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特点

时间:2023-06-01 09:3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中海气候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中海气候特点

第1篇

(2009年浙江文综,4~5)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简要点评】

本题颠覆了传统的气温与降水资料的呈现方式,变“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为“降水曲线、气温柱状图”,是一大创新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但在本题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疑问:

①同为“温带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同为“热带夏雨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还是热带季风气候;

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是地中海气候。

下面,对这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的方法与技巧予以说明。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技巧

1.参考资料:下图是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者的气温变化区别很小,而降水量差别却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极少,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即使是同属此种气候类型但降水量稍多的纽约与莫斯科。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不同,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降水要多一些,就单月来讲,一般会有一或两个月降水接近或超过2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接近或超过200mm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基本在100mm以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就上题来讲,①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二者的气温差异仍然很小,就降水的总体特征而言,都有明显的干季与雨季之分。但就降水总量及单月降水量而言,差别却是极大。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且单月降水量可达到或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总量要小一些,且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也远远小于6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600mm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较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就上题来讲,②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应该说两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总量差别不大,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当然地中海气候区有时单月降水会稍多于100mm。但就降水类型来讲,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年雨型”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可以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气温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下,而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亚热带,最热月气温可达27℃左右。

第2篇

世界上的气候有许多种,单说咱们初一这块“风水宝地”就独占多种,下面请您听气候预报??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高温时少雨,低温时多雨,是个既好又不好的气候。

适应特例:分班

放映镜头:

“哎呀,你也在这个班呀!”,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喊道。“对呀对呀,真是有缘啦。可惜××却分到×班去了。”初一嘛,开学肯定要分班的,而分班对于同学们来说却是一件既高兴又伤心的事,有的好朋友分在了同一个班级,而有的又分走了,真是令人喜也令人忧。分班和地中海气候简直像一地孪生兄弟,都是又好又坏的“两面派“。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点:严寒无比,但如果爬上山顶,却会看到别样的景致。

适应特例:学习

放映镜头:

“咣啷”一声,“小灵通”从教室外跑了进来,可怜的门差点被他推坏。“特大消息,学校将在下周的星期二举行期中考试!”“什么?不会这么快吗?”同学们立刻围到他周围问他打探来的消息。虽然同学们嘴上说着还没准备好,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就拿历史来说吧,上课前我们认真读书,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背诵,终于在期中考试时,我们班的历史总成绩拿了全年级第一,同学们高兴得不得了。

第3篇

关键词:“生成性教与学”;操作策略;农业的区位选择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同样“生成性教与学”离不开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新课程要变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因此学生更关注“生成性的学”,关注“生成性学中的问题”。一堂优质地理课是教师“生成性的教”能引发学生“生成性的学”,师生共同解决“生成性教与学”出现的问题,并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将“生成性的学”延续到课后。

一、把握学情找准起点,预设多样化情境引发“生成”

“生成性的教”应以充分预设为前提,并准备好预案。教师不仅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情、学法,借助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准确判断学生认知的起点,预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发“生成性的学”。

农业对于太仓高一“90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即使生活在农村,由于长期在外读书,回家后与电脑相伴,也基本没有农业生产的体验,而太仓农业历史悠久,江南鱼米之乡,现代农业很发达。如何把握学情,寻找到农业教学的起点?如何在乡土、生活、教材三者的平衡点上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学习兴趣?是该节课设计教学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新课伊始,可用太仓“现代农业展示馆”图像资料作为导入,在同学议论纷纷之时,教师抛出问题:知道太仓有哪些名、特、优农产品?在肯定和表扬学生同时,可投影展示一组太仓水稻生长和种植的组合图像并配以文字介绍:太仓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皇帝的粮仓……在这样的乡土情境中呈现问题:请谈谈太仓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要求同桌2人一组,探究教材中的“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合作研究得出结论)

接着,可投影展示东北大米、苏北大米、泰国大米的包装袋图和太仓市民在超市选购外地大米的组合图;自绘“太仓粮食自给率变化图”(2007年自给率55%;2013年自给率3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此情此景引发学生的“生成性的学”。

生成1:太仓的粮食自给率为什么会逐年下降?

生成2:为什么超市内主要销售的是外地大米?本地大米去哪儿了?

……

围绕这些“生成性学中的问题”,大家自发讨论,并很快形成“生成性学的解决措施”。

生成3:我家周围原来全是水稻田,现在工厂林立……

生成4: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太仓的工业化,学校周边的德资企业、韩资企业、美资企业越来越多。工厂多了,耕地自然就会减少;耕地少了,粮食生产必然减少……

生成5:不但工厂多了,道路、楼房也多了,太仓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

生成6:随着太仓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迅速上升,太仓总人口在不断增加,全市粮食自给率自然会不断下降……

生成7:原来种水稻的地方现在有好多都发展成温室大棚,农民改种花卉、蔬菜……

生成8:外地大米特别是东北大米在太仓销路好,这与它的品质好有关,东北大米好吃的原因主要是黑土地,污染少……

生成9:东北大米质量好的主要原因是东北的夏天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累积了大量养分,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

二、科学处理教材,促进学生与教材对话实现“生成”

教材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应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更不能唯教材至上。可挖掘教材精华,通过补充、拓展、参照、替换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材的重组和构建,学会科学而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促进学生与教材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在动态的“生成性的学”中践行“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的新课程理念。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安排了三个小活动:水稻的气候选择、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以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 。这些活动对于生活在太仓的学生而言,有的离现实生活较远;有的提供材料过少。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活动教学,则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生成性的学”也就无从谈起。为使动有效果、研有深度,可将三个小活动有机组合。

[绘一绘]下发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空白的中国地图。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为一合作小组,根据相关图像、资料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中用水彩笔绘制水稻在中国的分布区域……

[比一比]在基本完成绘制后,大屏幕先后投影展示1990年和2008年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接着将两图组合一起并定格,学生拿着自绘图,在图图比对过程中形成“生成性的学”。

生成1: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可是华南地区的珠三角水热条件非常好,为什么水稻的种植面积反而减少?

