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旅游报告

生态旅游报告

时间:2023-06-01 09:32:03

生态旅游报告

第1篇

__*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__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__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__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__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 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第2篇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区农家乐自2001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延伸阅读: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情况调研报告(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1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陕西安康段)、包头至茂名(陕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陕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延伸阅读:乡镇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解放战争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第3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该项目由×市×区财政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XX年9月开始,于XX年9月结束,时限3年。

主要建设内容:

1、鲜果采摘区扩建1500亩;

2、鲜花温室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70栋,到XX年末达到180栋,占地500亩;

3、开发历史遗迹区-日本碑和俄国坟,占地200亩;

4、鲜花观赏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40栋,新奇花卉品种达到20余种;

5、建设占地160亩的水上娱乐垂釣区,开发水面50亩;

6、建设占地110亩的森林浴场一处;

7、农事实践基地建设日光温室50栋;

8、建设200亩葡萄园,建日光温室50栋;规划100亩,作为新品种水果实验基地;

9、别墅渡假区建设别墅30栋;

10、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园区建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整治田间排水沟、引水上山及治河、水电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

1

1、水产、花卉、果树、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1

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的建设。

该项目总投入资金7,473万元,其中农民投入2,535万元,招商引资2,774.3万元,村集体投入563.7万元,市区财政自筹48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投入960万元。

二、背景分析

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度假区50公里,能增加丹东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丹东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园区扩建后,在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重点展示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成立×市生态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把园区与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河口渡假区连接起来,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丹东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

三、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果农、菜农、花农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现在丹东水果产量在3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22.7万吨,无公害蔬菜产量3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必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市杜鹃花生产总量在1亿株左右,商品量在1,000万株以上,占全国杜鹃花商品量的25%,每年到×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发展果树面积8000亩,水果商品量达到8000吨以上;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商品量可达500吨;无公害蔬菜10000亩,商品量30000吨;花卉面积7000亩,商品量3500万株左右。

2、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3、生态改善

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

4、经济发展

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果农增加收入 1400万元;花农增加收入5600万元;渔民增加收入300万元;菜农增加收入XX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四、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软环境建设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与国际接轨;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寒富苹果等已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农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正逐步提高;鸭绿江水系特有的品质,使其水产品畅销海内外;花卉品种丰富,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并越来越被重视。果农、花农、菜农、渔民群体大,农业绿色证书持有率逐年加大,技术含量逐年提高。

2、原材料条件

日光温室等基础建设材料可就地取材加工,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可国内外采购,项目发展不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

3、交通运输

距边境口岸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大东港35公里,距丹东火车站12公里,距沈丹、丹大高速公路17公里。

4、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镇×村委会成立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服务协调工作。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由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花卉的生产、加工、销售由花卉协会负责;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对外宣传工作,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广泛聘请省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研究所,负责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推广。

五、方案设计

1、目标

①、园区扩建2,460亩,到XX年全区果树面积发展到10000亩,花卉面积发展到7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0亩,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

②、水、电、河、路配套环境优化;

③、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自我检测能力增强;

⑤、该园区年产水果9000吨,花卉300万株,水产品100吨,无公害蔬菜XX吨,发展成为全国效益最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该园区扩建部分,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年纯收入187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万元。

2、实施地点和范围

地点:建于×省×市×区×镇×村7000亩山峦、耕地内。园区位于×市东北郊区,距市中心12公里,园区内耕地平坦,果树茂盛,自然环境优美,无城市和工业污染,有郊线班车路经该园区,临近沈丹、丹大高速公路,直通港口、飞机场、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3、实施内容

园区内:①、鲜果采摘区扩建标准果园1500亩;②、鲜花温室基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70栋;③、开发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④、鲜花观赏基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0栋;⑤、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和森林浴场各一处;⑥、农事实践基地、葡萄园各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50栋;⑦、别墅度假区建设别墅30栋;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2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3000㎡;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0种、40项;⑩、基础配套设施:修柏油路6.8万平方米,水泥路11.1万平方米,硬化田间作业道6万平方米,田间排水沟护坡4万延长米,绿化美化2.92万延长米,治河三条浆砌石护坡1万延长米,修建农用桥8座,铁索吊桥一座,打机电井500眼,提水站50个,蓄水池50个,室外给排水管网各1.2万延长米。

4、实施计划

园区建设从XX年9月—XX年9月。完成扩建果园15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210栋、别墅30栋;完成引水上山工程及治河工程;完成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田间排水沟的整治任务;完成森林浴场、水上娱乐垂钓区和综合服务楼的建设任务;完善宣传网络;引进和应用新品种50种、新技术40项。

5、支持环节

①、50个新品种、40项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资金;

②、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器配套资金;

③、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6、组织落实

园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负责,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并负责制订园区实施方案,×镇×村委会具体实施。聘请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农科院、×市风景旅游局等十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专家科技指导组;园区组织建设,管理协调服务由管委会负责,对外宣传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生产、经营由花卉协会和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国家投资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设备、仪器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六、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产品成本

项目投入运行后年总生产成本 850 万元。

投资估算

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 7473 万元。

产品利润销售税金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 2820 万元,年上缴税金 100 万元,税后利润 1870 万元。

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限

静态投资回收期 4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 6 年(含建设期)。

投资的利润率

25.02%

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 npv = 4 , 759 万元(计算期 11 年,其中:建设期 1 年,生产期 10 年,折现率按 8% 计算)。

财务内部报酬率

irr = 21.82%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基本评价指标

项目扩建投产后,可带动农民发展花卉生产 7000 亩,果树 8000 亩,无公害蔬菜 10000 亩,水产品养殖水面 1000 亩,农民增收 9300 万元。

就业效果

直接、间接解决 5000 个农民就业,同时可带动 23000 人发展同类产业。

农民增收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XX 元。

对财政的贡献

财政年收入增加 500 万元。

投资盈亏

以产量表述的盈亏平衡点为估算产量的 30.14% ,表明项目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

风险分析

项目中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表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七、项目资金筹措(单位:万元)

预算筹措渠道

一、财政投入

1600.00

1 、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800.00

2 、省级财政投入

320.00

3 、市地财政投入

320.00

4 、县级财政投入

160.00

二、项目单位投入

3,098.7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资金投入

2,774.3

预算投资总额

7,473

八、项目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项目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合 计

7 , 473

新品种引进费

50.00

50 个品种

新技术引进费

40.00

40 项

专家活动经费

10.00

国家和省十名专家

柏油路

306.00

公用部分

水泥路

621.6

公用部分

绿化美化

41.2

29 , 200 延长米及森林浴场植被 110 亩

引水上山

719.00

机电井 500 眼,提水站 50 个,蓄水池 50 个及配套电缆管道

治河架桥

259.00

治理河道 3 条,架桥 9 座,(含水上娱乐垂釣区铁索吊桥一座)

