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3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英语课文翻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词块 句式 结构 输入 输出 书面表达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书面表达分值15―20分,但从中考的书面表达得分结果看,平均分偏低、高分人数较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悬殊,从学生卷面情况来看,不足主要表现为:逐字翻译,中文式表达多;简单句多,结构不紧凑;句式单一,不会使用多种表达;文本框架不清晰,缺乏语法结构。这个结果说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成效不高,广大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切实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策略。
二、问题的解决
1.大量积累词块。词块作为一种介于单词与句子之间的语言结构,是写作教学的理想单位。词块,即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频繁使用的,集语法、词汇和功能于一体,具有特定予以和结构并以固定或固定形式存在,有益于提高语言生成能力的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式。例如在九年级Unit5 B2b的文章中,学生可以整理出高频词块,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书面表达时熟练运用这些词块。
2.不断丰富文章句式。好作文由好句子构成,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关键。那什么是好句子呢?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要素:语法正确、结构连贯、句意完整、语言简洁。笔者从学生的日常习作中提取典型句子,让学生参与评析,然后通过讲解,使其对好句的四要素有更感性的认识。
除此以外,笔者对于学生作文进行选择性批改。每次布置写作任务时,明确告诉学生本次批改的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3.精心锤炼逻辑结构。《英语课程标准》五级标准对写作有这样的描述: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九年级Unit8 B2b阅读材料中要求学生找到常用连接词并说明功能。如:so―expressing a result; as, because, since―giving reasons; but, however, though―expressing a difference. 并在课本2d部分加以练习。依托课本,笔者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补充不同功能的连接短语,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书面表达时充分运用。如:
4.课内外结合获取语言素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依托阅读文本,进行写作技能的指导,对文本的篇章结构、句式、词汇进行合理的整合、总结,并有意识输入其他与文本话题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让学生能够模仿文本并在文本基础上进行拓展,以提高写作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的3a,2b文章具有内容完整统一、文章结构清晰、上下文衔接自然、句式丰富多样等特点,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5.注重实践,加强写作练习。
(1)突出重点,翻译句子。有些书面表达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提示信息,完成文章。学生很容易用中文句式表达英文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进行中英互译就很有必要。翻译练习是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排除母语干扰的好方法。
如九年级Unit 7 2b文章中有许多使用频率高的词块,笔者将这些词块编成中译英练习,既要学生熟悉教材中的词块,又需要思考灵活使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文句子。
a.看电视会阻碍我们的学业。
Watching TV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b. 我不反对跑步。
I have nothing against running.
(2)创设情景,仿写句子。仿写是以教材为基础在课文或其他语言材料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表达方式或结构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改变成具有其他意义的句子。是实现英语语言优质输出的有效手段。通过仿写,学生可以将“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选取生活中的话题、情景让学生仿写,才能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对于该句型印象会更加深刻。
(3)实战演练,限时写作。限时写作是检验学生所学写作知识内化程度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制定下一步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通常,笔者会根据学生的限时作文,提取出易错点,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列举出好词好句,并标注使用该词句的学生姓名,以增加学生写作信心;归纳改写范文,并引导学生进行评析。
三、总结
书面表达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将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以“听”“说”“读”促“写”。通过课本、课堂、课外多方面多层次的输入,实现句子到篇章的优质输出,切实提高初三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教学 衔接问题 对策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习过程既是他们自身的转折点,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笔者作为广州地区的一名英语教师,分别承担过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感触特别深的是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感觉很不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旦碰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师应首先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深入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认真分析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初中到高中的磨合期上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试将自己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编排的差异及学习要求不同。
广州地区初三学生使用的英语课本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初三上学期共七个单元,下学期共六个单元。按照课时计划,大概每两周上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单词大概60个,但是其中完全要求掌握的大概40个,剩下带有星号标记的拓展词汇大约20个。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是按照reading,listening,language,speaking,writing这几个步骤编排。Reading词汇总量不到300个,其中有一部分是对话。一般情况下,初三的英语每周6个课时,所以课时较为宽松,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小。
相比而言,高一课本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课时安排都比初三要紧张了很多。广州地区高中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中,模块1至5为必修课程,模块6至11为选修课程,每个模块5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是按照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这几个步骤编排的。每个单元的生词大概是60个左右。在高一期间,学生要完成前1至4模块的英语学习,每个学期都完成两个模块,即两本书的学习。而高一的英语课时一般为每周5节课,一般完成一个单元需要两周。所以,相比初三,高中的英语要求无疑比初三高很多,这就让很多学生不堪重负。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容编排方式和学习要求也使学生感到很难适应。
据这几年中考试题,其所考的单词拼写比较简单,考查的基本上都是6个字母以内的常用词,而且给了首字母;句子翻译基本上是初中课本上出现的几个基本句型,如被动语态、感叹句,以及宾语从句等;写作和听说都是学生生活当中所耳熟能详的内容。进入高中后,学生在高一期间的测试基本都是单词、句子翻译、语法填空、完型、阅读理解及写作,特别是语法完型阅读的难度也比初中大,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的测试成绩并不理想,这也无疑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恐惧和甚至厌学。
