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概论

档案管理概论

时间:2023-06-01 09:31: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概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概论

第1篇

(一)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对工程档案进行管理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详细的记录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现象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机、料、环境以及方法这五个方面,而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的“人”,需要现场调度和辅助工程建设的“机”,通过检测报告以及出厂合格证的“料”,施工中及竣工后通过拍照和录像反应场地“环境”的变化,通过记录施工日志反应工艺流程的“方法”等,都在工程档案收集编制的范围以内。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二)工程档案能防范灾害破坏及破坏后维修恢复建设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客观反映了各个建设环节的具体细节,对工程后期检测、改扩建、维护、拆除以及其他工程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此类档案也可以成为其他同类工程设计建设的一个重要参考借鉴,充分展现出了工程档案的价值和活力。

二、强化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档案工作者的岗位技能培训

工程项目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档案管理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这些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例如,档案存储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等。可以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素质。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要积极培养档案工作人员懂技术、业务精通、会管理,而且要针对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综合考试,实现持证上岗;集中组织业务培训。此类培训如果单位内部无法完成,可以请专门的外训讲师来做,重点针对各种档案文件整理、档案管理和归档等内容作详细培训。

(二)进入施工现场,增强档案的真实性

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同时,确保档案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具体来说,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登记在册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清查和摸底分析,对于一些特大型或意义重大的工程项目,在深入现场的同时也要与建设单位一同进行现场勘查,待了解实际情况以后才能进行档案编制。

(三)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强化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利用软件对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因此,工程档案管理需要积极引进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以及各部门档案利用的协调能力,更方便了各单位对档案的借阅和利用。尤其是档案的检索系统要确保完善,档案资料也要进行编号,不同性质的资料要划分开进行归档管理,这样更有方便查找和归还。

(四)合理实行岗位责任制

档案的真实性与档案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必须要将档案工作人员的利益与日常工作挂钩,才能避免档案收集马虎、档案内容缺乏真实性的现象发生。档案编制需要经过“收集—筛选—整理—分析—记录”的过程,整个环节如果某一部分出现纰漏,都会影响下一环节,甚至整个档案编制及管理的准确性、完整性。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一旦在后期工程竣工移交、档案检查等工作过程中发现档案出现问题,需要针对问题责任到人,且要对相关负责人予以严厉惩罚。

三、总结

第2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层面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充其量就是收收发发、抄抄写写、照抄照转等事务性工作,抓与不抓无大碍,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不出现大的纰漏,确保单位领导及时查阅,就万事大吉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究其根源主要是部分领导同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有偏颇、意识淡薄,这样势必造成档案工作疏于管理。

2.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突出表现在部分档案的收集、传阅、保管、保护、保密制度不够完善,有的虽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但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收集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甚至出现了丢失现象。借阅档案时,不认真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发生,时间久了,档案资料下落不明,在不同层面造成不良影响。

3.档案基础设施及经费不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广泛应用,创新发展势头强劲。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的单位较少,由于资金短缺,个别单位至今还没有专用档案管理阅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而档案室空间狭窄,潮湿、通风透气较差。“六防”设备不配套、不完善,导致档案资料发生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提高运政部门档案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领导,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日程。

一是交通运政部门要成立以所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档案管理机构网络,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经费、设备、档案室硬件配套设施等相关事宜。二是实行“三纳入”“三同步”,即把档案工作纳入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单位管理制度、纳入相关人员职责范围。布置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时与相关档案资料归档同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三是档案室对档案的收进和移出、案卷数量、档案利用等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单位主管领导及专职档案管理员定期对所存档案进行全面大检查、大盘点。

2.注重培训,提升档案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由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举办的档案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班。二是交通运政部门每年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以及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等,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三是组织档案管理员观摩学习。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专职档案员定期对单位档案人员上门授课、业务指导,进行传帮带。组织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模范单位,参观学习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技能,促进交通运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3.完善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档,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依据《国家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交通运政部门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了修订,使档案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充实、完善和提高。我们重新制定的制度主要包括借阅制度、保密制度、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归档制度、文书档案分类编号办法,此外,还制定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按制度办事。

4.固本强基,使档案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者;管理新技能;提高

一、关于“技能”的新内涵

相对于观念的间接影响和基础而言,是否有新技能,是能否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的直接因素和现实。当然“技能”一词的涵义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就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定义一样,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掌握信息语言,会断文识字,更重要的是掌握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信息语言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从档案界整体人员的素质而言,在电子文件时代来临之前,更新技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二、加强培训,掌握新技能