生成2:观察图像发现华北地区不但水稻种植面积少于东北,而且水稻种植面积在减少,为什么?

生成3:西北地区的新疆、宁夏,为什么有水稻的种植?

生成4: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在增加,是否合理?

生成5(非预设):水稻生长在中国,因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但教材说水稻生产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怎么理解?是否就不种水稻?

如何应对“生成性的学”中的问题是一门教学艺术,对于有把握回答的问题(如生成1,生成2),教师可直接解释,也可以请学生回答;对于有一定难度、学生缺乏基础知识与背景资料的问题(如生成4),则布置大家课后搜集资料,认真思考,寻求答案。

[议一议]对于一些符合适切性(与教学主干内容契合度高)、可行性(有相关知识储备)、主体性(大部分学生关注)的问题(如生成3、生成5),稍加拓展就可转化为小组议论的题目。

生成6:(学生上台投影教材中的“罗马的气温、降水图”)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水稻习性是好暖喜湿,说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的降水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要求,因此小组认为地中海气候区没有水稻的种植……

生成7:地中海气候不适合水稻生长,但说地中海气候区没有水稻种植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地中海气候不适合水稻生长,只是从气候因素分析,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从水源条件分析,只要地中海气候区解决了水稻生长的水源问题,完全可以生长水稻。我爸爸在埃及工作,他告诉我埃及是沙漠气候,但依靠尼罗河水的灌溉照样有水稻的种植……

生成8: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那里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夏季高温比这里还热,因此种水稻热量肯定没有问题,关键是水,新疆有的地方有地下水(教师补充:还有高山冰雪融水),有水的地方就能种水稻……

生成9:请看西北地区图,虽然宁夏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达不到水稻生长所需的年降水量750毫米的要求,但母亲河黄河从宁夏穿过……

[填一填]大屏幕投影展示“水稻种植主导因素表”,括号中内容由学生讨论后自主填写,教师小结(略)。

“生成性教与学”不仅要靠教师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对教材进行多样化、深层次的解读,在学生解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时机,灵活应对。教师不仅要及时对学生回答做出积极评价,肯定答案中的合理部分,发现思维的火花;而且要启动过程性评价的机制,将“生成性的学”的质量、频度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融入学期终评。

三、设计生成性作业,利用社会大舞台深化“生成”

生成性课堂需要“风头”、“猪肚”,更要有“豹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设计一个精彩的、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且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会产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曲终音未绝”的感觉,使“生成性的学”从课堂向课后延伸。

本节课课尾,可大屏幕投影太仓现代农业景观图片。在学生情趣被点燃时,两道生活化的生成性作业画龙点睛。

①近年来农业生态游渐渐盛行,太仓紧邻上海,作为太仓人,请拿起相机,推介家乡的现代农业,以吸引更多人到太仓游玩;②畅想如果你是太仓农业局长,如何布局太仓农业生产、确定太仓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两题中任选一题,并以此为题撰写小论文,建议农村学生完成题目①;城市学生完成题目②)

第4篇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物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物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物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就可以在比较过程中把几个地理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物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且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北美和亚欧大陆的气候比较

一、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

1.大陆性都比较显著,只是北美大陆弱于亚欧大陆。北美和亚欧大陆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因此温带气候类型占绝对优势,寒带和热带类型范围较小。在温带气候类型中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因而在气候上具有大陆性和多变性特征,即四季分明,多气旋活动,气温和降水年变率较大。北美1月份3/4的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七月份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高于20℃,气温年较差约为50℃,而亚洲气温年较差达65℃。

2.气候类型构成都复杂多样。北美和亚欧大陆在气候类型的组成方面均有从寒带到热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大陆北部沿岸地带是极地长寒气候(也称苔原气候),其南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大陆东部都是东岸型的季风式气候,即亚欧大陆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而北美大陆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部北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而大陆的中部和山间高原与盆地中,又都是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3.气候类型排列在高纬处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在中纬处具有东、中、西气候类型对比特色。

4.都具有寒潮、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二、北美和亚欧大陆气候的差异

1.北美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所占面积有限

(1)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西部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42°N~58°N的西岸,呈南北向狭长条带状。亚欧大陆西岸拥有典型的、分布范围很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它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63°N),西起不列颠群岛,向东呈楔形一直扩展到易北河下游、莱茵河中游和阿尔卑斯山脉西麓,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其他各洲的同类型气候。

(2)地中海气候。北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32°N~42°N之间的沿海狭窄地带,7月份均温16℃~20℃,属凉夏型;亚欧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31°N~45°N的地中海、黑海沿岸,7月份均温24℃~28℃,最高达40℃,属炎夏型。两地的降水都属夏干型,但北美大陆更少,仅占全年降水的2%,小于亚欧大陆的5%。

2.北美大陆东岸不具备(典型的)季风气候

两个大陆的东部虽都有季风现象,但亚欧大陆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北美则是湿润气候。北美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湿润气候(海洋性),北美东岸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亚欧大陆东岸降水集中在6、7、8月份。北美东岸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且年温差较小。

3.北美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小于亚欧大陆

北美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以东,100°W以西的大平原中部地带以及科迪勒拉山间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北部等地的温带型;大平原南部、科迪勒拉山间大盆地南部和科罗拉多高原的亚热带型;墨西哥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半岛的热带型。

亚欧大陆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有分布在中亚的图兰平原、我国西北的内陆盆地、内蒙古西部以及蒙古东南部的温带型;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塔尔沙漠的亚热带型,总面积比北美同类此气候区要大得多,和撒哈拉地区共同组成世界最大的、东西长13000多千米的干旱区。

4.北美冰原气候面积广大

北美冰原气候区包括格陵兰岛大部分和北极群岛的北部,气候严寒,气温终年在冰点以下;亚欧冰原气候仅见于北冰洋各岛屿上,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稍温和。

5.北美大陆气候具有突变性的特点

北美大陆气候的突变性在冬季更突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在北美洲长驱南下,向东伸展到大西洋沿岸,向南可达墨西哥湾。这种冷气流与北上的湿润暖气流在大陆交汇以后,往往出现暴雪天气。另外,夏季来自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低气压,常常发展成飓风。飓风登陆,其破坏程度很大。

第5篇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的新课改模式,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侧重点放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这两个环节上。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合作探究——增长智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地理现象能与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形下,对一种观点,一种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只凭教师简单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需要师生共同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与消化。能够通过这些地理现象和问题,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在讲解六年级地理大洲与大洋这一课时,我设计的基础知识目标是世界上共分为几个大洲,几个大洋,各自的名称;理解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能力目标是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其中我在能力目标中设计了两个学生提出的探究题目:“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永远是今天这样的状态吗?”“南极洲在不断变暖,以后会不会成为新的大洋?”