2.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内容较少,要求相对较低。进入初三,除了新增部分词汇以外,基本没有新的语法项目,所以老师就有充足的时间对考点进行反复操练。经过对考点的反复训练,学生在中考取得较高的分数相对容易。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2011届初三我校参加中考人数为269人,在总分150分的英语考试中,我校平均分达到了125.4分。其中,140分以上(含140)达到84人,占总人数的31%;135分以上的有125人,占46.4%;120分以上的有196人,优秀率达到了73%。但据笔者对我校学生的了解,部分学生在初一和初二甚至初三上学期学习不用功,但到了下学期,由于升学的压力,他们才开始努力和突击,并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绩。这种情况,让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在高中仍然复制这种神话:高一高二不需要用功,到高三通过突击仍可取得优异成绩。这种思想的存在毫无疑问会影响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一方面,由于部分同学在初三成绩不错,因此对中考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考试发挥失常等原因,成绩并不如预期理想。这就导致他们无法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这部分同学到了新学校以后,难免会有心理落差而垂头丧气。这种情绪,会影响到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毫无疑问会影响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科学习。
3.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往往在课堂上发言很积极,气氛比较活跃。而且初中课堂内容容量较小,课时较多,上课进度较慢,有足够的时间编排各种游戏或竞赛让尽量多学生得到足够的激励和参与。同时,中考考点基本都是基础语法,而分到每个单元就很少,因此老师肯定会在每个单元找到与中考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操练。
但是到了高中,课时较紧,内容较多,所以老师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反复操练,也没时间设计更多的游戏及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高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是学生进入高一后,尚未分文理科,学生需要学习九门课程,还不包括体音美等学科。这种情况,学生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很难找到空余时间来预习和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新课的讲解和旧知识点的复习,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很明显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
二、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
1.了解学生,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在高一教学中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一要通过与初中英语教师交流,了解中考成绩中每个分数段的学生初中英语成绩相当于什么水平。二要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正确认识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到中考英语成绩的高低并不能意味着高中英语成绩的优劣。教师更应该多关心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特别要关注中考成绩与高一测试成绩反差大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找到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做好衔接,补齐学生初中所缺的单词。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在九个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的目标要求。五级对词汇的要求为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为了既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检查学生对基本词汇短语的记忆,这几年广州中考基本上阅读较难一些,句子翻译和单词拼写就相对容易很多。以2012年中考英语为例,今年中考五个翻译句子分别考了两个词组(keep in touch,neither nor),一个被动语态(was invited),一个感叹句(what a),一个宾语从句(why they are);而单词拼写分别考了age,red,bring,lonely,find五个词。针对这种命题趋势,在初三在备考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即老师只让学生背那些拼写简单及常用的单词,至于生僻的单词,只要求认识即可,何况在阅读时即使碰到个别单词不认识,也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方法找出答案。这种备考方式,短期效果较佳,但经过中考后漫长的假期,学生会很快忘掉那些复杂或生僻的单词。因此高一英语老师很有必要把那些对学生来说比较生僻的但又属于5级的词汇短语给学生列举出来,让学生尽快记住。这就需要高一老师既了解初中教材,又理解高中教材。所幸的是,人教版英语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的第154页附录中用黑体字列举出了大部分在初高中衔接阶段需要复习的重点词汇,这可以为高一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方法上,笔者认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特别是课前预习要求并不高。但是刚刚进了高一,由于课堂容量加大,要求提高,就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且在还未确定是否学文科还是理科的情况下,学生有必要侧重语数英三科的学习。既然英语属于无论文科理科都要学的课程,学生就有必要在英语上多花时间预习和复习。至于预习的内容,每学一个新单元,学生就有必要跟着录音朗读课文中的Reading One,并练习概括总结Reading One的中心;有些文章适合学生复述,就要求学生尝试复述课文。此两项要求的根据是近年广东高考对学生的概括、朗读,以及听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比以前更高,这两种方法正好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锻炼。第二,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因为高中英语课本每单元容量较大,知识点比较零碎,需要学生进行课后的整理和复习。
4.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激励并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情感过滤/障碍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异。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老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和并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情感,老师必须使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受到尊重,并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为此老师尽量丰富自己的课堂,比如采取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老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或讨论任务。有了小组的帮助,学生不至于因为担心回答问题不当而丢了面子,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意义的评价。整个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帮助者(facilitator)而不是主导者。
总之,能否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对学生能否学好高中阶段的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老师不仅要了解初中教材,还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缺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G McArthur and P Etherton.英语English·Student’s Book A 九年级第一学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G McArthur and P Etherton.英语 English·Student’s Book A 九年级第二学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 教学方式 策略研究
前言
“任务型” 教学 (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重点在于任务型,主要是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利用这样的教学策略,能更直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带着明确目的在讨论合作中去探究、寻求答案,这个过程能积极调动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文的课程教学案例9A Unit2 Colours and Moods(Reading)中就是采用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第一,教学内容分析:样本案例中的课文主题是“颜色和心情”,就是通过不同颜色表达的不同情绪。第二,教学目标设计:(1)基本知识目标:掌握和熟识课文中的新单词、新词组等。(2)基础延伸目标:锻炼学生的整句翻译能力。(3)课文分析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第三,教学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自行对全文的整体内容理解,而不是由教师片段式的步步引导。第四,教学方法与设备:任务型阅读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多媒体教室。第五,教学形式:集体预习――明确任务――小组讨论――代表交流――总结纠正――温故知新。
二、课堂教学具体任务设计
1.集体预习。任务设计Make a survey of your favourite colour.