就整体而言,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界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目前广大档案部门拥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门人才,也有一支力量不小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队伍,然而这两方面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粘合不紧的两张皮,有机结合程度不高;而至于兼具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一身兼两任者,则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要改变这种不缺人但人才匮乏的局面,需要我们走内举外引之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有志献身于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具体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各高等院校的档案专业教育,要加强档案管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的教育,要把档案管理现代化,尤其是档案计算机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问题,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总之,高等院校档案专业要对档案专业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系统教育,尽快培养出一批既掌握档案学知识、又懂得新技术运用的专业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只有高等院校档案专业加强专业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养,才是真正解决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短缺问题的措施。

第二,加强档案干部的再培养和继续教育。目前,我国档案部门已经普遍开展了档案干部的继续教育。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放到第一位,树立用人新理念,以追求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并举的双重效应。

第三,走出去,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广泛吸纳、引荐、引进所需的专业人才,来壮大档案工作队伍,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质量。

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与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带给档案部门的压力是无形的,但又是巨大的。虽然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谈不上有“优胜劣汰”的竞争,但是如果不能主动适应随新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必将使档案部门的工作水平滞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能胜任信息社会中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责,最后也必将严重影响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评价,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地位也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时,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的发展变化。正如有些同志所言,对于电子文件管理,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做到既冷又热。所谓冷,就是要牢牢把握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所谓热,就是要加紧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电子文件形成和管理知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迎头赶上,适应这种形势。

三、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呢?我国1999年出版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并指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包括三大方面。我们认为这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相一致的。

(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1.档案学概论

了解档案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中国档案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的划分等。

2.档案管理学

了解和掌握以档案收集为重点的档案馆(室)的馆藏建设方法与途径;掌握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提供利用的原则、方式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和利用中有关信息的反馈技术和方法等。

3.档案保护技术学

了解纸质档案耐久性的检测指标及方法,掌握造纸原料质量、纤维质量、造纸工艺与纸质耐久性的关系;了解各种纸质档案字迹材料的主要成份及其作用,掌握影响字迹材料耐久的因素;掌握一般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和保护条件;了解档案馆库温湿度控制的依据,掌握档案馆库内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微生物、昆虫、鼠类的基本知识及危害档案的情况,掌握防治它们危害的措施、技术和方法等。

4. 文书学

了解文件的概念,明确文件及公务文件的特点、功能及其表现;划分公文立卷范围和编制立卷类目等。

(二)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自然科学基础学科

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物质运动规律,掌握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子及电路原理等。

2.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专业学科。在这项技术学科领域内最主要的是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规模型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学方面的分支学科。这门学科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认真学习微电子技术,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原理,特别是集成定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打好基础。

3. 电子计算机技术

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目的是了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分类及发展趋势。懂得电子计算机的算术基础、数理逻辑、脉冲及逻辑电路、运算方法及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4. 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

目的是了解熟悉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和其他数制的转换关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及各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等,掌握程序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现代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

如果说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及软件基础上的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脑”的话,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光缆、通信卫星及其他现代化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交织而成的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就是要了解现代通信的工作原理及所需设备的作用、性能及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存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为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打好技术基础。直接管理电子档案的人员,应掌握网络操作技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以上水平。

6.办公自动化(OA)及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电子计算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生产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OA)和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等方面,并产生着大量的电子文件。我们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基本知识,就掌握了电子文件从产生到运作的过程及规律,便于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的技术要求。

7.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知识

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在两个方面迅速地展开:一是为提高纸质等载体档案的管理效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而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及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前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应用,已被广大档案工作者接受并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后者正在起步。学习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知识,就是要了解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应用的典型范例,熟悉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等,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地拓宽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范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应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以上水平。

8. 设备维护知识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涉及很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通信的一系列设备、电源设备、调控设备等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而且要涉及到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一些保养、维修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9. 标准化知识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它涉及到标准制定、贯彻、修订等知识和方法;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管理、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工艺流程、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标准内容。了解并制定、完善这些标准,才有可能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4篇

关键字:信息化;图书馆档案;双轨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15

本文著录格式:[1]李志刚.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档案存档的分类及双轨制管理[J].软件,2013,34(8):44-45

0引言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1]图书馆档案管理是图书馆基础业务、读者服务和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直接代表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时代下,采取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双轨制管理是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2]