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们不仅理解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更说明他们爱动脑筋,勤于思考,并且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正是学习地理所需要的探究精神,更能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因此,我先让他们阅读《海陆变迁》一课的基本知识,然后,又对当前大气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作了一点介绍,最后,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今后海洋和陆地的轮廓变化会有几种情况?解释它们变化的原因或后果。”

全班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分别进行了为时5分钟的讨论,并派代表公布了讨论的结果。在讨论中我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阐明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对地壳的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于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变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感受颇深,有的学生提出南极科考站应该大量发出警告,指出人类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严重后果,坚决保护南极,让企鹅永远拥有自己的家园等。

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又进一步将探究的问题引申,向大家阐明了气候变暖的原因、现象以及危害。布置了一个思考题:“为缓解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下一节课的课前演讲题材。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的发言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这种合作式的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合作探究之后,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在学习自然资源这节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资源的概念以及资源的分类后,我向学生抛出了两个探究题目:“一个是: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另一个是:当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以后?人类应该怎么办?”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全班学生很快投入到了合作探究之中,他们中有人谈看法,有人提出支持的观点,有人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的学生不断去否定别人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标新立异。通过小组的探究,学生对自然资源中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很多想法。

比如:在北方的冬季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这样可以缓解我国煤炭资源紧张的状况,在农村应该有效利用沼气;关于怎样开发和利用好风能,有的学生提出建立能源“储蓄库”,当太阳能或者风能很充足的时候,将这些能源储蓄起来备用,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再启用“储蓄库”里的能源;而对于如何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学生提出了节约使用、循环使用、提高价格、限制使用、充分利用等很多办法,每一点学生都列举了很多措施,甚至还有学生写了演讲稿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智慧。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知识点得以拓展和延伸,从而也突出和巩固了教学重点,分散强化了教学难点,大家形成了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养成了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具有了勇于探究问题和积极动脑思考的品质。

展示交流——提高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特点,在备课中设计“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取代了以前一味地记笔记、背笔记的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交流。

我设计的展示题目对每一组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每个学生都不一样。到前面来展示的学生,也给没有来展示的学生带去了任务,他们负责的是检查和评价。因此,这一环节能够调动班集体参与,让他们感到一种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记忆了,而且不只是学习了知识,理解了知识,阅读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气候类型一课的时候,我让每组学生根据所给的气候类型图片,分析该种气候类型的特点,4种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学生通过图片,理解了如何看气候图。

但是,仍然有学生只说明了气温特点,没有说明降水特点。还有的学生表述不够简洁,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展示”这一环节,很容易蒙混过关,一旦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那么“小丑”就会亮相,因为下面有很多眼睛在盯着他们所展示的结果或者答案,错误会及时得以,纠正并且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当我给一名展示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学生以肯定评价之后,又有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充展示一个南半球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图片,他提出了南北半球既然季节相反,气候也应该是相反的,因此,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应该有两幅不同形状的图,我才意识到自己是按着惯例使用的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图,设计时忽略了这一点。而这位学生所展示的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开拓了思维,延伸了知识的广度。经过分析,得到认可,大家对地中海气候类型记忆更加深刻了,在以后的测试中显示,判断地中海气候类型正确率极高。他为其小组获得了荣誉,我对他这种动脑筋、爱钻研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展示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收获,也同样会给教师补充不足。

再比如,学习《多变的天气》这一课,教材中列举了16种天气符号,为了检验和对比教学方法以及学法的客观性,我分别在两个班级进行了测试,结果是这样的,老师要求学生机械式地背记所有天气符号的班级,这个班有一半学生记住60%~70% 的内容,而在另一个班级采用展示记忆,效果极其可观,全班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90%以上。

即使那些没有达标的学生,经过其他学生的帮助也能很快记住,这种方法的好处还在于每当学生习惯了这种方法以后,在课堂上精力更加集中,他们会适应等待老师发出展示的“号令”,也十分愿意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快乐,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会从中得到收获,因此,这一环节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情感目标。

第6篇

本文以如何教授学生学习世界气候的分部部分为例,提出了“由易到难、抓住典型、化整为零、分组‘肢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简化难点,促使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当前的地理教学,乃至其它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由易到难肢解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会遇到很多感觉晦涩的东西,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教师应该选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进行最有效的教学。世界气候的分布,在学生们最初学习的时候,感觉是很难的,感觉很遥远而又抽象,怎么也摸不到,学得糊里糊涂。“地球和地图”一章的迎头一棒给他们造成的“饱胀和晦涩感”还没消失,心理上又再次凭空添堵,这为以后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为此教师应该想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淡化难点,消除“拦路虎”。

请允许我以自身经历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小时候家里很穷,离集市又远,因为血脖那地方的肉便宜,所以妈妈偶尔会在买好肉的时候添上一些,回家后还常常先紧这种孬肉吃,把好的卤了等着慢慢吃。而我想想那血脖血淋淋、还有白的红的污秽东西就恶心地要吐,所以就说什么也不愿吃肉了,即使是后来给吃好肉也很不想吃。而好肉呢?因为我不愿意吃,时间久了也常常会坏掉,这样我的父母便常常吃到的是“孬肉”了。父亲一直对这个是耿耿于怀的,他经常骂母亲:好好的肉,你不先吃了它,非得等坏了扔了才甘心,你是会过吗?你这是败坏!但是骂归骂,家里还是母亲做饭炒菜的多,所以我一直不喜欢吃肉。长大后,我可以帮助母亲做家务、炒菜做饭了,当然也买肉,偶尔也会被肉贩子加塞进一些让我不喜欢的孬肉,怎么办呢?我都是先吃好的,孬的呢?等好的吃完了,再把孬的中的好的部分剔除吃了,再不好的部分干脆扔了或者喂狗。

