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

时间:2023-06-01 09:3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业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业流程

第1篇

MRB作业流程如下:

MRB的作业流程每个企业都不会太一样,MRB的职责基本上都是处理企业中的不合格物料或呆料。

常用的比较集中在IQC阶段,其实有些企业还包括设计变更后的物料,长期不用的呆料或半成品,甚至成品的处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 GPS 野外作业 工作流程

1 引言

GPS(GlobalPositionSystem)即为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近年来,随着GPS接收机性能和数据处理技术逐渐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GPS技术分为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两部分工作。外业施测是内业工作的数据来源,也是整个GPS技术工作的基础。如何做好GPS野外作业,对确保GPS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提高整个GPS技术的成果精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GPS野外作业的一些工作流程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2 GPS野外作业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2.1 网形规划及时段安排:

GPS网形规划与控制点分布有关,为使整个网形的点位中误差值能够均匀,最好网形能依控制点之分布规划:

(1)平面控制点之分布:

网形测区:最好有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外围的四个象限,若已知三角点(控制点)位于测区外面,则测区外缘与该已知点之距离最好不超过20km。

线状测区:最好有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之两端及中央,且每隔30km左右最好有一个已知控制点。

(2)高程控制点之分布:

网状测区:一般而言,在每10km×10km范围内需有4个已知水平点做为控制点,且分布于测区周围。若欲得较高之高程精度时,可于测区内加密水平高程控制点的数目,通常待测点与已知水平点相距最好不超过5km。

线状测区:最好有至少四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之两端及中央。当线状测区区域较大时,在每10km×10km范围内需有已知水平点做为控制点。

时段之安排最好能避开中午(AM11:00~PM1:00)时段观测。时段安排后,填写计划时段表,并明确指示测量员测站行程。

2.2 摆站程序:

外业负责人应负责明确告知摆站人员其所摆设测站点名、点号及开关机时间,若架站人员有未明了事项,也应主动向负责人请示了解。以下是架设GPS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操作程序:

(1)找寻点位:

该点若已去过,应该不会发生问题;若是没去过点位,而应按点之记找寻,在到达点位之后应确认该点之标石号码,检核无误后再行架设仪器。

(2)架设仪器:

首先进行仪器的定心及定平。通常要注意的是:

在定心及定平过程中,不要将天线盘架在脚架上,仅架上基座即可。

光学求心仪因仪器高及个人视力不同,而有不同的焦聚,所以在定心之前应该要调整到最适合的焦聚,避免求心上有像差的发生。

天线盘挂上之后,将天线盘的指示方向指向北方(若不知道北方在那,可利用石桩上刻字判别之,字的正向为北方),量测三个方向上的天线盘高(北方、东南及西南)及对应之英吋数,记录下来。开机后,将点号、天线高输入接收仪中,并开始接收卫星数据(注意每笔数据间隔秒数)。

(3)记录观测手簿:

手簿是数据下载及内业计算最重要的信息记录,外业所发生的错误都必须要经由手簿的记载来改正之,因此手簿数据的记载务必要求正确、详尽。注意事项:

注意点名、点号书写是否正确;

天线高、天线盘及接收仪的型号、序号记录是否正确;

转贴于

开关机时间务必记录。

(4)意外状况处理:

摆设GPS人员尽可能留在仪器旁边,不要让仪器离开视线范围之外,数分钟需至接收仪查看一次,注意数据有无持续接收、电池剩余电量等。

注意:任何意外造成仪器之定心、定平移动甚至倾倒,则立即关机重新架设,并在手簿上记录关机及开机时间;断电处理:换上新电池,重新开机,记录断电及重开机时间;若有本身无法排除之困难,则立即回报并记录状况。

2.3 资料下载:

GPS外业收集之数据须经由传输线之连接下载(DOWNLOAD),或经由记忆磁卡(PCMCIA卡)传输至计算机中,再经由仪器商所提供之计算软件计算基线,最后再组成网形计算坐标。因此,数据下载也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外业上所发生的一些错误就必须在这个阶段完成侦错及改正。下载软件及硬件的连接这里不予讨论,以下只提出几点数据下载需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收集手簿及接收仪:

数据下载时需要观测手簿的信息来辅助下载。利用手簿上记载之接收仪序号找到对应之接收仪进行下载,若下载数据与手簿数据不符合者(如点号、天线高等),将该数据记录于手簿上,待下载完成之后询问该摆站人员哪项信息才是正确的。

(2)核对时段:

将所有接收仪数据下载完成之后,按当日计划时段表核对手簿上各时段之点号是否相符,若有不符者、或未摆设者,请于当日计划时段表上注记,并交由网形时段规划者处理。规划者应找出不符之原因,若为遗漏则应记录下来,以备日后补测之用。

2.4 资料检核

测量工作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正确性,因此在最后外业交付内业的最后阶段,必须再次确认各项数据是否有误,检核后将下列各档案移交内业人:

(1)当日计划时段表:交付网形、时段规划者。

(2)测站手簿、实际观测时段表、下载磁性数据(raw dataRINEX data):交付内业计算人员。

3 结语

GPS外业流程至此就算完全结束,若能将上述各注意事项慬慎处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相信以GPS高自动化的作业流程,应该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及成本。所以GPS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RTK技术;作业流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83-01

前言

RTK定位技术是GPS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并开拓GPS新应用领域。GPS―RTK从根本上改变了测量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RTK定位技术以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形测量、城市规划测量、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等等当中。

1、工程测量RTK技术的主要优势

1.1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业速度快,减轻了作业者劳动强度,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1.2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1.3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1.4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很多种外业测绘。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1.5 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数据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导入计算机,手簿的使用简单易学。

2、工程测量RTK技术的作业流程

2.1 内业准备

在实施RTK 外业测量前,应事先收集测区的小比例尺地形图,必要时进行野外踏勘, 根据城市测量的特点完成内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根据工程项目,设定工程名称;②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则输人手簿;③若无坐标转换参数,应整理测区的已知控制点资料,控制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使得所测点均在已知点的包围之内,尽可能避免从一端向另一端无限制的外推。控制点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条件应符合GPS作业的要求;④实施工程放样时,内业输人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