1图书馆档案存档范围和常见分类

当前图书馆档案存档和分类主要分为图书馆管理类、业务工作规范类、声像实物档案类以及其他资料档案类。以平泉县交通运输局图书馆为例,具体明细分类如1.1表、1.2表:

1.3 声像实物档案类。包括图书馆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录音、录像、照片以及获得上级或其他有关部门颁发的锦旗、奖状、奖牌、证书、奖杯等。具体分为:声像、照片、实物( 奖状、奖牌、证书、奖杯等) 。

1.4 其他资料档案类。包括国内外其他图书馆或图书情报单位赠送给本馆的图书馆介绍、图书馆通讯、年度报告等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2图书馆档案双轨制管理

通过以上图书馆档案分类,我们发现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材料,所以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纸质文档的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原始的材料进行分类、组卷、拟卷标题、编页码、装订、编号、上架等。与纸质文档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

2.1档案管理双轨制的内涵

所谓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和运转过程中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共存,即两种版本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机构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前提的,两种共存状态下电子文件的社会属性和功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随着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互动发展,最终将使电子文件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逐渐丰满完善。双轨制是文件介质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法律的完备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应有所选择,并逐步取代纸质档案。

2.2档案管理双轨制的必然性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对一些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保存。鉴于电子文件载体和信息技术的不稳定性,以及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也有必要将重要的电子文件制成硬拷贝存档,以确保数据的安全。目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其归档时使用不同的编目方法和存贮装具。档案部门应在每一卷纸质档案的备考表或卷内目录“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电子文件的编码及存址,同时,在电子文件归档目录“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纸质文件的档号及存址,以便利用时参照互补。在磁、光介质文件耐久性留存的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它与纸质档案将并存很长时间,但从长远看,电子档案存储介质的技术条件进一步改进之后,图书馆档案可尝试对那些参考作用大、情报价值高的档案,采取以磁、光介质归档为主,纸介质归档为辅的做法;而对那些凭证价值较高的档案,则采取以纸介质归档为主,磁、光介质归档为辅的做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优化馆藏,也能减少档案的体积,缓解库房紧张的状况。

3结束语

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能不断创新。鉴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电子档案不能完全替代纸质档案,纸质档案要逐渐向电子档案过渡,这只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二版.

第5篇

【摘要】人事档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获取人才基本信息的关键载体,是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资源库,是单位日后人力资源储备的信息收纳基础。但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种种棘手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具体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深入挖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内容不够真实等问题。在填写人事档案时,档案表的内容设置太过固定,无非就是姓名、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等若干固定模块,在档案表格设计中缺乏可以深入挖掘填表人信息的项目设置,导致了档案材料内容的形式过于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另外,在填写人事档案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为了在众多应聘者中更有优势,对个人工作经历、管理经验、薪资待遇等信息进行隐瞒和虚报,造成了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度大打折扣,这是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二)人事档案管理落后、管理水平低。很多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很正规:要么人事档案管理收杂乱无章的内容,要么是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管理,要么只有个别专人进行管理,或者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干脆直接将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交给劳动人事相关部门。这些混乱的档案管理方式都导致了人事档案内容真实度无法确保、资料完整度不够、归档混乱等棘手问题的出现,长此以往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人力资源管理。

(三)档案管理环境不够优化。就目前档案存储工作现状来看,档案多以纸张形式存放,假如遇到潮湿天气很容易受潮发霉,或遇到突发自然灾害,很可能会导致档案的损坏和丢失;再加上档案存储环境不够优化,可能还会出现被偷窃、被虫蛀等不必要的损失。

二、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人事档案内容的把关工作,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对人事档案填写表格的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添加一些类似于兴趣爱好、座右铭等辅助信息栏,从其他方面了解填写表格者的素质、修养等,进而通过表格填写的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信息,同时还要做好把关工作,确保档案内容填写的完整性。另外,在工作中,要加强对于档案内容真实性的核实,确保档案填写内容准确无误。

(二)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宏观控制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一个事业单位发展再强大,它的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依靠相关人力资源去进行有序的收集、归纳和整理,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的干预和控制,规范相关规章制度,奖罚严明,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性。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要进行多方面综合考察,主要从知识层次和职业素养两方面进行考量,慎重选择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这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同时还要提高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措施。

(三)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前面提到,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所有档案都归为电子档,在保证纸质档案在保存形式上不会受外来因素干扰的同时,将大量资料存储在电脑里,并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还可以尝试开发个人档案跟踪更新系统,确保人事档案的及时更新。但是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也不好具体实施,所以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完善档案管理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档案管理工作环境的优化,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档案管理环境优化上,在平日的管理工作中做好有效预防措施,保证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事业单位要想真正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先要找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症下药,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有效对策,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邓绍兴,陈智为. 档案管理学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11):3~4.

