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

时间:2023-06-01 09:3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年级化学

第1篇

1.夯实基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1.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1.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2.掌握做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2.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掌握化学用语的学习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要掌握如下几方面: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3、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做好考前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并穿行小专题复习

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可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然而,初中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区别的,在第三轮进行综合训练与模拟测试同时,穿行小专题复习,可以使化学总复习得以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和联想,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块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能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高应试素质。

(一)小专题的特性

4.1专一性:“专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否则就无所谓“专”。如今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不在于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而在于联系学生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当然,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小专题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但重心不能变。

4.2针对性:开设小专题,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见效,提高复习效率。在选择专题时,应针对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专命题的热点来选择专题,否则,专题就有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功效。

(二)小专题的来源

1、从考试的热点找专题: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题型几乎年年都考。对近几年新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

又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必然能会增加学生应试的针对性,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

2、从教材的重点、难点找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令人意。因此,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加以训练。

4.3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在总复习的测试中,常会出现一类部分学生答对率差,某类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并且对相应的专题进行归纳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三)专题开设的注意点

1、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2、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新鲜感。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效果、忌讲法单调。

总之,小专题复习可对四大知识块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5.加强练习,认真改错

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复”。让学生明白:不要抱怨老师的唠叨,不要抱怨做过的题又再做。更不能抄作业、抄答案,俗话说:“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会在同一地方犯同样的错误”,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最好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在错题的旁边作出记录,每周抽一点时间把错题再过一遍。“一套模拟题我不能考满分,但是我过后能改错补为满分。”,如果同学们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话,结果怎样?我不说,聪明的你其实早就知道了。

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讲,复习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5.1查缺补漏 , 不能骄傲,大意失荆州。除准确、熟练掌握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外,特别注意规律以外的特殊性。如Na2CO3俗称纯碱,纯碱不是碱是盐,但是其溶液呈碱性;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Fe(OH)3是碱,但将Fe(OH)3 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不显红色等。

5.2选择好练习题 , 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以确保考试时不丢分或少丢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在拓展训练时,要注意针对性。近年来中考题新题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失分的题型有探究性实验题、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简答题,失分原因主要有对实验设计的步骤不正确或不完整,对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不准确,用语不科学,还有缺乏生活常识等。练习时不仅要注意解题方法,更要注意答题表达准确、科学、严密、规范。平时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评时对问题分析的思路、表述时用的化学用语,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学习参考答案给出的答题模式。

第2篇

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化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被淡化

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大多数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加大上课时的复习课教学容量,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回答,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通通是课前一张卷子,无论学生做与不做,一律课上处理完,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少,对于现在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缺乏解题能力,得分率很低。

二、教法单一,枯燥无味

由于教师对复习课研究重视不够,往往是拿着一张试卷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上复习课。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复,课堂内容缺乏新意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由于没有好好的研究章节内容,不能把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还有更不能打乱章节顺序,进行很好的分块复习。让学生觉得本来就孤立的知识点更加孤立。有些教师还按照订阅的复习资料,一章一章的进行复习,没有增加新的内容,没有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渗透方法,只是简单的以练习题的形式重复了一遍。

四、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讲解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复习时平均使用力量,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疑点仍然存在,难点仍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教师还缺乏对中考要求的深入研究,不能对一些重点知识,热点知识,探究能力进行重点的复习和专门的训练。

五、复习课上成习题课

由于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一些教师认为只是把知识简单的重复一遍,还不如叫学生多做练习,熟能生巧。于是,好多教师在上课时先把知识点重复一遍,然后让学生做练习,进行知识的再一次重复。

针对以上的问题:如何上好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追求“真”,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自己。课堂中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得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实验探究题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才会得到提高。复习时教师一定不要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的灌输。当然,这不是说把45分钟都给学生,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做到精讲精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感觉有新意。

2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有助于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在课堂外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就是一个构建知识的过程。当然学生构建知识的基础就是基于对以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因此,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课前教师要认真进行备课,对知识进行精心梳理,把一个一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个整体把握。

3精心设计练习,提升能力

第3篇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多数学生都能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四字。”再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三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三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等等。

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教学,在多媒体演示实验中,我认真组织观看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实验探究,学生动脑思考,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三、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炼铁的原理是还原时,我让学生书写出换一种还原剂氢气或炭粉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每一章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数量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适当增加难度;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第4篇

