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09:3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城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城教学设计

第1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长城。(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听了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二、读文质疑解疑

1.自由读文

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

3.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问题一: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你在课文的哪句话或哪一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读一读,说一说。

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答案?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预设问题三:为什么说长城气魄雄伟?从哪里可以看出?引读中心句。

预设问题四: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写长城的?指名回答并引读中心句。

三、预设情景展示

1.预设情景一:生答第一自然段—— 导出板书:气魄雄伟。

书上说长城像一条长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教师导读: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中真有龙吗?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它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长城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中别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小结: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别的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预设情景二:第二自然段,指生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是——近看长城,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高大坚固。

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指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而震撼;它设计巧妙,举世瞩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怎能不让人惊叹!——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还有什么地方能说明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

3.预设情景三:生读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是作者的——联想——劳动人民

这一段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读一读。出示句子。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

你还发现了什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还有新的发现吗?(抬)

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指生读。

教师范读: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啊!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引读:这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指名读、生齐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端起书,齐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读:从春秋战国至明朝,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了多少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生接读:“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所以作者才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长城——生读: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2篇

阅读课教学是中等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快速阅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用在阅读课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版BookⅡ Unit1 Travel Reading The Great Wall.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和进行整体阅读的能力,加强阅读技巧训练,从而使学生对The Great Wall这篇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学生能够掌握以下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in the north of,protect… from,force sb. to do sth.,have sth. done,rebuild,extend,by hand,in the 16th century,be used to do,on the coast of,be listed as/by,on the top of,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thousands of,during the Ming Dynasty,It is said that…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3.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阅读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练习。②在老师的引导下和经过操练之后,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前面列出的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去完成相关练习。③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用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

4.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②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①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及获取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②引导学生讨论名胜古迹的话题。③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句型、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四、教学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课将采取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下各项任务均用大屏幕展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做”中提高阅读能力获取语言基础知识和得到情感教育。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Pre-reading activities for interest(读前活动)

由听歌、观看图片、快速提问等环节组成,旨在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通过听、想、看等活动熟悉课文主题。

(2)While-reading activities for comprehension(读中活动)

由skimming、scanning、detailed reading等组成。所设计的问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环节。

(3)Post-reading activities for production(读后活动)

这部分内容安排旨在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教学实录

Step I Pre-reading activities for interest(8m?)

Activity1 Appreciating a song(播放由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多媒体展示雄伟壮观的长城画面,并且老师口头介绍长城。(4m?)

T: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called the“Ten-Thousand-Li Great Wall.”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I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nd runs across north China like a huge dragon. It has a history of ever 2000 years. At that time,it is very hard to build such a wall. It is more than 6,700 kilometers long. It is one of the great crea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 1987 it was listed by the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设计说明]播放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MTV,展示长城的画面,加上老师对长城的口头介绍,能使学生对长城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能快速切入本课主题。

Activity2 Brainstorm(4m?)

Ask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ask1)

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Who built the Great Wall?

Why was it built?

How was it built?

[设计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由于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上网查寻有关长城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StepⅡ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for comprehension.(20m?)

Activity1 skimming(2m?)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Task2)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为处理文章的细节做准备。

Activity2 scanning(10m?)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Task3)

Where is the Great Wall located?

Who had the walls linked up and extended? and when?

What wa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when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How long did it take people to build 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

How did people carry all the stones ,bricks and lime up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s?

What i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Great Wall?

[设计说明]为了训练学生通过寻读(scanning)获得特定信息的阅读技能,特设计了6个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答案。

Acitivity3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8m?)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s of the three parts.(Task4)

Part 1 para1 The location of the Great Wall.

Part 2 para2~4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Part 3 para5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Great Wall.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快速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每一部分的main idea,获得文章主线和写作意图的整体印象,归纳段落大意可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StepⅢ Post-reading activities for production.(15m?)

Activity1 Evaluation 2m?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Task5)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at Wal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who built the Great Wall under terrible conditions?

[设计说明]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事件进行评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Aqctivity2. Language points and practice.(6m?)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creen and practic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more sentences after models.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on page61and Ex4 on P5 on the workbook in pairs to consolidate.(Task6)

(1)have sth done

(2)extend

(3)be located in

(4)It is said that

(5)be forced to do sth

forceto do sth

make+0+do

make+0+adj.

be made to do

(6)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

[设计说明]文中出现的新词、有用的短语、句型会增加阅读难度,也是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因此不容忽视,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且会用,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练习是为了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Activity3 Retelling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for consolidation.(7m?)(Task7)Using the passage on P4 on the workbook to help the students and showing the passage on the screen.

[设计说明]前面的阅读和练习为这一部分打下了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达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可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本课语言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课后采取补救和巩固措施。

StepⅣ Homework(2m?)

(1)Surf the internet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after class.(例如:故宫、颐和园、埃及的金字塔等)

(2)Think about what you should do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3)Try to retell the text using your own words.