第6篇

一、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电子业务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电子业务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对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都大有裨益。为了实现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在公路路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电子管理体系。目前,部分单位在进行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时已经可以用电子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但从实际的工作成果来看与纸质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电子系统的档案录用更为复杂,与纸质档案书写相比耗用更多的时间,导致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2.路政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公路路政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手段,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其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公路路政工作开展效率。通过对部分公路路政部门进行走访调研后发展,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对于档案工作的开展主动性较差,同时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配合性较差,当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很难快速跟进,这就导致公路路政工作效率较低。3.管理服务的手段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各个交通体系都在不断推进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各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提供帮助。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还是以手工的形式为主要的方式,此外部分区域的现代化手段投入不足,这导致我国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较为落后。

二、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公路路政管理人员提高对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公路路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与地位,有助于协调好公路路政部门内外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此外,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管监察,对其中发展的问题应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必须清楚认识到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公路路政的常规工作来,实现公路路政常态工作的统一部署、考核与组织,真正实现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跨越。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推进公路路政档案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公路路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路政工作的推进情况将会产生决定影响,所以在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规范化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单位需要定期组织路政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工作,保证路政档案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和理解公路路政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制度,并能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去,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3.推进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建设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公路路政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公路路政内业和外业的有效互动,就需要不断加大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公路路政的档案管理工作来。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多吸取同类执法部门档案管理的宝贵经验,推进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的科技化。此外,在做好档案保管和归档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路政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充分挖掘出公路路政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在保证公路路政档案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公路路政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执法文件、日常公文以及各项公路路政管理制度的归档和管理,通过声音、视频、纸质等形式进行保存,实现对出发记录、超载运输以及违章建筑的处理,这些文件的准确保存对于加强公路路政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方式方法,时刻确保档案的完成性与科学性,使其能成为对路政工作的发展最真实的反映,从而达到维护路产路权,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姜万庆.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评价与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创新.公共管理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

一是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保存价值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完善的管理制度。但部分交通运输单位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不清、操作流程不完整,操作步骤随意,档案管理缺乏安全性和完整性,档案资料保存价值不足。比如部分建管单位只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十分重视,却不重视建设项目档案的前期收集工作,使许多重要前期文件资料因收集不及时,而流失,损毁,空缺,导致项目建设档案验收不过关,最后整个建设项目验收推迟或整体不过关。

二是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特征,部分交通运输单位的档案数字化水平低,管理方式仍在沿用旧有的检索方式与纸质档案模式,不仅环节复杂、流程重复、耗时耗力,更容易导致档案文件损坏和老化,管理方式难以满足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共享性、服务性和开发性的需求。

三是档案信息过于封闭,利用率不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但目前一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利用观念不强,虽然进行了收集、整理和保管,但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得不够全面、深入,档案信息过于封闭,闲置现象严重,档案管理工作表现为一种高积累、低附加值的现象。

四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归档能力缺失。部分交通运输单位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其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档案业务学习、钻研和培训,对基本的档案工作程序缺乏了解和掌握,归档意识,文件归档分类能力差。特别部分管理人员受专业限制,根本不考虑交通运输行业档案的内容构成、专业特点和归档要求,缺乏特色管理和细节管理的手段,很多管理工作没有实际效果。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通过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改进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推进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化建设。

一要加强档案收集整理。收集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收集就没有档案,档案工作也就失去了对象。交通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制度,明确分工、职责、管理规则,使档案收集工作贯穿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做到全面覆盖、全程跟进、全程受控。同时,对本单位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等,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确保相关文件材料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归档。

二要完善落实归档制度。文件管理人员不光只是简单的登记文件、传阅文件,还需要有很强的归档意识和文件归档分类能力。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订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管理人员要对照规定,分门别类地归入到相应的档案类别中,切实做到检索文件准确及时,利用文件方便快捷。