在这几年里,我们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是相关联、密不可分的。我们以往的教学是让学生知道知识而已,而有效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学习是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认知策略和方法重构经验,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整合性与有意义联结,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一年的教学里,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还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有效性。有效学习的方式有好多种,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没有说哪一节课采用一种学习模式整体贯穿,而是我们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在一堂课里,我们能够呈现几种的学习模式,既有合作,也有探究、反思等。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有下列几种。

一、培养反思性,进行反思性学习

让学生学会反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去反思为什么是这样的。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在《氧气》这一部分很容易就让学生入手学会反思。演示“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后,引导学生反思“都是在和氧气在反应,为什么现象会不一样?”从而发现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化学反应。还可以从这几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反思“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会燃烧?”这样就为第七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和降低难度。不要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它是让我们的学生有了反思的意识。比如,到了第十单元的《酸和碱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中,针对课本上的中和反应实验,学生自然而然提出“为什么要用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行不行?pH试纸行不行?”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获得新的认知、新的经验。学生要学会对学习结果的反思。现阶段,我们学生的学习结果大都以考试成绩来体现,学生就要对试卷进行卷面分析。我们让学生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逐个分析、改正,找出这道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哪些掌握了,哪些还不会。然后对影响考试的客观因素整体分析,明确以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事项。

二、进行问题化情境创设,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进行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学习内容进行展示。例如,在《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世界上水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的图片资料,图片上的景象直接会刺激到学生的视觉及心理,引起学生对此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学生利用课本内容及教师发放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问题化的情境创设可以在整堂课上,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在创设问题化的情境时,要把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分解明确,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例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课中,我们没有粗盐,就直接在精盐中放入泥沙,告诉学生,这节课中他们的任务就是如何从这样的盐中分离出精盐。如此一来,学生就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三、进行知识建构

现在,信息技术经常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优化的学习空间。我经常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课程内容,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就有学生预习完后提出问题“电解金属氧化物也能得到氧气,这个方法能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能制取氧气的物质很多,为什么在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在我们中考复习的阶段,学生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绘制成总结性思维导图。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可看出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薄弱地方,加强辅导;另一方面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再一次把化学知识在头脑中构建了一遍,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

四、自主学习,体现三维目标

我们的学生中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村的,这些学生对于农业生产比较了解。因此,在《化学肥料》的学习之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调查学校附近农村的种植业情况、土壤的pH、化肥的施用情况以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后果,并完成相关的调查小论文。在调查活动进行时,教师要辅助学生明确分工、适当的指导。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时,不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变成了学生的成果展示会。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有的小组学生还把自己拍的图片制作成PPT进行展示,有的小组学生还展示了在网络上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刚开始有点紧张,但快速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的沟通方式。

作者:李建惠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中学

第5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 参与式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针对九年级化学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获得很大的提高。

二、实施策略分析

1.建立和谐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九年级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也才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才会更有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一教学环境中,教师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轻松,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智力因素都处在最佳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关念,要以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也要努力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要将自己更多地看成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将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这种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参与

(1)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参与。参与式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他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在九年级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所列出的问题,如在学生的学习教材中有“实验探究”、“交流共享”、“活动天地”等栏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进行参与式教学。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优化,从而使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使他们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2)通过实验探究,实现全程参与。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实验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个探究活动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进行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选化学仪器,然后进行二氧化碳水溶性分析,当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水溶情况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水溶液酸性情况进行相关探究,最终使得学生对二氧化碳及其溶液的酸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开展讨论交流,实现全员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在看待问题时,会选择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教师可以针对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交流共享”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争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而且要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记录,针对以及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指点。

三、结语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晓玲 朱玲琴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资讯,2007,(04)。

[2]金晓玲 朱玲琴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1)。

第7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再鏊述了。从教化学十多年,也确实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重要性。近几年来中考实行理化实验加试。从考试效果来看,学生普遍操作技能较差;实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没有什么起色;实验中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观察、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进行实验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此现实如何谈的上增强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一、小城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化学实验教学的配制。化学实验室简陋或不够用,实验仪器、药品会出现短缺。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人员也难跟上,仪器配备很难做到人手一套,在硬件的配备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2)教师的现状 相当部分的教师强调的是实验步骤,学生要做的只是依葫芦画瓢跟着老师做,学生根本没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还有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背实验考试考的更好”。

