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要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认识字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书写部分生字。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巩固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并书写余下的生字。
其次,要明确第二课时的目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第一课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通过读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读是对第一课时的升华、深入,要读出感情,是有层次的读,再通过有感情读表达出理解。读要贯穿整节课,两课时中“读”的作用很重要。
掌握了以上两方面之后,我在第二课时的具体做法是:
一、复习巩固
开课前应对第一课时教授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在复习导入中通过分自然段指名读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之后开火车读词,从所读词中引出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期”和“轮”,这样又把会写生字进行了分散教学。
而《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刚一开课,老师出示鹿哥哥和鹿弟弟的图片,带领学生回忆课文内容,顺势指导书写了“哥”和“弟”两个生字。这样教学生字既节省时间,又不会感觉枯燥乏味。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及理解力的增强。怎样让学生的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1.在读中思考,但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找出真正的问题,并要对问题进行整合,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要去问,不要单纯为了课堂秩序的良好而设计问题。还如《从现在开始》一课,我就是通过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串联全文,提出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三位小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结果猴子当选,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围绕三个小动物上任后命令的语言,展开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和语言学习,到了学习最后,问题得以解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又如《三个儿子》一课,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来引导学生读书,并启迪他们怎样做人。
2.在读中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对理解课文,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要想使学生读好课文,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的词句再结合书中的画面或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最后进行美读训练。如《从现在开始》,指导读猫头鹰大王发命令的文字,为了让学生体会猫头鹰的神气,我让学生结合图,观察它的神情和动作,再由图上升到文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又如理解“议论纷纷”,不直接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对于猫头鹰的命令与周围的伙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总结出“这种场面就是议论纷纷”。而“叫苦连天”用采访的形式将学生转化为森林中的小动物,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课文中“叫苦连天”的意思,更能带着这种痛苦、无奈的感受去读好这一自然段,进而学懂整篇课文,可谓事半功倍。又如《称赞》一课中“粗糙”一词,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如果单纯讲解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也只能是听得模模糊糊,所以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块粗糙的木板,让学生通过看、摸、坐三种方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充分说完后,老师再归纳总结“板凳不光,做得不好就是粗糙”。由实物上升到文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物体是粗糙的。
3.以评价促读,即通过多种形式的鼓励性评价来激发朗读兴趣。如《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真是一只神气的猫头鹰!”“谁能读得更神气些?”“谁想当激动的袋鼠大王?”“你的声音真好听!”等评价语。又如《三个儿子》一课中,“车轮转得可真好看呀!”“这歌声可真好听!”“好有力气的儿子!”等评价语。这样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积极性,让他们越读越起劲,越读越好。对于读得有问题的学生,要先指出优点,再用“如果……就更好了”来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4.通过朗读形式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自由读、创设情境读、转换角色读、师生合作读、想象读、小组分角色读、模仿表情读、表演读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还乐在其中,又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教师的范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自读树立感性直观的榜样。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下转61页)
(上接23页)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三、阅读课也要保证充足的写字时间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写字教学,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写字的时间。生字分散在各个环节,让学生随时动笔。如《从现在开始》在开课复习巩固时学习了“轮”和“期”,而在课的结尾部分,我将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因为小猴子命令尊重了大家的生活习惯,所以他成了万兽之王”,又引出最后两个字“之”和“令”,再一次巧妙地过渡到了写字。
又比如《小鹿的玫瑰花》在课的结尾处,老师从课文再一次巧妙地过渡到了写字“小鹿种出了这么美丽的玫瑰花,让我们一起写个‘谢谢’送给小鹿吧!”通过对比书写“谢”和“躺”,然后让学生观察其他左右结构的字,自主书写“渐”和“微”两个字。
四、巩固拓展,课内外结合
在课的最后可将生字融入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例如《从现在开始》一课在结课时,我出示了一首儿歌,“万兽(之)王(轮)流(当),一个任职一星(期),生活习惯被尊重,小动物们笑眯眯”。通过填空,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又巩固了生字。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都怀着期盼和喜悦的心情来带了学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子弟学校对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升入新初一、新高一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结束假期休整、返回学校工作的老师们以及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表示由衷地感谢。
过去的一个学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97%,一本率达57%,这是我校历史上的一个新突破,并保持了石景山区的领先水平。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00分以上的学生达114名,占全区总人数的1/4,有131名同学超过了北京九中的最低录取线。小学成绩稳步提升,全部毕业生顺利升入初中。在此,我代表学校对为此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鼓舞我们,新学期的人物激励我们奋进!