[设计说明]课堂上的口头练习和语言输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网络的帮助,学生写起来不会有多大难度,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北京的更多名胜,乃至于世界名胜,增强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巩固语言知识。

五、板书设计

Unit 6 Rending A The Great Wall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have sth done 4. It is said that

2. extend 5. be made to do

3. be located in be forced to do

6. 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

第3篇

不能弱化的引领——关于习作指导情境创设的点滴思考

系统观照,凸显汉字的意义教学——以“栽”字为例谈汉字教学

把平淡的内容教得风生水起

长城啊,长城——《长城》教学解读

本位不同,同样精彩——特级教师王崧舟《与象共舞》同课异构教学赏析

延迟性评价:与精彩有个约会

作文教学要粗讲解、细修改——人教版四上“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学思考

读出味写出味——以《石榴》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教学“羊”字的故事

怎一个“绝”字了得——《伯牙绝弦》备课历程

小语五年级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领略景观之奇妙——“自然景观”习作指导课实录

给孩子一段“奇思妙想”的生活

写字教学,赢在起跑线上——一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手记

追求变化——创造第一课时的精彩

回到原点,提高效率——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的理性思考

精导妙引,有效感知——第一课时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的几种途径

还第一课时以完整的教学目标

遵循学习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语文教师应该像中医

行走在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上——访上海特级教师徐鹄

《一枝白玫瑰》教学片断及赏析

走在绿草如茵的路上

仅有感悟体认是不够的

言语表达与阅读积累

《上好小学语文课》:诗意与理性精神的交融

说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兼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说课教研

改弦更张教服务学

开心一刻

古文教学的可贵探索——朱文君老师执教《蜀鄙二僧》的启示

“水”到渠成——《水》体验习作教学实录

享受本色之美——读贾志敏老师《我们怎样看课》有感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与你相见恨晚

朴实些,再朴实些——三教《钱学森》

让写“挤”进课堂——对《望月》不同效果的“写”引发的思考

小语常识性课文教学例谈

让课堂呈现文化的源远流长——《孔子游春》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设计;词汇

一、教学内容

《冬天快要到了》是北京语言大学杨寄洲老师主编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第二册上的第三课,主要适用于对外汉语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这一课中包含了40个生词,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讲解。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直接联系的原则

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进行词汇教学呢?原则上我们是要用直接的、直观的方法,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把所学的词语直接跟所指的事物联系起来。直接联系的原则除了指用直观的方法:实物、动作、表演等方法外,也包括直接用第二语言解释第二语言,也就是说直接用汉语去解释汉语的词汇。

(二)操练与讲解相结合的原则

讲解是对教师而言的,一定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对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理解的又稍稍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操练既是对教师说的又是对学生说的,对老师来说是让老师给学生留出练的时间,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各种形式的反复操练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

(三)在Z境中教词语的原则

不要孤立地以词解词,要创设一定的语境便于学生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依据交际的场合、交际对象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以及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选择恰切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要创设大量与真实生活相近的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开口率。

三、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手段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旨在让每一个词语和它表达的意义、代表的事物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通过母语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丢掉心译这个拐杖。一些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如滑冰、滑雪、树叶、红叶、捡、表、电池等均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

(二)定义法

我们所说的定义法是用已经学过的词语给新的词语下定义解释词义,而不是使用词典上的定义。本课采用定义法讲解的词语有:爱、有名、凉快、落。

(三)对立法

利用反义语义场中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解释词义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后,只要告诉他另外一个词与它相反,学生就知道另外一个词的意思了。讲解好事、坏事、结婚、离婚这四个词时就可以采用对立法。

(四)情景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单讲一个生词可能学生的感觉不会那么明显,如果把这个词放在一个句子里,那么这个词的用法会更明了,如果把句子扩展为一个场景,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讲解生词时,最好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一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二则也有益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本课剩余的生词全部采用情景法进行讲授。

四、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的外国留学生,大约学习了7个月的汉语。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45分钟)

(三)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四)教学内容

课后生词的词意及用法。

(五)教学目标

通过生词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PPT演示和现场演示的方法讲解生词。抓住课文中的范句,并精选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句来讲解生词。每一个生词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3分钟)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冬天快要到了》。首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PPT上有三十六个白色的方块,每一个方块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词,我们来请同学读一下。(依次翻动大屏幕上的白色方块,请学生朗读。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老师要及时做示范朗读,对于学生读起来有困难的词语可以多领读几次。)

2.讲练新知(41分钟)

师:大家都预习得非常好。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本课的生词。

(1)滑冰/滑雪/爱

师:哈尔滨的冬天很冷,那么冷你们喜欢到外面去吗?

生:不喜欢。

师:可是A说她喜欢到外面去,那我们看看她都到外面去做什么呢?(用PPT在大屏幕上出示滑雪和滑冰的图片便于同学们理解。)

生:她去滑冰/滑雪。

师:B,你喜欢滑雪吗?

生:我不喜欢滑雪,我喜欢打篮球。

师:“B爱打篮球”,爱就是非常喜欢、很喜欢,爱的程度要比喜欢多(在黑板上板书“爱≥喜欢”)。(随机提问)你爱吃中国菜吗?你爱睡觉吗?

