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残疾人需求调查方案

残疾人需求调查方案

时间:2023-06-01 09:3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残疾人需求调查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残疾人需求调查方案

第1篇

一、方案概述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零星、琐碎,单位工程量小,工作面分散,需要对每个改造家庭因地制宜逐一制定细致的改造方案。由于,本次改造工程总量在30万元以下,未达到《市财政局关于年度市集中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通知》(财购〔〕1号)规定的采购限额,为了便于协调,确保改造任务的顺利进行,决定由区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公司)作为代建单位,由市政公司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办理预决算,由区建设局和区残联负责与市建设局和市残联的对接工作,以及对改造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工作。

二、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概况

此次拟对4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项目为户外通道、入门、卧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此次改造项目的特点是改造地点较为分散,改造项目工程量小。

三、参与单位及责任分工

由区建设局、区残联、市政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小组,负责对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机制,指导改造工作,协调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改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改造情况进行宣传、督办,落实具体改造对象,实施改造工程,完成改造计划。

区残联负责对区残疾人家庭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残疾人家庭的申请,拟定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名单,并负责沟通了解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将改造需求报予市政公司实施。区建设局负责监督市政公司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督促市政公司的进度和施工质量满足残疾人家庭的需求。市政公司负责组织设计和施工,制定细化的具体实施方案,负责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并办理预决算。

四、进度计划

(一)调查摸底阶段(年8月份)

确定需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40户残疾人家庭,并确定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

(二)设计施工阶段(年9月份至年10月份)

由市政公司根据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逐户对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设计、施工。

(三)验收组织(年11月)

由区建设局、区残联、市政公司组成验收组,逐户对改造工程进行逐户验收,确保无障碍设施符合参加人家庭的使用需求。

第2篇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具的身影。当前,人们接触到的家具类型更为多样化、新功能层出不穷,但专门适用于残疾人士的家具产品则少之又少。本文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室内设计家具课程教学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人群针对性的研究功能于美观于一体的家具设计,跨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使这门课程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

跨学科;特殊教育;家具设计;教改

2006年我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肢体人数残缺的人数为2977万人,居于其它残疾首位。这部分肢体残疾人士在生活中行动不便,对于家具等室内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有着显著的需求,因此研究分析适用于肢体残疾人士的无障碍家具设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人性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同时也凝聚着对于相关群体的人文关怀。因此,残障人士室内家具设计应结合残障人士生活活动的特征,从满足需求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设计理念与标准。设计者应在深入研究分析残障人士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家具设计原理和无障碍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我国特殊人群残障人士无障碍家具现状:现阶段,应用在室内范围内的无障碍设置仅仅局限在卫生间、盲道等少部分区域,而对于残疾人士室内活动中的其他环节关注较少,不能满足残疾人在室内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或家务劳动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对残疾人生活环境和产品设施的关注度不足,针对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依然处于初始阶段。尽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城市无障碍设计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实践环节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思想认识层面,人们将无障碍设计看做无关紧要的事情,缺乏对残疾人士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未能将残疾人士的无障碍设计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之上,无障碍设施器具对残疾人生活的帮助十分有限。无障碍家具设计课程结合特殊教育专业里人体肌能,残疾人心理学等课程,这个对今后的家具设计课程中,实践意义重大。在五年的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认为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从家具设计教学过程本身来探寻教学的原则,现代设计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方案的。它以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往往很多老师对家具设计课程只是按照正常人家具尺寸进行教学和创意开发,对特殊人群中的无障碍设计的知识点只是略带过。并没有很重视这一块。本校的教科学院有特殊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两名特教讲师师和一名教育学教授参与教学改革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穿插,弥补了美术学院同学对无障碍残障人士对家具需求度,心理,肌肉能力,一些内在的知识结构了解,以及提供强大的实践,观摩的机会。这样的一个跨学科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是一门科学性、实用性、团体协作性体验式创新教学。本课题的研究以五年家具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为基础,在深入调查与实践后所提出的,研究结合了家具设计领域的相应学术研究成果,同时融入了部分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家具设计基本规律为基础,结合教科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邀请该专业的两名特教讲师师和一名教育学教授为同学们开设残疾人心理学,肌肉能力学,以及参观乐山残疾人康复中心,能深切了解残疾人需求,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实质性的贡献,做出实用性作品。我认为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从家具设计教学过程本身来探寻教学的原则,现代设计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方案的。现代的家具设计方案应符合“实际、实用、实践、必需”的基本规律

一、因此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应当围绕这一基本规律展开

1.在改进以家具设计教学内容,引进残疾人心理学,肌肉能力学以及参观乐山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内容。

2.不论是哪种无障碍选题方向,在教学内容中都强调设计思路的连续性,讲求设计内容的来源的梳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穿插针对残疾人士的无障碍设计特征的讲解,从无障碍设计语言的角度阐释了残疾人室内家具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把握家具使用环节的适用性原则。对设计对象进行调燕,并非意向性甲方。

二、教学方法和成效:

1.打破独立完成单个体设计的模式,引入团队合作完成。我认为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把重心放在特殊人群中去更具有意义。通过前几年该课程以小组团队协作为主题,进行材料收集和意向性设计,对特殊人群的家具设计。