2.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城市测量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存在WGS -84 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由于RTK 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工程需要,求定测区转换参数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测区以GPS静态方式布设均匀分布的高等级GPS控制点,获得各点的WGS -84 坐标和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同一点的两种坐标求出转换参数。

2.3 基准站的选定原则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发射电台和流动站接收电台组成,它们是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稳定可靠的数据链是动态初始化的前提。保持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可以减少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时间,大大提高主作效率,所以基准站的安置是顺利实施RTK 作业的关键之一,基准站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基准站可设立在有精确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设在未知点上;②基准站安置应选择地势较高、视空无遮挡、电台有良好覆盖域的地方,城市测量首选测区高大建筑物上;③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和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200m 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④考虑到南北极附近是卫星的空洞区,电台的天线应架设在GPS接收机的北方。

2.4 RTK施测步骤

野外作业时,基准站安置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打开接收机输人点号、天线高、WGS-84 的已知坐标;设置完毕检查接收的GPS卫星数5颗。检查电台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基准站设置完成。流动站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匹配的电台频率,检查电台接收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接收卫星颗数4颗,流动站可开始测量任务。先联测1 个~2 个已知控制点,评定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测量任务。实时动态RTK 数据处理相对简单,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

3、工程测量中RTK技术的注意事项

RTK 技术在城市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城市特殊的环境,存在诸多的不利于RTK 作业的因素,诸如强大的无线电网络、高大的建筑物、繁忙的交通等。

3.1 由于实时动态RTK 的测量与卫星分布以及数据链的性能有关,而且各观测值都是独立观测的,所以应在开始观测前联测其他已知点进行对比,以确定基准站和流动站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以及数据链通讯是否正常。在观测一段时间或仪器失锁以及观测结束前都进行这一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3.2 为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流动站宜采用带支架的对中杆,这样流动站天线稳定性好、对中整平误差小,同时在采集数据时应等待数据跳动变化在设计要求实时采集;

3.3 RTK 作业时,有时会出现数据链不稳定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流动站附近存在与电台频率相同的外界无线电,干扰了数据的传输。这时应通知基准站测量人员重新选择电台发射频率, 流动站也重新选择接收频率;也可能是电台的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

3.4 在RTK 测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在某个区域或一个时间段里,解算时间较长甚至无法获取固定双差解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周围存在如反射性强的建筑物、水面、临时停车等反射物引起多路径现象,可选择复位后重新观测记录;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卫星可用或卫星分布不利,可选择适当提高截止高度角或删星;

3.5 在房屋密集区域,或在林木茂盛的地方,由于天空通视条件的限制,RTK 无法确定其坐标位置,应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4、RTK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

研究表明,RTK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为95%,RTK比静态GPS还多出一些误差因素如数据链传输误差等。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4.1 已知点检核比较法。即在布测控制网时用静态GPS或全站仪多测出一些控制点,然后用RTK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

4.2 重测比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测1―2个已测过的RTK点或高精度控制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TK测量。

4.3 电台变频实时检测法。在测区内建立两个以上基准站,每个基准站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改正数据,流动站用变频开关选择性地分别接收每个基准站的改正数据从而得到两个以上解算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就可判断其质量高低。

第4篇

数据线制作的过程如下:

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0.6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到3厘米。

2、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剥向左方,蓝色对线剥向右方,接线的顺序为上橙、左绿、下棕、右蓝。

3、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接线的顺序为左一橙、左二蓝、左三绿、左四棕。

4、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白色混线朝前,线对颜色是有一定顺序的。

5、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约14mm的长度,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以此类推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04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流程”。SOP起源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管理方式之一,其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众多企业管理案例中都得到了验证。因此,将这种现代的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并结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殊管理环境,探索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教学管理标准流程,对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对教学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研究对于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作业流程理论被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促使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更有利于各高校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教育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越来越体现出了它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认识观念、管理理念的发展滞后,高校教学管理往往在高校实践活动中存在认识不足,缺少具备专业水准的管理团队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专业化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重科研教学、轻管理的历史情结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缺少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团队,不仅没有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还缺少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统一业务规范标准要求。同时,由于高校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普遍以经验管理为主体,个人管理经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水平。 

(二)教学管理实践缺乏标准工作规范,管理工作中权责不清 

由于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方式普遍为经验式管理,管理方式不仅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毫无普适化的标准,甚至在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学院,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都存在着各种差异,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秩序混乱,形成了上一层政令不达,下一层信息不通的阻值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的缺失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高校教学管理环节中权责区分不清,没有明确的责任定位和工作职责定位。 

(三)教育资源利用和配置存在低效和浪费,教学管理环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高等教育资源是国家教育资源中等级最高最为稀缺的资源,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职能,但是由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缺少有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框架,也缺乏高效的、权责明晰的、顺畅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因此对高校教育资源造成了普遍的配置低效和资源浪费,从而严重地影响到高校教学秩序和高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良影响的循环过程,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探索和解决,而不能区分对待。 

三、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及构建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构建需要从科学的定义体系出发,遵循 一定的科学性的构建原则进行构建,要在充分借鉴当代商业工业体系中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构建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一)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 

根据管理学中关于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概念和高校教学管理实践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做出这样的基础定义,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按照科学性的管理原则,制定出的符合高校教学管理基本工作制度和方法的,权责明晰的,目标明确,过程清晰可控的标准的教学管理操作规范。 

(二)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依据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定义及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现存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形成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以权责明晰的制度建设为基础和保障。要做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能够权责明晰,职责明确,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在每一个教学管理实践环节中,任意环节和管理者出现问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以依照,从而对每一个教学管理环节进行有效规范。 

第二,以高效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和依托。高效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主体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而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工作规范的执行和应用水平,再科学的管理工作流程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化的实践者进行操作,也无法进入实际运行。因此,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标准作业流程的重点和依托。 