三要创新管理服务形式。依法做好档案利用服务,改进查阅方式,简化查阅手续,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为利用者提供便利。同时,要经常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从而获取肉眼看不到的深层次二次信息,帮助单位领导清晰的掌握当前的交通运输状况,深入了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足,推动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四要积极开发档案产品。根据现有档案的特点及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编纂一些《专题文件汇集》《重要文件汇集》等史料,为单位日常检索和查阅提供良好服务。同时,将档案资料归纳分解为不同类别,形成新的文献体系,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要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实树立便捷化、数字化、共享化理念,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首先,建立网络档案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 发挥网站的作用,实现系统内部各单位信息资源的合作共享。其次,推进档案资源数据化转变。档案管理人员要应用OCR软件、平面制图软件、视频处理软件,将传统的档案全部转化为电子数据文件,然后将数据文件分类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第8篇

关键词:公路交通;档案;管理

公路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也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如何使公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公路管理机构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在公路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还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响了公路档案整体效益的发挥。

1 公路交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单位没有重视资料的整理归档,有的单位对重大事件不注重积累和保存原始资料及证明材料,还有的单位对容易散失、遗漏的资料不积极追索。时过境迁,造成珍贵档案资料的残缺、丢失、变质、失去档案价值,使人非常痛心。

2、管理人员只注重管理形式而不注重档案管理。真实的档案资料是对公路的历史记载,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然而在公路的管理中,不少管理人员只注重管理上的形式,而不重视档案的及时性,认为档案资料就那么回事,走过场,走形式。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公路交通管理和服务质量,甚至整个行业的形象。

3、档案管理机构不尽完善和规范。完整的档案管理机构是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但很多公路交通部门缺乏专业机构,由不同的人兼职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受到各人本职工作的影响,使档案管理机构和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形同虚设,貌似负责的人很多,而实际上无人负责,形成档案管理工作放任自流。

4、档案法的宣传与普及不够。少数领导档案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导致档案资料的管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收集、整理,未能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档案材料系统。

2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大档案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公路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1、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3、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工作。

4、面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档案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以业务素质提高为重点,对档案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现有的档案人员,可以通过委培、进修、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与公路建设相关学科的学习,掌握管理项目档案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能及一定外语水平.使档案工作者能更好地为高速公路交通行业服务。

2.2 应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始之逐步走向正轨

1、资金、人才等制约着档案科学化。首先,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事业,没有资金,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投入资金;没有设备,应千方百计配备先进设备;没有管理人才,应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列入本单位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其次,各级领导,尤其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经常过问此项工作,每年至少要研究一两次档案工作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状,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指导档案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再次,要有宏观指导的总体思路,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微观动作上管理内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这对公路交通档案事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改进和完善档案功能。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对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一是对档案的原有重要部分应该予以保留;二是档案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单位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4、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者自身是关键。这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树立起社会意识。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经验的总结,它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作用价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积极开发利用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需要,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单位利益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能力

档案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高等学校的只是发展速度,人才培养速度,科技研发速度都日新月异,高校档案作为这些重要内容的重要环节,关系着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前进,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部分。

一、概述高校档案的内容

高校档案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参加或者举行各类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以及学校的党政管理而形成的对学校单位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像、视频等等不同的历史记录都要依托档案管理而保存下来。高校档案在数量具有庞大的数目在内容里具有繁复的种类。一般为了便于管理和查找,根据保存对象内容的不同, 把高校档案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人事档案类。高校的人员众多,学校档案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它以个人为单位,在人事管理中记录了高校人员的工作历史,记述其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表现,是集中保存起来的真实记录。

(二)文件史料档案。每所高校都有它独一的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而这些过程需要文字和图像等相关记录。比如学校的教务工作科研活动,教师的业绩,学校的历史,创建的过程,发展的记载等等。

(三)学生档案类。高校档案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档案。每所大学里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都留下了真实的记录,是学生自身情况的最真实的记载,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供各级工作单位组织、选拔、人员任用的重要依据,是人生中的重要履历记录。

(四)实物档案类。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关学校实况的记录,比如奖状奖杯、印章、物件、奖牌、锦旗等等不同形式的物体。中这些不同的实物可以经过分类,归入实物档案内。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培养要求

(一)精于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档案。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钻研透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各种管理技能和技巧,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的能力,比如“科技档案管理学”、“图书情报学”、“目录学”、“图书分类学”、“档案保护学”及“档案文献编篡学”、“档案法”等都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的,是构成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理论知识。