同理,在教学中,每遇到这样类似的难题,我都会指导学生们先学最容易学会的,最后学难的,实在不会的,可以放弃,千万别给“堵了”。像世界气候的分布部分我就是这样处理的:由易到难、抓住典型、化整为零、分组“肢解”。

先学会记忆名称。看气候类型的图例部分,最容易的是最后的“高山气候”,很明显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上,在地图上主要分布在美洲西部的落基山、安第斯山上,非洲东北的高原上,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上,其中重点掌握的是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气候。

其次容易的是寒带气候,也可以叫极地气候,那就是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很显然这里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接下来的是热带气候。其实就4种,都带着“热带××气候”,所以先记忆关键词,分别是“雨林、草原、季风、沙漠”。学生们在记忆好了后,要先相互检查背诵和听写,并在课本做圈划标记,加深记忆。然后将这4种逐个落实在图中的热带范围。很明显,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主要有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最典型的是亚马孙平原地区。而草原呢?以典型的非洲为例可以看出,就分布在雨林两侧。至于沙漠,在草原的两侧,尤以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阿拉伯搬到地区为典型。季风呢?则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须指图帮助认识这两半岛)。这些介绍完了后,再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巩固记忆,并作小组互查、个别提问落实记忆,并且还得在图上指图表述。

最后的是温带气候。其实就5种,先解决都带着“温带××气候”的三个。分别是“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注意强调一定不能是“季风性”,地理的记忆要求准确。学生们在记忆好了后,要先相互检查背诵和听写,并在课本做圈划标记,加深记忆。然后将这3种逐个落实在图中的温带范围,尤其是典型地区——亚洲、欧洲。很明显,大陆性在温带大陆内部,西部大约纬度40~60度的靠大西洋地区是海洋性,而大陆东岸大约就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是季风气候。

温带气候还剩两个,一个叫地中海气候,另一个叫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就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而亚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这两个也和刚才一样做到记忆落实图中。当然也可以顺便把三种季风的分布做个简单对比。

由此,本来很复杂抽象的气候分布难点,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大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了。当然我觉得学生们通过这节课收获更多的不是解决了这一个难题,而是他们学到了一些面对困难时候所要具有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客观面对,找出“敌人”的突破口,由易到难,学会“肢解”难点,再配合关键词记忆、图文结合等方法,攻克“敌人”的堡垒。长此以往,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习兴趣不减反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附图:

第7篇

【关键词】气候类型;纬度分布;海陆位置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31-0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由于各地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因而气候差异很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是由各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有差异的,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形中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由于地形知识综合性强、要求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因此也就必然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地形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化解。一般情况下,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但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常出现一些特殊现象,笔者总结如下:

一、纬度分布特殊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1O。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从而使七述地不但气温较高,而且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所以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是因为处于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的。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时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相似的是南美洲圭亚那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二、海陆位置特殊

1、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侯。一般而言,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但由于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有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分布。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分布到西部沿海,主要是由于离岸风和流经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西侧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侧的维多利亚大沙漠、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侧的纳米布沙漠的形成都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索马里半岛沿岸的热带沙漠也跟夏季的离岸风和索马里寒流有关。

2、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J陛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性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西距海洋都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地处高大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也是距海较近,但由于地势高,受海洋影响小,所以沿海地带形成地中海气候,而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类似的还有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内部的温带大陆。眭气候。

3、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O°一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有一些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常年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区域地理 复习策略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高考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的主导方向,把地理表述能力作为能力考查的压轴大餐。在多年的高考中,常常以背景材料、图文资料的形式作为考题的切入点,对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强化区域定位

(一)根据地理位置定位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关位置。如在世界分区地理复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第一节的政区图加强区域定位。

(二)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

许多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轮廓或形状,可以作为确定地理事物的重要标志。如山东省的轮廓像个骆驼,意大利的轮廓像个马靴,墨西哥湾的半圆形状外加西侧的中美地峡及东侧的佛罗里达半岛,黑海的三角形状内嵌北部的克里木半岛,湘江从洞庭湖的西侧注入,赣江从鄱阳湖的东侧注入等特征,都可以准确对上述地理事物进行定位。

(三)根据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定位

从区域划分的角度分析,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这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基础。因此分析某个区域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对该区域进行定位。如中国的某个地形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即可确定该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再如某国的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程度很高,形成明显的区域专业化,即可确定该地形区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另外在平时的地理训练中,要经常查阅地图,对一些专业经纬线所穿过的知名地理事物及重要城市等控制点的区域定位,日积月累,区域地图就好像粘贴在脑海里了。

二、构建区域空间图像

地图是构建区域空间概念的重要工具,它把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空间分布规律、相互联系以及人地关系较为直观地表达出来,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理课堂应善于利用这一载体,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地区,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立体空间图像。在判读区域地图时,就能从经纬度和海陆分布特征、轮廓、形状、主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及特点,快速扫描思维图像的信息,对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依托图像,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推断区域地理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构建区域知识网络

地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初中地理(即区域地理),侧重于让学生认识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和人口、劳动力、技术、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特征,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高中区域地理(即系统地理)则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因此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让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难度加大。所以有必要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联系,用高中地理的理论引领初中地理的知识,把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

四、注重区域共性,掌握区域的个性差异

区域地理中涉及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需要我们理解、掌握并通过归类整理,起到“化零为整”的作用。如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分析该气候的成因来掌握分布规律,并归纳试题中出现概率较大的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城市(如马赛、罗马、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珀斯、开普敦等),由此来掌握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又如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则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入手去总结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当然,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还应强调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如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东北平原与德干高原的黑土的区别、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差异等。

