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

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1 09:3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培训机构管理制度

第1篇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得到了发展,对业余钢琴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但现阶段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关人员加强认识,笔者针对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现状,从多个方面分析导致现状的原因,并为改善现状、促进业余钢琴教育发展进行思考和给予建议。

【关键词】

昆明;业余钢琴;教学现状;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的综合培养,其中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钢琴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广泛、演奏形式多样灵活的特点,既可以作为一种独奏乐器,也可以作为一种伴奏乐器,能够对多种声音进行模仿,甚至能够模仿出交响乐队演奏的效果,得到了音乐界人士的关注,被列为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昆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内涵深厚,教育发展一直位于国家的前列,由此推动了地区学习钢琴人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进行业余钢琴的学习。因此,文章通过对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根据现阶段业余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更好地开展业余钢琴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相关背景

近几年昆明市业余音乐培训机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一些社会团体和私人开始筹集资金来成立各种以儿童或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音乐培训机构。大多数的家长会为孩子报各种艺术培训,旨在提升孩子的音乐修养,让孩子多掌握一门技能,多获得一个升学和就业的机会。现阶段昆明市业余音乐培训机构包括琴行、青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和高考培训学校等。其中,在各种音乐机构中,钢琴的学习人数占了较大比例,钢琴教育在昆明得到了普及发展,不仅局限在昆明大中型城市,而且逐渐向县乡镇级别的范围拓展,引发了钢琴学习的热潮。

二、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现状

(一)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机构一般分为两种:民办机构和私人办学。这两种业余钢琴培训机构在现阶段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第一,钢琴教师的学历情况。根据调查研究表示昆明业余钢琴教师中有15%拥有研究生学历,有25%是专科学历,有60%是本科学历。可见,昆明市的业余钢琴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师资水平,但是大多教师不具备教学经验,很多钢琴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虽然拥有了一定的钢琴专业知识和舞台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无法进行应对。占有25%比例专科学历的业余钢琴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应对,但是其专业的知识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因此可见,现阶段昆明的业余钢琴教师教学水平发展参次不齐。[1]

2、办学条件不达标

由于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对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但现阶段有的音乐培训机构条件简陋,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不达标,如琴房空间太小,无隔音设施,造成教师授课和学生练琴时互相干扰,影响学习效果。更有甚者,为降低办学成本,提供学习的钢琴选用的是价格低廉的二手琴和杂牌琴,这些质量低劣的钢琴音色音质非常差,长期使用这些钢琴学习,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觉,更谈不上去感受音乐的美了。

(二)过分强调专业化

业余钢琴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现阶段的钢琴教育过于重视专业化,过分强调专业的教学思路,教授的内容较为复杂,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最终会挫伤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考级功利性较强

钢琴等级考试是对钢琴教育水平评价的重要方式,在钢琴考级的引入下,我国钢琴素质基础教育有了规范化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钢琴素质基础教育的发展。钢琴考级引起了家长和钢琴教育者的关注,拥有钢琴考级证书成为了学生进入艺术院校的重要捷径,钢琴考级证书的级别越高,似乎代表学生钢琴能力的水平越高,将考级和钢琴能力进行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片面。有的家长在为学生选择钢琴培训机构的时候往往只是侧重钢琴考级,并将其作为对孩子学习和付出的回报证明。可见现阶段的钢琴考级功利化程度明显,不利于钢琴素质的培养。

(四)业余钢琴教学商业化日趋严重

1、比赛泛滥,家长反感

比赛的目的原本是为了选拔人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钢琴比赛已经不是纯粹为交流学习、挑选人才而举办的,每年各种级别、类型的钢琴比赛接连不断,特别是很多带有商业性质的比赛,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心理和经济的负担。

2、利用各种活动,变相收费

有的业余钢琴培训机构往往会以开展钢琴艺术表演活动、举办音乐会等方式销售门票、订购演出服装、出售演出光碟等方式向家长收取一些费用,有的费用不存在科学的考证,一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多参与艺术表演的本身是有益的,但有时需要收费的活动项目太多,有的甚至带有强制性质,因此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变相收费的现象不利于钢琴教育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一)培训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

1、缺乏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

有的业余钢琴培训机构急于招生、急于开班,在钢琴教师的聘用上不够严谨,有时甚至出现非专业的教师也滥竽充数的现象,让人不免质疑,教授高雅艺术的钢琴教师却不具备合格的上岗条件,没有一张钢琴教师“上岗证”。由此可见,这些培训机构对教师是否持有相关专业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缺乏足够的重视。

2、薪酬标准不够合理,激励不足

对聘用教师的薪资待遇往往是固定的,不论教师是否认真上好一节钢琴课,都是给教师固定的薪资,且一般单一的按照课时给予教师薪资,这种薪酬标准很容易导致教师上课质量的低下,只关注按时按点的上完一节课,忽视了课程的质量。有的培训机构对老师制定的薪资分配要求过于苛刻,也容易造成教师教学缺乏积极性。

3、缺乏对教师的考核标准

对于聘用的钢琴教师,有的培训机构一般在后期不会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导致一些教师上课具有随意性,教学单一、死板,没有根据社会发展对钢琴教育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讲授的钢琴知识点也较为落后,不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钢琴的需求。

(二)“重技轻艺”倾向严重

钢琴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引导刚学习钢琴的学生,不断开发和培养其对音乐以及艺术的感悟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钢琴水平的提升体现在乐理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感知欣赏能力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但在现阶段的业余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对钢琴技巧的培养,不符合钢琴艺术教育的实质,甚至和学生自身能力发展规律相违背。长久以往,培养出的学生只懂得技术性弹奏,而忽略了在钢琴弹奏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表现,更谈不上对音乐的美的体会和感悟。这种只重视钢琴技术层面的教学,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审美感知的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盲目追求考级

目前我国开展的都是业余钢琴考级,不同级别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使学生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通过水平认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钢琴考级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重点中学将学生的考级或比赛成绩作为升学加分项目之一,这种举措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家长来让自己的孩子进行钢琴学习,认为孩子获得钢琴考级证书不仅能够为其升学带来益处,而且和其他同龄孩子相比,自己的孩子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优势。受家长这种功利性和攀比心理的影响,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盲目追求钢琴考级的不良风气。

(四)举办钢琴比赛能获得巨大收益

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学生和家长盲目、攀比的心理,以各种名义和头衔来承办比赛,为了确保有较多的报名人数,比赛主办方会与各培训机构存在分成协议,培训机构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而对于参加比赛和不参加比赛学生的态度相区别,不利于学生公平地学习钢琴。

四、对昆明市业余钢琴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业余培训的监管

1、评估办学能力,保证办学条件

第一,政府要对艺术机构的年审、审批业务等进行简化,同时还要确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准入制度来规范艺术机构业余钢琴课程的开展。第二,政府要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办学规模、能力进行规范,及时停办受效益影响而频繁转让的培训机构,对于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违法教师和机构要及时进行取缔。第三,政府要对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民办培训学校进行强制性的要求,要求其根据相关的程序规定来实施和申办教育,对于社会上参次不齐的钢琴培训机构,政府要对其进行统一化的规范。

2、严格筛选比赛

对于培训机构开设的钢琴类比赛,政府要严格筛选和把关,对一些收费项目进行审查,尽可能地取消过高收费项目的钢琴比赛,严禁利用比赛互动谋取不合规定费用的教育机构,从而保障钢琴比赛的公平化、科学化开展,真正实现通过比赛培养和提升学生钢琴技能的目标。

(二)培训机构

1、健全管理制度

(1)严格教师聘用标准

对钢琴教师的招聘需要具有长远的眼光,招聘的过程要有公示、收集申请材料、初选、决选等几步。扩大招聘的范围,增加进入面试人员的人数,从而保障在合理的人数范围内选择需要的任职教师。对于一些可能被其他机构录用的教师,培训机构要与其及时签订合同,切忌不能因为职位空缺就随意招聘不符合要求的钢琴教师。[2]

(2)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

为了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培训机构需要对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合理规划,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发放工资,工作表现包括绩优奖、员工分级、鼓励奖。绩优奖要根据教师的工作质量来确定,并要在一定的工作评价制度下实行。员工分级中要特别主要避免教师员工差异悬殊现象的产生,不能削弱教师的合作精神。

(3)制定教师考核标准

定期定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和评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的考勤、课堂表现、教学成果划分等级,同时可以采取公开授课、随堂听课、同行互评、家长回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和检查,表现较好和评分较高的教师可以额外给予奖励,相反,不合格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甚至开除。

2、注重教学质量,避免过于商业化

教育机构要注重对钢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要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而不是通过低价格战、开展活动盈利等方式来获得发展的优势。

3、各培训机构间要加强相互交流,共享资源,共同促进

业余钢琴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和相关钢琴教学机构的交流活动,比如可以让音乐家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每年定期组织与钢琴教育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实现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

4、适当改进办学理念,特色办学,避免同质化

目前昆明市的钢琴培训机构大部分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教材的的选用也都大同小异,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缺乏特色。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优势,强调因材施教,但在尊重和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的改变教学思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吸引学生,提升生源。如昆明卡夫亚钢琴学校,引进快捷易懂的克拉瓦教学法,以其独特的竖式谱学习方法受到一些钢琴爱好者的青睐。昆明CC儿童音乐教育机构每周定期开展音乐素养课,在钢琴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免费增开乐理、听力和音乐欣赏等相关课程,注重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有效地增进学生对钢琴、对音乐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另外,昆明一家培训机构开始引入“Theone”智能钢琴+“一对多”智能教学系统,具有先进的“互联网+钢琴教育”的钢琴教室模式,将对音乐教育产业链产生影响。

(三)教师要加强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钢琴专业技能和自身教育素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钢琴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不能抱残守缺。钢琴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钢琴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和教育有关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比如音乐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四)家长要端正心态,正确看待考级

功利性的因素是影响钢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摒除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态度。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心态,让孩子根据个人的潜力进行适当地学习,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遵循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同时,家长要正确看待钢琴等级考试,不能将其作为评价和要求孩子的标准,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

(五)注重对云南民族钢琴作品的学习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无论是业余琴童还是专业院校的师生,一直以来较多选用的弹奏曲目都是外国乐曲,其次才是对中国钢琴作品,对于云南的钢琴学习者来说,对云南本土的民族钢琴作品的了解和弹奏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应该相应增加对云南民族风格钢琴乐曲的了解和学习。虽然有一部分此类作品被收录在云南艺术学院业余艺术等级考核丛中,但是由于收录的数量毕竟有限,使用的频率也不算高,因此对云南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学习和发扬是远远不够的。值得高兴的是,钢琴教材《云南民族钢琴作品选》的出版,丰富和拓展了云南风格钢琴作品的学习,教师可以适当的选用其中的乐曲给学生弹奏。作为云南钢琴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业余钢琴培训机构应该让我们的钢琴学习者和爱好者更多的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推动云南本土民族音乐资源的行动中来。