(2)有名

师:C爱踢足球,那C你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生:我喜欢贝克汉姆。

师:贝克汉姆很有名。有名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同学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那老师有名吗?

生:老师有名。/老师没有名。

师:知道老师的人还不多,所以不能说老师有名。如果中国人或者哈尔滨人都知道老师,那就能说老师有名。中国的长城(出示图片)大家都知道,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中国的长城很有名。

师:哈尔滨冬天有很漂亮的冰灯(出示图片),哈尔滨人都知道,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哈尔滨的冰灯很有名。

(3)风景/区/旅游

师:周末大家都做什么了?D,你做什么了?E,你做什么了?我知道A出去玩了,A你可以告诉我们你去哪儿旅游了吗?去了哪个风景区呢?风景漂亮吗?

生:(A叙述了自己的旅行)。

师:风景区有树、有花,这些都是漂亮的风景,所以很多人去玩儿,去旅游。我们哈尔滨有太阳岛风景区,很有名,夏天大家也可以去玩儿。我们同学有去过其他地方旅游的吗?去过哪里?风景漂亮吗?给我们讲一讲。

生:(介绍自己的旅行)。

(4)尤其

师:我知道F爱旅游,他去过法国、英国、日本。那F你最喜欢哪里呢?

生:我最喜欢法国。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F去过很多地方,这些地方他都很喜欢,他尤其喜欢法国。“尤其”就是更的意思,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板书“A.尤其+形容词/动词”)。尤其除了这样的用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尤其”之后加“是”(板书“B.尤其+是”)。哈尔滨的风景也很漂亮,也有很多人来旅游,那么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来的人最多?

生:冬天/夏天。

师:对,一年四季都有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尤其是冬天/夏天,来旅游的人特别多。

(5)凉快/避暑/靠

师:一年四季,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回答)。

师:老师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凉快。凉快就是不热,也不太冷。我们上次说“暑假”的“暑”字有两个太阳(板书“暑”字),两个太阳就太热了,是不是?太热了所以我们要到凉快的地方去旅游,这就是避暑。同学们暑假都到哪里去避暑?

生:挪威/英国。

师:夏天我们去风景区旅游,去凉快的地方避暑,都需要钱,那这些钱你们是靠自己打工挣的呢?还是爸爸妈妈给你们的呢?

生:是靠我自己打工挣的。/我爸爸妈妈给我的。

师:你们家靠什么来生活呢?

生:我们家靠爸爸妈妈工作来生活。

(6)经营/发财

师:风景区有很多人去旅游,所以风景区的家庭靠开旅馆、饭店挣了很多钱,开旅馆饭店也可以说经营旅馆饭店,挣很多钱就是发财,所以我们就可以说“风景区的很多人家都靠经营旅馆、饭店发了财。”发财的中间可以加“了”或者“大”,我们可以说“发大财”也可以说“发了财”。G开饭店挣了很多钱,我们就可以说“G开饭店发了财。”那H开工厂挣了很多钱,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H靠开工厂发了财。

(7)树叶/落/红叶/捡

师:老师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秋天?

生:因为秋天很凉快。

师:对,因为秋天很凉快。而且秋天树叶(出示图片)都会落,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就是“落”。老师觉得树叶落下来很漂亮!秋天树叶落了,我们就可以捡到好看的红叶(出示红叶的图片)。你们看到漂亮的红叶会捡起来吗?

生:会捡起来。

师:那在教室里,我们看到地上的垃圾是不是也要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呢?(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到垃圾桶)。

(8)着急/迟到/坏/停/电池/表/该

师:老师今天早晨八点上课,可是七点四十才起床,你们说老师着急不着急?

生:老师很着急。

师:老师害怕来学校来晚了,来晚了是迟到了还是早到了?

生:迟到了。

师:老师为什么七点四十才起床?因为我的表不走了,它的电池(出示图片)没有电了,所以停了。那怎么办呢?老师就该换池了,该就是应该、需要,“你该……了”就是我觉得你需要做什么了。八点钟要上课C七点半还没起床,C的妈妈就会说“C,你该起床了”,那不起床就怎么了?

生:不起床C就迟到了。

(9)结婚/离婚/好事/坏事

师:(板书“好事坏事”,在中间画一条分割线)“李明迟到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迟到了是坏事。(把“李明迟到了是坏事”的卡片贴在写有“坏事”的一边。)

师:“李明结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结婚了是好事。(贴在“好事”一边。)

师:“李明离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离婚了是坏事。(贴在“坏事”一边。)

3.布置作业(1分钟)

师:好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回去预习第三课的课文,复习一下今天学过的生词。(下课铃响了)我们明天见。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我们在做《冬天快要到了》的词汇教学设计之前,查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参看了一些对外汉语一线教师们创作的优秀教学教案,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大胆尝试。本文在攥写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对于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那么细致深入;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到课堂教学设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为本文留下了一些遗憾。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为汉语的国际推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社.2000.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1999.