田间排水沟水泥板护坡

156.00

40 , 000 延长米

硬化田间作业道

72.00

60 , 000 平方米

场地平整

33.00

别墅渡假区运土方 30 , 000 立方米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

17.00

公用部分,含主体建设及仪器设备、运输费用。

30 栋别墅主体及配套设施

1 , 239.38

含室外给、排水管网,自来水、照明电、动力电。

凉亭

10.00

10 座

果园扩建

1 , 050.00

农民自筹

210 栋高标准日光温室

2 , 100.00

农民自筹、招商引资

综合服务楼

270.00

3 , 000 平方米,公用部分,招商引资

60 座休闲屋

216.00

招商引资

6 座水上木屋

12.00

招商引资

人工湖

240.82

招商引资

向国家缴纳的费用

10.00

九、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2,870万元,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花卉、果树、水产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市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项目投产后,在发展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还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服务项目,随着×市对外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在旅游观光服务方面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4篇

县人大常委会对我进行工作评议,这是对我的帮助和鞭策,也是促进我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将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

20__年,省委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副县级领导,我入选后主动提出到条件艰苦的怀化来工作。当年9月,我被__县二届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先后协助县长分管计划、物价、重点项目、县政府驻长办、旅游、统计、生态建设等工作。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顾全大局,讲求团结,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所分管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我从省政府机关到基层来工作,角色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环境也大不一样。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潜心学习。一是向书本学。重点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计划、物价、旅游、统计等业务知识。同时,认真参加了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活动。二是向领导和同事学。主动学习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做到勤学好问,谦虚谨慎。三是向实践学。注重向人民群众学,向丰富多彩的实践学,带着想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写成了多篇学习心得和调查报告并分别发表在省委的《决策天地》和市委的《党建天地》、《怀化发展论坛》等杂志上。通过学习,增强了本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了决策能力。四是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在我分管的各部门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重点是学习法律法规。本人特别注重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并要求自己所分管的各部门同志认真学法。通过大家学法、懂法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两年来,我分管的部门没有行政违法违规反映,没有错误的行政决定。

(二)真抓实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特别珍惜在__县的这个工作机会,总想发奋工作,尽最大努力为__人民多做贡献。

1、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我注重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动向,结合__实际,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一是科学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年末,我都要组织发改部门牵头分析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并提出本年度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来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草案。从实践结果看,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指标,切实可行,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县人代会上获得通过。二是认真搞好县域经济的监测分析。为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证年度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我组织发改部门牵头每季度进行一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报有关部门。三是组织开展“十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适应新形势,对需要进行调整的规划内容提出调整意见,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四是部署启动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召集十多个部门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开门办规划的工作思路,落实了工作任务。五是为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县防洪堤建设的支持,组织县水利局委托市水利设计院研究制定了《__县城防洪堤建设可行性研究 报告》,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评审。

2、积极做好项目工作。一是着眼长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发改部门牵头,认真策划项目,并努力做好重大项目的核准、可研、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两年来共组织入库项目100多个,较好地满足了我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需要。二是不辞劳苦,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部署,我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向省、市对口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如湘西地区开发项目,我县共有6个项目列入省贷款贴息“笼子”,数量居全市首位。我县法院审判大楼建设,我和段祖松同志到省发改委找到分管投资的领导和有关处室汇报衔接,安排了150万元,已经到位;县城自来水管网建设,我和发改部门及县城建设管委会的同志多次到省发改委衔接,已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安排300万元,预计年底资金到位;县城防洪堤建设,我与发改、水利部门的同志通过与省发改委、省水利厅领导衔接,已纳入全国山丘区防洪堤建设亚行贷款项目,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将安排15年以上的长期低息贷款3000多万元;在新路河大桥建设资金进一步落实的工作中,我积极配合全翠屏同志,并认真学习她吃苦耐劳、鞠躬尽瘁的工作精神,目前,该项工作在全主任的带领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我还通过各种渠道为县里争取以工代赈资金、社会发展资金、旅游建设资金、三产引导资金等,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三是敢于依法办事,认真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工作。两年来,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重点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了稽察,纠正了个别项目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项目建设的合法化、规范化。我分管的县发改局在20__年度被市发改委评为先进单位,我个人被市发改委评为促进发展和改革先进个人。

3、努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我于20__年7月分管旅游以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旅游业发展:一是为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规范化开发管理,组织旅游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管理的通知》;对五大自然景观类景区实行全面的封山育林;对黄溪古村和牛眠口古院的人文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清理,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努力开展景区的评级申报。我们积极向省市衔接汇报,推介__旅游资源,并积极做好迎接评审的工作。今年9月初,省旅游局将荆坪作为国家AAA级景区进行了评审,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将黄溪、康龙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一步步打造__旅游品牌。三是扎扎实实做好旅游业开发前期工作和宣传工作。我们先后委托省市咨询机构研究制定了《__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溪旅游业开发项目申请报告》等。本人亲自前往康龙、黄溪、荆坪、五龙溪、仙人谷、百瀑峒等主要景区,拍摄了200多幅照片,发送到因特网上,配以必要的文字解说,引起了全国旅游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四是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取得了一定成效。

4、扎实做好物价、统计、驻长办等工作。物价工作:坚持依法治价,组织物价部门全面认真地开展物价检查,加大专项整治和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实行价费公示制度,建立价格监测网络,公示率、合格率均达100。我分管的县物价局在20__年度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市价格工作红旗单位。统计工作:组织统计局加强统计学会和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了统计业务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全国性第一次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等等。去年,我分管的县统计局被评为全省统计科研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市统计工作先进单位。驻长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政务联络、招商引资和接待服务工作,驻长办被怀化市政府驻长沙办事处评为20__年度工作先进单位。此外,组织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民爆公司顺利实施了改制,效果良好。

5、积极推动生态建设。我在分管上述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县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生态建设规划委员会主任。两年来,我组织14个部门的同志,积极谋划生态县建设思路,提出生态建设重大项目。为了学习省外成功经验,我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于20__年4月下旬到华东地区考察,并写成了《苏沪浙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考察报告》,被市生态创建办印发,得到市县领导广泛好评。为做好生态建设规划,我亲自起草规划大纲,组织规划班子反复征求多方面意见,几经修改完善,做到集思广益。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县人大审议,进入了实施阶段。