总结:

综上所述,实现昆明业余钢琴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钢琴教师、教育机构、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和社会要为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教育机构和钢琴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家长要端正孩子学习钢琴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培养孩子的钢琴技能,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罗婷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国家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给力

江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和人文文化背景。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市偏重于经济建设,以致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群众文化事业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之所以要“给力”,它一方面代表着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的紧迫感,是大势所趋、时代的感召。另一方面它又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建设大文化的决心、责任感。同时,它也承载着全市人民对文化繁荣的共同愿望。

一、“给力”文化馆(站)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文化馆(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它担负着组织、辅导、培训、艺术创作的多种职能,它在城乡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宣扬传播党和国家政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素质的多种角色。

1、“给力”群众文化建设

江门市直辖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三区,代管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2个镇,1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设置有文化站及文化室。前几年,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经济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还有很多馆(站)设置简陋、工作环境陈旧、活动场地少、功能设施不;简陋的设施很难满足群众的需求。

没有阵地、没有文化设施就搞不好群众文化。近年来,地方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财政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 2011年,我市有5个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有10个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有6个被评为省一级文化站。

2、“给力”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建设

江门市基层文化站及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室。在文化服务用人方面应该重视职能专业化,现在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不专用或一身兼多职,行政事务繁多。总之搞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是一个“难”字。

要想建设好文化站(室),必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自身的建设,尤其是要给力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我市基层文化站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热爱基层工作的专业人员。各文化站在各级文化馆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些工作的落实,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自身建设加了一把力。

3、“给力”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

文化馆(站)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着两条腿走路的财政方式,一方面依靠财政拨款解决职工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自筹资金来解决各项职工福利问题。

从2011年起,江门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为文化馆定位。将文化馆(站)列为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解决了文化馆的后顾之忧,为落实文化馆免费开放提供了资金和制度的保障。为城乡文化建设、传播党和国家政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素质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给力”群众文艺辅导培训

做好群众文化的普及、抓好文化艺术的培训工作,它既是文化馆(站)工作职能的重要任务,又是我市文化大发展的长远决策。

1、培训辅导给力基层文艺干部

为了更好地带领好业余群众的文艺团体。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各基层文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发展一批具有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文艺干部。

我市2011年举办了系列培训活动,其中包括美术、书法、小戏 小品创作培训、音乐舞蹈创作培训;合唱指挥培训等。这些培训活动为全市业余文艺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业余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培训辅导给力基层文艺团体

近年来,我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业余团队的活动,如派专人组建江门市女子中乐团,并长期坚持训练,“给力”打造了一支具有侨乡地方特色的女子中乐队;江门市舞蹈、美术、音乐、交谊舞等培训机构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辅导。文化馆给予重点扶持,并派出专业老师指导、关心那些个体办学的机构。尽可能提供免费的训练场所,把培训点当作自己的教学基地来抓。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艺术爱好者,为市培养上万个新学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3、培训辅导给力表彰先进培训机构的集体和个人

近年来,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成为文化培训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馆开始对师资配备合格、教学质量过硬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开展“江门市艺术教育培训示范单位”的挂牌管理工作,借此充分肯定它们为侨乡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弘扬侨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为侨乡文化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给力”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方式

让基层群众享受到均等、优质的文化服务是群众文化服务方式改变和创新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方式上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送戏下乡、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为群众送温暖

我市坚持组织业余文艺志愿者落乡开展“百场文艺义演”活动。组织各类专业文化工作者下乡举办文艺演出、学术交流等活动,让文化艺术走入基层,从我馆近三年送戏进社区、下村镇的统计情况看,各类业余艺术团体每年送戏下乡上演节目[平均达七百多个次,参演人员近七千人次,观众约三十多万人次,表演近80场。这些业余团队成了名副其实“百镇千村行”的文艺小分队,它们克服种种困难自行解决经费,时刻不忘将快乐和温暖带给群众。文化“走出去”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要,又能让群众感受到社会文化文明的进步。今年我市计划组织业余文艺志愿者落乡开展“百场文艺义演”活动。组织各类专业文化工作者下乡举办学术交流,让平常百姓不出家门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文化“走出去”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要,又能让群众感受到社会文明的优越性。

2、广场文化多姿多彩为群众带来欢乐

江门市的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市的东湖广场2005年已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并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它集开放性、广泛性、规模性、艺术性、互动性、多样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特色,每每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可谓是广大群众的一场盛会。东湖舞台是更为常规的表演场所,全年全市约40个单位、团体在这里演出并得到锻炼。每年约70多场文艺演出。参演人数约5000人,观众约20万人次。

江门这个城市毗邻港澳,并深受其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侨乡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得较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不满足于文化生活的现状,侨乡人民对大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因而,提高江门的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克服服务体制的弊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素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江门从政府到基层文化馆(站)及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大方向、大任务。因而,繁荣江门文化事业必须“给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5篇

英国教师教育管理是中央和地方合作进行的,但主要以地方为主。其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大学、地方教育当局以及其他有关社会机构直接参与的教师管理体制。中央主要通过教育拨款、教育立法、制定资格标准、监督、评估、指导和建议等方式对教师教育进行干预。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录用和在职培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英国教育改革有一种新的动向,即中央对教育管理的力度在加强,所以对教师教育的管理力度也在加强,比如中央通过制定和控制教师资格标准对教师教育产生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开始实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大。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管理制度实行任命制,学校作为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单位,执行国家指令,以“行政程序为本”。教师作为听令者和执行者,行政隶属于学校,呈现层级关系,缺乏使命感和动力感。我国的《教师法》中虽已频布,但与《教师法》配套的《教师法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有关教师聘任制的具体操作缺乏深厚的法律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尚未理顺,教育法规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尚须健全。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发仅依据教师的学历,而并非建立在真正意义的考核制度之上。现实“部门所有制”和“地方所有制”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优化,建立真正意义的开放性人才市场,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外在需要。

二、中英教师职前教育比较

1.机构与年限。英国实施师范教育的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院和艺术中心。英国的综合大学均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这些学院(系)开设各类师资培训课程,对象主要是一些已取得学科专业学位,欲在中小学当教师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学培养的教师以学术性科目的中学教师为多。它们培养的教师只有20%到小学任教,但目前所培养的小学教师的比例正在扩大。尽管如此,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学教师仍由大学培养。高等教育学院是一种有别于正规大学的高教机构。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工艺学院和艺术学院。它们是英国高教体制中从事师资培训的另一方面军。高等教育学院主要培养专业课教师,所培养的师资大多在毕业后走向小学。也就是说,英国的小学新师资主要在这类非大学的高教机构中培养。艺术教育中心只招收持有美术或手工艺专业证书的人员,培养学校艺术专科教师。从师范教育基本结构来看,长期以来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的单科性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培养包括教师在内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多科性高等教育学院所取代。目标单一的教育学院的消亡,目标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学院的诞生,这是英国师范教育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大体制改革。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机关是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中师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修业年限一般为2~3年,培养初级中学教师,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师院本科学制为4年,培养高级中学教师,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者大专毕业生。因此,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是一种分层次式,属于定向师范教育。

2.课程结构和体系。英国目前没有独立的师范院校,一些有条件的开设师资培训课程的院校,经认可后均可从事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实施,而课程又是与培训模式及学位证书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英国师范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课程。

一是教育学士学位课程。这类课程原来由3年制的教育学士(普通)学位课程与4年制的教育学士(荣誉)学位课程组成。20世纪80年代起,3年制的教育学士(普通)课程趋于消失。现在所指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主要是4年制的荣誉学位课程。这种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原来大多由非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与高等教育学院提供。提供这类课程的大学不多,大学师范生只有10%的学生学习此类课程。随着90年代以后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在大学师范生的比重有所增加。

二是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的修习期为一年,这是专门为欲从事教学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开设的师资培训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是已经过3年专业学习的学士学位持有者。现在,英国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若想在中小学工作,都必须学习这种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在大学开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大学师范生中学习此类课程者占90%;当时为数不少的多科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这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毕业生主要在中学工作,但近年来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的PGCE(即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大学师范毕业生开始从这一途径走向小学教学岗位。

三、中英教师在职培训比较

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的发展时期,1972年《詹姆士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训三阶段”,把师范教育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个人教育阶段、教育专业阶段和在职进修阶段。在职教师进修可分为全日制的脱产进修、部分时间制的半脱产进修与业余不脱产进修。脱产进修控制很严,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半脱产和不脱产进修,所以业余进修一直是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途径。英国的在职教师进修灵活多样,主要活动有:课程学习、课程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讨论会、示范观摩课、展览参观活动等。向中小学教师提供在职进修活动的机构和组织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团体、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地方教育当局。

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以弥补学历不足为主要特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教师学历要求的规定,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历还不达标。将来中小学教师将从学历补偿教育向继续教育推进。目前,小学教师的培训重点已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向继续教育,以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国负责在职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师进修学校。另外,还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有关专业、系和教师培训班、进修班、师资班等。培训方式主要有脱产培训、自学考试和各种讲座等。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要求建立函授、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三沟通”的培训方式,分期、分批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培训。另外,教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民间学术研究组织,如语文教学研究会、数学研究会等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四、借鉴和启示

1.形成性的教师评价

把教师评价看作是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教学工作之功能,这是英国教师评价制度行之有效的原因所在。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校教育督导,英国这种强调问题诊断、过程完善而非结果鉴定,这种强调朋友式的支持而非法官式的审判的目的与效用,对于我国当前的教师评价与学校督导工作,很有借鉴的价值。

2.在职进修重在提高教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

英国的教师在职进修讲求实效,大多围绕着提高素质、探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际问题而展开,不搞形式主义;尤其是它的短期课程,更是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因而教师有兴趣、有热情,自觉参与这类进修活动。这些对我国的教师进修重点的确定很有启示。此外,作为在职进修基地与“教师之家”的教师中心,在我国也有推广的价值。

还有一点很值得借鉴,即英国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由同一个机构实施。这样,不仅有利于师范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而且有利于加强大学师资培训机构对培养质量的责任感。我国目前的这种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是“两套马车”体制,因此,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英国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合作的师训模式

师资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在师资培训中的合作伙伴关系,是英国师范体制的一大特征。通过这种合作,中小学校的实际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在师资计划中得到反应,从而保证师资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种平等的合作关系正是我国当前师训实践中所缺乏的。我国的师范大学必须放下架子。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师训过程中是中小学校的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高人一等机构。

