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亲子沟通方法

亲子沟通方法

时间:2023-06-01 09: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亲子沟通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亲子沟通方法

第1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在这一成长时期,亲子冲突作为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状态,会对初中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学习三个方面。

1.对初中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正确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对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非常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个体的自我意识更加地强烈。如果在这一时期经常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亲子冲突,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羞耻等比较负面的自我体验,从而对自己做出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如果初中生对自身的评价与其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的距离过于悬殊,不利于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2.对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亲子冲突属于一种人际冲突,初中生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往往反映着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一些亲子冲突比较严重的初中生,因为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会更加依恋同伴群体,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从而引发偏差行为。另一方面,亲子冲突使得初中生与其父母长期处于不良的交往状态中,不正确的沟通、交往方式势必会使初中生在与他人交往中遇到一些障碍,比如人际交往中的恐惧感、无助感以及错误的交往方式造成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打击等等

3.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亲子关系无法为初中生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处于亲子冲突家庭中的初中生,更容易产生焦躁、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不仅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情绪的排解上,促使“问题青少年”的产生;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进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间接地影响到学习成绩。

二、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用于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对于亲子冲突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的介入无疑是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以下将从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方法对亲子冲突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小组工作:促进亲子间的双向正面沟通

沟通是影响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的亲子冲突也大多是因为父母与孩子都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而引起的。因此,可以在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下,以培养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为目的。

1.开展家长教育小组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更好地了解初中阶段的孩子以及掌握与青春期孩子正确沟通的方法,所以,针对家长的小组活动就是以这一内容为目标来开展的。在亲子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首先由家长讲述自己所遇到的亲子沟通的问题,然后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最后由专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小组的互动和讨论以及专家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帮助家长获取更多专业有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2.开展亲子沟通小组

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有良好的亲子互动,亲子沟通小组就是要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游戏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在指定的问题、场景、条件中模拟表演。这个活动可以让家长与孩子换位思考,通过移情的方式去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达到互相认识的目的。通过亲子游戏,让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同时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把游戏中学到的沟通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亲子间的双向正面沟通。

(二)社区工作: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在社区层面的具体体现。解决亲子冲突问题,除了家长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外,也需动员社区的群众,大家组织起来,共同解决问题。

1.开展家长教育讲座

社区可以时常的对家长进行讲座培训,以“如何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如何面对亲子冲突”等为主题,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父母们共同遇到的亲子问题的苦恼和困惑,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学会多赞美、多肯定孩子。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亲子交往的方式方法。

第2篇

【关键词】 亲子沟通;初中生;行动研究;定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3.002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3-0157-05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由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学业、行为和心理问题所引发的各种亲子矛盾使亲子关系变得脆弱而敏感,容易出现亲子沟通不良的状况。因此,探索如何改善初中生的亲子沟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当前关于亲子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⑴亲子沟通的定义 [1];⑵亲子沟通的状况,包括沟通的内容[2] 、沟通的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3]、沟通的问题[4];⑶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5];⑷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6];⑸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教育对策及实验研究。国内关于亲子沟通的实验研究较为全面,如于学兰等[7]采用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团体实验法、个案法对如何改善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其具体措施包括转变家长的观念,传授相关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知识,对家长进行集体咨询,利用心理常识课和个别咨询对学生进行辅导,对所选个体进行具体指导等。国外对于亲子沟通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沟通环节的某一个方面,如对儿童焦虑的口头表达 [8],或者特定类型行为模式的青少年身上,如酒精滥用、肥胖症等[9]。 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⑴实验皆是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设计的,而参与的亲子双方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单向”的干预;⑵多数实验旨在将父母和子女分开进行干预,然后以一定的量化考核结果来验证实验效果;⑶缺乏对实验干预过程的质性描述。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来进行实验。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10]。在行动研究中,参与者是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只是起一个中介的作用,为参与者的研究和行动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处理社会问题。行动研究的结果检验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0]:(1)是否有利于发展和改善目前的社会现实,是否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或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2)是否提高了参与者的自信、自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的方法与实践的要求是否相符(如时间、经济条件、职业文化等)。本行动研究对结果的评估将遵照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行动研究的先驱勒温将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监察、实施、评价等步骤。后继的研究者将勒温的这些步骤明确概括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循环[10]。本研究采用“以参与的亲子双方为主体、以研究者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提出一个计划、执行、评估的动态循环研究框架。

1 对象和方法

1.1被试

对重庆市某中学校方指定的初二年级2个班级,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进行施测。两个班级的学生共94名,选出PACT总分显著低于总体平均分的学生15名,然后排除2名家庭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活动的学生,最终参与研究的家庭共13个,形成一个以“亲子成长工作坊”命名的活动团体。其中,父母共同参与的家庭有3个,固定由父母中的一方参与的家庭有10个;学生中男生10名,女生3名;成绩优异者2名,成绩中等者7名,成绩较差者4名;父母受教育程度:初中2名,高中3名,大专7名,本科1名;父母职业:农民1名,工人2名,个体商人1名,军人1名,公司职员6名,公司管理人员2名(因父母双方共同参与的家庭中,有一方参与时间不固定,所以只对固定参加的一方进行数据收集);家庭结构状况:单亲家庭2个、核心家庭11个(其中再婚重组家庭2个);家庭子女数目:独生子女家庭10个,非独生子女家庭3个。

1.2研究工具

1.2.1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Test , PACT)[11]

由37个题项组成,其中测谎题4项,每一个题项的回答包括对父亲的回答和对母亲的回答两种。该量表包括2维度:亲子沟通的动机(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4个因素)和亲子沟通的能力(包括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开放的表达4个因素)。

所有项目采用自陈测验五点记分制(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3.不确定;4.大部分符合;5.完全符合。)。量表总体α系数为0.8699,各维度的α系数在0.3554~0.8465之间,总体分半信度为0.8015,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3554~0.7999之间。经本研究实测后的总体α系数为0.8410,各维度的α系数在0.3991~0.8757之间,总体分半信度为0.7416,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3505~0.7416之间。各个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8~0.82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1~0.73之间,相关适中,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1.2.2自制活动反馈表

要求每一次活动后,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参与者姓名及满意程度(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对下一次活动的建议。

1.2.3 “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

包括家长和学生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及最后的活动感言,题目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很符合、一般、不符合)两种。

1.3 资料的收集

按以下4步来收集资料:⑴在第一次活动开始前首先进行总体需求评估(包括亲子双方参与活动的愿望、活动安排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然后研究者根据评估结果单独制定第一次活动的方案及活动方式的总体分类。⑵执行既定的活动方案,并根据特定的活动情境灵活地调整部分内容。⑶每一次活动结束时,亲子双方共同填写活动反馈表,同时进行现场讨论(经亲子双方的同意之后录音,事后整理为文字稿),由研究者进行归纳整合后形成下一单元正式的活动方案。研究者要在每一次活动后及时总结自己的观察体会。⑷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亲子双方填写“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收集活动整体情况的相关数据,结合之前各次活动的评价以及研究者的体会,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

