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血管病治疗与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护理;对策分析
随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而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发疾病且致死率较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免疫功能低下,还有些老年人存在许多基础疾病,所以老年人患病后恢复能力较差。由于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所以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时,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为了更好的治疗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进行对策分析,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58-88岁,平均年龄为74.8岁。所有患者病史较长,最短3年,最长15年,疾病类型有:心力衰竭19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25例,合并高血脂36例,合并糖尿病33例。
1.2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进行对策分析。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心电图示ST段上抬幅度超过原来的0.1mV,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示ST段上移幅度在原有基础的0.05mV以上,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无效:心电图未发生明显变化,患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2护理特点
2.1患者病史长且病情复杂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免疫功能低下,且患病历史较长,病情复杂,除了心血管疾病,常并发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这些因素使得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2.2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患者年龄大,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也差,很多事情都需要旁人帮助才能做到,因此依赖性较强。而且老年人生病时情感较脆弱,不愿与人接触亲近,易产生孤独感,这种情况下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更希望得到亲朋好友的关怀照顾。
2.3情绪焦虑、不配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不容易彻底根治,病情易反复,需长期治疗,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心血管病在发病时患者心脏等重要器官会产生强烈不适,老年患者容易产生惧怕甚至绝望的心理,长此以往,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容易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对手术治疗等产生抵抗心理,甚至会不配合治疗。3护理对策
3.1提高护理水平由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情复杂,容易突发病情恶化等危急状况,这要求护理人员全面而熟悉的掌握心血管病的专业护理知识,对患者给予细心、准确的护理,在有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日常护理中,秉着高度责任心来降低自己的失误,以确保患者安全。
3.2社会支持对于这类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差的老年患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团队、患者亲朋好友及其家庭等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情感上的支持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配合治疗。
3.3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患者的负面情绪,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手段,减轻患者抑郁、孤单等不良情绪,争取最大限度的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3.4健康宣传这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情绪焦躁,甚至部分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这种心理会使他们丧失对生活的信心,甚至想要放弃治疗。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4结果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
5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发病渐趋年轻化化。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心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携手上海数十家医院于2007年起共同举办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今年已是第六届。而本次大会反映出的心管病防治三大新理念,尤其值得关注。
新理念一:“更微创”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以往需要“开大刀、冒大风险”的严重心血管病,如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主动脉瓣狭窄等,都能够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得以解决。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在晚期心衰患者中,大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反流。以往治疗二尖瓣疾病,患者均必须接受胸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为3名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每例手术耗时约2小时。术后,3名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左房压力明显减少,情况良好。该手术在实时三维食管超升引导下,通过心脏导管技术完成,无需开胸,创伤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无法耐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填补了我国二尖瓣返流的介入治疗的空白。
新理念二:“重康复”
目前,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数量急剧上升,去年我国的介入手术量已高达33万例左右,但心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患者在出院后缺乏科学治疗和疾病监测,经常出现随意停药等问题。医生在患者出院时,也缺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指出,昂贵的支架换来的是重生的机会,但温情的康复治疗才能带来更持久的幸福生活。心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心血管病治疗的两个重要步骤。心血管病医生在应更加注重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争取早日贯通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链。
新理念三:“更安全”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西医和中医都是从临床实践出发,致力于改善人体健康,但由于观察指标不同,故两者对疾病机制的解释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要检验其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疾病的客观规律,以及是否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有利于解除患者的病痛或改善其预后。后者,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循证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教授范维琥教授认为,医生应当信守的原则是,让患者得到目前为止所能得到的、经验证过的最有效治疗,不给予患者无益甚至有害的治疗。以稳定性心绞痛为例,虽然血运重建(PCI和CABG)可改善重度心绞痛和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对轻中度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而言,血运重建尚无优于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对这些患者而言,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缓解和预防心绞痛,应当首先考虑。对疗效不满意、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这些西药的患者而言,可以选用或联用经证实安全、有效的中药。我国的临床实践证明,中成药在心血管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且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好。
中西医并存是我国的客观现实,两者优势互补是正确的方向。以人为本、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将规范化治疗和患者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为最终目的,是目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治疗;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呈日益增高的趋势。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老年心血管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探讨老年心血管的临床治疗,为提高心血管的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内科共收治心血管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2.1±14.4)岁,病程3个月~20年。伴有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某些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经多项检查确诊,心功能在Ⅲ级以内。
表1.7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种分析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抗感染治疗,行化痰和解痉平喘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2结果
73例患者好转出院69例(94.5%),死亡4例(5.5%),2例为呼吸衰竭严重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水平,3例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18±1.85)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80±2.59) mmol/L。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悉心良好的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情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嘱咐其合理休息,注意饮食,戒烟酒,避免刺激引起情绪波动,定期复诊。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患者易发的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构成极大的威胁,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是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老年人心血管病临床上常见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心律失常等。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组资料中,25例(34.2%)患者患有高血压。研究证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老化与血管炎症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系统间互相作用,代谢改变,血管间质重塑,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促炎表型发生变化,血管壁产生促炎微环境,改变循环和内分泌,进而促进血管炎症的发生。冠心病的发病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高于农村。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60 岁以下患病率仅为 1.55%,60 岁以上为14.98%,70 岁以上为 20.9%,极大地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
加强对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防治、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关键。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① 合理饮食:饮食以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维生素可以保护冠状动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同时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其它并发疾病的隐患。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老年人宜戒烟,尼古丁等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冠心病发作。可少量饮酒,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忌大量饮酒。② 适量运动:合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热量,促进血液流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对控制体重有利,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合理强度下的规律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推荐进行个体化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慢跑、游泳、打太极拳、打球和跳舞等。生活规律,定期复诊,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 心理健康:情绪平稳、心胸开阔是防止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良药。焦虑、烦躁、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此,老年人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能力。若身体出现不适尽早去医院检查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林玉川.我国老年人CVD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3):12-15.