4.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训模式

英国这种师训模式,在一年有限的时间内强调培养教师胜任日常教学工作之能力,而非急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专业理论素养。教育实习被列为“重中之重”。在师训中重视学校工作经验之价值,这正是我国当前的师训实践中所缺乏的。

第6篇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第7篇

二、管理对策

(一)鉴定行业必须立法,以实现制度规范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古玩艺术品市场必须有完整的法规体系来规范和调整。多年来,我国针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文化艺术品出国和来华展览的管理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口展览品监管办法》《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另外还有《经纪人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随着收藏、鉴定行业的复杂化,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规范这一行业的行为。

因此,制定符合艺术品市场国情的法规体系十分必要,应制定新的艺术品经营、艺术经纪人、文物市场等法规,《拍卖法》也要根据艺术品拍卖活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节。

尽快制定民间文物、古玩、艺术品的中国民间文物收藏法,规范收藏和流通行为,在被鉴定之标的物合法的前提下,同时制定民间藏品鉴定法,用以规范鉴定行业和鉴定活动,使鉴定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依法行事。

鉴定法主要规范:

(1)鉴定监管机关及职能,以规范谁来管的问题;

(2)鉴定机构的资质,以规范是否有资格授权的问题;

(3)鉴定机构的设置和注册,以规范设立的程序问题;

(4)鉴定人职业资质管理,以规范人及职称体系的问题;

(5)鉴定人和委托人的合同管理,以规范双方关系的问题;

(6)鉴定纠纷仲裁,以规范仲裁程序等。

鉴定行为以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为原则,在法律规范的合法程序中,其鉴定结论具有权威性,其论证过程、价值评估、鉴定结论等为社会所认可,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公信力,藏品转让、银行抵押、产权登记、财产价格、藏品继承、拍卖流通皆以鉴定结论和价值评估为依据或参照。

(二)鉴定行政监管部门必须落实,以明确管理职责

长期以来,国家文物局只管文博系统的鉴定,即馆藏文物和出土文物、进出口文物、司法鉴定等。文化部市场中心设立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本意为管理市场鉴定,但这一松散组织无行政权威性,难以为继。民间鉴定基本上处在无政府状态,谁来管民间收藏及其鉴定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赋予国家文物局以文物保护和监管流通的职能,而且,文物系统在长期文博工作中已聚集了大批专家人才,因此,在政府各部门间比较,民间藏品鉴定,由国家文物局具体监管较为合适。因为,民间藏品中,文物众多,有许多甚至是国家一级文物。文物局及文博系统要充分利用资源,改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不受理民间鉴定的现行体制。

国家应赋予文物管理部门监管民间藏品鉴定的权利和职能。国家文物局可设民间收藏鉴定管理司。其职能主要是:

(1)统一监管民间文物、古玩、艺术品的收藏、鉴定、拍卖、市场流通;

(2)管理鉴定机构的资质审核、设立审批;

(3)会同人事劳动部门管理鉴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

(4)统一监管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收费标准统一化。

国家文物局还要设置一个最高的鉴定仲裁机构,由一批公认的最有威望的鉴定家组成,包括一些司法界人士,主要业务为:鉴定珍贵藏品;对民间鉴定纠纷进行权威裁定;该机构裁定可为最终裁定。

(三)鉴定机构设置应有“门槛”,以实现行业准入制

笔者到古玩市场调查,有些古玩商铺,所卖古玩不少配有鉴定证书。我约几位专家对藏品和证书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证书的鉴定结论是错误的,甚至有的连证书都是假的。

目前鉴定业的现状可谓:“鉴定机构无‘门槛’,鉴定证书飞满天,鉴定结论无权威,诚信缺失无人管”。

要改变这种现状,在制定鉴定法和明确行政监管办法的前提下,鉴定机构的设置,自然要纳入法制和行政管理的轨道。实行鉴定机构的行政许可制度,即由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鉴定机构进行设立的前置许可批准,经批准后,再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设立。原已开展鉴定业务的机构,无鉴定资格的停止鉴定行为。拥有一定数量执业资格的鉴定人员,乃是设立鉴定机构的前置条件。只有在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中,由具有执业资格的鉴定者,按程序出具合乎规范的鉴定结论,才是受法律保护的鉴定结论。

除国家文物局设置最高的鉴定和仲裁机构外,省级和直辖市文物局应设立鉴定机构,加之各类民营鉴定机构和一些博物馆、文物商店、拍卖公司所属鉴定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家及省级文物局监管的以国有鉴定单位和各类民营鉴定机构为主体、其他鉴定资源为补充的鉴定体系。

国有文博鉴定单位和民营等其他鉴定机构,在法律地位上的鉴定行为是平等的,实行统一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资质认证、注册和管理,鼓励在人才、资金、科技、诚信等方面条件合格的社会机构,投入到民间收藏鉴定的行列中来。对有条件的国有文博鉴定单位可进行改制,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民间鉴定机构,更多地承担为社会服务和为民间鉴定的功能。对现有的各类民间鉴定机构要梳理,进行登记整合,手续不全者要补办,不合格者要整顿,加强统一管理,建立行业规范。

(四)建立鉴定人员资质体系,以强化人的管理

医生没有资质不能行医,鉴定者没有资质却可行鉴,这岂不荒谬!我国对行业的管理和规范,重要的一条是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际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鉴定业务事关国家、人民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应当纳入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培训鉴定人和资格授予事宜,应纳入统一的规范管理。因为鉴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鉴定行为是以鉴定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目前鉴定行为不规范,鉴定者鱼龙混杂,归根结底是对鉴定者资质和行为缺乏管理。

现在的混乱在于,劳动部门举办的古玩鉴定职业技能培训和文物部门举办的文物经营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互相交叉;国家某部委推出的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等认证项目,授权一些培训机构实施,经过几天培训,收取高额费用,即可获得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资格,缺乏严肃性;还有一些收藏鉴定协会和社会团体,也在认证,这种情况加剧了鉴定资格认证的无序状况。

鉴定人的管理,应与鉴定机构的管理、鉴定行为的管理三者统一起来,均由国家文物局监管,不能政出多门。

国家文物局可通过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的协调,统管鉴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通过鉴定知识考试、实践考核、道德考查,取得鉴定职称或资格。根据鉴定知识和能力,通过职称评定,形成助理鉴定师、鉴定师、高级鉴定师阶梯系列,使具有真才实学和良好职业道德者取得各级职业资格,使鉴定职称纳入国家正式的职称体系。

建立鉴定者个人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取得国家注册登记的鉴定者个人,可发给《执业资格证书》,只有经过注册登记的人员,方可从事鉴定业务。还要建立个人执业信用档案,以加强对个人资质信用的监督管理。要求:鉴定人不能利用执行业务之便,索取、收受委托方不正当的酬金或其他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严禁委托人与鉴定人之间恶意串通,或发生行贿受贿行为;对于故意出具虚假证书、欺瞒当事人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鉴定者作为机构工作人员,因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除由所在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外,并依法追究鉴定者的责任,机构还可按内部管理规定处置鉴定者。

这样,鉴定者在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下从事鉴定活动,从而在管理体制中规范了鉴定行为。取得鉴定执业资格者,在此管理机制中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便晋级,或在考核中再次取得执业资格。

统一的科学的资格认证及管理机制一旦形成,才能从制度上促使鉴定者的行为规范化,从而保障鉴定工作的有序化,使鉴定人的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五)鉴定方法要完善,手段应科学化

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是“标型学”。由于古玩艺术品的仿制根据标型而为,越来越精,越来越像。因此在运用标型学的同时,要以“痕迹学”鉴定为主。包括器物的历史沧桑感、使用情况及逐渐老化等。器物的痕迹是自然的,人不可能把器物的自然痕迹完全仿出来,更不能把真品所固有的神韵仿出来。痕迹鉴定可以用“眼鉴”,结合仪器分析将更为准确科学。“开门”的器物是重度岁月痕迹体现出来的,眼鉴即可识别,轻度的痕迹要借助仪器观察。比如,器物釉面上明显的使用和自然老化肉眼可见,明显的低仿痕迹肉眼也可见,而高仿品人为釉面摩擦老化、化学腐蚀等要用放大镜、釉面成份分析辨别。

鉴定手段要“标型学”、“痕迹学”、“科技仪器”综合运用,即传统目鉴和科技鉴定相结合,不断研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

国家文物局在组建最权威鉴定机构时,除拥有对各类藏品目鉴水平最高的鉴定专家外,还应拥有技术更先进的鉴定仪器设备,并要建立系统齐全的数据库,包括文物资料数据库、书画家信息数据库、陶瓷瓷片数据库等。这样,科学鉴定藏品的“DNA”时代一定会实现!

(六)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鉴定技能水平

专业人员培训,是鉴定行业非常重要的内容。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目前是无序的。鉴定专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处于缺失状态,培训程序处于混乱状态。教材五花八门,教学人员也是七凑八凑,未能形成一个专业的、体系化的教学培养方案。

鉴定是一项复杂的专业,鉴定人员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解决谁来主管培训的问题。国家文物部门应和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协同培训鉴定人才,形成国家和省两级鉴定培训机构。可以指定文博系统具体组织师资培训,也可以和高校教育单位、艺术研究单位协调培训。培训分为“高级培训”和“普及培训”,区别于“就业资格培训”和“在职进修培训”,可以灵活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鉴定培训班。

要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教材。设置专业鉴定课程,按古玩艺术品的门类划分,分别设书画鉴定、青铜器鉴定、陶瓷鉴定、珠宝玉器鉴定、文房用品鉴定、金银器及佛造像鉴定、古典家具鉴定、杂项鉴定等,还要学习市场价格评估。鉴定的基础课程为: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考古学、工艺学、古汉语等。要求鉴定培训课程要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书本知识,也要多看馆藏实物,还要到现场,如陶瓷鉴定必须到窑址考察,还应了解制作工艺、了解仿制技术。

通过普及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上岗证,可以作为从业的最基础标准;通过高级培训,考试合格者,可颁发相应的鉴定资格证书。

培训和资格考试相结合,国家文物艺术品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权威培训机构,进行考试考评。考试分为笔试和实物鉴定两部分,根据古玩艺术品鉴定以实物为主的实践特点,实物鉴定的得分比例可略高于笔试。全国规模的鉴定资格考试,应每年举行一次,其他有关鉴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可以灵活进行。

(七)鉴定人员职业化,杜绝到处兼职“走穴”