(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档案管理需要进行分类处理,而分类处理是以档案的内容进行区分的,档案内容来自各方面,如果没有广播的知识,根本无法看懂里面的内容,对于分类和管理就无从谈起了。此外,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相关的文字编辑是少不了的工作内容,因此,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写作能力,并用有一定基础的书写进行编录,否则,编写的内容和文字无法理解和辨认,档案管理的效果和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三)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档案管理部门是一个集中很多内容的部门,同时也是一个严密性较强的部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善于沟通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既要管理好档案,让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各取所需又要保证档案的严密,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就要学会怎么和各种各样的人沟通,这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来来往往的人形形,没有好的沟通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

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道德素质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的是包含着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的档案,这其中有高校的科研活动资料、教学的计划以及内容、人动记录、学校和各单位之间的交流等等。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动态,关心学校的发展,以自己的能力去维护好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较强的服务意识。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机构,而高校的管理工作就是这个大机构的后备军团,给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服务部门的服务工作,首先它的服务对象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它为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和有较高文化的高校学生服务,在短时期内,它所创造出来的服务价值不明显,服务效果也没有直观的表现,但是,它提供的服务是一个高校面对社会、面对人民群众一个最主要的窗口。作为一个高校档案的管理人员,每天需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人群,他们的素质不同,查阅的资料内容也广,因此很难做到一个百分之百的满意度,还有可能因为某些事物的处理而引来查阅者的不满和指责。再者,现在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条件远远没有达到一个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程度,许多具体的编写工作还要管理人员进行手写,装订档案之类的工作更是要亲力亲为,难免会有一些枯燥无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人们的进一步重视和理解。而高校的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甘做背后的无名英雄,在服务态度上要主动热情,在工作态度上,要尽职负责,在待人接物上,要文雅和气,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主动为有需要的人士服务,让有需要的人满意而归。这是作为一个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要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管理工作集政治性、科学性为一体,同时还有较强的服务性,同时还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细致,细心。在很多的管理环节里面,只要有一点纰漏就会给其他管理环节带来很大的不便,给利用的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因为档案的紧急需要而发生大范围的查找或者返工,一旦因为管理人员的不小心造成的档案的遗失,更是会给个人或者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信息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渐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上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档案管理受到了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的冲击和挑战。因此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变革,需要对自己的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一)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日俱增,文化之间的传输也变得频繁起来,不同的语种,不同的语言编写的文献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档案管理里面占有的比例逐渐增高。作为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在利用网络资源和查阅外文资料的时候可以利用到这些知识,还有进行整理档案的时候,也需要有外语知识作为基础,否则,无法利用相关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社会需要不断的进步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当今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一日千里。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念,从各方面提升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高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把传统的档案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理论相结合,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总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充满挑战的项目,需要各部门的支持,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能力的培养,以最好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投入进去,为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南山.论档案工作创新目标及保障[jj_中国档案2004(3)

[3]李晓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刍议[j].焦作大学学报2001(9)

[4]李真,高颖.略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档案 存在问题 反思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个体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从学生人的身份转换成社会人的身份,面临参加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甚至于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等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载内容挂钩。

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的档案。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的入学材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学籍卡、组织关系及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些材料共同组成了其学籍档案,当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派遣情况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毕业生报到证,并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专门机构——机要局转递给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学生的学籍档案才正式转化成其人事档案,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相关就业协议,并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并标志着毕业生由学生人转化为社会人。

当前高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档案材料内容的不完整性。首先,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学籍卡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其他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教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本人,这些材料主要涉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材料,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在收集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或者重复的现象。其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初高中学籍档案,到学生在高校期间各学期的学习记录、综合素质测评、直至最后的毕业生登记表和鉴定表,这个跨度至少要3到4年的时间,学校经手人可能更替,从而造成材料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最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完整性、延续性强。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了中学时期的入团志愿书;有的是学生党员,却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在毕业生登记表奖励一栏中,写了不少荣誉,但在档案中没有这些荣誉的奖励证明材料;材料的不延续和不完整,容易给人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2.档案的保管和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暂时保存在学校。这就造成每年毕业季,因为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很多毕业生都会要求暂时将档案保留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对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在一到两年后转移走自己的档案,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档案会积压在学校,使得本就有限的档案库房不能承载,档案管理人员不胜重荷,难免会造成疏漏;其次,由于学校机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难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从而在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产生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会为了图省事,不是通过机要局这一专门的途径流转毕业生档案,而是将档案通过快递、EMS等方式寄送学生档案,更有甚者直接将档案交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自带档案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档案流转,就更容易出现毕业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将会给学生日后办理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