1.4 活动开始前的总体需求评估情况

1.4.1 活动愿望

研究者通过课间活动及学校例行的家长会分别向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平常的亲子沟通状况,同时对本次行动研究的主题和预想方式做一定的介绍。口头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查2个班级的80%的家长和学生都对这项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

1.4.2 活动安排

研究者和班主任、家长及学生对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民主协商,学生和家长的主要分歧是安排在周五还是周六,学生认为周五的功课较少,且可以不占用家庭活动时间,家长认为周六的时间较充裕,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事务的打扰,最后协商的结果是定在周五的下午6:30~7:30。关于活动的地点,大家一致同意在本班级教室,理由是环境熟悉,参与活动时比较放松。经协商,本次活动共持续8周,每周1次,每次一至一个半小时。

1.4.3 活动内容

亲子双方都希望活动内容比较实用,能够用来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沟通困难。双方对活动内容的需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对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包括如何与对方进行融洽的言语沟通,如何在双方面对分歧时恰当地处理好亲子矛盾等,如“我想了解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或技巧”、“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管教好孩子,又不让他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对亲子沟通观念的改善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孩子成长中的事,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解释”、“希望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得到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希望成为儿子的朋友”。

1.4.4 活动方式

通过向家长和学生口头调查,以及向班主任征询意见,大多数参与者都比较喜欢轻松、气氛融洽的活动方式(如“气氛最好搞活跃一点,不要让人觉得是到学校受训来了。”“和大人在一起容易变得不自然,要是可以多做一些游戏什么的,那就好了”),而排斥传统的报告或讲座形式,认为那种方式既单调枯燥又学不到东西(如“每天都在学习,好不容易有点课外活动时间,还是讲课多没意思”、“整天工作都是些枯燥的事情,不想在下班以后还来听一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但也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讲座了解一些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纾解学习压力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上述家长和学生们的意见,并通过具体商讨活动方案,整项研究中综合运用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识讲授5种方式。8次活动的主题分别是“我们来到这里”、“重新认识对方”、“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建立和谐家庭”、“学会奖励孩子”、“怎么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是黄金搭档”,并且在部分方案中附有教子锦囊,于活动结束时发放给家长。

1.5 统计方法

利用“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对亲子双方共同调查收集量化数据,其中部分数据做非参数检验中的确切检验。同时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分5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质性的现场描述。

2 结果

2.1亲子对活动整体执行过程的评估

表1显示:活动方案充分调动了亲子双方的积极性;研究者的带组技术基本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素质要求[12],活动内容较为通俗易懂和实用。

表2显示:总体上各项活动的受喜爱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ct of Cases)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识讲授。家长对各项活动方式的喜爱度较为一致;学生对亲子游戏和角色扮演的喜爱程度较高,对故事分享和案例分析的喜爱程度较低,对知识讲授的喜爱程度最低。

表3显示:家长和学生对于活动的整体效果还是满意的,但对于不同方面的评价效果不一样。

2.2 不同活动方式的亲子体验报告举例

2.2.1亲子游戏

子女: “‘亲子信任考验’的游戏我很喜欢,虽然游戏当中我有点害怕,不过突然发现我是多么需要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家长:“我女儿今天很勇敢,平时看她柔弱的很,没想到我的安慰和鼓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这个游戏的效果的确很震撼,连大人们都不敢轻易尝试,没想到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这么重要。”

2.2.2角色扮演

学生:“以前没发现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今天看别人表演出来,才发现好多问题。” 家长:“心理剧这种形式很不错,既可以观察别人,又可以启发自己换位思考”,“通过和孩子分享心里的故事,我发现了孩子的另一面,这是以前没有注意的。”

2.2.3故事分享

家长:“我觉得那个让亲子双方讲述最让对方感动的一件事的内容非常好,平常看儿子不声不响,还以为我们做家长的对他的关心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才发现他还是很关心我们的。” 学生:“以前我很怕和父母交流,有心事也不愿意告诉他们,现在我觉得无论快乐还是悲伤的事情都可以向父母讲,而父母有什么事情也愿意与我共同议论。”

2.2.4案例分析

学生:“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和爸爸妈妈尝试一下”,“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是不错,可以反映出我们小孩子的心声。” 家长:“我认为我们家平时还是比较民主的,我愿意跟小孩做朋友,但是如果白纸黑字的把这些事情固定下来就让我觉得不太舒服”,“要是跟小孩签订这种东西,家里会不会闹翻天哦?”

2.2.5知识讲授

学生:“有些活动有点无聊。”家长:“有些活动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讲得再实际点”,“关于身体语言的知识让我感觉很新鲜,以前觉得孩子大了,不好意思再去拥抱他了,现在觉得用这种方式去表达爱特别温馨,感觉很好”。

3 讨论

已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学生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年级差异,发展曲线呈U字型,其中初一和高三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好,初三和高一的状况最差,也即是说,初二的亲子沟通水平是相对下降的[11]。但是基于实际操作条件,例如学校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只愿意提供非毕业班级供研究者进行实验干预,且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初二年级的亲子沟通心理问题也最为突出,故本研究选择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本研究活动方式的喜爱程度排序来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喜欢双向沟通、能够获得更多参与权利的方式,如亲子游戏、角色扮演,这说明单向性的、权威式的亲子关系不能很好地促进亲子双方的沟通,而且即使是成年人也喜欢新颖、有创意的沟通方式,孩子给家长所提供的温情、寻求依靠和帮助的反馈能够进一步激发家长的耐心。知识讲授这种活动方式虽然效果不太好,但它也是应部分家长建议而纳入的,提示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家长平时在和学校教师的交流中习惯于家长会式的单向报告方式,同时对亲子沟通的知识抱很大期望,希望能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沟通问题。目前看来这种知识内容的筛选以及呈现方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从活动效果的整体评价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亲子双方对于沟通知识的接受较好。本研究在知识传授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报告或讲座形式,而是与其他活动方式相配合,比较灵活自然,易于被亲子双方接受。②亲子双方对于沟通态度的转变较沟通知识与沟通技巧要差一些。说明态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部稳定性,要想通过短期的干预训练就达到彻底转变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由参与者本人长期坚持以新的观点评价沟通对象才有可能彻底转变。但数据结果也说明活动本身还是给家长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对他们今后的沟通活动会产生良好的影响。③亲子双方对于沟通技巧的改善程度较大,这可能与本研究特别注重参与者主动性的发挥有关,从方案的规划到活动内容的执行都要求参与者全程参加,加之活动内容始终保持了沟通的双向性、互动性,这对于亲子双方是一种有益的磨合,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沟通技巧的提高。