(三)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基层领导,我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必须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勇于拼搏。两年来,我先后到铁坡、铜湾、新建、牌楼、花桥、蒿吉坪、桐木、龙场、新路河、__、泸阳、下坪、炉亭坳等乡镇及部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调研,落实相关工作。特别记忆犹新的是,为查清我县旅游资源,我曾经与新建、下坪以及县旅游局的同志多次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山路中行走数十公里,用自己的行动倡导不怕苦、 不怕累的务实的工作作风。遇到关系全县发展大局的重要材料,特别是向省里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材料,我都要一字一句认真修改,经常加班加点。在日常工作中,我特别注重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各部门之间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要求各部门既要有明确的分工,更要有密切的合作,绝不能因部门利益而影响全县工作的开展。

在廉政问题上,我常常告诫自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在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的同时,还教育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做到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收的礼品坚决不收,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在往长沙衔接汇报项目工作以及各项接待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在经费支出上的精打细算,尽量做到既节省开支,又能办好事情。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在经费支出上的相互监督,包括对我本人的监督以及有关部门同志之间的相互监督。两年来,我本人没有任何不廉洁行为,我分管部门的领导及干部职工也没有廉洁问题上的反映。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两年来,我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耐心指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也得益于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在此,我对各位关心和支持我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回顾检讨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抓得还不够紧。由于我分管的部门事务较多,工作繁忙,因而放松了学习,使得对一些理论和政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二是分管工作还不尽人意。发展和改革工作,在思路创新、项目策划和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物价工作,价格监督不能完全到位,乱收费现象还时有发生;旅游工作,旅游业管理还不十分规范,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统计工作也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及时;生态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这些工作都应该还能做得更好,工作上的不足与我这位分管领导有直接关系,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三是有时候批评同志过于激烈,不留情面。在工作任务压头的时候,如果某些同志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按时完成我交办的工作任务,从而可能影响项目工作或全局工作的情况下,我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我所分管的部门负责人的年龄都比我大,有些年长的同志受了我的批评就会感到心里难过。但多数同志能够理解工作上的批评与个人恩怨没有关系。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本人工作方法还须不断改进,应该充分考虑同志们的心理承受力,多表扬,少批评。四是对基层工作深入不够。在工作中,宏观指导的多,具体实践的少;呆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的时间少;跑省里衔接项目的次数多,下农村了解农民状况的次数少,这种种倾向必须克服。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学习新理论、新经验,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动态。特别是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向领导和群众学、向实践学,多观察,多领会,多读无字之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需要。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计划每月至少下乡1次,今年之内走遍全县所有乡镇,多听群众观点,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状况,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3、履行职责,务实工作。围绕__的改革和发展,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重点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促进物价、统计和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4、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接受人大机关的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5、廉洁自律,当好公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坚持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第5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求。

第6篇

县委、县政府和县旅游局领导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之初就充分认识到我县的*文化,壮族歌舞戏曲文化,苗、瑶、彝等民族风情等民族文化必将成为我县的主要优势旅游资源之一。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开发奇特自然风光项目为支撑,挖掘、展示我县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为灵魂”的旅游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精品发展方向是:以莲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世外桃源”坝美景区为龙头,沿西西线、邱广线和县境内衡昆高速公路两则重点打造和开发部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寨,为将来的三省五地州旅游联合开发和州内旅游线路联合开发奠定基础。

二、开发现状。

经过近十年来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不断宣传与挖掘,不仅使古老纯朴的壮族文化内涵与奇特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世外桃源”坝美景区在极短的两三年内名闻全国,壮族三月花街节、壮乡礼乐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步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亮丽品牌。

到今年,我县已逐步开发和向上级申报的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旅游村共有:坝美镇村坝美村、八宝镇三腊村、旧莫乡昔板生态村、旧莫乡的板榔村、莲城镇的法棚村、莲城镇冷水沟村、者兔乡的西牙村等7个景点。坝美村特色以壮族古老的水车灌溉、牛耕、民族服饰织染加工、藤竹木石生活用具展示等劳作文化展示为主,三腊村特色以瀑布景观、古驿道马帮遗存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为主,法棚村特色以传统的壮族山歌、岜夯鸡、千层粑、粽子等风味食品展示及农家乐为主,昔板村特色以壮族的杆栏建筑和秀丽田园风光为主,板榔特色村以河流、泉水、瀑布等山水风光和斗鸡、斗牛行等民俗活动体验为主,西牙村特色以原始壮族杆栏民居和传统的*舞、牛头舞、手巾舞等传统文化为主,冷水沟村特色以新型壮族民居风格、河流及泉水风光为主。

三、宣传促销措施。

我县利用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和全国公共长假期景区活动安排等机会,把它们推向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使它们在丰富我县旅游活动内容中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发展。

一是在我县举办的七届“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活动中,我们把有特色的各族歌舞艺术等集中在活动期间展示,或在“五一”、“国庆”、“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邀请民间文艺队到坝美景区进行展演。如壮族的跑马、放河灯、沙戏、手巾舞、龙牙歪(牛头舞)、纸马舞、兵器舞、*舞和民歌,苗族的芦笙舞、爬花杆、射驽、吹枪,彝族的*舞、弦子舞、长笙舞等,省内外的游客在短暂旅程中对我县的独特民间艺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感到十分新奇和高兴。

二是把有特色的壮族三月三赶花街、四月接皇姑、七月半放河灯等民族节日向外界宣传,并灵活调整“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的举办日期,使之与传统节日同时进行,维持民族节日的原生态性。

三是加大对优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提升与保护力度,提高我县民族文化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主要措施有:1、新建*广场、民族博物馆和柯仲平纪念馆等人文景点,2、改建或扩建莲湖公园、皇姑庙和马蹄井等古迹,3、修复侬氏土司衙署、文庙、护国寺、万寿寺、昊天阁、都天阁等古迹,4、对原有的壮族民间洞经音乐进行编排、整理、创新,组建“壮乡礼乐演奏团”投入旅游市场,5、在部分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我县最具特色的*舞、手巾舞等民间文艺队到*民族村壮族村进行展演,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

四是在我县组织*支部生活摄影协会会员采风、华文作家笔会会员采风、国内百名记者“世外桃源”采风、全省道德研究会会员采风、全国稻作文化研究会员采风、“丽哉,孟僚”壮族文化专题片拍摄等活动,深度挖掘我县各民族的稻作、*、服饰、民歌、乐器、舞蹈等古老文化,使它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第7篇