2.遵循教学以学生为主,锻炼学生设计表达能力,与团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针对残疾人人性化,情感需求,自力性,易用性来分组展开针对型设计。

3.学习无障碍设计准确性影响因素。在无障碍家具设计过程中,相应设计参数应通过实地测量取得。方案设计环节,严格参照规范化设计标准进行,应考虑室内居室空间各大要素:柜体高度,家具摆放位置考虑轮椅的通过,厨房操作台台面高度,洗涤池下宽度和高度等。

4.带学生深入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一个团队———一个服务对象的实践性调研,深切了解需求度,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

5.举行教科学院特教专业讲座;讲解残疾人心理学,肌肉能力,病理学学等知识。通过安全感体验,触感体验。以及基础特殊人群的心理学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研究者观察等方式,从学生中收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具体实施,使用检验法进行阶段性评价,结果如有效,继续执行;效果不好,可重新制定方案,或重新分析问题后,再按上述途径进行。逐步在学院推广学院交叉式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根据自身体验后设计出务实给社会带来益处的设计。为特殊人群服好务,尽到一个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以及让这门设计课程更有意义。

作者:廖夏妍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端树.残障人士室内家具的需求与人性化分析.天津科技大学

第3篇

今年以来,我县残疾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要求,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顺利开展

根据省、市残联的工作安排,2013年上半年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残疾人康复工程有效开展,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为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县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主动会同县民政局,进村入户核查,及时剔除死亡人员,上半年新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65名,至此全县共有801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康复工程。

开展了全县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并落实到指定康复机构的康复补助。对全县13名听力残疾儿童免费进行初步筛查,并组织符合条件的儿童到二医院和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复查。5月份对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为其中215名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对全县“三助工程”对象进行初步登记调查。

市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县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工作有序开展。

(三)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

4月份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托(安)养名单进行了调查核实,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户及时纳入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工程。到6月底新增居家安养对象30名,至此全县共有居家安养残疾人251名,集中托养残疾人84名。

二、贫困残疾人慰问活动有序开展

邀请县领导、残工委领导和乡镇(街道)慰问走访贫困残疾户1200户,发放慰问金60万元。并为223名残疾人发放定期补助金,总金额为12.7万元。为贫困残疾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

(一)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力度,使保障金征收稳步增长。

4月底联合县地税局召开了2013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行了布置。到6月底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22万元,同比增长19.3%,为2013年完成全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

5月22日,联合县劳动人事局举办了一场福利企业招聘会。通过手机短信、报纸报道、横幅宣传、乡镇发动等形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前期发动工作,招聘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来自宁波、椒江等11家县内外福利企业参加,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62个工作岗位。

(三)积极实施百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着力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注重残疾人技能培训。半年来共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36人,培养残疾人种养殖大户18户,对残疾人进行各类技能培训102人。认真贯彻落实《省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实施方案》,在5月底将全县33名自强创业和贷款创业的残疾人上报省残联申请创业补助金和贷款贴息。大力鼓励残疾人创办扶贫基地,按照省、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要求,上半年重点帮助了一个市级基地争创省级扶贫基地,通过创建扶贫基地,切实解决了43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扶贫基地中就业。

四、开展第21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今年5月15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为组织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县残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助残日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全国助残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活动,形成了县、乡二级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助残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5月5日,在康复中心开展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活动,为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活动。5月13日,副县长蔡文新在县残联和乡镇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分别前往镇、街头镇的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部分残疾人贫困户进行慰问。5月15日上午,在镇广场开展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

第4篇

一、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发展

成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人社局服务大厅设置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对残疾人求职者进行登记和就业指导。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据统计,全县有劳动能力残疾人6774人,已就业、在业人数6581人。城镇未就业人数52人,全县新增就业人数159人,各类技能培训1058人,自主创业新增12人。为了树立推广残疾人自强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的良好环境,在第23次“全国助残日”之际,由县残疾人联合会倡议,县直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共同组织开展“残疾人自强创业十佳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活动安排3个月时间,主要工作环节包括残疾人自荐、单位推荐、媒体介绍、群众投票、组织审察、表彰奖励等。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进行了认真核定,根据市残联残保金分解的征收任务,通过与地税局协作,对全县1000多个应征单位做了认真核定,确保了今年残保金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力度加大

为加快我县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依托我县农村“一村一品”工程,多渠道吸纳残疾人就业。对27处拟建扶贫基地进行了培育和初选工作。对有建设基地意向的单位进行重点培育,督导其学习完善有关扶持残疾人及优惠政策,规范残疾人就业从业。完成了初审工作。对申报的拟建设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申报者的相关条件进行审查认定,重点对其规模、带动残疾人就业、从业人数、生产经营状况、效益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验收合格的17处基地各给予3万元扶持资金。

开展了以居家托养为主的托养需求调查。据统计,共866名残疾人提出了托养申请。其中有100多名残疾人由兄弟、姐妹、非直系亲属照料及无人照料。制定了残疾人托养实施方案。按照优先照顾重点人群、逐批次补贴的原则,逐步完善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活信心,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改善其居家安养条件,减轻其家庭供养人的经济负担。