1.鉴定职业化是从业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们现在的鉴定机构未纳入行业准入的制度化中,各种各样的鉴定机构随社会需求而生,五花八门的鉴定人员四处游走,专家、伪专家到处“走穴”。目前,鉴定专家在鉴定机构兼职现象很普遍,一些知名专家,几家、十几家鉴定机构都有其职位,一些鉴定机构大多数人员属于兼职。专家多处兼职,一是不能完善管理,出现法律问题,难于追究法律责任;二是不利于公平竞争,一个机构中流行“因人定价”,知名专家与一般专家收费不等,专题鉴定、证书鉴定、外出鉴定、坐堂鉴定收费标准不同,而且不同机构间收费标准也相去甚远;三是不利于机构人员培养,有这么多专家挂名,机构本身也就无所谓培养人才。

2.如何杜绝兼职“走穴”

一是制度规定。对注册鉴定师应有执业限制性和禁止性规定,即鉴定者只能在一个鉴定机构专职执业,不能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执行业务,这是制度上的保障。

二是管理措施。如果制定了《鉴定法》,法律明确规定:鉴定业务不能无照进行,鉴定证书不能私自开据,鉴定收费必须纳入管理,这是措施上的保障。

三是合同制定。鉴定的规范化之一,是鉴定双方以合同规范鉴定行为。合同必须由具有鉴定资格的法人机构与被鉴定方鉴定,其鉴定结论须由本机构的从业鉴定人员签名,这是契约上的保障。

四是责任追究。谁鉴定谁签字谁负责,鉴定失误将追究责任,赔偿经济损失,这是权责上的制约。

3.为鉴定人员职业化创造条件

鉴定是一项高要求的工作,要求鉴定人员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还要有灵性悟性。国家对高级鉴定人才要提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社会对鉴定人才要予以尊重。民间鉴定人员,可持从业资格证书应聘于专业鉴定机构,也可按法定程序取得独立鉴定资格。

鉴定人员不兼职不“走穴”,和鉴定人员担任荣誉职务及外出交流、指导、讲学不矛盾。一些国家文博单位,对鉴定研究人员规定太严,不允许其外出交流、上电视节目。专家们只好周五晚上出城,赶周日晚回城,星期一准时上班。他们戏称为“夜里来夜里回,见不得人”。为了充分利用人才,发挥鉴定家的一技之长,应鼓励鉴定家的学术交流、鉴赏探讨活动。在鉴定收费标准和专家待遇上,要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鉴定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

(八)鉴定业务合同化,分清权利义务关系

商品经济的纽带,其实是一种合同关系。我们现在的鉴定人和被鉴定物持有人的关系不是对等、平等关系。求鉴者“有求”于鉴定者,鉴定人掌握着被鉴物的生杀大权,似乎也决定着求鉴者的生杀大权。尤其普通求鉴者见到知名鉴定大家,更是战战兢兢,以仰视的心态对上。

鉴定者和求鉴者要建立公平的合同关系,各自具有其权利,也承担其义务。鉴定人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要规定,鉴定人员承办业务,应当由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现在一些鉴定机构内部管理规定,鉴定中如出现错误,只负责退回所收取的鉴定费,这并不公平,应当根据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来计算赔偿比例。

因此,签订鉴定合同,权利义务关系要明确,对所鉴物要有详细的资料记录,甚至要有照片,一些重器,还要有摄像资料,对责任承担要细化,对损失赔偿要制定出合理合法的标准。

(九)鉴定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

对鉴定者而言,道德要求更为严格。有必要强调鉴定者的自律自省,强调鉴定者的使命感和高境界。鉴定者的使命感和高境界,可以概括为:

1.沟通古人和今人,不辱神圣使命

鉴定者面对人类祖先的遗物,当含虔诚之意,当怀敬畏之心。要通过古物遗传的信息,研究古物,以辨真伪、断年代、知优劣、探讨文化内涵、评估艺术价值。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充当古人和今人的使者,使今人了解古人。因此,鉴定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工作。

2.公平公正,认真诚信,树立职业典范

第8篇

摘 要: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在经营方式、制度模式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借以完善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发展。

关键词:拉丁舞;培训基地;经营与管理

1.吉首市各拉丁舞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1.1各培训基地的成立时间、区位分布

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吉首市火车站、市中心、吉首大学附近、乾州广场等商业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段。

1.2各培训基地所开设班级情况、人数规模

吉首市拉丁舞各培训基地班级设置大多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表演班等。各培训基地除名人拉丁舞小明星培训中心开设有成人班以外,其他基地的招生对象都是青少年,主要根据招生对象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班。

1.3各培训基地场地及设施情况

据调查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规模有大有小,训练所使用的场地有租赁的,也有基地私有的。在所调查的培训基地中有4家是租赁场地,3家为基地私有场地,培训基地的场地面积基本为70~200平方米间。不管是租赁场地或是私有场地,场地面积、音响设施等基本可以满足平常训练。但在寒暑假期间生源好的培训基地学员猛增,便会出现拥挤现象。如红艺少儿拉丁舞培训中心暑假学生爆满,每个学员的单人使用面积小,直接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2.吉首市各拉丁舞培训基地的经营和管理现状

2.1各培训基地的制度规范

调查管理人得知,吉首市各培训基地均制定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但实际上,在各基地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实施的为数不多,制度实施也不完善。

2.2各培训基地的经营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讲,吉首市各基地均处在商业中心及交通便利等人口密集地区,还有些坐落在学校附近。一方面是看中学校的生源,利于宣传和招生,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参加训练。虽然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发展迅速,但各基地比较分散,均匀地分布在市内几个繁华地段,减少了一定的竞争力,有利于各基地之间良性竞争。

2.3各培训基地的经营时间和收费标准

就所调查的7所培训基地,全天和周末都营业的只有1家,其他的均是周末营业。营业时间主要是根据学员的空余时间,周末或是寒暑假期。从目前的开放时间来说基本上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

目前培训基地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收取培训费用,经营的形式单一。在收费价格上各基地差不多,约460元每期或是1000元一年,单次课在10-20元之间。有的培训基地在培训的同时,增加了拉丁舞服装和拉丁舞鞋的经营活动,但这部分收入来源并不是很大,有些家长更愿意自己购买。

2.4各培训基地的教师体系

据调查,吉首市各基地的教师大多数为体育院校拉丁舞专业毕业学生或在校学生,只有少部分教师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除阳光少儿艺术团有两名教师以外,其他基地均只有一名教师。大多数基地没有要求自己的教师参与进修,特别是聘请在校大学生为舞蹈教师的基地,教师经常更换,每个教师的教法不一致,无法保证学员学习的技术的正确性。

2.5各培训基地的教学组织

据调查,各基地拉丁舞培训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是由拉丁教师承担,没有专门的教学内容制定方案以及教学评价方法,许多教师都是即兴上课,没有学期教学计划,上课之前更没有编写教案,这严重影响了训练的教学组织。学员经常根据自身意愿上课,形成了懒散的学习气氛。

2.6各培训基地的经营手段

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大部分属于自我管理、自我经营,主要形式有个人或者合作经营。许多基地只凭借一个100平方米甚至不到100平方米的场地和简单的设备就开设了培训班,规模小。据调查大部分基地除了成立之初进行了投资,之后对于基地的投资除去租金、电费等日常开销,对于基地的扩建或更新几乎无投资。经营形式单一,几家培训基地的经营手段都相差无几,主要是通过参与市区的少儿艺术表演比赛或是进行公益演出来提高知名度,借以招生。

2.7各培训基地的宣传力度

主要就是发传单、贴标语等,少数几家培训基地通过报纸电视媒体进行宣传。

3.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缺乏政府扶持,市场拓展能力不足

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没有得到任何政府的相应扶持,各基地自己承担成本,自己开拓市场的能力是单一的。

3.2管理模式简单,管理职位形同虚设

基地均有部门设置,但据调查,有些职位是虚设的或是由一人担任多职。培训基地各项事务均是由投资者决定的,而许多事情都是按照传统的思想和方式运作,导致基地管理死板,存在许多漏洞,不利于基地的长期发展。

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没有制定或没有认真实施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以短暂的盈利为目的,缺少相关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特别是监督机制不完善。

3.3经营方式单一,投入太少、规模小

经营方式单一,规模小,不利于拉丁舞培训的长远发展。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规模小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投资太少,经营管理者将利益放于眼前,据调查,有些培训基地近二年来生源在不断减少,只有少数基地对自己的营利情况满意,个别基地面临赔本甚至倒闭现状;二、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十年的发展时间,拉丁舞培训却仅仅局限于青少年市场,对于成年人市场的开发太少。

3.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人能力不够

据调查了解,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管理人往往是经营者自己,而且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甚至有些对于拉丁舞的了解都很少,更加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

4.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经营和管理对策

4.1规范完善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贯彻实施;第二要进行教学质量的评定,规范计划教学;第三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实行,完善监督机制。

4.2寻求政府支持,加快发展规模

目前,吉首市培训基地主要是民办非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规模小。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类型的培训基地协调发展。同时,政府部门拥有广泛的教师资源(如优秀的退役拉丁舞运动员),可以让这些人参与到拉丁舞培训中来,提高培训基地负责人、管理人员、教师的整体水平。

4.3创新经营方式,完善推广机制

第一,放大眼光,注重长远发展;第二,加大投入,增强影响力;第三,增设班级类型,扩大规模;第四,改变传统宣传方式,注重创新。

5.小结

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各个基地发展至今,规模一直没有扩大,有些基地面临亏本、倒闭,这主要是受吉首市拉丁舞培训基地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方式单一、投资少、没有政府扶持等条件制约。要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拉丁舞培训基地的发展,必须从制度规范、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拉丁舞培训基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吉兰.青岛市青少年拉丁舞培训机构运行情况与发展思路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 石晓萍.湖北省拉丁舞.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03):93-96.

[3] 董植寿,葛柳.湖南省拉丁舞经营现状调查研究――以娄底市为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07):83-86.

[4] 周吉兰.青岛市拉丁舞培训机构的商业优劣势分析[J].管理纵横,2010:146.

[5] 王胜起.西丁舞市场经营模式的探讨[J].探索研究,2011,22(09):95.

[6] 丁婧.浅兰州市青少年拉丁舞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4):79-80,93.

[7] 何忠.许志琳,鄂西北地区少儿拉丁舞培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04):80-83.

[8] 杜小娟.关于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大家,2008,(12):197-198.

[9] 刘晶.广东省舞蹈市场现状与开发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10] 周吟.怀化地区少儿拉丁舞培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1,(16):142-143.