一、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必要性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业从==世纪==年代中期已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代中后期,产值已达到了=.=万亿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亿人,年增长速度达=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假期制度的改革,旅游交通的便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呈现出高速不平衡增长的态势,旅游业产值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截止====年底全国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后,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旅游区的范畴。河南省旅游事业近几年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生态旅游的地位逐年提高。河南省委省政府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其健康快速发展并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是基于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趋势和要求,即农业生态资源功能的旅游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化。既提升了农业经济的产业效率,又培养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开发并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农业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农业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度时期,农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农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农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农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农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其次,高职高专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产业经营属性、实践操作属性基本一致。经与省内外的一些旅游部门和生态农业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沟通和了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广受欢迎,已形成生态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业整体进步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生态旅游和旅游农业部门将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该专业的设置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再次,河南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几年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大中城市郊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旅游事业在河南省的广阔生命力。“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开办,将占居国内在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高新农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农业专科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农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等专科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到====年初河南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家,开发景点景区===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星级旅游饭店===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家。近几年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容量巨大,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各类生态农业实验场、观赏动植物园区、各类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旅游接待和市场开发企业、城市园林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目前,这类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自然资源进行旅游综合开发和保护的需要。上述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多数属于新兴行业或朝阳产业,一般认为,社会越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水平越高,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愿望越强烈。抗击非典的教训增强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追求,生态健康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二、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可行性

=、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与高等农林院校学科性质相对口,同农林高教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产业、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产业,而生态旅游业重点在于农业生态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郑州牧专是一所以农牧业为核心的农林专科学校,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等与自然生态资源相关的学科是该校大多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的丰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如动物科学、牧草科学为我校优势学科之一,其师资和教学设施可以转化为观赏动植物资源,农业经济多年积累的许多教学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的教学资源。将农业资源和新兴的农业旅游资源相结合,既是农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又是农业院校培养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急需人才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充分。

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设备可以综合利用,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 的需要,如图书资料中的动植物生态类、自然资源类、农业经济类、可持续发展类、高新农业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校建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图文信息中心,为该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手段;二是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教授=人、副教授==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经济管理与旅游经济管理在资源属性、产业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等方面本质上有很多共性,它们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实践可以作到资源共享,教师只需要根据生态农业旅游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加以必要的调整,即能满足该专业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生态农业园区既属于高新农业产业又属于观光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林业资源、河湖水产资源是同类资源,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与农产品的营销同属于市场开发的范畴,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部分,公关礼仪与导游实践技能属于同种技能的类型,等等。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教学内容为该校办好该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吸取兄弟相关院系兴办高新农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经验和教训,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该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第8篇

2012年4月25日,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罗保铭同志代表五届省委向省第六次党代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词。报告起草小组解读:绿色崛起,是科学发展的海南化抉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省情的一次更加明晰的铆接。绿色崛起,既折射了当今世界在面临着“增长极限”教训后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模式中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最关键的是,绿色崛起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济概念,或者一个单薄的生态友好概念,而是要回归到整个社会生态的和谐,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本质上来,承续了海南“小财政、大民生”的传统,要进一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上迈开大步。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什么是“绿色崛起之路”?报告中有非常清晰的表述,即“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了海南省委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时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考量,又综合了发展新型工业的前提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心。

报告对绿色崛起的前提、支撑、依托、途径、最终目标和思想保障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具体是用六个“最”,回答了“如何实现绿色崛起”的问题:

实现绿色崛起,最重要的前提是科学规划;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在于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崛起,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开放改革;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现绿色崛起,最有力的思想保障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

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没有科学的发展。报告把“科学规划”描述为海南实现绿色崛起最重要的前提。报告强调,必须依据国家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全省整体和一盘棋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统一规划。海南省委、省政府还将2012年确定为“科学规划年”。2012年3月,海南省住建厅印发了《实施“科学规划年”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科学规划年活动期间,海南省将编制11个系列的规划。

谋求产业振兴,是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产业是税收、就业、民生、经济实力的源头活水,是发展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和最终的依托。2011年底,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海南把2012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是因为海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还处在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的阶段,在发展需求上缺项目,在发展动力上靠投资。所以,扩大投资上项目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放改革”是报告中出现的新词,将“开放”置于“改革”之前,更加体现了未来海南对开放的高度看重和追求。开放是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题中之义。“必须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开拓一切能够开拓的市场”的表述,也说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

生态环境对海南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要注重发挥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以及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市场、体制等其他比较优势,与生态环境形成“叠加效应”,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报告再一次阐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景点景区建设的完善,与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定是同步进行的。

“三个翻番”、“五个显着”:明确未来奋斗目标

报告在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崛起、怎样绿色崛起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其中总体要求的表述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总要求中,既明确了主题、主线、总抓手,又明确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其中,“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耐人寻味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表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南在更远的将来能否站得更高、过得更好、速度更快、步伐更稳,取决于未来五年的基础打得好不好。

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6年,力争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向20:30:50优化。

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和库区移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依法治省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三个翻番”、“五个显着”的奋斗目标展现了海南省委的雄心:到2016年,力争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将意味着海南GDP届时可望超过5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将逼近7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逼近9000美元。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海南开放新战略

从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开放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报告将开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放需要具体的抓手来承载。对此,报告讲得十分明确,这就是“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的海南开放新战略。

报告提出,率先实现服务业开放的突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扩大开放是海南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报告将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和医疗市场的开放作为目前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医疗、教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开放型文化产业和医疗旅游先行区。

报告提出,努力打造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无疑是海南扩大开放的龙头板块、集聚区域和引领力量。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了全面加快洋浦开发建设的决定,加快海口发展的支持政策即将出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也已经动工,海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物流航运中心、临港加工物流保税园区和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等开放品牌,积极建设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正在成为海南的开放新优势。博鳌亚洲论坛以及众多重大国内外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了海南的国际化进程。海南正在成为国际风云人物指点江山、碰撞智慧的重要平台,国家赋予国际旅游岛的对外合作交流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已经初现雏形。

六大“民生清单”:首提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对于绿色崛起在人本本质上的落脚点,报告提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的提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没有民生的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没有海南的绿色崛起。可以说,提出这一目标,是海南省委基于海南在改善民生上已经有诸多先行举措,且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又有省小、人口少和体制机制优势等综合考虑,做出的一个自我加压、施惠于民的重大决定。报告详细列出了未来5年在住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教育、社保、医疗、文化等6大方面的“改善民生清单”。

绿色崛起,就是要破除发展的不平衡,走向均衡。报告还专门把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阐述。而构建一个绿色、富裕、文明的国际旅游岛,城乡一体化是必由之路。不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大路径:支撑海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放大生态效应,是绿色崛起的自然之义。在1.7万多字的报告中,“绿色”二字共出现了29次;在报告有关生态建设的章节中,也先后出现了11个带“绿色”字眼的词。由此凸显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省,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启绿色崛起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中央赋予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之一。这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任,也是对海南生态省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报告提出了绿化宝岛、建设绿色低碳岛等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四大路径。