[3]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二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08重印.

[4]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第5篇

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教学,并在其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内容有所创新的运用。真正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渠道,改狭隘、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广阔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比如说,在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时,我讲到:“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故事讲完,我看到了学生们哀伤的表情,接着我不失时机的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歌声来听听孟姜女的倾诉吧。”由此就把学生们引入到了本课主题,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他们不仅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欣赏音乐,并且很容易的就总结出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当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还有视频导入法、听辨导入法、语言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特长生展示导入法、教师示范导入法、学生即兴表演导入法等。

二、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

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音乐的熏陶对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农村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接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学生在小学可能一节正规的音乐课就没上过。在初一刚入学,在给学生讲解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音符和休止符时,讲到时值比例时,恰好与数字的意义相结合,我形象的把一个成熟的大西瓜放在桌上,同学都争着大眼看,一定要想吃一口又甜又起沙的大西瓜。我问:“大西瓜与咱们将要学的音符时值有什么联系?如何划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和看法。即把大西瓜分成四等份,以一等份四分音符“5”(一拍)看成单位“1”。二分音符“5-”(二拍),全音符“5--”(四拍),然后把西瓜分给每小组,看如果再切分结果将如何?,这样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既加深了音符时值,学生又复习了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既记牢知识点又开发了智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对难点、重点进行精讲细讲,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

激发学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第6篇

一、巧妙设计导入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法

课堂上教师用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古人或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孟姜女哭长城》,先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传说,一对青年男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女子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城为之崩裂,露出丈夫尸骸,女子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由此引出课题《孟姜女哭长城》,同时还可以增加音乐的文化内涵。

2.游戏导入法

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在小学音乐课经常用到,而初中音乐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导入上也要多应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把猜谜语应用于古曲《梅花三弄》欣赏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唯我独醒,凌霜傲雪!',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梅花),从而引出课题,同时提升了音乐的意境之美。

3.情景导入法

在欣赏《国之瑰宝—京剧》时,我先演唱了一段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听后我就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演唱的是我国什么剧种中的一段?”许多同学都回答出来了:“京剧”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内容就是《国之瑰宝—京剧》。”象这样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学生想知道下文,整堂课就会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

4.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简练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而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2、通俗易懂

对于音乐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教师要力求做到化生辟为通俗,不要过多地使用音乐术语,免得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一些高雅音乐产生距离感。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交响乐时是这样介绍的:“交响乐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一起响”的意思;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就让学生体会闻花香、打哈欠的感觉……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了。

3.富有韵律感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起来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63-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都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老越成为语文老师教学研究的侧重点了。本人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不嗌华,下面就本人关于阅读教学中对中年级学生个性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容忍各种不同的答案生成,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个性

个性化阅读是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行为习惯。个性化阅读的出发点就是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就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打上鲜明的个性的印痕。这种因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作品的多元化理解是常见现象。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个别性、独立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给予适当肯定。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一位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育教学设计严速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呈,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真正沉下心来对我们的课堂教育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这样算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了吗,答案值得商榷。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讲授一节关于长城的语文课时,问学生:“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长城的特点? 学生回案:“高大的长城”、“伟大的长城”,老师都说是错的。叫了好多个学生,最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书上所写的:“雄伟”的长城,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把这个词语写下去。这样的结果必将扼杀个性,扼杀创造。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该不期待答案,要从期待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解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二、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尊重信任。进人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机会。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已几乎总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时候点拨几句,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时,那任何的学习困难都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除了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共性外,我们更要注意到学生每个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索、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

三、教师要运用个性化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有问题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兴趣、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活动。阅读又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过程,它以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思想情感的撞击为特征。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到作者所创造的世界,并把自己已有的经验融注到作品中,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洞察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从而获取智慧经验。而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读者也认识了自我,并受作品中人物形象魅力的感召和影响,灵魂受到洗涤和净化,在道德修养、人格形成中进行“扬弃”,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四、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立学习方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解读阅读材料,演用不同的形式呈现阅读体验。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达等,教师应给予关注和尊重,予以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的个性化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可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首先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归还其阅读的主动权,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给予足够的阅读自由,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主人。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则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美好感情入手。人的情感培养主要不是依靠说理,而是依靠人类情感的传递。阅读就是传递、培养感情的重要途径,对读者进行情感陶冶是阅读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扣击读者的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读者在对作品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进行情感体验。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解读中走近了作家,走进了作品叙述描写的那个时代。情感本身就是个性的组成部分,学生情感体验对其个性阅读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阅读,用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挖掘作品丰富的情感因素,从中领悟自身可感知却难以言传的情感,获得情感的熏陶与共鸣。

第8篇

1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孩子们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并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成为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儿童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觉,如果教师加大对学生形体组合的认知,色彩规律的认知或者是视觉方面的认知训练的话,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切知识产生和演变的根源所在,想象力是成就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体,他们的潜力是我们无法设想得到的,因而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深入挖掘,只要帮助孩子们寻找到那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小学美术课堂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这一个梦想绽放的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完好的情景,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小学美术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践方案展开探讨。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两个方面展开。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和同仁的关注。

