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

时间:2023-06-01 09:3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政课的实践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政课的实践性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

中职校思政课引入实践性教学,结合当前的课改实际,将思政课的德育理论教育与丰富的校内外实践相结合,能在较大层面摆脱纯粹的理论说教带给学生的厌学影响,导引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

一、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亟待引导。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使得政治课沦为“副课”,老师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校以后以混文凭为目的,学习上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上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为了毕业和就业而机械式学习,缺乏明确的理想和人生规划目标。

(2)重视专业学习,轻视德育。中职校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知识较重视,尤其是在各种专业的资格证考证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其他的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任课教师,如果任课教师讲课生动有趣,学生就听,否则就无心学习。因此,在目前强调课改的背景下,可引入实践性教学,调整思政课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思政课教材的特点,在德育课授课过程中配合、穿插实践性内容,通过实践强化对德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德育理论的理解与领悟。

(3)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当前中职校思政课所使用教材经过多年改革,其内容更加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并不晦涩难易理解,然而中职生依然觉得思政课枯燥、说教,缺乏吸引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教师未能引入实践性教学或者在授课过程中模拟实践性情景组织教学,寓德育渗透在动手实践与道德行为之中。因此,在中职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践行实践性教学不仅应成为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应当成为中职校思政课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

(4)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中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手段,使中职生在学好思政课有关知识、观点和理论的同时,唤起自我健康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认识水准。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事实表明,通过实践性教学或模拟实践性情景展开教学,它可以促使中职生改变被动接受德育、回避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冷漠无情的不良现状,还可以促使外在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道德的主动需要。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中职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注重实践。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性教学有益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但在我校的课改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

(1)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期初制订思政课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实践性授课施行形式,形式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有效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既要调动中职生的参与热情、启迪智慧,更要进行有效归纳、讲评、提高,切忌为了迎合中职生的不当需求而使得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可以邀请基层法院的法官给中职生举办模拟法庭,就发生在中职生身边的案例进行现场案例说法,帮助中职生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加深中职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中职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中职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法制教育场所现场参观,听取失足少年的犯罪经过和忏悔报告,形成自我反思性总结,并在班级采取某种形式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中职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中职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

(2)适合专业,适应社会。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还应该从职校生的客观需求出发,针对中职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行业人才需求的现行标准组织实施,将中职生的知、情、意、行通过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对于初步踏入职校的学生,可以采取模拟情景展开实践性教学,如观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专题纪录片;学习针对不同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金正昆礼仪讲座全集》;宣传低碳生活、培养人文情感的各类科教片等。而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职校生,则应将思政课德育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教学,有目的地培养中职生的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感。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回到学校后,利用思政课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举办模拟面试,并要求他们撰写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求职信和个人简历。通过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注重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思政课由空洞的理论说教向生活德育、社会德育的转变,在较高的程度上改善了中职生的德育思辨能力和抉择能力。

(3)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体会。中职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性教学应根据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条件施行,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盲目进行实践性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本的提高。组织实践性教学还应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考核问题、评价体系,避免脱离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的“放羊式”“赶鸭式”的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课题项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艺术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G2018-826)

[作者简介]吴丽君(1977—),女,四川双流人,硕士,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9-0048-03[收稿日期]2020-04-2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关系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注重教师片面的课堂灌输,总是要求教师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少有主动参与课程的意识,当然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的编写,完善思政课课堂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拟从实践教学改革这个视角来探讨一下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高等学校就被要求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1]。此后社会实践就成为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对实践教学更是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2]。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我们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独具艺术专业的个性,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即既面临着很多独特的问题,但同时又拥有艺术类特色的德育资源。我们对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注重把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艺术专业相结合,发挥专业特点,以美育促德育,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思政课内容的学习。

一、当前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大學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不重视的倾向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其文化课成绩相对不高,人文素养起点低。因艺术专业特点的影响,他们重感性轻理性,理论思辨能力不足,对思政课某些较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也缺乏理解的兴趣,他们往往会功利地用“实用”的标准来衡量思政课,认为思政课的学习与自己的专业课没有什么关系,因而无足轻重,因此就消极对待思政课的学习,当然更谈不上对思政课的入脑入心。作为思政课理论延伸的实践教学,很多学生不会去思考它对理论课学习的意义在哪里,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觉得,实践教学要求的任务是一种负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思政课的狭隘认知,他们看不到思政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内在一致性和互补性,他们意识不到思政课教育是一种综合性人格的教育,蕴含着艺术教育所需要的思想和内容,只有将思政课的理论和艺术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跟得上时展,也才能创作出更多符合主旋律题材的艺术作品。

(二)思政课教学还未能充分与艺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思辨能力相对不足,单纯的理论体系的学习,很难触碰到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点。所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艺术德育资源,将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艺术创作中,让学生把思政教育的内容“用”起来,通过学生个体的实践体验,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这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思政课教师缺乏艺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底蕴,而且与艺术专业课教师在工作上很少有交汇点,再加上艺术专业众多,因此要做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颇不容易。虽然现在有很多艺术院校开始重视思政课教学与艺术专业的结合,但要将两者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努力。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形式是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是在某个地方做个实践调查完成一份实践报告,抑或观看影片写篇观后感等。虽然这些活动也有意义,但形式并不丰富,有的实践主题内容并没有紧扣教材体系,也没有体现专业特点,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没能充分体现出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性。