第6篇

关键词:云浮新港;装卸工艺;作业方式

中图分类号:U1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12)01-0064-04

广东省云浮新港码头位于西江中游,是国家二类口岸,陆路距广州21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是广东内河第一大港,港口航道水深优良,是西江中上游的主要港口,也是西江流域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口岸云浮新港占地面积为21万平方米,码头岸线长420米,共有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结构设计全部按停靠2000吨级船舶考虑,最大可停靠5 000吨级船舶。港区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每年可达40万标箱,设计年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

云浮新港码头于2009年9月28日正式开港,其中外贸港区于2010年1月6日开始运营,当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万标箱,现在平均每月增速超过20%。云浮新港的发展,可以缓解周边地区的运输压力,大大降低珠三角企业向粤西山区梯度转移的运输成本,发挥产业聚集作用,在西江黄金水道南岸形成粤西仓储物流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云浮新港码头在近2年的发展中,由于人员素质、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港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港口的发展。笔者根据对云浮新港码头的现场调研,结合港口实际情况,对云浮新港在集装箱装卸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

1 云浮新港码头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码头员工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

由于云浮新港码头经营历史不长,目前企业员工中,具有3年以上港口企业工作经验的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只有52%,具体见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云浮新港码头在核心岗位――港口调度员中,员工的经验较为欠缺,当港口操作中遇到某些复杂的情况时,该岗位的员工可能因为经验不足而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这样必然降低整个港口的工作效率。

1.2 港口装卸作业中协调能力欠缺

云浮新港码头目前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7台,集装箱拖车28台。港口吊机、叉车、拖车等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较多不规范的操作,同时各种机械工作相对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不能较好地协调工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港内集装箱拖车空驶现象严重

港口作业过程中,很多时候集装箱拖车只是局限一条“作业路”,在某一时段内集装箱拖车基本只处于一种作业状态,即或者装船,或者卸船,或者过磅等,这种情况下集装箱拖车必然存在完成一次作业后,需空驶回场或码头,在进行第二次作业造成集装箱拖车利用率低下,同时增加了作业成本。

(2)港外集装箱拖车缺乏有效的组织

港外集装箱拖车拉货物时,由于按吨位数计费,所以司机非常注重出车次数以及每车货料的重量,很多时候司机不愿意拉一些轻而小的货物,从而导致在调度安排上出现混乱,使港口调度员在调度中形成诸多不便,甚至某些调度指令无法落实,这样就降低了港外集装箱拖车的利用率,同时也延长货主的收货时间,对港口的正常运作和形象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3)港内主要装卸机械配置不合理

正常情况下,一艘船所载运的集装箱应集中堆放,这样会使不同船舶的集装箱分布于不同的箱区。在港口装卸作业安排时,码头为确保必要的装卸率,必然要配置足够的场地龙门吊。因此根据这一要求,龙门吊的出勤数量应当取决于当天作业船舶(包括装卸船和进提箱船舶)的数量,而非当天装卸集装箱的数量,这样的配置必然造成龙门吊作业量不平衡,致使部分龙门吊利用率低下。

同时云浮新港码头堆场的1号龙门吊与2号龙门吊的轨道没有连接,两台吊机是独立工作的。一号龙门吊主要负责A1、A2两个重柜堆场的工作,包括卸船、装车、过磅、拆箱等,而二号龙门吊只负责A7重柜区,从工作任务上看,一号龙门吊较繁重,由此会出现一号龙门吊工作频繁,而二号龙门吊则被闲置的现象,这样降低了生产效率,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3 集装箱堆场缺乏有效的管理

云浮新港码头堆场约15万平方米,设计年处理标准箱40万标箱。但由于在集装箱码头堆场的规划、管理等方面出现-些不规范操作,致使云浮新港码头集装箱堆场利用率不高,倒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有:

(1)集装箱在堆场的场位不清

由于堆场内的集装箱时刻处在变化中,当因需要而改变某个箱的位置时,港口调度员必须根据堆场理货员或龙门吊司机的信息将该箱的场位作更改,但在云浮新港码头,经常出现调度员、堆场理货员或龙门吊司机之间的信息不一致,从而导致进入集装箱码头堆场的集装箱场位不清,集装箱的查找过程中也出现一定的混乱。

(2)堆场内翻箱现象严重

由于云浮新港码头缺乏科学的堆存规划,进出场计划不合理造成的许多不必要的重复作业,甚至为了取到某个箱,大型作业机械可能需要将围绕在其周围的几个甚至几十个箱子移动到附近空闲区域而造成的倒箱操作。

另外,堆场内空箱堆放比较混乱,不同船公司的空箱堆放没有进行系统的计划,因而,装船时翻箱倒箱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当需要分票装船时,同一个空箱可能要重复堆放,这样不但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消耗了能源,同时也延长了吊机的工作时间。此外,吊机司机同时也需要记下翻过的空箱堆位,并报到中控箱管处登记,这严重地影响了吊机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吊机司机的工作负担。

(3)集装箱的管理不到位

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重点应该是根据堆场与集装箱经营人签订协议的规定,将适载箱放给其指定的货主。对于损坏的集装箱,如果要求堆场完成检验和修理工作的,码头堆场必须对进入其场站的每个箱进行检验,区分好坏箱,将好箱发给货主使用,破损箱通过修理从而转变为适载箱。

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云浮新港码头由于对箱主、船东的要求不清,或对客户的要求不明,经常出现放错箱的情况,将不符合要求的箱子放给客户,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码头轻者受到船东、箱主罚款,但实际上船东考虑到集装箱的利用率,经常要求退载,这样就增加了码头的倒箱率。

2 优化云浮新港码头装卸作业流程的几点建议

2.1 优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的配置

基于云浮新港码头主要装卸机械配置的分析,参照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设置,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1)突破“作业路”的限制