第9篇

关键词: 英国 公务员培训 发达国家和地区 特点

一、英国公务员培训现状

1.英国拥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这与其卓越的干部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英国的公务员培训已经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英国公务员培训的根本目标机遇是要使受训者接受并参与到体制性的变革中去,通过培训提高公务员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变革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撒切尔夫人开始的“政府现代化”改革,在精简公务员队伍、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英国对公务员基本能力培训的各种课程,都是随着行政改革的步骤与要求设置的。针对行政改革后大量出现的执行机构,强调对执行机构的官员既要进行行政管理知识与行政技术的培训,又要对他们进行政策制定工作的培训。如英国财政部确定的在培训中要解决的5个问题是: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和开发的需求、什么是不正确的管理和领导技能、在人员管理和培训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为什么政策和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如何防止人的思维和工作的僵化。针对公务员队伍的现状,“英国财政部开发项目”包括基本技能和其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技能有会计学、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其他技能有公共财政和预算、有效阅读等能力;针对高级职员的开发项目包括领导艺术、走向现代化的政府、全方位信息沟通和反馈、管理技巧等。

3.将政府部门内部培训、专门公务员培训组织、高等学校培训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培训网络。英国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三类机构。一是政府组织内设的培训部门,如英国财政部下设的培训与发展局。它们主要根据组织内部的发展战略、实际工作要求和员工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二是专门的公务员培训组织,如英国公务员学院、英国皇家公共行政管理协会等。它们主要根据社会各类组织和人员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发出不同的培训课题,设计出多种培训项目。三是高等学院提供公共政策、政治与经济专门学院等各类课程,如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伦敦大学经济学与政治科学学院等。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公共服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公共服务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主要是满足中央与地方政府、卫生保健事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人员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4.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采取绩效导向、以提高技能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英国的公务员培训,不论是内设部门组织的培训,还是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都非常重视效果评估。以公务员培训和公共部门的管理培训为主的英国公务员学院,主要采取绩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英国公务员学院于1989年改为自主性的执行机构,于1996年不再接受政府的财政补助,以企业经营方式按市场机制招生,由学员自选课程,付费入学,达到自负盈亏。

(2)英国公务员学院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在为顾客服务时提供专家的咨询意见,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定制的专门服务。英国文官学院1/3以上的课程专门为客户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有目标地鼓励学习,设计相关的课程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应性课程设置。学院采用一套标准化的课程描述,帮助客户辨别、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培训课程。英国内部聘请的专家或与学院合作实施项目的部门的专家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以公务员基本能力框架为依据进行公务员能力培训。英国公务员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提出并确定了高级公务员的基本能力框架。高级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具有九条核心标准:指挥能力(领导能力、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管理和沟通能力(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个人贡献(个人能力、才智、创造能力和判断能力、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公务员培训课程就是以这些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设计的。

(4)英国公务员学院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以任务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公务员培训特征。大体上可以把课程目录分为以下8个部分: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培训与发展、个人技能、证书考试与论文指导、新技术、法律、欧洲研究。课程目录以科目分类组织,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选择。

5.采用实践性的培训方法,着眼于提高公务员的实际能力。(1)岗位训练法。岗位培训是在上司传、帮、带下的不离职培训和轮岗培训,英国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公务员在被录用后都要经历一个试用期,都要在各资深官员的指导下,进行岗位培训。

(2)行动学习法。英国公务员培训注重“在干中学”的“行动学习法”,许多活动是在现场进行的。英国的快速晋升人才培养计划很有特色,英国政府为确立高级公务员队伍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和合理的梯形结构,每年都从应届或历届毕业生中精选一部分优秀青年,作为高级公务员的后备人才,放到政府部门边锻炼、边培训,对其中表现突出者予以快速晋升甚至破格提拔。

(3)“菜单式”与“模块式”教学法。如英国公务员学院准备有500门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供学习者自选。

(4)心理调适学习法。在心理专家主持下,通过心理测评,学习者在小组互动中加深自我认知,据此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追求自我完善。

英国公务员在培训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人从正规学校毕业后,必须通过必要的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才有资格应聘公务员。任何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至少15天的培训。每个单位都有内部的培训制度规范和激励员工参加各种各类培训。英国政府规定,每个新任职的高级公务员都必须到英国公务员学院的发展中心接受2―3天的测评,以确定将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

6.加强与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公务员。如英国文官委员会为英国人竞争欧盟机构职员提供如下项目的帮助:(1)硕士项目――设在华沙的欧学院为青年毕业生提供一年的硕士程度的课程培训。(2)斯塔吉亚计划――为年轻的毕业生提供获取在欧盟工作的亲身经验的机会。这个培训项目包括在欧盟各部门参加日常工作实践、参观和听讲座等。该项目培训面向30岁以下的毕业生,每年招生两次,每次提供650个名额,为期5个月。另外,英国还与欧洲学院合作培训公务员。欧洲学院为英国公务员培训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欧洲学院开设以下四个方向的专业:政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律、人力资源;在华沙奈托林分校还有一个“中欧和东欧计划”;“急流开发项目”也是欧洲学院重要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加快受训者晋升的机会。“急流开发项目”通过使受训者在8―12个月中承担一系列的工作,来显示其工作成绩,并在3至5年的时间里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培训特点

综观世界各国干部管理制度,一般都把培训作为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纳入公务员“法规”、“条例”,甚至国家根本大法之中,以此给予法律保障,确保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培养高素质公务员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美国则把培训列为二十一世纪七大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

1.推行培训法制化。发达国家把公务员培训看作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着配套的法律和制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相继为公务员培训立法,使公务员培训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例如法国在“公务员章程”及“继续教育法”中规定了培训的原则、权利和义务,1985年颁布的关于培训的法令规定,允许公务员选择参加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培训期间,不论时间长短,职务晋升、奖金福利都不受影响。日本“国家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内阁总理、大臣、人事院和有关政府首长为发挥和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必须制定并努力实行职员进修培训等计划。日本《国家公务员教育训练规则》中规定,公务员进修培训内容,必须是与现任官职或预计今后所任官职的职务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规章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2.培训机构职业化。英国1970年开始建立了公务员学院,学院设有三个培训中心,一个主要是招收走读生,另外两个是实行住宿制,公务员由政府各部门选送,年龄一般在30至45岁之间,常年在校学员500人左右,每年培训各公务员20000多人。政府各部门设立了培训中心,主要培训初级公务员,承担了全国公务员培训总量的77%,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由公务员学院负责。美国1968年就设立了联邦行政学院,全国各地有180所行政管理学院,为政府培训公务员。法国在中央设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地方设立区级的行政学院,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设有对口培训学校。

3.培训方式多样化。在人员培训上,德、英、法等国家对公务员的职业培训从等级上基本上分为三个类型,即高、中、初级培训类型。英国政府各部门因公务员的职务确定了不同的培训时间。除了常规的全国性和地方性培训外,还有其他类型培训,如法国,行政员训练中心专门组织行政人员轮调训练,不断轮调公务员作短期训练。还有一种选择性训练,即公务员可以根据需要提出培训需求,经部门批准参加培训。

4.培训方式灵活化。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公务员行政学院专门组织的培训,也有通过国内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培训,也有部门领导及资深同事辅导下的业务培训。培训时间长短不一,长则三至四年,短则只有几天。

5.培训保障制度化。注重“培训成本”概念,重视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率。这些国家对公务员培训都有充裕的经费保障,自己形成了制度。德国每年公务员培训经费占国家行政管理经费的2%―3%,并纳入国家预算。法国规定,每年必须拿出工资总额的1.1%作为培训费,总理每年还重新预算培训费用。

参考文献:

[1]陈柏生.国外公务员的人才资源开发概述.中国公务员,2003,(12).

[2]张淑贤.试析新世纪公务员培训需求.中国公务员,2001,(7).

[3]陈燕楠.干部培训形式探析.工作研究,2003,(8).

[4]王昌君.公务员培训方法新探.中国公务员,2001,(10).

第10篇

案例回顾1:

央视曝瑜伽培训乱象:学一个月就当教练

想健身却伤身,看似优雅的瑜伽运动未必安全,《每周质量报告》近日曝光,瑜伽馆虽“遍地开花”,但一些瑜伽教练并不具备专业水平,瑜伽教练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由于教练的指导不科学合理,瑜伽练习者受伤骨折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媒体呼吁加强对瑜伽教练等从业者和相关机构的监管,规范瑜伽培训市场。

练瑜伽卡掉骨头

2012年3月,中国人民总医院关节外科专家发微博称:一位20多岁的姑娘,练瑜伽时不知做了什么动作,竟然把膝关节里的软骨带着骨头卡下来一小块。

无独有偶,练习瑜伽受伤的现象,近几年经常出现在报道中。2011年,湖北一位女士因为练瑜伽遇到水货教练,竟然大腿骨折,最终瑜伽馆承担赔偿责任;2010年,上海的郑女士练瑜伽时,因为教练按压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如今,4颗合金钢钉永远埋在她第4、5节腰椎上。

央视记者走访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家医院后获悉,目前骨科、运动损伤科接诊的瑜伽受伤者人数逐年攀升,且有不少是瑜伽教练。

外行学一个月就当教练

近年来,遍地开花的瑜伽会馆导致教练需求猛增,引爆各地瑜伽培训市场。记者通过网站搜索,在北京西四环找到名为“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学员在那里一个月就能学完瑜伽初、中、高级课程,只要考过了就能当教练。

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网站上宣称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打开授权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网页,在“基地概况”中介绍,这是国家人社部在天津建立的综合性职业标准开发机构,后经记者核实,确认它的确是人社部授权的机构,根据网站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这家“授权单位”的电话。工作人员证实,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确实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独家瑜伽培训授权。

“国家级证书”是噱头

在这家培训学院教室门口,记者看到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金属匾额,工作人员说,凡是在这儿学瑜伽的人可以花钱买一本权威的“国家级证书”。

当记者向“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求证授权考核和收费等事宜时,却得到不一样的回答。授权方和培训学校都承认,想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的瑜伽教练证都需要另行收费,但又都表示,是对方主动找自己合作的,而且双方所称的收费标准相差甚远。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本“国家级”证书不仅可以当作权威“噱头”,而且最巧妙之处就在于多年来一直被标称为“试点”,既安全又可以免责。

“协会授权”成“通行模式”

除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授权颁发的证书外,天悦还向学员颁发国际瑜伽协会教练证书,并在网站上自称是国际瑜伽协会的官方网站。网站信息显示,国际瑜伽协会总部设在香港。但央视记者在香港发现,网站提供的地址中并没有所谓“国际瑜伽协会”的机构。香港协会注册名单中也没有这家协会。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凡是在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学习瑜伽的人,就算完全没有瑜伽基础,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瑜伽,只要缴纳六七千元,就可以在1个月内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香港国际瑜伽协会颁发的高级瑜伽教练证;再多花1 000块钱,还能拿到由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的“国家级”证书。