在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形式上,标准过于单一,没有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去考虑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考评体系。老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往往会要求学生提交社会调研报告或参观考察心得,这种形式并不是艺术院校学生擅长的,甚至可能是他们的短板。学生提交的报告,有质量的不多,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去网上抄袭报告文章的极端情况。

思政课多年来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这个环节依然存在这个问题。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提升学生在思政实践课里的主体地位,增加他们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也尤为重要。在自媒体时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在传统教学手段外,多在课堂运用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技术,把听觉和视觉两种学习途径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

要让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真正被艺术院校的学生所接纳,这需要实践教学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和艺术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其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真正受教育,长才干。

(一)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先生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思政课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对人的教育,从这一点来说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共通性。艺术教育的很多素材是可以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同理思政课教育的素材也可以成为艺术教育的载体。思政课和艺术教育都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质等思想和内容。思政课有利于艺术院校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丰富的艺术形式也能使思政课的教学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所以,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将课程停留于课程自身层面的模式,搭建起思政课和艺术沟通的桥梁,促进两者教学的同向同行。

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思政课的实践内容。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用绘画、雕塑、模型、剪纸等形式,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创作歌曲,戏剧系的可以用戏剧、小品等形式,舞蹈系的学生可以编排一支舞蹈,此外,有的学生拍微视频,微电影等。学生可以用他们熟悉的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思政课的实践主题,把思政理论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用具体化的艺术作品来解构抽象的思政理论。这样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更符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思维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同感。

(二)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艺术类的教育内容可以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但老师还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这些资源转化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提高思政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

首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以此来唤醒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艺术类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特点,让他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充分当家作主的自由。从选题立项到实践形式,从寻找合作伙伴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独立自主地完成,并且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引入合作与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再通过分析、归纳、反思、总结整个班级的实践活动,这会获得比以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接触和运用新媒体,因而思政课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的课堂上来。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更加便捷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勾通,也可以利用各种在线教育软件来拓展思政课教育的阵地,这样思政课教学就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学生除了通过听觉还可以通过视觉形式来获得知识。思政课教学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更立体、更活跃、更生动,对学生也才有更大的吸引力。

再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还应注重实践过程的评价。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创新的能力都应成为考核的内容,从而让实践教学的评价能更科学和多元,能更好地去促进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大思政”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践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创造不同情景下的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实践教学可以开展讨论辩论、案例教学、主题演讲等等,在校内结合各类艺术专业进行实践创作,绘画、戏剧、小品、歌曲、舞蹈、微电影等,形式丰富多彩。在课堂之外,实践教学更有拓展的空间,可以利用艺术院校学生出去采风写生、短期支教、文艺汇演、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调查,在接触社会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我们所处这个伟大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用于指导我们社会发展的各种理论。实践教学要做到这种模式和程度,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学校各部门,从党委到教务处,从学生处到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协同推进搭建“大思政”的实践教学模式。艺术院校要充分整合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统筹课堂、校园、和社会等阵地,形成统一的调配实施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让思政课的实践内容能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里,内化为学生真正的理想信念,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

第3篇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整合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129-03

1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科定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自我完善定位的同时,始终把学生的思想工作作为重点,而思想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讲解党的理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党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变迁性与相对永恒性,并把专业基础技能理论融合进思政理论中才能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环境中认识社会,检测所学的知识能否接受社会实践检验,促使学生在社会秩序与人心秩序上达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

11 社会秩序层面:思政课凸显价值取向的理论渊源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首要任务,但是专业技能的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的思想综合素养,虽然专业课也渗透素养教育,但是思政课教师在社科理论素养方面具有方向性、实践性、理论性、系统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减少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困惑。

(1)方向性。思政课学科性质首要一点是方向性,方向是指引社会人生轨迹趋向于良性运转的重要测量工具,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所言“人生轨迹的改变首要在于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永远指引人性轨迹良好运行。相对于思政课而言,专业基础知识的社会方向性不是很强,只有把学生个体自我价值方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统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深刻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自我成长而不异化,实践中践行自我价值,坚定自我价值的信仰方向。

(2)实践性。思政课理论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的共同属性是接受实践检验以适应社会生活,但思政课的实践侧重思想灵魂的升华,激发信仰活力,专业课知识侧重专业技能的运用,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素质,体现二者价值情感理性与工具科技理性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不仅仅只是“计算和工作的对象”,而且促使其养成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理念。

(3)理论性。思政课教师在示范性专业学生教学中,要学习示范性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把专业基础知识融合进思政课理论之中,让学生首先懂得社会个体的价值渊源与人生的价值意义,即自我价值信仰是否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其次是专业技能的实践依靠什么信仰来指导,坦然面对工作中的生活困境,特别是消解实训方面的心理迷茫。

(4)系统性。思政课教师较专业课教师思想理论素养方面具有系统性和广博性,涉及的知识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四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科研、实践能够为思政课的教学及知识理论提升提供良好的价值资源,促使思政课的思想情感更趋合理性与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有丰富多样性,反作用的结果是思政课理论可以为学生、专业教师提供思维启发,强化科研能力,体现思政课理论的思想源头性。

1.2人心秩序层面:思政课凸显价值心理的超越性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在养成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侧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心理、职业方位等价值心理的养成教育,强化认知心理范式和内隐文化模式,促使学生文化心理结构趋于合理性,提升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即自我封闭心理向开放性心态转变。在社会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中增加科技理性,实现自我价值超越。