值此开学之际,我首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到学校来干什么来了?
同学们说了:学知识、长本领来了。没错,我们到学校就是为学知识、长本领来了。我们就是要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才来学校的。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最朴素的目标,不要因为路途太远,以至忘了为什么出发。从这个朴素的愿望出发,我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首先学好本领,要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创造美好的前程;其次,要肩负起父母的重托,为将来承担赡养父母等家庭责任积聚能量;再次,要向先贤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人类,以青春之我创造美好之世界。
实现目标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从现在起,我希望同学们按照“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谦虚包容、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要求,主动学习,锻炼身体、砥砺意志、铸造品格。
值此开学之际,我想向全校老师们发出一项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自己的扎实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为矿山孩子创造美好前程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学校在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内驱动力、高效课堂、全面育人、和谐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自觉反思,增强我们的教学知能;要投身科研,不断提高课堂实效;要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要参与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柳暗花明——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在工作室暑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的推荐书目中,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心理,我选购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通过一个暑期的阅读与思考,“相见恨晚”之情充溢着我的内心。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的作者是唐全腾。他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每种心理现象都用校园中最常见的的实际教育案例来支撑,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学校教育,从学习、关系、决定三个角度解释了从众、模仿、习得无助等现象,并结合教学场景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介绍的一些学生心理知识中,很多观点让我感慨良多,结合教学实际中看到的现象,也让我解开了心中的结。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自掏腰包,购买比学校奖励更胜一筹的奖品奖励学生,更有甚者直接发放现金。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短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曾思考:作为一名收入偏低的小学教师,我们的财力能够支持我们走多远?如果换了老师,这一奖励方式不再执行,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这……真的好吗?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中的“过度辩证效应(内在动机的强度,有可能因为外在动机的加入而遭到破坏。一件原本他喜欢做得事情,可能因为我们不必要的奖励,让他误会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拿分奖赏,结果奖赏一旦消失,他也就失去做某一件事的动机了)”,我的内心豁然开朗。在动辄向老师问责的教育大环境趋势下,老师们发现可以用奖励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和体罚相比,奖励的成本较高,我们以个人的实力是走不远的。“人性倾向懒惰,所以往往选择曾经用过的方法,或是最简单的方法,而忽略了这个方法现在还适不适用,或是这个方法已经违反了某些大前提(教育规则)”。在我原任教的学校,曾有一位英语老师,面对无心学习的学生承诺:“凡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取得80分以上的,每人奖励五十元。”期末考试后,还真有几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考出了八十分以上的成绩。拿到成绩单的时候,这几个学生没有看看自己其他科的成绩怎样,更没有去分析分析自己的得失,而是拿着成绩单一脸骄傲地去向老师索取曾许诺的奖金。到第二个学期,因为觉得上期的奖励过高,自己无法兑现,该教师取消了这一奖励方式,因此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甚至公然表示不再学英语。因此,在老师们在实施奖励的时候,不必要求一定要得到回报,或者甚至也不必要学生一定要懂得感恩。但至少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奖励绝对不是所谓的“理所当然”。奖励也不会是灵丹妙药,用得不好,后果仍然是蛮糟糕的。