目的及意义:让学生以各自喜欢的颜色为主题做调查,让他们各自先尝试用新词汇来表达本单元课文的最基础词汇――颜色。这也是一个口语练习的好机会,良好的口语环境能更快让学生进入角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明确任务。任务设计:In the world,we can know some different colours and can you divide them into 2 parts?
目的及意义:学生通过对冷暖色调的区分,又能接触更多的新词汇。
3.小组讨论。任务设计:Scan the reading,and try to match the colours with what they represent.
目的及意义:针对课本文章的进一步学习,对课文主题有所认识,然后小组讨论加深印象。从颜色的表面深层才到情感表达,从单个词汇认知到进一步带入课文整体理解。
4.代表交流。任务设计:Help students revise all the information together.
目的及意义:能及时对新接触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增强记忆。
5.总结纠正。任务设计: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语言概括:
(1)What colour can make you feel relaxed? (blue)
(2)Does white create a feeling of harmony? (No,blue creates a feeling of harmony.)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分析
任务型阅读教学不是指要一味的去安排学生,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机械的去一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自我认知的能力,敢于选择和推论,发展学生多面性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可以选用任何自己擅长的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或者表达方式来互相沟通、交流和讨论等等。不是要学生单纯的完成一个考核目标或者是一个单元累计词汇,而是将书面的词汇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对话交谈中,在其中我们会安排很多的自由讨论环节。很明显任务模式跟机械练习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散思维的空间,调整个人组织语言的能力,让课堂的互动性更强。
曾经说教师是世界上最爱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人,而在任务型阅读中老师的角色就有了很大的转变,除了从主要演员转化成导演的方向来看,在现在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也是有了很大戏份。最早的英语课堂用的最多的就是录音机,那时候的老师就像一个播放员一样,按下播放键报听写就结束了。而在现在的课堂中,则一切是由老师控制,无论是课前故事引导,还是课间游戏材料这些都是要由老师调动,所以在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老师既是学生课堂任务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评估者、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促进者、更是任务进行时知识的引导者。
总之,思想上的停留已经不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真正的新式英语课堂中任务型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就是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不应仅仅运用自己的个人知识来引导学生,而是要摒弃死记硬背的模式,将更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语境,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个人观点的阐述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能让新型的初中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是极具趣味性。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任务型教学还属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教师在摸索中进步。但是相信在国家积极推行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又有这么多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家们积极响应,任务型教学模式一定能逐步成熟并普及到各个地区。相信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一定能让英语教学有一个新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原因;对策
英语教学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英语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是多年来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老大难问题。英语教学通常是:在七年级差别不大,八年级开始分化,九年级基本就泾渭分明了。英语课上通常是学的学,玩的玩。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下面是英语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请方家斧正。
一、七年级英语学习差别不大的原因
1、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这门新语言感兴趣。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对英语有一种新鲜感、新奇感,这时他们激情很高。但这种激情并不对知识的渴望而产生的,而是从小学的学习中保持下来一种,对新事物的好奇感而产生的一种激情,可以说他们七年级时对英语的学习是抢着一种试探性学习。一但找到了方法便喜欢英语,反之则放弃,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在七年级时端正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明白英语并不难学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要学好英语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2、初一每节课学的词汇数量少,学生即使“死记硬背”也能记住
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还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就不行了,那就超出了学生记忆力的限度。经过反复的失败、挫折,最后只好放弃。但另一部分学生为什么不会掉队呢?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同学语音知识学得好,有成就感,语音知识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不断地巩固、加强。单词掌握的越多,语音知识就越牢固,形成了学习英语单词基本技能。
据有关书籍介绍说,英国的小学生上学时要进行1个月左右的语音知识的训练,试想我们当初学汉语时语音知识不也是天天挂在嘴边吗?并且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汉语环境里,而英语对学生来说本来就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先从语音学起呢?因此,对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就不可不重视语音知识的教学。语音知识,课本上不是没有,但分散在几册书中,没有集中,并且考试中语音知识方面也不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作为重点,结果有的学生记住了,有的没有记住。少数记住的学生,加以运用掌握了,大部分学生没记牢,记单词仍是“死记硬背”。这部分学生尽管暂时不会淘汰,但随着词汇量的扩大,会被逐渐地淘汰。
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那些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学习的教学方法,依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会掩盖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那么,要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英语教学要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音知识的教学。使语音知识成为学生记忆单词的“工具”,形成一种记忆单词的“基本技能”。
二、八年级学生开始分化的原因
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升到初中二年级后,增加了平面几何、物理等课,学习负担比初中一年级重,教材的内容也广泛、复杂得多,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
二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不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
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特别是对新教材既缺乏教学方法,又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把初中一年使用的听说领先的方法丢弃不用,而采取一味领读,叫学生背诵、默写、翻译等,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毫无兴趣可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对它的一些文化背景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异同点也应该有所了解,而这些只能是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一点点的介绍。而许多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可能认识到这些,以至于在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一天天的多起来,复杂起来,很多学生激情开始下降,同时对英语的兴趣也自然变得越来越淡,作为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件事失去兴趣,那么要他学好只能是空话了。这是时很多学生上英语课,也不过是人在心不在了,这样一出现“两极分化”那是必然的事了,到九年级时分化现象更是经纬分明了。
三、必要的措施
1、掌握正确的读音带写单词的能力。语音知识的牢固掌握便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这种“基础知识”,便是记忆英语单词的一种“基本技能”。 “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正是由于记不住英语单词而开始的,而记不住英语单词就是因为语音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致。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音知识的教学。使语音知识成为学生记忆单词的“工具”,形成一种记忆单词的“基本技能”。