行动研究的主旨是提高参与者的自信、自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强等的研究探索出“在学校指导帮助下,以家长为主导,寓于实践活动中的亲子双主体互动”的亲子关系模式[13],但这些活动由研究者单独设计,亲子只能被动接受,而本研究的活动并非研究者单独设计,体现了亲子双方参与的主动性。

另外,从不同活动方式的亲子体验报告中可以看出,亲子双方受到的心理冲击较大,对于亲子沟通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对家庭中过往沟通状况的反思,但同时也还有一些疑惑和心理矛盾存在,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因此,这种质性的评价作为量化评估的补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亲子双方的内心活动,以改进实验。

采用参与者的自我报告体验作为评估的结果可以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活动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量化考核的不足,这也是行动研究的独特之处。但由于部分活动内容与家庭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考虑到亲子双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比如对于知识讲授,有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家长也认为其中部分内容如心理学理论知识“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讲得再实际点”,这与研究者的带组技术以及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另外本文筛选工具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的实证效度资料不足。所以,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 2001(6):49-53.

[2]Noller P, Callan VJ.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J Youth Adolesc, 1990,19(4): 349-362.

[3]Barnes HL, Olson DH.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Circumflex Model[J].Child Dev, 1985, 56: 438-447.

[4]Vangelisti AL.Older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th Their Parents[J].J Adolesc Res, 1992,7(3): 382-402.

[5]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21(2):122-125.

[6]Eisenberg N, Fabes RA,Carlo G,et al.The relationships of maternal practices: a characteristics to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J].Child Dev, 1992, 63 : 583-602.

[7]于学兰,孟育群.关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验研究[J].教育改革,1994,(4):30-34.

[8]Field AP, Ball JE, Kawycz NJ,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Verbal Information Pathway to Fear in Children: Two Preliminary Experiments[J].Behav Cognit Psychother, 2007, 35: 473-486.

[9]Fogelholm M, Nuutinen O, Pasanen M,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and obesity[J].Int J Obesity,1999,23:1262-1268.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48-458.

[11]张峰.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B].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2]梁东标,汤礼深.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丛书之5:亲子心理辅导手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0-14.

第3篇

关键词:亲子活动;亲子互动;主旋律

亲子活动是以婴幼儿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环境、组织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及方法,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早期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婴幼儿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家长的文化层次和教养水平参差不齐,观察和反思当前的亲子活动,在亲子互动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情况:一是活动多以师幼互动为主,家长参与不足,亲子互动少,无法体现亲子活动的特质;二是亲子间虽有互动,但因家长不能科学解读孩子的发展,或缺乏有效的互动策略,导致亲子互动不和谐,互动质量不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分配任务,为家长在亲子互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亲子活动一般由3~5个不同类型的游戏组成,游戏的参与者是婴幼儿及其家长,两者之间应形成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任务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让家长体验到亲子互动的乐趣。

案例:今天的活动是让宝宝听着音乐尝试敲打单响筒。老师根据音乐提出了三次不同的要求。第一次,她要求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听着音乐敲一敲”。第二次,她要求家长“放手让宝宝自己敲,家长可听着音乐轻轻拍打宝宝的肩膀,给宝宝节奏的暗示”。老师又放了第三遍音乐,这次她告诉家长:“对音乐的感受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所以,这一次还是请大家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家长可以跟着音乐边唱边拍手或轻轻拍打宝宝的身体。”音乐再度响起时,家长们开始高声跟唱了起来,大家边唱边欣赏着自己孩子的表演,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师根据游戏的进程,用明确的要求分三次给家长分配了任务,家长依次承担了合作—提示—欣赏的任务。

二、现场示范,教给家长亲子互动的具体方法

在婴幼儿生命的早期,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能为其提供安全感。亲子互动的有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肢体语言,另一种是支持性的口头语言,这些都可以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让家长及时习得。

案例:老师正在给宝宝和家长们示范怎样玩“苹果长在大树上”的游戏,每次老师把宝宝举高再放下时,就会笑着去亲一亲宝宝,或是在宝宝的脸旁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并假装做出吃的动作。在接下来家长和宝宝玩的过程中,家长们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亲吻和逗引自己的宝宝,看到宝宝们咯咯地笑着,家长们做得更起劲了。

案例中,老师示范了如何用积极的肢体语言与婴幼儿互动,家长们学着运用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不仅愉悦了家长和宝宝的身心,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其实,亲吻、挠痒、拍手、拥抱、竖起大拇指、微笑等都是婴幼儿能够理解并喜欢的肢体语言,这些无声的动作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家长可通过这些动作传达对婴幼儿的喜爱与信任,让婴幼儿在感受到支持的同时获得自信。

三、双向沟通,指导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

教师通常与婴幼儿接触的次数少,因此,许多关于婴幼儿的信息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都需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才能获得。

案例:在一次亲子体验活动中,有一位叫浩浩的男宝宝一直大声哭闹着,拒绝一切活动,浩浩爸爸也拿他没办法,抱着他坐下也不是,陪他站着也不是。配班的老师很有经验,她上前与浩浩爸爸简短地沟通了几句,问道:“平时孩子主要是谁带的?”“您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大概多长时间?”浩浩爸爸说自己忙于工作,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奶奶一手包办了孩子所有的生活起居。老师当即建议让浩浩奶奶替代爸爸进入教室陪伴。果然,奶奶来了之后,浩浩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很快停止了哭泣,当奶奶从老师手中接过玩具给浩浩时,浩浩也愿意伸手拿了,活动结束时,浩浩还在奶奶的鼓励下和老师挥手道了再见。课后,老师请浩浩的爸爸和奶奶都留了下来,和他们交流了宝宝的教养应该以谁为主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老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既是有效的,又是有意义的。“有效”体现在通过沟通找到了缓解浩浩紧张情绪的亲子互动方法,“有意义”体现在老师没有止步于课堂,而是期望通过更多的课后沟通,指导浩浩的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更科学的早期教育。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婴幼儿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家长,来自于家庭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沟通能力,将和谐的亲子互动平台从亲子课堂延伸至家庭中,帮助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让每个家庭成员与婴幼儿的互动更积极、更优质,实现家长和婴幼儿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江苏教育,2002(6).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1996.