书中讲到的“习得无助(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中间,也同时体现在了部分老师身上(包括我自己)。在我班上有几个学生,家长大字不识,孩子不认真听课、作业不完成。对这些学生也曾开了很多小灶,却效果甚微。每次家访或电访,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老师”,之后再无下文。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想放弃,可每天看着不学无术的他们,内心都像压着一块大石头。读了这本书,我想在开学后给这些孩子一些克服小困难和小挫折的机会,看看效果如何。
对于学生的“从众”心理,我是特别认可的。在“从众”这个方面低年级的孩子尤为突出。若老师能加以利用,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恰到好处地树立楷模,大部分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总之,本书的每一个观点,皆依托于一个具体的实例,然后进行深入的心理剖析,让我理解了很多之前所教学生的“无理”行为,让我发出“早知道就好了”的喟叹,颇感“柳暗花明”之震撼!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尽管我的“习得无助”心理较严重,但“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这是不可辩驳的。要解决自己在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我自身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则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很高兴能参加新教师成长、经验交流会。首先,借这个机会对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个交流的平台表示感谢。像这种成长、经验交流会对于我们新教师的成长获益良多,通过互相经验交流,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一边教学,一边总结,可能是我们目前普遍状态的真实写照了。今天参加交流会,我有点诚慌诚恐,感觉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经验,只能就我个人谈一些体会和感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不吝赐教。
一,多渠道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给我们配备了师傅,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我们在平时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之外,也不能忽视了其他渠道的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觉的除了向师傅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来学习提高,比如网络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现在大家上网都比较方便,有时间可以上网找找相关的资料,比如网上的一些课堂实录,教案等,我们不一定要模仿别人,但要学习借鉴别人的一些优点,将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材料的搜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教师、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学水平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量变到了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我们现在刚走上教学岗位,在教学中肯定有很多不足和缺失,但只要我们平时多花时间学习,积累,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日有进步,年年有进步,相信在不久的以后我们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从新手成长为熟手。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收集、利用大量教学材料,有些老师可能不重视材料的整理和收藏,用完就丢掉了,这样等以后要用到时又须浪费大量时间去搜集,整理,而且收集的材料没有连续性。做为新教师,我觉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培养收集、整理材料的习惯,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必有收获。尤其是一些精华材料,要多收集,多整理,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习题,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体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畅快。
三、提高备课、听课效率。
备课也许是每一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了,那么怎样备课才能备得好,备得有效率呢?有些老师备课没有详细计划,想到什么就找什么,没有一个先后顺序,备课效率不高。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备课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习惯,在备课前详细列一个备课计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听课也是新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我们要防止一个误区,那就是听得越多越好,而不重视听课效率。如果听课没有反思,光有数量,没有质量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在听课前最好要先对听课课题心中有数,带着问题或学习目的去听,听课要有目的性,要挑选老师,挑选课题去听,听完课,课后再借阅其他老师的教案观摩,肯定会大有裨益。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一些小小体会,在此仅供各位参考,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建议,谢谢大家!