五、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凸显区域地理特征,分辨地域差异是区域地理教学的目标。因为区域地理环境是各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所以对区域的分析,必须从整体出发,对各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纳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让学生对整个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分析的过程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

由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基本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所以不同的地区地理要素组合特征及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必然存在着差异。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这种地域性,可以通过对有着某些共同属性的两个或多个区域、容易混淆的地理事项进行比较,明确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共性与差异,找出共同的规律,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使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特征,借鉴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9篇

一、等值线的特征、判读规律及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1.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各点数值相等。

(2)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间隔(等值距)相等。

(3)同一幅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是闭合的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说明弯曲处两侧的数值变化越大。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方法规律示意图“大大小小”两条等值线间的等值线闭合区域,若闭合曲线的数值等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的数值等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若a>b,则甲>a,乙<b

若a<b,则甲<a,乙>b“高低低高”若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若图中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高高低低”若等值线向高纬(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气压)比同纬度(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气压)比同纬度(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上图中,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洋流向凸”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1陆南,7陆北”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注意: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1)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认清地图上的方向和图示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

(2)掌握图示的内容。等值线图要从观察等值线的疏密,了解等值线的间距,比较等值线的数值,分析等值线的走向,注意等值线的弯曲、闭合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判读。

4.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是某地地理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的若干条等值线来表示某地地理状况的图形。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考生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

(1)等温线。

①盆地海拔低,气温等值线呈闭合状态,且为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等值线呈闭合状态,且为低值区。

②数值变化趋势及其应用。数值向北递减的地区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的地区为南半球。

③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

④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⑤应用。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及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判断地形高低、海陆分布等。

(2)等压线。

①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②数值变化趋势及其应用。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风向。

③疏密程度。判断风速大小:密集处风速大,稀疏处风速小。不同图幅进行对比时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④影响等压线弯曲的因素有地形、气温、海陆、洋流等。

⑤应用。风向、风速的判断;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低压中心和低压槽线附近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线附近多晴朗天气。

(3)等降水量线。

①大陆内部形成闭合低值区。

②数值变化趋势及其应用。一般情况下,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地区降水较多。

③疏密程度。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④影响等降水量线弯曲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⑤应用。判断海岸走向、地形走向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

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

三、方法技巧

要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在复习中,考生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意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明确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既要认识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又要认识不同地理事物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考生可以将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形成渗透综合思维的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在强化主干知识、侧重知识相互渗透的同时,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多角度、系列、完整的知识新体系,更利于考生理解、运用主干知识,实现书本知识牢固化、分散知识组合化、理论知识实用化。另外,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用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

对于高频考点或问题,考生要善于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有效的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块”,便于检索,随时调用,以提高考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4.针对现实问题整合文科综合知识

在复习中,考生可将书本知识围绕当前的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等新问题和新情境重新整合,体现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并运用多种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考生只有重视基础知识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将原有平面知识结构提升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才能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进行规范的针对性训练

在复习中,考生可通过仿真训练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摸索、感悟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从而更加自如地调动和运用知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解题效率。

四、经典回放

例1(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

(2)在上图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1)C(2)A

【命题立意】第(1)题:该题考查根据经纬度定位和从等高线图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题: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疏密与地形、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第(1)题:首先,据图中经纬线可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东北部;其次,结合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林地分布广泛的信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判断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林业和林产品加工。

第(2)题:据图可知,公路的河流以西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另外,从图中可看出河流以西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此B项错。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较慢,C项错。由于图中河流两岸林地比重大,水土保持较好,因此河水中泥沙含量较少,并且桥梁地段河面较窄,而沙洲多出现在河面较宽的下游,因此D项错。

例2(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B.b处

C.c处D.d处

【答案】(1)C(2)A

【命题立意】第(1)题: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与剖面图的转换。

第(2)题:该题考查的是据等高线图判断集水线,即山谷位置。

【解题思路】

第(1)题:剖面线所经区域除甲处为400米,再无高于400米的地区,排除A、B;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甲、乙连线穿过两个山脊,①山脊海拔在300~400米之间,②山脊海拔可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判断出亦在300~400米之间,选项D中山脊位置分布与等高线图有错位,选项C完全吻合。

第(2)题:上图中③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

例3(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1)C(2)A(3)B

【命题立意】以区域等值线图为信息载体,从等温线的角度考查气候,并考查获取、解读等值线图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影响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植被分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等温线图信息的正确解读。

【解题思路】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定位,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

第(1)题,提取图像信息,如等温线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中东部等温线分布密集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故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等温线分布属于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距海近,故海陆分布不是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

第(2)题,比较①②③④四地的降水差异,首先应明确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其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其次应明确岛屿东部因处于夏季风的山地迎风坡而形成地形雨,岛屿西部因处于冬季风的山地迎风坡而形成地形雨;最后应明确台风是天气现象,各地降水受台风移动路径影响。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

第(3)题,从设问中提取信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因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的④地被排除;据等温线判断,③地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地气温较高,海拔低,位于岛屿沿海平原,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故无樟树集中分布;②地既在亚热带,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故最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

五、强化训练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为等温线,g、f、h为等高线。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

C.地形D.大气环流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b

B.从②引水灌溉比从①引水有利

C.e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3.若此时A地多云,则A地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

A.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B.40米

C.90米D.65米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6题。

6.据图中的等值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可能是

A.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B.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8.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口易出现咸潮

B.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最大值

C.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昼短夜长

D.亚欧大陆正受印度低压控制

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1图29.对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10.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①甲②乙

B.①乙②丙

C.①丙②丁

D.①甲②丁

11.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哪里?为什么?