实践证明,运用语音知识记忆的单词,记得牢,不易忘,速度比死记硬背快的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语音知识来记忆单词,语音知识就会越来越巩固。记忆单词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也就是说明了学生已经掌握了记忆单词的这一基本技能。因此记忆单词就会有一个飞跃。记忆单词没有困难了,也就有效地扼制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用同一种方法:“语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因此差别就不会太大。
2、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察觉,学生的行动是受情感的支配,因此,不间断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爱好,是激发八年级学生求知欲的主要途径,应当从得益感和创新感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生的得益感主要来自会运用英语。八年级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别人说的英语,自己能用几句英语来表达简单的思想,能看懂课外的几段简易英文,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盎然。要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练功夫(包括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学生的语言技能才得以形成,得益感也就油然而生。学生的创新感主要取决于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尖子学生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教师要允许他们在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有独特的见解和新的运用,让这些人的兴趣不受到抑制。
1 帮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只要对它产生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阅读也不例外,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兴趣。
1.1 抓住课堂阅读教学
作为英语教师,怎样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感受颇深。在以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将文中的有关语法知识点写上满满一黑板。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失去了阅读英语的兴趣。怎样让英语阅读课生动有趣呢?可以利用问答法,围绕课文的中心来设置问题,问题要由浅入深,前后环环相扣。要注意少用Yes/No疑问句,多用特殊疑问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精心设置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表格、流程图、树状图等多种形式来对课文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比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等,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翻译讲解,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1.2 做好课外阅读延伸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具有趣味性。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因此,阅读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原则是先易后难,多易少难。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长,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促进,把它们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我们首先得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过分重视细节,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阅读速度就受得了影响,容易使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的阅读上,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英语的阅读速度,对于英语学习者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2.1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达4万词,八年级达10万,九年级要达到15万。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外还需要大量的涉猎课外书籍。比如,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等。这样,广泛阅读可以了解国外的有关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2 限时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读物的长度和难度、题材等规定出阅读时间,迫使自己定时定量地达到阅读目标,以利于快速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将现行教材的阅读课文作限时阅读材料,在每堂课前十分钟使用,效果很好。
2.3 整体阅读。很多情况下对文章的宏观理解,远远重于对某些细节的精确掌握,它有利于我们调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作者的意图,掌握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阅读中切忌只见水滴不见大海,在只言片语上长时间滞留。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即直接用英语接收信息,避免出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再去理解这一中心环节。
3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技巧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猜词:
阅读中往往遇到生词,影响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阅读速度。其实大部分生词都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猜出来。如通过构词法猜词:掌握英语的前缀、后缀、词根就可以做到;通过语法功能猜词;通过同义词、反义词的关系来推测词义;通过描述猜词,在阅读中通过对某人或某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来猜词;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猜词,有时可以借助文章关联词(如because, as, since, for, so, of course等等)表示前因后果猜词。
3.2 设置疑问,营造学习英语氛围
(1)教师要根据书面信息设置情景、诱发兴趣、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有阶梯性,层层递进,让学生有目的、有需要地去阅读。
(2)讨论有关的问题,为帮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可出示有关的图片、电子动画、实物。如禁止停车、禁止拍照、危险等,可以叫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3)让学生自己试译文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对于有些短文,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这一材料的理解,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以鼓励的方式对学生理解进行评价,保护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有助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3 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手段
阅读材料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以下方法:
(1)粗读:理解大意,抓重点词、句,对较容易的内容可用。
(2)细读:较难的材料要详细去读,认真分析上下文关系,根据任务,反复阅读、思考、比较、研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简称《标准》)的颁布为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初中、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应分别达到二级、五级、八级标准,这就意味着高中的起点是六级,初中的起点是三级,这两个起点都以小学达到二级目标为前提,因此加强小学英语教学,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目前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现状
通过对初一新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和小学英语在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英语可持续学习能力欠缺。
初一新生英语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口难。虽然小学英语强调听说,但很多学生仍存在开口难的问题,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差,语音语调不标准,个别学生还在用汉语给单词注音,绝大部分学生不认识音标,好多学生仍对用英语组织教学深感不适。二是读写能力很弱。阅读方面速度慢,怕生词,语篇阅读准确率低,书面表达方面,词汇与语法错误多,规范性弱,惯于翻译式的写作,不能用英语方式思考,书写不规范问题较普遍。三是学习习惯差。好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习惯,勤听多说、多练的英语学习方法更是缺乏。
(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初一新生,个别优秀者甚至达到九年级的英语水平,而较差的不仅达不到小学英语要求的水平,甚至出现“负水平”(一些错误的语音定势,语言习惯定势反成了在学习中需要清除的障碍)。这就使得教师很难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加上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步子快,要求高等原因,一部分学生在初中英语的起跑线上就感到无所适从,出现小学学过英语的比没学过英语的成绩差的现象。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材的脱节。