(1)生活学习方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生活学习方式较多侧重实践技能的情感理性认知,缺乏科研性、学习主动性,生活中常以自我为圆心,动手、动脑的实训使他们不愿面对社会现实,处于既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尊严而又缺乏实际行为的悖论发展之中。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讲课、业余时间与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把专业基础知识、企业文化和思政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逐步开展学生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技能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促其摆正社会位置,培养群体本位的时空环境,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所应减少的中介变量,如理论转化、师徒关系处理,实训技能等方面的不完善,提升自信心与现实工作的主动热情性,使其心理定位科学合理。

(2)思维方式。思政课教师应在专业技能素养养成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深入观察社会,懂得专业技能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与自然科学思维有机融合,专业技能愈显理性思维,明确自身社会角色,在变化过程中注重自我内涵的提高。

①价值心态:外化而内不化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虽然有些自卑,但是在实践交往中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合作探索学生的心理结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与其他社会个体一样努力外化,学会与他人交往进取向上来完善自我综合素质,适度而不盲目乐观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价值心态,即内不化,认识到自我与他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差距,学会向他人学习,更要保持自我科研精神。

②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意思是说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一定疲惫不已,因而思政课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习知识应有科学态度,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目标,理解自我人生价值定位,突破外在行为与内心理念的困顿,不要浮躁盲从,清晰认识内心思维与价值目标的中介变量,如学校环境、家庭观念、社会理念等,坚定自我趋向价值信仰的对象(超越界)做无限的提升,探求自己的良知信念,指导自我如何超越,体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行为,即使遇到困难也知道自我如何做,也才能真正领会全国职业道德模范人物的行为意义。

2 构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法的创新机制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主要特质在于职业技能性培养,思政课教师应立足本学科定位,及时了解国家时政方针、企业文化、学生的心态变化等,学会运用多学科视角,在教学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深思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服务方向和网络教学共享平台来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敢于在成功教学方法中创新理念,逐步达到“三贴近”的目标,实现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

2.1 思政课内容整合,探索多学科视角解读

思政课内容基本可划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四个模块,但每一部分内容的解读都需要一个基础的学科理念,这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而且自然与社会科学方面也日趋融合,既有各自系统理论知识也有学科变迁的边缘知识融合,呈现一幅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立体空间画面,使得学科知识“集体记忆”与现实问题相互吻合。

第4篇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实际上是注入式教育方法,注重过程,忽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学生却“听不懂”、“学不进”,甚至“坐不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突破教师权威,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早有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和督促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牵制、强迫学生,简单地直接灌输理论。思政课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以“讲”为主,变为以“听”为主,学生则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多采取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进行中肯的引导与评价,对于个别学生错误或肤浅的回答,教师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案例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高校扩招,专任教师的增长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协调。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授课能力,熟练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途径,让案例教学充满新意、充满激情。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么对案例教学作用与效果认识不足,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对传统教学的路径有较强的惯性依赖;要么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应对措施:其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纳贤才,高起点引进思政课教育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总体素质。其二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其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更新知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鲜活生动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毕竟只是现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解理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出问题。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案例教学必将迷失方向。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理论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离开了案例的佐证,空洞的理论说教苍白无力。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并不是为了弱化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走向极端。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是错误的。现代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具有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可以变动,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

(三)必须处理好教学案例本身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着必然联系。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准确、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选取教学案例要注意这几点:其一,案例要有真实性、完整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案例要有头有尾,不能随意切割,断章取义。其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在某一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其三,案例要有正面性,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其四,案例要与理论吻合,能够揭示教材理论,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不能哗众取宠。理论是案例的精神支柱,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为理论服务,这样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准备,切忌信手拈来,教师必须对案例的背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设想到案例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思考、会提出什么疑问以及如何去引导。

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高职教育里,校企合作、工学合作是他们的要求和目的,这样可以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他们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教学的特色与要求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1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里所有学生必须修的公共课,由于课程本身的一些局限性,目前还犹存一些问题,很多学生为了拿到学分而敷衍了事;本课程与专业方向结合不能够清晰,无法把握工学结合的发展方向;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没能够形成,同时看出来潜力还是比较大的;综合以上教学现状的分析,再结合高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多元化价值取向、文化素质、基础知识优劣不等的现状,对高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就变得很迫切了。

2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推动学生发展

2.1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高校的思政课尤其看重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对于加强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三个模块,引导大学生有种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觉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的实践教学法可更好贯彻和落实高职思政课理理论的新课程体系改革宗旨。现今高职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顺应时代的需求,在2002年中宣布联合教育部开始对全国高职思政课理理论的新课程调研,确立课程的新体系,增加课程知识的涵盖量,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等等,贯通中国化理论成果,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融合法律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充分结合教学方法,教课老师结合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宗旨,使学生深切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发展现实,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

2.2工学结合培养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这一问题、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素质,同时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发挥出来,在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增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亲身体验,使课堂上学习转化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借鉴工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思想政治课完全可以独创具有自己优势特点的教学,充分将教育发挥在思政时间课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高职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3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政课改革的措施

3.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教学教育的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效率性,高职教育的本质及目标是“能力本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打破传统的模式。传统教学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存在了不少弊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由老师教学转化到学生自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国家对贫困学生的扶助这一政策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及几项基本原则。改善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向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从而达到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的目标。通过案例式、探究式、辩论式等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2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科学评价管理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过去那种传统的、由教师一个热说了算的评价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制定相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既有知识的考察,也能力的检测;既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也重实践的教学方式;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方面的模块组成;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这种考核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单一考定结果的评价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