[2]刘连成.40 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9):95-96.
[3] 王蕾.10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62-63.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检测了6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和56例非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 结果 多普勒超声显示心血管病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MT与血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与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MT与UA、TC和hs-CRP呈正相关;UA与TC和hs-CRP亦呈正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应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测,及早地积极治疗动脉硬化和斑块,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 相关性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rteria Carotis Scleratheroma in The Elderly
LI Guo-Fu
Tongl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4025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rteria carotis scleratheroma in the elderly.Metho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68 cases with angiocardiopathy and the level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plaque total integral,plaque total areas,UA,su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cholesterol total respectively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 TMT,plaque total integral and plaque total areas angiocardiopath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TM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lood pleasure arteria carotis plaque total integral and number of diseased coronary vessels . TM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UA,TC and hs-CRP.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ere observed between UA with TC and hs-CRP.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with hematological dete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treat actively angiosclerosisreduce and plaque at an early date 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Arteria carotis scleratheroma;Cardiovascular disease;Correlation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e-media thickness,IMT)是目前用于评价早期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无创性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广泛用于许多大规模的临床心血管病试验[1],借以评价心血管病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本研究应用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了我院心内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6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旨在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从而提供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老年科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68例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0.6±8.9)岁,均为具单一或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高血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均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脑血管疾病诊断依据明确的病史及查体、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排除对象:有肝胆系统疾病或其他可影响胆红素的疾病者;痛风患者。另选56例因其它原因就诊的非心血管病患者(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作为对照组,年龄64~80岁,平均(68.5±7.5)岁。两组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应用美国ESAOTE MPX超声诊断仪,7.5~10 MHz高频探头,由超声室固定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受检者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约45°,采取先右后左的检查顺序,自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近心端开始,分别取其横切面和长轴切面,由近及远,逐渐向远心端扫查。观察左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及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
所有患者于空腹12 h后,晨起抽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在24小时内完成。
1.3 诊断标准 CAS的超声诊断分型按
参考文献[2],将IMT≥1mm诊断为颈动脉硬化。管腔内-中膜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IMT>1.2mm,但未造成管腔闭塞者诊断为斑块。
UA等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UA≥416 umol/L为高尿酸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病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 心血管病组与对照组血液检测结果 心血管病组与对照组两组的血液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两组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合2.1测定的IMT,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UA、TC和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6(P=0.001)、0.386(P=0.001)、0.416(P=0.001);UA除与IMT相关外,与TC和hs-CRP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6(P=0.003)、0.401(P=0.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AS的发病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CAS作为全身性AS的一个表现,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发生是各种危险因素具有危险叠加的作用。超声测量的颈动脉IMT可作为反映脑动脉及全身AS的一个窗口,是无症状AS的无创而有效的检测方法。1999年WHO/ISH将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标志物[4],尿酸可能通过以下机制直接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心血管疾病临床过程发挥效应[5]:①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②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③促进血小板聚集;④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物,主要在白细胞介素(IL)-6的刺激下由肝脏合成,也可由粥样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它通过激活补体、诱导细胞黏附分子和组织因子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产生及诱导单核细胞募集,积极参与血管炎症过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心血管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等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别照组,且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等参数能反映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对发现心血管病具有一定的作用,而UA、TC和hs-CRP等因素与IMT呈正相相关性。因此,在检查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同时,应根据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地积极治疗动脉硬化和斑块,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ots ML,Hofman A,Grobbee DE.Increased common carotid intimae-media thickness:Adaptive response or a refl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Rotterdam study[J].Stroke,1997,28(12):2442-247.