对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发放,严格细致,切实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到政策补助。今年新增救助对象145名,目前享受此补贴残疾人数达1750人。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为部分听力视力肢体残疾人安装助听器、闪光门铃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住院资助。建立平时救助与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相结合机制。今年,因病因灾平时救助12人,发放救助款5万元。春节走访慰问1600人,发放慰问金48万元。

三、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为推动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好“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成果,确保年底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根据《”审评实施细则(试行)》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印发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签订责任书。目前,按照省审评实施细则,相关单位结合职责、任务,积极推进各项康复工作任务落实。

四、打造残联特色品牌,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广泛开展了各项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电台、《今日》、悬挂标语、编印《残疾人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帮扶贫困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气氛。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壮大和帮残助残的先进典型以及残疾人自强、拼搏、奋进的先进事迹,感召社会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一是在《今日》刊出《扶残助残关爱无限》专版,宣传我县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二是利用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扶残助残事例。营造助残氛围。三是利用无线广播举办残疾人联谊会。邀请淄博及我县的自强自立先进个人进行座谈,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收到了预期效果。

一年来,我县残疾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二是残疾人服务设施功能不健全;三是残疾人两个体系不完善。这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

第5篇

一、成立组织机构,形成服务网络

××年上半年,××区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现场会后,办事处党工委非常重视,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徐小康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街道办事处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办事处还配备了残联专干,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想做得好,得有耐心、有爱心,在开始做这项工作时,我一点概念都没有,不知能否做得好,但通过参加区残联举办的第一期社区康复培训班及电脑培训班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在工作中逐渐地了解到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街道办在区残联和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7月初,在翠新、翠湖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成员。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硬件服务网络

社区居委会为残疾人协会提供了办公和活动场所,并设有一名专职委员协助协会开展工作。两个残协的专职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定期上门家访残疾人家庭,把残疾人的需求及心声认真地写在记录本上,向上级部门反映。在区残联的支持下,街道残联和两个协会已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数码像机等,并通过区残联设立的网站与其他社区协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在社区残协还设立各种无障碍设施,便于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参与社区活动。

三、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残疾人档案

上半年对辖区残疾人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根据不同残疾类别为残疾人建立了个人档案。认真开展社区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生活现状和生活需要,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协助办理残疾证,以及重残、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救济工作。

四、开展各种关爱行动,营造良好社区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和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组织辖区脑瘫儿童参加“区残联举办的脑瘫学童暑期康复训练班”,开展“康复进家庭”活动;现在康复员每天上门为脑瘫儿童做1个小时的康复活动。××街道团工委、残联、关工委自8月23日发出助残募捐倡议书以来,得到街道党工委领导、各部门、各社区居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办事处机关和社区居委会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倡议,纷纷献出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为辖区残疾人慷慨解囊,共募捐善款6401元,本次助残募捐活动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取得如此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街道办事处机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公益事业的高度热心和浓浓爱心,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为辖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8月30日下午,××街道在翠湖社区文化广场举办“关爱残疾人”活动及文艺演出,并给10位特困残疾人每人派发300元的助残慰问金,辖区的残疾人象过节一样开心,参加活动的辖区干部群众逾千人。街道团工委在翠新、翠湖等社区都有义工队伍长期开展“关爱社区残疾人”团队活动,义务帮助残疾人。

五、创造就业机会,鼓励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

组织残疾人参加培训和招聘会,解决了6名残疾人就业;举办残疾人联谊会,丰富残疾人文化娱乐生活,为残疾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残疾人参加远程教育,努力提高技能。目前辖区已有2名残疾人通过远程教育取得了大专文凭,并已成功就业。

第6篇

根据*卫妇基(20__)6号文《关于印发“__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点(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和市残康办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需求,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力争20__年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00得到康复服务,20__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基本原则

社区康复工作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出发点,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依托,残疾人家庭为基础,广泛开展各种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服务。

三、服务形式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康复医疗服务、二是训练指导服务、三是心理疏导服务、四是知识普及服务、五是用品用具服务、六是咨询转介服务。

四、服务对象

具有本区户籍的各类残障人。

五、组织管理

按照《__*市区域卫生规范三年行动计划(__年-__年)》的要求,本区应在三年内完成全部镇、街道、园区卫生院达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标准建设。各镇、街道、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残联应结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中。

在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不仅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而且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抓出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康复医生进行康复服务和技术指导,残联应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并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做好康复需求调查工作,同时根据需求在康复器材、业务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和配置。

六、康复站(点)建设标准

1、残疾人康复站(点)建设时,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处设置醒目铭牌,名称为“某某镇(街道)残疾人康复站”或“某某村(居委会)残疾人康复点”残疾人康复站站长由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干部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参与康复站工作。

2、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服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公约,并在康复站(点)内公布。

3、开展康复医生培训,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兼职康复医生;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2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兼职康复医生。

4、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30-5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10件(套)。残疾人康复点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20-3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5件(套)。

5、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及康复站(点)要做好本辖区残疾人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分三个年龄段0-7岁、8-14岁、15岁以上,摸清底数,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中得到康复训练的重点康复对象(三瘫一截),必须建立并填写康复训练档案;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得到康复服务的残障人,必须填写《康复服务记录表》。同时,做好新发生残障人的康复需求登记工作。