随着调查深入,央视记者发现,类似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北京东四环的凭海听风瑜伽培训连锁这样自称是总部在香港的某瑜伽协会授权、独家在内地进行瑜伽培训,是不少瑜伽培训学校的“通行模式”:学员只要缴纳6 000元至1 0000元不等的学费,就可以在一两个月内顺利通过考核拿到高级瑜伽教练证书。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案例回顾2:

淄博暑期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丛生

收费无统一标准

在张店区祥和路祥瑞园小学对面不到200米的街道上竟有13家辅导班。艺术特长班、文化补习班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遍布淄博大街小巷,各种招生广告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教育培训机构背后有多少阴影?记者近日调查了淄博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发现违规办学、有安全隐患、恶性竞争、收费高昂等现象普遍存在。

小作坊辅导班存隐患

记者近日调查淄博多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在淄博的大街小巷存在很多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大多利用沿街的门头房开办,甚至有的辅导班开设在小区自家的住房里。很多辅导班连最基本的防火措施都没有,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在近日淄博市教育系统组织的一次突击检查中,3天时间里,张店区查出89个违规培训机构。据了解,截至2012年7月,淄博市共有约440所教育局备案的正规民办教育机构。今年上半年淄博市教育局仅审批通过了7所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制度比较严格,每年能够注册的合格民办教育机构并不是很多。

据了解,有一半以上的小作坊式辅导班是由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创办的。

小张大学里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办一个美术培训班。小张说:“现在辅导班市场这么火,毕业后我也没找到中意的工作,就想自己创业,办个辅导班。”

但是这些小作坊式的辅导班往往存在办学条件差、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安全隐患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收费多无统一标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淄博市现在的正规文化课辅导班,大多以一对一、小班制教学为主,以前的大班制教学已逐渐被淘汰。

一辅导班工作人员小贺说:“现在家长对培训的效果要求比较高,以前的大班制教学,效果差,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家长的要求,随着外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一对一模式、小班教学模式的涌入,淄博市现在的文化课培训,已经逐步变成了一对一和小班制为主。”

那么,现在辅导班的收费情况怎样呢?据了解,现在培训机构的收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则上是各辅导机构申报物价局进行审批,可现在很多辅导班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定价收费。

在一大型文化课培训机构,记者了解到,一对一辅导每高一年级收费递增10元,高一、高二、高三每课时的收费分别高达180元、190元、200元,初中收费分别是140元、150元、160元和170元。一对十的课程辅导,基本上是每课时40元左右,一对二十的是每课时25元左右。“我们这还不是最高的,我知道有一家的高三一对一辅导已经升到220元了。”该培训班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一个孩子,一对一的班,多的一个假期能花到一万元左右,少的也得四五千,上普通班大约能花到两千七八百元钱。”

采访中,一位辅导班负责人对记者说:“只要家长能接受,我们就收呗,家长愿意,我们何乐而不为。”

为抢生源啥招都使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辅导班市场的招生高峰期,也是各个辅导班争夺生源最激烈的时候。在各所学校门前发放宣传单页是最传统最老套的宣传方式。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很多培训机构“另辟蹊径”。一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向记者透露,除了市场招生、发放宣传单页、做广告外,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选择从学校方面“突破”,现在很多辅导班都和学校有联系,选择和校方合作。

王先生说:“一般是学校开家长会或者学生会,向学生和家长暗示假期里或者周末去哪家辅导班学习。虽然老师表面上不强制要求,但是学生们都‘心领神会’。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明着告诉学生要去哪上课,培训机构可直接进入学校发放宣传材料,让学生干部发放宣传单页、登记学生信息。再就是和学校的班主任合作,班主任会把辅导班推荐给学生。”据该负责人介绍,现在这种和校方合作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方式被称为“跑关系”招生。“学校老师推荐了,家长一般都会让孩子去,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学校、老师的推荐很管用。在有些学校,甚至整个年级都被一个培训机构给包了,假期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这个辅导班上课。”

王先生还说,“跑关系”招生,这种关系并非所有人都能跑,也得需要一定的知名度和实力才行,一些规模较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经费和实力有限,根本没有能力“跑关系”。所以,很多小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便想新点子,直接到同行门口发放宣传材料,或直接将办学点设置在规模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旁边,以方便“抢人”,甚至恶意中伤对手。

另据王先生说,很多跟学校合作的辅导班,甚至教学课程都是根据学校的需要来制定。“很多学校对课程安排都有要求,一般是对下一个学期新课程的预习,学校开学之后会举行测验,一开学就考试,考的就是暑假学的内容,所以对学生来说,不去上更是不行的。”

授课者不乏一线教师

在很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中,都可以看到“在职一线教师授课”,“名校名师讲解”等宣传标语,“在职一线教师”俨然已成了各大培训机构的“金字招牌”。但据教育局有关规定,公办或民办学校教师不得参与民办教育机构有偿培训。

近日,记者来到张店区人民西路上一教育培训机构,以学生身份见到了其咨询师张先生。据张先生介绍,该机构的老师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在职的一线教师,一部分是培训机构自己成立的教研组。记者在教师的办公室里看到,该办公室至少有八个座位。工作人员说,教师数量不止这个数。据介绍,这些老师基本是来自中学一线老师,甚至还有些是从济南学校聘请来的老师。

在记者离开时,恰逢一名小学生过来进行一对一辅导。一位五旬左右的男子是其辅导老师。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老师是年龄比较大的在职一线教师,快退休了。

“培养自己的教师团队花费时间太长,也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该民办教育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说。据王先生介绍,教师备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教师需要集体备课,每一个成功教案的完成都集结了很多教师的心血,是众多老师的集体智慧。培训机构培养自己的老师周期很漫长,没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很难带出新老师,这方面的花费还不如请在职一线教师来的划算,而且,一线教师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很多家长也是冲着一线教师来的。平时本地一线教师多点,但是寒暑假则以外地教师为主。他们这里聘请的主要是济南、潍坊、滨州的老师。离家远的就住在咱这,离家近的可以来回往返,给报销路费。

虽然教育部禁止一线教师从事有偿授课,但是家长们则因在职教师有经验,信得过而支持在职教师授课。记者采访了5个家长了解到,这几个家长均说给孩子报辅导班时会选择一线教师。“俗话说,富不能富孩子,穷不能穷教育。为了孩子花再多的钱也值得。”一位家长说。据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的王女士说:“一线教师毕竟比那些大学生有经验,信得过。何况孩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个时候可不能为了几个钱耽误了孩子。”家长于女士也说,给孩子报辅导班最重要的是学到东西、有效果,还是一线教师经验多。

据一位在职老师透露,一线教师寒暑假做有偿辅导,除了为赚钱,还有不少在职老师都是碍着朋友的面子才去的,还有的老师因寒暑假学生都放假了,比较闲,就继续找点工作干。

(来源:《齐鲁晚报》)

【MBA:高学历的“诱惑”】

代表吁规范教育培训市场乱象

在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校外培训的种种乱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时下,上海共有教育培训机构6 000余家,其中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仅1 000多家,不到五分之一。

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中,有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的是人保局批准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的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咨询公司”,还有的什么手续也没有办,就是几个人租了一块场地,挂上牌子,就开起了补习班。

代表委员呼吁:教育培训市场过于混乱,监管不到位,亟待规范。

乱象1

机构突然倒闭家长面临窘境

市民黄燕(化名)为了开发儿子的语言“敏感期”,选择了英语早教机构“迪士尼神奇英语”。当时“迪士尼神奇英语”承诺“贴心一对一”服务,还保证可以免费为孩子进行上海市少儿通用英语考试辅导,直到考试通过为止。于是,黄燕前年4月一次性支付了两年的培训费共计23 800元、48节课。没想到儿子才上了6节课,黄燕就收到了暂停上课的短信。

黄燕立即打电话给公司的两名负责人,两人都指责对方侵占了公司营业款,说没有钱赔偿剩余学费。黄燕又致电上课老师,才知道老师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拿工资了。“学校一共有学生300多人,这样算来,他们侵吞的学费有近400万元,现在苏某干脆卷款潜逃了!”黄燕欲哭无泪。

而另一位市民怎么也没想到,花了1万多元学费给儿子报的“恐龙创造力”早教课程,竟然说关门就关门了!去年,和其他几十个家长向浦东新区法院递交诉状,将“恐龙创造力”的老板顾某和上海琼林文华传播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法院支持了的诉求,判决顾某和琼林文华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归还1万余元的培训费及支付相应的利息。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赔偿款。

最近,本报曾不止一次报道过这样的案例。一些人根本没有教育培训的资质,只是到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就开出各种培训班,尤以早教、语言类培训居多。他们将培训班设在高档商务楼里,雇佣几名促销员,忽悠家长支付高额的培训费,收了培训费后就去投资、炒股,亏损了就关门跑路。

市政协委员、中福会托儿所所长陈磊在调研中发现,去年本市就出现了多家早教机构的关闭、倒卖的情况,一旦这类早教机构出现倒闭,家长就面临着“三不”窘境——进不了门、见不到人、拿不到钱。

乱象2

“金牌”教师大多数“不及格”

“工商发照、各占市场,培训成了‘打鸡血’,有的学生‘恶补’后反而得了厌学症,简直是误人子弟!”对于培训市场的混乱情况,市人大代表、延安高级中学校长郭雄在会场上直言不讳,“炮轰”部分非学历培训教育机构师资良莠不齐的现象。

郭雄告诉记者,他曾经担任过一次培训机构“金牌教师”的评委,对各培训机构选送的“优秀”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教师的说课打分。作为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特级教师,他发现,参选的20多位数学教师口才很好,“花功”很足,但仅有一人可达到正规学校的及格标准。他随后了解到,这些教师都是著名的非学历机构的骨干教师,在课余时间收费为上千的小学生补课,甚至有的机构开出“20万3年保你上名校”的承诺。

“尽管这些教师有的也有本科学历,但不一定有教师资格证,而且从未经过正规统一培训,根本算不上合格的教师。他们不是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而是简单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急功近利,只为眼前的‘成果’。有的学生在培训机构里学习,反而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厌学,好好的苗子被耽误了!”郭雄说。

