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时间:2023-06-01 09: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第1篇

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强调记忆与默写,忽视整体感知、情感体验和人文内涵的挖掘的现状,提出了注重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爱国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爱国教育

1审美教育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自觉养成和锻炼发现美的能力。关注并挖掘古典诗歌中的美学成分,使学生充分感知其中醇厚的美学气息,使古诗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一块芳草地。第一,自然美。古诗词中具有大量自然景物的佳作,特别是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自然风景画,它是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展开了一幅春天的画卷,带来了春光之美。第二,生活美。田园诗大多是描绘农家风光和田间生活的,它的情感基调一般是欢快的、温馨的、朴实的。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在当今网络化、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感悟古人和谐的生活画面更具教育意义。第三,哲理美。这类诗重在明理,通过一件事、一处景触发作者哲理的思索,从而道出一个千古不破的真理。如《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及换位思考的道理。《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示着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扑朔迷离,出路何在的困惑之感。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第四,文字美。语言的高度凝练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内涵特征,关键字的使用是不少古诗的点睛之笔。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并没有直接对花草山水描写,而是通过“红”和“绿”两个字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迷人醉人。

2情感教育

诗词是古人抒感,表达理想的平台,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是学生去除浮躁、感受宁静,认知生命价值、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第一,亲情教育。感恩父母是人性的基本情感,在教授《游子吟》这首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配乐播放,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学生入诗境,动真情,想到母亲的辛苦与操劳。第二,友情教育。孔子也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是送别还是相遇,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交情。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这些诗词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或是对远行者的慰藉、或是对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问候、亦或是老友相遇时的人生感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普遍情感缺失的情况下,友情的教育弥足珍贵。第三,乡情教育。乡情流淌在古诗中是一种对家乡永恒的依恋,古人由于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遥远,长期在外无法与亲人相见,思乡之情往往油然而生。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3爱国教育

拿破仑曾说过,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仅是作者的情怀以及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保家卫国教育。在学习《十月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的爱国情怀是何等执着、强烈、真挚。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出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第二,热爱国家教育。古诗词中有不少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应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中表现的祖国山河的壮美,并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方面描写了自然风光的雄伟,另一方面叶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结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自然的欣赏、人文情感的丰富和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4-9.

[2]施丽.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1-83.

[3]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3):76-77.

[4]李生明.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4,(9):51.

[5]姚忠保.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主题思想的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4,(8):10-11.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古代诗词以精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被世代传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方法落后、手段不新的问题,因此,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革新。

下面,我以初中几个古诗词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古诗词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就会接触到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复读机等,这使他们精神生活相当“丰富”,各种课外活动很多,诸如唱歌、舞蹈、游泳、绘画、书法、棋类、跆拳道、武术等,可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无所不触,但这些活动留给学生值得记忆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将来会成为运动员、歌唱家、舞蹈家、武术达人。相对而言,古代诗词在学生的成长及以后的生活中会显得意义非凡。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启迪智慧,发展能力。

古诗词一般句式工整、篇幅短小、押韵上口,利于背诵,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对提高文学素养很有帮助。

二、初中阶段古诗词创新教学的意义

古代诗词博大精深,诗词中所记的事,所描的景、所抒的情等都与学生有很大的心理距离。因此,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因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在量上有奢求,也不能过于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多么透彻,而应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词的熏陶,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时代进步的源泉。教育当然离不开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的宗旨要创新、教学手段更要创新。古诗词包罗万象,有的说理透彻,有的抒情真挚,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有的是内心的独白,有的是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有的现实主义浓烈,有的浪漫主义凝重,对初中生们来说,要求他们能够深刻领悟这丰富无比的诗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新古诗词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古代诗词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策略

1.创新不离“境”,激发品读兴趣。

同一首诗词,不同的读者对其意境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游子吟》,有人会想到儿子进入了梦乡,母亲坐在床边为他缝着新衣服的场面;有人会想到临行前,儿子穿上了母亲亲手缝补的衣服的景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意境与意蕴结合起来,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播放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了戏曲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戏中的女英雄是谁、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你认为这个女英雄是个怎样的人等,音乐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品读的兴趣。

2.创新不离“情”,体会诗词的意蕴美。

在引领学生在欣赏古诗词时,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感受和体会“物我一体”的意蕴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这首诗词的教学,教师不妨抓住“浓睡不消残酒”和“昨夜风疏雨骤”等情境描写,使学生融情于画意之中。学生就会自然地生发出“惜花”之情。

3.创新不离“真”,品诗词的“写实”。

很多古诗词是“写实”的作品,比如小学学习的《锄禾》、《悯农》;初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的《观刈麦》,汉乐府的《木兰诗》,杜甫的《三吏》《三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都是写实的作品,写实的目的是情有所托、有所依。不同的是诗词所抒发的感情是各异的。以《过故人庄》为例,诗的首联描写友人的热情款待,反映旧友的热情好客。颔联采用白描手法,了了几笔就将农村的特有风光写得很真切。颈联夹叙夹议,显得亲切自然。尾联属于语言描写,再一次写出了友人的热情,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圆合之作用。全诗虽没有艳丽的言辞,但情感的抒发却是真真切切的。诗歌的写实手法及其优点,对我们指导学生的写作也有借鉴作用。一些学生的作文假大空,无病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无法抒真情。我们应让学生明确,写作应“写实”,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文章才能动人心。

4.创新不离“用”,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古诗词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诗词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正确评价古诗词,学会创作诗歌。

如学习了《陋室铭》,可让学生模仿这首诗而改写,写写自己的房间或教室;学习了《木兰诗》就可将文章的略写的――“征战沙场”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写诗词等。

这里的“用”还包括用所积累的阅读古诗词的知识,诵读古诗词。能读出“诗味”、“意味”和“情味”,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的情怀。如《木兰诗》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木兰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回乡等不同的情节作情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描写“征战沙场”的四句诗,应读出“悲凉雄壮”之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愿”和“还故乡”应读出“渴望还乡”的迫切心理;“开”、“坐”、“脱”、“著”、“当”、“对”等六个动词应读出铿锵有力,又不乏轻松愉快的心情。

创新古诗词教学应将“传统”和“创新”巧妙结合,在传统中创新,创新要不离宗、不离本、不离境、不离真、不离用。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诗词的教学离开了创新就会像大地离开了阳光,鸟儿折断了翅膀。因此,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有必要且很重要,只要我们不断创新教法,古诗词教学就会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洛阳 诗都 文化旅游 中国诗都园

近年来,文化旅游持续升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结晶的古典诗词,就是秉承着深远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学界对旅游诗词已开始重视,李扬等(2009)、张捷等(2007)、尹向东(2004)都有所探讨,但针对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古典诗词的应用及旅游产品的设计等研究仍被忽视。洛阳对诗词的研究应用,更多的是文献的整理校注,如:李献奇选注的《洛阳龙门诗选》,陈长安选注的《洛阳名胜诗选》,樵客编著的《洛阳古代山水诗选》等,古诗词文化在洛阳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几乎空白。通过对洛阳诗词资源的优势、现状以及诗都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打造洛阳诗都文化旅游的建设性对策,希望为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谋求新的契机。