3.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不规范性。首先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档案材料的用纸、书写及格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归档的档案材料有的用A4纸张,有的用16K纸张,造成毕业生档案装订的不齐整;其次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的入档材料甚至用圆珠笔书写,这些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变得模糊,会给日后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学生的奖惩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都会有公章和系部意见的现象。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毕业生档案工作。从院系、到学校都要配备固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室或库房;做好相关工作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明确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条例、分工及职责,并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毕业生档案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钻研档案管理相关业务,规范毕业生档案的流转;同时,要不断提升责任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规范与完整。

4.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重要性。首先,毕业生在填写相关材料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不能敷衍了事;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关心自己的档案。如果是正常派遣的学生,学校会通过机要局寄送毕业生档案,学生可以在毕业生档案寄出两个月之后,向相关人事部门进行查询,如果档案未收到,就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查询,确认,以保证自己的毕业生档案不缺失;最后,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就业单位,而将其档案托管保存在学校的,在明确了用人单位后,就要及时到学校办理相关就业手续,以便学校正常转递档案,不要误以为既然学校能够免费保存,就不用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只发挥存放的作用,不能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学籍档案转成的人事档案,只有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才有权利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事项。

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使毕业生的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学籍;档案;民生;服务

档案是人类认识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对发展印迹需要有物质承载的证明。从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电子信息系统,每一次人类思维空间的拓展,都伴随着相应的记录历程。在认识档案历史发展的同时,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中形成的规律与体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对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在管理范围内探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如何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强化服务民生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动态理念

高校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有服从学校管理体系的被动性,又有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内部协调统一的主动权限。搞好高校学籍档案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学生与其档案的从属关系。以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前提,以学生的未来工作服务为目标。从招生到毕业,档案的一进一出,事关学生走出大学校园,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生活的安心与稳妥。目前,学生进校的档案管理,以收集保存功能为主。毕业后档案的存留问题成为困绕学生和学校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而学籍档案管理又处于静态状况,这对学生的创业、就业和未来发展是一个潜在的隐患。

1.1 认识现状,回归人本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使学籍档案在其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状况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是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的原始凭证。学籍档案的特殊使命在于它既是学生个体走向社会求职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和用人单位选拔录用毕业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信息库。人才既要流动,又要有相对稳定的队伍,既要输入新鲜血液,又要保持中坚力量发挥作用,是每一个用人单位求才的宗旨。档案的转移过程,与学生的就业变化密切相关。档案游离于学生之外,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档案成为学生助力的工具,为学生步入社会工作生活提供服务,这也是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贯彻人本思想,尊重学生,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

1.2 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学籍档案的特点具有形成的周期性,内容的广泛性,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共存性。它因人而生,为人所用。追踪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之保持联络,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解决学生就业工作的后顾之忧,在当前是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母校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摇篮,也是一个关注学生发展,承载其负重的“航母”。过去,对档案工作的理解,局限于被动的“两点一线”式管理,学生档案一进一出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曲折多变,档案归属问题适度预留缓冲阶段,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是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给与他们的间接支持和帮助。当我们的档案工作以人为本,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某些时段,档案迁移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多一些细微的人文关照,如同老师关心学生,对档案的理解就不再是冰冷和生涩的物质存在,而是与一个鲜活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动态理念,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服务,充分发挥学籍档案的信息功能作用,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调控以物为证的规划体系

疏理物证,适度调控。档案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可利用性,学生档案与学生就业密不可分。毕业生签好协议,即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统计率就可以有明确的数据,50%以上的就业率应该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实际情况尚有较大的出入。许多学生毕业后三四年的时间里,仍处于波动状态,档案无法跟随工作的变化迁移。如果学校抱着“出门不认货”的态度,让学生在耽搁几年之后,当找到合适的工作,需要提档的时候,档案却因为时间关系变成了“死档”。如此,学校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不是助力,而是“拖后腿”;或者学生放在家里没有及时托管,变成“孤本”;抑或遇到意外无法恢复,这些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职称评定,转正定级造成波动,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学生的档案表面看似无足轻重,实际却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学校社会能否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面对“双向选择”新的就业形势,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适度调控,不能再搞“一刀切”。档案在管理方式方法上都要依据社会的变化随时作出适度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向和个体的特殊性,打破现有管理的模式,在不违背档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疏理物证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可供查寻的文字记录材料,为学生提供服务利用。