当今时代是经济日趋全球化,社会日趋知识化、信息化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时代教师在社会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面对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呢?遵循教师“心”法则,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一、热心工作――推进事业进步的基础
有些人在网上抱怨教师这个职业太辛苦:“苦口婆心教,呕心沥血育。早出晚归来,披星戴月忙。工作环境差,作业批量大。白发鬓边生,铜板不见增。”看了他们的抱怨,我很为他们惋惜。态度决定一切,而这种工作态度,决定的结果只有一个――失败。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感到骄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有成百上千的学生崇拜。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很多,而属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没有它,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是啊,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爱上它,并热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只有热心工作,积极进取,才能激发出我们自身的潜能,让我们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只要我们热心工作,端正态度,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寻求工作上的突破,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二、诚心待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密钥
与学生关系的和谐,与家长关系的友好,与同事关系的和睦,与上下级关系的融洽,对教师丰富学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拥有智慧和工作热情,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也是尤为必要的。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就是要诚心待人。艾琳・卡瑟拉曾说过:“要让新结识的人喜欢你,愿意多了解你,诚恳老实是最可靠的办法,是你能够使出的“最大的力量。”面对领导,我们要不卑不亢,诚心相待,支持领导的工作,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面对同事,我们要真诚互助,有效地竞争和合作。面对家长,我们更要热诚,用热诚打动他们,使他们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自觉尊重老师,与老师合作的基础。从现在开始,诚心待人,我们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三、慧心育人――启发学生智慧的前提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高效育人的智慧,懂得怎样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施教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慧心育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有效的方法教导学生,传授学生知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陷,用自己的智慧使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有一句教育格言是:“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铭记于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四、爱心维系――解读学生心灵的力量
陶行知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对于教师来说,爱可以使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爱可以使我们更有耐心地去教育学生,爱可以使我们区分开严厉与苛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可以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的爱可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信心……是爱,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了一份关怀,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多了一份信任……如果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只有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爱心维系更重要。爱心是解读孩子心灵的强大力量,也是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所以,请不要吝啬我们的爱――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下轻柔的抚摸……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五、耐心教导――改变问题学生的关键
当学生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当学生屡次做题马虎,当学生在多次教育后仍然没有改变他们的坏习惯,很多教师会失去耐心――指责他们、惩罚他们、讽(下转 57页)(上接 60页)刺他们、嘲笑他们,亦或是不管不问。这些行为只能“帮助”学生继续“坏”下去,甚至成为他们“坏”下去的理由。高尔基说:“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想成功地改变问题学生,那么耐心教导无疑是最关键的。英国的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斧头虽小,但经过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耐心发现――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改变问题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六、恒心研究――促成自我进步的阶梯
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研究者,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作为教师,我们要恒心研究,坚持终身学习思想,多看有关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或期刊,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坚持对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并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一套高效的教学体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不断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绝不是一时一事之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促成我们自身的不断进步。
七、学会修心――拥有幸福快乐的源泉
精选优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读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这本书,我被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动着。
读了《只要肯读书》一文,我在思考,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文中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教师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低下,不少人枉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很少看到有教师主动读书,能拿起书本的也是一些时装,美容,汽车、婚姻家庭……能拿着一本《读者》看一看的,就已经是爱好文学之人了。能经常在一起谈谈最近所读书籍的人寥寥无几。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因为,“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我认为,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进程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精选优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随波逐流。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精选优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对策,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报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关。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②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难点:将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用幻灯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交流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开始,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播放一组黄山、黛西湖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和感想。
师:由于人类的某些破坏性的活动,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两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你知道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说,教师补充。)
师:科学家把近十几年来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个环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特殊,借助网络自主研究学习三个环境问题,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汇报研究情况。
三、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写出自己的行动
师: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特地确定了几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保护环境的活动日,以唤醒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课件出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说说我们的环保行动。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下课前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课件出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使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学习主要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线,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了解,以对学生大致情况心中有数。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建立电子档案。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什么分组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是分组的出发点。可以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上机测试等方式获得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已有学习基础,家中是否有电脑,对本课程的认可程度,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学生性格,等等。