[2] 赵新民,汪风荣,刘永杰.超声对颈动脉粥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5):33.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178-181.
【关键词】 心内科; 冠脉介入性; 诊断; 治疗
doi:10.14033/ki.cfmr.2017.5.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05-03
Effect Analysis of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MA Ta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5-7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Method:97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heart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rais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42 cases were effectiv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ccounting for 85.71%,27 cases(56.25%) were effectiv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can obtain the better curative effect,and active application that is worth to recommend.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Coronary inter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he State,Mengzi 661199,China
临床中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占比较高,其伴有心血管方面的一种或多种病变问题[1]。心内科医师对这类疾病展开治疗时,通常要考虑诸多高危诱病因素,疾病类型有:脑卒中、高血压、心脑血管阻塞、冠心病等[2]。病症表现以头部晕眩、心慌悸动、呼吸不畅等居多[3]。为进一步探知心血管病的优质、科学内科疗法,本文在掌握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实施治疗的97例心血管病患者划分成试验组、参照组,两组分别运用心内科冠脉介入性疗法、常规内科疗法开展治疗,进而评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现将本次调研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x择2015年4月-2016年5月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实施治疗的97例心血管病患者,首先以系统化检查手段掌握其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然后将全部患者划分成试验组、参照组,试验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2~89岁,平均(69.40±13.97)岁;当中含有稳定型心绞痛者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2例、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2例、非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1例;病程2~15年,平均(8.20±3.19)年。参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3~89岁,平均(69.80±13.99)岁;当中含有稳定型心绞痛者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1例、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2例、非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0例;病程2.5~16年,平均(8.40±3.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疾病诊断 鉴别心血管病具体类型的医疗工作一般需要借助多种仪器、手段,例如,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胸部CT、内皮细胞指标异常实验、血常规检测等。经综合性的检查后,在掌握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条件下开展相应内科治疗。此次调研活动中,既对患者施行各项体征/指标(血压、血脂、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流量等方面指标值)的实时监测,同时还慎重分析其各项具体的病症表现,进而确认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
1.2.2 治疗操作 参照组参照各例患者的详细检查资料及体征表现,确认不同心血管病类型以后,尽早予以个体化、针对化的内科治疗药物。例如,心律紊乱者施予抗心律失常性药剂;血管形成血栓者施予抗血小板过量凝聚的有关药物;血脂高者施予降脂类药剂;血压高者施予降压类药剂;血糖高者施予降糖性药剂。用药期间,注重监测每例患者相应体征指标的浮动状况,并依照变化调节药物种类及使用量。
试验组参照各例患者的详细检查资料及体征表现,确认不同心血管病类型以后,以冠脉介入性治疗法开展对症医疗操作。治疗前3 d,向患者予以适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方法给药);治疗取股动脉或者桡动脉为入路实施穿刺,并围绕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周围施予物,局部麻醉完后,置桡动脉鞘或股动脉鞘,沿鞘送入导引钢丝及造影导管,造影导管至冠脉开口处,行冠脉造影探寻到冠脉最狭小位置,以透视设备为导向,换用PCI导引导管,置冠脉导丝达血管远端,球囊导管沿冠脉导丝送达狭窄病变处,实施加气增压,球囊局部扩张病变,然后再放置冠脉支架。冠脉施行介入性治疗前,桡动脉途径总计予8000 U肝素钠,股动脉途径总计予6000 U肝素钠经动脉鞘管注入(低体重患者予100 U/kg)。治疗期间及治疗完毕以后,医务人员密切探查患者各项体征/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及治疗完毕后,探查两组各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并系统评估病情归转程度。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都彻底消除,试验检查指标显示阴性,视作显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部分消除,试验检查指标显示弱阳性,视作有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并无消除或出现加重迹象,试验检查指标显示阳性,视作无效。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以及系统评估知,试验组总有效42例,占85.71%;参照组总有效27例,占56.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试验组(n=49) 22 20 7 42(85.71)
参照组(n=48) 14 13 21 27(56.25)
2.2 勺橹瘟坪蟛涣挤从Α⒆悍延谩⒆菏奔涞戎副昵榭
试验组49例患者住院时间6~17 d,平均(9.14±3.71)d。住院费用3748.91~287 164.14元,平均(34 891.71±3284.95)元。
冠脉介入性治疗后,4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压低、1例伤口出血、1例心律失常,没有冠状动脉穿孔、冠脉支架脱落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参照组48例患者住院时间9~24 d,平均(14.20±2.47)d。住3328.15~264 164.23元,平均(32 868.34±4584.57)元。治疗后,4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血压低、2例心律失常,没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参照组,但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病属心内科中相当多见的病症,此类疾病在国内的病发率相对较高。患病者既受到疾病因素的很大困扰,而且还承担着较重的就诊医疗经济负担。心内科常规疗法以口服药物为普遍手段,目标在于缓解、控制各种体征及症状,尽量避免病情恶化发展。然而,常规用药法仅能起到控制、延缓病情进程的作用,难以达到根除疾病的效果[4]。