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保护措施”为你整理了这篇教师关于亲子沟通技巧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教师关于亲子沟通技巧学习的心得体会

藁城区南董镇北高庄小学 谷力巧

作为有十七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我深知学生的品格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和大量阅读此类书籍,我的内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赏识、激励、管教、批评、惩罚等”。但如果亲子之间的关心不好,什么教育手段都是徒劳的。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就亲子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亲子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因此,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这些沟通问题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视,也能去实施,但近几年,班级流动

儿童的增长,流动儿童的亲子沟通就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感受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欢乐和痛苦、梦想和烦恼?可能流动儿童的父母们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压力的增强,我们更"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们才有可能有愉快的沟通。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作为父母可能只是发现孩子又长高了,快赶上大人们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听话、犟嘴、不礼貌的一面,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是批评和责骂孩子呢?我认为作为家长要愿意听孩子们的解释或是他们的意见,少些责骂或冷漠,多些倾听,可能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只要沟通没有问题,作父母的就有办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是我们要讲究方法,打骂孩子有时确实能让孩子“怕”,但是可曾想过,孩子这究竟是害怕惩罚还是真的信服了你说的话?我觉得,这可能适得其反,暴力只能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仇恨,而宽容才能让孩子感觉你的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应给孩子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孩子有过错并深感愧疚时,是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责任承担这一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优秀,心里更健康。

第5篇

【关键词】 亲子关系;信息交流;生命价值;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34-03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1]。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融合了个人所参与过的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2]。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的核心机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3-7]多从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亲子沟通、价值观现状的考察,进而探讨亲子沟通与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当前的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河南省4种不同类型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按年级分层,然后随机选取若干班级中的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 377份,收回信息完整问卷1 135份,选择1 07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其中男生445名,女生629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亲子沟通模式问卷(RFCP)[8]。由Ritchie等于1990年编制,分为观念定向沟通和关系定向沟通2个维度,关系定向沟通强调家庭和谐以及成员间的依赖;观念定向沟通强调要为所有家庭成员创造一个不受拘束的交往环境。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81。根据家庭在2个基本维度上的得分,划分出4种亲子沟通的类型:一致型、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2)价值观问卷[9]。该量表由45个项目组成,含12个一阶因子,这些因子分别是独立进取、维护传统、享受人生、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诚实守信、超自然信奉、追求美、非教条盲从、求知好奇、自我中心。这12个一阶因子又归结为3个维度,即个人生活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价值取向、权威意志取向,此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记分。问卷的α系数为0.82,二阶因子的α系数依次为0.83,0.76和0.71。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吻合指数(CMIN/df=3.97,CFI=0.93,NFI=0.952,TLI=0.926,RMSEA=0.073)都达到理想的水平。

1.2.2 施测过程 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问卷施测,由心理学教师负责组织,心理系学生具体调查实施。测试前施测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写要求,并承诺对所填内容予以保密,鼓励学生如实作答。被试自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现场收回,保证测试的科学性。

1.3 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女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χ2=18.98,P<0.01)。见表1。

2.2 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和一阶因子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求知好奇、自我中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价值观的亲子沟通类型差异 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上,一致型、多元型分别与保护型、放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且一致型、多元型家庭的各因子均值大于保护型、放任型;一致型和多元型除了在独立进取、享受人生、非教条盲从和二阶因子个人生活价值取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他各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一致型的得分除维护传统、社会同情、诚实守信、追求美和二阶因子社会生活价值取向小于多元型外,其他各个因子上均大于多元型;保护型家庭承认权威、超自然信奉、求知好奇、自我中心和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的因子均值大于放任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调查显示,男、女生在亲子沟通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父母对其子女的期望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有关。对我国大多数父母来说,潜意识里对男、女生的期望还是存在差异的。相对而言,父母对男生的期望值高于女生,反映到教养方式上就表现为父母对男生的要求更严格,而男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逆反心理较女生重[10],这就会使男生表面上对父母不做反对,但亲子之间的沟通也较容易出现问题,经常要以服从或被服从、压制或被压制的方式结束与父母的交谈[11]。而对于女生来说,父母一般都能够采取较民主、平等的方式,倾听她们的想法和观点。另外,张峰[12]的研究显示,女生的生理和心理较男生相对成熟,且女生的言语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比男生更有优势。这些都决定了女大学生在亲子沟通中有更高的沟通质量。

就整体而言,大学生中一致型所占的比例最低。这与方晓义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大学生亲子沟通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更多的家庭依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也可能与量表本身的设置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未制订公认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亲子沟通量表,采用的依然是国外的量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难免不同。

就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独立、进取、冒险精神和求知的欲望,也更易承认权威和以自我为中心;女生比男生更具有社会同情心,更关注社会生活,与张麟[9]的研究结果一致。导致价值观性别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在我国,社会赋予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主宰地位,看重男性在发展事业上的能力,而对女性则强调其家庭责任,看重女性的温顺、美貌,这就导致男性的价值观重事业、才智和能力,更尊崇权威也更愿意成为权威;而女性的价值观注重社会生活,充满同情心,重视为人处世,希望被人接受。

高质量亲子沟通的家庭中,其子女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反之,其子女消极价值观形成的概率更大。亲子沟通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亲子沟通类型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亲子沟通,采取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4 参考文献

[1] 喻永红.当代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系统比较及教育的思考.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2] 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77.

[3]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等.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1.

[4] OLSON DH, RUSSELL CS, SPRENKLE DH. Circumplex model of 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I.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dimensions, family p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am Proc, 1979,18:3-27.

[5]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等.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教育与发展,2004,20(1):18-22.

[6]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59-65.

[7]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8] FITZPATRICK MA, RITCHIE LD.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he family//BOWW P, DOHERTY W, LaROSSA R, et al. Sourcebook of family theories and methods: A contextual approach. New York: Plenum, 1993:565-585.

[9] 张麒.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10]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11]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4-136.

第6篇

近几年,笔者经常给中小学生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实践中常遇到家长咨询青春期亲子冲突问题,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良策。对此,笔者就青春期亲子冲突和解决策略谈谈自身看法,以回馈广大家长的厚爱。

一、青春期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对青春期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好坏显得极其重要。亲子亲和与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亲子关系不管以哪种形式存在,亲子冲突都是家长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最令家长困惑的问题。

青春期大约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与童年期和幼儿期相比,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尤为突出。因为青春期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青春期成为亲子冲突的高发期。青少年正处于从父母居于支配地位的亲子关系向亲子双方居于相对平等地位的转换时期,这一时期亲子关系处于极为不稳定的状态。随着生理上的变化,青少年在心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增强。他们开始用怀疑、审慎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不再一味地盲从家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标准评价家长的行为,用对家长的期望标准,评价家长的权威。二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独立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行为上要求自立。“成人感” 和“参与感”开始出现,他们希望摆脱家长的“束缚”,希望参与家庭事务,希望获得与成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尊重。三是性意识开始觉醒。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有心事不愿意向家长表白,独自向日记本倾诉,放学后,常常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不让家长进去等。四是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为心理活动的不成熟和波动性,他们既缺乏经验又过于自信,在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时极易产生困惑和烦恼,易激惹,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亲子间的距离感加大了。

面对青春期身心发展巨变,家长若缺乏必要的知识,仍然用以往的教育方式,亲子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孩子出现各种对抗性的挑战家长权威的言行。他们为独立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为观念上的碰撞而抗争,亲子冲突由此产生。