【海南生态建设关键词】

绿化宝岛大行动

  要加快制定和实施绿化宝岛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民参与,在道边水边、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巩固天然林和海防林保护建设成果,打造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城郊湿地公园,营造全岛天然大氧吧。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种树,优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果树,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努力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各市县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空气清新、四季花开的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第9篇

第二条凡是在厦门市辖区内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都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第三条旅游资源管理工作,坚持资源保护增殖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重,资源保护开发与城乡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看见和建议,对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鼓励内资、外资和各行各业投资开发厦门的旅游资源,并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必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厦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旅游部门),依法对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行统筹、协调,并牵头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施规划、监督如管理。

第七条厦门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由市旅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建设供旅游者进行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区,包括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等,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旅游区规划由市旅游部门与市规划、计委等部门会审。

第九条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旅游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符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各旅游区管理机构应当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新建改建旅游区的厕所,在旅游线路和景点集中的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

第十条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事先制定资源保护计划和措施。其废水、废气、废渣、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防止水士流失、植被被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禁止在旅游区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对已建的要限期治理。旅游区内的工厂,在城市风景通视走廊和重要景观地带的有碍景观的居民住房及建筑物等,应逐步拆迁或改造。

第十一条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内,应保护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禁止在旅游区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持旅游区内的地形地貌景观,禁止在旅游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士、填盖水面、砍伐树木,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其他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积极整治,限期恢复。

第十二条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彩等,必须与周围自然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旅游区内应控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

第十三条鼓浪屿、万石山和厦门岛东南部环岛路临海地带,是旅游资源的重点保护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非法出让、转让或非法占用风景旅游资源及其景区土地,改变其供公众游览的性质。

第十四条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活旅游岸线,必须按照生活旅游岸线的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在沿生活旅游岸线兴建的环岛路或海滨道路的临海一侧,应作为公众休憩绿地,方便公众进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其占作他用。在生活旅游岸线临海地带,兴建因旅游服务需要建设的少量服务设施用房,应严格控制建筑物的体量和建筑密度,并严禁占用沙滩建设。

第十五条开发和利用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寺庙建筑、古代城堡、园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应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修缮时不得改变其特有的历史风貌。对危及人文资源保存的行为,市旅游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建设、经营单位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责令其暂停开发和组织游览活动。

第十六条兴建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旅游饭店、度假别墅等旅游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编制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选址、区域范围和功能划分;

(二)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和资金筹措;

(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容量分析,旅游区还应增加资源开发项目和人造景观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

(四)市政设施配套;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六)项目客源市场的定位和预期效益;

(七)其他需要申报的事项。

第十七条市旅游部门在收到申请报告和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集计委、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和旅游建设项目所在的区政府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同意的,发给建设单位"旅游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持"旅游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旅游建设项目,还应按规定程序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编报"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或者报告书主要结论弄虚作假的,由市旅游部门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有关部门不予以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旅游亲和力;旅游供给;培育;杭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32—09

一 “旅游竞争力”中的“旅游亲和力”

(一)值得注目的《旅游竞争力报告》

说起“旅游竞争力”,研究者们大多会联想到世界经济论坛(WEF)对全球旅游竞争力的分析。除了一些专家解读和相应研究外,这个分析主要体现在该组织多年的系列报告中。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①是从2007年起开始的。在连续4次的报告中,中国旅游业的表现非同凡响,因为它着着实实地迈出了三大步——从2007年124个国家和地区比较中的第71名,一跃到了2008年13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62名,再到2009年133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47名,再到2011年139个国家和地区中的39名,从全球中等偏下位置上升到了中等偏上的前1/3的位置,所以也令世界震惊。就像2011年该报告的分析所述,“从旅游消费市场的主体来看,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西欧和北美市场仍旧继续发力,但是在最近10年,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每年7.2%的令人佩服的增长势头的时候,北美却只有年均复合增长率1%的微弱增长,而西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甚至是-0.7%”。

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中的“旅游竞争力指数”(Travel&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共有3级指标:第一级指标有3大板块,分别是“旅游监管架构”(T&T regulatory framework)、“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T&T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infrastructure)、“旅游人力、文化、自然资源”(T&Thuman,cultural,and natural resources)。第二级指标共有14根支柱,分属于前面的3大板块。第一板块“旅游监管架构”下共有二级指标5组,它们分别是“政策法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安全保障”、“健康和卫生”、“旅游的优先次序”。第二板块“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下也共有二级指标5组,它们分别是“空中交通基础设施”、“地面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行业的价格竞争力”。第三板块“旅游人力、文化、自然资源”下共有二级指标4组,它们分别是“人力资源”、“旅游亲和力”、“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二级指标下的第三级指标每年的数量并不完全一样,2011年共75个类项(2009年为73项,2008年为71项)。

从表1不仅可以看出《旅游竞争力报告》指标体系的结构,还可以看出在2011年与2009年旅游竞争力比较中,一级、二级指数变化反映出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旅游亲和力”落在了全球百名之后

如果回溯“三级跳”之前的2007年,那时中国在该指标体系里低于全球中等水平的类项是很多的;而在“三级跳”之后的2011年,中国高于全球中等水平的类项明显增多(表1)。然而,在这可喜的发展中,中国在第二级指标里却仍然有个大项落在了全球的后面,表1反映的“14根支柱”的第12根“旅游亲和力”(12thpillar:Affinity for Travel&Tourism),现在仍然排在全球的第124名(得分为4.1分)。

在《旅游竞争力报告》的二级指标“旅游亲和力”,实际是由3个子类项构成的:“12.03对旅游活动的扩展推荐”(extension of business trips recommended),以“当国外企业高管们第一次为经营目的访问贵国时,你们如何推荐他们将其行程扩展为旅游休闲”作衡量标准(1=微乎其微;7=尽可能地推荐),《旅游竞争力报告2011》中,中国得4.9分,全球排名第105。“12.02居民对外国游客的态度”(attitude of population towardforeign visitors),以“在你的国家如何欢迎外国游客”作为衡量标准(1=非常不欢迎;7=非常欢迎),中国得5.9分,全球排名第110。“12.01旅游的开明度”(tourismopenness),以“旅游经费和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作衡量标准,中国得1.7分,全球排名第122名。