目前小学阶段选用的教材大都是PEP,中学阶段选用的是新目标GO FOR IT。两套教材从自身的编排而言,都不失为较好的入门教材,但教材在词汇、语法、话题等方面都出现了断层和重复,如小学六年级的内容要比初一的内容难度大,初一教材又是从ABC重新开始学起。在初一的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不得不回到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弥补小学英语教学的不足,这种重复危害极大。当学生们发现英语课的内容都是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骄傲和自满心理,但他们小学的知识又学得半生不熟,没有完全掌握,就会出现“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状态,新开端和最佳学习时机都没有被真正地把握。结果出现这一现象:初一上学期吃“老本”,初一下学期能勉强应付,到初二随着知识点的增多而出现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到初三成绩还不如从未学过英语的学生。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从《标准》来看,小学英语强调语音和听说,强调通过听听说说、认认读读、唱唱玩玩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这种简单轻松的学习方法,在初期对调动学生兴趣无疑是有效的,但长期下去,则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也正是由于小学英语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强化;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快乐教育,而忽视了习惯养成,结果是只有快乐,而没有教育。当小学生升入初中后,面对大量的单词、语法、课文时,不易适应和接受,从而影响到初中英语学习的开端和整体效果。
(三)评价方式的不同。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课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记会,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教学如果没有评价,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进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开设效果。小学英语测试评价的不规范确实给初一的英语教学衔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把小学英语的考查方式与评价机制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考查方式与评价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小学英语师资状况堪忧。
小学自开设英语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师资不足的问题,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存在学历不达标、缺乏教学经验、专业基本功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小学班额大,许多教师要跨年级任课,或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这势必造成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需要社会、领导、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S],2001.
[3]陈诗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M].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我曾经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就是把文字就进行肢解。教者如是想,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它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在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心灵深处将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得到很快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还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且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
二、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与设计
英语写作能力包括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句通顺、语法规范,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英文书面表达包括三个阶段:①构思阶段,根据自己的目的在头脑中构思所要表达的思想,选择写的内容。②转换阶段,选择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或者利用语法规则把要表达的思想转化为语言信息。③执行阶段,将头脑中的语言转化成用英语表达的文章,这个阶段也包括成文后的修改、加工与润色。
写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涉及遣词造句,又涉及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既有语言训练,又有思维训练。教师应基于写作本身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写作能力的现状,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任务。任务太难,学生难以完成;太易则会使任务缺乏挑战性,学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在构思阶段,我们可以给出与题目相关的话题,帮助他们构思。
在转换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写作的特点,以短文、提纲、图表、图画等形式提供情景进行统一的训练。同时,教师所设计任务的难易梯度也应由低级到高级,依一定层次逐步展开。
在执行阶段,成文后的评估应从①主题是否突出,有无中心句;②段落安排是否得当:③语言是否流畅、地道;④是否有重复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⑤是否有拼写错误;⑥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⑦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合理;⑧文章是否有条理、有逻辑等方面去考虑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估。
①快速阅读;
②学生就文章相互提问;
③提供关键词如:last night,in the middle of the concert,after Maxleft,at the end of the concert,让学生复述课文;
④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将原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来叙述音乐会的情景,并写成文章;
⑤我将自己改写的文章打乱顺序,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填空并排列顺序。在排列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自动检查自己的文章,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次训练,学生先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在脑海里有个初步认识。然后在复述课文时,进入转换阶段。最后,将我的范文排序、填空,使得学生学会检查、润饰。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在英语教科书上,写作是按照词、句子、段落、篇章四个层次来编排的。所以,教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写作教学必须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按照新大纲的要求,从七年级开始就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日常口语训练、遣词造句和翻译方面的写作训练,在造句上要鼓励学生多模仿课本上的例句。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例如,写“My family”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一些简单句,其中包括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My father is thirty-eight .He is a worker. My mother is thirty-seven. She is a nurse. I am fifteen. 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love me very much . I love them very much , too. 要求学生写出含有几个基本时态等形式的句子。例如,Yesterday I went to call up my English teacher. He said he was preparing his lessons. He told me that he began to teach English in 1992. He has taught English for more than ten years.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技能,逐级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四、英语写作习惯的强化
【关键词】学为中心 词汇教学 有效性 情境 提高
一、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甚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发展。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英语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教师通常通过跟读,听写的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枯燥乏味的、低效率的词汇记忆足以使他们丧失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许多学生远远没有达到课标规定的1680的词汇量。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能做怎样的改变呢?笔者在词汇教学中作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词汇教学方法的尝试。
二、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尝试
1.课前词汇教学,留下初步词汇痕迹。