3.3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发,体现专业性和时效性

高职思政课不但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它包括了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两部分。在校外实践中,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实践任务,发挥了高职的校企合作,职业化的目标。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在道德教育上得到升华,而且还可以增强专业知识,让学生更加明确认识到专业学习很重要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更好的讲道德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到达我们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工学和人才培养相互结合的模式下,将强高职思政实践课程是院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相关难点和深入点还需要相关学者努力客服和探究,有部分关键环节需要专家认真突破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何小青.“工学结合’’ 教育教学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J] 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4(18): 33-36

第6篇

(一)重组教学模块,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贯通

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范围内开设相同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但这并不代表教学内容体系的僵化不变,各学校、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上享有充分的自。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思政课应该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编排上包括绪论、七章、结束语三大部分,可以整合成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四大模块,与此对应,分别融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的内容,并依此确立“转换角色,思考职业人生”、“起航,确立职业理想”、“领悟真谛,树立职业观”、“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锤炼品德,完善职业人格”、“学法知法,做守法职业人”六个职业素养教育专题,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对接和贯通。

(二)依托主课堂,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渗透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职业素养教育要融入其中,必然要依托这一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方式,方式方法得当、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扮演式、研究式、任务式等多种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职业素养的内容和目标完全可以蕴含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都是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很好的载体,运用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与职业行为相关的案例,突出体现人物的职业性、典型性、时代性、贴近性,表现出主人公较高的职业素养。借助榜样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三)拓展空间,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课外实践相融合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为数不等的校内外思政课实践基地。校外开展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因受到交通、学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参与面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实验区包括四个基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是其中的一个,下设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前者以校史馆、广播站、橱窗、海报、校报等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信息。后者包括设立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室,定期布展全国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感悟;举办思想道德类学生社团,建立情景教学实训室,开展人机游戏互动式等实践性教学。这不仅是思政课课外实践的新形式,也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

(四)整合资源,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企合作过程

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使专业课教学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通常人们有种误解,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没有必要与企业合作。然而,开展合作是双方实现互赢的内在需求,而职业素养教育正是两者的对接点。思政课的优势首先在于系统的理论教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精神教育等直接纳入授课内容,还可以结合案例,把企业相关内容植入到学生专题研讨和社会调查等具体学习任务之中。其次,可以安排思政课教师全程介入学生实习和顶岗工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思想和管理上的保障。企业的优势除了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让学生熟知职业技能、工作流程、生产规章制度,了解行业背景、专业前景,还在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以及杰出员工的榜样作用,这些对塑造学生职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五)综合考量,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思政课评价体系

结合思政课考核改革的需要,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把日常行为、素质表现(如出勤、遵纪守法、人际相处等)和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专业实训、顶岗工作等)的参与程度纳入其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考核主体上,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教师是以思政课任课教师为主,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企业主管在内的评价综合体。推行证书制,进一步凸显职业素养评价的意义和地位,吸引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证书”制,综合了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四方面,职业素质是其中一项,第五学期分别由思政部、团委、学工部、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军体部共同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发放证书,并规定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小结

第7篇

关键词 “多维一体” 高职大学生 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6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ZHANG Xiaohuang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Pro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helps to promote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role and influence,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chieve educational func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It's core values as a guide to students' subject, from different angles latitud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of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o that the b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content becomes vivid, lively, rich; full participation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so tha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argeted, effective.

Key words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mode

1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多维一体”的内涵

根据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为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成不变的现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展开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

1.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内容,有模式方法、有监控评价体系,创造性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与形式,重视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自觉理解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此时,学生不是被动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智力开发、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要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既不能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泛化,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淡化其本质,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1.2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维一体”

“多维”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高职大学生为主体,根据培养目标,把核心价值观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不同的维度、角度,采用多种不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高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顶岗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促进道德的提升,思想的进步。

“一体”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育人理念。“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强调重视人文关怀,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关注人的情感、思想状况,注重人的利益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寓教育、管理于为高职大学生服务之中,彻底改变陈旧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人性化和谐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就要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充分发挥他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价值选择、人格尊严、自主意识,精神诉求,而且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采用“教育、引导、暗示、激励”等非强制性的方法,把大学生最为关心,最想了解的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的方面,为他们排除忧患,解答疑问;既要体现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又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管理及学生生涯规划设计中,充分在新生入学之时,开展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利用毕业教育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辅导、心理辅导、挖掘其潜能,促进人格完善。在管理模式上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柔性管理替代刚性管理,重视充分调动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把组织意志、管理目标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注重内在的驱动性、影响的持久性、激励的有效性,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有助于彻底改变“制度化”与“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改变那种行政命令式、千人一律式、无条件式的管理方式为激励式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人本化”与“和谐化”促使“以工作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自我超越”,不仅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管理的功能。

1.3 模式也可称作模型或范式

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各要素间的逻辑结构及教学活动的逻辑流程的运行进行的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模式,也可称为操作样式。多个固定流程与教学方法组成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指导思想,这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践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政策、资金等相应的保障机制。

2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思政课教学是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在能预计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大学生在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遇到的问题,验证课堂总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

2.1 有助于推动核心价值观在育人中的作用与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的理论成果与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保证党的路线坚定走下去,是未来接班人的坚定信仰。在大学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价值观培养过程中能够接收到社会主义化的最新成果,逐步培养社会主义爱国情怀,在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下为国家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学时代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入脑入心,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为高职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和生长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服务、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业、专业教育等各方面相结合,不仅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1)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单单是书面上的教育,还需要到社会上去实践。通过参与国情调查、企业调研、田野考察、民情考察等使高职大学生融入火热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了理解,而且增强了高职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由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融入的自觉行动,实现知行统一。