显然,这里所说的“旅游亲和力”就是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外来游客表现出的好客度,他们是不是能够给游客的旅游活动更多的帮助和指引;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国家和地方是不是对旅游发展给以更多的投人;而旅游亲和力的发挥也就为国家和地方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当然,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竞争力报告》也许还有它的不完整或者不准确之处,但是绝不会有故意的不当操作。因为不仅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大多来自中国或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而且报告中也列出了2011年中国的25个“优势项”(即超过该年本国或本地全球排名的类项),甚至中国也有11个类项在全球排在了前10名(其中有3项全球第一,1项全球第二,1项全球第三)。

第11篇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品牌营销;品牌定位;CIS形象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77-04

品牌营销活动是现代商业活动的一种,将策划科学应用在品牌营销活动当中,而策划指的是策划者为了实现某个活动目标,在充分掌握了与此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地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为营销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精心地设计和计划的过程。品牌营销活动的目的,是要成功地塑造和传播品牌的形象,那么为了顺利地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品牌营销策划,就是要以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为研究的重点,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料的前提下,遵循系统性、可行性、针对性、创造性的原则,为品牌的整体营销活动提供一个科学的活动规范方案的决策活动过程,也为品牌营销活动提供一个科学的指导方案,使品牌营销活动更具有效率,以便成功地塑造和传播品牌的形象,最终产生品牌价值。

1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定位

旅游品牌定位是确立一个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过程,是旅游者的需求和景区或景点特色的结合。生活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而对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游乐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鄱阳湖经济区拥有满足人们以上需求的资源优势。在对消费者进行调研时发现,64.4%的被调查者认为江西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

鄱阳湖经济区自然环境优越,人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还是旅游资源的品位及其结构的合理性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一湖清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的鄱阳湖是江西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典型代表,庐山文化景观和三清山自然遗产也是世界和谐生态的典范。整个鄱阳湖经济区形成了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集名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名楼(滕王阁)、名村(婺源)、名镇(景德镇)、名湖(鄱阳湖)为一体的高品位生态旅游组合,迎合了生态旅游类型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从功能、情感、生活情调、文化等方面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进行定位。

功能定位: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时,期望有其需要的功能、效果和效益,因而强调其功能诉求是品牌定位的常见形式。在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定位时,根据市场调研,39%的被调查者的旅游目的是休闲度假。在功能定位上,以鄱阳湖经济区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把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定位为:休闲游乐、回归自然、感悟自然、放松自我。

情感定位:该定位是将人类情感中的关怀、牵挂、思念、温暖、怀旧、爱等情感融入品牌,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能获得这些情感体验,从而唤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最终获得对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在鄱阳湖经济区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南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浮梁县瑶里镇、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这种原生态情怀能向旅游者展示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生活情调定位: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服务中能体会出一种良好的令人惬意的生活气氛和感受,而获得一种精神满足,该定位使其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中,成为消费者的生活内容,使品牌生活化。在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对鄱阳湖生态旅游的期望是能给他们带来意外的快乐,追求那种“极乐园”的旅游生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能力让消费者领略到美好的自然景观,而且更注重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在此定位为“极乐园”,也是今后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的整体规划的基本战略。

文化定位:将文化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文化定位能大大的提高品牌的品位,使品牌形象更加独具特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政府一直倡导和实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统一和谐,“生态”就是“和谐”的代名词之一。

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总结得出:在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最佳定位之一是“生态极乐园”。

2 旅游品牌形象设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品牌形象可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为基础构建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内外部的一致认同感和价值感,从而增强旅游区的旅游竞争力。它包括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三个部分。

2.1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理念识别(MI)

MI是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基础,反映了旅游地的价值取向、整体精神和地域文化的本质。在充分挖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脉、文脉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提炼出独特的品牌形象理念:清湖绿山环,生态极乐园。在区域品牌建设中,一定要牢记总理在来江西鄱阳湖考察时,慎重地对江西省领导说:“保持一湖清水。”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它也是江西的名片。绿山代表着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景色宜人的名山秀屿,她们陪伴着鄱阳湖,形成依山傍水的生态美景。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生态旅游,希望能融入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极乐园”为游客营造了令人惬意的气氛和独特的精神感受。

2.2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视觉识别(VI)

VI是MI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是为实现品牌的核心价值而向社会传达出的具体化、生动化的视觉识别符号系统,其决定了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否被旅游者识别、认知以及认知的程度。视觉识别设计包括基本要素设计和应用要素设计,其中基本要素包括旅游地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象征吉祥物等,应用要素包括办公用品、公关礼品、员工服饰、广告宣传等。视觉识别设计不仅限于传递各种信息,更是旅游地景观的组成部分,可以使旅游者全面感知旅游地的形象。

(1)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标识

从整体来看,标识是以绿色印章的形式来表现的,体现出鄱阳湖经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绿色具有“生命”、“回归自然”、“环境保护”等内涵,显现浓厚的生态气息。绿色在性格色彩中还代表着和平、友善的性格,非常具有亲切感,展现了本地人朴实、和善和真挚的情感。中间的设计元素是白色的PY相连接的变体和汉语拼音“Poyang”。其中P代表着优雅美丽的鄱阳湖候鸟――白鹤,展现了鄱阳湖区优美、和谐的生态气息,而且白鹤也是纯洁、幸福、美丽、吉祥、美好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的美好希望。而Y代表着荡漾的湖水,充分显现了鄱阳湖区的水文化。清澈的湖水、自由的鸟儿融于一片绿色之中,山山相依、水水相连,整个造型完美体现了鄱阳湖经济区“清湖绿山环”动静相宜的自然生态美景。她的山、她的水、她的人、她的古韵,代表了人们对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域的美好印象,也代表了鄱阳湖区域旅游的最大特色,她充分激发了人们对生态天堂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态极乐园”梦寐以求的身体、精神和文化上的回归。

(2)标准色、标准字体

将绿色作为主体色,广泛用于景区的标识设计、导游图、旅游指南、商品包装、指路牌等方面。绿色象征着生命、生态、静谧,既能与旅游地的自然景色相融合,又与生态旅游的主题相吻合。可以在适合的地方融入白色和红色。白色象征着环境的纯洁、干净、轻松,红色代表着热情、浪漫、力量。将旅游地品牌名称、宣传口号、指示标语等进行字体设计或者请名人题写后,作为标准字体,同时为了便于让更多的旅游者理解,要注以标准简体中文和标准英语。

(3)象征吉祥物和旅游纪念品

象征性吉祥物是为强化旅游品牌个性、表现品牌特质所设计的卡通造型。可以将候鸟通过人格化设计制成吉祥物,使其平易近人、活泼可爱、生动有趣,而且又能突出绿色生态的旅游理念,取得游客的接受和喜爱,从而强化其对旅游品牌的认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体现当地特色,突出地域个性和生态特色,地方性越独特、越浓厚,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力就越强。