“作业路”是指集装箱码头主要装卸设备的作业线路。云浮新港码头突破“作业路”的限制,关键在于变按“路”分配集装箱拖车为按“需”分配。传统模式由于按“路”分配集装箱拖车,而每条“路”的箱区作业又各不相同,必然导致有的“路”集装箱拖车等桥吊,而有的“路”桥吊等集装箱拖车,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优化后的新工艺必须突破“作业路”限制,按“需”分配集装箱拖车, 即根据当时实际各条“路”下集装箱拖车等情况来平衡分配。例如,当一辆集装箱拖车在场地完成卸船任务后集卡应自动去排队等候集装箱拖车少的“路”继续作业。

(2)实现集装箱拖车“重来重去”循环作业

当现场作业同时有装船各卸船作业时,集装箱拖车应有能根据需要,在完成卸船任务后加人装船作业,或在完成装船任务后加入卸船作业。以提高集装箱拖车利用率,减少空驶现象。云浮新港在装船和卸船可以实现双向利用集装箱拖车,即装船的集装箱拖车在卸下集装箱后可到岸桥下装重箱,拉回重箱区卸下后再到空箱区装船,如此循环,减少空驶。

(3)实现集装箱拖车“就近作业”

所谓集装箱拖车“就近作业”,就是将港区分成若干个作业区域,集装箱拖车在分配任务时,应遵循先同一区域,后临近区域,最后较远区域取得作业任务的原则,以避免集装箱拖车来回空驶。

2.2 优化集装箱在码头堆场的堆存位置

基于云浮新港码头在码头堆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传统堆放工艺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某些弊端,结合云浮新港码头堆场实际,对优化集装箱在码头堆场的堆存管理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充分考虑堆场龙门吊的作业位置

为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每一次集装箱在堆场的堆放作业过程,闸口进箱或船舶卸船箱应考虑堆场上正在作业的龙门吊的作业位置,尽可能避免将集装箱分配至无龙门吊作业的箱区。

(2)充分考虑堆场上集装箱拖车等候情况

为避免因箱区堵塞而造成整个堆场装卸效率下降,闸口进箱或船舶卸船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堆场集装箱拖车排队等候的情况,应尽可能的将集装箱分配至无集装箱拖车或集装箱拖车排队较少的箱区作业。

(3)可考虑出口箱“重压轻”的情形

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除了集装箱在堆场放得快,还必须考虑取得快。因此,为确保装船效率,集装箱进闸还应考虑其他堆放原则,如按船名、航次、港口、箱型分开堆放。或者为减少装船时的倒箱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箱时还应尽可能将重箱压在轻箱上。

2.3 优化集装箱提运作业过程

集装箱的提取涉及到船公司、码头的合作,因此,集装箱码头应主动加强与船公司的沟通,及时掌握船公司集装箱使用动态。集装箱码头将各船公司在堆场存放集装箱的情况及时向船公司通报,同时可建议船公司提箱前向港口操作中心预约,预约提箱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因船公司提取空箱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而产生翻箱。另外,在空箱提运时,港口调度员可以结合船公司对所提箱的要求,根据不同船公司所属集装箱的动态,综合考虑码头堆场的实时情况给予船公司相应建议,建议其提取存放时间较长,且堆层较高,翻箱较少的空箱,以此来降低翻箱率。集装箱码头通过加强与船公司的沟通,可改变船公司在提箱时“要提哪个箱就提哪个”的被动局面,从而整体提升集装箱的管理效率。

2.4 规范管理,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

由于云浮新港码头员工普遍经验不足,而经验的获取则需一个较长的时间,为规范云浮新港码头的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港口企业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员工的教育培训,将优化后的生产作业流程向广大的员工进行推广,如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开展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教育,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或经验。

另外,在积极推广优化后的生产作业流程时,企业可根据码头生产作业的特点,创立一套完整的工班作业手势,例如:由于集装箱装车与卸船时,装卸作业人员一般在吊机下作业,需要与吊机司机有效配合,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作业手势,表达同一种意思,或者由于每个工班的手势却不相同,吊机司机很难得到正确的操作信息,这样不但影响工作效率,也存在着得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港口企业可创立一套完整的符合自己企业的工班作业手势,如停止、向前、向后、左右等都要有一个固定的作业手势,在整个港口开展学习,并要求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按规定作业,既可实现规范化管理,也提高了装卸作业效率。

第7篇

〔摘要〕介绍了某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具体内容以及其简单明了、实用性强的特点。该企业应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秩序,彻底扭转了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关键词〕“六规”;安全管理;应用;生产作业

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及企业的效益、稳定和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某电厂2006年8月“以大代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底2×330MW双机投运。企业实行火力发电集控运行、点检定修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行控制自动化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技术监控信息网络化,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数字化电厂,实现了管控模式的现代化。技改后,该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203.5亿kWh。快速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安全生产固有规律与疏于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固有安全管理方法与先进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现代化安全生产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间的矛盾;安全管理文化缺失与强化安全执行力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现场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问题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与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差距很大。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通过逐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环境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故障、设备无缺陷、环境氛围好的目的,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这个企业的本质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瓶颈,该电厂将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于安全管理中,从而改变了安全生产面貌。

2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定义和内容

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是该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人员、规定内容、规定指导、规定监督(简称“六规”),切实加强现场作业风险防范。该“六规”是在继承传统的“两票三制”的基础上,采取“一个流程标准、一个实施办法、一个管理平台”的思路,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和作业现场建设,从源头进行深化和管控的管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实现从临时被动消缺到主动有计划地工作;从传统“两票”上单一安全措施到全面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控制措施;从员工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到规范性;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到自觉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点检定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使企业实现零伤害、零缺陷、零违章、零非停的安全生产目标。每项作业任务开工前,仅票面安全措施做完后还不能许可开工。首先,应在规定时间,由规定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内容提示,对参加工作的人员讲述工作任务,辨识本项工作中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讲清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依次讲明落实每项措施的责任人(简称“三讲”,如图1—3所示),经视频上传后方可到现场开工。其次,根据作业的风险大小,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厂级领导按照规定的作业项目到规定地点,参与作业任务的指导讲解。最后,建设一个“六规”视频监督管控平台,规定监督人员对讲解后的视频进行抽查点评,并在当日生产调度会上总结点评并进行考核。图1讲任务图2讲风险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方法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3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效果