洛阳打造诗都文化旅游的现状

洛阳以“千年”、“牡丹花城”著称,作为十三朝古都,声显于世。历代文人墨客为洛阳留下来的不朽诗篇,也是洛阳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都曾集聚洛阳;左思的杰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诗仙”李白赴洛阳与“诗圣”杜甫相会,珠联璧合,成为诗坛史上一段佳话;白居易幽居履道里,刘禹锡闲住铜驼陌,二人在洛中唱和,再续诗坛佳话……这些才华横溢的诗坛巨匠,都是洛阳的骄傲。其中,描写洛阳景观的诗词旅游资源有以下六类:

都兴废篇。曹植的五言诗《名都篇》,谱写东汉都城洛阳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的生活;宋代司马光有感于洛阳经历的人间沧桑,在《过故洛阳城二首》中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感慨;唐人钱起的《过故洛城》“故城门外春日斜,故城门里无人家。市朝欲认不知处,漠漠野田空草花”描绘了故都洛阳衰败的景象。

洛轶事篇。西晋文学家张载《七哀诗二首》,回顾洛阳北邙山汉陵被掘的历史事件,描写汉陵荒败之现状,“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抒发盛衰无常的感伤之情;白居易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描绘了唐洛阳著名景点魏王堤冬去春来,仍春寒料峭,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未出现的画面;唐太宗李世民、宋代张末、明代邱起风曾作诗描写洛水景象。

古览胜篇。唐代骆宾王、孟郊、白居易等人描绘了天津桥的美景,如孟郊的《洛桥晚望》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杜甫、白居易、欧阳修、沈应时等人也曾诗写龙门风景,龙门山色被称为龙门八景之首;吕法曾、范廷弼、吕谦恒、张汉等人作诗对关林进行了描绘,明朝范延弼曾写《谒关帝君墓祠》描写关林翠柏的景色“洛阳城外汉侯林,桧老松风带汉阴”。

寺院宫观篇。唐代张继、清代释如琇及唐太宗等赋诗白马寺,明代沈应时有诗云:“白马归何处?禅宫尚尔存。栋梁仍夙昔,钟梵送晨昏”。孟浩然、韦应物。蔡襄、刘伦等人描写了香山寺的胜景,韦应物的《游龙门香山泉》抒发了诗人“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的情感。

园宅地篇。晋代潘岳、唐人杜牧、元代杨维桢等人曾作诗描绘金谷园,杜牧在《金谷怀古》中,描写金谷园今昔对比,发出了“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的感叹;描写白居易履道里宅园有白居易的《闲居自题》、《池上闲咏》、《舟中夜坐》等;描写邵雍安乐窝有宋代邵雍的《天津幽居》、《闲适吟》,司马光的《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等。

牡丹篇。“洛阳牡丹甲天下”,唐代刘禹锡通过与芍药、芙蕖的对比,发出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由衷赞美。徐凝的《牡丹》诗:“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盛唐诗人李正封描写牡丹“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白居易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将洛阳城花如海、人如潮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洛阳诗都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归属模糊,重视不足。近年来,旅游界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但是与当地文脉紧密联系的古诗词并没有被包含在非物质文化类型中。非景观文化资源(如古诗词文化等)由于归属模糊反而有更加被忽视的倾向(张捷等,2007)。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诗词文化旅游被忽视。另外,洛阳市委、市政府没有将诗词文化旅游列入洛阳市旅游规划中,没有将诗都文化旅游提到战略的高度,忽视了洛阳有“中国诗都”这张素雅的名片。

昔日诗都气象难寻。中国诗词在唐宋时期,经历了发展的最高峰,之后便一步步走向衰落。洛阳的诗词文化也未能摆脱衰落的命运,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古诗词的欣赏创作缺乏兴趣,今人学诗词、诵诗词、作诗词的氛围不浓厚。诗词文化未能得到普及,昔日诗都气象难寻。

诗词景观有待修复。部分诗词景观被湮没。昔日刘希夷称赞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雍陶则感叹“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许多诗人游览洛滨,漫步天津桥,写下了颇多赞美诗篇。如今,繁华美丽的天津桥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清波荡漾的洛河水面。不见昔日古人吟咏的天津桥美景,确实是不小的遗憾。同时一些诗词景点故址存在争议。洛阳金谷园内,昔日“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石崇与当时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在此结成诗社,称“金谷二十四友”。但如今对金谷园的位置所在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金谷园景观的复原保护。

诗都品牌宣传欠缺。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诗词资源优势,却因宣传力度欠缺,影响力不够,导致洛阳诗都品牌至今尚未打响,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再加上扬州、西安等地争先抢占“全国诗词之市”、“诗词之乡”等称号,这在客观上对洛阳诗都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构成一定威胁,影响洛阳诗词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诗词景点开发不当。盲目开发不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景点产生一定的破坏。如20世纪90年代,洛阳市曾投资修建过白居易纪念馆,并已经将地基打好,但由于当时开发项目多、政策顾及不到、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中途停建,被撂荒了十多年,境况惨淡。

诗词旅游缺乏创新。洛阳的诗词旅游没有跟上创新的步伐,以白园、香山寺为代表的诗词景观仍以传统的观赏游览方式为主,通过文化性游览,游客仅了解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学术作品等知识,参与性、体验性不强,没有将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缺乏旅游乐趣。

洛阳打造诗都文化旅游的对策

(一)重视诗词文化旅游

首先,洛阳市委市政府应充分利用“中国诗都”这张素雅的名片,将诗都文化旅游纳入洛阳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从“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促进洛阳旅游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加强对诗词文化旅游的重视。其次,要注重对诗词的深入分析和价值研究。

(二)普及诗词文化知识

从长远来说,洛阳要打造诗都文化旅游品牌,最主要是依赖于广大的社会群众,需要从提高市民的诗词文化修养入手,普及人们的诗词文化知识。具体措施:把诗词文化知识的普及与学校教育结合;鼓励诗词文化进入居民社区;将诗词文化贯穿到导游的培训和导游词的设计中。

(三)修复诗词旅游景观

修复遭到破坏的诗词景点,如修复建设白居易故居等诗词旅游景观。同时发掘新的景观,诠释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观意境,积极建设洛阳诗都旅游的美好形象。

(四)宣传诗都旅游品牌

旅游宣传是旅游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议以“河洛之窗,诗都再现”作为洛阳诗词文化旅游的宣传口号,打响诗都文化旅游品牌,并以诗都文化旅游品牌辐射中原及全国地区,促进洛阳文化旅游新的发展。可以举办“吟诵经典·陶冶心灵”古诗词诵读活动;推出《我爱唱诗词》文化娱乐节目;以洛阳古典诗词为背景,创作洛阳本土原创动画片等。

(五)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对于游客来说,仅仅欣赏和学习诗词的内涵,难以满足游客体验的需求。所以,在开发诗词旅游产品时,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1.诗会。每年召开大型规模的诗会,邀请著名的现代诗人或者对诗词颇有研究的学者来洛阳诗会吟诗作赋,挥毫泼墨。每年举办几次诗词竞赛活动、诗词鉴赏大会等,营造诗都文化氛围。