(2)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各个环节去体验,让他们感受人民的疾苦、感受关注民生,在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充实精神、增长才干。使他们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情、社情、民情、乡情,深刻体验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高职大学生只有勇于实践、敢于实践、乐于实践,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修正自己的本身错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进而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三下乡”的具体内容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效地进行宣传弘扬,扩大受众的范围,增强感染力,使高职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者和自觉践行者。

2.2 有助于改变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并实现教育功能

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效果欠佳、缺乏计划性、保障机制不健全、面临各种挑战等薄弱环节。为此,构建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多维一体”的立体的实践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加深对党的热爱,达到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实现教育功能。

2.3 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师的教研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大学生为主角,上他们登上讲台进行讲说,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组织合作能力。进而让他们对理论知识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社会责任。实践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本专业的前沿的研究领域,对未来的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的接触,明确自己职业定向。深化并培养了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思政课教师,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教师在讲授和参与的同时,不仅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理论创新的能力。

2.4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高职大学生为核心,先后创新与实施了:网络虚拟的实践教学模式、立体合作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小分队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场实践的教学模式、关爱弱势群体的实践模式、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实践模式、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人人参与教学模式等。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管理长效机制、考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弊端,取得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效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起到一种范式的作用。

3 高职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运行与验证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使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笔者主持的课题调查显示: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占31.6%;认为简单枯燥的大学生占24.7%;认为缺乏创新的学生占27.2%。95%的学生认为应“更改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式”。50.3%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必要。在长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了“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网络虚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高校的思政课在当前这种新式下不得不创新跟得上步伐。虚拟平台的利用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经费能够有效缓解,受广学生的范围也由小部分转为大群体。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最新成果,课题资料进行搜集、存储、上传,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单板的文字表述,结合了生动的画面,穿插讲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思政课教学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实现了网络多媒体课堂与思政教育的互动。索然无味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也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课程教学更有重难点,更有了效率。网络多媒体教学构建了双向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博客、在线交流、QQ、微信等形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实践教学日趋完善与人性化。我校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网络课程先后已经被评为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提高了思政课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3.2 立体合作研究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要求来执行。每个成员根据自己所在小组或得成绩和认可。作者曾根据本学校的“十大文明”与“十大不文明”等为题,让学生围绕上述情况展开调研。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每个小组的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以PPT、视频以及论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以供交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参与评分,来得出小组成绩,得出最后成绩之后,每个组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表现给组员打分。而组长的成绩则是由教师根据每组的活动情况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来衡量。

这种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逐级把关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鉴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与专业岗位的各项要求(核心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面对高职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但是擅长实践操作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例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自修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实行组长负责制。如以《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为题,由学生来做课件,《交通法规十大违规现象》、《治安管理处罚法十大违规现象》、《网络安全的十大违法现象》等,这些课件(具体表现、危害、教训、感言等,通过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说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由组长安排学生拍摄、采集图片资料、文字说明、音乐配置等,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最后达到全体参加,共同提高的目标。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由于不用找固定的实践场地,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时间,同时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在作品演示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其音频效果生动形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更为深刻。

3.4 思政课堂与专业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适应工学结合的需要,教学活动场所的安排不再局限在普通教室,而将教学场所延伸和扩大到实训现场。改革授课的形式、时间、地点,使思政课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紧扣工学结合特点,围绕学生工作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学生从课堂和虚拟场景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与将来工作的技能需要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习得密切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直观性。此外还有现场教学模式等十几种,各种实践教学模式的适时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5 高职思政课“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运行的反馈验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并实施了“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使高职大学生走进了社区、企业、家庭等,对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明确了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1)学生参与度高。据2010级-2013级,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500多学生的调查与信息反馈表明:“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运行与实施,学生的参与度高,100%的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且重视、积极,体验、体会深刻。

(2)学生价值观改变。“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与实施,提升了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意识、爱国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挫折意识、爱心与服务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在我校每年有不少于二千学生参加献血活动、东盟博览会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校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不断增加,据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我院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反响好。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勤奋、敬业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有的学生成为行业的标兵和技术能手。我校毕业生农向华曾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得到社会与企业的认可。

(3)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多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与肯定。笔者任教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12级工商2班的谢淄В骸袄鲜Φ慕萄Х绞绞俏乙郧岸济挥屑模晕依此凳呛苄掠钡模徊唬ㄏ伦?37页)(上接第122页)仅能够学到教材的知识,也增长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老师所布置的实践作业按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不仅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我非常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喜欢上老师的课,因为对我来说上老师的课很享受。”

杨祝骸袄鲜λ枷肽昵帷⒛苡胙枷胪剑贾玫氖导疃饕刀远帜芰Α⑺嘉芰Α⒋丛炷芰Φ确矫娴恼攵孕院芮俊U且陨系闹种痔氐悖箍菰锓ξ兜乃颊伪涑闪宋颐恐芩诖目纬獭!?