(1)直接带读,用母语辅助理解英语单词。一个单词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包括时间和单词的重复。因此早读阶段笔者会对即将进行教学模块的单词进行整体拼读,带读,让词汇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初步痕迹。然后挑出那些无法用图片,也无法用英语解释的几类单词进行重点跟读。最后,让学生翻译几个句子以便加深印象。
(2)直接带读,用构词法来推断新词汇。英语中很多词汇是借助构词法变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构词法来辨认和记忆英语单词。构词法中最常见的是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例如:教学九年级Module12 save our world,文中有新词汇如reusable是由reuse加了后缀-able变化而来的,-able是形容词的后缀,表示“能的”等等。这样根据构词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到新词汇并能更快的理解记忆新单词,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
2.课中词汇教学,体会词汇运用的多样性。课中主要是文本的输入阶段,但同时也蕴含着操练性的输出成分。教师要加强目标词汇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的复现率。诚然,词汇练习的设计不仅要体现词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以便能使以前的词汇教学活动为后面的学习铺路搭桥。
(1)借用多媒体创设语境直观形象的教学词汇。单词的运用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没有了语境,词汇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并且学生接受新知比较直接有效。如上九(上)Module 5 Unit1时,针对里面全是与博物馆这一话题有关的生词,我就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利用图片进行单词教学,效果不错。
(2)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学新单词。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出新词汇,并进行解释与领读。例如,在教学八年级Module 5 Problems时,新词汇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情景:Yesterday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computer. Do you know why? 进行猜测,通过这个环节一则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境导入新词汇。二则很自然地引入文本的话题。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关注程度就会比较高,印象也会比较深刻。起到强化和巩固这些词汇的作用。
(3)借助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可以通过近义词、反义词或英语语句解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比如:在教学八年级Module 10 Unit 2 We wouldn’t know what to do. 在教学新词汇“on business”时,笔者解释为“go to another place for work”,通过简单的英语语句对新词汇的解释,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意思,还培养了学生英英互译的思维方式。
(4)改写语篇,再一次巩固重点词汇与文本内容。词汇知识离开语境,就变成了单纯的符号,所以词汇教学必定要与文本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处理完阅读材料后,在最后的5分钟左右,我要求学生改写语篇,再一次强化本课的重点词汇。如,八(上)Module 4 New Technology,我以蛇的语气来改写这一文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课后词汇教学,应用巩固词汇。
(1)晨读5分钟,把单词串联成一个故事或嵌在另一个话题中。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分散在每天教学内容中重点词汇并不多,让大部分的学生掌握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这种化整为零的游击做法学生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笔者用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写成小短文,要求一部分学生背诵,一部分学生熟读,这样学生能轻松掌握。
(2)借助写作这一平台来输出单词。根据文本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在教学Module 10 My perfect holiday后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仿写,这种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通过泛读,拓展词汇。泛读是扩展学生英语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Nation(1990) 指出,通过泛读间接或偶然习得词汇是扩展词汇的好方法。例如:当学生学了Module 8 My past life 中Betty Rixon 写的My life in Quincy 后,可以鼓励学生去读读two presidents of the USA来增大词汇量。
三、结束语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设计良好的词汇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理解各类词性、结合语篇情景及文本内容,采用多种积极有效、新颖有趣的活动。以便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促进学生加速理解和掌握词汇,为课文教学扫清一切语言障碍,如此以来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大提高,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书面表达;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策略
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重要标志。书面表达主要训练学生英文写作基础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又具备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年来英语书面表达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知识来学习,只会死记硬背语法知识和单词,而一旦要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意义表达时,就会出现各种的错误。因此无论从中考时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还是从平时的练习、测试来看,学生书面表达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英语写作感到无从下手,充满恐惧心里,视其为洪水猛兽。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进行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教师必须深刻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三级要求写作的目标是: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四级目标描述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出说明;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五级目标描述有: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在安排写作训练时可分设不同的要求。例如,七年级侧重于造句、扩句、听写、汉英翻译等方面的训练;八年级侧重于仿写、写日记等方面的训练;九年级侧重于缩写、看图表达、创造性作文等方面的训练。据此,就形成了“给关键词——造句——扩句——段落的写作训练方式,直到最后创作。
二、教师必须深刻研读并分析新课标教材
(一)新课标写作的特点
1.写作量大,六册书共计66个模块,66个写作,每学期学生都有22个大小作文。
2.交际型的写作占主流,写作不是漫无目的的,重视了读者的反馈。
3.题材丰富,以学生的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一般社会生活、与国际友人相处等为主要写作内容。
4.写作的趋势向交际型、实用型发展。
(二)新课标写作按体裁划分:
1.记叙文 :30篇(写人或写事)
2.应用文 :28篇(信、贺卡、图表、调查、email、海报、传单、报道、计划等)
3.说明文:6篇(建议、how to improve, make a list of……)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1.过好词汇关和口语关,做到“见词读音,听音写词”。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英国学者布里顿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会“写”之前,应该让他们先学会“说”,而且必须是在符合英语语言环境、习惯和西方文化氛围的前提下学会准确地道地“说”。平时在抓好学生课文读背和一些基本单词、词组、句型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主题或所提供的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鼓励学生先在口头上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点来表达自己初步的想法或图片所传递的信息。
2.过好造句关。造句是以单个的词或词组为主干,组词成句、连词成句、写简单句、由短句到长句、由简单句到复合句,这样不断地给词干注入血和肉,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逐渐丰满的句子。用词准确是写作最基本的条件。英语语言的功底指对这门语言中各种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其中包括用词的准确和精炼、修辞手段的自如运用、时态的准确运用以及语法和句法结构的熟练掌握等。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句型,以图片、实物、情景、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开展造句联系。
(二)自主探究、强化写作
1.以背助写:指导帮助学生摘录格言、谚语好词、好句、好段,进行背写。
2.以说促写:除了平时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前可以进行一分钟俩俩对话比赛;也可让每个学生准备每天的值日汇报,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可简单汇报每天的日期、天气、出勤人数等情况;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能说、写一些小故事,或小短文等;还可进行采访活动等。