(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因此主导因素是纬度。

2.D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等压线a、b、c的大小关系是a>b>c;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d、e的大小;根据等高线判断出①线可以自流灌溉;湖泊只有河流汇入,没有流出,为内流湖泊。

3.D本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据此时A地风向可以得出它正位于暖锋的锋前,则最有可能受到暖锋影响;然后暖锋离开,A地受暖气团影响。所以有可能出现的是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4.C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河流水流速度的关系。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河水流速最快,C正确。

5.B本题考查从等高线图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运用比例尺计算的能力。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40米。

6.C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判读等值线图的能力。图中丙地位于600mm闭合等值线内,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选项A错误;图中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600mm,这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选项B错误;图中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这说明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选项C正确;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400mm等值线位置偏南,选项D错误。

7.B本题考查的是等温线与季节的关系,以及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根据等温线在海洋上向北凸(或在陆地上向南凸)判断此时为1月份,又因图中等温线表示最冷月均温,所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再根据纬度和最冷月均温为5℃,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8.A本题考查的是咸潮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潜水水位与降水量的关系,以及地球公转的意义和气压与季节的相关知识。根据上题解析得出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我国珠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均少雨,故珠江口易出现咸潮,华北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亚欧大陆正受亚洲高压控制;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选A。

9.A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各种天气系统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及锋面符号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故选A;乙地位于暖锋后,暖气团一侧,为晴朗天气,故排除B;丙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排除C;丁地等压线较稀疏,且水平气压存在差异,因此该地有风,但风力不强,故排除D。

10.D本题考查雷达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从图中气温曲线可以看出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最冷月气温大于0°C,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降水状况,①地降水较为均匀,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纬40°~60°和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②为冬雨型气候,即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纬30°~40°和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典型分布区为地中海沿岸)。由图1可知,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处于波罗的海沿岸,纬度高于60°N,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处意大利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11.(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影响因素: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花卉 种植 气候

2l世纪城市化水平将加速提高,城市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城市总面积在不断地加大,城市的绿地率也不断地提高,城市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及布局的水平直接影响与关系到城市市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及布局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气候学对园林花卉种植有着重要的影响[1]。

1、花卉种植气候区的划分

世界大花卉原产地气候型 ,即大陆东岸气候型、中国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欧洲气候型、地中海气候型、热带高原气候型、墨西哥气候型、热带气候型、沙漠气候型和寒带气候型 ,大部分可在中国国土上找到·其中冷凉花卉区及喜温花卉区均属大陆东岸气候型 中国气候型 前者为冷凉型 ,此区原产花卉主要有牡丹、荷花、芍药、海棠等,而主产北美东部的百合等就适宜在此区种植 后者为喜温型 ,原产花卉有梅花、樱花等著名花卉 ,而属于同一气候型原产非洲东南 部 的 非 洲 菊也适合此区栽培 热带花卉区夜盖着我国两广、台湾、海南及闽东南、滇西、滇南等南亚热带或热带地区 ,属 大花卉原产地中的热带气候型 ,原产著名花卉有桂花等 ,而适宜此区栽培的花卉更多以 非洲紫罗兰等最负盛名 其中海南西部地区盛产多浆植物,具有沙摸气候型特征·高原花卉区主要包括滇东 、滇 中、黔西及 川西地 区 ,适宜栽培晚香玉、球根海棠、报春 、云南山茶 、常绿杜鹃等,我国只缺少欧洲、地中海和寒带气候型 ,其中寒带气候型花卉生产潜力不大 ,欧洲和地中海气候型的花卉可进行保护地栽培[2]。

2、加强园林花卉种植的措施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从事园林绿化的单位、集团和公司越来越多。为优化产业结构, 各县(市)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如园林局),协调和指导产业的开发。

(2)花卉产业是以开发生物有机体为内容的特殊产业,要求较高的自然科学资质和人文科学素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综合素质, 要用科技密集型取代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开发模式。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加速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园林专业人才。

(3)加强园林科学研究, 逐步培育和建设园林科研队伍。近期可设立室内观叶植物、 郁金香商品种球、冷凉型花卉商品盆花开发研究基地、亚热带香花植物研究开发基地等开发项目, 以科研为动力, 发展花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 农户的生产模式, 推动产业发展。

(4)拓宽投资渠道。在产业启动初期, 适度规模的国家投资是必要的, 但是国家投资不能代替民间投资的作用。只有真正唤起民间投资才能推动产业发展。要简化企业注册审批程序, 降低纳税标准, 减少企业运作的前期风险, 要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地资金流入, 推动产业快速成长。

(5)要立足扩张式战略, 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 把产品推进华东、华南的花卉市场, 参与竞争。

(6)发展绿色文化,兴办绿色刊物,开展文化研究。通过举办花卉展销、画展、 摄影展、绿色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宣扬绿色文化,营造人人参加绿色植物栽培的文化氛围。要加强绿色教育, 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力度。

(7)开展花卉产业信息研究, 建立花卉生产销售的计算机网络,开展网上贸易, 定期绿色产品信息, 研究国际、国内花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加强花卉拍卖市场、网上花店或花卉供应商的站点建设, 积极发展网上花卉交易。联合省内、区内现有园林绿化公司, 建设花卉销售联盟, 逐步发展为花卉产业集团。

3、极端气候的防范对策

3.1设立园林花卉苗木业国家政策性保险基金

随着国家政策性保险基金覆盖面的扩大,建议设立园林花卉苗木业国家政策性保险基金。园林花卉苗木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世界各国都在扶持和鼓励。比较中国同荷兰、以色列等国同面积花卉业的产值,我国只是前者的1.7%和5.9%。说明我国发展花卉苗木业的潜力大,政府更应加以引导发展园林花卉苗木业,加大抗击自然灾害经费投入,设立园林花卉苗木业国家政策性保险基金。提倡开展灾害保险、再保险和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提高园林花卉苗木业防灾抗灾的能力,从而实现从减轻灾害损失到减轻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无疑会提速中国园林花卉苗木业的发展步伐。

