对角色的理解。“在身边的朋友中没有‘财阀的儿子’这种人,所以我只能自己研究。《桃色交易》中的罗伯特・雷德福或《漂亮女人》中的理查德・吉尔,都是属于很有余力的财阀。他们对女人温柔体贴,要什么给什么。但是,我的角色可不是这样。基泰渴望感情而脾气不好,通过爱情才慢慢成熟。”

《明》剧的成功也令主角付出了不少代价,张赫表示在拍摄后期,他们基本上在外景地生活,一周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里睡觉,忙的时候有时5天不能回家,更不要说睡觉了,就连洗漱也成问题。因此剧中的几位演员经常发生晕倒现象,不过张赫因为身体状况好,而且演出经验丰富,所以并没有太过劳累。

今年以来,张赫与车太贤、元斌、申河钧、刘志太被传媒誉为“韩国影坛最受看好的新天王”,目前,张赫又拍完了新片《热带果汁》,并且有大胆的镜头,以挑战超高票房。接下来他还将出演香港的陈果导演执导的影片《公共卫生间》,扮演男主角。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韩国的釜山和香港、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各城市公共卫生间里发生的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故事。在釜山拍摄的故事中,张赫扮演一个同身患不治之症的少女坠入爱河的青年。据悉,陈果导演是在观看张赫的音乐电视《日月之爱》后,为其崭新的外表和超凡的魅力所吸引,而拍板由张赫来演出的。

张赫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6年12月20日

血型:B型

身高:177公斤

第11篇

冯小刚在北京西郊的市委党校大院里长大,自幼家贫,最喜欢吃开水泡饭就剩菜。后来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以及姐姐搬出大院,但大院情结却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被他铭记的还有“出息”二字,因为他始终忘不了母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想在大院孩子里做最有出息的那一个,并不容易。听听这些名字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难度――王朔、叶京、郑晓龙、赵宝刚、粱左、王中军、王中磊……和他们相比,冯小刚的确是个潘俊;蛐恚这也是他极度反感“潘俊闭飧龃剩并数次在微博上吐槽的原因。

高中毕业,冯小刚进入部队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部队精简整编后,被迫提前退伍转业,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后来,冯干事认识了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的郑晓龙,并通过他调到了电视剧中心,当了个美工。说是美工,其实只不过是个打杂的。跑剧务,干场记,给美工打打下手,偶尔还当个群众演员。

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冯小刚就既当场记、又当美术,还客串了个越南军官,龇牙咧嘴地调戏妇女,有台词有特写,下场是被我军击毙了。顺便说一句,我的女神,《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国王朱琳是这部戏的女主。冯小刚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的形象,感受一下1986年的画质……这个反面小角色让很多观众记住了冯小刚,以至于后来他把徐帆追到手时,很多人都说:“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嫁了一越南人,真糟蹋了。”

1985年的某天,郑晓龙在片场翻一本杂志,站旁边的冯小刚跟着读完了杂志上的一段小说,对小说作者惊为天人,立刻请求郑晓龙把作者介绍他――该小说的作者,正是王朔。通过郑晓龙和王朔,没背景没关系的冯小刚,终于在影视圈混了名声。《编辑部的故事》,他和王朔都是编剧;《北京人在纽约》,他和郑晓龙同为导演。此时的冯小刚,远远谈不上出人头地,打击却接踵而至。

1994到1997年,冯小刚的三部作品:《月亮背面》、《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均未通过审查,他和王朔一起创办的好梦公司更是赔得血本无归。还好,时间到了1997年。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韩三平拍一部反映下岗工人社会热点的电影,先后找了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没谈成。这时,韩三平想到了冯小刚,因为冯小刚曾经在韩三平面前这样描述自己:天性里有和观众沟通的畅顺通道。听了韩三平的想法,冯小刚的第一反应是:“下岗工人是没有心情去看电影的,在岗的人又不能理解下岗人的心情。”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在现实中承受苦难的人,需要在电影里获得解脱。于是,冯小刚向韩三平推荐了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小说被改编成剧本,由几个小品式的故事构成,取名为《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的拍摄资金只有340万,冯小刚为此动用了自己朋友圈里的所有资源――为那场“巴顿将军”的戏,叶京贡献了一个营的坦克。叶京后来在采访里说:“你知道坦克要多少钱吗?就拧一下钥匙点一下火磨合一下,每辆坦克就要五六千块钱一个小时”。冯小刚深知,这一次,容不得失败。电影第一次给院线、影院工作人员试映时出了问题,声画不对位。冯小刚当时急疯了,在现场放声大哭,眼泪鼻涕都下来了,自己临时租车,非要拉着院线的人到其他影院去重放。这给当时在场的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留下极深的印象:“之前冯小刚的作品已经连续几次中途夭折,一般的导演要是经受这样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了。可冯小刚不服输,当时是拼命要冒这个尖,像那种大石头下面压一个小苗,压着出不来,拼命从旁边钻也要钻出来。”