6、各基层残疾人康复站每年5月31日、10月31日前将《残疾人康复服务汇总表》、《残疾人康复训练登记表》,11月15日前将重点康复对象(三瘫一截)的康复训练档案报区残联____科。

七、考核评估

残疾人康复服务考核标准

1、康复需求数应达到持证残疾人数的60,但康复需求人员可以是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

2、康复服务率应达到康复需求数的100。

3、康复站、康复点各类资料必须齐全,服务内容真实。

区残联、区卫生局将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每年年终对残疾人康复站(点)进行目标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八、经费投入标准

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市残康办按建成一个残疾人康复站投入1万元,建立一个残疾人康复点投入2千元的标准下拨经费。区残联将按照1:1标准匹配经费,此项经费原则上用于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器材配备。

九、申报方法

第7篇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0-01

残疾人就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就业有着非比寻常的困难,但是由于残疾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根据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指根据社会就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的确定就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向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摸索,采取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方面的解决方案是最为有效的。

1残疾人就业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1残疾人就业总体水平低,整体质量不高。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残疾人就业率只是非残疾人就业率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城镇有百万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大批残疾人下岗,待业。农村有近千万的残疾人未脱贫,残疾人就业稳定性较差。残疾人的就业选择和工作类型受残疾程度的约束。不同的残疾类型对残疾人工作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像,比如视力残疾的人就不能从事那些对视力有要求的工作,语言听力残疾的人也不能从事教师,口语翻译;智力残疾不能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肢体残疾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智力残疾不能从事领导,安排,接待等工作;不同残疾程度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有重大的影像,是残疾人很难再更为广泛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干,制约了残疾人再就业上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1.2残疾人在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缺少法律基础。残疾人由于从小接受教育少,教育程度低,大多数是农村出来打工的人,他们没有接受过法律保护自己这个概念,很多时候不知道社会的用工价值在何处,用怎么样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有的用工单位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用工单位在一方面蓄意加长残疾人的劳动时间,由于残疾人一般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在体力劳动方面有时每天的工作量比正常超出两到三个小时,由于残疾人工作机会较少,很多残疾人尽管知道自己的工作时间超标但是也还是忍住。另一方面,用工单位蓄意不给残疾人上社会福利,保险等等,利用残疾人对法律常识的漏洞在经济方面对他们进行打压。并且让他们去干一些正常人不干的脏活累活,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极差,也从某种程度上虐待了残疾人。以上几种现象残疾人完全可以通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在签订用工合同的时候规避这些现象,但是由于残疾人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空白,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1.3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残疾人接受教育程度少,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也相对比较贫乏,往往只能从事比较单一的,一般的,不稳定的工作,就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代替性高。例如,盲人虽然可以从事盲人按摩,但是由于这一工作或行业所容纳的劳动力有限,使得它逐渐饱和,就业前景也不是很乐观,很多残疾人的依赖思想也比较重,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

2解决残疾人就业的方法

2.1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低,一些专业技能差或基本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所以,在政府而言,就必须让一些技能培训中心或者学校和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对接,让残疾人能够迅速的学到一些就业技能,以便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雇佣,在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重点联系些培训基地,鼓励一些用工企业,劳务中介机构与其合作,把用工讯息和职业资源培训结合起来。让残疾人可以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可以很快的被社会接纳;二是要提高培训技能,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首先要找到适合残疾人做的工作,其次,要狠抓质量,努力提高就业前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实行应有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营造社会关心支持的残疾人就业和良好气氛,让全社会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范围政府部门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再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予以扶持。一是加大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力度,二是制定和完善残疾人足主场也的扶持政策,是更多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走向工作岗位,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对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足额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法力度不够,效果不会明显。

2.3加强就业指导的职能。相关部门应完善就业指导的体系和职能,首先应该让大多数残疾人知道或是了解有这样一个机构专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就业指导所负责的具体事务首先是需要搜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介绍给残疾人,供他们选择,其次要选择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定期向残疾人做宣传,最后定期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这其中还应该对残疾人在就业形势和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进行群体指导。

第8篇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内容

(一)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活动

第二十四个助残日期间,市残(20xx年度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联将评选表彰一批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我区残联按照文件要求,已上报马建国为基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

(二)开展辅助器具发放活动

以城区残联牵头,开展大型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活动。品种包括:轮椅、座便椅、助行器、手杖、助听器等。

(三)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

5月15日,由城区残联主办,下东社区承办的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将在市师范学院举办。

(四)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1.为促进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选拨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经区残联研究决定,拟定于20**年5月下旬举办XX市城区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地点待定。

2.各街道残联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结合助残日活动主题,通过举办残疾人书画摄影展、文艺表演、体育健身比赛、观看自强励志电影等系列活动,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将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扩展成为残疾人身边的舞台和展示才华的窗口。

二、具体要求

1.各街道、社区及有关单位要按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筹划并落到实处。

2.区残联组织的活动,按活动内容及时间逐一举办;街道以及社区、有关单位进行的活动,于助残日前实施。

3.助残日活动期间,各街道残联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4.各单位要将活动情况于活动后两天内以文字形式报区残联。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9篇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1)