3.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园林花卉

苗木业抗灾减灾科研水平自然灾害对花卉业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整合各学科优势,如地质学、气象学、信息学、植物学、水电和水利等学科,共同研究花卉苗木业抗灾减灾的具体防范技术和措施,努力在提高园林业抗灾能力上寻求突破点。同时,借鉴国际农业、林业抗灾减灾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有选择地用之于园林花卉业。还要加强抗击自然灾害制度建设,争取资金支持,通过国家出一点,企业挤一点,社会集一点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3.3加强灾前防范和灾后恢复自救

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如夏季既是干旱时期,也是洪涝多发时期,同样是台风肆虐时期,各地要根据受灾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害防范措施。当灾害发生后,要根据受灾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进行灾后自救。如洪涝灾害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树木洗苗、补植、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如大雪天气,要及时扫除大棚、树木上的积雪,减轻积雪对大棚设施、树木枝干的压力;对压断的树枝要进行整形修剪,并做好修剪口的防腐工作;为减少干旱的危害,要利用水循环原理,充分做好雨水的收集贮备工作,为营造节水型园林打好基础,从而全面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结论

总之,气候对园林花卉的种植是综合而又复杂的,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的建议 ,仅供有关部门及花卉生产者参考。

参考文献:

第11篇

Roussillon:

The vintage wine of Mediterranean

露喜龙:地中海边的佳酿

顺着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的芬香一路南下,地中海的气息越来越强烈,温暖的阳光,柔顺的微风,在法国靠近比利牛斯山脉脚下,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葡萄酒生产地――露喜龙产区。

顺着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的芬香一路南下,地中海的气息越来越强烈,温暖的阳光,柔顺的微风,在法国靠近比利牛斯山脉脚下,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葡萄酒生产地――露喜龙产区。

孕育百变葡萄园

露喜龙葡萄酒的生产和贸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时期,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如今,露喜龙地区葡萄酒生产量占法国总产量的第九位,而天然甜葡萄酒的产量则名列前茅。上帝似乎就是为葡萄酒而创造了露喜龙,这里日照充足、矿物质丰富,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露喜龙全年日照在2531小时以上,是法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充足的日照是保证葡萄酒甜度的最佳条件,为甜葡萄酒之乡提供了天然的气候环境。由于露喜龙位于多省份交界处,其土壤类型之丰富令人惊讶,而每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又诞生了不同种类优秀的葡萄品种:红色片麻石―― 象征着力量、成熟,从一片红色中可以捕捉到麝香、迷迭香、薰衣草、杜松子的复杂;灰色片石――象征着细腻、微妙,它能给我们带来奇妙的感受,从口腔前部至中部,果香馥郁满厚,香甜柔顺;黑色岩片石―――象征着烈性,略许烟熏味道加略许辛辣,那是飘过黑胡椒的余味。不远的海风更为这里的土壤添加了盐分、海藻清新的酸度和清淡的口感。总之,在这里举起杯中酒才知道自己的味蕾原来从未打开。

上帝的调色板

露喜龙地区东面临海,其余三面被群山环抱,陡急的地势都在这里急转而下变得缓和。这样的地势是不同板块基岩断裂穿错的结果,造就了露喜龙地区丰富的土壤地质环境,犹如一块调色板。再加上流经的三条河流和临海的一面频繁吹来的季风,以及当地和葡萄混植在田地里常见的地中海式灌木(garrigue)带来的特殊味道,这里出产的葡萄酒丰富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些酒庄美丽的葡萄园里就可以看见远处高耸的加尼古峰(Canigou),还有走着走着就让人心神跌入一片碧蓝的地中海,诗情画意,如痴如醉。

目前在中国,露喜龙和与它相邻的朗格多克(Languedoc)产区一起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法国南部”(Sud de France)的概念推荐给中国的消费者,但是露喜龙因为其独特的风土条件值得单独研究品赏。

天然甜葡萄酒之乡

目前露喜龙地区主要出产干红葡萄酒和天然甜葡萄酒, 还有少量的干白和干型桃红葡萄酒。 在风格多样的露喜龙葡萄酒中,天然甜葡萄酒(VDN)是相当特别的一种,是用夏季炎热干燥的露喜龙出产的含糖量高的葡萄为原料,在葡萄酒发酵尚未完成时加入高度的天然中性葡萄酒精中断发酵过程,这样就保存了葡萄酒中的天然糖分,与一般甜酒在发酵后添加糖分的方法不同。所以露喜龙天然甜葡萄酒实际上是一种加度甜葡萄酒,酒精度至少为15度。按照工艺和选择葡萄品种的不同,有天然甜红、天然甜粉红和天然甜白葡萄酒之分。

天然甜葡萄酒还可以根据是否陈化分为明显的两大类。不做陈化的一类从开始酿造到装瓶上市的时间比较短,追求的是新鲜的果香和清爽甜蜜的酒体,比如大部分的里韦萨特蜜思嘉甜白(Muscat de Rivesaltes),葡萄收成之后的来年开春就已经上市了,喝的就是清爽新鲜的怡人风味,作为餐前开胃酒或者搭配带有奶油味的甜品都很不错。

Tips

不要错过的葡萄园:

Chateau Nadal-Hainaut 酒庄

Chateau Nadal-Hainaut酒庄建于18世纪,是在原来的古修道院遗址上建成的,仍保留着古老的小教堂,庄园位于露喜龙中心,比邻佩皮尼昂。庄园不仅具有自己的葡萄园,从事酿酒业务,还因其具有优美的风景,承办一些旅游、接待业务,很多当地的法国人都在此举行婚礼宴会。庄园的葡萄园主要种植歌海娜、佳丽酿、西拉和麝香,还具有上百年的葡萄老藤。庄园正在计划对国外开放,或许会成为众多情侣选择蜜月之旅的最佳地点。

第1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2•福建永定期末)世界著名的人类文明发源地:①黄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幼发拉底河流域、④底格里斯河流 域,其中位于中东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2•福建泉州期末)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这些习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美观休闲能保暖

B.地形崎岖宜行走

C.炎热干燥多风沙

D.狩猎探险真方便

3.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世界各地运送石油的船只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 .莫桑比克海峡

4.(2012•长沙期末)暑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去耶路撒冷旅行,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清真寺中朝拜者络绎不绝