2.诗书。举办诗词书法会展,喜爱诗词或者书法的游客可以现场执笔或吟诵,彰显才华。还可以邀请中国顶级书法家来此挥毫,题写与洛阳有关的名诗美句,这也是对洛阳的一种无形的宣传。

3.诗酒。杜康酒是洛阳本土酒,利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作为宣传语,打造“中国诗酒”品牌。

4.诗菜。水席是洛阳的招牌菜,可以用古诗词来给水席的每一道菜命名。打造诗都特色水席,让游客在餐桌上也能感受到中国诗都的文化底蕴。

(六)创新诗都旅游模式

1.诗乐茶社。“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音乐和古诗词有着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载体和题材。将诗词文化、音乐艺术和茶文化相结合,建立诗乐茶社,使品茶、赏诗、听乐融为一体,可谓相得益彰。诗乐茶社应散布在洛阳知名旅游景点附近,便于游客旅游过程中疲劳时,在此歇脚。同时,诗乐茶社可以吸引更多的对诗词感兴趣、对音乐有激情、对茶艺有研究的人们赴洛旅游,或写诗,或谱曲,或饮茶,亲身体验诗乐茶社的乐趣和悠闲。

2.中国诗都园。可以在龙门的香山寺、白园这个区域,打造“中国诗都园”。香山寺和白园有着丰厚的诗词文化底蕴,白园则是以白居易墓地为基础开发的文化性公园。洛阳要打造诗都文化旅游品牌,可以以香山寺和白园为依托,创建“中国诗都园”,将文化性与娱乐性紧密结合。创建诗人诗词学术中心、诗歌展览馆的同时,建设诗词文化游乐园。使游客在凭吊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欣赏诗人诗词作品的同时,可以到诗词游乐园去体验和参与诗词文化活动,学习传统诗词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诗都游的乐趣。

3.诗都文化村。建立以村为载体来呈现诗都洛阳诗词文化的诗词文化村。诗词文化村的选址应该在文化氛围浓厚、客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今洛阳桥南的安乐窝南望关林和龙门石窟,北依洛河,是“安乐居士”邵雍的旧居。这里还有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洛阳师范学院,可谓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如今洛阳师范学院要进行整体搬迁。可以考虑以师范学院这块土地为诗都文化村根据地,并辐射着整个安乐窝,利用便利的交通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安乐窝诗都文化村。

总之,古诗词秉承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彰显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古典诗词是洛阳文化的灵脉,将其服务于城市旅游业,能够陶冶游人的心灵,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以“中国诗都”作为洛阳城市宣传的一张素雅而有内涵的名片,可以提升洛阳高雅的城市形象。打造诗都文化旅游定能促使洛阳文化旅游焕发新的活力,推动洛阳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佟松林.浅谈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运用[J].中国商贸,2009(19)

2.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江苏省吴江市江南水乡古诗词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尹向东.诗词旅游探微[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第4篇

到了宋朝,永嘉学派兴起,温州诗人把他们对于家乡的喜爱都融进了优美的诗词之中。叶适所作的《西山》,写的就是今天的水心、吴桥带的迷人景色:

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

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

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无水不荷花”这句实在太迷人了,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西湖也不过如此吧!这么看来,古人把温州称作繁华的“小杭州”也就不足为奇了。

“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照,也曾作诗《舟上》,描写了他在楠溪江上游玩的情景: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小船随着水流漂荡,稀稀落落的人家在河湾安居,这些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嘛。可诗人早已被沿途的美景迷住了,等到月亮落下,晨光升起,他才恍然回过神来。此时,山间的雾气都已经消散了……

这些美丽的诗句,为我们描画出温州的醉人风光。不过,最美的风景,还是要自己亲自去领略。相信如诗般的温州,一定能给你许多如诗的记忆。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第6篇

【关键词】古诗词 思想内容 把握时代风貌 创作风格

古诗词的学习,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写什么,即思想内容;第二,怎么写,即写作手法。怎样准确把握和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我认为不仅仅要关注诗词本身,也就是诗词每句的意思,更要关注与诗词有关的一些内容。比如,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注释部分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要了解诗歌产生时所处时代风貌,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特点,在这个特点之下又会造就出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因而每个时代的文学身上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不例外。每个时代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都会反映时代的风貌。诗人们都会关注自己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如果我们能对当时时代风貌,也就是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些了解,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诗歌的内容会有帮助。例如:汉末魏初社会动荡,建安诗人诗歌的内容反映的就是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的就是作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盛唐时期,社会氛围蒸蒸日上,国力强盛,一片繁荣景象,因此诗人们充满了创作的激情。这个时期的边塞诗派,不仅尽情书写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唐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出现了政治改革的思潮,因此中唐诗坛也就充满了革新精神。晚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到处充满了衰败伤感的气象,于是出现了很多咏史怀古的诗,也有一批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的现实诗篇。比如杜牧《泊秦淮》。北宋后期,山河破碎,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以张孝祥、岳飞为代表的一批词人都在作品中抒发了悲愤的民族感情以及要恢复故国的壮志。如岳飞的《满江红》.清代正逢易代之变,民族矛盾尖锐。这时期的诗人一类是爱国遗民诗人,一类是失节仕清诗人。由以上的例子来看,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诗人的创作范畴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方面做一些适当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社会才能了解诗人,才能了解诗人的思想及创作。

二、要知晓的生平思想与创作风格

一般说来,一部作品往往会反映作者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些常见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作一些了解,这将对我们评价诗歌有很大帮助。这一点其实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有体会的,比如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诗人,生平思想创作风格了解了不少,所以他们的诗的思想把握起来就容易些。如果其他一些有名气的诗人,学生也能作到有所了解,那理解起来也会容易些。例如: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深沉博大,沉郁雄健,经常表现出一种乐观奔放的风格。唐代诗人孟浩然,一生大半时间蛰居家乡,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作品也主要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题,所以他的诗清旷雅淡,闲适旷达。而诗中感情也较为从容自然。唐代诗人韩愈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是以诗为文,诗风独特,所以风格上恣肆,波澜壮阔,古拙雄奇。南宋词人辛弃疾是一位有气节有才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渴望早日收复失地,实现统一,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因此他的词的主要内容与爱国和战斗有关,风格上也较为豪放。南宋词人李清照善于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塑造形象,表现出淡俗清新的艺术特色。清代诗人袁枚创立“性灵说”,作品反映真情,强调个性,重视灵感,给当时诗坛带来清新空气。

三、要留心相关的“注释”

理解诗词内容,要留心相关的注释文字,有的在诗词后面有注释,有的在诗词前面有小序,它们的作用交代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者创作背景,为整首诗奠定情感基调。准确把握“注释”中的内容,仔细思考其中语句,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前面的序,就给我们交代了诗人贬官的背景,也让读者在序中感受到些许感慨之意,这个序就奠定诗歌的情感基调。又如清代诗人厉鄂的《开平王孙种菜歌》的序,“常延龄,字乔若,号苍古,开平王遇春十二世孙,袭封怀远侯,官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有贤行,曾疏劾马阮,鼎革后与夫人徐氏——中山上公之爱女——种菜于金陵湖墅,裔孙执桓乞诗。”(注:开平王:明开国大将。常延龄:开平王世孙。)这首诗的序交代了创作缘由,一个清代诗人通过明朝开平王孙常延龄的后裔执桓的陈述,追述了开平王孙的潦倒境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序了解诗人那种感慨世迁的情绪。