(3)实验教学模式 当前,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老师总是先讲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依据现成的实验步骤动几下,实验就完成了,没有给学生留出发展的空间。特别是两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有关数据。没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级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不能仅于教材,而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实验和家族实验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亲身经历和体验简单的实验活动。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难度不宜太难。实验种类可丰富。如可有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实践调查。可让学生从头到尾的完成 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完整的实验中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同样需要改变。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要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

(1)指导实验要循序渐进。九年级学生的实验技能普遍比较差。实验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探究”这节课中,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操作比较难掌握。这种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在课堂内如果掌握不了,可在课外指导学生经常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种操作的掌握,使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难点得到分散,也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提供了感性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到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实验要有度有数。任何教学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极少数“尖子生”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内容的难易,时间长短等,设计出实验中需要学生完成的考题,根据学生个体能的差异分别对待,给能力强的学生多设几个问题。努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突出少数的关系。努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和突出少数的关系努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尽力创造让学生创造让学生多动手的条件,最好做到一人一组开设实验,独立分析思考。

教师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也要做到有度、有数。能估计将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但不否定实验中的“放手”让学生实验。教师要根据各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实验形式,在有序指导的基础上,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四、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还必须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初中的化学教学,大部分是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必疑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

实验技能的考查,除了采用较常规的方法,如写实验报告或实验小论文之外,还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考查和记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等各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在实验人教学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小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必须进行优化:优化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九年级 化学实验 教学改进

一、二氧化碳制取的改进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硫在氧气里燃烧的改进

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做,具体是:把一个小燃烧匙的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的水,放入一块锌片、一块石灰石和一片树叶。将少量的硫在燃烧匙内点燃,马上观察火焰的颜色后,伸入集气瓶,塞上橡皮塞,观察火焰颜色变化,熄灭后振荡,一会儿,就可以看见锌和石灰石表明有少量气泡冒出,树叶发黄。该实验集几个实验于一体,既验证了氧气的性质,又知道酸雨的成因和危害,消除了实验中产生SO2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灭火实验的探究改进

在讲授灭火的方法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并且也能常看到这类现象,如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但学生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总感觉是抽象的,是信非信,持有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对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探究改进。实验过程如下:向一个500 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左右的水,然后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骤降低。接着将少量煤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煤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通过自己亲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四、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传统的化学实验装置的准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有些实验装置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不利于课堂教学操作。因此,改进某些化学实验装置,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1:分子运动实验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50页分子运动的实验中用两个大烧杯找两个小烧杯的方法。这个实验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的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儿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很大。改进方法是:取一条宽1厘米的滤纸,在纸条上每隔2厘米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将纸条放入平放的试管中,在试管口堵一团滴有浓氨水的棉花。效果:这样可以看到滤纸上滴有酚酞的点依次变红。这样不仅节约药品,而且现象明显。

案例2:溶液的组成教学实验改进

九年级化学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这些概念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部分同学感觉不宜理解,不宜找出溶质是什么,溶剂的质量是多少,因此,我们在配制蔗糖、土壤、植物油等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时,增加一个溶液的组成教学演示实验,具体是把铁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刚开始,部分同学认为此时的溶质是铁,溶剂是稀硫酸,但通过讨论分析后,大多数同学明白了有些物质放入另一种物质中发生物理变化,溶质、溶剂如何确定;有些物质放入另一种物质中发生化学变化,则溶质、溶剂如何确定。紧接着又练习石灰石放入稀盐酸溶液中溶质、溶剂如何确定?再进一步分析比较溶剂的量如何?