2.重塑正确观念。电脑刚一开启,便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点击IE浏览器,看是否能上网;某学生在位置上喊:“老师,上网!”引来众多附和者;老师在上面讲课,发现有几个学生总是低着头,走过去一看,原来正在联网玩纸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二是这些学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存在着“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娱乐课”的错误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注重自主探究学习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很多专业术语学生听都没听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也很少用,但是学生却一定要掌握这些专业的术语,如DNS、ARP、BBS等。学生在学习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中,往往会接触很多硬件设备,如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等。这些硬件设备都有很多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如集线器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交换机又叫交换式集线器。这些硬件设施的概念,学生在理解起来就容易混淆。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面也很广,往往一两段的内容都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信息技术课,课堂一定会死气沉沉,学生只会厌学,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知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指导作用。Internet上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建构主义式教学环境所要求的情境、会话、协作、意义构建等要素,能用于情境化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发现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其次,学生自主广泛搜集Internet及其他学习资源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再次,学生通过与计算机、学习伙伴、教师的多渠道对话,逐步析疑,由表及里探询事物的本质;最后,学生将所学习与发现的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并将学习成果与问题向老师报告。
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点鼠标,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览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在网页制作章节学习完毕后,我又以“走近白衣天使”为主题发动学生展开了一次网络探究式活动。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要求每组各自建立一个网站并在网上,活动中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和方便快捷的通讯功能。通过这次活动,每个人都有收获,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喜悦,通过实际运用和探索,同学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准确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及时给学生以反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弥补不足。然而评价有其两面性:准确的评价能正确诊断、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不准确的评价将误人子弟,阻碍学生发展。对“准确”二字的理解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评价语言要艺术化。虽然有些高中生看起来人高马大,但其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多用温和、欣赏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关键词 情景;阅读
一、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入情入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语言材料、学生个性等特点,巧妙地设置现实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1.直接引入生活情境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在教学中,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现实情境,才能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写景课文时,教师作导游,巧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风景秀丽的山水景色中,从而渲染气氛,为学生理解全好准备。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是每篇课文的内容都是学生体验过的。为了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想象表演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从现在开始》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扮演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等,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情节,进行对话表演,感受角色的心理。这样让他们在小组内互教共学,互演互评。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当学生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重点时,教师要创设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促使学生摆脱依赖心理的习惯。如,“你能从这个词语中读出什么?”“你猜一下,下面会发生什么呢?”猜想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所包含的内容,或延伸问题情境,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有利于深度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并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根据课题创设情境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焦点。围绕课题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带着这感受进入课文,那是一种胸有成竹的阅读感觉。在出示课题时,教师可让学生看课题并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即将进入情境的有效准备。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从内容和标题关系去想象;二是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去想象;三是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象;四是从圆明园毁灭的结果去想象。通过这样发散思维的引导,圆明园毁灭的情境得以再现,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
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是突破课文重点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究者。例如,教学《假如》一课时,可抓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这一难点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只马良那样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神笔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去展开想象,创设情境;然后,让他们联系自己的愿望进行比较,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关爱他人、关爱环境这一精神品质。这样既能有效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又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根据关键词创设情境
教材的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重点段中的关键词句往往牵动全篇。在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的关键词句进行情境创设,进一步理解作者描述情境的语言文字,并通过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强化感知,激活思维,加深内心体验。例如,在教《再见了,亲人》的结尾段时,可启发学生围绕“再见”“亲人”两个关键词展开想象:当列车开动时,站台上的亲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要与亲人说再见?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丰富课文内涵,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三、补充生活情境,丰富学生阅历
教材选文内容相当广泛,单靠学生自己的经历来创设情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内容是他们未曾见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补充生活情境,充实他们的阅历,从而达到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特别是科普类的文章,涉及一些专业的词语,单单从课文中归纳,根本就不能表达出它的意思,因此教师要补充生活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一、展示个性作品,认识社会、集体与我的关系
师:(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摸底。)利用你已有的条件,向大家展示你对社会、集体的认识,并展示出社会、集体与你的关系。
(学生认真准备,积极行动)
有的学生展示的是自己的画;有的学生把一首熟悉的曲子换了词,唱出了社会好风尚,唱出了集体好纪律,唱出了自己的希望;还有学生写了诗……
师总结: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
二、倾诉今后的打算,增强社会责任感
师:社会、集体就是湛蓝的天空,我就是一只鸟,永远都要依恋她,那么你打算为社会、为集体做些什么回报呢?