四、要注意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诗人进行创作时也包含了复杂的感情,所以读者进行欣赏和评价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尽可能地去揣摩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尽量从广义上去理解作品,多角度感受作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表达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五、要清楚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是固定的,但也有例外出现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古诗词;光学原理;参照系原理;物候原理;生态原理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其他学科而独立存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有各种联系。自然与人文之间也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科学史,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过程。本文的选题着眼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小范围的角度去研究学科中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叶永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席话:“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许多诗词中包含科学原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因此,我开始留意起古诗以及古诗中的相关科学知识。我发现,自然科学领域光学原理、参照系原理以及物候原理等都能在古诗词中找到影子。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词中描述的是光学和分子运动原理

光是地球生命能量的来源之一,是人类生活的依据。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时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由于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因而许多作品中生动地再现和应用了光学知识原理。后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本词从色彩角度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了江南春景的迷人之处,这“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绝非诗人的夸张遐想之作,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事实写照。清晨大气层中的雾气较重,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衍射能力最强,故穿过雾区进入人眼的成分相对其他色光要多得多,因此在早晨看到的太阳是红彤彤的。当旭日冉冉升起,它发出的霞光照在江面上,将江水浪花映照得“红胜火”。而在可见光中,人对绿光的视觉最为敏感,绿光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两岸青山披绿,空中蓝天白云,它们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里,自然是绿更浓,天更蓝。

再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也是蕴涵着光学知识的。“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故有“半江红”的美景。“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那是因为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则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地球遮挡而形成的月相。

除此之外,储光羲的“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涉及了光的折射、视深问题,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包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等知识,而孟浩然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还可以找到一些,看来真是“光”照万代。

二、“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词中的参照系原理

身处在地球上的我们,无时无刻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固定的某一参照物而言。所谓参照物,是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

我国古代敦煌古曲中有这样一首诗: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在这首诗中,诗人对山的运动状态的描述并不一致,是诗人写错了吗?非也。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有选择参照物的必要性,而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就不同。山动,是以行驶的船为参照物,那远处的景物即向后退去了,船中之人就有了“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山不动”则是改以河岸为参照物了。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诗讲的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诗人乘船出游,小船畅游于“花红榆绿”的美景当中,诗人仰卧船头中,心情该是何等闲适和惬意。看着天上白云悠悠静而不动,诗人心中不由生出疑问:不知道这云是不是同“我”一起东去了呢?通过诗人陈与义的“云”“我”思辨,我们可以去认识一些身边的物理道理。“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这一句诗,诗人用了两个动词“飞”和“风”描写了静态的“花”和“榆堤”,从而衬托出船速之快。就当“花”和“榆堤”似飞如风一般地掠过,诗人却写下“卧看满天云不动”的诗句。同是船上观景,为什么看两岸花木是一种感受,看天上白云又是另一番感受呢?这是因为诗人是以自己为参考系。船(或车)上的人看远处的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是因为选择自己为参考系,就有了远处景物跟着人向前行的感觉了;天上的云、月离人太远,人移动时,云、月在人眼里的视角变化很小,所以可以忽略,而周围的景物在人的眼里的视角变化却很大,这样人就有周围物体向后移动,而云、月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感觉。这时人再参照周围景物,明白自己是在运动的,所以就有了云、月随人动的感觉了。

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词中的物候原理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国向来以农立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许多物候知识以指导自己的农事活动。简单地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

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的特点。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山下气温要低6~7℃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人间”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古诗中还有许多类似佳句。例如,《采草药》中“岭北乔木望秋先衰,岭南小草临东不凋”描述秦岭南北的气候差异。秦岭东西横贯在中国的中部,就像一道巨大的挡风墙。秋冬季节弱冷势气流很难越过秦岭影响秦岭以南地区,所以南方一年一绿的小草临近冬天还不凋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同样描述的是秦岭的气候分界的作用。春季弱暖气流也很难越过秦岭影响秦岭以北的玉门关。

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词中的生态原理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实际上是彼此流通的一个循环过程。诗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除了为世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词妙句外,更向世人揭示了朴质的科学原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五言古诗的前四句,指出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岁岁循环不已的生物生命周期特点;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而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更是将生态平衡中的物质循环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落花和落叶一样,是大自然物质再循环的必需品。当落花落入土壤中,即被分解,养分被植物重新作用,落花层还能蓄养水分,为种子提供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温床。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美丽的花朵和蘑菇。原来,死亡和新生、丑陋和美丽之间,竟有如此奇妙的联系,大自然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白居易《鸟》中“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告诉我们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我们应树立生态伦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大千世界,山山水水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也都有着科学灵气,弥漫着科学文化。正如朱熹所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文人们在用感性的笔触记录下眼中山水风雨的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理性的光芒,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弗里曼・古森所说:“诗歌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娱乐品,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人们从自己不能言喻的内心深处吸取某种智慧的最好力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诗词佳句,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诗歌资源,将文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不仅能使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美诗句,同时也让学生巩固了更多的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可谓是“艺理交错意趣生,读诗辩理知识明”。在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中,本文所摘录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先哲圣贤们前瞻性的思维,不经意的记录,诗意的栖居在丛墨卷香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审视、去敬仰。

参考文献:

1.刘诗枫.例谈诗词中的物理知识.科学课:7~9年级,2005(04).

2.《清澈的理性》选编组编.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8篇

2.《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天津市)

3.根据下列语境,各用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填空。(不能填写本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

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 我们会想起“______”;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______”;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重庆市)

4.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名是“______”,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______,______”则唱出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眺楼赋“______,______”,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在《岳阳楼商》中撰写的“______,______”,心系苍生的仁德不钦仰?(南京市)

5.①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和豪迈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⑤写出古诗词中和月亮有关的一个诗句:____________ (山东省)

6.①《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抒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汉江临眺》一诗中利用人们的错觉,以动写静,渲染了汉江磅礴水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③《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辽宁省)

7.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市)

8.“春蚕竞吐丝千缕,蜡炬争燃烬一堆”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长沙市)

9.①《行路难(其一)》一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望岳》一诗中,表现杜甫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南通市)

10.①曹操在《龟虽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

②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⑧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一种美好愿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省)

11.《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尔滨市)

12.《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尔滨市)

13.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福州市)

14.(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的轻烟淡月;那是“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雪国的梅树清气飘逸;“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竹筒边的幽香浮动。

(3)诗有声。“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阵阵鹤鸣洒落于秋日的碧空。

(4)诗有色。“隔断红尘三十里,__________________”,红白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省太原市)

15.默写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

(1)从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春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辛弃疾《西江月》中,任选两组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2)除上面列出的四首诗词外,你还能再写一组初中课本古诗词中上、下句均邻含数字的诗句吗?请写出来。(广东省广州市)

16.《酬乐大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北省)

17.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北省)