由于对溶液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进后,学生对溶液的组成理解更加上深刻,教学任务完成的比较好,并为后面溶质质量分数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改进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培养而且还可以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409

[2]杨梓生.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J].2003.27

第9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实效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39-01

江苏省实施“五严”令后,九年级不能补课,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更加凸显。特别是初三化学教学,与原来相比减少了近1/3的课时。为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途径。

一 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育理论都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但提高课堂效率而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是教科书的宣讲者和记忆的检查者

初三的教学不能像小学那样面面俱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现行的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三不讲”“三必讲”和“三到位”。“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三必讲”即核心知识必讲,思维方法必讲,易错点必讲;“三到位”即训练到位,讲评到位,过关到位。

2.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已对本学科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所站的高度应远远高于学生,所以教师有能力和责任从学科学习的角度整合教科书和课外学习资料等学习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方案;在方法与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后的交流、反思,获得结论,掌握知识。从这一过程来看,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是解决问题方法的探寻者,是实验的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得者,是学习的主体。

二 钻研业务,提高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

1.内容整体设计,要求层次分明

虽然教材以课题的形式编排,但化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是有连贯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兼顾二者,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准确把握每一课题的重点与难点,同一知识在不同的课题中出现时要有层次性,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详略得当。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到有计划地使知识前伸与后延。

例如,学习化学用语,对于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可适当提前在第一单元出现,只要学生能留下大概的印象即可。在第二单元要求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做到会写。第三单元要求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符号代表的意义。第四单元重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并能初步根据物质名称正确地书写化学式。第五单元通过进一步巩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主要是对化学方程式的巩固训练,使之得以准确熟练。只要认真落实到位,就可以顺利突破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

2.知识编织成块,建立化学学习模块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面对已有的3000多万种物质,采用分类学习的方式,由此可知物质之间存在着的相似性。因此,使相似知识结成块,以某一物质为典型,建立学习模块,模块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运用与提升。

例如,三种气体(O2、H2、CO2)的制取学习,O2的是气体制取的第一种物质。在教学中应建立气体制取的一般模式:气体制取法一般从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两方面学习;实验室制法常从原料的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满、检验和存放等几方面学习。

模块的建立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其中每一个学习模式也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和方向,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逐步完善。本人在气体制取教学中的设计思路是:在O2制取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气体的制取;在学习CO2制取时指导学生学习;在H2制取时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一设计真正地落实从教会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3.抓其本质,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由此可知,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可揭示各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网络化形成。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化学知识学习的建构,只要学生乐于听,能听懂,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对相关知识予以拓展,这也是新课标赋予的权力――使用教科书而不局限于教科书。

三 讲究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加强预习,做好笔记

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提纲、做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预习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笔记与课后整理笔记的比较,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记是教科书、教师板书、习题的联络簿,记录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是日后复习的依据。

2.重视反馈,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是背教案,也就谈不上高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提问反馈,习题反馈等,但关键是教师是否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第10篇

关健词;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9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科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从我市近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中考命题方向比较稳定,试题不但注意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行考查,而且还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面临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的诸多问题,如何给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进行复习?

1.依纲据本,疏理章节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当年的中考考试说明,了解学科考试的命题原则,考试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等。几年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一直是我市化学科的命题思路,所以在中考复习中,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要将上述网络化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努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立体的知识树,最终达到"如数家珍",运用自如。

2.精编习题,贯通所有考点

对于每个考点,老师都精心编选对应的习题,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重点讲评学生掌握不到位的考点。可以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3.反思过程,悟出学习方法

《柳州市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指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近年的中考题分析,题目中有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但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没有去反思、感悟,往往在中考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觉得是难题,惊慌失措,不知所云。还有些易错知识点,每当做到类似题目,总会丢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加强反思。例如,每次教师下发批阅完的作业或试卷,都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反思或评析,可以反思自己的失分原因、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巧、答题技巧等。认真反思一道题,等于训练三道题。

4.跳出题海,主攻薄弱题型

题海战术,方法不力;浑水摸鱼,降低效率。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我市中考学生失分率较多的题目有:①实验探究题,②实验设计题,③推断题,④气体净化题,⑤除杂题,⑥检验题,⑦简答题,⑧图像题,⑨计算题。为了让学生能突破这几类薄弱题型,首先我们采取了"针对实际,选题求精,限量用题,重在落实"的策略上,每类题型都精选精练,讲解时注意一题多思,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讲解作题技巧、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的要点。如解决除杂问题时,可依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但必须遵循"三不一易"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③反应后不能减少物质的量;④反应生成物易于与原物质分离。解答图像题要注意分析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和终点四个方面。实验探究题、实验设计题和气体净化题中常见的一种用于净化、干燥、收集和储存的多功能装置,我们可以归纳为:①用于净化、干燥气体时,"长进短出";②用于排水法集气时,"短进长出";③用排空法集气时,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应"长进短出";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应"短进长出"等。