作者:房宇伟 单位: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第9篇

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我院安排,于8月23日、8月24日在长城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培训,培训秉承"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交流思想、互相促进"的目的,以"听讲座---研讨---撰写论文"的形式开展,在培训中,我获得的知识是实在、有效的,不但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内涵,是受益匪浅的一次培训。

培训由彭院长开篇,讲了培训目的、特点,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彭院长要求青年教师要情系责任,增强职业能力,有使命感。接着夏秀坤处长讲解了"专业剖析及特色专业建设",李世杰主任讲解了"印象"NIP,胡汉祥教授讲解了"如何做好一名大学教师",教学名师张凤生教授讲解了"教学的设计和途径",听了每位教授的讲解后,我都感受颇深,体会非常。每个主讲人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从多个方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全部都是给我们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听完讲座后,使我们青年教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特别是参加工作还不久,甚至自己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思想教育、班级管理上是欠缺经验的,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经过此次学习,我是深有收获体会的。

此次培训,收获颇多,特别是张凤生教授"教学设计和途径",对我来说十分有益,张老师讲解了迦涅9部教学法,分别为:1、引起注意;2、激发相关记忆;3、告知学习目标;4、呈现学习内容;5、提供引导;6、引发强化练习;7、提供反馈;8、评价学习成果;9、举一反三。张教授从多个方面细致认真的讲解了9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我们青年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还有胡汉祥教授以亲身实践为大家讲解的"如何做好一名大学教师"也使我受益很深,胡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讲了自己是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出色的大学教师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胡教授特别倡导青年教师要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下课与学生沟通,并从多方面有序讲解相关内容;其次就是:从论文、课题和着作上告知我们怎样做自己的科研,胡教授用一句话总结做好科研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不能心急,不能一蹴而就。

每一次培训,都让我对自己,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多了一些新的认识,更加知道今后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借鉴各位前辈的经验,把自己培养成师德高尚、态度端正,职业能力超强的教师!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感情朗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感知文本的一种基本手段。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更有着独特功能,它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音节、语调、语速乃至轻重缓急的节奏、韵律的感受,还让学生从思想感情进行转化,使文章增色。有效的感情朗读,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文本含意,还可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的意境。

一、巧授方法,夯实感情朗读的基础

朗读是一种能力,而感情朗读更是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用自己富有感彩的诵读予以体现。既然是一种能力,在学生不能有效表达时,就可以给予巧妙的指导,因为学生还是需要教师必要的“授之以渔”。这样,既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方法,又能运用该种方法更好地表达文本所要体现的思想情感。如一位教师教学《长城》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教师通过抓住重点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后,指名一学生有感情朗读,该生语速较快地朗读了这句话,教师微笑着说:“我感觉长城不过十里长,你能放慢语速,把长城读得再长些吗?”该生放慢了语速朗又读了这句话,教师肯定地说:“这次朗读中的长城长多了,不过还只有千里长,能再放慢语速试试吗?要读出长城的雄伟壮观。”该生第三次语速缓慢地、有感情地读“一万三千里长”一词,其他学生给予热烈掌声。最后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特别对于“一万三千里长”一词,学生缓慢的语速,肯定的语调充分表达出长城雄伟壮观。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在执教《慈母情深》时,对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这样巧妙设计的。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一句,教师先指名学生朗读,并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再齐读,找找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我的母亲”一词放在每个分句的后面。然后通过出示正确语序的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把“我的母亲”置后,更能强调母亲的辛劳与疲惫。对于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已深刻理解,但学生朗读时,语速较快,不能用感情朗读很好地表现出来,王老师是这样巧妙授之方法的:“看过电影中的慢镜头吗?哪句应该是慢镜头特写?”学生很快地一致地认为是“我的母亲”一词,王老师就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学生的朗读语速还是有些快)王老师仍不慌不忙地创设情境,“仔细地看,闭上眼,师深沉而缓慢地朗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然后,激动地问道:‘此时,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背?’(悲伤地)‘在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应该是……’学生发挥想象,畅谈感受后,继续逐句吟诵后面的句子,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更深入感受母亲的辛劳与疲惫。”接着,王老师和学生分句朗读,王老师用低沉、略带凄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朗读“我的母亲”一次,最后,师生轮换,至此,学生对于这一词的朗读才读得有滋有味。正是教师针对不能很好地用感情朗读表达所体会思想感情的问题,巧授方法,才能让学生感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才会将自己的所体验到得情感真挚地释放出来,让感情朗读变得有情有味,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享受。