研究表明,青春期经历了比其他时期更多的亲子冲突,但真正由于不良行为等大过失造成的激烈冲突只占很小一部分。冲突内容主要涉及日常事务,一般只发生在生活小事上,冲突形式多为言语和情绪冲突,身体冲突较少。

二、青春期亲子冲突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青春期亲子冲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发展性问题。青春期能否顺利度过,能否减轻挫折感和危机感,对他们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亲子冲突不断,会极大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使家庭教育难以顺利进行。研究发现,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犯罪、吸毒、、学习成绩差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恶性亲子冲突是构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各个层面都有显著的相关。恶性亲子冲突会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如离家出走、辍学、早婚早孕等。对此,笔者在多年与中学德育校长、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中得到证实。长期频繁的亲子冲突对青少年及其父母都容易造成身心伤害。

尽管如此,青春期亲子冲突仍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青春期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好争辩、吹毛求疵等典型行为,是因为他们具有推理能力但缺乏生活经验。当亲子双方冲突发生时,家长恰当的引导会使青少年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其理解力得到提升。

其次,青春期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亲子冲突的发生,便于青少年了解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促使自我意识分化。由此,他们形成了思维或行动的主体性,产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

再次,青春期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需要调整的信号。由于时代和环境的急剧变化,亲子间在价值观和行为取向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差异、隔阂以及冲突,冲突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日益变化的需求和期望。家长应该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反抗”与“叛逆”行为,适时改变教育方式。

三、解决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策略

众所周知,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青少年则处于被动地位。面对亲子冲突,家长应积极寻找解决策略。

(一)要转变观念,尊重孩子人格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并不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家长应该把孩子当做有独立尊严的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需要成人的关心、关爱和保护,因此,家长要转变传统的家长制作风与陈旧的教育观念,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面对冲突,家长应正视冲突,允许合理亲子冲突的存在;面对冲突,家长如果有错,要勇于放下长辈的架子和权威,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冲突,家长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发展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一些青少年出现闭锁心理,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尊重,不希望家长过多干涉他们的自由。这就要求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多运用商量的口吻,采取肯定、赞扬、鼓励的方法,多关注、关心他们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多理解,少指责。

(二)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

面对青春期亲子冲突,家长要掌握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学会与青少年沟通的技巧,走进他们的心灵。

沟通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家长与青少年的沟通不是枯燥空洞的说教,而是高技巧的平等交流。当下,家长与青少年的沟通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家长应该掌握与青少年有效沟通的技巧。

1.倾听的技巧――耐心地倾听。家长要少与青少年争辩,多倾听少说话,在倾听时多关注青少年的感受而不是他的行为,并做到先对其感受给予认同。

2.换位思考。家长要多想一想自己当年像他们这么大年龄时是怎么度过的,很多事情也就理解了。

3.拥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拥抱的需要是个人安全感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人在与温暖松软的物体接触时最容易感到愉快。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皮肤在受到触摸时对情感的体会最为深刻,身体的触摸是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最佳方式。中国家长一般比较注重物质分享与给予,忽视精神情感交流,而亲子冲突常常是精神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的。

4.沉默。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诺曾经说过:“每个人在犯错之后,都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而对于那些性格好强的孩子来说,与其喋喋不休地唠叨其错误,倒不如保持沉默,给他们认识错误的空间。”因此,家长在处理亲子冲突时,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不妨保持沉默,这样就没有发生冲突的对象,冲突就很容易化解。

5.写信。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沟通方式。当家长不在身边遇到事情需要家长指引迷津时,运用这种沟通方式效果比较好。

家长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各种亲子沟通技巧,沟通顺畅了,亲子冲突就减少了。只有在良好沟通基础上的施教,才是有意义的,才能真正谈得上有效的家庭教育。

(三)家长要不断学习,争创学习型家庭

家长应该加强学习,掌握青春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施教对策,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家长威信,尽量减少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第7篇

关键词 农村 亲子沟通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Rural and Non-rural Adolescent

DONG Yang, PENG X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he scale of family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1254 adolescents with parent 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low; participation in the tenden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rural youth, while in the control need of this factor,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ural youth.

Key words rural;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dolescent

1 问题提出

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影响亲子双方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研究发现,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如Clark&Shields(1997)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翟静等人(2003)的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及家庭内部的沟通状况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相关因素之一;雷雳等(2002)(2004)的研究发现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青少年处于“断乳期”,这个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走歧路、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生在这个时期。上述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状况有助于了解青少年亲子沟通情况并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从而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采用的被试样本来自城市,但关于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比较研究,揭示农村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的现状,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梅州、揭阳及潮州地区的中学进行PACT量表发放,共发放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问卷1254份。其中农村学生617人,男生298人,女生319人,非农村学生637人,男生309人,女生328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并修订了西南师范大学张峰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问卷),该量表共37题,其中测谎题4题。该量表由八因素构成,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轻松感、支配需要、理解、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8个cronbach’a因素的系数分别在0.650~0.872,该问卷总cronbach’a系数为0.932。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越好。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考察农村、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的情况,对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表2。

据统计,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每题的平均分只有3.55(满分5分),说明青少年亲子沟通水平不高。

从表 1、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得分小于4分,处于“不确定”水平到“大部分符合”水平之间,但农村青少年得分略高于非农村青少年。

具体来讲,在参与倾向性、支配需要、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4.1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分只有3.55,处于“不确定”水平与“大部分符合”之间。这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就越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在与子女沟通时,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经济收入较高的母亲更倾向于情感温暖养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而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沟通意识不强,他们较少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不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且因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一些父母为了维持生计而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其子女沟通,易造成青少年内心被冷落的情感,孩子想要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反而被压抑,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亲子沟通水平低下。

4.2 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因素得分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非农村青少年,且在理解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较高,每题均分为3.99分,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表明农村青少年比非农村青少年更易理解父母且更具有积极参与亲子沟通的心理倾向性。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农村青少年自小就更在父母身边帮着父母打理家务,与父母一起劳动,这使得他们较为早熟和懂事,因而更能理解父母,更愿意积极地与父母沟通。而非农村青少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大多是家里的“独子”或“独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易使得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如“公主病”“少爷病”等,难以做到换位思考。

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均较低,但两者的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农村青少年。表明在与父母沟通中,非农村青少年力图改变或控制父母思想、行为的动机比农村青少年强烈。相较于非农村父母,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其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小,使得农村青少年没有很大的反抗心理。另外,父母与青少年容易在青少年与异往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而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农村父母并没有严格限制他们与异往。这使得农村青少年在与异往这一问题上比非农村青少年更少发生亲子冲突,因而没有像非农村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想要改变父母思想的动机。