18.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徜徉,我们的心灵时时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我们钦佩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的高尚气节,我们祟尚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境界。(陕西省) l9: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们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西省)

2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

21.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彩。(河南省) 22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吉林省)   2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吉林省)

24。李白《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东省)

2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州市)

26.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温州市)

27.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

28;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古人“把酒活桑麻”后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

29.我们读过的古代诗词有许多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请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

30.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 3l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网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省)

32.在《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静闲适心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龙江)

33.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古诗文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龙江)

34.“柳”婀娜妩媚,摇曳多姿,常常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请调动你的学习积累,写出一首古诗词中含“柳”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龙江)

35.连战、宋楚瑜近期访问大陆的活动给一度陷入僵局的两岸关系带来了生机,,请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这个可喜的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南省)

36.小明的朋友期中考试失利,意志消沉,在QQ上悲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小明灵机一动,以此诗中另两句作答:“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朋友读罢,豁然开朗。(海南省)

37.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自然七彩斑斓的景致。请默写含有“红、绿、蓝、青、黑、白、紫”任意一字眼的诗句,注意要默写出两句上下相邻的完整诗句。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外。(李贺《雁门太守行》)

(海南竹)

38.有一个孝子,名叫田世国,他把自己的一个竹脏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这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浙江省)

39.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 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湖北黄冈)

40.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占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 有深刻的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层”。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黄冈)

41.唐代诗人王维以写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 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 《使至塞上》中,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凉雄浑之美。(长春市)

42.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长春市)

43.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十则》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春市)

44.马是画家的爱物,亦常走入文人的笔端,在许多古诗,词、曲中都留下了马的足迹,请从中选取你熟知的含“马”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或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春市)

4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夏)

46.《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夏)

47.陆游的《游山四村》中景物描写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和浩特)

48.一道浅浅的海峡,竞把大陆和台湾阻隔了60年。今年4月,主席连战先生率团防问大陆。总书记在会见连战先生时,为表达喜悦之情,引用了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和浩特市)

49.杜甫《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川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威海)

50.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述自己渴望为

国御敌立功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威海)

5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威海)

52.《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省毕节地区)

5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省毕节地区)

5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描写明月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福,抒发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常州)

55.美国在联合同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______________”,意在借此前: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填写)(湘潭市)

56.《二章》中描写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潭市)

5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原句填写)(湘潭市)

58.《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

5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

60.当你的朋友身处异乡倍感孤寂时,你可以借用唐朝诗人王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劝慰他。(云南省)

61.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课内外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省)

62.岳阳,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天下洞庭,这里有江南名楼,历代许多文人曾登临吟唱,如诗圣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山水诗人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已成为歌洞庭、咏名楼的干占绝唱。(湖南省岳阳市)

63.古诗中有些富含哲理的诗句已演化为成语,如成语“源头活水”就出白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省岳阳市)

6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省岳阳市)

65.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再写出表达这一主题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不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省岳阳市)

6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宁市)

67.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描写自己梦回沙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宁市)

6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明市)

69.《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表达了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豁达胸怀,

70.收集警句是一项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在我们所学的《爱莲说》一文中选择一个句子,收集在表现高洁情操的“情操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明市)

71.李白的诗以奇特大胆的想象见长,在初中阶段学过不少,请从中挑选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句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明市)

72.《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辛苦与紧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

73.《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

7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

75.“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

76.龚白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宁市)

77.《(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宁市)

7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宁市)

79.《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宁市)

80.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西宁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得吟咏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宁市)

81;杜甫晚年漂泊荆、湘,写下了《登岳阳楼》一诗。其中描绘洞庭湖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潍坊) 8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爱国杀敌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潍坊) 8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体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临沂)

8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东临沂)

附参考答案: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符合题意即可。如依次可以填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举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②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1) 夜泊秦淮近酒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2)雪却输梅一段香 悠然见南山(3)弓如霹雳弦惊 晴空一鹤排云上(4)白云红叶两悠悠 [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意葱茏,如一首悠然的歌。

15.(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示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示例一:水河澹澹,山岛竦峙

示例二: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舍生而取义者也不戚戚于贫贱

19.示例:(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之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7.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9.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乾台

3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3.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4.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柳岸、晓风残月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6.长风破浪会有时

37.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40.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自居易或《钱塘湖春行》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9.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5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5.醉翁之意不在酒

5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1.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5.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6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1.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73.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7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古诗;分类推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并在附录中推荐了120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其中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作了具体规定:“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提高记忆的效率,教师可以尝试从时间、咏物、怀古咏史、抒情和哲理等几个方面线索入手,正面引导学生把握规律,进行分类推荐。

一、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古诗分类推荐

古人对季节变化比较敏感,篇数占据时间类的绝大部分,故而按照四季进行分类推荐。

(一)春天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绿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韩愈有两首,其一《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其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杜甫有三首诗,其一《春夜喜雨》,其二《江畔独步寻花》,其三《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二)夏天

杨万里有两首,一首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另外一首是《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范成大的《夏时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三)秋天

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冬天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外,也有描写节日的诗,王安石《元日》是以春节作为题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以咏物为线索,进行古诗分类推荐

古代文人大多托物言志,借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因而文人更倾向于日月山水、花鸟虫鱼、江河湖海等等,留下了不少佳作。

(一)动植物

咏梅的有三首,其一王冕《墨梅》,其二卢梅坡的《雪梅》,其三林逋的《山园小梅》;咏柳的有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草的有白居易《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写动物的诗有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自然

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月亮的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咏月诗《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三、以怀古咏史为线索,进行古诗分类推荐

这类古诗也不在少数。古代诗人为避嫌,往往会借史咏怀,或借史讽今。在教授过程中,有必要对其字面意思和引申意义加以阐述。

如杜甫《蜀相》一诗有情、有景,可谓情景交融。既有对历史的评论,也包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期望。因而,这首诗在历代赞扬诸葛亮的诗作中,堪称一绝。

爱国诗人杜牧有三首诗,都是怀古咏史的类型。其一,《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字面意思上看,作者认为周瑜的获胜只是因为偶然因素,而不是安邦定国的治国策略。如果没有东风这种偶然性因素,那么周瑜的火计就不能得逞,东吴就很有可能被曹操消灭。这两句突出了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喻自己虽然胸怀大志,但没有被朝廷重用的悲观心理。其二,《泊秦淮》更是一首传世爱国佳作,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当时的唐朝已经是千疮百孔,诗人在秦淮河上,还听到歌曲在演唱《花》,其实是借陈后主因为荒无度导致亡国的惨痛教训,暗讽晚唐那帮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尽忧虑。其三,《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直面英雄项羽兵败自刎的事实,归咎于其不能接受失败,没有东山再起的气魄,也归咎于他刚愎自用,不懂得用人、待人等管理的手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自刎的惋惜。

四、以抒情为线索,进行古诗分类推荐

古人擅用古诗来抒感,即所谓“以诗言志”的传统文化,因而这类古诗的数量也较多。细分之,则有送别、相思、爱国、感怀、爱情、悲愤等,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一)送别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送友人》:“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