事实证明,冯小刚钻出来了,《甲方乙方》大获成功,拿下3600万票房,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算是个奇迹。

“说到底,冯小刚能混出来,其实就靠一点:会做人。”曾有文章如此评价冯小刚。对此,冯小刚并不否认。他曾对媒体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人:“人每天都活在各种关系里,你要集中你全部的人生智慧去应付。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问题,你一旦掉以轻心,‘嘣’就出问题。别说跟你的同事的关系,你跟你爸妈掉以轻心都容易出问题,忽然间,老头不高兴,老头说,啧,寒心了。‘你那天,怎么怎么了?’我就会想,‘我怎么怎么了?’”。他甚至会说自己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他请人吃饭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冯小刚努力结交的朋友圈里,有中国最好的京味作家王朔,有拍出《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甄执》的郑晓龙,有中国最有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的刘恒,有中国最好的男演员葛优。

众所周知,在冯小刚的早期创作中,受王朔的影响最大。冯小刚是这么对王朔的。他请王朔和郑晓龙一起吃饭,尊称王朔是“王老师”,从此“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经常把王朔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编辑部的故事》王朔丢了台本,冯小刚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怼7患涠巫由踔了捣胄「瘴了讨好王朔,“在饭局上被撵来撵去敬陪末座,吃残羹冷炙都在所不辞”。

王朔要当导演,拍了部电影《我是你爸爸》,男一号就是冯小刚。事实上,王朔只提供风格、意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在片场的大部分具体事务则由冯小刚承担。冯小刚特别在意朋友王朔对自己的看法。电影《一声叹息》拿下埃及某电影节的奖项,有记者问王朔的意见。王朔说:“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听到这话,冯小刚的反应是――哭了,真哭。

1997年,王朔遭遇打压远赴美国,《我是你爸爸》也被毙。临走前,他告诉冯小刚,“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从这句话来看,王朔也是把冯小刚当好朋友的。这一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上映,这部电影恰好是改编自王朔小说,本着“不要一起死”的原则,电影也确实没给王朔署名。这是否是两位朋友之间的共识,旁人不得而知。但坊间却有言之凿凿的传闻称,冯王两人因此翻脸,冯小刚给王朔送了5万块稿费,王朔看不惯,直接给扔了出去。

另一位和冯小刚“翻脸”的朋友就是给冯小刚找来一个营坦克,还客串了吃鸡企业家的叶京。叶京曾公开批评过冯小刚,说他是一个“为了自己成事,什么都肯做的人”。我没查到两人“交恶”的具体原因。被坊间传得最广的是,叶京在他的名作《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找了一个和冯小刚长得很像的演员出演一个角色,角色的名字也姓冯,叫“冯裤子”。只是两个人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叶京导的电影处女作《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请了冯小刚友情担当总监制。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上映,叶京带着团队出现在首映礼上。

你可以说这是成年人之间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冯小刚也得到过朋友这样的评价:冯小刚这个人“没壳儿,真是可爱,喜怒哀乐,他都有表达,绝对不藏着掖着。”他受到表扬时,装着谦虚,很快绷不住了,小孩一样手舞足蹈;生气了,在片场摔东西骂人,拂袖而去;酒过三巡,时常掉泪诉衷肠。总之一句话,“小刚值得你天天跟他在一块。”

张国立答应主持春晚,也是因为冯小刚。张国立在春晚剧组有意多参加会议,“不是给晚会起的什么作用,只是因为我这个兄弟在那儿,让他不会有一种孤独感。”

无论拍了多少电影、赚了多少票房,出了多大的名,冯小刚始终没有忘记一件事――1993年的夏天,他看了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1942》,自此,心里便有了惦记。这是我最欣赏冯小刚的一点,无论拍了多少部喜剧,心里真正惦记的却是另一种格局的故事。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希望从电影的本质上证明自己。作者刘震云起初是不同意的,他觉得这本小说没法拍成电影,每次冯小刚提起,他都不接话茬。但冯小刚热情高涨,张罗座谈会,请著名导演、专家,讨论如何把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