陈祝骸袄鲜Φ乃夹蘅危渎思で橛攵Γ鲜ο昃《亟步饪伪局叮实PPT课件展示,倾心的案例分析,耐心的课后指导,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地区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多维一体”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5xJA710003

参考文献

[1] 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导刊,2011(2).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它是能力结构中的高层次能力,是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在不断地实践训练和创新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实践育人是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主要形式,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遵循这个教育规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及能否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符合 95 后网络新生代的学习要求,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1]。

一、慕课在线学习

本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据辽宁省跨校学习修读学分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在线慕课学习安排,选择了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的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这三家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分别由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尔雅公司开发,平台的选用由课程使用方学校选定,也可由课程建设方和课程使用方共同商议选定。本次课程选用的是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超星泛雅MOOC学习平台,泛雅是上海卓越电子投资运营的中文 MOOC 在线教育运营服务平台,它实现了在线自主学习及互动讨论、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学分认证。该平台致力于为中国教育市场提供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依托在线教育技术平台及庞大的教学资源优势,为各类学校、科研单位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扩展性极强的在线教育系列课程和全套技术服务解决方案[2]。

二、课程实施情况

(一)课程视频

学生在线学习阶段,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 MOOC 课程资源,选用了大连理工大学戴艳军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制作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安排学生在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上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包括绪论在内的8大章28个小节内容,每个小节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制作成 20~40 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每个讲授视频代表了一个教学模块,由戴艳军教授带领教学团队分别讲授各自最擅长的内容,浓缩形成了32学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主体脉络,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提前将课程视频上传,并对上传视频进行剪辑,防拖拽、防窗口切换等处理,防止学生观看课程视频过程中作弊,还可以添加超星的书籍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二) 嵌入式测验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课程视频的播放中穿插设置了测试题被称作“嵌入式测试题”,如在绪论单元“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什么是大学”课程视频中,授课教师在 10分30秒处设置了一道嵌入式讨论:“步入大学前,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展望一下‘我美好的大学时光’;步入大学后,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对于这样的形式,大部分学生比较同意,认为教学视频中的“嵌入式试题”对学习有帮助,另外,在每个小节课程内容的后面,都有几道测试练习题,让学生随答随交,分数马上就可以显示出来,嵌入式试题和课后测试题都有利于推动学生思考、巩固课程内容的设计初衷基本实现。

(三)课程讨论区

在线学习平台为思修课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讨论区,为师生间、学生间的线上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在课程讨论区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向老师请教课程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困惑;也可以就课程内容、课后作业及课程相关的延展性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学生在课程讨论区里与同学的互动交流效果非常好,认为在线学习能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也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线上互动频繁,教师及助教团队可及时关注学生在课程论坛中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答疑解惑。

(四)参与论坛活动

论坛的功能主要以答疑为主。在线课程论坛区可以划分为课程内容区、课程作业区、学习小组区、综合讨论区等。慕课平台要求实名注册,因此,在论坛中教师可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问题与思想变化,并能及时进行解答、鼓励或纠偏。学生之间也可以就学习问题进行交流,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互动中的互信互爱、平等尊重,无形中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开拓了思路,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五)线下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同学在自主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线下教学共安排5次,包括了2次跨校直播互动课与3 次课堂讨论课。小组讨论课由沈阳医学院的教师与助教自行组织,教师事先通过网络平台小组讨论课的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们针对课程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以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学时提出案例讨论,借此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在课上提出了 “儿时的梦想是否现在还在坚持?”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讨论。课堂上由教师和助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各自观点。小组讨论课的最后,教师和助教就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政课在线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来说,有利于高校调整教学方式,适应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发挥教育者、学生的自主精神以及实践育人中的育德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就业;整合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备受关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另辟蹊径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同样,思政课的教学在新时期下也面临着变革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系这个途径进行探究,结合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试图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从中提高两者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面认识

1、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普遍比较高。从开设的时间上看,思政课大多开设在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教育作用,加强他们对大学的功能的认识作用和指引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思政课。从开设的内容上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涉及学生大学生活,追求理想信念,继承爱国传统,领悟人生真谛,注重道德实践,加强法律教育等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工作。从学生的评价上看,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居于中上等水平,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2、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我们看到思政课所带来的正面的作用,但要注意到思政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我们该如何提升本课程上升空间和趋势,倡导社会正能量,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深思的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浮躁的风气的影响下,单纯地依靠书本的知识,思政课的教学略显疲软,难以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对信仰信念的认识不足,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存在彷徨犹豫,也导致了他们对思政课的理解时,存在一定误区和偏见。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困惑和尴尬。尽管我国的就业指导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就业指导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价值,提升就业竞争力上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从实效性来看,我国大学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不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对大学生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许多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形同虚设。许多相关的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并没有真正的被学生所了解和熟悉。许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也并没有实现被所有的学生所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想仅仅依靠大学生就业指导来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二)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必要性

1、两者的共性。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思政课也不断地在发展和改革。思政课内容非常丰富,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社会实践,增强理论思维,获得人生智慧,找准人生方向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学既要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又要适应高职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是光适应还不够,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同时,高校的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可以借助于思政课这个平台,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而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方向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象牙塔里面,存在着所学的专业与未来工作的不对接的问题,存在着对未来前景的迷茫和迷失的问题,对求职过程中的应试技巧和必要的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了解等等,这样,就凸显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桥梁的沟通协调作用,凸显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导向指引作用。所以,思政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者都是注重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明确人生的定位,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两者的个性。我们要关注两者的共性,但更要注重两者的区别,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两者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时间上来看,思政课主要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对新生的入校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即将毕业的情况下,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思政课开设在大学生入学的时间,就业指导大多会开设在大学生毕业的时间。两者在时间上可以进行一个有效的衔接和探讨;从角度上来看,思政课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展开分析,通过课堂的讲授让学生深深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这对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更偏重于对学生的自身的价值的探寻,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的定位分析,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从长度上来看,思政课具有长期性,因为其跨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覆盖的时间是一年以上,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短期的,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我们就分别从把两个方面作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入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整合的分析。