5.把握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我市化学中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时事等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评价;②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试题关注信息,试题信息来源丰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③突出学科特点,突出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④简化化学计算,突出计算过程;⑤试题情境趋向人文性;⑥图表题增多,形式开放多样;⑦试题源于教材,注重创新,许多题目学生感到"似曾相似"又有所不同。针对中考题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中,首先是强化基础题的训练。其次是把握社会热点,如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有关的化学试题。第三,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第四,是强化训练实验题,如实验探究与实验方案设计题等。第五、注意开放性试题、信息给予题的训练与解题方法的指导。第六,是在训练题中,融合人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广泛运用生活的情景素材,充分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

第11篇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新课之前都应该做好预习,这样我们在听课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的效率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老师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应当和小组其他学生一起,根据老师所提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养成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更应该动手,动脑,比一比,看谁能更好更快地设计实验方案,谁对现象的描述更准确,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小组内比,也可以在小组间比,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指导就可以了。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预案,尽量考虑到各种情况,使探究活动能正常进行下去。作为老师,应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积极探究,充分讨论。如在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分组让学生完成,教师做一定的指导就可以了。

初中化学所学知识是化学的入门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多且零散,因此,学生在听课时要做好课堂笔记。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知识要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堂笔记可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单独用一个笔记本来完成,课后认真整理课堂笔记,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课堂笔记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好方法。

二、记住化学这门学科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及时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元素符号的记忆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练习。我在绪言的教学中,就初步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并把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分作4组,每组5种元素,先让学生自己记忆,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初步完成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的记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重复几遍上述过程,一般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贯穿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许多学生在接触到化学方程式之后对化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甚至逐渐放弃了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配平、有无气体或沉淀符号等细节性问题。特别是配平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分数法等。应该说掌握好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我们已经具备学好它的基础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怎样去记忆呢?

1.要根据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定义、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忆,不要去死记硬背。例如:(1)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2)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O2与CO2的制备装置,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中;(3)在游戏中记忆,如把化学式及化学名称制成卡片,比一比,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有这方面的游戏可以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4)采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记忆,如对化合价等一些较为抽象内容的记忆。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总之,不管采用哪种记忆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初中化学的学习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如木炭、硫和氧气的反应,学生先观察是否发光,是否会放出热量,有什么颜色的物质生成,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要求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改变,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现象。所以,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在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应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要放过和课本描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寻找原因,说不定,某扇科学的大门会被你打开。例如在观察蜡烛的燃烧时火焰上方为什么会产生黑烟,澄清石灰水通入大量二氧化碳时反而看不到浑浊的现象。

希望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的大门一定会为你敞开,你也会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越游越远。

第12篇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社会上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力推火力发电,为人们生活提供能源

B.焚烧塑料垃圾,减少河流、陆地白色污染

C.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减少空气污染

D.使用一次性木筷,方便人们生活

2.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3.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生产一种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甲基一氯硅应密封防水保存

B.三甲基一氯硅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水

C.三甲基一氯硅属于有机化合物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元素构成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5.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7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6.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是不变的

C.上图右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D.上图左表示的是中和反应

7.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9.有一种叫“干水”的物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水是水

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0.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组实验:

①将Zn片插入氯化铜溶液中,Cu片插入氯化亚铁溶液中;②将大小相同的Zn、Fe、Cu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盐酸中;③将Zn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②③B.只有③

C.①②D.①③

11.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令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1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H2O通电2H2+O2②8Al+3Fe3O4高温4Al2O3+9Fe③CH4+2O2点燃CO2+2H2O

A.①属于分解反应

B.③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②属于置换反应

D.③属于放热反应

13.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组内各物质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KOH、Na2SO4、H2SO4、NaNO3

B.H2SO4、NaOH、Na2CO3、K2SO4

C.Ca(OH)2、Na2CO3、NaCl、HCl

D.NaNO3、MgCl2、KCl、Ba(OH)2

14.下列离子能在pH为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SO2-4、OH-

B.K+、Cu2+、NO-3

C.Cl-、K+、CO2-3

D.Ba2+、SO2-4、K+

15.下列各组物质能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U形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若a处液面降低,则符合此现象的物质组合是()