(4)VI符号的应用载体

将视觉识别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地的网站、景区建筑、道路、指示牌、车辆、广告宣传、办公用品、员工服饰以及旅游纪念品和小商品上,以统一的视觉语言向游客传达出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的形象。对于景区来说,除此之外,窗口形象、街景风貌、建筑风格等也要尽量与景区的总体风貌和特色保持一致,实现视觉上的统一。

2.3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行为识别(BI)

BI以理念识别为依据,是理念识别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系统规划了品牌经营者的对内和对外行为。对内行为包括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职员教育、行为规范和福利制度等;对外行为包括旅游地内的人员对游客的行为以及对外信息沟通、公关关系、营销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主要表现在旅游地的政府行为、民众行为和企业行为三个方面。在进行BI规划时,要坚持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热情诚信、服务科学、高效管理的原则,充分展现旅游地美好的形象。

3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营销传播

品牌营销传播,是指品牌营销者将关于本企业及品牌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或利益相关者。按照目标受众的类型可以将品牌传播分为对内传播以及对外传播两种。针对旅游目的地内部员工进行的传播活动叫做对内传播。品牌对内传播的目标主要是增强员工的认同感,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参与感。通过培训,将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和谐”的理念及相关发展计划等传达给员工,让员工能够更好地服务顾客。针对现实和潜在市场的传播活动我们称之为对外传播。品牌对外传播的目标则是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和购买欲望,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旅游景区。

景区的品牌整合推广主要包括广告、节庆活动、公共关系、口碑传播等各种传播手段。各种传播手段都紧紧围绕“品牌形象”这个核心服务,努力使各个方面保持连贯性和协同性,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各种传播手段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关于景区的核心价值必须不断的重复。

3.1 广告

现在环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采用对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户外广告进行组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广告手段特性设计对应的广告内容,对环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在目标市场上进行全方位的广告。同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当今网络非常发达的年代,网络广告为我们提供了廉价高效的广告途径,所以可以在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及一些热门网站建立链接。另外,为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建立一个网站,进行全面、真实、及时的相关报道。

3.2 公关

公关活动可以建立和维持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与公众间的良好关系,建立、维护、改善或改变旅游地形象。因此,设计了下列公关手段来促进与公众间的公共关系。

举办、参与各种会议:如在主要目标市场城市举办新闻会、旅游推介会;举办旅游发展研讨会、座谈会、联谊会等,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的文化、景色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形象。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一方面,可以邀请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非常知名的人士到地区进行旅游、参观、考察,利用其公众形象及知名度影响相关群体。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相关的明星出任鄱阳湖区域与生态旅游的形象大使或者代言人,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让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

软文传播:一方面,邀请主要旅游客源地新闻媒体和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和专栏作家参观、考察,通过他们进行宣传报道。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管理鼓励内部人员写文章、博客等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进行宣传。

创造新闻:充分利用有利于品牌推广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将其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去,不断提升旅游地形象与知名度。

举办、承办各种大型活动:活动需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比如举办全国摄影大赛、全国导游大赛、全民健身登山大赛等活动,承办“世界旅游小姐”、“中华情歌友会”等大型活动由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制造旅游形象宣传,形成轰动效应。

3.3 制作旅游宣传品

按照AIDA原则(注意、兴趣、欲望、行动)制作旅游地形象宣传品。一方面制作宣传册、导游图、明信片、宣传单页折页、海报、录像带、VCD等直接宣传品。这些旅游宣传品可通过主要客源地旅行社、旅游饭店、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区内各旅游景点等多种渠道发放或者直接邮寄的方式送到旅客手中。另一方面制作印有宣传字画的茶杯、拐杖、书签(日常用品)等间接宣传品,这类宣传品可以在顾客购买门票或者游玩消费的时候赠送,也可以通过客源地旅行社、旅游饭店、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区内各旅游景点发放或者直接邮寄的方式送到旅客手中。

3.4 参加旅游展览(销)会

充分利用各种旅游展览(销)会、博览会,精心策划与设计旅游地展台,吸引观展者的注意,发放旅游宣传手册等资料,赠送宣传性礼品,积极宣传、推介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的形象。

3.5 节庆活动

根据鄱阳湖经济区的文脉和旅游发展特色,科学设计、策划观鸟节、鄱阳湖诗文研讨会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吸引公众注意力,形成轰动效应与新闻传播效应。还可以在每年4月23日“世界书香日”的时候组织区域内各大书院联合策划、开展“大型读书节活动”,并加强造势形成轰动效应,进而起到对整个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进行宣传的作用。

3.6 口碑

口碑是大多数消费者获得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口碑对树立旅游地形象尤为重要。要获得良好的口碑应该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建设、完善着手,努力营造使游客满意的条件。要在满足顾客需求和赢得客户认可之外,我们还需要主动对网络口碑进行适当的管理(对负面的口碑规范和解释)、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和营造正面的口碑。

3.7 联合促销

一方面,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区域内部的各个旅游景点应根据各自形象定位,加强与其他景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宣传、培育区域生态旅游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与外部(如黄山等)建立同盟,共享客户资源,共同面对市场,联合促销,达到双赢的结果。

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以统一的传播目标来协调运用上述各种旅游形象传播方式、手段,从而发挥出统一的、最佳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景区品牌的传播要考虑大区域的旅游品牌,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有时还应联合区域内其他景区共同举办推广活动。

4 品牌维护及管理

4.1 政府主导,加强鄱阳湖经济区内的管理与合作

发展生态旅游规划应由政府主导,吸引社会各界和民众积极参与,体现力量的聚集与资源的整合。以文化资源为纽带,以省会南昌为龙头,加强环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的联动效应,成片开发共建,形成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新格局。还需政府出面举办展会、洽谈会、论坛、广告等活动,区域品牌的无形资产可以不断得到增值。建议组建由江西省政府全面统管的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规划部门,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江西省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

4.2 建环鄱阳湖经济区旅游协会,完善其职能,推动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的发展

建立鄱阳湖经济区旅游协会,政府赋予协会职权,与政府携手管理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在协会的促进下,实行整体营销,无论是旅行社、饭店还是景区都要作为一个整体,树立统一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共同宣传,突出鄱阳湖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形象。协会应抓住机遇,从整个行业着眼,应坚持不懈地抓好行业自律,规范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经营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协助政府做好旅游服务质量的监控,使旅游企业和目的地践行诺言,和谐旅游环境,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旅游消费者放心去购买旅游产品,欢快的度过生态休闲的旅游时光。

4.3 促进信息共享,构建合作平台

透过信息技术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有利于加强区域各地旅游信息网络和远程业务管理网的对接,降低交通成本和沟通协调成本;有利于推广区域生态旅游线路,促进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各区域鲜明的联合旅游形象,树立国际性生态旅游区域品牌。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促销方式,扩大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覆盖面;整合该区分散的生态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预订系统。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引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共享。

4.4 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制度。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开发、培养和奖励等。建立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制度,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专项走访、慰问、座谈等活动,广泛听取高层次人才的旅游规划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建设生态旅游品牌中的实际问题。建立高层次人才物质奖励制度,重奖对区域旅游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配套完善精神奖励机制。大力开展评选、表彰优秀人才活动,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人才工作的系列报道,广泛宣传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重视人才工作的单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加强生态旅游品牌研究、策划、设计、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对区域内的旅游目的地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政府官员,由相关机构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构筑区域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梯队。为优秀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1]秦安臣.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2]朱孔山.旅游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8):68-73.