二、品读悟情,深化感情朗读的作用

作者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对于不断发展、深化的情感,就可以借助于反复朗读,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如王菘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在研读、了解了重点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后,王老师并没有满足驻步,而是让学生继续从文本中寻找反映“母亲工作地方噪声很大的句子”。一个学生找出“我大声说出母亲的名字。”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大声说?”在学生述说噪声大的原因后,就是指着大屏幕,大声激动地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拼命工作的。大声读――”学生也大声而动情朗读重点句――“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相继其他学生纷纷找出其它的句子,教师没有过多的话语,也无须累赘的话语,而是一次又一次,激动地指着的屏幕,让找出句子的学生朗读该重点句。虽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学生朗读不但没有疲倦、单一,他们的朗读变得越来越情感投入,对母亲的辛劳与疲惫也愈来愈理解的深刻。

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通过朗读加深情感体验。这样,感情朗读不是枯燥、乏味的重现,而是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内涵以及思想感情的过程。

三、妙设情境,掀起感情朗读的波澜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感悟,逐步深入的过程。苍白的语言,单一的情境会将感情朗读陷入一潭死水,显得僵化、枯燥。这样的感情朗读怎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怎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与理解?感情朗读着重突出的是“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情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碰撞与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根据文本内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引人入胜的感情朗读情境,才能让感情朗读不断升华,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将内心感受融入感情朗读,激起激动不已的情感。如王自文老师教学《古诗二首――《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通过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悟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悲惨、愤怒、绝望和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抓住《题临安邸》中的“醉”字,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与腐败,导读出“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有没有注意到第二个句子是个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谁问谁?

生: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问他们?

……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齐声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教师创设不同的质问情境,不仅能很好地将作者陆游强烈的愤怒之情理解与揣摩,而也越来越激起学生的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之情。因此,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古诗的感情朗读也越变越慷慨激昂,自然掀起了感情朗读的。

四、围绕主旨,升华感情朗读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一般情感性较强的文章,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教学时教师也常常围绕这条情感主线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作为能加深对文本理解的感情朗读,对于它的设计也应牢牢把握好这个主旨。这种感情朗读才不会游离于教学之外,相反,恰到好处的感情朗读,既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感悟,还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富有灵气。如王菘舟老师教学的《慈母情深》,整堂课都围绕“慈母情深”的情感主线,通过抓住重点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组织教学。王老师通过创设不同层次的情境进行朗读,并通过寻找反映“母亲工作地方噪声很大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诵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让学生在朗读深刻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前面已陈述)。教师深情地表述着:“这仅仅是今天,昨天的母亲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明天的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去年的母亲呢?(情绪越来越激动)明年的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明年的明年呢?”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教师随之回归主题:“所有酸楚集中在一起,我怎能不鼻子一酸?”让学生再读重点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此时,学生深刻领悟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难。

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感情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到位的感情朗读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使感情朗读走得更远!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郑建华.学生的转变让我幸福――班级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J].都市家教,2013.

第11篇

关键词:涉外旅游;旅游英语;教学设计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境外游客的大量涌入,为了给国际游客提供更全面、准确、专业的资讯和优质服务,这对旅游窗口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日益成为各大用人单位争夺的对象。

2011年,入境旅游市场达到一亿人次,去过旅行社接近两万家,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一万亿,占GDP的比例达到8%,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整体收入的25%左右。同时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并据十二五旅游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体现在: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二是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到2015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三是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四是旅游就业持续增长,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五是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各省市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国际旅游、涉外旅游等专业希望形成对旅游人才市场的互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力争改变我国旅游行业外语导游数量严重不足,优秀外语导游员缺失的困局。

由此可见,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冲劲十足,未来的天地急需大量的涉外旅游人才。

二、我国涉外旅游存在的问题

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在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具有熟练外语交际能力、熟悉地方文化资源,掌握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仍十分缺乏。从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旅游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部分地方旅行社出现“外语导游不到10人,旺季来了也只好弃团”,“外语导游员青黄不接”等严酷的现实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生源紧张和招生的压力,使得高职院校录取门槛较低。这种情况在私立高职院校更明显、更夸张,众多专业限制被打破,高职学生英语根基不扎实,参差不齐,导致后期专业英语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等教学面临诸多困扰。表现在:基础差、主动性差、兴趣不足、努力程度不够……

其次,各院校自身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对于专业设置来说,各高职院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调查即社会需求来开设和增设专业,也基于学校综合性发展的需要,并依据教育部的规定来制定专业。但院校在开设专业之后没有做好专业配备,应具有的软硬件条件投入不足,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物资和师资的严重缺失。这点在民办院校愈为显著,招生力度欠缺火候,社会对专业的错误感知,学校对专业的轻视以及舆论导向等综合作用使得旅游专业招生不好,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课程设置来说,很多院校课程设置往往经验不足,需要借鉴其他院校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课程教学存在一个不稳定性,没办法形成规律和体系,进而影响了专业的深度积累。同时由于开设课程的先后顺序不同,各年级存在一个断链,专业影响力没办法提升。

再次,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完善的体系。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教师队伍的稳定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这一点在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始终存在的问题。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既包括英语授课的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等,又包含旅游常识和旅游技能的讲授,因此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英语教师来上旅游英语,存在旅游知识的缺乏;要不旅游专业老师来上旅游英语,又存在非英语专业的弊端。总之使得教学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教学与专业实习相脱节。实习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特色,是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在实际中,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和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或者短时,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机制培养实用性人才或者放开手给学生一个锻炼的平台。特别是缺乏涉外酒店、涉外旅行社、涉外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英语口语实训的平台。