此次调研活动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病例为评估对象,在综合鉴别心血管病具体类型的前提下,运用两种不同的心内科治疗方法开展医疗工作。疾病鉴别中借助多种仪器、手段,涉及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胸部CT、内皮细胞指标异常实验、血常规检测等,既对患者施行各项体征/指标(血压、血脂、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流量等方面指标值)的实时监测,还慎重分析其各项具体的病症表现,以确认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对心血管方面出现异常病变的患者施予冠脉介入诊疗,是当前较为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之一,此法基于人体构造特性,运用环绕股动脉、桡动脉等穿刺的方式实施“微小通道式”治疗,即“开辟”小型冠状动脉通道,并将微细导丝、球囊导管以及支架等传送抵达心脏部位,于血管内实现医疗救治的具体操作[5]。从这一角度上讲,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具备了外部创伤小、创面愈合快、致残或致死率低等运用优点,为此,一些临床研究学者将其视作根除心血管病的新型科学手段[6]。
在施行介入治疗的各项具体操作前,医疗人员务必秉持“对症评估、科学治疗”的准则,反复测定各种生命指标,用以正确反馈患者的病情信息,进而选用最佳方案开展冠脉介入方面的治疗[7]。对冠心病或心绞痛较稳定的患者,必须于治疗前反复确认其心肌缺血状况,不可随意开始介入性治疗。对心绞痛较不稳定或病情发作突然的患者,要尽快确认介入性治疗的日期,以消除病死风险。治疗流程中,医师随时掌握患者的心律状况及体征变化情况,嘱咐患者及时反馈不适反应,通知护士备好应急药品、用物等,并对导管位置开展重点监测。治疗完后施行全天候心电及血压监护,谨防心律紊乱、心肌供血不足等问题出现。治疗后马上按压受穿刺的位置,时间约20 min,再用弹力绷带施压裹扎,达到完全止血状态[8]。
此次调研结果表示,试验组心血管病患者中总有效42例(22例显效、20例有效),占85.71%;7例无效,占14.29%。参照组心血管病患者中总有效27例(14例显效、13例有效),占56.25%;21例无效,占43.75%。评比发现,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报道,相比常规心内科疗法的效果情况来讲,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践行冠脉介入性治疗法,能取得更好疗效。冠脉介入疗法既可显著缓解疾病痛苦,又可提升预后医疗成效,值得进一步推荐与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林茴,张东辉,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37-39.
[2]魏雪梅,朱庆华,谷世奎,等.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5):1729-1731.
[3]n雅君,王海峰,赵平,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斑块组织成分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45-49.
[4]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等.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26-529,533.
[5]魏静,张明哲,纪红,等.血管内超声评价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30-533.
[6]钟志安,廖洪涛,陈旦红,等.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及血管内超声诊断冠脉钙化病变的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3):313-316.
[7]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35-140.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常见表现有焦虑、情绪低落、易疲劳、精力减退、失眠、食欲障碍、注意力及学习能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心血管病患者,您焦虑吗
产生焦虑的原因除了婚恋失败、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等生活事件应激之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癌症、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也易引起焦虑。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心理疾病特别是焦虑症的比例很高。
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疾病,而且两者相互影响和并存。一方面心血管疾病能引起焦虑,如冠心病患者经常有胸闷、胸痛症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会导致头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律失常患者有心慌等不适,都会令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焦虑能引起并加重心血管疾病,如在长期焦虑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2倍,发生脑卒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而在冠心病患者中,焦虑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焦虑症容易被当做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治。在心内科门诊,经常有患者主诉胸闷、胸痛、心慌、乏力等,其中有很多患者经过检查以后并未发现他们有心血管疾病,或仅存在轻微的疾病但与症状的程度不符。这些患者其实是存在焦虑状态而没有被意识到,有时也会被误诊,得不到相应的治疗。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症,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病的同时,也要注重焦虑症的识别和治疗。除了原有疾病,有焦虑症的患者常伴有疲劳、失眠、胸闷、气急等症状,所描述的症状严重程度往往与原有疾病的实际病情不符。
焦虑症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如心理疏导、行为矫正、音乐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自我及时强化法。鼓励患者坚持正常活动、订计划留有余地、及时肯定自己、不向亲友谈消极的东西,亲友尽量缓解患者的消极言谈。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社会帮助、压力管理等,从而缓解其焦虑状态,减轻其孤独无助感,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能有效治疗焦虑症。
对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失眠、焦虑等,做到早识别、早治疗、早控制。既要选用合适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同时又要注重心理行为的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 血清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胆固醇 洛伐他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按照中国《血脂防治建议》标准[1];TC>5.72mmol/,TG>1.7mmol/,LDL-C>3.64mmol/L。其中1项或3项均增高者入选。
入选患者5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64~85岁,平均73.14±4.92岁。其中高血压病26例,冠心病18例,12例糖尿病。肝肾功能均正常。
方法:观察对象均于禁食水12小时后采静脉血检测TC、TG、LDL-C、HDL-C。每日口服欣露(洛伐他汀)20mg,1次给药,连用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对有高血乐病、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相应治疗。
疗效评价:根据卫生部药物试验原则规定的调脂药物疗效标准。①显效:TC下降≥20%,TG≥40%或HDL-C升高>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26mmol/L;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
结果
有效36例(64.28%),显效14例(25%),无效6例(10.71%)。总有效率89.28%。
不良反应:上腹部不适纳差4例,但能坚持服药。3例转氨酶升高。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药物治疗前后变化详见表。
讨论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早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因子。
血脂增加或脂质异常可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内皮脱落,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使患者出现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调脂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血脂监测及调脂治疗非常重要。