[3]吴松.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旅游 广告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36-02

旅游广告语在旅游经营机构的市场促销中,发挥着推动旅游经营机构促销、突出企业形象、满足旅游者心理需要等功能。可以看到,旅游广告语翻译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塑造旅游地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这也是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生态翻译学,是翻译和生态学互相结合的一种翻译方式,是在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活动,因此是一种跨学科的翻译活动。在生态翻译学看来,翻译活动就是运用生态理性,全新的阐释翻译方法、翻译原则、翻译过程等。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广告语的翻译教学过程。

一、生态翻译学涵义

生态学是建立在整体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其特征是强调互相作用、互相关联的一种整体性。在生态翻译学看来,翻译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合系统。由于在这系统内部,各个组成成分的互相作用,使系统变为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功能大于各个组成成分的功能之和。因此,整体性研究,这是生态翻译学的一个主要思想;对翻译生态系统整合性和综合性的论证和研究,应该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内容。对翻译生态系统的整合性论证和综合性论证,这是生态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翻译方法,是以传统语言学为基础的。在翻译的时候,从分析两种语言特点入手,分别介绍类似于词量增减、词性转换、语序顺逆等翻译技巧,教学顺序也是从词法开始,一直讲到句法、词义等。在这一种教学理念下,虽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并且在两种语言的句法和词法对比练习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这一种翻译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来,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如果只注重句子、语音等部分层面性质的翻译,则缺乏一种整体视角。同时翻译活动中,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之和,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是分别讲授词组(搭配)、词语、短语等简单组,不一定能促进翻译活动整体功能的实现和优秀译文的出现。因此,翻译的开展,必须是在整体中进行的,必须考虑到句子、词组、语法等之间的联系;以及词句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之表达。

三、旅游广告语的特点

旅游广告语,通常来说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语言的出色和简洁。旅游广告语一般是名词短语,如成都的旅游广告语就是――“一座来了之后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一广告语文字形式比较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只是一个简洁的广告宣传口号,但却把一个地域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特征形象概括出来了;因此这广告语是成都这一旅游地方最直观、最鲜明的广告名片。第二个特征,就是旅游广告语应突出地方的特征和特色。如青海湖的广告语就是“高原明珠,蓝色宝湖”。这广告语文字简洁,直接把青海湖的地域特征,用主题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了。第三个特征,就是广告语应具有感召力。如广西的旅游广告语就是“绿色家园,蓝色梦想!(Green Home,Blue Dream)”,作者用“Green、Blue”来描绘广西,给旅游的行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激发游客游览广西的兴趣。

四、生态翻译学对旅游广告语翻译的启示

(一)语言维层面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强调的是整体性。在这思想指导下,旅游广告语的翻译应具有这些特征,并且在语言维适应性的层次上转换翻译语言。这一种语言维度的转换,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所开展的。因为译者面对的是中文和英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旅游广告语的时候,先考虑翻译所面临的整体生态环境,并借此对语言形式选择。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旅游地的特色和旅游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转换语言形式。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旅游广告语中,如果翻译英文为“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没有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果按照这广告译语,不利于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可以翻译为“By Water, by Mountains, Most Lovely,Guilin”和“ GuiIin' s Water and Mountains Captivate the World”;在这一种对比翻译中,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征,比前一种翻译更好。这也给予我们启示,翻译的开展应该以旅游地特色为着眼点。

(二)文化维层面

生态翻译学,比较强调的是翻译过程的整体性;用在翻译句子中,应强调其中蕴含文化信息的表达。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这也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强调文化内涵的阐释和传达。因此,在旅游广告语翻译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因素也应该考虑;并且也关注异语文化和原语文化在内容和性质上所存在的差异,以及文化维度的选择和转换,这样才能把文化信息准确表达出来。

如在上海世博会中,为了向游客准确传达安徽馆的徽文化,它的广告语是:无徽不成镇――徽文化令你生活更精彩。翻译为英文就是“The core culture of Anhui”,在这一段翻译的译文中,突出强调的是安徽的文化馆,却忽略了安徽文化的表达,让国外游客难以感知安徽文化的信息。因此,最好的翻译方式就是以安徽文化着手,如译为“Ancient Huizhou Culture,Wonderful Anhui”。从这广告语中,让游客们领会到安徽文化,有利于安徽旅游业的发展。

如在成都的青城山被唤为“第五洞天”。如果把这“洞天”直接翻译为道教上的术语“Cave”,来这里旅游的外国游客往往感觉疑惑,为什么这叫做“第五个洞”,自然也不了解其中的内涵,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作为译者应准确了解第五洞天是道教中仙山福地的意思;如果译为“The 5ThBlessed Land of Taoism”;就能让游客理解其中的道教文化内涵。同样,如果成都的昭觉寺翻译为四川西部的“第一禅林”,“禅林”其中原本文化意思是佛教中和尚的坟墓,后来专门指和尚修行用的寺庙。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把其中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游客理解昭觉寺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吸引游客的前来。

生态理论下的旅游广告语翻译,是民族文化的承载;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跨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这样才能成功实现文化的转换。

(三)交际维层面

旅游广告语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这就要求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语翻译,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也就是说,翻译活动应考虑双方的交际意图。具体来说,这要求翻译者在翻译中,不应该只关注文化内涵、信息、语言的转换,还应把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次上,把原语的交际意图在译语中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在考虑语言和文化之外,还要考虑交际的需要,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的前来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在香港的旅游广告语中,用了一句宣传“what can be more exiting for shop-ping when the brands you love are at half price or less`? ”这样突出了香港是广大旅游者的购物天堂优势,吸引游客旅游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康妍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广告语的翻译[J].理论前沿,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