三、探索涉外旅游人才英语口语实训教学的新思路

旅游专业在多数高职院校内部都下属于外语系,这无疑是专业设置紧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和现状决定的。隶属外语系为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今,正值我国大力倡导教学改革之际,旅游涉外人才的口语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换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涉外旅游人才口语实训教学成果的高低和好坏,不应仅仅从英语专业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角度来进行评价。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不然的话很容易挫伤大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旅游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教师而言,一定要鼓励学生主动并愿意开嘴说英语。尽可能的让学生说、说多、说流利才是评价的依据之一。对学生提问,用英语回答;鼓励双人、小组角色扮演;自由组合表演对话,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真正把课堂变成交流场所,无论发音是否地道和说的是否流利,它只要使语言成为使用工具,并使教学充分活力就是好的。

(二)转换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和模拟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如:课前自由会话(进入课堂,无论私事公事一律只能用英语表达)、讲故事、双人口语、小组讨论、正方与反方辩论、课文角色扮演、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等。如果上课形式单一,作为年轻人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让学生吸收旅游知识和英语信息。

(三)转换教学中心

以学为主,那如何做好呢?这是一个纠结了很多教师的问题,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关系到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设计课程的问题。在实际中,教学呈现冷场或者课程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在适当的教学中,不妨及多媒体、VCD等音像器材于一体,生动地创造出所学的教学环境。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使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视听觉相结合,成为感知的主体,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这肯定不是一种长期使用的方式,只能作为配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涉外旅游人才英语口语实训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

以《旅游英语》为代表的英语口语实训教学必须具有方向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涉外旅游实务运作的实践能力,整合行业知识,提高口头和书面沟通的技能,增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每期的教学目标,让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比如虚拟旅行社开展导游服务和导游讲解,旅游产品推销等提高知识的应用和英语沟通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就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考教材和分析有关资料,主张采用两条主线来进行教学,第一条“日常安排”,紧密围绕旅游服务(导游)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环节,以场景为基本要素展开,包含机场接站、入住酒店、安排行程、安全事项、概况介绍、城车市交通、参观游览等。第二条“美丽中国”,选取我国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来进行详尽的特色介绍,并训练相关的对话和实用的解说词。如万里长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兵马俑、黄山、西湖等。同时在辅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寻广东省各地英语导游词的相关资料来进行讲说。

(四)教学设计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旅游高频词汇、短语、对话以及情境句型来逐层逐层的开展,设计层次清晰,教学过程有序,符合学生求知求学的思维发展,并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注重旅游技巧和相关旅游案例处理技巧的讨论,旨在提高涉外旅游人才的综合能力。

1.教学设计考核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团队活动、办公设备操作、模拟导游讲解等多元方面来进行考核。考核兼顾平时表现和最终口语考核的综合结果,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纵观《旅游英语》这一年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改革,虽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1)如何更好地给学生英语口语实训的平台,让他们去突破和超越自我,不断练习和实践,这是培育英才的根本,也正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更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用意所在。(2)如何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由“教”到“不教”的真实、有效转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在课堂中能有所收获、有所得才是教育的根本。(3)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往往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教师也不可能每时每刻向学生提供帮助,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摘自十二五旅游规划文件

[2]覃国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教学理论).2009(11):100-102.

[3]顾宝珠.新时期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化建设.2007(12):210-211.

[4]黄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J].学术研讨.2007(4):387-389.

[5]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3-74.

第12篇

【关键词】多效性;课文教学;新课导入;问题设计;多样化

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课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高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体验乐趣。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集中表现为“讲读”。“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由于这种教法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需要输出的英语规范性,不利于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课前导入、课中提问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步骤谈谈关于课文教学的多效性。

1 选择适合课文主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课前活动是英语课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对于构建课文内容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标准英语版的教材里,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更加侧重知识性,包括了人文、历史、文化等,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应该是其深层的知识含义。根据不同的主题模块,老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扫除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部分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地理解课好铺垫。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里的典型的主题模块分别列举不同的导入方式。1.1 情感铺垫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主题:爱国主义精神――长城

方式:让学生听歌《大中国》,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我国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在言语中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定格到长城,并侧重于介绍长城的历史。

T: Boys and girls, where is it ?

Ss;The Great Wall!

T: Yes. It’s only in China. It’s the most miracle of China.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China! We should be proud of it. Right?

Ss;Yes!

T: It wants to resist hordes to attacking China. On Fourteenth Century, it’s from Jiayuguan to Hushan. So it’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拥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这样的情感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后面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课文部分。

1.2 传统文化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

主题: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

方式:老师通过图片用英语一一介绍美国的传统节日,包括它们的日期、要怎么过节等等方面。用你最喜欢的美国节日引出感恩节。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

S: My favourite is Mother’s day. What about you ?