洛伐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可抑制肝脏合成TC,同时使肝脏LDL受体合成增加。促使LDL降解。故可降低TC、LDL-C,增加HDL-C。另外洛伐他汀还直接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使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3、4、5]。其主要代谢在肝脏,因对轻度肾功能改变者更为适合,而且其不良反应小。偶而有上腹部不适、纳差,但不影响治疗。
经过洛伐他汀每日20mg的常规治疗后,可使TC下降1.00mmol/L,下降幅度达16.86%。TG下降0.61mmol/L,下降幅度达23.25%c,LDL-C下降1.19mmol/L,下降幅度达30.13%。HDL-C增加0.5mmol/L。可见洛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明显。
众所周知,LDL-C增高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Ⅲ把血清LDL-C降低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降低LDL-C是调脂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本文观察,我们得出洛伐他汀调脂治疗总有效率89.28%。特别对LDL-C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而且剂量仅为20mg,日1次口服,使用方便,价格合理。
建议临床使用小剂量草洛伐他汀以期达到有效控制高脂血症,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
2杜国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脂质及载脂蛋白水平分析.临床荟萃,2000,15:697
3顾复生.血脂异常-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3~164
【关键词】 心内科;心血管疾病;饮食结构;血脂测定;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人们的饮食结构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摄入过量的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诱发机体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功能紊乱,引起心血管疾病[1]。我院对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饮食干预并追踪出院后1个月时间,主要记录并分析患者饮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对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饮食干预, 全部60例心血管患者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11.43)岁。全部患者在入院第二天即进行饮食治疗,平均入院实施治疗时间为14 d。
1.2 治疗方法
1.2.1 饮食治疗
热能供应需要参考患者的体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热能比例分别控制为10%~15%、 55%~65%和20%~30%。患者均在医院进餐,同时开展营养咨询与宣传教育。患者出院1个月内还要进行饮食指导,对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
1.2.2 食物种类
主食可以食用大米、玉米、燕麦以及荞麦等富含纤维的粮食;蛋白质类食物最佳为鱼、豆类以及去皮禽肉;同时控制胆固醇的量,每天不超出300 mg;油类主要食用植物油或橄榄油为好;每天补充足够蔬菜以提供维生素与矿物质,尤其是需要食用深绿色菜以及红黄色蔬菜;不要进食油炸或甜食糕点;食用盐每天不超出6 g。
1.2.3 体重标准
根据1998年WHO标准,患者的体质指数小于18.5属于消瘦,在18.5~25.0之间属正常,超出25属超重。
1.2.4 血脂测定
总胆固醇(TC)测定采用酶法(CHOD-PAP),甘油三酯(TG)测定采用酶法(GPO-PAP),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测定采用直接测定法。
1.3 数据统计
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相关信息;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数据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体重分布
在全部60例患者中,其体质指数在18.5~25.0之间者有24例,占40.11%,超出25.0者为36例,占59.89%。
2.2 饮食与吸烟习惯
60例患者中包括具有吸烟史者32例,占53.25%;喜欢咸味、肥肉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者49例,占81.45%。
2.3 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的变化
治疗前患者的TC、TG、LDL-C、HDL-C值分别是(5.28±1.77)mmol/L、(1.94±0.13)mmol/L、(2.76±0.78)mmol/L、(0.83±0.33)mmol/L。通过饮食治疗后患者的TC、TG和LDL-C值分别是(3.63±1.38)mmol/L、(1.71±0.40)mmol/L和(2.31±0.61)mmol/L,这三个值都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病的分辨率一般与行为因素及生活习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3]。例如,吸烟是引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尼古丁能够让患者心率加快,增大心肌需氧量,外周血管以及冠状动脉管径收缩,同时提高血压,还能让患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过度肥胖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中包括具有吸烟史者32例,占53.25%;喜欢咸味、肥肉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者49例,占81.45%,这同上述资料是相符合的。肥胖者通常伴有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变化,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一系列代谢障碍。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全部60例患者中,其体质指数在18.5~25.0之间者有24例,占40.11%,超出25.0者为36例,占59.89%。另外,全部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HDL-C值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治疗后HDL-C值比治疗前要明显升高,这些都表明,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所以心血管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3]。
总之,积极实施饮食治疗,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患者高血脂的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张林峰,赵连成,周北凡,等.我国中年人群的营养素摄入状况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848-852.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冠脉再通 出血
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的心肌相关联的阻塞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其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脏功能及患者生存率,是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溶栓适应证标准[1],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溶栓治疗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67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27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4例,下壁+右室壁8例,发病后12h入院;常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5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1例,下壁+右室壁9例,均在发病6h内入院。