学生1:如今塑料制品泛滥成灾,烧掉它会严重污染空气,我打算从我做起坚决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水杯。
学生2:家人希望我考上大学,从今天起,我要改变我的学习态度,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努力学习,成就梦想。
……
师:没有小溪的涓流,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小草的翠绿,就没有原野的芬芳;没有你的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所以,集体的发展与进步要依赖个人的努力。我相信你们是社会的好公民,从现在开始把你的打算落实于行动吧。
三、记录实践活动,当好社会主人
师:老师希望你们既做语言的巨人,也做行动的巨人。把你的打算付诸实践,并记录下你的实践活动,两周后我要检查你们的记录,并调查你周围的人,检验你是否言行一致。
(两周后,我检查了。一名学生的记录卡片让我震撼。这位学生用了很大的10张圆形的树叶做了记录,记录了他10天以来为班级做过的10件好事,如把桌子拉整齐之类的事。)
师:这位同学不仅是在班级中当好了主人,而且是一位很出色的地球守护者。这也是当好社会主人的表现,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你们能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我们的社会、集体就会更加美好。
四、回归书本名言、故事,共创平安、和谐社会
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也行动起来了,怀揣满腔的热情,让他们再读读书中安排的精美故事和名言,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发他们再行动,再倡导,再励志,共同去创建我们平安、和谐的集体、社会。这部分教学,我主要是由学生自由读、自己悟,交流心得体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读,让他们充分的感悟,唤起那新的一份冲动,相信这份冲动是对社会、集体最有力的一拨。
[教学反思]:
一、教师深挖教材内涵,拓展教育资源,丰富认识渠道,收获喜悦
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教学也如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本课的学习,看似没有把课本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其实课本中的全部内容都在学习之中,是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多种教育资源,并把它们有机的整合起来,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起到了布局谋篇的作用。这都源于教师课前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教材,不被教材束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在课堂上展示精彩,收获喜悦。
二、发挥集体才智,酝酿大智慧
本节课,教师讲得少,学生做得多。教师只是布置了任务,让同学们完成,同学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把每个人的作品汇集、整理出来,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之后,同学们就很容易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教师再稍作总结,就把零星的知识点升华成了大道理。学生就会很轻松的感悟、理解到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耐心倾听的好品质,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还有意外的收获――思维水平得到丁提升。
三、参与实践,收获美丽
“留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成全。”这是《人民教育》冀晓萍记者文章《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中的一句话,引发了我对“教育留白”问题的几多思考。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讲:“这里有一明显事实: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假若全部或大部分为体力劳动所占据,则心思活动即被抑阻,甚至于不可能。而心思不活动,即无创造,无进步,又是万万要不得的事。那么,腾出空闲来给心思自在地去活动,即属必要。”果真如此,每天的辛勤劳作是养育不出创新的,让孩子每天机械地忙碌生活也是培养不出发明家的。
但是偏偏我们中国的教育是忙碌的,尤其是城市的儿童生活更是如此。学校学业负担本已很重,放学、周末又奔波于各种学习班,玩耍的时间非常有限,更没有在玩中自己去思考的时间。有人说:“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更可怜的倒是这些孩子。父母仅仅是赔上几年的夜晚,孩子倒可能因功课而禁锢了思维,赔上整个人生。”更有极端者说:“所谓素质教育远胜焚书坑儒,又在考八股文之上矣。”
如何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时间,一个没有“有形教育”的留白的时间,一个属于自己自由创造的时间,是我们迫切应该想的,更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做的。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属于他们的时间,可能也就没有将来的创新。所以,难怪,国外的人是玩大的,很多的奇思妙想没有玩是做不出来的;中国人是学大的,我们不允许孩子发呆,不允许孩子胡思乱想,所以中国也少有超一流的建筑师,少有超一流的时装设计师,发明创造更是少得可怜,更别提什么“为人类的发展……”。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给他们思考,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做真正的自己”当成教育的实质。我们的教育被填得满满的,太过务实,太过功利,缺少留白,缺少浪漫,缺少教育的意境之美。这样,最好的效果也就是“种豆得豆” ,想要有“弦外之音、文外之义”就是奢求了。
我们再来说说留白的课堂。
我想,“留白的课堂”应该有两个角度的理解。其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指的是一种教学策略上的留白。
其二是指课堂的学习内容不可以太多,学习的目标不可以太细、太确定,教师不可以用力太猛,对教学效果期望不可以太高。否则,课堂就会太满、太急、太功利、太流程化,也就太浅薄。学生就会被拽着走,连滚带爬着走,甚或蒙着眼睛牵着走。课堂教学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呼唤与影响,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需要灵感,需要慢,需要优雅,要给出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左冲右撞,要宽容学生的胡思乱想。要知道,胡思乱想可能是创新的前奏,横冲直撞的思考更容易擦出思维的火花。
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会被孩子存在的诸多困惑、难题和无端的思想吓住,总担心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急不可耐地告知问题的答案,甚至会代为思考。反思一下,孩子是天生的创作者,给他们一片宽松的土壤,播下想象的种子,夺目的想象之花就会绽放,想象的累累硕果必将生成。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的成长划为简单的对错,“一棍子”判定了孩子的一生,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没有耐心等待孩子从错误中自行修正。听着孩子背诵的“揠苗助长”,喜滋滋且用心地予以解释。殊不知,我们早就成了那个“揠苗者”!