液体物质ANaOH溶液SO2气体B稀盐酸硫酸铜CH2O硝酸铵D稀盐酸纯碱16.下图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能耗要减少,特别是降低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使用节能用具

B.机动车辆使用液氢等清洁燃料

C.多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便生活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17.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思路方法选用物质A.Fe2(SO4)3(CuSO4)置换、过滤过量的铁粉B.CaCl2(HCl)转化、过滤过量的碳酸钙C.CO(CO2)吸收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NaCl(Na2CO3)蒸发结晶过量的稀盐酸18.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t℃)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9.(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

(2)生活中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①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人体可以从水果和蔬菜中摄取,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②下表是某儿童补铁药品的部分说明。说明中的“铁”指的是铁(填“单质”、“元素”或“分子”)。

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每片含量每100g含量铁6.7mg1.12g叶酸255μg42.5mg③洗涤剂可将餐具上的油污清洗干净,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功能。

20.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写出P点表示的含义:。

(2)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25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g。

(3)如果甲是硝酸钾、乙是氯化钠,若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用“>”、“<”或“=”表示)。

(5)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7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填字母)。

A.乙>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乙>甲>丙

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21.下图是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MnO2起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4)如下图实验装置:①若要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若甲中为二氧化锰,实验操作为连接甲、乙装置,(填开关“K1”和“K2”的操作),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②若甲中为水,丙中为滴加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连接甲、丙,打开K1,关闭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某药品后,丙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若甲中为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丁,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打开K1,该实验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整个实验过程中,甲中观察到现象是。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C、D、E装置中是大小、形状相同的细铁丝。请回答:

①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4分钟后观察:C处铁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E中铁丝依然光亮。D、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④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钢铁,但因锈蚀造成惊人的损失。常用(填化学式)溶液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22.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1)步骤②中固体D、E的分离方法是,步骤③中分离固体Cu的操作名称是。

(2)溶液C的化学式为。

(3)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23.某学习小组对实验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干燥气体后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干燥气体和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B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CaCO3、NaOH和。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小红同学将少量的碱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烧杯底有白色沉淀,小红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明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填化学方程式)。

(2)小明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从小红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样品中一定含有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不含有【解释与评价】

通过小明的实验操作①、②,过滤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六、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1分)

24.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了测定该产品是否合格,将不同质量的纯碱产品分别放入4个盛有相同浓度、质量的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待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下表:

称量的物质烧杯1烧杯2烧杯3烧杯4加入纯碱产品质量/g1.42.85.67烧杯中剩余物质量/g50.8551.753.454.8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是否合格。

(2)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1.C2.A3.D4.D5.A6.B

7.C8.B9.D10.A11.C12.B13.C

14.B15.D16.C17.A18.C

二、19.(1)C(2)肥皂水煮沸(3)①维生素②元素③乳化

20.(1)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不饱和40(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4)乙>甲=丙(表达合理即可)(5)D

三、21.(1)酒精灯锥形瓶(2)AE(3)催化2H2O2二氧化锰2H2O+O2从分液漏斗中流入的水占有一定的体积(4)①关闭K1,打开K2②2NaOH+H2SO4=Na2SO4+2H2O③CO2+Ca(OH)2=CaCO3+H2O2HCl+CaCO3=CaCl2+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K1后,丁中液体倒吸入甲,产生无色气泡,浑浊减少(或消失),甲中液体流入丁(5)①3CO+Fe2O3高温2Fe+3CO2②CaO+H2O=Ca(OH)2③氧气的浓度④HCl6HCl+Fe2O3=2FeCl3+3H2O(合理即可)

四、22.(1)磁铁吸引过滤(2)ZnSO4

(3)Zn+FeSO4=Fe+ZnSO4Zn+CuSO4=ZnSO4+Cu

五、23.【提出猜想】Ca(OH)2Na2CO3【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Na2CO3+Ca(OH)2=CaCO3+2NaOH(2)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OH)2、NaOH和CaO【解释与评价】NaClBaCl2

六、24.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5.6g-53.4g=2.2g

设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yz2.2g

10644=x2.2g7344=y2.2g11744=z2.2g

解得:x=5.3gy=3.65gz=5.85g

(1)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5.6g×100%=94.6%;标注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