市人大代表、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讲述了这样几桩怪事:经常有学生家长接到某培训机构邀请听课的电话,口口声声说该机构是由建平中学一位退休的副校长办的,经调查,建平中学历届副校长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还有一家培训机构打出建平中学一位高水平的数学教师的名头,招徕学生。而事实上,这位老师从未到那里去上过一节课,他得知后非常气愤!现在,学校已请律师调查取证,准备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这位老师的权益。

而一些外语培训机构具有吸引力的外教,更是鱼龙混杂,有的人只是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根本没有教师资质。

乱象3

父母竟让1岁孩子读MBA

“一些早教机构竟然让1岁孩子读MBA。”近日,市政协委员陈磊在专题会议上痛斥各类早教机构的乱象,她举的例子,令在座的政协委员和前来听取意见的各部门领导感到震惊。1岁的孩子路都不会走、话都不会说,读什么MBA?但是,偏偏有不少家长受了广告和营销人员的忽悠,像中了邪一样,把孩子往那些外表光鲜、内里连资质都没有的早教机构送。

陈磊列举了一组数据,2010年至今的3年中,上海市新出生的婴儿达60多万,“婴儿潮”催生了社会对早教市场的需求。但由于政府开设的公益性早教机构“僧多粥少”,而受到利益驱使,许多商业性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多数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甚至连最基本的保育员资格都没有。“早教行业被称为最能挣钱的行当,我认为也是最能骗钱的行当,早教机构扩张迅速,缺乏监管的后遗症也大量显现。”

陈磊认为,全社会都应该注重科学早教,但早教不代表读、写、算、学钢琴等,0~3岁科学的早教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养成好的习惯,培育健康的人格,说得白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睡”。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物归原处、怎么洗澡,还要告诫家长,不要一味地朝所谓的专业早教路上去走,生活就是教材,大自然就是教材。“好的早教机构对家庭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不好的早教机构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它会使我们的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离健康成长越来越远。”

“早知者并不是早慧者。”杨振峰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说,现在提前学习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某学校刚开学,老师对一年级学生说:“学过拼音的请举手。”大部分孩子都举手;“学过两遍的?”又有不少孩子举手……一直问到“学过4遍的”,仍有孩子举手!预备班学生学物理、初一学生学化学,也不少见。杨振峰非常不赞成提前学习,他说提前学习的孩子课堂表现很糟糕,有的表现欲太强,有的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的浅尝辄止、没有深度思维,还有的很不合群……

郭雄也曾碰到一个典型例子,一名医学博士被二三年级孩子的数学题目难倒,向他求教。他一看题目,完全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思维理解水平,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有害无益,他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做这样的题目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治理乱象 还教与诚】

教育培训乱象整治遇两难题

望子成龙心态成诱因

蒙上眼睛,把扑克牌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就能说出数字花色;在耳旁迅速翻书,就可以知晓书中内容,3分钟看完10万字且过目不忘……家长交上十余万元的费用,仅仅几天,就能开发孩子的脑力,让他们学到这些“神奇”本领——这些,是一家教育培训的广告内容。

日前,数位如梦初醒的学生家长向上海市青浦区警方报案,称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以开办“赢在右脑”培训班为名,收取高额费用,涉嫌欺诈办班。目前,警方正式立案侦查,涉案单位法人雷雅茹(本名雷鹂)被取保候审。

违规的培训班,如何办起来

一些学生家长反映,最初他们对孩子脑力开发的培训还是赞同的,但很快就发现被“忽悠”了——通过自行测试后不难发现,所谓“蒙眼识字”其实是透过一定的作弊技巧实现的偷看术。

这家培训班的初级班历时3天,学费49 880元,中级班历时5天,学费59 880元。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2月到8月期间,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共开办“赢在右脑”培训班4期,招收学生202人,涉嫌违规收取学费1 200多万元。

经查询,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的举办单位是上海雷辣婆康乐浴有限公司,2002年6月,由闵行区教育局批准设立并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批准的办学地址为闵行区莲花南路719号;办学内容(业务范围)为中等及中等以下非学历教育(情商教育、外语类、文化类、社会生活类、职技类)。

该中心开办的“赢在右脑”培训项目,并不包含在备案申报的内容中。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告诉记者,该培训机构存在办学地点、办学内容和财务管理“三大违规”:未经审报批准,便擅自异地办学,租借青浦区的酒店旅馆开办右脑培训班,存在擅自变更办学许可“乱设点乱办班”和“超范围办学”等行为。同时,财务管理混乱,收取学杂费未开具正规发票;涉案培训费用绝大部分不入账;举办单位及办学负责人涉嫌抽逃和挪用学校办学资金等。

记者从闵行区教育局获悉,2012年8月25日接到举报,区教育局立刻展开调查,8月27日向涉案单位下达了《行政告知书》,责令其停止办学并立即整改,退还违法违规办学所得,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在青浦警方开展案件调查的同时,闵行区民政局会同区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审计事务所等五部门,也依法对涉案单位进行了行政检查。

右脑开发,是否有依据

令人诧异的是,如此荒唐的培训班却吸引了一批家长。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家长大都是企业家,也有律师、工程师。许多家长都是通过企业家商学院同学会被推荐来报名的。

而培训班的“教师”雷雅茹,从上海雷辣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上海雷辣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摇身一变成了“国内著名右脑教育专家”,声称经过右脑训练后,学生接收的脑电波会转化成图片储存在大脑里,不需要看字就可以进行阅读。

一名14岁的学员曾向媒体记者展示训练成果:“最开始书上会发光,每个人看到的光的颜色都不同,我看到的光是紫色的。出光后才能出图,最后是出故事,每个阶段要慢慢来。练到深了,我们不学外语,看外文书就可以直接出图。”他说,这里出过一个奇迹,一个小女孩看日文书,耳朵就直接能出现中文的声音。

右脑开发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主攻脑认知发育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李斐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赢在右脑’其实是利用智能发育学科来‘胡诌’的案例。把字当成图形、符号来阅读,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但是读得快,并不等于理解了。听书、闻味道就能阅读更是胡闹了,更多是通过猜测或其他手段作弊。”

心理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孙时进也表示,对右脑进行潜能开发,如果由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实验是可行的,但如果由商业机构进行推广,带有强烈的商业动机,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甚至有副作用。

民办非学历教育,如何规范

“走火入魔”的培训,敲响了民间办学的警钟。如何整治教育培训乱象,不只是上海的难题,而是全国共同的难题。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教育培训机构都达到上千家甚至几千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是普遍状况。整治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必须联合工商等相关部门,这就给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非法办学机构很容易另起炉灶,只要换一个场地,有老师有生源就可以死灰复燃。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光华坦言,像“赢在右脑”之类的违规办学,往往隐蔽性强,很多采取异地开班、吃住全封闭的方式,仅靠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很难及时发现。他表示,今后将完善动态排查机制,“除了在审批源头把好入口关,更需要对培训机构及其办学项目有后续监管,对所谓的培训专家和培训人员的行为也要跟踪监督。”

庄俭表示,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学杂费专户管理制度建设,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形成有力约束。他同时指出,民办非学历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标准相对模糊,教学质量很难衡量,收费标准缺乏参考体系,客观上给违法违规者不少空子可钻。建议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之间签订合同,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作一些约定。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天花乱坠”的口头宣传很难作为查处依据。

第11篇

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大体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的教育。初等教育即指从幼儿园/学前班到6年级或7年级的小学教育阶段,通常为7~8年;中等教育包含初高中教育,通常为5~6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以上高等教育(含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年限会根据不同学历的教育有所差异。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可分为公立学校、非公立学校(包括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教派的教会学校)以及具有特定办学理念的学校三类。所有学校都必须在州或领地的教育部门登记注册,基础设施和教师登记方面均需达到政府要求才能对外招生。“不仅教书,更重育人”、“重视通才教育”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中非常突出的特色。教师除传授沟通技能外还会普及自律、自尊、尊重同学、关爱世界等积极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合作、自我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学习、知识全面、自信且富有创造力的活跃个体。

为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重视师资投入,严格把控教师的准入制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所有学校均配备电脑和网络,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参与“天才计划”,或提前选修大学水平的课程,预修学分。与之相对的,学校还会为那些需要额外学习支持的学生量身定制个人学习计划;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潜力,如包含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主研习、集体项目与演示、可视化演示、电子教学与互动式授课等多种形式。

高等教育方面,澳大利亚共有43所大学,其中有40所为本土大学,2所国际大学和1所私立专业大学。除大学外,亦有不少其他院校提供高等教育课程。澳大利亚院校的学科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尤其是在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会计及金融学领域。这些专业也是留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在澳大利亚,很多学生都报读双学位或联合学位的学士课程,以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这种情况在文科、商学、法学和理学类学生中最为常见。

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论据进行批判思考,不盲从。活跃的课堂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遇有不明白的问题可随时提问。除了正常的课程之外,大多数大学都有向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协助学生培养有效的学习技巧。澳大利亚的不少大学讲师也对指导海外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学生可随时向他们寻求帮助。

职业教育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你希望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还是踏入高等教育的大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都能带你走上圆梦的康庄大道。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部门由政府和产业界合作运营。其培养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机构的教员不仅熟知行业状况,而且拥有扎扎实实的专业实践经验。他们会根据不同行业的焦点与需求,时刻更新教授的知识,修订课程内容,以保证第一手知识信息能够传达给学生;职业教育课程都会包含一段时间的实习,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宝贵的行业实践经验。这是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为适应未来的职场,打好基础。

美名在外的教育制度

提问:广泛应用机上的“黑匣子”是由哪国科学家发明的?“地球一小时”的倡议是由哪国人提出的?无线网络最先是由哪国科学家发明的?没错,这些人才都出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培养出了众多的科学家、设计师、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和人道主义者,他们或有众多荣誉加身,被广大媒体所关注,或潜心研究,慢慢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使澳大利亚的大学学历资格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和热烈追捧。究其原因,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与管理制度为教育体系稳定的优秀表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ASQA)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国家监管部门,负责对各课程提供机构与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旨在规范和保证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负责对各个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达标评估与质量评估。此外,针对留学生,澳大利亚还专门颁布《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涵盖了教育机构的注册登记程序及其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应对学生履行的义务。其中也包括了学费保护服务,即在极少数情况下,当教育机构无法继续开设相关课程时,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退款;调查专员机构负责调查国际学生对其所在教育机构的投诉。这些制度与机构的建立也使澳大利亚在留学生中的口碑颇高。2012年,在由澳大利亚政府主持的,对现有国际学生留澳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调查中,87%的受访国际学生对其在澳大利亚的总体体验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86%的受访国际学生对其在澳大利亚的学习体验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88%的受访国际学生对其在澳大利亚的生活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浓厚的科研氛围发酵你的学习热情