3.以读导写:把教师课堂上课文教学和学生课外大量的阅读有机地结合,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善于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明辨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词与词在句中的修饰关系和逻辑关系以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并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句型操练。从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的重要信息,并有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文概要写作练习,或挑出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给出主题句,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
(三)以写提写
1.续写:可根据文章进行续写,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新目标》八下unit3 Section 3a 描写外星人进入博物馆时,可让学生想象此刻的人们都正在做些什么。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大量用上when 和while的句式。这样,教师对学生是否掌握when 和while的用法就一清二楚了。
2.仿写:俗话说的好,有创见比模仿好,Originality is always better than imitation.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反过来说更好,即模仿比创见好。仿写可使学生尽快入道,可以进行段落仿写,课文仿写甚至于经典句子的仿写。
3.改写:我们完全可把不同文体的文章尝试着进行改写。在学了《新目标》八上Unit 7 怎样制作Beijing Duck后,可以让学生把它编成对话、信、email等,学生写起来就很有新鲜感。
4.缩写文章:适当给出提示词即key word,让学生进行缩写。
(四)写作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作应注意四定
(1)定内容, 不折不扣。例如:写作时有的要求写一封书信,有的要求以对话形式表达,有的要求写e-mail等。写作前须仔细审题,以免不必要的扣分。再如明明是一份应聘信,结果学生却加上一句:I hope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一下子就离题千里。
(2)定时态。时态前后呼应。记叙文、日记一般用一般过去时;说明文、通知、布告、介绍等用一般现在时;计划等用一般将来时。
(3)定人称。用第一人称亲近自然,用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4)定句型、定词语。依据内容,尽量用上三年来所学的好词好句。
2.恰当运用“避繁就简”原则。如果复合句用不好就不要用,用简单句,文章虽算不上完美,但很实用。
3.把握要点,避免遗漏,注意适度地发挥。
4.注意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行文连贯,注意适当使用连词。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是听和说的能力的提高。它涉及造句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思维等方面。将英语写作融合于各种英语教学方法之中,是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好方法,可以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良性互进的整体提高。学生要想掌握这门技巧,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平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汪福祥.英语写作构思与技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关键词】英语教学策略 创新 教育改革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不管是时代的发展,还是现实的需要,创新已成为破解英语改革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一、创新英语口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讲解和传授语言。即使间或开展口语教学,亦偏重于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的单一畸形训练模式,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熟知语法、词汇和语言材料,口语发展能力却相当滞后,很多学生除了能用最简单的应答和招呼语之外,难以用得体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即学生所接受的是“哑巴式英语”,现代口语教学注重以语言功能意念为纲,着眼于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侧重于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联系,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口语。
(一)提高口语的重要意义。我们教师必须摒弃那种“急功近利,只重视笔试,而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思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那种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交际,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创设口语教学环境。《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英国教育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可以采用Duty report的形式,在课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初学英语时有一种强烈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但同时也总难免会有一种畏惧感,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矛盾心理,设法撬开学生的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领学生做好Duty report。
二、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培养英语能力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学生进行英语交际活动。教师应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参与,自己去说、去听、去对话、去应用,可以鼓励同学们通过singing、dancing、speaking比赛等多样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等,优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三、创新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语言情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设置语言情景时,应注意灵活性,要随机应变。例如: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教具,利用实物如尺子、钢笔、书、书包,来进行long/short,big/small,tall/short,fat/thin这几个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学习。在设置情景时,形式要尽可能多种多样,有时用实物,有时用简笔画,有时用电子白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舞台,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实践,让学习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进行,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与学中,教师应多动脑筋,寓教于乐。另外,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games、guessing、singing、acting等多种形式教学新课,利用英语角,多让学生说练,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通过目标激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标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中的内部诱因。英语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在积极动机驱动下产生良好效果。首先要规划整体目标,要使学生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设立阶段性目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欣赏英语经典歌曲,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读英语、写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课文有关的趣味表演,激发学生用英语的兴趣
(二)适当的评价激励能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老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热情、促进学习进步、成绩提高都能起好的激励作用。课堂上老师要能够多使用些肯定性评价,如对于些表现出色的学生用“Good Great Excellent Wonderful”等语言激励;作业批改多使用恰当批语,对于完成好的写上“Very good Go on”等,作业整洁或出现错误用“Don’t worry.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积极恰当的评价既满足了学生对成功的需求,更强化了积极学习的情感
(三)巧用竞赛激励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驱动力。学习竞赛是很好的刺激手段,课堂活动能激发学生情绪,学校适当组织竞赛有利于学生各自施展才能,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能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英语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巧用外部诱因激励学生,会诱发们的竞争意识。
(四)运用情感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英语教学活动注重情感教学,通过教师主导、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情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打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渠道,创造出真诚、民主、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6.