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和开放的表达这四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在这四个因素上的得分都较低。表明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易感到压抑和不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很强的获得爱与归属感的动机。这可能与亲子沟通方式不当有关,很多父母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唠唠叨叨地说教,忽略子女的感受;有些父母甚至在与子女交谈中表现出的“攀比”心理,常拿子女的短处与其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易使子女无法在与父母沟通中获得爱与归属感,甚至感到压抑和不安,从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直截了当表达自己感受,不能专注地与父母沟通。

在沟通灵活性这个因素上,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较高,达到或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且两者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有良好的沟通策略。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能通过面对面或打电话的方式与人交流,而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不同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大大的增加了青少年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机会,无形中训练了青少年的沟通技能,使得他们能够灵活与父母进行沟通。

5 结论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

课题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以梅州市为例(314B0116)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青春期 亲子关系 文献综述

青春期是一个人人生中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生中很多问题都出现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各种身心问题的解决将对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紧密的关系,人的性格塑造及心理的健康也与亲子关系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就亲子关系对青春期心理健康影响查阅了相关文献,对此问题进行综述。

一、材料获取方法

于2013年6月以关键词亲子关系并含青春期为条件精确匹配对CNKI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其中检索的学科范围为心理学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8篇。

二、研究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青春期的特征及常见心理问题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角色认知混乱、人际交往障碍等,表现出来的直接问题有厌学、网瘾、自闭症、学习障碍等。

(三)青春期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1)青春期亲子关系影响因素。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父母因素与子女因素,包括父母教养的方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及经济状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子女的气质性格特征、性别、生理变化、心理变化。除此之外,外部环境因素及突发性事件也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因为这种偶然性突发事件是不可控且未知的,所以在此不列入影响因素中。

(2)青春期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探讨。针对青春期中容易出现的亲子关系危机,很多学者也做了很多研究,找出了很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在亲子关系的改善中强调应该提高父母素质、改善沟通方式;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更新父母观念、丰富沟通内容;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机会。并做到对孩子的认真倾听、理解与尊重。

三、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对于青春期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相关文章中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青春期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及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并且已经提出了很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但是在理论上我们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于这个层面,而应该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与原因的相关性并提出更好的、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的研究中个案研究较多,主要是研究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危机。

(2)理论性研究多于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的评测与调查、亲子关系与有好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而对于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与亲子关系之间原因的实证性分析及相关性检验还停留于理论推测阶段。

(3)在研究中对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本土化及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性研究较为不足。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在目前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青春期出现某一特定问题与亲子关系中某一特定现象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将亲子关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青春期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存在普遍现象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通过改变亲子关系中某一特定因素从而避免青春期问题的发生。

四、本文的不足

本文由于时间关系仅仅按关键词“青春期”并含“亲子关系”精确匹配进行文献的检索,有的文章关键词中仅有亲子关系或仅有青春期的但也包含了两者之间的研究的文章无疑是有遗漏,并且单一的采用了CNKI中国知网的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未对其他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及未对外国文献进行相应的检索这也造成了一定的疏漏,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更加深入的补充检索数据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余荣琴.青春期良性亲子关系创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15).

[2]刘艳金.青春期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3).

[3]肖冰滢.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原因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2,(01).

第9篇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季节,生理、心理都发生明显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亲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父母对其教育效果的好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呢?本文从教会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会与父母沟通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渗透方法 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从而改善亲子关系。生物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建立较亲密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欣赏和信任,然后通过与孩子较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重新理解父母的言语及行为,并在这一重构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尝试改善亲子关系。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沟通,尽量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对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如在人的个体发育这节分析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时说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做成年人看待,理解自己,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同时反问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我们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为我们流下辛酸的泪水,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促使他们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了,我们又做过什么呢?通过一系列反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至少尝试理解父母。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家长从不同于一般理解方式的角度分析并解读孩子的行为,使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及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理解可以帮助家长重新看待并采用新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那么,总体上说,这个工作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做。

二、教会学生感恩

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做感恩的典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身体力行,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热情回应每一个向你主动问好的学生,感谢他的友善和尊重;在课堂上表扬积极答问、课后认真作业的学生,感谢他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当学生的付出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谢意,他们学会感恩老师,尊重和欣赏他人;我们还可以时常向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学校、父母、朋友的感恩之情,当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做懂得感恩的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一节内容,可以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我是这样开展的,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是如何诞生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母体内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的结果,然后播放一段受精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几亿大军,是如何历经层层障碍,激烈竞争,最后只有一个与卵细胞成功结合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都感慨万千,有的感慨旅程艰辛,有的感慨生命来之不易,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人类胚胎发育到母亲分娩过程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很感慨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接着我追问学生:“试想一下,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现在的个体,你们的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个人是不是都要感谢父母呢?”同学们感人肺腑,频频点头。如此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有震撼、有共鸣,学生才能学会感恩。

三、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沟通是双方的交换交流,单方的只是沟没有通。有效沟通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学生与家长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轻的会产生不快心情,严重的导致离家出走,造成悲剧。关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据调查:有40.45%的家庭出现沟通障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生物教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我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节这样设计的,展示班上某位学生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引起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接着提问:在这张照片中,①你看到了哪些性状?②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会回答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如学生发现该生的某一性状和父母一方相似,我借机对学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平时应该经常和父母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父母。沟通时注意自己的身份、态度、表情、口气等,一般来说,经过指导,学生都能尝到不同的成功喜悦。

四、总结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健全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益于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物教师的微薄之力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作者:朱娟 单位:扬中市同德中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 目的与意义 家校成长 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紧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导致了开展阅读的人越来越少,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陪伴孩子亲子阅读就更加少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紧张的家校关系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开展亲子阅读有利于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也有利于构建家校成长的共同体。我们必须让广大家长知道并且了解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与意义,让他们能够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

一、亲子阅读的含义与目的

(一)亲子阅读的定义

亲子阅读,又被称为“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亲子阅读是指把书本当做媒介,把阅读当做联系的纽带,让孩子与父母能够共同阅读并分享阅读的过程。在广义上来讲,是指家长参与到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共同阅读,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孩子与父母创造更加有利的沟通环境与沟通机会,创造更加有效地沟通方式,能够分享从阅读的书本中带来的收获,感动与乐趣;通过孩子与父母的共同阅读,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加多的快乐与智慧,让孩子对于生活与未来充满着希望,勇气,热情与信心。

(二)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与意义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现代家长最看重的问题之一,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与父母创造更加有利的沟通环境与沟通机会,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让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更加的深厚,让孩子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让孩子与父母能够共同的成长。

开展亲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让孩子更快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开展亲子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积累词汇,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开展亲子阅读也能使孩子的知识面得到很好的拓展,让孩子从多方面去了解世界,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提升家长素质,有利于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老师与家长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与支持,有利于增强老师的教育能力,提高老师的教育技能,完善老师的教育方式,化解家校矛盾,从而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水平。