一、活动简介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蕴涵着我们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抓住契机,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快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正在尽情享受快乐人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缘故而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还有一些身有残疾的人,生活非常不方便。他们渴望一双关注的眼睛,一双指路的手,一颗慈爱的心!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一颗爱心,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我们特开展本次爱心助残活动,用爱心构建他们的希望,一起为他们撑起未来的天空。为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树立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展现爱心提供一个平台。

三、活动时间

2016年5月15日

四、活动地点: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

五、活动人员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各班幼儿、大二班部分幼儿家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六、活动开展

1.布置全校关于全国助残日活动工作,广泛动员全校参与扶残助残活动。

2.各年级组广泛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观看有关残疾人的录像,引导幼儿懂得残疾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心,并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面貌。向幼儿介绍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一些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3.各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在自己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正遭遇着不幸、正需要帮助!

4.爱心实践活动。大二班部分家庭大手牵小手走进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爱心助残活动,与福利中心的孤残儿童展开联欢游戏活动、慰问(赠送物品,并和孤残儿童做交流)、参观孤残儿童宿舍活动。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2)

2016 年5月15日是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近日,省政府残工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组织开展助残日活动。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残工委决定,从5月起至8月底,围绕今年全国助残日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关爱孤残儿童为主要内容的扶残助残系列活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 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 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10篇

12月3日上午湖北省襄阳铁路特奥社区智力残疾人积极参与市智协在樊城区铁路文化宫举办的智力残疾人手工剪纸、绘画作品义卖活动,展现才能。他们的诗歌朗诵《我爱特奥社区》逼真描绘出自己在特奥社区生活、康复、学习和不断进步的成长历程,特奥形象大使袁冶的小提琴演奏与社区残疾人协管员刘培的男声独唱《我和你》配合得恰到好处,将大家带入一片其乐融融之中。

(王琴)

读书会@南码头路街道

12月2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肢残人协会读书小组被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和区县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评选为全市首批10个基层残疾人“阳光读书会”。11年来,读书小组活动持之以恒,彰显了活动对大家的吸引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和熏陶下,残疾人中间心平气和讲道理的多了,融入社会讲奉献的多了,有怨气发牢骚的少了。(冯舒明)

畅行@薛家岛街道

为切实消除残疾人出行障碍,让残疾人快乐畅行,近日,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薛家岛街道残联实施“无障碍工程”,再次为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21辆。街道残联扎实开展残疾人“无障碍工程”,对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残疾人需求,为1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共计46辆,极大的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为残疾人的快乐畅行消除了障碍,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和谐。

送温暖@杆石桥街道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办事处残联成立了以社区残协为主、“一专两员”为辅的“援助中心”。今年,援助中心人员的工作人员分别深入辖区8个社区居委会,走访摸底了解残疾困难群众的过冬情况,并根据援助中心的援助能力制定了不同类别的援助方案。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援助中心”分10户残疾人及残疾家庭送去过冬的煤和棉衣棉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到了残疾困难群众的家中。(黄彦镇)

运动会@张山营镇

日前,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温馨家园举办了残疾人冬季趣味运动会,项目涉及摸石头过河、托球跑、跳绳等,职康站全体学员、残疾人专职委员、部分残疾人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冬季趣味运动会达到了健身、娱乐、康复训练的目的,活动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下圆满结束。

(李长坤 林娜)

救助金@南河镇

近日,江苏省响水县南河镇出台文件,对低保以外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参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救助金;对有固定收入,但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参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补足其差额。为确实做好此项工作,该镇组织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人员分头深入全镇20个村(居),通过逐户走访核实,对全镇残疾人进行逐一登记,并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确保残疾家庭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孙国良 王声高)

联欢@胜利东社区

12月3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胜利东社区以“我快乐・我参与”胜利东社区“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召开座谈会。社区书记曲梅霞带领社区的党员代表、社区志愿者及全体工作人员为日间照料站的残疾人包饺子,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热乎乎的饺子出锅了,大家激动地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好开心,能生活在社区这个和谐大家庭里是我们的幸福。”