2002年,⒄鹪扑煽诹耍写出14万字的剧本。从那以后,冯小刚三次成立《一九四二》剧组,每次都因为剧本、审查、市场回报等种种问题而泡汤。怎么办?妥协吧!你又不是没有妥协过。拍《天下无贼》时,冯小刚本想找姜文演后来刘德华饰演的角色王薄。姜文开出的唯一条件是,把王薄的道德底线再往下踩一脚。姜文觉得,王薄这个角色“不是在地面,是在茶几上”。可冯小刚没办法让王薄直接摔到地上,因为过不了审,领导就一句话:“为什么拿贼做主角,社会意义在哪儿?”他告诉姜文,“你非要我跺地下,片子就没法拍,拍就得在茶几上”。

但这一次,冯小刚没放弃。他第一次没有预测自己电影的票房,也做好了输得精光的准备。如果票房不好赔了本儿,他会再拍一部喜剧片把钱挣回来。

2012年11月29号,《一九四二》上映。首映礼上,冯小刚刚开口就哽咽了,说了好多遍感谢。但不幸的是,首映票房2600万,开局不利让投资方华谊一夜之间市值蒸发13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00万小成本投资的《泰濉罚以12亿票房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还在口碑和评分上击败了《一九四二》。令人倍感讽刺的是,《泰濉肥且徊砍雇烦刮驳南簿缙,而这本是冯小刚最擅长的题材。一份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观众希望在贺岁档里看到“轻松爆笑”的喜剧电影。就这样,创造了“贺岁档”概念的人,在那一年的贺岁档,得到了一个大大的“输”字。我至今记得当年在电影院连着看《泰濉泛汀兑痪潘亩》的情景。《一九四二》那一场,我前排坐了一对河南口音的白发老夫妻,全场哭成泪人。

第12篇

韩剧最低龄女主角

别看1990年出生的朴信惠芳龄才23,其演艺经历却可以追溯至十几年前。小学六年级时,社区老师将她的照片发给当时正在为音乐电视试镜招选新人的唱片公司。于是,著名歌手李承焕(女星蔡琳的前夫)的歌曲《爱吗》MV中出现了朴信惠小小的身影。因为朴信惠和哥哥从小就跟着妈妈学钢琴,她所展露出的音乐天赋受到唱片公司的赏识,将她作为音乐实习生加以培养。于是朴信惠师从李承焕,开始为做歌手接受一系列的培训。

2003年初,朴信惠在李承焕另一首歌曲《花》的MV中的表现得到导演李长洙的青睐,找她扮演电视剧《天国的阶梯》中女主角韩静书的少女时代。说也奇怪,在这之前,朴信惠的演戏经历几乎是白纸一张,可站在摄像机面前,导演一喊“开拍”,她就立刻入戏,将幼年时就命运多舛的“小静书”演绎得楚楚动人,令人怜爱。气质与饰演成年静书的崔智友更是如出一辙。亮眼的表现不但让她获得了当年电视台演技大赏的“最佳童星”殊荣,更在李导演的建议下,改弦易辙将演艺重心从音乐放到了演戏上。

在《天国的阶梯》中,朴信惠与同是新人的李莞搭档,外形匹配的两人被观众视为屏幕上的“金童玉女”加以追捧,电视台还专门为他们开拍剧集《天国的树》,让他俩演绎了一曲相爱不能在一起的悲伤恋歌。当年朴信惠才只有16岁,却勇挑连续剧的女一号,尤其在表演剧中大量哭戏时,朴信惠每次都只需要酝酿一秒钟就能立刻落下眼泪。深情的演出除了打动现场工作人员之外,更触动了电视机前观众们内心深处的柔软角落。朴信惠也因出演《天国的树》而创下了一个纪录,那就是以16岁的年龄成为韩剧史上最低龄的女主角,而这个纪录至今还没有被后来者打破。

新一代劳模姐

如果将“新生代劳模姐”这个封号送给朴信惠,绝对是实至名归。她出演过的影视片已超过30部,数量之多让其他新一代艺人望其项背。但多产的背后自然也意味着辛勤的耕耘。当同龄朋友们享受着各自不同的花季雨季时,朴信惠却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片场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这期间,她在家庭喜剧《萝卜泡菜》里饰演一出生就被丢弃,被寺院主持收养带大的活泼女孩张思雅,长大后的思雅来到首尔,开始了寻亲之旅。时年17岁的朴信惠,为了塑造比自己大6岁的思雅,果断剪掉了陪伴多年的长发,以清爽的短发妆容亮相;在《宫S》中,朴信惠则饰演很有心机、为做皇妃不择手段的贵族千金申世玲,是她不多的反派演出;而在电影《传说的故乡》中,她更是一人挑战扮演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那段时间,朴信惠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面对镜子,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一会表现姐姐的端庄高雅,一会又演出妹妹的阴毒妖媚,她自己都笑说快精神分裂了。不过,虽然朴信惠乐于尝试各种角色,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但这些作品反响都不大。而且在连续不断接剧本的过程中,朴信惠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砰”地一声消失。在这种危机感中,她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暂时中断演艺活动,专心上大学。当时朴信惠考上中央戏剧大学电影系,她觉得这可能是上天安排好的,让她有一段时间好好充电,同时对自己的状态有一个调整。“我想体验一下大学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我的经历或者生活基础似乎会有些遗憾。”她的大学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在她专心学业期间,比她起步晚的新人纷纷崭露头角,朴信惠在自我鞭策的同时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疑问:“我现在做得对吗?”“我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她无数次问自己。一段时间后,她慢慢地回头看自己,得出的答案是“决定没有错”。她自己做出了“决断”,也从而获得自信。在这期间,她长大成人了。