二、亲子阅读面临的困难

(一)家长对亲子阅读不够重视

亲子阅读虽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开展亲子阅读依旧面临与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家长对于亲子阅读的目的理解不到位,不准确,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自己会识字,会读书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就没有必要再陪孩子一起阅读了;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平时孩子的照顾完全托付给祖辈,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阅读;一些家庭并没有为孩子的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一进家门,就打开电视机,低头看手机,让孩子不能够在一个温馨舒适与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书本阅读。

(二)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合理的指导

有些家长十分赞同亲子阅读,也认为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能同孩子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但对于孩子阅读的图书的选择上,家长却并没有很用心,或是感觉到无从下手。家长选择的一些书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与意愿,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阅读内容孩子缺乏兴趣等,这也造成了家长和孩子对亲子阅读的兴趣的逐渐减退。慢慢的,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家长也逐渐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陪孩子进行阅读,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味的将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了事。

(三)长期坚持亲子阅读出现困难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阅读的指导方法不正确,也不到位,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带有比较严重的情绪,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一起阅读;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阅读要求,甚至认为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细心和耐心的教导孩子的阅读,也不能够认真,耐心的回答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阅读过程中缺乏亲子互动等;现在的手机,电脑,电视对于孩子的诱惑力也很大,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电脑与电视,家长缺乏指导与有效的管束,这些都让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大了。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提供亲子阅读指导

对于上面提出的开展亲子阅读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问题与困难的方法。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让父母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学校的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完成。父母可以利用睡觉前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能够敷衍了事。

我校自2015年10月开展的“故事爸妈进课堂”,班级家委安排落实好每星期四、五早上8:00-8:10为孩子讲故事的家长。家长轮到任务了就会去做功课,去找故事。每次活动由两个家庭的家长到班,一个讲故事,一个帮忙拍照分享到班级Q群、微信群,以便进行班级交流。为本班孩子讲故事可以由爸妈自己讲、也可以与孩子相互配合讲。每次家长讲完故事后就会进行30分钟经验分享与交流,学校也会给家长方法的指导与亲子阅读的简要培训,同时向家长颁发“感谢状”和奖励校园货币“凤币”以资鼓励。家校的交流互动让家长在“传帮带”中带动更多家庭能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之中。

学校要在亲子阅读中起到指导的作用,要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校经常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学校的阅读讲座、家长会,学校的“凤凰讲坛”就是有学生场、家长场和社区场。学生场把讲坛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题、搜索素材、撰写文稿、制作课件,从自己的思维角度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家长场就是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让优秀的家长直接走进学校教育,利用家长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进行“配餐”,同时树立家长和老师一样也是教育的主体力量的理念,促使家长与老师一起承担起教育的重大责任;社区场由学校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走进课堂,发挥他们自身职业优势资源,为孩子们讲述社会大百科。

(二)创造亲子阅读氛围

家长可以在家中选一个环境相对好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旁边摆着一个小书架,书架上陈列各类儿童读物。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舒适与安静的阅读环境;无论,孩子成长到哪一个阶段,父母都应该陪孩子进行书本阅读,与孩子分享从阅读的书本中带来的收获,感动与乐趣;父母应该每天抽出固定的,足够长的时间陪孩子亲子阅读,适当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让孩子投入到书本阅读当中,让孩子能够领略到阅读带给他们的知识与带来的乐趣。

我校每年七月都会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学校会对家长如何开展亲子阅读进行培训。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柜,向家长印发一份阅读书目推荐清单及亲子阅读情况登记表。学校要求家长利用假期开展亲子阅读,家长是否及时阅读,以及阅读的效果完全由孩子给予评价,孩子给家长作评价,积极性高并自感光荣,家长又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一点马虎与应付对待。通过一个假期的阅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的亲子阅读氛围正初步形成。

(三)亲子阅读常规化

家长对于孩子阅读图书的选择上要很用心,选择的书本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与意愿,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家长要了解亲子阅读的定义,理解亲子阅读的目的与意义。在与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大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进行阅读,阅读要常规化,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与氛围。家长可以把故事与音乐的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读书的机会。家长在给孩子x书时要充满感情,要把自己投入进去,充分体现那个角色。

我校在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家长读书会”,要求读书会的家长都要参加“亲子朗读”。家长利用软件进行亲子朗读录音,并上传到班级群。一个月之内坚持朗读20次以上的家庭就能获得“书香家庭”称号,学校每月评选给予表扬和“凤币”奖励,有时家长忘了朗读,孩子就会及时提醒家长共同完成任务。为了有效地推动“亲子朗读”,学校的老师都按年级加入到各班群里,可以做一个检查、评价与朗读指导。学校还成立了教师“美读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评选一次“书香教师”。

四、初见成效,家长亲子阅读感言

我校的“故事爸妈进课堂”、“家长读书会”、“凤凰讲坛”等任务驱动式的家校联动活动,不但增进了亲子交流,提升了家长素质,密切了家校关系,化解了家校矛盾,还推动了大阅读,促进了家校共同成长。

家长1:“故事爸妈进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灿烂的笑容,感觉很幸福;能有机会走进教室为孩子们讲故事,感觉很骄傲、自豪;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睛,认真的听着故事,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很开心也很满足,让我们与孩子们拥有更多的亲子时光,感谢学校给予我们亲近孩子的机会。

家长2:亲子阅读大家都知道是对孩子好,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没有多少,确实需要一个鞭子,去鞭策家长去执行。我今天没完成阅读,然后发现群里其它家长都上传了,我就觉得我有点事没有完成,一开始就觉得有点任务式,但渐渐地就形成了习惯。

家长3:说起书本,五凤小学一进校门,就有一大片的书柜一大片的书,每个班都有一个书柜放满了书。有些父母下班不能及时来接孩子,但孩子不会在那里空等,可以拿课外书来读。小孩的心理很奇怪的,总是认为别的同学的书本更好看,她们就会互相交换借阅,这样累积下来,每个孩子都会读到很多的课外书。

家长4:其实我们家真正的亲子阅读源于学校老师的以身作则和坚持,源于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和指标。如果没有学校这项“阅读任务”,我应该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陪孩子阅读。正因为学校了有任务,有了指标,才让亲子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子阅读,我开始体会到亲子阅读的好处,不但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融洽,就连孩子的阅读习惯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以前,孩子经常会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打断我,甚至有时会没有耐心听到故事的结局。现在,孩子开始喜欢我为他挑的书籍,会认真听我把故事讲完,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或喜或忧,会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有的变化离开不学校推动“大阅读”这一项活动,如果哪天学校的任务没有了,指标和奖励也没有了,我想我们还是会继续坚持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阅读的。

五、结论与展望

开展亲子阅读,让老师与家长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与支持,这有利于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成长。虽然,在开展亲子阅读,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我们会积极寻找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的有效方法,让亲子阅读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开展亲子阅读是家长与学校能够共同成长的有效的途径,是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是孩子、家长与学校实现共赢的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先刚,张丽琴.合作互动式家校教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J].班主任之友,2010,(04).