3.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该电厂在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后,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规定,在讲作业任务前,主讲人要剖析同类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本次作业不能出现类似的违章行为;还要和工作班成员一起回顾本企业在此处检修是否发生过不安全情况,克服作业人员的麻痹大意思想;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到位补充指导讲解,既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又重温安全知识,达到作业前安全动员的目的。3.2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显著提高。历年电力安全事故分析表明,要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下有效控制事故,必须提高作业人员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辨识和控制能力,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明确要求,对作业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作完整、详细的提示,如:作业前,老师傅都会回顾以往违规行为并深度剖析,对新员工可起到警示作用;安全风险中“对环境和人员精神状态”的提醒,起到第一时间摁住危险源头、第一地点预防事故苗头的作用;质量风险中对“人员能力要求”的提醒,对能否顺利完成本次作业至关重要。3.3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按照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要求,讲解前主讲人必须提前进行准备,查阅图纸、规程等资料,学习同类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通过“两票”流程与“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关联,对“两票”和“六规”视频管控平台实施有效管控,使未上传“六规”视频的工作票和操作票无法开工和操作。3.4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做实。该电厂自运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视频管控平台以来,切实发现了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方面问题。如:主讲人冒名顶替;“三讲室”工作班成员与实际工作票所列成员不符;按照规定一种工作票要求专业专工(点检员)到位参与讲解(指导)的任务,专工却未参与讲解(指导);讲解内容不符合规程要求等。“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应用,切实确保了责任制的落实。3.5提高检修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讲解内容提示中,有关质量风险的内容包括缺陷原因和劣化趋势分析、缺陷处理的方法等。主讲人在讲解之前要对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能准确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设备的构造及性能,这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过程。其次,为了讲解缺陷处理方法,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讲解检修工序和工艺时,师傅的补充讲解对提高检修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如:在找动平衡时,计算的理论重量和相位角与实际会有一定差距,若能结合师傅长期工作的经验,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3.6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为提高讲解质量,电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编制了电气运行、汽机运行、锅炉运行、脱硫灰控运行、化水运行、输煤运行等6种运行操作讲解材料,编制了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锅炉、汽机、脱硫、化学、输煤、脱销、热控、土建保温、保洁等11种检修作业讲解材料。由于“三讲室”设有视频监控,主讲人、参与人为了保证讲解效果,便会提前进行讲解材料的准备,促使员工主动学习。目前,外包人员、劳务派遣工逐渐增多,但这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通过不断学习、讲解,讲中促学,可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成为员工安全培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抓手。3.7责任追究做到有据可依。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在企业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依据。每项作业都要进行“三讲”,且每个“六规”视频录像都会做好痕迹保留,通过对现场录制、回播,确保知晓工作负责人是否讲解,讲解内容是否符合规程,专业专工及管理领导是否参与,工作班成员是否全部参与。“六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追溯,现场发现违章可从源头开始追查,如:在某企业作业现场发现,该办理一级动火票的区域办理了二级动火票,当追查该项作业视频时,发现参与讲解的动火执行人不是其本人,因此工作负责人、动火执行人都应对此负责。

4结束语

生产作业流程“六规”作为该电厂贯彻国家、集团公司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创新之举,通过4年多来的推广实施,彻底扭转了安全生产被动局面,使广大员工的安全思想、精神面貌、凝聚力发生很大变化,安全生产管理取得长足进步。该电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秩序,其安全生产步入流程化、规范化、实时化的良性循环,各级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企业内部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截至2016年底,已实现安全生产2091天。随着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进一步深化执行和有效优化,必将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更加丰硕成果,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作者:蔺许刚 单位:大唐甘谷发电厂

第8篇

关键词:果蔬;冷库作业流程;冷库布局规划

1 果蔬冷库特性分析

根据果蔬产品的生物特性,通常选择低温储存以及其延伸技术来进行果蔬保鲜储藏。区别于速冻杀虫处理,低温保鲜技术不使用任何防腐剂等化学药品,从根本上杜绝了药物残留,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并且降低了销售成本。我们常常采用一种气调保鲜的方法。果蔬本身的呼吸作用会导致其不断成熟,加速果品的腐败过程,缩短保质期,因此我们需要对相关生理作用进行抑制。这就需要控制存储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抑制微生物来对果蔬进行保鲜。由此可见,在低温储藏的过程中运用气调保鲜技术,可以有效保持果蔬新鲜度,大大延缓变质过程,保证了果蔬的高品质及品相完整。所以,果蔬产品的冷库库房应被分为冷藏区和低温气调区两部分。其中,低温气调区解决了短期存储保鲜的难题,适用于一个季度内的储存。而冷藏区主要针对果蔬的长期存储保鲜,时间通常为三个月以上。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国内果蔬产品的储存现状有所帮助。

2 冷库的布局设计

2.1 冷库作业流程分析

为了提高冷库内流程作业效率,使整个物流过程更加流畅,我们需要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冷库作业区布局合理的关键是设计符合果蔬产品冷库内作业特性的合理物流过程。依据冷库物流作业的特点,设计出流程图,如图所示。

2.2 冷库作业区的划分

我们将冷库主要设计分为入库区、预冷区、预热区、冷藏区、处理加工区、配合作业区、集配区、配合性区域、退货处理区、中心办公区、出库区等,来配合前面设计出的冷库物流作业,并考虑到了果蔬仓储作业的作业特性。

2.3 冷库平面布置

2.3.1 方案初步布置与选择

方案一:L形布置方案

L型动线方案在仓库的相邻两侧分别设置进货区和出货区,货物经由进货区入库,经过一系列物流作业后出库,整个作业路线呈“L”形分布。冷藏区统一布置在相同区域,别的区域依照入库区到出库区的“L”型依次布置。布局的优点:(1)冷库的内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2)存储区较为集中,可以节省墙体所用隔热材料;(3)由于货区相对集中,所以使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较为方便,信息传递更为方便,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控制。布局的缺点:部分区域离出库区较远,例如气调库区域,搬运距离较长,出库的效率会降低。