1、从课程导入上。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进行有效整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两者有机的整合。一是在开设的目的上,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两者的共同性,都是让大学生深刻明白大学的含义,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意义。二是在开设时间上,能否把开设这两门课进行前后有效地衔接,或者同时开设两门课程,或者承前启后的开设这两门课程。三是在开设内容上相互呼应,让学生能够尽早了解思政课与就业指导息息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社会、家庭、学校、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在“三观”的教育中融入就业观教育;在理想信念中融入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活中融入就业形势的分析;在法律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的树立;在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中融入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等等方面。

2、在其他方面上,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讲授课程老师的互补性,思政课主要是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主要偏重于理论的教学。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老师大多来自于行政副主任、辅导员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辅人员,主要偏重于实践的学习。其次,在专业的发展上,思政课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专业课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者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不一样的。最后,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覆盖全校大一新生,具有广泛性,而担任就业指导教育的老师多为各院系的老师,具有专业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整合的创新性方案的探讨

同样,大学生就业指导也对思政课存在着重要意义。其实我们可以运用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创新性思维的拓展,从而形成系统的整合模式。

1、在重视的程度上,首先,学生要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要让大学生明白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的素质息息相关的,明白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大学生非常关心就业问题,这样让大学生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明白思政课对他们人生的有着重要影响,深深理解这课程对他们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他们造成的负面情绪。其次,系部要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系部要重视思政课所覆盖的深刻内涵,更要重视思政课对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的培养。最后,老师自身要重视两者的深刻内涵。思政课老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除了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注重对他们细心的观察,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把对学生的热情转化为真正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的环节中去。

2、在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上,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以往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工作经验。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负面事件,我们看到个别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所以,现在用人单位尤其看重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乐观向上、积极学习、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抗压能力。毕业生的性格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针对理工科的院校来说,学校更多重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大学生本身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与理性思考,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换位思考,容易在团队中产生矛盾等等问题。这些用人单位要求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变化。通过思政课这个渠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尤其要大力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例如:组织一些小活动,开展一些人文素质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对帮助大学生塑造优良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君,思想政治课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的作用,高职高教研究,2009年8月号下旬刊。

[2]焦凤梅,高校思政课在社会思潮引导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

[3]杨少英、朱艳丽,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德育研究,2013年5月。

[4]贺山青,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年3月。

[5]刘绍冰、姜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关性的调查报告,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2月。

[6]孙宝民,浅析高校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机制,中国人才,2013年3月。

[7]蒋玉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微,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8月第4期。

[8]李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建设和探

讨,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013年22期。

第10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ath Selection to Innovate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Take Hu'nan Software Vocational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CHEN Lixin, ZHAN Xunjin, TAN Shuge, SHI Jun

(Hu'nan Software Vocational Institute, Xiang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 Actively explore and innovate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one hand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istance, on the other hand will help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n practical teaching concepts,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novative ideas on how to practice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od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百年育人大计,也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①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决定了其比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说实践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

1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于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战斗堡垒,对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增加,因此,要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要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围绕其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集体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②

2 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

(1)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之需。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讲授,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尚存不足。单一的以知识讲授与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使课堂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组织管理,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判别社会现象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是推动当代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迫切之要。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模式被普遍地广泛地运用,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对于他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③

(3)是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格日臻健全的必要之举。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接触社会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面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轰炸,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甄别能力,当他们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后,可能会出现思想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扭曲、精神意志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理想信念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性教育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并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有益于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中,从而为他们顺利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主要任务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自2011年开展“八爱”主题教育(坚定信仰热爱党、立志成才爱祖国、服务实践爱社会、无私奉献爱人民、全面发展爱学校、尊师重教爱师长、团结互助爱同学、自尊自立爱自己)实践活动以来,创造性地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八爱”主题教育活动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必修课程,有力地提升了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实践课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将思想政治实践课活动化、具体化,克服重传递、轻思考,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疏导的现象。在学校“八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以爱党爱国为核心,开展坚定信仰热爱党的党团教育活动、宣传活动、升国旗仪式教育活动和立志成才爱祖国的各类学习竞赛活动,促进政治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以爱社会、爱人民为根本,开展以德育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服务活动,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强化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爱学校、爱师长为基础,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明建设活动、遵纪守法活动、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培养活动;以爱同学、爱自己为基本出发点,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心理健康活动、重视安全、珍惜生命的人本教育活动。在系列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自始至终强调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4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若干问题思考

创造性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拓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体系,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无任何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空白。

(1)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课与思政理论课之间,思政实践课与智、体、美、劳、能之间,思政实践课各项活动载体之间均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特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协调就是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拟成立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笔者认为学生工作部(处)可单独设立一个学生思政教育中心,有效地统管全校思政教育实践课与思政理论课。(2)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基本上规范了全部学生课外活动、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涵盖了学生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所有活动时间段的政治表现、思想表现、行为举止、文明情况等。因此,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必须要在原有学生活动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确保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正常运行。(3)学生思政实践课结合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可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问题,且思想政治实践课形式活泼、趣味性强,广大学生易于接受。但是要巩固和推广这一做法,还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

5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图1)