第11篇

关键词:寄宿制;亲子依恋;同伴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内,关于幼儿依恋主要是普通幼儿园的依恋和同伴的实证研究,但是目前在我国,许多家庭无暇照顾孩子,很多孩子被送到寄宿制学校,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寄宿制幼儿在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中的发展情况。所以本文出于如上考虑,提出了如下问题:

(1)寄宿制幼儿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2)寄宿制幼儿的亲子依恋与同伴关系又是什么呢?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项目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寄宿幼儿9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班30人,中班30人,大班30人,回收有效数据为85人,有效回收率为94%。同时向其父母及带班老师了解研究所涉及的部分信息。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工PPA的修订版测量幼儿的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状况。修订版将父母依恋分量表一分为二,发展成独立的母亲依恋及父亲依恋两个分量表,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分别有25题。

3.施测

施测由该项目成员组织,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事先对项目成员进行培训,项目在7天内完成。

三、研究结果

1.寄宿制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特征

研究表明,男女幼儿在父亲依恋、母亲依恋的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在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上的得分小班和中班、大班年级学生有显著差异。小班幼儿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大班幼儿。中班和大班幼儿没有显著差异。在维度上,小班幼儿的父亲信任和母亲沟通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大班幼儿。小班幼儿的父亲疏离和母亲疏离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班、大班幼儿。

2.寄宿制儿童同伴依恋的发展特征

男女幼儿在同伴依恋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在维度上,同伴信任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同伴沟通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女孩的同伴依恋好于男孩。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同伴依恋差异不显著。

3.寄宿制幼儿亲子依恋与其同伴交往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父母依恋与同伴依恋的得分显著相关。在维度上,除同伴沟通与父亲疏离,母亲依恋与父亲疏离,同伴疏离与母亲沟通,同伴信任与母亲疏离,同伴沟通与母亲疏离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相关。

四、寄宿幼儿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质量关系的讨论

1.寄宿制幼儿亲子依恋的特征

由统计结果看到,男女幼儿在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小班幼儿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大班幼儿。中班和大班幼儿没有显著差异。在维度上,小班幼儿的父亲信任和母亲沟通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大班幼儿。这是由于处于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与父母的关系仍然比较亲密且带有儿童期依恋的特点,喜欢与父母分享,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想寻求父母的支持。

2.寄宿制幼儿同伴依恋的特征

由统计结果看到,女孩在同伴依恋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在维度上,女孩在同伴沟通和同伴信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

3.寄宿制幼儿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的关系

寄宿制幼儿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间相关最强,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并且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三者之间的相关也很高,同样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这与Gretchen和Biesecker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父亲和母亲依恋有强相关,两者都与同伴依恋有积极的相关。

五、建议

寄宿制儿童既面临特殊的生活环境,又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亲子教育的缺失使其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和精神环境,能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其身心的需要;允许幼儿有自选的活动,能与同伴一起游戏,加强同伴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Gay C.Armsden,Mark T.Greenberg.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y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Adolescence,1987,16(05).

第12篇

关键词:交往;发展期;常规;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67-1

我们幼儿园依托新园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专门为社区以及全市03岁婴宝宝和家长建立了“爱心坊”亲子园,提供亲子活动、科学育儿、保健讲座等多功能教育活动。

经过几轮的亲子园活动,笔者很欣喜地看到了亲子园的宝宝和家长在不同层面的不同收益。

一、抓住最佳发展期,共同实施有效教育

03岁是孩子语言、朝向独立、感觉器官、筋肉运动协调发展、社会化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最易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敏感期时,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各项发展要求,提供相应的发展条件。亲子教育就很好地为孩子的各项发展要求创造了实现的可能。

宝宝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口语学习十分迅速。这时期是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期。因为宝宝到了一岁半左右,已经开始学说话,并且想用语言和周围的人进行交往。比如: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用手指着一个布娃娃,嘴里直喊“那……那……”,如果家长边拿布娃娃,边反复教她说:“我要布娃娃……”下次她再要布娃娃时,就会用语言表达了。针对这种特性,活动中老师们会安排许多发展宝宝语言的内容,每一次的自信环节,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鼓励宝宝主动与老师问好、与同伴问好、大胆说出自己的名字,在活动中我们还会设计一些亲子阅读以启发宝宝相互间交谈的活动等。

二、扩大空间,弥补交往的不足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需求,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三岁前孩子更需要交往。现在的孩子都居住在城市,都是单门独户,80%都是以家庭活动为主,20%在小区活动。这样就使得他们失去了很多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表现出一些孩子或是过分地依赖家长,或是见到生人就胆怯,退缩,这就是孩子对周围事物的陌生所引发出来的精神高度紧张的一种表现。离开家庭对孩子来说在感觉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而亲子园活动正好在这飞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每次宝宝们来了以后,我们都积极鼓励宝宝主动地跟老师、宝宝打招呼、抱一抱。在游戏时,我们也提供一些机会,让宝宝们一起游戏。渐渐的,宝宝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参与老师们组织的活动中,走出了家庭教育的原有圈子,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三、规范活动常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亲子园的宝宝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在孩子的教养态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活动中,有的家长能很积极地配合老师展开对自己宝宝的辅导,有的家长则完全一个甩手掌柜,等着老师去对他的孩子进行辅导;活动中有的家长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维持活动时的正常常规要求,而有的家长则听之任之,由着孩子的个性。亲子园的任务就是要告诉每个宝宝在生活、游戏、交往中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好了。这是错误的观点,成长只有一次,成熟不是等来的。亲子园活动就是将这些规则与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播撒给孩子,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亲子园的活动,我们的宝宝知道了要有序地取放操作材料;知道了玩游戏时要学会谦让;知道了对老师说谢谢;知道要自己取玩具自己收拾玩具等正确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获益终身。

四、提供沟通时间,形成良性亲子关系

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不可缺少一个环节。然而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亲子活动就正好弥补了现在很多的家长忙于工作,父母与孩子沟通缺乏的缺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放下工作的忙碌,抛开心中的烦恼,开心地和宝宝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聆听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参与着活动。当他们蓦然间发现原来我的孩子也能自己动手贴出美丽的作品、也能一个人独自走过“小桥”(平衡木)、也能大声地说出谢谢老师,谢谢妈妈等暖人的话语之时,我看到那些欣喜一览无余地溢满父母的脸颊,同时他们也不忘给自己的孩子以热情的拥抱和甜甜的亲吻。在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中,良性的亲子关系的形成自然也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