(二)爱国

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思乡

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思念

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五、以哲理为线索,进行古诗分类推荐

哲理类的诗不仅需要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背后的意义,分学习方法、励志以及哲学方法论等类型。

(一)学习方法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意义:人的思想应当保持活跃,以广开言路的方式和开阔的胸襟,学会接受和包容不同的思想和知识,这样才能永葆新鲜,创新不断。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揭示了书本上理论的学习还不够,一定要联系实践的道理。

(二)励志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应当引导学生不要害怕艰难险阻,只要敢于开拓、勇于进取、发奋图强,那么,前方将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全新境界。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写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三)哲学方法论

第10篇

[关键词] 无锡;诗词;教学开发;旅游规划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导游、旅行社、景点计调、文案策划等工作。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地域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融合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成为胜任旅游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无锡诗词的教学资源禀赋

无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风格多样、意境悠远的诗词文化资源。诗词资源区域分为:锡惠名胜风景区、寄畅园景区、蠡湖景区、太湖鼋头渚景区;可分为:名士文化诗词,以黄歇、李绅、陆羽、苏轼、秦观、李纲、邹迪光、清初词大家、无锡五状元和清康熙乾隆嘉庆三帝等为代表;名品文化诗词,以茶为代表,茶文化诗词可以分类为描写茶水、茶叶和茶具;名园文化诗词,如山水墅园、书院园林、诗社园林等。其中,以惠山寺和寄畅园最为典型;隐逸文化诗词,以泰伯、窦群、高攀龙等为代表。

二、诗词教学内容向专业渗透的“延伸式”教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的触须向专业延伸,依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求,探求与专业学习的共同知识点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激发学生提升专业技能,这就是语文教学向专业学习渗透的“延伸式”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可以延伸至无锡的地脉、人脉、文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

三、 以职业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任务

当前,没有完全与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相匹配的语文教材,所以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职业目标来选取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必须以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可设计以下内容:

1、旅游规划教学的主题思路设计

(1)无锡旅游产业概况

无锡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厚重悠长的历史底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越,景色绝美秀丽,历史绵延悠长,号称一颗璀璨夺目的太湖明珠。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里,无锡的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的前列。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评比中无锡名列第7位。

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倾力打造博览园、历史文化街区、古镇等为主要的文化旅游景区(点),进一步丰富了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强化了无锡旅游区域竞争力。

(2)诗词资源开发现状。

无锡诗词文学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但目前对无锡诗词文学侧重于从历史文化角度进行保护,重在对诗词文学进行搜集、整理和制成书面的出版物。在旅游开发的方面,与旅游的融合开发较不充分。仅仅局限于较浅层次的诗词吟诵和静态参观,旅游开发形式单一,没有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因此应该挖掘诗词文学更多的文化特性与旅游需求相结合,以将其融入到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当中去。以旅游促进诗词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以诗词文学带动无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诗词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首先,高品位原则。文化层次比较高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是高品位的,这一点也表现在文学旅游上。对于诗词文学的思想内涵及载体设计须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设计。

其次,参与性原则。为了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回忆,在设计文学旅游产品时要注重创造多种体验方式,努力营造让旅游者全心投入的体验氛围。通过旅游者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再次,原真性原则。诗词旅游的魅力在于让旅游者能够在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中体验诗词本身、诗词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足迹,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必须尽量具有原真性,给旅游者一种真实的旅游体验。

(4)诗词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法

首先,主题先行。文化主题是体验经济的灵魂。旅游规划者需要直接切入文化内涵,提炼出独特化、特色化的主题来,这样才能赢得旅游者的心。无锡诗词文学可以划分为若干有吸引力的主题,例如名士、名品、隐士等等。

其次,意像挖掘。主题是体验的基本,接着还需要创造令人难忘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自然能够触景生情、见形知神。诗词文学可围绕主题构建产品框架,最后载体化主题,成形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旅游产品。

再次,三位一体。诗词文化旅游开发要遵循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两极对立”和“三位一体”的视角去研究的基本思路。区域旅游开发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的评价论证,即所谓昂谱(RMP)分析模式。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找出特殊的旅游资源特色,针对性的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旅游者对产品的偏好,设计适合多数旅游者喜欢的旅游产品种类。在树立地方风格之后,就重点对旅游产品进行选择和创造。

2、无锡诗词的旅游专业教学案例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无锡诗词文学的旅游意象进行具有号召力的文化设计。包含两大任务:一是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演绎策划; 二是文化主题定位的产品和项目支撑系统开发策划。

(1)无锡诗词旅游文化主题提炼

通过本土地脉、人脉、文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将本区域的旅游意象的文化主题定位于“山水吴韵”。理由如下:

从本土文化根基上看,所谓“江南”的开化是从泰伯弃王位南迁垦荒,即今天的无锡梅里建吴城始。所以吴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基础和源头。

从本土自然地理上看,无锡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孕育的江南诗词文化,透出一种江南的山水诗情。无锡典型的江南秀美自然风情也孕育了无锡诗词清秀、温婉的诗性。

从市场号召力和影响的客户群体的广度上看, 相对于无锡诗词的其他特色文化,“山水吴韵”的受众更加广阔,不同的客户群体对“山水吴韵”都能找到相应的价值诉求点。

(2)无锡诗词旅游文化主题演绎

“山水吴韵”所蕴含的诗词旅游文化主题的象征意义,要借助一些有效方式对“山水吴韵”作文化主题方面的深度挖掘和细化阐发,逐步渗入市场主体的灵魂处,以激活其相应旅游消费内心需求,推动演绎出按照时态特征体现的次要主题以及相关业态:

第一是“才智水准”:以“才智”为主题,以新时期的文化经济时代的背景,借助名人成就文化以及精英引导文化培育且举办主题论坛,自上而下用高端联系低端,启动旅游者纵情山水、消费诗文的文化休闲旅游市场。

第二是“率真休养”:现代都市人面临各种压力,心理疲惫焦灼,旅游消费逐渐回归自然和本色,在这样的心理趋势下可以发展以文化养神、山水养生等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产品。

(3)无锡诗词旅游“山水吴韵”文化主题载体设计

对于区域的旅游开发规划,在以上文化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应作进一步的主题开发和意蕴演绎,“山水吴韵”文化主题与“才智水准”、“率真修养”两大次主题构成相似对应关系。

第一,“才智水准”主题下旅游产品设计

首先,从市场诉求来看。

针对文化教育、专业科研等旅游市场,主打惠山古镇、寄畅园、锡城历史名人等重要旅游资源,借助多种形式的产品设计,让旅游者领略无锡园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的深厚悠久底蕴。

其次,从核心产品设计来看。

1.举办具有“才智水准”的诗词文化相关的艺术节。在锡惠名胜区、惠山古镇等著名景区,通过举办诗词文化艺术节,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旅游机构、知名旅游企业、文化艺术团体参加,联合无锡电视台、江南晚报等重要传媒进行报道。

2.开展青少年赏诗访胜的夏令营活动。建立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利用丰富的教育旅游资源,组织青少年实践活动,例如诗词书画比赛、精英人物讲座、诗词文化教育之旅以及野外拓展等。