第11篇

【关键词】残疾人;团体;商业保险;机制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多次提出“要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等。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各级残联要进一步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小康铺路搭桥”。《意见》还明确提出了“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康复、托养、护理等保险产品”,“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对广大残疾人服务供给的放大效应”。这些政策导向引发一系列思考,商业保险公司能否开发适合残疾人特殊需求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可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对于残疾人团体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政府和残联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为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服务?能不能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做到全程监督与放大服务效应,从而使商业保险能够成为残疾人“重要的风险保障”?为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广泛调研和试点对建立残疾人团体商业保险机制进行了探索。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课题组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山西、安徽、云南、河南、吉林10个省市残联的配合下,对所辖的21个区、县、市进行了有关残疾人商业保险的广泛调查研究和探讨,认为残疾人商业保险对防范残疾人风险非常重要,也具有可行性。2013年3月受河南省残联授权委托,经过对郑州、平顶山、洛阳等六市和两个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专题调研,为统筹办理500万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订了方案,组织了共保体。2014年10月受无锡市滨湖区残联委托,全程参与并指导了滨湖区残联为7000余名持证残疾人统筹办理商业保险的试点。本文从商业保险的本质、残疾人商业保险现状和实践论述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商业保险的杠杆作用从而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1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作为国家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1],前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后者是重要补充。和社会保险一样,商业保险具有保险鲜明的本质特征:①共济性:通过被保险人共同积累的保险基金发挥互助共济作用;②补偿性:由保险基金对事故或风险损失提供补偿;③放大性:事故发生后,保险补偿损失的功能较所交保费可以放大百倍、千倍;④社会性:保险自身对风险事故的补偿作用以及衍生出的各种附加值服务,成为政府、企业和居民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对经济运行、社会关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调节与管理职能。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主要区别在于[1]:①商业保险是经营行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社会保险属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后盾。②商业保险依照平等自愿原则;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由国家立法直接规定。③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下,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商业保险通过市场机制和保险的金融杠杆作用,有力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商业保险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增加了居民的风险意识,提高了保障水平,调整了居民收入结构,促进了社会稳定,潜移默化中发挥了社会调节管理功能。国务院于2006年和2014年先后颁布《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两个“国十条”),都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商业保险服务纳入整个社会发展、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规划之中,“要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除了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大多数也是通过运用商业保险机制,让残疾人像普通大众一样过着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2]。因此,商业保险机制纳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尤其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总体规划,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逻辑。

2残疾人商业保险是短板

自本世纪初,我国启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除统一建立了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农村普遍建立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外,商业保险已经为居民大病、养老、子女教育、财产、意外等风险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然而,商业保险对于残疾人风险保障却是一块短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479元/人(237.2美元/人),保险深度为3.18%。但据对全国10个省市21个区县市的调查,残疾人中拥有商业保险的不足0.5%,人均保费不足100元,足见残疾人商业保险覆盖率偏低,还没有对残疾人建立补充保障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商业保险运作的职工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对残疾人几乎没有涉及,基层残联组织也还没有利用商业保险机制作为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促进残疾人小康的工具来创新服务与保障工作。首先,基层残疾人的管理服务工作基本上仍然停留在“靠政府,发票子”和“帮困、扶贫”上,仅仅满足于残疾人基本保障“应保尽保”等。对商业保险不理解,也缺乏“通过市场找出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从而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的市场意识与创新意识。其次,商业保险公司对残疾人商业保险需求认识不足甚至误判,认为残疾人“风险高”、“买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残疾人商业保险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尚有缺失。近年来,虽然一些保险公司根据部分地区残联的要求,对部分残疾人尝试提供了某些产品,主要是意外伤害保险。但多数收费较高、保障较低,甚至还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拒赔、惜赔、错赔以及在少数人暗箱操作下对残疾人骗保、骗赔或者“阴阳单”等道德问题甚至刑事犯罪。虽然这仅是个别现象,但已极大的损害了商业保险信誉,伤害了残疾人的利益与情感。第三,残疾人由于经济水平低,购买能力较差,因此在商业保险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严格核保程序的强势面前,供需之间的谈判能力低、信心不足。因此,除了个别省、市或单位为残疾人团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外,残疾人即便有钱购买也是望而却步。因此,残疾人主动购买商业保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综上所述,尽管《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鼓励开发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商业保险险种”,“研究制定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残疾人财产信托、人身与财产保险等保护措施”。但时至今日,这项工作仍然停留在“鼓励”、“研讨”阶段,或者仅仅推出了单一的意外伤害保险而没有大面积试点与推进。因此,对残疾人来说,从商业保险中获得保障仍然是块短板。

3商业保险创新残疾人服务的实践探索

商业保险是一种金融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充分运用好这一工具,就可以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残疾人需求的多元化服务。比如通过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和依托自身组织与运营管理体系,逐步投资设立保险经纪公司、救助基金、电子商务、健康管理、康复托养、职业教育培训等,从而建设将残疾人多种需求与就业同保险公司、慈善基金、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养老地产、职业技能培训等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系统工程。通过这种形式来整合市场与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可以说,这是通过保险机制为残疾人建立的补充保障体系和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这一体系,可以创新基层残疾人服务与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根据残疾人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而且通过保险服务平台,让基层残疾人管理工作更细致、更精准;让残疾人参与其中,促进就业,参与管理,更自信的融入社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与社会化功能,让基层残联组织跳出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圈子。也可以说这是通过市场机制改善政府组织行政职能和提高服务与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无锡市滨湖区在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试点中,总结出了滨湖模式的经验和核心: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办理、统一服务、规范操作、全程监督。首先滨湖区残联在课题组指导下统筹规划保险方案,委托保险经纪公司公开招标选择承保公司,确定保险服务细则,为近万名持证残疾人统筹办理商业保险;其次是建立了区残联与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的三方信息互动共享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报案、查勘和理赔服务;三是通过这一平台设立救助基金以帮助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四是联系公安片警到社区对残疾人基层专干和残疾人进行安全防事故宣传教育,大大减少意外事故;五是由保险经纪公司代表残疾人利益,全程参与事故查勘理赔,监督保险公司的服务。试点的宗旨就是必须保证残疾人利益最大化,同时做好风险防范,争取残疾人利益与保险公司利润的平衡,这就是说既要让残疾人买得起,也要让保险公司赔得起。继滨湖区之后,无锡市崇安区残联参照滨湖区模式为持证残疾人统筹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残疾人对残联为持证残疾人统筹办理商业保险反应热烈,认为“残联又为残疾人办了一件暖人心的事,为残疾人又增加了一道保障”。滨湖区为残疾人统筹办理商业保险试点虽然刚刚起步,但照此发展可以植入多种保险产品,如大病补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人身与财产信托保险、以房助残保险、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等;植入多种服务,如健康管理、康复托养服务,就业培训以及通过电子商务为残疾人搭建自主创业平台、提供日常用品购买服务等。