方案二:I型布置方案

I型动线的仓库两侧设有出货区和进货区,设备分布在通道两侧,货物由出入库作业流程形成了一个近似“I”字形的移动路线。布置的优点:(1)冷库内部布置简单;(2)作业流线不迂回;(3)出入库作业平行进行,便于通行,作业冲突交叉点较少,搬运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可有效的减少相撞与拥堵。布置的缺点:(1)冷库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2)出入库的运输路线较长,,影响作业效率;(3)储存区分布在主通两侧道,不便于统一管理;(4)增加墙体所用隔热材料。

方案三:U形布置方案

U型的入库区和出库区在仓库的同一侧,货物出入库流程形成了一个相似“U”字形的移动路线。布局的优点:(1)出入库口在同一侧,有利于管理;(2)作业流程线贯穿整个仓库,作业全面;(3)仓库内外面积的利用率提高且布局紧凑,有利于补货方便。布局的缺点:(1)作业流程线较迂回,搬运较繁琐导致运作效率降低;(2)不利于冷库再次扩建。

2.3.2 布置方案加权评估

综合考虑经济性、作业流畅性以及空间利用率等8项因素对方案的影响程度,方案中的因素列队等级为A、E、I、O、U五个等级。设定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目前为止,我国对仓库各影响因素等级并没有标准规定,所以下表中各因素的权数均是根据仓库实际情况和作业需求综合分析得出的,同时根据仓库的实际运作设定了各方案中各因素的影响等级。

综上所述, L型动线模式的布置方案更为合适。

2.3.3 作业区平面详细布置

冷库可调节式货架存储区与自立式货架区组成各储存区内部结构。自立式货架区适用于标准化存储整件货物。可调节式货架区使用灵活性大,多适用于零散性货物的短时储藏。

3 结束语

文章以果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调保鲜技术和低温贮藏技术,有效控制了冷库内的气体和温度,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时间,保证了果蔬的品相完整度。依据流程动线式布置法,初步得出I型、L型、U型三种动线模型,依据方案加权评估法,L型动线方案得分最高,由此对冷库平面进行优化布置,并对作业区进行详细布局。文章通过果蔬冷库的设计具体讨论解决了果蔬仓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希望能对果蔬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相关参考意见,并且在冷库设计方面积累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平,李江阔,张鹏,等.蓝莓塑料箱式气调保鲜技术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0(5):9-11.

第9篇

1.1标准化含义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的固化规则。为获得最佳秩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格式描述出来,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解决方案,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并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1.2标准化在仓储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笔者为中大型国有仓储企业管理成员,从事推进本企业SOP标准化建设,目前进入第三年。根据仓储日常运营和作业管理特点,SOP建设内涵主要为三个层面:标准化管理规范、标准化作业规范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

1.2.1标准化管理规范

标准化管理规范是规章制度、规定、办法、标准等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统一制度文件,例如:①现场6S管理规范;②库存管理规范(包括储存环境、存储布局、产品防护等);③设备设施管理规范(包括高位货架、托盘、推车、叉车、信息设备等);④仓库布局管理规范(包括绿化、警示标牌、生活区域、作业区域规划布局);⑤库区道路管理规范(合理的主支干道划分);⑥人员和车辆管理规范(停车、装卸货区域划分、人员安全通道);⑦特殊商品储存管理规范(满足个性商品特殊需要)。

1.2.2标准化作业规范

标准化作业规范规定具体作业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方法,也可称“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一般涉及单个岗位(个人),例如:①装卸作业规范;②搬运作业规范;③堆垛作业规范;④储存与养护作业规范;⑤商品盘点作业规范;⑥配送(拣货、包装、送货)作业规范、特殊工种作业规程。

1.2.3标准化作业流程

标准化作业流程规定作业过程的途径(顺序、步骤、职责、接口),包括流程图及流程描述。作业流程规定某一服务活动过程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一定的文档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每个企业在建立各自通用作业流程基础上,视具体业务商品情况确定作业流程,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增加或减少相应流程内容,一般涉及多个部门或岗位(个人),例如:①入库(包括卸货、验收等);②仓库管理(包括搬运、堆放、储存、温湿度管理、盘点、移库等);③出库(包括分拣、包装/打包、装车等);④配送(线路规划、行车、交接等);⑤客户反馈处理(退库、补货、物料调换、投诉处理等)。

1.3物流仓储行业运用标准化管理形成不同状态

仓储经营,运用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必将形成明显的优劣状态。

1.3.1引入标准化管理主要特点

①商品货物进、出、存有严格的操作流程;装卸作业标准、规范,员工循规蹈矩;②针对每个存储商品对象,定身制作SOP标准化流程,商品损耗极小,差错率极低,完好延续商品原有的使用价值;③库区布局整齐,储存环境整洁,定置画线,生产用具存放统一固化、井井有条;信息化水准高;④品牌显现,客户高端,效益提升。

1.3.2疏于标准化管理主要特点

①商品货物进、出、存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随意操作,员工按感觉经验发挥;仓储管理运作没有个性,多个商品一个流程模式;②存储布局未做合理测算规划,造成面积浪费和进出次序混乱,商品损耗大,效率低下,货损严重,差错率高;③储存环境不重视设计规划差乱丛生,公众形象差;④导致无品牌而言,客户商品业务低端,效益低下。

1.3.3SOP标准化运用与无标准化而言比对差距

SOP运用与否二者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竞争上,二者是两个级别、两个平台高低档次的竞争,无法伦比;在公众认知上,形成高级和低级的社会印象;最终在效益发展上,显然无法比拟。显而易见,没有SOP标准化管理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而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仓储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现代企业都以标准化设置来提升企业营运和竞争水平。可以预言,未来的竞争,就是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执行水准的竞争。