澳大利亚可以称得上是科研型国家,拥有悠久而骄人的世界级研发传统,从1945年青霉素的发现,到1960年获得性免疫耐受性的发现,再到2011年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科研观测……其科研成就惠及了世界各国的民众。目前,澳大利亚在全国建立了63个旨在促进高等院校与私营企业间联合研究的合作研究中心,促进高校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在高等教育机构中,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达到了约50,000人,这些科研人员为澳大利亚的研究与开发(R&D)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澳大利亚在卫生、农商联合、信息技术、制造、可持续能源、采矿与矿物、航空、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众多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为保障后续科研的顺利进行,澳大利亚正在推行“支持澳大利亚的能力”计划,拟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9亿澳元为旨在刺激经济和科技创新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通过“联邦院士”项目投入超过1.04亿澳元,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前来澳大利亚从事科研工作。在科研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澳大利亚的各大高校建立了35个专门进行高层次研究的专业研究中心以及重点教学与研究中心,并且开设了涵盖不同领域的各类本科、研究生和专业教育课程。在如此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学习的热情很容易被感染、发酵,同时高校中先进的科研力量、科学理念也可以使学生保持与科学前沿的密切接触,拓展学习视野,挑战思维极限,带来非同寻常的思维风暴。

留学澳洲保障多

澳大利亚为国际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接受各种水平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从英语语言课程到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一应俱全。不管是学习什么课程、学习多长时间,澳大利亚都会通过法律为留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和相关权益提供保障。比如,《2000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简称《ESOS法案》)、《2007年招收海外学生的教育与培训机构及注册审批机构的国家行业规范》(简称《2007年国家规范》)。以《ESOS法案》举例,该法案保护所有国际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学习体验的质量;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法案规定国际学生在澳洲享有的权利有:有权在入学前从录取院校及其中介机构获得有关课程、费用、学习模式及其他方面的准确有效信息。如果学生未满18岁,为确保其安全,只有在确定了学生的住宿、学习支持和福利安排之后,才会给其发放签证;国际学生有权在缴费之前或缴费之时与相关院校签订书面协议,其中应注明提供的服务、应缴的费用(学费和杂费)以及有关退还学费的内容。学生应留存一份书面协议的副本。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为招收国际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确立了全国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了留学市场,保证了澳大利亚的教育培训质量。

除了健全的法律,学校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支持服务。学生支持是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福利给予帮助的义务,并提供专业服务来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澳大利亚的学习生活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提供的学生服务包括:语言与学术支持;指定国际学生顾问;迎新接待与介绍活动;托儿、医疗保健与咨询服务;学生住宿;就业服务;宗教祈祷礼拜室;银行网点、购物店与饮食店;俱乐部、学生社团、体育与健身设施,等等,可谓囊括了留学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习生活等问题解决了,想找个组织靠拢一下,异国他乡找一下归属感,可参加学生协会的活动。澳大利亚有很多学生协会,国家级的学生协会包括: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委员会(CISA),它是全国最高的学生代表机构,代表研究生、本科、私立院校、TAFE、海外学生英语强化课程(ELICOS)和预科等各个教育层次的国际学生。澳大利亚国际学生联合会(AFIS),协助国际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在澳生活学习的范围,优化学习体验。平常也可以多鼓励自己参加俱乐部或社团活动、加入运动队,或出席社会活动、成为社区义务服务的一份子等,尽快适应留学生活。

“衔接课程”曲线救国作保底

如果不幸的是,你没有达到选定澳大利亚课程的入学要求,可通过多种衔接课程,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包括入读澳大利亚的中学、英语语言预备班或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其他衔接课程还包括预科课程――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这种为期一年的强化预备课程。这些衔接课程将赋予你升读本科(学士学位)课程的必备技能。

留学一国,学好语言是尽快融入留学国家学习生活的必杀技之一。英语学习并不只是背背单词那么简单,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为帮助留学或移民澳洲者尽快适应异国学习生活和工作,澳洲的教育机构提供层次丰富的英语培训课程,不同人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不同的课程,以尽快提高英语水平。例如,希望入读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职业学院或大学,可选择学术英语语言课程;提高英语综合水平以入读高阶课程;提高英语水平方便旅行,或者便于在英语国家从事临时工作,可选择普通英语语言课程;希望回国后在校教授英语,可选择教学英语语言课程,等等。澳大利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制定了学历资格认证框架来规范全国教育标准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质量审查和绩效评估以保证教学水平国家,英语语言教育也具有充分的质量保证。

预科课程是为期一年的强化预备课程,通常适用于那些申请入读某校某课程,但未达到其学历要求的情况,这时便可以根据自己已取得的学历和最终希望选学的目标学历课程,选择入读高中或预科课程,武装升读大学或高等院校本科课程的必备技能。预科课程通常分为商科、理科等专业方向,并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另外,学校一般还可提供英语语言支持。许多中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大学都开设有预科课程。预科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大学会在假设你达到规定成绩的前提下,为你预留一个本科课程的入读名额。

安全、开放、宜居的多彩澳洲欢迎你

选择一处留学地,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做综合的评估,其中的安全性是众多家长非常注重的一个因素。根据2011年“经合组织美好生活指数”在安全方面给了澳大利亚9.3分(满分10分)的高评分,在所有评定国家中名列第一。

澳大利亚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色也是吸引众多留学生原因之一,据调查,在澳大利亚的2,300万人口中,有近一半(47%)的澳大利亚人或其父母中的一方出生于海外。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你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能够听上超过260种之多的语言,每个澳大利亚人都或多或少地会说一种以上的语言。

留学目的地的选择,有时一眼之缘的感性成分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澳大利亚也有魅力让你一眼对其产生好感――世界最大的岛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声名远播。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目前,澳大利亚已有五座城市跻身全球基础设施最佳城市40强。在澳大利亚,你既可以感受宜人的气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参观流连人类建筑的天赋之作。

得天厚独的优越条件,使澳大利亚人民拥有超高的幸福指数。在最近的“世界最幸福国家”评选中,澳大利亚跻身全球前十,幸福指数超高。

各教育机构时间安排

中小学通常为四学期制,一个半年制学期含两个四学期制学期;开学时间通常为一月下旬或二月上旬。

第12篇

一、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现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出现了“学琴热”这一社会现象,儿童青少年也逐渐成为了钢琴教学的参与主体。儿童学琴的好处在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乐感都优于成人,适应能力较快,学习效率高。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学新天地,为国内的钢琴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物质文化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从近年来逐年翻翻的钢琴考级人数就会看出国内钢琴教育发展的形式。在数量庞大的钢琴学习队伍中,儿童青少年是主体,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儿童学琴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学琴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类艺术培训学校、钢琴培训班、琴行生意火爆。从事儿童钢琴教学的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儿童学琴的教材也多以考级曲目为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多围绕着考级曲目展开,儿童很少能够接触到其他的曲目。儿童钢琴教学的考级化发展,让其无法避免的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而忽略了钢琴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儿童审美趣味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儿童将学琴视为一种负担,一切的学习活动也都以考级为目的,最终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培养儿童审美意识的初衷相悖。

(二)儿童钢琴教学的内涵

儿童钢琴教学的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儿童的钢琴学习,一方面是指钢琴教学针对学琴儿童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0~18岁属于儿童。在通常意义下,儿童是指学龄前开始到学龄晚期的(4~18岁)的孩子。

(三)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比于其他乐器,钢琴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公共性。在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钢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民乐器,家庭的普及率很高。一些学校甚至把钢琴学习作为常规教学的必须课,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趣味。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钢琴教育。近年来,国内钢琴的家庭普及率也在迅速上升,学习钢琴的儿童也在不断的增加。本文认为,钢琴教育应该作为儿童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其他的音乐教育手段相辅相成,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现阶段国内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钢琴教学机构办学规模比较小,教学机构的经营者在聘请儿童钢琴教师时要求较低。儿童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儿童钢琴教育机构的招聘过程十分随意,没有充分考察儿童钢琴教师的学历、年资、教学经验和水平。新教师在上岗之前,也没有给予教师系统的教学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评定儿童钢琴教师的综合水平时,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的保持率;水平一般但善于交际的教师通常会得到嘉奖,而具有真才实学、教学能力强但性格内向的教师却得不到教学管理者的认同。

(二)技能化倾向严重

对于学琴儿童刚来说,学习钢琴是接受音乐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儿童钢琴教师只是片面追求学生的演奏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现阶段的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过分的重视演奏及时,而忽视了学生音乐情感的综合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也削弱了儿童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让钢琴的演奏过程变得枯燥而乏味,钢琴演奏成了机械性的重复,学生的整体气质变得呆板沉闷。

(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实地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儿童在弹奏老师教授的乐曲时完整流畅,没有错音。但是儿童在演奏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表情和情感,就像机械的打字一样。从学生的演奏中可以看出,儿童钢琴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依然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然而这种传统钢琴教育方法培养下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十分有限,无法在钢琴领域取得大的成就。如果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模仿式教学模式,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儿童钢琴教学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从事儿童钢琴教学的教师主要以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和普通高校的音乐系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更加重视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技能的数量掌握。受到教师教育背景的影响,这些教师在儿童系统教学方面暴露出诸多不足,在上岗之前也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暴露在日常教学中就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有待提高;一些儿童钢琴教师对教学技能掌握熟练,但是不具备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授课效果不太理想。此外,我国也尚未确定儿童钢琴教师的入行标准,这一情况所奥城的直接影响就是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绝大多数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要求不高;更有音乐培训机构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导致很多老师既教钢琴又教声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三、儿童钢琴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只有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学琴、练琴。作为儿童钢琴教师,需要启蒙学生的兴趣。年龄小的孩子情绪、心情都摇摆不定,学琴的兴趣也忽高忽低。教师需要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钢琴教学方法。鼓励儿童要热爱音乐,热爱演奏,当儿童取得进步时,应该给予鼓励。儿童钢琴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儿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儿童的演奏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儿童钢琴教学的教材应该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形象生动、节奏活泼和感染力强的钢琴音乐曲目或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钢琴演奏曲目,有利于吸引儿童的关注,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儿童的音乐想象思维和音乐理解能力。其次,选择带有中国特色的乐曲,提高儿童音乐教学的民族性,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儿童喜欢的歌曲为题材的自编教材,例如《滴答滴答》《卖报歌》等。

(三) 创新教学方法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注重儿童音乐素质的提高,挖掘儿童艺术潜能。儿童钢琴教师应该以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弹奏或者唱谱,伴有互动式的语言和表演,也可以适当引入教学游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儿童钢琴教学方法的变革在于变单一教学为教学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开展互动,相互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