3.茶文化品鉴。以茶兴文,以文兴旅,借茶与琴、诗、书、画、舞等文艺元素的融合,在品茗中提升文艺修养。借助茶思源,促使旅游者了解饮茶习俗、茶礼、茶道、茶德等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第二,“率真修养”主题下旅游产品设计

首先,从市场诉求来看。

无锡山水文化和诗文化有机交融在一起。通过读诗诵词,畅玩无锡山水胜景,体验山水诗文化。例如,在水文化方面,游客身临其境,可吟诵描写河湖的诗词。

其次,从核心旅游产品的设计来看。

1.设计完全“渔”体验。住临水渔家,品渔家小菜,湖鲜盛宴,体验纯粹渔翁生活的平淡与幸福,设计泛舟垂钓、水上冲浪、龙舟竞渡、水上自行车等亲水娱乐活动。

2.举办大型实景演出,对无锡诗词文化资源、社会演艺信息与创作灵感进行整合基础上,凝练演出主题,如财智锡城、渔舟唱晚。以宽广的湖面作为舞台,开展大型水上实景表演,借助丰富生动的舞台表演,表现自然山水美景,淳朴民俗风情、灿烂历史文化。

3.融合特定节日(如除夕、七夕、中秋、重阳等),策划多种样式的活动。例如,针对青年男女周末度假市场,借助七夕“中国情人节”的市场影响力,组织游客“填诗作对”,喝“交杯茶”(由二泉之水煮就的惠山上的福茶)等活动。

基于以上理解,无锡诗词旅游的规划设计除了进行硬件建设,还应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意象中发掘意化主题,使主题载体化, 再进行内涵演绎, 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做出创新设计。进而使得无锡诗词的旅游资源项目规划得以形神兼备,兼具视觉(官能)的冲击力以及心理召唤性。

四、创设诗词教学与专业实践一体化学习情境

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情境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所以情境教学与旅游教学有天然的适应性。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PPT演示、图片视频展示等计算机教学技术来创设诗词场景或情境。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诗人在创作诗词时的场景,领略诗人当时观景后的感想,可以产生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进而更加形象生动的加强对诗词旅游价值的认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在当地的生活中,通过各种实地调查、报纸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景区图片、文物详解 、历史背景和音像资料等,做好上课的资料准备。其次,明确主题和培养专业能力目标,进行相关资料的整合,进行教案的撰写。最后,把握好诗词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丹琦.试论历代旅游诗词对深度开发旅游景点的积极作用――以历代歌咏江苏景点的诗词为例[J].济南.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6):149-151.

[2]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以江苏省吴江市江南水乡古诗词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为例[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6.

[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上海.旅游科学.2010(2):125

[4]许辉.《无锡市旅游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6)

[5]李国华.《名人乡情――无锡名胜古迹诗文选》.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

第11篇

厚积薄发成大师

第一次见到画家陈无忌的泼彩画作,一下子就被那种大气磅礴、流光溢彩的万千气象所吸引。随着与艺术家本人的熟悉,渐渐对其人其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见无忌其人,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倒真有几分魏晋之风。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多见魏晋高士。陈无忌的画中亦如此,多有高士点缀其中,与山水相得益彰。于是多姿的画面更加灵动了,多彩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悠远的意境也愈见深刻了。但在我眼中远非仅仅如此,中国文人多有高士情怀,从竹林七贤到陶渊明,从李白到东坡,哪一个不是寄情山水,以不与世俗同流为最高的精神追求?高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个深深扎根于中国文人心中的情结所在。世迁,这份情怀更因难能而可贵。想来,画中的高士,一定有种不同的味道吧。

每次去他的画室,亦常见其面对画纸,或凝神、或沉思、或蹙额、或轻颦,忽而豁然开朗,蘸墨挥毫,一气呵成。无忌画画,绝不用底稿,绝不重复,可谓千丘万壑尽在胸中了。他亦喜侃侃而谈,远到唐宋明清,近及张大千、谢稚柳,体悟深透,见解独到。

无忌还常告诫学生们不可投机取巧,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并讲述自己求学经历:少年时已见绘画天赋,相继拜孙仲威、李伯南为师,大量临摹写生,打下厚实基础。后拜入谢稚柳、陈佩秋门下,于唐宋经典及画论皆有涉猎研究。取法乎上,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取得长足提高,技艺大进。一直到现在,几十年如一日,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艺无止境。于此,我真切明白了“厚积薄发”这个词的含义。

泼彩山水诗意浓

自古以来,诗画同源,而无论诗画,最高境界都莫过于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便是“意境”。画家画山水,通常都会在画作的一隅题几句诗文,但这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有意境。真正的意境,是画作传达给观者的一种感受,营造的一种氛围,是一种能引人遐想的诗意。我格外喜欢其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画中弥漫着一种浓浓的诗意。无论花鸟,还是山水,尽皆如此。

很喜欢无忌的一类代表性作品——禅意荷花。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莲,花之君子者也。”荷花被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象征义,自古以来多入画,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我看过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不少,或着色,或单以墨胜,或用工笔,或重写意,而如无忌这样将泼彩与工笔合而为一的却不多见,在氤氲墨意中,既不失荷花的神韵,又格外见风致。每观画,不自觉就会想起“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之诗、“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词,荷随风动,仿佛阵阵荷香浮过,若有若无。“暗香浮动月黄昏”本是林逋描写梅花的一句诗文,用到这里却也再恰当不过。

画家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他创作的作品意趣,在其的画中,可见“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恬淡闲逸,可见“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清幽明净,可见“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迷蒙幽远… …看其的画,总会让人觉得景外有景,画外有画,无限的想象空间任你的思绪飞翔。以上种种,非一般人能为,只有具备深厚的学养,才会达到如此境界。其画中多有文人的才情雅致,这源于他的文人气质和深厚的文学修为。凭其着对古诗词特有的敏感和深厚的积淀,再加上绘画的天赋和勤奋,手中的画笔自然就有如神助了。于是,他的画就呈现出或开阔浩渺、或空灵清新、或深邃悠远、或绮丽多姿的各种情态,值得玩味,禁得住咀嚼。

无忌的画题材丰富,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禽、走兽皆精,而我尤喜他的山水,山水画中,我又尤喜泼彩山水。

无忌的泼彩山水,泼处用墨毫不吝惜,朝晖夕阴、层峦叠嶂、雾霭迷蒙、云蒸霞蔚,远观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洒脱而不粗率。而近玩则由细微之处见其精神,楼台亭阁、山石树木、浅渚轻舟、长桥行人,皆上法唐宋,精细入微,线条流畅活泼,工而不板,细而不拘。即使是小品,亦能小中见大,虚实相生。工与泼巧妙结合,真是尽得其宜,此等妙处,与大千的偏重写意又有所不同了。

色彩光影多变幻

无忌作画,在色彩的应用和光感效果的把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这应该归于多方面原因。十年的新加坡旅居生活,斑斓绚丽的热带风光,自然在他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他又对摄影尤为喜爱,也颇有研究。案上一直摆放着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的摄影作品集,不仅时时拿出翻看,而且在一些图片旁勾勾画画,圈点评析,这对他作品的构图和光感的处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观看其泼彩作品,不难领略到有如摄影画面般的独特光感效果。