4商业保险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特需服务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鼓励开设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保险险种”。怎样理解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相比于非残疾人,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普遍需要特殊照顾,在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处于劣势。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残疾人来说最缺乏的就是“特需”,因此残疾人普遍感到隔岸相望,可望而不可及。通过访谈我们认为,残疾人需要的特需保险服务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不能套用一般保险条款与“两核程序”,必须根据特殊情况如经济条件、购买能力、残疾状况等为各类残疾人定制保险产品、“两核规则”与特殊保险服务;二是保费要低,保障要高。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后认为,运用大数据对残疾人风险的测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三是必须引入第三方(按照《保险法》《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是最好的角色)对保险服务全程监督,以保护残疾人利益;四是必须充分发挥残疾人基层专干的作用,通过培训让残疾人基层专干掌握一定保险知识,参与组织残疾人投保、报案、事故查勘、理赔以及安全防事故宣传教育等。残疾人基层专干的参与,可以让残疾人得到更便捷、及时、周到的服务。

5建立为残疾人提供商业保险服务的长效机制

残疾人需要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也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服务与保障的市场机制,怎样才能促进和保证这一机制持续稳定发挥效应呢?第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增加社会紧迫感,把运用保险机制创新残疾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划中。近几年,各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福建、四川、江苏等省、市已经有了为残疾人办理商业保险的尝试与体会,特别是无锡市滨湖区为持证残疾人统筹办理商业保险所创造的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如何运用商业保险机制,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已经不能停留在“研讨”“鼓励”“倡导”层面上,而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组织推广,狠抓落实。让残疾人真真切切通过商业保险机制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残疾人在小康进程中迈出新的一步。第二、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保证保险服务供给持续稳定。商业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也不是政府组织,商业行为必须保证经营利润和效益。当然,企业也有社会责任,但绝不能据此就苛求他们赔钱做经营。那么怎样才能让保险公司赔得起,残疾人又买得起呢?这是一种双方利益的平衡。做到这样一种平衡,除了保险公司要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进行专门的精细化管理外,还需要争取国家政策配套。正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购买保险服务。政府可以委托保险机构经办,也可以直接购买保险服务。对具有较强公益性,但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保险服务,可以由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否可以批准用一定比例残疾人保障金通过政府统一购买或帮助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对保险公司经营的针对残疾人的保险业务在公司营业税和所得税上给以一定的减免;对残疾人自主购买保险产品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对保险公司培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给以财政补贴;对保险公司针对残疾人自主就业创立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奖励;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保险公司利用其优势开发对残疾人的健康管理、康复托养工程、职业教育培训等。第三、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爱、支持、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社会氛围。比如将部分慈善捐款转换为补贴残疾人购买保险的费用支出,或慈善组织直接用善款为特定残疾人购买保险,放大慈善捐款的救助功能。不仅可以保证善款使用透明、规范、有针对性,而且服务也有了法律保证。残联组织可以针对残疾人需求,为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统一设计路径,分出哪些由政府统一购买;哪些以政府出资购买为主,个人出一定比例;哪些以个人购买为主,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哪些由个人购买,基层残联统一组织等。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残联购买服务、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和保险经纪公司监督服务,形成以保证残疾人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总体设计、分类实施、信息共享、规范运营的机制。第四、鼓励现有保险公司专门设立针对残疾人特需服务的机构,专营残疾人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除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外,也可以用其他业务利润平衡公司财务收益。条件成熟时,由残联牵头发起或支持成立残疾人专属政策性保险公司,全面开展对残疾人的保险业务,为残疾人建设补充保障机制,让残疾人在小康进程中迈出新的一步,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小结

通过运用商业保险机制,可以为残疾人建立起补充保障机制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同时可以丰富基层残疾人服务内容、创新基层残疾人管理工作,更好发挥残疾人组织“代表、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商业保险机制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参与商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力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曾真.美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第12篇

关键词:社会政策;残疾人就业;反残疾歧视;就业援助;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101-04

残疾人在社会中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全世界有6.1亿残疾人口。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到2.6亿个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残疾人都具有劳动能力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残疾人在社会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虽然在身体或精神上有残疾,但在人格和权利上他们与健全人是平等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出发,尝试对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和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作出概括和描述,并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作出一些思考。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残疾人普遍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就制约了其工作的范围,就业行业比较窄。而且残疾人非正规就业比重高,就业稳定性差,这也影响到他们参与社会保险,使得参保率比较低[1]。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从业残疾人口与从业调查人口之间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残疾人的就业层次较低,导致残疾人的收入和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根据《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的统计结果表明:未就业残疾人的主要生活依靠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比例在农村高达67.8%,城镇为40.4%,201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普通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约56.2%[2]。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家庭收入普遍较低,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这无疑加重了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