尝到人气爆棚滋味

2009年10月,阔别屏幕两年的朴信惠,以剧集《原来是美男》重回大众的视线中。剧中,她饰演见习修女高美女,在她的双胞胎哥哥高美男被选入演唱组合的前几天发生车祸时,经纪人灵机一动,让高美女顶替自己的哥哥加入组合。于是,高美女女扮男装,成了“高美男”,由此展开了一连串的搞笑事件。这是朴信惠第一次反串表演,本身外形明朗的她,留短发、着男装后,活脱脱就是一个“假小子”。加上剧中高美男加入的是演唱团体,这让当年就跟着李承焕学唱歌的朴信惠找到了发挥的好机会,亲身上阵演唱了多首歌曲。韩国民众对女演员女扮男装一直比较欣赏,而这一次引发热潮的主人公则换成了朴信惠,惟妙惟肖的表演彻底反转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悲情少女”的印象。该剧在亚洲各地播出时都是收视喜人,前段时间还被央视八套引进播出,让朴信惠在大中华的人气急升,连湖南卫视也邀请她担任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嘉宾,台湾电视台还请她出演偶像剧《旋风管家》。在韩国百想艺术大赏评选中,她连续三年将“最有人气女演员”大奖收入囊中,足以可见她在韩国有多受欢迎了。

未来韩流巨星

在2013年,不断努力的朴信惠更是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全盛期,频频奉上佳作。在年初上映的温情电影《七号房的礼物》中,她饰演为了无辜遭遇牢狱之灾的父亲不遗余力翻案的律师“艺胜”。朴信惠将人物的隐忍悲痛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造型或对白都呈现出正义干练的法律人形象。精彩的表现让她收获了韩国影评人协会电影奖“最佳女配角”的奖杯。《七号房的礼物》的观众数量达到惊人的1280万,不仅是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是韩影史上票房第三高影片。朴信惠因而跻身为数不多的“千万演员”之列,就连进军好莱坞的大导演金知云回流韩国后拍摄的新作《爱的剪刀石头布》也找朴信惠演女主角,看好她会是韩国影坛最有潜力的明日之星。

继年初在剧集《邻家花美男》中成功扮演了一个因受家庭影响而封闭自己、与世隔绝的女编辑高独美之后,朴信惠又出演了正在热播的新剧《继承者们》。这部讲述韩国上流社会1%继承者们围绕在极其平凡、现实的贫穷女主人公身边所发生的一系列关于友情和爱情故事的偶像剧,由于是韩国顶级编剧金恩淑(代表作《巴黎恋人》《秘密花园》等)打造的新剧本,筹拍时就已备受关注,选谁来扮演女主人公“车恩尚”更是热议的话题。最终这个让无数女星挤破头的角色落到了朴信惠头上,而且还是被金恩淑亲自钦点,着实让人是羡慕嫉妒恨。金恩淑之前看过朴信惠的演出,认为她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诠释自己笔下“车恩尚”的最合适人选。因为家庭贫寒,恩尚从小就早熟,为生活所迫的她四处打工,练就独立坚强的性格,用当下流行语来说就是一个“女汉子”。但她的内心深处也会埋怨生活对她的不公,让她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快乐。在邂逅了几位“富二代”之后,恩尚的世界变得精彩起来,这个不甘于现状的灰姑娘,用自己的智慧、勇气挑战现实,还帮助与她惺惺相惜的男主角金叹(李敏镐饰)寻回亲情,共同面对人生难题。《继承者们》目前在韩国的收视率已经超过20%,在中国视频网站同步播出更是吸引了上亿人观看。观众不仅对她的演技给予好评,还称赞她已经从清纯少女蜕变成可,越来越有女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