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入院时间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75岁;②相邻2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③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者;④发病≤6h;⑤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①溶栓治疗组:患者立即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止痛、卧床休息、吸氧、镇静、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极化液、抗凝及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口服阿司匹林300mg后,静滴尿激酶(100~150)×104U+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输完。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连续5d。溶栓3d后阿司匹林改为75mg/d,长期维持。②常规治疗组:除不采用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方法与溶栓治疗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询问患者胸痛减轻情况及减轻程度;②心电图记录:溶栓前做l8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h内每0.5小时复查1次12导联心电图,以后定期做全套心电图导联;③用肝素者以LeeWhite三管法或AFIT法监测凝血时间,正常分别为4-12min和35-45s;④发病后6、8、10、12、16、20 h 分别查CK、CK-MB。
1.5 冠脉再通判定标准
①溶栓2h后胸痛基本消失;②溶栓后2h心电图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回落50%;③心肌酶CK峰距离发病16h内;④溶栓后2h内出现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具备上述条件2项或以上者判断为再通,但仅具备①+④2项不能判断再通[2]。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比较
溶栓治疗组出血5例,占1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齿龈渗血和血尿各1例;常规治疗组出血3例,占6.0%,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3],因此,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早期AMI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溶栓治疗可挽救AMI患者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尿激酶价格相对低廉,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因而可溶解血栓。本研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条件下,采用剂量(100~150)万单位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对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心功能、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方面,溶栓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66.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疗法,患者感受到的痛苦比较小,且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其治疗后的并发症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能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众多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课题。笔者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其中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其余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65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54±5.2岁。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干预组33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1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0%,局部血肿1例,发生率为3.0%,2例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为6.1%,0例皮下瘀血,发生率为0%,本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由3例发生低血压,占9.4%,2例局部血肿,发生率为6.3%,5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为15.6,3例皮下瘀血,发生率为9.4%,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护理准备心血管病患具有自身的病征特点,给予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也具有典型性特征,给予循证护理时首先要搜索相关文献,了解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类型和特点,进行特定化、结构化分析。其次,根据所了解的病患并发症特点,进行相关文献查找,总结众多专家的护理经验,寻找护理干预措施支持证据。第三,对于所搜索到的文献进行科研评析,印证支持资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四,了解病患的具体病情,采集病患的背景资料,对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进行记录分析。第五,成立护理小组,根据病患的个人情况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相配合,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给予实施[1]。
3.2术后低血压护理手术后有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低血压,若没有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就会引发不良后果,尤其对于有瓣膜病及冠心病的患者后果更为严重。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每位患者术前禁食时间3~8个小时[2]。造影剂在高渗作用下会增加血容量,这就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的3小时左右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所以手术后要尽快将患者体内的造影剂排干净,临床常采用的的排出方法是摄入大量的水分,但这并不能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此时就需要进行体液补给,而补给量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决定。若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3]。
3.3血管迷走反射护理手术后有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血管迷走反射,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出汗、心率缓慢及血压降低等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在拔管前和患者进行沟通,将拔管的意义告知患者,消除其心中的不安与焦虑。常规维持静脉通道,进行扩容,确保抢救器械及药物处于备用状态,进行穿刺时进行局麻来消除患者疼痛感;拔除动脉鞘管后按压穿刺点20分钟以上进行止血。患者拔管后的半个小时内要密切监视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4]。
3.4出血、血肿护理手术中为了避免因穿刺点损伤而引起血肿、出血等情况,患者要常规进行抗凝。患者手术后三天左右是最容易发生血肿的时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动脉及敷料情况,对是失血量进行评估,必要时采用手压法;患者休息及活动时避免使腹压增加而引起血肿或出血的行为[5]。
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低血压、血肿及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还有效防止了下肢静脉血栓及皮下瘀血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江,赵迎春,高霞.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01):31-32.