2SOP标准化是个总体设计、循环渐进的过程

2.1设计、整体规划系统性的标准化总体方案

仓储行业根据自身的人、财、物及地理条件,设计和描绘未来目标、层次的标准化系统,然后制作详尽落实计划。计划要包括目标、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实施方案考虑到几个阶段、各阶段时限要求、过程中的问题处理等方方面面。另外还包括实施细节内容,比如:SOP编制范围,动员形式、培训开展、现场指导过程、适应性检验、评估考核要求、改进措施等,形成整体性设计方案。

2.2着手制度文件

在SOP建立初期,企业应系统化地梳理散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实务,在这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删除或补充,使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得以传承和积累,从而构成对各自现有管理制度的有力支撑,最终形成富有实效的管理制度蓝本,必要时进行重新。

2.3重点突出优化作业流程、完善作业规范和管理规范三项内容

三项内容是SOP的核心和关键。在建立SOP模板框架下,不同仓储企业在具体编制时,应注意根据各自的专业化经营分类、业务特性编写或完善SOP。在编制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学习借鉴,形成自身完整的管理规范、作业规范以及作业流程。作业流程要根据储存商品特性和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分清个性化和大众化在运作中的差异,以提升物流运营质量和效率,支撑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2.4SOP制度编制、文件形成后,在实施时要抓好七大环节

即:—组织培训—适应性运作—修正完善———制度流程上墙—检验评估—总结提高。每个环节都要有计划,责任到人和组织保证。为有效推进标准化,企业还应将管理规范、作业规范、作业流程发放到相关作业现场,以方便现场员工和管理人员使用,尤其是方便新员工了解公司现场物流运营管理要求。并实施现场监督,做到“有法必依”,将SOP落到实处。实行初期,仓储企业应结合目视化管理要求,将部分SOP文件上墙展示或建立现场看板以指导、提示现场员工的操作,又方便客户、供应商了解公司管理要求,有利相互监督。在建设标准化中,抓好考核评定也是提升、确保标准化落实的有效环节。检查评定需要设计一定的表式。

2.5建立SOP文件清单

将形成实施的管理规范、作业规范、作业流程整理、归档,形成规范的管理文档。

3提高推进标准化中的实效意识

3.1在SOP标准化进程中,注入PDCA质量管理循环模型意识

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简称。标准化管理推行中,离不开PDCA的循环助推、优化理念。在经过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使SOP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下运行。在不断完善并熟练运用,一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工作。因此SOP采用PDCA模型循环往复,可以使你的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不断发展。

3.2与时俱进,“双切”实际意识

在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中,标准随形势、经济特点变化而变化。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SOP标准化内涵,使SOP标准化切合宏观经济和市场趋势的实际,切合本企业人、财、物的实际,这就是所谓的“双切”实际。只有这样不会把SOP文件留有形式,真正做到内外环境与业务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发挥标准化引领市场竞争的作用。

3.3严格执行标准,养成运作习惯

标准执行初期,会与传统习惯的、随意性形成抵触,我们会感觉繁琐,很容易有折扣地去执行,这需要我们有所警惕的。因此推进初期宜声势高调行事,发挥视听宣传效应,现场监督,反复强调,鼓励和宣传执行好的人和事件,批评和制止随意性的做法。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从而体验到在执行SOP过程中,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

3.4提炼文化,造就团队,促进标准

第10篇

1.物流服务质量形成机理分析

物流服务质量同其他有形的产品一样具有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根据物流运作层各环节的质量特点,结合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拉式”营销理念,用“质量螺旋曲线”的思想将物流服务质量的形成机理描述为:根据物流服务质量需求对物流运作流程进行组织设计,重点是货物在物流作业各环节顺次流动时物流运作过程质量的有效积聚。它是以物流作业流程为主线的物流服务质量形成过程,通过物流业务受理(面对面)、业务进行(通过网络)与业务实现(面对面)“三个界面”与顾客的有效接触,向顾客做出服务承诺,并在顾客心中激发良好的物流服务质量感知,最终形成完美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外部客户需求,还要兼顾内部顾客即物流作业链中下级作业环节的需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顾客制度来保证物流运作过程质量,通过物流市场的调研与数据分析过程、质量标准与项目计划制定过程以及物流作业流程设计与控制过程的“三个过程”来实现。

2.物流服务质量控制方法组合模式及实施途径

结合物流服务质量的形成机理,物流企业只有通过事前预测及过程控制才能有效保证物流服务质量,最终检验的方法对物流企业而言是不适宜的。

本文借鉴“6σ管理DMIAC过程改进方法”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七步骤法”,融合多种物流服务质量控制工具和“PDCA”循环理念,提出如下方法组合模式与实施途径(如图所示)。

⑴根据物流系统内部考核(调查表法)和外部反馈(客户的投诉、报怨、意见等)发现有待改进的物流服务质量,应用排列图法找出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服务项目(通常为A类问题)。

⑵结合分层法,应用因果图法(结合“头脑风暴”法)、调查表法等,找出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使用排列图或直方图法确定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对于定性因素可应用关联图或矩阵图法找出其与问题的利害关系,而对于定量因素可运用相关图法分析其与待改进问题之间的关系。

⑶考查物流作业流程。研究出现问题的作业环节,收集物流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信息,利用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等方法分析判断物流运作流程的状态,找出物流运作流程优化途径。

⑷运用系统图法、KJ法、PDPC法、“头脑风暴”等多种方法构思方案,结合原因尽可能多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施方案。

⑸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有模糊评判、概率评判、权重评判等)等方法,选择最优方案。

⑹利用调查表法、系统采集法等途径采集数据,计算出物流作业工序能力指数,对比流程优化前的数值,分析确定改进方案实施的效果。

⑺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用调查表法或系统采集法收集信息以进一步完善优化可行方案。