旅居狮城之后,无忌接触到赵无极的作品,深为喜爱,多做研究,对西方印象派形成初步认识。后随恩师陈佩秋先生去法国考察,卢浮宫、莫奈的家乡都曾留下他探寻的足迹,对印象派的体悟更加深刻。兴盛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认为自然的光与色不可分割,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光照色彩不同,讲究捕捉光与影的瞬间变化。他从印象派对光的表现上受到很大启发,并将其巧妙融入自己的泼彩山水中,于是呈现在观者眼前的就是那种流光溢彩与中国古典水墨水融的境界了。特为本次艺博会准备的“云蒸霞蔚”系列作品就是典型。夕阳西下,高处霞光万道,镀紫鎏金,群山连绵,深邃悠远;低处薄暮冥冥,闲人野渡,渔舟唱晚,一派幽谧山村景色。不觉想起“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的田园意趣。而将几幅作品放在一处品评,似乎可以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带来的颜色渐变,由明到暗,这种感受如此微妙,如此神奇。

第12篇

关键词:三淡问题;三找准策略

语文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一个新亮点,它建构了自主的学习平台、师生的互动平台、大容量的资源平台,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开放、学习自主、关注生成的教学新理念。可在很多次的语文网络课的聆听与实践中,我发现语文网络教学在显现很大优势的同时,也隐伏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淡化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与教材不符

听过语文网络课的老师不免会有这样的评价:“语文网络课似乎还不如传统型课来得精炼,来得精彩。”为什么?原来网页上呈现的资源取代了文本,用浏览网页的行为取代了学生品悟文本的行为,朗朗的读书声减少了,学习时常浮于表面。我在实践中也发现很多语文教师为凸现网络教学的优势,一般都会把语文网络课设计成活动、互动、探究、拓展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学习课文。如我听一位教师执教《桂林山水》一课,他别出心裁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赏读描写桂林山水风光的语段)设计成了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节”,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其中的一个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中活动有:美文朗诵赛――结合图片朗读课文片段;图片摄影赛――将网页上相关的图片粘贴到word中,并为图片取名;诗歌朗诵赛――将名胜古迹上的名人题词朗诵出来……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了网页的浏览,开始准备自己的参赛项目,之后再交流。虽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听着学生朗读着还很生硬的古诗,贴下一幅幅和课文不太相符的图片,显而易见对这种笔触细腻的细节描写并不适合用网络活动形式来组织,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解决策略]找准教学内容--不淡化教材内容

网络课的特质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材都适合上网课。针对上述的情况,我觉得教学中一定要找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用网络形式的教材组织成语文网络课的形式,才能做到既呈现网络的优势又与教学内容融合。基于平时的实践,我认为以下三类文章较适合用网络形式来执教,使网络教学紧紧围绕教材。

第一类是实践互动类课型。如《打电话》、《妈妈的账单》,活动性、实践性、互动性是这种课的最大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它设计成一个个活动环节,通过学生参与、互动类游戏展开教学,如《妈妈的账单》中就设计了不同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互动中集思广益,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第二类是情景再现类课型。如古诗《过故人庄》,这类课文是情景性较浓的古诗词和记叙文。教学时通常可以在网页上呈现语声纯正的朗读,再配以优美的乐曲、丰富多彩的画面,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如在教学古诗《过故人庄》时,我就让学生进入“照相馆”、“启智室”、“演播厅”、“练功房”,让学生进人课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愉悦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三类是主题探究类课型。如《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这种课往往是与地理、历史、科学知识有关,适合学生进行主题探究,通过大量图、文、声像资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做到从点到面,以便建构更完备的知识体系,形成更完善的学习表象。执教该课的老师就合理地设计了切合课文的四个版块。“海洋矿产”、“海洋食品”、“海洋能量”、“海洋畅想”,这四个版块的深入讨论就紧扣了课文内容,使教学紧扣教材。

[问题二]淡化语言感悟.语文教学失去学科本性

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大容量的资料及多样化的活动参与形式,面对这些在语文网络课上是“重拓展还是重感悟”“浏览网页时间和研读课文时间如何权衡”是我们进行语文网络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问题。《五文新课程标准》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是,在很多网络课中,却淡化了语言的感悟,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页浏览上,用在阅读拓展上,花在参与活动上,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学科本性,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自然课、社会课。我在教学时也曾遭遇到这样的尴尬。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花了将近半节课时间让学生看大量拓展资料,有关壁画、彩塑、藏经洞,确实给学生增加了不少知识。可是课文语言的感悟却大大减少了,课文中的排比句没有赏析、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没有辨析,作者细腻的笔触没有体会,整堂课失去了语文味,教学非常失败。

[解决策略]找准应用媒体一不淡化感悟

目前很多教育专家都指出:信息技术应用不应局限于“媒体论”的阶段,不应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口灌”成为新理念指导下现代化课堂中多媒体的“电灌”。面对纷繁复杂的图、文、影像资料,使学生重视语言的感悟,还回语文本性,就不应该将大量资料堆砌,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准最有效的媒体加以应用。如我校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便针对学生小、文章生动的特点,制作了声、像合成效果极佳的flas,模拟了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学生听到了各种有趣的声音,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海底生物,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处于兴奋状态,接着便展开自读自悟,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到作者的写法上,体会句与句的联系,这样的教学结合了教材,没有抛弃学生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相反,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先让学生点击欣赏音乐,再观察贝多芬弹琴时的图片,接着要读描写曲子的片断,完成后还要浏览教师提供的网址展开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贝多芬的资料。这种多种媒体的堆砌,无疑会使学生手忙脚乱,哪能静下心来去感受贝多芬创作时的心境呢?我觉得此时,只要用一曲《月光曲》的音乐,足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做到语言和音乐的和谐统一。

[问题三]淡化教师教学,“网络教学”与“网络学习”混淆

语文网络课是教师、学生依托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网络型课件,搭建网络学科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良好的“网络教学”形式。而反思现在的语文网络课,教师在课前花费的时间较多,用于搜集资料,给出学习目标,设计学生进入网页后的学习活动任务,并且还在网页上完全呈现出完成任务的一步步小贴士,使学生一进入学习网页,便进入了教师所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学习,师生共同完成的“网络教学”变成了学生单干的“网络学习”,课堂气氛松散,缺乏师生交流,

教师地位减弱,学生思维含金量低,我想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较低,自制能力有限,在这样的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会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策略]找准指导时机――不淡化教师教学

“网络教学”怎么就成了学生自我的“网络学习”呢,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时机。―般我们的网络教学都采用了任务驱动式,如何使学生跟着老师,深入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后交济洋习心得,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充满交流气氛。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时机,结合教学,以下五个时机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

(1)入境前引导――此时,教师要从课文语言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浏览的随意性。

(2)入境后提升――在学生人情感悟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且还要使学生的感情达到提升,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互动时牵引――在面对师生、生生的在线互动时,教师要学会牵引,从主贴到语言的引导,都要把握学生的主要方向,更好地让学生互动起来。

(4)互动后总结――在学生互动后,教师要把学生的各抒己见进行机智地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集思广益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上一段学习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