3 明确及时有效的创意服务

档案的特性是原始性、机密性、潜在性,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档案的管理与使用矛盾更为突出。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又要强化安全管理。人事档案进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按规定相关设备不允许连接互联网,操作员有相应的权限、密码、操作指令,必须保密专用。所以只有加强纸质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两者对照一致,才能确认其保存价值和有效使用价值。

学籍档案管理与整个学校、社会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为本,为学生作好学业与就业方方面面的档案服务工作,使他们顺利走上社会,步入预期的生活轨道,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处理好自身与档案之间相依相伴的关系,也就间接处理好了学生与母校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尊重学生对档案最起码的需求,也就发挥了档案管理的最大效益。向每一名毕业生间接传递了来自母校的关怀与温暖。当档案管理工作者树立以人本的理念,在做好服务工作时,处理好学生与其档案需求之间的关系,就不再盲目和被动,而是理性的、真诚的,也是积极助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克复.档案工作基本知识问答[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1:1.

[2]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1.

[3]邓绍兴,和宝荣.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1:1.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状态

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急需要解决,主要包括:

(一)部分领导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领导法律观念与档案意识比较淡薄,不重视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些领导认为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没有把它列入到工作计划中去,也就没有放到工作的议事日程中来,这样就不会相应的建立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制度,也就缺少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机构。

(二)重视项目的进度,忽略档案的收集

有些城市建设单位非常重视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档案收集工作或者不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缺少健全的归档制度,没有相应的归档监督与制约措施,这样就会分散档案的管理,使档案收集的不齐全,从而给城市建设项目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部分兼职档案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单位都很大量的兼职档案员,城市建设单位的临时观念使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不稳定,兼职很多,职务调动的也很频繁,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措施

(一)依法加强管理

要对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依法加强管理。城市建设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熟悉《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法》以及《实施档案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树立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增强观念,从而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的依法管理。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实行领导责任制,从而将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去,提到有关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另外,还要制定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计划,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为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配置相应的结构,经费、人员、配备库房以及其他的必要设备,从而为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城市建设的档案管理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城市建设单位在工作时产生的资料文件一定要集中交给档案室,从而便于档案室的统一管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把档案占为己有,或者以各种理由拒绝把档案交给档案室管理。在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确保档案的齐全和完整,一般而言,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收集的档案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项目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环节产生的各种资料。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在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确保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可以有序进行,而且有利于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的查找。

(三)实施“三纳入”“四同步”措施

实施“三纳入”、“四同步”的措施。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结论,实施“三纳入”、“四同步”是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三纳入”主要指的是把城市建设项目资料文件的归档、整理、积累以及形成纳入到建设项目管理计划、纳入到城市管理的各项程序、纳入到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四同步”主要指的是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监督和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收集以及整理同步进行,城市建设项目的预算经费以及设计和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机构、库房、经费以及设施设备同步落实,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行、变更以及竣工验收和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登记、管理、归档制度、专项验收以及档案移交同步完成,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查以及进度和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的执法检查同步进行。城市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周期非常长的巨大工程。所以实施“三纳入”、“四同步”可以使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和工程建设相协调,我们要在城市建设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就开始建立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有关监督部门也要在监督的时候,确保工程的文件资料及时归档。在我国,城市建设工程实行的事建设工程监理制,也就是说,业主和监理单位签订协议的时候,不但要监理工程的质量,而且要监理工程的档案,让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实施“三纳入”、“四同步”。

(四)提高档案人员个人业务水平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我们一定要重视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建立城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网络,利用多种措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定期培训、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座谈会以及举办研讨会等等,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参加培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学习工程建设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

(五)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化

开发城建档案资源的根本途径是档案的信息化。采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初步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从档案目录数字化到档案内容数字化。首先,通过城建档案计算机著录,实现了档案目录数字化。同时,逐步把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并把纸质档案扫描为电子档案,从而实现档案内容数字化。

实现城建档案网络化,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把城建档案数据库同城建档案信息网络连网。今后逐步同政府信息网络,乃至社会信息网络连网,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大效用。

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根据城市建设、管理、保护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按照城市建设的有关专题,从城建档案数据库中和网络上下载有关的档案资料,编辑加工成专题性、系统性的档案汇编资料,主动提供利用。同时,筛选有特色的城建档案资料,参加全省、全国城市建设成就展览,甚至到国外展出,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三、结语

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是城市建设项目活动中产生的图像一致、原始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实际记录。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影响着经济效益。它不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所以做好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然而,做好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几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的,而是需要每个责任主体和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努力。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基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从而使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