2017年4月1日,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暨2017北京CBD健康论坛在京开幕,谢萍教授在会上主持了“心力衰竭康复与管理”分论坛,并作了《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多场专题学术报告。在此次会议间隙,本刊记者就甘C省心血管学科领域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诸多话题,独家专访了莅京参会的谢萍教授。
学术交流,惠泽陇原大地
据记者了解,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大会,是伴随着“首届西部心脏重症大会、首届西部心脏康复大会、第三届面向基层心血管疑难重症研讨会”同期举行的。这次规模空前的学术大会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甘肃兰州召开,谢萍教授出任大会执行主席。因此,采访一开始,谢萍教授首先谈到了举办这次大会的背景。
她介绍说:“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原理应用于临床,使得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心脏康复是现代心血管疾病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决定医疗转归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甘肃省人民医院联合发起并主办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大会组委会立足于临床实际、面向基层,秉持‘交流、提升、推广、规范’的宗旨,围绕心血管疑难重症及交叉学科的诊疗等的主题,邀请到了40余位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莅临兰州,分别做了多场专题报告、疑难病例讨论、医学科研方法、论文撰写培训及手术演示……”
谢萍教授进一步介绍说:“11月19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由我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益瑞渊、王彦成、蔡政廷、张海涛、卢启明、白锋、王斌等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学科的专家、教授。”她接着详细介绍说, 开幕式之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党爱民教授带来了“从最新指南看心衰治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张钲教授带来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王斌教授带来了“胸痛在基层医院的识别与筛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贾绍斌教授带来了“冠脉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指导作用”,马偕纪念医院的蔡政廷教授带来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台湾治疗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海涛教授带来了“医学与科学”,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的张新华教授带来了“全球高血压防控方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白锋教授带来了“血脂异常的管理”,甘肃省人民医院的王效浣教授带来了“ACS患者出血评估预防及处理”,甘肃省人民医院的徐盛开教授带来了“ACS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损伤的防治策略” 等多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会议围绕“心脏起搏培训”“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心脏康复”“交叉学科”等几个方面展开专题讲座。
据记者了解,在本次大会上,谢萍教授做了主题为“起搏器常见并发症处理及腋静脉穿刺要点”的专场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赞赏。
谈及这次学术盛会的意义,谢萍教授认为:“首届西部心脏重症大会、首届西部心脏康复大会的胜利召开,开创性地推动了我省心脏重症救治及心脏康复工作的发展。我们乘借甘肃中医发展惠泽陇原大地的东风,充分发挥甘肃省人民医院在全省中医工作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在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药学会领导下,依照学会宗旨,积极开展介入心脏病学学术交流活动,有序开展全省中医系统心脏介入人才培训,加快推进全省中医医院医师心血管病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中医系统心血管介入人才的培养,改善中医系统心脏介入人才缺乏的现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提高甘肃省中医系统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全力为全省人民健康和中医药事业服务。”
搭建平台,助推学科发展
采访中,提到在首届西部心脏重症大会、首届西部心脏康复大会、第三届面向基层心血管疑难重症研讨会同期成立的“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这3个地方学术组织时,谢萍教授坦言:“21世纪人类的疾病谱和疾病死亡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呈现‘井喷’态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重症是一门整合临床各科诊疗技术的学科,是心脏病学和重症医学的有机融合学科,更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心脏重症理念的提出,开辟了心血管内、外科及重症医学交叉的新空间,使心血管专科的面更宽,也使得危重症医学深度更深。它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领域,起着重要的各学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作为新成立的三个学术组织的带头人,她进一步解析说:“我们看到,我国西部地区的心血管发病率趋同于全国的高发态势;而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医疗相对滞后,很多基层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还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现象,而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大量病人必将留在基层医院治疗,因此基层医生对于规范化诊疗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些大背景下,我们立足甘肃当地实际,搭建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和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这3个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就显得颇有必要,也颇有意义!通过这些学术组织的成立,有力整合我省心血管专业与心脏重症医学专业的力量,为在我省推广心脏重症规范化诊疗及救治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整体推动全省心脏重症学科建设,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谢萍教授还透露:目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分会甘肃专家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谈及这个新的学术机构的重要意义,谢萍教授坦率地说:“目前我国已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探索积极主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势在必行。我国有经过几千年发展的中医理论,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甘肃中医发展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我院在全省中医工作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在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方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不同疗法各自的优势,较单用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心血管疾病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等方面具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中的积极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总结。因此,尽早成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分会甘肃专家委员会,是十分紧迫的工作,更是非常必要的。”
学科建设,彰显优势特色