B.大批僧侣从世界各地赶来取经

C.圣墓大堂中基督教徒虔诚地做礼拜

D.犹太人在“哭墙”下祈祷

5.(2012•福建泉州中考)中 东地区经常爆发冲突、战争,下列原因错误的是(

)。

A.红海沿岸分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争夺石油而战

B.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C.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为争夺水资源而战

D.多个宗教发源于中东,因宗教冲突而战

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四种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6~7题。

6.欧洲西部因海陆位置差异,形成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D.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

7.以上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相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2•河南师大附中期中)关于欧洲西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阿尔卑斯山脉的阻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很小

D.矿产资源丰富,使其最早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地区

9.欧洲西部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风情使其旅游业十分繁荣,下面旅游景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艾菲尔铁塔——法国

B.风车——荷兰

C.峡湾风光——挪威

D.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德国

10.杨璐暑假期间在欧洲旅游时,拍了许多照片。下图是其中的一张幽深、陡峻、连绵的峡湾景观照片,拍摄地点有可能在(

)。

A.挪威海

B.波罗的海

C.地中海

D.黑海

11.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B.东非裂谷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现在还在继续扩张

C.海岸线曲折,海湾岛屿较多

D.刚果河流入大西洋,尼罗河流入印度洋

非洲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如成群的斑马 和羚羊、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凶猛的狮子。澳大利亚也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如袋鼠、鸸鹋等。根据这段文字,完成第12~13题。

12.这些野生动物主要生活在(

)。

A.热带雨林中

B.热带草原中

C.热带荒漠中

D.亚热带森林中

13.非洲与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主要差异是(

)。

A.非洲多食草动物,澳大利亚多食肉动物

B.非洲动物善于奔跑,澳大利亚动物奔跑速度很慢

C.非洲的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草原,澳大利亚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荒漠

D.非洲的动物进化比较快,澳大利亚的动物比较古老

(2012•山东泰安中考)读图,完成第14~15题。

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

14.下列有关马赛人游牧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我们暑假期间,马赛人正处在向北迁移过程中

B.一年中马赛人要在两个国家之间辗转越境迁移

C.马赛人游牧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D.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一年中马赛人迁移的主要原因

15.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 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气候因素

16.(2012•山东泰安中考)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列描述不可信的是(

)。

A.会议在德班召开期间,该国正值夏季

B.德班是该国最大港口城市,位于热带,濒临大西洋

C.在好望角可看到有大型油轮经过

D.该国首都是比勒陀利亚

17.2010年6月2日,“非洲印象”综艺表演亮相上海世博会。节目期间主持人穿插介绍了关于非洲的一些知识,小刚同学没有听清楚,记错了一句话,请你帮他找出来。(

)

A.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B.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C.降水量分布不均,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

D.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缓慢

18.在我们的印象中,圣诞老人穿着皮袄,坐着雪橇,而澳大利亚的广告画面中,已出现了身穿背心短裤、畅饮橘子汁的圣诞老人。这是为什么?(

)

A.澳大利亚人追求新潮

B.澳大利亚的圣诞节是6月25号

C.过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是夏季

D.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地区,终年炎热

19.下面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场规模较小

B.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C.农场耗用劳动力较多

D.农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20.澳大利亚的羊大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 南部沿海地带,这是因为(

)。

A.这里地形平坦,降水较多,牧场广布

B.这里人口密集,城市较多,乳畜产品的消耗量大

C. 这里交通便利,便于将乳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

D.这里气温相对较低,便于乳畜产品的储存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12•山东青岛中考)(14分)读“埃及和法国农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埃及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________之国;法国地势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2)填写表格。

22.(2012•湖南株洲中考)(9分)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部明显偏高。但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出现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天气。

材料二: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在欧洲某国举办。

材料三: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图中A、B、C三个城市中作为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该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英国和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同属________气候类型,但两国农业生产差别较大,法国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而英国则是以乳肉畜牧业为主。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________,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

(3)A、B、C三地年平均降水量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材料一所述冰雪灾害天气对欧洲居民的生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3.(6分)读“加纳经济图”,完成下列问题。

(1)加纳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__________,像这样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赚取外汇的经济类型被称为“____________”。

(2)加纳进口产品中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赖其他国家供应此类进口产品,其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纳所在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黑非洲”,原因是(

)。

A.人到那里会被晒黑

B.当地的大部分居民是黑人

C.那里 有大片的黑土地

D.那里有很多黑色矿产

(4)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民族内部不团结

C.自然资源缺乏

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24.(11分)读“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洋,②是________洋。

(2)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被誉为“________”的国家,其________数量和________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________”的国家,其矿产品大量出口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铁矿和煤矿的分布特 点进行归纳)。

(4)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国土的____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但与佛教无关联。

5答案:A

解析: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答案:6.A 7.B

8答案:C

解析:欧洲西部由于西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解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岛屿、海湾较少;刚果河流入大西洋,尼罗河注入地中海。

答案:12.B 13.D

答案:14.D 15.A

1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国是南非,位于南半球,12月正值夏季;德班位于印度洋沿岸。

17答案:D

解析:非洲资源丰富,被称为“富饶大陆”,但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经济发展水平低;非洲人口增长迅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18答案:C

解析:全球的圣诞节都是每年的12月25日,那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夏季。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1)沙漠 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尼罗河 巴黎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长绒棉 小麦

22答案:(1)A 伦敦

(2)温带海洋性 少

(3)A、B、C 距海远近不同

(4)影响交通、出行;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如通信、供暖系统等;影响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任答两点或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3答案:(1)可可 单一商品经济

(2)交通设备及机械 交通设备及机械等是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昂贵,购买费用高(意思答对即可)

(3)B

(4)D

24答案:(1)印度 太平

(2)骑在羊背上 绵羊 羊毛

(3)坐在矿车上 矿产地靠近沿海(或铁矿、煤矿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便于运输

(4)东南沿海 气候温暖湿润 沿海交通便利开发早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测试试卷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

3.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