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在慢的课堂里,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我期待,我们的课堂,慢点,再慢点,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有人说:“生活的艺术其实就‘度’的把握。”教育更是如此,教育者所有的成与败全在这“拿捏”二字上,真正的好老师总能在虚与实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总能在学与教之间来回穿梭,尽情徜徉,享受教育,享受成长,享受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与交融。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为鼓励教师们学会利用暑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老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本报推出首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此次活动将通过征集优秀读书感悟和阅读心得的方式,旨在推动教师形成“以阅读的方式欢度暑假”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丰富人生.平日忙碌着教学工作,我们也许无暇读书,那么就用暑假进行一次快意的充电吧.捧起一本好书,在清新的早晨,或慵懒的午后,心无旁骛地走进书香的世界,假期会因读书而平添色彩,生活因读书变得更有意义.说说感动您的教育名著,写写您认为堪称经典的人文图书,寄给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您既参加了我们举办的征文大赛,也与全国1000多万教师分享了阅读的快乐和思想的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田镇“读书、治学、育人”工程,强化“专业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暑假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确保教师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我校决定于7月5日——8月25日期间组织时期读书沙龙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沐淡淡书香,度温馨假日”
二、活动形式:个人阅读与集中论坛相结合
三、具体安排及要求:
1、所有一线教学人员必须全部参与到该活动中来,并根据中心学校统一规定书目,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阅读,并将自己所选书目以邮件的形式发至xxxx,截止时间为7月6日上午12:00之前.
2、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同时,写出阅读心得,字数在5000字以上,学校将在开学后第一周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读书笔记不允许使用电子稿,不得打印,统一用稿纸手写,严禁下载抄袭.8月25日前上交学校教务处.
3、根据中心学校统一安排,暑假期间我校将组织二次专题读书论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7月26日上午8:00,在学校会议室进行,参加人员有:宋丽君、张学娟、苗清秀、张宝、郑金菊、董波、李海梅、赵辉、于恒、刘霖妍、岳微、李丽、张娟、王环、李燕、朱旭,每人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尽量做到脱稿发言.
第二次:8月25日上午8:00,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全体一线教学人员全部参加.采取随机抽阄的形式确定发言人员,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为确保论坛活动的实效,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至少提前一天找校长请假.
5、学校将根据教师论坛、读书笔记情况对教师假期读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结果作为第三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已学习的教师不需再读了.)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当代德育新理论从书(情感德育论等8本)》 朱小蔓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5.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6.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7.“四书五经”等国学精粹
二、选读书目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教育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3.《教育的55个细节》 (美)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与名师为友》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坚守讲台》 商友敬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我的教育苦旅/大夏书系》 高万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反思教育习惯》 闫玉双等主编 同心出版社
10.《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上官子木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张万祥 万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刘畅著 海潮出版社
15.《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
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我们仰头挺胸走出心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