6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客观上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和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便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显然,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以管理体制构建、师资力量建设等为抓手,为培养职业型、素质型、品德型的“新三型”高级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2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T4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G711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就是在进行思政课理论学习的同时建立与专业对应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立足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把企业实践与德育实践统一起来,学生通过在企业身临其境,从而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处事态度等有所认知,并结合课本所学相关职业道德、对待困难、解决冲突、团队意识、组织管理和承担责任等知识从企业岗位中去感受和体会,以实现知行统一。

一、高职院校思政n“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

(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工学结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随着教育教学中实训实习环节在不断的增加,教学环境也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换为企业生产现场和实践基地,因而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必然需要能够结合工学改革趋势,一方面体现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性,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体现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时效性

通过与企业共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简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把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校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以促进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的转化;通过在企业实施德育实践教学活动,还能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训来接触社会。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思政教学中出现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割裂现象,实现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在岗位的实际体验。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合作

通过对企业的实践条件进行考察,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实施固定性的实践教学。

(二)、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按照思政课教学培养目标,设计具体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融入企业实践教学中;再次,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实践习惯,在企业实践教学中设置自主实践训练课程,如鼓励学生与企业自主沟通,给学生创造机会与企业公平对话;以学生自主实践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课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应知、应会、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要与企业进行双向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实践环节要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从事实践教学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有所保障,企业和学校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上能有所分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实践考核机制,对学生实践考核内容应该包括教学大纲、实践活动部分以及最后的实践效果等内容。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答辩、现场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通过相应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实践环节中,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三、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实践“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时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门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最终达到使学生能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利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双基地”建设的探索[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28-31.

[2]韦文荣. “双基地”实践教学: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5,10:105-107.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包括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修养》)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等系列课程。该课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阵地,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以能力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直接面向市场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容易出现轻人文、重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现象。高职思政教育延续过去灌输式教育,忽视实践环节,忽视情感教育基础上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都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活泼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面对各种形式的媒体舆论,新时期捍卫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任务繁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和发展空间。上述提出的问题都与当前高职教育获得巨大发展是相矛盾的。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环节,把思政教育糅合进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去,正日益受到高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这可以让学生在求学阶段养成正确合理的思想道德观念,当日后再加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时候,和其他的社会团体养成和睦的融合关系,为社会和谐环境的打造提供微薄之力,同时展现职业化人才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修养。不过,现阶段很大比例的高职院校,都几乎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难题:思政课教学的设定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改变,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建设主人翁的角色始终没有很好得以彰显,与此相关的授课也没有形成健全合理的内容体系。因为以上问题带来的不好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得以很好的完成,这是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重要性明显不符的.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一般延续着理论疏导、书本灌输的方法,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形势,与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多数用逃课的方式来应对思政课,导致思政课教师教学动力的相应下降。即使有些同学在按照上课,也呈现着被动的、静默的局面,参与教育环节的主动性、探索知识的兴趣也不能得以很好体现。更恶劣的,竟然存在着睡觉、看手机、看别的学科的方式来消耗着思政课堂的教学。在这样的节奏下,即便同学背过了理论知识,也很难将思政教学的成果运用到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去。这是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人力资源开发将面临的遗憾与浪费。

(一)思政课考核方式教学难以体现学生的未来修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偏向理论教育,但学生却不能很好的认同其精神实质,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这些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所以,思政课最后成绩的考核是不能由一张试卷单纯决定的。在成绩考评时更应体现其过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综合考评。

(二)思政课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政课过去的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理论化授课方式。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在优越物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睡觉、聊天、看手机等现象。如何体现大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体现教育的本质,才是当前思政课体现其实效性的根本方法。

(三)思政课理论体系难以体现思政教学的内容之本由于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轻人文、重技能的现象。在今天,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亟待扭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素质教育,顺应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正显得日益重要。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体会不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巨大动力,认识不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是片面地理解在高职院校上学,只要完成掌握技能的任务就行了,而对于所处的祖国大环境及时代进步发展没有很好的理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这种思想在大学生中的蔓延是非常可怕的。教育部[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去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内容之本,并以这些基本理论来塑造自己的“接班人”形象。

三、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方法的探讨

(一)改变理念,摸清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是和专业课程有着紧密联系。只有把思政课程更好地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里面,和专业课程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系,才可以形成更完美的讲授结果。另外,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一样,在教学目的上存在着根本的一致性。两者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未来的生活里面,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祖国、社会作更多贡献,自己也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思政教学可以促使高职大学生养成完善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专业学科可以促进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这方面来说,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是可以相辅相成、长短互补的。

(二)让思政课更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授课应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基础来展开,这可以增进学生的社会融入感,让学生自主的去热爱探索、勤于探索。结合着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性,促进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多角度达到全面的提升。以思政教学做例,从学生职业化培养出发,提高思政课堂的灵活性。关于那些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应该勇敢的抛弃,高效的体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这些方法是可以从内部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

(三)让思政课更好走进学生生活结合思政教学,引入在社会及生活里面经常出现的,同学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客观事件,联系校园的“校风、师风、学风”改善等活动,以小队为团体推行“校园素养随时拍”、“挖掘学校流氓行为”等行动,在寒假进行“感受亲情、回馈父母”等主题实践活动。规定学生寻找、拍摄、保存有关的图片,做成ppt,教室展出并开展演讲和讨论。

(四)让思政课更好融合各个专业1、保持各专业思政课教师的相对稳定性。2、坚持思政教师听取一定数量相关专业课程,贴近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3、认真研究当前任课专业的热点时事,如十会议精神与旅游专业的关系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等。4、鼓励思政教师取得更多社会职业证书、资格。5、将各个专业的职业特点、职业内容引入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