T: 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Let’s watch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感恩节的来历。在这个视频里我提炼出了感恩节时间、传统食物,家庭还有最重要的感恩这几个信息。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抓住了关键词,也为下面的进一步的学习感恩做好了准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不只是知道了感恩节的时间这个表面上的信息,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节日甚至更多的传统文化。

1.3 情景式导入。

教材: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

主题:生活情景――点餐

方式:老师打扮成快餐店服务员登场,这样的扮相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马上就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主题。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复习食物的单词。

T:Good morning.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 I want a hamburger.

I want some noodles.

I want to eat some chips.

……

T: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 I want to drink a cola.

I want to drink some coffee.

I want to drink a cola, too.

……

T: So that’s two hamburgers, one hot dog and three colas. Here is your food.

Ss: Thank you. How much is it?

T: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 in all.

Ss: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Enjoy your meal!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②把生活中的场景带入课堂,有助于让学生实际感受英语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加入到英语活动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呈现的导入方式,特别对课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既能减少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枯燥,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接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课本表面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丰满”起来,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主题模块。才能让学生对每一个主题模块都有全方位的了解。所以,不同的主题应该有不同的课文导入方式。

2 不同阶段的问题设计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设计在课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

2.1 阅读前的导入型问题设计在于激发兴趣,走进课文。

问题导入是英语教学过程,特别是高段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广泛、最好操作的方式之一。它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文本和以前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中,老师在介绍了长城的情况后,提出以下问题:

T: The Great Wall is very very old, and very very long. Do you know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and try to underline it.

Ss: Yes. The Great Wall i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Li?

Ss: Five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T: And how old is the Great Wall?

Ss;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G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 and “kilometre”? le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

我从介绍长城到提出关于长城长度和历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个问题也是学生心里迫切想知道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巧妙地进入了课文,也解决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2.2 阅读中的细节型问题设计在于理清思路,理解课文。

课文教学中离不开对课文细节性问题的探究,这也是课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思路,从而获取课文的具体信息或细节信息。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层次、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4 American festivals.中我这样提问:

T: What ‘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day.

T: When is it?

Ss: It’s in November.

T: And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s: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T: Good! Thanksgiving has got 3 points. They are “Love、Thank you and Good things”!

Love----Who do you want to say love?

Ss: I love my mother.

Thank you---Who do you want to say thank you?

Ss: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grandma.

Good things---Who gives you all the good things?

Ss: My parents give the good things to me.

T: So 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

Ss: Yes.

T: Now 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Ss: 我们要对我们所拥有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感谢!

T: Well done! On thanksgiving day, we’ll say thank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been loving me.

Ss: Yes.

T: Is thanksgiving day very important?

Ss: Yes.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笔者像剥笋壳一样把这篇课文一层一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个问题是在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剥到最后,许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这些问题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理清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文章的重点和结构都清晰地呈现。我又根据课文中一些细小而关键的词句的问题,(如以:what、who、Is等提出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精心阅读,捕捉文本的细节信息,引领学生正确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老师!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受到了爱的洗礼。

2.3 阅读后评价型问题设计在于检测评估,强化课文。

课后练习是整个课文教学的升华阶段。老师在学生摄取课文主要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细节设计一些回忆型、理解型问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和思维型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完成从信息汲取到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而将课文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例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这篇课文后,我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

T;Now we know a lot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ten thousand li long.

T: How old is it? (回忆型问题)

Ss: I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ld.

T: Can Simon walk all of the Great Wall?(理解型问题)

Ss:No,he can’t.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Geat Wall? (评价型问题)

Ss: it’s the symbol of China.

Ss;We ‘ll protect it.

T: The moon is only two thousand years old?(理解型问题)

Ss: Not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T: So how old is the moon? (理解型问题)

Ss: It’s millions of years old.

以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易到难,有浅入深,既检测评估了课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文本空间,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得体的设问我能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应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有助于课文的巩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就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之外,如何布置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分层性作业思考。

所谓的分层性,是针对受教育对象整体而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要求在提高,学习程度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加大。教师需要的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分层性作业,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减轻学生负担,采用“分层设计、共同提高”的形式,将学生个体和内容分层强化的目标。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一册Module8 Do you often tidy your room? 这篇课文学习后,我采用了分层的方法。让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运用小作文的形式讲述自己在家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运用表格形式和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或者朋友的生活习惯。让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运用抄写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规范书写。

3.2 开放性作业思考。

让学生发挥合作意识,经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即为开放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能突出领导的能力,培养团结意识,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十二册Module1 I want a hot dog.这一课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作业:全班每4人为一个英语学习小组,一个组长。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一课的情景剧表演。由组长负责安排角色、道具制作、排练等。最后在班上轮流表演。这样的作业我把它定义为开放性的作业。作业完成的结果是,同学们都甩开了课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英语氛围。这样的作业完全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也让学生能够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更要重视课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英语教师设计科学、分层、高效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教学的探究仍然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应用,做到为用而学,在学中用,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