⑻通过流程制度化、作业标准化等途径,把可行且有效的运作方案稳定的集成到物流运作流程中。

第11篇

作业预算是根据公司作业活动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公司资源而编制预算的方法。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作业预算的目的在于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最优资源需求量组合,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作业预算的基本特点是将作业成本法引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编制作业层次的预算,而不是传统的产品层次的预算,从而将企业经营控制的重点由产品转变为作业。所谓作业是指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由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品本身的成本费用是难以被控制的,真正能加以控制的只是生产产品的作业和作业成本,而且作业消耗的资源可以较为准确地计量,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作业成本来减少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产品、作业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出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作业以及完成相应作业所需的各项资源数量,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可见,作业预算是比传统预算更科学、更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但同时,作业预算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业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方法,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已开始被各国的许多企业运用。作业预算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较之传统预算管理的优势,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在进行作业预算时,企业首先是确认各类资源,设立相应的资源库,并将各类资源库价值进行合理归集。明确客户需要以后,制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战略目标。其次确认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作业,设立相应的成本库,并将各类资源库归集的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最后选择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分配率,最终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预算过程中,通过对资源价值和作业整合、分解的合理分析,按照战略目标分析客户所需产品的价值,调整资源需求和资源限额之间的差异,确定重点作业,消除不必要和低效益的作业,进行企业作业链重组,从而达到优化企业流程,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较早地调整资源供应量。在作业预算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源动因率和作业动因率使资源的分解过程以及每项作业消耗的资源项目和数量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而使企业可以较早地调整各种资源的供应量。

3,使企业流程控制更为有效。作业预算管理将预算直接深入到“作业”层面,企业预算中心可以清楚地掌握企业每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及其变化,从而及时根据资源需要量组织资源供应以及所需要的资金。传统的预算管理只关注结果,不重视流程,而作业预算管理通过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流程和资金流程,实现各作业流程之间及整个企业流程的合理、有效衔接。

4,作业预算管理打破了部门间的分割。作业预算是基于企业各个作业流程的资源供求而编制和调整的,每个作业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的每个作业中心都会直接影响其他作业流程及作业中心预算目标的实现,会增加部门间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因此。作业预算管理有利于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分割,消除部门间的障碍,有助于将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企业整体的业绩水平。

5,作业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更加科学。传统的预算管理大多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但由于财务数据容易受到主观控制以及产生非主观的错误,从而产生误差,并且财务的短期行为也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偏离。而作业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了财务指标和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非财务指标两种,从而提高了企业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6,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对预算制定的积极性。对于企业基层员工而言。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没有进行预算的权利,而作业预算管理要求每位员工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所执行的作业,并要依据资源目标要求,自己来制定出作业业绩目标。这使基层员工对于预算年度内每个月份需要完成的作业量有很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得预算更易于被基层员工接受。有利于提高基层员工参与预算制定的积极性和改进工作方法的热情,以此可以克服传统预算中员工的抵制情绪,使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

实践表明,利用先进科学的作业成本法而形成的作业预算管理,对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十分有效的。目前作业预算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有待于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烟草行业 质量管理 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的烟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并呈现出上升趋势。年销售量也是不断上升。尽管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非常有利,但是,我们也是清楚地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不争的事实。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烟草行业所带来的危害,抵制劣质烟,提高烟草质量,建立科学的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重点探索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促进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1.提升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对当前企业建设工作的重要要求。烟草行业要想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就必须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规则。烟草行业现行的很多管理体系已经呈现出保守的管理思维,很难适应当前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甚至阻碍了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各层次人才质量管理素质的提升,推行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已经是大势所趋。

2.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

任何事情,只有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地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及严格、认真地执行下去。因此,我们要对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上去。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ISO9000,对于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能够极大地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亦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关人员戒骄戒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在执行过程中,要重视人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帮助其掌握相关的管理知识,例如:ISO9000、《质量手册》、《六西格玛管理》,SPC等的掌握。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质量管理工作新工具、新方法,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建立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做到工作规范,监督到位,改进持续,进而提升烟草行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3.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3.1质量预防控制管理。质量预防控制,主要是针对质量控制的风险点,制定风险评价体系及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对于烟草行业来说,质量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是卷烟原材料的供应商。采购人员应该对多家供应商的生产管理以及质量检验等过程进行严格监督,重点放到采购商品的质量风险防范上。不仅如此,还要对建立信任关系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生产技术支持,促使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进而确保采购商品质量,同时建立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评价体系。

3.2过程精益化管理。(1)精细管理。精细管理的内容包括:将烟草行业的各项工作按逻辑结构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工作单元,落实于烟草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和作业层,使企业决策层对所管辖工作既能通盘考虑,又能掌握每个局部事项,做到管理不漏项;执行层下达指令明确而详细,并能随时关注下属工作的局部细节,细化指导和考核;作业层明确自己的任务全貌和具体要求事项。(2)精确信息。建立一整套贯穿信息采集、过滤、分析、应用全过程流转顺畅的精确信息管理模型。实现体系化管理、专业化分析。以做到信息的实时跟踪,精准分析为目标,建立信息指标管理体系。注重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应用,根据不同需求,从决策、管理、作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与优化。在决策层面注重对服务、效率、成本、安全的宏观信息把握;在管理层面上,要对生产、经营活动成本以及服务等全过程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信息监控;在作业层面突出对线路优化以及现场信息标准管理。(3)精算成本。“精算”是成本管控的手段,精算成本指针对成本的管控工作,在对整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等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设置与各个作业环节相对应的成本项目和归集分配计算方案,自动归集分配物流、生产等成本费用,揭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4)精准作业。精准作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指设施、设备、服务的标准化;第二,员工在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第三,作业流程卓越化,包括作业流程规范、作业流程优化和作业流程再造三个层面:对于已经比较卓越的作业流程,如果之前没有相应的规范,应进行规范工作,如果现有作业流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对于一些积重难返、完全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作业流程,则需要进行再造。

4.结论

随着我国烟草制造、管理、流通等过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与一流企业的质量管量的水平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这一成果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不懈努力。今后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朝着:质量指标数据化、质量分析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质量控制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会更加的注重烟草行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的预防控制工作,过程的精准控制以及改进的持续化。同时,我们也真心的希望在烟草行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过程中,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强,林志平,李清华,陈河祥,周跃飞.烟草加工工艺质量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标准科学.2010(06)

[2]赵金艳.浅谈烟草企业工艺质检队伍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