据记者了解,谢萍教授领衔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直以来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脏超声领域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和优势特色,是一个实力雄厚、名医荟萃,学术水平较高的优秀学术团队。此外,该院心血管病中心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前不久为1名永久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这不仅是甘肃省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左心耳封堵术,更标志着在房颤的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充分说明他们具备了应用WATCHMAN 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的学科实力。同时,WATCHMANTM 微创治疗方案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药物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谢萍教授在介绍该科室的学科建设时自豪地说:“我院心内科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心血管疾病的重点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传承了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在秉承优良学术氛围的同时,还对传帮带以及学术团队的构建高度重视。目前,我们科室的人员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低级职称的构架相对比较合理,人才素质也比较高,有博士8人,其余医生都是硕士。心血管专业的每个亚专业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学科带头人,这对我们学术团队的构建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力争让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专长,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她继续介绍说,作为省级重点学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大型临床试验或者科研项目,我们都积极参与。中国心血管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项目)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合作开展的,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质量改善问题。“我中心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资料上传之后大家觉得我们的诊治很规范,紧跟指南方向,符合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因此,我院于去年9月份获得了CCC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质量银奖;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协会和专业人士的肯定。这充分证明了我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不久,甘肃省人民医院荣增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那么,作为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谢萍教授对于冠心病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计划?
对此问题,谢萍教授详细介绍说:“心血管介入诊疗准入和培训制度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起的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体现了国家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近期,我院经严格审核遴选后荣膺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我们认为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专业快速发展和已有实力的高度认可。作为培训基地主任,我为我院获此殊荣感到十分高兴;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心血管介入新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和普及以及规范化。目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技术已经成为我院的特色,无论是手术数量、复杂程度,还是手术成功率,均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开展开放式教学及学思启相结合的模式来保证培训质量;基地将精心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操作与讲座,力求尽快提高学员们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
谈到基层医生的培训问题,谢萍教授说:“与‘首届西部心脏重症大会、首届西部心脏康复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第三届面向基层心血管疑难重症研讨会’。事实上,我院心血管内科长期注重对基层医生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培训,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面向基层心血管疑难重症研讨会’,其宗旨就在于立足于解决基层医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积极推动甘肃地区的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同时,自2014年起我们先后走进省内30余家基层医院,与当地医院联合举办规范化诊疗学习班,取得了学术双赢的良好效果,同时也理顺了与基层医院的双向转诊秩序,真正做到了复杂病患者三甲医院治疗后返回当地医院长期管理的合作医疗模式。”
采访到最后,谢萍教授在展望未来的培训工作时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基层医生相对薄弱的重症救治方面加强培训,争取将先进的新技术、新理念带给广大的基层医生;同时我们也会利用各种学术机会,将心脏康复新理念植入到每一位基层医生心中,从而真正整体带动我省心血管专业的后续发展,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压;心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蛋氨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含有硫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氨基酸。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血Hcy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其水平对心血管病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笔者探讨血Hcy水平对老年人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影响,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486例,排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所有老年人进行血Hcy水平检测,据检测结果将血Hcy水平升高的265例作为观察组,将血Hcy水平正常的2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36例,女129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4±5.8)岁。对照组男113例,女108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6.3±6.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禁食12h后,于晨起空腹检测血Hcy水平,并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随访统计两组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血Hcy和SBP、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cy可通过促进自由基生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可通过激活炎性细胞活性和氧化应激反应,影响血脂代谢,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和积累[1]。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均证实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静脉血栓和外周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血Hcy水平升高有一定的关系,且高Hcy水平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其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有研究报道,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患者血Hcy水平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提示Hcy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2]。
人体内的Hcy主要来源于蛋氨酸的代谢产物,遗传与营养因素均可影响人体内血Hcy水平,而后者因具有调控性而对Hcy水平有重要影响。Hcy在转变为蛋氨酸的过程中需要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参与,而两者的缺乏均可导致Hcy在体内蓄积形成半胱氨酸血症,因此,增加叶酸、维生素B12的摄入即可使体内Hcy水平降低,从而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王东霞等[3]报道,对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叶酸干预后,其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并且明显低于未实施叶酸干预的患者[4]。
综上所述,血Hcy水平可影响老年人血压和心血管病发病率,临床应及时做好血Hcy水平的检测和调整,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贵阳,牟方波,张法伟,等.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11-312.
[2]莫善晓.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9-60.