由于用人单位或企业普遍缺乏履行对残疾人就业义务的自觉性,尤其是在就业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形下,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日趋困难。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截止到调查时间,我国仍有858万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没有完全就业。《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表明,达到劳动年龄段并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比例为50.0%,城镇的比例仅为37.2%。在2012年城镇人口的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至9.2%[2],是全国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1%的2.2倍。实际上很多残疾人下岗或失业根本不会被记录在案,真正的失业率远远不止这些。

在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方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以此作为残疾人政策的主体规范我国残疾人主要的就业主要形式: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及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这三种就业形式,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条例,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的提高与完善。尤其是2007年5月出台的《残疾人就业条例》,旨在减轻社会障碍和残疾障碍对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实现的影响,从而保护残疾人就业。

福利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速下降,导致这些企业在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福利企业为了减轻经济负担,首先会选择解除大批残疾人的工作,企业又不会重新吸收新的残疾人劳动力,导致下岗、失业的残疾人数越来越多[3]。我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33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工作类别。对于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或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现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4]。表明该项规定的目的是把残疾人就业的任务逐渐转变为社会责任。

因此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已有较多相关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但是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我国残疾人无论是在经济收入、就业率还是在就业结构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健全人,残疾人仍处于长期的弱势地位当中,而且在较长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残疾人就业仍需要相应的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协调。

二、我国残疾人就业具体政策的实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首先,以《宪法》为核心,其次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法》等为基础,并以《残疾人就业条例》与《残疾人保障法》为主体,最后,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规章和条例为补充,这些政策相互联系和补充,组成了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整套政策体系,同时这些政策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主要从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等三个方面相关政策来分析。

第一,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就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的供给政策来看,在教育培训政策方面,虽然在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之后,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有了不少改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有2206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普通机构,有1044个三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办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教学校发展到110所,除此之外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8所,全国已有约59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6]但是实际上这些职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适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18岁以上残疾人未上过学和上过小学的比例在城镇为53.6%,农村高达81.5%,仅在农村,18岁以上残疾人未上过学的比例就高达42.2%,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仍不高。我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加上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残疾人职业培训机会稀少、教育程度低,使得残疾人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康复政策方面,我国200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来完成残疾人康复后的职业和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力求为康复后的残疾人入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把康复工作与残疾人就业联系起来。相比之下,国外的康复政策较为完善。首先,在时间上,早在1973年,美国的《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中就提到康复工作对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其次,在内容上美国《康复法案》中也相对完善,对康复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针对美国各个州不同的情况分别开展不同的康复项目,如Assessing the Role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Disability Policy中的弗吉尼亚州的职业康复项目(VR,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随着《康复法案》的实施,美国有一大批残疾人在康复后参加了《1973年全面就业与培训法》第301、303条款中规定的各类技术培训计划,仅在公共就业计划方面,受益人数就达到1912万人。

第二,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的局限。《宪法》规定了残疾人有劳动的权利,2008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并特别作为纠偏行动实施,然而由于该制度没有对残疾人劳动关系解除作出规定,于是有些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检查时,临时安置一些残障人士就业应付了事,等政府检查一过,就马上解聘这些刚招来的残障人士,到下一次检查的时候,他们再临时雇几个残疾人应对。而且该条文中“达不到国家规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相关规定,很容易被一些用人单位认为企业只要缴纳就业保障金,就可以不用安排残疾人就业,通过缴纳保障金来推卸责任,残疾人仍遭受到间接歧视[7]。例如,四川省政府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颁布实施了《四川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但是根据数据显示仍然有五分之二的残疾人未就业。这说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残疾人就业难的状况。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针对援助残疾人就业出台的小额信贷和给予福利企业税收减免等措施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例如,在河北、河南、湖北等农村地区,部分残疾人根本不知道有残疾人证,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而针对残疾人的小额信贷也就更少被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知道并利用了。在城市地区,很多企业给予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收入非常低,这些企业吸收残障人士工作只是为了获得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利益。

第三,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不足。为了提高残疾人服务的水平,2000年中国残联制定并出台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发展规划》,对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做出了详尽的具体部署。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已有22个省级残联和中国残联设立了机关内部办公网,有30多个中国残联组织开发的各类项目管理软件并投入基层使用。在《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实施之后,构建了基本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但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仍存在很多问题:求职信息网络不够健全,未与残联、街道或社区联网,有效的服务难以提供给农村残疾人用于参加生产劳动,而且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关注不足,就业培训内容和方式也不能满足残疾人真正需求。据《2012年中国残疾人健康状况及小康进程检测报告》显示,2012年靠熟人介绍就业或工作的残疾人口在城镇和农村比例分别高达61.6%、66.7%,这说明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仍需加强。国家残疾人就业制度规定“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最大用途应是用于残障人士的职业培训”,但残联部门往往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来购买一些康复中心的器械,或用于奖励一些安排残疾人就业成绩突出的企业,这样一来按比例安排就业制度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残疾人士身上。

三、发达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我国目前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仍不完善,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合适的就业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士提供适当的就业职位,我们可以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改进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