[2]李泉.对外语教学理论思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对外交际日益增长的需要,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也作了明确规定: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在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进行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外语教育界,广大师生也充分认识到语言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文化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光传授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文化导入,重视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告诉学生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的一些禁忌风俗等,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美国,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枪杀。“Freeze!”意为“站住”、“不许动”,在美国是尽人皆知的日常用语。想必这位留学生学过“Freeze”的基本含义“冰冻”、“结冰”,但由于不了解该词在美国的文化含义,以至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惨痛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这位留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得多些,就不会遭受
这样的不幸了。再如:在中国,我们常用“你上哪儿?”“你吃饭了吗”“你在干什么?”等作为问候语,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常以询问别人的私事来表示关心别人。而英美文化不喜欢别人询问私事。如果我们不了解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将这些问候语译成英语:“Whereareyougoing?”“Havey-ouhadyourmeal?”“Whatareyoudomg?”这不但会造成交际障碍或中断,出现文化错误,甚至“文化休克”(cultureshock),还会引起他们的不愉快,这样就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二)、教学中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词汇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文化负载最重大的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占据了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大量英语单词、短语、成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PeterTrudj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别。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可以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新目标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name,old,dog,tea,breakfast,lookout,sports,Christmas”
以及表示颜色的词汇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将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在语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字在中国人看来常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topdog(重要的人)。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在以后的课上,我又有意识地提到“aluckydog”,再看学生的反应,他们再也不会理解成“幸运狗”了。遇到有同学交上好运时,他们也会来上一句:Youarealuckydog.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应给予介绍,使学生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寻求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例如,在讲授(新目标)九年级的Unitl2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初次见面方式、餐桌礼仪(tablemanners)和时间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Forexample,inJapanandKorea,they’re-suoposedtoboweachotherwhentheymeetsomeoneforthefirsttime.AndinBrazil,theyaresupposedtokisswhent-heymeetsomeoneforthefirsttime.However,inChina,weoften-shakehandswhenwemeetsomeoneforthefirsttime.InJapan,sometimesitispolitetomakenoisewhenyou’reeating,especially-whenyou’reeatingnoodlesinJapan.Itshowsthatyoulikethe-food,butintheUnitedStatesitisimpolitetodothat.InFranceitis-veryrudetosayyouarefullifyoudon ’twantanymorefood。youshouldiustsay,“Itwasdelicious.”InColombian,peo-pleareprettyrelaxedabouttime,butinSwitzerland,itisveryim-portanttobeontime.Forexample,ifsomeoneinvitesyou-tomeetthemat4:00,youhavetobethereat400.Ifyou’reevenfif-teenminuteslate,yourfriendmaygetangry.再如,在讲授JEFC教材第二册(下)的Unitl5WhatDoEnglishPeople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
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
(四)、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跟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在英美等国家恰好相反,人们举行婚礼时,新娘一定要穿白色,以示“纯洁高贵”,而中国的新娘一般多穿红色,以示“吉祥幸福”。这样富有情趣的对比观察,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以期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晚会、开展无汉语日、节日主题活动、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形式渗透英语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束语
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外语语用能力,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跨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的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6]范玲玲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7)
[7]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M].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54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部分,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英语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等。英语阅读更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富英语词汇和其他基本知识等。一门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外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培养语感。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需要英语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加深对文本的研读,要学会根据阅读文章的特点,设计各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在课堂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外采取一些活动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中,依旧停留在讲解者的层次上,并且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每篇文章都在讲解生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导致学生的课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训练。整节英语课都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并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寻找有效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2. 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少
初中学生普遍掌握的英语单词词汇量比较少,导致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受到的阻碍较大,不得不停下来查找翻译,花费时间较多,影响阅读效果,还会让部分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压迫,学生都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导致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一直无法加大,并且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做得心烦意乱,兴趣全无,其英语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此外,学生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 阅读材料单一
阅读是一个广泛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然而,在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英语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外,就是练习试卷的阅读练习题,很少涉及到课外阅读材料,导致学生的阅读材料范围比较单一,学生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几乎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即使有少部分学生主动阅读课外材料,也会因为没有引导而无法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所以,英语教师除了使用课内阅读材料之外,还应该挑选一些时事性强、趣味性强的英文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计划设计能力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力军,要明确自身的主导性,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在“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加深对文本的研读,要学会根据阅读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各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自身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培养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力,让科学技术服务于教育;要积极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2. 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地方。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和学生都会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从而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阅读质量。例如:在学习九年级英语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时,可以提出悬疑,让学生带着悬疑去阅读,这样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进行文章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设置一些高效的导入,让课堂从一开始就能进入积极的学习氛围,如在课堂可以播放相关阅读材料的视频,进行相关的小游戏,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课堂中来。
3. 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仅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的时间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开展一些阅读竞赛、阅读速度(上接第54页)比赛、单词王比赛等,以此激励学生,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让学生之间进行速度的比较,还可以挑选一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分别朗读,评选出阅读最好的一个进行激励。
4. 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
要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量。其次,还要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每天记忆一定量的单词,并进行定期的检查。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泛读和精读,如何选择泛读还是精读,如何快速从文章中找出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高效阅读,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